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籍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8 15:08: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学籍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学籍管理论文

篇1

该体系主要针对在校学生,如果某位学生在学习期间突发一些状况(成绩挂科、身体健康问题)造成学业中断或者转学,这时候就需要对该生的学籍信息进行变动。通过学籍变动管理体系可以清晰明了地掌握学生在就读期间的一些变动,从而方便校方了解学生。

1.2学生评价管理体系

现在的教学体系已经不能单纯的依靠学习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了,一个优秀的学生应该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评价管理体系是涵盖考务和成绩的综合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考务管理。主要管理学生的考试诚信,例如作弊问题,加强考务考风的建设,对于学生诚实守信意识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仅仅靠监督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二是成绩管理。每次考试过后,学生的成绩都会录入到成绩管理系统中,成绩是对学生的文化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方面掌握程度的客观评价。三是毕业资格审核。在学生修满学分完成毕业答辩之后,该系统可以根据学校的相关标准对学生是否具有毕业资格给予审核,从而确定该生是否能正常毕业。

2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籍管理体系的几点要求

高职院校具有职业性和技能性的特点,因此学籍管理体系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也应该体现出职业性和技能性,充分发挥出学籍管理体系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2.1转变学习方式

所谓工学结合,就是工作与学习的相辅相成。工作不仅仅是传统的以劳动为资本的赚钱过程,在工作实践的过程中也是学习新知识补充新技能的过程。在工作中寻找学习机会是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必备的能力。因此,学生需要在任何时候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摒弃传统的学习只是在课堂中完成的定向思维,将学习的被动变为主动,将学习变为主动汲取而不是被动接纳。在学籍管理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课程自助学习,给学生提供最大幅度的自由空间,使其能够结合自身特点彰显个性。

2.2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应该是在企业培训基地中进行的,在真实的实践工作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指导老师教授的内容应该是在工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通过亲身实践来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局限于课堂中的书本知识。简而言之,构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籍管理体系一定要将学校与企业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真实的实践活动,在工作中消化书本知识,学习新本领。

2.3体现开放性,切忌闭门造车

高职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模式下切忌闭门造车,一定要体现开放性的特点,做走出去与企业合作。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在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比非高职的学生具备一定的优势。

2.4规范、指引学生

学籍管理体系对学生的学业以及生活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指出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当达到的标准,例如考试不能作弊、不能挂科、毕业要修满一定的学分等等。在学籍管理体系中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思想品德方面都做明确的规定也体现了学校培养人才的决心。学生根据学籍管理中的相关规定就能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才能符合学校要求。除此之外,学籍管理中还对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年限以及毕业资格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达不到年限或者不符合毕业资格都不能正常毕业,这样也从侧面激励了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顺利毕业。

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籍管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学籍管理体系具有职业性和开放性特点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实际的管理体系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工学结合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籍管理体系中增加了一定困难,加上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模式本身缺乏实效性,在工学结合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实践环节进行实时监督,导致学生成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若学生一旦发生意外,最终受苦的还是学生本身。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对该模式下的学籍管理体系进行深入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因人而异的灵活学籍管理

不同类型的学生无论在学习能力还是在实践能力方面差别很大,我们应该针对学生个人情况并参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对学生采取灵活的学籍登记策略。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实践时间的长短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比如采用网络授课或者视频实时授课等方式,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参加实践锻炼的同时也可以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学分转换认定的过程中要具备灵活性。在企业进行工作实践的时候都要有一定的实践课时数,这时候我们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将学生实践的课时数转换为在校时的学分数,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实践环节,这部分学分将直接与毕业资格挂钩。除此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工作实践进行实时监控,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环节都是在企业中完成的,一般的学校学籍管理无法对学生的实践环节进行监控。基于此,学校可以在企业中设置企业导师,通过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的实时交流掌握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构建学生的学籍管理体系。不同专业之间也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灵活地设置学籍管理体系的细节。

3.2利用现代化手段管理

正如上面所说的,通过在企业中设置企业导师可以和校内导师实时交流,从而掌握学生的实践锻炼。但是这样操作起来还是困难重重,为了更加便利快捷的掌握学生的实践情况,我们可以设置网络管理系统来掌握学生的实践情况。学生每天登陆系统,将自己的实践情况记录下来,由企业导师进行评价,再传递给校内导师对学生实践情况进行批阅,这样就会很方便的掌握学生在实践中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第一时间予以指导。除了采用登陆管理系统的方式之外。还可以采用电子邮件,微信,QQ等交流方式,不仅仅是学生和导师的单向交流,也可以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间接的培养了学生集思广益的习惯。

篇2

1.1可行性分析

目前,学校已建立涉及面广的千兆校园网,并直接开放给学生和教师。此外,通过网关、防火墙和公共互联网连接,以方便在家庭的范围内进行相关的各种操作。因此,发展本系统已经拥有足够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因为该系统使用一个典型的C/S的多层结构的应用程序。所以,应用程序可以使用MicrosoftSQLServer2008的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功能,实现了高校招生管理信息系统综合、高效使用。

1.2系统功能分析

1)安全登录和权限系统设置功能;我有基本的信息视图;看到我的成绩数据;查看他们的专业信息和教育计划的信息;查看所选课程的信息和任课教师在信息化过程中;2)面向全体学生,以执行以下功能允许动态选修选修;修改登录密码;3)通过系统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结果登记本学期和更改密码等功能,让任课教师;4)该研究所由系统管理员根据享受大学生信息化管理水平的特权:学生信息;制定教学计划;课程信息;任课教师信息;展开管理;学生成绩管理;修改登录密码;5)由高校管理权限的系统管理员享有办学层次:管理院级管理员用户;出版与大学有关的文件管理;信息管理学院;专业的信息化管理;6)允许所有用户查看各种证件和院校的信息;7)让学生到学校或学院网上留言;8)提供银行和信贷公司的接口的公共接口;9)系统登录、注销功能。

2技术保障

具体涉及的主要技术包括:使用的用户名和密码安全登录机制,使用用户类型来区分用户权限和使用MDS加密;使用中间件和业务逻辑技术来实现的页面设计和功能实现的分离;网络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术;各种操作的MicrosoftSQLServer2008的数据库;WEB环境,特别是IIS60功能操作和安全设置。

3数据库设计

本文中的高校学籍管理信息系统采用MicrosoftSQL2008作为数据存储和维护的工具,在该系统中所涉及的学籍管理数据库的数据表主要包括教师信息表、教学计划信息表、学生信息表、学生成绩表、开课情况表、学院信息表、专业信息表、课程信息表等表,且各表之间的数据完整约束关系可用图2描述。在本学籍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除了与学籍功能相关的数据表之外,还应建立记录系统运行、维护等信息的数据表:如维护人员登录时间、登录日志表、离开时间、登录IP以及用于记录数据库维护的登录名称、密码信息等信息。数据库是本高校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核心部分,它的安全操作和快速反馈给用户信息是系统性能的重要标准,为了方便和提高查询效率查询一个数据库,除了利用数据库本身的优化技术,在严谨各个数据表间的约束外,还运用MicrosoftSQLServer2008工具中的视图和存储过程等机制对系统的数据库进行性能和安全方面的优化。对于像排课表、成绩查询、班级学生信息等查询频率较高、固定的查询,可以采用视图查询,而不用每次查询请求都用查询语句完成。存储过程是数据库中的一个重要对象,任何一个设计良好的数据库应用程序都应该用到存储过程。它是在数据库服务器端编译好的执行语句,一般是针对需要大量数据操作的数据表而事先编译的,它是通过中间件与数据库之间通信,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数据库的操作安全性。本系统还运用了RAID磁盘阵列技术(多块磁盘),其主要功能是对服务器端数据库进行数据备份,在物理层面上保障学籍管理系统数据的安全,在主磁盘损坏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对系统服务器端的数据进行恢复。

4程序设计

系统的开发的总任务是实现信息关系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分析系统的整体功能的结构图基础之上完成的整个系统的开发任务。以下逐个模块给出说明:上述各模块结构的描述:1)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用户名修改;添加用户;修改用户密码;数据库文件备份。2)学籍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注册学生学籍信息;修改学生学籍信息;查询学生学籍信息。3)班级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添加班级及辅导员信息;修改班级及辅导员信息;查询班级及辅导员信息。4)课程信息主要实现以下功能:添加班级课程信息;查询班级课程信息。5)成绩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添加学生成绩;修改学生成绩;查询个人成绩;查询班级成绩;打印班级成绩。6)WEB信息服务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网络信息查询功能;网络信息修改功能。

篇3

二、精湛的业务素质

精湛扎实的业务素质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学籍档案是学校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最原始记录。新生入学后,学籍管理员要为每一名新生学生及时建立学籍档案,每学期初要对在校学习的学生要进行审核、办理学籍注册手续。一名学籍管理员如何做好学籍档案管理工作?首先就是平时就要注意原始材料的积累,然后要力求做到及时、完整、真实、准确和规范,特别是对于学籍变动的档案,更要做到记载的全面真实、准确无误。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准确、科学和规律,这就要求学籍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提高,管理水平要提升。学籍管理人员要掌握科学管理知识,并且能够善于进行组织管理和协调管理,还要精通档案专业的理论和技术,努力使自己成为档案管理行业工作的专家。为此,学籍档案管理员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打开眼界汲取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用学籍档案管理理论来充实自己,让自己适应学籍管理形势的发展需要。只有熟练掌握学籍档案管理的基本方法,具备熟练准确的实践操作和熟悉掌握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及手段,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管理人员。

三、良好的科学素质

学籍管理人员应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学籍管理软件,学籍管理工作己全面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这就要求学籍管理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技术,并建立健全学籍管理规章制度,做到工作有章可循,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能够准确、熟练地掌握和使用管理系统软件和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等各种软件,并运用计算机处理学籍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目前学籍管理工作从新生入学注册、日常学籍管理到毕业生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的全过程均实行计算机操作,学籍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传播技术,建立一套完整的学生学籍信息资料档案,这样就可以十分便捷迅速地统计、查询、检索学生学籍的各类信息,能够让领导及相关人员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将学籍管理员从繁杂、低效、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还能保证数据统计的可靠、准确,情况反馈的及时、迅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大大增强了学籍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所以学籍管理员要加强对现代化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文化科学素质。

篇4

2、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原有的学籍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医学院校的学籍管理。首先,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高校的教育对象、教育手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旧的学籍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大众化的教育发展需求。其次,由于新时期的大学生个性发展要求强烈,如果再按照旧的学籍管理制度,不能有效的因材施教,就会影响到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还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努力培养适应于时代,适应于社会的医学人才,而旧的学籍管理模式,带有很强的计划性,很难适应新时期人才市场供求变化的发展。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学院校必须优化医学管理工作,改革旧的学籍管理模式,使学籍管理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另外,一些管理者缺乏对于学籍管理的正确理解,学院学籍管理制度不完善,学籍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学籍异动处理不严谨;导致一些学生的学籍注册信息错误或缺失。给学生毕业找工作带来麻烦。再者,一些学籍管理者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籍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对学生主体地位缺乏应有的认识,也影响了学籍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在新形势下,医学院校的学籍管理要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要以新时期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通过科学化的学籍管理,优化医学院校学籍管理的数据和信息,进而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3、优化管理模式,创新高校学籍管理工作

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学籍管理是一项比较重要的管理工作,因此,管理者要改变思想认识,建立健全学籍管理制度,实现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要制定一套系统的管理体制,做到学籍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学生的学籍制度,不仅是学生学习成绩评定、授予学位、重修、补考以及能否毕业等的重要依据,还是学生在校期间考试作弊、处理违纪行为的重要依据。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学籍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籍管理规定,遵循依法原则、学校特色原则、稳定性原则、适度和梯度原则和创新性相结合原则,不断完善、补充学籍管理规定,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籍管理模式。另外,对于学籍管理规定中原则性的重大问题,学校领导以及教学领导机构应当予以审定,要有计划的进行学籍管理改革,采用优化模式,明确学籍管理的目标和任务,为进一步规范,学籍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于学籍管理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以及创新意识。要深刻认识到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以及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学籍管理各环节工作。在收集、处理学籍信息时,要做到及时、细致和准确。在收集处理的过程中,要保证执行按程序,处理有依据。同时,在优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还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化管理学生的学籍信息,构建学籍管理的信息网络,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学籍管理。实现管理平台共享,信息资源共享、进而提高学籍信息管理工作效率。

篇5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成人高校学籍过程管理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相比之下,对成人高校的角色定位、学籍管理制度效力、责任等问题却很少有人论及。目前,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模糊,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中的法律性质不明确。由于缺少有效的立法协调机制,学籍管理制度制定过程缺乏法律支撑与指导,导致制定制度不严格、不民主,执行制度缺乏效力。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发展不均衡

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制度一直借鉴《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校学生行为准则》的规定。虽然从管理模块上看,成人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同点较多,但普通高校是培养全日制学生,而成人教育的教学不仅局限在校内进行,还在函授站进行,成人教育的学习形式多样,教学方式、学籍管理、学生管理都与普通高校有很大的差异。此外,成人学籍管理制度基本是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制定的,在入学报到期限、成绩考核、转专业与转学、学制、休学、退学等要求方面,各省之间有很大区别。例如,广东省教育厅会对成人学生部分科目进行统考、抽考,而在许多省,统考和抽考一般由高校统一安排。这些制度的差异,折射出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不规范。

(三)政府权限集中,执行制度手续繁琐

转专业、转学是学籍异动的两个主要方面。随着成人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多数省(市)对于转专业和转学的要求都逐渐降低,办理手续简化,学籍异动的管理更加人性化,除体育、艺术类等专业外,理工学科范畴、文史学科范畴内部都可以互转。从政策执行的角度上看,因为成人高校学籍管理部门熟知本校学生情况,了解学生动态,许多省份成人高校都有转专业的审批权,再报送省教育厅备案即可。个别省份对于转专业的学生要求较为严格,各高校的管理权限小,学生入校后发现报考专业不适合自己长远发展,因转专业手续繁琐,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甚至退学。虽然学籍管理制度对转学进行了规定,但是如果细化转学手续,转学手续难度高。即使转学不转专业,各高校的专业目标、专业定位不同,教学计划、课程设置都有很大区别,甚至课程成绩、学分相互得不到认可,给转学者造成困难。

(四)刚性学制束缚学习积极性

经本文调研,成人学生中许多是在职工作人员,参加成人高等教育学习的主要目的,有18%是为了取得文凭,有68%是为了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学生不仅看重学习时间的长短,还很看重教学水平的高低。目前,高中起点专科和专科起点本科的成人教育学制为3年或者2年半,高中起点本科教育学制为4年或5年。在刚性学制的时间限制下,一些学生只能按教学计划要求按部就班完成学业,降低了学有余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许多成人高校学制仍旧以刚性学制为主,教学模式单一,照搬普通高校课程大纲,缺乏对学生个性化指导,公共课较多,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工作脱节。

(五)制度执行程序不够严格,缺少法律规范

学籍管理制度不健全,程序规定不规范,必然导致执行程序不严格,从而引发高校学籍自主管理权与学生受教育权的冲突,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制度执行问题。例如,个别成人学生因未被授予学位而状告母校,主要是由于高校形成处分决议后,没有将处分决定告知学生,也未告知其应有的相关权利和申诉渠道,制度执行不规范。有些学生或者家长法律意识淡漠,常为解决某一问题拥堵学校大门,甚至采用更激进的措施。没有科学合理的学籍管理制度和正当程序,无论是学校的“执法均等”还是学生合理合法的请求、选择、知情权益就难以得到保障和维护。缺乏法律依据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成人高等教育各方权益,还严重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从长远分析,则可能对成人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改革策略

(一)学籍管理制度纳入法治化轨道

为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成人高校应以国家制度规定为依托,依法治校,从法律视角分析现阶段成人学籍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性,逐步规范、细化各种制度,构建适合成人学籍管理的管理制度,做到学校要有管理自,学生要有受教育权。尤其是对学生转专业、转学、休学、复学、退学、毕业、结业等要求坚持以生为本,既保证学生受教育权、申诉权,又要从学校自主管理角度出发管理和约束学生。因此,完善健全的学籍管理制度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

(二)健全学籍管理制度,简化执行程序

目前,各省制定的成人学籍管理制度差异性大,有的省份由教育厅制定并出台了成人高等学校学籍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制度,也有的省份没有出台具体的成人高等学校学籍管理规定。为保障成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各省应逐步健全成人高等学校学籍管理制度,使各成人高等院校及其函授站“有法可依”。同时,省级主管部门在细化、落实教育部规定,制定本省学籍管理制度时,不仅要考虑到省内成人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还要从成人函授站分布、制度执行性的角度出发,考虑到省级学籍管理制度的贯通性。这不仅能促进各省成人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还能保证各成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良好衔接。

(三)细化学籍管理制度,完善学籍管理体系

健全学籍管理制度体系,应重点加强以下制度建设。

1.成绩考核要求

成人学生基本上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统一上课,但各高校对于考试和考查课程的比例要求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制定学籍管理制度时,应该以条款的形式对课程分类、考试和考查课程比例做必要说明,对考核形式、成绩评定依据、标准要有明确的规范和阐述。同时,还要保证制度的规范性和可执行性。

2.转专业制度

在转专业要求方面,根据教育部“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的规定,省级主管部门在批准学生是否可以转专业方面,应该给予学校自主管理权限。从教学管理的角度考虑,学校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可以结合学生培养效果、学习需求进行转专业,这也是保证正常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从学生管理角度考虑,公平、有效转专业是维护学生权益的重要体现。同时,高校在制定转专业细则方面,既要紧密依据教育部的规章制度行文,又要结合专业特点、专业定位制定条款,细化学生申请转专业的范围、申请条件和流程,明确转专业在学科门类、学历层次、学籍状态界限以及课程补休与免修要求。

(四)强化教学改革,落实、实行弹性学制

弹性学制是指学生有一定选择性的学习,由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和学校培养方案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其学习年限也有一定伸缩性。弹性学制的落实应用,需要有一系列完善的制度规章作保障。目前,许多成人高校在试行弹性学制,但教学安排、考试安排、学籍管理制度都没有紧密契合弹性学制的安排,造成了学制只延长不缩短。因此,真正落实应用弹性学制,把“弹”字作为学籍制度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现阶段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制度的发展方向。

篇6

2如何实现成人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首先,实现成人高校学籍管理的信息化的关键不仅在于思想上重视成人学生的学籍管理问题,更要结合自身院校的实际问题建设一套适合成人学生的学籍管理信息化平台,以满足学校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各高校领导要充分重视成人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的,给成人教育管理工作上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积极鼓励自主研发先进的学籍管理软件。各高校要结合新形式,不断完善成人高等教育的规章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保证各级学籍管理人员的稳定性。使每位管理教师能够充分掌握各种学籍管理规章制度并准确地传达给学生、熟练掌握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2]。其次,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信息化的最终实现有赖于学籍管理工作者职业素质和水平的提高。一线管理教师要不断充实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技能,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灵活运用计算机教学技术进行成人的学籍管理工作,建立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系统。所以,高校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不能忽视,要多给一线管理工作者创造学习的机会,并对其定期进行相关职业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学习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素质。学校应鼓励成教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坚持参加继续教育和本专业业务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培训,以获得新知识、跟上新形势,具有坚实的业务知识基础和专业技能[3]。

3实现成人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具体措施

3.1加强人员的专业培训,选拔高层次的学籍管理人员

随着全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成人学籍管理工作从最初的手工管理,逐步过渡到现在的网上录取、计算机管理学生学籍,毕业数据网上交验等,这一系列成人学籍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特征,促使对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加强学籍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学籍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学籍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不仅需要对在岗人员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还需要严格把好入职选拔工作,保证人员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从入职之处就提高对成教学籍管理工作的思想重视。

3.2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各高校可以把新生电子注册和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的学籍管理平台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加大开发力度,进行功能优化,根据本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特点,建立一个包含学生信息管理、课程注册管理、成绩管理、毕业审核等功能模块的学籍管理系统。结合天津市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相关文件的要求,充分利用计算机查询和统计功能,设计教学计划、安排在校考试,灵活适应成人学生对学习信息的分类查询,教师对相关工作上午统计报表、导入导出、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运用,在提高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服务水平与质量的同时,加快成人学籍管理的信息化步伐。

篇7

二、转专业本科生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

本科生想转专业的原因很多,既有本科生本人的原因,也有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因素。在转专业的过程中,学籍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对办理流程缺乏了解,导致未按期提交转专业申请表,以至于错过了转专业的机会。

每学期都会有这样的情况:转专业的文件已经下发、转专业工作已经结束之后,还陆陆续续有学生来教务处提交转专业申请表,理由是之前不知道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转专业申请表。这不仅影响学生自身,也对学籍管理工作造成重复,增加了工作量,还牵涉其他部门也要做重复工作。

2.学生转专业存在盲目性,因为一时冲动而申请转专业,转专业工作结束后,又来要求撤销转专业,回到原专业。

有些学生根本没有考虑清楚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也没有和父母、老师或同学等进行必要的探讨,更没有了解其他专业相关的情况。因此,随意地申请转出原专业,又盲目地转入新专业。

3.转专业学生对后续手续的办理不了解。

转专业文件下发后,在规定时间内,学生需要在原院(系)教务员处打印成绩档案,取学籍表;然后到转入院(系)交学籍表、成绩单,办理有关转入手续;到教材供应中心领取新专业的教材;在学生证学籍异动说明栏注明转专业情况并盖章;办理新准考证;在原专业已修的课程可以申请免修,未修的课程要申请补修。这一系列的办理程序需要多个部门合力完成,导致很多学生一头雾水,浪费时间,也对学校各管理部门工作造成混乱。

4.部分热门专业申请转入的人数太多

由此给安排教室、学生管理等工作造成很大压力,也会影响教学质量。

三、转专业本科生学籍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本科生转专业是一种需求,是各个高校都存在的现象。针对转专业本科生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转变管理理念。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教学管理所提供的是一种服务”这一理念已逐步为高校教学管理者所认同。学籍管理者在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和学习自,真正把学生当作是学习的主体和成熟的个体,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管理呈现的是刚性的、对事不对人的管理态度。学籍管理涉及的是与学生相关的一系列事情,如学生信息核对、注册、各种学籍异动、财务收费、选课及教室安排等,这些工作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等更应该受到关注。学籍管理工作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理解学生的需求,支持学生的选择。以学生为本为指导思想建设高校管理体系和措施,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创造条件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不是按照一定的条条框框培养出千人一面的复制品。只有尊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只有对学生具有人文关怀和服务意识,教育才会拥有生命和源泉。

2.在转专业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转专业咨询、心理指导和职业倾向测试

帮助学生认清自己、了解专业、激发专业兴趣,对专业选择犹豫不定的学生,可允许先跟班听课,以加深对专业的了解。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学生转专业的盲目性,也能有效减少转专业后申请撤销转专业的学生人数,使学生不再因为转来转去而浪费时间,也减少了学籍管理的工作量。

3.灵活调整转专业办理时间。

该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学生转专业在学期末提出申请,可在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放宽,由上一学期末延续到下一学期初,在下一学期开学大约第二周发转专业文件。这样中间的暑寒假可以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认真思考,和家人商量,慎重选择,又不会耽误转专业学生到新专业上课,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4.新生进校后,每人发放一本《学生手册》,并组织学习和考试。

《学生手册》中的《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对转专业的办理时间和流程都有详细规定。学生熟悉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可以避免错过转专业办理时间。

5.给每位转专业学生发放一份通知,随转专业文件一起下发。

通知上有详细的转专业办理程序,方便学生办理。

6.继续推进学分制改革。

关于转专业后学生的学分互认,该校规定“学生在转专业前未修转入专业所开课程的均须补修。转专业以前已取得的学分,如果相应课程内容符合转入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内容,则转专业后学分仍然有效;若低于转入专业相应课程的内容要求,则学分无效,必须补修。学生转专业后,转入前所在班级已开而本人尚未修读并取得学分的课程,应采取补修的形式取得成绩和学分”。至于如何认定需要补修还是免修,“具体由教务处审定”。这就造成实际操作中充满争议,如该校大一上学期开设的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一),很多专业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和考试试卷都是一样的,但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却赋予了不同的学分,差距在0.5~1.0。如果严格按照学分一致才可以办理免修,很多学生反映浪费时间,没有意义。如何界定两门课程之间的相近程度,学分按照怎样的标准转换,这些在实际操作中都不够清晰。如果能经转入学院专业教师确认后,原已获得的学分符合转入专业学习要求的即可予以承认,这样操作起来就更简便易行,避免学生重复学习。不符合要求的,可作为选修课学分,这样就不会使学生产生“白学了”的感觉。

篇8

在我国,高校学生资格的获得主要是通过高考达到国家招生规定的要求,普通高等学校按照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按期持录取通知书和学校规定的有关证件到学校办理入学手续,经过注册后复查合格,即取得学籍。

2.学籍管理是指学校依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有关规定和学校制定的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

对学生从入学注册到学成毕业的整个过程所进行的阶段和全过程的质量考核及管理。

3.目前高等学校学籍管理工作

①对具有高等学校正式学籍的学生基础信息进行采集和维护;②对在校学生的学习异动情况进行监控;③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管理和审核;④对学生毕业进行审核并发放毕业证及学位证;⑤对已毕业生进行学历认证等。

二、学籍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1.学籍管理制度不健全,规范性相对较差。

高等学校学籍管理制度国家并未出台统一的管理制度模式,学籍管理制度一般由各高校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并实施,大多高校在管理操作过程中,随意性较大,许多管理制度不能认真贯彻和执行,从而很容易造成学籍管理混乱。同时,学籍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大多数学生产生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服从学校管理,也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正常教学和管理秩序。

2.学籍管理工作流程混乱,高校各职能部门责权不清。

学籍管理工作应按工作流程办事,并需要高校各管理部门的配合与协作。但很多高校在学籍管理操作过程中,无工作流程,工作流程次序混乱,工作流程烦琐;许多学籍管理人员不能明确自身责任,管理部门之间分工不合理,甚至各职能部门责权混乱,互相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籍管理工作流程混乱烦琐,不利于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也给学籍管理人员带来沉重的工作压力,降低了工作效率。

3.学籍管理信息更新滞后,学籍信息化管理模式局限性较大。

现工作中,各高校采用不同的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其学籍管理信息功能不完全一致,学籍信息管理模式受多种因素制约,协调性、共融性较差,许多学籍信息不能及时更新,导致学生信息不准确,不完整,不利于教师及学生对各类学籍管理信息的查询。对有特殊事项的学生,其学籍管理信息不能及时更新,严重阻碍了学校甚至其他职能部门对学生的正常管理。4.学籍管理效率低下,学籍管理人员无服务意识。学籍管理工作琐碎,繁杂,量大,影响因素多,要求学籍管理人员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处理具体问题,工作效率较低。同时,各高校普遍存在学籍管理人员人数不足、学历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学籍管理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专业知识和现代化技术手段等问题。部分学籍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及工作态度相对较差,对日常学籍咨询、学历查询等学籍管理工作,无耐心,缺乏服务意识,影响了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也阻碍了学籍管理工作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三、学籍管理工作改革和完善措施

1.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加快法制化建设,合理规范学籍管理工作。

①学籍管理工作的开展应以高校学籍管理制度为核心。高校在制定和完善自己的学籍管理规定时,应以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全面贯彻实施国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校的制度建设中既要充分维护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又应该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合理合法地做好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②高校应增强法制意识,明确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高校学籍管理法制化理念,设计彰显人性的制度。在推进高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法治化建设和进程中,要增强高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正确理解法律的本质,正确认识法律制度的作用,就能提高和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把全部的管理工作纳入法治程序,有效提高学籍工作的规范化管理。③高校合理规范学籍管理工作的主要包括:对学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对学籍管理工作流程的完善,对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对学籍档案管理的改进,以及对学籍管理人员队伍和人员培养等内容。因此高校进行规范化的学籍管理是使学校的管理行为公开、公正、公平的基本保证,是进行管理工作的前提。

2.简化学籍管理程序,加强部门沟通与协作。

①在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建立科学、合理、严格、固定的程序机制是极其重要的。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程序,应尽量做到每个环节细化、量化,使学籍管理的每一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流程清晰,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在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还要注重简化工作流程,特别是对学生的棘手问题和特殊请求,应尽量建立起简捷、顺畅、有效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流程,避免学校与学生之间产生利益冲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②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应采用各种手段和方式进行宣传。高校应开展各种活动,加强对入学新生的学籍管理教育,组织相关教师学习学籍管理文件。通过大力宣传学籍管理工作,可以使高校领导更加重视学籍管理,可以使教师更加深入掌握学籍管理,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学籍管理;大力宣传学籍管理工作,有利于学籍管理工作规范化、公开化、透明化,有利于各职能部门监督。③高校学籍管理工作靠单一部门操作是不可能独立完成的,需要高校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配合与协作。高校应根据各职能部门的特点,合理规范学籍管理工作,明确高校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和范围。从而使各职能部门责权明晰,避免各部门互相推诿的现象发生。高校各职能部门还应该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保证高校的安定团结。

3.创新学籍管理信息体系,改进学籍档案管理思路。

①学籍管理工作应在工作中注意总结和不断创新,特别要加强创新学籍管理信息模式,不断改进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形成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的特有学籍管理信息体系。该创新体系应与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奖惩、成绩、考核等内容相结合,该创新体系还应体现包括学生学籍异动等其他特殊事项。学籍管理信息体系不断的创新和完善,有利于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更全面地掌握和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切学习动态,适应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促进学籍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学籍档案的质量直接反映了高校的管理水平。高校必须加强学籍档案规范化,将纸质档案与电子化档案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分类管理,改进学籍档案管理思路,把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和有关职能部门的目标管理,提高对学籍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③高校在创新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应加强信息化管理,配备专业人员对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学校各部门之间应实现信息共享。学籍信息化管理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的特点大力开展学籍管理宣传工作,将学籍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等内容及时通过网络、电子客户端等高科技载体共享给高校师生及职能部门,使学籍信息化管理渗透到高校各个方面。

篇9

从历史上看,有学校就有学籍,所谓“学籍”是指符合国家招生规定被正式录取,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相关入学手续,并在教育部“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上进行学籍电子注册后取得的学生资格。学籍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教学质量、维持教学秩序、维护教育的公正性、公平性的重要工作之一,它记载了学生从招考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

2.学籍管理的主要内容

高校学籍管理是高等院校依据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而制定出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是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培养过程的评价与记载。其主要内容包括:新生的报到入学、成绩考核、学籍数据修改、学籍异动(保留学籍、休学与复学、跳级与留级、退学、转学、转专业)、奖励与处分、电子信息图像采集、学籍档案管理以及各种查询统计等工作。除此,学籍管理还包括毕业资格、学位资格的预审与证书的发放,学籍和学历信息的电子注册、新生入学资格审核等工作,且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不容忽视。

二、学籍管理方法的发展历程

1.人工处理时代

学籍管理是一项严谨细致且原则性极强的工作,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内集中完成大量繁琐的工作。如:考生信息表的整理与归档、学生学籍登记表的整理与归档、以及建立毕业生档案等工作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因此在人工处理时期,学籍管理效率相对低下,很难保证信息的准确无误和工作的按时完成。

2.计算机单机处理时代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技术逐渐应用于学籍管理领域,这样就大幅度提高学籍管理效率,降低了信息错误率。但由于计算机之间不能进行资源共享,更无法进行相互访问,使得存储在计算机内的学籍管理资料很难流动和共享,因此就导致了学籍管理资料利用率不高,管理员对学籍管理数据之间一致性的维护也就成了一件较为繁琐的事。

3.局域网时代

计算机局域网的出现解决了区域内计算机之间进行实时通信的问题,为高校学籍管理、学籍数据共享、建立各种统计报表等工作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服务。使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对学籍管理方法的现代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局域网的覆盖范围有限,在局域网以外的用户则仍不能访问其数据。

4.互联网的时代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高校学籍管理也随之进入了网络化的时代,将学籍管理应用于Internet上,这样学生就能够随时随地查询到自己的学籍状态。直到这时才真正实现了学籍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三、学籍管理网络化的必然趋势

在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是促进高校各项划时代管理手段变革的重要因素。随着教育部“学籍学历管理信息管理平台”的启用,要求高校日常学籍管理工作进入网络化管理阶段,这不仅对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能力和网络技术水平有一定要求,同样也要求学籍管理工作进入网络化、规范化的管理。学籍管理人员通过采用网络信息技术管理学籍,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籍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大大降低处理数据的出错率。因此,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过去低效、繁杂、重复的管理模式,提高了学籍管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及时掌握学生的学籍情况和教学质量的动态情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实行学籍管理网络化的重要意义

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网络化的一大特色便是把传统的管理方法与各种现代化管理手段结合在一起,从而摆脱繁琐、复杂、低效率的工作,降低了办公成本,从整体上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对信息的可控制性,使成人教育的学籍成为一个科学、开放、先进的管理平台,使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向电子化、信息化和集成化发展。其具体效果可以表现为以下方面:

1.网络平台下学籍管理操作简单、安全、快捷

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网络化使得学校在学籍管理过程中的效率大大提高。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与信息存储的电子化,也使传统纸质档案在管理方式上存在的一些弊端发生了改变,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表现出来,其一,学籍管理者通过网络化的管理方式,将大量的学籍信息集中存储到磁盘中,这样既可以避免手工管理所带来的效率低下等问题,也解决了纸质档案在管理中存放地方的问题。其二,电子化的信息存储方式可以使学籍信息保存更加持久,也不会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使学籍档案受到损坏。

2.规范管理流程,节省学校资源

学籍管理的网络化对于节省学校资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大大减少了学籍管理工作者大量的重复劳动,使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者在进行学籍管理时有章可循。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它规范了办公人员的办公流程,建立起一个亲密、协调、可靠、简单的管理机制,让学籍管理者在工作中充满活力,促进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第二,规范的管理流程使工作人员责任更加明确,权限分明,具体事务落实到人,查有所依,也杜绝推脱,扯皮的现象。第三,信息也能更为准确,及时的传递,消除传递过程中的阻塞、延误和失真。第四,各部门职责可以得到有效的协调,实现各部门的高效协作办公。最后,学籍管理的网络化减少了办公程序,节省了学校的教育资源,减少了学校不必要的开支。

3.学籍信息查询的便利性

在学籍管理网络平台下,对于学生学籍信息的查询更加便利,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管理人员在学籍管理平台上通过各种查询条件、查询方法在学籍信息数据库中检索所需要的学籍信息,也可以根据检索条件打印相对应的数据报表;另一方面,学生也可登录自己的用户信息,在学籍平台上查询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个人成绩,当前学期所学课程信息等等,从而极大地减轻管理人员的负担。

4.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增加业务研究时间

近年来,学籍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化,工作量也急剧的增加,学籍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压力,这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最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在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迈进,再加上每年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得学籍管理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学籍管理工作提出更多新的要求和内容,同时也增加了许多的困难。在学籍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为学生提供学籍证明、在校成绩单等等,随时做好各种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并打印相对的统计报表供领导及有关部门查询。而在传统的管理方案中,这些需靠手工操作、管理,使得工作异常的繁琐,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计算机网络化的管理,它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检索学生的各种信息以及在读状况,根据不同的需要,打印各种统计表格,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出错率,也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这样学籍管理人员既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钻研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又能使学籍管理更加有效、科学。

五、实行学籍管理网络化应注意的问题

1.数据的安全性问题提高学籍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学籍档案资料的利用率,是高校学籍管理实现网络化的主要目的。网络化的学籍档案信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网络安全性问题,比如:服务器硬件本身原因而导致数据库系统的瘫痪,或因用户访问数量的增大导致网络拥塞;缺乏有效的数据保密措施而导致数据泄密;数据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被监听或拦截等等。

2.纸质档案信息的原始性问题

虽然网络化的学籍管理档案有着诸多优点,但不可避免的也存在着相应的弊端,在网络管理学籍的系统中,大多数的档案是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出现的,学籍管理人员在录入电子信息时,档案就修改了,原始信息随着被改变,修改前的信息用户也不能查到,这样就会出现私自修改的现象。而在这一方面,传统的纸质学籍档案的优点则十分明显,在纸质档案中书写的痕迹很难被更改和模仿,这就保证了档案的原始性和唯一性,从而能得到法律的认可。所以,综合以上所述,我们需要的是双管齐下,而并不是单纯的去否定某一个,认同某一个。我们既要重视档案的网络化管理,也要重视纸质档案的收集和保存,这样才能使档案更加的完整可信。

篇10

二、将流程管理思想与现行学籍管理制度相结合

流程管理的基本思想要求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但将其应用到学籍管理的改革中,笔者认为,应将流程管理思想与现行学籍管理制度相结合,而不是对现行的学籍管理制度全盘否定、推倒从来。其一,目前的高校管理组织为科层式职能管理结构,即校长负责制下的各职能部门负责制,这种结构比较注重管理者对组织的纵向控制,且权责清晰。若只按照流程管理思想对学籍管理进行改革,则必须打破这样的管理组织结构,设置若干个流程管理团队,由流程管理团队直接负责学生的学籍管理。这样的设置的确提高了组织的横向管理联系和效率,但与高校实际的管理组织结构不符,容易造成权责不明,遇事推诿等状况,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违背了流程管理设计的初衷。因此,流程管理应在现行的高校组织结构模式下进行探索和应用,即在学籍管理二级制的基础上,对学籍管理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整合、改造。其二,从学籍管理自身的内容和特点来看,既有管理上的纵向控制,如:学业成绩的记载、学籍信息的修改、学籍档案的保存等;也有横向间的紧密联系,如:学籍异动的处理、学籍学历信息的在线注册、毕业资格审查、学位授予等。因此,不论是采用现行的职能管理还是采用流程管理,都无法全面有效的完成学籍管理要求,而应根据学籍管理中的不同流程(不同内容)和流程间的联系,采取职能管理与流程管理有效结合的管理方式。其三,史旗凯等人在流程管理与职能管理的比较研究中,通过研究管理活动簇,即管理主体相同的管理活动的有序集合,得出职能管理与流程管理并不存在根本上的冲突,二者间的互补关系大于替代关系。这一研究成果也为学籍管理改革中职能管理与流程管理并行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无论是从学籍管理改革的外因还是内因来看,流程管理的应用都应与现行的学籍管理模式、制度相结合,确切的说,应使流程管理与现行的学籍管理进行有效的联系与协作。

三、流程管理思想在学籍管理中的应用

在完全学分制的培养模式下,学籍管理除自身的管理内容外,更应注重对学生完成学业的引导和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权的尊重。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应将流程管理思想应用于学籍管理的以下几个方面。

1.学籍异动管理方面

学分制下强调的是学生的修业学分,弱化的是学生的专业、年级、修业年限。根据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和高校招录政策的现状,学籍管理改革比较符合实际的做法是分阶段教育培养,即:按学科大类招生,第一阶段(一般设置为一二年级)进行通识类和学科基础类课程的教育,完成要求学分后确定专业,进行第二阶段(一般设置为三四年级)专业和技能的培养,学分修满即可毕业。学籍管理方式可根据这一规律,在第一阶段采用流程管理,根据学校招生规模,设计数量适当的学籍流程管理小组,负责第一阶段学生的学籍管理。此阶段的学籍管理,在管理内容上应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修业学分的获得,在管理强度上应简化学籍异动管理,在管理机制上应设置学生修业完成指导计划和预警机制。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自律性。第二阶段学习开始前,由各流程管理小组根据学生意愿和修业学分确定专业(应为学生所录取学科大类下的专业),并将管理职能向学校学籍管理部门转移,采取二级管理制度,严格进行学籍信息修改、专业调整、毕结业审核等工作,此阶段的学籍管理以职能管理方式为主。目的在于达到学籍管理“有进有出、过程控制”的八字要求,保证学籍学历注册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篇11

1.1学籍管理的复杂性

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来源比较广泛,系分别来自各个不同单位的在职人员,涉及的专业门类多,且年龄层次跨度大,文化水平、个人素养、思想动态、学习动机都有较大的差异。这使得成人高校的学籍管理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而传统的学籍管理工作量大、耗时长、手续繁琐,效率低下,已无法满足复杂多变的学籍信息管理。

1.2学籍管理的变动性

成人教育学籍具有变动性大的特点。成人学生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夹杂着家庭生活和工作的琐事,经常出现工作的调动、职务的升迁、突发事件等原因要求变更学籍的状况,造成成人学生的流动性比较大。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就有可能会出现学籍信息的丢失、出错、重复,或者是学籍信息的不匹配的状况。基于上述原因,与学籍相关的信息处理日趋繁重和复杂,在客观上必须对学籍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以此来实现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提高学籍管理的工作效率。

2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实践

学籍管理工作是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跟踪管理,主要对学生的信息采集、学籍注册、学籍变动以及学生成绩和思想品德、各项奖惩、毕业生信息采集、毕业资格审核、证书发放、归档资料等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管理的一种手段。依照学籍管理的主要内容科学合理地制定信息管理的方法,是对成人高等教育实践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所在。因此,学籍管理信息化要以实施电子注册为基础,把加强电子注册管理作为学籍管理的有效手段。将学籍管理和学历证书电子注册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成人高校管理学籍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2.1严查入口关,建立电子学籍档案

成人教育在每学年新生报到入学后,对照成人高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采集新生信息,包括考生准考证、录取通知书、身份证、电子档案照片等要与新生本人填写的个人信息表格进行详细核实,规范地采集好新生学籍信息,严格复查新生入学采集的学籍信息,从招生库等其他数据库导入相关学生资料,按不同校区、系、部、专业、学制编班编学号,建立全校学生的基本信息数据库。并根据不同条件设计快捷地查询学生学籍情况查询的信息库,准确建立每个学生的电子学籍档案,确保新生数据正确、完整,从源头上把好数据的入口关,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不规范和错误数据的产生。

2.2加强信息审核,注册电子学籍信息

电子注册和学籍管理是相辅相成、紧密结合的,电子注册工作保证了学生数据真实而准确,是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任务。由于新生学籍电子注册的结果是学生毕业时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的重要审核依据,所以学籍管理人员要按照招生规定认真仔细复查新生入学资格,不符合招生条件的,立即取消其入学资格;对于符合入学条件的新生,按专业、班级为单位与注册电子档案进行信息化比对,通过学籍管理信息有关平台传输到主管部门备案,将学生电子档案转化为注册学籍信息。学籍管理人员在整理核实新生信息时,要快速、准确、熟练使用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对新生进行学籍注册,并要做到上报的数据格式要正确,同时要严格按照学籍管理规定对新生学籍加强管理,将学籍信息和电子注册学历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实行同步管理。因此,新生电子注册工作是学籍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维护学历证书的公正性及保护毕业生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

2.3健全管理制度,实行学籍动态管理

成人学生由于工作等原因提出学籍变更的情况很多,如转学与转专业、休学与复学、退学等,对此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理相关手续,及时更正学籍信息。同时按省教育厅有关精神,在规定时间内报批,以免出现遗漏或错误。学籍管理人员要认真规范地做好学籍管理工作,对学生实行动态化的学籍管理,在每一学期结束之前,对学生个人电子档案进行补充,及时完善学生的基本情况、奖励与处分情况、学习成绩、毕业论文成绩等重要材料和信息,同时进行审核,发现有问题的数据进行复核,保证学籍信息正确无误。强化学籍管理的刚性约束,不得擅自更改、变动、删减相关的学籍信息,如果确实有误需要更改,则需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方能修改操作。

2.4严把出口环节,审核学历电子注册信息

学历电子注册是电子注册工作的出口。学历证书电子注册要保证全面准确反映学生学籍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必须严格执行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严把出口环节,审核学历电子注册信息,明确学籍、学历数据核对、审查、更正、上报的管理程序,杜绝错报漏报、随意更改、弄虚作假等现象,确保成人高等教育学籍学历数据准确规范。在学生临毕业之前,要查阅学生学籍信息和电子注册的信息,在办理学生毕业证书验印注册审核时,核对提供学生入学的录取审批文件,对照电子注册数据库图像和其他信息,与学籍信息进行一一比对和复查,并与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历查询系统及学历认证系统相互对应,以保证学生学历证书、电子注册以及学生学籍的一致性,提供真实、完整、无误的毕业生学历证书注册信息。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重中之重,实行学历电子注册制度是高等教育学籍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在证书管理科学化、提高工作效率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对学籍管理中其他工作起着有力的借鉴作用。

3学籍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信息化,必须在宏观层面做出思考和筹划,因此,如何真正实现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信息化是当前学分制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必须转变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各项学籍管理科学化制度建设,强化学籍信息动态化过程管理,探索成人高等教育信息化管理的道路,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使学籍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人性化、高效化,以提高学籍管理的效能。

3.1强化学籍信息化的过程管理

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具有持续性、复杂性、繁琐性的特点,学籍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明确电子注册管理系统操作的要求,熟悉成人学籍管理实际操作的流程,严格按照管理流程和规定进行规范操作。根据管理流程实施具体的过程管理,将电子学籍档案中的招生录取、教育教学、学籍管理、毕业、结业、肄业及授予学位材料和学历证书等有关材料中的文字、图表、照片等材料,按照学籍档案要求分类归档保存,加强档案管理。学籍管理人员要定期核对,按照上级主办高校对办学点的要求,对学籍进行严格管理和规范操作,实现全程跟踪,保证成人高等教育学籍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篇12

二、成人教育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成人教育教务管理系统已经应用到各高校,使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近年来,随着成人教育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加大,难度也相应的增加。另外,现在成人教育在新生入学时对学籍实行电子注册,毕业生的学历证书也进行电子注册,这种制度的日益形成对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暴露了成人教育学籍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管理人员不足,质量不高。

由于高校的编制比较紧张,而且学校的某些领导不够重视学籍管理上的问题,导致配备的管理人员不足,只能在某些岗位上聘用临时工或合同工暂时应付。人员数量不足及质量不优,导致完成工作的质量不高,很多时候都是在应付了事。学校很少对学籍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理论水平、应用水平较低,只是在应付日常的管理工作。

2.某些学校没有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

重点把精力放在学校的经济效益上,忽视了对学生学籍的管理工作,没有正确地认识到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3.高校都能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学生的学籍进行管理

但某些学校在具体操作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并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在管理中存在着一些漏洞,很多事情的决定权掌握在领导手中。

4.目前,高校的学籍管理已经全面使用了计算机信息管理,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由于人员、经费不足等问题,不能及时的对系统进行更新换代,信息处理在速度等方面有所欠缺,并未真正实现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

三、做好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工作的措施

1.建立健全的学籍管理制度。

只有健全的制度才能保证管理的有效进行。国家有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对学籍管理工作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项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原则性,不能以个别人的意志为转移。学校要以国家出台的相关的法规政策为蓝本,建立一套符合本校实际的学籍管理制度,并且在一定时期内要保证这项制度的稳定性。在学生出现转专业、转学、休学、新生入学资格审查等情况时,学籍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学校的制度有序的开展工作,可以使学籍管理工作不间断,保证其连贯进行。

2.对各级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做好分工。

学籍管理规章制度是学校有效开展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一切学籍管理工作的开展都要根据制度的规定进行。各级学籍管理人员是开展学籍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在做好学籍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作用,必须明确辅导员、教学点学籍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学院学籍管理人员等的工作。只有明确的指出了各自的工作范围和职责所在,才能实现更好的合作。实践证明,学籍管理人员有明确分工的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都做得非常不错,反之则会出现一些问题。

3.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成人教育学籍管理要遵循教育工作的一般规律,这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籍管理工作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它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与学校的联系不那么紧密,管理也比较松散,这就需要学校多承担一些工作。学校要想学生可以安心学习并顺利的完成学业,在学籍管理工作中就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开展工作时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多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解决学生在学籍方面出现的问题。学校要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档案系统。

4.加强管理,提高质量。

4.1入学时,新生应该按照有关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办理新生入学和注册手续,逾期未办理者将视其自动放弃入学资格。

根据学校的相关规定,新生入学以后,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复核入学资格,重点认证“专升本”学生所持有的专科毕业证书,如有使用假冒或无效证书者应直接辞退,不准许入学。复核合格的学生可以取得学校的正式学籍,不合格者则需要被学校清退,以防止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由于在毕业时学生的学历证书要求进行电子注册,在学籍管理过程中要保证招生考试数据的完整。根据注册的要求及学生录取所包含的信息,合理的对新生进行学籍的注册和管理,并将责任落实到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身上。

4.2重视学生转专业对学籍管理的影响。

新生入学之后,会有一些学生提出转专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符合转专业要求的学生,要求他们依照程序提出申请,经过严格的审批之后方可完成转专业,改变学生学籍中的专业类别和培养方式等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严禁采用不合法或不正当的行为。

4.3毕业时在对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时,要按照《高等教育法》中的相关规定依法进行,做到严格依法办事。

在颁发证书之前要切实做好资格审查的工作,这是一个关键环节。要根据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要求,认真负责的审核学生是否修完专业所要求的课程,是否获得足够的学分,在思想品德方面是否达到毕业的要求。经过审核之后,依法给合格的学生颁发证书,保证他们顺利的毕业。对于未通过审核的学生,则要根据学校的相关规定依法处理。

4.4重视对学籍管理人员的培养工作。

学籍管理人员是学籍管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加强对学籍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增强他们的素质,可以保证学籍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学校在每年都要对学籍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包括开展系列讲座或举办研讨会,使管理人员学习相关的规定和有关的法律法规;聘请专业人士对管理人员教授计算机信息技术,以适应学籍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对于新入职的学籍管理人员要进行严格的培训之后才可以工作,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的水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