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课结课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16:51: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心理课结课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学心理课结课论文

篇1

1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学生处于学校与社会接轨的特殊阶段,他们即将面临工作的挑选、社会的考验或更高学历的深造,这无疑使他们的身体与心理承受了巨大压力。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中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心理问题成为大学生休学或退学的主要原因,跳楼、自杀等极端现象时常见诸报端,这类情况多发生在女生身上。随着新时期女性地位的逐步提高,社会也赋予了女大学生更高的期望,如何帮助女大学生健康健全心理成为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在各大高校,健美操课作为深受女大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在我校开设十分普及。它在健身的同时又能健美、健心,具有多重功能。鉴于我校对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十分有限的情况,本研究拟从一个方面充分调查我校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既健美操课对其的影响。为我校健美操课的发展及女生心理素质现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大一、大二年级女大学生,年龄:20±2岁,人数:200人(公选150人,专选50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查阅了多篇有关于心理素质影响的学术论文及期刊,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了解了我国女大学生心理素质以及健美操课程开展的现状,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视野。2.2.2问卷调查法通过向女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女大学生对于健美操课的直观感受,本次调查进行的时间为2015年11月第一次发放问卷,2016年2月第二次发放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94份,有效率97%。2.2.3数据统计法根据学生返回的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且用工具excel整理数据。2.2.4访谈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相关老师和参与调查的女大学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健美操课对改善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原因,使本次调查研究的可信度较大提高。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健美操课开展现状

3.1.1健美操课开设情况湖北工程学院作为一所综合类的高等院校,从我校的男女人数比例来看,再从健美操自身的功能及特点来看,它更适用于女生,所以这与我从专业老师那里了解到的选修健美操课的学生大多以女生为主的情况基本符合。从女学生选择健美操课的目的来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对健美操课学习兴趣的驱动;第二是增强体质,健美的同时减肥;第三是调节心理,培养意志品质。3.1.2健美操训练与比赛情况健美操作为一项新兴推广便迅速普及的体育运动项目,在高校发展较为普遍,也是我国目前重点发展的体育运动项目,不仅可以健身健体,还能调节心理、休闲娱乐,它特有的表演竞赛性更是成为女大学生热烈追捧的重要成因。调查过程中得知:健美操专选班有固定的训练时间,她们的训练时间为每周3次早操,每周3次专项课,每次1.5小时。如果有比赛,会在节假日及周末增加训练。3.1.3女大学生参与课余健美操锻炼的情况在被调查的女大学生中,36人会每天坚持健美操锻炼,占被调查人数的18%;偶尔在课余时间进行健美操锻炼的占48%;还有34%的女生从未参与其中(如表1所示)。由此可见,健美操运动在我校被大多数女生接受并主动在课余时间进行锻炼。3.1.4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课的动机从女生参与健美操课的动机可以看出,减肥健美是对女生参加健美操课影响最大的,占有29%的比例;爱美是每个女生的天性。影响学生选择健美操课的因素中,兴趣爱好占23%的较大比重。还有一部分女生希望通过健美操课的学习来调节心理(如表2所示)。虽然学生参与健美操课的动机不一样,但是可以看出健美操课在我校还是深受学生欢迎的。

3.2女大学生对学习健美操课兴趣的结果分析

3.2.1健美操专选学生学习兴趣的结果分析从调查得知,大多数女生是出于对健美操的喜爱而选择了这门课。同时调查中体现出68%的人认为专业老师对她们选择健美操课的影响最大,可以看出对于健美操专选的学生来讲,老师的专业技能对她们是否选择这门课尤其重要。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85%的人在健美操课的学习过程中感觉心情愉悦畅快,有较少数学生感觉一般,心情没有明显起伏。3.2.2健美操公选学生学习兴趣的结果分析从调查得知,喜欢健美操课的占60%,是被调查人数的大多数,不喜欢的占40%,也占有较大的比例。26%的人认为专业老师对她们选择健美操课有较大影响,而74%的人选择健美操课是因为同学的影响,说明对于公选课的女生来说老师的专业素质并非特别重要,她们更加关注于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健美操课的学习中是否感受过心情愉悦畅快,有57%的人持肯定态度,而将近一半的人认为心情一般,对自己没有太大影响。具体数据如下表:大多是被调查者都喜欢上健美操课并能从中获益。

3.3健美操课对女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结果分析

3.3.1健美操课对女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及精神压力的影响从表7可以看出,参加健美操课学习后93%的女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和精神压力有明显改善,只有7%的人认为变化不大。美国健康和人类服务中心的研究报告(1996)指出,体育活动对情绪状态有改善作用,会减少焦虑和抑郁程度。通过与被调查者的访谈发现,可能因为她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常常表现的很忧郁,还表现出不良情绪,又不知从何处发泄。健美操受广大女大学生喜爱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健美操音乐强有力的节奏和热情奔放的动作很能感染学生,使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和动作中去,将其注意力从烦恼的事情上转移开,在锻炼过程中充满艺术享受的乐趣,有利于女大学生缓解精神压力,调节学习生活中的紧张情绪,从而进一步改善心理状态。3.3.2健美操课对女大学生意志力和性格的影响健美操是一项高强度与高负荷的体育运动项目,一套动作大概4、5分钟,若成套动作完成下来会消耗学生极大体能,这就考验了学生的意志力,很多学生坚持一两分钟便已精疲力竭。下表是健美操对女大学生意志力和性格影响的调查结果。由上表可以看出,70%的女大学生认为参加健美操课学习后自身的意志力和性格明显增强并趋于完善,健美操中有很多复杂的上下肢配合动作,还对动作的幅度、力度都有一定要求,持续时间也较长,特别是持续一个小时的有氧健身操,需要承受一定程度的身体负荷和心理负荷,磨练学生的耐力和意志力,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同时,在强有力的音乐伴奏下,学生往往能忘却疲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耐力和意志力。30%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明显改善,在调查中不难发现,有少数女生因为自身体能和动作难度有过放弃坚持的想法。这里30%的人可能是因为没有坚持下来而得不到明显改善。3.3.3健美操课对女大学生自信心的影响经调查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81%的人认为参加健美操课学习后对自身自信心的培养有提高,健身健美操属于表演娱乐性质,当进行健美操某一动作的展示时获得良好的反响,会使表演者达到一个很满足的状态,自信心也随之形成。随着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力的提高,心理状态也更加稳定,在初步建立心理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在不断完成高质量动作的过程中,使她们更加增强了信心,更勇于表现自我,肯定自我。如下表所示:另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第12题(在健美操课的学习中,你是否因为动作的难度或音乐节奏的快慢有过挫折感)可以发现78%的女大学生都或多或少有过挫折感。这就警醒我们不仅要看到完成高质量动作的健美操给我们带来的自信心的提高,更要重视因高难度动作给我们造成的挫折感,并努力克服,锻炼好过硬的心理素质。为了更大程度的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教师应充分考虑在健美操课中强度、时间、频率等综合因素的控制,只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想出更好的解决对策才能使我校更多的女大学生从中获益。3.3.4健美操课对女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影响由上表数据可以看出,90%的女大学生在参加健美操课学习后社会适应力有所增强,这表明健美操课对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培养有较大作用。通过与一些女生的访谈发现,她们对人际关系比较敏感,时常出现敌对与害怕心理,不愿与人深交。而健美操是一项团体运动项目,小到6人一组,大到12人一组,学生之间时常有着联系,这就自然而然的为女大学生提供了满往需要的机会和场所。使她们在团队协作中克服孤独感,逐渐产生对她人的亲近感和信任感,进而学会以诚待人,互相帮助,扩大社交圈,从而提升社会适应力。3.3.5健美操课对女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的影响由上表可以看出,通过健美操课的学习,有87%的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有所提高,健美操课成绩的认定是小组考核的形式,有助于将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提高学生兴趣,让更多的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全组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能动性,创造新的动作与队形,开发学生智力,体验团队精神。使团队协作和自我创新精神在每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进而对培养女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在我校,健美操课受到女大学生的热烈追捧,此次研究健美操课对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改善提升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健美操课的学习,女大学生身体素质(协调性、柔韧性、灵敏性)得到了有效提高,自信心也得到了加强;第二,通过健美操课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她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第三,我校健美操课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特别是公选课学生)得不到有效指导;第四,学校领导对健美操课不重视,资金投入少,场地器材缺乏;第五,学生自身投入不够,对健美操课不太重视;第六,学校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重视,心理辅导工作流于形式。

4.2建议

4.2.1加强师资力量和资金的投入在调查中发现,较大部分学生对学校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的投入存在着疑问。场地器材的缺乏和师资力量的薄弱是限制我校健美操课发展的直接原因,这也说明了学校对健美操课甚至是体育教育的不重视,没有过硬的师资力量与良好的场地器材,全校健美操的推广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学校应该正视这一点,加大对体育教育这一块的资金投入,修建合适的场地器材以供学生使用,发掘充足的优秀教师资源给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以此保证我校健美操课的顺利发展以及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稳步提高。4.2.2加强学校健美操课的组织工作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健美操课在我校的开展对我院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呈优良态势。在健美操课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问题是困扰较大多数学生的,就是大家会因为动作的难度和节奏的快慢而有挫折感,这便是因为我校健美操组织工作的薄弱。教师安排教学内容应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多照顾后进者的感受,再加上合适的音乐,考虑学生整体的素质,逐步发展。4.2.3加强学生健身意识的培养,重视健美操课程在调查过程中,有较少部分人选修健美操课并不是出于真正的兴趣爱好,而是为了两个学分。在意识上就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观念,现如今,大学生体质令人担忧,能有一门课既能锻炼大学生的身体机能又能培养心理素质,就要倡导在校生(特别是女大学生)重视健身意识的培养,珍惜已有的健美操课程,以己之力带动身边的同学都参加到健美操的锻炼中来。4.2.4加强学校对心理辅导工作的监督,重视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心理辅导老师和心理辅导办公室,但这一工作流于形式,几乎没有学生知道心理辅导办公室的具置。在此情形下,学校应狠抓心理辅导这一块工作,加强对心理辅导工作的监督,从根本上重视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让我校的女大学生以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即将到来的社会上的考验!

参考文献:

[1]汪云.《健身健美操对甘肃省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和自信心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2]姚杰.《健美操课程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3]朱妹.《高中女生健美操选项课程内容模块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

[4]李孟璐.《高校健美操对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分析》[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

[5]陈泉宇,徐振文,康华养.《健美操运动对独立学院女大学生心理影响因素的探析》[J].《运动》2012年第35期.

[6]张玉.《健美操课对女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及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篇2

2. 第一周,家长开放周接待课共10节

3. 第二周,师徒结对工作,认领新进校王志明老师为徒弟,并帮助指导相关教育教学工作。

4. 教学活动月,组织指导开展了一节示范课、一节研讨课和一节考评课。之前多次组织开展听评,进行磨课。

5. 组织并参加编写我组三年来组织学生参加的三届xx区学生和教师的科学探究大赛获得作品集,制作8块学生活动展板和三项学生现场演示作品,参加在合肥工大附中进行的“xx市中学生生物科学探究活动展示”,共11项学生作品全部获优秀,其中本人指导的3篇学生作品,并获得优秀组织奖。

6. 十月下旬组织指导王启金老师《生物的变异》课堂教学,参加xx区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并获二等奖

7. 参加xx区期中、期末考试命题指导工作。

8. 十月底,十一月初,代表xx区在全国课改十年经验交流会展示优秀教研组工作,并被颁发荣誉证书

9. 参加为期5个月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培训,并通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答辩、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等三项考试。

10. 参加为期五天的xx省中小学心理指导专委会举办的“xx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第六期)”,论文《爱心责任陪伴孩子》获二等奖。

11. 11月9日以来心理素质拓展中心工作启动和师生心理辅导,两月辅导38例,其中团体3例,共个别接待58人。接待从中央到各兄弟学校校长团各级各类大型视察、参观8次。整理案例并归档、参与素质拓展中心网站建设工作

12. 合肥师范学院实习生指导工作

13. 指导合肥师范学院大学二年级学生参加我校生物兴趣小组活动共9个项目。

14. 指导合肥师范学院教学法讲师的挂职锻炼工作并接受双方学校领导的视察。

15. 申请参加省级重点课题《初中生化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与研究》的一系列工作。

16. 参加xx市于38中举办的教研活动

17. 参加xx区名师工作室的各种工作

18. 组织参加xx区主题听课的设计和实践

19. 和一中老师互动:围绕“初高中生物课的衔接”主题的研讨及互上互听公开课,本人上了一节公开课,听一中老师3节公开课。

20. 接待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老师的调研并组织听评刘经智老师的《细胞分裂》公开课。

21. 参加校七届一次教代会。

篇3

Abstract Basing on university students as a research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mpirically examine the sequential impact of personal factor, ambient factor and organization factor on academic misconduct behavior.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personal factor such as study pressure, fluke mind are related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to university students' academic misconduct behavior; ambient factor such as social atmosphere and teacher's effect are related negatively to university students' academic misconduct behavior; organization factor such as regulation and punishment are related negatively to university students' academic misconduct behavior.

Keywords academic misconduct behavi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fluence

0 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学术不端现象日益严重,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毕业论文撰写当中造假事件不断,诚信问题层出不穷。虽然校方制定了诸多规章制度严惩学术不端行为,利用现代化的软件检测抄袭和不正当引用,但是大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并未明显减少,反而越来越多的学生公然抄袭、数据造假,甚至是找论文。而另一方面,我国大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研究能力,大学生不但要经常完成课程大作业、学期论文、毕业论文等,还经常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大学生科研作品竞赛,甚至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涉足科研活动,如何防范和避免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应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本研究将对大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及其影响机制进行研究。构建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理论模型,并基于个人行为因素、环境因素、组织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厘清大学生学术失信的心理发展脉络,确定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因子。

1 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

1.1 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

学术不端行为又被称为“科学不端行为”、“学术失信”、“学术诚信缺失”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不端行为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美国国家科学院(NAS)的报告将学术不端行为限定为“申报、开展或报告研究项目过程中的伪造、篡改、剽窃”。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中对学术不端行为作出了界定:“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它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中指出“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行为都将被华为学术不端行为”。

以上这些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被规范的主体大多是专业的科研工作人员和学者。而大学生由于受年龄、生活经历、学习环境的影响,其学术不端行为的目的、动机以及表现形式与专业科研人员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将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定义为:大学生在参加考试、完成作业、撰写毕业论文、参加科研竞赛等相关学术活动过程中,采取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它违背科学惯例的一切行为。

1.2 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

第一,考试作弊。考试本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检查和对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督促手段,然而有的大学生为了通过考试,在考试中公然作弊,且作弊的手段越来越隐蔽,花样不断翻新,甚至采取一些高科技手段,虽然学校一再加强管理,以取消学位为惩罚代价,但仍有人无视校规校纪继续进行着这种自毁前程的行为。

第二,剽窃抄袭。大学生在撰写作业和论文中,剽窃和抄袭是最常见的不端行为,主要体现为抄袭同学作业、盗用他人观点、剽窃期刊论文。这些不端行为有主观无意和主观故意之分,主观无意的学术不端行为多是因为大学生本身的学术意识较差,对学术不端行为没有基本概念,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在剽窃抄袭,如撰写论文时引用了别人的观点而没有注明出处,引用的数据资料没有标明来源。主观有意的学术不端行为则是大学生明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但仍然进行剽窃抄袭,如抄袭同学的作业、恶意使用已有文章、引用他人观点或数据资料不写明出处。

第三,数据造假。数据造假也是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一个重要方式,通常表现为撰写论文和作业过程中内容随意摘抄胡拼乱凑,参考文献胡编乱造,使用的数据捏造虚构。这样的数据造假行为在毕业论文和科研竞赛论文撰写中尤甚。很多大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养成了抄袭造假的习惯,所有的课程作业都是抄来的,到了毕业时毕业论文也自然是剽窃抄袭或使用假数据来完成。

第四,。在大学生毕业论文当中也经常会出现,虽然它的出现频率要比考试作弊、剽窃抄袭、数据造假行为要少一些,但是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这与目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关系甚重,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输入“论文”,就会出现相关网页82,000,000 个,而且按学科、学位、论文级别分的特别详细,只要肯出钱就能买到各种各样的论文,这样的环境直接影响到大学校园中的莘莘学子们,更为那些想走捷径的学生提供了便利资源。

2 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固然与教育机制缺失、不良社会风气影响有关,但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压力、学术能力、时间压力、追求荣誉的愿望和自我价值的体现等也是其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本课题将对导致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性研究,从个人行为因素、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三方面入手,对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

2.1 个人因素

(1)学习压力。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多来自于学业负担,主要是由于所学课程作业考试较多和学习内容较难造成的。目前,我国高校本科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包含必修课和选修课,仅必修课一般要开设30-40门,选修课也要求学生选修10门左右,加上素质教育、创新学分、集中实践等课程,一本科学生四年要上各类课程大约50-60门。各门课程的作业、课堂测验、期末考试、学期报告,除了基础课和专业课考试和作业外,还要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考试、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等,这些考试使学生们接应不暇。在这些学习压力之下,很多学生为了通过考试、快点完成作业、拿到资格证等目的而采取了剽窃、抄袭、作弊等不端行为。

(2)就业压力。找工作难也会给大学生带来很大的思想压力。目前,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呈逐年递增现象,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经引起国家乃至全社会的重视。而且,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明确提出只招收985、211等重点高校的毕业生,非重点高校学生的就业机会就更少了。但就业压力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但另一方面也会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为今后就业奠定基础,在这样为获得好成绩进而找个好工作的动机驱使下,有的学生通过刻苦学习获得好成绩,而有的学生则选择了“走捷径”获取好成绩。

(3)学术能力。学术能力指的是从事学术研究的相关素质。主要表现为发现问题的能力、文献收集与整理的能力、概念厘定的能力、学术命题的能力、研究设计的能力和文章撰写的能力等。由于自身学术能力低造成了大学生在撰写学期报告、毕业论文和参与科学研究等学术活动中无意识或有意识的学术不端。无意识的学术不端行为通常是因为学生不了解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标准,也就是在不知道哪些行为是学术不端的情况下发生了抄袭、剽窃等行为,如不规范引用、文献标注不清等。反之,有的大学生在进行抄袭剽窃时,明知道不对仍然要抄袭剽窃,这样学术不端行为完全是主观意识明确的明知故犯,属于有意识的学术不端行为。

(4)侥幸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侥幸心理人人都会有,只是比较脚踏实地的人不太会在意自己的这种心理,他们更看重自己在实干中取得的成就;而一些存在投机心理的人,则比较容易相信自己的侥幸心理,相信运气。大学生中不乏存在侥幸心理较重的学生,他们自认为在考试中作弊、在作业中抄袭、在论文中造假不会被发现,心存侥幸的躲过检查和惩罚,特别是在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学术不端问题惩处力度较小的情况下,这样的投机取巧心理得以极大滋生,成为了繁殖学术不端行为的温床。

大学生的个人主观因素是产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根源,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学术能力和侥幸心理都会引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术失信,因此可得出假设一:

2.2 环境因素

(1)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对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不良影响已经在很多研究中得以验证。大学生虽然身处“象牙塔”,依然免不了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这些社会不良现象带给大学生的负面影响非常严重,大学生还没有真正走向社会,就已经被灌输和熏陶得只认名利不认良知,导致很多大学生失去了道德底线,内心没有了畏惧。社会不良风气、社会诚信缺失造成了大学生诚信意识淡漠,从思想上对学术不端采取接受和认可的态度,从行为上对学术不端采取包容和趋同的做法。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影响之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学校园内考试作弊、作业抄袭、论文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屡禁不止、屡查屡犯。

(2)同学影响。同学是大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关系最密切人。就大学生个体而言,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思想最活跃、情感最丰富、自我意识最强,同时最需要被认同的阶段,大学四年和同学们朝夕相处,共同学习生活,来自同学和伙伴们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家庭成员的影响。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周边同学存在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等学术不端行为,而且这些不端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戒,甚至这些作弊抄袭的同学还从中获得了利益,如获得好成绩、顺利通过考试等,慢慢地这样的不端行为就会被认为是“捷径”,就会被认可和效仿,最终造成了“坏学生”越来越多,“好学生”越来越少。

(3)教师影响。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他们是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者和把关者,也能成为助长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直接推手。现实中,教师对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存在三种情况,一种是教师自身缺乏诚信意识,自身就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给了学生反面示范,学生看到老师都公然抄袭剽窃,那学生们就会更加肆无忌惮;另一种是教师缺乏责任心,对大学生的学术行为视而不见,主观上纵容了大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最后一种是教师对学术不端行为缺乏一定的甄别能力,在学生提交了存在剽窃抄袭内容的作业后,无法鉴别和判定,导致了学生投机取巧心理日趋严重。总之,在学术诚信教育上,如果教师能够严以律己、谨慎治学,就会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反之,教师对学生的放纵会间接导致了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泛滥。

社会风气和来自同学、教师的影响,对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既有积极的遏制作用,又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可得出假设二:

2.3 组织因素

(1)管理制度。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泛滥,除了网络学术资源丰富且易获取易抄袭之外,很大程度上是缺少规范而有效的监管制度。目前,各大高校对考试作弊问题的监管已经非常重视,有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和处理流程,但对作业或论文的剽窃抄袭问题的管理制度还不成体系,管理制度的缺乏使得的学生无视校规校级,甚至是钻制度的空子,造成了学术不端行为日趋严重。

(2)惩罚措施。目前,各高校都加大了对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如考试作弊取消学位,抄袭作业取消考试资格等。这些惩罚措施的力度不能说不严格,但是仍有很多学生以身试法,每年的大小考试和毕业答辩中,都会发现有作弊和抄袭的学生。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惩处力度不够,不足以让学生痛定思痛、痛改前非。对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罚,首先是“量刑”过p,也就是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相应处罚程度不够,不足以起到警示作用;其次是在实施惩处的过程中心存仁慈,为了学生今后的前途着想,尽量不处罚或减轻惩处力度,尽量不采取行政处罚,让学生感到“雷声大雨点小”,无形中削弱了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学术培训。和欧美学生相比中国学生从小接受的学术训练少之又少。上大学之前,为了考试而学习,学习内容基本和学术研究不沾边。上大学之后,大学一年级几乎全上英语、高数、政治等基础课,大二才开始接触专业课,专业学习的过程也是被动式学习的多而主动钻研的少,缺少独立思考和科学探索的精神。大学四年下来,撰写毕业论文成为大部分学生首次接触“学术研究”。让从没有研究基础和经历的学生写本科毕业论文,还要达到获得学士学位的相应研究水准,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道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又快又方便的解决办法就是抄袭或找人。

(4)诚信教育。目前,几乎所有高校都在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道德教育。不光是为了防范和杜绝学生作弊、抄袭现象,更是为了让学生从行为上诚实守信,正直做人。诚信教育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它是否能够让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学术不端行为的错误和危害?大多数研究者和管理者都认为诚信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它是与社会不良风气的对抗,大学生在受到社会负面影响的同时,诚信教育传递给学生的是正能量(图1)。

3 结语

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探究影响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内、外部因素,研究结果有助于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开展大学生学术管理和制度革新,为防范和减少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提供解决思路。

*通讯作者:汪蓉

参考文献

篇4

一、英国高校课程考核模式的主要特点1明确课程考核目标,注重课程考核方案的制订和实施

英国高校将学生的实践和思维作为重点内容,会制订详细的《课程考核方案》,考核方案对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考核目的、论文的写作规定、考核时间、作业的规范格式及考核标准、评定等级等各方面都有所规定,并要求学生针对此方案做出相应的个人学习计划,课程考核对学习的指挥棒作用开始体现,课程考核目标和课程学习目标是紧密联系的,这样就能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期,更有目标性和针对性。

2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及细节化

英国大学考核的方法有很多种,实地调查(Field Trips)、陈述展示(Presentation)、论文(Essay)、测试(Exam)、报告(Report)、作品集(Portfolio)等,英国高校的闭卷考试比较少,题目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不需要死记硬背。大多数考试没有标准答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正确的答案,其中以论文和报告为主。

论文的撰写水平和最后的期限要求是十分严格的。英国的诸多高校中,如剑桥大学学生一旦考试不及格是没有补考机会的,有课程不合格就会被开除,这种几近残酷的学习过程迫使学生必须全力以赴。除此之外,英国高校实行的导师制,学生除了上大型讲座课、小班讨论课之外,还可以和导师进行一对一的单独辅导,这就要求学生做好充分准备,阅读大量书籍后,撰写出来的论文才有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和导师进行探讨,从中得到建设性意见,让自己有所成长,而这篇论文成果自然也就成为最终考核的考量因素之一。

3考核的连续性

英国的大规模考试不多,一周平均要撰写1~2篇论文,再加上对论文高水平的要求,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紧张的模式,而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的各种考核模块也应接不暇,更催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课程考核的等级划分

英国大学课程考核的成绩评定不是采用百分制,而是采用等级制(6个等级),即:A(相当于百分制的70分以上)、B(60~69分)、C(50~59分)、D(40~49分)、E(30~39分)、F(30分以下)。D级以上均为及格。英国大学的观点,成绩评定不宜过于细化。

5考核的重点是考查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英国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和中国教师不同,英国大学的课程内容比较简单,选取案例―理论探讨―讲授主题―调查分析―内容梳理,学生自主性强,教师仅仅是引导。英国大学的课程考核不是考查学生记忆了多少理论知识,而是对知识的理论能力和应用能力,对问题的发现能力和解决能力。

二、我国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1考核内容和教学目标脱节

我国高职院校的考核方式呈现单一化的特点,主要分为考试课和考查课,考核以试卷考试为主,形式为闭卷,题型包括填空、问答、名词解释、计算题、选择题等,学生获得高分要记忆很多的知识点,这使得很多学生存在“临时抱佛脚”式的突击式复习。这种考核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应付心理,考完了就什么都不用看了,更不会反省和思考。

2考试命题和阅卷环节有待完善

高职院校许多课程是教师自己命题,自己阅卷,一般根据自己所讲授的主要内容进行命题,这就忽视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等目标层次进行命题,导致范围的覆盖面较窄,灵活性不强,阅卷也比较简单,虽也有平时成绩和作业相关因素的考核,对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全面素质的考核仍待加强。

3缺少诚信度,导致考核成绩出现“信任危机”

目前高职院校各种各样的“分数”成为影响大学生选干、评优、入党等的重要因素,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和考核有功利化倾向,绝大多数学生为取得高分,更愿意在试卷上填写“正确答案”而不是自己的真实观点。

三、结论和启示?

(一)完善考核方案,细化考核标准

英国高校完善的课程考核方案值得我们借鉴,明确规定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考核目的、考核时间、作业的规范格式及考核标准、评定等级等各方面,不仅为教师明确了考核方向,还可以提高试卷和各种考核手段的质量,同时也让学生明确了努力目标,真正实现课程考核对学习的“指挥棒”作用。

(二)考核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

1对高职学生的考核可以借鉴英国导师制教学,因材施教

除采用开卷考试外,还可采用多种方法。以学生小组论文为例,由学生自拟题目,按照小组进行课下调研,撰写出调研报告或者论文,学生的竞争心理会激发他们的潜力和创造力,同时给予学生两次分别辅导机会,提出针对性意见,自然会提高论文质量。

2继续加大高职学生实践成绩的比重

按照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该是高职院校的优势所在,所以在考核模式中应当将其作为重点考量因素,人文社会科学以课堂活动为主,课下调研和课外为辅,理工科以实验、实训为主考查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三)将试题形式由传统的“求同性”改为“求异性”

这要求教师在试题形式上进行改革,用固定的标准答案会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求异思想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础,教师应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注重试题的针对性和对试题内容的宏观把握。

(四)注重过程考核的理念

“过程考核”是一种着眼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核方式。它强调考核也是教学,考核是与教学承上启下、相辅相成的,考核是教学的一部分,应该被安排在教学计划中。过程性考核强化了教学过程的控制,将考核贯穿学期始终,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动态考核。

(五)加大信息化考核力度

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已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90后”的大学生对信息化手段的掌控非常娴熟,既然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那就最大限度发挥网络优势进行全面信息化考核。

总而言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吸收英国课程考核模式的优点,但是也要结合自身的特点,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全面提高素质,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

篇5

一、网络教育学院建立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重要性

1为了确保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教育质量是网络教育的生命线。在教育部批准的67所举办网络教育的试点高校中,有的高校从事网络教育的教师能根据网络学院学生的特点,把握网络教育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服务,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管理等各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有一些高校在举办网络教育过程中,由于没有建立教师教学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多数教师都是兼职的,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研究网络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探究网络教育的规律,出现了从事网络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缺乏、教师网络教学经验不足、网络教学技术欠缺等现象,这些都严重制约着网络教育的健康发展。

2.为了建立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为了促进网络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网络教育文凭的含金量,使网络大学能得到社会较高的认可,网络教育学院就必须尽快建立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WWw.133229.COm在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中,除了有完善的网络资源、标准化的管理服务流程外,关键是要有有效的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因为网络教育的学生主要是成人,他们具有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理解能力强、记忆能力弱、学习内容与职业或工作密切相关等特点。因此,如何针对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帮助他们有效克服学习时间不足、学习效率低等困难,并根据成人学习者的需求设计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方法策略,探讨并建立适合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这些都依赖于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依赖于建立教师教学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只有教师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同时教师的教学行为又能受到规范有效的约束,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3为了树立网络教育的品牌。在教育部批准的67所试点高校中,绝大多数都是名牌高校或有实力举办网络教育的学校,但在这些高校中,部分高校思想观念不适应,管理制度不健全,办学条件建设相对滞后,优秀教学资源相对缺乏,还有一些高校没有发挥“名校名师”的优势,没有把“名师”放到网络教学的第一线,这不但不能树立网络教育的品牌,同时也会影响名校的声誉和形象。只有真正建立了针时网络教育的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才能鼓励和吸收大批的“名师”投身到网络教育中,从而为网络教育添光加彩。此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外国的高校也大举进入中国的教育市场,与中国的高校形成激烈竞争,中国的网络教育要在与外国的名校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以过硬的教学质量来树立自己的品牌,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网络教育学院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广东一些高校网络学院的调查,笔者认为网络学院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以下问题:

(一)在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上课酬金偏低。一些高校网络学院的上课酬金偏低,导致一些优秀教师做完课件后就不上课了,把上课的任务转给其他教学经验较缺乏、职称较低的青年教师,或者干脆叫自己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去上课,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因为名师上课的效果与其他教师上课是有很大差别的,有的学生就是冲着名校名师才来报读该校网络学院的,如果名师不上网络学院的课了,生源肯定会少很多,名校的声誉也会大受影响:个别高校的网络学院招生人数在逐渐减少,而本省其他高校网络学院的招生人数却在不断增加。

网上辅导和值机答疑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每门课都应有主讲老师和责任老师,主讲老师负责值机答疑,责任老师负责bbs回答问题及批改作业,主讲老师和责任老师的酬金要分开计算,如果是主讲老师兼责任老师,那么主讲老师还应拿责任老师的酬金。但有的网络学院并没有这样区分,所以酬金也没有分开计算,这样主讲教师没拿到这份酬金,也就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去bbs中辅导和回答问题。此外,在各教学点辅导的酬金偏低,如有的网络学院不管到各教学点的距离是多少,到一个点上一次课2个半小时只给300元,如果是近距离的给300元还勉强过得去,但远距离的教学点,单程坐车就要6-7个小时,来回要十多个甚至20个小时,可课酬还是300元,这样低的酬金,导致不少主讲教师叫其他年轻老师去代课,而不管他是否做课件,也不管他是否是上这门课的教师。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影响了教学质量,更影响了网络学院的声誉。

2.教师教学行为缺乏激励。有的名教师或主讲教师自己做课件,自己上课,上课前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且教学效果良好,深得学生的欢迎,上课也不随意调课和旷课,但网络学院却没有给这些上课认真负责且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以恰当的奖励;而有的教师随意谕其他老师或研究生代课,随意调课或旷课,或教学效果差,但两者计算课酬的标准都一样这种既不奖优也不罚劣的做法,既挂伤了一些认真负责的教师的积极性,也使一些不负责或教学效果不好的教师不去改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还是随意旷课或调课,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挫伤。

3.缺乏心理激励。每个教师本身都有繁重的本科、研究生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要激励上网络课程的每位教师都能认真负责地像上本科和研究生的课一样,上好网络教育的每一节课,认真布里和批改作业,并认真负责地进行网上答提,从而保证网络教育的质量。但有的网络学院不但缺乏行为激励,酬金偏低,而且还缺乏心理激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心理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别人尊重的需要,因此,领导者要设法满足被领导者的被尊敬的需要,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在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一些网络学院由于实行公司化操作,把利益看得太重,不少教师评价这样的公司化操作缺乏人情味,这样又怎能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呢?

(二)在约束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上课时间缺乏严格的纪律约束有的网络学院的教师上课经常迟到,有的迟到半小时势至一小时以上,有的学生到了课堂却不见老师来上课,让学生白跑一趟,这种现象不止出现在一个老师身上,可却让学生无可奈何。还有的老师要调课没有提前通知学生,只是到了上课前几小时甚至学生到了教室才说要调课,又让学生空跑了一越:这种上课时间缺乏严格的纪律约束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损害了网络学院的形象。

2.教学过程缺乏约束网络教育完全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教育,它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网络教育的学生都是在职的成年学生,他们相对于脱产的正规大专、本科生来说,年龄偏大,不容易死记硬背,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因此,对于网络学院的学员来说,不但要注重对学员的考核结果,更要注重学员们的学习过程,包括学员平时参与网上互动回答问题次数的记录,平时参加bbs讨论的记录,网上作业的提交,专题的讨论,网上实验以及校本部的学生上课的记录等但有的网络学院并没有把叶学员的学习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没有时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严格的制度化的规范和约束,导致一些教师极少参加bbs网上讨论和值机答疑,使学生提的各种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答,影响了学生平时的学习进程,有的布五作业也不规范。还有的教师对校本部的学生上课,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学效果不好,而网络学院只有时课件的评价机制,却没有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考核机制,这样也难以确保教学质量。

3.毕业论文指导缺乏约束。毕业论文是检验网络学院学员几年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不但与学员的写作水平和实验经验有关,而且与指导教师的水平也有很大关系。因此,严把毕业论文质童关就显得特别重要。但有的网络学院在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时,指导小组组长一人指导全组30人的论文,其他两位教师只是挂名而已,或只是参加论文答辩。而指导论文的全过程只是一人在指导,一人拿指导论文的酬金。这样既不能发挥集体智慧去提高论文指导质量,也没有体现教师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1‘适当提高教师上课和辅导的报酬。

(1)在原来报酬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每门课的课酬。根据职称的不同确定不同的系数,拉开一定的距离;同时根据教学效果的好坏确定不同的计算报酬的系数。这样既鼓励职称高的教授、副教授投身于网络教育事业,同时也鼓励每位教师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因为教学效果的系数不是根据职称而是根据教学质量,职称较低的人教学效果好,同样可以拿较高的系数。因此,把教学效果与职称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较客观地反映教学质量的好坏,也能较客观地计算报酬。(2)科学确定网上辅导和值机答疑的报酬计算标准。可以根据值机答疑的时间和次数以及回答问题的数量和质量来确定报酬标准,规定只有按规定时间完成了网上辅导和值机答疑的教师才能拿这份报酬没有进行网上值机答提的必须另外安排时间进行,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对学生负责的精神,才能随时跟踪和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和过程,从而指导和监督学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确保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3)科学合理地确定到各教学点考前辅导的报酬,可以鼓励做了课件并且职称较高的优秀教师亲自到各教学中心去授课,从而确保教学质量,同时也调动了各教学中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各教学中心反馈的信息来看,各教学中心的学员欢迎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到教学中心去辅导,不欢迎不上这门课而只是去代课的教师像蜻蜓点水一样地讲一下就了事,也反叶学生只是自学而从不与任课教师见面的做法-

2.强化行为激励网络学院可以成立教学督导组,由教授等专家组成,随机抽查教师上课的情况,并对教师上课的情况进行评分,专家评分占40%,学生评分占60%,综合起来就是对教师上课质量的评价学生评分还应包括网上学生对课件质童、值机答疑的评分网络学院根据对每个教师的综合评分,每学期评选优秀教学奖一、二、三等奖,这样持续的激励,既可以激励获奖的教师把教学搞得更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鞭策教学质量较差的老师提高教学质量

3.注重心理激励一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大学教师来说,很看重从心理上受到别人的尊重:因为不少老师评价公司化操作的网络学院太缺乏人情味,上了几年的课还未见全体上课教师一起集中聚餐或交流。如果网络学院不是把利益看得特别重,拿出一点钱让全体任课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交流或搞些活动,并在教师节等重大节日对每个任课教师表示一点礼物,这样会激励更多的优秀教师投身到网络教育事业中来,更认真地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建立规范有效的约束机制

篇6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自杀、他杀、虐待动物等新闻却不绝于耳,他们对生命的轻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对自己生命的轻视和对他人生命的漠视与残忍?除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心理问题、社会因素等原因外,还与一些高校长期缺乏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没有很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有很大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它的特殊性决定了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必须始终坚持以生命关怀为核心,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大学生生命教育是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和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养成学生的关爱情怀,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在现阶段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的高度工具理性化弱化了生命教育。著名教育学家杨书子院士对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后认为: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不宽德育论文,学术基础不牢;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基础训练不够;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足。生命教育在这种理性化的教育中越来越边缘化。

第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学生的功利取向越来越明显。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时代。经济全球化和科技、文化多元化发展,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引起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们价值观念的重大改变,可能出现部分大学生热衷于追名逐利,存在着狭隘的个人主义倾向。对他人的生命以及生存状态表现出淡漠。这种消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使大学生陷入前所未有的生命困境。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生命观、价值观的引导,引导其理性地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第三、目前高校生命教育中重理论灌输轻实践体验的倾向制约了生命教育的实效性。目前各大高校几乎都设有心理咨询机构,并开设了相应的心理教育课程,这些课程中或多或少地渗透着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舒缓了学生的心理压力,纠正了一些偏差行为,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若能在大学生群体中正确开展生命教育,开设专门的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思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及存在的意义,尊重自己及他人的生命,热爱生活,培养健全的人格,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结合“基础”课的教学提高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基础”课是“05方案”中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在其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应有之义。结合对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群体生命现状的调查分析以及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大学生生命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认知关怀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忧患意识教育和生命能力教育。

第一、在“基础”课的教学中加强生命认知关怀教育。

认知关怀教育主要是增强个体对自我生命的认识、肯定、接纳和珍爱,是对他人生命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关怀与爱护。包括了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等。使学生树立积极的生命情怀,不仅珍惜自己的生命,还关心整个自然界所有的生命。

第二、在“基础”课的教学中加强生命价值教育。

生命价值教育就是通过对生命科学、医学相关知识的讲授,使大学生形成全面的生命认知,明确“生”的可贵和“死”的不可避免,着力解决人“为什么而活”、“怎样活着”、“生命存在的价值”等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从大学生自杀以及违法犯罪的个案可以看出,有的大学生之所以选择轻生来结束自己年轻鲜活的生命,就是对生命失去了信心,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第三、在“基础“课教学中加强忧患意识教育。

人的发展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永恒追求。生命的无限性在于在有限的时长中发掘自身最大的潜能德育论文,这也就是生命发展教育的核心。我们应当在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帮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通过努力取得成功,让学生在不断的鼓励中激发其自身潜能.从而提高对自身的价值肯定,充分展示个性,达到提高个人生命质量的目的,要让学生懂得拓展生命的宽度,突破自我,追求人生的境界。

第四、在“基础“课教学中加强生命能力教育。

生命能力是生命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包括了生命能力、动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心理调适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生命能力教育目的让其领略到“活着真好”,争取“活出点意义来”。如抗挫折能力,要让学生知道挫折只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必要过程。需要有积极良好的心态去乐观面对,应增强自身的挫折容忍程度以及心理调适能力。正确地面对挫折并承受挫折之痛,会让学生更加懂得珍惜生命、欣赏生命的亮色,提升生命的意义。

三、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挖掘生命教育题材

课题组老师结合多年从事“基础”课的教学经验,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中挖掘出了适合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题材,并对教学环节进行了相应设计。众所周知“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其中,人生观教育是整个课程教学的重点,所以在基础课中开展世界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学时最终的落脚点为人生观问题,从人生观问题扩展开来可以对学生实施相应的生命教育。(如图所示)

1、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看待生命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它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所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极其重要。世界观教育属于哲学的范畴,但对于高职院校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哲学”课程,所以在“基础”课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一些相关教育,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客观性、联系的普遍性以及万物运动的无止境性等等,动员学生爱护我们的地球,珍惜身边所有的生命现象,增强大学生的生命认知和生命情感。落实在“基础”课的教学上,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自己的骨肉同胞、祖国的灿烂文化和自己国家的热爱之情,并将这种爱扩展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个国家及人民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同时生命教育的实践性很强,我们可以结合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活动来进行德育论文,如探访养老院、孤儿院、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等,以培养学生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学会与人相处,学会以感恩之心来善待生命。

2、引导学生用高尚的道德观善待生命

诗人但丁曾说过:“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说明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行“基础”课的教学不能只是将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公共道德价值体系,通过教师的讲授传达给学生,而是通过道德教育使学生进行道德实践才是关键。教学中可以选取“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展开课堂讨论,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使学生养成道德习惯,自觉履行道德义务,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典型视频,并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讨论来展开课堂教学,可以选取近期网络上出现的颇具争议的“变态女大学毕业生屠杀小兔子”的视频,女大学生对动物生命的漠视必会激起学生的愤慨和心灵的触动。

3、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构筑和谐社会

近年来,一些被人们视为“天子骄子”,具有高智商、高素质、高层次的大学生们纷纷触犯法律,身陷囹圄,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与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背离。“基础”课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仅是对法的一般原理和法律基本知识的一般解说。但教师不应囿于此限,照本宣科,在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切实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和法律素养。教学中不忘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和揭示法律规范中所蕴涵的权利基础,消除法律规范是关于义务或以义务为本位的规范的误解,避免权利和义务的错位,树立权利观念。要尽可能把行为模式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运用法律知识和理论剖析“为什么”,使大学生知其“所以然”,并能深刻理解国家的、社会的、个人的法定的、应有的权利义务德育论文,并由此正确地把握它们在法律上的关系,使“感觉”深化为“理解”,进而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实现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4、引导学生用崇高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这里所讲的崇高的人生观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一个树立崇高人生观的人才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当今相当浮躁的社会氛围下,人们越来越多地趋向于追名逐利,变得失去了理性,疏远了纯真的情感,灵魂变得愈发孤独。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基础”课的老师在教学中务必要向学生澄清那些庸俗人生价值观的种种危害,动员他们树立崇高科学的人生观;要让学生明白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个人无论地位如何,从事什么职业,只要他尽心尽力去为他人、为社会服务,那么他的人生就是有价值的,最终达到学生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9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张清,刘红斌.大学生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的提高[M], 上海高教研究,1998,(专辑):101 ―103.

[3]刘济,李晗.论香港的生命教育[J], 江西教育科研,2002,(12):33.

[4]张国民,廉利.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浅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4)

[5]杨芷英.生命的追问大学生生命教育管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

篇7

课堂行为失范主要包括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够认真听讲,思想开小差,做一些和上课无关的事情。研究发现,在课堂纪律方面,有13.8%的人表示上课会经常开小差,做一些和上课无关的事情,剩下63.2%的人表示会违反课堂纪律,但不是经常违反,只有23%的学生表示即使对老师的上课内容不感兴趣,仍会遵守课堂纪律。通过走访可知,有些学生虽然人在课堂,但是心不在焉,上课玩手机、睡觉等不听课现象很普遍。尤其在公选课上,老师讲课,学生却玩手机或者干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不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学校虽然通过查考勤等硬性措施对上课迟到、早退、旷课行为进行监管,但是上课玩手机等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仍是屡禁不止,而且这已成为高校学习道德教育面临的新难题和挑战。

1.2作业失范现象

作业失范主要是指大学生抄袭作业、不独立完成作业的行为。调查结果表明,有高达85.1%的学生有不同程度抄袭作业的行为,其中30.4%的学生经常抄作业,54.7%的学生会抄作业,但不是经常抄袭,仅有14.9%的学生没有抄袭作业的行为。这说明抄袭作业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能否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仅反映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能从侧面反映一个人的诚信品质,现今大学生抄袭作业现象如此普遍,这不得不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如果学生对待作业敷衍了事,那么将不能透彻掌握知识,时间一久就会挫败学习自信心;如果不认真听讲和复习,只靠考前突击来应对考试,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更有甚者会考试作弊,这种违纪行为对学生而言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应该从平时的学习中就加以监管。

1.3课程论文抄袭现象

大学选修课的考核多以论文形式进行,其他有些课程也将论文成绩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一部分,撰写论文是评价学生是否自觉主动学习和学习能力高低的标准之一。为此,学生应该认真对待课程论文,不断提高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调查表明有81.2%的学生没有对文献正确引用,为了完成作业对已经发表的论文进行抄袭,其中有17.6%的学生会经常抄袭论文,63.6%的学生表示会抄袭论文,但不是经常抄袭;仅有17.8%的学生从来没有过该行为。另外,只有14.6%的学生表示发现同学剽窃他人文章,会耐心开导并督促其改正。由此可知,面对诸如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时,大部分学生不但自身做不到完全诚信,而且对他人出现此类行为时更不会劝诫和监督。因此,需要对学生论文撰写进行正确、合理的指导,并采取一定的监督管理措施,如学生相互之间审阅,论文等。

1.4考前突击现象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方能水到渠成。通过访谈发现,学生历经高考的洗礼之后,步入大学反而缺少了目标,加上老师平常对学习的要求不再像高中那样具体和严格,自由空间增多,于是在学习上对自己放松了要求,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得过且过。学生对待学习表现出了主动性差、学习意志薄弱并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学习时间多限于课堂,不注重课余时间的学习。不管复习时间有多么充裕,学生总喜欢在考前短时间内突击,临时抱佛脚,应付考试,这种考前突击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平时很多自习室空无一人,但是考前座位爆满甚至无位可坐,这就导致平时资源闲置和考试前资源紧张两个极端现象。

1.5考试失范现象

大学考试不同于高考之前的应试考试,主要目的是督促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教师教学效果,为教学提供一定参考依据。目前,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若考试挂科将会对学生评优评奖、毕业就业等很多方面产生影响。因此,平时不努力、考前不认真复习又害怕考试挂科的学生,会铤而走险,选择考试作弊。据调查,考试作弊现象十分普遍,有46.4%的学生在考试中有过不同程度的作弊行为,其中经常作弊的占到6.3%。这说明学校虽然对考试作弊惩处严厉,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心理,企图通过作弊手段通过考试。只有17.6%的学生表示发现同学有替考等作弊行为时,会积极劝阻。通过访谈可知,学生之所以不制止作弊行为,是因为害怕影响同学之间的友情,如此这般更加助长了考试作弊的风气。

2学习道德失范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2.1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道德认知

学习不仅是自己的事情,关系到自身将来的发展与成才,而且也关系到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该专业学生之所以出现课程学习应付差事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学习价值认识多元化,即所谓的学习好不如关系好、60分万岁、即便就业但是环境脏臭、就业地点偏远、待遇和社会地位不高等等,这些都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目标不明确,缺乏对自身发展的长期规划。访谈中有些学生提到“自己对专业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学习没有目标,老师讲的东西能理解就理解,不能理解就算了。”“学习上不挂科就行,到时候拿个毕业证学位证,出来能找个工作就行。”“即使毕业也不会从事这个专业,学了也没用。”还有些学生认为“专业课比较重要,选修课不重要,所以选修课论文就是抄一个少一个”。由此可见学生对专业学习认识不足并缺乏兴趣,学习意识淡薄和学习目标功利化是导致该专业大学生学习道德失范的直接原因。2.2学生的学习自制力薄弱学习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抵住外界诱惑,用心不断刻苦钻研才能有所成就的过程。大学的学习不同于以往任何阶段的学习,老师和父母的监督减弱,学习压力减轻,以自主学习为主。如果大学生没有坚强的学习意志力,抵制不住外界各种游戏、娱乐等的诱惑,很容易放松对学习的要求,出现学习懈怠,具体表现为上课不听、作业和论文抄袭、考试作弊等不良学习行为。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之所以出现课堂违纪、抄袭等学习不道德行为,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于学习自制力薄弱。有学生提到“主要是自制力比较差,控制不住自己,有时候下决心要好好听,听不到一会就感觉没意思,就习惯性玩手机。”“抄袭作业的主要原因还是懒吧。很多东西其实也不是不会,而是把时间都花到其他的东西上,但又要及时交作业,所以就抄一下,应付一下。”

2.3教师的引导和教学艺术有待提高

学生平常学习及考试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首先,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引导是提升大学生学习道德修养的关键因素。有些教师上课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布置作业形式单一,没有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久而久之削弱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习动力缺乏。再如病理、生理、生化等专业理论课程难度较大,老师授课形式单一,内容较为枯燥,更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逐渐出现学习懈怠。其次,有些老师自身对学习道德不够重视。在上一些公选课时,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上课,考试也没有严格要求,让学生误认为这些课程不重要,出现课堂散漫等不良现象。访谈中有学生提到“专业课老师上课叽里呱啦讲一下,基本没互动,也听不懂,就不想听。公共课老师讲课内容都是照搬书本,和生活实际相差太远。”“有些老师认为是选修课,就不太重视,下面有玩手机的也就不管。”再者,考前划范围,监考不严格等也助长了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和考试违纪的行为。学生提到“老师考前把范围都给我们了,而且监考也都是本院老师,即使考试作弊被发现最多就是挂科,不可能通报。”因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正确引导学生及自身对知识的尊重,对学生学习道德的养成尤为重要。

2.4学校的监管失范

首先,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对学生学习道德的养成有重要影响。大多数人都有从众的心理,在学校会受身边同学和环境的影响。如果一开始学校和老师就忽略抄袭作业、论文这种小细节,没有一定的监管机制,久而久之养成不良习惯,那么学术氛围将逐渐变差,学生之间也会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学生提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和学校氛围关系很大,和同学之间的氛围有关系。”“抄作业大部分有一种从众的心理,感觉别人抄的话,自己抄也没关系。”其次,大学衡量学生的硬性指标之一就是考试成绩,课程考核成绩更多取决于期末考试而忽略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致使有些学生认为平时不重要,考前突击一下就能在考试中轻松过关。老师提到“现在衡量学生好与坏就只有一个指标,就是考试成绩,就算学生考的好,但不能代表学生素质,这种考核方式需要进行完善。”此外,有关学习道德方面的教育大多是关于考试的诚信,缺乏除此之外的学习道德教育,教育时间也多集中在考前,教育过于形式化,导致学生对除考试以外方面的学习道德规范缺乏正确的认知。

3对策与建议

3.1培养正确的学习目标,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学习道德认知

学生在大学之前主要以高考为目标,但是进入大学之后,学习动机和目标弱化。学校方面应加大对畜牧兽医专业优势的宣传力度,请在本专业或本领域有丰富教学和工作经验的教师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引导、职业生涯规划等有利于树立学生正确学习观的课程,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专业,消除专业上的误区,了解就业优势,尽快明确学习和人生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多和辅导员、任课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遇到学习困难及时解决,尽量在课堂上把学到的知识消化和掌握。使学生认清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掌握学习能力和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才能走的更加长远,事业才能取得更多成功,而妄图用一些不正当手段获取个人利益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后果将非常严重。因此,树立该专业大学生对学习正确的认识,引导其建立长期的人生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3.2提高教师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首先,教师要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吃透课本知识,领悟教材精神。上课切勿照本宣科,依赖幻灯片,应提高自身实践和理论经验,提高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幽默性。其次,上课形式应灵活多样,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新颖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自主性。教学内容不要局限于课本,可多结合生产和实践案例。课堂增强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性。让学生提前预习,课后要求其查阅和课堂相关的文献或知识,课上提问。上课时给学生留时间针对老师所留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对有争议性的问题进行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作业和论文形式可不拘一格,多布置开放性和创造性的作业,少布置有标准答案的作业,可让其在课堂对给定案例进行口头汇报,或者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汇报,结合学生能力让其写一些不限字数但是能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的小论文。

3.3加强师德建设,注重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首先,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学习道德素质和修养。通过学生评价、专家评课的方式督促任课教师认真对待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不负责任的教师给与惩罚和训诫。其次,要求教师无论上选修课还是专业课都应对学生严格要求。课前可进行提问,不纵容上课玩手机、抄作业、论文等行为,课堂加强学术诚信教育,认真检查给学生布置的任务,认真批改作业和论文,表扬认真完成作业或者任务的学生,对抄袭他人作业或者论文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的平时表现。对存在较多学习问题的学生应了解其心理真实想法,在引导的过程中注意说话方式方法,切不可借机肆意发挥。考前不允许老师给学生划重点和范围,学校加强对考场纪律的监督,一旦发现老师纵容学生的现象,应对老师严厉惩处。

篇8

研究生学期学习规划一

1. 课程学习计划

__年下半年所学课程:

学位基础课: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现代教育学原理 课程与教学论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专业必修课:数学学科发展前沿专题

专业选修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教育研究导论

研一上学期的学习主要是以教育学为主,了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为自己以后做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了解当前本专业的前沿问题,对数学学科研究的方向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为以后的学习做好知识储备!

__年上半年所学课程: 学位基础课:外国语

青少年心理发展教育 专业必修课: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微格教学

专业选修课:数学教育心理学

研一下学期的课程主要以数学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为主,同时开设微格教学课程使自己的数学教学技能得到良好的锻炼,为以后做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在该学期中后期,阅读文献的同时选好论文的研究方向。

研二上学期到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教学实习。实习期间,需完成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总结报告,并为学位论文的撰写搜集素材。

2. 文献阅读计划

怎样解题(波利亚) 数学的发现与猜想(波利亚) 基础代数学(项武义) 基础分析学之一(项武义) 基础几何学(项武义) 基础分析学之二(项武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高中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课程标准解读

数学思想概论(史宁中) 数学直觉与发现 生活的数学 简明数学史 教育学(王道俊 郭文安) 数学史

数学与头脑相遇的地方 拿什么吸引学生

数学能力心理学(克鲁捷茨基) 数学教育学导论(张奠宙) 数学教育概论(曹晨翰) 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F.克莱因) 数学教育哲学(郑毓信) 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米山国藏) 数学教育研究导引(张奠宙) R软件教程

数学教育心理学(李士琦) 数学教育心理学(曹晨翰 章建跃) 数学文化概论(胡炳生 陈克胜) 数学与哲学(张景中)

上述书目是研一期间必须读的,其中有与所学课程相关的书,也有导师推荐的数学学科的经典书目,另外,还有一些书是数学教育方向的必读之书,了解数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希望自己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按照计划读完这些书,同时,还可以利用其它时间多了解一些其它国家的数学教育,然后和我们国家的数学教育作比较,从而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选择合理的教育理念和合适的教学方法,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研二期间,应该多读一些与论文有关的书和文献,同时,还应多看一些教材教法方面的书籍,达到在做研究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教师基本功的目的,为以后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1.研究现状和意义: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数学也是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必修科目之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差异现象,有不少学生有着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的困惑。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需要,也是学校家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性别差异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有影响吗?这种差异是可以通过教学手段缩小差距吗?

本文是在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理论研究基础之上,采用调查问卷,成绩统计以及实证研究和个案访谈等调查方法,初步探讨了重点高中男女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方面的出现的性别差异现象的原因。由于男女生在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的差异,非智力因素以及社会,家庭对男女生思维的潜移默化的训练和影响,男生和女生在学习数学上出现了差异。女生在机械记忆方面优于男生,男生在理解记忆上优于女生,所以在处理问题是男生更能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女生习惯从局部出发去解决问题,而男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高于女生,而女生在基础题和计算题的准确率方面高于男生。

2.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及进度安排

针对这些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因素,初步制定了缩小男女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差异的对策,首先是树立性别意识,改变教学评价,即对男女生的评价要顾及男女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以鼓励学生为主 ,为男女生学习数学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针对学习中的性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性施教,在教学中注意暴露教师或者学生的思维过程,提炼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在讨论和探索中培养数学思维,特别关注提高女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三是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让学生有着在困难面前不退缩,遇到失败不气馁的精神意志,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排除心理上的困难而勇往直前;四是培养女生的情感意识和提高女生的情感智商,提高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五是鼓励男女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互相激励,同时指导男女学生用正确的归因方法完善自我等。

本研究是在提出设想后做出的实践研究,用实践来进一步验证对策的可行性。由于样本对象和时间的局限性,没有进行大范围和长时间的实践,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研究的方法:调查问卷,为了使得到的数据更具有真实性,选择采用匿名问卷的形式。

进度安排:__年3-5月,查阅相关资料,拟定具体的论文题目。

__年6-8月,通过阅读,设计好调查问卷,同时整理资料,写文献综述。 __年9-10月,实习期间,对在读高中生做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状况调查问卷,并录入数据,便于分析。

__年xx-xx月,用软件分析问卷的数据,得出结论。 20xx年1-3月,整理所有材料及数据,最终完成论文。

研究生学期学习规划二

入学已经接近三个月了,我基本上完成了从一名本科生到一名研究生这一角色的转变。三年研究生阶段是人生和事业的关键时期,有许多重要的目标或任务需要奠定基础或完成。为此,需要制定好自己在本阶段的人生和学业的整体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进,尽可能好地完成计划中的各项任务。特此,我就我的研究生阶段做了如下规划,还望老师能够批评指正:

(一)课程安排

第一学年主要是公共课以及专业课的学习。其中第一学期公共课有政治和英语。基础课有卫生统计学,分子生物及免疫学。而专业课有流行病和肿瘤学安排在第二学期。

(1)公共课中的政治在上周已经考完期末考试了,而英语,因为通过了免修考试,所以我是不要求上课的。然而,我却深感在自己英语口语和听力方面的不足。从大学开始到现在,很少主动用英语开口说话。听力方面,尽管已经过了六级,但我依然感觉到自己的水平仍处于中下阶段。所以每周的英语课我基本不会缺席,还从图书馆借阅了几本医学英语书,每天都会坚持读几篇英语文章,听1-2小时的voa或疯狂英语。英语贵在坚持和积累,相信我只要坚持下来总会有成效。

(2)我深知基础课程对研究生的重要性,且由于我们的基础课多数是没有课本的,所以只能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自己复习,思考,查阅资料和文献。每次上完课后,我都深感自己在基础知识上的匮乏,所以只能去图书馆多借几本书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3)肿瘤学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但是考虑到进入临床后的繁忙,学习时间会相对减少,所以我在这个学期跟着已经开课的附一院旁听肿瘤课,并基本把肿瘤学课本看完一遍。

(4)在课程学习时间之外,计划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并且弄清楚文章的精华所在、文章的组织结构以及文章的经典的表达方法,把认为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表达方法摘抄下来,为自己小论文的写作和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

(5)准备明年的职业医师考试,浏览职业医考试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循序渐进的开始看职业医考试科目,争取一次性通过。

(二)掌握各种学习工具

(1)加强英语的学习。英语是一个工具,与世界接轨的工具。结合自己口语和听力方面的不足,每天至少拿出一个小时来练习口语跟听力。阅读方面,时常浏览与专业相关、权威的英文网站、英文文献或期刊,既能提高阅读,又能提高专业方面的知识。

(2)多练笔。养成经常写点东西的习惯,提高自己书面表达能力,使自己在以后写论文的时候不会感觉到无从下手,没东西可说。

(3)熟悉并运用论文写作工具。掌握比如google scholar、PubMed等检索的应用。虽然大学期间已通过计算机二级,但长年不用早已生疏Word、E_cel、PPT等软件的运用,现在需熟练掌握。

(三)未来规划

(1)第二学期以后就进入临床阶段,公共课和专业课几乎没有了。在这一阶段,应该是确定自己研究方向,研究选题,并且进行论文材料收集与开题写作的时间段了,在这期间一定要抓紧时间多学习和收集资料,了解该领域知识,定出论文框架。我想在研三的时候,应该会花费很多时间在择业方面,所以在研二的时候,就要多练练笔,多花点时间在论文上。但同时也要注重临床技能的学习,其实我本人的最大兴趣还是在临床方面,我热爱临床工作,所以我会积极学习临床中的一切知识,扎实掌握临床技能才能做个正直的好医生。

(2)三年级,主要是要完成自己的论文写作和最终完成论文答辩。当然,还有重要另一方面,便是开始进行择业的思考。如果说前几年的基础打得扎实,相信毕业论文和工作都不会太难,相信自己若能脚踏实地地走下去,最后的收获会是丰硕的。

结语:

从启蒙到现在,我从来没有写过学习规划。我知道范老师要我写下这篇学习规划,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以致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给我提供指导。以上提到的只是自己大概的一个想法,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想这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如果落实到实践,遇到的困难或者需要学习的还会更多,都说计划是赶不上变化的,但是我会以此作为自己前进的总体方向,将每个阶段都落实好,踏踏实实的前进。而在前进的过程中,真诚的希望能够得到导师的指导和帮助。

研究生学期学习规划三

进入研究生阶段,感觉和本科学习有相当大的差别。走进研究生学习新阶段,我必须以端正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方法迎接新的生活。我将尝试着跨领域学习、研究,主动学习各方面知识,积极创新,不断进取,希望研究生三年生涯中所得所获将成为我人生中又一宝贵财富。

我认为做好计划是极其重要的。我计划通过研究生三年的学习时间,在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努力掌握专业学科之外的广阔领域的相关知识体系,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水平。同时,与专业领域带头人及各导师保持良好的关系,为以后职业生涯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健康的身体状况是学习者取得成果的前提条件。因此,坚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特将三年学习时间做如下规划:

研一:

本学年需完成学位课,部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对部分跨专业的学生还应该补休现专业的部分专业基础课程。本学期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学好上述课程,拿到硕士研究生所必须的部分学分。尽量多修,能把研二的课也修了最好,然后是学好英语,除此之外的时间就是多读书。完成剩余课程学习,专业课的学习以自学为主。我将逐步体会到,研究生的学习有越来越多的自由度。这既为我施展自己的才能提供了空间,同时也是对我学习能力的考验。

除了以课程学习为主外,还应该积极阅读文献,并开始尝试写出1-2篇文献综述报告;第2学期,对于部分基础较好和能力突出的同学,可以考虑开始选择研究方向,并在该方向上开始部分跟踪型研究工作或为以后的研究课题奠定基础。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跟着课题组参与导师的课题,逐步了解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便逐步适应研究工作。

研二:

采取定期学术研讨会的形式,学术研讨是训练科研和教学能力、训练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此要有正确和充分的认识,不应无故缺席或迟到。在研讨会上我会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研究生学习与本科生学习的本质区别,要有意识地尽快适应这种新的学习形式。别人报告时应认真听讲并积极提问,更要特别珍惜自己每次报告的机会。抓紧时间认真读几本经典专著。 “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读书经验对现阶段是非常适合的,要逐渐开始积累和储备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自己的工作思路。

这一年,可能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可能会让我感到轻松和愉快,但这段时光因此稍纵即逝。我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本方向的新近文献,研读有关的论文。在此基础上,撰写1至2篇《文献阅读报告》,请导师审阅后在研讨会上报告。对于论文的选择,宜由易到难,切忌好高骛远。尽管如此,我仍可能觉得多数论文像“天书”般难读。此时也不要急躁,多半原因可能是我的知识储备还不足,请补学相关的知识后再来读这些论文。遇到读不懂的论文可在同学之间讨论讨论,不应过多地依赖与请教老师,因为我读的论文老师未必很认真地读过。要做出有创新的研究工作,我首先要在某个专题上超越自己的导师。

按照通常的要求,这一年我必须要开题,且由于第三学年要忙于工作等可能让我不能完全静下心来的事情,加之还要撰写论文,所以在本年度是您完成论文重要研究内容的一个关键阶段,切勿放松。同时,应该将研究成果写成论文,试着投稿。争取能够参加一些国内外的学术会议,认识和我从事相同或相关方向研究工作的研究生、学者、知名专家并与他们交流,这对开阔我的视野,改进我的研究思路非常有意义。当然,不是每个研究生都有机会,因此,我必须要做出让导师肯定的研究进展或成果。开题前,确认我已修够了《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要求的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大多导师提倡同学们发掘潜能自行选题,硕士阶段的研究可从模仿别人的工作开始,并逐步深入下去。也可以选择导师或本方向博士生研究中的某个子课题。

看书将是研究生三年始终不弃的学习任务。只有不断地读和想,才能让思想深入,让见识广博,才能让研究有所针对性,有说服力,有最起码的根基。看书是一种知识的积累,交流是一种思维的提升,但个人的学习成果却是以写作来表达的。只有我们在看书交流中带有写作的意识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文章是个人思维规范性的表达,是个人学习成果的表达方式之一,更是社会评价一个研究生的最快捷方式。众所周知,我们学校的研究生必须要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才能有资格毕业。因此,写作是研究生二年级重中之重的任务,在这一时期,必须保证论文的发表。

研三:

第一学期,工作重点应放在研究工作上,在选定得学位论文题目方向上,并取得相当的研究进展或成果,并。第二学期初完成论文初稿。修改、润饰论文,并于6月中旬以前完成学位论文答辩。硕士学位论文的主要结果应尽可能达到公开发表的水平。

研三就是写毕业论文,实习,工作了,有了前面的理论沉淀和实践演练,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个时候就不适合再参与项目,和毕业论文及找工作无关的事情尽量少做或者不做,老老实实写论文、去实习。

篇9

我国1998年8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而,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设计人才。“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其中“道”是无形的、本源的物质本身所遵照的运动规律;“器”是有形的、现象的技能、技法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系犹如“道”和“器”,创新精神是实践能力的根本、源泉。创新精神从何而来?它来自于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培养。

一、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任务

1.艺术设计理论概述

艺术设计理论是一门对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问题和基本原理做专门综合探讨的知识体系,主要包含艺术设计史的研究、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的研究、设计批评、艺术设计实践理论的研究等内容。艺术设计史的研究包括:通史通论——中外设计史、中外美术史等,专史专论——中外广告史、中外服装史、中外陶瓷史、平面设计史、工业设计史等。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的研究包括:设计概论、艺术概论、设计心理学、设计方法学、设计文化学、设计美学、艺术美学、艺术心理学、设计艺术原理等。设计批评是对与设计相关的对象的评价和判断。艺术设计实践理论是针对每一门具体设计专业的专业理论,这种理论不是简单的对技法和工艺的概述,而是对技法和工艺一般规律的总结,是对技法和工艺本质及外延的研究。艺术设计理论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边缘学科,其知识体系涵盖了哲学、美学、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生态学、仿生学、人体工学、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因而,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开设,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指导学生设计实践的重要途径。

2.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任务

①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李砚祖先生认为艺术设计是“人类为生存而进行的造物活动,是人为实现实用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物化劳动形态。这种造物具有一定的审美属性和精神价值,因而是一种艺术质的造物”。①诸葛凯先生也认为艺术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的艺术”。②从以上的观点中可以分析出艺术设计的两大要素:“造物”体现的科学精神,造物之“美”蕴含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艺术设计实用功能性决定了它必须要遵循一定的科学原理进行造物,因而科学精神是艺术设计的内涵之一。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价值的维护、追求,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珍视。艺术设计具有审美属性和精神价值,体现了其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和重视。若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很好地融入到艺术设计中、渗透到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中,需要合理解决科技发展与文化心理之间的矛盾,需要学习生态学、仿生学、人体工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需要研究历史、哲学、美学、艺术学、社会学、心理学、民族民俗学等相关内容。艺术设计理论知识体系涵盖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方方面面,因而,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树立、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是使艺术设计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渠道。

②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当今时代,一方面人们对艺术设计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越来越多样,另一方面,艺术设计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多种风格与流派并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若想设计出既符合大众需要又与众不同的艺术作品,需要的是创新精神。创新需要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艺术设计理论包含艺术设计史知识、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设计批评、艺术设计实践理论知识等内容——知识体系庞大而丰富,所以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理论修养的根本途径。

艺术设计教育不是培养技术工人,而是培养具有理论修养,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艺术设计教育不应只传授技法、技能,同时也应传授“道”(即技法之外的艺术设计创新的本质、内涵),重在授之以“渔”而非“鱼”。 艺术设计理论揭示艺术设计的客观运行规律、总结艺术设计现象背后的本质,因而,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指导设计实践的基础。

二、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现状

1.对待艺术设计理论不够重视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甚至是一部分老师,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认为理论可有可无。这与有些人的浮躁、急功近利思想分不开。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活动中,学生更偏爱能够迅速带来设计成果的设计实践课,而艺术设计理论课相对枯燥乏味,不能立即物化出设计成果,较少受到学生的喜欢、重视。事实上,没有艺术理论知识做支撑的艺术设计作品,不过是没有灵魂的视觉元素的简单组合。艺术设计教育,不是仅仅教会学生能创作成果,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创作成果的方式、方法、规律和内涵等本质性的东西。艺术设计实践课程是教学的显性课程,教给学生的是“形而下”的“器”;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培养的是设计师的气质、创造意识和设计的综合素质,教给学生的是“形而上”的“道”,所以应加强学生的理论意识。同时,教师的艺术设计理论意识也有待提高。教师在进行艺术设计实践课程的教学时,可用相关理论知识来指导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授技的同时,也要传“道”,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重视。

2.艺术设计理论课程设置不大科学

目前高校的艺术设计理论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理论课程开设参差不齐,有的高校只开设了设计史、设计概论和中国工艺美术史。科学的艺术设计理论课程体系应该包括:基础理论课,如设计概论、设计心理学、设计美学、设计方法学等;艺术设计史论课,包括通史通论(如中外设计史)和专史专论(如工业设计史、平面设计史);相关的设计批评课程和艺术设计实践理论课程等。

3.授课方法单调

传统的艺术设计理论课一般都是教师讲解,学生听,教学效果较差。现在多媒体引入教学,但是教学方式依然是灌输式的,多媒体成了第二黑板。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光、色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因为理论课往往是以合班形式的大班上课,听课人数众多,限制了互动式、灵活式教学手段的实施。另外,多媒体教学依然局限于狭小的教室空间,学生缺乏消化理论知识的身临其境的客观环境条件。

三、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改革措施

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艺术设计理论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因此艺术设计理论教育对教师综合素养的要求就相当高。不仅仅是艺术设计理论课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艺术设计实践课老师也同样要具备。由于艺术设计理论教育必须紧密联系设计实践,所以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双重的:既要懂设计理论知识,又要会从事设计实践活动。专职的艺术设计理论课教师,在专心研究、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了解相关的艺术设计实践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深入到艺术设计理论研究的本质问题,避免纸上谈兵的尴尬。专职的艺术设计实践课老师,在掌握和教授设计技能、技法的同时,也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不仅仅包括设计实践课的专业理论,也包括基础理论、艺术设计史论及设计批评等。教师队伍是培养人才的核心,只有教师的全面发展,才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提高教师素质、建设教师队伍是教育的大计。 转贴于  2.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

艺术设计理论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所以理论课教学在形式上要更为开放与自由,使学生由以前被动的听课变为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不应只局限于教室范围,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安排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针对现成作品进行理论讲解和分析;也可以针对某一艺术设计理论观点,进行课堂辩论或讨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要为理论而理论,艺术设计理论知识要和艺术设计实践紧密结合,要提炼出设计观、美学思想及其对现代设计实践的影响与实用价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理论课程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3.考核方式的改革

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最终的考核方式一般是写论文或闭卷笔试。写论文并不能检验学生真正的学习效果,因为历年来的学生论文抄袭现象较严重,很多学生的论文都没有实质性内容;试卷考核方式考查的只是学生的死记硬背能力。所以艺术设计理论课的考核方式需要改革,可以以论文加设计作品或试题加设计作品的方式来考核。论文加设计作品,是在写论文的同时,要学生根据所写论文的论点,设计出能反映论点思想或与论点思想相关的作品,并把作品附在论文后面;试题加设计作品,就是把传统的题型变化一下,把纯文字型的试题,改为根据已知理论来设计相应作品的画图题或者是分析图片作品的分析题。这样,才能真正考核出学生理解、分析、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运用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价值。

结语

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综合素质中很大一块是艺术设计理论修养。设计师不可能都是设计理论家,但只要是在专业设计上有一定成就的设计师,就一定是具备相当理论素养的人。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应抛弃重技能、轻理论的思想,应加强对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注释:

①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13.

②诸葛铠.图案设计原理[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65.

参考文献

[1]曾小红.高等学校艺术设计理论教育初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篇10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

        其次,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联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教学中,我常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如生物标本制作,小论文的撰写,创意作品,还与开展昆虫名称的认识比赛。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既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求知兴趣,也增强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外科技活动把生物课堂延伸到课外,为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供了机会,通过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使用,更有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

        再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告诉我们: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被感知,人获得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获也越大。因此,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实地参观、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篇11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学好知识是我一直的探求方向。学生是主体。因此,在教学之前,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作为生物课单单做好这些还远远不够,要让生命活动的过程留在学生的记忆中。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提高课堂的时间效率是关键。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

其次,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联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教学中,我常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如生物标本制作,小论文的撰写,创意作品,还与开展昆虫名称的认识比赛。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既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求知兴趣,也增强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外科技活动把生物课堂延伸到课外,为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供了机会,通过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使用,更有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

再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告诉我们: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被感知,人获得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获也越大。因此,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实地参观、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通过两年的努力,我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迎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性,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把课堂与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为主,让生物课的范围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上基本创建了一个师生同乐,以生为本的课堂氛围,学生们都喜欢我的课,所教班级的生物统考成绩均能保持前列。同时,教学过程中,我善于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和同行进行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2006年撰写的论文《浅谈生物课教学中的趣味教学》获禅城区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并在学科论文交流大会上宣读,创新活动设计方案获禅城区2006年度一等奖。我积极地担任学校的生物公开课任务,积极参与区镇有交流活动、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篇12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学好知识是我一直的探求方向。学生是主体。因此,在教学之前,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作为生物课单单做好这些还远远不够,要让生命活动的过程留在学生的记忆中。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提高课堂的时间效率是关键。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

其次,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联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教学中,我常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如生物标本制作,小论文的撰写,创意作品,还与开展昆虫名称的认识比赛。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既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求知兴趣,也增强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外科技活动把生物课堂延伸到课外,为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供了机会,通过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使用,更有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

再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告诉我们: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被感知,人获得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获也越大。因此,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实地参观、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通过两年的努力,我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迎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性,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把课堂与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为主,让生物课的范围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上基本创建了一个师生同乐,以生为本的课堂氛围,学生们都喜欢我的课,所教班级的生物统考成绩均能保持前列。同时,教学过程中,我善于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和同行进行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20**年撰写的论文《浅谈生物课教学中的趣味教学》获**区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并在学科论文交流大会上宣读,创新活动设计方案获禅城区20**年度一等奖。我积极地担任学校的生物公开课任务,积极参与区镇有交流活动、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