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8 15:08: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体验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体验管理论文

篇1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大纲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爱到情感的熏陶。"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运用语言文字,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鸣发阅读的"感兴"。所谓"感兴"就是感受、情致,即以一种欣赏的心境读文,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音韵美、形象美、意境美以及文章结构的严谨美和文章思路的逻辑美等。因此,教师要改变阅读教学观念,以读为主,让"读"成为语文教学导线,以读代讲,读中激情,读中体验,读中感悟,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1、使学生知道读什么:

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是教育的一个关键点,选择高质量的阅读材料则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具有创见的思想家、文学家所呕心沥血写成的充满智慧火花和文采斐然的经典作品,即一切文质兼美的作品,都可以让学生主动去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而每篇课文都要整体感知,都要理清思路,都要筛选信息,都要理解关键语句,都要体验思想感情,但不管如何都得从读"开路"。如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第一场雪》便可用先读整体,领略美与喜;再变序读各层,入情入境;再读"点睛之笔"(瑞雪兆丰年),突破重难点;最后扣题读精华,师生共同梳理主线,"言有尽而意无穷"。

2、教学生体验怎样读:

读的方法、技巧、形式多样,无论是齐读、引读、自由读,还是朗读、默读、速读,都要能有体验的读、抓住主要信息的读,要读思结合、读议结合、读行结合。如《鸟的天堂》里"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作者热爱生命、礼赞生命之情,使我们如同看见巴金那颗因爱生命美丽而激动之心。孩子们固然读不到那么多,这需要教师去渲染、引导、开启。教师要范读,要反复指导,要设疑激趣,要组织讨论,要点拔,必要时也要讲解。

3、指导明确读到什么目标:

如古诗文要熟读成诵,化为民已有,能脱口而出。名篇佳作,不要求全懂,但要求读流利,读出感情,基本读懂等。

二、理解中体验,启发深层感悟。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后,在深入的理解中体验,便能启发深层感受悟。感悟是人的智慧和品格发展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它具有潜隐性和长期性,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工作间,是学习的核心部分。但感悟,只能由学生自己获得,精神生命的拓展是别人无法取代的。

因此,教学中,我们更强调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去思索,独立寻找结果,深入理解,形成深层感悟。如《苦柚》中,伯父明知柚子是苦的,为什么还要"全买下"?为什么说"苦柚"也会"变甜"?学生在伯父与小姑娘的对话间,经过独立思索,理解感悟出思路:满意的微笑----有些激动----更加激动----意味深长的赞叹,由此一个诚实善良的小姑娘形象跃然纸上。学生顿悟:"甜"在伯父心里,在于小姑娘的心灵美。从而深层感悟生活中类似的"苦"与"甜",升华其内涵。

三、争辩中体验,开发创新潜能。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新事物、新观念也层出不穷,孰是孰非,往往在争辩中更能泾渭分明。"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演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争论的学生,必然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寻找不同见解,智慧的火花必会竟相迸射。因此,针对一些课文的内容外延,组织学生有效地课堂争论,对于开发创新潜能有着重要作用。

1、创设和谐气氛,营造开放争论的条件。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只在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通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主参与"与"自由表达",这就要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2、诱发学生"质疑",激活学生创新意识。

如《落花生》中父亲说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诱发学生为桃子、石榴、苹果申辩:这只是一种自然美,"体面"不为错,"体面"也有用呀。一石必会激起千层浪。

3、创设"生疑"情境,指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善于争论的能力。

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挑起事端",设计一些问题,"多向型思考","多向型交往"。

4、培养辩证思维,激发乐于争论的兴趣。

如《落花生》中争论后,还得让学生辩证、全面看待父亲说的主要目的,重在从这个侧面突出"落花生",并不在于贬损"桃子、石榴、苹果"。四、想象中体验,拓展思维空间。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牛顿讲过:"若没有在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少儿时代是充满幻想的黄金时代,孩子是异想天开的幻想家,他们的想象最活跃、最大胆、最奇妙。因此,有人称:想象是思维的翅膀。

如安徒生笔下的那只丑小鸭经过他一想象,变成了美丽的天鹅;神奇的火镰帮助小兵做了国王,还有"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谭底水无痕",足见想象的魅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针对课文的童趣,针对孩子的童心,激发他们在大胆的想象中体验,在生活现象中想象体验;在课外阅读的童话、科幻文章中开启想象思路,必将拓展思维空间,使想象的翅膀日益丰满,写出有新意、有诗意的好文章来。

五、活动中体验,发展语文个性。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强调语文个性就是强调学生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价值和独特感受。"个性化行为"的自主性体现在个体需要的满足和实现,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判断,认知策略的参与和实践。在语文教育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开发学生潜能。正如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讲话中指出:"在出人才的问题上,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培优辅差,充分调动每个孩子的个性。如课前可让中等生讲些成语故事,课中放手让一些优生尝试当小老师,课后让后进生自选取内容与老师交流,展示自我。

又如在《春风吹》一文中,可让学生说春天,画春天,唱春天等;在《我爱祖国》后鼓励学生模仿作诗;在《只有一个地球》后办报,宣传演讲;在《我选我》后,补选"雷锋小队长"等。让语文与一切活动融为一体,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个性的一个界面。

六、实践中体验,内化语文能力。

"实践性"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属性之一。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小学语文,依靠的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对语言文字感性的把握。因此,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是内化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新大纲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就是在课内外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练习;敢于独立思考、判断、求新;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落到学生身上,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给学生足够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学生的学习才能有充分的思维活动,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有充分的思维活动,学习的主动性才能调动起来。同时,学生的智慧的激发,更需要广阔的空间。教师要给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听一听,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做一做;使他们充分动耳、动手、动口、动脑;引导学生主动课外阅读、课外练笔,写日记、读书笔记,办手抄报,课外演讲、讲故事,让学生自主去图书室,上网查资料,提高读书兴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篇2

二、活动体验型班级管理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体验是指个体亲历某种情境或事件,在对情境或事件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获得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的发展的活动。所谓活动体验型班级管理,就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主要以班团活动为载体,根据管理的需要和实施的原则,指导学生做好主动选择主题、精心策划内容,有效组建团队,实施过程评价等环节,让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积极投入具有教育性、集体性、创造性、时代性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活动中审视自己的体验,反思自己的观点,改善自己的心智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活动体验式班级管理模式具有主体性、亲历性、感受性和反思性的特点。在进行活动体验式班级管理时使学生置身于活动中,通过主体参与、亲身感受、主动内省、深刻反思等过程将教育引导内容无痕地融入学生的思想情感、言行举止中,从而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目的。因此活动体验式班级管理模式可以帮助班主任更客观更全面地认识学生,帮助学生更理性更积极地认知自己和他人,帮助集体营造更具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氛围。

三、活动体验式班级管理模式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调整学生心态,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

活动体验型班级管理模式是以学生主体参为核心的教育活动。将教育内容、管理思想赋予动态的活动形式,容易学生消除主观的排斥感和厌烦感。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主人,都将得到引导和鼓励,受到重视和关注。活动的成败与否,精彩与否,不在于他们曾经有多么地优秀,只在于他们在活动中的投入程度,所以学生不必背负高考失利的挫败感,不必沉浸于过去被遗忘的孤独感,不必局限于考试成绩的价值判定,更不必怀疑自己提升的潜能,他们每一次大胆的参与都将为自己赢来掌声和鲜花,每一次勇敢的挑战都将为自己树立信心和勇气。更重要的是,在体验进步与发展的同时,他们会开始欣赏他人,学习他人,会鞭策自己不断努力超越他人,战胜他人。这种内省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前进的源泉,更将成为优良班风学风形成的正能量。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班级综合实力

基于活动体验式的内涵和特点,高职学生在班主任的引导、鼓励下,学生自主选择主题,策划内容,评估效果,反思不足,在不同的活动中学生以领导者、组织者、协调者、评价者、参与者等不同的身份和角色投入活动,每个学生、每个团队不愿服输,期待赞赏的内心,都将迸发出强大的动力,促使他们做好最全面、最扎实的准备,以最优最好的姿态去展示自己和团队,这种体验的过程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在领导组织、协调沟通、语言表达、处理问题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班级的综合实力。

(三)有利于发挥非正式团体的积极作用,增强班级凝聚力

活动体验型班级管理模式中的每一次活动都需要若干小团队的协调合作,强调个体的能力在团队中只是杯水车薪,小团体的能量相对于班级体也只是冰山一角,只有大家同心同德才能让活动富有生命力。在体验活动中,将班、团委会等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进行有效组合,采用工作团队小型化的模式,各司其职,各显其能,这样既尊重非正式团体的存在,引导他们以实现活动主题为共同目标积极发挥聪明才智,又能在无形中将他们紧密团结以班级为核心的大家庭中。活动中的团队合作、团队竞争、团队互补、团队共赢,让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体验到团结才是力量,从而大大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四)有利于班级管理思想的渗透,强化学生的班级认同感

在活动体验型班级管理中,教育引导学生的很多思想与理念如纪律观念、制度意识、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以及尊重、关爱、理解、包容等都可以通过有效渗透在活动中进行引导,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自我认知,它回避了直接说教方式导致学生内心的抗拒感,从而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认同。作为活动主体的学生,他们不是独立的而是分属活动工作小组,为了最好最快地完成目标,他们必须最大限度的团结,在这个团结奋斗的过程中他们就会逐步领会制度的意义、尊重的内涵、互助的重要、责任的可贵、团队的力量等。只有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我的体验与认知,自身地思考与判断,正能量的传播与影响,才能真正强化学生对班级主导思想与管理理念的认同,这种认同感坚定而持久。

四、活动体验式班级管理模式的实施原则

要充分发挥活动体验式班级管理模式的作用,将其教育引导作用无痕地影响高职学生,使其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成为一种内在需要,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实施原则。

(一)主题的针对性原则

任何一项体验型活动的实施它都应该是为实现一定教育目的而进行的,没有针对性的体验活动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体验活动主题的选择一定是针对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旨在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出发点,如解决班级管理中某一突出问题———班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不强、班级学习氛围不浓等;如探讨学生普遍关注或困惑的问题———人际关系紧张、专业思想不坚定、职业生涯如何规划等;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技能比武、才艺展示等体验型活动。有的放矢的活动才有助于凸显活动主题,设计活动环节、把握活动节奏,彰显活动效果,才能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思考活动主题、感受体验成果,否则活动过程将杂乱无章,活动主体将一无所获。

(二)班主任的指导性原则

任何一次成功的体验型活动的实施,必须有班主任的悉心、耐心、用心的指导。班主任的指导不意味着对活动全盘包揽,而是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前提下,作为一个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商讨活动,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思想,在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班主任有策略地对主题选择的可行性,活动形式的合理性,组织机构的科学性,活动环节的设计,活动节奏的控制,活动效果的评价等钢性环节提出合理化意见和进行实时有效的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活动组织、策划能力,更为实现体验活动的教育引导目的把握好方向。

(三)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活动体验型班级管理模式中最关键的就是要通过活动让学生得到一定的体验,而这体验的实现就是要坚持学生的主体性。所谓主体性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勇于展示自己已有的能力,挑战自己质疑的能力,提升自己期待的能力。活动的完成需要形成若干个活动工作团队,而每一个学生都在活动团队中承担一定的角色,如活动的策划者、计划的撰写者,人员的组织者、节目的表演者、观点的陈述者等等。在体验式活动中团队不分主次,角色不分轻重,但是要完成好团队的任务、扮演好每一个角色他们都要做大量充分的准备,如资料的收集、意见的听取、人员的组织、场地的布置、节目的排练、观点的提炼等等,而这些过程都是学生自己去完成,尽管班主任会有一定的指导,但是学生的主体性是毋庸置疑的。只有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他们对活动主题的认知才会明确,对活动的参与才会投入,对活动的体验才会真实而深刻。

(四)形式的多样性原则

任何一种活动体验型教育目的实现都是通过一定有形的载体予以实现的,不同的教育内容则应采用不同的形式才能更好地进行引导和渗透。90后的高职学生,他们精力充沛,思想活跃,表现欲望强烈,因此他们需要丰富多彩体验型活动展示自己,可以通过演讲赛、辩论赛、技能竞赛、竞技体育赛、才艺PK等相对传统的活动形式强化学生的基本素养同时考虑一些符合他们心理特点、体现时代特色的一些活动形式,如真心话大告白、MV制作赛、案例分析PPT展示、时事话题大讨论、职业规划展示等等活动。在不同的活动中,学生之间不仅有语言的交流、感情的融汇、观点的争辩、思想的碰撞,更能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练就技能、拓展视野、思考人生、关注社会等等。多样的活动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活动内涵,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篇3

二、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对每个人来说,旅游都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而对于旅游业的管理者,目的就是要让旅游者充分的感受到这份快力。因此,学校应该让旅游专业的设计者体验到旅游的感受,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制定出完善的旅游计划。在这个教学任务确定后,学校应该积极配合,来对这个教学任务进行构建。而此项教学目标的核心思想是以体验为主,所以,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来帮助完成此项任务再合适不过了。多参加实践活动对于学好旅游管理专业也非常的重要。尽管培养高级管理型人才是人们对旅游管理学科的普遍定义,不过如果要想做好高层管理工作的话,提高旅游行业基层的业务水准与实践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于每一名学生来讲,加强基层业务的学习、体验基层服务的实践工作是将来做好旅游管理的关键。从以往的调查来看,该专业中很多刚入行的大学生都是从基层做起的。而通过得出结论不难总结出,学校在进行教学期间,不仅要重视理论培养,而且更要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在这种真实的体验中才能让他们更好感受到工作的苦与甜,从而为他们将来参加实际工作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三、体验式教学的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旅游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近些年,旅游人次与净收入均成绩斐然。较比以往,两项均增加了5%和10%的百分点。而且国内旅游人次与净收入分别达到21.0亿人次与12000.00亿人民币,比过往也都有明显的提高。而出境人数与净收入也比以往有大幅度的上升。不仅如此,我国的旅游教育方面,也成为了数一数二的大国。目前,有关旅游的高等院校一共在国内有将近1000所,创了历史新高。而学生也有近50多万人,也比过去有很大的提升。尽管成绩喜人,但是在教学模式上,还是存在着以往的诟病。上面我们提到过,教师往往成为课堂的主宰,很少与学生互动交流,因此教师很难的了解学生的想法,而学生很无法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态。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下面来具体讨论一下。

(一)教学的理念

要改变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一直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在每堂课之前,教师要设立好学习场景,而设立场景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彼此更了解对方。而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因为要突出体验式教学而轻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而是要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没有足够的理论基础作支撑,何谈实践感受,那么实体验式教学也会变的毫无意义。因此只有做到两者齐头并进,互相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够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

1、案例体验教学教师可以自己找一些著名案例来进行授课,让学生在高水平的教学中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然后,老师可以根据案例的内容来设置场景,并将学生带入其中,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教师要让学生主动的去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而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就逐步培养了他们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角色扮演体验教学顾名思义,意思是说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舞台”,然后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根据所表演的内容,来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举个例子,教师可以让若干学生分别扮演导游和游客,让“导游”引导“游客”进行参观,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充分的体验到导游的一些服务方式和技巧,从而为将来的实际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3、讨论体验教学首先,教师要将进行讨论的场景与题目布置好,然后在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且要在讨论的过程中,既要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但也可以保留一些自己的意见。举个例子,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旅游景区门票是否应该涨价的问题来让学生进行讨论,而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从为何票价会上涨以及上涨幅度等等角度出发,逐渐的就会对此类问题有个详细的了解,那么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4、现场体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要让教师把学生带入现实环境当中去,利用真实场景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同时能够体会到实践的乐趣。此方法增添了教学的生动性,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在传授完关于酒店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后,可以将学生带入酒店,并在得到前台的允许后,与前台进行有关服务管理内容的交流。而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交流,就更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还能为将来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4

尽管现在还只是在很小的范围里传播,但看起来,设计有潜力成为又一个中国企业界人人谈论的能改变一切的“魔法棒”。外界的声音也在推动着这股潮流,《商业周刊》亚洲版试图在题为《中国设计(ChinaDesign)》的封面文章中回答:“中国大陆如何成为热门产品的全球中心?”菲利普·多德(PhilipDodd),英国创意机构“中国制造”(MadeinChina)的主席,则在东西方媒体上都强调着这样的观点:“现在每个人都还认为,创意工业属于西方。看着吧,用不了多久,英国人就该学会如何去适应中国创意风行全球的局面。”

以前在企业界流行过不少“魔法棒”,比如质量、技术、品牌、学习型组织、互联网、韦尔奇等等,它们都或多或少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最终我们都会发现,它们并不是神奇的魔法棒,不会立竿见影。过去的魔法棒的命运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在失去表面的作用之后就被迅速抛弃,一种是成为无所不包的东西,它可以被用来解释所有的问题,却无法发挥什么实际作用。设计的流行可能是好事,它能够把中国企业的注意力稍稍从自主创新的一个方面——技术上稍稍移开,使得它们意识到,创新除了核心技术以外,还有设计这一条支柱。但是,如果我们希望从设计中获益,那么在设计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流行词汇之前,我们不妨自问一下这样的问题,设计是什么?

设计包罗万象

提到“设计”这个词,我们会联想起什么?美、酷、新奇、让人眼前一亮,这大概是对设计的普遍期待,它常常被等同于美的外观。设计被视为塑造品牌形象的工具,是漂亮的标识、包装、场所,或者其他一些可以被用来营销的概念。设计也常常让人联想起由艺术家组成的设计团队,设计被看成艺术天才的大脑的神奇产物。设计也常常和奢华联系在一起,它通常意味着更高的价格……这一切是设计,又不是设计。改变产品、品牌的外在形象的确是设计的力量能立刻展现出来的地方。外形上的美是我们可以一下子发现的,产品是美的也逐渐像质量一样变成产品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设计不仅仅是这些。

所有人都看到了苹果和Google的设计,但是,把产品颜色变成苹果的略带透明的白色,或者把网站界面设计成类似Google那样的简洁样式就可以获得它们的设计感吗?答案很显然是“不”。在我看来,技术决定提供的顾客的功能,而设计决定如何把这些功能提供给顾客,它包括产品或服务的外形、产品与顾客的交互界面,包括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意象,包括对提供哪些功能给顾客、而不提供哪些的决策,它涵括顾客在与产品和服务交互时的所有体验。

这正是为什么家居用品、时尚产业不是企业在试图改善设计时能找到多少借鉴的领域。虽然它们有很多非常美的产品、被认为是设计最多的地方,也有着最多的设计界明星,但是,问题在于,它们的功能本质上都非常简单,因而设计师把几乎全部力量都用在外形之上。企业界过多地向它们借鉴只会误入歧途。

交互的体验界面

在把设计视为与用户交互的界面这一层面上,以强调设计的易用性闻名的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纳德·诺曼(DonaldNorman)曾这样分析道,设计必须反映产品的核心功能、工作原理、可能的操作方法和反馈产品在某一特定时刻的运转状态。

对功能和外形的平衡,我们可以看看处在另一极端的例子:Google。在后台,Google的服务器收集网络上几乎所有的信息,以复杂的公式进行运算、排序,但对用户而言,我们只需要在它那个简洁的页面中输入一个或几个要搜索的词,就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2002年飞利浦公司把公司围绕“simplicity”(简单)这个词重新定位,它所采用的中文广告语是“精于心,简于形”。Google首页的设计师玛丽莎·梅耶(MarissaMayer)这样阐释它的成功:“在你想要的时候,给你你所要的,而不是给你所有你可能要的,甚至在你并不需要它的时候。”

当然,Google和这两个例子所说的并不是说设计就应当是“少就是多”(LessisMore)、追求所谓极简主义,而是说设计应当与功能匹配,为顾客创造好的用户体验。Google的成功与其强大的搜索性能有关,也与其简洁的首页界面有关,它的成功更由于它强大的功能和简洁界面是匹配的。针对“少就是多”,著名设计师米尔顿·格拉塞(MiltonGlaser)曾说:“少不是多,恰恰够才是多。”但不管怎样,总的来说,对于产品界面的设计,世界知名的产品设计公司IDEO总经理汤姆·凯利(TomKelly)的一句话值得记住:我们其实都在的寻找各自的“简单明了的界面”。

在设计产品或服务与用户交互界面时,有时候还需要考虑到这样的情形:尽管用户根本不会用上很多繁复的功能和界面,但他们希望拥有感觉。比如很多人就用微软的Word软件录入文字,但他们仍希望用有着各种用不上的复杂功能的软件,尽管他们绝大部分时候用不上英特尔最新CPU的性能,但只要有可能他们都希望自己的计算机装的是最快的CPU。按分类广告网站客奇集(Kijiji)中国总经理王建硕的说法,我们仔细分辨,用户是“喜欢有之,还是希望用之”。

如果不能满足功能需求,再美的设计也是无效的。把设计称为“新企业的灵魂”的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TomPeters)非常痛恨一些酒店的设计,虽然那些酒店有着美轮美奂的设计。彼得斯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外进行商务旅行,他往往要在酒店房间坐着工作4-6个小时,但是,尽管酒店提供了舒适的睡椅和大衣橱,却没有舒适的写字台和椅子。很多星级酒店特别是针对商务人士的酒店没有意识到,它们的房间实际上是“办公室”。

功能与纽带

设计是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因而很多时候对用户需求的调查和分析被视为设计的第一步。在三星的设计中心,他们会请普通消费者将几大袋食品装进冰箱,设计师会记录下各种食品所摆放的位置,从而设计出符合消费者生活方式的产品。明基公司的设计团队有这样四个小组进行趋势研究:宏观社会趋势研究小组、研究生活和行为的微观小组、设计调研小组以及产品进入市场后观察消费者反应的市场调研小组。

这些用户调查显然是我们在改进设计时应该做的,但知名设计公司ZIBA所推崇的用户研究方法也值得关注:它不再是观察人们的一举一动,而是去挖掘他们这样做的最初动因。比如说,苹果的iPod并不只是代表音乐,用iPod听音乐的真正含义更接近于成为某一群人中的一个。对于中国人来说,轿车并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在它之上往往负载了很多别的意义。这大概是ZIBA公司总裁梭罗·凡史杰(SohrabVossoughi)在北京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宣称“设计已死”的原因,他紧接着解释道,“我指的是那些只是美的、差异化的、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

篇5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方法

( 一) 案例教学法

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案例教学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由于学生受生活环境局限性的影响,他们不可能获得生活中的全面体验,但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获得犹如亲身体验般的领悟。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取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并围绕着案例分析来展开理论知识的教学,这样学生就能通过特定的案例事件获取认识与体验,利于学生日后在一线工作中的借鉴。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来说,其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学生在参与酒店服务与管理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因而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投入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学生在思考与阐述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理论原理,因而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 二) 模拟情景教学法

模拟情景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有效获得体验的途径,教师根据现实中的情景来模拟与创设教学情景,从而增添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在模拟情景教学中,教师根据所教课程来设置角色类型,以酒店管理教学为例,教师分别让学习扮演经理、服务员、宾客等,而后依据酒店管理中的常见案例来编排小品,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演示如何接待宾客与服务宾客,当遇到服务员与宾客发生冲突时管理者与经理应当采取怎样的解决措施等等。通过这种模拟情景的教学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并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酒店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基本程序、技巧等。

( 三) 社会调查教学法

学生要想获得学习体验除了通过课堂教学来初步了解之外,还需要走进社会、接触社会,因而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社会调查教学法也被广泛使用。当然,由于酒店属于商业个体,需要学校与教师在此之前与其构建联系与合作的关系,以院校的名义让进入酒店中参观与学习,实现社会调查目的,而学生在与酒店管理人员充分交流中更深层次的熟悉整个酒店管理与服务的工作。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社会调查题目,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同时引导学生利用调查报告来梳理与总结调查结果,以此教学方法来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

( 四) 项目课题教学法

为了锻炼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与综合能力,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体验,于是教师在体验式教学中采用了项目课题教学法,通过布置项目课题任务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酒店管理课程来设置相关的项目课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酒店餐饮方面的规划,并制作成 PTP 模板进行展示,实行评选奖励机制,以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而后学生自主展开分工合作,调查酒店餐厅的经营情况、菜单设计等信息,最终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完成项目课堂任务,并在完成过程中收获体验,树立相互协作意识。

( 五) 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法

素质与能力并存是对一个人才的综合性要求,而体验式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这类综合型人才,因此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必不可少,教师利用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法能够极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以酒店管理教学中的餐饮管理课程为例,这一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在餐饮服务方面的专业技能( 如服务礼仪、口布折花、中西餐摆台方法等)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视频资料来大致了解相关流程,而后创设专业技能实训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亲自示范教授学生相关操作步骤与技巧,之后让学生反复练习、相互观察,从而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体验式教学在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 一) 基本认知体验

理论认知体验,这是酒店管理体验式教学中的第一步,相关课程会安排在大一学期进行教学。据了解,大部分学生在高考报选专业时存在盲目性、跟风性,因而许多学生在正式接受酒店管理专业学习之前对于酒店概念还并不十分了解,更谈不上熟悉酒店的类型、星级等知识。于是,对大一新生进行基本认知体验教学,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酒店的基本性理论知识,为其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而在随后的专业教育阶段,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参观机会,组织学生到不同类型、等级的酒店中参观学习,通过酒店管理员的介绍让学生对酒店组织机构、基本设施、岗位分布等有具体的认知体验,以提高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习兴趣。

( 二) 模拟演示体验

模拟演示体验,这是酒店管理体验式教学中的第二步,需要建立在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有了基本认知体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由于酒店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因而模拟酒店情境、演示实践操作就显得十分必要,但需要注意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模拟体验的教学活动中。

1. 布置教学任务

现如今随着酒店行业飞速发展,教育领域对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也越来越重视,以市场需求为基准来严格制定教学大纲,而后各大院校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来设置教学项目与教学任务,由专业教师将教学任务布置给学生,并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各种教学任务。

2. 组织自主训练

学生在获知教学任务之后,在教师引导下需要组织自主训练。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依据课程内容来创设模拟训练情境,进行不同角色的扮演及演示。以《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为例,在该课程的实践训练中,学生分别组织中餐与西餐两种不同的点餐情境,通过训练来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3. 汇报交流学习

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汇报与交流学习过程的机会,根据教学任务形式来开展相应的课堂汇报活动。而酒店管理专业主要有两种类型的教学任务,一是工作情境任务形式,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的现场模拟表演来展现汇报结果; 另一种是方案设计的任务形式,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及口头阐述的形式进行汇报。这种机会能够让学生相互交流与学习,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现场表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

4. 总结评分检验

在了解了学生各组的汇报结果之后,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总结与评分,以鼓励学生进行保持进步为主,并及时之处学生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尽早纠正错误。此外,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自主参与体验训练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每一次学生的汇报评分累积在一起,作为学期结束时该课程的成绩考核中,用以参考学生的整个学习与掌握的情况。

( 三) 岗位实训体验

学生通过专业性的酒店管理课程学习之后,对于酒店相关的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为了提高与锻炼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院校可以为学生联系岗位实训体验的机会,在寒暑假或节假日时间让学生亲身实践去体验酒店方面的工作。如《餐饮服务与管理》是酒店管理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生在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并没有多少实践体验的机会,因而院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组织学生到酒店、社会餐饮企业中去实习,进而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 四) 顶岗综合体验

在酒店管理体验式教学中,顶岗实习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主要在学生毕业之前的一年或半年中展开。院校与星级酒店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从而让学生经历综合体验,而这种顶岗实习是学生步入社会之前较为正式的工作机会,学生能够在真实的酒店环境中独立完成工作任务,通过顶岗实习来获得综合性的社会体验,包括收获服务真谛、管理技巧、以及提升自身素质。

篇6

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2、替换法

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今天的说法去置换古代的说法。

例:将兵与备并力逆操(《赤壁之战》)

“将”换成”率领”,”并”换成”合”,”逆”换成”迎战”。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

“瑰”换成了”珍贵”,”观”换成了”景象”。

3、拆分法

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义已发生变化,有的扩大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这时翻译的时候就要使用拆分法。

例:率妻子儿女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妻子”在这里就要拆分成”妻子儿女”。

4、补充法

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促织》)

“以一头进”前省略了主语”华阴令”,”试使斗”前省略了”上官”,”才”前省略了”促织”,”责”后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要补上再翻译。

5、转述法

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用了某种修辞格的词语。

例: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

“缙绅”是古代大臣上朝将手板插在腰带里,这里是借代用法,译为”做官的人”。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云”、”响”、”景”都是比喻用法,要译为”像云一样地”“像回声一样地”“像影子一样地”。

6、保留法

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这里除了”予”、”除”之外,都可保留不译。

7、删略法

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出来。

张良曰:”谨诺。”(《赤壁之战》)

句中的”谨”表谦称,也可删去不译。

8、调序法

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有一些不同之处,常构成倒装句,应调整成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句序后再翻译。

例: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这既是一个谓语前置句,又是一个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谓语和宾语都必须回到它们应有的位置上,可译成”您关心别人困难的品行表现在哪里呢?”

9、变通法

主要用在直译后很别扭,或根本就无法直译之处。

例如:”秋毫不敢有所近”一句,直译为”连秋天里鸟兽的毛也不敢接近”,这话读起来不顺,听起来别扭,如果变通一下,译为”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为已有”意思就明白多了。

10、点义法

古人在文中好用典故,翻译时不必将典故照抄出来,只需点明典故在此的含义即可。

例如:谭嗣同对梁启超说:”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析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这句话中提到了程婴等四个人,翻译时无法把他们的故事也放进去,但如果全部删去则又影响文意,这时翻译出该典故在这里的含义--我要像杵臼、西乡那样为维新变法这个理想而死,以报答皇上;您要像程婴、月照那样为维新变法这个理想而出走,以图谋将来--就可以了。

11、凝缩法

对古文殊的语言现象--互文见义,互文同义这些用了繁笔的文句翻译时要加以还原,用简笔的形式翻译。

例: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

这是互文同义,可译为:”精通五经六艺。”

12、扩充浓缩法

古文中有些句子言简而意丰,有些句子言繁而意单,对这些句子就可用扩充或浓缩的办法来翻译它。

篇7

一、前言

地铁一号线北起余杭区临平镇,沿线经过乔司、彭埠、火车东站、汽车东站、武林广场、延安路、城站路、城站火车路、秋涛路、钱江路、复兴地区、再经钱江四桥跨钱塘江至萧山区,沿北塘路转至市心路,终于蜀山车辆段,全线总长约52km。其中兴隆村站至凤凰城站及萧山区市心路段均为地下线,埋深约在现地表下10~20m;其余均为高架线路或地面线路。其中地下线路部分均为人群密集、建筑物密集、交通繁忙的闹市区。

二、沿线地基土层的构成与特征

杭州市位于杭嘉湖平原与浙西山区交会处的浙北地区,钱塘江下游,京杭运河南端,地理位置为北纬30°15′,东经120°10′。由于地质历史上受多次海侵海退影响,且区内多山,钱塘江又从市内穿过,造成杭州市地貌形态众多,地基土层复杂多变。

就地铁沿线所经过区域,主要为两种地貌形态。一为临钱塘江的冲海积平原,属钱塘江河口相冲海积堆积的粉性土及砂性土地区,由于堆积年代及固结条件不同,性质不一,竖向由松散至中密状变化,厚度一般在20m左右;其下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的淤泥质软土及粘性土;地面下深约40~50m为古钱塘江河床堆积的圆砾层,中密~密实状态,底部基岩埋深一般在地表下50~65m左右。另一种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的粘性土地区,主要集中在杭州老城区即艮山门站至中河路站一带及萧山市心路区段,地层软硬交替,一般上部20m左右均以软粘性土为主,下部基岩埋深约在地面下40~45m左右。

根据大量钻孔资料及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成果资料显示,杭州市淤泥质软粘土天然含水量一般在30~45%左右,天然孔隙比一般在0.85~1.50左右,双桥静力触探锥尖阻力约为500~800Kpa,压缩模量约为1.5~3.0Mpa,地基承载力fk约为70~80Kpa左右;局部夹有粉土,或呈互层状。软粘土性质类似与上海的淤泥质粘性土。而钱塘江两岸的河口相冲海积形成的粉土、砂性土(主要分布于城东地区),由于堆积年代、沉积环境、固结条件等的差异,其性质变化较大。资料显示,其密实度一般由松散至中密状态变化,含水量一般在23~35%左右,孔隙比约在0.8~1.1左右,双桥静探端阻力一般为2000~9000Kpa,标贯击数一般为8~20击/30cm。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一般表现为粘质粉土及砂质粉土,为上细下粗,符合一般沉积规律。其压缩模量在6~20Mpa,地基承载力fk约为80~220Kpa。

综上述,地下线路掘进范围内各土层总体特征是:高含水量和大孔隙比、高压缩性、低强度,淤泥质软粘性土具较高灵敏度、弱透水性,粉土、砂性土透水性好,易产生流砂、管涌现象。

三、地下线路掘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岩土工程问题

(一)地基土层的强度问题

掘进范围内地基土主要为饱和粉土、砂土及软粘土,一般均具低强度特性,因此盾构掘进较易。由于粉土、砂土与软粘土的强度等存在差异,及局部地段(如延安路段)在深度15~20m左右存在可塑状粘性土,与上部软粘土差别较大,造成掘进面上存在两种不同强度的地层,掘进过程中容易造成软弱层排土过多过快而引起地层下沉,或造成盾构在线路方向上的偏离。同时,由于低强度特性,隧道掘进时应及时衬砌并采取相应止水措施,以防掘进面地层产生应力释放,产生沉降。杭州软粘土尚存在较高灵敏度特性,故有较明显触变、流变特性,在动力作用下,极易造成土体结构破坏,使强度降低,且土体排水固结需要很长时间,如施工不当,极易造成工后沉降大和不均匀沉降,因此施工过程中须严格控制偏移量,尽量避免蛇曲推进。

(二)地基土层的变形问题

隧道基底土以粉土、淤泥质软土为主,均具低强度,高压缩性等特点,因此必须验算基底土强度和变形。同时,粉土、砂土和软粘土在变形特性上存在差异,其压缩沉降量不同,当隧道在穿越两种地层时,容易在界面附近造成沉降差。再则,两类地基土的固结特性也存在明显差异,粉土、砂土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快,固结时间短,软粘土固结周期长,因此施工造成的工后不同沉降,导致差异沉降。

另外,软粘土尚存在蠕变特性,后期沉降量大,时间长,建成运营过程中会产生软大变形。国内某些修建于软土地层中的地铁线路已有类似工程问题产生。因此设计、施工中对于变形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地下水问题

区内地下水有上层滞水、浅层潜水和深部承压水三类,潜水位一般在地表下1~4m左右。承压水含水层为深部圆砾层,水位一般呈年周期性变化,承压水头一般在地表下6~7m左右。隧道掘进范围内软粘土为弱透水性地层,粉土、砂土则透水性好,其渗透系数一般为10-5~10-4cm/s。隧道掘进过程中必须及时衬砌,并做好注浆止水,以防粉土、砂土在水头差作用下产生流砂、管涌现象。地下水问题在地下车站基坑开挖中显得尤为突出,必须足够重视。由于开挖深度大,必须考虑下部承压水的影响。

(四)地下车站基坑开挖问题

由于地下车站多集中在闹市区,周环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线多,环境条件复杂,且地下站埋深大,基坑深,一般均在10~20m左右;又土性条件差,地下水位高。基坑开挖时,坑壁土体在水土压力作用下不能自立,必须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以免塌坍而影响工程安全及周围环境。按本地区经验,对于此类深大基坑,一般采用地下连续墙或排桩支挡,同时结合内支撑或锚拉,同时必须做好止水帷幕及排水工作。施工时必须对周边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工作。

由于地下车站多,基坑工程量大,一般常规方法均费用高,周期长,因此应尽量开发和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如新的桩型,新的止水、降水措施等。

(五)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和防治

地下线路施工会引起周围土体内应力场发生变化,隧道基底土体产生回弹,软粘土的触变改变了土体的结构强度,降水引起土层再固结等,所有这些因素均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当隧道施工离地面建(构)筑物较近时,会引起坍落和沉降等不良影响。

盾构法施工之所以能在城市地下工程中广泛应用,主要是其可以将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很小的程度,但也不可能完全消除。伴随着盾构推进,一般也会发生地基变形,如开挖面上土水压力不平衡造成开挖面失去平衡,过大的排泥量,盾构推进对周边地层的扰动,地下水位的下降及渗漏水等等,所有这些影响均会在隧道上方一定范围产生松动区,从而引起地面沉降甚至坍落。

杭州地铁将修建在饱和粉土、砂土及软粘土中,为确保周围环境和隧道施工的安全,必须采用适当的施工工艺,控制推进路线和速率,尽量避免扰动周围土体。施工前应详细调查沿线建、构筑物的使用情况,特别是桩基及地下管线等情况,对影响范围内的邻近建、构筑物、地面道路及地下管线进行全过程动态监测,尤其象延安路、市心路区段等老城区,此项工作尤为重要。对可能受影响但又不能拆除的建(构)筑物应提前进行补强和保护。

(六)岩土工程勘察问题

“工程建设,勘察先行”,勘察是预测、预知,详细、全面、准确、可靠的地质勘察资料对地铁建设是极其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可以对盾构掘进过程中施工面前进方向可能遇到的不利因素进行超前预报,如地层、障碍物、地下水等情况能够预知,从而能够提前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以保证施工顺利、安全地进行。

杭州地铁建设的岩土工程勘察须重点解决的两类地层是软粘土和粉土、砂性土,调查深度一般应在30m以内,但对地下车站部分则应加深。重点查明两类地层的分布情况及规律,它们的强度特性及变形特性,往复循环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粉土、砂土的颗粒组成及渗透性,软粘土的蠕变性,饱和粉土的地震液化特性等等。对地下水也应重点查明。

由于室内土工试验的局限性,地铁勘察应大量采用原位测试手段,如旁压试验、扁铲侧胀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孔隙水压力量测及静探、动力触探等手段,以获取准确可靠的测试数据。

篇8

由上面会计核算可知,要想得知某一课题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在用友系统下,财会人员要查询收入科目、支出科目及相应的辅助核算,至少要操作五步,才能得知该课题的基本情况。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如果需查询纵向课题的二十七个费用明细项需到管理会计的项目管理中才可查询,而且每年的数据在当年的账套中,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为了解决用友系统在科研课题核算、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实时查询各课题的收入、支出、结余情况及其他相关情况,必须将涉及科研课题核算的科目、辅助核算项目、代码通过接口系统导出到“科研课题管理系统”,通过重新计算、分类汇总、多重关联等功能,实现科研课题的集中核算与管理。

二、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构建原则

(一)从各系统接口导出、导入的数据正确可靠

系统基础数据来自用友系统,收入科目是按部门核算的,支出科目是按项目、部门核算的,两者唯一的共同点是收入科目与支出项目中的课题号相同。由于用友系统对会计数据的采集、编辑、加工都是通过编码进行的,只要编码不同就可视为不同的科目、不同的项目,实际操作中难免出现同一课题号重复出现的情况。为此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应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

(二)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系统的数据通过导出、导入、建立关联、进行分析计算等过程,最后导入凭证库,每个细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若有一步出错,可能导致整个过程失败,出现数据错误,需要重新开始。这就要求系统设计尽可能稳定可靠,保证多次的数据导入、导出不发生错误。

(三)操作简单、减少人工干预

在用友系统众多复杂核算的基础上利用基础数据构建满足我院要求的科研课题管理系统。这就要求操作简单、方便、直观,避免操作人员对数据的修改,减少人工干预,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四)多向交流功能

财务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交流模式,系统的报表数据应能够生成不同类型的数据格式,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分别生成SQL、VFP、ACCESS、EXCEL等数据格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五)系统的可扩充性良好

系统的设计应层次分明,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以适应业务迅速发展、系统功能不断扩展的要求。

三、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构建

作为研究院会计信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核算系统,实行主辅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和构架,既能适应日常会计核算的需要,又能满足管理者对各科研课题管理信息的需求,全面反映科研课题的收入、支出基本情况。系统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

(一)数据导出

从用友系统将数据导出为所需的格式文件,有三个收入科目、三个支出科目、三个项目目录,由于各科目的设置格式、核算方式不同,分别导出到不同的表中。数据导出流程图见图3。各种报表格式见表1、表2、表3(以横向课题为例)。

(二)数据导入

将各个表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格式导入该系统。

首次数据导入:由于从用友系统中导出的数据,各字段长度过于长且复杂,数值型字段长度20位,小数位数5位,字符型字段都比需要的长度要长,有的字段是不需要的。因此要将数据通过接口系统转换为已制定好的标准格式,减少数据冗余度。

二次数据导入:将各部门填制的结算表,输入或自动导入各对应字段,与前面数据表合并,产生新的数据表。

(三)统计计算

分科目、项目、部门按课题号进行关联计算,统计出每个课题的收入、支出、结余数据。为保证数据的唯一性、正确性,克服用友系统中课题号重复不提示,部门不对应不提示等弊端,分别采用计数法、正负数相抵法、以收入部门为主与支出部门相比较法,及时提示会计人员查找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四)输出报表

随时可按部门、科目性质输出各课题收支余情况表,并转换为EXCEL表格形式,提供给各部门。报表的形式有:打印纸质、E-mail、导出至载体见表4。

(五)按比例计算

年底除正常运算外,按一定比例再计算出各课题成本、留存、结余等,数据全部正确后,按部门、科目性质生成各标准数据模板,以备生成凭证需用。

(六)导入凭证

导入成本:将生成的标准数据模板,通过实现编码内外核算的贯通,由数据接口系统分科目、项目、部门等导入数据,自动生成记账凭证见表5。

结转成本:各课题成本全部进入用友总账系统后,系统登账生成全年数据,将数据导出为标准模板格式,通过接口软件冲销成本、抵销收入、自动得出结余,生成所有科目的记账凭证数据见表6。

(七)输出凭证

全部数据导入完毕,凭证已自动生成。进入用友系统,按凭证号输出各个凭证。

(八)历史数据

将各课题收入、支出科目的所有发生数据及各课题二十七个专属要素按部门、科目性质等规律追加到历史数据库,形成历史数据。

(九)数据综合利用

对历史数据、当年数据通过整合,实现对数据不同方式的利用,满足各个时期、各种用户对信息的不同需求。

四、应用效果

(一)数据清晰、直观,所见即所得

凭证数据经过组合、分解、再组合等过程将数据融合在一张表格中,随时查询、输出科研课题经费使用情况,特别是年终结算所需大量数据按部门、课题名称、课题编号、管理费等多项数据排列,满足各种用户对信息的不同需求。集核算、管理、凭证生成多种功能于一体,各系统间的数据传递实现无缝连接。

(二)年底结算,工作效率成倍提高

应用本系统使科研课题年底结算、成本结转、制作凭证,由8~10天缩短为2~3天,工作效率大大提高。2007年三大类课题共计779个课题,每个课题有8个成本项,结算后有数据5530个,结转成本数据2230个,冲减收入数据779个,再加上辅助数据,总共数据9500多个。在年底结算、决算,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若一笔一笔录入数据,其工作量是非常之大的(每笔凭证都要输入部门、项目辅助核算)。

(三)主辅系统结合,搭建科研课题管理平台

用友系统搭建了一个科目、项目、多功能辅助核算齐全的核算、管理平台,其基础数据丰富、多样,科目编码多级设置,是一个多层面的核算体系,但是只靠商业软件提供的核算,即使再精细也很难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只有靠主辅核算互补、编码内外结合,才能满足不同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该系统的建立为科研课题管理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使科研课题管理由分散型到集中型、粗放型到精细型,全面覆盖各个课题。

(四)动态设置,系统操作灵活方便

通过配置参数、修改公式,即可计算出各课题对应的成本项及其他各项数据。数据达到最大限度共享,做到一次输入多次应用,尽量减少人工干预,为各部门及时提供每个课题经费使用情况,加强资金核算工作。

五、结语

本系统以基础数据为起点,经过数据的多次应用、组合等流程,得到必需的数据,可以随时获取大量动态信息,满足了科研课题管理的需求,解决和弥补了用友系统在科研课题核算、管理方面的诸多不足。它集管理、结算、凭证生成于一体,将众多课题的收入、成本直接写入用友系统凭证表及其他相关表中,极大地提高了财会人员的工作效率,使每一个课题的相关数据不受年度限制及时、准确地转存到“历史数据库”,便于数据的查询、分析、利用。本系统的开发和成功应用对提高科研课题的管理水平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把科研课题管理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李薇.我国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浅析[J].会计之友,2007,(6):60.

[2]侯志军.浅析银行中间业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6):200-201.

篇9

l、利益群体的利益差别与利益协调

利益群体(interestgroup,又称利益集团)是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都关心的一个问题,由于学科的研究对象差异,因此对利益群体的界定存在一定差别。在西方社会中利益群体经常被看作是致力于影响国家政策方向的组织,最典型的利益群体是院外活动集团和工会。M.奥尔森是利益群体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对利益群体作了分类,指出过分强大的利益群体对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M.奥尔森,1993、1995)。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利益群体在规模上和活动能力上与西方都有很大的差别。在本文中,利益群体指的是在某些问题上有共同利益,并且有类似人口特征的群体。在外来人口管理问题上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利益群体:

外来人口群体。一般说来,外来人口群体在他们工作的城市里可以得到比家乡高的收入,但是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被排斥在城市的生活主流之外。在许多情况下,外来人口群集而居,甚至出现北京的“浙江村”这种独特的景观(王春光,1995)。无论他们在城市生活多久,只要没有得到城市户口,他们很难为自己的权益辩护。M·奥尔森把这类群体称为“忍气吞声的集团”,这样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外来人口在城市中的地位。外来人口在为城市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损害了一些城市人口的利益。不过在外来人口当中,还可以根据他们的经济收人和职业划分出不同层次。

城市户籍的容易被替代职业劳动者群体(简称替代群体)。在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中,有一些职业并非需要很专门的技能,例如体力劳动。简单的技术工作、一般的商业和服务业、普通的文职工作等等,本文把这些称为容易被替代职业。外来人口在城市里主要是在这些容易被替代的职业中谋生,因此产生一些外来人口集中的行业,如环卫工人、建筑工人、服务人员等等。由于外来人口可以接受低工资,可以不要参加社会保险,因此在一些行业中对城市户籍的劳动者的就业构成威胁。甚至于挤占了城市户籍人的工作机会,因此替代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与外来人口有利益冲突。

得利群体。客观上说,大部分城市户籍人口都不同程度地从外来人口身上得到一些利益,不过有些群体得到的利益特别多,本文把从外来人口身上得到利益特别多的群体称为得利群体,得利群体主要有大大小小的雇主、一些管理部门的成员、一些主要依赖外来人口生存的人,如城乡结合部出租屋的房东。在许多情况下,雇主如可果用低薪雇用外来人口以节省工资成本,而且常常可以不支付外来人口应有的社会保险费用。因为在目前一些管理部门向外来人口收取各种管理费,而有的管理费用超过管理成本,导致管理外来人口是有利可图。在城市中,还有一些人是依赖外来人口获利,比较典型的是一些出售中低档商品的商店东主和出租屋的房东。

超脱群体。虽然城市里很少有人能够与外来人口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有一些人相对说来与外来人口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多,例如离退休人员和未成年人等等,本文把这些人称为超脱群体。

在外来人口问题上,不同利益群体间有着不同的利害关系。外来人口希望城市对他们打开大门,外来人口与城市户籍者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得益群体希望多一点外来人口,他们可以增加利益。替代群体则希望少一点外来人口,特别是在就业机会的竞争时,没有外来人口。有不同的利益存在就引出利益协调问题,如果没有利益协调就可能产生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而目前我们靠什么来协调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呢,除了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之外我们别无选择。从理论上讲,政府是代表人民的,但是人民是可以划分为许多利益群体的,在发生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时,政府又应该为哪个群体的利益服务呢。在很大程度上地方政府也成为一个利益群体,因为地方政府肩负着发展地方经济的任务,地方政府明白廉价的外来人口提供大量劳动力是降低成本,提高本地产品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得利群体中有些就是政府有关部门,直接影响到政府决策。然而当替代群体中就业问题日益严重时,地方政府就陷入一种两难的局面,一方面要保护有本地户口的人就业,另一方面又要维持相对的低工资以增加本地经济的竞争能力。由于得利群体往往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权力,因此多少对地方政府的决策存在影响。

长期以来,我们在利益分配上有两个错误的倾向,第一只讲整体利益,不谈群体的利益,更加没有研究如何协调群体利益;第二是过分期望得到一种“帕累托最优”(就是让某些人得到利益而不伤害他人的利益),而这在人口管理中是很难实现的。由于上述两种思路的误导,地方政府往往不注意寻找一种各利益群体都能接受的方案,很难在人口管理问题上取得一种突破。

2、组织的寻租行为

组织是一个学术含义非常广泛的概念,在本文中组织仅仅指的是政府机构和带有行政权力的一些部门。寻租的概念也有些不同的理解,在本文中指的是利用权力为本人或者本人所属组织谋取利益,而这种利益却伤害了社会的整体利益。通常寻租行为是对个人而言的,但是在目前有些寻租行为却是组织的行为,这点在城市人口管理上显得比较突出。

地方城市政府一方面要为增加的城市人口支付公共开支,但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人口管理上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截止1993年全国共出售各种城镇户口300多万个,收入达250亿元(韩俊,1994)。据对东部沿海一个县级市的调查,1991年出售开发区户口3000个,筹集建设资金1500万元,1994年开始办理所谓的“地方城镇居民户口”,1994-1996年办理地方城镇居民户口18000个,收取城镇增容配套费4000多万元,1997-1998年办理地方城镇居民户口8200个(左鹏,2000)。

由于地方政府官员的任期有限,因此地方官员的短期行为是比较常见的。这种短期行为中最突出的是期望在任期内,对城市市政建设有大的外表改善,生一般说来对将来可能产生遗留的问题不太关注。因此地方政府通过出售城镇居民户口筹措市政建设的资金,完全是可以理解的行为。

在前些年的房地产开发热中,许多城市积压了大批的空置商品房。为了促进商品房的销售,在一些城市中可以购房入户口,或者以“蓝印户口”的形式得到城市户口。这种情况与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相关,因为房地产市场的活跃与否对地方财政有显著影响。出售户口在短期内有利,但是给地方政府带来了比较大的就业压力。

对人口管理的收费,特别是对外来人口管理的收费,普遍缺乏透明度,相当一部分收费标准的制定缺乏合理的依据,在收取管理费时,不能排除存在组织寻租的现象。同时也不能排除存在“管理就是收费”的弊病。外来人口管理费偏高,加上办理手续的不方便,导致相当一部分外来人口并不主动办理暂时居住的手续,游离在城市的人口管理体制之外。这些游离的人口成为人口管理的死角,往往是导致社会问题的重要组成部份。

由于存在腐败现象,个别管理部门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往往喜欢用罚款的方式进行,这些罚款的去向常常不太光明正大。以罚代管方式的罚款的额度又缺乏法律的根据,因此一方面伤害了外来人口的合理权益,另一方面加剧了外来人口与本地户籍人口之间在感情上的对立。

从地方政府到管理机构都存在的寻租行为,无疑给城市人口管理的科学性蒙上一层阴影,可以把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3、条块分割体制的不协调

目前我们的城市管理体制比较混乱,存在所谓的“条条块块”现象,一股情况下,管理部门之间缺乏互相沟通。由于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不足,出现了各自为政,有关政策互相矛盾,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在人口管理体制上,这种现象同样存在。涉及到人口管理的政府部门与社会团体很多,有公安、工商管理、劳动管理(包括社会保险)、民政、计划生育等等,有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大部分外来人口是在一些企业或事业单位就业的,这些单位的管理部门是五花八门的。可能没有人认真研究过,一个在城市里的外来人会有多少部门管到他。大家都可以管,可能出现由于责任分摊而实际上谁都不负责,同时也更加可能出现有利益时大家争着管,没有利益时谁都不管。

体制对城市人口管理的影响,最突出的可能是城乡结合部地区了。由干近年来城市范围的急速扩张,不少原来城市郊区的农田被城市建设征用,原来的农村被城市包围,形成所谓“都市里的村庄”。住在“都市里的村庄”的“农民”,虽然大部分早已经不再务农,但是他们的身份还是农民,在体制上属于农村的乡镇管理,而不是属于城市的街道管理,传统农村在空间分布上是分散的,因此“都市里的村庄”在空间上也是分散的,这种分散管理与城市在空间上的整体性是不协调的,这种不协调给城市管理带来许多不方便。

“都市里的村庄”里往往有大量的“出租屋”,“出租屋”里住着大量的外来人口,这些外来人口基本上是依靠城市谋生,许多日常活动是在城市进行的,但是其居住地管辖却与城市不统一,这种情况就不可避免导致人口管理上的漏洞和混乱。事实上城市管理不善带来的许多问题,例如社会治安问题、卫生环境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与“都市里的村庄”现象相关。因为存在管理的漏洞,所以在“都市里的村庄”中,利益群体的寻租行为往往特别突出。

体制不协调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劳动力市场的不统一。城市的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割裂的劳动力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不同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的用工制度不尽一致,一般说来,政府控制能力比较强的是国有企事业单位,其他所有制单位的劳动用工受政府的控制程度比较低,最明显的是职工参与社会保险的比重是国有企事业单位远高于其他所有制单位。除了这个问题之外,城市中还存在一个庞大的非正式劳动力市场(李若建,1994),对这个劳动力市场,政府管理部门多少有点鞭长莫及,而外来人口构成了非正式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因此政府通过管理劳动力市场来达到管理人口的目的则困难重重。

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为了克服城市人口管理体制的混乱,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人口管理机构。其实这种想法是行不通的,因为人的活动涉及到许多方面,决不可能靠一个部门可以全部包揽。

4.资源产权问题

产权可以看成是一种资源或者服务的使用权。产权问题是困扰中国改革进一步深人的问题,不仅仅在企业中存在产权不清问题,在资源方面同样存在许多产权问题。由于产权不清,给城市人口管理带来不少困扰。

土地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土地制度对城市的形态与管理体制都会发生明显的影响。在中国大陆,城市的土地是国家所有,农村的上地是农村集体所有,从整体上看,这两种不同的土地制度是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但是在城市郊区,就存在问题。“都市里的村庄”中,土地是农村集体的,住宅地的使用权是个人的,城市规划很难对其有制约作用,因此在外观上显得零乱,在管理上与城市显得不协调。

除了土地资源之外,在城市中有大量的公共资源。公共资源包括内容很多,就业机会是公共资源,城巾的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也是。资源的产权对城市人口管理有很大的影响,就以这几个资源为例,作初步分析。

一个城市的就业资源是否是当地政府的、本地户籍人口的专利,这个问题很棘手,但也不能回避。如果就业机会这个资源的产权是地方政府的,那么政府可以限制外来人口就业,否则就不能。如果以投资主体作为决定就业资源的产权,那么地方政府对就业的限制就没有多少道理了。

一般来说,城市的基础设施一般是本地政府的投资,那么本地政府是否拥有城市基础设施的所有权呢?虽然有许多公共设施的使用者不完全是本地的纳税人,相当部分是外来人口。但是有相当部分公共设施是被控制专门为本地户籍人口服务的,特别突出的是初级和中等教育。外来人口子女上学问题是一个相当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说来,外来人口的子女需要支付一笔昂贵的赞助费才能上学。其实教育资源问题同样困扰本地户籍人口。目前中国城市户籍人口中,人户分离的情况相当多,一些原来居住在老城区的人,虽然已经搬迁到新城区,但是户口依然留在老城区,这种情况给人口管理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教育资源的产权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有名的中小学位于老城区,而入学的条件往往受到户口的限制,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上一个好的学校,家长们宁可把户口留在老城区。

篇10

整合管理就是指在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中,系统思考影响管理效果的各要素,并对这些要素进行整体设计,系统规划,系统控制,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整合管理可分为经营活动的整合性管理,即将企业的所有理念、制度、组织、活动等归结在一个系统之下,发挥其强大作用;管理过程的整合管理。本文主要侧重研究管理过程的整合管理。

最早拥有整合管理思想的人是法约尔,他的整合管理思想过分强调管理是一个过程,而缺乏对构成管理过程各要素的质的论述。在竞争激烈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中国企业,管理不仅需要“量”的整合,更需要重视对各要素“质”的把握。笔者认为,新时期企业的整合管理应强调决策力、执行力和控制力的整合。三者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整合管理的杀手锏:决策力、执行力、控制力

管理的决策力

就是指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美国管理学者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整个的管理过程就是决策过程,决策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贯穿于高、中、基层的管理工作中。决策是指管理者在调查、预测,掌握信息的基础上,预先选择目标,拟定方案,并最终选择出最满意方案的过程。所以,决策问题,是企业发展方向问题,尤其是战略决策,更是涉及企业长期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对策问题,正如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所说,企业大了以后,决策问题变得更为重要,稍有不甚,企业可能满盘皆输。而正确决策就涉及到决策力的问题。

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拥有决策力通常用以下标准:企业各类决策与企业战略目标和谐。即战术决策要为企业战略决策服务,战略决策要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正所谓智者的决策结果是企业目标快速实现,愚者的决策结果是南辕北辙。决策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三者之间要动态平衡。即决策要抓住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又能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是一个趋利弊害的正确抉择。决策与盈利和伦理道德和谐共生。即决策实施后要能给企业带来利润,同时又能把盈利建立在满足消费者需要、推进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强调企业决策义利共生性。

管理的执行力

执行力一般是指企业决策的执行能力。它是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它包括对目标和方法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地跟进以及责任的具体落实,直到目标实现。2003年初,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所著的《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一书风行世界。当许多人把公司经营失败归咎于错误的经营策略时,本书的两位作者却开宗明义地点出是“执行力”影响企业的优劣成败。认为大多企业经营的失败与企业缺乏执行力有关。而笔者认为,决策好比是领导者出题,执行就好比是执行者写出答案,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同等重要。如果决策力来源于管理层,那么执行力就来源于被管理阶层。如果决策力来源于高层,执行力就来源于中、基层人员。

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执行力的标准有:企业决策的实质和领导意图是否为下属所领会。下属对决策和领导者的意图领会越深,执行力就越强。员工的工作态度。当今流行一句话,态度决定成败。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影响工作的责任心、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最终体现在工作士气上。员工士气低落,生产效率下降,导致执行力不足,做事不到位,就不会有精彩的细部,也就不会形成壮观的全局。员工的素质。员工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工作效果。我们常说好心办坏事,就是形容员工的工作热情如果没有知识、技能、创新力来支持,高士气反而带来低执行力,甚至对企业有破坏作用。企业的诚信水平。企业如果形成至上而下的诚信机制,领导以身作则,说话置地有声;员工诚实守信,与上同意;企业的执行力就强,工作就会雷厉风行。

管理的控制力

控制力是指管理者依靠预定的目标对企业实际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和分析,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实际的经营活动与预先规定的目标相吻合的能力。它通常包括硬控制(规章制度)和软控制(企业文化)。企业正确决策的实现离不开企业的执行力,而执行决策的过程中又离不开管理的控制力。它是决策最终实施的保证。

衡量企业控制力水平的标志有:

企业制度化管理水平。即企业管理以规章制度为准绳,避免人情化、关系化,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用人、激励等机制,又称硬约束。企业越是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企业制度的作用力就越强,企业的控制力就越高。

员工的自我控制能力。即员工在工作中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尤其是大型企业,员工自我控制能力直接影响决策执行的效果。

企业文化的作用力。即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对员工的约束力,又称软约束。企业文化对员工的约束力越强,说明企业文化影响力越大,企业员工自我控制的能力就越强,整个企业的控制水平就越高。

总之,企业管理的决策力,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航向,企业的执行力保证了决策的快速实施,而控制力又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执行。三个要素相互联系,互为因果,构成了有机的管理系统,真正使企业走向整合管理。

管理水平低成为企业构造强势竞争力的瓶颈

具体表现如下:

决策缺乏可行性。具体讲管理层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没有深入细致的开展市场调查,对决策的可行性缺乏充分的论证,有调查和论证的也是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把决策建立在以客户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的基础上,使决策无法执行。

企业执行力差。具体表现在:一是好的决策思路没有具体执行时间表和科学的执行方法,导致好的思路和策略形成空谈;二是员工自主管理能力差,执行中缺乏诚信,工作马马虎虎,应付了事;三是工作执行中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执行任务不彻底,工作推推拉拉。海尔张瑞敏认为,没有精彩的细部,就没有壮观的全局。执行力差将直接导致企业的经营绩效下滑,影响职工士气,长此以往,把企业推向失败的境地。

管理者思维缺陷影响了成功。如大多数企业搞管理创新,往往都是孤立的提一个方案,而不是一个过程,结果是方案执行中困难重重,半途而废。再如很多企业移植TQC、ISO9000、ERP等等管理工具于企业之所以失败,就是企业缺乏管理工具使用的环境。领导者自己也没有把一个坚定的态度、清晰的目标要求传递给员工和有关方面,甚至不知道自己扮演什么角色。这种缺乏整合管理思想的思维缺陷,是导致管理失败的重要原因。

企业缺乏强有力的软、硬控制系统。具体表现在:一是企业员工主人翁意识不强,共识共和的精神差,不能与企业共风雨。二是大多企业缺乏共同的愿景、使命和目标。三是制度化管理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做到让原则、制度说话。四是出台管理制度时不严谨,经常性的朝令夕改,让员工无所适从;五是制度本身不合理,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或者过于烦琐不利于执行;执行的过程过于烦琐、不合理。

提升整合管理水平和塑造企业强势竞争力

如前所述,新时期企业的整合管理应强调决策力、执行力和控制力的整合。整合管理水平的提高主要通过全面提升管理的决策力、执行力和控制力来实现的。而决策力、执行力和决策力的有机结合所构成的管理体系又是塑造企业强势竞争力的支持系统。

提高决策力。提高决策力就是企业要制定正确的决策,保证企业做正确的事。首先,按正确的程序做决策。决策决不是一拍脑袋计上心来。而是建立在科学决策程序基础上。决策的程序一般包括:确立目标,预知未来环境,核查企业本身的资源,拟定多种可行方案,评价优选方案,把最优方案具体化为数字化的计划,实施并反馈。其次,决策应建立在对内外部环境充分调查,掌握准确信息的基础上。准确的信息才能带来正确的决策。其三,按一定的原则制定决策。限制因素原则。限制因素是指影响决策实现的关键因素。对现实因素了解越多,实现决策的过程中预先采取的对策就越有针对性,决策实现的阻力就越小。贡献原则。即在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中,有总决策,又有分决策,在决策分解的过程中,下一级决策要对上一级决策的实现有贡献,各决策方案之间相互支持,构成一个实现同一目标的决策网。弹性原则。它包含两层内容,一层是在制定决策时要有备用决策方案,一旦发现原方案不可行,立即另辟他图。第二层是在决策执行中保持充分可调解的余地,发现决策不可行,立刻采用追踪决策,以适应变动中的环境。

提高决策的执行力。提高执行力就是正确、快速做事。首先,一项正确决策的目标本身一定要清晰,尽量量化,可考核,可检查,本身不能模棱两可;目标不能过多,要抓关键目标。其次,要树立明确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先后顺序,明确的决策执行时间表。“科学的程序”是执行的保障。决策制定出来后要明确什么时候开始做,知道什么时候结束,有谁负责,有什么部门在什么地点做,达到什么效果,完成后有什么奖励,完不成会有什么惩罚。其三,领导者要有强有力的沟通能力,领导者要善于表明自己的行为,善于交谈、表明态度、书写和倾听,以便把自己的管理构想给别人,告诉下属,他还要做什么,及如何达成。决策制定出后,让下属清楚明白领导意图,知道与决策有关的政策,知道如何为决策实现效力,使员工有用武之地。同时,上级要知道下属的想法,如,目标清楚吗?能不能完成?授权够不够?资金有没有问题?既要看相应的资源条件具不具备又要看执行者的能力怎么样,包括现实能力与挖掘潜力后的能力。

提高控制力。控制的实质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是实际执行情况与预先规定的目标相吻合。首先要适时控制。任务布置后,执行权下放后,再定个制度不是领导就可高枕无忧,然后就靠员工靠下属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恰恰相反,正好是工作的刚刚开始,管理的问题不能形而上学,不能惟制度论,要关注过程,善用临床诊断的方法,必要的时候去督促,去指导,对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预判断。其次,执行要有反馈机制,这样形成工作连续封闭的回路。我们常说,没有回路的输电线,线再粗也无用。管理也是如此。管理过程要形成决策-执行-反馈-再决策-执行-反馈的机制,才能使管理自如的吸收、加工和做工,形成有效的管理运动。其三,建立以自我控制力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形成自我控制力强的团队。

总之,整合管理已成为企业构造强势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在创新管理日益重要的今天,整合管理思想必须为管理者掌握、认同并运用于管理实践。企业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决策力、执行力和控制力三维一体的整合管理,并善于对影响目标实现的各要素进行整合,善抓关键环节,发挥协同效应,使管理超越单一职能的努力效果。从长远来讲,整合管理的协同作用亦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强势地位。

参考文献:

篇11

一、薪酬管理的涵义

学者们对薪酬管理涵义的理解各有不同。美国著名薪酬专家乔治·T·米尔科维奇(George·T·Milkovich)认为薪酬是指雇员作为雇佣关系中的一方所得到的各种货币收入,以及各种具体的服务和福利。国内学者董克用定义薪酬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确定自身的薪酬水平、薪酬结构和薪酬形式,并进行薪酬调整和薪酬控制的整个过程。笔者认为薪酬管理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的,由人力资源负责执行的,确定薪酬水平、设计薪酬体系与结构、进行薪酬控制等一系列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动态管理过程。

二、薪酬管理理论研究

在经济学视角中的薪酬理论中认为,早期的工资决定理论、工资决定理论和工资差别理论都与薪酬管理存在一定的关系。同时,包含了管理学相关理论内容,主要包括20世纪中期,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中的马斯洛(Maslow)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Y”理论,在激励理论中,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7年提出的公平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1964年在其著作《工作与激励》提出的期望理论都在薪酬管理中得到了很大的应用。同时,权变管理理论都对薪酬理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基于以上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基础,许多研究学者们都做了相关研究。程嘉诚(2004)借鉴马斯洛和赫茨伯格的需求理论,认为为了更好地激励员工,就必须设计出合理的薪酬体系,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杨培灵和彭尚平指出薪酬具有激励性因素和保健因素的双面性,要处理好目价值和实现概率之间的关系,极小值的设定要适度,要防止从激励性薪酬向保健性薪酬转化。杨岚认为薪酬管理与双因素理论有关,很多企业只注重保健因素的满足,而忽视对员工激励因素的满足,不能使员工对公司和工作满意而只是消除了员工的不满。赵海提出薪酬管理理论是随着人性假设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的,人性假设理论经理了由“经济人”到“社会人”再到“复杂人”最后到“决策人”的发展过程。随着人性假设理论的发展,薪酬管理基于此进行研究更具创新性和科学性。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调查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结果表明:国有企业人才离职的原因不是对薪酬不满,而是缺乏和谐、公平的发展环境。除此之外,随着对薪酬管理理论研究的深入,薪酬管理的前沿问题也随着凸显。

三、薪酬管理前沿问题

(1)全面薪酬。全面薪酬的概念是从二十一世纪上半叶开始逐渐流行起来的,全面薪酬既包括穿堂的货币薪酬,基本薪酬、短期激励、长期激励、福利和临时津贴等,也包括非货币报酬,比如文化、培训、对员工工作的认可、职业发展、弹性工作时间、员工工作与生活平衡等。文跃然提出全面薪酬可分为四大板块,即:薪酬、福利、工作环境和学习与发展。作为一种回报和激励员工的手段,全面薪酬越来越受企业和员工的欢迎,他认为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全面薪酬是吸纳人才的重要手段;能够更好的激励员工;对留住关键人才具有重大影响。同时他提出了实行全面薪酬战略必须理清的十大问题。洪健和林芳着眼于全面薪酬对满足员工的多方面需要、激励员工的作用,以广州市高速公路总公司为研究样本,采取实证研究,将全面薪酬因素聚成四个因子:工资、福利、工作体验和文化环境。(2)CREP假说。文跃然认为现代管理学的研究都过于片面强调所研究专题,而需要为企业经营的企业家们提供一种全面系统的思考方法。他强调企业的生命力受企业的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

nance)、资源(Resources)、企业家(Entrepreneur)和产品与服务(Product & Service)四个要素的影响,取这四个要素英文的第一个字母,即为“CREP”,这种为企业家们提供全面系统的思考方法被称为CREP分析方法。CREP假说的基本理论是以治理结构理论、资源理论、企业家理论和竞争理论四大理论为作基础的,此外还包括一些其他的理论。他通过一些大型企业利用CREP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诊断,认为CREP可以作为一种评判企业的工具区观察企业在基本问题上的健康状态,同时,可以作为一种战略分析工具和人力资源管理思考方法,对企业的战略和人力资源提供标准和依据。也可以是作为一种文化分析工具去判断企业文化的优劣。(3)现代薪酬战略管理。李宝元在梳理了数百年的现代组织薪酬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演化脉络的基础上,提出现代薪酬管理就是一种战略性广义薪酬整合激励管理,即薪酬战略管理。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重视外在间接薪酬乃至内在薪酬的战略性激励意义;以长期股权激励乃至内在的精神激励方面为时代主题;加强职能模块与绩效管理的内在联动关系;工作重心转到以团队性、战略性、规范性和制度性的规划设计调控方面;现代薪酬战略管理已不限于企业组织范围,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和政府公共部门薪酬管理也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前沿焦点问题之一。李宝元认为以上五个方面也是现代薪酬管理领域的最新实践和前沿课题。(4)薪酬与激励。目前,薪酬管理与激励关系越来越紧密,人力从作为资本转为资源后就需要利用各种方法去保留与激励人才。因此,利用固定的奖励计划,完成设定好的目标之后给予固定奖励的激励薪酬制和基于每个个体能力和技能的报酬形式的能力薪酬制较之前的业绩薪酬制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面向管理层的持股计划的股权激励制被运用到很多企业,这种长期激励计划无疑能够对管理层有着更大的激励作用。对于薪酬激励研究,国外学者奥普萨尔(Opsahl)和邓尼特(Dunnette)通过研究操控实验室研究,使动机的影响能与其他的管理性、组织性的变动因素相分离,其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大量的投入工资成本,但目前来看,相对于其他有关员工激励的研究,只有很少研究证实工资与激励的正相关关系。(5)胜任力与薪酬管理。胜任力是薪酬的影响因素之一。以素质理论为基础,国外学者Ledford认为扁平化的组织使员工通过职位晋升获得薪酬上增加的机会越来越少,为了激励和保留核心员工,组织必须找到职位以外的因素来衡量员工的价值并给予相应的报酬,基于胜任力的薪酬体系就是很好的解决方案。在我国,对于胜任力薪酬管理的研究是最近几年才兴起,姚凯、韩英认为与传统的薪酬管理相比,胜任力薪酬管理更具有战略性和科学性,追求对企业战略有重要作用的核心岗位、核心人才的激励效果。

四、总结

综上所述,薪酬管理理论随着经济学的与管理学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更多更新更深入的薪酬理论研究,薪酬管理也趋于战略化、全面化与长期化。理论的发展也必将对薪酬管理的实际运用起到参照与推动作用。

参 考 文 献

[1]乔治·T·米尔科维奇,杰里·M·纽曼,成得礼译.薪酬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第9版)

[2]程嘉诚.薪酬管理的发展趋势及启示[J].煤炭企业管理,2004

[3]杨培灵,彭尚平.期望理论和双因素理论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9(2)

[4]杨岚.论双因素理论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商贸.2010

[5]文跃然,高琪,吕晓洁.理清十大问题实践全面薪酬[J].人力资源.2007(10)

[6]洪健、林芳.全面薪酬因素的实证探析[J].江苏商论.2007(8)

篇12

中小企业由于生存的压力,往往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企业产品的销售之中,只要产品销路畅通,销售收入在不断增长,企业领导者就不太重视财务管理的建设,更多的是把会计作为一种信息披露的需要或是记账的手段,而没有把它视为一种管理工具。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而只是简单地追求产品销售的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扩大。这样的状况在企业生产经营还算顺畅的情况下还不是很大的问题,而一旦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或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严重亏损、企业无法正常运营等重大问题的时候,就会因为平时财务管理的工作不到位而不能立即做出正确的补救措施,从而使企业出现破产的危机,危及到企业的生存。

1.2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一些企业根本没有设置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工作没有具体的制度可遵循,也没有任何的约束,容易使企业出现各种管理漏洞,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另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管理者与一般从业人员多具有一定的血缘、亲缘、地缘关系这个特征,使得制度的约束力不强,执行起来非常困难。

另外,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小,企业员工少,组织结构相对简单,于是对财务部门设置简单,财务岗位分工不明,一人兼任多项职务的现象非常普遍,使得会计核算的岗位分工制度无法实施,也无法起到相互的监督制约作用;中小企业会计账目设置混乱,会计数据失真现象普遍存在,财产账实不符,甚至为了应付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的检查,设置几套帐;对企业资产缺乏科学的管理控制,容易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

造成这种混乱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就是经营者,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的管理思想落后,管理能力较差,忽视财务制度的严肃性和强制性,普遍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企业财务基础薄弱,使得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不具有可信度,失去了财务管理的意义和作用,既不利于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取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或其他投资机构的信任,获得资金的支持,也不利于企业在投资活动中根据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作出正确的投资分析和决策,获得投资收益,更不利于企业对日常营运资金的严格管理,总的来说,就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1.3资金短缺现象十分严重目前,中小企业发展的绝大部分资金都是来自于自有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近年来一直保持在50%-60%以上的比例,而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则占不到1%,银行贷款大约只占20%左右。这突出显示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直接融资渠道狭窄,而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也存在很大的融资障碍,这样的状况不仅抑制了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而且也延缓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小企业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导致筹集资金的困难。首先是企业的信用障碍问题。从经济交易角度来看,良好的信用是经济交易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一个社会经济赖以繁荣发展的基础。经济交易过程中信用的缺失,一方面源于我国长期公有制条件下的计划经济体制淡化了人们之间进行经济交易所必须具有的信用意识;另一方面,在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又忽视了信用问题对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至今还没有形成一种完善的、适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样,在整个社会都缺乏完善的信用制度的情况下,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也比较严重。一些企业信用观念不强,诚信度不够,有些企业想方设法悬空和逃废债务,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下降。部分中小企业在执行国家财务会计制度方面不到位,财务透明度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的随意性大、真实性差、财务资料不齐全,有些企业甚至设置几套账、账外账,财务报表可信度差,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比较严重,银行就很难准确把握其真实情况,致使银企之间难以建立起相互信任,贷款也就无从谈起。另外,处于发展和创业中的中小企业,通常不具备较大资产规模,也不具备良好的历史经营业绩记录和银行认可的担保和抵押,在资信评级中一般不能获得较高的资信等级。而且由于银行要求抵押的资产是房屋、土地或者是大型固定资产,而中小企业受规模的限制,又往往缺乏可抵押的资产,从而造成贷款数额不足或根本不能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

其次,我国的中小企业存在一定的产权障碍,像城镇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多数是由地方政府出面,以财政出一点、主管部门出一点、地方上效益好的企业出一点等所谓出资入股的方式建立起来的,有的乡镇企业或村办企业是通过农民集资的方式建立起来的。这些企业在建立的初期并没有确立明确的产权关系。在经营一段时间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便以行政方式强制命令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或国有银行的分支机构给予资金支持,这样的贷款是具有一定的风险的,到期无法收回或者找不到真正的责任人。随着金融机构的改革,对那些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的中小企业银行不再盲目贷款,这就加剧了整个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另外,对于民营或私营的许多中小企业来说,它们在创立的初期出于某种利益上的考虑,往往采取挂靠集体、合资合作或投资入股等方式,与当地政府部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房屋等不动产以及土地使用权等产权不明晰的问题,使这类企业无法将产权进行抵押,从而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

二、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既然财务管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因此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要研究对策,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作出适当的改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对企业的资源分配和财务监督的职能,帮助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通过分析实习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发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一些改进的建议:

2.1量体裁衣,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目标

中小企业在进行具体的财务管理操作之前,其经营者与财务负责人应该首先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因为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导向约束和评价的功能,有了明确的目标以后,企业可以有明确的前进方向,能够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去实现这样的目标,最后通过一个个目标的实现,来促进整个企业的快速、健康和长远的发展。

财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从根本上说,财务目标取决于企业生存目的或企业目标,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模式。一般情况下,企业都会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但是,中小企业有着不同于其他大型企业的特点,因此在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和确定上,必须要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和发展要求来制定,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目标导向、约束和评价的功能,才可以指导企业向着科学的方向前进。

2.2加强财务管理意识,重视财务管理

首先,企业领导者首先要具有创新精神,积极转变观念。中小企业领导者首先就要提高财务管理的自觉性,勇于突破“家庭式”的、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敢于接受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念,并致力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加以实施,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更合理的完善的管理制度,重视人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引进高级人才。其次,努力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当今世界,人才对企业的影响是深远而重大的,有高级人才的加入,会给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最后,中小企业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方式。ERP软件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如果企业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那么中小企业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和企业ERP软件来对企业财务进行科学的管理。如果企业规模较小,没有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实力,企业领导者可以考虑充分利用现在的社会资源,如聘请“公共财务总监”来帮助企业有效快速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2.3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要改善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除了坚持以观念创新为基础外,同时要坚持以制度创新为保证。所以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制度措施,使财务人员的财务工作有章可循,并具备一定的约束力,具体来讲,中小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首先,树立财务管理制度的意识,并使制度具有约束力。中小企业领导者首先应当重视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明确一个完整的财务制度体系可以帮助企业规范各项财务操作,减少人为因素使管理出现问题,加强企业对各项资产特别是重要资产的管理和控制,降低企业的风险(中国学术期刊物大拇指中心)。

其次,建立各种具体的财务制度。要建立起岗位分工制和轮换制,特别对于不相容的岗位,如会计和出纳,不能让一个人担任,而且对于同一个岗位,同一个人担任的时间应有一

定的期限,到了这个期限,就应当实行轮换,这非常有利于不同岗位之间的互相监督,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企业的资金和其他财产的安全。

最后,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水平。会计科目的使用,要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各个总账、明细账、流水账等会计账目之间要相互勾稽,内容清楚,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会计报表等资料也要根据相关规定来制作,符合《会计法》、《税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使企业的会计资料能够真正为企业各项财务分析和决策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数据。

2.4扩大资金来源

如前所述,融资渠道单一是我国中小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问题之一,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现有理财环境下,中小企业要想获得充足的资金来支持企业的发展,就必须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融资渠道,增加资金的来源。笔者分析了所实习企业的资金状况,认为可以从完善自身和增多渠道两方面来扩大资金来源。

2.4.1提高企业自身素质,积极解决贷款难题

从目前来看,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仍是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和规模较小,与其有关的供给、客户、财务、经营者的经营能力等信息一般不在媒体上公布,同时没有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对其进行评级,也不能向投资者提供审计的财务报表,这样,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及潜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都比大企业要严重。因此中小企业要解决贷款的问题,就要着重降低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才能取得银行的信任,获得贷款支持。

1、企业应经常主动地向银行通报公司的经营情况,使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具体生产情况和经营活动尽可能有更透彻的了解,改变对中小企业的种种偏见和不信任,逐步建立起与企业的良好关系。企业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时,要多角度地展示企业的实力和前景,重点向银行表达企业有充足的还款来源,增加银行对企业能按时偿还贷款本息的信心。如果企业领导层描绘的企业实力和前景能“打动银行的心”,那么银行贷款一事已经成功一半,当银行方面认为该笔贷款很有把握收回并获利时,银行还会主动与企业联系,向企业提供可能的优惠条件和便利,积极配合企业加速贷款进程。

2、应当努力争取现有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支持。银行出于对自身信贷资金安全性的考虑,在向企业贷款时要求企业能提供良好的贷款担保或抵押,而中小企业出于自身规模和资金的限制,往往难以向银行提供抵押,也难以取得第三方的信用担保,这时如能获取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支持,那么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就基本成为定局。

3、企业要不断提高资信状况。银行之所以不愿意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太差,其提供的会计报表等资料不值得银行信任,贷款不能偿还的风险太大。所以,要打开银行这扇资金来源的大门,中小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资信状况,改变在银行眼中的差的印象。通过及时归还贷款、提供可靠的担保、壮大企业资产以提供可抵押的资产等措施,树立良好的信用状况,以后再向银行贷款,应该就是比较容易的事情。

2.4.2争取从社会多方面筹集资金

通过从社会其他渠道募集资金,可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缺口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在目前的金融环境下,供小企业选择的几种融资渠道主要有:一是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政府或民间设立的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动提供的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的专项投资基金。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资金支持途径之一,在美国,有90%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在风险投资的帮助下成长起来的。二是创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又叫“二板市场”,是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的,主要以新兴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为主要上市对象,使其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帮助其发展或拓展业务。创业板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降低了企业上市的门槛,不设立最低盈利的要求,没有净资产的要求。三是民间金融,民间金融是与正规金融相对应的,它与正规金融的根本区别,在于交易是否在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保护和规范之下进行,以及金融机构是否处于政府的监管之下。它的特点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了解和掌握中小企业的各方面信息。四是国家财政资金,近年来,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和发展状况越来越被政府重视,为了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从财政上大力支持,集中表现在税收扶持体系和基金扶持体系上。

2.5投资管理要科学化

投资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当中,应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2.5.1提高投资能力

中小企业决策者应当摒弃凭经验或主观感觉、靠拍脑门定决策的旧的管理模式,而要重视对投资的科学论证和分析,注重充实自己的财务管理知识,提高投资决策的水平,提高投资项目的成功率。

同时,中小企业领导者要重视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规范财务操作,规范会计核算,要鼓励财务人员积极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帮助企业搜集准确、可靠的投资信息,作出科学的分析论证,在尽量规避风险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效益,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2.5.2以对内投资为主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对自身的情况相对而言了解得总是多一些,而外部的情况不确定性总是多一些,另外对内投资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和扩大企业的再生产,而对外投资的目的要么是获得高额短期收益,要么是想去影响、控制对方企业的生产经营,为己所用。这两种情况的风险都较大,而且第二种情况的对外投资目的,对中小企业而言,还比较难以实现。作为中小企业,在投资方面更应该稳扎稳打,在搞好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如果还有余力,再搞些对外投资,赚些外快,也未尝不可。因此,眼睛要向内。为了搞好内部的生产经营,除了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资金投入外,中小企业也应想办法扩大再生产。

2.5.3避免盲目扩大规模

中小企业资金规模有限,精力也有限,因此鼓励中小企业走“小而专”的道路,稳健、谨慎地进行投资,反对中小企业“大而全、小而全”式的盲目多元化经营。同时,中小企业在决定投资项目大小的时候,要依据自己的资金实力情况而定,要“以筹定投”,充分考虑企业的筹资能力再作决定,不能超出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去投资,否则会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资金供应不足而使自己的主营业务都受到牵连而不能正常运转,使企业陷入破产的危机。

2.5.4规范项目投资程序

项目投资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决策程序是否科学、合理。因此,当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力之后,就可以借鉴大型企业的普遍做法,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认真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并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精心设计和实施,在项目投资过程中进行全程的风险控制和跟踪监控,以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2.6中小企业应注重积累,合理分配资金

中小企业经营者首先要明白,企业的留存收益也是企业所需资金的一种来源,而且这种筹资方式要比从企业外部筹集资金成本低、股权分散风险小,比较容易操作,所以经营者一定要注重对利润的积累,通过努力降低成本、严格控制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广告费、办公费等费用,来提高利润水平,从而增大留存收益的规模,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劲支持;同时,要审批企业税后利润分配方案,监督企业利润分配的去向,防止将利润分配于非生产领域,还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公益金要按规定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方面的支出,不得用于职工消费性支出或挪用于弥补企业亏损和增加注册资本,等等。

结论

随着经济的日趋全球化,中国的加入WTO,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压力,中小企业必须要具有国际化的战略眼光,积极进行企业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得长远。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只有财务管理搞好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才能顺利进行。所以中小企业对财务管理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并积极进行革新,这样才能令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邓春华.《财务会计风险防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版。

2、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面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法规选编[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5.

4.张望之.新时期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教育财会研究,教育财会研究杂志社出版,2006,(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