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语文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16:51: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教学语文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教学语文论文

篇1

阅读是语文学习水平升华的基础,因此,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读,并且在读中能够体会文中的情感,能够通过审美能力的提高,来把握好文章的主体,明白创作者的写作意图。但是,现阶段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生怕哪一个知识点没有讲到,而整堂课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造成学生朗读能力不高,无法通过自己的阅读来熟练掌握字词句的内涵。

1.2.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能与生活相联系

我们知道,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存在不同,其与生活息息相关,即在生活中对语文学科知识的应用最为广泛,同时,在新课标中也有明确规定,语文教学要打破传统与生活隔阂的模式,将生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纵观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知识的融入非常有限,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效,认知能力有限,对于一些语文学科知识无法深刻的理解,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小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而由于小学生具有浓厚的好奇心,且对生活中的人和物非常感兴趣,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融入生活常识,就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小学生对课文知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学习。与此同时教材的内容与中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如果不一致的话,很容易造成中小学生认知上的分裂,进而对其人格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1.3.第三,教学方式过于枯燥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导致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同时由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又增加了教学课堂的枯燥无味感,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导致小型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迟迟得不到提高。

2.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2.1.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

要想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做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做到理论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互为印证。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寻找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生活的契合点,来使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有效融合,这样可以大幅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小学语文课有这样一个课文《小马过河》,讲述的是一匹小马要渡过一条小河,但是却不知道河水的深浅,于是就问松鼠和老牛河水有多深,结果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使得小马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之中,没办法就去问自己的母亲,母亲告诉它要想知道河水的深浅,必须自己去尝试。语文教师在讲授这一节课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生活化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亲身体会小马所悟出的道理,从而使得语文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2.2.语文教学手段多元化趋势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小学生天生好奇,种特性我们不应该抹杀,而是要善于引导和利用,通过对小学生的引导来让他们可以进入学习状态。课堂中我们除了简单的板书外,使用图片、表格、影音都是非常好的教学方式,要增加对他们的感官刺激,让信息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他们的头脑中。

2.3.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常出现唱读的现象,这不仅破坏了原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也影响了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课文朗读教学过于随意性,且教师还不能及时予以学生更正。所要,我们教师一定要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问题重视起来,同时教师在进行课文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进行范读,让学生从中发现自身阅读时与教师范读时存在的不同,并从中找出差距,同时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注意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阅读技巧,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得到升华,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2

二、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才能心甘情愿地、全身心地投入。要利用各种形式和途径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兴趣的形成和巩固,要建立在明确的目标基础上。要利用各种形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懂得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进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把语文与个人前途、家庭利益、国家建设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使消极情绪转变为积极因素。以语文魅力激发起小学生的共鸣,逐步养成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教师和蔼可亲的教态,善于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主动创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使小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注意,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情感和美感作用,并辅之以教师得当的教材处理和动情的朗读引导,恰当和富于启发性的提问,清晰还美观的板书等等。久而久之,小学生就会喜欢语文课,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日益形成和加深。让每个小学生都有发挥的机会,从而激发对语文的兴趣。例如,组织学生出小组墙报、班级黑板报、办手抄报、讲故事、成语接龙等。因为每一位学生的特长优势不同,有的字写得漂亮,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强,要让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教师也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评价,并给予鼓励,与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给予小学生成就感与自信。在小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帮助。避免小学生知难而退。让小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所以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以平等对话的形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小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使其学习变为爱学乐学主动学。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课堂效率才能提高。

三、让小学生养成多观察的习惯

小学生不光要随时要求说和写,表达意思要明白,还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例如,教师要求小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小学生从浅蓝的天空知道是早晨,从倾斜的树冠、天上漂浮的白云知道有风等等。养成了仔细观察的习惯,就会学到学多知识,多观察也会丰富自己的阅历,为写作积攒素材。所以,仔细观察这一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四、让小学生养成积极参加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师要多了解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小学生所喜欢的学习方式和语文课堂,了解小学生不喜欢学习语文和不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主要原因。根据获取到的信息,从实际出发,消除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乏味性,让小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该给小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还应该给小学生人文熏陶和情感体验,还要给小学生自由思维空间。通过研究让更多小学生喜欢参与的语文课堂学习活动,在课堂上大胆表现自己,把课堂当成自己表现的天地,让语文课堂学习更有效果。让小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活动中去,教师能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学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小学生积极地参加课堂学习活动,一方面,能很好地锻炼自己,另一方面,还可以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五、让小学生养成大胆发言的习惯

有的小学生胆子很小,上课不敢发言,怕说错。可是,要想学好语文,敢开口讲是必不可少的。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为小学生的大胆发言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教师要笑对课堂,笑对学生,使小学生在心理上不惧怕教师。对于回答错误或者回答不上来的学生,也不打骂不责怪,而是要鼓励他,给他信心。对于不作声的学生,要鼓励他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同桌间或者前后桌间进行讨论,也有助于锻炼发言的胆量。还有教师要多组织小学生进行发言的活动。例如,教师可以每节课都叫学生去讲台上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或者讲解一道题。要求讲解时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保证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听到能听清,如果能加上肢体动作那就更好了。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上课发言情况,然后及时作出总结,平时发言比较积极的,要鼓励他继续保持,平时不怎么爱发言的,要多让他发言,并多鼓励他,帮他树立自信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尽量让学生来想,让学生来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讲解问题,这样就能很好地锻炼小学生,有助于小学生养成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六、让小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三年级的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如何写作文,的确,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必须重视它,正视它。但想要写好作文,就要增加课外阅读。希望小学生要多读书,在保证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多读课外书,慢慢地,在写作上,就会语言优美、生动、妙语连珠、信手拈来。这些都是因为阅读面广,知识渊博。也希望家长可以重视阅读,给孩子多准备几本课外读物,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篇3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主动性。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依旧是依靠教师的讲授,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受阅读教学理念的影响,基本上按照考试内容完全讲解,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受教学任务的趋势,大量的提出问题,但是缺乏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理解,更难以运用,同时由于教师只顾提问,而且是没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提问,忽略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匆忙应对并不能很好的掌握知识,对于语文阅读缺乏思考,没有深入的理解,导致达不到教学效果,更容易让学生失去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作为每个阶段学习的重要学科,是因为其具有极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是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能将二者良好的结合,多数教师只是看到语文的工具性,重视语文基本词句的训练,只能讲解单纯的应付考试的语文知识,虽说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但并没有真正做到新课标的要求,语文课本中,尤其在阅读内容中,有着深刻的人文思想,值得教师深入挖掘。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对阅读的训练,对于课后习题的熟练程度等,这种形式虽然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是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大大削弱了学生的感悟能力,也让语文阅读的魅力难以散发,在人文性上不能有良好的熏陶,使得对于语文的运用能力较弱,偏离了教学初衷。

(三)轻视课外阅读。大部分学生都对于课外的阅读内容很高的兴趣,但是学生的课外阅读没有系统的规划,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只重视教学目标,所以忽视课外阅读的积累。很多学生都是没有计划的阅读,不能合理安排阅读量和阅读时间,根据自己的喜爱想读就读,不想读就放弃,这样的随性并不能很好的提高语文素养,渐渐形成一种不好的阅读习惯,甚至带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三、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路的措施

(一)建立高效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生成以学生为主的状况,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随着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该把学生引导到一条自我探索的道路上,增大学生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二)教学类型多样性。在语文课堂上,培养阅读能力,就需要将阅读教学融入到语文的多样化中,建立不同的教学类型,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展开讨论就放任不管,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讨论的热火朝天,但是并没有实际的效果,所以,在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效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最后给出结论。在小组讨论讨论过程中,促进同学间的协作关系,提高凝聚力,利用这种开放的形式,让学生打开思路,激发创新精神。

(三)培养学生有序学习。对于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不仅仅依靠课堂的短短几十分钟,在生活中的积累更加重要,占有很大部分,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序的学习,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

篇4

开展课堂提问策略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提问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注意听讲,达到使学生认真学习的教学策略。学生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位置不转移的时间在15分钟左右,一节课的时间一般在40~45分钟,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有溜号的现象,所以开展课堂提问策略可以提醒学生认真听课,并间接地鼓励学生学习。例如,在教《小白兔与小灰兔》这篇课文时,教师发现小明同学正在溜号,就马上提问小明:“小白兔和小灰兔谁的做法最值得大家学习呢?”小明马上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说:“小白兔。”教师要注意学生上课的反应,及时地采取合理的措施,才能使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抓住教师所讲的知识点,更好地学习课堂知识,获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开展创新作文策略

篇5

二、创设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多样化学习渠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合理的创设一些合理有趣的课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且告诉学生这对于语文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建立自己对于语文学习的独特见解,提升自身的语文素质修养。在课本上的小课文与对话课文,可以让学生进行编造,变成一个简短的剧本,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表演;对话课文,可以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分组分角色朗读,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同时可以加强学生沟通能力与表演能力。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让学生得到全方面发展。

篇6

游戏能够帮助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有效发展。儿童对身周所处环境的理解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的需要都是通过他们的好奇心来体现出来的。而游戏则可以很好的满足儿童的认知发展的需要。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通过各种各样的探索、操作等活动,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想象力来对周围的人或者事物进行模仿。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游戏对儿童的思维能力的加强和问题解决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

游戏能够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当儿童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对归属感有很强的渴望,他们希望成为一个团体中的一员,希望能够在团体中与他人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儿童能够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够促进他们的“去中心化”,有效的提高他们的社会化发展水平。

二、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所应该遵循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将趣味与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的原则

语文是学生需要学习的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承担着大量字词识记任务,体现出了很强的工具性。游戏本身具有趣味性,游戏的趣味性可以调节工具性学习内容所带来的枯燥乏味,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然而游戏本身的娱乐性,如果不注意控制就很容易使游戏教学偏离其本身的教学目标,让孩子们长时间的处于教学内容外的亢奋状态,不能够“回到”课堂之上,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时,必须要对语文学习的知识性和游戏本身的游戏性之间的矛盾进行化解,既要能够使得趣味性为教学所用,又必须要激发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热情。

(二)教师的引导与学生主体进行结合的原则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作为学习的主体。然而学生之间是存在着差异的,因此,想要“一碗水端平”对所有学生的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是不现实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运用游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去主动的问、读、讲、做,充分的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小学生活泼好动,很容易在游戏的过程中不顾教师的引导,从而使得课堂出现混乱的局面,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在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的同时,还必须要注意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游戏在语文教学中正确的应用,并能够发挥正确的作用。

三、游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游戏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标中要求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但事实上,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好奇心强,但是却缺乏足够的自学意识,自学识记意识不强,所以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一项任务繁重但又较为枯燥的工作。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游戏教学可以让课堂的识字教学变得不枯燥乏味。在巩固识字时,结合当天所学内容,分别采取“猜字”或“送卡片”的游戏。电视娱乐节目中有一些比较有趣的游戏能够运用到识字教学中来,例如一个人通过肢体表演让另一个人猜字或词的“猜字”游戏。这个游戏能够运用的范围很广,不仅能够加深学生们对字、词的理解,同时还能够让他们的身体能够得到活动。效果较好的识记形声字的游戏,让学生不仅能区分一些容易弄混的读音相似、字形相似,但字义不同的形声字。自制一张生字卡,如:中。再备一些偏旁的卡片,如:“氵、冫、钅”等等。学生手里握有学过的自制汉字卡。指名一名学生拿“中”字卡,选部分同学拿“偏旁卡”。其余同学看到“中”字卡后,立刻从自己的自制卡里找出形近字,如:钟。找到后,拿起卡来读一读,读对了全班跟读,然后找到卡的同学要说说,为什么“钟”要加“钅”,也可以给“钟”组个词语。说对了,就换这个同学来拿“钅”的卡片,接着玩下一轮。通过这个游戏,不但能让小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轻松地掌握一批具有规律的汉字,还能够增加他们的词汇量以及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利用游戏教学可以让学们轻轻松松的就掌握好字词,还可以让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更加的生动,同时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

(二)游戏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实践获得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它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任务,而且担负着训练学生思维,促进智力发展的重任。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一些适当的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拓展语言训练,调动学生创新思维,是一个简单可行的好方法。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时,同学们对“乌鸦很渴,却又为何一颗一颗地放石子”产生了争论。于是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细颈瓶、石子,请一位同学戴上了乌鸦的头饰上台做一做。台上的同学认真地做着,台下的同学一目了然。台下的学生们发现如果什么都不做“乌鸦”就直接喝水,是喝不到水的。于是就有同学问:“既然必须要放石子了,那为什么要一颗一颗的放小石子呢?这样多慢啊。”这时同学们已经在思考了。于是台上的“乌鸦”同学就选较大的石子往瓶里放,事实告诉同学们太大的石子是放不进去的,只有合适的石子才能够放到瓶里面。原来凭空想象的争议,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只需动动手就解决了。而且通过游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把知识与动手操作,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对课文的理解必然牢固,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游戏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7

(二)生活化教学与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相适应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自身的认知心理并不是十分的成熟,对于一些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简单的听和看上,一些抽象性的思维能力还非常薄弱,因此,很多的小学生都会对那些经常与自己接触的事物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并乐于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思考。而且对于那些比较新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也会推动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了解这些新鲜事物。但是对于那些学习并掌握的知识和内容,如果长时间不进行运用的话,很容易失去对这些事物的兴趣,从而不愿意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研究。因此,小学语文采用生活化教学可以课程与教学Kechengyujiaoxue将小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到一起,提高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兴趣。

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中其实有很多的内容都与小学生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很多时候由于小学生对于生活并没有进行认真的观察,从而使得小学生很难找到二者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所以,在开展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认真的观察,不断扩展自己的生活视野,在生活中寻找到语文课本中包含的学习内容,从而实现学习内容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自身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提升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语文学习的喜爱。

(二)引导学生将语文教学情境再现生活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文学本身就来自于生活,又比生活的内涵高,将文学语言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融入到生活当中,进而将情景再次展现出来,让受众在生活中能够进一步感悟文学的语言的精辟,从而产生共同的情感。所以,小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对授课内容融入到生活当中,进而进行生活再现,从而帮助学生对授课内容加深印象,认真体会和感悟文学语言内容。比方说,小学教师在讲解《山雨》这节课时,首先引导学生先观察一场大雨,其次,教师一方面讲解内容,另一方面,根据内容的讲解节奏,循序渐进,在讲解到山雨时,引导学生去回忆所看到和所经历的大雨,将大雨情境再次展现在生活当中,最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小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将所看到和所经历过的大雨情境进行描述,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深刻印象和记忆,让学生体会和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理解课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从而让学生能够亲身去体会、去感受和去创造生活,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从而引导学生将课堂上的语文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生活当中。比方说,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可以鼓励小学生走上讲台,给同学们讲解一个日常生活当中发生在自己身边比较有趣的故事和新闻,调动其他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活跃整个课堂气氛,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

篇8

二、任课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阅读,积累语文知识,扩大阅读量

从语文自身的属性上来看,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为其既具有工具性,也具有人文性,二者集于一体。语文的教学主旨、课本内容的时代背景、课本的结构、教学选材的内容和丰富多样等,这些都证明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要想写好作文,首先是要鼓励学生多多阅读,因为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阅读也是进行作文写作的基础,写作又是阅读的目的,二者相辅相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充分体现了阅读在作文写作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多阅读,积极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意识和阅读习惯,逐渐地积累作文的知识素材。语文教师在鼓励学生多阅读时,必须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因为学生的理解力和接受力是阅读的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给学生推荐读物时要考察其内容是否来源于生活实际,是不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是不是学生感兴趣的,是不是超出学生接受力,否则的话阅读、写作效果大大减弱。在这里,我们可以建议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童话、古诗词和故事书来供学生阅读,比如《安徒生童话》。而《水浒传》虽然为文学经典,但是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并不适合一些低年级的小学生阅读。所以教师在给学生推荐书时一定要谨慎。

三、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其生活经历和经验比较少,对于情感的表达,很难熟练运用文字和组织语言,小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写不好作文,是可以理解的。无论是学习什么课程,兴趣是最的老师,这就要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只要有兴趣,就不怕做不成任何事情。那么,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克服写作的心理问题,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欲望和动机。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到快乐,使学生真正对写作文由“厌烦”转为“喜欢”,并且变得希望用文字表达情感。在教学中,有很多能够证明兴趣是学生学习某一课程最好的老师的例子。一旦学生对某一课程有了兴趣,那他自身的学习内在动力大大加强,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有很大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改变就是思维的活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禁止教师用自己的思维来影响学生的思考。教师应该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作文学习,来找到师生的思想共鸣。通过这些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语文作文欲望和动力。

篇9

2.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对策

关注学生的需求与发展,跟上教育改革步伐,教师需要开拓更多方法,将口语交际教学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提出几点看法:

2.1学校加强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视

学生重视口语交际教学,才能使口语交际教学地位得到提高,让其得到更多教师的认可。行政部门对于口语交际活动的重视度不足,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教学代替口语交际教学,使口语交际教学流于形式。在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今天,学校管理者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口语交际教学,积极发现与解决口语交际教学实施中的问题。学校还应针对口语交际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更新,使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得到肯定。

2.2加强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促进课堂互动活动进行的重要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了解学生的表达需求,促进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学生成为口语交际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多表扬学生,给学生更多肯定,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要过于关注自己威严形象的树立,而要亲近学生,与学生多交流、多讨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学生更爱在课堂中开口表达自己的看法,融入到口语交际活动中,成为口语交际学习的最终受益人。

2.3促进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丰富

丰富的口语交际话题与内容,有利于小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提高。在口语交际教学前,教师要针对课内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口语练习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口语交际更多地体验生活,将小学语文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如讲解有关母爱的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我的妈妈”为口语交际练习主题,让学生两人一组向组员介绍自己的妈妈,说说妈妈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

2.4促进口语交际形式的丰富

口语交际形式丰富,有利于小学生积极参与到口语交际活动中,促进小学生口语交际学习兴趣提高。老师可以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教学与学生喜爱的游戏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竞赛活动锻炼口语能力。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朗读比赛、主持人选拔赛等,让学生尽情在口语交际中表现自己的才华,促进学生找到口语交际学习的成就感,成为口语交际的赢家。

篇10

小学语文教材及课外读物中存在着大量哲理性文本如《刻舟求剑》等,也存在大量非哲理性文本如《我们的民族小学》等。无论是哲理性文本还是非哲理性文本,都能引发“哲理与文本的对话”,成为启发学生思维,培养人生价值观的优质资源。

1.哲理性文本的非理性解读

哲理性文本富含理性思想,以一人、一事或一物来揭示深刻的道理,探讨人与生活、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启发智慧、启迪人生。但是,哲理性文本立意的起点较高,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弱,给理解哲理性知识的理解带来一些困难,也影响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所以,在哲理性文本解读中,要善于用非理性的方式解读理性的文本。非理性的解读就是从生活实际的角度演绎哲理,让抽象的理性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化、生活化、形象化、情感化,以适合学生对心理与思维特点。把立意较高的哲理通俗化、生活化,帮助学生理解。

如:在教学《刻舟求剑》时,如果“往上提”,可以演绎出“运动与静止、辩证法与形而上的区别”等更高的哲理;如果“向下沉”,可以演绎到很多生活中的现象与故事如“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等。针对哲理文本,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重点是向下看,把哲理样本还原为生活样本,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思维与情感。

2.非哲理性文本的理性透视

对于小学教材中更多的非哲理性文本,它们或感性、或质朴、或深情、或优美,立足实际、联系生活。这些文本的教学,是从生活的角度直观地描述世界,符合学生的情感与思维特点。但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是描述生活,更要启发思维,启迪人生。所以,这样的非理性文本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基于文本而高于文本,从文本中的人、事、物透视出人生的哲理,引导学生用更加理性的、智慧的目光审视这些非理性的文章,实现知识、情感的理性升华。

例如:《山谷中的谜底》一课,抓住“谜”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又是什么?是谁发现了这个“谜”?他们是怎样发现的呢?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这些问题表述通俗,难易适度,立足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思维,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体味文章的哲理。最终,逐步体味到“现象与本质是什么关系”这样一个哲理性的问题。

总之,对于哲理性的文本需要在教师引导下进行“下沉”,让哲理回归生活;对于非哲理性的文本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提升”,从生活中感悟哲理,指导人生。哲理与文本的互补与互动,互相默契,形成崭新的小学语文教学思维模式,充分发掘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

二、哲理与文本的“对话”路径

无论从文本走向哲理,还是从哲理回归文本,都需要教师进行方向上的引导,打通哲理文本之间的通道,实现二者的对话与共鸣,形成和谐而又智慧的教学生态。

1.从文本中引出哲理

“引出哲理”的过程就是从“现象走向本质”的过程,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这句话说明两点:一是指过程,哲理的形成要从现象入手,从文本与插图中的意象、形象、情感、生活入手,通过对感性认识的提炼与升华而形成理性认识;二是指手段,哲理的形成过程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感悟哲理,构建起自己的理性认识。

所以,教师要在文本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分析概括。让学生把文本中描述的现象与自己的生活高度结合,把文本语言转化为生活语言,与生活对照、与心灵共振,才能够促使学生从中感悟出哲理性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情感是重要媒介,只有让文本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体验、让感情“触电”,才能为哲理感悟做好铺垫。同时,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实现对文本的深度思考,对情感的高度体验,不能以教师的讲解取代学生的思维与情感,让学生在个性的张扬中感悟并表达属于自己的哲理。

例如:在《青海高原一株柳》中,把切入点放在“为什么说这株柳是‘神奇’的”这个问题上,引导学生从“柳树”这个意象出发,从“柳树的样子神奇”和“柳树的生长经历神奇”等方面着手,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透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青海高原这株柳的伟大生命力,感悟不抱怨命运,以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人生哲理,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

2.在哲理中演绎哲理

一方面,在哲理性文本的教学中,我们不仅需要把哲理“下沉”,也要适度把哲理延伸,进一步启发思考、启迪人生;另一方面,学生自己总结的哲理大部分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需要对这些哲理进行总结归纳,并上升到系统化的高度,进而指导学生。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以理启理”,把文本中的哲理与学生零散的灵感通过启发引导、归纳总结、推理演绎,形成系统化或者更科学的道理。

如何能够实现这样的转化呢?一个手段是通过生活材料激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相关材料,让学生在材料的比较中进行触类旁通,在知识的迁移中拓展自己的哲学灵感,纠正自己理解上的片面性与偏差;另一个手段是通过问题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不断设计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在分析与综合中产生新的哲理,在哲理的推理过程中发现产生新的感悟;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通过争论、辨析,形成冲突与共识,把这些零散的智慧火花汇聚成火炬。

例如:《我不是最弱小的》中,“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是文本所要传达的核心价值。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

师:什么样的人是“强者”呢?

生:我认为能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的人就是“强者”。

师:一定要是保护“弱小的人”吗?

生:应该是能保护比自己弱小的生命的人就是“强者”。

师:大家总结得很好!但是,能保护比自己弱小的生命的人,就一定是强者吗?

生:不一定。有的时候去保护别人时,还应该看当时的情况而定,不能鲁莽。

生:对!在自身都难保的情况下去保护别人的话,那不是“强者”,而是“傻瓜”了。

教学中,从“怎样才不是最弱小的”,引发对“什么样的人是强者”这个更深层次探究,在自由的讨论和观点的碰撞中,使学生在思维的深刻性方面得到了锻炼。通过一个巧妙的反诘:“保护弱者的人就一定是强者吗”,引导学生的思考从通常的思维方法转向反思性思维,使学生对哲理的思考更为周密。

3.用哲理去解读文本

我们带领学生从文本中提升出哲理,并进一步演绎哲理,这不是不教学的终点呢?不是的。我们总结出来的哲理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成果,这个成果是教学成功的标志之一。但是哲理的最大意义在于指导人生,在课堂上就表现为对文本的进一步解读,一种在更高思想与价值层次上的解读。这样不仅能够引发学生对哲理的更深入的思考,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提高文本的解读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已经总结出来的哲理,用来重新解读文本内容,延伸文本内涵,提升文本境界。如:在教完《最大的麦穗》后,出示达尔文和巴尔扎克关于“机会”的名言,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课堂上的学习收获写几句话,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名言,最后让学生在集体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碰撞,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中蕴含的哲理的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

再如:《螳螂捕蝉》是一则极富理趣的历史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社会责任感等各种人生道理。在课文学习以后,我们用学生已经感悟到的哲理,重新去审视课文文字背后的东西,发现文本中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空白,可以实现课文的延伸,让文本进一步走进学生的生活与思维。

4.让文本与哲理共鸣

篇11

二、制作要落实一个“简”字

很多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时真是煞费苦心,做出来的课件可谓声形并茂、美轮美奂。但他们花了大量精力和时间做出来的课件是否就能得到回报呢,他们的付出的是否和得到的成正比呢?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判断是否定的。原因有下:首先,做复杂的课件必定占用我们教学准备中的大部分时间,专研教材和构思教学活动的时间就会大大减少,这就势必引起课堂教学的高耗低效。其次,课件太过精彩,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课件吸引,关注教学内容的兴趣就会减少,也不利于教师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最后,很多看似精彩的课件其实跟它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毫无关系,只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有的教师为了让枯燥的生字教学生动起来,在课件中把生字的加了一个色彩艳丽不断闪烁的框子,框子的周边还粘贴了一些小动物的GIF动画。教师为此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课件看起来生动漂亮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被吸引到了课件上,但学生的注意力很可能不是放在课件中间的生字上,而是在边框和那些GIF动画上,这样的课件有何意义。

三、呈现要注重一个“准”字

多媒体课件是解决语文教学难点的一种有效手段。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我们应该尽量用语文的方法解决语文的问题。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切不可操之过急,早早的就用课件展示来替代学生的讨论交流。学生既然跳起来可以摘到果子,你就不应该用杆子打下来让学生毫不费力的去品尝果实。但如果学生明显解决不了的问题你还让学生去折腾,这就是在浪费时间,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只有在学生经过思考仍然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才是适时之举。这就是孔圣人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詹天佑》这篇课文中有个难点,就是让学生体会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的巧妙。可是很多农村的学生根本没见过火车和铁路,所以很难体体会。有个教师在执教这一课时,他先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可是很多学生画的都不对,不能体会“人”字形线路的奥妙,于是他们急于让教师讲解。这时她因势利导,用Flash课件展示了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中行走的情况,学生茅塞顿开,一下子就解决了头脑中的困惑。我觉得这位老师的课件展示就比较“准”。

篇12

二、教学方法的改观

(一)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年纪比较小,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尚未有全面清晰的概念,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发挥好引导的重要作用。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很有跨越性,多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多在感性认识阶段,独立分析、思考、总结的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对于事物的认识往往具有片面性,所以教师应该首先了解小学生的特点后,根据不同的特点以不同的方式来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以能够做到“对症下药”。兴趣对一个人的推动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因此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多设置一些课文情景,以情景的模式还原课本中的人物关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数是比较简单的,语言简练,中心比较明确。小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活泼好动,活泼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课堂上安静老老实实地坐一堂课的时间,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所以,教师完全可以在保证课堂秩序的前提下,发挥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让他们在所设置的情景模式中体验文章的主旨思想,这样所带来的教学效果往往更加良好。

(二)重视新的教学方法的融入教学方式是传授知识的手段与方法,采用何种教学方式会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学方式的选择更要贴近学生的天性特点。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多鼓励学生,关注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在适当的时机可以赞扬学生,通过这样的赞扬,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赢得教师的认可,同学的掌声,都会激励着学生向前进步。学生从中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这样更多的学生会为了获得教师的表扬而同样积极努力,良好课堂氛围的建立就有了保障。同样教学方式也可以采取游戏方式教学,小学生天性好玩,对游戏的兴趣往往高于其他一切。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念便是“寓乐于学”,就是一种快乐学习的理念,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任务与游戏模式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玩游戏的状态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又得到了玩游戏带来的乐趣,必定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教学效率也能够显著提高。在课堂氛围提高方式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当然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传统板书的单调的乏味,会让学生在课堂上犯困,而多媒体的运用就能积极有效地改变这一状况。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让教材中文字的描述变得立体起来,比如对于描写鲜花盛开、春天美景的文字,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够播放合适的素材,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接受知识,课堂的良好气氛也能够保持住。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改善传统教学方式,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有效地保证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