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大专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09:27: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药学大专毕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药学大专毕业论文

篇1

毕业论文所用字体要求为宋体。

3、毕业论文的字号

第一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第二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三层次及以下题序和标题与第二层次同;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4、毕业论文的页眉及页码

毕业论文各页均加页眉,采用宋体五号宋体居中,打印“河北大学xxxx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页码从正文开始在页脚按阿拉伯数字(宋体小五号)连续编排,居中书写。

5、毕业论文的摘要及关键词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摘”与“要”之间空两格,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三字采用小四号字黑体,顶格书写,一般为3—5个。

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字体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6、毕业论文的目录

“目录”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目”与“录”之间空两格,第一级层次采用小三号宋体字,其他级层次题目采用四号宋体字。

7、毕业论文的正文

正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字体表示。第一级为“一”、“二”、“三”、等,第二级为“1.1”、“1.2”、“1.3”等,第三级为“1.1.1”、“1.1.2”等,具体格式要求详见模板(模板从河北大学教务处主页下载专区下载)。

8、毕业论文的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要另起一页,一律放在正文后,在文中要有引用标注,如××× [1],具体格式要求详见模板

9、毕业论文的外文资料及译文

外文资料可用a4纸复印,如果打印,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译文采用小四号宋体打印,格式参照毕业论文文本格式要求。

10、毕业论文的图、表、公式

图:a. 要精选、简明,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

b.图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一致。

c. 图序及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用五号字宋体。

表:a.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

b.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

c. 表序、表名和表内内容采用五号宋体字。

公式:a.编号用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b.公式中的英文字母和数字可以采用默认的字体和字号。

篇2

药学专业旨在培养药学学科基础知识扎实、实验技能熟练,能够从事药品开发与研究、质量检验、临床使用指导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由于药学专业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因此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走知行结合、教学理论与生产实践互补互促的育人道路是药学专业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化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程,是药学专业学习的坚实基础。但在目前化学学科的教学中,存在着过于强调课程的系统性而忽视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知识讲授缺乏重点等问题;而实验教学仍以从化学角度指导学生实验原理并对实验结果加以验证为主,实验内容与药学专业联系不够紧密,无法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使得学生毕业后难以完成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转变的过程。因此,结合校企合作搭建的一体化平台,对药学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1课程重点,明确学习目标

在化学的理论知识讲解中,必须结合专业课程对化学学科的要求进行合理划分,突出与专业相关的侧重点,在抓住四化理论精髓的基础上,重点讲解与药学专业相关的知识。同时,注意在课堂中结合生产实践实例对理论知识进行多角度讲解,让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原理,同时明确所学知识在今后实际工作中如何进行运用。应当明确的是,我们要培养的是能够承担药学专业工作的技术人才,而非化学人才,因此在构建化学课程讲授架构时不能只顾化学这门课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忽视了我们最终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前要做到“一个熟悉,两个明确”,一个熟悉即熟悉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两个明确指的是一要明确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二要明确专业课程对化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在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践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合理规划和设置。要做到以上几点,对授课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在设计化学理论知识讲解内容时,能够将具体的药学专业问题引入到课堂中来;其次,必须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有着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才能摆正化学学科在整个专业中所占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

2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学习较为被动,教材也是“菜单式”结构,教师的侧重点多在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也使教学模式改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讨论、分析,教师只在关键知识点上进行适当的补充讲解,使学生明确学习重点,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配合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尽量使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营造良好的氛围。描述性的化学知识可以安排学生借助图书馆、网络等途径通过自学的方式来完成。教师选择难易适度的知识点作为自学内容,预先编制提问式提纲对学生自学进行引导,并可采用翻转课堂、小组讨论、书面作业等多种形式对自学掌握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学习效果;其次,鼓励开展形式多样的助学活动,加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改革实验教学,加强实践技能

纵观目前大多数化学学科开设的实验课程,没有与专业紧密结合,对实验进行扩展和深化。设计开放性实验帮助学生明确实验方案,让学生参与到文献查阅、实验设计和实验完成的整体过程中,通过开放性实验将化学知识和药学应用紧密联系,让学生学以致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系统的科研思路。在实验课程改革中,校企合作平台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分析化学实验中涉及到许多与分析检测相关的实验内容,可邀请企业相关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训培训,根据药学工作岗位结合学生自主意愿设置实训项目和实验课程,帮助学生学习药品调剂、质量检测、药品生产等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具备药学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在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应当把握以下两个原则:a.重视学生对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掌握情况;b.化学课程实验的选择能够较好地体现药学专业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尽量选择与药学专业能够较好结合,体现专业特色的实验内容。

4立足校企平台,创新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有明显的优势,企业可根据行业实际发展对培养方案给出务实的指导意见,企业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在本专业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教材和课程内容由校企双方共同编制,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参与,优化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符合实际需要。在培养模式的建立方面,针对低年级学生,可以利用假期结合企业需要开展社会实践,使学生与企业生产实践零距离,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帮助学生适应岗位要求,提高就业竞争力;针对高年级学生,可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以此为平台开展以企业项目为对象的课外科研活动、毕业论文等,立足于企业的真实课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创新科研实践中,在实践活动中充实理论知识,锻炼基本技能,培养科研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校企合作是药学专业发展的强力推手和发展趋势,企业能够提供学校难以提供的丰富资源,学生只有在企业生产实践中不断学习才能成长为有竞争能力的高级科技人才;学校通过与企业的人员、设备等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参与确保实现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标;企业不仅能够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得到高素质人才,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还可以借助高校资源,在校企合作的平台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发展。只有校企双方建立密切的联系并充分利用有效资源,才能在行业中走上共生共赢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张秋荣,可钰,孙默然,单丽红,施秀芳,刘宏民.药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海峡药学,2011,8:201-202.

[2]张师愚,杨慧林.物理化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86-96.

[3]聂晓勤,王宏丽,陈风雷,刘兴前.军医大专医用化学教改探索[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119-120.

篇3

1国外医学教育模式分类与借鉴

高等医学教育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大学专业之一。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各国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教育层次和形式有所变化,或强调学历,或注重资格,或突出学位,各不相同。以目前情况看,按毕业后的第一学位或证书的授予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1博士学位授予型

以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医学院指南》(2000年及截至于2003年6月30日的补充资料)为依据统计,全球有近半数(49.36%)的国家和地区为医学毕业生授予医学博士学位(有的国家授予内科学博士或外科学博士学位)[2]。其中美国和加拿大是此类型的代表。美国和加拿大的高等医学教育是在4年本科教育获得学士学位后进行的。医学院校的招生对象为已取得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通过入学考试进入医学院再攻读4年医学课程,毕业授予医学博士(MD)学位。它们的医学教育制度中有三个可值借鉴之处:设置入学考试。世界各国高校的入学制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考试制度”,一种是“证书制度”。考试作为一种标准,被用于决定学生是否能升入高校,而证书制度是学生凭中学毕业证书或其他证书就有进入大学的资格[3]。美国的本科毕业生在申请进入医学院前必须通过美国医学院入学考试(MedicalCollegeAdmissionTest,MCAT),加拿大的学生入医学院前也要通过文、理和面试三方面的考试[4]。医学院特设的入学考试,保证了医学生的水平和质量,也保证了医学教育的精英特性。在学期间参加国家统一考试。美国医师考试委员会组织的美国医学执照考试(UnitedStatesMedicalLicensingExamina-tion,USMLE)共分为三个阶段,学生在第二学年结束时必须通过第一阶段的考试(USMLEStepⅠ),在第四学年结束时必须通过第二阶段的考试(USMLEStepⅡ),否则他们将不能进入临床实习(Clerkship),不能毕业,也不能成为住院医师。实际上,参加并通过国家统一考试,使学生获得实习期间和日后行医所必须具备的合法资格,也是避免引发医疗争议和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加拿大的医学生在毕业时也要通过一次标准化考试,以标志其知识和技术达到了一定水平,否则不能从事医疗工作。毕业后区分全科和专科医师的岗位。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学生毕业后,需申请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完成培训后,其身份还只是全科医师,若想成为专科医师则需再经过几年时间的专科培训以获得资格。这样一来,由全科医师负责社区居民的普通疾病诊治和专科疾病转诊,不仅提高了医疗保健系统的运作效率,而且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

1.2学士学位授予型

据统计,授予医学学士类学位的国家占总数的21.79%,其中以授予内科学学士学位或外科学学士学位的占绝大多数[2]。此类国家主要以英国、瑞典、新加坡等为代表。高中或大学预科毕业生进入医学院校学习5-6年,完成规定的课程和临床实习后,即可获得医学学士学位。作为5或6年的本科医学教育,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大体上与我国现行5年制的医学本科教育相似。但最大的不同在于:尽管医学也属于普通本科教育形式,但由于有一整套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以及对医学院校每年的招生严格控制,因此在其国家的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医学教育仍然能够保持较好的精英教育水准;医学生毕业后,区分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的就业岗位。严格限制招生名额与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比如,英国高校的招生对象为获得高中会考毕业证书的人,但其医学系、牙医系、药学系等专业由于名额有限,一般都采取筛选淘汰制招收大学新生[3]。瑞典高等医学院校的招生对象只为自然科学班级毕业且成绩达到4.8分以上的高中毕业生[5]。新加坡医学院每年招生不足300人,本科教育采取“严进严出”的方式,入学后还要通过每年的年考,由于最后一年的学位考试要求很高,评分极为严格,因此通过率较低,而未通过全数考试就不能被授予学士学位[6]。从另一项措施来说,英国、瑞典、美国等国家都已建立起一套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强调标准的严格性、统一性,把精英教育的质量标准扩展到大众化高等教育中[7]。毕业后区分全科和专科医师的岗位。据调查统计,英国的医学毕业生中,除10%改行或不能毕业外,大约有30%的人倾向于选择继续深造成为专科医师,30%选择成为全科医师(Gen-eralPractitioner,GP),其余30%不详[8]。全科医师的培训是从注册前住院医师(JHO)训练开始,由皇家全科医学学院来管理,为期3年。而专科医师的培养是由诸如皇家内科学院、皇家外科学院等各专科性皇家学院承担,从高中毕业进入医学院学习直到完成专科医师训练期共计需要12-14年时间,周期非常长[8]。瑞典医学院5年半的学习只是成为注册医师之前的训练过程,要想成为注册医师,要通过考试获得医师执照,还要做18个月的助理医师。之后,如果要选择从事专科工作,要继续接受4-6年的专科训练,方能成为专科医师[5]。在新加坡,其第一医学学位为内科学或外科学学士学位,学士学位是行医的必需资格。学生获得学士学位后可以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而硕士学位是成为专科医师的必需资格之一。也就是说它将学位培养与专科医师培养适当地衔接,区分了全科和专科医师的培养途径[6]。实际上,上述几个国家都建立了相当完善的国家公费医疗保障制度,如英国的全民医疗服务系统(NationalHealthServicesystem)、瑞典的全民医疗保险政策和新加坡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为提高医疗保障制度的成效并有效降低国家财政在卫生保健领域的浪费,通过设置全科医师作为初级保健服务系统的“守门员”,使绝大多数居民对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可入性大大提高,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明智之举[9]。

1.3医师证书授予型

高等医学教育只注重资格、资历或实际能力的训练,而不将学位问题放在第一位,医学生毕业后,获得医师执业证书,或毕业后通过国家医学考试成为注册医师。这种类型的高等医学教育形式在全球约占18.59%[2],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德国大学的医学专业实行定额报名,高中毕业生要参加医学生入学考试(TMS)。医学院学制为6年,期间分为4个教学阶段,并参加4次全国统考。毕业后能否成为临床医师,不在乎是否获得学位,而必须通过两个阶段的国家医师考试,拿到结业证书;之后必须进行2年临床培训,获实习证明书者可申请开业许可证,成为正式合格医生[10]。对部分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而且答辩合格者,授予医学博士学位[11]。法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分学校理论学习6年和临床住院医生实践2-5年,没有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层次之分。6年理论学习结束后参加国家统一考试,根据成绩按比例分流为两个培养方向,未通过者转入2年的全科住院医生临床训练,通过者(1995年通过率为50%)继续攻读专科医学文凭,需要4-5年。“专科医学文凭”为法国临床医学的最高学历[10,12]。可见,德国、法国的医学生主要以获得证书或文凭的形式毕业,虽然也设医学博士学位,但这并非是从事医师职业所必需的。德国、法国的医学教育制度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特别设置的入学考试。德国的医学生入学考试,采用定额形式,其竞争十分激烈,这样能保证生源的质量,也确立了高等医学教育继续保持精英性的品质地位。多次参加国家统一考试。在德国,医学生在校6年的理论学习期间,每个学习阶段都要通过国家统考,毕业后还要通过国家医师考试,才能获得资格进入临床训练[10]。法国医学院的学生在6年的理论学习结束后也要参加国家统一考试[13]。在校期间参加国家设立的医学考试,从而获得一定的行医资格,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的必需过程,这可以让实习医师合法地接触病人而不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投诉。区分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的就业岗位性质。法国医学生毕业后,参加国家统一考试,并根据考试成绩,按比例分流成培养全科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的两个渠道[13],有趣的是,博士学位不是成为专科医师的必需资格,恰恰相反,特别注重技能训练的专科医学文凭,才是医学教育的最高身份证明。另外,其按比例的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分流方式,是国家确保有足够卫生人力资源在基层服务的重要手段。#p#分页标题#e#

2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制度分析

2.1基本情况

相对而言,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制度其过程比较复杂,但结果十分简单。学位类型。目前我国的医学学位为三级:学士、硕士和博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又分为注重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科研学术型和以临床技能训练为主的专业技能型两种。学习年限。主要有3年制医学专科教育(毕业时不授予学位)、5年制(部分学校是6年制)医学本科教育(毕业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7年制本硕连读医学教育(前5年为医学本科教育,完成者可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后两年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毕业授予医学硕士学位)和8年制本博连读医学教育(毕业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纯粹的研究生教育(硕士或博士)学习年限为2-4年。获得学位的途径。在我国,高中毕业生根据高考成绩和填报的志愿可能就读三年制高职专科,也可能就读五年制本科、七年制本硕连读或八年制本博连读。大专文凭的学生可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学习2-3年后获得学士学位。学士学位获得者和硕士学位获得者也可以继续深造,通过考取上一级学位的医学研究生,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实际上,学位的攻读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专科毕业生可以采用同等学力的形式攻读硕士学位,本科毕业生也可以采用同等学力的形式攻读博士学位。另外,在我国,并不严格限制非医学专业人员报考医学研究生,有些在职人员也可通过申请在职学习获得相应的医学学位。临床实习资格问题。现行的医学教育制度中,临床医学的专科生和本科生最后一学年进入临床实习,七年制本硕连读或八年制本博连读的学生最后三个学年均在临床实习,此外,大部分临床专业的研究生也至少有1年时间在临床工作。这些学生在进入医院之前均缺乏必要的合法身份,因为他们一般在毕业第一年后方有资格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在读期间没有设立国家统一考试,使临床实习生从事诊疗活动的合法性受到质疑。毕业后的身份。在我国,不论医学学位的有无,无论学习年限长短,也无论学习方式如何,任何一个医学毕业生,都是当然的专科医师。这就是我国医学教育制度唯一最简单的地方。

2.2存在的问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