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管理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8 15:08: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栽培管理技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栽培管理技术论文

篇1

1黄姜形态特征

黄姜,学名盾叶薯蓣,也叫火头根,是薯蓣科薯蓣属的一种多年生草质藤本作物[1]。地上茎左旋,光滑无毛,有时分枝或叶柄基部两侧微突起或有刺。单叶互生,盾形、三角状卵形、心形或箭形,叶片厚纸质,两侧裂片圆耳状或长圆形,两面光滑无毛,表面绿色,常有不规则的斑块,叶柄盾状着生。花单性,雌雄异株少有同株。雄花无梗,常2~6朵簇生,再排列成重穗状,花序单一或分枝,1~2个簇生于叶腋,通常每簇花仅1~2朵发育,基部常有膜质,苞片3~4枚,花被片6,长1.2~1.5mm,宽0.8~1.0mm,开放时平展,紫红色,干后黑色,雄蕊6枚,着生于花托的边缘,花丝极短,与花药近等长。雌花序与雄花序相近似,雌花具花丝状退化雄蕊。蒴果三棱形。每棱翅状,长1.2~2.0cm,宽1.0~1.5cm,干后紫黑色,表面常有白粉;种子通常每室2枚,着生于中轴中部,四周围有薄膜状翅。花期5~8月,果期6~9月。地下根状茎横生,近圆柱形,指状或不规则分枝,直径1.5~3.0cm;新鲜时外皮棕褐色,粗糙,有明显皱纹和白色圆点状根痕。断面桔黄色,质地细而嫩,干后粉质,维管束明显。根状茎薯蓣皂苷配基含量高,最高达16.15%,是合成甾体激素药物的重要原料[2]。

2人工栽培黄姜地块和栽培种的选择

2.1栽培地块的选择

人工栽培黄姜地块,要求土壤疏松、土质肥沃,土层厚度15cm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1%以上、全氮含量0.1%以上、pH值6~7。栽培黄姜的地块应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不能过砂过粘或过酸过碱。

栽培黄姜的地块,应进行深翻细整,并结合整地施足底肥。一般早春种植的,头年冬整地,整地时,铺施45~60t/hm2腐熟的农家肥,均匀翻入土中,种植前进行1次深翻细耙;秋末冬初种植的,栽前应深翻,打碎土块,拣净石头、杂草。

2.2栽培种的选择

作种的黄姜,根状茎应粗细均匀,生命力强,无病虫害和损伤,粒度饱满,无霉变,千粒重达10g以上,需种子45kg/hm2左右,并尽量选用一年生根基做种茎。

3繁殖方法

3.1种子繁殖

黄姜的种子发芽较慢,繁殖倍数高,实用价值较大。播种前需将种子晾晒并将周围翅壳搓去,用25℃的温水浸泡12h捞出晾干,然后拌细沙或肥土进行播种。露地育苗方法,播种期一般在3月中旬前后,苗床应选在靠近水源和较肥沃的地块,施腐熟农家肥60t/hm2左右及黄姜专用肥1500kg/hm2左右,翻耕后作成1m宽的床,床面要平整、绵软、疏松,苗床作好后,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播或开沟撒播上去,种上覆盖细肥土2~3cm,床面覆盖作物秸秆,经常喷水,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土壤温度处于20~25℃。播后25~30d后发芽率可达50%~60%,40~50d左右即可出苗,有条件的地方,可先将黄姜种子放在培养皿或营养钵内,置于20~25℃的湿润条件下发芽,发芽率可达80%~90%,然后播入湿润、遮荫的苗床里培育,当年可形成小根状茎种。

3.2根状茎繁殖

根状茎繁殖时将根状茎掰成5~10cm长的茎段,每段根茎上保留2~3个健状的潜伏芽。实行起垄种植,播种时间一般在11月至来年3月以前为佳。将选好的种子按25cm×30cm的株行距,开深13cm左右的沟下种,芽向上,覆土6~8cm,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待苗长到15cm左右,移栽于大田。

4藤架的搭法与管理

薯蓣的藤架一般可采用竹棍或木条绑缚搭成。山坡或不成行的稀林地,藤架高度宜在1.5m。平川地带或成行的稀林地,藤架可顺行搭成长方体或长弓形,藤架高度宜在1.5m左右。垄作的,可2垄合搭1道藤架;沟植的,可3行搭1道藤架。

薯蓣种植后,应使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干旱季节,应灌几次水;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灌水追施适量速效肥。当黄姜的地上茎攀上藤架到地下根状茎增生膨大期间,应适时松土,除去杂草,尤其是每次雨过天晴,应待土不粘锄时进行1次松土,松土深度5~6cm。松土除草时,勿伤藤茎。

5病虫杂草综合防治

5.1农业防治

(1)选用无病虫、无霉变种薯,防治病虫传播,保证苗全苗壮。种姜1年为佳,要求大小一致,1kg种子150~200个芽头,每个芽头有2~3个芽眼,用种2250~3000kg/hm2。

(2)采用高畦垄作种植,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地下根茎生长。按1m宽作垄,垄高20cm,株行距25cm×25cm,每垄种4行,种10.5~13.5万株/hm2,以冬播为好。

(3)合理轮作倒茬,采用与禾本科作物2年以上轮作倒茬,防灾避害。

(4)施用腐熟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重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一般施农家肥30~45t/hm2、磷肥750kg/hm2、钾肥375kg/hm2、黄姜专用肥1125~1500kg/hm2,以基肥为主。

(5)搭架栽培。当苗高30cm以后,按每平方米4根竹杆搭成”人”字架,促进通风透光和湿气流动,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和根茎生长,能有效提高产量和防病控害。5.2药剂防治

(1)土壤消毒。在病害发生严重地块,整地时选用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50%福美双4500~6000g/hm2拌细土撒施土中;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消毒,预防土传病害。防治地下害虫,采用50%辛硫磷、48%乐斯本乳油2250~3000g/hm2,或3%呋喃丹45kg/hm2,拌细土300~450kg/hm2均匀撒施。

(2)病害防治。在病害发生地块,当达到防治指标时,选用75%百菌清1000倍液,50%多菌灵、50%溶菌灵、70%托布津或86.2%铜大师500~800倍液,在发病部喷雾或灌根,每株灌50~100mL。

(3)虫害防治。在叶面害虫发生地块,选用55%一遍净225~300g/hm2、50%辛硫磷1500mL/hm2、20%菊脂农药450~600mL/hm2或Bt乳剂2250~3000g/hm2对水450~600kg/hm2,在幼虫3龄始盛期喷雾防治。

5.3化学除草

(1)土壤封闭处理。在黄姜播后苗前,选用50%姜草净750~900g/hm2、90%禾耐斯600~750g/hm2、50%乙草胺2250~2700g/hm2或72%拉索1500~2250g/hm2,对水900kg/hm2喷雾。

(2)茎叶喷雾。当田间杂草生长在3~5片叶时,选用5%精禾草克、5%旱草枯或10.8%高效盖草能乳油675~750mL/hm2,对水450kg/hm2作茎叶喷雾。

(3)定向喷雾。对局部地块多年生恶性杂草,选用74.7%农民乐1500~2250g/hm2或20%克无踪2250~3000g/hm2,对水450~600kg/hm2定向喷雾,切记不要喷洒在黄姜茎叶上。

施药后因降雨等原因影响防治效果时,应及时补治;土壤处理除草,要抢雨后天晴,土壤湿时喷药,施药后禁止在田间操作和人畜践踏,以免破坏药土层影响防除效果。

6根状种茎的采挖与贮运

薯蓣根状茎入土较深,采挖比较费力。采挖时,先剪去地上茎,拆除藤架,然后沿两行正中间开挖20cm深的沟,分别向两边小心抱出根状茎。陕南一般在11月左右采挖。

根状茎采挖后,应将潜伏芽较多无病虫的上部茎段连同芦头一起截下作种田,晾干水气贮藏。贮藏的方法是:①地下沙藏:选地下水位低、土质较黏的地方挖深70cm、宽50cm的方坑,坑低和四周铺1层稻草或麦草,然后1层干砂1层种茎层放在距地面15cm处,上盖40cm的潮土,作成高出地面的土垄,垄边开两条排水沟。②窖藏:将地窖用来苏儿消毒后,将种茎堆入,堆高40~50cm,窖口留1个通风口。贮藏期间的温度最好保持在5~7℃范围内,不宜高于9℃,以免发芽。

长途调用新鲜种茎时,应将种茎与锯末层放在木箱或较硬的纸箱内,上加盖封紧。若运输时间过长,应避免种茎过冷受冻或过热发芽。

篇2

为了让杨树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优势,增加农民收入,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棵“摇钱树”,应推广先进实用的杨树丰产栽培管理技术,把杨树发展的重点从扩大面积转到提高单产和质量上来,变望天收的粗放式生产为集约经营方式,以提高杨树经济效益。

1林地选择

科学研究表明,杨树要求生长季节雨量充沛,土壤有效层厚度在1m以上、地下水位1.5~2m是最适宜杨树生长的立地条件;土壤有效层厚度80~100cm、地下水位1m左右的为中等立地条件;土壤有效层厚度在40cm以下、地下水位长期在50cm以上,如无排水条件,则不宜栽植杨树。

2苗木选择

一是杨树品种繁多,同一品种在不同区域生长状况有很大差别,所以要按照“适地适树适品种”的栽培原则,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切不可盲目引进推广新品种。二是杨树苗木质量与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的生长有重要关系。一般选择二年生的苗木,即2年的根1年的干。要选择苗木高度3.5m以上、胸径4cm以上、梢不弯曲的壮苗。

3整地挖穴

杨树速生丰产栽培,宜采用“三大一深”栽植技术,即要大苗、大穴、大株行距和深栽。这样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杨树根系发育,增强抗旱、抗风能力,有利于培育圆满通直的无节良材。造林密度在造林前进行细致地深翻整地能使低产的林地转变为丰产林。深翻整地能降低土壤的紧实度,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杨树根系对深层土壤的利用。根据造林密度,在定植点上挖80cm×80cm×80cm以上的大穴。

4造林密度

根据杨树人工林培育的目的材种,采用适宜的造林密度。培育大径级材,在一个轮伐期内不主张间疏伐,通常稀植,并实行农林间作,以保证每株树有充分的受光条件。采用6m×6m、7m×7m或8m×8m的株行距,间作5年左右;也可以采用行距10m、株距4m的规格,或者是大行距20m、小行距3m的大小行种植形式,间作农作物6~7年。在这种密度下,轮伐期为10~12年,成材胸径40cm,每公顷立木蓄积可达到180~240m3。培育中小径级材,株行距可以小于4m×4m,轮伐期可短些,约5年左右,胸径20cm,每公顷立木蓄积100m3。在杨树片林栽培中,密度偏大的现象比较普遍,但通过调查对比可知,栽植密度过大,不但费用增加,且生产的木材径阶小、价格低、效益相对较差,而培育大径材效益则较高。

5造林方法

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造林方法,即首先在80cm见方的大穴中回填1/3左右的土,把苗木放入穴中扶正、标直;然后再填土一部分,轻提苗木,使苗木根系舒展;接着踩实浇2桶左右的定根水,等水渗透后再填土踩实、培起风堆等。

6幼林抚育

抚育杨树幼林,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是实行林粮间作。实行林粮间作不但在栽植后的几年内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通过间作,抚育了幼林,给幼林生态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值得注意的是,林粮间作应以矮杆豆科作物为主,如花生、黄豆等。

7松土除草

松土除草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对促进林木生长效果十分明显。每年夏冬两季都要翻耕土壤,除掉杂草,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让杨树根系生长发育更良好。在沿河土壤比较粘重的地区尤其需要推广这种技术,而不是一味地增加施肥。实践证明,仅此一项技术,就可使用材产量提高1倍。

8肥水管理

杨树对水分的要求很高,一般每年应灌水3~4次。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芽前灌返青水;5~6月灌促生水,促枝叶扩展;11月灌防冻水,促进根系生长。施肥后遇天气干旱亦应浇透水。施肥分基肥和追肥。基肥是在植树时施入穴中,一般株施有机肥5~10kg或过磷酸钙250g,将所施肥料与熟土掺匀,回填于30~60cm的根系活动层内。施追肥在树冠边缘下开施肥沟,沟长80cm、宽20cm、深20~30cm,株施尿素250g。施肥后应及时浇水、中耕除草。

9整形与修枝

篇3

海盐县地处杭嘉湖平原,是一个粮、棉、油、畜等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农业县。全县单季晚稻面积约1.69万公顷,水稻直播轻型栽培技术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了县乡(镇)农技推广部门的共同努力,已超额完成了农业丰收项目计划指标,全县直播稻面积约1.47万公顷,其中免耕直播8020hm2,翻耕直播6673.33hm2,项目达标面积7686.67hm2,比计划指标超了1020hm2,平均省工节本增产增效1566.9元/hm2,推广直播轻型栽培技术,全县共增收1204.42万元,超额完成了项目计划指标。

1单季晚稻直播技术实施概况

1.1气象与苗情

直播单晚生育期(6月1日至10月底)积温3937.2℃,比2006年多107℃,日照时数1006.3h,比2006年多46.8h,雨量468.5mm,比2006年多46.8mm,雨日47d,比2006年多1d,直播单晚大部分田块出苗较好,苗数充足,虽受台风影响,单晚仍获得丰收。据县苗情点10块田调查,最高苗峰出现在7月20日左右,最高苗峰834万丛/hm2,比2006年高217.5万丛/hm2,叶龄8.9张与2006年相同。

1.2起发快,分蘖早,根系活力强

据苗情点定点调查,单晚免耕直播在播后20d,平均叶龄为5.38张,苗数505.5万丛/hm2,平均单株带蘖2.1个,比翻耕直播稻多1.8个;播后30d,平均叶龄为8.05张,苗数873万丛/hm2,单株带蘖4.6个,比翻耕直播多0.9个。成熟期根系考查,免耕直播白根数比翻耕直播高1.8个百分点,黑根系数比例则比翻耕直播少3.4个百分点,平均单株根数比翻耕直播多13.8根,增幅27.4%,平均根系增加0.6cm,增幅3.2%,平均单株根系鲜重增0.21g,增幅22.2%。

1.3经济性状表现好

据全县8个乡镇、40块田6.14hm2调查汇总,平均播种量51kg/hm2,播期6月14~20日,始穗期9月3~9日,齐穗期9月6~11日,最高苗峰784.5万丛/hm2,有效穗数396万穗/hm2,株高89.24cm,穗总粒数113.5粒,穗实粒数99.7粒,结实率87.8%,千粒重23.6g,理论产量9318kg/hm2,实际产量8520kg/hm2。根据16块田调查汇总情况看,直播稻平均产量8505kg/hm2,比移栽稻的8310kg/hm2增加195kg/hm2,增幅2.4%。直播稻增产主要靠增穗增产,同时可以适当控制最高苗,提高成穗率。

1.4涌现了一批中心示范方和高产攻关田

我县根据省级项目积极开展优质高产示范竞赛活动,各乡镇建立了一批直播高产示范方和高产攻关田。中心示范方中如西塘桥青莲寺村7.07hm2直播秀水110,平均产量8430kg/hm2,比常规水稻高705kg/hm2,增幅9.1%;县级百亩示范方武原镇金星村泾塘10组7.012hm2直播稻,平均产量8265kg/hm2,比常规水稻高540kg/hm2,增幅7.0%。高产攻关田如秦山镇长川坝村万建生1133.34m2免耕直播秀水03,产量8580kg/hm2;百步镇万胜村严德方1200m2秀水110直播稻,平均产量8400kg/hm2;沈荡镇沈荡村二组陈福忠1400m2直播秀水09,产量8730kg/hm2。

1.5省工节本增产增效

水稻直播栽培法,达到了省工、省种、省秧田、省成本和增产的目的。据8个乡镇调查汇总,全县7686.67hm2直播晚稻达到了项目计划指标,省工节本增产增效1566.9元/hm2,推广直播轻型栽培技术共增产增收1204.42万元,超额完成了项目计划指标。

2直播晚稻技术试验研究结果

为了进一步研究直播技术,更好地指导生产,我县进行了单晚直播粳稻不同播种量、不同播期试验。不同播量试验,品种为秀水110,4个处理分别为播种量15kg/hm2、45kg/hm2、75kg/hm2、105kg/hm2,随机排列,重复3次,共12个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播量为45kg/hm2产量最高,播量15kg/hm2由于苗数不足,产量为最低,播量75kg/hm2、105kg/hm2由于苗数过足,但成穗率不高而导致产量不高,所以播量45kg/hm2群体比较适中,成穗率、产量都较理想。不同播期试验:品种为秀水03,3个处理播期分别为5月30日、6月10日、6月20日,3次重复,共9个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早播比迟播的在经济性状上表现千粒重高、产量高。前茬为冬闲田的田块可以适当早播,其他茬口的田块能早播的尽早播种。我县的直播稻播种期定在6月10日左右为宜。

3直播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3.1选用矮秆抗倒的优质高产良种

我县推广应用的适合直播单晚品种有秀水03、秀水09、嘉花1号、秀水110等。

3.2精细整地

大田整地做到“四要”:一要早翻耕,使杂草、桩头等腐

烂;二要田面平整,不留水渍害;三要畦面软硬适中;四要沟渠配套。

3.3适期播种,精量匀播

常规粳稻用种量在45~60kg/hm2,杂交粳稻18.75~22.50kg/hm2。播种期因品种而异,一般以5月底至6月上旬为宜,最迟不超过6月20日。播前种子要经晒种、浸种、催芽,后期做好疏密补稀的工作。

3.4合理运筹肥料,促进平衡生长

采用氮、磷、钾配套,用腐熟有机肥7.50~11.25t/hm2结合基肥施入。分蘖肥用尿素112.5kg/hm2,钾肥112.5~150.0kg/hm2,长粗肥用尿素112.5kg/hm2,穗肥在8月10日前后,施尿素45~90kg/hm2,后期苗色明显落黄的田块,可酌情补施尿素30~45kg/hm2。

3.5水浆管理

篇4

石斛为兰科属附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茎入药,有滋阴清热、生津止渴作用。具气生根,茎直立丛生,肉质、黄绿色,有多节和沟槽。喜阴凉湿润的环境,生长以背阴避光、通风处为宜。现将石斛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栽培方法

1.1大田荫棚栽种法

选较阴凉潮湿的地方,用石头砌成高9cm的长方形高畦,以防雨水冲刷畦土壤。用腐殖质填入畦内,将土壤弄细整平,在畦上搭2m高的棚,棚南面挂草帘,以防烈日曝晒,然后将石斛分株栽于畦内,再盖上2cm厚的细土。用小卵石压紧即可。为了加速繁殖,将石斛按行株距15cm×20cm直栽,只将尖端露出土面,当茎切上萌发新芽及白色气生根后,挖出横排畦上,用小石块压于土面,上盖细土0.5cm厚,待新植株长出5cm高时便可分割移栽。

1.2岩石栽种法

选较阴湿、生长有苔藓植物的岩石,将1.5m宽的厢面挖深18cm,将岩石放好,再将石斛分株后放在岩石凹处或固定在石缝里,用苔藓中泥土、牛粪、豆渣糊在根部,保证石斛生长有足够的养分。

1.3贴树法

早春或秋季贴栽,选树干粗、水分较多的阔叶树,如梓树、楠木、枫杨、银杏、梨树等贴栽。选择生长健壮、根多、茎色青绿的石斛株丛,剪去枯茎、断枝、老茎,将过长须根切短至1.5cm长,大株石斛分切,每丛留5株带叶嫩茎,选树干平处或凹处用刀砍一浅裂口将石斛株丛基部紧贴在砍口处,用竹钉钉牢。若贴树干较凸部位,则先用刀砍平再钉,用竹蔑或绳索捆牢。枯朽树枝及皮处不能贴栽。固定后,用牛粪、豆渣及其他肥料拌成肥泥涂株在石斛根部及根周围树皮上(切忌糊在石斛茎基),以供生长需要,贴植数量可视树干的大小及树枝的多少而定。每株树可栽数丛至数百丛不等。

2田间管理

2.1浇水

石斛栽后应保持湿润,植株才能生长良好,遇天旱要适当浇水;但不宜浇水过多,以免积水烂根,导致植株死亡。荫棚栽培的遇冬季晴天要揭开荫棚,若有霜雪或大雨要盖上。

2.2追肥

栽后第2年开始追肥,每年2次。第1次在4月份,由油饼、油脚、猪毛、豆渣、人发等与牛粪、肥泥、钙镁磷肥和少量氮肥调匀发酵后,薄薄地敷在石斛根际周围,促进其幼芽生长。第2次在11月上旬,同样用上述稀泥肥敷在石斛根的周围,使其能保温过冬。荫棚栽培的可分次施用水粪,每次30t/hm2。追肥前要拆掉枯干、断茎和气生根。

2.3中耕除草

石斛种植后,每年要进行2次除草工序,种在树上的石斛,很少有杂草生长;种在石头上的常杂草丛生,应随时拔除,遇有枯枝落叶也应清除。栽后2~3年的石斛要将周围的泥土、枯枝、落叶清除干净,确保根的透气和养分的吸收,同时要对附生树进行整枝修剪,调整郁闭度。

2.4修剪

春季发芽前,应剪去部分老枝、枯枝和过密的茎,以促进萌发出健壮的新茎。种在树上的,还要剪去过密的树枝,以达到适度透光。

3病虫害防治

3.1病害防治

石斛主要病害有石斛黑斑病、石斛煤污病、石斛炭疽病等,石斛黑斑病一般在3~5月发生,可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施1~2次防治;石斛煤污病通常在3~5月或梅雨较长的多雨天气发病,可用50%多菌灵或石硫合剂500倍液喷施1~2次防治;石斛炭疽病在1~5月均有发生,可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施2~3次防治。

3.2虫害防治

篇5

1黄姜形态特征

黄姜,学名盾叶薯蓣,也叫火头根,是薯蓣科薯蓣属的一种多年生草质藤本作物[1]。地上茎左旋,光滑无毛,有时分枝或叶柄基部两侧微突起或有刺。单叶互生,盾形、三角状卵形、心形或箭形,叶片厚纸质,两侧裂片圆耳状或长圆形,两面光滑无毛,表面绿色,常有不规则的斑块,叶柄盾状着生。花单性,雌雄异株少有同株。雄花无梗,常2~6朵簇生,再排列成重穗状,花序单一或分枝,1~2个簇生于叶腋,通常每簇花仅1~2朵发育,基部常有膜质,苞片3~4枚,花被片6,长1.2~1.5mm,宽0.8~1.0mm,开放时平展,紫红色,干后黑色,雄蕊6枚,着生于花托的边缘,花丝极短,与花药近等长。雌花序与雄花序相近似,雌花具花丝状退化雄蕊。蒴果三棱形。每棱翅状,长1.2~2.0cm,宽1.0~1.5cm,干后紫黑色,表面常有白粉;种子通常每室2枚,着生于中轴中部,四周围有薄膜状翅。花期5~8月,果期6~9月。地下根状茎横生,近圆柱形,指状或不规则分枝,直径1.5~3.0cm;新鲜时外皮棕褐色,粗糙,有明显皱纹和白色圆点状根痕。断面桔黄色,质地细而嫩,干后粉质,维管束明显。根状茎薯蓣皂苷配基含量高,最高达16.15%,是合成甾体激素药物的重要原料[2]。

2人工栽培黄姜地块和栽培种的选择

2.1栽培地块的选择

人工栽培黄姜地块,要求土壤疏松、土质肥沃,土层厚度15cm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1%以上、全氮含量0.1%以上、pH值6~7。栽培黄姜的地块应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不能过砂过粘或过酸过碱。

栽培黄姜的地块,应进行深翻细整,并结合整地施足底肥。一般早春种植的,头年冬整地,整地时,铺施45~60t/hm2腐熟的农家肥,均匀翻入土中,种植前进行1次深翻细耙;秋末冬初种植的,栽前应深翻,打碎土块,拣净石头、杂草。

2.2栽培种的选择

作种的黄姜,根状茎应粗细均匀,生命力强,无病虫害和损伤,粒度饱满,无霉变,千粒重达10g以上,需种子45kg/hm2左右,并尽量选用一年生根基做种茎。

3繁殖方法

3.1种子繁殖

黄姜的种子发芽较慢,繁殖倍数高,实用价值较大。播种前需将种子晾晒并将周围翅壳搓去,用25℃的温水浸泡12h捞出晾干,然后拌细沙或肥土进行播种。露地育苗方法,播种期一般在3月中旬前后,苗床应选在靠近水源和较肥沃的地块,施腐熟农家肥60t/hm2左右及黄姜专用肥1500kg/hm2左右,翻耕后作成1m宽的床,床面要平整、绵软、疏松,苗床作好后,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播或开沟撒播上去,种上覆盖细肥土2~3cm,床面覆盖作物秸秆,经常喷水,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土壤温度处于20~25℃。播后25~30d后发芽率可达50%~60%,40~50d左右即可出苗,有条件的地方,可先将黄姜种子放在培养皿或营养钵内,置于20~25℃的湿润条件下发芽,发芽率可达80%~90%,然后播入湿润、遮荫的苗床里培育,当年可形成小根状茎种。

3.2根状茎繁殖

根状茎繁殖时将根状茎掰成5~10cm长的茎段,每段根茎上保留2~3个健状的潜伏芽。实行起垄种植,播种时间一般在11月至来年3月以前为佳。将选好的种子按25cm×30cm的株行距,开深13cm左右的沟下种,芽向上,覆土6~8cm,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待苗长到15cm左右,移栽于大田。

4藤架的搭法与管理

薯蓣的藤架一般可采用竹棍或木条绑缚搭成。山坡或不成行的稀林地,藤架高度宜在1.5m。平川地带或成行的稀林地,藤架可顺行搭成长方体或长弓形,藤架高度宜在1.5m左右。垄作的,可2垄合搭1道藤架;沟植的,可3行搭1道藤架。

薯蓣种植后,应使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干旱季节,应灌几次水;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灌水追施适量速效肥。当黄姜的地上茎攀上藤架到地下根状茎增生膨大期间,应适时松土,除去杂草,尤其是每次雨过天晴,应待土不粘锄时进行1次松土,松土深度5~6cm。松土除草时,勿伤藤茎。

5病虫杂草综合防治

5.1农业防治

(1)选用无病虫、无霉变种薯,防治病虫传播,保证苗全苗壮。种姜1年为佳,要求大小一致,1kg种子150~200个芽头,每个芽头有2~3个芽眼,用种2250~3000kg/hm2。

(2)采用高畦垄作种植,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地下根茎生长。按1m宽作垄,垄高20cm,株行距25cm×25cm,每垄种4行,种10.5~13.5万株/hm2,以冬播为好。

(3)合理轮作倒茬,采用与禾本科作物2年以上轮作倒茬,防灾避害。

(4)施用腐熟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重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一般施农家肥30~45t/hm2、磷肥750kg/hm2、钾肥375kg/hm2、黄姜专用肥1125~1500kg/hm2,以基肥为主。

(5)搭架栽培。当苗高30cm以后,按每平方米4根竹杆搭成”人”字架,促进通风透光和湿气流动,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和根茎生长,能有效提高产量和防病控害。

5.2药剂防治

(1)土壤消毒。在病害发生严重地块,整地时选用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50%福美双4500~6000g/hm2拌细土撒施土中;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消毒,预防土传病害。防治地下害虫,采用50%辛硫磷、48%乐斯本乳油2250~3000g/hm2,或3%呋喃丹45kg/hm2,拌细土300~450kg/hm2均匀撒施。

(2)病害防治。在病害发生地块,当达到防治指标时,选用75%百菌清1000倍液,50%多菌灵、50%溶菌灵、70%托布津或86.2%铜大师500~800倍液,在发病部喷雾或灌根,每株灌50~100mL。

(3)虫害防治。在叶面害虫发生地块,选用55%一遍净225~300g/hm2、50%辛硫磷1500mL/hm2、20%菊脂农药450~600mL/hm2或Bt乳剂2250~3000g/hm2对水450~600kg/hm2,在幼虫3龄始盛期喷雾防治。

5.3化学除草

(1)土壤封闭处理。在黄姜播后苗前,选用50%姜草净750~900g/hm2、90%禾耐斯600~750g/hm2、50%乙草胺2250~2700g/hm2或72%拉索1500~2250g/hm2,对水900kg/hm2喷雾。

(2)茎叶喷雾。当田间杂草生长在3~5片叶时,选用5%精禾草克、5%旱草枯或10.8%高效盖草能乳油675~750mL/hm2,对水450kg/hm2作茎叶喷雾。

(3)定向喷雾。对局部地块多年生恶性杂草,选用74.7%农民乐1500~2250g/hm2或20%克无踪2250~3000g/hm2,对水450~600kg/hm2定向喷雾,切记不要喷洒在黄姜茎叶上。

施药后因降雨等原因影响防治效果时,应及时补治;土壤处理除草,要抢雨后天晴,土壤湿时喷药,施药后禁止在田间操作和人畜践踏,以免破坏药土层影响防除效果。

6根状种茎的采挖与贮运

薯蓣根状茎入土较深,采挖比较费力。采挖时,先剪去地上茎,拆除藤架,然后沿两行正中间开挖20cm深的沟,分别向两边小心抱出根状茎。陕南一般在11月左右采挖。

根状茎采挖后,应将潜伏芽较多无病虫的上部茎段连同芦头一起截下作种田,晾干水气贮藏。贮藏的方法是:①地下沙藏:选地下水位低、土质较黏的地方挖深70cm、宽50cm的方坑,坑低和四周铺1层稻草或麦草,然后1层干砂1层种茎层放在距地面15cm处,上盖40cm的潮土,作成高出地面的土垄,垄边开两条排水沟。②窖藏:将地窖用来苏儿消毒后,将种茎堆入,堆高40~50cm,窖口留1个通风口。贮藏期间的温度最好保持在5~7℃范围内,不宜高于9℃,以免发芽。

长途调用新鲜种茎时,应将种茎与锯末层放在木箱或较硬的纸箱内,上加盖封紧。若运输时间过长,应避免种茎过冷受冻或过热发芽。

篇6

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我市沿海粮食主产区(店下、秦屿、点头)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决策实施的前提下,利用冬春季大力推广种植各种高效经济作物,增加经济收入,取得了可喜成绩。“蚕豆—优质中稻”水旱轮作模式经济效益高,是稳粮增效模式中比较成功的范例。该模式以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蚕豆至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收获鲜荚,6月上中旬插值优质杂交中稻组合至10月下旬收获,前作一般产蚕豆鲜荚18t/hm2,以鲜荚5元/kg计,产值可达9万元/hm2;优质中稻产量9000kg/hm2,每100kg价格180元,产值1.62万元/hm2,全年总产值10.62万元/hm2,扣除成本2.25万元/hm2,纯收入可达8.25万元/hm2,比其他种植模式如“蔬菜—中稻—蔬菜、早稻—晚稻—蔬菜”经济效益高,是稳粮增效模式中较成功的范例。此外,水旱轮作大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加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使土壤的生态环境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机制。

1蚕豆栽培技术

1.1土壤选择与整地

种植蚕豆的田块应选择通风向阳、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土壤pH值在5.5~6.5的地块。精细整地做成畦宽80cm,沟宽25cm,挖双行穴植,株距30~35cm。

1.2品种选择与合理密植

我市选择种植的蚕豆良种有旱生615、慈溪大粒1号等,播前晒种6~8h,去除病粒、虫蛀粒,浸种10~15h,待种子吸足水分后播种。播种时间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时种胚倾斜向下,每穴播1粒,播种深度3~4cm,基本苗2.7~3.0万株/hm2,用种量60~75kg/hm2。

1.3水分管理

蚕豆是需水较多的植物,对水分敏感,缺水或涝渍对生长均不利,因此要开好田间排灌沟,做到灌排方便。播种时,如果土壤干燥,要浇水或灌浅水,以促进萌芽。苗期一般不灌水以利根系深扎,现蕾期和初花期天气干旱时要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早春阴雨天多,宜做好清沟排水防止渍害。

1.4合理施肥

结合整地施足基肥,一般用优质有机肥2250kg/hm2,优质复合肥225~450kg/hm2;苗期根据长相用优质复合肥150~225kg/hm2,以促进单株分枝;花期用优质复合肥75kg/hm2;花后初荚期用0.2%磷酸二氢钾根外追肥,一般不用尿素。

1.5摘心整枝保花果

在主茎长出5~6叶时,选择晴天摘掉顶芽1~2个叶节(打顶),促进分枝生长;整个生育期每株保留5~7个结果枝,摘除其余无效分枝;至盛花期,各结果分枝高度达80~90cm时,选择晴天摘除分枝顶芽,通过打顶控制分枝高度,抑制高位开花(无效花),促进低位开花(有效花)。结合喷施保花剂爱多收300g/hm2对水150kg喷施枝叶部,达到保花保果,防止开花不结果。

1.6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锈病、赤斑病、炭疽病,可选用20%代森锰锌6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100倍液喷施。害虫主要为蚜虫、豆象等,用90%敌百虫800倍液、10%吡虫啉1000倍液喷施。

1.7适时采收

蚕豆全生育期180d,一般在播种160d、花后40d左右,鲜荚外观浓绿、荚型略朝下倾斜,籽粒饱满时可分批采收上市。

2优质中稻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与处理

中稻品种一般选择米质松软适中、香味浓、适口性佳、市场销路好的优质杂交稻组合,如宜优673、甬优6号、扬两优6号等。播前晒种6~10h,浸种12~16h(其间用强氯精浸种4h,倒掉药水洗净再浸入清水中),出水后按常规方法催芽至种子破胸露白85%即可。

2.2育秧与适时移栽

育秧地可选择地面平坦排灌方便的菜园地等,采用肥床旱育法,秧龄25~30d。播前3~5d,苗床施尿素50g/m2、过磷酸钙150g/m2、氯化钾40g/m2,结合施用草甘膦0.4g/m2灭草;播后一叶一心期施多效唑300mg/kg。整个苗期看苗情施速效氮肥,大苗期酌情施用1%尿素水溶液,移栽前施好送嫁肥,撒施尿素5g/m2,做到苗壮苗齐,单株带蘖3~5个。

2.3大田移栽与合理密植

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移栽,移栽前用克无踪3kg/hm2加水喷洒大田除草。结合整地施基肥(占全部用肥50%~60%):优质有机肥11.25~15.00t/hm2、碳铵375~450kg/hm2、过钙

225~300kg/hm2、氯化钾75.0~112.5kg/hm2,上水耙平1~2d后插秧。插秧做到宽行窄株,合理密植规格:一般行距30~

33cm,株距13~17cm,丛插2粒谷,插24~27万丛/hm2,基本苗120~150万根/hm2,有效穗240~270万穗/hm2。

2.4田间管理

2.4.1移栽至拔节。以促早发为主,浅水护苗,浅灌勤灌,晴天插后3~5d保浅水层,自然落干再灌水,促进低位分蘖成穗;分蘖肥在插后5~6d,用尿素225kg/hm2,氯化钾112.5kg/hm2,或优质复合肥450kg/hm2,拌入除草剂25%移栽一次净450g/hm2适加细土撒施。

2.4.2拔节至见穗期。及时控制苗峰,够苗控水轻搁酌施穗肥,一般用优质复合肥225kg/hm2,灌水施肥,自然落干,以浅水层为主。

篇7

莲雾(SyzygiumsamavangenseMerr.etPerry)是桃金娘科蒲桃属植物,又名辈雾、琏雾、爪畦蒲桃、水蒲桃等,属热带常绿乔木。原产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目前国外以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栽培最多,菲律宾次之,泰国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均有栽培。我国广东、海南、福建、广西、云南和四川等省(区)有少量栽培,以台湾省栽培最多,其最具经济价值的品种为黑珍珠莲雾和黑钻石莲雾。莲雾果实含水分92.87%,蛋白质0.35%,碳水化合物5.97%,灰分或矿物质0.21%,粗纤维0.46%,还富含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营养非常丰富,具有生津止渴、解热利尿及养颜润肤等功效,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此外,由于莲雾果实颜色鲜艳、果形独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因此,探索和研究莲雾的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为当地莲雾的生产提供技术参考,对繁荣水果及园林绿化花木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1生态学特性

莲雾喜温怕寒,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花期遇到7℃以下的气温时,花蕾与幼果会受寒害而脱落。高温潮湿环境下,生长快,结果多,果大,产量高。果实发育期遇干旱无雨,果实小且品质差。久旱后遇骤雨,易落果和裂果。充足的光照下果实着色好。莲雾对土壤要求不严,各类土壤都能生长结果,但以肥沃、疏松和潮湿的土壤生长结果较好。莲雾还是河岸林优势树种。

2丰产栽培技术

2.1育苗

莲雾种子少,—般采用空中压条繁殖,也有嫁接、扦插繁殖的。

2.1.1空中压条育苗。空中压条育苗也称圈枝育苗,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苗快、结果早,并能保持母树优良性状等特点。选茎粗2~3cm的枝条于5~6月先进行环剥皮,宽度约3cm,同时除去形成层,然后用粘土适当掺些腐熟的有机肥料包扎起来。为保证生根迅速、量多、根壮,可用吲哚丁酸等生根粉涂抹剥伤部,或在生根基质中加入吲哚丁酸或生根粉。一般1个月后即能生根,待2~3个月新根充实后从基部剪断。刚剪下圈枝苗,必须在苗圃或树荫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假植,使根系发育壮实。假植期间应经常观察、防治病虫害,并酌情修剪,培育出良好的树形才可出圃。

2.1.2扦插育苗。选充实饱满、无病虫害、已木栓化的一至二年生枝,剪成20~25cm长的插穗,上部保留2~3片叶,并且每片叶子都剪去一半,插条基部削成楔形,然后将其基部浸入配好的一定浓度的激素中,可以利用浓度为1000~1500mg/L的生根粉2号、IBA、NAA和国光牌生根粉等进行处理,浸入深为插穗的1/3~1/2处,浸泡2min取出,立即插入沙床上。沙床预先用1000倍的多菌灵消毒,插后立即淋足定根水,采取大棚内通风、棚顶遮光、喷清水等管理措施。

2.1.3嫁接育苗。莲雾嫁接苗具有主、须根发达,适应性强,种植后速生快长,早结丰产的优点。可以用蒲桃、莲雾的实生苗作砧木,在丰产、稳产、果大质优、品种纯正的莲雾母树上,选取生长充实、树冠已木质化的一年生枝条作接穗。接穗采后剪除叶片,保留的叶柄与潜伏芽齐平,用湿毛巾包扎或用湿河砂藏保湿备接。嫁接方法用补片芽接、腹接、切接或劈接均可。嫁接苗出圃一般要求砧木根系发达、主干离地面5cm处粗度在1.0cm以上、接穗生长2~3次梢,高40cm以上、顶芽稳定时才出圃。

2.2栽植

2.2.1选地、整地。宜选择光照充足、高温潮湿的环境,要求土壤肥沃、疏松、潮湿。建园宜选背风的园地,以微酸性砂质土为最适宜,微酸至微碱(pH值5.5~7.8)的砂壤至红壤均宜。采用穴状整地的方式。按株行距(4~6)m×(6~8)m挖定植坑,坑的规格一般为80cm×80cm×60cm,最好能提前1~2个月整地,并施足基肥,回填好坑。

2.2.2栽植。栽植以4~6月为宜,若水源充足则2~3月或9~11月均可。种植后基部覆盖,以防土壤干燥,且每隔2~3d灌1次水。并立支柱固定植株,避免风吹摇动,影响根部发育。

2.3抚育管理

要达到丰产的目的,必须做好莲雾的抚育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土壤管理、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措施。2.3.1中耕除草及灌溉。除草是莲雾果园管理的一项常规工作,视杂草的生长情况、结合施肥进行。幼龄树可不必中耕,结果树在9~10月结合施肥进行中耕除草,以促进开花结果。9~10月可使土壤适当干旱以利果树进入休眠及花芽分化,其余时间应供给足够的水分,尤其是在修剪、施肥及催花处理后2周花芽形成后,应全园灌水,以防落果裂果,增大果实。

2.3.2施肥。莲雾需肥量大,幼龄树对氮、磷和钾均需要,但应勤施薄施,而5龄以上的结果树,则以氮、钾肥为主。施肥方法由树冠滴水线挖环状沟施。在施足基肥外,还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时期追肥。①开花前,即萌芽至开花结果初期追施速效氮肥,适当配施磷肥,施肥数量随树龄而定。②幼果膨大期,一般株施氮、磷、钾含量各为15%的复合肥0.25kg。③果实转色期,即采果前5~10d追施速效磷、钾肥为主,以沟施为好,可使果实体积增大、果形色泽好、品质提高。南方降雨量多,易造成肥料淋失,整个生长期宜叶面喷施0.2%尿素或0.2%磷酸二氢钾4~5次。

2.3.3整形修剪。莲雾生长快,分枝多,整形修剪是重要管理环节之一。定植后树高1.5m左右即可短截整形,待新枝抽生后定干,留分布合理、生长健壮的主枝3~6条,整成自然圆头形或开心形。修剪应在每次采果后进行,主要疏剪枯枝、病虫枝、直立徒长枝、下垂触地枝以及主干和主枝上萌生的过密枝,以上重下轻、内重外轻为原则,使内膛通透。生长旺盛的壮年树可适当重剪,老年弱树则轻剪。

2.3.4果实套袋。果实套袋能明显改善果实的外观品质,增大单果重。果实套袋还能防虫害,使果面光洁。一般在幼果期,约花后20d实施。若果实蝇族群密度太高,即在谢花后进行。套袋前需彻底防治1次病虫害,可在套袋前1h再对果实喷1次杀菌剂,果实外表干燥后马上套袋。一般选取规格长36cm、宽32cm的纸袋(经过处理的防水纸袋)。套袋前将袋口(2~3cm)部分泡水,浸软10~20min,将袋口多余的水分甩去,然后成束直立放置。套袋结合疏果同时进行,每个袋以留5~6个果实为宜。果穗上方的第1对叶必须露在外面,不能将它同果实一起套在袋内,以免影响果实的颜色及甜度。同时套袋开口的铁线必须旋紧,以避免雨水、果实蝇或粉蚧壳虫爬入为害。

2.3.5病虫害防治。莲雾病虫害主要有炭疽病、果腐病、蚜虫、果实蝇及介壳虫等。在防治过程中,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治,喷药后7d内不可采收。防治方法:①清洁果园。采果后结合修剪,彻底清园,剪除枯枝、荫蔽枝和病虫枝,集中烧毁。②及时喷药控制病虫害。幼树以保梢为主,成年树以保花保果为主,抓好花期及幼果发育期和果实近成熟期喷药防治。防病可选70%甲基托布津+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800倍液等药剂。虫害的防治,应抓好保护和利用天敌、松土灭蛹、灯光或性信息素诱杀、人工捕捉和药剂防治等环节。目前防治果实蝇的措施是采用甲基丁香酚配成毒饵,果园悬挂吊瓶诱杀成虫,及时摘除和拾净落地果并埋于0.5m以下深土层中,以减少虫源,并结合杀虫药剂防治,可用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或杀灭菊酯乳油800倍液防治。蚜虫可用蚜虱净等交替喷雾防治。此外,在做好莲雾土壤、施肥、病虫防治等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修剪、耕作措施或者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诱导花芽分化,进行产期调节。

2.4采收加工

2.4.1采收贮藏。莲雾要适时采收,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当果实达到品种应有的大小,呈现品种固有的色泽,果脐展开时,即可采收。一般2~3d采收1次。因其果皮薄,采收时要小心轻放。莲雾不耐贮藏,一般室温下可放7d。马上销售的,可用白纸包裹,分层叠放于纸箱中包装运输。贮藏的果实可置于塑料袋或保鲜盒后,置于12~l5℃温度下。贮藏前不需清洗果实,待食用时清洗即可。

2.4.2加工。莲雾的果实一般以鲜食为主,食用时加少许食盐可增进风味。也可盐渍、糖渍、制罐头及脱水蜜饯或制成果酱、果汁。

参考文献

篇8

1选好品种

根据气候、土壤条件以及用途等选择相应的脱毒甘薯品种。对灌溉条件较好、肥力较高的土地,可选用徐薯18等品种;对肥力较差的旱薄地,选用鲁薯7号等品种。高产淀粉型品种有徐薯18、皖薯1号、皖薯7号、鲁薯7号、豫薯7号、苏薯7号等;优质食用型品种有北京553、苏薯8号、皖薯8号、徐薯43-14等。

2选地深耕

甘薯具有抗旱特性,应选择疏松透气、上层深厚、蓄水保肥、排灌良好、耕作层深30cm左右的沙质壤上,pH值以5.2~6.7为宜。深耕30cm左右,起垄规格为垄高20cm,垄宽50~60cm,垄距80~100cm,做垄要求土壤宁干勿湿。起垄目的是加大昼夜温差,促进薯地膨大和养分积累,土层松软,减少气生根,一般可增产10%以上。

3培育壮苗

壮苗一般比弱苗增产10%以上,是高产的基础。壮苗的标准是:茎粗壮节间短,叶片肥厚、大小适中,项叶平齐,苗高20~25cm,苗龄25~30d,组织充实、老嫩适度,苗重5g以上,无病虫无白根,断口白浆多,栽后缓苗快。

甘薯育苗方法有塑料薄膜育苗、火炕育苗、酿热温床育苗、电热温床育苗等。苗床管理主要是“以催为主、以炼为辅,先催后炼、催炼结合”来达到早出苗、多出苗、育壮苗。

苗床管理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排种到出苗阶段,即前期高温催芽期,排好种薯后浇透水,用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多菌灵1000倍液喷洒种薯进行消毒,种苗上床3~4d内温度保持35~38℃,而后降至29~31℃进行催芽;二是平温长苗期,当苗高10cm后,将温度稳定在25~28℃,苗出齐时浇1次透水;三是低温炼苗期,当苗高15~18cm时可采苗移栽,采苗前3~4d温度降低至18~20℃进行炼苗处理,采苗后第1天浇1次透水,再次转入以催为主,追施适量的肥料。

4适时扦插

春甘薯在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每早栽ld,产量可提高1.0%~1.2%;夏薯每早栽1d,产量可提高2.5%~3.0%。扦插时应选用苗龄在30d左右,苗长20cm,茎粗节短的壮苗进行栽插。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采用留3叶方法进行水平扦较好,栽插深度以5cm为好;在干旱和丘陵地区则以留3叶方法进行斜插为好,深度为10cm左右。

5合理密植

插足基本苗,以较好地发挥群体增产潜力。春薯4月下旬至5月中旬栽植密度为4.50~5.25万株/hm2,丘陵地一般为7.50万株/hm2。土层深厚,肥水条件较好,可适当稀植;耕作层浅,肥水条件较差,则适当密些,以协调个体和群体间结构,充分利用地力和空间,有效提高甘薯产量。

6田间管理

6.1中耕培垄

春薯栽后30~35d开始封垄,应及时中耕松土培垄,用地膜覆盖的只锄垄沟。夏薯栽后20~25d培垄。

6.2及时化控

对茎叶徒长田块,应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营养生长叶盛期)化控2~3次,喷施多效唑、膨大素或助壮素,也可提蔓1~2次,以控制茎叶徒长,促进块根膨大,提高产量。

6.3浇水排涝

甘薯抗旱性较强,适宜土壤相对湿度为50%~70%,封垄前中耕除草2~3遍,栽后20~30d遇旱浇1次缓苗水。中后期遇旱顺垄轻浇小水。甘薯怕涝,雨水大要排水。

7平衡施肥

甘薯是地下结果的块根作物,对肥料的吸收以钾素最多,其次是氮,而磷最少,吸钾数量为氮的2~3倍。据测定,高产甘薯每生产1000kg鲜薯需吸收纯氮4.9kg、纯磷1.34kg、纯钾11.5kg,其比例为1∶0.3∶2.3。

根据甘薯的需肥特点,总的施肥原则就是控氮,稳磷,增施钾,补施锌硼肥。中等肥力地块,施肥用量为纯氮105~150kg/hm2、纯磷75~120kg/hm2、纯钾225~300kg/hm2。在缺锌硼的田块,需施硫酸锌和硼砂各15.0~22.5kg/hm2。

提倡深施、分层施。70%的有机肥结合深耕施入,化肥和30%的有机肥在做垄时集中施于垄下。栽后30d看长势追施5~10kg/hm2尿素,9月中下旬可叶面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75kg/hm2。

篇9

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是青海三宝之一,又名醋柳,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1],耐寒抗旱,耐土壤贫瘠,根系发达,有根瘤,对生态环境适应能力强。在条件较差,甚至是恶劣的生态环境中能顽强生存,并且在生存过程中能改善周围环境,为其他植物的生存发展创造条件,从而成为实施国土绿化、改造生态环境的先锋树种[2]。沙棘又是青海省增加土地植被、防风固沙、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树种之一。但是由于果实产量低、经济效益差,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致使这一很有开发价值和前途的经济林处于自然繁衍、自生自灭的状态。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引进俄罗斯大果沙棘进行人工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开发,实现由野生向人工栽培。青海东部地区海拔1900~2800m,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夏季气候冷凉,近年来,由于引进的大果沙棘果大、高产、品质好、好采收等优点,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此,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苗木繁育

大果沙棘苗木繁育的方法有种子育苗和扦插育苗,以扦插育苗为佳。

1.1种子育苗

选土质肥沃的沙土壤、排水良好、通风向阳的地块作苗圃地。如果在温室育苗,以土和沙3∶1为佳。育苗前,种子应进行处理,因为大果沙棘种子外表被有一层坚硬的蜡质,透气透水性差,在一般条件下难以萌发[3]。①碱处理法。种子放入纯碱或洗衣粉溶液中(比例为1∶20),用力搓洗,直至种子呈现黄色及手捏感觉不光滑时,淘洗干净后再用冷水浸泡24h;然后保湿,在5℃的低温条件下贮藏10d后即可播种。②温水处理法。种子放入80℃左右的水中,不断搅动,直到水温降到室温,在培养皿中催芽,10d后即可播种。处理后的大果沙棘种子不仅发芽快,而且发芽率高,出苗整齐。条播撒播均可,育苗量以15.0~22.5万株/hm2为宜。

1.2扦插育苗

1.2.1插条准备。选择生长健壮、高产抗病性强的植株,取二至三年生枝条,茎粗为2~4cm,剪成14~20cm段,距上切口2cm左右留1个饱满芽[4],下切口剪成光滑斜面,按不同的枝龄段(一年生、二年生、三年生),将插条每50株尾部对齐捆好,基部置于水中贮存。

1.2.2插穗处理。采用ABT生根粉进行处理,处理浓度为100mg/kg,浸泡2~8h。

1.2.3整地做床。整平地,起垄,垄规格一般为长10m,宽1.0~1.2m。温室以其宽度为准,做好床后,灌足底水,待插。

1.2.4扦插。为防治病虫害,扦插前进行土壤消毒,用硫酸亚铁、呋喃丹或甲拌磷进行土壤消毒。扦插株行距7cm×7cm,即密度200株/m2。扦插深度为插穗的1/3以上,既可露地扦插也可温室扦插。露地扦插在4月20日开始,至5月底为佳。温室以秋季扦插为佳。

1.2.5管理。扦插后随即浇水,生长期做好松土、施肥、除草等工作。

2移栽

播种苗以第3年移栽,株高在70~80cm;扦插苗在第2年移栽。栽植时间以春栽为好,尽量做到适时早栽。在土壤解冻20~30cm时即可进行栽植,选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栽培。一般采用挖坑定植,行距2.5m,株距1m,树坑规格一般直径60cm、深60cm,苗木埋在树坑中央,使苗根舒展。埋土时应以表土在下,底土在上,并且不要把土填得太满,离地面3~5cm的坑(目的是为了蓄水)。栽植时还应特别注意:按雌雄比例5~10∶1搭配栽植,可栽10行雌株、中间栽1行雄株;也可栽10棵雌株、中间栽1棵雄株,这样便于授粉,提高结果率,提高产量。

3田间管理

定植后,24h内必须灌水,以后根据土壤、气候确定灌水次数。一般当年定植浇水5次,以后每年浇3~4次,并及时将根部萌生枝剪去。定植后,就须加强管理,当造林成活后,要及时进行除草松土,防止杂草丛生。

4病虫害防治

危害大果沙棘的病害主要有干枯病、锈病,以百菌灵、多效唑等稀释800~1200倍液喷施。危害大果沙棘的害虫有多种,一般以食叶害虫为主,食叶害虫的幼虫一般在每年5~7月为害大果沙棘,对有群集为害习性的害虫可摘除虫叶集中杀灭;也可用90%敌敌畏、敌百虫等稀释1000~1500倍液喷杀食叶害虫。另外,还要注意兔、羊等的破坏。

参考文献

[1]李耀阶.青海木本植物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

篇10

为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和帮扶农民利用冬闲农田种植马铃薯,古田县大桥镇农技站于2006~2007年连续2a引进脱毒马铃薯紫花851在大桥镇沂洋村进行高产栽培示范,面积66.67hm2,2a平均产量24.1t/hm2,平均产值2.5万元/hm2,比当地主栽的老品种增产27.8%,效益提高5442元/hm2。

1特征特性

马铃薯紫花851是由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育成,品质优、商品薯率高,是一个适于直接进行油炸薯片加工的优质马铃薯品种。冬种生长期98d左右(出苗后到成熟),与克新3号相近。株型直立,株高41cm,叶片绿色,茎绿带褐色。单株结薯6个,大、中薯率70%以上,薯块大而整齐,结薯集中。薯块扁圆型,薯皮黄色、光滑,薯肉淡黄色,芽眼较浅,商品性好。晚疫病、花叶病毒病发病较轻。

2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马铃薯属茄科作物,不能与茄子、烟草、辣椒等茄科作物连作,适宜与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等作物轮作。在耕作上要深耕细整,一般深耕30cm,翻土晒白后,整碎土块,起畦,开好畦沟、四环沟。一般鲜薯产量达22.5t/hm2,底肥需施腐熟有机肥37.5~45t/hm2、复合肥450~750kg/hm2。

3种薯处理

播种前捡出病、烂薯后进行消毒与切块,消毒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泡20min,或用0.5%福尔马林浸种5min后捞起摊晾待播,60g以上的种薯,应按芽眼进行切块,保证每块有2个以上健壮芽眼,且每块重量不少于30g。切种薯刀具要备用2把,并浸泡在0.5%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以防止病害通过刀具传染。所切薯块的切口要及时沾上草木灰,然后播种。

4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4.1适期播种

为确保芽苗出土不遭受霜冻为害和块茎膨大期避开25℃以上高温,以及不误下茬作物水稻种植,据查《古田气候》资料,我县海拔400m以下地区终霜期在1月底至2月上旬,1月平均气温8.3℃,因此大桥镇沂洋村(海拔400m)的马铃薯适播期宜安排在1月中旬左右。

4.2合理密植

推广高畦双行种植,畦宽75cm,畦高30cm左右,沟宽25cm,行距50cm,株距35cm,种植5.25万株/hm2,播种深度10cm,播种量2.25~3t/hm2。

5田管技术

5.1发芽期

播种至出苗25~30d,注意提高土温,保持湿润不发白;地膜覆盖栽培,播种20d后要注意破膜放苗。幼苗出土80%~90%重施提苗肥,用碳铵375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掺水22.5t过滤后条施。

5.2幼苗期

出苗至团棵15~20d。查苗、补苗,争取全苗。齐苗后及时剔除病苗、弱苗、多余小苗,每穴留苗2~3个主茎。当70%幼苗达6~7叶平展时,中耕除草1次,对植株周边进行松土,培土5~8cm;同时,用尿素120~150kg/hm2掺水22.5t条施。

5.3发棵期

团棵至初花25~30d,以管水、培土为主。对生长旺盛的田块,在现蕾期用15%多效唑900g/hm2,掺水900kg喷施,抑制地上部徒长,促进地下部生长。对于长势较弱的田块进行根外追肥,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加0.5%尿素混合液900kg/hm2。

5.4结薯期

开花至叶枯黄35~50d。此期主要是保证肥水供应,延长最大叶面积保持时间,当田间植株10%~20%现蕾时施结薯肥,用45%硫酸钾三元复合肥225kg/hm2加尿素75kg/hm2拌匀施于植株周围,然后中耕松土,使肥土混合,并清沟培土,培土厚度7~10cm。初花期开始根外追肥,喷施硼锌铁镁肥、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

6病虫害防治

篇11

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是一套高产、稳产、低耗、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好的栽培技术。它在地力和肥水条件较好的基础上,比较好的处理了群体与个体矛盾,使麦田群体较小,群体动态比较合理,改善了群体内光照条件;使个体营养好、发育健壮,从而使穗大、穗足、粒重,实现高产。产量一般可达7.5t/hm2以上,最高可达9t/hm2,符合我省小麦生产的发展趋势。

1播前准备和播种

1.1培肥地力,施足底肥

一般麦田施优质土杂肥45t/hm2,标准氮肥450~750kg/hm2,标准磷肥600~750kg/hm2,钾肥150~225kg/hm2,锌肥15kg/hm2。

1.2选择良种,做好种子处理

选用分蘖成穗率高、单株生产力强、抗倒伏、株型较紧凑、光合能力强、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在山东省可以选用济麦19、济麦20,高肥力地块也可以选择济南17。播种前用小麦专用种衣剂拌种,有利于综合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易发生的根腐病、纹枯病等,培育壮苗。

1.3精细整地,保证底墒充足

适当加深耕层,破除犁地层。整地要求地面平整,明暗坷垃少而小,土壤上松下实。对墒情不足的可于前茬作物收获前7~10d浇水造墒或在收后耕前造墒,使土壤耕作前的含水量在70%左右。

1.4播期、播量、播深

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最晚不迟于20日。播量要求为75.0~112.5kg/hm2。实行机播,要求下种均匀,深浅一致。播深为3~5cm,行距为22~25cm。

1.5播后压实

随着秸秆还田面积的不断增加,使得土壤中空隙加大,种子和土壤无法密接,造成出苗率低,苗弱,不抗低温。因此,播后必须压实。

2田间管理

2.1冬前管理要点

2.1.1及时查苗补种。若基本苗较多,播种质量较差,麦苗分布不均匀,在植株分蘖前后,可进行疏苗、匀苗,以培育壮苗。

2.1.2浇好冬水。一般在11月底到12月上旬浇冬水。由于近几年都是暖冬,因此不施冬肥。浇过冬水后,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锄,以破除板结,促进根系发育,促壮苗。

2.1.3综合防治病虫害。小麦主要病虫害为地下害虫和以纹枯病为主的根腐型病害等,防治病虫害以药剂处理种子为关键措施。

2.2春季管理要点

2.2.1返青期中耕。及早进行划锄,以松土、保墒,提高地温,视麦田实际情况确定是否浇返青水。

2.2.2重施起身或拔节肥水。麦田群体适中或偏小的重施起身肥水;群体偏大,重视拔节肥水。一般施标准氮肥450~600kg/hm2,开沟追施。

2.2.3浇挑旗水或扬花水。挑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此时灌溉有利于减少小花退花,增加穗粒数,又能保证土壤深层蓄水,供后期吸收利用。如果小麦挑旗期墒情较好,也可以推迟到扬花期浇水。

2.2.4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防治纹枯病可用井冈霉素喷麦茎基部,防治麦蜘蛛可用克螨特或克螨克喷雾。返青至起身期,杂草发生较多的地块,对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5.8%麦喜乳油或20%使它隆乳油,对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地块可用3%世玛乳油,茎叶喷雾防治。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的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近年来,化学除草导致后茬作物药害的事故屡有发生。因此,应掌握除草剂适用范围、用药时间等,以免引起作物药害(除草剂喷施最晚不迟于4月10日)。

2.3后期管理要点

2.3.1酌情浇好灌浆水。在浇好挑旗水或扬花水的基础上,不用再灌溉,尤其要避免麦黄水。

2.3.2增施叶面肥,预防干热风。后期酌情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以延缓衰老,提高粒重和籽粒品质。

2.3.3防治病虫害。此期主要病虫害有麦芽、粘虫、锈病、白粉病、全蚀病。防治锈病、白粉病、全蚀病用粉锈宁乳油喷雾;防治麦芽用吡虫啉或定虫脒;防治粘虫用菊酯类药物喷雾。

3适时收获

蜡熟末期,籽粒变硬,呈现本品种固有的色泽时为最佳收获期。

4参考文献

篇12

绿旱1号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育成的水旱两用稻。1995年该研究所提取耐旱植物空心莲子草(俗称革命草)的基因组DNA,采用浸胚法将其直接导入优良常规水稻新品种“6527”中,经7年11代的系统选择,于2001年育成了高产、耐旱节水稻新品系1DJ08。2001~2002年对该品系进行品比试验,2002年定名为绿旱1号。2003~2004年参加国家旱稻长江下游组区试和生产试验,2005年6月通过国家品种委员会品种审定,审定号:国审稻2005053。2005年12月申请国家品种权保护,公告号:CNA002893E,公告日期:2006年7月1日。

1特征特性

1.1植物学特征株高100cm左右,每穗总粒数118.9~159.2粒,每穗实粒数100.9~130.3粒,结实率82.0%以上,千粒重25.0g左右。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成熟时秆青籽黄,后期转色好,落粒性适中。

1.2生物学特性全生育期平均108.2d,比对照中旱3号早熟2.3d;有效穗304.5万/hm2;分蘖成穗率63.9%;米质主要指标表现:整精米率55.7%,长宽比2.9,垩白率38%,垩白度5.4%,胶稠度50mm,直链淀粉含量25.9%。米质较好。

2产量表现

2.1区域试验2003~2004年,参加国家旱稻长江下游组区试,在旱播旱管的情况下,试验平均单产4737.45kg/hm2,较对照中旱3号增产22.96%。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4533.75kg/hm2,较对照中旱3号增产45.29%。2006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稻区试,实际产量达9781.8kg/hm2。2006年9月在安徽省淮南农场和龙亢农场进行小麦茬机械旱直播栽培(在播后、幼穗分化和抽穗期各灌1次透水),经实地测产,理论产量分别达到9391.5和8626.5kg/hm2,实际产量达7983和7332kg/hm2。

2.2田间试验2006年安徽省肥东县店埠镇大郢村农民韦秀干在自家远离水源的田块试种了绿旱1号0.087hm2,播后进行无水层栽培管理,实收稻谷762kg,折合产量达8758.6kg/hm2,基本达到了水稻正常栽培的高产水平。2007年安徽省淮南龙亢农场示范栽培,连片种植面积4.67hm2,平均产量7500kg/hm2。安徽科技学院杨安中试验的小区产量高达12000kg/hm2。

3栽培技术

3.1播种接冬季作物茬在前茬收割后立即播种,应在6月20号前播完。播种前,先将种子浸泡2~3h,然后淘洗干净,将旱育保姆按1∶3比例拌种晾干,播种深度3~5cm。绿旱1号可以进行条播、点播、撒播。条播播种量45~52.5kg/hm2,点播40~45kg/hm2,撒播55~60kg/hm2。

3.2施肥绿旱1号对氮肥较为敏感,应注意适当控制氮肥,多施磷钾肥。通常施纯氮150~210kg/hm2(折合尿素330~450kg/hm2)、纯磷75~105kg/hm2(折合过磷酸钙750kg/hm2左右)、纯钾120kg/hm2(折合氯化钾225kg/hm2左右);尽可能用有机肥、磷、钾肥和70%的氮肥于旋耕前施入作基肥;20%的氮肥在孕穗期结合灌透水时施入;其余10%的氮肥在始穗期施入,施后灌水。

3.3水浆管理

3.3.1旱直播少水栽培。在旱播之后,立即灌1次透水齐苗;孕穗期灌1次透水,以增加穗粒数;抽穗期灌1次透水,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成熟期有条件时可以再灌1次透水。

3.3.2有水栽培。在插秧后浅水,以后可以不进行水层管理,缓慢退水,其他方法同水稻栽培。

3.4病虫草害防治

3.4.1杂草防除。①可用20%丁·口恶乳油2250~3750ml/hm2对水750kg/hm2在播后出芽前喷雾,或拌细潮土1800~2250kg/hm2作毒土处理,两种方法均需在杂草未出土前和土壤潮湿的条件下进行。②用20%丁·苄可湿性粉剂3kg/hm2对水750~900kg/hm2,于杂草1~2叶期进行喷雾。③用10%千金乳油1500ml/hm2对水750~900kg/hm2于杂草1~2叶期喷雾防治。④杂草5叶期以上时,应酌情增加用药量。

3.4.2病虫害防治。各种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与水稻相同,因为田间无水,在防治时相同的用药量要注意增加用水量,一般用水量为750kg/hm2以上。

参考文献

[1]苏贤岩,徐瑞琳,胡宏云,等.旱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对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49-2650.

[2]黄立春,赵晓明,蔺聪,等.沈阳市水稻地膜覆盖旱管节水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83-384,38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