龙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16:51: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龙文化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龙文化论文

篇1

桥山小学始建于1958年,因地处桥山脚下而得名。学校占地面积31600m2,有教学楼3幢,综合办公楼2幢,教工住宅楼1幢。现有教职工168人,3016名学生,41个教学班。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全面发展,育人为本,增强素质”的办学宗旨,坚持人性化管理,不断更新办学理念,优化教育资源,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走特色办学之路。先后被命名为国家“教育质量管理示范基地”、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项目学校”。

1.2环境亮点

(1)整体布局合理,功能分划明确。学校面积虽然不大,但整体布局规范合理,入口干道、办公楼、教学楼、操场等,功能分区明确、方便教学、利于休息,给来人以较为清晰的印象。(2)船型主体建筑,校园文化亮点。中小学校建筑大多为传统的方体建筑,桥小办公楼主体如同船型建筑,具有校园文化脉络,成为最大亮点。(3)景观小品多样,文化氛围浓郁。学校重视环境建设,校园景观文化氛围浓郁,文化墙、宣传牌、雕塑、置石均有不同方式的展现;室外景观小品也有布局,如园椅、花坛、树坛等。

1.3存在问题

(1)植物问题相对突出:一是绿篱普遍偏高(高篱),二是植物之间搭配不符合常规,三是花坛内布局凌乱,四是墙基绿化不足。(2)绿地可进入度欠缺。绿化作为校园的外衣,不仅是给师生看,更要方便师生使用,需要增加园路、小径和汀步。(3)硬质景观方面问题。大门入口整体景观不足,标志摆放不尽美观,如排水井在大门正中,电线漫天飞舞。(4)景观小品风格不够统一。景观小品作为校园环境的室外家具,包括果品箱、园椅、路灯、草坪灯、宣传栏、标志牌等,贵在风格统一。(5)佳则收之、俗则屏之。处在住宅、办公诸多环境中的校园,四周环视,凌乱不堪,影响视线,建议在墙面上作文章。另外,现有景观特色优势利用不到位,也影响了整体环境景观效果。

2文化思路梳理

依据桥山小学的实际情况,围绕学校文化“龙•桥”核心理念系统,构筑特色鲜明的“龙形景观骨架”,既依托行为文化系统,以人为本;又与视角文化系统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在深入挖掘并着力打造当地龙文化的基础上,针对小学生之实际,形成本校“龙乡小龙人”的文化亮点,打造桥山小学独有“龙形”环境文化识别系统。

2.1功能定位

集快乐教学、健身康体、文体活动、休闲游憩、环境育人五大功能于一体。针对小学生的心理,一是突出直观形象、天真和谐;二是内容丰富、色彩亮丽。

2.2风格定位

(1)主体建筑:中心办公楼建筑状如船型,在景观方面尽力文化挖掘特色,植物方面尽可能烘托。(2)植物景观:植物品种较为多样、郁闭度较大,特别是难得的大树,已经具备绿色生态校园的条件,这也是桥山小学的最大优势。(3)硬质景观:以“龙形”景观骨架为主脉络串联环境景观,以“龙乡小龙人”为立面陪衬。

2.3指导思想

作为一个有一定景观环境基础的小学,为了创造更加轻松自然、简洁明了、温馨健康的绿色景观生态环境,整体景观设计围绕主体建筑,以龙形框架景观为主体,紧扣“龙乡小龙人”主题,雕塑、花坛、置石、园路、汀步以及各种形式绿化交叉布设,景观小品巧妙点缀,既保证校园空间的舒朗、开敞,又营造了各种尺度宜人、充满情趣的学习活动场所,从而很好地体现出景观环境的均好性。

3龙文化序列景观方案

整体构思为:以双龙戏珠大门为景观序曲,展示和谐共舞的龙志理念;以入口干道两侧的6组龙柏造型和9间折线花架为景观发展,展示天天努力向上的龙魂志向;以船型办公主楼周围的船舵雕塑和三色波浪植物拼图为景观,展示起航、指明方向、一帆风顺和抗击风浪的龙气环境;以操场的树池坐凳和九龙花坛为景观过渡与转折,展示在大海中漂泊与齐心奋斗之龙威;以操场周围山墙喷绘的各式各样的小龙人为景观尾声,展示“龙乡小龙人”的丰姿。

3.1龙头景观•大门

大门是学校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应具有本校鲜明的特征。它也是行人或车辆出入的地方,担负着集散人流和车辆的功能,并起到标志的作用。一般由门柱、门框和牌楼构成,选用美丽的常绿乔灌木和开花植物在其周围进行装饰,以形成生动活泼、开朗诱人的景色。建议改造以“双龙戏珠”为大门造型,或在常规大门上局部装饰双龙戏珠图案造型。

3.2龙背景观•干道

校园干道可以与主要建筑物的正面组成完整的空间,两侧可种植树冠高大、树荫浓密的观赏树木。(1)在干道右侧,去掉中部的大叶黄杨,间隔栽植6组盘旋龙柏造型植物景观,每组3株。如果有生长难度,也可考虑用其他松柏来代替。(2)在入口干道左侧,为了增强环境景观效果,花架与宣传栏景观建议3种方案:①将宣传栏顶部改造成为自然波浪形,以紧扣龙文化主题。②去掉宣传栏,改造成为折线式,如同飞舞的龙廊,直接扣住龙文化主题。③也可将宣传栏镶嵌在廊架中,以更好地利用空间。

3.3龙腹景观•办公楼

办公教学区一般强调宁静,体现庄严肃穆的气氛。(1)在办公楼前现有春芽雕塑或日三思照壁位置处,或在两者之间,重新设置景观雕塑,提出如下方案。①方案一:紧靠船型主体建筑,设置船舵雕塑,以明确船行方向。②方案二:紧靠船型主体建筑,设置帆船或锚雕塑,以直接点明主体建筑和“起航”的寓意。③方案三:设置桥山小龙人代表性个体雕塑或七彩小龙人群体雕塑。(2)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船型办公楼的寓意,在其右侧台阶绿地中,用植物构筑波浪景观,形成如下方案:①色带浪花。用常规的三色植物进行浪花拼图,常规做法,施工简单,成本较低。②立体浪花。用立体花坛做成浪花状,立体景观效果明显,施工与养护费用都高。③浪花汀步。用草坪做底,在块石汀步上,设置间歇喷水柱。动态景观效果很好,只是成本高一些。

3.4龙爪景观•树坛与操场

操场是校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健壮体魄的场地。(1)在操场中的2株孤植大树,虽说是柳树,在陕北却也极为难得,只是树池坐凳偏小,建议加以改造,树坛大小要与树高、树冠相适应。可以采用较为高档的石材树池,并与坐凳结合起来。(2)在操场边侧墙边刚好有9株国槐,既是独立树坛,又是树坛偏小,故显得景观单调。建议将9组树坛做成一个流线型游龙整体坐凳或树坛。墙基尽可能绿化,形式也多种多样。

3.5龙尾景观•山墙小龙人

在学校操场山墙进行小龙人景观处理,单龙、双龙、群龙,各式各样,尽可能丰富多彩,既是一大立面景观亮点,也解决了脏乱差的问题。

篇2

[中图分类号]K89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0-0050-0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历史文化遗存。这些遗存体现了祖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陇西云阳板即为陇西现存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一、陇西云阳板概说

陇西以古老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彪炳于华夏文明史册。陇西城南的仁寿山俗称“十方山”,始建于唐贞观极盛时期。山上寺院殿堂错落,规模宏伟。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有全县规模最大的一次朝山盛会。全城男女老少倾城而出,四乡农民接踵而来,朝山敬神,热闹非常。庙会上最引人注目、热闹欢快的焦点和核心,就是民间那一队队在旗幡引导下、挥舞着长板进行表演的云阳板,亦称“朝山队”。表演队由八人组成,都是精选出来的青年武术好汉,队员头束双髻,顶戴红花,披云肩,系战裙,着短裤,足登青线麻鞋,上缀一颗鲜艳的红绒球。他们手执云阳板为道具,俗称“拍板”,此板长约3尺,宽约2.5寸,四片为一付,顶端用红丝线串铜钱拴系,留有活动余地。舞者双手各执云板下端,排成双行,两人一列,作对称式挥舞行进,旗幡前导,唢呐吹奏,锣钹齐鸣,板声铿锵。时而舞板对击,金戈齐鸣;时而舞板划空,彩虹飞舞。时值春末夏初,花红柳绿,景色宜人,游人如织。各队云阳板竞相比舞,各显其势,刚柔相济,颇具神韵。

传说,陇西云阳板的诞生与佛教有关。陇西是丝绸古道上的重镇,当年唐僧取经就是从长安经陇西西去的。仁寿山建有闻名遐迩的“十方古刹”。农历四月初八的朝山会是僧侣们为释迦牟尼的诞辰作“芦花会”,诵经献礼,香汤浴佛。因此,这天又称“浴佛节”。因此,陇西云阳板是佛教活动的产物。

又一传说,元朝时禁止民间藏有兵器,陇西民间便以云阳板作为演习武功的兵器,并在庙会上比试争雄。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陇西百姓为策应大明平羌将军冯胜西进,利用四月初八浴佛会的机会装扮成八仙模样,手执特制3尺长、带铁色头的四片云板,以演练云阳板的形式杀入巩昌府衙,一举夺下府城,从此每年的这一天,四乡武人进城演练云板以纪念这一胜利。

还有一种说法,云板是古乐中的一种打击乐器,在宫廷大型乐队演奏时作伴奏掌握节拍而用,和其他弦乐配在一起演奏时称“云和”。《周礼•春宫•大司乐》中就记载:“云和之琴瑟。”北周时大文学家庾信所著的《周祀圜丘歌•昭夏》中有诗:“孤竹之管云和弦,神光未下风肃然。”唐代王昌龄《西宫春怨》诗中也写道:“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就因为这一首诗,云板后来也被叫作云阳板。

二、云阳板名称来历

关于云阳板名称来历,无明确记载,但却不是“云和”演变而来。“云和”语出《周礼•春宫》:“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孤竹”、“云和”均为地名,相传云和以产琴瑟著称,故后人皆以“云和”为琴瑟、琵琶等弦乐器的通称。庚信诗句“孤竹之管云和弦”,王昌龄诗句“斜抱云和深见月”,当是借用此典无疑。李白也有诗云:“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显而易见,皆指瑟琶之类的弦乐,而不是指相击而发声的响板。故“云和”与“云阳板”似不相关。

“云板”又作“云版”,俗称“点”,两端为云头形的扁铁片,据古籍载,多为报时、报事之用的响器。元曲中就有“左右击云板,后堂请夫人出来”之句。《红楼梦》中也有“叩云板”报事的描写,可见云板延至清代仍在使用,即为官署和权贵家报信之器。从“叩”看,也许只是单片,以它物敲击发声。古代乐队中掌拍之乐器叫“拍板”。拍板之记载最早见于魏晋,以后渐为详尽,壁画及其他绘画作品亦有所见。其形制为:长尺余,宽不过掌的数片硬木板,上有两孔,用绳串系,敲击时双手执最外侧的两片,对击发声。木板数目,历代不等,唐十余片,宋六片,明四片。目前,福建南音中仍在使用四片的拍板。其他中国戏曲乐队中的拍板,至近代已逐渐变为三片,改双手握持对击为单手拍击,俗称“牙子”。八仙中的曹国舅所持的云阳板,就是这种“牙子”,道教中亦称“阴阳板”,据说敲击它能呼风唤雨。从制作样式和敲击方式看,陇西云阳板即从古代拍板演变而来,名称由“阴阳板”演变为“云阳板”。

三、陇西云阳板特色

就目前陇西民间云阳板表演的形式和内容来看,旗、幡、伞的图案名称和表演者装饰打扮皆具道家特色,而队伍后面却高举一尊释迦牟尼佛像。这种佛、道色彩兼备的奇特现象,令人费解。

从表演形式看,现行民间云阳板队所执的八面大旗的图案名称为龙、狮、虎、豹、日月、星辰、朱雀、玄武。云阳板清光伞和巨幅上的花纹图案皆为道家特有的太极图、云头环,所着服饰也为道家仙童模样打扮。

从舞蹈动律看,是以我国西部特有的民间单手鞭杆和双手鞭杆之武术套路演变而来,刚柔相济,力势并举。

从表演内容看,大量民间现存的资料表明,最原始的云阳板表演形式比现在民间所表演的要复杂和庞大得多。首先,云阳板的样式就分为大、中、小三种。大板长6尺、宽1.2尺、厚寸许,由两个精装大汉举舞。中板长3尺、宽2.4寸、厚0.5寸,四片一副,红丝线串铜钱相缚,均由青年列队击舞。小板长1.8尺、宽1.5寸,为两片一副,顶串铜铃,柄缀红绸。由俊颜少年双手各执一板自由舞击,清脆悦耳。从舞蹈表演的核心内容看,当年云阳板表演至少由64人组成为八八六十四卦之图形。在表演过程中随着旗幡的指引不断变幻为阴阳五行和八卦太极图势。且有披发执剑之道士做法,以求神祈雨。现行民间云阳板仅有八人,显然无法完成以上复杂庞大的布局。

从唢呐吹奏的乐曲来看,是典型的中国民间音乐五声调式,以徵、羽两调式旋法构成,且与道教其他宗教活动音乐旋律极为接近。

综上所述,从道具、服饰、表演阵图和吹奏乐曲来看,陇西云阳板表演属道教原始的求神祈雨的宗教活动。但现在陇西民间朝山队中既有道教内容也包含佛教内容,且在农历四月初八仁寿山浴佛节演出,这是由陇西佛、道不分的悠久历史而形成的。

道教创始于东汉顺帝元年(142),传入陇西当在东汉末年。佛教传入陇西,较道教稍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陇西佛教已很兴盛。佛、道两家在陇西并行不悖。《陇西县志》记载,民间只管敬神“既不管宗旨信仰,也不问佛教、道教,更不管佛道派别,而只是进庙门就磕头烧香,迷信求福而已。至于舍身出家的人,才有喇嘛、道士之分。喇嘛、尼姑应住寺庵,道士应住观、宫、庙等。而在陇西,庵、观、寺院的住持有时却没有严格的分限,如城隍庙住的唐喇嘛,钟灵寺住的王道姑,这种现象就讲不清教义和信仰了” 。那么,陇西民间云阳板阵容佛、道混杂的现象就非常自然,仁寿山四月初八浴佛节期间道教的云阳板队朝山拜佛也不难理解了。

四、陇西云阳板现状

现行陇西民间云阳板表演从使用道具上只保留了中板,去丢掉了大板和小板,人数也由64个减至8个。表演内容上省略了太极八卦图那富有神秘色彩的布阵与变幻,而只保留了进行式的表演队和内容。舞蹈动作也由武术动作与民族舞蹈动作相结合,保持了刚柔相济、矫健轻松的特色。

1994年8月9日,在兰州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艺术节上,由陇西县文化部门继承、整理和改编的陇西云阳板在“陇原风”广场舞蹈中进行了演出。从道具、服装、音乐、舞蹈动作的设计到整个舞蹈的构思编排,既保持了原有的传统特色,又注入了新的思想和内容,体现了民族特色、陇原风情和时代气息。整个舞蹈分“祈雨”、“丰收”、“欢庆”三篇,矫健欢快的舞蹈、粗犷雄壮的喊声反映了黄土高原人民渴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和喜获丰收的欢庆场面。

整个舞蹈突出了民族特色、西部风情和旱塬风韵,展现了陇原儿女G悍飒爽的英姿、矫健豪放的风采,形成一幅磅礴恢宏的壮美图画,将陇西云阳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给国内外观众,具有保护、传承、发展和宣传这一文化资源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牛建强.甘肃陇西云板舞调研[J].艺术探索,2008,(3).

篇3

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以往其经济基础是以祖群、宗族的供给为基础,且形式较为单一,农业生产成为经济收入的主要部分。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的开展所需的经费开支是在这些收入中进行统一调配使用,同时祖群内部也会缴纳部分份子钱作为本宗族活动开展的经费。传统的经济结构下的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的开展所需的经费支出较为稳定,不受外部其他经济因素的影响。但是现代经济的转型,使传统经济结构断裂,分田到户的政策在极大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的、依靠祖田、祖山收入维持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的运行的基础,传统经济结构下所维持的祖群、宗族统一性、一致性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以家庭为单元的个体经济形态,这使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的开展受到了极大限制。

1.2川东地区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城务工

青壮年是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正常开展的保障。川东民间群众世代在这片土地上耕种、生活,孕育了当地浓郁的民间传统艺术文化,青壮年继承与发展父辈留下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必然。但是,外部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的多元化打破了川东民间的稳态,群众这种兼容并包与渴望走出川东的迫切心情迎合了这一发展,于是人们开始走出世代耕种的土地,走向大城市,并在这里开拓属于自己的空间。这种劳动力的流动迁徙,致使当地开展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的“人”的因素缺失,由于一些老的民间艺人相继离世,这些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得不到继承传播,最终慢慢走向消亡。所以说农村青壮年人口的迁徙致使了当地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的传承产生了断层,最终致使其传承传播途径阻断,最后慢慢消失。

2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的传承路径

2.1打造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发展圈

多元文化的冲击对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应该正面面对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的多元性,并接受这一状态,而不是极力排斥。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如何适应当前文化多元化趋势成为重要的问题源。这里我们设想建构适应当地发展的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发展圈,综合利用当地文化多元化的特点,以此促进艺术文化发展,如:可将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图像化,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介广泛的宣传、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川东文化,并吸引他们到当地感受其文化的浓郁。

2.2形成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的多元发展态势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提高,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表现出的文化一元结构已不适应社会需求。在弘扬其健身文化、娱乐文化同时,需拓展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的多元发展模式。首先,可拓展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的社会调适性,通过民间传统艺术参与,处理好居民间的矛盾纷争,稳定社会关系;其次,可拓展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的社会交往性,将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开展看成是居民进行的一种文化信息交流、共享过程;第三,可拓展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的文化存储性,综合运用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的存储性,实现民间传统艺术文化传承与保护。

2.3促进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经济增长态势

我们应该看到当前川东群众的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他们也希望通过在外面的努力工作,使家庭更加殷实,生活更加充实,当地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鉴于此,我们设想建立以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产业为载体的经济持续增长发展方式以促进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适应当地发展的演艺产业部门、以弘扬川东龙舞艺术形态项目,并使其成为当地的文化符号标志;建立适应当地发展的龙舞艺术工艺品产业部门,以工艺品出售带动当地文化产品的发展;建立适应当地发展的龙舞艺术技艺传授产业部门,形成以教育、技艺传授为一体的技艺传授体系;建立适应当地发展的传统龙舞旅游产业部门,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川东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研究认为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的发展困境主要有:当前社会的文化的多元化趋势、川东地区经济基础的断裂、川东地区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城务工等。

篇4

一、龙舞概论

龙这种动物对于我国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象征,它是由我们的祖先臆想出来的一种动物,由九种不同动物的不同部分组合而成,传说它能够呼风唤雨,并给人带来幸福和免除灾难。一直以来,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都是尊贵神秘的象征,它被国人看做是一种祥瑞的最佳代表,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民族精神的象征。随着龙文化的发展,在我国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龙舞文化,商代《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了先民作“土龙”求雨的风俗,“龙”字和“作”字连在一起的记载及史学家对此土龙求雨现象描述的“执物舞成龙的情形,他们身手相续,跃上伏下流动回环”可以说是最早的集体舞龙记录之一。人们将龙舞看做是一种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活动,通常在我国的传统节日和重大文化活动和节日中都会出现龙舞活动。我国的龙舞文化有着几千年的积累和沉淀,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到了明清时期龙舞文化得到了最大化的丰富和发展,时至今日,传统的龙舞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并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创新。龙舞文化已经成为我国历史发展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江西龙舞文化简介――以扭扭龙为例

江西省是我国龙舞文化发展和盛行的重要省份,早在石器时期这里就已经有了人类的活动足迹,它也是我国最早南方文明的发源地,由此可见龙舞文化在这一地区发展和流行已经相当久远。一些相关的民间历史资料在时期被损毁,龙舞文化开始的具体时间我们也无从考证,当时根据江西省一些民间老艺术家的回忆,古书中曾有记载,江西龙舞“始于汉而兴于唐”,也就是说江西龙舞已经有了差不多两千年的发展历史。

扭扭龙是江西省一种具有鲜明特点的龙舞形式,扭扭龙因为其舞动过程中龙身的颤抖和扭动而得名,同时由于这一龙舞形式由一人持龙表演,因此人们形象的称之为“独龙”,“扭扭龙”,又叫“板凳龙”、“板灯龙”、“板凳灯”、“桥灯”等,是崇仁县一种民间灯彩活动,始于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原发源于崇仁县相山镇林头村、苔洲村,现亦流行于孙坊、白露、河上等十余个乡镇。每年元宵节前后举行舞板凳龙活动,三四天内游遍全镇各村,寓意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平安。一般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期间进行表演。这一龙舞形式相传是在一次民间的龙舞活动中,几个小孩为了得到蜡烛和爆竹,自己偷偷扎了一只小龙,然后每人拿着一只小龙到邻村的农户家中舞动,被大人发现后,觉得这种小龙很有意思,就做了几只更小的龙,这也是扭扭龙的最初形成。扭扭龙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变,逐渐形成了一种单独舞动的形式,最初是大人带着孩子举着小龙到各家各户讨取糖果爆竹等,到了清朝末年,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扭扭龙,现在扭扭龙的制作也是越来越复杂和精致,形成了一大两小三条龙的形式,大龙长约八尺余,小龙长约三尺半,三条龙都用细绳相互连接,艺人手擎木柄上下舞动,龙体颤动扭动,大动小也动,大耸小也耸,形成一个“活”的特点,步法有“圆场”、“矮子步”,动作有“游龙”、“扭龙”、“转珠”、“跳步引龙”等等。

江西省境内的龙舞除了祈雨、祈福的寓意外,人们还把它看做一种祭祀古人的一种手段,比方说九龙共舞就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相传,屈原在投江自尽后,洞庭湖的龙王不让其忠魂返回到人间,但是龙王的九个儿子看到人民对屈原的怀念和喜爱而被深深感动,共同迫使龙王交还了屈原的忠魂,人们为了表达对这九条龙的感激,同时举起九条龙进行舞动,这也成为了日后人们广为流传的九龙共舞,在端午节祭祀屈原时,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三、江西龙舞的审美意义

“扭扭龙”的艺术性不强,它的精髓是凝聚人心,团结协作。如今,崇仁孙坊、白露、河上等十余个乡镇都有这种灯彩活动。独凳龙、九节龙,或是二龙同舞等多种耍法,不断丰富“扭扭龙”的内涵。舞“扭扭龙”也不限于同宗族人氏,他们或是三五好友同舞一节龙,或是多人同耍几条龙,没有宗族限制,展现出无穷的魅力,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龙舞文化和人们日常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龙舞文化与人们的信仰、宗教、民俗等有着明显的表达作用,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龙舞自身特有的文化内涵与我国各民族的思维方式以及各自的文化氛围有着密切的联系。另外,龙舞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龙文化的一种特有表现形式,不仅是对龙文化的一种丰富和发展,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一种重要体现。龙舞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行,可以有效地提升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广大群众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从而激起人民群众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龙舞这一传统的中华民族文化也能够得到继承和发扬。

总之,龙舞这一传统民族文化以其强劲的舞姿、丰富的表演、恢宏的气势,祝福着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风调雨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龙舞这一融合了人文、历史、民俗等多方面因素的文化也会不断的继承发扬和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Motic成像显微系统;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采用石蜡切片法、滑走切片法、表面制片法、粉末制片法。

2.1根横切面类圆形。①木栓层细胞数列,扁平。②皮层由10余列类圆形薄壁细胞组成;石细胞群易见,断续排列成环,石细胞类方形或多角形,其细胞壁一面较薄,胞腔内常有方晶。③外韧型维管束;韧皮部较窄;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宽广,导管成群或单个散在,纤维较多;射线狭窄,多由1列狭长的薄壁细胞组成。见图1。

2.2茎横切面类方形。①表皮细胞一列,外被角质层,可见腺鳞,腺毛和非腺毛;下皮为一列类方形的薄壁细胞。②皮层较窄,其外侧有数列厚角组织,内侧为数列薄壁细胞。③维管束外韧型,环状排列;韧皮部较窄,其外侧中柱鞘纤维束断续成环,也见晶鞘纤维和石细胞;形成层明显,为2~4列扁平细胞;木质部较宽,射线明显;④髓部宽广,外侧可见数群石细胞,其细胞壁一面较薄,胞腔内常有方晶。见图2。

2.3叶横切面①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细胞扁平,可见气孔、腺鳞、腺毛和非腺毛。②栅栏组织1列,类长方形,不通过主脉;海绵组织较疏松。③主脉维管束外韧型,5束,4小1大,排列成槽状;主脉上下表皮内侧有数列厚角组织。见图3。

2.4叶表面①上表皮细胞多边形,垂周壁波状弯曲,常见腺鳞、腺毛和非腺毛,气孔较少。②下表皮细胞多边形,垂周壁深波状弯曲,常见腺鳞、腺毛和非腺毛,气孔多见,不定式或不等式。见图4。

2.5粉末黄绿色,气香,味淡。①腺鳞易见,头部扁圆形,由6~8个细胞组成,直径25.5~58.4μm。②腺毛头部1~4个细胞,直径22.6~36.8μm,基部1~3个细胞。③晶鞘纤维众多。④石细胞类方形,直径23.2~45.9μm,胞腔内常含方晶。⑤方晶直径11.4~29.5μm。⑥分枝状非腺毛多由16个细胞组成;偶见星状毛。⑦非腺毛众多,由1~7个细胞组成。⑧导管有螺纹导管和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0.9~64.1μm。纤维壁较厚,直径17.0~34.2μm。见图5。

3小结

实验表明,大叶白花灯笼的主要显微特征为:①根皮层常见含方晶的石细胞;②茎皮部含晶鞘纤维;③叶主脉维管束5束,排列成槽状;④粉末中可见腺鳞、腺毛、晶鞘纤维、星状毛等。

上述特征稳定,可作为大叶白花灯笼的显微鉴别依据。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广西药用植物名录[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494.

篇6

随着我国尼龙化工市场影响力的逐步增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将先进的技术带到中国。国家为了支持尼龙化工产业的发展,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多优惠,为尼龙化工产品的创新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尼龙产业发展呈现出新的局面,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趋势:首先,总量扩大,质量稳定性提升。如今尽管尼龙的价格下降比较明显,市场也面临着一定的困境,这其中下游的面料市场以及应用市场的增长幅度无法跟上产能增长是一个主要的原因,但也体现出了目前尼龙产业由量到质的一个发展过程,尼龙产业发展呈现出了总量扩大以及质量与稳定性提升等特征。其次,尼龙纤维市场也在不断地拓展,尼龙纤维的丰富多样化发展丰富了尼龙产品的市场结构,并且在市场竞争上也提升了尼龙产业的整体影响力。调查显示,过去几年,全国化纤业的年均增长率在5%左右,竞争日趋激烈。最后,尼龙产业的整合趋势更为明显。就整个化纤业而言,依靠单纯的规模化的发展之路变得更为狭窄,化纤产业朝着专业化、技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随着我国尼龙市场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将先进的专业技术带到中国,产业之间的整合趋势更为明显。为拓展尼龙市场,如今全球尼龙产品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强,例如德国朗盛公司的玻纤增强尼龙66、日本的绿色工艺生产技术等。在尼龙纺丝领域,尼龙6占据着主导地位,改性锦纶也试图通过技术创新开拓新的领域。在当前的形势下,新型尼龙化工产品的出现为尼龙行业增添了活力。

二、尼龙化工企业服务营销的意义

1.应对市场竞争的需求近几年来我国石化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以及供应资源总量的不断提升,使得化工行业市场竞争由资源争夺型的竞争转化为需求为主的价格竞争模式。化工销售面临着化工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的新形势,必须要不断地加强营销业务的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学会用主动进攻的姿态去努力获取市场,同时也要应对市场缩小以及同发达国家在资金、管理、技术以及服务等方面的差距。

2.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服务营销的本质是“服务”,美国市场营销学界将服务定义为:“主要为不可感知,却使欲望获得满足的活动,而这种活动并不需要与其他的产品或服务的出售联系在一起,生产服务时可能会或不会利用实物,而且即使需要借助某些实物协助生产服务,这些实物的所有权将不涉及转移的问题。”据此不难看出,服务是一种涉及一些无形因素的过程以及结果,服务营销的关键在于为客户提供一种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则能够促进所销售的产品价值的提升。

3.加强内部建设的需要尼龙化工销售应当针对市场形势以及行业的特征不断调整与完善。只有用先进的营销服务理念去影响和感染职工,企业才能够逐步形成良好的统一文化,利用化工销售服务文化加强员工的教育,用规范的营销模式统一员工的行为,加快文化的融合,才能够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市场形象,从而提升尼龙化工产品的竞争力以及市场影响力。

三、完善尼龙化工企业服务营销的对策

尼龙化工企业应当树立起牢固的服务意识,注重服务能力建设以及服务水平的提升,将服务转化为化工销售的核心竞争力。

1.提升销售服务文化软实力化工企业应当树立起现代营销服务的理念,规范服务营销的礼仪,形成自身具有化工销售特色的销售服务文化,从而不断提升化工企业服务的软实力。服务软实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应当以制度规范作为标准,加强执行。理论与服务文化礼仪只有形成制度,才能够产生足够的约束力,化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销售服务制度,采取措施加强对服务工作以及营销行为的检查与监督。其次要注重宣传与引导,使服务以及营销理念被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同,将其内化为员工自身的自觉行为。为此,一方面需要加强领导,管理者应当大力倡导并做到身体力行;另一方面需要组织全体员工讨论服务营销的理念与制度,促进员工了解的同时让员工提出自身的意见与建议。此外,应当加强主题活动的举办,利用活动载体来增强广大员工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利用相关的主题活动,寻找自身在服务理念、服务水平等方面同其他竞争者之间的差距,企业还应当加强机构建设,不断整改落实,按照活动主题和规划推动其有效开展。

2.完善营销服务架构在全球一体化的市场氛围下,尼龙化工企业必须要有完善的营销组织架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部门予以职能划分。首先组织架构应当体现出系统性与全面性,加强员工的责任感,企业当中的每一位员工不仅要是企业内部的主体,同时也应当是控制的客体。企业员工要加强自我控制,同时也应受到其他同事的制约。其次应当明确职责,奖惩适当。加强员工营销工作的效率,促进务实的工作风气。此外,也要坚持成本效益的原则,对内部控制制度予以优化完善,提升企业的成本效益,优化销售服务的工作流程,以符合市场需求以及企业自身的特征为前提。

篇7

戴应新、邓淑苹、张长寿等为代表的学者对石峁玉器的种类和特征进行过梳理,对其中较典型的刀形端刃器、玉刀、璧形玉器等进行过专题研究,使我们对石峁玉器有了大致的了解。 神木石峁龙山文化玉器的发现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玉器的历史,可上溯至清末,但由于历史原因,其数量尚无完整详细的统计。

抗战时期,榆林刀兔人马某购得玉刀4件,贩至包头卖给了外国人。解放后,据高家堡段海田先生回忆,自1966年到1975年止,前后有10年时间,先后收购上交北京的玉器保守估计至少有1500件之多。1976年至1979年间戴应新先生在神木石峁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试掘时征集到126件,包括牙璋、刀、铲、斧、钺、璧、璜、人头像、玉蚕、玉鹰及虎头等。其中,戴应新先生在房址附近的石棺葬中发现了一件玉璜。1981年西安半坡博物馆试掘时采集到4件,包括锛、铲、凿等。1981年张长寿调查时征集到玉器3件,包括钺(斧)、牙璧、凿各1件。2002年,榆林市文管会征集到石峁玉器若干,主要为铲、璧等。另有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征集的3件,绥德博物馆征集的20多件及榆林的个人收藏。2012年,石峁考古队在外城东门址内发现了玉铲、玉璜等。总的来说,神木石峁玉器的出土量大约有2000件。

神木石峁龙山文化玉器

的种类和造型特征

从现有资料看,石峁玉器多数是与祭祀、崇拜有关的礼器,少数为工具和可能具有佩饰功能的装饰玉。大致分为礼器、工具和装饰玉三大类。

礼器主要有牙璋、钺、戈、圭、璧等。其中的牙璋、钺、戈都属于仪仗类兵礼器。

牙璋在石峁遗址出土很多,仅陕西省博物馆和其他学术机关收藏的石峁玉璋至少在35件以上,是石峁玉器中最主要的器形。这些牙璋均为墨玉质地,一般尺寸较大。其中陕西省神木县石峁遗址出土的第25号玉璋(图一),墨玉,油黑如漆,唯刀口薄处色呈深茶色,器表有白色蚀斑。长体扁平肥宽,柄近似方形,首端呈内弧刃。一尖残失,两侧雕出齿饰,像水牛头上部正视轮廓,该齿前方还雕有三个等距离的直立小齿。通体抛光。收藏于陕西省博物馆的一件石峁牙璋(图二),墨玉油黑如漆。扁体长条,首部残断。长柄末端略外弧,一角残失,两侧雕出齿棱,形似鸡冠,与之临界处阴刻三组横向线纹,三组横线之间再阴刻双线斜纹。通体抛光。有的石峁牙璋体形巨大,长度甚至接近50厘米。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一件牙璋(图三),墨玉,青灰色,柄部有褐色蚀斑。体呈扁平而略厚,首端呈叉形,稍薄但未开刃。长柄,一角微残,两侧雕出齿棱,如同水牛头上部正视轮廓,齿棱前方又雕出两小齿。通体抛光。

石峁玉器中,玉戈皆为直内戈。玉钺数量较多,尺寸较大。玉圭的数量也较多。

工具类主要有刀、镰、斧、铲、锛等。

石峁玉刀分多孔刀、切刀和镰刀三种。多孔刀共出土十余件,均作长条形,刃在较长的一边,背平直稍厚,近背处和安柄的地方钻孔以穿绳捆绑,有二孔、三孔、四孑L、五孔之分。切刀一般宽短,刃在一边,和现代厨刀相似,是炊具或切草工具。镰刀即短型多孔刀,二穿或一穿,用手握持使用,以收割谷穗或刮治兽皮。

石峁玉斧有带柄斧和手斧之分。

石峁玉铲分长柄形铲和a形铲两种。a形铲又称板铲,可安直柄作铲,也可装横柄作刀,具刀与铲的两种功能。

锛为治木工具。

石峁玉器中的装饰玉主要有牙璧、璜、笄等,还有一些人物、动物题材的玉雕件,以片雕为主。其中石峁遗址出土的一件人头像(图四),玉髓质,白色,具有蜡脂光泽。以剪影手法琢出头上有椭圆形发髻的人首侧面形象,双面平雕侧面像。头顶盘束高髻,圆团脸,鹰钩大鼻,半张口,腮部鼓出。阴线刻出橄榄形目纹,脑后有外凸的弧形耳朵,面颊透钻一圆孔,细颈。

篇8

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之间以知识为媒介,以平等的关系对某一个或者一系列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现代教育中,学生已经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对主动建构知识的愿望越来越高,对知识的理解越来越多元化。对话教学的实施恰好可以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和愿望,能在教学中激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动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聋校语文教学的基本问题

很多普通教育工作者对“对话教学”概念的理解不深刻,在实施对话教学模式时总是心存顾虑,认为实施对话教学不利于加快授课的速度,课堂对话难以解决实际的问题。这种想法在聋校的教育工作者中更明显。人们认为,聋校实施对话教学的可能性基本为零,由于聋校学生的特殊性,对话教学无法在聋校语文课堂展开。由于种种偏见,导致聋校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很多教师认为,对话是需要运用有声语言进行沟通的。在聋校学生的世界里,声音基本上难以感受,外界的声音刺激对聋生的刺激基本不存在,聋生对声音的感知能力非常低。基于种种原因,聋生难以像普通人那样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对话教学存在很多困难。很多聋校语文教师无法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没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将知识和能力统一起来。很多教师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没有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对话教学模式单一。

聋校语文对话教学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话教学实施的模式过于单一。在聋校课堂中,语文对话教学难以用有声语言的方式进行,更多的是通过手语进行交流,对话教学需要建立在学生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基础上。聋生因为不能和别人进行有声语言交流,所以在综合理解能力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就导致聋校的教师对学情的评估出现偏差。对话教学的关键在于通过交流和互动对课堂知识进行重组和建构,将新的内容纳入自己的思维体系中。但是在聋校语文课堂上,教师认为聋校学生听力上存在缺陷,交流上会有很大的障碍,因此不愿意运用对话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学。一些教师虽然尝试采用对话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但是因为心存疑虑,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始终认为聋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不能达到对话教学的要求,不愿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不愿提高教学综合感知力,在实施语文教学时,只能运用单一的僵化的教学模式。

二、聋校语文对话教学实施策略

聋校语文教学在实践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很多教师尝试探索新的对话教学方法。对话教学的真谛不仅仅是组织对话活动,不仅仅是对课堂知识的重新感知,更多的是对新知识的建构及培养更高效的思维模式。因此,要探索科学有效的语文对话教学策略。

(一)对话教学要与生活体验结合。

对话教学的实施要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聋生在听觉上虽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其他感官更具有灵敏性,对外界的刺激更敏感。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调动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生活教学内容的兴趣。学习语文文本知识的真正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教师在实施对话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想法,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注重对话的平等性。

语文文本在聋校语文课堂上是教学的媒介,聋生进行真正的对话教学离不开对语文文本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师生之间要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构建为和谐平等的关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语言建构的新型的教学理念,对话教学的模式非常丰富,引发对话的途径非常多。师生主体要进行对话教学必须有对话过程的契合点。在实施对话教学时,教师要认识学生的理解能力,对话教学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关系上,教师要将课堂知识作为对话的出发点,认识到学生面对新事物的情况下能够应付自如。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这样才能进行真正的对话教学。

(三)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创新要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用问题作为对话教学的引发点。在课堂设计上,要善于提出问题,设计有用的问题。从教学发展的角度分析,教学的根本性不在于知识的灌输,兴趣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力。聋生虽然在听力上存在缺陷,但是对事物的兴趣并没有减弱,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聋校语文课堂上,要善于寻找话题,善于寻找有价值、有意义、善于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教师在实施对话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对话话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新的教学背景下,聋校学生在学习中已经不是仅仅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还需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锻炼思维创造能力。因此,在新的教学背景下,聋校语文实施对话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提高聋校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9

藏都论鉴 专家与藏家间的直面

10月19日上午9时,作为第三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藏都论鉴•中国宋代五大名窑暨北宋官窑》学术研讨会在开封宾馆拉开帷幕,中国收藏家协会领导罗伯健、杨晋英、闫振堂、杜耀西、刘建业,河南省收藏家协会会长葛纪谦,开封市副市长陈国桢等出席了开幕式。参加开幕式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文物专家与收藏爱好者。

开幕式结束后,研讨会采取专家做学术报告和与会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展开,首先由组委会特邀的李知宴、赵青云、宋平等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北宋官窑”作学术报告,接着由与会的专家学者、收藏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交流研讨,其中来自宁夏的收藏家王治国、来自北京的专家钱宝诚先生以及来自上海的陈逸民先生的发言赢得了与会专家及代表的一致好评,研讨会现场掌声不断。

篇10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6-0026-02

文化经济是一个新兴的经济形式,它是随着物质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一定高度之后的必然的产物。文化经济是人类社会三次工业革命后“第四次革命”,它是一种独特的“朝阳经济”,区别于市场经济的常见经济形态,它是文化经济化的结果。那么何为文化经济?为什么要发展文化经济呢?黑龙江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又如何发展本省的文化经济,本文将一一展开细说。

一、文化经济概述

何为文化经济,文化经济与其他经济的区别在哪里,发展文化经济有什么作用?

(一)文化经济概念界说

在探讨文化经济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文化的相关知识。

文化寓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文化无处不在。德国的人类学家兰德曼说:“我们是文化的创造者,同时我们又由文化所产生。这是一个伟大的因果循环体系,我们决定文化,文化塑造我们。缺乏文化,就缺乏了做人的起码条件。没有文化就没有人的存在,同样,没有人去实现文化,文化也将不存在。”[1]由此可见文化与人类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文化的形态有物质的有形文化,也有精神的无形文化。它是人类在劳动中创造的,是一种历史的传承,同时又反作用于人类。它维系着一个民族的存在,是这个民族存在的文化凭证。这个民族通过自我认识经验的沿袭,确立了这个民族的真、善、美的价值体系及其信仰。文化的功能很多,比如教育、审美等等,但是文化的经济功能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不容忽视的潜力股。文化的经济功能体现在物质形态、管理、制度及精神等方面。文化的经济功能即是文化的经济化,其产业性体现即是文化产业。“所谓文化产业,包括为全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的总和。”[2]

上面探讨了文化的相关知识,并引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有关文化经济的代表性概念。

谢名家认为“我国今天的文化经济,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文精神为先导、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型经济”[3];王来金认为“所谓文化经济就是以文化观念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为产业主体支柱的经济。文化经济是相对于物质经济而言的”[4];张保权认为“文化经济是指文化的经济化,是以文化为轴心的经济活动,是指文化产品商业化,文化单位企业化,文化发展市场化。或者说文化进入产业,文化进入市场,文化中渗透经济的、商品的要素,使文化具有经济力,并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社会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

综上各家观点,笔者以为,文化经济学是按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探寻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殊关系以及文化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环节的运行机制和运动规律的边缘学科。它侧重于一般经济学的理论、原则方法来考察文化产业中的文化活动现象,并力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从较深层次上去揭示文化经济活动的特征、互相关系、变化趋势及客观规律。它关注于文化生产力诸要素的合理配置、文化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和文化经济运动规律的考察,并通过文化生产、文化供求、文化消费、文化市场、文化商品、文化商品价格、文化资源、文化投资、文化发展战略和文化经济管理等一系列主要范畴的具体分析,深刻地揭示文化经济自身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二)文化经济与经济文化、知识经济的基本区别

文化经济的起始点是文化,落脚点则是经济,即常说的“搭文化台、唱经济戏”;经济文化的起始点则是经济,而落脚点却是文化,即所谓的“搭经济台,唱文化戏”。文化经济主要是由经济活动领域向文化活动领域的延伸,即把经济观延伸到文化活动中去,探寻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及其增长点,走的是文化的经济化之路;经济文化主要是在经济活动中,人们对经济发展的价值思维的探讨,侧重的经济领域中基本思维的质变,是如何看待物质利益的存活的艺术,走的是经济的文化化之路。

知识经济主要是基于知识及信息的生产、消费和分配上的经济,关键点在于知识与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利益最大化问题;文化经济主要是对知识经济外延的宽深化;文化经济内含了知识经济,知识经济主要借助文化因子实现自身的完满性升值。文化经济不仅含有科技等技术性因素,还包含了信念、娱乐性、艺术感、价值观等精神因素,既含有科学的精神,人文精神也得以张扬,最终达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完满融合。

(三)文化经济涉及的领域

篇11

日前,由东华大学承办的“2012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服装论坛暨环东华时尚周”在上海世贸商城隆重开幕。作为历届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的品牌项目,今年不仅延续了往年以论坛为平台,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共话行业焦点话题的优良传统,更从服务上海市、长宁区和东华大学共同签署的“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战略合作协议出发,在连续10年举办“东华时尚周”的基础上首推“环东华时尚周”。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达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区长李耀新、副区长杲云。出席开幕式的还有中外教育界的领导专家、企业界人士及校友。东华大学校长徐明稚,党委副书记浦解明、殷耀,副校长陈招应、刘春红、邱高等校领导以及校党委常委袁孟红出席。开幕式由东华大学副校长刘春红主持。

“上海国际服装论坛”是政府、高校、产业及企业之间进行时尚思想和创意文化的高层对话,是相互分享智慧、凝聚共识、成就未来的互动平台,迄今,已是东华大学第18次承办论坛、第11次举办时尚周。“环东华时尚周”的举办,是我校坚持在传承中创新,致力于促进上海时尚创意产业与教育进入“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新时期的具体举措。开幕式上,蔡达峰代表上海市人大对活动开幕表示祝贺,并充分肯定我校始终坚持特色发展,推动传统纺织产业向时尚创意产业转型所作的积极贡献。希望我校继续围绕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大局,坚持自身特色、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不断培养人才和集聚人才,推动自身和产业发展。夏令敏、邵志清、杲云等也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徐明稚在致辞中表示,东华大学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弘扬学科特色和优势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谋求“开放、集聚、适变、持续”的协同创新新机制,在上海建设国际时尚之都、发展时尚创意产业和时尚设计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开幕式上,来自英国伦敦时装学院(FIT)的12名优秀硕士应届毕业生带来了以“POEMTRY”为主题的盛大服装展演,共展出120套学生设计的服装作品。据了解,伦敦时装学院是国际时装教育界专业细分最全面的院校,是我校开展国际化合作办学伙伴之一。在时尚创意教育领域,东华大学已与包括法国巴黎、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意大利米兰及日本东京等世界五大时尚之都著名服装院校在内的12个国家和地区的31所院校开展了合作办学,有80多位外籍教师开设了70余门合作课程。与施华洛世奇、伊泰莲娜、德库宁、意大利IED等著名企业联合建立30个时尚研究基地,在雅戈尔集团、ESPRIT、ADIDAS等中外著名服装企业建立了26个教学实习基地。学校与日本文化学园合作举办的“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评“2011年上海市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据悉,本届服装论坛暨环东华时尚周将持续5天,以学术论坛、时尚庆典、创意大赛、时装、成果展览等形式开展,主要内容包括两大论坛、六大动态秀和六大静态展——题为“协同创新,共建时尚之都”的主论坛和题为“中国历史刺绣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的特色论坛;伦敦时装学院优秀学生作品展演、“海思堡.东华”2012秋冬学生作品秀、2012“巧帛.东华杯”服装设计毕业生作品决赛、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罗竞杰专场会、2012 “雅莹.东华杯”中日合作班毕业生作品秀、2012第八届“YKK.东华杯”研究生服装设计作品大赛等六大动态秀;2012第五届东华大学—施华洛世奇创意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展、2012中日合作班毕业生作品静态展、2012东华大学第四届创意市集展、2012东华国际现代艺术展、2012新水墨艺术邀请展与2012估衣——平衡与循环:刘佳婧个展等六大静态展。

篇12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8-0187-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目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成立了“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挖掘与利用”课题组,对我省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根据这一重要指导思想,本人通过多年从事中小学音乐教材编写和使用工作的经验和遇到的实际问题,深切感受到,在音乐教材中加入具有我省地方特色和民族内容的音乐内容正是发扬和继承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举措,具有深远的影响,若从中小学教育阶段开始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一、地域特色浓厚

黑龙江自然山水独特,人民生活丰富多彩,使其发出无穷的魅力,从而激发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并通过地域风情

歌曲等音乐内容表达出来。如《黑龙江好地方》、《对花》、《歌唱春天》、《青年参军》、《新货郎》等广泛流传的东北民歌;黑龙江皮影戏《秃尾巴老李》选段《怎么不见娇儿他》等地方戏曾被广泛传唱,具有浓厚的地

域特色。

二、历史悠久,文化融合

黑龙江省历史悠久,多民族聚居,本土文化和移民文化融合,形成了丰富而又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省主要有10个世居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中间长期流传的歌曲是黑龙江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与人民音乐出版社合作出版的新课标音乐教材的编者经过广泛地收集和整理,选取了我省少数民族的音乐内容。这些少数民族包括:满族、回族、朝鲜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柯尔克孜、赫哲族、锡伯族、俄罗斯族。如满族的《摇篮曲》、《空齐曲》,鄂伦春族的《勇敢的鄂伦春》、《放马山歌》,俄罗斯族的《美丽的姑娘――阿妞妲》、《渔夫之歌》,鄂温克族的《剪羊毛》、《我们都是山里的人》,达斡尔族的《什么最美丽》、《快乐的达斡尔》,柯尔克孜族的《我的家乡》、《柯尔克孜人民歌唱》,锡伯族的《咱们锡伯人》、《田野歌》,赫哲族的《大顶子山高又高》、《我的家乡多美好》,蒙古族的《嘎达梅林》、《赞歌》,回族的《花儿与少年》、《回族同胞永远不推后》,朝鲜族的《水臼打令》、《长鼓舞歌》,这些音乐内容是黑龙江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三、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与展望

2002年8月来,我国基础教育进入新一轮教学改革,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全国38个实验区蓬勃开展,各学科教材建设像雨后春笋,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局面。但是,因为当时我省没有组织教材立项编写,致使目前没有国家级课标教材,音乐学科也不例外,使得我们无法在教材中融入我省的民族文化等特色内容。后来,我们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与人民音乐出版社合作,把部分我省地方和少数民族的音乐内容加入到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较好地处理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通过歌声让全省的中小学生了解黑龙江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黑龙江来好地方,粮满仓来,鱼满江,岸上红花开,百鸟林中唱,兴安高,黑水长,百业兴,牛羊壮,蝴蝶双双在飞舞,布谷鸟在歌唱,布谷,布谷,布谷,歌功颂德唱今天好时光。”这是一首来自我省黑河地区五家子农场的黑龙江满族民歌。让这样优美的民歌进入中小学课堂,使学生从小学就开始逐渐地、潜移默化地了解乡土文化,使出生、成长在黑龙江的孩子们,通过音乐这扇艺术之窗,从小接触、了解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这也是让孩子们了解黑龙江、热爱黑土地,传承地域文化的一种方式。

这套音乐教材的编者们经过广泛地收集和整理,选取了分布在我省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十几个地区的少数民族的音乐内容编入教材。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推广之下,这套音乐教材已在全省大范围使用。通过近六年的教学实验和对教材使用情况进行的客观全面的了解,我们欣喜地看到,这套教材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使音乐课堂教学丰富了、有活力了 。一线教师普遍反映这套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改的意图,突出单元主题,图文并茂,较多地运用了图谱,注重音乐教学活动,特别是融入地方内容后让学生、老师都倍感亲切,成为我省新教材的一大亮点。

但是,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省各地市使用的中小学音乐教材版本不统一,有些地市使用的其他省份版本的音乐教材中并没有加入我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的音乐内容,这就失去了一次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家乡和民族特色文化和历史的绝好机会,对孩子的整体文化素养的培养也是个不小的缺失。所以,建议教材选定的职能部门应该给我省广大学生选用具有黑龙江地方特色和民族内容的音乐教材,为保护和继承黑龙江省历史文化资源的重大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关于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挖掘与利用的调研报告》为新形势下做强做大我省的文化产业提出了总体思路和目标构想。报告别指出了在中小学中开展我省历史文化资源的普及和教育活动。我们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在我省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和利用中,让地域的音乐地域歌声在青少年中更广泛持久地回荡。

Discussion about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music teaching material in the protection

and excavation work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 in Heilongjiang

AN Yu-bin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