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7 16:51: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教师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论文题目(黑体小二号居中)空两行
(二)作者姓名(楷体四号居中)空一行
(三)作者所在单位(楷体小四号居中)空一行
(四)作者有关信息:联系电话邮箱邮编
(五)中文摘要(摘要内容楷体五号,字数在200字以内,“摘要”两字黑体五号并用方括号括起,其前空两格)
(六)中文关键词(关键词楷体五号,数量为3—5个,“关键词”三字黑体五号并用方括号括起,其前空两格,关键词之间空一格)
(七)正文(具体格式要求请参见“三、论文正文格式”)空两行
(八)参考文献(具体格式要求请参见“参考文献格式”)空一行
二、页面及段落要求
1.全文页面设置:
纸型:A4,方向:纵向
页边距:上:2.5厘米,下:2.5厘米,左:2.5厘米,右:2.5厘米
2.全文段落:
缩进:左:0字符,右:0字符,特殊格式:(无)
间距:段前:0行,段后:0行,行距:1.5倍行距
三、论文正文格式
正文宋体小四号
正文中标题的要求为:(表示空二格)
一、××××××黑体三号
(一)××××××黑体小三号,标题号用圆括号
1.××××××宋体四号
(1)××××××宋体小四号标题号用圆括号
①××××××宋体小四号
正文宋体小四号
四、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黑体小四号,“参考文献”四字前空两格,其后加冒号)
[1]作者姓名,出版年份:《书刊名称》,出版社。宋体五号(书刊类)
[2]作者姓名,《论文题目》,《杂志名称》,出版年份,第×期。(杂志类)
[3]作者姓名,日期:《论文题目》,网址。(网络类)
摘要: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段。小学教师的品德修养尤为重要,小学教师应从“斜事做起,牢记学校无大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教诲。小学教师的师德应有以下几方面的师德意识和修养。
关键词:刍议;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必须有老师的“大”爱来呵护学生的成长。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爱心是打开小学生心扉,开启小学生道德和智慧,塑造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在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民主宽容、公平无私、刚柔相济的教师面前,小学生会觉得自由愉悦,与教师心灵相通,情感交融,小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面对升学竞争、面对分数第一的教育现实面前,老师一碗水端平,赏识好学生,喜欢“坏”学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换回学生真心的拥护和爱戴。对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持宽容的态度,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爱学生就不会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
二、理解是热爱学生的基础理解学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理解学生就是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学生,教师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理解学生就是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而是对学生的yulu.cc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教师真正理解了学生,在学生学习成长中出现困难时给予理解和帮助,就能化解学生一时的焦虑和胆怯,学生也必定会把教师视为自己永远的朋友。
三、尊重学生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小学生是公民,他们有一定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尊重学生首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也就是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存在,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蹲下来跟学生说话”,要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批评指责,多一点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要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的机会。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交往,才是真正的平等交往。
四、言谈举止的榜样示范是师德的具体表现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形象”。模仿是小学生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偶像”示范作用影响学生的一生。学校里的小学生、小事、小节,必须用教师的大德来哺育和感染,才能培养出参天大树。因此,无论是数学教师的简单的加减乘除,语文教师的听说读写,美术教师的画画写写,体育教师的蹦蹦跳跳,音乐教师的唱唱笑笑等等,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当成为楷模。一是仪表示范,教师随时随地都要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朴素干净、整洁大方的形象。二是语言示范,脸上表情写满了一个人的情绪。我们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应时时要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三是性格示范,教师良好的性格是积极的教育因素,性格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教师对现实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的品格。教师有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坚韧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毅的品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1.与时俱进的学科知识
《科学》内容异常丰富,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的基础,看似简单,其实奥妙无穷。科学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从书本上学、从生活中学,尽可能提高自身的学科知识水平,更要与时俱进,掌握国内外科学领域最前沿、最新颖的理论。
2.科学规范的操作技能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教师需要有扎实而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酒精灯、温度计的使用,怎样用玻璃棒搅拌、用秒表记时,看似简单,但足以表现自己的功底。只有教师科学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加以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3.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
科学教师应该是一个智慧型的教师。这种智慧需要渊博的学识,更要随堂的机智。张洪鸣老师教导我们:在学生面前,需要你表现得让学生捉摸不定,你懂的要装作不懂,不懂的又要装懂,是是非非,真真假假,让学生不理解你是真懂还是假懂,把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起来。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表现得机智些,如将问题不露声色地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自己,再在恰当的时候,解答问题,哪怕是科学上的未解之谜,也应该把科学家正在研究的情况告知于他们,激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去攻克科学上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4.尽心尽职的“保姆意识”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服务。我把科学老师称为“垃圾老师”,瓶瓶罐罐是我的宝贝,办公室、家里的“垃圾”我总是看了又看,有时扔了还去捡回来:它还有什么利用价值?科学课上的哪个实验用得上?讲台里、橱柜中各种各样的物品,为我课上的教学机智提供了可能。虽然我说自己是“垃圾老师”,但孩子们却说我是“把垃圾变成宝贝的老师”。
二、科学教师的培养途径
小学科学教师面对的是小学生,除了自身需要基本的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和艺术尤为重要,需要掌握宽广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儿童心理学,掌握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培养小学科学教师,可以从相关的高等师范学校引进人才,也可以由现今正从事其他学科教学的小学教师中择优转型而来。
1.积极引进
虽然高等师范学校没有相应的专业与小学科学匹配,但生物、物理专业的学生有与科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过“现代科学技术”,对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了解颇多,可以积极引进这些专业毕业的学生成为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引领他们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认识科学概念的特点,不断积累和生成教学机智,提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他们将是以后“独领”的科学教师的生力军。
二、模型构建及修正
从CFA模型角度出发,本文构建中职教育专业课教师能力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经过对问卷数据信度、效度检验,KMO值大于0.8,巴特利统计值显著(sig=0.000),该模型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对观察指标相关系数矩阵的整理,运用Amos17.0软件对模型进行测量、识别、修正。本文最终得出中职教育专业课教师能力教学验证性因素分析标准化估计模型。化估计值模型(注:通常情况下,通过AMOS统计分析软件,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后,显示的估计参数等指标,是不显示小数点前“0”的,这是软件默认的。比如,图中的“.67”=0.67。)该模型变量总共27个,观测变量12个,潜在变量15个,内因变量12个,外因变量15个,模型自由度df=46,卡方值降低为38.261,显著性概率值P=0.784>0.05,接收虚无假设,表示本文问卷数据所导出的方差协方差S矩阵与假设模型导出的方差协方差矩阵相等的假设获得支持。GFI值=0.968>0.900,RMSEA值=0.000<0.050,AGFI值=0.945>0.900,表示该模型的整体适配情况良好,本文所构建的假设模型与实际数据可以适配。
三、影响因子分析及讨论
本文构建的模型,经修正后进行标准估计。标准化回归系数,在CFA模型中,也称为因素负荷量,代表观测变量对潜在变量的解释程度。该值介于0.05至0.95之间,表示模型的适配度良好。其值越大,表示潜在变量能被观测指标解释能力越强,指标变量能够更有效地解释潜在变量的具体含义。在以问卷和量表作为主要工具的基础上,笔者收集了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相关资料,拟构建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理论模型。通过AOMS17.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整体拟合指数较为显著,得出影响四个潜在变量的相关系数和各路径的因子载荷。其中,作为被试对象的教学素养,观测指标变量个人素养、教学行态、教育知识对教学素养的因素载荷分别为0.807、0.847、0.818,影响较为显著。教学行态特征在其他观测指标不变的前提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标准差,教学素养增加0.847个标准差,其影响程度大于其他两个观测指标,是教学素养的第一影响因子。笔者认为,专业课教师作为中职学生最直接的行为导师,其职业设计、职业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教学行态很容易被模仿,具备较强的影响范式。相对于个人素养和教育知识指标,教学形态指标的得分最高,对教学素养的解释力度更大。在不断加强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个人素养,深化教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更应重视教师教育形态的影响,树立教师良好的师表形象,以身传教,以德育人。在潜在变量教学艺术的观测指标中,情感沟通、教学魅力和教学机智的结构系数分别为0.670、0709、0.678,存在中等强度关联。其中,教学魅力特征的影响更为显著。笔者认为,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中,专业课教师的人格、气质、性格、教学技巧、教学方法等教学魅力,更容易引起学生心理共鸣。乌申斯基关于“教育中的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影响性格”的论断,精辟地点出教师魅力的影响。具备较高教学魅力的教师易于被学生接受和认可,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效率,学生更容易获得较高的课堂效能感和成就感。无障碍的情感沟通,灵活多变的教学机智,都有助于不断完善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提升,有利于塑造中职学生创造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感,形成浓厚的教学互动的良性循环。影响专业能力4个观测指标中,实训组织对专业能力的直接效应为0.870,对专业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影响效应高于教学评价、教学实施和教学设计。本文认为,中职学生技能训练是中职学校能力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教学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是中职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制度保障。实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前景。实训组织指标得分较高,与蒙福特针对低动机和低能力的学生能够从持续时间长的培训中获益较大的论断相一致。
普通教育中的教学能力,有多种定义,如“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成效所具有的潜在可能性,它由许多具体的因素所组成,反映出教师个体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1];“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运用教科书、其他有关教学材料或采用某种特定方式从事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2];“教学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必要的心理条件”[3]等等。可以看出,教学能力与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任教学科、教学知识和技能均有关系。“好的教学,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进行,依然是好的教学”[4]。几个世纪以来,虽然教学发生了,并且依然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但是某些核心的教师能力依然如故,比如与学生有效沟通并且建立信任的能力。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包括计划、准备、管理、应用合理的方法与策略。有经验的教师能够洞察教学过程,能够对其进行调整使之顺畅。如其所言,社区学校专职教师教学能力自然包括与学员相处的能力、教学计划准备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善用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能力。专职教师的这些教学能力,是在其作为中小幼教师期间已经具备的专业发展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基础上,在从事社区教育教学工作中重新积累起来的服务能力、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整合,从而形成的一种合力。实践证明,社区学校专职教师教学能力,由于自身基础、觉悟反思和努力程度不同,而参差不齐。如上所述,在社区教育教学中,涌现出一些成功的佼佼者,也存在一些失败者。面对社区环境,有的教师缺乏适合社区居民需要的专业学科优势,如原来承担数学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短期内没有开设出相应课程,即使尝试开设了类似的中老年养生保健课程或讲座,但由于需求把握不准确、专业知识不过关、内容组织不科学、教学方法欠妥当等原因,而遭遇明显不适或失败。所以,尽管这部分教师课程开发的主观意愿较强,但客观上的教学能力却很有限,有待提高。社区学校专职教师大多由中小幼等普通教育教师转岗而来,因而缺乏社区教育教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社区居民有效开展教学,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如有的专职教师的英语课程在内容设置、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仍然沿袭了中小学英语教学模式,不适合居民特点和实际,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受欢迎程度较低。
2.专职教师课程教学需求有待满足
在对上海市闸北区社区学校专职教师有关“教学需要(外部环境和个体内部等)”的调查中,专职教师表达了如下观点:观点一:“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剖析自己,在实际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观点一:“外部环境方面,希望社区学校的硬件设施还需完善,包括应有的专用教室还太少;个体内部方面,社区专职教师自身的培训还需要加强,特别是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科驾驭能力的培养,只有自己学有所得才能充分利用到教育教学中去。”观点三:“在社区教育教学中,外部环境中要注重教学设施,合理的设施才能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我需要加强内功的修炼,如社区学院进行相关指导,社区教师通过自身消化理论联系实践。”观点四:“就我个人而言,即将退休,无所谓什么需求。但如果专职教师这支队伍还将继续存在,我真切希望能真正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派送真正热爱社区教育、有事业心、有责任心的学校教师到社区来作为专职教师的一员。”观点五:“在社区教育教学中,我觉得业务的培训十分重要,要有新技能的学习机会,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此外社区学校的设施配套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尤其是多媒体设备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观点六:“专业知识的培训和相关工作的观摩,交流,提高。”观点七:“在社区教育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多地理解与支持,也需要有一个好的硬件设施能满足社区学员的需求。”观点八:“硬件设施需要更新,现在中小幼学校都有标准化的硬件配置,我觉得社区学校也应该有标准化的配置,能让我们社区学校教师也能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当然相应的业务培训也应该跟上。”观点九:“希望到其他社区学校参观学习,看看她们是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取别家之长处,补自己之短处,社区教育教学可以增加一些教学经费鼓励上课较好的老师。”观点十:“希望在教室中配套多媒体教学的设备,以便能适应各个教学的硬件要求,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居民有需求的知识(如养生、理财等),希望对我们教师有相应的培训。每年有一到二次各社区点的教师交流活动,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做好社区教育。”观点十一:“需要能向中小学校一样有个多媒体功能的教室(有条件的话最好每个班级都有)。最好每学期组织几次联合教研活动,学习他人之长。对各种专题授课教师,应有专题的培训(如参加‘上海市社区教育首批推荐课程师资培训’这种形式就很好)。最好有相对统一的教材,便于以后的交流和学习。”观点十二:“需要有成熟的社区学校使用的教材、影像资料等。对专职教师提供系统的社区教育教学培训,到兄弟学校学习、参观、考察,吸取兄弟学校先进的办学经验。”观点十三:“在社区教育教学中,对我们专职教师来说,目前最好我们临汾(路街道社区学校)教师每人有一台新的电脑,便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临汾(路街道社区学校)的兼职教师面临老年化趋势,需要上级部门配送一些教师来此地上课。经常组织我们社区(学校)专职教师外出参观活动。”观点十四:“需要外部环境如:政策制度的保障,社区学校管理的科学、业务培训的规划与落实等广泛、有力的支持;作为个体的社区辅导员,应该及时不断地学习充电,加深认识社区教育的内涵,转换角色定位,帮助自己尽快适应新的角色,有助于我们在具体教学工作中战胜困难,积累经验,总结适合社区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措施。”上述14种观点中,既有共性需求,又有个性需求,可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教学硬要素方面。按照“学生、教师、职员、工人、教室、图书馆、实验室、教材、仪器设备等都是硬要素”的观点,[5]专职教师对社区教育教学硬要素提出需求,包括教师、教室、教材、仪器设备等要素。教师要素方面,如希望上级主管部门派送热爱社区教育、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的(专职)教师到社区,配送(兼职教师和志愿者)教师到社区授课;教室要素方面,如完善社区学校教学设施、增加专用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室等;教材要素方面,如希望社区学校拥有相对统一的教材和影像资料等;仪器设备要素方面,如希望专职教师拥有电脑以方便教学等工作。另外还有教学经费要素,理论上也属于教学硬要素。专职教师对此也有需求,如希望增加教学经费以鼓励授课较好的老师等。教学软要素分为客观性的软要素和主观性的软要素。教学的基本的客观性软要素是教学规律、教学过程、教学本质;教学的基本的主观性软要素是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5]34-35由于社区教育教学目前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人们对其研究还未专门深入,故专职教师对教学软要素方面的需求并未涉及较多,而仅限于教学的社会心理环境,如人际环境方面,希望得到更多的理解与支持;组织环境方面[6],希望得到政策制度的保障等;有助于专职教师适应社区教育教学外部要素的需求,如希望得到相关培训、业务指导;内部要素的需求,如剖析自己、寻找不足、不断学习;另外还有介于外部要素与内部要素之间、有助提升教学效果方式的考虑,如学习、参观、考察同行教师教学经验,参加教师教学交流、联合教研活动等。综上所述,社区学校专职教师教学需求反映了当下社区教育教学发展阶段的特征。可以预见,随着社区教育整体事业的不断发展,课程教学建设的重要性将会日益凸显,专职教师教学需求将会出现新的变化和特征。
二、社区学校专职教师教学对策
完善探究2013年,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高级职称评审正式开启。根据《上海市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办法》规定,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必须履行社区教育管理、社区教育教学服务和社区教育研究等岗位职责。参加社区教育学科高级职称评审的教师除了基本的师德品质、学术论文要求外,也必须同时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活动组织管理能力。社区学校管理人员申报社区教育系列职称,也须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因此,关注研究社区学校专职教师的教学,正视破解社区学校专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事关社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亟需行政管理部门、业务指导部门和专职教师共同努力。
1.对行政管理部门的建议
第一,市级社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对全市社区学校专职教师职称评审扩大宣传,使其明晰具体要求。当前,在全市一千六百多名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中,不乏一批未担任社区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其中一些曾经是中学教师。因此,在广大社区学校专职教师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使其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尽快胜任和适应社区教育教学,对其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和社区教育整体事业发展不无裨益。第二,区县社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优化社区学校专职教师管理。教师队伍入口方面,可以在普通学校中选拔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也可以吸纳教育专业优秀毕业生充实到专职教师队伍中;教师管理方面,要给予教学工作出色的教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励教师有效开展教学。第三、加强经费投入,提高社区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教学要素。通过加强经费投入、优化师资队伍、完善教学设施,以及提供政策保障、加强培训指导等教学硬软要素,改善专职教师教学环境,为提高专职教师教学水平提供良好的外部保障。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估指标设定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区别度小、全面性弱、可操作性差。区别度小是指不同学科、专业背景以及自身特点、需求等不同的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估的指标趋于类同,不能反映彼此之间的差别;全面性弱是指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估的指标往往只侧重高校教师教学绩效的某个方面,不能全面、立体地反映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的实际;可操作性差是指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估指标设置不具体、模糊,内容过于宽泛。这会影响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估的有效性、公平性和可参考性。
2.教学绩效评估作用不明显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估的作用并不明显。教师教学绩效评估往往被作为一种奖惩性手段,其结果往往和职称评定、晋升、奖金等直接挂钩。教师教学绩效评估的教师管理功能得以强化,而激励教师更多的投入教学、改进教学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诸多各重要的功能往往被忽视。这就导致高校教师往往也认为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估对个人发展、教学改进和提升的作用不大,对教学绩效评估不予重视。加之科研导向考核标准的影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估的作用更加弱化。
二、针对目前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1.重视对考评中教学数量和质量的均衡
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绩效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对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成果的客观统计数据,也应该考虑教务系统外部专家和作为教学对象学生的主观评价。考评结果也从某个侧面也体现了地方普通高校教学工作的数量、质量、水平。因此,应构建一个富有弹性的教师教学考评机制:首先,将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工资待遇、岗位调整、晋升职称相挂钩。其次,对涉及较为复杂的部分学科研究项目,可适当推迟考核周期,不仅能够解决研究动力不足的制约,也能充分激励教师进行大量原创性的成果研究。
2.突出教师在教学绩效考评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师教学绩效评价过程中,应发挥高校教师的主导作用,将被动考评转化为主动考评,以实现绩效考评的激励性和创造性。由于在教师教学绩效考评中,教师既是评价客体更是参与评价的主体,在教师绩效评价后,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质量和业务能力。地方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考评的真实性、有效性、科学性,取决于高校教师的评价主体地位和意识的不断提升。教师主体地位的体现,不仅在于教师参与教学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并且也要全程参与教学绩效评价的具体实施环节。
3.建立一套综合性的教学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地方普通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与评价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必须有赖于一套系统明确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地方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考评的核心目标,就是要通过对教师的绩效考评,提高学校教学指标水平。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全面、真实、准确、客观地体现教师教学的工作任务、教学内容、课程要求,但不能脱离地方普通高校的现实情况。充分发挥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考评中的民主性、参与性,使教师全面参与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和评价标准确定,建立一个达成多方共识的教学绩效考评体系和标准。
(一)授课模式僵化,教育理念陈旧
在持续多年的实习教学指导工作中,感受最为强烈的是“90后”大学生和即将退休的“60后”老教师授课几乎无区别。虽然教改、课改不断在改,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却依然固化。虽然学生、课标不断在变,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的授课模式依然僵化。例如,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96%的授课学生依旧按照传统固定模式进行讲授。基本授课“格式”不外乎三类:之一是教师先领读一遍课文,然后让一个学生读第一段,另一个学生读第二段……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之二是按座位分读,按性别分读,按小组分读,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之三是把课文内容复制到多媒体课件上,一个或一列或一组或男女分读课文,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这三种教学形式看似有所不同,但教学理念、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无质性变化。只有不足4%的实习学生在“教语文”的同时,运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小学生思考小蝌蚪为何有尾巴、小蝌蚪为何长的和妈妈不一样、小蝌蚪为何先长后腿不是前腿、小蝌蚪为何要找妈妈等问题,来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灌输式”教学盛行,课堂启发诱导不足
随着教改和课改的持续推进,教育理念在不断变革,原本“满堂灌”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广受诟病,取而代之大为提倡的是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式。反对“满堂灌”式的讲授法,倡导“师生互动”,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体,还课堂于学生是当前教改的主旋律。诸如大力推广的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就是传统教学方式改革的典型代表。令人困惑的是,教育专业学生自己反对甚至反感的教学方式,实习教学中却频繁出现在其身上。调查结果显示,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90%的学生反对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93%的学生赞同还课堂于学生,师生互动、讨论和探究;92%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缺失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式;95%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缺乏真正的师生互动;82%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满堂灌”或者“变相满堂灌”。
(三)教学过度依赖网络资源,学科专业素养亟待提高
当前我们处于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电脑和智能手机几乎成为人人必备之物,利用电脑、智能手机或者其他电子产品上网浏览信息、收集资料或者学习,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便利的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现成的、可供参考的或者直接可拿来用的资料。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利弊共存体。不可否认,便利的网络资源也让今天的大学生养成了过度网络依赖症。教学资源“拿来主义”盛行,甚至已严重到无网络不能授课的程度。笔者多年观察发现,学生实习教学授课用的教案或者教学课件多是从网上下载,有的甚至照单全收,不做任何改动。因此,导致很多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授课过程中高度依赖多媒体,一旦多媒体出现故障问题,便手足无措不知或者不会讲课,或者不得不中途中断授课。实习教学授课成为网络资源的“代言人”,缺失本人的思想观点和教学特色的教学普遍存在。当前小学教师学历层次较以往有大幅度提升,由原来20世纪90年代中等师范学历到高等师范专科学历,再到今天高等师范大学本科学历及以上,较短时间经历了一个快速提升的过程。虽然大学生学历提高了,但是学科专业素养仍然不容乐观。例如,高师院校小学教育语文专业实习学生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95%的实习学生不知道宙斯为何不让普罗米修斯把火给人类?宙斯为何不希望人类更好地生活?讲不清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做了好事,为何会受到宙斯的惩罚?97%的实习学生照本宣科讲解。95%的小学生听老师讲完该课后一头雾水,仍然不知为何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做了好事会受到严酷的惩罚,有的甚至误认为做好事要慎重,因为有可能要付出沉重代价。这样的结果,从根本上背离了本篇课文的本意,甚至对小学生构成严重误导。
(四)课堂秩序失控,管理和沟通能力有待提高
没有良好有序的课堂秩序做前提,再好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作为实习教学指导教师,通过多年观察发现,当前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小学生的课堂管理问题,管不住、管不好、管不了呈现普遍态势。有的实习学生甚至必须请班主任老师坐镇课堂,才能顺利完成正常的授课任务。调查结果证实上述观点,实习学生中92%的认为其在教学中碰到的最大问题是对小学生的管理;89%的认为对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感到束手无策;85%的学生认为在小学生管理方面,自己和非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相比无明显优势;35%的学生实习教学中请过小学班主任教师辅助维护课堂秩序。
二、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教学的问题成因与建议
(一)问题成因
通过对高校教师、实习学生、和小学实习指导教师三类人群的调查,发现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课程设计比例失当,部分课程缺失,教师教育理念僵化
当前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部分课程的开设和教学,与当前教改课改相脱节。课改和教改的理念、内容未能及时充实到高校的教学内容中,理论教学内容比重过大,重教育理论学习,轻实习教学实践问题依旧存在。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缺失,部分高校教师教学方式仍然保守僵化。75%的实习学生认为,高校教师教育理念需更新;78%的实习学生认为,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教学理念和方式陈旧;80%的实习学生认为,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的缺失是导致其课堂教学秩序失控的主要原因。
2.实习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窄,专业素养低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和发展的特殊阶段,社会功利心态和浮躁之风客观存在。“90后”大学生浸溺其中难以独善其身。80%的高校教师认为,当前在读大学生学习态度较以往大学生更加浮躁、功利和现实;83%的小学实习指导教师认为,其指导的学生知识面窄;86%的实习学生认为,专业知识薄弱、知识面过窄是导致实习学生教学照本宣科,难以做到旁征博引的重要原因;90%的实习学生认为自身专业知识素养有待提高。
3.基地学校实习制度不健全,指导教师缺乏专业培训和认定,指导随意性大
据笔者观察发现,当前大多数实习基地学校没有针对实习学生的实习制度。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择和安排随意性大,实习指导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资格认定。多数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教学任务、内容及考核标准不明确,致使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实习学生时随意性增大,以致出现同一所小学同一批实习学生实习教学情形大相径庭之怪现状。96%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教学能否授课及授课时数主要取决于指导教师;90%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成绩的给定主要取决于实习指导教师与自己关系的和谐程度;85%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指导教师对其教学的指导主要依据自身教学经验,指导效果差异性大。
(二)建议
1.调整和修改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致力于课程
培养体系和培养方式的改进。增设小学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增设课改和教改内容;加大实习教学课时和学分比重;增强教师对当前教育教学热点、焦点及改革发展动态的关注度;设法降低教师教学的惰性和惯性;加快高校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
2.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应
加大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考核力度,拓宽在读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对学生课堂学习和考试的管理,努力营造和创设优良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浮躁和功利心态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干扰。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新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1)介绍作者背景。每一首古诗的作者都有他特定的生活背景和个人阅历,学生了解了这些以后,就能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
(2)联系现实生活。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
(3)运用直观形象。在古诗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音乐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就容易理解诗意。
(4)丰富情感想象。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再现能力、想象能力,又帮助学生弄懂了诗意,感受古诗意境之美。
二、古诗教学必须注重课题操作策略
(1)自主感悟,读准诗句。古诗语言精练、含蓄、优美,首先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让学生大声朗读,“不求甚解”地读,读通,读好,读到朗朗上口,在读中自悟。
(2)自主理解,画诗意图。激发学生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景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诗句的描写,充分发挥想象,画诗意图。古诗把诗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熔铸造在短短的几十字中,以少胜多,以大见小,给古诗教学鉴赏者留下充分的再创造的余地。
(3)画演古诗,探究诗意。古诗意境深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扩展,想象的空间。诗意图形成了,学生对古诗的感悟又深了一层,在教学中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结合自己画出的诗意图,对照诗句说说或演演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4)讨论交流,体悟情理,品味语言美。进一步启示和激发学生深入地体验和审视感受,领悟诗句中蕴涵的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事理。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法用法,引导学生放宽思维,说自己想说的,不要盲从于书本。
(5)创设情境,感悟朗读,感受意境美、音乐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训练重点在朗读指导上,而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应引导学生感受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古诗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要求教师范读,学生领读,教师学生讲读,指名朗读和熟读成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6)改写古诗,体验创新。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美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对古诗进行改写。
三、多元教学,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因此这就要靠语文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好的语文课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好的古诗教学同样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令学生回味无穷、余音绕梁。例如,教学中师生依靠诗意情境作画,教师的深情范读,相配的古典名画,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激情,欣赏现代作曲家演绎的古诗词等等,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诗文中的诗情画意,激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古诗词讲究格律,字斟句酌,值得推敲,通过品评、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品质。如有表现诗人才情的“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种一气呵成,畅快淋漓的美感,这和杜甫立志“语不惊人死不休”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分不开的。也有体现诗人字字推敲、锲而不舍的千古佳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品味的过程,也同时是向诗人学习习作的过程,这些隐性学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品评、鉴赏的能力,将使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受益匪浅。
二、问题引导,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讲解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教师适当地留出一定的时间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探究学习的情境当中,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样的教学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小学生又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比较强烈的年龄,他们自然而然地会去进行探究学习,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中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告诉学生“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然后提出问题,“对于这样肯定的一个命题,同学们认为正确吗?”,学生肯定会产生疑问,有些学生甚至迫不及待地开始想要知道答案,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学生可以对几个典型的三角形进行内角和的测量,分别对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以及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测量,观察是否和教师给出的结论一致。通过学生仔细的测量和观察能够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真的都是180度,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对这一知识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命题式的判定题目,自然地就会想到进行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也会有莫大的成就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常会觉得数学知识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实际的生活中,那些数学知识离自己很远,生活中并不需要数学知识。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抱着应付考试的态度去学习,根本就没有理解数学学习的真正意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联系生活,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其实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并且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拉近学生对数学认知的距离,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二、“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中整体教学的实践
1.选择典型的数学课题
在小学生数学整体教学中,选择教学的数学课题是尤为重要的,在课题选择上要选择典型的,浅显易懂的题目,且题目要符合老师课堂上所要讲解的数学知识,要从小学数学理论、核心概念等多方面出发,老师在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些典型的数学题,既要向小学生传达数学概念,又要培养小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比如说老师在小学数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的数学题,“假如有两个长方形玩具,其周长相等,将这两个玩具命名为A与B,若A的长宽之比为3∶2,B的长宽之比为5∶3,那么A,B的面积可以为多少(答案不唯一)”,之所以选择这一数学题,是因为其答案不具有唯一性,小学生不用过多担心说错答案,其次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小学生的思考,从而培养小学生多面思考的能力.
2.选择有趣的课程材料
小学生数学教学的课程材料可以分为成绩评定标准、数学学习内容与目标、研究性数学知识框架及相关资料,对于课程材料的要求以这三方面内容为依据点,从中选择较为有趣的课程材料,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老师在整体教学中要把握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实现数学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根据小学生的不同特点及性格特征有效地开展整体教学,实现整体教学的目的,为小学生提供全面化的数学知识导向,指引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新的知识点,这样引领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小学生自身形成独立的学习观念,使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为以后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评定小组学习成绩
在整体教学中设立各小组进行分组学习有利于小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与探讨,对各小组的学习成绩进行评定,能够促使小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数学知识,老师可以通过两方面对小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一是评价各小组讨论数学知识的整体表现,将其评定总分设置为50分,主要从数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学习内容的准确分析、课程材料的全面理解、与老师的配合表现及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后的回答积极性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每项评定分都为10分.二是评价老师教学设计的成果,评定分也设置为50分,主要从创意课程材料的选择、教学过程中是否按照教学目标来实施、教学中对重点知识的把握与讲述、教学方法对小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数学知识的整体性把握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每项同上也为10分,对老师及小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分析他们在小学生数学课堂中的表现,可以清晰地了解老师进行整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清楚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状况,从而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整体教学,不断完善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实现整体教学的目的,培养小学生学习的整体意识.
4.注重交流与合作
许多教师一直传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作用与“统治”地位,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自己视为“知识源”,而将学生当作“知识接收器”、“知识灌输对象”、课堂教学活动的被动“接受器”和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使得学生的思维活动被动地跟随着教师的教学思维,导致他们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个性思维受到严重束缚。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思维训练与能力培训非常不利,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也不利于他们对社会的适应。
第二,教学实践活动不足。
在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市场营销教学实践中,教学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对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够,从而导致偏重课堂教学,忽视实践环节。虽然在不少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计划中安排有实践性教学环节,但是相对来说所占比例还很小,有的学校为了保安全维稳定,对于本应组织的实践活动也进行削减,有的学校虽然建立了一些教学实践基地,但真正利用率还很不高,甚至停留在纸质的文本协议上,于是教学活动只能是理论上的讲解与实践经验上的表面传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使得学生失去了本应得到的接触社会实践的机会,致使营销类人才的能力素质大打折扣。
第三,教学体系研究不够。
当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市场营销教师对自身要求不高,缺少深入钻研的敬业精神,因而很多情况下,只做教学内容的“传声器”;有的教师身兼多门学科教学,只能草草应付了事,教师自身对教学内容的情况信息尚不清楚,对现代新形势下的企业营销理念缺乏应有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客观认识事物的能力,不能构建出理念认知、实践认知、岗位体验、毕业实践等不同类型的教学体系,最终必然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
2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思考
第一,牢牢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教师教学活动的展开都紧密围绕学生这个中心,将学生由外部刺激的接受者转变到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和探究者,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随同教师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主体,确立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则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协调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充分发挥“导”的作用,达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相统一的和谐教学情境,从而促使学生在教学中的思维得到独立,让他们的学习能动性、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得到有效激活,在与教师的交流互动之中提升求知欲与探究欲,最终达到学生知识学习与智能发展的统一,促使他们的综合质素和整体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第二,积极引入适应时代潮流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的灵魂所依,教学方法的更新是推动市场营销教学模式创新的核心举措。当前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法”等。例如,案例教学法可以更加有效地引领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利用已经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对具体案例进行独特的思考,让独具个性的思维力在对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得以发挥出巨大的潜能,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问题,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对策,并让他们进行大胆交流,进而在思维碰撞之中产生出更加丰富的理论应用方式方法,有效提升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非常有助于学生增强对社会现状,尤其是对企业的了解,还大大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为他们毕业以后走进社会奠定了基础。
第三,切实加强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
当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对理论教学比较重视,却忽视了实训环节。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入了解市场营销的发展及在社会领域中的应用,关注培养学生营销技能,并将其作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核心”来抓。在加强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循序渐进”与“综合强化”两个原则,通过先从知识模块单项实训开始,继而进行分组自主实训,最后实训基地综合实训的方法加强实施,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并能训练学生小组协作和团队的精神,有助于他们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升。
发掘美感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使学生由“知学”进入“乐学”,教师的备课过程非常重要。首先,教师在感知教材时,要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根据诗意,读诗作画,化静为动,再现诗的画面,把“诗”与“画”结合起来,将古诗的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诗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直观感受,深入体会。其次,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利用情境,发现规律,掌握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举一反三。再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反复推敲,细心挖掘,努力实践,以自己的审美经验引导学生透过表象,站在不同角度观察,领悟内涵,调动学生的审美体验,进而去分享这种美,获得美的享受。这样,学生的审美心扉就会洞然开启,带着热切憧憬和审美情感,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再欣赏、再观察,把古诗以及自然、社会、自我等都作为学习的资源,从而更深入地领悟古诗的艺术真谛。
(二)披文入情
动之以情诗,源之于景,抒之于情,学习古诗少不了一个“情”字。在审美教育中,情感是核心,是灵魂。语文审美教育活动主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动之以情,是课堂教学揭示美、传输美,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致力于引导学生通过吟诵古诗去感受其美,享受其美,汲取其营养,领悟其真谛。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出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达到韵味无穷的艺术境界,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自己动手查阅资料弄懂诗中的词义、句意,正确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通过古诗教学,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以读为本,体会诗情,体会诗境,自我思考,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在更高的层面上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三)启发想象
切身领悟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发挥想象,领悟意境美,应重视以理解为基础,由意象感知到情感体验,再到理性升华的过程。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独具匠心,发挥想象去进行体验和艺术的再创,将古诗文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变静止为灵动,从而使学生切身领悟,感受到其中有声有色、有情有理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由表及里,见微知著的能力,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课文在头脑中有声有色地活起来,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联想力、想象力,对课文的形象给予补充和丰富,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
(四)循循善诱
师生共鸣教师要善于以情激情,通过自己动情激发学生动情,这样可以使学生具体感受作者的感情,做到通理明情,入境动情,进而增强美感效应,达到作者、教师以及学生之间共鸣的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在教授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把无形的语言变为直观的画面,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向古诗的深处。其次,通过讲述、朗读等教学手段,设境传情,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悟其神,会其意,领悟到古诗的意境美。再次,教师讲课的语言、表情、动作等都要富于感情,切忌无动于衷的一般讲解,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诗中或欢欣或伤感的情态,体会到诗人写诗时的情感,使学生在教师生动形象、理趣盎然的教学中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整体感知诗意,从而把古诗情、教师情、学生情这“三情”融为一体,师生之间迸发出强烈的美感共鸣,产生共振效应。
二、高等院校教师转变教学观与课程观的途径
(一)明确价值取向,改革教学方法,为学生量身定做课程的实施方案
价值取向指教师怎样的教学劳动能够为学生所认可和欣赏的价值评价。确立了科学课堂意识的教师,会以学生的身心特点为根据,区别学生的认知水平、需求特点,认真而不是随意的、真诚而不是敷衍的、民主而不是独断的、开放而不是封闭地进行课程决策、课程编制及课程实施,以此作为自己的根本价值主张,为学生量身定做课程的实施方案。教师在讲台上展现的自信、大气以及教学过程中的阳光魅力,源于主体意识的觉醒和自身价值的张扬,源于对学生的需求和认知水平的把握,尤其能够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品位,通过课题的选择,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师生共同构建一个鲜活的、动态的教学过程。[3]教师对传统的课程文本的突破是教师对自己曾经拥有过的课程意识价值取向的审视和否定,是对静态教材束缚的解放,是对新鲜的、前沿的学科知识营养的汲取,是对惯性教学思维的悖论。因此,这种创新式的突破是需要勇气、经验和智慧的,是值得提倡的一种进取精神,同时也是学生希望看到和认可的、科学的、有良知的、富有责任感的劳动。正是这种劳动,才可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真知。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参与构建课程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权利,尽可能多地满足学生的利益诉求,把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为出发点和目标;要改变教学方式以及师生关系,重新认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要求学生从教学的“边缘”角色转变为教学的参与者,学习变成了教师指导下自主探究的过程。从教师的角度如何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呢?一方面要求教师调整教学关系,改变占有式学习方式。目前大学生的逃课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方式更多地是一种占有式的学习,弗洛姆认为:“占有式学习就是尽可能完整地把听到的一切记在笔记本上,以应付考试。这并没有丰富他们的思想,这种大学生最多不过成了某个由别人提出的观点的所有者。占有式学习的大学生只有一个目标:死记‘学过的东西’。”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提高无益。另一方面是使学生成为课程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从大学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学生还是大学课程的局外人和旁观者,其主体性不但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反而被僵化的课程体系、陈旧的课程内容、自上而下的课程评价所压抑,因而大学课程必须进行改革,让大学生成为大学课程的参与者,使大学课程成为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平台,使大学课程最终培养出来的是“人”,而不是“物”。
(三)重视课程开发,努力拓展教学的广度,挖掘教学的深度
在教学理念根本转变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所得并不完全是教师和文本教材的直接给予,而是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优秀文化遗产的重新认识和消化,重新解读,重新发现。教学内容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传承性课程和特定的教科书,而是把传承性课程与体验性课程整合为有机整体。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生成、建构、创造的“生态系统”;教师备课时的课程分析,不仅要分析教学难点、重点等传统意义上的要素,更要注重课程开发与整合,挖掘、研究体验性课程的亮点,在利用非文本课程资源上下功夫;现行的个别教材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先天不足”,需要教师尽可能地根据学生的需求,对教材给予补充和再造。其主要表现是对教材外可用案例的筛选,重要概念、知识点的再认识,背景、战略的收集和积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