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建筑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8 15:08:3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多功能建筑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多功能建筑论文

篇1

(一)设计方式从二维到多维

传统的建筑设计采用的是基于图纸为信息表达方式的二维设计技术,设计成果通常由点、线、标注等符号化信息组成,信息之间是离散且非关联的。在设计时,设计师往往采用CAD或手绘方式进行大的空间布置,然后通过3DMAX等成像软件进行立面设计和效果图渲染,在方案确定后,再回到CAD中进行后期的大批量施工图绘制,这就导致了大量的“无用功”的产生。数字信息时代下,BIM技术以三维模型为载体将一系列设计工作整合起来。前期设计发生在模型当中,设计师可以动态地观察三维模型,在身临其境的建筑空间中完成设计。同时,因为BIM模型内设计数据之间具有实时的、一致性的关联,因此模型在建立过程中,设计师可实时获得建筑模型的各个方面的信息,包括从任意方向切分的施工图纸、效果图、材料表、造价表等。对模型中数据的任何更改,都马上可以在其他关联的地方反映出来,无须二次绘制与统计,实现了设计方式的多维化。

(二)业务流程从串行到并行

在传统CAD时代,设计行为以图纸为基础,各个设计阶段的设计内容分布在不同的图纸上。设计人员无法及时参照他人的中间设计成果,因而通常采用分时、有序的串行业务模式,信息交换只能通过定期、节点性的方式实现。数字信息技术提供了统一的数字化模型表达方法,BIM支持多专业团队协同共享的并行业务模式,使原有业务流程和协同方式发生了改变。主要体现在:各参与方介入时间提前,工作内容前置;专业内部和各专业间可在同一个数据模型基础上完成各自的工作,并能相互参照;工作的协调方式由依靠二维图纸与效果图相结合的串行方式转变为基于直观信息模型平台的并行方式。

(三)注重对信息的分析与处理

在建筑信息时代,新技术除了对传统的设计方式、业务流程和协同方式进行优化和升级外,还衍生出更多新的应用领域,以使得建筑设计更为合理、有效。建筑信息的有效传递,使设计数据能通过各种形式导出并进行浏览、分析和模拟,如碰撞检测、光声热的分析等,这些分析数据反过来又支持设计的可行性,为建筑施工提供依据。有效利用和分析数字信息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新特色。

二、建筑设计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一)建筑设计课程改革的思路

从新形势下建筑设计出现的变化可见,数字信息技术对建筑设计的冲击并不仅限于工具的换代,更多地体现在对传统设计方式和业务流程的再造。而对应于建筑设计的教学,要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人才,也不应仅停留在“工具升级”的层面,而是要整体规划,创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培养新的设计思维模式和知识体系,使他们能够正确运用建筑数字技术来创作建筑作品,而不是仅仅利用计算机和软件工具来辅助建筑设计。

(二)建筑设计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当前建筑行业的数字信息技术正处于普及阶段,传统二维设计技术并未退出市场且仍是设计行业的主流应用技术,基于传统技术的建筑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也较为稳定。

1.优化课程设置

要适应设计方式从二维到多维的转变,就应该改变传统课程体系中课程开设相对独立的串行状态,优化课程设置。以“数字建筑平台”为核心整合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这主要体现在:课程设计成果可以在各个课程之间双向流动,能被不同课程有效利用,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设计成果也能在不同课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通过这种流动,课程之间相互的影响力将更实时和有效,课程关系也将更为整体和合理,如图2所示。在新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的“数字建筑平台”,作为技术创新源,一方面要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确保设计课程教学的时代性;另一方面又要及时获取学校相关专业的技术需求,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进而将设计课程与技术教学紧密联系在一体。

2.改变课堂教学形式

原有设计课程的组织形式参照传统设计流程,多采用分时、串行的教学工作流程。数字信息时代下,为利用和发挥数字建筑的优势,就必然参照企业新的项目实施方式,对传统的工作流程和课堂组织方式进行改造。新的流程不仅仅意味着学生完成一件作品要从平立剖的绘制变成模型的推敲和表达;同时也意味着学生相互间、学生与教师间协同方式将发生改变。学生团队基于一个作品工作,个人的行为将被约束,以避免信息滞后和重复操作。而教师对学生作品的成果形式和考核方式也应发生相应变化,以适应国内及国际对建筑设计交付形式和深度的新要求。

3.调整教学内容

传统建筑设计课程的成果主要由图纸和几何模型组成,信息含量较为缺乏,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建筑的功能与视觉设计上,难于精细与理性地对建筑进行人性化、绿色节能等方面的深化。数字时代下的数字建筑模型包含有建筑的属性、造价、材料性能、位置等多方面信息,以此为基础就可以为设计提供更多更精确的前期模拟分析或运算,这也为教学内容重心的扩展提供了前提。对应于这些变化,课堂教学内容可以增大对建筑进行推敲和评估的比重,例如光分析、热分析、人流分析等,以使设计方案更为完善和成熟。在课后,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资源共享化、教材多媒体化、教学个别化、学习自主化”的课程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提高学生利用BIM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知识扩展尽可能地利用了数字信息时代带来的技术优势,既能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也为今后不同方向的就业提供预留知识,方便学生就业。

篇2

 

1.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特点

在我国高层建筑发展的早期阶段,所设计建造的高层建筑大都为单一用途,例如高层住宅、高层旅馆、高层办公楼等。近年来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建筑朝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因而相应的结构形式也复杂多样。后来陆续开始在高层住宅底层设置生活福利设施,并且开始大量兴建集吃、住、办公、购物、停车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高层建筑,尤其是在城市主干道两侧,并已成为现代高层建筑的一大趋势。

从建筑使用功能而言,在设计中,通常将大柱网的购物商场、餐厅、娱乐设施设于多功能综合性高层建筑的下层部分,而将较小柱网、较小开间的住宅、公寓、旅馆、办公功能的建筑设于中、上层部分。这种建筑使用功能的特点相应决定了多功能综合性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特点。由于不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不同的空间划分布置,相应地要求不同的结构形式,如何将它们之间通过合理地转换过渡,沿竖向组合在一起,就成为多功能综合性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关键技术。这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问题,需要设置一种称为“转换层”的结构形式,来完成上下不同柱网、不同开间、不同结构形式的转换,简单地说,就是上下两层的结构不一样,必需设置一个转换层来“承上启下”。免费论文参考网。结构上的转换层概念,主要是指在整个建筑结构体系中,合理解决竖向结构的突变性转化和平面的连续性变化的结构单元体系。它在主要满足结构安全功能要求的同时,多数情况下解决一些特殊技术性建筑功能要求。比如在结构转换层空间内布置管道、设备等等。这种转换层广泛应用于剪力墙结构及框架一剪力墙等结构体系中。免费论文参考网。

2.转换层的常用结构形式及对比分析

2.1 梁式转换层

梁式转换层是指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上布置单向托梁(纵向或横向)或双向托梁(纵横向)或斜向托梁,以承托在本层落空的上面各层的承重柱或剪力墙。该种转换形式一般用于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当需要纵横向同时转换时,采用双向梁的布置。对于框筒或筒中筒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在相应楼层下做一圈转换大梁,把上部柱的荷载通过转换大梁传到下层两边的柱上。

梁式转换层结构的传力途径为墙一梁一柱(墙),传力途径清楚,转换梁具有受力性能好、工作可靠、构造简单和施工方便等优点,结构分析计算也较容易,一般用于上层为剪力墙结构,下层为框架结构的转换。免费论文参考网。

2.2 板式转换层

当上下柱网、轴线有较大错位,不便用梁式转换层时,可以采用板式转换方式。板的厚度一般很大,以形成厚板式承台转换层。它的下层柱网可以灵活布置,不必严格与上层结构对齐,但板很厚,自重很大,材料用量很多。

厚板转换层适用于上下柱网极不规则的结构,它的结构布置方便,从而更好地实现对高层建筑多功能的要求,但缺点也很明显。由于板式转换层一般很厚,有时可以达到3.0mm,自重很大,在地震作用下,这样大的质量必将引起很大的水平地震作用。因此对于地震区的高层建筑,转换层要慎用厚板楼盖。

2.3桁架转换层

在托柱形式的梁式转换层中,当转换梁跨度很大,且承托层数较多时,由转换梁承托上部框架柱传递下来的竖向荷载会很大,致使转换梁的截面尺寸过大。这在设计理论上可以实现,但在实际实施中却不可行。再者,采用转换梁也不利于大型管道等设备系统的布置,不利于该转换层建筑空间的充分利用。此时若根据上下柱网的轴线位置设置采用桁架转换层则可巧妙的解决此问题。

桁架转换的设计和施工较复杂,但是结构受力明确,传力途径清楚,使开洞与设置管道具备条件,而且它们的位置与大小都有很大的灵活性,能充分利用该转换层的建筑空间。采用桁架转换层,其钢材和混凝土的用量比采用梁式转换层要经济。

2.4斜柱转换层

斜柱转换层是一种在大量高层、超高层建筑中广泛采用的转换结构形式。它是桁架转换中最简单的一种,采用它将会解决转换层不便使用的问题,将目前巨型梁转换层仅能用作管道空间变为可有效使用的面积空间,变“死”空间为活空间,使转换层具有了更大的经济价值。

斜柱式转换层结构传力直接,可有效减小转换梁尺寸,且更易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原则。斜柱式转换结构侧向刚度比相同条件下的梁式转换结构大,更易满足规范中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比的要求,能有效地避免转换层形成结构薄弱层。斜柱式转换层弹塑性变形相对较小,可有效地避免结构在大震下,薄弱层因弹塑性变形过大而造成结构整体倒塌。

在工程实践中,应用得最广的是梁式转换,其次才是厚板转换等其他转换形式。斜柱转换克服了梁式转换和厚板转换的缺点,同时具有上述转换的优点,转换灵活,传力直接,减轻了梁所承受的剪力负担,使梁的剪压比大幅度减小。因此,无论从经济、建筑用途、还是受力模式上,斜柱转换层都是非常好的结构转换形式,是一种可在大量超高层建筑中推广采用的结构转换形式。

3.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3.1模板工程

转换层结构的自重大,施工荷载也大,因此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板支撑方案,以保证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实际工程中常用以下几种支撑体系:

⑴一次性支模

该支撑方式适用于现场可用的支撑材料较多,且转换层相对较低的结构体系,但此种方式支撑材料需用量很大,在材料使用上不经济。

⑵荷载传递法支模

该方法将转换梁板的自重和施工荷载通过支撑系统传递给以下多层楼板或把荷载传递给转换层下的支承柱,由支承柱把上部荷载向下传递。

⑶叠合浇筑法支模

该方法应用叠合梁原理将转换层梁、板分多次浇筑成型,支撑系统只要考虑第一次浇筑时的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这样可减少大量下部支撑体系的负荷,节省大量的支撑钢管。

⑷埋置型钢法支模

该方法是在转换结构梁中埋设型钢,与模板连成整体,用以承载全部大梁荷载,可节省大量支撑材料。

3.2钢筋工程

⑴在钢筋绑扎前先设置好梁底钢筋保护层,可在钢板上焊钢筋作为保护层垫块,垫块长度同梁宽,垫块放好后,在模板上固定好。

⑵转换梁钢筋在梁模板支撑、梁底板安装完成后进行绑扎,绑扎钢筋一次绑扎到位,绑扎完成后检查钢筋直径和数量进行复核无误后,进行梁侧板及转换层楼板安装,安装过程中注意对成品的保护。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

⑶楼板钢筋在模板安装后在模板上按设计间距纵横向量出钢筋位置,绑扎第一层网筋、第二层网筋。再按要求在两层网筋问设置马凳支撑钢筋、设置垫块。

3.3混凝土工程

⑴因转换层梁混凝土体积大,为尽量减少施工缝,采用混凝土搅拌站搅拌并一次浇筑成型,混凝土用泵进行输送;按照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搅拌,严格控制坍落度。对于一些特殊部位,应制定专门的技术措施。

⑵为了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施工中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水泥,或在混凝土搅拌中掺入沸石粉,降低水泥的用量。同时为降低水泥水化热,通常要掺入外加剂。主要使用高效减水剂、缓凝剂等。

⑶大截面梁的内部温度应通过计算确定,并应在其内部一定部位设置测温点,便于对混凝土温差的控制,若温差大于25℃,应采取措施,通常采用蓄热保温法,内降温外保温法,蓄水养护法等。

⑷在混凝土浇筑时,在表面要留有一定的泌水坡度,同时在模板上要留排水小孔,以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⑸为能使混凝土外表面温度不至于降低过快,通常先施工转换层外围结构和墙体;夏天施工时要注意采用温度较低的水搅拌混凝土,以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采用分层浇筑方法,每层浇筑厚度通常在300mm~500mm,后一层浇筑要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另外采用叠合梁施工方法可缓解水泥水化热和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对裂缝的不利影响。

4.结语

实践证明,在转换层施工中,只要做好模板支撑体系,钢筋的定位,大体积混凝土等施工措施,转换层的施工质量一般就能得到保证,并可达到降低成本、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3

【论文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图书馆新馆建设如火如荼,图书馆面对的社会环境,读者要求也与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更好的利用图书馆来为读者服务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浅要分析了如何规划图书馆的内部装饰,环境布局,以便给读者提供更好的,更人性化的服务。

伴随着人类文明和社会科技的进步,图书馆的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扩大,社会文化等活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而图书馆建筑也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封闭到开放,不断现代化的历程。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化社会。,为适应社会,图书馆的社会功能、信息传播、建筑思想和服务理念都在发生了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图书馆建筑学的研究上,也使得图书馆建筑学向着更高更深的层面上拓展,与此相适应,新世纪的图书馆建筑也应适应时代的变革,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弘扬现代设计思想,结合实际,注重现代化和园区人文特色的设计。

1.现代图书馆建筑发展的趋势

1.1 图书馆建筑应注重人文化和艺术设计:当人类社会步入现代化的阶段后,图书馆的主体建筑造型突出现代精神,融入时代特色,逐渐摒弃传统的结构,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力求造型新颖,美观大方,简洁明快,崇尚高雅,并能与周围环境协调,产生亲切和吸引读者的文化氛围,再现建筑艺术魅力,烘托出一种静谧高雅的知识殿堂的氛围,凸现中西文化相互交融渗透,大胆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和成功经验,追求空间层次、立体造型、细部装饰、质感色彩、光影及其与周围环境融合而形成的视觉整体形象"赋予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和视觉上的享受。

1.2 开放性和灵活性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使用,图书馆的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藏借阅三大功能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按此功能设计的分区明确的图书馆建筑,已严重影响其功能的发挥"图书馆建筑也正经历着由封闭的固定的空间形态向开放的灵活的空间形态的转变.

1.3多功能性设计: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也给图书馆结构带来影响,现代图书馆建筑中多功能的阅览室、视听室、音像室;多功能的报告厅、展览厅、学术研究室、科技信息数据库检索室等多功能区占用图书馆的较大空间,并成为读者学习、研究活动的重要场所"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的改善,图书馆将来有可能成为人们文化娱乐、休闲、交友的重要场所,与此相应的报告厅、会议厅、书店、餐饮、车库、等各种生活服务和咨询服务等项业务均会占用一部分空间"功能可能还要发生变化,在建筑设计中应注意各种功能与公共服务场所的安排与设计。

2.当代图书馆的空间布局的特点

图书馆建筑的发展要求图书馆的内部空间布局作出相应的变化,而图书馆的空间布局是同图书馆的特定功能联系在一起,图书馆的功能随着时间的变化,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而不要变化,这就要求图书馆的空间布局也要随之而变化。新形势下,图书馆的空间布局体现以下特点:

2.1 全开放式的空间布局:所谓全开放式空间布局是指图书馆楼内层层相连、室室相通的空间结构。这种结构打破了以往图书馆内室与室、库与库之间用墙体决然分割的传统做法。这里的室只是概念上的划分,而非空间上区分。全开放的空间布局为读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读者一踏入图书馆就可以自由地进入馆内任何—个书库或阅览室等公共服务场所,图书馆大门是读者进入图书馆的唯一灌卡。这种布局与当代图书馆实施借阅—体化和全面

开架借阅服务的做法相—致。书库和阅览室已经没有严格的区分。

2.2 人性化的空间:以人为本是当代图书馆空间环境设计必须体现的重要思想。如今人们到图书馆来已不仅满足获取信息,对文化休闲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希望在一个舒适、温馨且能满足一定个性化的环境里阅读休闲。因此,图书馆应该为读者营造人性化的个体空间。传统的图书馆阅览室里,桌椅书架整齐,形状风格单一,阅览空间区域连成一片,缺少变化,显得呆板,缺乏个性化考虑,难以体现人性化的要求。。当代图书馆的空间环境布局应该打破这种状况。

主要通过阅览桌椅和书架空间上的合理分布来实现。另外,还要借助阅览桌椅和书架等设施的形状、颜色的合理搭配,阅览区域的排架区域相融合,达到阅览空间的个性化要求。

2.3 学习与休闲的统一:当代图书馆既是读书学习获取信息的地方,也是文化休闲的场所,学术性与文化性并举,教育职能和信息职能与文化休闲职能并列是当代图书馆的一大特点。这就要求图书馆的空间布局要同时考虑读者学习和文化休闲两方面的需要、尽力做到两者统一。学习场所有休闲,休闲地方可学习。学中可闲,闲中有学。这将是当代图书馆不同于其他文化教育机构的又一特色。

着眼当前,面向未来,21世纪的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建筑随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将被推向文化传播的前沿,图书馆建筑也正处于继往开来的变革的时代,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图书馆的内涵不但深化,职能不断的更新,新的信息技术的运用也给图书馆服务提出新的要求,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及空间布局。这就要求图书馆的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以更好的适应形势的要求,完善图书馆的布局,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这也是摆在图书馆工作者面前一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颜务林.王静儿.对当代图书馆空间的人文思考.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增刊

篇4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in China has been greatly developed, has completed numerous factories. 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foundation and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definition; secondly analyzes the stabilization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industrial powerhouse foundation; at the same time, also common in industrial plant two kinds of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studied, which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 industrial workshop; foundation;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3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高层建筑的需求变的多元化,高层建筑结构的形式在不

断发展。多功能的高层建筑往往底部需要大开间用于商业,而上部小开间用于办公等,这样高层建筑就形成了反常规设计,所以要在结构发生变化的楼层设置转换层。

转换层主要有梁式、桁架式(空腹式、斜腹式、混合式)、箱形、厚板,在这几种转换层形式中梁式转换层的应用最为广泛,大约占所以转换层的68%左右,国内外研究的较多,理论相对比较完善,;但是当上部承托层数较多并且跨度较大时,转换梁的截面尺寸将会非常大,实际施工非常困难,转换层造价较高,这样就可以采用桁架转换层[1]。桁架式转换层是现今除了梁式转换层外应用最多的转换形式,它传力途径清楚,位置和大小布置都很灵活;桁架式转换层不仅有利于通风和采光以及大型管道的布置并且转换桁架的侧力刚度比转换梁小,有利于结构的抗震。随着社会的发展,桁架转换层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对于型钢混凝土桁架式转换层,由于在混凝土中配置了型钢,它的延性和耗能性能大大提高,所以特别适用于地震区的高层建筑。本文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对不同形式的型钢混凝土桁架转换层进行静力性能分析,为结构设计提供有用的建议。

1 不同桁架形式的静力性能分析

转换桁架主要分为空腹式、交叉斜杆式和斜腹式这三种形式[2],下面建立三个不同的模型(本文为结构计算的准确性,桁架上取两层结构)[3],桁架选用型钢混凝土桁架转换层,框架梁及桁架上下弦杆受20KN/m均布荷载。

1.1 模型1:空腹桁架

上层梁采用700×400上下弦杆采用

800×800×40×500×400×40,框支柱采用1200×1200,,边柱采用1000×1000,中柱采用800×800×30×500×400×30,竖腹杆采用900×900×40×500×400×40,混凝土选用C40,型钢选用Q345;

1.2 模型2:斜腹式

空腹桁架斜杆尺寸为800×800×30×500×400×30,其余尺寸同模型1;

1.3 模型3:交叉斜杆

交叉斜杆尺寸选用800×800×30×500×400×30,其余尺寸同模型1;

以上三个模型图见图1:

(a)空腹式 (b)斜腹式 (c)交叉斜杆

图1:桁架转换层的形式

根据上面的三个模型的数据,利用

SAP2000进行建模并且进行分析,由于桁架转换层杆件除了承受较大的轴力外,还承受较大的弯矩和剪力,所以本篇论文主要桁架转换层及其上结构进行轴力、剪力、弯矩进行分析,得到结果如下:

表1:模型1-3的部分内力计算结果

分别代表上弦杆、下弦杆、端竖杆、框支柱、斜腹杆、; 的单位分别为

通过对以上桁架的静力性能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构,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模型2和模型3的斜腹杆和空腹桁架的竖腹杆均能满足轴压比和剪压比的要求。三个模型有很多共同点,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1)三个模型中桁架转换层都承受了较大的轴力、剪力和弯矩,并且均以承受轴力为主,其中框支柱的受力最为相似;三个模型上弦杆跨中、端竖杆和框支柱的轴力都很大,模型3中框支柱轴力最大,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框支柱和下弦杆的轴压比是否满足要求,在设计时可采用型钢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来满足承载能力和结构的稳定性。而转换层以上部分的梁柱承受的轴力、剪力、弯矩相对都很小较,一般都可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2)其中模型1空腹桁架转换层与模型2、3的差别最大,主要是因为模型1不存在可承受轴力和剪力的斜腹杆;对于弯矩和剪力,上下弦杆相差不大,模型1中桁架转换层中各杆件均大于模型2和3,大约是另外两个模型的200%甚至更大,而下部框支柱相差不大;对于轴力,模型1的上下弦杆均承受压力,并且上弦杆的轴力将近是上弦杆的轴力2倍,相对与模型2、3弦杆轴力小很多。

(3)模型2、3的桁架布置比较相似,所以轴力、剪力、弯矩都相对比较接近,两个模型以轴力为主,各个杆件剪力和弯矩均较小;上弦杆以承受压力为主,下弦杆以承受拉力为主,并且上弦杆中间跨受轴力较大,而模型2下弦杆轴力相同,模型3跨中轴力最大,并且和边跨相差较大,而模型2下弦轴力相差不大,模型2的斜腹杆最大轴力比模型3大将近1倍,因为模型3存在交叉斜杆,另外一斜杆也承受了很大的轴力。

(4)通过对上面三个模型受力的比较,应优先选用模型3,因为模型2中同时设置了斜杆和竖杆,其中斜杆轴力很大,但是竖腹杆的轴力很小,使得结构的受力不是很合理;但是模型3下弦杆的轴力很大,模型3下弦杆的轴压比,也在设计中可采用型钢混凝土或者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提高下弦杆的承载能力;但是当结构立面要求不能出现斜杆时,模型1是很好的选择形式。

2.工程实例

北京大兴文图馆是一个集图书、阅览、会议、影剧演出、办公室等多功能的公共建筑,该结构为地上一层带桁架转换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4]。地下一层作为影剧院、多功能活动大厅、舞蹈排练厅、大型会议室等,多功能厅因使用功能的要求仅能在大厅两边设边柱,中间不能设柱并且每层楼板都有开洞使得纵向框架梁无法全部拉通,所以设计在地上一层设置斜杆式型钢混凝土桁架转换层,以承托一层以上框架柱,这样既解决了抽柱受力问题,又解决了建筑功能的使用要求。型钢混凝土杆件既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又能提高结构的延性和抗震性能,对通风、采光和管道的布设提供了条件。该建筑现已投入使用,在斜腹杆中间设为通道,桁架两侧为阅览室,桁架的形式很有其特色,是型钢混凝土桁架转换层在设计工程应用的一个很好的实例。

3.结论

(1)三个模型作为结构的转换层,均

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三种模型均具有它自身的优缺点,优先选用模型3式,但对于模型3,由于存在交叉斜杆,节点施工比较复杂,同时应注意下弦杆的轴压比。

(2)桁架转换层的设计中可以避免采

用梁式转换层时,“强梁弱柱”的现象;转换桁架应按“强斜腹杆、强节点”的原则,上部框架柱要注意“强边柱弱中柱”的原则进行设计。

(3)在带桁架转换层结构中,加入型

钢可提高结构的延性,与普通钢筋混凝土转换层相比,提高了整个的结构的抗震性能;与钢桁架转换层相比,耐久、耐火、防火性能均得到大大提高;但对于型钢混凝土转换层,节点施工比较复杂,还需在设计与实践当中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沈朝勇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

[2]张守筠 大跨度钢骨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结构设计方案的选型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0年

篇5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novel multifunctional energy-saving stove

thermal efficiency

Meng wei ,Yu Hongyan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enology University of BuildingEngineering ,jilin 132101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new type multifunctional energy-saving stov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and the heat loss of exhaust gas heat energy utilization etc.,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energy-saving stove, further demonstr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tove,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its production and promotion. Keywords:energy saving stov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heat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新型节能灶的推广,是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一次重要的改革。根据对新型多功能节能灶热效率的分析,总结其节能原理,论证其性能,为其顺利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传热性能

1.1热效率

1.1.1薪柴发热量

薪柴是树木提供做燃料的生物质,主要有树木的枝杈,在林区、山区和木材加工地区。薪柴是树木通过光合作用生长成的生物质,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磷等元素组成,其中主要元素含量为:碳49.5%,氢5.6%,氧43%,氮1%。

木质燃料的发热量可根据木材的元素组成通过计算近似求出:

高发热量HHV=8100C+34200(H-O/8)

式中C、H、O为木材中碳、氢、氧元素的百分组成。

1.1.2热效率计算

热效率就是送入炉灶的热量中有多少被有效利用了。用η表示。

η=利用有效热量/总发热量

通过对新型多功能节能灶的实验:0.5kg木质燃料(C=0.5,H=0.06,O=0.43),用10分钟,烧开5开关的水。假设水的温度从20℃升到100℃。升温获得的有效热量为:

Q1=水(5kg)×水比热(4.187kJ/kg)×(100-20℃)=1674.8kJ

木质燃料的高发热量为:

HHV=8100C+34200(H-O/8)=17991kJ/kg

总发热量为:

Q2=0.5kg×HHV =8995.5kJ

热效率为:

η= Q1/ Q2=1674.8/8995.5=18.6%

1.2传热阻

1.2.1传热过程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有三种: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当物体内有温度差或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接触时,在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情况下,物质微粒的热运动传递的热量,这种现象称为热传导;流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为热对流;物体通过电磁波传递能量的过程称为辐射。

1.2.2传热阻计算

R=Ri+Rw+Ro

Ri=1/(hcA)=1/(hci+hri)A

Rw=δ/(λA)=δw/(λwA)

Ro=1/(hoA)

R―总热阻Ri―对流热阻Rw―导热热阻Ro―辐射热阻

A―传热面积h―传热系数λ―热导率δ―导热厚度

锅厚度为5mm,热导率为40W/(m・K),hci为470W/(m²・K),hri为25 W/(m²・K),ho为2000 W/(m²・K)。

经计算总热阻R为2.625×10-3 K/W

2余热利用

2.1各项热损失分析

2.1.1排烟热损失

灶的排烟温度很高,往往高于大气温度,所以会带走热量,烟气温度愈高,带走的热量就愈多。

2.1.2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在排出的烟气中,尚有未燃尽的气体(CO等),就会产生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2.1.3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在木柴中,碳是不易燃尽而且最后燃烧的部分,碳的燃尽阶段和新柴添入往往重叠在一起,所以都会增加灰渣中残留碳,导致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2.1.4散热损失

包括经过灶体,灶门和缝隙等处散跑的热量。

2.1.5灰渣带走的物理热

木柴燃尽后,以灰渣的形式残留,其温度往往高达上百度,农民在冬天将灰渣放入火盆中取暖,就是利用了木柴燃尽后留在灰渣中的热量。

2.2排烟热损失计算

新型多功能节能灶利用烟气的高温来烧水,做到了大部分余热回收利用。下面计算烟气排放所带走的热损失以便进一步计算烧水的效率。

Q=Vpy×Cpy×tpy-VIK×CIK×tIKkJ/h

Q―排烟带走的热量,kJ/h

Vpy―排烟容积量,m³/h

Cpy―排烟平均容积比热,1.36kJ/m³・℃

tpy―排烟温度,℃

VIK―冷空气供给量,m³/h

CIK―冷空气比热,1.29kJ/m³・℃

tIK―冷空气温度,℃

其中:VIK=B×α×V0

VPY=(0.01866(CY+0.375SY)+0.111HY+0.0124WY+0.008NY+(1.0161α-0.21)V0)×B

式中:B―每小时燃料消耗量,kg/h

CY,HY,SY,NY,WY―为组成各元素的组成百分数值

V0―每kg燃料理论需要空气量,m³/kg

经实验,新型多功能节能灶每小时燃用4kg玉米秸,假设冷空气温度为10℃,排烟温度为100℃。α=2.4。

先计算V0:

V0=0.0889×42.17+0.265×5.45+0.0333(0.12-24.32)=4.387m³/kg

VIK=B×α×V0=4×2.4×4.387=42.12m³/h

再计算排烟量:

VPY=4×(0.01866(42.17+0.375×0.12)+0.111×5.45+0.0124×4.87+0.008×0.74+(1.0161×2.4-0.21)4.387)=44.92 m³/h

计算排烟带走的热量Q:

Q=44.92×1.36×100-42.12×1.29×10=5565.77 kJ/h

秸秆每小时燃烧的热量为58400kJ/h

排烟热损失为:5565.77/58400=0.0953

结语 通过计算热效率,可以看到新型多功能节能灶热效率高达18.6%,近视普通灶的两倍,大大提高了热效能。利用计算的排烟热损失可以看出余热回收装置的重要性。这些理论计算为新型多功能节能灶顺利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3): 5-11

[2] 戴锅生.传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 王为术.节能与节能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4] 韩雷涛,谢建等.蒸汽二次风节能炉具 [J].可再生能源,2007(6)17-19

[5] 张可荣,王建宏.多功能高效节能灶设计与应用[J].林业实用技术,2006(2)53-56

篇6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state advocates green building, saving energy construction, and introduced a number of specific standard procedures, of building energy brought forward many specific requirement. The national organization cadre institute engineering to take a variety of effective measures shading, through the block direct sunlight radiation and overflow of radiation heat, control heat enter indoor, reduce the room temperature, improving the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make the air conditioning peak load slashed.

Key words: the body in the shading effect shading

中图分类号:TU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工程概况

全国组织干部学院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建筑物是由A、B、C、D、E五个楼区组成,是一所集教学、办公、宿舍、大型会议及相关配套设施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学院。学院作为全国首批绿色示范工程,首次将低碳绿色理念贯彻到设计和施工当中,为同类工程实施绿色施工提供了可参考数据。其中学院主楼建筑物合理应用多种建筑遮阳技术,成功营造出了舒适的室内光、热环境,并减小建筑全年空调采暖的总能耗。

二 遮阳重点区域

学院A、B、C、D区为住宿、教学和办公区,这些房间窗户采用的是断热铝合金框中空Low-e玻璃,房间遮阳为传统布制窗帘方式。E区首层环形大堂为14m高玻璃幕墙和五层屋面花园平台大跨度玻璃幕墙穹顶空间明亮通透,通过夏冬两季日照对建筑物照射分析,自然光照对本区的影响十分显著,因此它是本工程遮阳的重点区域。

三 建筑遮阳方式及效果

根据E区使用功能和建筑特点,建筑遮阳采用了外遮阳、玻璃本体遮阳、内遮阳三种方式相结合,用来控制热量进入室内,降低室温、改善室内热环境。

1 建筑外遮阳

1.1 构件组成:

E区外遮阳技术主要使用在穹顶玻璃幕墙,通过在穹顶外布置14道环形遮阳板,有效阻断阳光直射到室内。外遮阳板材质为浅色、高反射、低热容的轻质钢材,防止照射吸收的热量传导至护结构。遮阳板形式为百叶状,与围护结构留有间隙利于通风,防止周围热空气滞留。

1.2 外遮阳效果:

⑴夏季(7月1日~8月31日)外遮阳集总遮阳系数=0.395,可遮挡大部分直射阳光,利于减少夏季能耗。

⑵冬季(12月1日~2月28日)外遮阳集总遮阳系数=0.566,可容许超过一半的直射阳光进入,利于减少冬季能耗。

1.3 清理和维修

外遮阳构件可以作为清洁和维修走道。及时清洁沙尘及积雪,保证穹顶玻璃可见度。定期检修穹顶结构,替换损坏的构件。

2 玻璃本体遮阳

2.1 构件组成:

E区首层大堂、三层多功能厅大量采用了玻璃本体遮阳技术。大规格Low-E玻璃在生产过程中镀上一层深蓝色薄膜,使得玻璃对于不同波长的光谱具有很好的选择性,最终起到遮阳过滤紫外线的作用,同时又丰富了建筑外立面的层次感。

2.2 遮阳效果:

⑴室内自然采光效果好:适当的可见光透过率,50%-70%;

⑵极高的远红外反射率:传热系数K值达到1.8W/(m2K)以下,可有效限制室内外远红外热能进出室内;

⑶有效阻止太阳辐射进入室内:较低的太阳能透过率:玻璃的遮阳系数SC

2.3 清理和维修

幕墙玻璃分两部分进行清理,4m以下部分由物业人员使用专用长把清洁工具清洗,4m以上部分采用可移动提升架进行清洗。从E区13.05m室外平台位置登上南大堂幕墙顶棚,对顶棚外侧继续清理,清洗时清洁人员佩带安全带,顶棚幕墙玻璃上不得放置水桶的重物。

3 内遮阳

3.1 构件组成:

E区南大堂玻璃幕顶棚、多功能厅顶棚中部的幕墙采用内遮阳技术,应用了安装、使用、维护简便的浅米色织物电动遮阳帘,它可以使光亮表面的眩光及反射光线大幅度减小,紫外线照射减弱,营造清雅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延迟衰减空调峰值负荷,大大节省能源。而且电动系统也方便了遮阳帘的控制。

3.2 遮阳效果:遮阳系数达到0.5。

3.3 清理和维修

织物制品的遮阳帘拆装便捷,当遮阳帘使用3个月后利用可移动提升架将其拆卸下来进行水洗。

四 实施效果

建筑遮阳技术的作用对于建筑节能是极其重要的,而全国组织干部学院的遮阳技术是建筑功能和建筑形式的高度统一,多种遮阳技术的结合使用具有了以下两方面优势:第一,节能效果好。目前国内普遍采取单一的室内遮阳方式,紫外线通过玻璃射到遮阳帘上,又使织物或者金属帘成了一个热源,实际热已经进入室内了。而多种遮阳技术的组合使用可在第一时间阻挡热量、紫外线等强烈光线于室外,隔热节能效果与在玻璃里面安装窗帘的效果截然不同。第二,艺术性强。通过对遮阳材料的改进和色调的选择,建筑外立面也可随之变得层次丰富、靓丽美观,室内装修风格新颖独特。

参考文献

[1]卜震;陆善后;范宏武 窗户遮阳技术在节能住宅中的应用研究 [期刊论文] -上海建设科技2005(03)

[2]于文波.陈琦.朱伟 新世纪以来我国建筑遮阳技术研究述评 [期刊论文] -华中建筑2010(7)

[3]郑远 建筑节能设计相关问题的思考和研究 [期刊论文] -中国住宅设施2009(4)

[4]夏麟;李峥嵘 遮阳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期刊论文] -上海节能2005(04)

作者简介

篇7

1 数字时代大学图书馆的功能拓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 和以此为依托的现代信息产业,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发展。信息经济所蕴含的巨大社会 能量尽管刚刚露出冰山一角,就已经从根本上动摇了几百年以来工业文明所奠定的社会基础。在信息文明、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发展步入数字化阶段。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缩微 技术、光盘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 、信息存储技术、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等日益广泛的应用到图书情报领域,信息组织和信息服务深入到知识单元,服务理念转向知识 服务。图书馆的存在状态和运行模式发生质变,不断向数字图书馆的目标迈进。数字时代,图书馆的形态特征较之以往有很大不同。资源载体多样化,信息技术应用程度很高,数字存 储容量大,虚拟性强,存取方便,不受时空限制,更加注重民众的阅读权利,服务方式和内容多样化,注重知识服务,服务内容深入到了知识单元。数字时代,图书馆的社会功能相应 的也就是:收藏与保存纸质文献、数字文献;对社会的文献信息流、网络信息流进行整序并提供利用;提供信息服务、知识服务;提供休闲文化娱乐;提供终身教育。

1.1 搜集、保存和传递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资源

搜集保存与传递人类文化遗产是图书馆最基本的职能。长期以来,人类文化的载体是纸质印刷文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存贮技术、数字激光技术、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 ,使得信息的载体多样化,纸质文献不再是人类文化的唯一的载体形式。以光、磁、电等为介质的电子文献、数字文献开始出现。电子文献虚拟性强、存取方便、共享程度高、远程传 输方便,不受时空限制。基于此,数字时代网络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等便成为人类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也就相应的从纸质文献拓展到电子文献。特别 是在高校,电子资源在为科研和教学服务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然而,电子文献的出现并不能从根本上取代纸质文献。二者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共存。所以,搜集、保存和传递纸 质文献和电子文献便成为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的最基本的功能。

1.2 对社会文献信息流和网络资源信息流进行整序并提供利用

数字时代,信息爆炸产生的“信息孤岛”效应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特别是 在高校,教学和科研对信息的依赖非常强烈。高校图书馆必须通过对社会文献流和网络信息资源流的整合、归类、建立索引来提供服务。目前,高校图书馆通过建立馆藏机读目录和联 合目录来整序文献流。通过元数据、xml等来建立网络导航、网络指引库、学科导航等来实现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序。数字时代,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序和利用始终是高校图书馆关注 的热点。

1.3 提供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

数字时代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创新是知识经济最本质的特征。信息服务、知识服务就是图书馆为创新服务的最有力的社会实现方式。与以往相比,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的信息 服务更加体现出主动性的特点。更加注重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实现将信息服务推送给用户。信息服务的层次也更加深化,逐步深入到知识单元,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 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通过增加智力资本因素来提供有效的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和产品,不断将信息服务深化为知识服务。数字时代,信息服务、知识服务是 高校图书馆最能体现自身特色、最能反映自身学术水平的社会功能。

1.4 提供文化休闲娱乐等多功能服务

图书馆本身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数字时代,人类文明素养不断提高,文化休闲娱乐开始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图书馆也必将通过提供文化休闲娱乐等多功能的服务来 展现出其文化性的内涵。图书馆应该成为大学“寓教于乐”的乐园,是释放现代社会快节奏 的压力和心理疲惫的精神疗养场所。所以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图书馆应当提供会议、讨论、研 习、演讲、展览、培训、影视欣赏、音乐欣赏、休闲聊天乃至书店、银行、邮局、停车场等综合服务功能。

1.5 提供教育服务,开发智力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信息的检索和利用。这是因为用户缺乏相关数据库知识和检索知识。对用户进行各种图书馆教育十分必要。这包括:书目知识 教育、文献检索知识方法教育、网络信息检索方法教育和特定数据库检索教育等。图书馆还应该注重开发用户的智力资源,通过阅读方法教育、学习方法教育、知识创新教育等来启发 智力,活跃思想,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大学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培训系统,开展提供网络联机课程教育与专题教育。

2 数字时代大学图书馆的建筑要求

大学图书馆的功能的拓展与变迁,相应的对其建筑格式、布局、空间等也提出了要求。在这种趋势下,新的建筑格局也必将出现。

2.1 灵活性 

大学图书馆呈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其服务模式和功能都出现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图书馆建筑必须要有灵活、开放的功能布局。数字化生存时代,新的载体形态和阅读方式将大大改变 图书馆的利用空间,它需要的不是更大的空间,而是空间使用上有更大的灵活性。现代图书馆灵活性可理解为: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在不改变建筑结构的条件下,为适应将来发展变 化而具有改变内部空间布局、组合、划分和使用的可能性。20世纪70年代的“三统一”的模 数式建筑被认为是我国图书馆建筑的灵活的象征。通过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统一柱网将固定功能 转化为动态功能。数字时代,模数式的设计将得到发展,数字文献的不断增长,电子阅览座位的增加将大大减轻荷载,无柱网和少柱网的设计将成为新趋势。模块式与模数式相结合的 方式将使得空间有更大的灵活使用性。

2.2 智能化

智能化的建筑是数字时代大学图书馆适应灵活多变的外界环境的需要,是图书馆功能变化的又一重要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新世纪的图书馆应该成 为楼宇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的一个智能大厦。楼宇自动化系统是以中央计算机为核心,由多种多样的楼宇控制子系统组成的综合体系,实现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通讯自动化是图书馆的通讯和网络系统,提供馆内外一切语音、数据和图像信息的传递,达到互通信息,共享资源的目的。主要包括:多媒体通讯系统、电视会话系统、INTERNET网络服务、馆际 互借及信息交换等等。办公自动化是图书馆智能化的核心,它包括信息资源和数据库管理、读者管理、行政管理、财务及人事管理、业务管理等的自动化管理。智能化建 筑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综合布线系统也被引入智能化系统中,它是智能化得以实现的 基础。

2.3 多功能性

图书馆服务的多功能性要求其建筑功能也体现出多功能性来。现代化的图书馆建筑除了原有的功能,还应具备信息服务、文化展示、文化教育、生活服务等功能。数字时代大学图 书馆建筑中的阅览室、视听室、电子阅览室及报告厅、展览厅、学术活动厅等形式多样的多功能活动区将占用图书馆建筑较大的空间,并成为读者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读者在图书馆通过各种方式汲取知识。除此之外,图书馆内还应设有书店、银行、邮局、餐厅、停车场等 多功能要素集于一体,使得图书馆建筑更加发挥其功效,提供更多的服务内容。这些多功能建 筑空间的合理设计与利用,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复杂性。

2.4 人性化

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与理念已经从“书本位”转移到“人本位”上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帮助读者实现自身价值,追求自身发展是人性化理念的核心。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使得图书馆可以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更好地体现人性化的理念。图书馆的建筑要从根本上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要考虑建筑的层高,位置、外观造型、内部通风、采光照明、色调色 彩、家具设备配置、馆内绿化包括厕所位置、残疾人通道等等与人有关的各个方面。使读者能从视觉、听觉、触觉上产生和谐舒适的感觉,从而产生轻松愉快的心情,愿意把自己融入图书馆所营造的文化氛围中来。

2.5 生态化

生态化绝不只是在室内外种植花花草草,节约各种能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减少废物排放 等诸多方面均在考虑之列:①绿化量指标,即利用建筑基地内自然土层以及屋顶、阳台、外 墙、人工地盘上之覆土层来栽种各类植物;②日常节能指标,即以空调及照明耗电为主要评 估对象,对于采用再生能源的比例,评估时提供一定奖励系数,以鼓励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 ③CO2减量指标,是指所有建筑物躯体构造的建材(暂不包括水电、机电设备、室内装潢以 及室外工程的资材),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能源而换算出来的CO2排放量;④室内环境指 标主要评估室内环境中隔音、采光、通风换气、室内装修、室内空气品质等影响居住健康与 舒适的环境因素。图书馆密集的信息通讯设施产生的电磁波会扰乱人的自然生理节律,引起 头疼、健忘、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而日光灯发出的紫外线辐射则加速光氧化,产生室内化学烟雾,引起结膜和呼吸道炎症;用光不科学造成视觉疲劳、头晕、视力下降等等。

3 大学图书馆建筑设计的注意事项

3.1 图书馆的选址

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馆址选择十分重要。①新馆建筑位置处于学生 宿舍与主教学区的中心点,交通方便,读者到图书馆行走的距离较短,极大方便了师生利用文献资源;②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日照通风好,且地势偏高,防火防潮,有利于图书的保护;③ 环境安静, 馆舍周围应视野开阔,配套建设相应的绿地、喷泉、雕塑等花园式休闲设施,不 要栽种高大的乔木,以低矮的灌木配大片的草地为好,既清洁空气又减少噪音,给读者创造安 静的学习环境,同时能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获得良好的感官效果。

3.2 建筑设计的前瞻性

出版事业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使大学图书馆馆藏在数量上、需求上都处于持续增长之中。不仅是馆藏数量的增加,还有因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带来的难以预料的服务功能的拓展,也要求馆舍留有余地。因此,必须充分考虑扩展的需要,使馆舍在今后使用中的缺憾减少至最低程度。有相应的建筑和设备与之相适应。因此,在高校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方面要全方位考虑,既 要服务于现在,也要着眼于未来;既要考虑到旧馆与新馆的并存,也要考虑到传统与现代并存 ;既要考虑到本国国情需要,也要考虑到世界发展要求;既要考虑到无限增长的纸质文献的空间需求,也要考虑到无限增多的读者的多方面的需求;既要考虑到外观的宏伟,也要考虑到内部的实用;既要考虑到本国读者的需求,也要考虑到外国读[CM(22]者的需求;既要考虑到中文文献的布局,也要考虑到外文文献的科学位置;既要考虑到本地网络的畅通,也要考虑到国际信息的传播。总而言之,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起点要高,要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

3.3 建立图书馆馆员与建筑师合作的工作机制

图书馆员与建筑师是一种合作的关系,由于各自的专业背景和工作性质不同,各自关心和 强调的重点便有所不同,因而各自的出发点可能有差异。一般说来,建筑师比较注重造型和建 筑上的效果,而图书馆员更加关注使用功能。有不同的看法是完全正常的,但共同的愿望是把 图书馆建好,目标是一致的,关键是沟通。图书馆方面应主动做好工作,使建筑师理解我们的 要求,力求在美学上和实用上都取得满意的效果。

3.4 成立图书馆建筑设计咨询服务机构

篇8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壮大,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成为建筑材料领域的主题,生土建筑材料是未经焙烧,仅简单加工的原状土质材料[1],生土建筑材料是一种绿色材料,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点[2]。

1生土建筑材料的生态性能

实用性强:利用生土建筑材料进行建筑构造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进行调整,例如:针对平坦的地形建设地上、地下建筑,针对斜坡地形开挖窑洞等。技术简单:依靠生土建筑材料进行建筑施工时,对技术的要求很低,但是生土建筑材料所建造的建筑可以依山而建,也可以就地开挖洞穴和地坑,还可以用土坯和夯筑的建造方式。节能环保:拆除生土建筑后,可以将生土建筑材料作为肥料进行回收,同时,生土建筑材料还能作为一种新型的燃料。降低成本:生土建筑材料所建造的建筑,其建筑造价仅为地面砖房的五分之一。热工性能好:生土建筑材料的导热系数小,并具有优良的热惰性,这两个性能决定了生土材料具有较好的隔热性。在炎热的夏季,生土建筑材料可以吸收热量,在寒冷的冬季,生土建筑外周也能有较好的保温效果。隔音防火:生土建筑材料优良的热工性能可以减轻外界气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例如生土建筑材料可以隔音,同时还具有较强的防火性能。

2生土建筑材料多功能化的研究现状

2.1稳定型生土建筑材料

稳定型生土建筑材料是通过在生土材料中添加各种添加剂,以达到增加生土材料力学性和耐久性的目的。目前对于稳定型生土建筑材料的研究成果较多,根据添加剂的种类,可以分为传统胶凝材料、工业废料、天然纤维材料三大类。在利用传统胶凝材料作为添加剂方面:国外学者C.Jayasinghe等[3]通过掺入不少于6.0%的水泥改性当地红壤性土,结果表明可以显著的提高生土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尤其是抗压强度。国内学者尚建丽[4]采用水泥改性生土材料,试验证明改性后生土建筑材料的力学、耐候性和抗震性能都有大幅度提高。在利用工业废料作为添加剂方面:目前对于利用工业废料改良生土建筑材料的研究备受关注,如国外学者NurhayatDegirmenci[5]利用废料磷石膏和天然石膏改性生土砖,改性后生土砖的抗折强度、耐水性能以及干收缩性能都大幅提高。国内学者王琴[6]采用电厂废料脱硫石膏、粉煤灰、熟石灰等改性生土建筑材料,所研制的压制土坯砖抗压强度提高2~4倍,耐水性和耐候性能提升,体积收缩降低。在利用天然纤维材料作为添加剂方面:国外学者Acheza等[7]利用海藻、甜菜根和番茄根部的纤维开发的天然聚合剂对生土材料进行改性,可以显著提高生土建筑材料的强度和耐水性。国内学者[8]别利用麦秸、稻草和狗尾草作为加筋材料改性土坯,改性土坯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和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得到提高。

2.2温湿度响应型生土建筑材料

温湿度响应型生土建筑材料是通过在生土材料中添加与适宜建筑温湿度的相变材料和无机多孔材料,利用相变材料的吸放热性能和无机多孔材料的吸放湿性能,实现调整、控制室内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减小生土建筑墙体厚度,缓解房间潮湿,从而达到改善生土建筑室内舒适度,降低生土建筑能耗的目的。目前对于温湿度响应型生土建筑材料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较少。在温度响应型生土建筑材料方面,国外研究机构Concordia大学建筑研究中心用49%的丁基硬脂酸盐和48%的丁基棕榈酸盐的混合物作相变材料,采用掺混法与灰泥砂浆混合,然后再按工艺要求制备出相变墙板[9]。在湿度响应型生土建筑材料方面,国内学者闫增峰通过对生土建筑材料物性参数测试,获得生土建筑材围护结构的等温平衡吸性能,揭示生土建筑材围护结构对室内湿环境的动态调节机制。建筑材料历经原始阶段,砖、石应用阶段和钢材、水泥应用阶段。砖、石应用阶段需要进行烧制以秦砖汉瓦为标志,其含一定数量的孔隙具有一定的吸放湿功能,但是覆盖的表面材料限制了功能的发挥。钢材、水泥应用阶段以钢筋混凝土为标志,其冰冷的表面使人们失去了可呼吸的生活空间。所以改性生土建筑材料,研究具有节能性能的温湿度响应型生土建筑材料不但是人们生活需要,也是建筑材料向生态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2.3空气净化型生土建筑材料

空气净化型生土建筑材料是通过在生土材料中添加光催化材料(如TiO2),利用光催化材料自身具有的“低温深度氧化能力”净化生土建筑室内空气污染物,实现功能材料与生土材料相结合,提高建筑材料的热导率,增加建筑系统的热物性,去除室内空气污染物,从而达到改善室内空气品质,降低生土建筑能耗的目的。目前对于空气净化型生土建筑材料的研究尚未起步,主要是由于过去生土建筑材料多用于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农村住宅,其室内装饰装修极为简单不存在室内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农民生活水平日益得到改善,城市居民的住宅装饰装修热潮也逐步波及到了农村,“把房屋装饰一新过大年”成为农民消费的新时尚。但是,由于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偏低,建材消费经验缺乏,室内环境污染防护意识不强,发生在城市里的建筑、装饰装修和家具污染问题已经在农村蔓延,给刚刚富裕的农民造成了经济的损失和身心的伤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降低建筑能耗和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方面分别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措施,但是也出现了矛盾,具体表现为建筑节能设计往往以恶化室内空气品质为代价,导致建筑相关疾病和病态建筑综合症;而在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同时,往往造成室内能源的损失,所以迫切寻求具有节能、环保功能的建筑内表面材料。

3结语

基于对生土建筑材料的生态性能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生土建筑材料多功能化研究思路和方向。结果表明,随着建筑材料和农村住宅装饰装修热潮的发展,对于生土建筑材料多功能化不仅仅局限于提高生土建筑材料强度和耐久性能,而且拓展到降低生土建筑建筑能耗和改善生土建筑室内空气品质,使生土建筑/金属材料具有节能、环保性能,实现生土建筑材料的功能化、生态化和无害化发展。

作者:陈伟 单位: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军,吕东军.走向生土建筑的未来[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3(2):147-151.

[2]刘俊霞,张磊,杨久俊.生土材料国内外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2,26(12):14-17.

篇9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

摘要: 耕地保护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亿万农民的生计保障,对于农村乃至全社会稳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价值工程作为一项能够有效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技术,已经在建筑业、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创新性地将价值工程引入到耕地保护研究领域,围绕价值工程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对耕地多功能保护进行价值分析,以提高耕地保护的有效水平,从而创造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Abstract: Farmland preservation is not only related to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nd farmers’ living guarantee, bu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stability of rural area and the whole society,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Value engineering, an effective management technology to promote economic efficienc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other fields. This article innovatively applies the principle of value engineering to the field of farmland preservation, with the aim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armland preservation and create huge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by analyzing the value of farmland multifunction preservation around the specific methods of value engineering.

关键词 : 价值工程;价值分析;耕地多功能保护

Key words: value engineering;value analysis;farmland multifunction preservation

中图分类号:F30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8-0237-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1303087)。

作者简介:杜宏杰(1993-),男,河南焦作人,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胡伟艳(通讯作者)(1973-),女,湖南安化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经济与土地政策分析。

0 引言

耕地资源不仅是重要的生产资料,而且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否保有足够数量的耕地资源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大国,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且后备耕地资源有限,因此保护耕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工业化高速发展,不可避免的占用部分耕地,加上水土流失、耕地污染,使我国耕地保护工作面临严峻挑战[1]。

目前国家已经提出了明确的耕地保护职责、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提高征地价值补偿等政策,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免三补”、加大农业投资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2]。但总体来看,现有的耕地保护制度与政策实施的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耕地保护的真实价值未能凸显,耕地资源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长期被忽视造成耕地非农化价值损失远远超过传统意义上的经济价值损失[3],因此,有必要对耕地多功能评价做出进一步的优化。

价值工程以研究对象的功能系统分析为核心,通过有组织的创新性活动,以最低寿命周期成本来实现研究对象所要求的必要功能。利用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对耕地多功能保护进行分析,系统评价耕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种功能,可以有效解决单一功能分析的不足,从而提高耕地保护的有效水平,对于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和政策,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土地高效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 价值工程应用于耕地多功能保护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1 价值工程的概念与原理

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VE),又称为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VA),是一种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和现代化管理技术,以提高研究对象(包括产品、作业、工程、服务等)的价值为目的,以功能系统分析为核心,以创造性思维、开发集体智力资源为基础,以最低寿命周期成本来实现研究对象所要求的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4]。其基本原理用公式表示如下:

V=F/C(1)

式中,V为价值,F为功能,C为成本。其中,“价值”是一个相对概念,指作为某种产品(或作业)具有的必要功能与取得该功能的寿命周期成本的比值,是对研究对象的功能和成本进行的一种综合评价,即产品价值的高低,表明产品合理有效利用资源的程度。功能是指产品或作业的性能或用途,即产品或作业所承担的职能。对于顾客来说,所购买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购买产品所具有的功能,包括必要功能和不必要的功能如过剩功能。如果功能过全、过高,将会导致成本费用提高,强大的功能已经超出了业主的需求,造成功能过剩;反之,会造成功能的不足[5]。成本指的是全寿命周期成本,包括产品从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使用直至报废为止,整个期间的全部费用[6]。

实践中常常用相对值法测算价值系数表示价值,根据价值系数和最适合区域法(见下文)来识别和判断产品的哪一项/哪些功能或成本需要改进和创造,从而通过提高或降低功能和成本,提高产品的价值。

1.2 价值工程应用于耕地多功能保护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价值工程最早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工程师麦尔斯(L·D·Miles)在材料采购中提出并得以实践,随后便率先在美国得以应用和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将价值工程引入进来,起初主要运用于产品制造业,后逐步推广至建筑工程[7]、电器、机械、化工等诸多行业,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经过实践研究表明,价值工程的应用,具有很大的优势[8]。

现阶段,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凡是有资源消耗的地方,人们都可以利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达到减少资源消耗,增加效益的目的[9]。耕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战略资源,保护优质耕地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责任[3],然而当前我国耕地资源持续非农化、非粮化和粗放利用的问题却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下,破解耕地保护难题,亟需评判耕地资源新价值,形成耕地保护新认知,创新耕地保护新机制,健全保护与保障体系[10]。因此,将价值工程应用于耕地保护研究,基于耕地多功能价值分析,探究耕地保护有效性的提升路径,不仅扩展了价值工程的应用领域,而且丰富了耕地保护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同时对于切实保护耕地,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及协调耕地多功能发展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2 价值工程应用于耕地多功能保护的方法

2.1 耕地保护的功能分析

价值工程一般按照一定实施程序进行,其中功能分析是价值工程的核心,主要包括功能定义、功能整理与功能评价三部分内容。功能定义与功能整理可以明确耕地所具有的多重功能,同时对功能及功能之间联系进行系统分析。

2.1.1 耕地保护的功能定义

从耕地资源的客体角度,即耕地所具有的功能角度看,耕地具有经济产出功能、社会保障功能、生态服务功能以及文化教育景观功能。其中,经济产出功能作为耕地最基本的功能,不仅能够提供人类生存必要的食物,而且能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其收益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收入以及国家用于扶持农业生产的种植补贴收入等。

耕地资源的社会保障功能包括基本生活保障功能、养老保险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等。当前我国仍然实行户籍、土地城乡二元体制,耕地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除了创造经济财富外,还承担着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障功能。从宏观层面来看,对于耕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其粮食生产除了用于保障本区域粮食供给外,还对外输出,以保障国家或地区粮食安全[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量优质耕地被城市发展建设所占用及由此而引起耕地质量不断下降的问题日渐突出,耕地生态环境服务功能逐渐被认识和重视。具体而言,耕地的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维持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及其效用,包括调节气体、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土壤、净化与美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除此之外,一些城镇近郊区为拓展耕地管理活动,实施土地整理与景观设计,发展“农家乐”等休闲或观光农业,以满足消费者对耕作景观与文化的需求[11],由此可以反映出耕地同样具有生活休闲和文化教育等衍生功能。

2.1.2 耕地保护的功能整理

在功能定义的基础上,从耕地保护目标入手逐渐深入,分析耕地的每一项具体功能,对已经定义了的功能加以系统化,找出各局部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将耕地的各个功能有机结合起来,用图表的形式建立起耕地功能的系统网络,绘制功能系统图,如图1所示。

2.1.3 功能保护的功能评价

功能评价是对耕地保护的功能在功能系统中的重要程度进行定量估计,是对耕地保护进行功能分析的主要步骤。功能评价是指通过用户调查或专家打分,用功能重要性系数表示人们对功能接受程度的定量评价方法,包括强制打分法、0-1评分法、0-4评分法、倍比法、层次分析法等。采用强制打分法测算耕地保护的功能重要性系数的公式如下:

式中,FI为功能重要性系数;i为耕地保护的功能;j为农民、居民或专家;k为参与调查的农民、居民或专家数。

2.2 耕地保护的成本分析

耕地保护成本的计算是以耕地资源的各个功能为单位,由于耕地保护的特殊性,其成本核算不同于一般工业或建筑业的成本计算,耕地保护的具体实际成本往往难以获得。总体来说,耕地保护的现实成本包括生产资料的投入,农户或村集体对于耕地保护的专项投入,国家及地方政府公共财政转移支付与代际补偿以及耕地非农化受限引起的机会损失等。当前已经有不少学者通过多种研究方法,针对耕地多功能价值补偿标准展开分析研究。如雍新琴,张安录[12]从粮食生产安全的角度,依据耕地保护机会成本损失,对耕地保护农户经济补偿标准进行探讨与测算;霍雅勤、蔡运龙[13]分别用收益还原法、市场替代法和支付意愿法分别对耕地资源的经济产出价值、社会承载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张效军,欧名豪,高艳梅[14]在土地价值理论分析和耕地价值核算的基础上,对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中价值标准确定进行了探讨,测算出我国耕地的价值为112.68万元/hm2,其中耕地的商品经济价值为5.74万元/hm2,生态环境价值为1.91万元/hm2,社会价值为105.5万元/hm2。基于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统计数据,结合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做进一步的修正和改进,可以作为耕地多功能保护成本计算的参考。在价值工程成本分析中,常用成本系数表示,即耕地各功能保护的现实成本在全部成本中所占的比率,其测算式如下:

式中,CI为成本系数;j为耕地保护的第j个功能。

2.3 耕地保护的价值分析

耕地保护的价值即耕地保护的有效性,指功能与成本的匹配,根据价值工程原理,根据以下公式测算:

式中,Vj为价值系数;字母FI,CI,j的意义同上。

以成本系数为横坐标,功能重要性系数为纵坐标,与横轴成45°的一条直线为理想价值线(V=1)。围绕该线朝向原点有两条双曲线包围的喇叭形区域,叫做最合适区域。凡落在这个区域的价值系数点,其功能与成本是适应的,可不作为优化改进对象;V>1的点将落在喇叭形区域的左上方,表示功能过剩或成本偏低;V<1的点将落在喇叭形区域的右下方,表示功能不足或成本过高,均属于功能优化改善的对象。

3 结论

随着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除了生产性的经济产出功能外,耕地保护的社会保障功能、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以及景观文化功能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保护耕地的多种功能,从而达到耕地保护的最大化效益,是当前我国耕地保护必须面临的理论和实践命题。论文在阐述价值工程原理的基础上,分析将其用于耕地多功能保护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应用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做进一步实证研究和优化。

注释:

①最适合区域大小由给定的常量S决定,S=|CI2-FI2|/2。

参考文献:

[1]王冬银.城市化进程中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2]柯新利.我国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及区域补偿研究进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7-123.

[3]任平,吴涛,周介铭.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损失评价模型与补偿机制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4):786-795.

[4]裴娅宏.谈价值工程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8):63-64.

[5]靳媛媛.基于价值工程的建设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6]王长胜.基于价值工程的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5.

[7]崔跃飞.价值工程在工程管理评价中的应用[J].项目管理,2014(5):35-38.

[8]徐长明.价值工程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1):163-164.

[9]单洁明.论建筑业应用价值工程[J].价值工程,2005(5):32-35.

[10]刘彦随,乔陆印.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耕地保护制度与政策创新[J].经济地理,2014(34):1-2.

[11]宋小青,欧阳竹.耕地多功能内涵及其对耕地保护的启示[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7):859-868.

篇10

1.工程概况

某大楼是以行政办公、技术服务、信息管理为主体功能,以餐饮、展示等为辅助功能的高标准综合大楼,建设规模地下1层,地上19层,总建筑面积2.2万m2,大厦位于正在建设的市政广场的东侧,它的建设无疑成为市政广场的重要景观之一,同时也对广场空间进行了重新的组合,也将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2.缘起

2.1生态化的高效益

地球的生态危机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环境、重建绿色家园的呼声日益高涨,绿色,环保,节能等可持续发展原则改变了人们看待人与社会、城市与建筑的视野,这就要求建筑师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理念,建立现代的生态意识,综合社会与自然、技术与经济、审美与伦理等因素,以复合生态观的思想指导建筑设计,生态化的高效益是高层建筑设计的灵魂。

2.2城市与街区的结合

高层建筑由于其内在功能的多样性、外部形态表达的多元性、内部交通的复杂性,它不仅影响直接使用者,而且因其规模、尺度、造型等将影响到整个城市环境和社会。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有相当的难度。如何使其形成个自我完善、良好运营的系统,同时能够和已有城市或街区实现良好的结合,是设计者必须面临而要解决的问题。

2.3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高层建筑归根到底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了时代的精神,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审美取向。在愈演愈烈的“全球化”背景下,研究建筑的地域性成为建筑师关心的焦点。建筑的地域性不仅仅反映在外部表达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反映在因地方文化习俗和地方材料与技术而形成的空间及布局上。因此,如何在建筑设计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建筑设计的关键。

3.设计

3.1总平面设计

某大厦作为一个多功能的综合办公大楼,其不同功能的内容都有各自的场地和位置要求。由于建筑的规模及所处的特殊位置,规划部门对建筑的退界、高度及视觉上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总体布局考虑到这些因素的限定后,结合基地西侧面对市政广场这地理优势,以及从南到北进入广场的人流的视觉要求,将主楼东西向布置与裙楼形成“F”字型布局,这样既满足了主楼的朝向要求,又满足了南北向人流及广场上人流的观赏要求。主楼与裙楼围合成一个庭院,为餐厅及主楼提供了良好的景观和室外休闲场所。2层高的裙房沿东明路布置,以圆弧形向内弯曲,舒展流畅,在道路与主楼之间形成了个缓冲空间,宜人的尺度和姿态面向路人,弱化了主楼对路人和道路空间的压抑,与城市道路保持了良好的空间关系。主楼与裙房围合成的广场和市政广场相互呼应渗透,创造了统一丰富的街景环境。

3.2平面功能

(1)裙房

作为大厦的对外服务的主要部分,设计重点是营造亲切、舒适、便捷的空间环境。裙楼主入口设在路边。门厅的南边是整栋建筑对外服务窗口———城市发展成果展示及业务大厅,开敞的大空间灵活而机动,可根据需要划分使用空间。北侧是餐厅,它既保证了对外服务也兼顾了内部职工使用的需求,方便而舒适。餐厅的主入口设在某街,使外来顾客可自由出入,和其他功能部分互不干扰。裙房2层沿路边布置了个多功能厅和个中型会议室,它可为主楼提供会议服务,也可对外服务,充分挖掘其商业价值。裙房与主楼保持独立又有联系、互不干扰,可充分发挥裙房对外服务的效能。

(2)主楼

该大厦主体部分是由验证、检测、行政办公及信息服务三大部分组成,由两端四部电梯组成交通枢纽,将其联系起来。1层为后勤服务及接待,两层高的门厅丰富了内部空间层次;3~7为检验检测部分,各种检验室与研究室按其流程排布,并设置独立的排风井和上下水管道,避免交叉污染;8~9层为行政办公部分,由于交通服务枢纽分别布置在东西两端,使中间办公部分相对独立,有利于空间的自由组合、适应房间用途变化的需要;办公层以中型办公为主,每层均在两侧设小型会议室和接待室,整个办公部分设计体现了灵活和高效的概念18~19层为信息服务中心,根据功能需求而形成以大空间办公为主的布置方式,以迎合其工作方式及节奏。20层大部分为露天平台,是公共休闲和交流的场所,在这里可将整个新行政中心区尽收眼底。

3.3立面造型

高层建筑在城市建筑中能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它所具有的标志性和象征性。它巨大而高耸入云的体型给人们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对所处的城市区域的环境及艺术价值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该大厦造型立意源于“帆”的概念,简洁抽象的两大块体交织在一起,风格统一的灰白色铝板饰面使该大厦恰如一艘启航的帆船,迎风破浪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高技术和现代材料的运用进步增强了建筑的表现力,流畅铝板与透明玻璃窗表现得淋漓尽致。两侧核心筒抬起的弧形钢网架使其个性更加显现.使得大厦从该区域中凸现出来,增加了大楼的标志性和识别性、不对称构图体现了建筑的运动感及速度感,反映了现代的生活节奏和审美取向,使整栋建筑充满了时代气息。

3.4交通组织模式

篇11

中图分类号:TU1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due to its good material propertie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hina's building proje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people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for building works.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combined with its material properties, cont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construction work,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in the construction works, want to be able to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in construction play a guiding effect.Keywords: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construction; material application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概述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范畴

当今所谓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是传统硅酸盐材料科学逐渐发展演变而来。自从20世纪40年以来,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才来和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多,使得相关的材料产品也层出不穷,最终使得这三种材料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主要构成材料。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物质的不断丰富,很大程度上是不断涌现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引起的。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性

在建筑行业,无机非金属行业已经有了不少的应用。作为一种固体无机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稳定的理化性质,极强的整体性。建筑对整体性和稳定性材料有着很高的需求,这也就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找到了市场依据。无机非金属材料不易风化,耐久性和有效性上有着突出的表现,并且能够承受一般金属材料不能承受的高温,因此能够作为良好的防火材料。在结构上,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紧凑,具有良好防水能力,能够有效地防止雨水或者地表水的渗透。同时,无机非金属材料对酸碱的反应不大敏感,这对于保证其长久的使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内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现状

1、高技术陶瓷材料

高技术陶瓷材料的主要原材料是人工合成的超细高纯粉体,使用先进的材料成型方法,结合当代优秀的烧结工艺和加工技术技术而得到的一种具有很高强度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技术陶瓷材料的性能好,附加值高,因此主要被应用在顶尖的国防工业材料领域中。高技术陶瓷具有高硬度、高刚度、耐高温、耐磨损的优良特性,能够用在集成电路、传感器和机械零件等诸多领域。在建筑物的易损伤处使用高技术陶瓷材料能够保证建筑整体强度。

2、纳米材料

纳米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纳米材料的研制提供了便利,纳米材料是由极细的晶粒构成的,晶粒的尺寸一般处于纳米的尺度中。同微米晶体对比,纳米材料在材料光学、材料力学和材料地磁学上都表现出了优异的特带你。因此在凝聚态物理材料研究的领域中,纳米材料一直是一个热点。

3、复合氧化物与化学传感器材料

这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形态多种多样,性能也各有千秋,功能也各具特色。目前对于这种材料的研究重点放在了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上。例如:新型的半导体材料,能够极度灵敏地感知有害气体的材料等。多功能敏感材料有着对各种状况相当敏感的传感元件,并且这些传感元件的结构都比较简单、使用也相当方便,价格一般不高。因此多功能敏感材料在火灾报警、汽车尾气检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无机非金属材料在建筑行业应用的发展方向

节能、降耗的方向发展

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常常是消耗能源的大户,世界资源逐渐枯竭的今天,节能、降耗成为了主体。如何建设处高质量的建筑,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有材料工业供给的新型材料的决定的。因此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在建筑行业会想节能、降耗的方向发展。重视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引导性的发展。例如:新型的墙体材料能够在保证墙体的稳定性的基础上,其优良的耐久性能够降低维护的费用,实现资源的节约,则中空玻璃的研制成功能够大大减少材料的使用。目前,大量重复的建设和低寿命的设计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城市建筑建设的关键,因此现代化建筑就需要有高性能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作为支持,从而较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的耐久性和材料的使用寿命。

复合型方向

复合型材料有着单一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良特性,拥有某些特殊的性能,这中优良的特性满足了建筑行业对材料的需要,合理使用复合型材料能够保证建筑功能取向多功能化。在当下的许多国家,例如:美国、西欧和日本等经济发达的国家,早已将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的研究发展在科学发展战略之中,并且处于有限发展的位置。美国就是这种现象的代表,为了巩固和保持器在高技术局势装备方面的优势,美国先后制定了《国家关键技术报告》和《先进材料与技术计划(AMPP)》,其中将复合型材料技术列为六大关键技术的首列,而日本也发表了相关性质的文件,支持和推动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的研究。复合型的发展方向使得材料的工业化、产业化成为可能,对于促进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的创新和成熟提供了基础的条件。

小 结

在对无机非金属材料进行浅要概述之后,对我国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对有着优良特性的高技术陶瓷材料、纳米材料和复合氧化物与化学传感器材料进行了相关特性的介绍,之后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进行分析,认为将会向着节能、降耗和复合型的方向发展,并且对于建筑行业的进步和建筑功能多样化前进有着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篇12

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通信的要求不再仅仅是手机和其他一些简单的方法,尤其是在最近几年各种通信业务都在不断的进步。如何探索目前新业务成为市场竞争中的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因素。传输业务进行各种基于业务的物理平台,得到比较平稳的发展。更为灵活,安全,高效,网络建设等业务的传输网络的主要工作。

1. SDH和DWDM技术现状

最近两年普遍应用的基于单波道的最高传输容量一直停留在SDH9.9Gb/s。459.9Gb/s仍然在继续应用。但它在一些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比如在网络应用、系统的性能价格以及节点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459.9Gb/sSDH系统走向商用的原因是因其存在着具有部分可替代性的解决方案,例如DWDM,DWDM技术提高光传送容量的最高水平基本上都保持在 10Tb/s 。根据OFC2001和OFC2002 报导光纤传输系统最高传输容量的记录已达到9.9Tb/s 而OFC2003 报导的光纤传输系统最高传输的记录仅为6.3 Tb/s。

2.SDH传输技术的原理

SDH 是新数字传输网体制,它是在SONET的标准的基础上形成,主要是针对光纤传输,信号固定的地方是帧结构中,以一定的速度在光纤上传送,带着信号的光纤再通过光纤分配架进入 ADM时信号必须要通过 O/E 转换和设备上的支路卡,这时才能形成基本电信号,然后通过数字配线架和通信电缆接到用户接口。SDH 传输系统在国际上有着统一的帧结构,数字的传输有着标准的光路接口以标准速率,它可以使网络管理系统相互联通,所以SDH 系统有着很好的横向兼容特性,它还可以和已存在的PDH完全兼容,并且可以容纳各种新的业务信号,形成一个全球完全统一的数字传输体制的标准,以此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3.当前通信传输应用技术的热点

小型化:小型化的直观体现就是产品外型的减小,比如信号延伸类传输产品、光纤收发器现在已经可以做到比巴掌还要小,产品的高度不会超过1.5个U。产品外形的缩小会给制造商带来很多方面的好处,材料成本会降低,运输费用也会减少,这对提高产品的性能价格比带来了空间。

一体机:传输的一体机技术可以将各个同速率的单板机集成为一体,使多台设备共用一框,方便实施统一的监控管理,可以分散供电也可以集中供电。这种设备不是简单的物理集合,一套监控管理系统使他们成为有机的整体,还可以在重要的路由器上设备备用系统,方便及时的控制倒换的实施。

多功能:多功能也就是多业务传输。小型化是多业务传输的基础,把过去分由各个独立设备传送的信号,或者实现的功能集中到一台设备上,这将大减少了对光缆芯数的占用,而且还提高了传输线路容量的利用率,这也会因此而增加了同一对线缆传送的业务类别。多功能的优势特性主要是它能使过去纯粹用于传送信号的设备具有了直接的接入功能。提高了设备的技术含量,给传输设备提供了增值业务的能力。

4.本地传输网与长途干线传输网的应用

4.1本地传输网

本地传输网是的主要节点都是在一些县市中心,进入市区后的光缆一般都是以管道形成敷设,SDH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利用光纤资源。本地传输网容量相对比较小,采用DWDM的经济价值会比较高。 做到一个环网的连接甚至不需要 EDFA 就可以,数量中等的波长的设备本身也是升级、备份、管理等方面,这些方面都有潜力可挖。在价格方面也更容易接受一些。

4.2长途干线传输网

早期的 SDH一直都是以其强大的网管和同步复用能力得到用户的好评,但是SDH 产品在反射、色度色散以及偏振膜色散方面的要求的太高,因此受到限制,导致扩大网络容量成本比较高。假如使用WDM与SDH结合的系统只需要新开几个波长的信号就可满足要求,不必增加光缆和对设备升级,它们结合后可形成Nx2.5Gb/s的光通道,传输容量可以扩大到几倍到几十倍。EDFA 的商用化还可以在省去大量的SDH中继设备后依然完成超长距离的传输,这将大在节约成本。

使用ASON 加DWDM组网方式,利用DWDM系统的长途传输能力和宽带容量,以及ASON 节点的灵活调度能力和宽带容量建成一个功能强大的网络,在骨干汇聚层面ASON 可以完成传统 SDH设备所能完成的一切功能,而且还可以提供更大的节点宽带容量和灵活快捷的电路高度能力。ASON 节点提供的单节点交叉容量能缓解网络节点关键问题。

5.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发展趋势

5.1发展ASON传输技术

ASON技术将WDM高容量同SDH系统的保护能力相互结合,能够同智能网络进行交接;其能能自动搜索可用的网络资源;并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通信需求,构建畅通的通信网络。所以SAON通信技术在未来通信传输系统建设时,发展潜力很大。

5.2通信设备体积小型化

随着城市现代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大量的建筑设施占据城市大量的土地资源,人们居住的城市也更加拥挤,通信建设小型化是未来通信技术发展必然趋势。在保持将通信设备功能的同时,尽可能的控制设备积体,有利于设备运输、安装,降低设备制作材料的消耗。目前通信设备小型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通信传输技术推广和使用,显着的降低了通信网络建设周期,更加有效的利用城市紧缺的土地资源。

5.3通信技术的多功能化

通信技术的多功能化也是该领域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通常基于设备小型化的发展,普通大小的通信设备上,往往能够集成多个功能各异的独立通信设备,也就可以提升传输线路的使用效率,降低通信成本。通信设备多功能化的另一优势在于,可以让传统的信号传输的设备具有接受和传输的多种功能,提高了通信传输设备开展增值业务的能力,也更有利于通信网络的接入以及通信传输。

6.结束语

随着进步的时代,技术驱动型企业的网络驱动器方向的业务发展势头越来越明显。在这个领域,如何实现更好的创新自己的业务,其新颖性和实用性构建企业的竞争力,以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市场竞争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热点。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