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5:08: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家校共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幸福短信”,传递鼓励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手机、网络已经进驻千家万户,尝试利用手机与家长沟通也别具魅力。现在,很多教师使用家校路路通,给家长发送一些我们的教育活动和请家长配合的工作,以便家长在家督促孩子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其实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来传递“幸福短信”.那么何谓“幸福短信”呢?幸福短信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求教师平日能够及时捕捉到幼儿的闪光点,然后及时通过短信反馈给各位家长。譬如,“您的孩子最近进步特别大,他能够积极举手发言了,还能大胆地表现自己,告诉他,他是一个聪明又能干的孩子!”一条条真挚、热情、鼓励的短信,让我们与家长之间形成了和谐、理解、包容的氛围,缩短了家长、教师、幼儿之间的距离,也使得面对面交流时的不自在随着无线短信的空中传递变得温馨而又贴心了。听到教师能够如此夸奖孩子,相信家长们心中无不充满喜悦与感激。
二、“新的切入点”,让家长走进幼儿心灵
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的优势、强项,建立家委会,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吸纳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充分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开展家长助教活动。不同的家长所从事的职业是不同的,我们吸收家长加盟教师队伍,与教师形成优势互补的关系,以充分发挥整合资源的力量。如,瑶瑶的爸爸是牙科医生,我们把他请进我们的课堂,让他来给小朋友讲解认识牙齿的名称、牙齿的基本结构、牙齿的作用和如何保护牙齿等多方面的知识。医生爸爸几乎将他的牙医诊所搬进了我们的活动室,还为所有的小朋友检查牙齿和教他们正确的刷牙方法。这样重要的教育资源可以弥补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同时也能发挥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唤起家长们的主人翁意识,使家长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
三、有效沟通,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
沟通是一门艺术。一次成功的沟通,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现阶段的家长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教师照顾好孩子的生活与学习,而更多的家长希望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得到教师的指导,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掌握家庭教育知识,培养和发展自身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这是家园合作的前提。如,独生子女在家里非常娇惯,要什么家长就给孩子买什么,玩具比幼儿园还多,造成孩子玩玩具时不能专心玩一种玩具,而是玩两下这个,就去玩那个。长此下去,孩子缺乏耐心专注地做某一件事情。我建议家长在一段时间内,只提供给孩子一两件玩具,让他们对这一两件玩具玩得精心,玩出花样,然后再换。()或请家长带孩子多进行美术活动的涂色练习,从短时间一点点过渡到长时间,培养孩子做事的耐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家长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产生了信服。
2强迫振动的消除措施
强迫振动和自激振动所产生的原因是存在一些差距的,因此我们应该针对强迫振动的实际情况做出分析和研究,从而科学的降低振动的频率以及合理的利用振动来加强生产。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适当的调整发生振动源头本身的振动速率,使得自激振动的运转速率和机器本身的速率适当的分开或者错开,这样才能减少共振情况的发生。一旦出现了共振的情况,就会使得整体的机器跟随轴承等零件一起发生振动,最终不利于消除频率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升各个材料之间接触的面积的精确程度,降低材料选择的粗糙程度,就可以帮助器械尽量不产生共振等问题,降低了振动所产生的影响。在降低运转速率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比特定的胶皮等材料将轴承等方面进行加固,降低其振动所产生的频率。
3机械加工过程中利用振动的表现形式
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振动的产生原因也不相同,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振动的不同表现形式来进行机械的加工和生产。在利用振动进行切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振动的原理来延长刀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水平。一般的情况下,选择切割的力量比较小或者是温度比较低的时候进行加工,就能够提升刀片的使用水平。在适当的振动频率产生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方式进行材料的加工和生产,这样会比在普通加工过程中刀片的磨损小的多。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就可以证明,这样利用振动的方式有利于提升刀具的利用水平,从而降低机械生产的投入成本,最终为机械生产创造更大的价值。在我们利用振动的方式来切割时,要在加工开始之前提前了解刀具的振动频率和承受的压力大小,从而更好的利用振动来进行生产。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使用,我们会发现刀片上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磨损,刀片的表面就出现了一些痕迹,如果继续按照这个频率来进行生产,则会使得刀片切割的这个部分变得越来越薄,最终刀片就不能再继续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则需要重新按照振动的频率进行生产和加工,使得刀片和加工材料的接触面和之前的磨损等位置的痕迹编程网格化的形状,从而提升刀片的利用率。
文化,是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合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合、渗透,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S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班级管理中,探索本身就具有教育的价值。因为探索带给人的是开放的心态、学习的需要、超越的意向和成长的渴望。学习共同体拥有共同的愿景,而班级管理的共同愿景就是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这种共同的愿景能够创造出众人一心的良好势态,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能量。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积极倡导创造开放民主的文化,努力营造家长学习分享的氛围。笔者为家长推荐了维尼老师的《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一书,并倡导家长在班级QQ群里分享读书心得。下面是节选的三位家长的读书感悟。
家长一:“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在一点点缩小,虽然还有差距,但我知道有差距是正常的,毕竟我们不能完全读懂他们的世界,但至少她肯为我敞开心扉,给了我了解她的机会,总比关上心门好得多。和孩子一起成长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虽然在生活和学习中,孩子还有很多困难,但人生不就是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吗?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也会收获更多。在这本书的指引下,我会更加关注孩子的言行和心理,和孩子一起成长。”
家长二:“放过自己,放过孩子,我不焦虑他就不焦虑,我不倔强他就不倔强;同理,我阳光,他也就会阳光。我改变了,孩子也在慢慢改变,这个过程可能没那么迅速,但只要方向对了,什么事情都别慌,慢慢来,一定会有办法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253-020 引言
体育精神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学校体育的灵魂和核心。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程度的提高,它的作用越来越大,超出学生时代的时间界限,具有终身体育意义;超出学校教育的范畴,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超出增强体质的独特功能,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效用。
1 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含义及分类
1.1 校园体育文化的含义 校园体育文化指的是在校园环境中形成的一种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手段是让学生进行身体练习、主要内容包括各类体育知识,它是高校师生在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中所形成的环境和氛围[1]。
1.2 校园体育文化的分类 根据文化学观点,人们根据文化要素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大类三个层次[1]。意识文化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是意识文化的外在表现。(见图1)
2 校园体育文化的精神价值功能
校园体育文化以学校教育为构成要素,在培养校园团体,尤其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团队精神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功能。
校园文化环境能使人不断地接受新文化的滋养和熏陶,我们从这种文化环境中吸取营养,实现从“自然”到“文化”从“现实”到“理想”的升华。体育精神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的灵魂和核心。我们将这种校园体育文化中人文意义浓厚的体育精神与具有思想意义的体育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对体育的了解,进而参与到其中并享受在其中[2]。
3 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及精神价值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3.1 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及精神价值建设的目标
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要树立明确的目标。高等学校体育文化及精神价值建设的目标会因为各种原因有所差异,如不一样的学校、不一样年龄的学生等。首先大学生只有身心健康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学业。其次,大学生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坚持体育锻炼不仅会能增强自身体质,还能把自己学习到的体育知识及锻炼方法等带入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为推动体育文化发展做出贡献[4]。
3.2 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及精神价值建设的内容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是在短时期内就能实现很好的,而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要建设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一方面我们要对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和完善,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成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保障。另一方面,学校要精心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还要依照学校管理制度的要求,结合学校各阶段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学校体育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组织系统、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培养个性化管理理念、体育精神和运行效度[5]。
4 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及精神价值建设的途径
4.1 加强高等学校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的完善及体育规章制度的健全能更好的保障校园体育文化的建立和健康发展,这是一切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所要遵循的原则,因此要从严治本,是非分明,积极引导,相互配合。
4.2 加强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意识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部分,它以体育目标、体育行为及审美情趣等为主要内容。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像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人锐意进取。因此我们要把创建良好的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作为校园体育文化及精神价值建设的核心,积极弘扬体育精神,培养更高水平的团队精神、竞争开拓精神等体育精神,并将体育精神和学风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加强体育意识文化建设[4]。
4.3 加强高等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体育文化及精神价值建设的基础。通过实际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才能培养体育意识文化。各种体育场馆、运动广场、体育用品(包括运动服装、饮料等)、艺术雕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体育场地设施也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凝聚和展示着人类的智慧,体现着人们的意志和价值观念,因此,加强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包括场馆建设、现有场地和器材的合理使用、体育设施规章制度等对大学生心理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6]。
【第一章】某施工企业绩效管理模式研究绪论
【第二章】绩效管理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三章】中路能源公司绩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顺利闭幕,市场由原来的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调整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市场经济的信心。资源是指人们投入生产活动中的一切生产要素,即土地、资本和劳动三要素。1954年,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了“人力资源”的概念,他指出,人力资源是“特殊资产”,具有独特的“协调能力、融合能力、判断力和想象力”。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为重要的资源,所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绩效评价源于西方国家,它经历了结果评价,侧重于行为过程的评价,最终将两者有机结合,其被视为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激励员工继续恰当的行为,改正不恰当的行为。那么如何有效发现企业员工的不当工作行为,又如何进一步帮助员工改进不当行为就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基于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评价理论,通过分析企业内员工的行为情况,结合行为指纹这一新概念,对如何更好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提出建议,希望,行为指纹这一概念可以运用到绩效评价体系中,并作为一个绩效评价的量化指标,修正现有绩效评价的不足。
二 绩效评价理论与员工行为评价概述
绩效评价。
绩效是指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程度,它反映了员工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职务的要求。在我国企业和各类组织在对员工做出评价时,往往从4个方面进行考核,即“德、能、勤、绩”,其中,“德”和“能”是指员工的个人特质和能力素质等;“勤”则主要指的是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绩”是指员工的工作结果。
绩效评价,也称为绩效考评,是针对企业中每位员工所承担的工作,通过应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工作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 绩效评价的作用具体为:首先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信息;其次为对员工进行奖惩、晋升和解雇等提供依据;再次为确定个人和组织对培训和开发方面提供依据;最后为员工提供反馈信息,激励员工,促进员工改进工作绩效。一般而言,绩效评价的过程包括确定绩效评价目标、构建绩效指标体系、收集信息资料、进行绩效考核及绩效评价结果反馈。
绩效评价体系与方法
绩效评价体系是指由一系列与绩效评价相关的评价制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机构等形成的有机整体。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由绩效评价制度体系、绩效评价组织体系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三个子体系组成。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属于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各种行为控制系统、人事控制系统共同构成企业管理控制体系。绩效评价方法是指企业部门运用一定的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为实现其绩效目标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安排预算的执行结果所采取的综合性评价方法。
员工行为评价
我们知道,在绩效评价过程中,当工作任务是模糊的、难以界定或者工作结果难以量化时,以员工的行为作为评价指标则是最好的选择。员工行为评价通过观察员工与工作相关的行为,并根据一定的标准,评价员工的行为对该工作或与该工作相关的工作是否有效率的过程。以行为评价为内容的绩效评价不仅关注员工工作的完成情况,更为关注工作的过程,包括工作完成的方式、方法、所利用的企业资源等方面。行为评价可以为员工明确指出通过采用何种行为可以达到预期的工作完成情况。行为评价可以向员工提供有助于提升绩效的反馈信息。一般而言,对工作行为的评定可以包括将完成工作的行为进行分解,经过分析得出对工作完成程度具有重要意义的核心行为,并定义出核心行为的具体标准。通过将员工的实际行为与标准行为进行对比,可以得出员工在工作方式、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程度。工作行为的描述指标要根据具体工作进行而不同。
员工行为评价法是目前针对员工行为进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关键事件法、行为观察量表、等级评定法和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其中各种评价方法,均存在不足。
关键事件法要求评价者对员工发生的事件作书面记录,这种记录工作既繁琐又耗时,特别是对于基层管理者而言;行为观察量表是反映员工与绩效工作有关的各种行为发生频度的考核量表,该方法易受考核者主观影响,从而导致考核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较差;等级评定法是通过给出不同等级定义和描述,针对每一个考核要素或绩效指标按照给定的等级进行考核,最后再给出总的考核,但当员工对绩效评定结果有异议时,考核者很难为自己的结论提供依据,其次是考核者惯于评定为比较高的等级,从而出现大量绩效被评定为优秀的员工,这样的结果并没有反映出员工的差异,挫伤员工的积极性;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是用来评价成功地完成某项工作所要求的行为的一种绩效评价方法,但其缺点为设计和实施的工作量大,成本高。
三 员工行为指纹的概念与运用设想
员工行为指纹
指纹是人类手指末端指腹上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是人类进化过程式中自然形成的。目前,尚未发现有不同的人拥有相同的指纹,所以指纹代表了每个人的独一无二的特性。行为是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主要的手段,主要表现为生存行为,如取食、御敌、繁衍后代等。行为又为举止行动,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在绩效评价中的行为是以员工在特定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评价者可以观察到的、与工作相关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受此启发,并结合绩效评价方法中的关键事件法,本文提出员工行为指纹概念,即根据每个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独一无二的行为特点,提炼出行为特性,这就是每个员工的行为指纹。
员工行为指纹的确定
员工行为指纹的确定要区别于关键事件法中的“关键行为”,关键事件法强调的是它是通过对工作中最好或最差的事件进行分析,对造成这一事件的工作行为进行认定从而做出工作绩效评估的一种方法,其强调的是工作中的员工行为事件。而员工的行为指纹强调的是侧重于企业人即员工本身所有的特有行为。
对于员工行为指纹的确定,首先在企业招聘前,对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时,即考虑该岗位匹配的目标人选,应该具备哪些行为特点,如秘书岗位设计时,即可考虑员工具备行为严谨、协调能力强的特点,这可以在面试或笔试时针对性设计应聘内容,做以考核。其次,对于现有企业员工,由相应部门主管对下属员工工作中经常性的行为,进行归纳,特别是在出色完成工作任务或任务失败时,对该员工行为进行记录,由于员工行为特点具有重复性,以上的记录,即可确定为员工的行为指纹。最后,通过企业现有设备或系统,进行员工行为指纹的确定,如运用监控设备观察某员工一定工作时间内行为情况,特别是重复的行为,以此确定为该员工的行为指纹,记录不良员工行为,如工作期间反复出入茶水间或观看与工作无关的网页、上网聊天等。
员工行为指纹的绩效评价量化
基于上述现有的员工行为评价方法的缺点,设想引入行为指纹,以员工所特有的行为特性为出发点,进行绩效考核员工行为指标的设计。根据确定的员工行为指纹,进行行为指纹的量化,由于员工行为的反复性,即可确定该员工某一行为会反复发生,以此设计员工绩效考核量表,如果该员工在考核期内发生一次行为指纹,即可确定为员工在工作阶段反复出现了该行为,以此进行考核评分,规避持续观察的工作难度和主观影响。
员工行为指纹的运用
面对全球竞争的现实,特别是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不容乐观。据中国证监会统计,截至2009年12月31日,境内A股上市的农业上市公司有41家,仅占整个上市公司总数的2.3%。2009年,A股市场农业板块总市值1551.67亿元,仅占整个市场的0.625%;农业上市公司资产规模1.36亿元,是整个市场的1.02%;农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为0.04元,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0.4亿元,平均净利润为759.22万元,平均总资产为1.36亿元。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上市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都处于最低水平,与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地位不相符。[①]经济增加值(EVA)能有效衡量企业资本创值能力,检验企业是在创造价值还是毁损价值。本文试图从资本创值角度,通过实证分析对农业上市公司的经济增加值展开剖析,并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
一、经济增加值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一)定义
经济增加值(EVA)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纽约思腾思特咨询公司创立并迅速风行欧美的一种企业经营业绩衡量方法,它是对经济学家的“剩余收益”概念的发展。根据EVA的创立者的解释,EVA表示的是一个公司扣除资本成本(COC)后的资本收益(ROC)小论文,它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收益和全部资本成本,弥补了传统会计业绩评价指标的缺点。[1]站在股东的角度,一个公司只有在其资本收益超过为获取该收益所投入的资本的全部成本时才能为公司的股东带来价值。因此,经济增加值越高,说明公司的价值越高,股东的回报也就越高。
本文的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公式及会计调整项目说明是根据国资委的《经济增加值考核细则》确定的。由于EVA是一个绝对数指标,无法在不同规模企业之间进行比较,本文设置相对数指标来加以补充。单位资本经济附加值也叫经济附加值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经济附加值同平均资本总额的比率,它可以弥补EVA不能横向比较的缺陷。
(二)计算公式: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50%)×(1-所得税税率)
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经济附加值率=EVA/平均资本总额=EVA/调整后资本
(三)会计调整项目说明
1.利息支出是指企业财务报表中“财务费用”项下的“利息支出”。
2.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是指企业财务报表中“管理费用”项下的“研究与开发费”和当期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
3.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包括:(1)变卖主业优质资产收益:减持具有实质控制权的所属上市公司股权取得的收益(不包括在二级市场增持后又减持取得的收益);企业集团(不含投资类企业集团)转让所属主业范围内且资产、收入或者利润占集团总体10%以上的非上市公司资产取得的收益。(2)主业优质资产以外的非流动资产转让收益:企业集团(不含投资类企业集团)转让股权(产权)收益,资产(含土地)转让收益。(3)其他非经常性收益:与主业发展无关的资产置换收益、与经常活动无关的补贴收入等。
4.无息流动负债是指企业财务报表中“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和“其他流动负债”。
5.在建工程是指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符合主业规定的“在建工程”。
(四)资本成本率的确定
基于农业的重要性、弱质性及其外部性效应等特点,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对象具有独特性,根据《经济增加值考核细则》“承担国家政策性任务较重且资产通用性较差的企业,资本成本率定为4.1%”, 本文将资本成本率定为4.1%。
二、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
本文根据中国证监会(CSRC)《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规定,以上海、深圳的证劵交易所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公布的农林牧副渔的A股上市公司为总体,剔除了ST、*ST、S*ST、B股和2007年以后上市的公司,最终选择30家农业上市公司作为分析的样本。本文的数据处理使用了SPSS17.0软件,全部数据均采用手工方式从中国证劵监督管理委员指定网站公布的农业上市公司2007—2009年度财务报告中获取。
2.方法设计
(1)以2007、2008、2009三年为比较窗口,对全部样本的EVA值和净利润值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农业上市公司的总体业绩状况。
(2)对全部样本按照行业板块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不同行业板块的经营业绩。
(3)对样本个体三年的EVA值和净利润值进行描述设计,进行样本个体经营业绩的纵向比较。
(4)计算样本个体三年的经济附加值率,进行样本个体之间经营业绩的横向比较。
三、实证分析
1.总体分析
(1)从表1可以看出,2007年、2008年、2009年分别有13家、16家、13家农业上市公司的EVA值是正值,分别占总体的46.43%、53.33%、43.33%,EVA的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明显低于相对应的净利润值。与净利润值相比,只有不到一半的公司产生了经济利润,是真正增加了股东的财富。根据EVA值,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总体经营业绩水平偏差。
(2)从EVA的均值看,由2007年的26,041,000元大幅降到2009年的7,892,000,说明农业上市公司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后,其经营业绩波动很大,缺乏稳定性。
(3)2007—2009年的EVA的标准差分别为86,133,700、87,708,800、61,272,500,EVA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分别为379,670,121.86、266,191,758.89、269,504,885.35,说明各农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差异显著,整体分化明显。其中,2008年和2009年的EVA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低于2007年的小论文,表明农业上市公司的竞争力普通下降。
表1农业上市公司总体EVA值和净利润值的描述性统计
项目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样本个数
28
30
30
大于零的样本数
EVA
13
16
13
净利润
27
25
28
占总体的比例(%)
EVA
46.43
53.33
43.33
净利润
96.43
83.33
93.33
均值(元)
EVA
26,041,000
8,597,600
7,892,000
净利润
93,936,000
57,031,000
71,496,000
标准差(元)
EVA
86,133,700
87,708,800
61,272,500
净利润
12,836,900
123,967,000
82,087,000
最大值(元)
EVA
302,076,182.34
84,456,896.25
159,079,415.49
净利润
541,428,159.19
551,729,119.44
325,205,007.66
最小值(元)
EVA
-77,593,939.52
-181,734,862.64
-110,425,469.86
净利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245-020引言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职业技术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目前我国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有1000多所,占全国高校的68%,高职在校生将近800万,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 “半壁江山”。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是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和发挥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教师学术水平、提升学院品牌形象和办学实力的重要举措。因此,提高科研工作水平既是学院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体现个人价值的需要。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水平同样与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
1高职院校科研现状
1.1 全国高职院校科研现状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情况不容乐观。《中国高教研究》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编辑部对2000~2007年科研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统计期刊为《高等教育研究》(武汉)、《教育发展研究》(上海)等14家高等教育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刊载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发表文章的高职高专院校数量少、比例低,发文总数少。以论文数量最多的2007年为例,在全国1109所高职高专院校中,院校为110所(2006年104所),仅占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总数的9.91%(2006年9.07%)。110所高职高专院校在14家高等教育学核心期刊上共206篇(2006年194篇),占被统计论文总数的6.26%(2006年6.17%)。②发表两篇以上文章的南北方高职院校在文章总量、发表院校数量上差异较大。2004年起,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编辑部开始对发表两篇以上的高职院校及进行统计,图1为04~07年在14家高等教育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以上南方、北方院校数量的对比,图2为发表两篇以上论文南方、北方高职院校论文总量的比较,从图上可以看出,南北方高职院校在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上,不管是学校总量还是论文总量,差距很大,并且差距并没有缩小的趋势。③国家重点建设的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发文情况稍好于其他高职院校,但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到08年为止,国家批准了3批共100所重点建设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以引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08年数据还未统计出来,以2006年和2007年为例,前2批批复的70所示范性建设院校中,有20所院校共发表了54篇论文,贡献率1.64%。
1.2 我校目前科研现状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58年,2001年九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高职院校,2007年成功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近年来,学院非常重视科研发展,学校领导多次强度科研重要性,要求教师树立科研意识,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并且在2006年召开首届学院科研大会,奖励科研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学院领导自己带头申请项目,,全院教师科研积极性大增,科研活动取得显著成绩。2006全年,教职工数量是之前几年数量的总和还多,并且在申请科研立项、专利申请、编写专著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2007年,全院共140篇(其中核心期刊24篇,一般期刊104篇,增刊12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编写教材15本,参加学术交流并获奖论文12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的科研意识日益增强,采取了相应的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措施,但也要看到,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实施效果不佳的现象还较普遍。
2高职院校科研发展存在问题
2.1 师资力量薄弱某课题组曾对全国九省一市高职院校教师基本情况调查,从被调查教师年龄结构看,20~29岁的教师占38.5%,40~49岁的教师占20.5%,50岁以上的教师占3.3%,中青年教师占大多数,科研经验有待提高。从职称上来看,初级职称占18.9%,中级职称站39.3%,副高职称占18.9%,正高职称占0.8%。被调查的教师中,有68.9%的教师是直接有院校非配进入高职院校的,13.1%的教师是由中专升格后转入高职的,4.1%是由中学调入的,8.2%是由其他高校调入的,5.7%是为其他渠道调入。从这些教师的学历来看,4.9%为专科学历,77.1%为本科学历,17.2%为研究生学历,0.8%为博士学历,可见,在被调查的高职院校中,绝大多数为本科毕业,学历层次有待提高。
二、 组织机构
组长:肖昌明校长
副组长:姚本前
成员:肖昌明(小)、蒋世锦、文志祥、彭英、各年级组组长
三、工作目标
设备有增加、管理更科学、培训更扎实、技术更熟练、应用更频繁
四、主要工作安排和措施
(一)、设备更新完善,为应用创建良好的平台。
1、把州教育局给学校的网站做得更充实丰富。此项工作由梁振衡、赵官友老师负责,其他教师协助。
2、积极争取上级的投入,为各办公室配置一台提供电脑,教室装备简易多媒体设备。
3、保证各办公室、电脑教学室电脑设备完好,不影响老师们的使用。
(二)、设备管理
1、建立帐、册、表,对项目设备逐项登记造册,专帐管理,账、册、物相符。
2、落实《远程教育项目设备管理、使用制度》,制度上墙,落实管理责任,认真填写设备使用登记表。
3、管理教师要对项目设备每月进行检查维护与保养,定期除尘,检查连接线路。对设备的完好情况进行登记。
4、所有教师应按要求操作,不得随意违规操作。
5、文志祥老师负责信技软硬件及网络故障的维护工作。
6、相关资料整理规范,装订成册。
(三)、教师培训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教师适应中心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大家必须用前瞻的眼光迎接教育技术现代化。
1、本期将对全校教师进行博客管理、动画制作的培训。具体要求人人建有自己的博客,并会操作管理。将自己的工作计划、总结、论文输入博客,建立博客圈,相互访问评论。动画培训只搞一个内容,体现基础和简要,要求人人都会做。
2、还不会文字处理的个别教师,要求通过自学和在他人的帮助下,提高速度,达到比较熟练,在一定的时间内能独立完成一张试卷的制作打印,期末前进行达标验收。
3、认真搞好每次培训学习的效果评价,纳入教师考核,并配置一定的学习资金。
4、学校班子定期开一次远程教育方面的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四)、资源下载整理:
1、各年级语数学科及其它有条件的学科每周按年级分学科要求完成查找下载资源的任务,并做好记录、分类、建档。
2、本期末各年级分学科整理一套较完整的远教教学资源。最起码要有教案、课件、试卷、反思、论文等。
(五)、教学应用
1、鼓励教师运用远程资源上课。
各年级上多媒体课时间安排:
日期 年级
星期五 一、二年级
星期四 三年级
星期三 四年级
星期二 五年级
星期一 六年级
2、学校整理好XX年年上期的校本资源库,供老师们学习使用。资料建在FTP服务器上。同时整理好XX年年下期老师们的资源,形成资源库。
3、年级组每期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教学研讨课每学期不少于5节,并有课后应用体会小结。教师课堂教学应用尝试参与面必须达到90%。 共2页,当前第1页1
4、本期5月份举行课件制作竞赛。
5、搞好远教课题研究。完成“十一五”省立项课题和州县立项课题的实验任务。
6、鼓励老师多参加上一级的竞赛,如课件制作、优质课竞赛、论文与反思评选等活动,对获奖者进行奖励和加分。
行事月历:
3月份:博客培训及验收
1、我校在本学期中,切实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形象,在学校工作会议上,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培养教师的敬业爱岗、团结合作精神。
2、加强教师的理论及业务水平,通过会议上的多媒体课件展示,让教师耳目一新。学习了《英国半年学习心得》、《德育实效》、《校本教研》、《学校发展与反思》等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内容。老师们也听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浅。
3、本学期还组织教师进行读书活动。期初制定计划,列出书目,一个月读一本书,写读后感,会议上交流。但是因为教学繁忙等客观原因,很多老师没有做到读书的任务。打算下学期继续执行,彻底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4、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学习。教导处及教研组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教师业务培训计划和教研计划,大胆探讨教科研,备课及各项教研活动,如:二年级口算比赛;三、五年级应用题测试等。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其中我校教师胡才丹撰写的四篇论文、案例分别获乐清市级二、三等奖。吴亦丹老师参加乐清市优质课评,获写教案一等奖,上课二等奖,案例评比一等奖。丁旭丹、黄丽静、林乐分获论文三等奖。丁旭丹获现场命题三等奖。丁旭丹、黄丽静、葛文跃获课件制作比赛一、三等奖。葛文跃老师获乐清市论文比赛一等奖;指导学生英语手抄报比赛多人获一等奖。黄丽静、葛文跃指导学生参加诗歌朗诵,获优异成绩;组织迎奥运知识竞赛多人获奖,获团体优胜奖。
二、强化学生纪律,搞好教学工作
2、大队部还组织手抄报评比,六一大合唱比赛,端午节移风易俗等活动。充实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三、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1、全体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学校与教师签定了责任书,做到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处处讲安全。
2、通过观看安全教育光盘、办板报、悬挂安全教育挂图、召开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3、安全员隔周进行安全教育讲话,并做好记录。特别是今年的“手足口病”高发季节,郑柳波老师制定应急预案、发放表格等,确保卫生工作顺利进行。
4、学校每天安排校委值日和教师值日、值周,重点加强早午自习和课间活动的安全管理,安排教师课间进行巡视,发现学生做危险游戏,及时进行制止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5、重视健康教育,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和宣传工作,积极配合防疫站做好麻疹、腮腺炎、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发现疫情及时上报、隔离。同时对学校附近小摊点进行治理,禁止学生购买零食,消除安全隐患。
一、 国外教师人格现状
在国外,即便是在这方面研究进行较早,也没有特别直接的关于教师人格培养的系统研究文献,但教育是每个国家和民族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石,教师的人格培养不可避免的成为其中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对于教育学研究者来说,也是其研究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因此,国外教师人格培养研究,是通过一些优秀的教育学工作者和教育学家,在一些一般性的问题论证的过程当中不断渗透和总结了对教师人格培养从形成到展现的各个环节的理论的集成,很多教育学家都对教师人格培养有过精辟的论述,例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学理论家、教育实践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就认为,教师一方面应当是所教授科目的精通者,能够掌握所教授学科的基本理论,并且持续关注和了解他的发展状况、前沿理论和发现,对该学科热点问题和最新研究成果有足够的了解。同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该学科的问题探讨当中,能够独立的进行研究。“这样的教师则可成为学校的骄傲。”通过成为所教授学科方面的专家型教师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俄国的教育理论学家乌申斯基也很强调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性。他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实施教育活动的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继而形成性格。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实施个人影响,使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内化为学生的品格组成部分,就没有实现教育的目的。只有在教师人格的影响之下,才能同时培养学生们的智力和品德,教师人格在教学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任何纪律、任何规章、任何课程等形式都无法替代的。“教师的人格作用是使青少年心灵中开花结果的阳光”换言之,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正面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学家第斯多惠的观点与乌申斯基不谋而合,同时他还认为,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应当知道,通过让学生了解你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比你知道什么能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这样的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教育者自身和吸取他人的宝贵经验。可以看出,国外对于培养教师人格魅力是非常重视的。
二、 国内教师人格现状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年以来的学术论文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教师理想人格研究的专业性论文篇。优秀硕士论文四篇。通过阅读文章,发现—年的研究较少,共篇,年至今共篇,其中年篇,—年篇,呈逐渐增多的趋势。这说明近年来我国学者越来越多地关注对教师理想人格的研究。从现有的相关资料来看,主要侧重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对教师理想人格基本内涵的研究
1.关于人格的界定:对于人格概念的界定不同学科给了不同的定义,目前心理学界定还是比较完善和科学的。国内的学者也对人格做了不同的阐述,综合各个学者的观点,基于笔者论文写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伦理学倾向,笔者比较认同的观点是硕士论文黄美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想人格及其养成研究》整理的人格概念。即“人格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内在和外在特征的整体体现是能区分人的高尚与卑下的品质、境界、道德水准及尊严等,是一个人做人的品格和标准。”
2.关于教师人格的界定:国内学者王荣德认为“教师作为教育职业活动的主体,在其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优良的情感意志、合理的智能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性。”而关于教师的外在特征是否属于人格并没有说明。成媛在其硕士论文《社会转型期教师人格发展研究》谈到人格和教师人格的关系中指出,教师人格是在人格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和重塑的结果,因此关于教师人格的概念界定,笔者结合之前人格的概念的相关分析,认为教师人格是教师作为教育职业活动的主体,在教师劳动过程中形成优良的情感意志、合理的智能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性和外在特征的综合。
(二) 对教师人格基本构成要素的研究
国内的学者基本上是从教师的知识层面、道德层面、教学能力层面、政治层面等几个方面来论述。国内学者王荣德编著的《教师人格论》对教师人格的构成主要借助于心理学的角度,将其分为教师的品格、性格、体格和资格四个组成要素,在这里,笔者比较认同这四个要素,并以此为理论依据来构建教师理想人格的基本要素。
三、 发展趋势
一、论题选择:重理念轻技术
实践教学研究一直是我国旅游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可以检索到1979-2008年间的旅游教育教学论文共1700余篇,其中,旅游实践教学专论或以旅游实践教学为重要研究内容的论文150余篇。综观这些旅游实践教学论文,可以发现,与选题宏大、涉及整体的理念研究相比,探讨具体旅游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与运行的技术研究明显冷清。150余篇论文中,理念研究占120余篇;技术研究不足30篇,且全部发表在非中文核心期刊上面。
通过检索我国全部37种“教育学”CSSCI期刊2006-2008年间的发文目录,三年间,大部分期刊未发表任何教学技术研究论文,所有期刊均未发表旅游实践教学技术研究论文。旅游实践教学技术问题的发掘本身是一个大量耗费研究精力和研究经费的过程。成果缺乏高层级发表平台,在“以刊定文”、“以文报课题”、“以课题评职称”、“以职称论水平”的我国高校具有毁灭性的打击力。这就在我国旅游实践教学研究中形成了淘汰技术研究、激励理念研究的循环。
二、研究视野:重现状轻预测
旅游实践教学研究应当走在现状的前面,走在事物发生的前面,也就是说研究旅游实践问题要有前瞻性和指导性,而不是什么论题热就研究什么,也不是什么问题严重了才研究什么。大家都不希望看到“一窝蜂”和“一阵风”式的研究。大家都期待更全面、更深入、更持久、更富有个性和原始创新性的研究,都期待更多可以帮助我们认识问题、指导我们解决问题的预测性研究。
三、研究范式:重传统轻引进
首先,是重定性研究轻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是旅游实践教学研究的传统范式,它根植于人文主义,采用解释学的方法体系。定量研究是从自然科学借鉴来的,属于实证主义,采用统计学的方法体系。国内外旅游实践教学研究者对这两种研究范式都进行过反思,反思的内容包括:研究的效度与信度,研究的主体性与客观性,以及研究的整体性与个体性等。从旅游实践教学英文的时间序列来看,西方高校的研究者正逐渐从完全采用定量研究范式,向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范式融合的方向发展。而我国的旅游实践教学论文则过分倾向于定性研究,150余篇相关论文中采用或部分采用定量研究范式的不到20篇,且在时间序列上没有趋向性。
其次,是重传统课程理论轻现代课程理论。当我们检视英文旅游实践教学论文时,可以发现大量新颖现代课程理论的应用,极大推进了研究的深入。如通过雷诺兹的“符号习得”理论,将旅游实践教学提升到专业课程的轴心地位;通过高夫的“后殖民课程观”,反对旅游实践教学的同质化,强调其内容设计的本地化和教学过程的时空环境设计;通过弗莉娜的“课程动态学”,重构旅游实践教学中,专业学习与人文养成之间的辨证关系等等。新颖现代课程理论的应用,使这些英文论文充满了创新性与启示性,也使它们得以发表在著名专业期刊上。反观我国旅游实践教学论文,其主流课程理论局限于现有大学本科教育教学专业教材,这就使得它们的学术拓展只能是局部的,其平台也难以提升。表现在课程理论的参考文献上,英文旅游实践教学论文大多引用最新的期刊论文,我国旅游实践教学论文则基本引用大学教材。
从旅游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和旅游实践教学研究的持续发展来看,强调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范式融合,重视最新课程理论的引进以及学术积累与学术规范,已成为提升我国旅游实践教学研究的当务之急。
四、价值导向:重学院轻社会
我国现行高教体制中的学科竞争机制对高校、学科和教研人员的导向作用,已成为我国旅游实践教学研究的重要背景。“扩招”带来的师生数量、“跑点”引起的评价主体大逆转、课题申报制度对职称晋升机会的大收编、教学质量评估对专业培养方案的大一统,以及官方背景的“旅游规划”对市场背景的“旅游管理”的大挤压等等,构成了我们批评我国旅游实践教学论文时的现实语境。在这种语境中,旅游实践教学研究陷入了“学院式研究”的体制化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