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5:08: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幼儿品德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284-01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常重视道德教育的国家,历代先贤留下了许多教育子弟的良言警句,其中身体力行者不乏其人,大教育家孔子就是杰出代表人之一。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观念在改变,新时代对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章明确规定了幼儿园德育的主要目标是:“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开展幼儿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如何与《幼儿园工作规程》相结合,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所探询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幼儿道德行为的表现及评价
道德是一种社会范畴,幼儿的道德行为主要体现在待人接物处事上。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只要你稍加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们的道德表现有多种多样:有的孩子有爱心,懂礼貌,与小朋友们友好相处,爱护公物,会与同伴分享快乐等。而有的孩子则显得无礼貌,惟我独尊,不爱护公物,对人对事漠不关心,只知道享受,不知道付出;或心理素质过于脆弱,自尊心太强,任性、固执。所有这些都是幼儿所具初步道德的表现。孩子在这个时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经过良好的教育都是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幼儿德育则是这个工程的起点,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响。
二、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呱呱坠地来到人间,天真无邪是孩子的天性。但我们看到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性格各异,表现不同,究其原因,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家庭、社会和幼儿园教育和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每个孩子的先天因素及后天环境各有不同,所受到的影响也不同。所以彼此或多或少都具有不同的品德个性。现代社会是一个开发型、多元化的社会,各类新闻,公众媒体,影视作品内容多、范围广,良莠并存,幼儿在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孩子上幼儿园之前都是在家庭成长,所以在某种程度讲,家长是孩子的最早启蒙者,家长的道德修养对孩子的道德影响也是巨大的。在幼儿园里,教师根据《规程》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性的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获得良好的道德认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幼儿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
捉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进行教育,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和父母要善于捉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知道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就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授,父母的人格力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其次,父母在生活中对幼儿的做法作出正确的评价。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为孩子指明方向。
四、通过各种感观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等辅助手段及时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哪些是正确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资料,培养幼儿的兴趣,使孩子喜欢听、读、看故事、儿歌、图片、动画片等。同时要引导幼儿从中发现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哪些是不应该学习的,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培养孩子道德情操、道德认识的重要手段李岚清同志曾说过:“美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美对个儿的素质影响是很大的,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注重环境美是我们幼儿园环境布置的一个重要原则。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幼儿园 通过环境的创设与美化、设计来创造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利用环境与儿童相互关系,来诱发和调整改变儿童的行为。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利用环境创设来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使孩子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五、德育教育渗透于各领域教学中
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利用各教学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德育教育。当幼儿学会了正确的关心行动以后,要及时地进行顺势的强化巩固。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各教学领域中进行,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从日常的点滴为幼儿做起
大家都知道:品德,是指一个人的道德面貌,思想品质及其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习惯,是指长期养成的比较固定的机械完成的自动化行为,全是后天的产物,它一旦形成,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幼儿品德习惯的培养,使我们的孩子长大后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1. 做好品德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如快吃饭了,让孩子们分组擦桌子、发筷子,帮助老师为大家分午餐,逐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做;有的孩子鞋带开了,让会系的幼儿帮助系好;通过一件一件的小事,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防止和破除不良品德的出现,让我们的孩子明辨是非,发挥出自己的小小正能量,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
2. 为幼儿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现在的幼儿,正是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身体状况、品德习惯和智能素质等,不仅是当前社会文明程度的主要体现,也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在实施智育的同时,应下大气力抓好对孩子们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例如:一名小朋友在早晨来园时有些不高兴,即时让表现好的孩子与他交谈,转移她的注意力,从而让她高兴起来,早点融入到班级活动中来。
3. 为幼儿从小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我们的独生子女,大都过着4―2―1的格式化生活。即:4个老人,2个父母,1个宝贝。从这组数字上可看出,我们的孩子是被爱环绕的,所以我们必须锻炼孩子,不做室内的花朵,不做小“公主”和小“少爷”,从日常的点滴做起,从每一件事情上做起,让我们的孩子茁壮成长,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健康第一,德育为先”之道理。
二、优化家园共育的教育手段
因为现在幼儿独生子女较多,在家中几个大人围着一个转。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优越的物质条件,再加上家庭中“保姆式”的爱护和校园内应式教育的弊端,就会造成一些小孩的心理病态。如何矫正独生子女的惰性心态呢?
1. 做好幼儿的自主教育。孩子无论在家或在学校,尽量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办,在学习上、生活习惯上,尽可能地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让孩子多参于家务活动及公益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好品质,逐步克服幼儿心理依赖性,在活动中锻炼成长起来,尽快适应社会的能力。
2. 做好幼儿的情感教育。乐观是兴趣的心理体现。你要调动孩子们的积极因素,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乐观向上的班级意识,自我约束的心理素质等。一旦形成,再加上老师要善于“导”在关键处,“拨”在要害上,又有很好的教学、管理方法及思想艺术的培养,就能够使孩子们从中自我补偿,自我升华,久而久之,就能在乐观的情绪中学到知识,找到道德观念的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幼儿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可见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幼儿德育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俗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孩子。在我几年的从教中,悟出这样的道理,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才能给幼儿以身示范的教育影响;教师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教育好每一位孩子。下面我浅谈一点教育方法。
一、注重系列化的幼儿品德教育
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也就是说要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使幼儿的品德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培养。所谓教育内容的系列化,是指在德育工作中要根据幼儿的个性品德特点,制定系列化的德育工作方案,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对幼儿实施有计划的品德教育,才能保证幼儿思想品行向良好方向发展。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教育;“十一”的爱祖国教育等等。还可以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进行系列教育。以“三八”节的爱妈妈教育活动为例,语言课中的儿歌《我是妈妈的小帮手》;学唱歌曲《我的好妈妈》;游戏《我帮妈妈拎菜》;美术活动《我为妈妈做红花》等等。“爱妈妈”的教育活动不仅在时间上保证了系列化,在教育内容上也保证了系列化,教育主题和教育内容相互呼应,整体配合,形成了幼儿园德育工作中的合力,不仅培养了幼儿良好品德,还能调动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年级组在开展系列化教育活动之后,家长们说:“孩子变懂事了,经常帮助我做一些家务”。可见,有计划的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使幼儿在系列化的教育活动中“学一点知识,懂一点道理,做一点实事,养成一种品德”。
二、注重日常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多,幼儿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如果德育工作跟不上,很容易使幼儿受到不健康的教育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德育工作。由于日常生活教育内容不系统,这就要求我们要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德育。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教育实质上就是利用生活常规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
1.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幼儿园的卫生习惯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一项内容,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有重要影响。因为卫生影响人类的全部生活,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也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卫生习惯教育上主要有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集体生活环境卫生教育;公共卫生规范教育等内容。个人卫生习惯教育以养成教育方法为主,集体生活卫生教育以常规教育方法为主;公共卫生教育以制度规范影响方法为主。
2.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影响人的文明素质水平,中华民族几千来已经形成了许多公认的生活习惯礼仪要求。但近年来由于对礼仪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家长也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方面的礼仪教育,这就需要幼儿园要为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补课教育。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睡眠、进餐、寝室规范和生活朴素教育及独立生活能力教育等方面。如睡觉时不影响别人、进餐时不讲话、不剩饭菜、遵守寝室规范、不乱花钱、节约用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生活习惯教育一般以规范和制度影响的养成教育方法为主。
3.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人的行为习惯是人的文明素质的外在表现,坐、立、行的姿势是否正确也影响着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中国俗语讲:“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卧如弓”。实际上就是对人的行为习惯所总结出来的标准性要求。当然由于幼儿的年龄还不具备达到这种标准的条件,但我们也应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行为习惯教育主要以训练方法为主。
4.文明礼貌养成教育。礼貌不花钱,但却能换来巨大的经济价值,这是我国在近年来的改革开放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国人的礼仪程度,代表着民族的文明水平,影响着外交方面的成果。幼儿年龄小,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所以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文明礼貌教育主要内容有,说文明语言,待人接物要彬彬有礼,为人处事要与人为善等等。礼貌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常规训练。
5.遵守集体规范的养成教育。幼儿园是集体性教育组织,幼儿在集体生活学习环境中能否自觉遵守集体规范,能否养成组织性、纪律性是重要前提。所以应该对幼儿进行遵守集体规范的教育,使其能够自觉地按照集体规范约束自己,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规范之下,才能形成文明公民的基本品质。如在寝室里不妨碍他人;出操时会自觉迅速地排队;进出教室、上下楼梯不大声喧哗等等。遵守集体规范教育应以养成教育和常规训练为主。
三、注重幼儿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目前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误,其大部分都一定程度上具有不良个性品质,如自私、爱发脾气、任性固执、听不得批评、打人、不懂得向人道歉、不爱惜公物、遇到困难爱哭等等。因此,对独生子女幼儿进行德育一定要因材施教,即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应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应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应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应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四、注重教师与家长的共同教育
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所以要培养幼儿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思想品德变化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教师还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品德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才能使幼儿园德育工作产生实效。
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采用积极肯定、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的表现,发现幼儿某些行为可作为教育素材,采取个别讲解引导法、集体讨论等让幼儿明白哪些做法是对的,为什么对?哪些做法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从小事入手,从现在做起。早上来园与老师、同伴互相问好,与家人道别时说声"再见",最熟悉的"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这既是最常见最简单的文明礼貌用语与行为,又是孩子的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道德教育内容。伴随着孩子们对事物的认识,与外界的交往,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形成优良的文明行为,鼓励幼儿争做"文明小宝宝"。教师运用丰富多样的赏识方法给予肯定和鼓励,称赞一声"你真棒"或抚摩一下孩子的头,或给孩子一个微笑,无声地伸出大拇指。孩子在不断的赏识中,巩固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自信传递快乐、宽容收获喜悦。
二、抓住生活中的小事,随机进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将德育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如:看到小弟弟摔倒了,就启发孩子:"想想你摔倒时,是不是很疼?小弟弟一定很痛,快去把他扶起来,帮他把眼泪擦擦。"在公共汽车上,看到年纪大的老人或抱孩子的阿姨等,就对孩子说:"我们让她们坐到这里来吧!"有了第一次的让坐,以后孩子在看到这种情况,肯定会主动地这样做。老师一言一行的引导,孩子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些都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而不断地扩展。孩子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随机表扬好的典型;对出现孩子争抢、打骂等现象时,教师及时引导幼儿讨论这样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引导幼儿从小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净化了孩子的心灵。通过生活中幼儿亲身经历的小事,幼儿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且效果也是最显而易见的。
三、注重家园互动,共同促进幼儿品德健康地发展
家园互动,家园共育,才能使孩子品德健康地发展。幼儿园、家庭教育要取得一致性。家长可以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的最大特点就是善于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着孩子的每一处。这就要求家长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时必须坚持一贯性、统一性、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为子女创设良好的家教环境,,对幼儿的教育思想、教育原则应与幼儿园一致,做幼儿的榜样。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来强化家长的德育意识,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形成家园结合的幼儿品德教育的网络,充分发挥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各自的教育优势。让孩子不论在园还是在家,处处都能受到品德教育的熏陶,为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能真正地通过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每学期我会举办一次家长讲座又可以称为"家教经验交流会",会上主要内容都是围绕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而展开。家长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大家你一言我一句都争着要把自己的教育观点告诉大家,让大家来分析分析。利用重阳节开展亲子活动,请孩子的爷爷奶奶来园参加亲子游戏,为爷爷奶奶剥橘子、敲敲背,这种家长与幼儿的互动,使家园教育取得一致,提高了幼儿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永久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人民教育家老舍先生在怀念母亲时曾经说过,“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影响很大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是核心内容。关于幼儿家庭品德教育问题,很久以来,一直是人们研究和探讨的对象。
幼儿期是一个人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错过这个时期,许多良好的品性很难形成,正如我国许多教育家提出的观点: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关注幼儿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受其影响,我们的幼儿家庭品德教育有着自己的特色。
一、幼儿家庭品德教育的内容
幼儿家庭品德教育囊括的内容很多,既包括广义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又包括日常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还包括诚实守信、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教育。具体说来大体有如下主要方面。
(一)激发幼儿对祖国、对人民、对家庭成员的爱。
对祖国的爱是人类的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它是成才的巨大推动力。对幼儿来说,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爱,要从身边做起。家庭是爱的港湾,真爱从这里开始。苏霍姆林斯基要求他的学生,首先要爱妈妈,他说:“如果一个孩子连他妈妈都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爱自己的妈妈容易懂、容易做,而且为日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打下了基础。”因此,家长要教育幼儿努力给母亲、父亲、祖父、祖母等家人带来欢乐,为他们分担忧愁和不幸,关心、体贴、照顾大人病痛,如孔融让梨一样,有好吃的东西要先让父母和亲人吃。
在爱自己家庭成员的基础上,让爱扩展。可以有意地教育引导,通过各种大众传媒,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祖国的悠久历史及现状,让他们知道,祖国是多么的幅员辽阔、多么可爱,让他们热爱上我们的每一村土地,爱上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广大人民。还可以通过游览、参观、旅行使孩子领受到祖国山河的美丽风光,知道祖国领土的辽阔、物资的丰富、悠久的文化,这些都能对幼儿进行爱的熏陶,使他们萌发对祖国的爱。除此以外,还可以采用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如演节目、讲故事、绘画等,使孩子感到做中国儿童的幸福,知道自己今日幸福是来之不易的。
(二)使孩子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文明、礼貌的行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志,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是从小开始长期实践而形成的。因此,要求幼儿从小不骂人,不讲脏话,待人和气,热情,有礼貌,别人讲话不插话,不打断别人说话,尊老爱幼,在别人家做客时不乱翻东西,吃饭要守规矩,与同伴共享欢乐,等等。
日常生活中,各种活动特别是游戏,是教育孩子的最好途径。家长和教师要注意身体力行,做好示范和发挥好榜样作用。
(三)培养孩子诚实、讲真话的好品质。
教育幼儿拾金不昧,不隐瞒自己的过错,并要勇于改正错误。要使幼儿切实做到这些,最主要的是家长教育的态度,如果对孩子的过错一味指责,是很难培养孩子这一品质的,家长发现孩子说谎时,应分析说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如孩子要买彩色笔画画,遭到家长拒绝而去拿别人的彩笔等,处理要冷静。平时,家长要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并提醒孩子改掉说谎的毛病,同时,家长也要做好榜样,以身作则。
(四)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品质。
培养幼儿勤劳品质,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适当做家务,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自理、自立。通过劳动,幼儿还能加强对家庭成员的关爱,养成勤俭习惯,明白长大后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五)培养幼儿大方宽容、与人友好相处的品格。
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学会与人合作,能分享别人的快乐、分担别人的忧愁,这样才能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六)培养孩子勇敢、坚强、活泼、开朗的良好性格。
性格受后天因素影响较大,我们要让孩子充满自信,能想办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发挥潜能,而乐观、开朗会让孩子的社会交往更加顺利,所以,这些都是家庭品德教育时需要做的。
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家长们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二、幼儿家庭品德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走出家庭品德教育的误区。
目前的家庭品德教育中存在着这样几个误区:①偏重智力因素培养而忽视品德教育的误区;②宠爱、溺爱误区;③体罚严重误区;④不良家庭氛围,亲子间缺乏理解和沟通误区;⑤重物质刺激而忽视精神指引误区;⑥不注意榜样作用误区。
家长们应意识到自己的榜样作用影响,做好示范,并深入了解孩子,与他们交流沟通,正确对待其成绩与不足,科学教育,让幼儿全面发展。
(二)掌握良好的教育时机。
时机是指进行活动或生活过程中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机会,对幼儿教育也有个时机问题。
教育时机往往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孩子获得成功时,家长在鼓励之后,可提出新的要求;当孩子受到挫折时,家长要关心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当孩子对某事产生兴趣时,家长应因势利导,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孩子发怒激动时,家长要冷静,等孩子平静后再教育;当孩子生病疲劳时,家长最好少要求,多关心,但决不迁就。良好的时机能让家长的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三)充分发挥艺术作品的效能。
儿童的思维具体形象,对抽象的概念难以掌握,利用幼儿最喜欢的具体事物形象来教育他们,作用相当大。比如,当幼儿听了“没有牙齿的老虎”的故事后,吃糖的次数就减少了;不爱卫生的孩子也像“小猪变干净了”一样,爱讲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了,等等。
(四)潜移默化的暗示法。
暗示教育法能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避免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促进幼儿主动、积极发展。因为孩子从小不喜欢“裸”的教育形式,不愿老处在受教育管制的地位,而暗示法使他们感到平等,受到尊重,使他们感到愉快、轻松,所以易让孩子接受。比如,丰富的面部表情、生动的语言、变化的手势、具体感人的情景等,易使孩子接受。通过暗示手段,幼儿在道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五)积极引导法
教育孩子时,家长应开动脑筋,在每种情况下都能巧妙地引导孩子进步。比如,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陈鹤琴在发现其长子一鸣披上又脏又破的布做游戏时,想发火,但他最终冷静下来,他想帮助孩子分清干净与脏,启发孩子爱干净、讲卫生,让孩子主动想办法换去了脏布。这种做法不但没有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相反,既帮助孩子克服了缺点,又调动了孩子的自觉性,使其改正了自己的不足。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许多种,需要家长去想,从中选出促进孩子主动发展的有效办法,正如我们常说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品德教育对幼儿来说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应从小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形成好习惯,长大后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人才能,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332-01
1重视幼儿品德教育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这种现象很普遍,但必须克服“树大自然直”的糊涂观念,纠正重知识灌输,忽视品德教育的倾向。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品德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幸福,个人的前途。忽视品德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不良行为的发展是片面的、畸形的发展。
2家园同步,达成共识
道德品质的形成通过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环节实现。幼儿由于生活经验具有局限性,道德认识水平低,自我控制能力差,模仿性强,易受暗示和情感支配,家庭教育若与幼儿园教育不一致,则会抵消幼儿园教育的作用,使幼儿思想混乱无所适从,甚至会使幼儿形成见人行事的不良品德,更难于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必须为幼儿创设良好品德形成的环境
家庭环境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土壤,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最初的生活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幼儿爱模仿,他们的举止行为是模仿大人形成的。“染于苍者苍,染于黄者黄”,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正如谚语云“好土出好苗,好苗结好果”。这就说明了家长对人对事的态度和生活的细节、爱好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为此家长要坚持以身作则,处处要以模范行为去影响儿童,使他们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逐渐进一步知道为什么是好,为什么是不好。
4尊重孩子,坚持正面教育
因为幼儿对外界事物辨别能力差,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好坏兼收并蓄,因此对幼儿不道德行为、不良习惯,做父母的一点不能迁就容忍,一定要想方设法根除孩子身上的毛病,才能不留后患。正如苏联霖姆林斯所说的:“对待恶习,要象对待庄稼地的野草一样连根除掉,但不要轻易恼怒过分处理,更不要操之过急,这样到头来往往是欲速则不达”。而应该象遇公移山那样“天天挖山不止”,把说理教育与行为练习结合起来,可通过讲故事、行为评价等方法引导幼儿明事理,逐步加深幼儿对道德、行为准则的认识,这要求家长与教师用同一尺度去规范幼儿的行为,在平时就应该对孩子进行不打人骂人、懂礼貌、谦让的教育,当孩子与别人发生矛盾时,绝不能袒护自己的子女,要做到合理公平处理,这样,才能抑制孩子身上不道德的因素,当美、善行为在孩子身上第一次出现的时候,父亲应该象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样,为之兴奋及时肯定,热情赞扬,那等于在孩子的“一”的后面添上了一个“加”号,孩子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赞许以后,便会亲自感受到成功的体验,逐步确定起道德的信念,从偶然为之到持之以恒,从不自觉到自觉,使之习惯成为自然。
刚到国外时,我有一种感觉:美国的残疾人特别多。后来才发现,那是因为他们跟正常人一样生活,不会受到歧视,所以才会经常出来活动。美国的幼儿园经常会组织一些活动,带孩子们去特殊儿童学校,与那里的孩子一起游戏、学习。幼儿园老师会告诉他们:“那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和你们一样,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上帝从他们身上拿走了一样东西,是为了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关心与爱。他们需要你们的帮助,但是更需要得到尊重。”
所以,当孩子们到了特殊儿童学校时,他们不是去“献爱心”,更不是高调地“作秀”,而是真正地与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共同生活:大家一起讨论问题,一起策划节目,发挥每个孩子的优势。回去后,他们还会继续保持联系,成为很好的朋友。去过特殊儿童学校后,儿子交到了一个新朋友。他跟我说,这个新朋友虽然走路不太方便,但是他对恐龙特别有研究。儿子对他很崇拜,很长时间里都把他挂在嘴边。我想,这就是美国幼儿园教给孩子们的精髓: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尊重的地方,不管他身体是否有缺陷。
除了尊重和友爱,幼儿园还很注意教育孩子们其他的品德,比如守时。儿子的幼儿园有一项规定是不能迟到,如果超过规定次数,园方有权利不再接收这个孩子。当时我觉得特别不可思议:幼儿园不就是带一帮三五岁的孩子玩各种游戏吗,有必要这么守时吗?
然而,这个规定却真的一丝不苟地被执行着。家长每天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时,都要在门口的签到单上签到,并写上到达时间。如果超过了规定时间,幼儿园的大门就锁上了,迟到就会记录在案。这个幼儿园其实很温暖、很有爱,每个老师都非常和善,但对于屡屡迟到的家
长,老师会很严肃地提出批评,同时会告诉你:守时、守信是孩子进入社会必须学会的第一件事,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在幼儿阶段,孩子主要靠父母来训练如何把握、遵守时间,只有守时的家长,才能培养出守时的孩子……
因为这项幼儿园“铁律”,我之后没有迟到过,儿子也因此养成了做事利索、守时守信的好习惯。记得只有3岁的他,常常在我赴约会前就提醒我:“妈妈,你要快一点,要不然会让别人等你!”这是他在幼儿园学到的重要一课。
道德教育的渠道是多方面,持续时间较长,方法也多样灵活的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人格力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图弗斯大学心理学家大卫爱尔坎说:“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方法就是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如果你诚实、正直、有修养、有爱心,你的孩子就会学着去做。”孩子在呀呀学语的阶段学习的手段就是模仿,父母的一举一动在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样,家长要格外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在家庭中孝敬父母,亲爱孩子,团结邻里,夫妻和睦,给孩子创立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在生活中父母不光要以身作则,还要对幼儿的做法做出正确的评价。让孩子知道他做的事情哪一件是对的,哪一件是错的;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为孩子指明方向。例如家里来了客人要教育孩子待人要热情有礼貌,别人说话不插嘴。出门见到熟人要打招呼,要谦让比自己小的孩子,不说谎话等等。家庭教育是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的教育,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也是伴随孩子终生的教育,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实施品德教育是最有力的,也是最有成效的。
1.2 在幼儿园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一日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渡过的,幼儿园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发挥幼儿园的环境作用,利用美化环境及主题墙面的布置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道德认识。例如墙饰“家乡的变化”将幼儿自己搜集的家乡以前的照片与老师新拍的照片布置上墙,让幼儿通过对比感受到家乡的实际变化,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向幼儿显示出自己真、善、美的行为,才能激发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同时,教师还要不失时机的利用各教学领域进行德育教育。当孩子出现了行为问题的时候,也要避免对孩子责骂。因为孩子由于年龄小,没有是非观念,要对进行正面教育,让他明白这样做是不对的,使幼儿自己增强道德意识,主动改正错误。同伴之间的交往也是幼儿园实施品德教育的一个有利因素,如今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缺少同伴而容易形成“自我中心”倾向,表现为自私,任性,霸道等,社会性发展不佳。通过与同伴交往儿童可以逐渐了解自己,认识他人,并学习如何与人相处,逐步改变自我中心意识,可认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学会自我控制。逐步学会与人合作,并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1.3 社区的文明风貌对幼儿的影响
在21世纪教育孩子已经不在只是家庭和学校或幼儿园的任务。社区也逐渐参与进来,对孩子也有实施教育的责任。一个社区的好的文明风貌,必然会带动区内的家庭和成员。相反,社区中的每个成员的行为也会影响社区的文明风貌。社区内的人关心下一代,把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己任。社区的人们礼貌待人,热情友好。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社区的环境清洁美化,对孩子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孩子心中产生共鸣,从而萌发爱家乡,爱社区,知道从自我做起保护社区的环境,爱护社区的公物,尊敬老人,对人有礼貌,喜欢帮助别人的良好行为。
2 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2.1 实践性。例如勤劳的品质是从劳动中体现的,让幼儿自己穿衣、洗脸、整理玩具、参加家务劳动,通过劳动可培养幼儿爱惜劳动成果,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和简朴节约的好品质。
2.2 随机性。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随机对幼儿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进行培养。
一 幼儿品德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由于幼儿教育工作本身具有特殊的内在规律性,因此,它必须以道德品质的调教为主。而幼儿品德教育的基本内涵就是道德品质教育。它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优良的情感教育;二是优良的行为习惯教育;三是良好的个性培养。其具体内容按照幼教规程要求有: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护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和为习惯以及活波开朗的性格。
二 加强幼儿品德教育应采取的方法及措施
幼儿品德教育的方法分为:范例、练习、解释和说服、表扬和批评四类。范例是选择对幼儿具有深刻影响力的典型实例来向幼儿进行教育,用范例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来向幼儿进行教育;练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为养成炼化好的行为习惯而进行自我教育的实践;解释和说服是教师带着一定的情感倾向性,耐心细致地向幼儿讲一些简单的道理,让幼儿懂得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表扬与批评则是教师在引导幼儿发扬优点、巩固成绩、克服缺点、改正错误时所运用的批评鞭策手段。懂得这些方法,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对幼儿实施正确的品德教育。因此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爱
“爱”是幼儿身心发展的要素,正确的爱是爱护、尊重与严格要求三者的结合。爱护幼儿是依据他们生长发育的需要,进行科学教养,给予无微不至的体贴和爱护;尊重幼儿就是信任他们,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自立,不过多干涉与代替他们的活动;严格要求幼儿是运用说理、动情与引导行为的方法,向他们提出待人处事各方面的恰当要求。如:对幼儿来说,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爱是人类的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它是成才的巨大推动力。因此,家长要教育幼儿给母亲、父亲、祖父、祖母带来欢乐、关心、体贴,要照顾生病的家人,有好吃的东西要先让父母和长辈吃。还可通过游览、参观、旅行使孩子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光,知道祖国有着辽阔的领土、丰富的物产、悠久的文化,这些都能对幼儿进行爱的熏陶,能萌发他们对祖国的爱。从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数学家华罗庚身上都能看到祖国情思的巨大力量。
2.要重视为人师表
幼儿在与教师的密切接触、模仿中学习着他们的一切。对幼儿来说,身教比言教的实际影响更大,它是无形的教育力量,当然身教与言教的结合则是完美的教育。正确的身教要求对幼儿提出的约束,教师要率先做到。一方面可以激发幼儿模仿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幼儿树立了榜样。尽管一些行为要求,幼儿暂时不能做到,教师也应做出榜样,随时检点自己的思想、言谈与行为。这样可以给幼儿留下良好的印象,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逐渐去模仿这些言行。
3.要重视恰当合理地进行品德教育
融洽、和睦的生活环境与科学、合理的生活秩序,可以给幼儿带来稳定、活泼、愉快的情绪。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建立有规则的生活秩序,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彼此平等、尊重、关心、互让。
4.要重视品德教育的每一方面配合一致
幼儿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依靠各种教育力量的一致,这样才能获得稳定如一的教育影响。如幼儿园的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其他工作人员、幼儿园与家庭等之间的教育配合应协调一致,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5.要重视幼儿在交往与独立活动中的品德教育
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中,也有着一定的教育意义。我们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各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教师应为幼儿交往及独立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不应采取限制幼儿交往的方法来教育幼儿。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其次,是文明行为的培养。上幼儿园时,同伴互相问“好”,与家人道别说“再见”,以及最熟悉的“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这既是最常见最简单的文明礼貌用语与行为,又是孩子的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道德教育内容。
6.采用形象化的方法进行教育
幼儿期不仅是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塑造良好品德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现代教育要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幼儿教育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幼儿品德教育是培养幼儿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幼儿园、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家园共育,齐心协力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保育和教育的目标要求是“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文明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这是每位教师和家长必须明确的目标,孩子良好的品德行为的培养是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责任,并不是孩子进了幼儿园,所有的教育都交给了老师。目标明确了,我们才有工作的方向和动力。家长要和老师经常沟通、交流,要时刻关心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变化。比如有的孩子偷偷地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玩,家长发现后要及时询问清楚,和老师共同商量教育的措施,改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二、以榜样为引导,促进幼儿良好品行的养成
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手段之一,孩子会通过模仿道德行为形成认知,教师本身的良好品质是养成幼儿品格的重要因素,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各个环节中,要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发事件,以及幼儿比较熟悉的教师、家长、幼儿和童话人物,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既注重德育的显性渗透,也不忽视德育的隐性渗透。要利用他们认同的榜样的良好品行来引导幼儿去学去做,真正把对幼儿品行的引导落实到我们平时的言行之中。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在巴黎答记者问时说:“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幼儿园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是受益终生的。只有品质优良的教师,才能培养优良品德的人才。教师应为人师表,规范言行,时时处处起到榜样作用。幼儿园全体工作人员集体的团结、协作,教师的言语行动以及幼儿中的好人好事,都应成为幼儿的良好榜样,促进其良好品行的养成。
三、利用环境开展渗透教育,强化良好行为习惯
环境育人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特点,环境中渗透德育内容看似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其实不然,环境对幼儿品质的形成具有特殊作用。我们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针对幼儿们爱模仿、可塑性强的特点,寓品德教育于幼儿园整体环境中,利用他们周围的人、物、事等来渗透德育教育,让幼儿在良好环境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在宜人的环境中情操得到陶冶、身心得到愉悦,享受快乐的童年。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会取得“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教师可以对幼儿园和教室进行布置,在教室、楼道、走廊、活动区域等环境中悬挂一些德育挂图、名人语录以及一些生动、形象又富含哲理的德育漫画等等,营造出一种氛围,使每一面墙壁、每一条楼道、每一块活动区域都发挥形象直观的教育功能,让幼儿们天天耳濡目染,在不自觉中接受德育教育。比如在幼儿园草坪上立着“花草在微笑,请你勿伤它”、“爱护脚下草,莫折枝头花”等爱护花草树木的提示语,时刻提醒孩子们要保护环境,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还比如在寝室悬挂“太阳爷爷睡着了,请安静入睡”的卡通图片,提醒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午休习惯,不打扰他人休息。
四、知行统一,注重实践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之所在,巩固和升华教学的效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于具体实践。“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中的“习”就是实践的意思,强调的是知和行的统一。要引导幼儿将学到的经验和知识付诸行动,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实质上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如:教给孩子们一些礼仪礼节,要求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去运用,就会使孩子们感受到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的快乐,自然而然地形成讲礼貌的良好品德。
五、结束语
孩子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21世纪的主人,如果幼儿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他们长大后就很难成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栋梁。所以我们幼儿教师是任重而道远的,作为幼教的我们要时时处处树立学习的观念,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去感染教育幼儿,促进每个幼儿主动、全面、健康、快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隋波 浅谈当前幼儿的品德教育[J]. 成才之路,2011,(01) 。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96-001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所以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心理学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那么幼儿德育培育的成因和对策要注意什么呢?
一、认清幼儿品德培育的现实意义。
幼儿品德培育,即为幼儿德育教育,是道德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幼儿实施的品德教育和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幼儿时期心灵净似一张白纸,各种思想观点还没有形成,不论受到好的教育与环境影响,还是不好的教育和环境影响,都会在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记。幼儿时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对道德的培育来说,是很重要的时期。因此,必须加强幼儿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培育,使他们在品德的形成上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幼儿将来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克服不良品行、塑造完美人格起着关键作用。
二、透视幼儿德育培育的现状成因
幼儿德育培育在现阶段,受多元文化因素及不良意识形态的影响,许多不良道德行为滋生,给幼儿园教育,尤其是幼儿的德育培育带来了挑战。
审视幼儿德育培育工作,弱化的成因有如下几点。
1.教师认识偏差,“重管轻引”。教师为人师表,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不影响着幼儿。有些教师只知道教学,不注意引导,尤其不关注意细节,常常不经意将家庭、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不良的习惯细节带入幼儿园、带入课堂,慢慢渗透在孩子心中,影响着他们;一些年轻教师缺乏科学教育经验和理论,对品德的培育不知如何去做,只是要幼儿遵守、服从,偶尔还以恐吓等极端方式,强迫幼儿“规范”,其结果反给幼儿心理造成创伤。孩子学会了“口服心不服”,那就增加了德育培育的难度。德育的培育需要言传身教,春分化雨,润物无声。
2.家长过分溺爱,“重护轻育”。“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培育孩子的德性就不简单了。现在的幼儿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不会培育,只会呵护迁就,把孩子视为“小皇帝”。致使幼儿长期以“我”为中心,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从而慢慢为任性、娇蛮、无礼、自私、冷漠的品性形成埋下了祸根。
3.应试教育影响,“重智轻德”。品德的培育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家长们普遍认为,早期教育就是开发智力,就是让幼儿学读、写、画、唱、跳等等,至于幼儿的品性教育为时过早,长大自会成人。看不到幼儿早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一些幼儿园受招生等利益驱使,也迎合家长的心理,把本应融入幼儿教学中的品德培育时间给挤占了,开设了很多兴趣班,弱化了德育培育。
三、加强幼儿品德培育的对策思考
幼儿的品德形成不像成人可以灌输熏陶等,幼儿德育还在启蒙时期,品德形成的可塑性很强,进行渗透性的德育教育更为有效。
1.一日活动中培育科学渗透
一日活动是幼儿教育的常规。孩子在学校一日活动中,时刻都伴随德育培育及生长。晨间接待时的声声问候,培育孩子学会说礼貌用语,形成懂礼貌的好习惯。集体教育活动中培育幼儿团结协助,不怕困难精神。如:在一次小马运粮的活动中,有个小朋友摔倒了,粮不能按时运到终点,这时,几位小朋友争着帮忙,帮他把粮运到了终点,我们就抓住契机进行表扬。
孩子犯错时也是培育品德的好时机。现在的孩子,在家里提出的任何要求都会得到家人的满足。一旦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他们自私的心理就会暴露出来,因此,培养幼儿谦让他人的优良品质不容忽视。在小班每次晨间活动时,我们发现他们在玩皮球、沙包时,经常要发生不愉快的事,不是哭就是打闹一场,教师怎么调解,他们还会争得面红耳赤:“这是我的。”“这是我的。”这些就是他们的弱点。遇到这样的情况不能随便放过,要及时给以纠正和教育,纠错就是培育。
各学科的渗透也是品性培育不可忽视的。我们在各科教学活动中随机进行德育培育,运用故事、儿歌等来引导、培育,让他们知道会分享的孩子,能够得到大家的喜欢,如果不愿意和伙伴分享,会得到大家的排斥。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有些东西是我们老师去正确引导,由他们亲身经历才感觉到事情的对与错,通过多种形式的引导,我们班的孩子对谦让有了初步的意识。
2.创设良好环境氛围要有机渗透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班级环境的创设来促进班级德育工作,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还要积极做好品性的评价。如:我班“德育之星”栏目的创设。这个栏目中设有“我为集体做好事”、“我帮助了小伙伴”、“我会讲礼貌”、“我会爱护图书和玩具”、“我会保护环境”五个小栏目,每个孩子都能在德育栏的左侧找到自己的名字和头像,每天离园前的十分钟,我们组织孩子们自己来回顾一天的生活,在每个小栏目中评出五个德育之星,教师为被评上的孩子盖上星星印章,每个月再根据这些评选结果来统计谁得到的星星印章最多,谁就当选为当月德育之星。
3.结合实践活动体验渗透
让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直接获得有效体验,是推进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我们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让幼儿走出幼儿园,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具体实在的、可见的活动,培养巩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们在活动中比较容易接受、认同道德规范,并会内化为行为。
1 利用游戏荫发幼儿情感,渗透品德教育。鲁迅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游戏能给幼儿带来欢乐和满足,通过游戏,萌发幼儿健康的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寓教于乐,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如在角色游戏中渗透品德教育,完成德育任务,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角色游戏的可行性。角色游戏源于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印象,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创造性地把想象活动和现实活动结合起来,根据自己的爱好及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积极、愉快、自愿地设计和发展一定的情节,学习着社会行为,反映着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态度和情感。如: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当“妈妈”的幼儿下班回家主动到厨房做饭,“娃娃”有病了,“爸爸”、“妈妈”一起抱“娃娃”上医院。模仿医生看病、打针时,嘴里还说着“别哭,别哭,不用害怕……好了!”等等,角色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均与社会生活有关,体现着幼儿对社会现象的理解程度和自发形成的不稳的、肤浅的道德意识。
在角色游戏中进行品德教育时,应从幼儿兴趣出发,循循善诱,不硬性地约束幼儿,不能训斥和死板说教。如:幼儿在模仿做“结婚”这一游戏,男孩儿拿一些碎纸屑一边往女孩头上撒,一边叫“娶媳妇喽!娶媳妇喽!”眼看就要发生男孩搂抱、亲吻的动作,老师三步并作两步冲过去,大吼“干什么!干什么!”怒指男孩子“你,放开手!”幼儿吓得不知所措,四散跑开。然而在以后的日子里,孩子们还会做这种游戏,说不定还把沙土、草、叶子等撒在女孩头上。如果发现这种情景老师走过去,以欣赏的口气和颜悦色地说:“哟,白雪公主和王子结婚了,白雪公主真漂亮,怎么头上脸上这么脏呢?快去洗洗吧,洗完了好和王子一块做饭。”这样幼儿的游戏兴致既不会被老师的批评所浇灭,也能体会到好朋友之间团结协作的快乐。
老师应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进行隐性指导,暗示游戏的规则,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守纪律等品质。如:在“开火车”的游戏中,由于上车的人多,有的孩子就走开了后门:“王师傅,咱们是熟人,你先让我上车吧。”这时老师可以列车长的身份过来巡视:“王师傅,今天的人可真多呀,他们是不是文明排队上车呀?”一转身,似乎发现了什么:“呀,这儿有一位老大娘,年纪大了上车不方便,先让她上车吧。”这样参与、指导,让幼儿轻松自然地接受了“排队上车”这一规则,暗中提倡了谦让、不挣抢、乐于助人等良好行为。
总之,在角色游戏中渗透德育,老师应善于观察每个幼儿的不同表现,抓住每个教育契机,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