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8 15:07: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唐宋文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唐宋文学论文

篇1

对明代唐宋派的文学思想,21世纪前的研究重点大抵是放在对其成员主要是唐顺之和茅坤的文学主张进行论点抽绎和定性评价上,进入新世纪,则似有了两个研究路向:一,以前一时期提出的相关命题为话域,以更细致的材料梳理为基础,以更准确的流派关系认识为理据,进行新的哲学思想、文化艺术精神的辨析、阐释和理解;二,对前一时期习以为常、几乎不加讨论的成员构成及称名缘由,进行新的梳理、厘定和阐说。对第二点,笔者以为,唐宋派是一个活动于前后七子派之间,且大部分文学主张与之针锋相对,在客观事实上存在的文学流派,只是其成员当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人为代表,归有光则不能算。对第一点,笔者以为尚须阐明这样两条认识:一,三人的文学思想各有相当复杂之发展历程,由于交往出现了共同性,这解释了他们共为一个文派的事实;二,三人的古文主张是在应对前七子派的余脉和后七子派的批判以及本派成员的不断争论中得以发展完善。正是批判与争论的存在,唐宋派才完善了其文学思想(主要是古文理论)的建设。

以上述思考为出发点,本文以茅坤的书信为中心,探讨唐宋派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派内派外之争,以及由此引发的文学思想建设和现实的文派要求。派内主要是与唐顺之、蔡汝楠的争论,派外主要是与后七子派徐中行的通信;前者关乎文学思想的建设,后者关乎作为文派的文坛现实要求。

一、唐宋派的文学思想建设

以王、唐、茅为代表的唐宋派,其文学(主要是古文)思想建设大致都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按王、唐、茅的顺序,三人先后从前七子派的摒弃唐宋、高扬秦汉的古文宗法,转移到包容秦汉而分外重视唐宋(主要是以欧阳修、曾巩为代表的宋)的古文宗法;二,再由以唐宋文为宗进到泯灭秦汉、唐宋文界限的超越阶段,建立独立的主体精神,阐述严密的文章格法。之后,三人的古文思想各有不同呈现:王氏基本没再发展,,茅坤则继续建立其古文正统论,唐顺之则转向了性命和事功之学。

茅坤古文思想体系的建构主要是在派内与唐顺之、蔡汝楠等人的交流争论中得以孕育成型的。同王、唐一样,其古文主张最初也蛰伏在前七子派的古文宗法里,学习秦汉词句,模仿秦汉风格。其《与蔡白石太守论文书》云:“仆少喜为文,每谓当跌宕激射似司马子长,字而比之,句而亿之,苟一字一句不中其累黍之度,即惨侧悲傻也。唐以后若薄不足为者。”到嘉靖二十二年(1543)与唐顺之相交后,受其影响,脱离了前此的字句模拟方式,转而习尚唐宋古文,但对唐顺之当时古文思想中的以唐宋文包容秦汉文的策略并不满意。其《复唐荆川司谏书》云:尝闻先生谓唐之韩愈,即汉之马迁;宋之欧、曾,即唐之韩愈……古来文章家,气轴所结,各自不同。譬如堪舆家所指“龙法”,均之萦折起伏,左回右顾,前拱后绕,不致冲射尖斜,斯合“龙法”。然其来龙之祖,及其小大力量,当自有别。窃谓马迁譬之秦中也,韩愈譬之剑阁也,而欧、曾譬之金陵、吴会也。中间神授,迥自不同,有如古人所称百二十二之异。而至于六经,则昆仑也,所谓祖龙是已。故愚窃谓今之有志于为文者,当本之六经,以求其祖龙。而至于马迁,则龙之出游,所谓太行、华阴而之秦中者也。故其为气尚雄厚,气规制尚自宏远。若遽因欧、曾以为眼界,是犹入金陵而览吴会,得其江山逶迤之丽、浅风乐土之便,不复思履毅、函以窥秦中者已。大抵先生诸作,其旨不悖于六经;而其风调,则或不免限于江南之形胜者。故某不肖,妄自引断:为文不必马迁,不必韩愈,亦不必欧、曾;得其神理而随吾所之,譬提兵亦捣中原,惟在乎形声相应,缓急相接,得古人操符致用之略耳。而至于伏险出奇,各自为用,何必其尽同哉!

他以为唐顺之的策略矫枉过正,说明:第一,唐顺之尚未超越秦汉、唐宋文界限,是一种以唐之韩愈、宋之欧阳修、曾巩代替包容秦汉之司马迁的方式,可说只是为钝根人开的方便法门,带有临时的应付性质。因为它未能阐明秦汉文和唐宋文在古文学习中的复杂关系,毕竟秦汉文不能简单地就被替代或包容,其间仍存在价值和风格的界划。当然,这也是唐顺之(包括王慎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思想阶段,他们首先得让大众从前七子派秦汉宗法的沉疴里挣脱出来,就针锋相对地提出与前七子派不同的古文写作宗尚主张:前七子派“唐以后若薄不足为”,他们则要提倡“唐以后”文。宗法问题的现实针对性和迫切性使得他们的古文策略露出了设计的破绽,而这些破绽还得靠他们思想的继续前行来完善超越。在唐、茅相争时,唐也还未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于是给刚挣脱前七子派古文宗法的茅坤以辩驳的口实。

第二,茅坤抓住了唐顺之策略中的模糊之处,而代以明确的观“龙法”。他把古文按时序划为四大块,并赋予相应的堪舆分配和价值层级在其设计中,六经、秦汉、唐宋文的价值层级和堪舆分配是固定的,决不能随便挪动。用简单的算术表示,就是:六经>秦汉>唐>宋,司马迁>韩愈>欧曾,昆仑>秦中>剑阁>金陵、吴会。因此,在茅坤看来,唐的“包容”策略,至少犯了两个错误:随便挪动位置;以小包大。以此为基点,他倡导的学习顺序是由宋至唐至秦汉至六经的上溯,决不能如唐顺之目前的止于小之唐宋。此设计堪称精巧,但亦不免呆滞,于是又补充提出“神理”说,算是从前七子派脱出的成果。有此认识,他就既不满前七子派的文必马迁说,也不满王、唐的文必唐宋说,如此也算超越了秦汉唐宋之限。

大体说来,茅坤的观“龙法”流于死板,近似于七子派的格调,而其“神理”说趋向虚灵,近似于王、唐的独立精神,然两者的混杂,也说明茅坤未能真正超越秦汉、唐宋之限,于是遭到了唐《答茅鹿门知县一》的反驳:来书论文一段甚善。虽然,秦中、剑阁、金陵、吴会之论,仆犹有疑于吾兄之尚以眉发相山川,而未以精神相山川也。若以眉发相,则谓剑阁之不如秦中,而金陵、吴会之不如剑阁可也。若以精神相,则宇宙问灵秀清淑瑰杰之气,固有秦中所不能尽而发之剑阁,剑阁所不能尽而发之金陵、吴会,金陵、吴会亦不能尽而发之遐陋僻绝之乡,至于举天下之形胜亦不能尽而卒归之于造化者有之矣。故日:有肉眼,有法眼,有道眼。语山川者于秦中、剑阁、金陵、吴会,苟未尝探奇穷险,一一历过而得其逶迤曲折之详,则犹未有得于肉眼也,而况于法眼、 

道眼者乎?愿兄且试从金陵、吴会一一而涉历之,当有无限好处耳。虽然,惧兄且以我吴人而吴语也。

此处唐氏即攻击茅坤观“龙法”说的拘泥。事实也如此,茅坤尚未完全摆脱前七子的思维模式,仍要在秦汉文和唐宋文问强作价值的高下区分,就不免受到唐的善意嘲弄:只是“以眉发相山川,而未以精神相山川”,仍是以“肉眼”而不是以“法眼”、“道眼”观物;如以“精神”、“法眼”、“道言”观文,则秦汉、唐宋各有其至,不得强分高下,更不得以“风调”来论定。斯言虽轻,却攻击了茅坤的喻证漏洞,戳穿了其观“龙法”与“神理”说的脆弱联系。不过,茅坤以地理言文的观“龙法”,却为其后来的古文正统论打下了思维基石,其“神理”说也发展成了《与蔡白石太守论文书》的“文必求万物之情而务得其至”理论。

该书内容庞杂,归纳有如下数端:第一,从自己宦场遭贬黜的经历出发,提出要学习司马迁“发愤著书”的精神,一意以著书作文为业,以求名传后世,稍寄其悲愤之情;第二,在“圣学”和“达巷”之间,他选择了近于文学创作的“达巷”,提出“盖万物之情,各有其至,而人以聪明智慧操且习于其间,亦各有所近,必专一以致其至,而后得以偏有所擅,而成其名”的观点;第三,回顾为文历程,说自己走出了前七子派的古文宗法,摆脱了字比句拟的模仿习惯,在和唐顺之的交流中,加深了对上述观点的认识,并以其读司马迁传记的心得,明白司马迁的伟大乃在于其能“各得其物之情而肆于心”,并称这个心得乃是“此庖牺氏画卦以来相传之秘”。

蔡氏《答茅鹿门》驳议的中心就是茅坤的立言不朽,要他归宿于圣学的“考德”。第一,批评茅氏树为典型的司马迁、韩愈等人,认为他们“遂多太过不安之词,非有德雍容之象”,以“通于论道”的名义攻击茅氏藉以发扬的不平则鸣说;第二,集中批评司马迁的“不自知”和不懂立言的“直婉”原则,阐明“故立言者,夫子之末节,而夫子汲汲于修德为先,忠信为业,为吾人安身立命之学。”第三,强调修德省心为本,立言作文为末,希望茅氏进于圣贤“至德”的心性之学。由此可见转而趋道的文章之士在选择安身立命的归宿时,却往往断绝了立言不朽的途径。

但茅坤并未放弃为文的念头,而是吸收了蔡氏的六经为准之论和“道”,走进了文章正统论的建设。观《复陈五岳廷尉书》《复陈五岳方伯书》可知其仍津津于这次“天地万物之情、各有其至”的议论,以为循此,“学者惟本之吾心,以求之六藉之深,则固有释氏所谓信手拈来,头头是道者。”颇以为得千古文章之秘。这个议论引来了唐顺之《答茅鹿门知县二》的好评,以为与己见大同小异。

由上可见:第一,《与蔡书》是茅坤的古文理论超越秦汉唐宋之界的标志;第二,唐宋派的文论决非如人们所言的一直就只提倡唐宋文,而是在不断发展,有一个由包容秦汉到超越秦汉的过程;第三,论争对文学思想的建设有重要作用,正是在通信交流中,一些主张才得以明确,理论才得以完善。

抛弃了《复唐荆川司谏书》中观“龙法”的呆滞,留下其以地理喻文的合理因素,再渗入由“神理”说发展而来的“万物之情、各得其至”理论,茅坤的古文正统论已经呼之欲出了。有多条材料表明,这个理论在嘉靖三十三年就已经成形,并由万历七年的《唐宋家文钞》及其《论例》公诸于众,流传四海。有关的书信文献还有《文旨赠许海岳沈虹台二内翰先生》、《与沈虹台太史书》、《与徐天目宪使论文书》、《与王敬所少司寇书》、《复陈五岳方伯书》等。可见其正统论也仍然是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完成的。

二、唐宋派的文派要求

所谓文派要求,即是一种文学思想、主张,也即话语权在古文写作层面的要求、展开和实现。对唐宋派来说,其文派要求主要集中在古文领域,对诗歌领域他们要么归宿在七子派的诗歌宗法里如王慎中,要么先有所展拓而后归宿于已形成传统的性气诗最后又放弃了文学兴趣如唐顺之(包括晚年的王慎中),要么自行逊让如茅坤,总之要求不多,现实效果也不显著,这也是我们将唐宋派定性为文派的根本依据。

如所周知,茅坤不仅是唐宋派的后劲,也是唐宋派的定名者。在唐顺之《文编》的基础上,他编辑了《唐宋家文钞》。他的两种做法向世人告白了他对七子派李、何和唐宋派王、唐的不同态度:一,在该书《总叙》,他阐述了推尊唐宋八家的理由,而显攻李、何为不知“道”、“互相剽裂”,只是“词林之雄”;二,在该书的名家批评,除自己的意见外,主要采录王、唐评语,使该书成为名副其实的唐宋派之书。随着该书的广泛传播,唐宋派的文学主张广为人知,七子派也因该书而大受批评。茅坤作为七子派的反对者形象就深人人心。确实早在此前,茅坤就已是七子派的坚决反对者,在很多场合,与很多人,讲了他对七子派的不满,与其时盛行的追捧阿谀大异其趣,特别醒目。后七子在嘉靖后期迅速占领文坛,成员众多,声势浩大,唐宋派一脉几乎全靠茅坤一人苦苦支撑,显得较为孤立。他与七子派的关系早已是势如水火,不可开交,你攻我讦,累见彼此笔端。茅坤斯时之显攻,不过是情绪的总爆发而已。

仔细察核茅坤一生之理论用心,主要在于古文辞正统论的建设和正统谱系的排列,此志可谓历久弥坚。其古文正统论有两个基本要素,如《答沈虹台太史》:第一,国统。国统有正有闰,传帝王之统者方称正统,其他最多只能称草莽、边陲。它由地理喻文发展而来,凝定为政治学上的正闰意义。第二,文统。文统也有正有闰,“得其道而折衷于六艺者”方能称文章之正统,在他看来,三代六经以下,只有汉、唐、宋条件皆符合。其正统谱系延伸至明代,能与于文章正统者,明初是刘基、宋濂,当代不是李、何,他们只能人“草莽”、“边陲”,当然更不是与之同时的王世贞、李攀龙,而是其素所钦敬的王慎中和唐顺之。这就与奉李、何不仅为诗歌正统也是古文正统的七子派大相径庭,口舌之争,在所难免。

但我们要说,茅坤对七子派的古文宗法及实践效果确实不满,颇多指责攻击,但:第一,在其古文正统格局里,汉文与唐宋文一样得到足够尊重,并未因汉文为七子派所提倡而强行拆除其典范地位,至于为七子派称道追摹的先秦文,如《左传》、《国语》等,他因其道理的庞杂不纯而确实排出了正统,这是两派在典范选择中最有争议的地方;第二,茅坤的指责攻击七子派只局限在古文领域,局限在与七子派抢古文的正统,对诗歌他是逊让不叠,愿意成就七子派在诗界的正统。能将这两方面意思综合表达出来的,是《复陈五岳方伯书》。陈五岳即陈文烛,与茅坤和王世贞都有很深交情。茅坤说:仆尝谬论文章之旨。如韩、欧、苏、曾、王辈,固有正统;而献吉,则弘治、正德间所尝擅盟而雄矣,或不免犹属草莽边陲,项藉以下是也。公又别论近年唐武进、王晋江以下六七公辈,亦足以与韩、欧辈并轨而驰者。……李献吉乐府歌赋与五七言古诗及近体诸什,上摹魏晋,下追大历,一洗

宋、元之陋,百世之雄也。独于记序碑志以下,大略其气昂,其声铿金而戛石,特割裂句字之间者;然于古之所谓“文以栽道”处,或属有间。文之气与声,固当与时高下;而其道,则六籍以来所不能间者。……故苏长公尝称韩昌黎“文起八代之衰”。其所指者,固在此。公谓然邪?否邪?倘公然苏长公所云昌黎特从唐中叶起八代之衰,则崔、蔡、左、陆以下,并草莽边陲可知之矣,又何疑于献吉乎?献吉云云,如属非妄,则唐武进以下,又可差其或上或下,或旗鼓相当,或鸿雁相次,当较然矣。任少海所意,不可于世而自负其奇,且谓世无柳宗元,或然或否,公又且一笑而谢之矣。

他称赞李梦阳诗歌各体均善,许为“百世之雄”,但就是不许给他文章正统的地位。可见茅坤在对以李梦阳为代表的前七子的评价上,确实将诗歌与古文分开了。

篇2

松茸(AgaricusblazeiMurill)在真菌分类上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原产于巴西,又名“巴西蘑菇”。松茸所含多糖的抗肿瘤活性远远高于灵芝,在被研究的15种具有抗癌活性的食用菌中位居首位[14]。

1化学研究

主要为热水浸提法、酸提法、酶提法、乙醇沉淀、层析法等。苯酚一硫酸比色法为多糖含量测定的经典方法[5]。孙培龙等采用分级醇沉、凝胶色谱等分离方法从松茸子实体水提粗多糖中分离出均一多糖组分,并分别命名为ABMPI和ABMPⅡ。用紫外检测发现ABMI有紫外吸收,其主链结构为α(16)吡喃型D葡聚糖,并含有少量结合蛋白(1.5%),而ABMPII不存在结合蛋白。

2生物活性

2.1抗肿瘤作用

近年来对真菌多糖的抗肿瘤机制研究证明,真菌多糖对肿瘤细胞不具有细胞毒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间接发挥抗肿瘤效果;也有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生,进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实验研究证明,应用从松茸子实体和菌丝体中提取的多糖,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2.2保肝作用

国内研究表明,松茸有效成分能促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恢复[6]。段县平等[78]在松茸多糖对四氯化碳染毒兔肝脏的保护效应,以及其毒性反应的研究表明,一定剂量范围内的松茸多糖不但对动物无毒害作用,反而能提高对肝脏保护作用尤其是显著降低肝脏的谷丙转氨酶(GPT)水平。

2.3免疫佐剂

段县平等[910]通过给鸡口服、注射松茸多糖研究了对鸡疫苗免疫力和红细胞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松茸多糖作为免疫佐剂可以提高鸡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和疫苗保护率,使免疫力维持持久。姜成等[11]的研究提示松茸多糖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以环磷酰胺为诱变剂诱导的机体突变作用,但不能完全消除。李兴玉等[12]研究表明松茸多糖可与人端粒酶反义核酸协同诱导HL60细胞凋亡。

2.4对环磷酰胺诱发损伤的拮抗作用

孙亦阳等[13]运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松茸菌丝体多糖,每日以10、20mg/kg2个剂量对雄性小鼠进行灌胃,连续15d,于第14d各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4h后重复注射1次。结果:AbMp可以降低肝细胞匀浆液中MDA含量,并提高SOD活性,可以降低骨髓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和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说明AbMp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拮抗环磷酰胺诱发的损伤。

.5抗炎

赵容杰等[14]采用急性炎症模型、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模型及免疫模型等实验,证明松茸对大鼠佐剂关节炎原发病变的炎症反应、继发病变引起的免疫功能紊乱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对肉芽组织增生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3小结

松茸在我国引种栽培的历史较短,相关的研究及开发和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抗肿瘤方面,而且以粗多糖的形式居多,对单一多糖的组成、立体结构及功效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黄年来.松茸及药效[J].江苏食用菌,1994,15(4):3031.

[2]刘新海,冯培勇,史亚丽,等.松茸菌丝体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疲劳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2):190194.

[3]MURILLWA.NewFloridaFungi[J].J.FloridaAcadSci,1945,2(8):175198.

[4]郭倩,周昌艳,宋春艳.松茸研究进展[J].食用菌学报,2004,11(2):5964.

[5]黄瑞松.中草药多糖含量测定方法概述[J].中国药师,2005,8(1):6870.

[6]王立荣,冯庆荣,徐小元,等.松茸对慢性肝炎患者肝功影响的临床观察[J].兰州医学院学报,1994,20(1):24.

[7]段县平,马吉飞,郑东虎,等.松茸多糖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毒性反应的研究[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3,20(11):2l.

[8]段县平,马吉飞,李天俊,等.松茸多糖对四氯化碳染毒兔肝脏的保护效应[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3,10(3):23.

[9]李英信,张庆镐,李红花,等.松茸多糖对大鼠肝枯否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1175.

[10]段县平,赵锁花,马吉飞,等.口服松茸多糖对鸡疫苗免疫力及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06,33(6):17.

[11]段县平.注射松茸多糖对鸡疫苗免疫力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甘肃畜牧兽医,2006,36(2):3.

篇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要实现这个目标,语文教师改变教学方法、注重诵读教学是可达到的。

叶圣陶先生早在60年前就批评当时学生“吟诵功夫太少”,谆谆告诫国文老师,学生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是理智的理解,而且是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才能终生受用不尽。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和语文教材 编写工作的张中行先生也说过:“一面吟诵,一面体会,是旧时代读书人练基本功的方法。据说清代桐城派大师姚鼐读韩愈《送董邵南序》第一句‘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要中间换气才能成声,可见体会格调的顿挫是多么认真。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三味书屋老先生读‘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的情形更加形象,这种表现,状貌也许近乎可笑,但那种认真体会其韵味的态度是好的。”学生诵读是语文课应该重视的一项工作,老师带领学生诵读,学生自己诵读,诵读的过程是学生含英咀华的过程,也是把经典语言“化”人个人身心的过程,这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文科课程的主要标志之一。

2.诵读的作用

①诵读可以发现和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音和断句。大家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就可以及时纠正错误。如果仍是“哑巴语文”,错误也许就在沉默中湮没。

②多诵读有助于理解文意。诵读是打开思路的钥匙,多诵读能培养我们良好的语感,诵读出来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人认为把“问君能有几多愁?”读成陈述句和疑问句都可以,但如果读出声来,会明显感到,读成疑问句的处理,则显得平淡了。

③多诵读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语言的韵律和美感要通过声音来体现。中国语言的美不仅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上,还表现在声音上,节奏、韵律、排比、对仗,只有用声音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我们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利用课件展示画面再结合诵读,学生读后脑中会出现鲜明的形象,这样学生的记忆背诵也快,记忆也长久。多诵读,可使学生将文字、声音、形象审美熔铸在一起,挖掘出“声音”这一语文教学中常被忽略的因素,复活语文本身的精神血肉。学生通过多诵读,将文字转化为饱含情感的声音,培养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通过对作品的表达形式和情感内容的分析和领悟,丰富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多诵读还可以使学生对文章语言有更深入的理解,使他们说话写作时很自然的就能创作出优美的句子。背诵使他们积累了更多知识,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文学的审美有了更进一步提高,这不是以往苦求而不得的教学境界吗?转贴

3.诵读的要领

重视学生的诵读,教师应首先要为学生建立诵读的规范。

①精神饱满,眼到心到。读书应该全身心的投入,朱熹强调读书应“整顿几案,正身体”等,正是这个道理。课堂上强调学生注意力集中,要有正确的坐姿,要看清每一个字,要发出洪亮的声音,要积极思考所读的内容。

②把握要领,营造气氛。一是通过老师或学生领诵,可以直接把正确和积极的“读书声”传递给大家,便于尽快掌握诵读的要领。二是放录音,让同学听.可以配放背景音乐,以烘托阅读气氛。

③言为心声,读出韵味。对学生的诵读要提出要求:一是言为心声,即口中读什么,内心也应该思考什么,不能“口诵心非”;二是直抒胸臆,能将胸中酝酿的情感脱口而出,将自己所理解的课文用声音传达给别人,要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你读书的声音就代表着你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4.诵读的方法

高中语文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量,也特别重积累,只有通过积累,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对诵读方法加以指导,使学生对一些重点诵读内容形成记忆,也是诵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①字词提示法。在阅读教学的开始阶段使用此法,可以培养学生踏踏实实一字一句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具体做法是:选出若干起提示作用的词语,经过熟读逐步减少提示词,直到取消提示,也就是帮助学生一步步“扔掉拐杖”独立行走。

②听写法。这是一种老方法,但是现在还行之有效。听写可以强化学生的耳、手、心协调到位,强化学生“亲自动手”熟悉字词句篇。可采用生字生词听写、句子听写、段落听写等方法。

③联想记忆法。具体方式可灵活多样,比如:把诗文联想成画面加以记忆;或由此及彼联想记忆,如学《沁园春-长沙》写秋景的诗句,可联想起其他古诗词写秋的语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等。

5.诵读教学应注意以下问题

篇4

在浩浩荡荡、雄壮瑰丽的中华文化中,唐宋散文是其中源远流长、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时代与社会生活的记录与折光,也是作者思想历程和艺术道路的写照。正是对民生、民情、民俗、民性、民魂的具体描摹,构成了那个特定时代的活的中国的“人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学习语文,不可不读唐宋散文。在高中语文新教材的选修系列中,出于带领学生领略古代散文的美丽风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的目的,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发中心和语文教材编写组专门编写了《唐宋散文选读》一书,以下是我对教材的编写局囿及教学内容的重构的几点意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高中语文教科书编写要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充分体现基础性、人文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选择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尤其对散文作品提出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熟和系统,在编排体例上以文体为经,以主题为纬,分别编排成游记单元、传记单元、书信单元、赋与骈文单元、论说文单元,同时每个单元也包括了单元导语、课文阅读、学习链接和表达交流活动。在内容上比苏教版更丰富、更厚重,在编排上与语文版以作者为单元相比在文体上更清晰、更明确。这是广东省在教材编排上较为成功的一点。但我们在肯定优点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看到了教材改革的弊端,因此提出教学内容的二次整合和重构的观点。理由如下:

一、教材虽新,但是教材处理上的观念依旧老套,穿新鞋走老路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看到一个实际情况:一线教师并未真正参与到教材编写过程中来。这就难免使一线教师沿袭了以往语文教学中“教教材”的习惯。事实上,许多老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还是停留在生吞教材意图、半解教学实施意见、机械处理教材内容的层面。备课中,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实现教参上的教学目标。其实,教材意图不能代替教学意图,这样机械重构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过程是被动的,教师的自我话语权是缺试的,等同于用教材给自己的教学画了个圆圈。

二、教材使用过程中,最终生本让位于考本

虽说是选修系列,但教材的选择是既定和被动的,学生在上所谓的选修课时已经丧失了自和主动权,学校规定选择文学类还是实用类,我就学哪一类。同时,在升学率的压力下,教师在教授所谓的选修课时,只是拿着名为选修课的教材上必修课的内容。所以,最终“生本”让位于“考本”,这一点在所有选修系列中应该是一个严重的通病。

三、在典范性和标新立异上,新教材有其片面性

新课标明确提出选文要具有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眼界。在选读唐宋散文时,其历史意思就是希望学生学习这些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个人情感及当时的社会心理;其现实意义就是借古喻今,满足读者所处时代的审美需求。因为语文教材中的选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欣赏,无论哪部作品,只要被选入语文教材作为范文来供学生学习,就必然承载文化传播与培养教育下一代的双重任务。这是选文的根本所在,而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在课文选择上与其他各版本显示了标新立异之处,在选文的典型性上有所欠缺,如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记》不如《钴a潭西小丘记》:“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之登于山。”其语言和句式更丰富、更传神。又如:在论说文单元中,编者选择了苏洵的《心术》,而把《六国论》放在了练习中,我想倒过来可能更好,毕竟《六国论》比《心术》更经典。

基于上述理由,我认为:改革后的新教材也并不是一把“尚方宝剑”,在新课改中,一线教师确实需要在教学中依据自身的知识积累及学生的当下语文水平,跳出教材的局囿,有所选择和创新地重构教学内容,使自我的语文教学尽可能最优化。

(一)调整教学顺序,整合教学内容。

教材在安排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上一定有自己的一套原则,但是这样的既定顺序并不是不可以改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依据作出相应的教学调整,最优化地组合教材。

(二)形成创新意识,大胆取舍文本。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有种误区:认为教材中的课文就等于定稿,不管喜欢不喜欢,合适不合适,都按照大纲一五一十地落实知识点,细细地讲解每一段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此在某次考试中,如果出到与课文有关的题目时,学生可以不失分。而这样处理教材的结果,往往是将教材弄得支离破碎。实际上,教材仅仅是一个引子,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对于文本要敢于取舍。在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中,我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采取基本阅读篇目基本精讲,扩展阅读有选择性的略讲的策略,大胆舍弃了扩展阅读中曾巩《道山亭记》、张九龄《荔枝赋并序》两篇课文;选择重点讲解苏洵《六国论》而淡化《心术》;对韩愈《〈张中丞传〉后续》这一稍微简单的篇目采取学生自读、教师答疑的方式,从而达到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三)挖掘教材中易忽视的内容,丰富教学内容。

一本成熟的教材所传达的信息是丰富而多元的,有很多独特的部分可以用于辅助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式从学生的不同认知角度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是一个趋势。当前,文本、图片、音频材料层出不穷,而教师却忽视了教材中本身可以利用的材料,比如,在第三点中提到的单元导语、点击链接、表达交流活动,除此之外,还有几点很容易被教师忽视:①课前的鉴赏提示,它从写作内容和表现手法上对文章进行凝练的概括,是学生预习课文的好帮手;②基本阅读课后的资料信息,这也是可以被教师充分利用的有利阵地。如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资料信息中引用了“景气既和畅,故园殊可依。远山映清月,曲水涵沦漪。寒犬吠如豹,村舂闻自机。因思囊昔友,携手同赋诗”,这几句话无疑是对景物和感情的有力概括,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统筹全篇;③课后习题,传统课程中,教师喜欢按照讲课文在讲题的顺序进行,但笔者认为我们对教材课后习题的处理方式也应是多元的,一个好问题往往能够激活一堂课的教学。如《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第一题谈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来探讨交流;④教材中的注释,在《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编者对很多诗句都注明了出处,这些出处包括诗句和典故,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这些注解,一来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二来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相关作文素材,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土荣.试论普通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与使用[J].语文月刊,2009,(0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