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5:08: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内科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摘要】通过对内科学教学中应用教学方法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指出了应用教育方法的意义,并提出了几点具体应用,详细阐述了应用方法,希望能对提升内科学教育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关键词】内科学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当今社会的大多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内科学的教学时,依旧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不能与时俱进,导致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综合能力较差,而应用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改善這种状况。所以,对内科学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在内科学教学中应用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在内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院校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主动教学,学生被动接受,但是面对社会的不断进步及就业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教育需要,所以应在教育上应用教学方法。内科学教学内容既包括基础理论课程,也包括临床实践课程,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既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指导,也需要兼顾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使其在实践中巩固知识,用知识指导实际操作。
在内科学的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临床技能是教学的重点。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面对的始终都是枯燥的课本和定式的知识点,而且教师也只针对课本进行授课,对内容的拓展少之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其临床技能的增长。这就要求相关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应用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其主动学习、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二、内科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1.以临床病例为基础的PBL教学法。PBL教学法是指将常规的学习放置到复杂的问题情境中的方法,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注重PBL教学法教案的编写。可以邀请不同年龄阶层、不同科室的有丰富教学经验及临床经验的教师共同组成教案编写小组,相互协作,合理布局,用自己丰富的经验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在兼顾内科学发展及课程重难点教学的基础上,设计出包含不同的概念及知识点的临床题目,将病案信息真实形象地进行表达,形成“教案式”的病例,使学生在学习时能有身临其境般的感觉,严谨的剖析病例,激发其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和接受PBL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课程进行中不断启发与鼓励学生,使其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白血病的病例授课时,可以依据病例设置不同的问题,用“皮肤黏膜出血的常见原因有哪些?”“过敏性紫癜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何鉴别?”引发同学思考,引入后续问题。“急性白血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及发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引发讨论。还可以针对病例提出其他的情景问题:“白血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及各种贫血的原因是什么?”最后让学生对该病例写出初步诊断及诊断的依据。这样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处理实际问题,增强自主学习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2.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将教师教授知识当作主导,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教学方法不再适应内科学的教学,其教学模式落后,使得学生对于内科学的学习兴趣偏低,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内科学涉及的病种较为丰富,机制也十分复杂,传统的授课模式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知识得不到消化,只有循序渐进地学习,加强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及课后复习才能逐渐掌握知识。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内科学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师生互动。翻转课堂教学法是重构学习过程,通过让学生预先学习,把发现的问题放在课堂讨论,课后再进行知识的巩固,增强学习效果。此方法是将传统教学方法中知识的“课上灌输”放到了课前,在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后,在课堂上进行“答疑解惑”,并将知识延伸至课后,使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习的知识。例如,教师在授课前可以制定教学方案,包括课程开发、课堂学习及课后总结,在正式授课一周前布置好学习任务,让同学依据教学大纲进行探究学习,发现问题及时向教师反馈,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进行汇总制作教学视频,用以学生的课前预习,提前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小组同学在预习后准备课上讲解的资料,如PPT等;教师还可以将部分视频上传到网上,方便师生间就课程中的问题进行线上交流。在课堂上,由学生分组上台讲授提前准备好的课程资料,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教师帮助学生指出不足,强化知识点。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了解学生的课前及课堂知识的熟悉程度。这种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及生生间的交流,增强内科学的教学效果。
3.以临床思维为导向的情境教学法。随着当代医学的不断进步,如何培养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同样稳固的优秀人才是当代医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这就需要教育人员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教育方法对医学生进行教育,使其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和优良的实践水平。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能对问题进行研究,增强其学习及实践主动性。例如,教师在对内科学的某一课程进行讲解前,需要准备好课程相关的资料、病例及思考题,在课前将预先准备好的相关资料分发到每一个学生手中,让其提前预习课程内容,并以小组的形式分析资料、病例及思考题,查找类似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实际的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模拟病房内问诊,收集记录相关信息及病史,并对模拟病人进行简单检查,小组成员根据相关信息、病史及检查结果共同进行讨论分析,做出初步诊断结果。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对模拟病人进行下一步检查,学生可以在相关应用模型上进行临床技能的操作实践,并得到下一步的病人检查结果,小组成员再根据这次所得的检查结果集体分析,做出最后的诊断。之后再进行探讨,制定治疗方案,教师可以提出临床突发场景,要求学生根据突发状况进行分析判断,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救治。模拟结束后,由教师对学生在各环节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及启发,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考试,检验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病例分析的准确度,考察学生对病历的书写分析及临床技能的操作水平。除此之外,教师在授课中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操作及角色扮演等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将学生的形象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锻炼其临床思维,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主动性。通过情景设置及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其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思维,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内科临床的综合能力,培养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同样稳固的优秀医学人才。
综上所述,在内科学教学中应用教育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以临床病例为基础,使用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加强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知识学习;以临床思维为导向,使用情境教学法,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与临床实践能力。
内科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内科学试卷质量评价与成绩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对我校2014-2018学年级临床医学专业期末内科学试卷成绩进行评价和分析,以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方法:运用教育测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试卷的分布状态、信度、正态性、难度、区分度等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考试成绩呈偏态分布,平均分65.51,信度0.054,难度0.595~0.671,区分度0.298~0.358。结论:内科学自编试题的质量有待提高,通过对试卷的评价及分析,有助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完善提高。
关键词内科学;试卷分析;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R5G642.4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4.04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也是每一位医学生需掌握最重要理论及实践科目。内科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巩固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医学生走向医生的第一步。而内科学试卷的质量和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衡量教与学质量重要的手段和方法,考试的检测与反馈功能是教育目标管理的主要方式,通过对试卷和考试成绩的科学合理的分析,不但可以对试卷和考试作出恰当的评价,还可以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的,并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从而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对此,我们依据试卷分析理论和方法,对我校201-2018学年临床医学专业在校大学生内科学期末试卷成绩进行分析,以求发现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更为改进提高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大理大学2014-2018学年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分析1193份试卷。
1.2方法
客观题由机读卡阅卷分析系统完成,主观题阅卷前先由教研室根据参考答案确定评分标准。为减少人为误差主观题由专任教师评阅,并实行流水作业,专人统计分数及复查。
1.3统计分析
成绩均用SPSS17.0统计软包和MicrosoftOfficeExcel2007处理。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在1193份有效试卷中,最高分为90分,最低评分为12.5分,平均分65.51分。各学年成绩分布均数±标准差见表1,各学年各成绩段人数分布见表2。
2.2各学年考试试卷信度检验
信度采用克朗巴赫α信度系数(Cronbach’sa),经SPSS17.0软件分析得考试所使用的试卷Cronbach’sα为0.054,如表3。
2.3各学年考试试卷正态性检验
2014至2019年间各学年考试试卷正态性检验,试卷成绩基本呈正偏态分布,如表4。
2.4各学年试题难度、区分度情况
难度系数最小的依次是2014-2015学年、2016-2017学年、2017-2018、2015-2016、2018-2019学年,区分度最高是2014-2015学年,见表5。
3讨论
3.1试卷成绩分析
从上述数据及部分同学试卷抽查可知,内科学考试成绩及格率提升有较大空间,对50分以上同学需进一步调动该分数段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改进学习方法,完善学习理念、并提高其应试技能,特别是对56分以上的同学应给与更多的关注。通过对5学年成绩均数及标准差的分析可知,近5年来成绩均数有逐年提高的趋势,标准差逐渐缩小,故我们认为近5年来内科学学生学习水平及知识掌握程度一致性均不断提高。
3.2试卷质量评价
信度:试卷可信度的评价一般采用克伦巴赫系数法(Cronbach’sa)来测验所得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内科学测试试卷,其Cronbach’sα为0.054,参照霍建华等提出的根据一般标准化考试要求信度值高于0.8,常规课堂考试的可信度的值为≥0.4或≤0.7。
5学年试卷信度分析均未达到上述标准,依据田考聪等提出信度是随区分度的增高而增大的,所以提高各试题的区分度是提高整套试卷信度好的方法。
正态性检验:呈正偏态与试题难度偏低有关。当然积极有效的教学也可能导致成绩偏态分布。虽然并不是所有的考试都要求达到正态分布,如期末考试等水平性测试。故我们认为内科学试卷成绩正偏态分布符合期末水平测试要求。
难度(P):试题的难易程度主要靠难度系数(P)来衡量,难度系数P是由试题的通过率来计算,一般认为,难度系数的合适范围为0.3≤P≤0.7,当P=0.5为最适宜值,此时难度最佳,P值越大,题目越容易,从内科学试卷分析可知其难度系数为0.595~0.671之间,整体难度符合试卷分析评价指标。但整体难度系数有增加趋势,需在后续命题中引起重视。
2胃部的粘膜保护剂控制
通过增加胃黏膜内部的药剂使用可以加深胃部的粘膜厚度,对胃部十二指肠粘膜起到有效的控制和保护作用。表面制剂是采用硫酸化的蔗糖碱性铝盐,保证水内释放过程控制。分别采用胃蛋白酶和胃酸的综合作用实现胃酸内部环境负电颗粒的控制,形成一种较为丰富的粘糊状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有效的形成一个内部的保护屏障。De-Nol是一种胶质枸橼酸铋盐,具有与硫糖铝类的物质同样的刹菌剂,可以保护增胃部粘膜的有效控制过程[2]。
3抗幽门螺杆菌类型的药物控制
伴随着胃炎、胃十二指肠的感染问题的严重控制,HP感染情况收到威胁,完善胃炎和胃溃疡的有效治疗过程控制,降低整体发病率,采用胶态果胶铋类药物,四环素或阿莫西林可以完成有效的治疗过程,采用甲硝唑,一天三次给药,连续两周服药,可以有效的清除80%~90%的幽门螺杆菌。另外,对于胃溃疡的相关药物治疗还有抗生长抑制素八肽,可以有效的改善综合性的消化系统的分泌过程控制,逐步的改善胃溃疡的内部出血和病变,从而有效的控制病情的发展过程。
2参与式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旨在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和老师可以平等地相互交流、探讨,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老师的引导,应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化被动为主动,同时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愿望,自觉性选择性的学习,使其切实感受到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乐趣,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建立创新性思维。参与式教学是对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良[2,5]。参与式教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国内外许多院校的课程中实施,并因其突出的优势,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1)形式多样,方法丰富,具有可行性[2,12]。参与式教育教学法主要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正规的参与式教学法,即小讲课和分组活动相结合。在学生小讲课后进行分组合作,根据小讲课的相关内容,以多种方式进行实践练习,最后对结果进行相互评论,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真正通过动手动脑的方式掌握所讲内容。另一种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的元素,如:小专题介绍、快速反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示教与学习等,灵活应用交际法、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三位一体教学法、自然法、合作学习法、功能意念法等多种方法,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所学知识[6-8];(2)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沟通、团队协作能力。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团队学习所取得的效果要优于学生单独学所取得的成效。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或协作完成任务的教学方法,因此强调成员之间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小组成员需要分工合作、默契配合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会逐渐形成有效沟通、团队合作意识、互助习惯,共享团队成员的知识,扩充个人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9-11];(3)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和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许多研究表明,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概括总结、自主学习、语言表达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综合实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拓宽视野,实现学习个体化和个性化[12]。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师指定的题目,学生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有比较宽松的发挥空间,可根据自己的程度和兴趣爱好自我拓展,而不是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和老师讲授的内容。
3参与式教学在内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与成效
为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保障《内科学》教学质量,基于参与式教学的先进理念与实践优势,我们在教学中构建并应用了学生“自主课前展示”环节,将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66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学生在教师授课前展示对本节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成果,以PPT为载体,展示语言为中文、英语或中英结合的双语模式,展示内容包括三个层面:(1)前置补偿,对本章节内容中涉及的基础医学知识点进行复习回顾;(2)新课预习,预先熟悉、梳理本章节内容,并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点进行概括介绍,提出不理解、有困惑的内容;(3)知识融合,横向联系相关知识体系,将本章节内容与曾经学习过的有相似特点、有鉴别诊断价值的疾病作对比、分析,进行知识的归纳及融会贯通。每位学生均需参与展示,以团队(2-3人)合作的方式进行。对照组学生不做展示,相同时间内学习相关知识。最后通过调查问卷、理论考核等主观、客观评价方法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发现实验组学生课前展示内容详实、具体,条理较清晰,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点做了初步梳理总结,展示过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在其后的授课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互动良好,回答问题的踊跃性和准确度较高。学生们普遍认同“课前展示”在理论授课之前的承上启下、有效衔接作用,在复习巩固医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预习新课,有效融合基础与临床的相关知识,对新课程有了全面的了解,在展示的过程中初步梳理、概括了重点概念和知识点,提出困惑和不理解的地方,使得在其后听课的过程中能够更加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学习热情大大提高,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锻炼了团队协作、演讲技巧、课件制作等能力,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对照组部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自习时比较随意,时间利用不够高效,有开小差及做其他事情的情况。授课过程中一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参与感较弱,互动较少,回答问题的踊跃性和准确度不高。在最终的理论知识考核中,实验组对主观题的回答明显优于对照组,选择题得分也较对照组同学有所提高。
4对参与式教学在内科学理论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2PBL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模式是美国神经科学专家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3]。20世纪80年代,PBL首次引入中国,随后即被广泛应用于基础和临床医学的课程中。目前已经成为国际医学教育中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LBL模式比较,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有以问题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合作学习为中心的三大特点,PBL法在留学生教育中可以充分调动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留学生的参与意识,强调获取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培养留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综合素质。
3医学留学生内科学教学中应用PBL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3.1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中心,增加师生互动开展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特别对教学案例的选择必须慎重,问题的设置必须紧扣实际和应用,问题的选择最好契合留学生来源国的国情和医疗现状,也可以直接选取留学生学习和实践中常自主提出的问题。通过问题的思考、讨论、解答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为将来参加医疗实践打下基础。对于留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的特点,教师应多与学生在课堂互动,还可增加课外多领域交流的活动。
3.2丰富多媒体素材,精良备课,精品教学除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准备外,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内科学教研室强调英语课件的制作,制作留学生的课件对教师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往往需要查阅很多中英文文献和网站才能获得良好的素材。学校和医院也通过每年开展的多媒体课件比赛、精品教学展示等创造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目前教学中一些模式图或实体照片除了引用参考资料外,我们教研室也越来越多使用自己收集的简图或示意图,如在内镜中心获得的典型消化性溃疡,胃肠道息肉患者治疗前后的内镜下对照图,还有一些小肠镜下的的图片和胶囊内镜下小肠出血、肿瘤的图像等等。此外,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都经过任课教师反复修改润色,图片精致,内容也加入师生互动的问答环节,使教学内容生动易懂,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从而受到留学生的一致好评。
3.3提高师资英语水平,加强对外交流是否开展英语教学是评价高等院校能否承担留学生教学任务的关键因素之一。我校近年来已开始实行卓越班全英文式教学,该模式的推广发展势必将引导我校将来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负责留学生内科学教学的教师多为病房的高年资住院医生或主治医师,他们有较好的英文基础,但由于长期工作在一线,备课时间与质量会受到影响。针对此我们教研室为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工作安排上尽量减轻留学生教师的工作负荷,资深教师还帮助年轻教师尽快融入留学生英语教学体系,以适应教学需要。英语水平的提高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中青年教师需要通过阅读原版英文教材、观看医学相关题材的教学视频等丰富全科医学的专业词汇、术语、句式,提升英语应用能力。此外,学校通过进行优秀教师双语示范课,青年教师双语教学比赛,进一步提高留学生教师双语授课水平,发掘优秀老师,并综合群智探讨更佳更适合我校留学生教学的授课技巧和方法。学校和教研室积极创造学习交流机会,多次派出内科学教研室年青教师参加全国性和国际性英语或双语教育培训,如汕头医学院与斯坦福医学院每年一届的联办医学全英班培训等,对中青年教师提高英文教学帮助巨大,今后会争取更多的国际师资交流机会。
2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内科学教学中的利弊分析
2.1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计算机使人类接受信息由单纯的数字、文字扩大到文本、图像、图形、音频、动画、视频等,把图、文、声效果与计算机的巨大信息存储、控制及处理能力相结合,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交互式控制[6]。针对计算机可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来演绎临床内科学中各种疾病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转归等这一特点,变繁为简,从而充分活跃学生的临床思维,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兴趣的效果。
2.2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简化医学教学中教师授课难度在相对较为抽象的内分泌课程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激素对周围组织及器官作用,传统教学由于该部分较为抽象,较难理解,往往这个时候最考验教师的外语水平,如果反复讲解加上举例等不能让学生听懂,留学生这时候随机提问会打断教师的思维,最终留学生对课堂的难点仍不清楚。而多媒体课件具备将声、光、色、电等物理或化学信号转变数字信号,经过计算机综合分析和复杂的处理后进行还原,进而拓展信息处理范围和空间,用图形、动画等多种生动、形象、直观地表达方式在课堂时间、空间内传送大量的教学信息,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尤其是教学中最难以用英语词汇来准确描述的和难以表达的临床疾病发病机制及免疫学改变等的教学内容演示出来,从而弱化教师英语水平带来的教学质量差异,同时可激发学生的临床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减少知识的遗忘性,有效地提高学生们对临床知识的理解能力。
2.3增加师生间的互动通过多媒体教学时计算机动态图像多层次的不断变化和清晰文字的配合,将整个内科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演绎得生动活泼,通过简明扼要的图文概括了知识要点,可以变繁为简,变枯燥乏味为生动有趣;除了仅传统教学时有课本和教师语言的感知外,多媒体课件能产生额外视觉感官刺激,就像收音机与电视机的差别一样,多方位来调动了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7],学生通过反复地对难点或抽象知识点的学习上,由于多媒体良好的交互性,可以让学生对这些部分反复观察,深刻理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解。例如在肺部啰音的听诊方面,学生通过在多媒体上反复听诊,学习原来传统教学上不同的病理性呼吸音的区别,学习上变得更加轻松和教学的过程更具趣味性。
1.2考试方法及教学效果评估①统一命题考试。在学期期末对试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统一命题考试,统一阅卷。试题采取百分制,分为基础知识考核(50分)、分析问题能力考核(30分)、解决问题能力考核(20分)三部分。②教学效果评估。对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班与名老中医学术病案相结合教学方法授课的试验班,组织问卷调查、座谈会和个别访谈,并分析总结。
1.3统计方法应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总结研究结果。
1.4课程示例严桂珍教授擅长中医药治疗外感风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肠易激综合征、胆囊炎、胆石症等方面及疑难杂症。在中医内科学授课过程中,根据讲授内容课堂上穿插讲解严桂珍教授临证治疗上述疾病的典型病例,通过具体病例的处理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临床意识,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对病例的选择需慎重,既要体现其症状和体征具有典型性,又要保证与本次授课内容有相关性。我们在相关章节讲授后,选择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可以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再发言,发言内容包括:归纳主诉、提出诊断、辨证分型并说出依据以及选方用药是否对证、辨证用药是否合理等,最后由教师点拨总结,并介绍严桂珍教授的诊疗过程,阐述其学术思想,鼓励学生学习继承中医并有所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在趣味中学会学习与思考,达到深入理解和掌握中医内科学的辨证论治方法以及各病症的重点难点内容的目的,真正建立临床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临床各学科及临床实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2结果
2.1两组考核结果比较试验班期末考试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班(P驥0.01);试验班的解决问题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班(P驥0.01)。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100%,试验班满意度为100%,对照班满意度为66.7%。对笔试考核分析,试验班与对照班的期末考试成绩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且有显著性差异(P驥0.01),说明传统教学法与名老中医学术病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同时提高了学习成绩。从考核学生解决问题能力(20分)病案诊断辨证用药综合性试题答题情况来看,试验班综合性试题的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试验班的学生理论掌握娴熟,临床思维与综合分析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班。
2.2调查问卷100%的学生认为传统教学法与名老中医学术病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习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91.7%的学生认为此教学法能加强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和分析问题能力;91.7%的学生认为,此教学法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有利于更好地与临床接轨。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认同传统教学法与名老中医学术病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讨论
1.2观察指标对本组患者随访一年,调查并记录两组患者季节性疾病再次发生的情况。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本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季节性疾病再次发生的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有54例再次发生季节性疾病,发病率为79.41%,其中疾病发生两次及以上的患者有36例,占52.94%;实验组患者有12例再次发生季节性疾病,发病率为17.65%,其中疾病发生两次及以上的患者有4例,占5.88%。由此可知,实验组患者季节性疾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有显著性差(P<0.05)。
3.讨论
中医科学理论认为对于疾病的治疗应趁早,在其侵犯人体产生危害之前就应给予重视和处理,因此对于季节性疾病的预防,也是中医擅长的方面。对于疾病的预防,中医有其独特的理念--证气[4],也就是调理人体各方面的机能,使其能够抵抗外界刺激,而调理过程中对人体本身的伤害较普通调养小的多。良好的预防疾病能够为疾病的治疗建立较好的后期环境,能够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缩短治疗疗程,因此对于预防疾病至关重要。而在中医的各个治疗领域中,其对季节性疾病的预防效果远远超过其他领域的效果,已经成为中医中最具特色且最优秀的部分。
2.中医内科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3.“内科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探讨
4.小动物内科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讨
5.强化内科学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
6.内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利与弊
7.结合内科学教学实际,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8.内科学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
9.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0.提高中医内科学理论教学质量的探讨
11.《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12.浅谈内科学教学方法的应用与体会
13.如何加强实习生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14.内科学教学中病案教学法和传统讲授法的比较
15.口腔内科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16.Blackboard平台应用于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17.PBL教学在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8.对医学生内科学临床实习综合能力量化考核的研究和探讨
19.基于临床案例的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20.内科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新模式的初步探索
21.案例式教学法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2.临床医学内科学双语教学调查分析
23.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引入现代医学知识的方式和意义探讨
24.PBL教学模式在兽医内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和思考
25.改良PBL教学模式在医学留学生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6.医学生内科学双语教学需求调查分析
27.新世纪教材《中医内科学》“咳嗽”篇历代文献引述的相关问题
28.培养创新理念,提高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质量
29.抛锚式教学法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内科学实践教学应用初探
30.内科学教学中的“逆向思维”与“横向”教学法
31.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应用初探
32.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的应用
33.谈医学生如何学好内科学
34.能力本位教学法在中职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35.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内科学PBL教学模式介绍及借鉴
36.口腔内科学教学改革初探
37.临床医学留学生内科学全英教学探讨与反思
38.中医内科学内分泌代谢系统病证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9.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兽医内科学教学方法探讨
40.中医内科学PBL教学法问题设置初探
41.中医内科学教学在本科生临床轮转实习中的应用
42.浅析如何提高内科学教学艺术
43.师生微信内科学互动平台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44.内科学双语教学的思考与改进
45.三年制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内科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研究
46.采用多种形式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内科学的兴趣
47.案例式教学法在兽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48.《中医内科学》中英文教材比较研究
49.中医内科学症状术语规范化研究
50.结合八年制医学生特点进行内科学见习教学初探
51.心血管内科学专业发展趋势及设想
52.建立八年制临床医学生内科学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与探讨
53.《内科学》教学改革探讨
54.规范消化内科学临床教学查房模式的实践研究
55.“做乐赛”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56.内科学考试试卷分析与评价
57.中医药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内科学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58.基于中医思维模式下的中医内科学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59.论宋金元时期中医内科学发展特点
60.TBL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61.浅谈《内科学》双语教学课程的建设
62.内科学临床见习课双语教学方式的可行性探讨
63.如何提高内科学专业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64.思维导图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65.内科学临床见习实施案例教学应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66.内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67.案例式教学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68.福建省内科学学科发展报告
69.内科学课程改革中教与学的创新性研究
70.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内科学双语教学刍议
71.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72.内科学见习教学中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73.改革考试内容方式 提高内科学教学质量
74.以LBL联合CBL为基础的八年制内科学教学实践
75.内科学双语教学探究
76.内科学PBL教学模式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索
77.医学生内科学见习课的调查分析
78.内科学“考站式”考试的实施及评估
79.基于系统科学理论及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内科学教学精细化设计与管理
80.病例引导的内科学心血管疾病立体式见习教学法研究
81.中医内科学课程运用形成性评价教学的实践刍议
82.内科学见习课采用CBL联合PBL法初探
83.医学留学生内科学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84.多媒体在医学留学生内科学英文授课中的作用
85.内科学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
86.CBL,PBL与TBL整合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学中的实践
87.诠释学在中医内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88.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教学体系改革初探
89.《内科学》实践教学中“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90.内科学教学改革分析与探讨
91.心血管内科学中英双语教学实践回顾与探讨
92.基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的内科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93.PBL教学方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94.八年制诊断学和内科学教学改革探索
95.内科学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的病案教学法探讨
96.基于PBL的内科学教学模式探究
97.内科学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2CBL教学法的特点
CBL教学法是指运用精心选择的临床案例,通过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系统理解临床医学理论知识、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和逻辑思维方法的一种教学手段。CBL教学法的优点:(1)学生学习不是通过死记硬背,而是通过研究大量的案例来掌握疾病的特点和基础理论知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3)加强了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4)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5)培养了学生自我获取、融合贯通及学以致用的能力。CBL教学法的缺点:(1)所需师资、教学设备投入多,耗时也多。(2)目前缺乏专门的教材。(3)缺乏传统教学的系统性。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内科学教学仍主要采用LBL教学法,该方法最大的缺点就是重知识、轻能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影响学生独立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该教学法具有知识传授量大,可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多,课时相对不足的矛盾。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训练和加强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已成为现代医学教育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PBL及CBL教学法均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突破了“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传统授课模式,使学生由机械、被动的学习变为灵活主动的学习。PBL及CBL教学法提高了内科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病例的搜集和编写困难较大,而选择合适的病例并设计合理的问题是CBL教学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此外,PBL和CBL自身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对于场地、设备、师资等硬件条件要求苛刻,实施过程耗时费力,教学课时严重不足等,也是我们目前无法单纯应用PBL和CBL教学法的原因。
由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多数为应届毕业生,尚未参加职业医师资格考试,没有处方权,无法单独管床、值班和进行操作性诊治,因而他们在临床工作中技能训练机会大为减少,使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培养受到严重影响[3]。近年来,我国正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由于医疗工作的实际情况,医患关系还不够和谐。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为规避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同时由于临床典型病例较少,临床教师往往采用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带教模式,影响了临床教学效果,造成研究生培养质量下滑,使传统的以患者为对象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面临着严峻考验[4]。
2在内科学临床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由于内科学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涉及到多系统、多脏器疾病,患者的病情往往比较复杂,疑难重症较多。随着人口老龄化,内科中各学科老年不典型病例增多,需要同时运用多学科医学知识。如何在短时间完成研究生的临床教学任务,达到培养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的高级临床医师,以满足社会对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是内科学临床教师经常要思考的问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有一定的医学理论基础,在临床各科室轮转过程中,带教老师如何帮助研究生运用、巩固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建立知识的横向联系,学会对临床复杂病例进行分析思考,促进临床思维模式形成,显得尤为重要。借鉴国内外临床例行的病案讨论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的经验,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教学中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可以使他们尽早进入临床实战状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同时也使研究生学会对真实病例进行分析,促进临床思维模式的形成,为毕业后成为一个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的高级临床医师做好准备[5]。
3案例式教学法的实施
3.1组建带教教师团队,收集教学案例
教师团队为有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临床医师,主要为主治医生以上职称,进行短期培训。根据各自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治特点、鉴别诊断,系统的、有规划的收集教学案例,并有1~2个涉及多科室疾病的疑难复杂病例。案例来源于既往诊治的病例、专业期刊、著作或医学网站,并进行整理、设计,或教师结合专业实际自行设计编写的模拟病例。
3.2制订详细的教学培训计划,确定案例教学选题
临床教师对来本科室轮转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情况进行摸底考核,根据每组学生的基础情况选择合适的案例。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每周要学习的病例,所讨论的病例由简单至复杂,随着教学过程的进展,选择一些临床误诊的病例,或出现并发症的案例,从多层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教学案例的最终确定由主任医师审核。3.3案例教学过程在案例讨论前1周将案例交给学生,交代需要掌握的学习要点,布置问题,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复习相关知识,提前熟悉相关病例的病史特点、检查结果等。在教师引导下,组织案例讨论。学生自己总结病例特点,并就诊断、鉴别诊断展开讨论,提出诊断依据及诊治计划。通过集体讨论、共同探讨的教学方式活跃学生的思维。案例讨论后,带教老师对案例归纳总结,包括对讨论情况及案例本身的总结等,并对研究生案例分析思路是否正确、方法是否恰当加以点评,还要结合病例介绍相关诊治经验及新进展。
3.4教学效果评价
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考核分为两部分:出科技能考核(住院病历考核和基本技能考核)和中期理论知识考核,由临床科室负责,技能考核小组成员(5人)由各科副高职以上人员组成,参加并评定成绩。理论考试由各科主任医师出题,包括理论知识和病例分析。同时对案例教学效果进行主观评价:随时听取学生反馈意见,在研究生出科之前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我们的案例教学实施两年来,学生的出科技能考核优秀率90%以上;病历书写90%以上为优秀;中期理论考试平均成绩在85分以上。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5%的学生喜欢案例式教学方法。
4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我们的临床教学实践表明,在研究生的内科各学科临床教学中,通过典型或特殊案例,引导研究生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病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提出诊断和进一步诊疗措施,提高了对病情的综合分析及判断能力,培养了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教学案例来源于教师的临床实践中,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典型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可以弥补传统教材的局限性以及临床典型病例的不足,充分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案例式教学法能够培养他们的临床工作素质,锻炼心理素质及口头表达能力,达到独立处理常见病、多发病的培养要求[5]。改革临床教学模式,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进行综合思维能力培训,让他们学会诊治疾病的临床思维方法,以应对在临床工作中面临的许多新问题,对他们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符合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特点的内科学案例式教学,灵活地运用于研究生的临床实践中,利用实际案例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基于专业知识和专家经验的临床思维模式,在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将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
课文内容有主有次,叙述有详有略,这都由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而定。教学时如何处理,既要从课文着眼,也要针对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是单看叙述的详略来确定处的轻重,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有些课文详写的部分,学生并不感到难懂,略加指点学生就能体会得不错。但是教师往往放不下,不避琐细地加以分析,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所得也非常有限。对于文章略写的部分,又不联系课文的整体去细究,简单化地处理过去。与中心思想相关的内容搞不清楚,学生的体会也难得全面、深入。为了积极处理课文内容,教师应该从认真阅读课文,掌握各部分内容的联系入手。备课时教师应该理清楚课文有哪些内容,是怎样叙述的,与中心思想有什么联系。
下面对《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的内容,作个简单分析:这篇课文的内容可以分为四段。中间两段是主要的,是对飞夺泸定桥的整个过程的具体叙述。头尾两段是次要的,是对“飞夺”的作用与意义的简要说明。课文的中间两段各分两层。两层内容也有主次之分。对抢时间的关键性和攻天险的艰巨性,叙述虽不如具体经过那么详细,但是对突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直接拿教师的理解去教学,还不能完全切合学生的实际。因为学生阅读理解课文跟教师有一定的差异。他们对课文的故事感兴趣。喜欢有具体情节的内容,其它的则不留意。要么粗粗一看,要么跳过去。由于不注意各部分内容的联系,对中心思想也就难得完整而明确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了课文内容之后,再调换理解的角度,用心体会学的甘苦。
从学生角度来看《飞夺泸定桥》,抢时间与攻天险的具体经过富有吸引力。文章叙述得详细,文字并不难懂,自己阅读可以体会到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其它内容一扫而过,不甚理解,更不能跟上述内容联系起来。对中心思想的理解就受到限制,学生佩服的行动,对于这行动产生的根源与意义却缺乏认识。
调换角度理解,教师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心沟通了,处理起来才能贴近学生的实际。《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课堂上要抓好中间两段内容的理解。这是课文主要部分,具体表现中心思想的,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抓好了,学生才满足,才有收获。对这两段内容怎样处理,还要细致考虑。两段的前一层都偏重于问题的说明,意思含在词句中,间接地表现中心思想。学生阅读时又不留意,教学时应该加强指导。两段的后一层则相对地减少指导,以学生自学为主。这些内容具体,叙述也比较详细,直接表现中心思想,学生又感兴趣。他们不耐烦教师琐细的分析,希望独立地读一读。有了对抢时间的关键性和攻天险的艰巨性的明确理解,体会战斗行动时,学生就能够自觉联系肩负的任务和面临的困难。在深入领会中心思想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受到革命理想教育。
在课文中,直接表现中心思想的内容是主要的,也是作者详写的,这正是文章“强”的所在。间接表现中心思想的内容是次要的,也是作者略写的,这正是文章“弱”的地方。如果文章强的地方没有什么难懂的,教师可以减少指导,加强学生的自学。遇到文章弱的地方,学生理解有困难又妨碍了深入理解中心时,教师还要加强指导。这就是强者弱之,弱者强之。
这是把课文的实际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处理课文内容的一条思路。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深入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抓住主线,开阔思路
在课堂上,常常是按内容叙述的先后顺序,把文章分成几段。逐段分析之后,总结中心思想。这样从文章的结构入手,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地处理课文内容的基本方法,但不是唯一的。
二、优化阅读教学结构,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
阅读教学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读前活动(pre-reading),读中活动(while-reading),读后活动(post-reading)。教师要清楚每个环节的目的,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优化阅读教学结构,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文本,从而达到有效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资源的目的,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所收获。
(一)读前活动(pre-reading)即新课的导入环节
此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主观意愿,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体性与主动性。为此我们要避免单刀直入的教学,而是要为学生设计新颖而巧妙的导入,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阅读的最佳状态。如利用图片、电子白板等的直观导入,围绕学生所熟悉或感兴趣内容的谈话导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生活导入。
(二)读中活动(while-reading)教学的主体部分
第一次阅读,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意,教师可以通过相应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获取详细的篇章信息,了解生疏的词汇、短语、结构等。第二次阅读,教师要提出细节性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认真的阅读与思考,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此部分应以学生自主阅读与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启发性提问与诱导,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信息。
(三)读后活动(post-reading)
此阶段侧重于语言形式的掌握、文章结构的分析以及文章意图层次的理解,对于学生的阅读来说是一次飞跃与提升。教师可以利用比较、图表等形式来展现文章结构,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脉络。然后根据文章内容来设计丰富的活动,如复述课文、角色扮演等,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与运用能力。
三、增加语言实践量,延伸英语阅读空间
课堂阅读时间与素材有限,这并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我们要在立足课内,搞好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将阅读的空间延伸到课外,坚持“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的教学理念,增大学生的阅读输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阅读实践,在阅读中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见闻,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运用性输出,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与口语水平。
(一)精心选材课外阅读材料丰富
但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适合初中生阅读。我们要根据初中生的兴趣爱好与英语基础、认知水平来选择内容丰富、思想健康、难易相当的阅读材料,如《中学生辅导报》《二十一世纪报》和《英语漫画》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这样学生才能读得轻松、读得愉悦、读有所获,才能在不断的阅读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增强学生有效阅读的信心。
(二)分层阅读教学
要向全体,就是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将学生视为具有鲜明个性的学习群体,这样才能促进实现学生个体富有个性化的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我根据好中差不同层次的不同学习需求来布置不同的阅读材料,设计不同的阅读目标,如差生侧重于词汇量小、难度低的简单文章;优生侧重于词汇量大、有一定难度的文章;中等生介于两者之间。这样的分层阅读更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让学生基于自身基础能够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