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5:08: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家族企业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家族企业的信任机制
弗兰西斯·福山认为,所谓信任,是在一个社团之中,成员对彼此常态、诚实、合作行为的期待,基础是社团成员共同拥有的规范,以及个体隶属于那个社团的角色。人类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社会性群体,而信任是社会黏合的前提。大量的文献研究己充分显示,企业成长受到所处社会的整体信任结构的影响。福山认为,经济活动代表了社会生活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同时也和许多规范、规则、道德义务和其他习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社会的样貌。如果缺乏社团意识,人们对于唾手可得的经济机会只能望之兴叹,无法加以利用。萧(haw,R.B.)指出,组织成员间的信任大大提高了变革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信任将提高人们抛弃过去实践并赞同新的方法的可能性。信任是一种资源,它以共同资产的形式存在,运用得当则可获得巨大竞争优势。
信誉或信任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任何交换都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没有起码的信任就不可能发生交换。即使发生了交换,也会把大量宝贵的资源用于防范风险。没有信任就会产生机会主义,产生交易成本。
家族企业以血缘、亲缘为组织纽带,通过家长权威、亲情主义等传统家族伦理的自发作用,形成的类似家族伦理中的等级结构,借此来规范和协调企业内部各种关系。这就使得家族企业的信任机制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家族企业信任模式的非正式性。家族企业成员之间的交易属于人格化、半人格化交易,没有发展到现代科层组织的非人格化交易,企业缺乏正式信任及其实施机制。企业成员之间的正式契约以及企业正式规章制度不存在或不完善,对人际关系的协调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家族伦理道德在规范人们行为中起了主导作用。
第二,家族企业信任是一种特殊主义信任。在家族企业中,维持组织生存及其效能的重要因素是信任的有限性或者说是对外人的不信任。如雷丁指出,华人家族企业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家族以外的其他人存在极度不信任。这是一种体现特殊主义的信任结构,即提出的著名的“差序结构”:一个差序结构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构成的网络,“是以自己为中心,推出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以自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愈推愈远,愈推愈薄”。
这种信任格局最简单的就是两分法,自己为圆心把所有人都划分为两类:内圈是自己人,外圈是外人。人们对自己人往往绝对信任,对外人则缺乏基本信任。在这种信任模式中,信任资源往往局限在一定范围内,一旦突破家族、邻里范围,信任资源便严重不足,需要付出更大的交易成本。家族企业与职业经理的相容困难,缘于家族企业对家族外的外人很难相信。实际上,企业家族化经营是对市场调节能力不强等多种市场不完备因素的一种反应。
二、信任与家族企业的规模扩张
在家族企业初创阶段,家族成员将家族的情感关系渗透到工作中,内部忠诚信任关系和家族伦理约束成为一种节约交易成本的组织资源。家族伦理有效调节内部各种关系,简化了企业监督与激励机制;非正式信任减少了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使企业可以低成本地获得各种资源;企业在选择外部交易对象时,也尽量利用信任程度高的私人关系,大大降低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竞争的加剧都导致家族企业对技术、规模等的强烈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家族信任机制对家族企业的影响是致命的。
1.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家族信任逐渐失效
随着家族企业的成长,家族成员的劣根性逐渐萌生,忠诚度递减,彼此维系的亲情日益脆弱。家族主义温柔的面纱终究敌不过金钱与利益,一些小事也可能成为利益冲突的导火线。父子反目、兄弟分家、夫妻离异的情况屡见不鲜。例如,温州目前不少家族企业分化瓦解,企业内耗严重,“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衰亡”的现象难以避免。
2.特殊主义信任阻碍了经理阶层管理专家进入企业,妨碍了企业人才结构合理化
社会学大师马克斯·韦伯认为在中国,“几乎一切超出个体经济范围的有组织的经济实体,都建立在现实的或模仿的宗族化的基础上。”“在中国,一切信任,一切商业关系的基石明显地建立在亲戚关系或亲戚式的纯粹个人关系上面。而新教伦理与禁欲教派的伟大业绩,就是挣断了宗族纽带,将商业信任建立在每一个人的伦理品质的基础上。”韦伯指出,中国人只信赖与自己有私人关系的他人,而不信任外人。其信任行为属于特殊信任,这与基督教文明中人们普遍的信任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的家族企业,其信任具有有限性或者说是对外人的不信任。这是一种体现特殊主义的信任结构。在家族企业扩张过程中,需要管理协调的层次日益增多,家族成员往往无法胜任专业化管理,企业迫切需要专业管理阶层管理企业。但由于创业家族对“外姓人”的低信任度,严重阻碍了社会人才,特别是高层职业经理人进入企业。随着时间推移,三缘包括亲缘、地缘、血缘关系成了困扰家族企业发展最大的问题。即使在一些比较大型的企业集团,董事长自己抓营销,也不愿把营销决策的权利交给专家团。
3.家族信任机制能促进“人合”却无法促进“资合”
中国家族企业以血缘、亲情为基础,所发生的关系是一对一的特殊关系。这种以特殊关系建立企业的方式,阻碍了资本最大限度、最大优势的组合,从而在规模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以温州为例,温州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积累了几百亿元的巨额资本,但这些资本却难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式大量地集合,而是演变为冲击全国市场的炒楼、炒煤的商业游资,其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
三、信任关系的发展与家族企业变革
钱德勒在《看得见的手》中论述了1840年~1940年这一百年里,美国企业如何由家族管理演变成现代管理的。他发现,在19世纪40年代,美国企业仍然是采取家族经营的小规模企业,这个时期是正式信任严重缺乏的时期,业主宁可挑选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或熟悉人充当人。因此,美国社会并非一直就是高信任度的社会。根据祖克尔对同一时期美国的信任模式变化的研究,发现这时由于外来移民大量涌入、人口流动、信任的缺失,加剧了企业组织的不稳定,社会对正式信任资本的需求十分强烈。随着专业资格制度的推广、规章和立法的加强、理性化的科层组织的发展,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正式信任机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正式信任制度的推广,美国家族企业演变为现代经理式企业。
中国家族企业的信任演化,据笔者的研究,有二条方向:第一,家族企业的家族信任扩展;第二,家族信任体系中,正式信任制度的逐步进入。
1.家族信任扩展
值得指出的是,家族企业的信任机制是富有弹性的。依照著名的“差序结构”,“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家里的”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何梦笔和陈吉元共同主持的项目研究也发现,传统的血缘、亲缘和地缘关系,与适应市场需要而建立的各种带有很强的商业性质的利益关系,能够耦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文化基因就是泛家族主义。
泛家族主义对家族主义文化的改造在于:对于家族成员的认定不再只是局限具有血亲关系的狭义的家族圈子内,而是扩展到以“五缘文化”为基础来认定,即所谓的亲缘、地缘、神缘、业缘、物缘。换言之,指以宗族亲戚、邻里乡党、、同行同学和物质媒介等为五根纽带结合成的社会人际关系。一些规模较大的创业家族严格限制家庭和家族成员在企业中担任管理职务,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用人,导致公司股权结构、治理结构的突破,打破了家族的垄断。然而,但这一突破是有限度的,它并不能解决家族企业发展面临的所有问题。
企业对外部资源尤其是外部人力资源归根到底难以形成真正的信任,企业对外部人力资源的使用往往是建立在个人关系、个人友谊的基础之上,没有制度的保证。一旦这种个人关系出现裂痕,对外部人力资源的使用可能便告终止,从而导致家族企业出现不稳定。
2.正式信任制度的建设
历史上,正式信任制度的建设对古典家族企业演变为现代经理式企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下,人与人之间大规模的分工合作,离开了正式信任的支持,是不可能扩展到家族、血缘范围以外的。对于家族企业来说,最困难的事莫过于家族企业将信任完全扩展到家族成员以外,以突破家族制管理模式。
正式信任制度的建设包括企业须在以下几个关键要素上进行重大改革:(1)在经营理念上,改变任人唯亲,以解决家族亲情与企业经营的矛盾;(2)在产权问题上,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3)在决策问题上,要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
家族企业制度变迁是企业主导型的,但是政府可以发挥集体企业家的作用。政府决定企业制度变迁的方向和速度。政府应当从整体战略角度培育社会资本,推动非正式信任向正式信任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第一,形成通畅的信息传导机制,使公民、企业、政府的守信状况为公众及时了解,建立经理人信息披露制度,通过市场竞争对经理人的无形约束,加大经理人的败德成本,最终减少民营企业扩张中的组织费用;第二,建立完善的司法体系与执法体系,有效解决契约中出现的各种纠纷,弱化关系运作等非正式信任;第三,要建立完备的产权制度,设立统一的法律,有效保护包括私有财产权在内的各种财产权;第四,完善专业资格认证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参考文献:
[1](美)弗兰西斯·福山: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内蒙古: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35页
[2](美)萧(haw,R.B.)著王振译:信任的力量.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第25页
[3]李新春:信任、忠诚与家族主义困境.新经济,2005年第5期
(1)年薪制。
主要用于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是一种固定的报酬,它将高层管理者业绩的间接性和长期性加于考虑的范围中。除了给予这部分人员较高的固定工资外,还为这部分人员提供较稳定的工作环境和保障以有利于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2)奖金制。
主要针对公司内部一般行政类员工,根据员工的表现情况和绩效考核情况发放工资。
(3)提成制。
主要针对销售类员工,提成一般等于销售额与提成比例的乘积,或是将销售额的定额部分扣除后,以剩余的销售数额作为计算提成的基础。
(二)家族式医药超市企业薪酬体系的主要特点
医药行业的薪酬目前呈现高管职位薪酬走高、浮动收入增加、分配方式单一三大特点。(1)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呈上升趋势。高级员工的收入在近几年的医药行业中总体平均上升5.98%,尤其是在近两年来,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涨幅超过11%。从这一数据中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开始对高级管理层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培养。
(2)浮动收入占员工总体收入的比例增加。
在薪酬结构,浮动收入在医药超市行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由于医药超市企业主要由销售人员组成,一般情况下,浮动收入主要包括三部分:销售佣金、奖金及长期激励收入。浮动收入占收入的比例增大从整体反映了医药超市企业对员工绩效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制药企业逐渐都接受了利用浮动工资这一薪酬工具来激励员工的方式。
(3)分配方式单一。
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对企业核心人员的激励中,包括高管人员、掌握关键技术的工程师及研发人员等。目前我国大多数医药企业主要利用奖金和绩效工资两大薪酬工具来对激励员工,在总体薪酬分配中,资本要素、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所占分配的比例较少。
2以Y公司为例调查、分析家族式医药超市企业薪酬体系
(一)Y公司薪酬概况
Y公司属于中型药品连锁超市行业,其薪酬福利体系也显现出与其他行业相区别的特征,具体薪酬概况如下:
(1)为员工购买五险一金,为员工免费提供住宿,法定节假日会给予员工一定的物质补贴,每月组织两次员工带薪培训;
(2)药师和医师的基本工资主要在2000-2500元区间,行政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基本工资主要在2500-3000元区间,其他普通员工(包括实习生)基本工资均在800-2000元;
(3)薪酬构成: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绩效工资=销售提成+岗位津贴+全勤奖+工作补贴+销售ACE奖+其他工资;
(4)实行奖罚制度,即销售额前100名员工有相应的物质奖励,销售额倒数前50名员工有相应的处罚;
(5)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并不按其员工实际基本工资额度签,而是按照法定最低基本工资额度签。
(二)Y公司薪酬状况调查及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一线员工、普通行政人员等基层员工)和高层访谈(访谈对象为该公司董事长、财务总监、及人力资源部总监等高层人员)两种方式结合。主要调查了以下问题:
(1)员工对目前薪酬水平的满意度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来看,对目前的薪酬水平没特别感觉的员工群体主要集中在基层人资源人员及部分医师药师等人群;对目前薪酬满意的员工群体主要是中层人力资源人员及部分优秀销售人员,其次为一般基层管理人员;最不满意的是一线营业员、财务人员、部分实习生等。
(2)员工认为决定工资高低的因素
由于药品超市行业的性质,Y公司特别重视一线销售员工的个人业绩,而对该部分员工的学历和职称不怎么关注;但对于基层管理人员,个人业绩不占据其薪酬构成的主要部分,而职位的高低与工作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则是决定该部分人员薪酬高低的主要因素。据该公司最新的薪酬报表显示,该公司普通员工(包括实习生)的基本工资均在800-2500区间,工资水平较低。在Y公司员工的总体薪酬中,绩效工资占据薪酬构成的主要部分,根据弗隆的期望理论可知,员工的期望值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就算企业给予员工再多的效价(绩效激励)还是很难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同时也很难增强员工的忠诚度。
(3)除了工资,员工最看最的因素
数据显示有30%的员工除工资最重视和谐的人际关系,而近50%的员工除了工资最重视好的工作环境和提升自身实力的机会。这说明员工对和谐舒适的工作氛围和和谐的人际关系追求比较强烈;根据麦戈莱伦的成就需要理论可以判断出Y公司员工主要为友谊主导型的员工,这种类型的员工较喜欢与他人进行交流且渴望被人喜欢,希望自己能加入一个小团体,那么针对这一类型的员工,企业管理人员应让他们尽量在团队中进行工作,上级主管应尽量的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表扬,并让他们做协调性较强的工作,这对激励员工非常行之有效。
(4)员工对公司福利设计的看法
经数据调查有70%的员工认为Y公司福利太少或基本没什么福利,而只有15%人员认为Y公司福利设计合理,笔者深入分析调查问卷人群后得知,认为福利设计合理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中层管理人员及部分优秀销售员中。这主要是因为Y公司对中层管理人员及优秀人员都给予较好的待遇和激励,如为这部分员工给予Y药品超市购物卡奖励和带薪旅游、带薪假期等激励。
(5)员工认为多久调薪一次合适
数据显示52%的员工希望3个月至半年内调薪一次,而Y公司实际调薪情况则为1年半一次,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分析可知,调薪作为激励因素,企业只有实施令员工满意的调薪政策才能最充分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否则只会增加员工更多的不满以及离职的可能性。
(6)员工对公司薪酬支付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评价
在调查中有8%的员工认为Y公司薪酬支付的数额和时间基本准确,与此相比有81.3%的员工认为Y公司在员工薪酬的支付问题上不够及时和准确,还有75%的员工认为Y公司经常拖欠员工工资。笔者经过深入分析问卷调查数据发现,认为Y公司薪酬支付的数额和时间基本准确的员工主要为一些优秀或资历较深的员工,而认为Y公司薪酬发放不及时或经常拖欠的员工主要为基层的行政人员和普通销售人员。Y公司在薪酬发放的区别对待上已经成为造成员工离职或不满的主要因素。
(三)Y公司薪酬体系调查结果
薪酬作为企业吸引、激励以及留住所需人才并获取其价值的重要手段,因此薪酬管理的水平对于公司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根据问卷调查及Y公司高层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本文认为以Y公司为代表的家族式医药企业薪酬管理具有一些优点,也存在许多不足,具体如下。优点:对高层管理者实行年薪制,有长期激励作用;薪酬管理实施“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奖罚分明;重视对员工的相关培训;岗位设计较为合理。缺点:注重绩效工资,忽视员工基本薪酬的设计;部分岗位薪酬偏低,导致不满;薪酬差距较大且加薪较难;没有建立满意的薪酬激励体系;薪酬政策朝定夕改,没有长期有效的执行;用人唯亲,薪酬管理过程中家族性质浓厚。
3家族式医药超市企业薪酬体系优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以Y公司为代表的家族式医药超市企业在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对不同类员工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在设计薪酬制度时应针对员工不同的需求给予不同的激励,才能收到尽可能好的效果。公司也应该针对不同员工,设计不同的激励制度。对于一线营业人员而言,由于其低层次需求更加强烈,应该主要以金钱激励为主,满足其基本的生活开支,同时辅以较高的销售提成奖励,除此之外还应给予员工一定的福利激励,如为员工定期进行系统的培训及一些假节日旅游福利等,使员工能够安心地在企业工作,培养其忠于企业、为企业奉献的精神。对于基层管理人员来说,由于其大多为知识型员工,因此应该在物质激励基础上,需要注重情感交流,更多地给予员工提升工作能力的机会,满足其自我实现需要。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对这些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和非物质激励,为其设计合理的职业生涯道路和晋升渠道,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激情和忠诚度,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为企业关键岗位物色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在培养员工能力提高的同时,也要辅以较高水平的报酬,防止员工被其他同行猎走,留住这些可用之才,为己所用。对于基层技术人员(医师药师营养师等)而言,由于其成就感的需要较强,公司可以通过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对这部分员工开展知识讲座,专业知识交流互助等,以提高这部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追求,支持他们在自己专业领域的发展,设定教育基金为这部分人员的再教育提供资金支持,或定期选派一部分优秀人员到国内外与同行优秀的医师药师进行交流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重新的工作设计使得工作更富挑战性,明确关键职能使得该部分员工的地位得到提高,从而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二)薪酬管理体系再设计
薪酬管理制度再设计是一个系统的工作,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健全各种配套管理制度,包括对组织结构的调整和岗位设置的调整、人员配置的调整、健全企业全体员工考核制度以及调整对企业全体员工劳动关系的管理等,从而为薪酬管理提供信息支持。笔者认为薪酬体系再设计过程中除了要科学地进行工作分析、绩效考核和薪酬调查工作外,还应当优化薪酬发放制度和改善劳动关系管理。
(1)优化薪酬发放制度
调查显示,员工不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类似企业经常拖欠员工工资,因此需要优化薪酬发放体系,以确保员工能及时、准确地获得属于自己的工资。通过规范并优化薪酬的发放制度,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满意度,降低因工资发放不及时或不准确造成的员工离职。
(2)改善劳动关系管理
通过与Y公司高层进行访谈,得知Y公司为了降低给员工购买法定福利的支出,因此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并没有按照员工的实际工资额度来签,而是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来与员工签订合同,再以这个工资标准为员工缴纳相关法定福利。这样势必会造成员工的不满和困惑,最终导致员工离职。公司应当在与员工签订合同之时,向员工详细说明基本工资的额度、绩效工资所占的数额,以及其他收入的来源。
(三)薪酬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1)弱化家族式管理作风
家族式医药企业领导层的核心位置主要由家族成员担任,管理模式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这些企业对员工管理都较为苛刻、同时在员工精神方面的激励几乎没有,很多政策朝令夕改。这将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抑制员工的创新精神,使员工的工作效率下降,很难保证工作质量,最终会制约公司进一步发展。且不少类似企业当前面临着业务量的快速提升,这在客观上需要公司尽快扩大管理层的开放性,这就要求家族式医药企业能引入事业部制的管理模式以及职业经理人制度,以创造更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为目的,用制度来保证薪酬管理的公平性和解决相关的补偿不及时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必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人力这一具有协调能力、融合能力、判断力和想象力的特殊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人力资源作为一种智力资源,它能够给企业带来丰厚的资本增值,是企业能够长期发展的原动力,更是现代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和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外部环境变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科学技术的步伐从工业化时代起就在不停地前进,以往的梦想如今也变成了现实,人才结构和人才素质更是在不断变化和不断发展,企业处在前所未有的时代,不断的学习和更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变化。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类社会变得越来越小,国际分工细化,国际之间相互依赖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一个国家、甚至一个企业的人动都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社会价值观念变化。社会的发展进步促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不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观念要变化,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还要让年轻的一代和年长的一代之间有共同的沟通点,企业才能在一个有着共同文化的环境里发展。#-内部环境变化企业分工细化。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在企业生存斗争中,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利润的平均化导致了生产的非垄断化,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导致了劳动分工的精细化,劳动力的胜任度和劳动技能的本论文出自提升变动的困难程度加大了。因此,企业必须要进行全方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和发展。信息高度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许多以前人工完成的工作由机器来替代,以前多人做的工作现在只要三二个人就可以完成。这就使基层员工精简了,中层管理人员需要转变角色,从以前的人事管理转变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高级管理人员也将越来越少。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势在必行。员工素质的提高。生产专业化使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宽松的就业机制、国际分工和合作,使人才的流动有更大的自由度。把员工视为“生财工具”的观点将被历史嘲笑,民营企业里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会越来越没有市场,专制式的管理方式将无法生存,而民主式的管理模式将得到推广。综上所述,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改革的发展刻不容缓,这是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必然选择,是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现阶段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滞后性
温州家族企业借改革开放的春风,迅速实现了资本的积累和扩张,创造出了许多为人称道的经济业绩,但家族经营模式限制了企业的进步成长。如何抓住机遇、找出对策、发挥优势、迎接挑战,关系到家族企业的兴衰成败。现在温州家族企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不断寻找新的发展动力。
一、温州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目前,温州家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如下问题:
1.人事关系上的“近亲繁殖”现象日趋严重。据调查,约90%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控制在家族成员手中,中、高层管理人员约40%左右是朋友或家族成员。这种人事安排上的就亲化取向会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1)亲友中身居要位而文化层次、管理能力、市场的敏感性低的大有人在,使得各部门工作效率停滞不前;(2)家族成员之间的利益恩宠之争使企业内耗增大,削弱凝聚力;(3)阻碍外部人才的进入,造成专业化工作的低效益。同时这种做法也不利于调动外部人员的积极性,使公司各项决策流于形式。家族企业内部,常常缺乏明确的职能分工和组织分化。因人设岗、任人唯亲现象较为普遍。有时为了照顾家族成员而不惜牺牲企业利益,很多家族企业不断重复设置岗位。
2.排他性的用人政策造成优秀人才流失。由于家族企业的制度安排、利益分配、福利保障和文化建设、激励制度等方面存在问题,使其难以留住优秀人才,跳槽现象比较普遍。使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难以维系,不仅影响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而且有损企业形象;影响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和能力结构优化,同时对其他员工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使他们易对企业产生不满,对自己在本企业的发展前景失去信心。
3.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目前许多企业因业主没能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内容、作用,通常都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甚至没有健全的人事制度。企业要用什么样的人,怎么用好人,全凭企业主的意志。企业主要部门设置、部门人员岗位职责的调整存在相当的随意性,这对业务发展的连续性以及人力资源的稳定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二、温州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目前温州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陷入困境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几千年家族伦理的烙印,使企业管理中的家长作风比较浓厚。企业主对个人能力过于自信,凡事自己做主,很少能听得进其他人的意见。在事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需要借助于他人的力量把企业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时,企业主通常倾向家族关系的亲疏,不愿意授于外围人员以相应的职权。这是使企业陷入困境的意识根源。可以说,企业主主观意志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的兴衰。
2.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失当及制度性缺失。很多企业主在企业治理上缺乏这种辩证思考。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的组织构架、制度建设滞后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行为的拓展。当形势的发展超出家族式管理的有效调节范畴时,就必然导致管理优势消退,决策效能降低,决策成本上升,竞争实力下降。这是家族企业陷入困境最直接的因素。
3.尚未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主必须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才能做出科学的人才规划。而事实却不容乐观,目前家族企业在选人、育人、用人、留人四个环节都存在一些问题:选人上的“内部人”首选、学历主义、短效取向和技术至上;育人方式落后、内容缺失;用人唯亲使企业人才战略达不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境界;留人措施比较单一,过度依赖物质奖励,忽视从员工内心需要出发,忽略多元化激励。
三、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过程,遵循如下原则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变革目标。
1.举人为贤,实现管理科学化。美国思科公司总裁就曾说过:“与其说我们是在购并企业,不如说我们是在购并人才。”企业主起用“自己人”最主要的原因是出于信任、安全、低成本高团结的需要,但它却在相当程度上混淆企业和家族利益,使亲情肆意践踏企业制度,让企业付出高额的管理成本。这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是相当有害的。企业主在人事安排上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企业利益,不要让亲情、家族利益凌驾于企业利益之上。随着企业的扩张,家族化经营逐渐失去对现状的控制。在企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人才的今天,以关系亲疏定位置高低的用人制度从根本上失去了低成本运行的优势,阻碍了外部优秀人才的进入。关键在于做到“两个舍弃”:舍弃论关系亲疏定职位报酬,将报酬和能力、成绩挂钩;舍弃管理上的家长作风,用人不疑授权职业经理人,提高管理效率。
2.打造特色企业文化,创建共同愿景。浙江正泰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做法可以作为借鉴,针对企业所处低压电器行业,认识到电器虽小,却关系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假冒伪劣就是变相的甚至是直接的图财害命。怎么在竞争中取胜?如何让客户放心满意?正泰集团认为质量和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正泰集团把“质量第一”的质量观和争创“世界名牌”的品牌观,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支柱,用“高质量、大品牌”激励企业每一个员工,把“和谐、科学、求实、创新”作为企业经营理念,把全体员工的个体价值观、群体价值观汇集成了“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企业报国”的总体价值观,企业文化建设成为正泰集团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源泉。
3.加快人治化向制度化转变进程。家族经营模式能带给企业融资方便,管理成本低,决策效率高等优势。在目前市场多变,企业困境、管理水平不一的形势下,企业变革应该避免“一刀切”,宜结合各自实际情况,保持家族经营固有的优势,分阶段向更高级形态的家族企业过渡,最终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反思家族企业走过的道路,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人治化固有的随意性、模糊性、专制性和不可传承性等负面影响,这也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的公正、高效等目标的达成,进而削弱了企业的赢利能力,而这恰恰是制度的专长。现代企业是制度化的组织,制度化本身是使企业员工行为规范化,因此,只有规范化管理才能为企业成长提供空间和支持,“人治”向“法治”管理的转变是家族企业发展最终的趋势。法治最重要的一步是“立法”,对于企业而言,指的是建立一套有效的规章制度体系。
四、总结
温州家族企业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与社会资本的各个层面进行吸收和融合,从而使其从最初的家族小工业作坊,发展为股份制合作企业,现在又在朝着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家族集团型企业转变。在现阶段,温州家族企业必须建立现代家族企业制度,找准战略定位,把握战略转折点,制定合适的人才战略,充分调动家族成员和非家族成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以人为本、健康向上的家族企业文化,一定能够扬长避短,走上持续成长的辉煌道路。
参考文献
1.陈一明.常青的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2008(1)
2.肖新华.温州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数量双增长.非公经济,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