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学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09:27: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药学专业学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药学专业学术论文

篇1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它要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应当包括研究意义、目的、方法、成果和重要结论,以及论文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以供读者了解论文全貌并吸引其通读全文。摘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其间不应含图表和注释。若论文摘要中需分层次表述内容时,一般应采用文字表达的方式,而不宜使用数字表达的方式。论文的中文摘要字数一般控制为按照论文总字数的5%,即200~800字。摘要放在论文之前,但其撰写应当是在论文完成之后。注意在摘要中要适当地运用一些过渡性和串连性语言,以避免句子的结构过于呆板。外文摘要项的英文标示词用“Abstract”,其摘要内容应当与中文基本一致。

(二)关键词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文献检索使用的重要信息。关键词的词条应为通用词汇,一般要求使用《世界汉语主题词表》中所罗列的专有名词,不得自造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每个关键词为2~6个字,按其外延层次(学科目录分类)由高至低顺序排列。中文“关键词”应当排在“摘要”正文下一自然段,每个关键词间用分号“;”分隔。外文关键词排在外文摘要正文下一自然段,且与中文关键词严格一致。英文关键词用“Keywords”,后接英文状态下的冒号“:”,其间用英文状态下的分号“;”分隔。第一个关键词的第一个字母可大写。

(三)目录

目录是论文内容的主要线索,它的功能是为了帮助阅读者极快地了解论文的主体结构。一般论文不需要目录,但是较长的论文在必要时可以考虑加一个目录。按照现在学士以上学位论文的篇幅要求,需要增加一个目录。目录内容应当层次清晰,并与正文题序层次、标题内容与所处论文的页序完全一致。主要包括引论(或导论、绪论)、正文主体(一般只到二级标题,即条次与款次)、结语(或结论)、主要参考文献、附录和后记等项。若论文中专设目录时,目录应单设一页。目录下各项内容应标明与论文正文中相应内容相互对应的页序,标题与页序之间的空格应当用中圆点填充。

(四)正文

论文正文部分包括引论(或导论、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语(或结论)三个主要部分,各部分的基本要求如下:

1.引论(引言)。论文的引论部分主要说明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简要评述,以及论文所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引论”可作为一个单独条(如“一、”)次排列,但在标题前不加题序。一般情况下,论文应当有“引论”项,但其内容不宜分设款(如“(一)”)和目(如“1.”)来表达作者观点,但可用文字表达必须的层次。如果引论内容不长,也可不列“引论”字样作为标题,只用一个自然段综合表达即可。引论的内容一般包括:研究目的和背景;前人已取得的成果,尚未解决的问题,目前研究态势;研究的理论意义、政策意义与现实意义。引言要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并揭示主题;不要云遮雾障,不见天日,难见主题;避免自我吹嘘,贬低别人。

2.本论。它亦称正文,是论文的主体与主干,是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求紧扣主题,层次清楚,逻辑性强,文字简练,表达通顺,标点符号使用得当,文法规范,图表规范、整洁、美观,引注准确,重点突出。在本论写作中,要依据拟定的提纲和搜集的资料,围绕主题和论点安排材料,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充分的论证,表明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本论一般有三种结构:一是并列式,即各个大层次(大标题)之间,在论述问题的若干方面为并列、平行关系;二是递进式,即各个大层次(大标题)之间,在对所论述的问题呈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递进关系;三是总分结合式,即各个大层次(大标题)之间,对所论述的问题,先总体论述、后作分别论述的总——分结合式,或先作分别论述、后作综合论述的分——总结合式。由于本论内容丰富,若篇幅较长时,可以采用多层结构,内部划分若干部分,再列明几级标题(大标题、小标题)或用层次级别顺序号来表示;内容简单,篇幅较小时,也可以采用一层结构,只划分大的部分,仅列明大标题,或用一级顺序号来表示即可。

3.结语。对于内容丰富、篇幅较长的学术论文,可以在本论之后写结语。它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以及所得到的主要结论,也可涉及论文存在的研究局限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结论是论文创造性研究的结晶与精华,要以严肃的态度,准确的文字和适当的词语来如实表达。结语一般不宜过长。它可以作为一个单独条次排列,但在标题前不加题序。如果结语内容不长,也可不加“结语”字样,而只是在正文后另起自然段写出结语类的文字即可(如:综上所述……),但宜在段前空一行。对于一般性篇幅不长的学术论文,可以不写结论,仅视与前言和本论的需要相衔接而写相应的结尾。

(五)注释

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注释项目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历史源远流长,它体现了对他人研究成果的一种尊重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早在我国古代,对典籍的注释就曾采用了注、解、传、笺、疏、章、句等多种形式,在现代学术论著中的注释项虽然已经相对简化,却仍然是论著文本的一个重要附属部分。论文中在运用注释方式时,要注意如下问题:

1.注释范围。论文中的注释主要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直接引文注释,即文中引用他人原话和相关资料所载数据时对出处的交待;二是间接引用注释,即文中吸收他人观点时对出处的交待;三是内容说明注释,即对文中需要补充说明而在正文中又不便详细阐述的其他问题所做出的解释。一般情况下,不能采用转引方式。

2.注释形式。注释的形式有三种:一是脚注(置于每页页脚,可每页重新编序号或者全文总编序号);二是尾注(置于全文末尾,全文总编序号);三是旁注(用括号说明前面的某一内容)。但现代论文中的注释一般采用随文加注,并多以脚注形式标注。

3.注释序号。注释序号一般以带圈的数字用上标编号,如“XXXXX①,……”(提倡用word软件的“插入”——“脚注”中的自动编码功能)。注释的序号每页从“①”起重新编号,且不宜直接置于单列一行的条、款、项、目上,也不宜直接置于相关表格名、插图名以及公式之后,而应当置于相应的导入性文字中。除直接引注外,注释序号一般宜插于文尾的标点符号内。

4.注释格式。注释的内容用小五号宋体(即通用word软件的默认标准)。注释中凡是涉及引用相关文献时,其标示内容及格式规范与后述参考文献的要求相同。

(六)主要参考文献

篇2

一、引言

自从Coxhead等学者于2000年制定出新的学术词汇表以后,学术词汇的研究就成为一个热门研究话题。学术词汇有别于普通词汇,它频繁出现在学术语篇中,并承担着特定的语篇功能。学者们普遍认为EAP学习者只有掌握相应的学术词汇知识,才能进行有效的专业文献阅读和论文撰写。在这一背景下,国外的相关研究已初见成果,Martinez早在2005年就研究了生物学学术论文中的词汇特征;Ward于2009年制定出了工程专业的学术英语词汇表。近年来,国内的相关研究开始出现,王京(2006)和蒋玮(2010)分别研究了医学与药学领域的学术词汇,并提出了专业英语学术词汇表创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诚然,国内外学者已经充分意识到专业学术词汇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学术词汇的频率和频次,进而制定相应的词表。这在笔者看来只是授人以鱼,而未授人以渔。原因有两个:一方面,学术词汇承担了各种不同的语篇功能,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语篇功能,所使用的学术词汇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细化针对特定语篇功能的词汇列表。Chen和Ge(2007)提出要对学术论文中的摘要、引言、数据和方法、结果、讨论等分别进行学术词汇探讨。另一方面,学习者固然掌握了与语篇功能对应的学术词汇,但若对其搭配和类联接掌握不深的话,就很难规范、地道地使用学术词汇。

本研究选取我国应用语言学硕士论文和国际期刊《二语研究》学术论文分别建立的小型语料库,从频次、搭配和功能三方面对论文摘要中的学术性动词进行对比研究,旨在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作深入分析。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基于国内学术论文数据库――中国知网,选择“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输入“二语”或“应用语言学”,得到5384篇论文,从中随机选取近5年来的50篇论文作为本研究的语料。本族语语料是基于国际期刊《二语研究》的近5年的100篇学术论文,因此本研究通过这种方法收集到的语料,最大限度地保证其应用语言学专业性,也同时实现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与本族语者比较的对等性,真正意义上确保研究结果的效度和信度。

根据Swales(1990)的IMRD语篇研究,学术论文摘要中一般包括研究背景和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讨论四部分。笔者仿效此方法建立两个小型的摘要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对比语料库,学习者库字符为22506,词类为2954;本族语库字符为16823,词类为3040,从词类/字符比来看,学习者所使用的词汇没有本族语者丰富。然后通过检索软件AntConc对其进行检索,并对四部分进行语篇功能性词频、搭配和类联接的对比分析。

三、研究结果和分析

Swales(1990)提出的IMRD模式:学术论文摘要中一般包括背景和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四部分,笔者因此建立了四个对比子语料库以作微观分析。经统计,每篇学习者的论文摘要字符数为450.12,本族语为168.23,比值为2.7,可见学习者论文摘要字数是本族语者字数的2.7倍,这可能与硕士毕业论文字数要求有关。但是进一步对四个子语料库字数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关于“背景和目的”的平均每篇字数比约为2.8;“方法比”约为1.8;“结果”比为4.0;“讨论”比为2.2。这反映出,学习者论文摘要重视论文结果,偏差高达1.3,但是对研究方法和讨论则关注相对要少,偏差分别为-0.9和-0.5。此外,学习者和本族语者都能较好地介绍论文的背景和目的。当然,仅从篇幅和字数进行对比分析,还无法直观地描述出两者的异同。下面就从四个方面分别进行探讨。

(一)背景和目的学术动词对比分析

首先对本族语进行词频统计后发现,排在前面10位的有investigate 25,discuss 22,examine 22,present 18,analyze 13,address 9,consider 9,demonstrate 7,determine 6和explain 6(注:后面的数字代表出现的次数,下同);此外还有focus,explore和aim等,但是它们的使用频率相对要低。与之相比,学习者语料库中使用较多的为focus 45、explore 29,investigate 25,analyze 23,aim 15,discuss 13,consider 10,attempt 9,examine 8,describe 8,address 6,demonstrate 5,present 4等。从中不难发现,从词类来看,学习者和本族语者的使用较为类似;从频次来看,他们都频繁使用investigate和analyze,但是学习者会更多地使用focus,explore和aim等词,而本族语者则较多使用discuss,examine和present,这可能受到学习者母语中“着重”、“探索”和“旨在”等高频词的影响,使得学习者会潜意识地进行对等翻译,倾向于使用这些动词。

进一步分析共同使用的investigate和analyze的搭配与类联接,学习者的investigate的常见搭配有:this study/ this thesis/ this research/(in order/ aims) to +investigate+effect/ phenomenon/ variable/ use,如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epresentation quality of core-concept-shared words;In order to investigate a type of learners’acquis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epth of vocabulary knowledge...学习者的analyze主要有两种,分别为to analyze和be analyzed,如the differences of cultural identity of six Chinese and English textbooks have been compared and analyzed。反观本族语者对于这两词的搭配使用,发现本族语者除了频繁使用上述搭配外,主语还经常使用人称代词“we”和“I”,且以we为主,这可能跟所受的教育有关:国内教授要求学生尽量避免使用第一人称,使论文更具客观性。但近年来,国外学者学术写作中会出现以一定量的第一人称代词推销自己的学术论文。涂志凤(2011)也有类似的发现:在第一人称代词功能的使用上,国内学习者避免突显自己,而国外学者倾向于强调自己。

(二)研究方法学术动词对比分析

通过对研究方法的分析后发现,本族语者使用较多的学术性动词有compare 22,test 15,use 12,take 8,process,6,adopt 6,conduct 3,collect 4,control 4,employ 4,hypothesize 3等。而学习者频繁使用use 43,conduct 24,adopt 19,collect 17,compare 11,implement 8等动词。从词类来看,本族语者的动词使用要远远多于学习者,学习者很少将control,hypothesize,test等作为动词使用,但是常使用它们的名词形式,如control group,hypothesis和vocabulary test;从词频来看,两者都常用adopt,use,collect和compare,但是学习者还更加频繁地使用conduct和implement,这种高频动词的出现可能与母语思维有关,因为汉语中表达研究方法常见的词有“进行”、“采取”等。

进一步分析共同使用的动词搭配和类联接,学习者的adopt为this study+adopt+design;sth+beadpoted,如Subject and item analysis were adopted to analyze the experimental data;本族语为sth+be adpoted。学习者的compare为the study+compare+sth和sth+be compared,如the amount of L2 thinking used by the students writers was compared;而本族语者除了使用这两个表达外,还使用“人称代词+compare”的搭配,其中的原因已在上文作过分析,这里不再赘述。此外,两者都使用“data+be collected”和“sth+be used”。因此,学习者已经同本族语者一样在表述研究方法时使用动词的被动语态类联接,但是在词类使用上,学习者与本族语者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综上所述,学习者首先要对学术论文中的研究方法引起重视,然后进一步掌握与这一语篇功能对应的学术词汇。

(三)研究结果学术动词对比分析

通过词表统计后得到,本族语者经常使用Show 41,Suggest 38,Report 16,Indicate 17,Reveal 7,Highlight 3,represent 5等学术性动词,部分动词搭配和类联接为show:results/ both groups/ data/ findings/ the study/ participants/ the evidence+show+that clause。Suggest:results/ findings/ this article/ these studies/ this outcome+suggest+that clause;It is suggested+that clause。Indicate:these studies/ results/ our findings/ this+indicate+that clause/ sth。Reveal的句法结构为:the exploration/ results/ analysis +reveal+that clause/ sth,它后面也可以跟从句或名词短语;Conclude,report和find三个动词的句法结构,分别为we/ I+conclude+that clause;sth+(be)+reported;it is(was)+found+that clause。学习者则经常使用show 37,indicate 16,reveal 12,suggest 7,conclude 4等有限的几个动词,其他动词的使用较为零散,频次很低,也就很难提取呈现出来。对这些动词进行搭配和类联接后得到,show和reveal的搭配为:results/ findings/ analysis/ output+ show/ reveal+that clause,如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cultivating of L2 thinking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L2 writing performance。Indicate为:analyses/ results/ practice+indicate+that clause。Suggest为:results/ findings+suggest+that clause。Conclude为results+be concluded。

对比分析后发现,学习者能准确使用show,indicate,reveal,suggest,conclude等学术性动词,但是使用词类还欠丰富,搭配也存在差异,具体为:学习者对于indicate和reveal只会使用that clause,本族语者的indicate和reveal后还可以使用名词性短语;对于suggest,学习者只使用其主动语态,而本族语者灵活使用其主、被动语态,这一点学习者应该仿效学习。此外,对于conclude,学习者使用其被动语态,而本族语者使用主动语态,这值得我们深思。

(四)结果讨论学术动词对比分析

摘要中对结果的讨论能进一步突显研究的成果和意义,所以国外学者非常重视这一方面,从上文的字数统计来看,国内学习者常轻视这一点,而把重心更多地放在研究结果上。因此,学习者应兼顾研究结果与研究讨论,让研究结果与研究讨论相得益彰,从而体现为研究意义。下面就进一步分析两个语料库中常用的学术性动词。

就本族语者而言,他们使用最多的有以下几个动词:Argue 33,Claim 14,Differ 14,Propose 16,Predict 9,Explain 6等,当然讨论部分表达非常灵活,不同的学者所使用的学术性动词有所差异,导致其出现的频率较低,这里也就不再提取出来。反观国内学习者,我们常用的是propose 11,differ 4,confirm 3等,其他动词出现的频率极低。从中发现,国内学习者在这一方面与本族语者差距最大,这可能与我们在这一方面的忽视和轻视有关。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发现两者共同使用的propose一词,而且使用频率较高。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学习者对于propose的搭配和类联接较本族语者要少,只使用the article+propose+that clause;而本族语者既有人称代词作主语,又同时使用其被动结构It is proposed +that clause。笔者曾对claim,argue,predict等常用动词进行了搭配和类联接调查,发现了类似的用法,即subject+学术性动词+that clause;it is~ed that clause两种惯用搭配。这种固定范式极大地方便了国内学习者,我们只需要照葫芦画瓢,就能很快地掌握相关学术词汇。当然,对研究结果的讨论表达形式非常灵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不仅要重视讨论,而且要认真学习怎么讨论,通过讨论体现论文的创新性和重要性。

总之,通过对背景和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讨论四大语篇功能中的学术动词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习者已经能较好地使用学术词汇表达特定的语篇功能,在许多动词的词类和搭配选择使用上已经接近本族语者。但是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较为明显的:第一,学习者对四大语篇功能的重视程度不一,容易轻视研究方法和研究讨论;第二,学习者所选择的词类较为单一,不够丰富,所使用的搭配和类联接较为固定,欠灵活。

四、结语

本研究根据Swales的研究范式,从语篇功能视角对学习者和本族语者中学术论文摘要中的学术性动词进行对比分析,不仅指出了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四个语篇功能上的差距,即中国学习者重研究结果,轻研究方法和研究讨论,而且进一步指出了两者在实现各个语篇功能所使用的学术性动词的词类、频率、搭配和类联接的异同,成功地突破了前人研究中只呈现学术词汇的词类和频率,却不知其语篇功能和搭配使用的局限。本研究有助于国内英语专业学习者在撰写学术论文时循规蹈矩、有“法”可依,使学术论文更规范、标准,更具学术性。

参考文献:

[1]Coxhead,A.A new academic word list[J].TESOL Quarterly,2000(34):213-238.

[2]Chen,Q.Ge,G.A corpus-based lexical study on frequency and distribution of Coxhead’s AWL word families in medical research article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7(26):502-514.

[3]Martinez,I.Native and non-native writers’use of first person pronouns in the different sections of biology research articles in English[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005(14):174-190.

[4]Swales,J. M.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5]Ward,J.A basic engineering English word list for less proficient foundation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9(28):170-182.

篇3

《中国医师》(审稿周期1个月内)

篇4

研究生的教育是大学本科教育的延续,研究生的培养是根据研究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培养,与本科教育相比较,研究生的培养存在着多方面的不同,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研究生的教育是一种趋向专业化、学术化的个性化的教育。我校药学类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为了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培养模式相结合,我们就要把研究生德育渗透到研究生培养的科学研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环节中去。我校高等教育培养的药学研究生,既有学术研究型,也有应用研究型;既有科研人才,也有管理人才,而无论哪一种人才的培养,学术交流已经成为研究生培养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科学研究,就无所谓研究生培养;没有学术交流,也就无所谓科学研究,因此,研究生培养与学术交流密不可分。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对提高研究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心理健康素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现代研究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

一、学术交流活动的含义、内容和形式

1.学术交流。谈学术离不开理论,但把学术交流仅仅看作为纯科学、纯理论的交流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学术研究是带有理论分析的或者叫做理论化的实践经验总结的研究。我们把在科学劳动过程中提供、传递和获取学术信息、学术思想的过程称为学术交流。

2.学术交流活动。学术交流活动是指人们进行学术交流的途径、方法和形式,主要指学术会议、科学研究、科学考察、技术开发、新技术推广及其应用、科技咨询、协作攻关、成果鉴定及评定、科技信息等活动。正如中国科协第二届主席周培源所说:“学术交流活动是科技工作中个人钻研和集体智慧相结合的一种形式。”

3.学术交流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研究生参加的学术交流活动主要有学术年会、学术报告会、科学考察、科技咨询、协作攻关、讲解本学科专业基本知识、综合评述本专业方向的最新动态以及评价主要学术思想等。举办学术会议和编辑出版学术期刊读物,是学术活动中两项基本的活动形式。研究生撰写论文,发表文章,是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一个方面,也是研究生完成研究生生涯的一个过程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的学术交流活动的形式还有参加学术会议,学术会议的主要有学术年会、综合性学术会议、专题学术讨论会、学术报告会和学术论坛、科技论证会等。与导师面谈、演讲、参加学术沙龙等是研究生经常参加的学术交流活动的又一种形式。

二、学术交流活动有助于研究生树立与专业相关的价值观,引导研究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传承文明的重要任务,对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着引领、示范与辐射的作用。科学劳动主体在长期的科学活动中所陶冶和积淀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等的总和,反映了学术交流形成的与学术专业相关的价值趋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仅要引导人们确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还要引导人们以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多种价值关系,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通过学术交流活动,可以促进研究生关心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更多地把自己科研的兴趣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结合得更好。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进行学术交流,可以帮助研究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念及良好道德品质,如远大的理想、爱国的精神、坚定的信念、崇高的品德、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坚强的毅力、严格的纪律、诚信的学术等;增强研究生对所学专业、学科的认同感,进一步激发研究生的积极性,为学科专业的建设而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

三、学术交流活动是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研究生创新能力训练和培养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培养、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建立。多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可以加强研究生在学科前沿问题的思考,在参加交流活动中,研究生可以借鉴不同的技术方法,激发自身对专业知识的需要和开辟学科前沿领域研究活动的兴趣和欲望,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育和创新思维的训练与养成。在研究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树立以及提高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原则下,还要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训练。新学科新专业分支的研究发展需要传递学术信息、获取学术思想;边缘交叉学科的研究需要联合起来,共同组织,就某些学科的综合课题进行学术交流,学术交流促进边缘、交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成为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获得新成果的突破口。通过学术交流可以启迪学术思想,提高思维创造能力,丰富学科知识。通过不同学术观点的探讨、切磋,以及不同学科领域的相互渗透和融合,能够促进学科的发展和新理论、新思想的创立,能在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中,获得灵感。研究生离开学术交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就无从谈起,研究生的素质培养和能力训练就会成为无根之树,丧失掉生命力。

四、学术交流活动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科学研究是一项社会活动,随着科学研究活动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综合性特征,表现为科学工作者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要求单个的科学工作者联合起来,共同完成一项复杂的任务。因此,互相尊重、虚心谦让的协作精神成为现代科学精神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科学精神意味着在分工的基础上达到团结合作,具有团队意识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具有良好群体意识的研究生,在学术讨论会上,能充分尊重不同意见,能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而在尊重不同意见的气氛中开展自由讨论,会激发器人们心理上的,会给研究生们的思想以新的推动,打破旧的思维,发现新的境界,修正和深化自己的认识。

五、学术交流有利于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理性的科学精神,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自律,完善研究生学术道德人格

科学精神是一种执着追求真理和捍卫真理的伟大理性力量,是科学的本质和灵魂。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就是要鼓励研究生大胆猜想,大胆提问,乐于表现自己,敢于与众不同;要结合相关的专业知识内容,激发广大研究生对科学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好奇与兴趣;要通过开展学术交流,引导广大研究生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

学术交流还有利于研究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健全完善学术道德人格。科学包括社会科学在内,科学发展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科并重,从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研究生要自觉将个人研究工作与社会、人类的追求相结合,在追求人类的幸福理想中实现个人研究的价值,完善自身学术道德人格。通过加强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可以交流学术问题、学术理论、学术方法论的意义和价值,得到方法论上的启发;还可以谋求有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共识。完善的学术道德人格不等同于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较高的科学研究技能,它包含着人文意义和精神价值。开展不同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可以充实科学的人文底蕴,塑造健全的学术道德人格,使被具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研究所掌握的科学真正造福于人类。

六、学术交流活动还是释放和缓解心理压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研究生肩负着沉重的学习压力,承载着社会、家庭的期望,这些成为研究生心理压力剧增的来源。解决研究生学业方面的压力,缓解因学业压力带来的焦虑、情绪的不稳定,除了调整研究生认知,降低期望值之外,最根本的还是为研究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术交流的活动方式和机会,使其获取完成学业的资助与支持。举行学术会议、出版编辑期刊杂志,使研究生有交流学术思想、进行学术交流的场所和空间。撰写文章论文、发表不同见地,学术观点有可能达成共识,也有可能出现分歧,但在不同思想撞击下产生的火花的照耀下,研究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学习和体验,在交流中享受科学探索的乐趣,激发科学创新的灵感,加深了沟通,心理压力得到缓解。研究生参加学术沙龙,是释放心理压力的一种方式。他们在准备的过程中,带着心理的期盼,在学术沙龙交流的过程中,面对着一定的人群陈诉自己的观点,对自身就是一种挑战,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还通过他人的评议,使自己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思维方法上的启发;在他人肯定的赞许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七、我校开展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的实践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确立了以研究生党建为龙头,以促进研究生学术交流为重点的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依托研究生会,发挥研究生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功能,坚持研究生科学研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抓好学术报告、主题研讨会等专业特色鲜明的活动,提升了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促进了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发挥导师指导作用,督促研究生开展学术交流

学校制定有研究生导师职责,明确导师对研究生赋有“教书育人”的职责。导师培养研究生的过程,就是在研究生导师与其所带的研究生之间进行学术信息的提供、传递与获取的双向过程。导师们积极创造研究生学术交流的机会,研究生主动汇报自己近一段时间的学习体会和研究成果,听取导师和其他师兄弟的点评,可以开阔视野,拓宽思维,博采众长,为自己的研究补充有益的营养。支持研究生参加学术年会、学术报告会,是导师注重的一项工作。导师提供经费,资助研究生参加国际国内的学术年会、学术报告会,让研究生在更大的学术交流的舞台得到锻炼。而研究生为参加学术年会准备提交学术论文,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对研究生开展学术交流的一种激励和肯定。导师对研究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团队创造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扩展学术视野,打造研究生学术报告品牌

学校一年里平均主办、协办了各类学术讲座30余场,先后邀请到了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报告,主讲人涉及国际知名药学专家、客座教授、学院教师等。学校和学院还先后邀请了院士、青年专家等做了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他们不仅向广大研究生介绍了最新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还结合以自己的体会,提出了定位决定发展、细节决定成败、思路决定出路、深度决定高度、积累决定创新、付出决定收获的真知灼见。

3.举办“2009年辽宁省药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

“2009年辽宁省药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是辽宁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重要项目,获辽宁省教育厅批准并资助,由我校主办。本次研讨会邀请了辽宁省内药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围绕某一学术主题,进行自主的、前沿性的学术探讨,同时积极发挥导师和著名专家的指导作用,帮助研究生开阔视野,激发兴趣,启迪智慧,提高创新能力。为与会研究生营造浓厚的学术探讨氛围,促进研究生学术思想的碰撞,激发创新思维,形成创新思路,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组织、交流及表达等综合能力。研讨会还邀请了学科知名专家畅谈药学学科内的技术及学术创新,优秀研究生作学术论文报告和论文摘要展报并请专家现场点评。

4.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设立研究生企业奖学金制度,激励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

在建立研究生资助体系当中,一方面充分考虑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因素,支持研究生导师既为研究生科研提供机会和条件,也要对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劳动给与认可,对他们付出的劳动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给与酬劳补贴;另一方面对在一定等级学术刊物上、有创新成果的研究生给予精神和一定物质奖励。学校还设有研究生企业奖学金近7项,在企业奖学金的评定中充分体现对学术交流成果方面的要求。一年来凡是撰写并公开发表了学术论文的研究生,根据影响因子排名获得2000元-10000元不等的企业奖学金,获得企业奖学金的研究生人数多达108人,极大地促进了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篇5

医学期刊在3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品种由少到多,内容由最初的综合性发展为专科甚至于专题。今天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发展速度看,自1679年第一种医学期刊出现到1862年近200年间,世界生物医学期刊仅仅20种,到1962年约为6000种,现已达35000种,近30年中增长6倍,平均每5年增长一倍,是整个科技期刊中所占比重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类。今天,每个医学专科均有自己的专业期刊,甚至某一器官、某一种重要疾病以及治疗心脏病的起搏装置和治疗肾脏病的透析疗法,都有专门的期刊。

中国公开发行的医学期刊,1981年为173种,1982年为200种,1983年为224种,1984年为246种,1988年为497种,截至1990年底,已达516种(其中检索性期刊64种)。从载体形态看,过去只有单一的印刷出版型,又出现了缩微型、视听型和机读型。当然印刷出版型仍为今天主要的载体形态。

二、医学期刊有哪些类型

1从出版周期上可分为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年刊等;从使用文字上可分为中文期刊、英文期刊、法文期刊等,从出版或编辑机构上可分为学术团体出版的期刊、政府机构出版的期刊、出版社或厂商出版的期刊;从载体形态以及文献加工程度上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等。

2按内容又可分为:

2.1学术、技术性期刊,主要刊载科研、医疗、教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实验报告、临床报告等原始文献。信息量大,情报价值高,是医学期刊的核心部分,如学报、纪年、会刊或会议录、汇刊、综述、进展、年鉴等。

2.2快报性期刊,专门刊载有关最新科研成果的论文,预报将要发表的论文摘要。内容简洁,报道速度快。如各种快报、快讯等。西文快报性刊物常常带有通讯、短讯、通报等字样。

2.3消息性期刊,一般刊载与学术机构或厂商企业有关的新闻消息,作为与社会(或机构的成员)之间保持联系的纽带,刊名中常带有新闻或快讯等字样。

2.4资料性期刊,主要刊载实验数据、统计资料和技术规范等方面的内容,专门向用户报道各种数据和事实性情报,刊名中常带有数据、记事录等字样。

篇6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基地,肩负着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掌握广博的、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不是研究生学习的根本目的,培养出能够在社会生产中灵活地、富有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的实用人才才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所在。

我校农药学科近两年来研究生招生数量逐年增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很多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只是学习专业课,很少到实验室,导致在做论文过程中年级之间的衔接不够,教师带起来比较费劲;有的学生三年下来英语学得很好,而专业知识则不够扎实,毕业论文质量一般,找工作时总觉得和实际应用相差较远。怎样加强管理,提高研究生专业素质和论文质量,是农药学科应该积极探讨的问题。

一、调整培养模式,要求学生提前进入研究状态

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学年主要学习必修课、学位课,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在第一学年只要把理论课学好就行了,导致年级之间的科研交流不够,当进入到研究阶段时才发现很多基础性手段和方法得从头学起,然而这时的学习远没有从师兄师姐实践过程中学习来得快捷和容易。很多遇到的问题、犯过的错误都在重复,浪费时间,影响论文进度,最终影响论文质量。

农药学科招的研究生包括来自植物保护、生命科学、制药工程、药学等专业的学生,优势特点各不相同,动手能力也参差不齐。根据这几年出现的问题来看,让新招研究生一入学就进入实验室工作非常有必要,早进实验室益处很多。新生进实验室时,正是高年级学生科研工作最紧张的时刻。进实验室后,可以为自己将来要开展的课题作一些基础性的研究,为开题做好准备;同时可以参与导师和高年级同学的课题,较快地熟悉农药学的专业研究方法,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另外,三年级开学就要评优秀研究生,而优秀研究生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必须有发表的科研论文。如果不及早开展研究工作,而想在评优之前发表出论文说是天方夜谭。所以,研究生导师必须鼓励和要求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开展工作。

二、开展各种学术活动提高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由于研究生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很少涉及自己专业以外的学科,而利用学术活动促进专业素质提高则是一个很必要的途径。农药学科开展研究生学术活动的主要方式为研究生学术论坛和专家讲座。在学术论坛中,研究生围绕自己的课题或者相关领域新的研究进展,给同学和老师做学术报告。这就对研究生的学术和科研提出了较高要求,促使研究生的学术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同时研究生学术活动对整个校园的学风建设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专家讲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导师轮流讲座,内容和学科相关;二是请其他学科专家进行讲座,把不同学科内容展现在研究生面前,帮助研究生了解其他学科的发展动态及科研成果,拓宽研究生的知识范围,完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促使研究生感受学术的熏陶与人格的陶冶,从而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它是利用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经过科学的思维加工和再造,产生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中国正处于突出强调科技创新能力的产业转型期,迫切需要大量科技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本质特征是具备独立观察、发现和思考的能力,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门工程技术工作的人才,承担起为国家培养大量科技创新人才的任务。通过参加在校内举办跨学科的学术活动,各种学术观点相互激发,产生出新的创造性思

维。高水平前沿学术活动广泛地获取信息,是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三、坚持“产、学、研”结合是改革的理性选择

目前就业形势虽然很严峻,但是社会仍然需要大量能深入到一线实践中的高级科研人员。农药学学科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和生产实践结合非常紧密。而科研、实践与研究生培养相结合则是培养具有较强综合素质和一定实践能力、研究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农药人才的必由之路。

在“产、学、研”培养模式中,农药学科研究生可以把自己的课题和农药企业的产品开发联系起来。研究生可以农药企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科研和技术中最前沿的问题作为论文选题,例如:新型农药剂型的研制开发,环保型农药的研制,高效低毒农药的研制,仿制专利保护到期的产品等。研究生作为准工作人员,提前进入企业和社会,熟悉工作流程,适应工厂化生产,既能解决工厂的难题,积累工作经验,大大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工作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又能增强个体人力资本的积累,为成就一流人才创造有利的条件。他们通过产、学、研的培养模式获取未来竞争的优势,提高自身价值,为将来谋求更理想的职业、实现个人发展奠定坚

实基础。

四、组建一支高水平研究型师资队伍

一支本身在教学互长中不断进步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师资队伍对于研究生培养也很重要。研究生不是导师一个人培养出来的,而是在一个和谐的科研队伍中培养出来的。和谐的外部氛围不仅能推动有潜力、有愿望的学生成为

合格的科研人才,而且能培养研究的团队精神,对于学生将来融入社会大有裨益。

五、采取激励机制,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

在努力构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督和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例如,在毕业论文中评选优秀的硕士论文。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从中可以看出研究生在硕士工作期间的努力程度。可通过评选优秀硕士论文,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还可通过对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根据刊物级别和质量给予物质奖励,对申请专利给予资金资助。实施这些措施的目的是激励研究生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使研究生适应时展的需要。

六、借鉴国外研究生培养经验

现在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的时代,可借鉴国外研究生培养的经验,如加拿大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就鼓励研究生选一些学位课、专业课以外的课程,特别是新兴领域(如信息科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内的课程,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对于农药学科,研究生的培养不应仅限于农药学科的研究与学习,它涉及有机合成、制剂加工、生物技术研究等领域。因此,选修一些其它领域的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面对全球竞争中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针对农药学科的特点,我们必须重视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将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作为学院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通过对加强培养模式的动态调整,营造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及时评估和筛选课程,以灵活多样的学习和训练方式增强研究生的适应性,加强研究生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合作,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需要的实用性、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一以有机化学实验为起点

培养本科生科研素质从以上参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学生中,组建本科学生课外科研兴趣小组,长期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科研实验、资料查阅、实验设计、学生课题申请、论文撰写、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和考研辅导等一系列的提高学生科研素质为目的的活动。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在笔者所进行教改的2个实验班中,实验组有多达18名同学主动强烈要求进入教师的科研实验室参与课外科研活动。由于学生的课余科研活性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因此笔者随后挑选了14名成绩中等及以上的同学,分成了2组,在一年二期的时候分别进入了两个不同实验室。与笔者以往通过其它途径所带的课外兴趣小组的学生相比,这些学生思想动机总体相对较端正,除了5个学生由于急功近利、功利思想较强等原因而中途流失外,其它学生一直踏踏实实,完成了多个环节的课外科研活性内容,坚持到大四完成毕业论文。在进入实验室初期,这些学生跟着老师或不同研究生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同时也参与研究生的文献检索、实验设计、汇报等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后,尽管有专业知识的限制,但是由于学生的主动积极进取学习,大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了所在实验室的基本实验技能,熟悉了所在实验室专业中文期刊的检索,也初步懂得了简单实验的研究方案、技术路线的设计。经过一年的培养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设计并进行了独立的科研实验。在二年二期的时候,利用前期实验结果,指导学生撰写并积极申报省、校级大学生创新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完成时指导学生撰写科研学术论文,利用取得的科研成果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等竞赛。以上完成的学生科研课题同时可以作为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由于科研课题在大三基本完成,因此,在大四时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考研或者其它与就业相关的个性化活动中。通过三年多的课外科研活动及组队参与挑战杯作品竞赛,学生的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仅培养增强了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动手操作和论文撰写等方面的科研能力,也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自制力、毅力、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整体综合素质较高。例如,首先组队的两组学生中先后申请并完成了三项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和多项校学生科研项目;同时也发表了学生第一作者的论文或会议论文3篇;其中一组学生的作品获得了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由于毕业论文是几年积累的结晶,这些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整体水平较高,避免了目前普遍存在的本科毕业论文来自于教师科研成果的“拿来主义”。其次由于小团队有自己的目标和信念,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至始至终坚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充电,其中有3个同学从大学一年二期到三年二期暑假,每个寒暑假都能留在实验室做实验,每个寒暑假只休息两周时间。再次,在所带教的学生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总体不是特别好,只有一人次拿过一等奖学金,但由于综合素质强,在研究生考试中脱颖而出,有5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其中有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各一名(整个学院当年考取985学校研究生仅仅3名)。

二小结与重点

院校相比,由于一般院校药学本科学生总体科研素质相比较弱,如何个性化的提高一般院校药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笔者通过小范围的以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为基础/起点培养一般院校药学本科学生的科研素质的探索,能够充分发掘出具有科研潜质的学生,并激发出了学生在科研方面的潜能,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能够为一般院校药学本科生进行科研“早教”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吴建章 单位: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

篇8

我们是来自湖南长沙的求医者。2009年初,我无意中发现我5岁大的儿子经常在看电视时不停地耸鼻子、努嘴。开始我以为是小孩子淘气,故意这么做的,也没有太在意,可是他的症状却越来越严重。我带他去医院进行检查,医生说他得了鼻炎,并给他开了滴鼻液和很多口服药。但他使用这些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耸鼻子、努嘴等症状并没有得到任何的改善。2009年7月中旬,我儿子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他几乎每分钟都要耸鼻子、努嘴。我和丈夫以为孩子得了什么怪病,便带他去上海求治。在上海,经过多方打听,我们找到了上海新华医院中医科的吴任。吴主任在给我儿子做了详细的检查后告诉我,我儿子得的不是什么怪病,而是在儿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小儿抽动症。吴主任给我儿子开了一些药物,并嘱咐我回去按时给孩子用药。此外,她还嘱咐我,以后要注意给孩子调理饮食,尤其要给孩子喝纯牛奶,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康复。回到家后,我给我儿子服用吴主任开的药物,仅40多天,他面部抽动的症状就消失了,至今也没有复发。在此,我要向医术高超的吴任表示衷心的感谢。

湖南 长沙 刘芳

吴敏医生简介:吴敏医生现为上海新华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理事、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上海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委、上海中西医结合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国家自然基金委科研课题评审专家、上海市科委科研课题评审专家。吴任长期从事中医内科及儿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擅长诊治顽固性咳嗽、哮喘、间质性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肺部肿瘤等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在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抽动障碍、厌食、腹泻、遗尿、过敏性紫癜、儿童营养性疾病、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吴任主持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3项,并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上海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上海市巾帼创新奖等多种奖项。

北京吴沪生教授治好了我女儿的癫痫

我们是来自山西晋城的求医者。2009年7月11日,我8岁大的女儿被查出患了小儿癫痫。当时我被吓坏了,因为我小的时候,曾亲眼见过一位邻居癫痫发作的情形。而且我听老一辈人讲,得了这种病,基本没人会去医院医治,因为根本不可能治好。但我还是抱着一线希望,来到了我们当地医院进行咨询。我清楚地记得,一位医生看了我女儿的检查结果后,不停地摇头叹息。当时我的心都碎了。后来,一位朋友告诉我北京儿童医院的吴沪生教授擅长治疗小儿神经内科疾病,并到处托人帮我挂号。3天后,我们终于挂上了吴沪生教授的号。记得第一次见到吴教授时,她是那么的慈祥,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吴教授细致地查看了我女儿的病历资料后,建议为她进行24小时睡眠脑电图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她与另一位专家为我女儿进行了会诊,最后才将我女儿的服药方案确定下来。她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处处为患者着想的做法让我们全家为之感动。我女儿按照吴教授制定的用药方案连续服药1年半以后,她的癫痫再没有发作过。然而,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眼看着上次开的药就快服完了,我女儿的症状也已基本消失,那么她服药的剂量是否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呢?可一想到又要挂号我就犯愁,心里很纠结,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吴教授发了条短信,短信中讲明了我女儿目前的情况,并询问吴教授是否应该对她的用药剂量进行调整。让我没想到的是,吴教授第二天就亲自给我打来了电话,并详细地将调整后的用药剂量告诉了我。当时我的心情别提有多激动了。如今,我女儿已经13周岁了,这几年里她的癫痫病再也没有发作过。我很庆幸能遇到像吴沪生教授这样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经验丰富的医生。在这里,我代表我们全家向吴沪生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

山西 晋城 张春玲

吴沪生医生简介:吴沪生医生现为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康复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国家特级专家、卫生部计划免疫咨询专家委员、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会诊中心专家、国际小儿神经病学学会会员、《中华儿科》杂志及《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吴沪生教授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此后一直从事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她擅长诊治小儿癫痫、脑性瘫痪、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抽动秽语综合征、多动症,以及各种神经肌肉疾病和发作性脑病。近年来,吴沪生教授主持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参编《实用儿科学》、《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等9部著作,并荣获国家科技成果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奖等多种奖项。

成都胡天成教授擅长治疗小儿多动症

我们是来自四川自贡的求医者。2010年11月,我13岁的儿子刚刚读初一。他才上了两个多月的课,老师就把我找去学校四五次了,不是批评我儿子作业忘记写,就是说他上课太多动,并认为他的这种表现是一种病态,建议我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回到家以后,我在网上输入了儿子的相关症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他可能患上了多动症。于是,我在网上查找擅长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专家。经过综合考虑,我决定带我儿子去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找该医院儿内科的专家胡天成教授进行治疗。胡教授是我见过的对病人态度最好的医生,他非常耐心地听我讲述我儿子的病情,并为我和孩子讲解他的想法和初步诊断的结论,然后建议我儿子去做几项测试,以进一步确诊。当胡教授得知我们是从外地来的患者后,为了尽量节省我们的时间,语气温和地告诉我们:“现在我马上给你开单子,四十五分钟就能出结果,把检查结果拿回来再找我看,一上午的时间应该足够了”。这令我十分感动,像胡教授这样为患者着想的医生正是我们求医者最需要的好医生。检查结果出来后,胡教授认为我儿子确实患上了多动症,并且伴有听力注意缺陷症,好在发现及时,病情不太严重。他建议先让我儿子服用小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一定要选择一种适合孩子病情的药物。我认为应先从国产药一点一点地来试,这样比较经济。用药一个月后,让孩子自己感觉是否有效果,如果效果好就继续用这种药物进行治疗,若效果不明显再来调药”。回家后,我儿子严格按照胡教授的用药方案进行治疗。连续服药半年后,他所有的症状(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记性差)都消失了。我做梦都想不到儿子的病会这么快痊愈。感谢胡教授治好了我儿子的多动症。这回,我儿子也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地成长了!四川 自贡 黄耀明

胡天成医生简介:胡天成医生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委、成都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成都中医药大学科协副主席、四川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胡天成教授1967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此后一直从事中医儿内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擅长治疗小儿多动症、过敏性紫癜、病毒性心肌炎、外感发热、咳嗽、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等肺系疾病和厌食、呕吐、腹泻等脾胃疾病。近年来,胡天成教授主持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并先后荣获省部级、厅局级科技进步奖5项。

天津马融院长治好了我女儿的抽动秽语综合征

篇9

著作权即版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中的作品所享有的权利。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学位论文是指在校的学生为获取学位资格而撰写和提交的学术研究论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学位论文的数量剧增。一般而言,学位论文都较为成熟,其学术价值具有高、新、专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今某学科领域最新研发动态及水平,因此成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位论文的使用和传播的日益频繁,使得学位论文的版权问题开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笔者将通过对国内外某些高校具体做法的比较,对学位论文版权问题中的归属和授权两个问题进行分析。

1 学位论文的价值

学位论文是学位制的产物,是学位申请者在研究导师指导下所进行的科学研究的总结。选题上一般都是本学科需要解决的比较重要的、具有前沿性的理论或运用方面的课题,代表了本专业的发展方向。涉及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不乏新颖的学术思想和独到的见解,一般具有质量高、专业性强、内容新颖、学术价值高、参考文献多而全、助于对相关文献进行追踪检索等特点。

正是学位论文所特有的优势,使得它在该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成为在该领域进行研究的学者、学生的重要参考资料。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学科研究的深入,对学术论文的利用也愈发频繁,因此包括论文的作者、论文的保管者和利用者等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关注如何才能在尊重作者著作权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而其中的版权归属及版权授权的问题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2 学位论文版权归属问题分析

2.1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归于学校还是作者之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在我国版权就是著作权。《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保护自动产生,即论文完成的时候,著作权就已经产生。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包括以特定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不论是否发表,都属于合法的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均享有著作权。

著作权包括了人身权和财产权,而著作权人分为两类,包括作者和其他依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外……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

著作权法第十六条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其第二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1)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2)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著作权法对学位论文的著作权并没有做出明确或专门的规定。令人意味深长的是,无论伯尔尼公约还是世界版权公约,都几乎毫无例外对学位论文的版权问题做出了“回避”。因此学术界对这一问题争论不休,部分学者认为这是学生自己做的选题和研究,应当属于学生的个人作品;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学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利用了学校的资源,并有导师进行指导,其作品应当属于职务作品,版权应该归属于学校。而国内不同的学校也有不同的做法。

例如清华大学规定:“研究生学习期间凡教学计划内安排的研究课题(如学位论文、课程专题等)以及学校组织的校外科技活动所取得的一切研究成果为学校职务成果。除合同另有约定外,研究课题虽属研究生自选,但利用学校的条件(如名义、指导、设备、资金、技术资料等)所完成研究成果,也属学校职务成果。学校职务成果属清华大学所有,未经学校审核同意,不得自行转让或做其他处理,这一办法同样适用于本科生。”

学校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显然是将著作权法的第十六条规定做了过分有益于学校的扩大解释,是有悖于法的公平与正义精神的。据了解该校很多学生在入学之初就签署了遵守知识产权规定的保证书,如果不能用“失学的胁迫”去解释学生签订合同的情形,就只能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学生在法律方面的无知,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将自己的利益出卖了。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十六条之规定,学位论文的版权归属无非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学位论文的作者享有完全的版权;二是学位论文的作者享有学位论文的署名权,学校享有学位论文版权的其他权利;三是学位论文的作者享有版权,但学校在业务范围内有优先使用权。后两种情况是在学位论文被视为职务作品的情况下,才得出的结论,但笔者认为,学位论文认定为职务作品是非常牵强的。

按照法理学者的观点,学生就读期间和学校所形成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合同关系,那就是学生支付学费而学校要提供教育。学校在学生在校期间所提供的必要的物质是为了完成“教育”这个特定的合同义务。毕业生撰写学位论文是为了“自己”获得专业学位,而不能认定为是为了完成学校所交给的“任务”。如果说写作学位论文也算完成任务的话,那也是毕业生自己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因为只有完成了得到学校认可的学位论文,才能取得学位。一言以蔽之,学位论文的版权应毫无异议的属于作者本人所有,即使毕业生的学位论文仅是学校大项目中的一个部分,他仍应该就他所负责的部分享有完全的版权。如果学校在相关学位论文的研究上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学校可要求享有该作品的优先使用权或者免费使用。

国内很多高校目前的做法已经证明了笔者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如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在毕业生离校前要求毕业生对自己的学位论文出示“独创性声明”或“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这事实上等于已经承认了学位论文的版权由作者享有。

2.2 关于导师是否拥有署名权之争

近期,网络上沸沸扬扬的复旦大学药学院闻韧教授与其学生张建革博士的署名权之争又在网上掀起了关于学位论文导师是否拥有署名权的热烈讨论。

部分人认为导师从学生的选题,到研究思路的指导,直至论文的写作完成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因此学位论文中包含了导师的劳动,在学位论文完成时应当让导师拥有署名权。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导师只是出于指导,学位论文完成期间整个研究过程。论文的作者都是亲力亲为,许多有用的数据,大量的实验都是作者独立计算和实践的结果,因此导师不应当具有署名权,作者只需在文章中表示感谢之情即可。

笔者在中国律师网络联盟论坛中看到与后者相同的观点。在知识产权部分关于导师署名权的咨询中,律师们普遍认为虽然导师对论文的最终完成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对于学位论文不享有任何著作权。但作者可以在出版物上以适当的方式提及论文导师及其所作出的贡献。

笔者赞同上述观点,而许多学校的做法也是默认作者为唯一拥有署名权的权利人,但均要求作者在论文封面写明指导教师,而作者自身也会自觉地在论文当中提及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然而大部分学校又在《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中都有导师签名一栏,可见学校在默认学位论文为个人作品,著作权归属作者本人之外,还默认了导师拥有一部分著作权。但在中国律师网络联盟论坛中,律师们普遍认为作者应当享有完整的著作权。

3 学位论文版权授权分析

在承认了学位论文属于个人作品后,我们还应当认识到学位论文是未发表作品和版权作品。

我国《著作权法》施行自动保护原则,即只要作品完成并符合著作权法独创性的要求就给予保护,学位论文自写作完成就成为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学位论文的作者享有发表权。在学位论文作者未公开其学位论文之前,学位论文就属于未发表作品。许多人认为答辩是作者发表的一种方式,但笔者认为答辩不能算作发表,学位论文的答辩具有强制性,是取得学位证书的必经过程,并且答辩只局限于一定范围,并没有为公众所感知,因此不能视为发表。

另外,国内外的大学都要求作者声明所提交的论文为自己撰写的,并且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综上所述,学校、个人和其他组织在利用学术论文的过程中必须获得作者的许可和授权。

目前笔者所在学校使用学生的学位论文采取的主要授权方式是与作者签订使用授权书,下面就是授权书内容: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姓名): 学号: 专业:

所呈交的论文(论文题目):

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本人了解福建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的学位论文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自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签名日期:

笔者认为作者授权学校作为优先的使用者和保管者是十分恰当的,因为在学术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没有学校资源的支持和导师的指导,作者的学位论文的质量和价值将有所降低。而学校多是以促进学术的发展和交流为目的进行公益性模式的运作,其传播的范围也都局限在校园网内,不会造成作者利益的损害。且学校图书馆这样的论文保管机构有更好的能力保管和最大化论文的参考和学术价值,授权与学校合作的方式是双赢的。

然而在学位论文提供利用过程中,最容易发生侵权行为的就是在商业模式的运作当中,学位论文收藏机构在与数据库运营商的合作时侵害作者的利益。

在一个案例中,某中心与某数据公司签署协议,共建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该库称以“国家法定的学位论文收藏机构”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收藏的论文为依托,将利用网络技术“向高校、公共图书馆、科研机构、企业以及其他公众提供学位论文的全文信息服务。”又称该公司拨出专款数百万元,希望广大硕士、博士尽快“联系授权并领取版权使用费”。而对开发学位论文数据库跃跃欲试的公司绝对不在少数,上述案例是一个引子,暴露了当前在学位论文数字化开发中存在的一些版权问题。

首先,该数据库运营商只是与收藏中心合作建设数据库,然而,收藏中心虽然是法定的学位论文收藏机构,但没有权利越过著作权人把著作权人的作品交由数据库运营商开发利用。因为收藏机构的职责是收藏特定论文的文本,而不是上网发表,上网发表的使用至少涉及作者的发表权和网络传播权,对它们的行使和论文收藏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唯一有权决定运营商可以使用学位论文的,只有著作权人本身,即已经毕业的学生们。在获得著作权人的授权之前,任何机构都没有权利开发利用。

其次,著作权人的获酬上。在弄清上述问题之后,不难推断出真正有权利定价的也是著作权人。“领取版权使用费”这样的说法显得该开发商居高临下,欠缺合作的诚意,许多论文是在获得授权之前,开发利用之后作者才得以知晓。在定价上也存在问题,一个学术论文数据库,只拨出几百万的经费来付作者的稿酬。我国每年有大约10万篇的学位论文产生,假定该数据库收录10年内的论文,总数就有近百万篇,平均下来每个作者只能领到几块钱的稿酬,这于《著作权法》规定的每千字20元的最低标准相去甚远。显然,作者不论是否授权该数据库进行开发,其获酬权也得不到保障。

最后,许多数据库运营商在具体使用某篇学术论文或某批学位论文的时候试图以公众需求为由挤压著作权人利益。许多数据库商宣称利用它们的平台传播科技知识能够使有关资源更好的发挥作用,作为一己之私的著作权理应让步。但是这样的说法本质经不起推敲,因为商业运营的本质就是营利,因此数据库运营商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廉价甚至免费利用他人的成果来实现自己的营利。实际上在维护公众利益和保护著作权这一平衡上,《著作权法》已经规定了对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等内容。

篇10

初冬时节,记者慕名拜访。

慈善待患,救死扶伤。没有华丽的言词,有的只是对祖国医学博大精深的痴迷和从医多年的信心和干劲。这就是陈国福。

他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曾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高等中医药学校等院校进修。获吉林省卫生厅颁发的全科医师资格证书。现任吉林省抗癌协会会员、中国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国医促会国医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华中西医临床医学会理事、中华国际医药学促进会常务理事、肿瘤白血病专家组教授。

家庭与自身的不幸遭遇,使陈国福与祖国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1972年,他的妹妹患精神分裂症,经七年多治疗无效早逝;同年,他的年近七旬的老母亲因女儿早亡悲痛突发脑溢血离开人世;1974年,他在白求恩医大一院被确诊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981年,他的妻子因感冒注射治疗后不能行走,几经转院,哈医大专家诊断为链霉素中毒……陈国福为了治好妹妹的病,到处收集古典医籍和民间偏方、秘方,虽然妹妹没有救过来,可是苍天不负有心人,他在身患“绝症”时没有绝望,而是查阅了大量的医籍,在参阅大批古方和现代治“白”专家经验的前提下,大胆自身反复验证竟奇迹般活了下来,并摸索总结出一整套治疗白血病的奇效验方。三十多年来,他深入20多个省市拜师求教,虚心学习,收集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奇效方剂三千多个。他溶汇古今之精华,加强整理提高,在治疗“急粒M2a”、“急淋L1”、“慢粒”、“慢淋”等型白血病的临床实践中均取得显著疗效。 他治疗白血病的综合疗法,其特点:多剂型、大剂量,内服与外治结合、祛邪与扶正结合、药物与食疗结合。其作用:相当于无毒“化疗”;其含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滋补肾阴,壮骨生髓;其功能:强力杀癌,标本兼治,扶正培本;其效果:调理整体平衡,强化康复功能,消除癌生动力,保护正常细胞,增强免疫能力,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存活时间。

陈国福靠顽强的意志和对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战胜了“绝症”,自1974年患病至今已经健康存活了30年,在为患者治疗多型白血病的临床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另外在治疗胃癌、肝癌、肺癌、子宫癌等肿瘤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疑难病上集百家之长,大胆创新,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勤奋实践,摸索总结出疗程短、费用低、见效快、独具特色的综合疗法,也取得了较好疗效。经他救治的患者不少已健康存活了3年、5年、8年以上,是他,点燃了生命的希望。

他在几次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学术论文时,向国内外的专家们宣告自己的奋斗目标:救活一千名白血病病友,让一千个充满悲伤、忧愁、痛苦、绝望的家庭变成一片欢乐。他的报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国内外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一名美国专家赞誉他“是从事中西医结合医务工作者的榜样”。

篇11

1 基层医院临床药学的基本现状

1.1 药师的学历低,专业知识不足

作为临床药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对相关的医学知识也要熟知。而基层医院临床药师缺少学习培训的机会,专业素质不高。

1.2 医院领导对临床药学服务不重视

由于医院领导对该专业认识不足,投入资金少。医院的资金都投入在有明显收益的项目上,临床药学可用的医疗资源少[1]。

1.3 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

目前有关于临床药学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遇到问题没有明确的技术指南,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临床药学的发展。

2 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对策

2.1 全面提升药师素质

为了从根本提升临床药师的专业水平与能力素质,科室内需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医院提高对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视,鼓励药师参加各种医师考试,为临床药师提供更多培训与进修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支持临床药师的继续教育,鼓励更多原创性学术论文。在临床医学小组,定期举办学术论坛、讲座,积极与地方医院或上级医院加强学术交流,以专家辅导或者集体讨论形式[2],不断提升临床药师的专业水平与职业素质,提高临床药师的责任感、使命感,以个人素质的提高推动临床药学服务的进步。

2.2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作为临床药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了解患者特征,尤其监测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对于一些毒副作用强、治疗量狭窄以及血浆浓度高的药物,加强血药浓度监测工作,结合实际监测结果,参考药代动力学理论,适当调整用药的间隔时间与药剂量,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另外,通过了解药品的不良反应,评价因果关系,并将成果上报到监测中心,可减少临床医疗事故的发生,避免出现药源性疾病,发挥药物治疗的积极作用。

2.3 做好临床沟通工作

药师仅掌握医学与药学的理论知识远远不够,可能由于临床经验缺乏而在工作中束手束脚,若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临床沟通工作。首先,医师转变观念,做好医生的“参谋”;其次,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仔细倾听患者病情,参与制定治疗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另外,临床医师还应做好药历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对于一些个性化的用好过程,且疗效显著,应详细记录[3];如果出现病情反复,也要记录相关内容,包括临床用药目标、用药方法与用药剂量,患者体征、用药史、过敏史等,进行分析与总结。做好临床药学服务工作,需要不断坚持、不断积累经验,为临床药学工作的创新奠定基础。

2.4 完善药学信息化管理

在信息化时代,医院药品信息的管理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积极开发为药学咨询服务的软件,并应用于局域网。建立健全信息化的网络管理中心,配备专业信息药师,督促临床药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高药学服务水平,促进基层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3 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要性

对基层医院来说,大部分患者的医学知识都很贫乏,容易受不良药品广告的影响,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也缺乏了解;在治疗时通常都是药师按照以往的经验来开药,对新研发和价格昂贵的药物治疗期望值过高,对药物的认识性太少。比如,有些慢性病患者长时间服用同一种或多种药品,却不知道这样是潜在危险的,有害身体健康。用药方式又不正确,再加上用药安全服务教育不到位,加大了药品危害的可能性[4-5]。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1.007

Abstracts Objective:To improve the postgraduates’ innovation ability in medical college of border ethnic areas of developing areas,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to 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education teaching level. Methods:Sampling Investigate 126 postgraduates of higher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underdeveloped areas,use SPSS 21.0 to add up and analyze,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ostgraduates’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Results:Surveyed-postgraduates are satisfied with the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Tutor focus on cultivating the postgraduate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research methods, thought postgraduates want to be provided the project and research direction;a large proportion of teachers continue to use traditional teaching way, it's uncertainly to meet with postgraduates; postgraduates' innovation mainly are academic papers, more than half of the people don't publish papers any more,lack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and tutor team are limiting factors to innovation job.Conclusion(s):Although postgraduates have good hardware measures and higher academic level tutors coaching to innovation work, but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re relatively weak.

Key words postgraduates;innovation ability;developing areas

2013年3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讲到“统筹安排硕士和博士培养阶段,促进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强化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2015年1月教育部的《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意见》提出研究生课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①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是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端专门人才的教育。经过本科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主要以课题研究为中心,即科研创新能力是衡量研究生教育的金指标。科研创新能力包括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②其前提和手段是良好的学术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最终目的和归宿是创新创造。③

我院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而且大都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加上我院属于西部地区的医学类院校,其具有地域的局限性和特殊性。我校在2014年刚获得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资格,与早期已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相比经验不足。④⑤从研究生培养条件、导师队伍水平、科研实力、获取资源的能力和渠道,以及研究生教育方面的办学自等方面来看,西部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与部(委)属高校和中东部地区高校甚至西部地区省属重点高校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严重缺乏研究生教育的办学自和经费支持,要进行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受到诸多的束缚和限制,其面临的困难是其他地方高校难以想象的。⑥如何在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下,培养和造就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和科研创新能力突出的卓越的医学人才,成为医学院校的中心任务。本研究通过调查欠发达地区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旨在探讨研究生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研究生教育的l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右江民族医学院的140名研究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注:右江民族医学院于2013年才获得硕士学位授权,所以所招收的研究生数量有限),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本校独立招收的研究生和与其他院校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中随机抽取各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的样本,其中包含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中医学、药学等专业。发放问卷140份,回收问卷132份,回收率为94.29%,剔除无效问卷6份,有效问卷为126份,有效回收率为90.00%,最后进行统计的样本是126份。其中女生99名(78.57%),男生27名(21.43%);硕士研究生110名(87.30%),博士研究生16名(12.70%)。

1.2 调查工具

采用赵郁松(2006)编写的研究生培养情况调查问卷,该问卷共有32题,分为个人基本情况、教学评价、教师指导、研究与论文情况、总体评价和其他问题等6个部分。每道题目的答案有3到9个选项组成,有单选题和多选题两种题型,当某一选项有1人选择时,就记为1,有2人选择时,就记为2,以此类推,再计算出相应的百分比。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21.0进行频数分析处理数据,通过频数、百分数的比较来分析被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教学评价

2.1.1 对课程设置及教学满意度

经过该部分的统计分析,可从表达满意的程度看出研究生对现阶段的教学评价。表示满意的记1分,得分人数与有效被测人数的比值,即表示满意的比例。

由表1可知,研究生对课程宽广度、深度、新旧度、针对性、总体课程设置、教师教学工作表示满意的比例都达40%以上;其中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满意度最高,达64.29%,对课程新旧度的满意度最低,为40.48%。

2.1.2 参与式教学方式的使用情况

由表2可知,被测研究生认为任课教师充分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比例达12.70%,认为比较充分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比例达46.83%,认为一般、较少和从不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比例分别为30.16%、9.52%和0.79%。

2.1.3 教学评价分析

研究生对目前课程设置及教学满意度较高,即本校的研究生教育能充分考虑到本校研究生课程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授课内容有一定的深度,课程设置相对合理,教学工作开展相对顺利,得到大部分研究生的认可。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研究生目前的教学多以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或其它参与式教学方式为主,但仍占一大部分教师没有转变教学模式,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2.2 教师指导

2.2.1 教师指导现状

从表3可看出,占38.10%的研究生不确定与导师面谈的时间频率,占25.40%的人与导师半个月面谈一次;希望导师提供课题研究的人最多,占84.13%,而只有44.44%的人希望能得到学术交流的机会;63.49%的人认为导师的学术水平较高,认为很高的占20.63%;导师最注重创新思维指导,占67.46%,其余依次是研究方法、专业知识、科学精神、学术道德;只有3.96%的研究生认为导师对自己的指导作用较小。

2.2.2 教师指导分析

导师基本都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能够起一定的指导作用并带领研究生开展创新研究工作,导师较为侧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研究方法。⑦从导师层面,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研究生三年,涵盖文献阅读、实验方案设计和构思论文研究内容、方法、目标等各个环节,要求研究生不能简单重复别人的观点,力求有新的内容和观点。研究生更希望导师提供课题研究的机会和研究方向,但与导师见面的频率大多不确定或是平时见面的机会也很少。

2.3 研究与论文情况

2.3.1 研究与论文情况现状

由表4可知,研究生认为学校科研条件比较好的占15.87%,认为比较好的占41.27%;达46.83%的研究生没有参加任何的科研项目,参加3个科研项目以上的人只占11.11%;被测研究生从网络获取学术研究信息达66.67%,与从学术期刊获取信息的途径基本持平,从企业中获取信息的途径最少,只占8.73%;在参加科研项目的研究生中,又只有67.46%的人起到协助工作,如查阅和收集资料;被测人员认为自己做课题的目的是提高科研实践能力(76.19%)和学习新知识(69.05%),学术论文占创新成果的76.19%,新发明占37.30%,专利占31.75%;没有发表过论文的人员达54.76%之多,发表过4篇论文及以上的研究生只占1.59%。

2.3.2 研究与论文情况分析

网络、学术期刊、导师是研究生获取学术研究信息的重要途径,其中网络是最主要获取信息的工具;研究生对学校科研条件的评价普遍较高,说明学校的硬件设施能确保研究生开展创新研究工作;创新成果主要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出现,但一些科技水平含量高如新发明、专利等成果所占比例较小;这表明学校虽提供了较良好的科研环境供研究生使用,大部分研究生没能利用大环境去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甚至超过半数的人从未发表过论文,这跟自身意识和社会支持有很大的关系。

2.4 总体评价

2.4.1 对目前研究生教育的总体评价

由表5可知,研究生认为生活与预期一致占19.84%,但占42.86%的人生活认为比预期差,37.30%的人认为比预期好;认为研究生培养质量与过去相比下降幅度小的人最多,占34.13%;34.92%的人对目前教育程度表示满意;66.67%的人认为在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国家投入太少,其次是学习环境差(44.44%);62.70%的人认为国家应加大投入(75.40%)和建设研究生教育新工程(62.70%)。

2.4.2 对目前研究生教育的总体评价分析

从总体上讲,被调查研究生对目前教育评价较高,与预期相比,生活基本一致甚至更好,对教育的满意程度也较高,但认为研究生培养质量与过去相比在下降;科研资金不足和导师队伍薄弱成为研究生教育中限制创新能力发展的瓶颈,学习环境的建设也有待提高;通过国家加大投入,扶持贫困地区研究生创新工程建设和导师队伍建设等实际措施能使研究生教育的水平更进一步。

2.5 其他问题

2.5.1 被测研究生的其他问题现状

由表6可知,在压力来源当中,经济困难达43.65%,与学术上无法创新(41.27%)基本持平;38.89%的人担心自己无法毕业,只有12.70%相信自己能够完成学业;33.33%的人对毕业后生活的信心较强,也有8.74%的研究生持较悲观态度;想去美国深造的研究生最多,达28.57%;64.29%的人认为创新是研究生的责任;26.98%的人认为资金是创新最必须的条件。

2.5.2 被测研究生的其他问题分析

较多研究生担心自己无法毕业,我国已进入“5+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这意味着我校大部分研究生读研阶段必需面临着职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硕士学位证和学校毕业证等4个证书是否能通过考试的问题,这给了他们不小的压力。⑧我院研究生多以医学类专业为主,如何在临床和科研之间协调平衡是决定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临床专业研究生既要更多接触临床,作为科研队伍里面的主力军,又要搞好科研,因此协调好科研与临床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不仅仅是学业,经济困难成了研究生最大的压力来源,同时也存在学术上无法创新的问题;但大部分人有信心面对毕业之后的生活,他们意识到研究生阶段就是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时期,其中资金是最必需的条件;研究生倾向于去美国、英国等科技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的发达国家深造。

3 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可知,学校为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措施和科研条件,课程设置合理,并且导师的学术水平足以指导研究生开展科研创新工作,同时被调查的学生对总体研究生教育表示满意。但仍占一大部分教师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满堂灌的方式会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对创新思维缺乏思考和理解;导师与研究生见面的频率大多不确定,可能对课题的开展缺乏计划性;研究生的创新成果主要是以学术论文为载体,但超过半数的人没有发表过论文,科研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所拥有的科研资金不足和导师队伍薄弱是创新工作的限制因素。所以,欠发达地区高等医学院校在培养研究生时,应将“产―学―研”模式和现有研究生教育环境有机的整合起来,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使更多的研究生参与到课题当中,扩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鼓励他们在攥写学术论文的基础上获取新发明和专利。另外,高校应在如何处理专业技能、知识和科研的关系方面给予指导,培养研究生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高质量医学人才和科研创新主力。

注释

① 李娟.“思维全球化,行动本土化”:中西方研究生教育理念的跨文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2):216-219.

② 尹晓东,高岩.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主要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以西南大学首届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3):171-177.

③ 韦翠红,王维,罗春英.右江民族医学院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1):102-103.

④ 李文武.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题[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7(2):84-86.

⑤ 刘真.医学研究生大规模扩招引发的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106-10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