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教育范文

时间:2022-07-12 14:22: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学生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学生教育

篇1

二、问题的探索

首先,晓之以理,以德服人。通过开展系列化的教育活动,逐步深化青少年的感恩意识。学校可借用我国的传统典籍,古文新用,将《弟子规》纳入学生的必选课,熏陶学生的感恩意识;还可以通过办板报的方法,在校园的橱窗、展板、班级板报宣传栏里,有计划的制作感恩方面的教育内容。社会则可以利用媒体宣传报道感恩方面的新闻、公益影片,加大《感恩中国》这类电视节目宣传与报道的力度,在全社会形成知恩图报的优良氛围。其次,动之以情,注重身教。亲子之情不应该是家长单边的给予付出,还要有孩子的反哺回馈。家庭感恩教育是亲子的双向互爱,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能够明白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体谅父母谋生的艰辛。身教胜于言传,父母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子女,因此在孩子的情感教育上,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孝敬父母,真诚待人,心存感恩,让自己的良好品行无意间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学会感动,学会感恩,学会爱与被爱,使他们的心更善良、情更真挚。然后,实践活动,重在行动。知恩报恩,不仅要用心,更需要践行!把感恩教育融进社会实践,学校可以依托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学生社团等组织,开展多种志愿活动,使学生走进敬老院、孤儿院,走到留守儿童们中间,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感恩品质。学校还可以在每年重阳节这天,布置家庭亲情作业,学生身体力行的为父母做顿饭、打扫房间、收拾碗筷等,内容不限,形式多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性情得到陶冶,心灵受到撞击,并用文字记录下父母的感动瞬间,以及自己的行动过程和心灵感触,让行动与心灵交互碰撞,使行为内化于心。最后,持之以恒,塑造良品。知恩报恩不是一次行为,需要坚持不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感恩美德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项艰巨工程,感恩教育要想取得实效,也应反复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家长以身作则的同时对孩子的思想、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学校教育为发展,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注重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各年级的德育都要把感恩教育作为其中一个系列,长期开展。社会环境为导向,社会要传递正能量,将知恩图报作为社会主旋律进行大力宣传。

篇2

宽容是一种善意,就是要人善意地去对待别人和生活周围所发生的事,它不是用狭隘的眼光去揣度别人的心思,而是从别人的角度去理解事情所以发生的理由,理解了就不会有极端的偏执态度,就会有一种“有容乃大”心态,就会用一种善意的方式与人达到交流和沟通。

一个班集体里,没有团结友爱的良好班风,没有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学生自身对人宽容、谦让、友好的个性品质,就不可能形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没有良好教育氛围的班集体,其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在过去,一家子女两个以上,“大带小,大让小”的宽容意识在父母的教养下不知不觉就形成了,兄弟姊妹之间的宽容,为后来我们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社会风尚打下了坚实的教育基础,我们有了对宽容情感深刻的体验,也就能够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上。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独生子女已成普遍,在家里,受宠娇惯颇多,几乎都像“小皇帝”,较为优越的生活条件,更滋长了他们娇气、骄傲、任性、固执甚至蛮横。把这样的品质带到学校、班集体里来,同学间合作、宽容的精神十分缺乏。他们往往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甚至大动“干戈”,严重影响班集体和学校的正常管理和教学,有碍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不利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请看如下几个镜头:

镜头一:学生A、B均为独生子女,各自在原来就读的学校被老师誉为品学兼优的学生,二人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初中,编在同一个班学习。一天下课,A从座位走出教室,一不小心将B入学时刚买的新文具盒碰翻在地,笔盒里的文具撒了一地,A一边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一边就弯腰去捡文具.这时B不由分说,跑到A的座位上,将其所有的书和文具全部丢在地上,这时,A一气之下将已经捡起的文具丢在地上。接下来两人便扭打在一起,对同学的劝阻置之不理,直到老师到来,才停止“战斗”。

镜头二:学生C准备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平常训练很吃苦,想为班集体增添荣誉。比赛的前一天,她叫妈妈买一双运动鞋,她妈妈马上答应了。可是她妈妈那天的工作很忙,一直加班,连午饭和晚饭都没有回家吃,晚上回家时也就没有为她买到运动鞋。她妈妈向她作了解释并请她原谅,保证第二天比赛前买到鞋,可她就是不理,还闹得不可开交!

镜头三:学生D从小听话,读小学时成绩优秀,家长和老师都说没操什么心。进入初犯中学习,他也深知竞争很大,没敢松懈。可几次测验下来,他对结果不很满意。此时老师也找他谈心,帮助他分析成绩不够理想的原因,鼓励他不要气馁,但他却大吼“我就是不能容忍自已的失败”。

诸多现象表明,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宽容意识,那么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这种意识并升华为良好的人格品质呢?

一、鼓励学生多交往,在交往中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宽容,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人们难免遇到令人不愉快和烦闷的事情,这时总会找朋友、同学、亲友、老师倾述。一个人生活中能否有知心朋友倾述衷肠,这就有赖于他是否善于交往,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彼此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宽容、互相谅解、直至互相尊重的情感得以磨合形成。一个人只有学会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镜头一中的学生A、B,如果他们巳经形成了这种情感体验,那么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战斗”。因此,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要经常组织有特色的班会和其它活动,指导学生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待人要谦让宽容,在交往中尊重他人,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

二、教育学生培养自理能力,学会依靠自已的力量干好事情,理解和宽容他人对自已所求之事的局限和困难。

每个人都有自已的优势与不足,因此,每个人可能需要别人帮助,也可能帮助别人。但是,一个人不能凡事都寄期望于别人,应当先立足自身,培养自理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把事情干好。如果自已确实需要帮助,而别人又不能满足自己的所求之事时,那么还是应该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想想别人的局限和困难,进而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即便是子女对父母的正当要求因故未能实现,子女也应该多听听父母的解释。镜头二中的学生C就该首先想想买鞋这件事情是否自己能做,再认识自己对母亲无宽容、理解之心行为的错误。

三、帮助学生正确确立奋斗目标,让学生克服求全责备思想,培养他们的宽容意识。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度的。学生能否正确地估计自已的能力水平并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的优势和劣势,事关个人奋斗目标的确立。目标太高或目标不符合自己的能力优势,容易遭受不必要的挫折,而此时又无宽容意识,不能静下来认真思考自已的目标,往往导致更大的挫折。

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团结合作、宽容谦让的教育中,始终要与理想、前途、学习目的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现个人奋斗目标过程中学会宽容,懂得凡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镜头三中的学生D,如果他能认真与老师一起探讨自已的问题,找准自已的能力优势,宽容自已的暂时失败,重新确立奋斗目标,那么他一定能取得成功。

四、教师在教育学生中要善于运用宽容,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教师对学生过失的宽容,决不是姑息、放纵,而是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对犯错误的学生理解、尊重,给予反思的充分时间,给以改过自新的机会,使他们最终改正错误。

同时,教师的宽容也能唤醒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老师的教育方式必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迹,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我们“苦口婆心”式的教育方式无可比拟的。

篇3

1信息素质的含义及其层次

I.1信息素质的含义

信息素质是随着信息{l十会的发展而对国民提f{l的一种跨人文科学范畴的综合性个人素养要求的描述。自从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波尔(PaulZurkowski)首次提出信息素质(InformationLiteracy)这一概念以来,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广泛的研究。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ntericanLibraryAssociation,ALA)把信息素质定义为:“能够判断何时需要信息。井懂得如何去获取、评价和有效地利用所需要的信息。”从狭义上讲,信息素质是指各种有效利信息和信息资源的技能;从广义上讲。信息素质是指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1.2信息素质的层次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把信息素质分成基础性信息素质、应.H_j性信息素质、职业性信息素质3个层次。基础性信息素质是指在信息{十会巾生存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信息意识,它保证了人们需要的最基本的信息、是信息素质的最低层次;应用性信息素质是指对信息有较深的认识,能鉴别和利用信息为自己的学习、生活、1一作服务,是信息素质的中间层次:职业性信息素质是指对信息具有分析、加T、设汁、开发、创新和评价的能力。是信息素质的最高层次,

2当前大学生的信息素质状况

当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汁算机文化基础》和《义献检索》公共课程,师范业还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使学生的信息素质得到较大程度提高。但是。其信息素质所处的层次不高,整体信息素质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存:

2.1信息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生的擘业学习联系不够紧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学生利川信息资源的意识淡薄。大部分学生只满足于从课堂和敦科书巾获得简单化信息,而不愿意利用现有条件和设备深入探究丰富的信息资源。

2.2学习主动性差

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学生既不愿意自己去钻研,义不愿向老师请教,学习主动性差。利信息的能力不足。据笔者调查示,在学生巾,能自觉利用搜索丁具(SearchTools)和搜索策略(Sem''''chStrategies)来解决学习巾问题的分别只有26%和8%左右。

2.3实践能力欠缺

分析当前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问题,发现信息技术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对信息素质培养的针对性不强,实践性课程偏少。致使学生实践能力欠缺。学生虽然学过一些信息技术课程,拥有基本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但是在实践巾仍感到茫然,不能很好地运用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学习巾的实际问题以及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作用。

2.4信息道德失范

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免疫能力,缺乏网络信息传播的伦理道德意识。对信息法规内容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全面.对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权的侵犯以及网络上的人为恶习等行为视而不见。有的学生不清楚或不遵守信息安全规章,以致网络欺诈、网络成瘾、诱发犯罪以及陷入网恋误区等情况屡屡现。

3当代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新途径

(1)建设数字化校园,创造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校园是指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校同的时空维度,从而提升校园的效率,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学习资源数字化。学生学习的资料主要是基于网络教学与管理支撑平台的文字、图形声音、动等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包括电子教科书、参考书、题库、案例库.多媒体素材库、课件库等学习资源.

这些学习资源使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生动逼真。二是教学管理信息化。学校实现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评价等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三是学习环境虚拟化.学校为学生提供以网络为载体的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社区.虚拟图书馆等类似真实的学习和实践空间。四是教学活动交互化。学校交互式教学平台的开发和应用,使基于网络的交互式教学得以实现,教学南单向灌输转向双向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促进了校囝环境的衍变,其信息技术的集成性、控制性和交互性等特点有利于文字图形、网像、动I画等多媒体信息形象生动地表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建设数字化校园是人才培养和实施终身教育的最佳渠道,是提高信息素质的先进理念。

(2)加强信息化教育,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信息化教育是指在信息技术理论的指导下,有效地运川信息技术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信息化教育是全面深入地运川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是建构主义理论与先进的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r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加强信息化教育,开展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包括:一是要培训学生利J=H信息技术具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较深层次地利川多媒体汁算机和特网来拓展自己的能力,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例如,川网络软件下载隐性lfash动惭和隐性视频文件。二是要培训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例如,熟练运用Google和多元搜索引擎来搜索自己所需的信息。i是要培训学生利用数字图书馆的能力,加强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文献检索技术,充分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如超星数字图书馆、巾围知网、维普资讯、万方数据资源等

(3)开发网络化资源,促进网络化课程学习。网络化资源是指将文本、图像、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在网络载体巾,并由汁算机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获取的各类资源:信息化时代,高等院校必须大力开发网络化资源,促进网络化课程学习。网络化课程学习要求达到:学生的所有课程网络化;学生的全程学习网络化。网络化课程学习的彤式主要包括:一是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

篇4

素质教导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全面性教导和主体性教导。全面性教导,就是要全面培养学生素质;主体性教导,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人的素质和培养人的主体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培养人的素质和培养人的主体性是教导以人为本的两个本质内涵。

关于学生工作模式的问题。

现在学生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学校设有班主任和宿管员,分别负责班级工作和宿舍工作,但班主任和宿管员的工作比较脱节,这样存在一些严峻的弊端。其次,一般宿管员素质较差,只能起一个看守作用,不能起育人的作用。宿舍治理工作没做好,这样就浪费了一次对学生进行教导的极好机会。

班主任要负责班级工作,也要重视宿舍工作,班级工作与宿舍工作两手抓。教室是主课堂,寝室是第二课堂。宿舍工作与班级工作不可分,宿舍工作应当是班级工作的自然延伸部分。宿舍工作是分散的,班级工作是集中的,既分散又集中,集中教导与分散教导相结合。班级工作分散到每一个宿舍,宿舍工作又集中到每一个班级。班主任不重视宿舍工作,宿舍工作难做好,而宿舍工作没做好,也影响班级工作。班主任也是宿管老师,即班级工作与宿舍工作一套班子,这样将班级工作和宿舍工作高度统一起来了,可以极大提高教导效率,从而开创学生工作的新局面。

班主任也是宿管老师,把班级工作和宿舍工作统一起来,这是学生工作的最佳模式。

我一直探索学生工作模式的问题,我们不能照搬国外高校的治理模式,即要符合国内高校的实际情况。

我国高校和美国高校学生工作的最大区别是:“美国高校从事学生事务治理的工作人员都要具有硕士学位,中层治理职位必须拥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我国高校有的班主任素质较高,但也有很多“完全不懂专业、不懂教导规律的人”,而宿管员多数是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头子、老太太,一般认为年轻的有才能的做宿管工作不适合。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素质低,学生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宿舍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宿舍,各种事故也集中发生在宿舍。我认为,要把班级工作和宿舍工作统一起来,即班级工作与宿舍工作要统筹兼顾。班主任是学生治理的第一责任人,要确立班主任在学生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思想教导,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用什么样的思想教导学生,即培养什么样的思想品质。思想教导采用什么样的教导方式呢?传统教导方式是说教式,就是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要怎么做,不要怎么做。思想教导要采用谈话式,平等交流、形成共识,民主和谐、统一思想。如何开展思想教导活动呢?应当精心策划、设计、制作,象制作谈话类电视节目一样,班主任要有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心理教导是基础的基础。心理是现实的反映,心理问题是现实问题的反映,要保持心理教导与生活教导相结合,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的原则。老师要常常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中的各种心理问题。

爱心教导,要提倡爱心育人,教导的本质是育人,爱心是育人之本。青少年是正在成长中的人,他们需要关爱,关爱有利于健康品质的形成。爱是温暖的阳光,让孩子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导,第一是要培养老实的心理品质,即心理品质第一是要老实;思想政治教导,根本地是要培养为人民的思想品质;德育,在于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老实是真,为人民是善,高尚的道德是美,即真诚善行美德,真是基本点,善是根本点,美是至高点,所以,心理健康教导是基本点,思想政治教导是根本点,德育是至高点。

现代教导根本地是一种主体性教导。

主体性教导包括主体性教学和主体性治理两个主要方面,主体性教学,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性治理,即学生是治理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提倡自主学习;学生是治理的主体,要提倡自主治理。

如何做好学生治理工作呢?

一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治理能力,发挥学生的治理作用。

二严管只能治标,育人才能治本。学生治理工作必须保持以教导为主的原则,即要树立治理育人的理念。

三青少年是正在成长中的人,要害是在学生的心目中要有一个有威信的人。有威信,才有影响力。

四学生工作队伍不稳定,是学生工作的大忌。

如何做好学生治理工作呢?

一要保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治理观。什么是以人为本呢?在于满足人的需要,维护人的权利。什么是科学治理观呢?学生是治理的主体,提倡自主治理等等。

二要重视心理教导和文化建造。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导工作呢?要保持以正面教导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要积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如何搞好文化建造呢?文化建造要有建造性,就是要弘扬先进文化,要全面构建人文精神体系。

要治理好学生,归根到底是要教导好学生。

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素质,才能真正做好学生工作。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做好学生工作的根本点。

只有做好人本身的工作,才能有效地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

把素质教导理论用于学生工作实践中;

把素质教导思想贯穿于学生工作实践中。

思想教导是学生工作的灵魂;

文化建造是学生工作的载体。

治理也是育人,育人也是治理。

保持以人为本,维护学生权利。

全面育人、科学育人、爱心育人、治理育人、环境育人,是育人的基本要求;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是学习的基本要求。

学生工作要抓好“三率”:白天到课率、晚上回寝率、考试合格率。到课率和回寝率是学生工作的两个硬指标,考试合格率是评价学生学习的一般标准。“三率”是学生工作的基本要求。

学生工作要做到“三好两无”:品行好、纪律好、学风好,无严峻违纪事件、无厌学辍学现象。“三好两无”是学生工作的基本目标。

我们的工作应当一切为了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加强他们的主体性,这是做好学生工作的根本方法。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做好学生工作的要害,但又必须认识到:学生毕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完善,即学生的主体性不强,所以并不能完全依赖于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说,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又要严格要求学生。

我一直反对开除学生,即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我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对每一个学生都布满信心。开除学生,意味着教导本身的失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落伍的学生,只有落伍的教导。

宏观教导和微观教导是学校教导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只重视宏观方面,而忽视微观方面,即只搞全校性的活动,而不重视班级工作和宿舍工作,这样学生工作还是做不好。比如说,“涉外”有学生近二万五千人,体育馆约有五千多个座位,即举办一次大型文体活动仍有约五分之四的学生挡在了门外。“涉外”有寝室约三千二、三百间,寝室文化艺术节约有二、三百间寝室参加,即仍有约三千多间寝室置于事外,可见,全校性活动的影响是很有限的。宏观教导是主导,微观教导是主体,学校要开展一些全校性的活动,但主要地在于详细做好每一个班级和每一个寝室的工作。宏观教导和微观教导相结合,才能真正育好人。

十一

现代教导与传统教导的对立,根本地是主体性教导与机械性教导的对立。

主体性教学与机械性教学相对,机械性教学,学生是被动的受体;主体性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主体性治理与机械性治理相对,机械性治理,学生是治理的对象;主体性治理,学生是治理的主体。

十二

教导工作包括教学教务工作和学生治理工作两个主要部分,即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学生工作又包括班级工作和宿舍工作两大块。

什么是学生工作?怎样做好学生工作?这是学生工作的两个基本问题。

关于学生工作的问题,第一是要树立正确的学生工作观。学生工作观有两种:传统学生工作观和现代学生工作观。什么是传统学生工作观呢?传统学生治理是机械治理,即为治理而治理。学生是治理的对象,即学生是机械性对象。什么是现代学生工作观呢?现代学生治理提倡治理育人,治理也是育人。学生是治理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治理作用。第二是要采用科学的治理方式,传统学生治理是强制治理,学生要绝对听从。现代学生治理提倡自主治理、学生自治等等。

十三

学生工作主要是学生治理,学生工作观的核心是学生治理观。学生治理观有两种:传统学生治理观和现代学生治理观。

传统学生治理是机械性治理,即学生是治理的对象;现代学生治理是主体性治理,即学生是治理的主体。

传统学生治理是教师治理学生,教师治理事务,即单一治理;现代学生治理是学生治理学生,学生治理事务,即民主治理。传统学生治理是强制治理,学生必须绝对听从;现代学生治理是自主治理,自己作主,自己治理自己,即自我治理和学生自治。自主治理与强制治理相对,民主治理与单一治理相对,自主治理、民主治理,这就是现代学生治理观。

主体性治理学生是治理的主体,自主是基本点,民主是根本点。现代学生治理的基本内涵是:自主治理、民主治理。自主治理是基本点,民主治理是根本点。

十四

素质教导是一种现代教导思想,素质教导思想是现代教导的灵魂。

什么是素质教导?即素质教导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一全面发展;二主动发展。素质教导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在于全面育人、科学育人。

如何做好学生工作呢?把素质教导思想贯穿于学生工作实践中,这是现代学生工作的根本特征。现代学生工作,一要树立治理育人的理念,二要提倡科学治理。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治理育人是育人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导工作要按教导规律办事,即科学育人;学生治理工作也要遵循治理规律,即科学治理。治理也是育人,育人,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二要全面培养素质。科学治理,一是自主治理;二是民主治理。

总之,只有树立现代教导思想,才能做好现代学生工作,现代教导思想是现代学生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只有把素质教导思想贯穿于学生工作实践中,才能开创学生工作的新局面。

十五

关于学生工作的问题,第一要提出“现代学生工作”的概念,研究现代学生工作理论,指导现代学生工作实践。

现代学生工作的基本内涵是:治理育人,科学治理。

传统学生治理是机械治理,即为治理而治理,治理者只起一个看守作用。

现代学生治理提倡治理育人,治理也是育人,治理者应当起全面育人的作用。如何育人?一要系统地进行思想教导和文化建造;二要精心设计、制作,象制作谈话类节目一样。

传统学生治理是强制治理、强迫听从。

现代学生治理要树立科学治理观。科学育人,根本地是要按教导规律办事,核心是要按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办事。按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办事,这就是主体性教导,所以,科学性体现于主体性教导中。同样,科学治理,就是要遵循治理规律,按治理规律办事。学生是治理的主体,自己作主,发扬民主,这体现了治理的科学性。

科学育人,科学性体现于主体性教导中;

科学治理,科学性体现于主体性治理中。

现代学生治理是一种主体性治理,主体性治理,一是自主治理,二是民主治理。自主治理,包括自我治理和学生自治。自主治理是基本要求,民主治理是根本要求。

学生工作改革,根本地说,是要由传统学生工作向现代学生工作转变。

由传统学生工作向现代学生工作转变,首先是要转变学生工作思想,要害是要把工作重心从严格管制转移到思想教导,心理教导和文化建造上来。只有由传统学生工作向现代学生工作转变,才能开创学生工作的新局面。

学生干部如何开展工作呢?学生干部并不是去管学生的,也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思想教导、心理教导和文化建造上来。学生干部工作方式的转变,取决于整个学生工作思想的转变,即要树立现代学生工作思想。

现代学生工作和传统学生工作是根本不同的,但现在学生工作者始终不能实现这一根本性转变。

篇5

而在这感恩教育中,如何让孩子去认识恩情,体会恩情,最后去报恩呢?

一、认识恩情

“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其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让孩子知道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个内容。在学校教育中,老师应在教学中多用一些故事、事例、视频告诉学生,同时也要告诉他们,知恩图报也是一个做人的标准。学校也应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如:帮助孤寡老人整理家务、帮助妈妈洗衣比赛……,通过这些教育,让他们懂得什么是恩,在学校教学生活中,我也常常对我的学生进行感恩方面的教育,如:学生在学校吃营养餐时,端着餐盘来打饭,打完转身就走了,我看到了这点细节,等学生吃完饭,赶紧叫学生进教室进行教育,首先我告诉学生,营养餐的经费是国家拨款,这是国家在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其次,我们能够吃到可口的饭菜,这是老师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在这过程中应该感谢谁呢?有的同学说,感谢国家,有的说我们应该感谢老师。我又问:那我们应该如何表达我们的感谢呢?有的同学说应该说谢谢,我笑着说对了,对于国家,我们应该用学习成绩来感谢,对于老师,我们应该说谢谢老师,你辛苦了。从这以后,这些孩子端着餐盘来打饭,都会高兴对老师说一些感谢的话。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可以从中教育学生如何去找恩,如何去感恩。认识什么是恩,就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告诉他们,因为孩子小,需要我们老师,家长去教育引导。

二、体会恩情

也就是从认识恩情中去体会别人的爱。要让这些孩子在内心中去感受、思考,也是需要多方面的引导教育。对于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最多,这就需要父母的合理引导,特别是父母一定要做到身体力行,因为孩子在父母的行动中,也是在学习,模仿,在学习模仿中让他们去感悟恩情。对于学校教育,老师要进行长期的感恩教育,多给学生学习一些好的范例,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开办相应的黑板报等等。而社会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电视节目中,播放感恩教育的公益广告,举办感恩教育的活动等等。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去教育孩子,让孩子从中去感受什么是爱,要让爱在他们心中长存。

篇6

二、封闭的教学空间约束了学生的教学技能

高师院校的教育学课程一般只是进行教师对课本知识的传授,没有相应的课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师范高校的教育学课程与其他高校的课程相比知识区别在教育学、教学法和心理学这三门学科上。教学的形式固定在一定的教学空间中,这种空间像是一种指令性的空间,学生被安排在教室中指定的位置上听课,信息只能从教师传递到学生,缺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很难实现交流和协作。由于公共类课程的教学课堂是封闭的,有一定局限性,导致“主体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很难实现。

三、课程资源缺乏,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资源的目的是辅助教师的教学活动,实现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包括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教师在使用教学资源的同时,也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开发和创新,学生在接受教学资源带来巨大裨益的同时,其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课程目标的完成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授课形式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和运用水平有关。要想充分发挥教学课程资源的作用,教师在对其充分利用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如果只是单纯的讲解课本,只会影响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如果教师只注重课程资源的利用而忽略对其开发,也无法凸显师范高校的教育教学特点,从而缺失应有的师范精神。

四、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考核方式不完善

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是采用考试的形式,以一次考试的形式作为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标准,这种考核方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忽略了教育的实践内容,致使学生不能在实践中应用到所学的理论成果,教学过程、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没有得到重视,使师范类学生不能全面而深刻地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师范教育学理论严重脱离了实际,从师范院校走出的新上岗教师很难适应实际的教学岗位的要求。

五、原因分析

(一)出现师范教育学课程问题的由来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重点从高等教育的课程转向基础教育。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大多采用多元化,无法深入细化课程理论的一般性研究。致使高等教育的课程只能视自己的学科专业而定,没有统一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因此高校的课程设置都具有主观性和随机性。这种设置在一方面能体现学科的特色和高校的教学特色,在一定程度上适应高校的民主化和自由化。但在另一方面,这种课程设置引发的规范化和原则化的缺失,使得有些高校的课程在设置上与教育的基本规则相违背,在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现重大的教学隐患。

(二)师范教育学课程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微观程度上可以分析得出导致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首先,没有统一的教学理论在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进行理论指导,也就是说在高等教育课程实施和实践中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从事高等教育的高校在课程安排上具有很大的主动性,不能受到国家的指导和限制,因此为了保障教育学课程的完善实施应该需要统一的规范。高校作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在充分享有一定的自主性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保证这种自主性前提假设实现的重要性,避免在课程改革理论中,特别是师范类的高校教育学专业,使课程设置违背基本的教学规律;其次,在课程的制定上,高校的课程设置是由学校的教务人员根据教师的课程是否冲突、教室安排是否合适等进行安排,不考虑课程本身是否直接相关,欠缺合理性和科学性。教务人员的教学素养也影响了课程的设置和安排,教师和教务人员交流的机会有限,教师大多是接受教务的通知,他们“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反应了教育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即“外行领导内行”。课程设置的理念没有考虑到以学生为本。高校的教育中大力倡导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以学生为本,但在课程设置等环节中却不会征集学生的意愿,课程的设置也没有体现学生的需求。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有自主选择权,这种选择权是民主的自主而不是个人的自主,是科学的自主而不是盲目的自主。这种自主如果只是教务人员的自主,那么就无法保证教育的规律性和科学性,以学生为本才是体现教育的价值所在,我们的教育问题就是没有把教育中的警示付诸于实践中。课程的设置没有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教育学课程的设置是以培养研究性人才为主,重点没有放在师资的培训,现在的师范类高校的教师不再需要本科生,而是更高层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现在的教育学的改革导致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这样导致了应届生的就业难度加大,更多的人走向考研的道路。我们的教育学要从根本上追问导致师范类高校剩余很多研究生和博士生的问题。我们在教育学上没有明确培养的目标或者教育学的目标没有和实践很好的结合,教育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教育学课程设置成为教育学改革的不可回避的问题。

六、提高师范教育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提高教育学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重,突出师范高校的特色

增加教育学课程的比重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改进措施,一方面可以增加教学课堂中的理论课时,并且避免在每周的集中开设,课时的增加使教师在课程的教学中有更多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可以将课堂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在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方面的指导,从课堂理论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培养学生。

(二)将大班课堂授课的形式改为小组学习

授课教师的知识传授如果只能进行大班课堂授课的形式,那么授课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特色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小组学习和探讨,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散自己的思维,将被动接受变为积极主动学习。小组讨论的形式不仅深化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也提高了学生对教育教学分析和发散的思考能力,为将来的实践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利用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时空

大班的集中授课更多的形式是教师单项授课,缺少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协作,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后的实践相结合。在信息化教学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教学平台,这种信息化的教学平台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

(四)授课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

教育学课程资源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和开放性。教师要正确认识并且积极进行教材、教师、学生和实践等资源的利用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拓展教学的时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实现培养出综合能力的学生的教学目的。

篇7

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十分严重,从出生到上学,直至长大成人,处处都依靠父母的呵护和照顾,遇到一点小问题就束手无策。据有关部门对6~10岁的小学生进行专项问题调查“在野外迷路了,怎么办?”近70%的学生回答“坐下来,等爸爸妈妈来找我”或“不知道”,当问及如果有陌生人说帮你送回家,你愿意跟他走吗?有一半多的学生回答“愿意。”教会学生生存,是教育的呼唤,社会的呼唤……我们的教师更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在平时教学生活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生存自理能力与独立性。

一、形成生存能力低下的成因

1.家庭方面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且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接触时间最多,父母言行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的观念直接传递给自己孩子,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对孩子能力培养认识跑偏,众多家长都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学习上,他们认为学习是孩子的主要任务,做别的事情是浪费时间,他们认为只要学习好,考上大学就有了一切,从而忽略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

当今社会流行一句话:“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能干的父母出于爱子之心,恨不得为孩子做好一切事情,更是时刻呵护孩子。由于父母包办一切,以至于剥夺了孩子自我实践机会,压抑了孩子自主发展精神。其次,家长对孩子过于关爱、过度保护,让孩子产生过于依赖思想,从小到大,家长处处帮助安排,让孩子缺少锻炼的机会,使孩子生存能力低下。

2.学校方面

迫于升学压力,教师被无形的大石压得喘不过气来,哪有时间来发展学生能力,虽然老师们也觉得应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曾试着尝试过,但面对学校里老师之间激烈竞争,家长对学校的要求,社会对学校的要求,以及学校为维持自己在家长心目中地位,老师们只能放弃对学生生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一心扑在学生的学习上。

再者,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疼爱有加,哪怕是一点点伤害发生在孩子身上,家长就会觉得受不了,到学校找老师讨说法。教师对学生教育缺乏科学规范,所以老师怕出事、不敢管,注意安全过了头,时刻以防万一,严重束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

二、生存能力低下的后果

当今社会,早已废除了教育“分配”的制度,这就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只会啃书、满腹经纶而是遇到实际问题束手无策的大学生,而是能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做出判断,合理做出选择的灵活性人才,能力低下者最终被社会淘汰。

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对失败的承受力,是很难适应当今社会的。但现在的很多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只能接受成功,不能接受失败,一旦失败便会情绪低落,一蹶不振,他们会选择离家出走等消极做法逃避现实。有的学生迫于压力而失眠,有的因成绩不理想而选择离家出走,有的因为没有信心而选择了自杀,可见学生生存能力所面临的困境。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

面对严酷的现状,我们应该有冷静的思考,我们的社会、家长,学校、老师又该做些什么呢?

1.家长,不要当“鸡妈妈”

老母鸡抚育小鸡,从小鸡出壳那天起,就努力把小鸡保护在自己的双翼下,小鸡跑到哪里,老母鸡跟到哪里,为他们遮风挡雨,为他们免受外界侵害而英勇好斗。我们的周围,有多少这样标准的“鸡妈妈”呀!试问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孩子能长大吗?

我们应当教育孩子“不靠天,不靠地,凡事靠自己”的思想,要使自己在未来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中站稳,就必须具备自立能力。从小培养孩子自立意识,放手让孩子独自去做、去想、去尝试、去体验,这样他才会逐渐独立,并自信地迎接未来的风雨和挑战。如果你真的爱你的孩子,就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照顾自己……

2.班主任,做个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有心人

篇8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

Key words: sports;professional education;education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236-02

0 引言

教育实习是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实习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中心环节,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学习,了解教育改革动态,学习中小学体育教育、训练的内容、特点和经验,从而巩固和提高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1 淮阴师范学院学生教育实习现状分析

1.1 实习的时间安排 淮阴师范学院10级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时间为7周,把教育实习工作安排在第七学期前7周,一可以避开学生就业高峰期;二可以避开所在学校升学冲刺期,各项活动便于开展。

1.2 体育教育实习的组织形式 关于体育教育实习的形式,有不同的划分标准。目前高校采用较多的是集中与分散实习的两种方法,淮阴师范学院体育教育实习形式较单一,以集中教育实习为主,由带队教师带领学生回到生源地实习,便于毕业生后找工作。

1.3 实习的前期准备工作 扎实的师范生教学技能是教师教育专业适应工作岗位的前提,也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为了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切实做好教育实习工作,学院安排了为期两周的教育见习的工作,见习内容有校内听课、校外看课、校外教师讲座、师范生技能等等。无故缺席考核者,以不及格记成绩。虽然学校拥有具体的教育见习计划,但是实施效果并不显著。校内听课学生只花了两三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校外听课学校也只安排了一次,选择的学校也并不是很理想。

1.4 实习评价 体育教育实习评价是对整个体育教育实习工作的总结。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教育实习评价,不仅仅要评定学生的教育实习成绩,也要评定教育实习工作中的每个环节。优良评价方法有利于教育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影响淮阴师范学院10级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因素分析

2.1 学校决策者(领导)对教育实习效果的影响 学校分管教育教学实习的决策者在教育实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实习形式的确定、实习带队教师队伍的组建、实习培训、实习基地的选择等问题的抉择中,领导起着决定作用。决策者会根据社会的需要及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与之相应的教育实习计划。这就体现了学校层面教育实习工作决策者(即领导)对教育实习工作的重要影响。

2.2 教育实习监督者(带队老师)对教育实习效果的影响 实习活动开展有学校带队老师在实习过程中不定期的进行干预,即对实习学生进行监督和指导相结合。同时学校派监督小组不仅要监督、检查学生的教育实习,按照规章制度检查指导,也要对教育实习的管理者进行监督和检查以保障教育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淮阴师范学院成立了检查监督小组,对10级教育实习情况进行检查。

2.3 指导老师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是实习生的实际实习效果的决定因素,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知识水平、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实习的态度都直接影响着实习生,并且实习生认为实习中学的指导教师对实习的重视程度、对实习生的态度是实习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实习指导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对实习基地的选择。

2.4 实习生 学生是整个教育实习工作的主体,他们是影响整个教育实习工作成绩的重要因素。实习生对教育实习重要性的认识直接影响着他对教育实习活动的兴趣及态度,而学生是否端正教育实习态度是决定教育实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实习教学过程困扰着实习生,几乎每个实习生都选择了“大学教学内容与中学教学实际衔接不够”和“自己实践教育教学的能力需要提高”说明大学课程改革仍滞后于中小学课程改革,我院应更加重视对体育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实习学校学生对自己的认同度低,不遵守课堂纪律”对今后体育教育实习的实习生如何上好课,如何处理与中小学生的沟通提出了新的课题。

2.5 实习成绩的评价 虽然淮阴师范学院制定了体育教育实习成绩评估综合量表,但是在实际评分过程中老师并没有做到“有法必依”。大部分学生认为现在的评价方式不能客观的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实习指导老师并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评分,都是为了照顾实习生把分数打的很高,还有些是实习生自己打分,后指导老师签字。至于带队老师如何评分大家都不是很清楚,最后会评选出优秀实习生,大家也都不知道是怎么样评分标准。实习生对带队老师的评价在学生实习成绩评价之前,也碍于面子,因此实习生不能客观的对带队教师做出评价。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淮阴师范学院10级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采用一次性的集中实习形式,实习时间稍偏短。从实习生自身情况来看,对教育实习的认识不够,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学习目的不明确,缺少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导致实习时表现出来的实习生的体育专业基础素质薄弱,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责任感较差。有一小部分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目前对于实习生成绩的评定,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随意性特点,有失客观和公平,影响实习生的积极性;另外对实习带队教师工作进行评价的体系体系不够完善。学校在实习前对学生师范能力培养的力度不够,缺少教学方法、教态、口语表达理论与实践的学习。

3.2 实习时间的合理安排 建立“时间分散式”的全程教育实习新模式。通过加强对学生的系统教育,培养学生的实习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教学工作能力,在整个四年的学习中持续不断地进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3 选择多种实习形式共存,避免单一化 集中实习有利于高师院校对教育实习的管理、控制,集中性地完成教育实习的任务。但是却不利于学生找工作。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地域特点认真选择实习形式,可以采用集中实习、分散实习、委托实习和定岗实习等形式相结合,避免单一化,以求教育实习达到最好的效果,帮助学生就业。

3.4 实习过程的内容安排要合理 实习生在实习学校安排的实习内容可以使实习生的基本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了实习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但是体育理论课教学、指导课外活动和其他学科教学工作开展的相对较少。高校应与实习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丰富实习内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5 加强实习指导老师的培训和管理 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责任重大,为了确保实习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应该建立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和管理一系列制度。

3.6 完善实习评价体系,建立客观的统一评价标准

为了改变教育实习中成绩评定的随意性,使实习成绩公平、公正和公开,提高成绩的可靠性,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实习生实习成绩评价体系和高校实习带队教师工作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单影.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白清华.河北省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习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3]刘春萍.长春市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篇9

一、当学生不愿防治疾病时

当学生不愿防病时,就用“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来教育学生。扁鹊在前三次见蔡桓公时,都劝他治病,但桓公三次都不愿治疗。第四次见面时,桓公恳切地请扁鹊治病,扁鹊却远离他,因为桓公的病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了。

二、当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信心时

当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信心时,用下面的故事来教育。有一位年轻男人,他天天都唉声叹气说:“我这一世注定是穷的。”另一位老名人知道后,问他:“如果你甘愿让我割断你一节手指,甘愿让我割一只手,甘愿让我把你变成80岁的老头,甘愿让我把你置于死地分别赔给你一万元、十万元、一百万元、一千万元,可以吗?”青年人对每一种都不甘愿。于是老名人便说:“据此,你本身隐藏着一千万元,怎能说你注定是穷的呢?”那青年终于对自己充满信心了。

三、当学生考试之前过于紧张时

当学生考试之前过于紧张时,用下面的故事来教育。古时候,有两位秀才上京应考,都在路上恰好遇到别人扛棺材。其中一个大感晦气,心头闷闷不乐,结果名落孙山;另一个则暗自高兴,因为他觉得:棺材棺材,有官有财,是个好兆头,他精神爽快,文思泉涌,果然一举成名。所以考试之前要轻装上阵,不要从坏方面想,这样会考出水平,甚至发挥得好。

四、当学生认为读书无用时

用下面的故事来教育学生。有一位富翁,娶了两个没文化的媳妇,他瞧不起她们。有一次,特意叫她们上街买三件东西,分别是:“纸包火”、“纸裹风”、“下穿上”。她俩寻了大半天,全街都找遍,可是都没买着。回来半路歇凉时,恰巧遇到一位读中学的姑娘。姑娘解释说:“纸包火就是灯笼”,“纸裹风就是纸扇”,“下穿上就是帽子”。她们将此东西买回后,果然得到富翁的称赞。当富翁知道是聪明的姑娘想出的办法后,决定不惜一切地娶姑娘作为自己的三媳妇,三媳妇还替富翁排忧解难。有一次,富翁被县官难倒,县官要富翁完成下面三项任务:第一项是“取几个公鸡蛋”,第二项是“称出海水有多重”,第三项是“量出地球有多大”。富翁想了几天,都无法完成,其他家属也没有办法,那时,只有三媳妇自告奋勇地走进县府一一解决。答法分别是:1.家公在家生孩子了,叫我来代替,用此方法驳倒“取几个公鸡蛋”这一项。2.县官,我给你一个杯,请你先派人量一量整海的水,有多少杯,我再算出海水的总重量。3.县官,我请你先量一量地球的半径,我再给你算出地球的面积。此时县官哑口无言,不得不佩服她,免了其家公的任务。这充分说明了读书能使人聪明。

五、当学生认为写作文无材料可写时

当学生写作无材料时,告诉他们作家老舍曾在路边招呼过路人吃粥、喝茶,再要求他们给他讲故事,讲典故,讲名句,然后才让他们离开。这使老舍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写起文章来易如反掌。学生也可借鉴一下。

六、当学生懒学习,懒于干活时

篇10

学习过《弟子规》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凡是人,皆须爱”,意思是: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重。在韦唯的歌曲《爱的奉献》中大家也都听过这样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作为教师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有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这样的学生通常会受到老师的喜爱,也有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很差而且不守纪律的学生,那么老师又该怎样热爱如此难以管教的不懂事的学生呢?用爱来教育您的学生。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使自己成为可爱可敬的教师

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观察能力,聆听能力和端庄可亲的教态,精心专研教材和考纲,认真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了解所教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反思教学,不断学习使自己成为值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老师。

二、及时鼓励学生,使学生生活在关爱之中

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老师的及时鼓励和表扬是很重要的,尤其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好和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更重要了。有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并不十分优秀,但就因为老师的一句鼓励的话语或动作,就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有了学好的信心,所以奋起直追,使自己从中等生很快闯入班级前十名甚至前三名的位置。其实这就是教师和家长必须记住的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鼓励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关爱,那么教师该如何鼓励学生呢?对学生的暗示,赞赏无论如何都要比批评要好得多,课堂上学生的小进步,都应该给以表扬.激励是在具体与细微中升华的.鼓励不能言之无物,学生并没有努力,教师就大张旗鼓的鼓励:你怎样怎样,这样的表扬就失去了意义,而当学生因为努力而获得了一定的成绩时,就要及时给以肯定.当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答案正确时,就可以说:”好,不错。”等鼓励的话语。

三、关爱后进生更重要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不能只看到学生的缺点,要将他们的优点放大,让学困生也生活在关爱之中。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后进生一般在各方面都比较差,缺点和毛病比较多,听到的经常是批评,遇到的是不信任和冷?漠的眼光。那么做为教师如何帮助他们呢?如何帮助他们呢?如何关爱他们?我认为教师更需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用爱的春雨起滋润他们的心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要注意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

后进生一般都有比较严重的自卑情绪,与老师和同学在思想感情上、在课堂上都有较大的距离。老师必须在生活中热情的关心和耐心帮助他们,讲课要尽量让他们听懂,并在适合的时候提出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鼓励他们回答,并及时加以表扬,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中克服畏难情绪,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如:我班上有一个同学叫于淇,心情低落,老是不和老师|、交流,总是一个人躲在一个角落里,或者一个人独来独往,我得知这种情况后,原来是父亲的病非常得严重,给了他很大的打击,而她的母亲也是走路很困难,我了解这种情况后,主动与他交谈,讲一些父母辛苦的事,从父母的苦中,体会出父母送你来学校很不容?易。让他更有信心的做好每件事。

(二)、多开展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后进生学习、生活在集体环境里,他们必须融进班级体之中,同班集体一起前进。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后进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又是后进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我相信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碰到的困难,都会变得越来越有自信。让学生充分的相信自己是很棒的,充分的肯定自己的能力,展现自我的能力,做一个成功的而又快乐的自我。

(三)、寻找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赏识后进生的优点。

再好的学生都有缺点,再差的学生也有缺点,在班级多开展一些活动,以便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给学生展现自己的闪光点,还可以受到别人的尊重。如:我班上有一个同学叫陶宪民,他的成绩特别的差,考试从来没有及格过,不过举行班里的活动,他都参加,而且表现的很不错,我记得在举行趣味运动会上,其它同学表现的不是那么好,可他跑的很快,还为班级夺得了三个第一名,通过这次活动我表扬了他,并且对他交谈,跟他说你这方面表现的很好,那么其它方面老师相信会很棒的,必须对自己有信心,老师相信你是很有潜力的!老师必须知道每一个同学的优点和缺点,要寻找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在那里,多赏识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在班级中快乐的成长。

(四)、关心帮助后进生,就要与家长密切配合。

篇11

在“赞赏教育”、“惩戒教育”之外,最近在网络上频繁出现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欣赏教育”。人们能够愉快地在这个星球上生活,就是基于欣赏的前提。是人们欣赏的眼睛发现了这个星球上的美丽,并赋予了美丽以应有的价值。是人们对欣赏的追求,才以创造性的劳动,让世界上的美丽更加灿烂辉煌。所以,可以这样说:没有欣赏就没有美丽!没有欣赏就没有进步。

人,是自然界中最崇高的欣赏物化资源。他们既是美丽的欣赏者,也期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学会欣赏,是发现美丽的自然源泉,是快乐生活的精神食粮,是求知探秘的合成动力。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学会欣赏自然,用美丽的生活充实自己,丰富人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发现学生的自然美丽和美丽潜质,使学生在你的欣赏下,逐步趋于完美。同时,更要指导学生学会欣赏。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大自然赐予我们身边的各种美丽,学会欣赏人生。让孩子们以积极饱满的生活热情去发现美丽,而且学会展示自己的优秀、美丽。从主观能动上去发现和展示自己的光彩。

只有懂得欣赏的学生,才懂得优秀和美丽在人生中的重要价值,才会更加注重自己“美”的塑造,并将自己的优秀和美丽展示给他人和社会。进而养成自觉地不断探寻自然美或社会美的习惯。当这种探寻美的习惯养成之后,他就会在不断地进取当中获得美的享受和对美的继续奉献。

做一个好老师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教给学生三样东西――开发自己能力的本领,相信自己能力的信心、为人处世的原则。因为,教师最重要的使命就在于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并能运用自己的潜能。一个会欣赏自己的教师,也需要教会学生的欣赏能力,教会学生去挑战更多的“不可能”,使得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而且,老师的欣赏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因此,加强欣赏的自我修养,是老师必须继续学习的重要课程。

欣赏教育的要义包括:要充分认识学生的积极因素,并以艺术的技巧使学生向着自己的长处加以努力和发扬。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其前提是关注和爱,其核心是信任,其表现是对学生的“亮点”给予认同、肯定或赞赏。最终使学生逐渐获得对被欣赏行为的自我肯定,以及所期望价值的自我实现。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抓住以下几点:

(1)抓住关键,掌握欣赏的艺术:在实践中,老师应以慧眼识“马”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积极发现其“闪光点”、或“潜在能力”,以积极的态度给予鼓励或支持,让孩子们感受到欣赏与被欣赏的快乐。

(2)讲究真实性:教育素材不能失真,否则就成了无原则的“忽悠”。那样,只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在教育实践中,要准确客观地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必要的赞赏或者激励。切忌牵强、臆测,以防让学生感到虚伪。赞赏也不能过度,不能娇纵,否则会导致学生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产生自满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

(3)多方引导,培养学生自赏能力:孩子们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开垦潜能,一旦释放出来,就将成为推动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放手并予指导,让孩子们尽可能去完成自己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事情。鼓励孩子们大胆探索。必要时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赞赏,既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被欣赏的快乐,又可以培养孩子的欣赏能力。

(4)营造氛围,创设欣赏教育环境: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肯定的动作、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欣赏的魅力,就能使孩子焕发激情,迸发活力,创造奇迹。教师要学会把更多的关爱、信任和鼓励给予那些后进的孩子。越差的孩子有待发展和进步的空间越大,也越渴望受到人们的欣赏,受到赞赏的效果也越好。

(5)强交流,用心理解;在教育实践中,要根据孩子不同时期的身心发育和心理特点的变化,在尊重、理解的前提条件下,学会选择在不同的环境或不同的氛围下与孩子们进行交流,及时发现和了解他们的特质变化,并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对其存在的错误要明确指出,给以适度的批评甚至惩罚,使孩子及时明确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更有利于对其优秀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周人杰:《用心良苦的父母们,不妨透过“万花筒”欣赏孩子》,(http:///20120719/n348517632.shtml.

篇12

教师的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看法,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核心组成部分,他支配着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及教学行为,教师的学生观也一直是教育界关注并研究的课题。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荐和社会的发展,教育进入了素质教育时代,也进入了全新的教育时期。这时教师的学生观不但要更新,还必须要科学。教师的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身心特点、发展潜能、个性发展等问题的看法和评价,不但决定了教师是否能担当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还会极大程度的影响学生对未来社会进步和祖国建设的作用大小。所以,建议科学的学生观是当代教育工作者的首要责任。下面就这一作用进行具体阐述:

1教师的学生观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师树立正确、科学的学生观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必要前提。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科学的学生观,对学生的特点、个性等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才能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才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比如:我们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现实情况之后,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如动漫、多媒体等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就会深深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为终身学习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再如:我们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工地的基础上,采取分层教学法,将班级学生分成水平相当的几个层次。每个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不但有助于后进学生学习的逐步提升,而且还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学习的过程,体会学习方面的成就感,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2教师的学生观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持续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内在和外在发展的统一,也是量变和质变的结合。所以,我们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还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伟大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忘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由此可见:德才相比,德重于才,居于首位。目前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包括:学习达成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心理健康以及身体健康等多方面的素质教育目标。其中的心理健康目标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心理健康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德”的养成。所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彰显的尤其重要。教师正确的学生观能给学生一种被重视的感觉,从而产生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也能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建立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不但有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还有利于未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3教师的学生观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教师正确的学生观会给学生平等的地位和权利,能让学生体会到学生的存在感和价值观,不但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上进努力提高学习成绩,还能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社会适应等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学生在备受关注、关爱的氛围中健康的成长,从而有利于各方面素质的提升,从而逐渐成长为各方面素质都健康的“四有”新人。另外,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优势和个性。正确的学生观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发展平台,能促进教师发现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促进学生的优势发展,也会在不同程度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4教师的学生观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都懂得“授之以渔”要远远胜过“授之以鱼”。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地养成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扎实地掌握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在基础知识上加以创新,最终形成全面、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具备了全面持续创新能力之后,不但会影响学生的目前生活,还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甚至会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另外,学生除了在家庭生活时间之外,在校时间则为最长,尤其是高校生基本都是生活在学校,所以,教师的人格修养和学术能力将对学生产生耳染目儒的影响,不但影响学生的学生生活,也必将延续至学生的工作,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总之,正确、科学的学生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习惯,还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能够更好的发展那学生的个性,切实的践行素质教育,真正地将学生培养为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也会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川著.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岳麓书社.2002

[2]曹向容.中小学教师的学生观形成因素与生成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0

[3]郭启华.后现代注意视野中的学生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6

[4]吕治国,李辉.英国高校学生观及对学生事务管理的影响[J].中国高等教育.2012(Z3)

[5]彭泽平,姚琳.我们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10)

[6]何东蓉.教师的“学生观”与学生的“教师观”[J].教育艺术.2006(11)

[7]卢炳惠,张学华.论新的学生观[J].教育探索.2004(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