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8 15:07: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红酒文化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红酒文化论文

篇1

1化学成分

目前红花中已分离鉴定的化学成分有60多种〔2〕,其中主要有黄酮类、木脂素类、多炔类等,有药效的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包括红花黄色素(saffloryellow,SY,有些文献亦称之为红花总黄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yellowA,HSYA)等;脂肪酸:红花中含有棕榈酸、肉豆蔻酸、月桂酸、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红花多糖:该成分是由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和中乳糖以β键连接的一种多糖体。1906年日本龟高德平从我国河南产德红花干花中首先分得红色素,含03%~06%;含红花黄色素(SY)查耳酮类化合物为20%~30%〔3〕。为进一步揭示红花药理活性的化学物质基础,开发其活性成分,尹宏斌和郭美丽等对红花进行乙醚和乙酸乙酯提取,并对所得到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出了18个化合物。红花中富含大量的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B、维生素E及微量元素铁、锌、铜、磷、硒、钙、钾、钠、铬、钼等,而且还富含多糖和腺苷等物质〔4〕。

2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21对心功能及血管的影响

小剂量红花煎剂对蟾蜍心脏有轻微兴奋作用,使心跳有力、振幅加大,对心肌缺血有益;大剂量对蟾蜍反而有抑制作用,而扩张体冠动脉及股动脉。此外,还能解除血管平滑肌的痉挛并增强耐缺氧能力,阻止血栓进一步发展并逐步缓解血栓,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能较好地改善心肌及脑组织的微循环障碍,起到治疗冠心病及脑血栓的效果〔5〕。

22降低血压、血脂的作用

红花煎剂对狗、猫均有较持久的降低血压的作用〔6〕。口服红花油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高非酯化脂肪酸血症。

23抗凝血、血栓的作用

SY可显著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能显著提高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活性,使局部血栓溶解,从而起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7〕。

24抗炎作用

Toshihiro等〔8〕认为红花中的长链6,8双醇化合物是抗炎活性的主要有效成分。SY对甲醛性大鼠足肿胀、对组胺引起的大鼠皮肤毛细血管的通透量增加及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抗炎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抑制炎症过程及肉芽增生。红花中的多种有效成分可影响免疫,拮抗PAF受体,提高体内NO水平,清除氧自由基,还能拮抗多种炎症因子,有效好的抗炎作用。

25镇痛和镇静作用

SY红花黄色素对小鼠有较强而持久的镇痛效应,对锐痛(热刺痛)及钝痛(化学性刺痛)均有效。

26兴奋子宫的作用

红花煎剂对小白鼠、豚鼠、家兔、狗、猫之离体和在体子宫均有显著的兴奋作用〔9〕。

27耐缺氧作用

SY有显著的耐缺氧、抗疲劳作用,能明显延长动物的存活时间,并增加离体家兔心脏和心肌缺氧的冠脉流量,改善心脏的缺氧、缺血病理状态。

28保肝作用

红花注射液能明显抑制离体灌流、肝灌流液中的GPT的升高,使流量增加并接近正常,有利于改善肝功能。

29免疫抑制作用

陆正武等〔10〕研究结果显示:SY可降低血清溶菌酶含量、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和血清溶血素产生、抑制腹腔巨噬细胞和全血白细胞吞噬功能、减少脾特异性玫瑰花形成细胞。体外应用SY,可抑制3HTdR掺入的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降低白细胞介素2水平及其活性,抑制T细胞的产生及其活性,表明SY以剂量依赖方式降低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效能〔11〕。

3小结

红花及其成分的药理作用十分广泛、毒性小,其防治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成果已经得到广泛确认。另外还具有抗炎,耐缺氧,免疫抑制,镇痛、镇静等作用。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普遍而严重的疾病,且发病年龄越来越提前。因此,开发红花系列制剂及产品,对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具有重大而且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兆木世界红花种资源评价与利用〔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4

2薛晓珍,张敏新疆红花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利用价值〔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12(1):403

3培根新编中药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68995

4尹宏斌红花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01;32(9):776

5郑为超,陈铎葆,张雷,等红花黄色素对缺血心肌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8):97880

6刘发,魏苑,杨新中,等红花黄素对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及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影响〔J〕药学学报,2002;27(10):7857

7陈琼,顾仁樾,周瑞藏红花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流变学的作用〔J〕辽宁中医杂志,1997;24(8):3723

8ToshihiroA,HirotoshiO,ToshitakeT,etalErythohentriacontane6,8dioland11otheralkance6,8diolsfromcarthamustinctorius〔J〕Phytochemistry,1994;369(1):105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外科、骨科、内科住院卧床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男29例,女20例,男女之比1.45∶1;年龄42~75岁,平均58岁;脑梗死并发骶尾部1期压疮1例,脑梗死22例,脑出血7例,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5例,心肌梗死6例,脑出血手术患者4例,股骨颈骨折牵引2例,腰椎骨折2例,股骨干骨折手术2例。观察组51例,男30例,女21例,男女之比1.43∶1;年龄40~78岁,平均60岁;脑梗死并发骶尾部1期压疮1例,脑梗死22例,脑出血7例,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5例,心肌梗死6例,脑出血手术患者4例,股骨颈骨折牵引1例,腰椎骨折3例,股骨干骨折手术2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压疮部位、压疮程度、高危部位皮肤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实行常规护理预防及治疗方案,按《基础护理学》[1]压疮的预防,每2h翻身1次,支持身体空隙部位,并对受压部位皮肤进行按摩,每日3次,7日为1个疗程。

1.2.2观察组

①红花酒精的制备:取优质红花2g加入50%酒精100mL中浸泡,3周后待用,用前过滤。②方法。首先对51例患者的骶尾部、髋部均用温水进行清洗,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彻底清洗,除去皮肤周围的污迹,用无菌棉签蘸取事先准备好的红花酒精,轻轻地、均匀地涂抹于已清洗过的部位,然后将3M半透膜敷料(产地:英国;经销商:施乐辉有限公司;国药管械:2003第26406;批号:0713;规格型号:4628)贴敷于以上部位,日1次,根据患者卧床情况应用7~21日。

2结果

对照组49例,1期压疮6例,治愈日数5日;其他43例中,10例骶尾部皮肤发红;4例髋部皮肤发红。观察组51例,1期压疮6例,治愈日数1日;其他45例中,3例骶尾部皮肤发红;1例髋部皮肤发红。其他患者均无皮肤发红及压疮发生。2组治愈时间及受压部位的皮肤受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传统的护理方法虽能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但一些高危个体仍时有发生,大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和护理难度。当患者局部皮肤长期受力,或特殊体质,或工作中矫形器械使用不当时,均可导致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致使压疮发生,出现红、肿、热、痛及麻木症状,如果继续受压,血液循环得不到改善,局部出现静脉淤血,皮肤的表皮层、真皮层或两者发生损伤或坏死,甚至深及皮下组织和深层组织,严重者侵入真皮下层和肌肉层,深达骨面,更有甚者引起脓毒败血症,危及生命[1]。中医学认为,久病则气血虚衰,脏腑功能失调,阳气不运,阴气阻遏,气血不能宣通,肌肤失养,再加长期受压部位气血运行受阻,气滞血瘀,经脉不通,使肌肤、皮肉、筋脉失于营养,以致引起局部坏死而成“席疮”,一旦形成,缠绵日久,难以治愈。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防治压疮十分重要。

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采用红花酒精加半透膜敷料有效防治了压疮。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红花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和脂肪油两大类,查尔酮类化合物红花黄色素为红花的主要有效成分,红花黄色素是含有多种成分的水溶性混合物,能扩张周围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为红花黄色素中含量较高的成分,在多种血瘀病症中,自由基反应加剧了血液循环障碍,而红花有效成分HSYA的抗氧化效应对其活血化瘀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因此,红花具有活血祛瘀、通调经脉之功[3],近年来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多种瘀血阻滞或血行不畅之证。50%酒精具有抗菌、消炎、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能够加速血液循环,增加体内血红蛋白的氧合作用[1]。半透膜敷料既保温、保湿、防水,又能降低感染机会,同时保护局部、降低对局部的摩擦,细菌不可渗透,另外敷料透明易于观察皮肤情况,缓解疼痛,方便固定。因此,将红花、酒精、半透膜敷料三者有机结合应用于临床,共奏活血化瘀、逐瘀通络、祛腐生肌之效。

总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充分运用中医学的辨证施护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的新产品,进行了护理理论和实践的升华,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良好的临床疗效。一方面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1化学成分

目前红花中已分离鉴定的化学成分有60多种〔2〕,其中主要有黄酮类、木脂素类、多炔类等,有药效的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包括红花黄色素(saffloryellow,SY,有些文献亦称之为红花总黄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yellowA,HSYA)等;脂肪酸:红花中含有棕榈酸、肉豆蔻酸、月桂酸、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红花多糖:该成分是由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和中乳糖以β键连接的一种多糖体。1906年日本龟高德平从我国河南产德红花干花中首先分得红色素,含03%~06%;含红花黄色素(SY)查耳酮类化合物为20%~30%〔3〕。为进一步揭示红花药理活性的化学物质基础,开发其活性成分,尹宏斌和郭美丽等对红花进行乙醚和乙酸乙酯提取,并对所得到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出了18个化合物。红花中富含大量的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B、维生素E及微量元素铁、锌、铜、磷、硒、钙、钾、钠、铬、钼等,而且还富含多糖和腺苷等物质〔4〕。

2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21对心功能及血管的影响

小剂量红花煎剂对蟾蜍心脏有轻微兴奋作用,使心跳有力、振幅加大,对心肌缺血有益;大剂量对蟾蜍反而有抑制作用,而扩张体冠动脉及股动脉。此外,还能解除血管平滑肌的痉挛并增强耐缺氧能力,阻止血栓进一步发展并逐步缓解血栓,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能较好地改善心肌及脑组织的微循环障碍,起到治疗冠心病及脑血栓的效果〔5〕。

22降低血压、血脂的作用

红花煎剂对狗、猫均有较持久的降低血压的作用〔6〕。口服红花油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高非酯化脂肪酸血症。

23抗凝血、血栓的作用

SY可显著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能显著提高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活性,使局部血栓溶解,从而起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7〕。

24抗炎作用

Toshihiro等〔8〕认为红花中的长链6,8双醇化合物是抗炎活性的主要有效成分。SY对甲醛性大鼠足肿胀、对组胺引起的大鼠皮肤毛细血管的通透量增加及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抗炎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抑制炎症过程及肉芽增生。红花中的多种有效成分可影响免疫,拮抗PAF受体,提高体内NO水平,清除氧自由基,还能拮抗多种炎症因子,有效好的抗炎作用。

25镇痛和镇静作用

SY红花黄色素对小鼠有较强而持久的镇痛效应,对锐痛(热刺痛)及钝痛(化学性刺痛)均有效。

26兴奋子宫的作用

红花煎剂对小白鼠、豚鼠、家兔、狗、猫之离体和在体子宫均有显著的兴奋作用〔9〕。

27耐缺氧作用

SY有显著的耐缺氧、抗疲劳作用,能明显延长动物的存活时间,并增加离体家兔心脏和心肌缺氧的冠脉流量,改善心脏的缺氧、缺血病理状态。

28保肝作用

红花注射液能明显抑制离体灌流、肝灌流液中的GPT的升高,使流量增加并接近正常,有利于改善肝功能。

29免疫抑制作用

陆正武等〔10〕研究结果显示:SY可降低血清溶菌酶含量、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和血清溶血素产生、抑制腹腔巨噬细胞和全血白细胞吞噬功能、减少脾特异性玫瑰花形成细胞。体外应用SY,可抑制3HTdR掺入的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降低白细胞介素2水平及其活性,抑制T细胞的产生及其活性,表明SY以剂量依赖方式降低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效能〔11〕。

3小结

红花及其成分的药理作用十分广泛、毒性小,其防治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成果已经得到广泛确认。另外还具有抗炎,耐缺氧,免疫抑制,镇痛、镇静等作用。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普遍而严重的疾病,且发病年龄越来越提前。因此,开发红花系列制剂及产品,对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具有重大而且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兆木世界红花种资源评价与利用〔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4

2薛晓珍,张敏新疆红花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利用价值〔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12(1):403

3培根新编中药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68995

4尹宏斌红花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01;32(9):776

5郑为超,陈铎葆,张雷,等红花黄色素对缺血心肌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8):97880

6刘发,魏苑,杨新中,等红花黄素对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及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影响〔J〕药学学报,2002;27(10):7857

7陈琼,顾仁樾,周瑞藏红花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流变学的作用〔J〕辽宁中医杂志,1997;24(8):3723

8ToshihiroA,HirotoshiO,ToshitakeT,etalErythohentriacontane6,8dioland11otheralkance6,8diolsfromcarthamustinctorius〔J〕Phytochemistry,1994;369(1):105

篇4

红木家具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独具保值增值的功能,通过家具洞悉历史、窥视其他艺术形式,无形中提升自己的艺术欣赏水平。在中国历史上,古典工艺家具发展数千年,独特的典雅气质和遵循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不仅让中式古典生活的美学价值渐成主流。尤其是在拍卖市场最活跃的明清宫廷红木家具,几百年过去,仍然可摆在家中待客,而且传承数百年“越传越贵”。

尤其是明式家具,工艺制作和造型艺术达到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水平,在世家家具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造型装饰上特别讲究简洁明快,设计线条富有韵味。清式家具尤其注重雕工技艺,具有很好的观赏品b价值。对于红木家具的制作工艺,采用传统的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结构形式千变万化,是中国古典家具中令人神往的一面,构思巧妙,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此外,在打磨、雕刻、涂饰的装饰工序上,装饰元素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具有寓意吉祥等多重传统观念。只有综合考究红木家具的造型设计、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等元素,才能塑造出具有艺术收藏价值的家具。

众所周知,红木家具的保值增值需要建立在“精品红木家具”的基础上,只有精品的红木家具才能够保值增值。红木家具传承久远、历久弥贵,具有浓厚的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文化内涵,主要得益于“型、材、艺、韵”四个特征。

一、器型优美,享受中式雅致生活

“型”是指作品的形状和造型,一件工艺品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形状,考量其造型的美观性,设计精巧优美,让人感受造型艺术的美感,这直接关系到一件家具的整体档次与品位。具体来讲则包括整体设计是否相称、上中下比重是否对称、用料大小是否合理、侧方前后是否标准、大小尺寸是否协调、各部件高矮粗细比是否合理、纹饰是否与家具的整体框架和谐统一、整体疏密曲直的形式节奏是否到位等。

早期的红木古典家具在结构的设计上,讲究纯木质结构,能工巧匠们利用各种木料,通过联结的形式解决拼接、定向、移动、旋转等结构。其巧妙的力学原理运用和结构学知识的驾驭令人惊叹。经典明清红木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制作的巅峰,因为从艺、型、韵、材方面都独具特色。尤其在“型”这方面,散发着中国传统家具的制作哲学,气韵十足。

中国古典家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家具制作体系。而古典家具除了在造型上的美观,其设计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具有实用和收藏鉴赏价值,即人们在使用时的习惯与舒适。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的鼎盛期,对于这一时期的家具研究,可以解读出中国古典家具的造型结构的精髓。一般来说,明式家具在结构设计上,沿袭了宋代家具的制作方法,结构设计精巧,线条刻画流畅,充分展现了明式家具委婉含蓄的美,突出简练简的曲线,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诠释了空灵的禅意。中国古典家具独特的美,造型考究,结构上追求严谨的科学性,制作工艺精益求精,展现榫卯结构的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

二、材质精良,代代相传的健康体魄

“材”即为红木家具的选材、用材。同为红木,但不同木种的价格相差巨大。一件选材为小叶紫檀的和一件选材为鸡翅木的红木家具,即使其做工、造型、设计完全相同,但其价格与价值体现却大相径庭。

优质的用材是红木家具的卓越之源。红木家具使用优质小叶紫檀、海南黄花梨、大红酸枝等红木心材制作而成,质地坚硬耐用、纹理清晰、光泽度强、耐磨,流传百年丝毫不在话下。尤其是明清家具雕刻制品特别考究材质的选取,精挑细选。材质不仅要求质地坚韧,具有厚重感,而且色泽纹理优美,细密而透明。中国传统红木家具的黄金时代之所以产生于明代,正得益于在此时获得了大量名贵硬木良材,巧妙地运用木材的天然色泽和纹理之美,而不加雕琢。

自明朝以来,得益于海禁的开放,海上的交通贸易繁荣,人们从海外运会大量的名贵木材,主要以紫檀木、黄花梨木、铁力木为主,大量精良木料为制作明式家具的制作提供充足的保障。另外,一件家具是否用足材料对价值的影响也很大,有无嵌补、结构件有无拼接、有无边材等将导致其价值的不同。只有舍得用足量的材料才能够制作出一件精品家具,虽然成本很高,但是如果没有用足材料,在一些方面补料、贴料,这样一件家具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三、多道复杂工序,终成完美臻品

“艺”即为红木家具的工艺,是体现其核心价值的元素之一。例如,榫卯结构的制作,雕饰和磨光,木材的烘干等,结合考究各道制作工序,才能制作出优美造型的家具,不仅要蕴含文化内涵,更要展现器型美感,传达出浓厚的古典气息。

那么,“艺”该从那些方面来评价呢?通常来说,可从四大核心工艺环节入手,即:木作工艺、雕刻工艺、刮磨工艺、涂饰工艺。木作工艺是否精工,可以检查家具的榫卯结合是否严密牢固、线条是否均匀顺直、每个割角是否精密平整、圆角是否对称圆润。红木家具雕刻工艺可观察雕刻画面物象是否层次分明、整体协调;物象间距离的位置、结构、比例、形态及各种特征是否准确;层次深浅是否合理、铲底是否平整,留线是否均匀,有无留疤痕和毛刺;是否手工工艺等。

刮磨工艺使家具整体达到平滑,可以观察各部位是否平整、光滑,有无波浪形、有无缺痕,对称部位是否对称,线条粗细是否均匀。涂饰工艺是整套家具里最后一道重要工序,不管是传统的生漆、烫蜡工艺,还是现代的亮光、哑光工艺,涂面均应平整光滑、手感细腻,无皱皮、漏涂,无划痕、白点、白棱、流挂、积粉和杂渣等明显加工痕迹。

榫卯结构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家具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国粹。使用榫卯结构制作的红木家具,结实耐用,牢固非常,可以使用几百年不变形。并且,榫卯结构可以拆装,方便运输与维修。精湛的雕刻是明式家具中主要的装饰表现形式,蕴含无穷的美学意蕴,它的美学价值远远超出了传统家具本身的外在价值,实为中国古典艺术之奇珍。

四、恬淡清逸的美学意境

“韵”指的是,展现在形材艺上面的感觉。而相对红木家具来说,要展现“神韵”的话,就要综合考究工艺、造型、材质,也就是古典红木家具中追求的上层境界。对于那些材质低劣,有拼补有白边的,就不可能有神韵;造型不协调,不好看的,就更加远离神韵;工艺粗劣,就更无法与神韵沾边了。真正的神韵,可以细细品味,感悟意境美,是红木家具追求的最高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