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9 09:27: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生消费结构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论文摘要: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并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内容、水平、意识、动机等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尽快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消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大学生作为未来消费行为的主流,其体育消费行为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人们体育消费行为的走向。因此,本文对河南省十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大学生体育消费特点,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调整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消费习惯,为开发河南省高校体育消费市场,促进大学生合理的体育消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洛阳师范大学、商丘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河南工业大学、平顶山学院、南阳理工学院、信阳师范学院等十所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每个高校100份),回收问卷967份,其中有效问卷925份,有效率为92.5%。
1.2.2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了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数十篇以及有关体育消费的相关著作。
1.2.3访谈法:对河南省部分大学生进行访谈,具体了解大学生日常体育消费实际情况。
1.2.4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常规的统计和分析。.
2对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特征的调查分析
2.1对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调查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日常生活费用也随之大幅度提高;同时,学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大学生对健康体质的追求,使每年大学生用于体育消费的资金都呈稳定上升趋势。但仍有许多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淡薄,往往是被动地进行体育消费。从表1可见,低年级大部分学生体育消费最主要的动机是盲目的;把强身健体作为体育消费的主要目的,不管在那个年级中都占了比较高的比例;四个年级在体育成就方面差别不大;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都越来越重视愉悦身心、社会交往及追求时尚的需求,这说明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越来越明确。尽管接受体育消费的大学生群体日趋增加,但仍有许多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不明确。这种情况势必导致有限的体育消费资金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另外,大学生体育消费没有明确的目的,往往会使消费资金降值,造成原本就有限的体育消费资金短缺。
2.2对不同群体大学生体育消费内容的调查分析
表2显示,当今大学生在体育服装上的支出是主要的,其次是在运动饮料上的消费。在调查中发现,更多的大学生对校园运动场馆的适当收费无法接受,宁愿不活动也不进收费的场馆。这样的体育消费理念与发达国家相比正好相反。另外,从表2还可以看出男、女大学生的各项体育消费在个人体育总消费中的比例相差不大,这说明现代女大学生健身意识在不断的加强,而来自大、中城市的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比县城、农村较合理,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受原生活地消费习惯的影响,呈不均衡和偏态分布,从不同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看艺术类较差;各专业的大学生在观赏性体育比赛及去健身俱乐部消费较少。
2.3对不同群体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调查分析
2.3.1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在性别上的差异
由于男、女大学生对体育活动认识及生理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两者体育消费水平的不同,统计数据明显地反映出男生体育消费水平比女生要高,而且男生体育消费支出在日常消费中占的比例也要高于女生(见表3)。
2.3.2地域不同,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也不同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上经济发展状况对体育活动认识的制约,两者直接影响到各地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而且不同地域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有明显的差异(见表4)。
2.3.3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专业
体育专业的学生用于购买必备的运动服装及观赏体育比赛的支出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而在其他的体育消费内容的支出甚至还低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由此可见,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要高于非体育专业,而非体育专业之间无明显差异(见表5)。
3结论与建议
3.1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及审美价值等认识不够,体育消费动机不明确。因此,应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调整消费结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消费习惯,使其合理利用有限的体育消费资金。
3.2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的消费倾向也逐渐趋向稳定和成熟,因为经济条件有限,大部分学生对收支会进行计划性安排。但应重视低年级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盲目性,多进行正确引导,并多提供体育消费方面的知识。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购买或使用体育有形产品与无形的体育劳务用品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活动。大学生体育消费是指在校的大学生为了满足自身的生活和健身需要而耗费的体育物质产品、体育劳务产品和体育信息产品。
一、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
调查表明西部大学生对体育消费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广泛的认同性,有89%的大学生认为健康投资有必要其中有56%的大学生认为非常必要这说明大学生对体育参与、体育锻炼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体育消费观念有所增强。总体而言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动机比较单纯。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功能的认识基本正确在体育消费过程中除了满足健身需求,还注重追求快乐的心理体验。这也与一直以来学校对学生传统体育知识的传授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最大动机是消遣娱乐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价值理念相对应反映了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流方向。
二、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或劳务消费资料的消费数额是用消费的货币数额来衡量。从调查的情况看西部地区大学生2009年参加过体育消费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0%这说明绝大多数西部大学生在日常生活费中存在着体育消费的支出体育消费观念已普遍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调查显示西部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支出多在10。元一30。元之间其中男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下的占8%,100元一20。元的占42%,200元一300元的占26%,300元以上的占24%;西部女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支出在10。元以下的占20%,10元一20。元的占58%,200元一300元的占12%,300元以上的占10%。
通过调查得知在西部地区有94%的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费用是由其父母或家庭提供,大学生生活费用的依赖性就决定了其体育消费行为的非独立性。随着大学生家庭提供的生活费金额数且的增加和自身在校期间创业能力的增强体育消费支出的比重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支出总量基本上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还不高,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大学生一个纯粹的“消费者”还没有什么经济基础.所以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钱用在除了生活外的其他的消费上。由于经济原因目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能力还比较有限.但相对已经发生的消费水平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三、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
所谓体育消费结构.是一定体育意识和消费层面的具体反映。体育消费结构的划分方式是将其划分为物质性消费和劳务消费。实物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所消耗的实物产品运动参与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休闲娱乐、提升自我综合素质而参加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班等各种体育实践活动所支付的费用;休闲观赏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观看、欣赏体育比赛、体育表演、电视转播等而支付的门票费用阅读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学习与掌握体育知识或获取体育赛事、体育明星、知名球队等背景材料或信息所购买的体育书刊、报纸、杂志及音像制品等消费。从调查结果显示西部大学生体育实物消费所占比例最高,达到so%,与收入成正相关;健身消费和体育信息消费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12%和9%。
四、影响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是消费的基础经济水平决定消费水平。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家庭供给,消费承受力亦随着家庭的供给的变化而变化。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受其可支配收入决定西部地区大学生的支出主要由其家庭提供,所以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独立性差整体水平偏低。
2.兴趣爱好。消费者在体育消费需求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反映了消费者对体育不同的价值取向而消费者的价值取向除受到不同个体差异影响外,还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体育消费结构的选择。调查了解到普通大学生中对某些体育运动有浓厚兴趣和运动技术水平高的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较强品牌要求相对较高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大学生,消费结构趋于合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品牌要求最强,消费水平也最高,消费结构合理。体育锻炼习惯是影响体育消费结构的显著因素。
3.缺乏体育消费的环境。体育设施对大学生提供的体育项目、服务价格、服务环境、服务质量等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选择该因素的男大学生为40%女大学生为45%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和指导力量等条件不足、体育消费价格过高、也是制约西部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虽然可支配收入增加了,但体育消费的资金比重仍然很少。
消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前提,人类只有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前提下才会产生其他方面的需求。按照恩格斯的需求分类,体育消费属于发展和享受需要的一部分。体育消费它主要是指居民个人为了满足生活和健身的需要,在参与体育活动与观赏运动竞赛表演过程中,对体育服务产品及与体育消费活动直接有关的各种体育实物消费品、精神产品等体育消费。体育消费行为是体育消费支出向购买和使用等活动转化的过程,通过体育消费行为完成体育消费支出价值的实现过程。它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又是一种社会活动,使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体育文化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新型消费方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按区域随机选取江西省8所普通高校(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上饶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理工大学、井冈山师范学院、宜春学院)800名在校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利用江西省图书馆和互联网检索查阅了《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料中心》、《超星图书馆》与本研究相关的期刊论文100余篇,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思路和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按照社会学和统计学分析的基本要求,设计了江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基本情况的调查表,对近距离的学校进行走访调查,对较远的学校采用信函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22份,有效回收率为90.25%。
(3)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和SPSS13.0统计软件,对研究过程中所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二、江西省大学生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指对体育活动的经济支出,根据体育消费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观赏型体育消费、参与型体育消费和实物型体育消费,适当的体育消费是体育活动得以维持和进行的基本前提。体育消费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满足生活需要而消费在各种体育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它从量的方面反映个人体育消费在某一时间的水平。
表1大学生每学期的体育消费支出(%)
统计结果显示,体育消费学期不足百元的占总人数的68.1%;200元以上的只有10.5%。男生的每学期体育消费水平主要集中在50元~100元和100元~200元两个档次中,而女生能承受的消费则集中在0元~50元和50元~100元两个档次中。利用组中值加权法求得男生每学期均体育消费为95.23元,女生每学期平均体育消费为60.33元。
三、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比例关系,是从消费客体去考察的。它反映人们消费的具体内容,也反映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研究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可以透视其体育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
表2 大学生体育消费支出情况(%)
按照马斯洛(Abraharn h.maslow)需要论,体育消费是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后,为了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的一种高层次消费需要,包括实物消费和劳务消费,劳务消费包括观赏性消费和参与型消费。调查结果显示, 54.7%的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用于购买运动衣、鞋子等基本的体育必需品。39.1%的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用于购买健身器材,以上两项均为实物性消费。而用于劳务消费:购买体育比赛、表演的门票,以及场馆收费的比例较低。形成这种消费结构,一是大学生经济来源,93.4%的大学生由父母提供,50%的大学生月生活费没有超过300元(见表3、4),并且我国现在体育比赛、表演的门票还比较高,一场国家级级别的精彩的篮球赛,最低门票售价也在100元左右,就目前江西省大学生现有的消费生活水平和体育消费水平来看,大部分学生难以承受此消费;二是运动服、鞋等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兼有运动和日常生活两方面的效用,这是我国传统消费习惯和心态所决定的;三是在江西举行的高水平赛事较少,难以吸引大学生观看比赛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其消费。
美国早在1988年体育产业产值已达631亿美元,其中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收入达353.29亿美元(含观赏消费),体育劳务收入占当年体育产业部值55.98%。体育用品收入190亿美元,体育实物消费占当年体育产业总值30.1%。德国1990年体育健身服务消费达62%,而体育用品消费只有38%的比例。意大利1993年仅体育观赏消费支出就达7300亿里拉。说明目前,江西省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还不够合理,体育消费以实物性体育消费为主,劳务性体育消费所占比例较低,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会逐步由物质产品的消费向以发展和完善自我、促进个体身心健康的体育劳务消费上,劳务性体育消费的比重会不断增大。
表3 大学生月生活费表4 经济主要来源(多选)
四、大学生休闲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
适当的体育消费是体育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前提,江西省大学体育消费水平不高,体育消费结构不尽合理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调查显示,影响江西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经济条件不允许、缺乏场地设施器材、消费品、门票价格高。有资料表明,我国居民人均场地目前为止不超过0.8平方米左右,而在发达国家,如美国的人均体育场馆面积竟达到16平方米,从侧面反映了我国体育社会化程度还比较低。除上述影响因素外,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还受消费心理、消费环境及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江西省大学生休闲体育消费行为的调查与分析可知,江西省大学生消费水平较低、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结构中以实物型消费为主,参与型、观赏型体育消费相对较少。影响江西省大学生休闲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条件不允许和场地器材的缺乏。
建议应加大对休闲体育的宣传力度,加强体育设施和体育场馆建设,组织和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强化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念,使其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引导其健康合理的进行体育消费。大力发展国民经济,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消费和体育消费。
参考文献:
[1]高玉敏等:河北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
[2]肖飒:我国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5)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在当今社会占据了不可逾越的地位,他们不仅是社会消费群体之一,而且走在未来消费时尚和潮流的前沿。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在大学学校生活了三年,我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都有亲身经历,亲眼目睹,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他们刚刚摆脱高中生的稚气,内心的需求欲望不断膨胀,消费便成为他们力求改变和提升自己的一个平台,但是又由于经济上的不独立,自身消费能力的不足,所以在消费上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选择了不理性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和资料的收集得到了许多真实的信息,本文深刻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特点,问题以及对策,并努力摸清其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到了引领作用,同时对社会,高等教育者和家庭为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趋向并对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研究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随着高校毕业生每年以惊人的数量增加,他们渐渐走向社会潮流的最前线。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现状以及消费动机,指出消费误区,原因和不足,并提出了比较理性的消费观念,为大学生的消费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也为家庭,社会的教育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更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三)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先确定论文方向,然后在各网站和报刊等寻找相关资料和数据,结合调查问卷分析了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及结构、高校学生消费观念及特征、高校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在整体的思路上将理论与实际调查相结合,运用综合分析法和动态分析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
二、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结构特征
(一)消费现状。据统计,中国大约75%的大学生其经济来源都是依靠父母,剩下的25%靠自己兼职,或是奖学金,助学金来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根据调查问卷得到如下一些数据:
由以上表格我们可以得知:在每月的基本生活消费支出中,比重最大的是500―1000元之间,最小的在500元以下,
91.4%的学生消费集中在500-2000元之间。一方面,消费水平较低的同学,可能会出现资金比较紧张,仅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消费的现状;另一方面,消费水平较高的同学由于可支配的资金比较多,可能会导致盲目消费和冲动消费,出现不合理的消费现象。个体消费水平差距大。
(二)消费结构。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根据调查统计,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生活消费支出;(2)网络和通讯设备支出;(3)学习性支出;(4)人情消费支出;(5)其他消费支出。其中,生活基本支出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大约为56%;而随着IT行业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和电脑似乎已经不再是奢侈品了,而是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生活消费品。通讯和网络支出包括手机,电脑,mp3,ipad等娱乐消费,在大学生的生活中也占据着很重要的一部分,约占21%,社会的发展,信息的重要性将带来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很多技术开发商根据学生的需要,推出了一系列适合学生品位的产品,致力于开拓一个全新的消费市场,其正是看中了大学生这一潜力股。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学习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学习性消费占11%,与学习有关的消费也是我们所关心的话题。大学生除了平时的学习和期末考试以外,还会考许多的证书,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面临着考研的压力,在考研方面会买许多的书籍或是报各种学习班,所以会花去不少的费用。大学生的社交范围广,其人情支出也会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呈现上涨趋势。有的人情支出是必须的,而有的则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大方,于是,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便在校园里蔓延开来。
三、高校学生消费观念
在21世纪的高校消费人群中,时尚与潮流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消费特征的代名词。他们喜欢追求新颖的东西,手机,电脑,服装,饰品等生活必需品体现了消费观念多元化的趋势。此外,大学生消费中考虑得最多的因素是实惠,即是否买的值。一方面,他们的经济来源比较少,另一方面,自身的消费能力不足,所以,在追求质量的同时,又希望价格合理。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80%的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仍然是讲求实际与理性消费,追求物美价廉,“买的值,买的放心”,是最理想的选择。但是,也有一些同学因为家境比较富裕,出现了追求名牌,奢侈消费,盲目攀比的消费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当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合理的消费观念。
四、高校学生消费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背景。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居民家庭都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会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对他们是有求必应;另一方面,许多父母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去照顾和教育孩子,缺少对子女的关爱和呵护,于是,乱花钱便成了他们想证明自己和排遣孤独的一种手段。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子女往往都会继承父母的性格特点,时刻为家人着想,省吃俭用。
(二)社会环境。现代社会是物质充斥的社会。其消费观给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当前社会比较流行的一种消费观,即超前消费,许多人为了追求活在当下的精神,秉承着花明天的钱来完成当下事的的信念。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传统消费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而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渐趋成熟,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易受社会环境和大众化消费的影响,不正确的消费观也在大学群体中蔓延开来。智能手机,电脑等看似奢侈品如今却成为了每个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品。当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时,就会产生羡慕和自卑的心理,有的人即使没有经济实力,也要跟别人看齐,因为这样才会显得自己不比别人差。
(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由于处在一个学生时代与社会接轨的阶段,其性格特点,是非判断能力,思想情感和兴趣爱好都没有完全定型,不能够完全独立思考问题,但是他们又特别希望自己能够独立,坚强和果敢,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得到关注,得到别人肯定的评价,于是,虚荣心理会让他们把这种落差转移到不正确的消费观上,而现代网络技术的发达,又可以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消费的步伐。
五、建议和对策
(一)学校和家庭要进行动态引导和教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勤俭节约也一直为我们所传承。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不应该摒弃这种美德,而是应该把它传承和发扬下去。对于家庭和学校来说,在大学生的教育方法上我们要实行动态教育。传统的理念已经不适应大学生的思维了,我们要与时俱进,紧密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消费观念,对他们进行如消费结构,消费理念,消费心理,消费品常识,消费生态意识的教育。但是,一味地课堂理论教授难免枯燥乏味,而且效率不会高,所以提倡实地调研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家庭是提供大学生消费的保障,学校是大学生未真正踏入社会消费的最后一站,父母要时刻引导着孩子,给他们树立榜样,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大学作为学校与社会的衔接,校园教育对于大学生以后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首先,主张适度消费。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花钱,把钱花到最有价值的地方,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应在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之内。其次,要树立健康的消费模式。健康的消费模式即倡导文明消费,勤俭节约,选择安全环保无污染的“绿色商品”,合理选择消费的结构和层次。第三,要有合理的理财规划。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社会中获得一席生存的地位,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要具备独立的理财规划能力。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有独立的理论概念,也需要把这些概念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独立思考和处事的能力。养成花多少钱,记多少钱的记账习惯,时刻做到心中有数,培养自己的储蓄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消费风气。
(三)要发动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来对大学生消费观进行引
导教育。大众传媒和网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渠道,它们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感应力,所以应发挥其多样性和快捷性的优势,宣传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而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重视对消费热点的调查研究,加强消费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坚决抵制奢侈之风。此外,政府还应鼓励大学生适当进行发展性消费。大学生的发展性消费即在资金比较充裕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技能证书的考取,接受各种培训,各种教育等,以知识力量转化为精神力量的一种消费。发展性消费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综合素质,促尽全面发展。
总结: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他们有其独特性和固定性,我们要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评价,根据现实情况,对于好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应该大力倡导和发扬,对于不合理的消费,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端正他们的态度和消费习惯。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不仅仅是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而且也与家庭,社会和国家息息相关。我们要努力培养他们的消费意识,共同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作风和正确的消费习惯,促进社会的发展。
本文把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分为了学习消费、饮食消费、衣着消费、通讯消费和恋爱及娱乐消费五个方面。通过在学校收集数据的方式统计了在校大学生家庭月收入、在校月支出以及在上述五个方面的具体支出的消费数据,运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得出影响大学生在校消费支出的因素并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健康的消费结构。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下两个方面:通过运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大学生在校月支出和在上诉五个方面的支出分别与其家庭月收入之间的关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消费模型,得出符合大学生情况的正确消费结构。
一、Spss方差分析
1.Spss方差分析(研究大学生在校月支出与家庭月收入之间的关系)。所得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校月支出与其家庭月收入有很显著的关系,随着家庭月收入的升高,大学生在校的月支出通常也会随之升高。
2.Spss方差分析(研究大学生在校月支出的五个主要部分与其家庭收入的关系)。通过Spss软件分析得到:
(1)家庭月收入不同的大学生在校时在饮食、衣着、恋爱及娱乐方面的消费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在学习及通讯方面的差异并不大,这基本上符合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其家庭收入是其在校的消费的基本经济来源。
(2)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生活的调查得出其在学习及通讯消费方面相差不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大学生在校时在学习方面的支出普遍较少,通常除了各种考试的报名费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支出,所以经济条件较差和较好的学生在此方面的支出没有较大差别。其次,大学生在校时除与其家人及教师同学联系外,其他联系较少。
二、层次分析法建立消费模型
将大学生在校的消费结构按照它们之间的关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其中,目标层为大学生的在校月支出,方案层为其在校支出的五个组成部分,准则层为价格、生活必需、心理需求和发展需求四个因素。价格是指价格高低对消费决策的影响;生活必需是指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心理需求是指大学生根据其自身经济状况满足其心理消费欲望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发展需求是指大学生为了今后发展的支出对消费决策的影响。
结合对本校在校大学生的实际考察,得出符合现代大学生消费特点的正负反矩阵:
A=1 1/6 2 1/66 1 5 11/2 1/5 1 1/76 1 7 1 A有主特征根λ=4.0740,对应的特征向量 ■ =(0.1406 0.6715 0.1000 0.7206)T 归一化后得 ■ *=(0.0861 0.4112 0.0612 0.4413)T
CIA=(λ-4)/(4-1)=0.0247
CRA=CI/RI=0.0247/0.9=0.027
所以A有满意的一致性。
下面考虑方案层对决策准则的正互反矩阵:
1.方案层对价格决策准则的判断矩阵
B1=1 1/2 3 7 32 1 5 9 51/3 1/5 1 5 41/7 1/9 1/5 1 1/31/3 1/5 1/4 3 1B1的主特征值λ1=5.2828,
特征向量归一化后为: ■ *1=(0.2939 0.5057 0.1665 0.0371 0.0882)T
2.方案层对生活必需决策准则的判断矩阵
B2的主特征值λ2=5.2182,特征向量归一化后为:
■ *2=(0.0832 0.5831 0.1091 0.0393 0.1852)T
3.方案层对心理需求决策准则的判断矩阵
B3的主特征值λ3=5.0032,
特征向量归一化后为:
■ *3=(0.2512 0.1045 0.3117 0.1018 0.2308)T
4.方案层对发展需求决策准则的判断矩阵
B4的主特征值λ4=5.0246,
特征向量归一化后为:
■ *4=(0.5210 0.2071 0.1070 0.0580 0.1070)T
所以令B=( ■ *1, ■ *2, ■ *3, ■ *4)
于是对象对目标的排序
■ =B ■ *=(0.3048 0.3811 0.1255 0.0512 0.1446)T
模型的检验和分析:
CIB1=0.0707
CIB2=0.0545
CIB3=0.0008
CIB4=0.0061
RIB1=RIB2=RIB3=RIB4=1.12
令CI=(CIB1,CIB2,CIB3,CIB4)
CIz=CI· ■ *=0.03123
RIz=RI· ■ =1.11978
CRz=CIz/RIz=0.03123/1.11978=0.0279
所以有满意的一致性。
即 ■ =(0.3048 0.3811 0.1255 0.0512 0.1446)T结果表明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应该按照学习消费应占0.3048,饮食消费应占0.3811,衣着消费应占0.1255,通讯消费应占0.0512,恋爱及娱乐消费应占0.1446。即如果在校大学生每月1000元,那就应该按照学习消费300元,饮食消费380元,衣着消费125元,通讯消费50元,恋爱及娱乐消费145元的基本情况进行消费。
三、结论
大学生在校的月支出与其家庭月收入有显著的关系,家庭收入越高的学生在校支出相应较高。但是大学生在学习和通讯方面的消费基本一致,家庭经济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饮食、衣着和恋爱及娱乐方面。结合大学生实际在校消费情况得出符合健康消费的结构标准,即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应该按照学习消费占0.3048,饮食消费占0.3811,衣着消费占0.1255,通讯消费占0.0512,恋爱及娱乐消费占0.1446,此结构是基本符合大学生消费标准的。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及特点分析
消费心理与行为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与外在表现,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日益受到关注。
在校大学生作为同一群体,身心发展处于同一阶段,消费心理有很多共同点。首先,当代大学生的主体为80后、90后,他们成长在思想观念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具有较高的抱负与追求,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也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其消费观呈现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其次,尽管大学生的消费观主流是理性、科学的,然而由于大学生处于人生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学业、情感、人际关系的压力,自我探索中的迷失、人格发展的不成熟性、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均可能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盲目攀比、冲动消费、过分追求时尚、享乐、虚荣等种种问题也时有出现。最后,作为一类特殊的消费者,大学生无固定收入来源,其消费来源主要为家庭,大学生消费者具有心理独立但经济未完全独立的特点,其消费行为在具有自主性的同时,又对家庭具有依存性。
然而,仅从共性的角度去探索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是不够的,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因性别、年级、生源地、专业、家庭收入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特征等方面均存在个体差异。将大学生看做无差别群体将不利于消费心理教育的深入开展,关注大学生消费个体差异有利于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高校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个体差异研究
1、性别差异
性别是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重要因素,它会影响大学生消费的总水平、消费结构以及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
关于消费总水平的性别差异,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出两种不同的观点。一部分研究结果表明男生的总体消费水平高于女生,具体表现为男生的伙食、通讯和交通费较多(周丽,2007;王宝状等,2007)。而另一些更多的研究表明总消费并不存在性别差异,男女大学生在具体消费结构上有所不同。例如,陈玉珍(2007)发现男生上网,尤其是网络游戏消费支出较多,女生日用品、服装支出较多,交往支出男女生无差异;余文盛(2005)对西部大学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校外聚餐、假日游玩、参加函授、自考等方面,男生花费高于女生;女生在上网聊天、个人形象设计等方面的花销高于男生;王嘉毅等人(2008)也发现男女生的生活费没有差异,服装、手机等消费上女生多于男生;童玉英(2006)研究同样未发现男女生月消费额的差异,但男生在伙食消费、烟酒消费较多,而女生在衣服鞋帽消费和化妆品消费方面高于男生。
在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方面,大多数研究都证实了性别差异的存在。吴琪(2009)发现男生在消费计划性方面明显不如女生,男生网购、超前消费行为的比例也高于女生,而在选择名牌、追求时尚方面,女生比例则高于男生。苏创等(2010)发现在喜新厌旧的心理上,女生对某一种物品更容易喜新厌旧。余文盛(2005)发现在西部大学生中,女生独立意识和希望打工挣钱、减轻父母负担的愿望比男生强。王嘉毅等人(2008)研究表明男生的炫耀度显著高于女生。
2、年级差异
随着年级增高,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社会化程度等逐渐提高,就业与升学的压力日渐突出,综合先前研究的结果,年级与消费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如下。
首先,各个年级大学生消费总水平差异不大,但由于各年级面临任务与挑战不同,具体消费结构存在差异。大多数研究表明各年级大学生日常生活消费不存在明显差距(如陈玉珍,2007),但低年级学生的通讯费高于高年级学生(周丽,2007),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和交际方面的消费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王宝状等,2007)。
其次,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消费心理总体更加理性成熟,消费心理有向健康理性发展的趋势。随着年级的增长,喜新厌旧心理在学生中的表现越少(苏创,2010),低年级学生消费不理智,易冲动,攀比心理更为严重(余文盛,2005)。然而也有研究表明高年级学生有超前消费行为的比例高于低年级学生(吴琪,2009),这可能主要与高年级学生面临毕业与求职的挑战有关。
3、地域差异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地域差异研究主要集中于城乡差异的研究。首先,总体看来,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整体消费水平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农村学生消费更为谨慎(陈玉珍,2007;周丽,2007;王宝状2007;王嘉毅等,2008),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群体而言,这种差异其实反映出当前城乡家庭收入水平的差异。其次,在消费结构方面城乡大学生也存在差异。城镇学生在手机、恋爱、聚餐、假日旅游、上网、个人形象设计等方面的费用较高,而用于函授、自考、抽烟等方面的费用则比农村学生低(余文盛,2005)。最后,在消费特征方面,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农村籍大学生在消费计划性方面明显好于城镇籍大学生,城镇籍大学生选择名牌、追求时尚、超前消费等的比例更高吴琪(2009)。农村学生的打工愿望和替父母分忧愿望强于城镇学生(余文盛,2005)。
除了城乡差异外,学生来源地的发达程度也会影响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苏创等人(2010)发现来自发达地区的学生在消费时更注重时尚新鲜、更加盲目从众、攀比炫耀、冲动发泄、喜新厌旧,来自不发达地区的学生更看重价廉实用。
4、专业差异
与性别、地域等其他方面的差异相比,文科生与理科生消费水平差异较小(周丽,2007;王嘉毅,2008),但其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具体内容与形式仍然表现出不同的模式。相比较而言,文科生在社会交往、游玩、注重外在形象等消费高于理科生(余文盛,2005);文科生攀比炫耀心理也更突出,更容易非理性消费(苏创,2010)。
5、家庭收入水平的差异
月消费水平也与消费模式存在关联,不同消费能力学生的消费特征存在差异。发现月消费能力高的学生的时尚新鲜、攀比炫耀、冲动发泄、喜新厌旧等心理更加明显(苏创,2010);家庭收入越高,用于交际、生活等方面的支出就越多(王宝状,2007)。总体看来,来自中高收入水平家庭的大学生消费总水平也相应较高(王嘉毅,2008),但学习等刚性消费差异较小,差异主要表现在交际消费以及非理性消费等方面。
此外,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不仅与家庭收入总水平有关,也与大学生对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认识和判断有关。认为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较低的学生消费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学生。可见,相当多的大学生的消费是比较理智的,会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合理确定消费水平(童玉英,2006)。
三、基于个体差异的教育思路
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表现出个体差异性的特点。由于家庭环境、学校类型、专业、年级、性别等的不同,其消费心理与行为,如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习惯、消费价值观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性,不同群体大学生消费水平及结构出现了分化。
对大学生开展消费心理教育,在看到大学生总体共同点的同时,更需看到不同群体的差异性,不能完全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应在细分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例如,对于女生要避免其过度追求时尚、盲目消费,对于男生要关注其网络尤其是网络游戏消费,帮助他们做到有节有度;将教育重点放在低年级尤其是刚入学的大学生群体上,做到及时引导,防患于未然;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采取多种方式对其升学、求职、就业消费加以辅导;对于文科生、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学生及来自于城市或发达地区的学生要警惕其非理性消费的倾向,加大家庭“感恩”教育的力度,等等。
总之,只有充分考虑到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个体差异,才能提出具有针对性与时效性的教育对策,才能真正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实现发展与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玉珍.大学生消费调查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11).
[2] 吴琪.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
[3] 苏创,张吉刚.湖北大学生消费心理成因及分布趋势研究[j].科技创业, 2010(10).
[4] 余文盛.西部边远地区高校大学生个人消费问题调查研究[j].渝西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3).
[5] 周丽.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22).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不断增多,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育消费作为一种在满足人们的基本消费之后以追求、发展和享受更高层次需要的消费行为,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体育消费作为一种时尚,正逐步走向大学生。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体育消费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以期了解和掌握周口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为合理开发我市高校体育消费市场,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合理的体育消费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周口市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笔者在体育期刊中查阅有关体育消费方面的论文30余篇,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翔实的基础资料。
(2)问卷调查法。根据本研究需要,共发放学生问卷800份,回收737份,回收率92.1%,其中有效问卷709份,总有效率为96.2%。
(3)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 13.0软件包对收集到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体育消费的界定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参与体育活动和观赏运动竞赛而对体育资料的使用和消耗。体育消费包括狭义的体育消费和广义的体育消费。狭义的体育消费即直接的体育消费,就是在参与体育活动和观赏运动竞赛过程中对体育服务产品及与体育消费直接有关的实物产品、精神产品的消费,如购买参观体育竞赛的门票,参加武术、健美操、气功、健身操等学习班的费用,个人购置的简易运动器材、服装等。广义的体育消费不但包含直接体育消费,还包含间接的体育消费,即为参加体育活动或观赏运动竞赛而需要外出旅行所支付的交通费、住宿费及购买食品、饮料等的费用。
2.周口市大学生体育消费情况的调查
(1)周口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态度。大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消费,也与其体育消费的看法有关。价值观影响着人的行动,在体育消费方面的价值观也影响着大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消费。在对大学生体育消费态度的调查中,70.1%的大学生认为体育消费是值得的,其中男生占73.9%,女生占66.2%;28.1%的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态度集中在模糊的状态,其中男生占26.9%,女生占30.5%;只有4.8%的大学生认为体育消费是不值得的,其中男生占6.2%,女生占3.3%。这说明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体育消费持肯定态度, 也说明积极的体育消费观念已被大多数大学生所接受。
(2)周口市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为满足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体育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它从量的方面反映个人体育消费在某一时间的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周口市大学生每年参与体育消费活动中消费50元以下的男生为20.6%,女生为52.4%;消费在50~100元的男生为26.4%,女生为23.6%;消费在100~150元的男生为17.5%,女生为10.6%;消费在150~200元的男生为14.7%,女生为4.7%;消费在200元以上的男生为20.8%,女生为8.7%。这说明周口市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偏低,大部分学生可接受的范围为100元以下。
(3)周口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在对周口市大学生体育消费价值取向的调查中发现,强身健体是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首要的价值取向(76.6%),其次是娱乐身心(64.4%)、兴趣的满足(50.6%)、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46.3%)、审美追求(19.1%)、追求时尚(10.5%)、其他(5.1%)。健康是维持人们正常生活、劳动及各种活动的前提,也是学业有成、事业有望、生活快乐的保证。“体育为健康”更为大多数学生所推崇,“花钱买健康”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新的消费理念。
(4)周口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体育消费结构是一定体育意识和消费层面的具体反映。体育消费结构可以归纳为实物型消费、运动型消费、观赏型消费和阅读型消费四种主要类型。实物型消费是指人们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消耗的实物产品,主要包括运动服装、健身器材等。运动型消费主要指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休闲娱乐、提升自身素质而参加的各种体育俱乐部、培训班等各种体育实践活动所支付的费用。观赏型消费主要指为了观赏运动竞赛、体育表演而购买门票的费用。阅读型消费主要指购买体育报纸、杂志等的消费。在对周口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的调查中发现,56.8%的大学生体育消费都是用于购买体育服装、体育健身器材等实物型消费;27.9%的大学生是用于购买体育报刊等阅读型消费;而用于运动型消费和观赏型消费的比例较小。虽然比例较小,但我们也看到一些大学生已经突破体育就是不花钱的观念,开始在科学健身上投资。如缴纳健身指导费用,租赁场地器材进行运动。这与现代社会上流行的“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和行为趋于一致。说明社会上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以及对体育的认识也影响到了象牙塔中的大学生。
3.周口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的统计处理我们发现,影响周口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经济条件(80.1%)、体育兴趣爱好(49.3%)、体育用品价格过高(45.6%)、学校场地器材不足(35.7%)等。
(1)经济条件。调查数据显示,经济条件是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周口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周口市大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农村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费用主要靠父母的省吃俭用,因此,用于体育消费的部分自然很少。
(2)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活动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体育兴趣是影响体育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人们对体育有兴趣时,就会表现出对体育运动的强烈关心,具体表现在对体育信息较为敏感、喜欢观看体育节目等。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体育兴趣浓厚的学生,其体育消费水平较高;体育兴趣不高的学生,其体育消费水平也较低。
(3)体育用品价格过高。体育消费品价格也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对体育消费品价格高低的认定,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二是体育消费品本身的问题,质量好的价格高,价格便宜的质量又低劣,这使学生处于两难境地。若要改变现状,必须在考虑学生经济能力的前提下,制造出物美价廉的体育用品。
(4)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缺乏。近年来,特别是周口市的
高校由专科升为本科和由中专升为大专,招生规模逐年加大,在校学生人数也逐年增多,而学校的场地数量有限,目前的体育场地设施已不能满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下降,客观上也制约了大学生的体育消费。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大多数大学生对体育消费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且体育消费的动机比较明确,主要以强身健体为主。体育消费已成为周口市大学生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总的消费水平偏低。周口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以实物性消费为主。经济条件、体育兴趣爱好、体育用品价格过高、学校场地器材不足等是影响周口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2.建议
充分利用高校媒体的宣传作用,大力宣传体育消费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引导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走上合理化、科学化的道路,从而促进体育消费的增长,优化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加大高校体育改革力度,进一步实施和完善体育教育俱乐部模式,营造良好积极的体育锻炼氛围,让大学生把锻炼身体与娱乐、求知紧密结合起来,使体育消费活动取得最佳效果。加强体育文化教育,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消费观,让学生明白体育正成为现代文明社会人类健康体魄的唯一手段,明白众多体育锻炼有偿服务的道理,并跟上体育社交需花费的时尚潮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其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搞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度。改善高校的体育设施,增设适合大学生兴趣爱好的体育项目,使大学生有更多的健身场所。
作者单位:河南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于振峰,王庆伟,许高航,等.北京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1,(1):9-21.
[2]何敏学,都晓娟.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2004,(3):29-31.
[3]夏强.大学生体育消费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3,(2):59-60.
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用于生存消费的比重下降,用于教育、休闲方面的消费逐年提高,文化消费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与一般群体的文化消费相比,大学生文化消费必须更突出满足发展层次的需要,关注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文化消费概述
(一)文化消费研究的内涵
文化消费是指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其实质是对社会的及他人提供的精神财富(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消耗。简言之,文化消费是人类享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活动,是人类一种有特殊意义的消费活动,有着与物质消费不同的特点和规律。文化消费是分层次的,这主要是由于文化消费的主体的素质和文化修养不同,价值趋向、兴趣爱好及收入水平不是整齐划一所决定的,一般有普及型或大众化的文化消费和提高型或高品位的文化消费。
(二)文化消费在大学生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物质消费是一个有形的消费过程,它对人的作用只体现在消费的过程,或存留短暂时间,而后其价值便自行终止,一般用来满足人们生存(或生理)层次的需要。文化消费是一个无形的过程,对人的内心世界发生作用,直接或间接、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心灵和行为,甚至左右一个人的价值观念,一般用来满足享受、发展(或友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较高层次的需要。现代社会是文明社会,大学生是文明社会中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特殊群体,文化消费也应成为他们维持生存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文化消费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增进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觉悟,培养高级情感,改善审美情趣和能力,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但从大学生的特点来看,他们生理发育已趋成熟,思想活跃但容易偏激,情感丰富但不稳定,消费欲望强烈但鉴别能力低,各种消费的观念、方式等都还尚未定型,因而各种畸形的文化消费方式,不健康的文化消费内容,都有可能给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必须加强引导。
二、大学生文化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文化消费内容丰富,但质量不高
大学生文化消费活动都离不开三个基本要素,即:消费主体(大学生)、消费客体(文化消费品和劳务)和消费环境(主要指真实存在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和虚拟的网络环境)。大学生文化消费生活质量就是反映三者结合中所产生的消费的质的规定性。三者质量高,结合的好,消费质量就较高;否则,消费质量就较低。
从大学生文化消费活动的现实情况来看,他们需求强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消费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只追求一时消费的满足,忽视终极发展即综合素质的提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大学生自身来看,理性认知与实际行动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经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文化消费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有34.1%是为了提高综合素质,40%是为了调剂生活,20%两者兼有,2.2%表示说不清,2.2%表示是凭自己的兴趣。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文化消费目的的认识是理性的。但从他们的实际消费活动来看,却绝大多为娱乐消遣、实用技术方面的内容。从消费环境来看,转型时期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家庭消费注重实用、社会消费崇尚娱乐消遣等,给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导向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学校从育人的目的出发,供给较多的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努力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创造有利条件,但由于自身结构单一、内容远离现实,不易引起大学生的关注。
另外,我国社会主义的文化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商家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缺乏高品位文化的辨别和欣赏能力,或者为了谋取暴利而不择手段,甚至丧失了起码的社会良知,不利于大学生文化消费市场的净化。目前各种言情、武侠小说,流行音乐,卡通游戏充斥大学校园文化市场,尽管反映了当前部分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倾向和消费兴趣。但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带来了一些误导作用,冲淡了他们对主流、精英文化消费品的关注。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文化消费品位的提升。
(二)文化消费品供给不足,又浪费严重
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比较丰富,但与他们急剧膨胀的消费欲望相比,还十分缺乏。在他们的个人消费能力受到制约、作为公共文化消费主要供应者的学校经济能力也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尽量发挥己有文化消费品的最大效应。但目前来看,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浪费十分严重,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1.学校公共文化消费浪费严重。据调查,单就上海大学每年组织的各类具有较高水平的国内国际著名艺术团体在校内的免费演出大约在25场左右,学生一方面抱怨学校提供的活动太少,一方面却是每场演出大约30%的空座率。由此可见,学校公共文化的供给结构与大学生实际需求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休闲、娱乐、实用文化的实际消费占主导地位,而精英、主导类公共文化品供大于求,需求不足,浪费严重。
2.个人购买的文化消费品浪费严重。这主要表现为大学生购买文化消费品的目的与实际消费行为发生偏离或背离。例如,大学生买CD机、MP3不是用在外语学习上,却主要用来听流行音乐。买电脑、上网不是用来辅助学习,而是主要用来玩电游,看光碟,聊天等,这就偏离了其主要用途。
三、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教育引导
(一)正视客观存在的大学生文化消费差距
大学生文化消费差距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欲望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不同经济条件的大学生之间消费能力存在差距。
1.大学生消费能力与消费欲望之间差距的校正。文化消费能力的大小只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条件之一,而不是直接、更不能当作唯一标准。从文化消费的价值和作用来看,它主要体现在塑造人的心灵、提高人的审美情趣等方面,因而更注重对消费品和消费过程质的要求,不是单纯追求消费品数量的多少。
2.满足大学生文化消费最低消费底限
文化消费最低消费底限,即最低的文化消费水平。近年来,由于高校学费上升幅度比较大,学校贫困学生增加,关于贫困学生的最低生活标准问题的研究也成为了一个热点,但基本上也是围绕学生的吃穿展开的,而他们的文化消费支出则得不到保障。迄今为止,人们观念上首先想到的是他们能否吃饱穿暖,于是在各大高校,大学生的基本生活费用总可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但文化消费支出则得不到保障。但实际工作告诉我们,贫困生问题最主要的不是物质贫困本身,而是他们很难找到一种战胜自我的勇气和精神力量。因此保障大学生最低文化消费水平,可以使他们能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食粮,增强自谋生路的信心和勇气。今天的贫困学生,即使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但一样缺乏多少独立生活能力,心理比较脆弱,需要我们创造一个既有动力又有压力能让他们健康成长的环境。
(二)加强消费行为引导,促进消费结构合理化
大学生消费受经济条件、个性心理、文化环境、相关群体、专业特点、性别差异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因而在实际消费过程中并不都表现为理性行为。就当前大学生文化消费而言,过分地突出生存和享受层面,忽视发展层面,与大学生的角色和培养目标很不相符,必须加强引导,要积极倡导并强化为终极发展而消费的文化消费观念,努力提高他们文化消费的素质,促进文化消费结构的合理化。
(三)加强校园文化市场管理,提升大学生文化消费品位
1.丰富校园文化市场,严格准入条件。学校是大学生文化消费的主要场所,为此,学校应该加大公共文化消费品的生产和场地建设的投入。如增加图书资料的人均拥有量,多修建格调高雅的人文景点,加速校园文化的网络建设等。近年来,高校扩招力度很大,远远超过了公共文化消费品的增长速度,因而学校人均拥有的公共文化消费量有所减少,质量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有的文化消费品具有重复消费和共享消费的特性,但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否则,效果就会受到一定影响。作为高校,既要大胆地吸引外资来丰富校园文化市场,又必须严格校园文化市场的准入条件,对他们的经营范围、场所、内容、档次等都作出严格的规定,并随时不定期的进行抽检。对校园周边的文化市场也应比照这个要求加强管理,以保障大学生文化消费生活健康、高雅。
2.切实提高校园文化消费品的品味,引导大学生文明、健康、高雅的消费。校园文化品味是决定大学生文化消费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高校办学的经济实力主要只影响公共文化消费品载体的数量和质量。文化消费品观念性质的内容更多地与学校的历史传统、指导思想、办学层次、对外交流、信息开发等有关。因此,在学校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着力提高校园文化消费品的品味。基本要求应做到:内容健康、形式活泼、格调高雅、符合时代要求,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
3.充分提高校园公共文化的利用率。文化消费品有的可以重复消费,有的可以实现消费共享,有的兼而有之,因此,可以减少一些重复购置,提高其消费使用频率。
因此,文化消费在大学生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培养大学生的高级情感,改善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他们形成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同时建立、完善校园的文化环境,才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苏志平,徐淳厚编著.消费经济学[M].中国财政出版社,1997
1.研究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黄冈师范学院150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75名,女生75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设立问卷调查表,对我院的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表150份,回收150份,有效问卷142份,其中男生67份,女生75份,有效率为94.700。运用SPSS16.。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 1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
从表1可以看出,支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这说明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目的非常明显,消费动机是健康、积极的,这与我国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是相适应的。但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在从事体育运动时必须掌握体育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同时影响我院大学生积极的体育消费动机的主要因素有娱乐休闲、审美、明星效应、从众与攀比等等。其中娱乐休闲占的比重最大,可见我院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是健康的,而且在审美的影响因素上女生明显高于男生。但是也不乏有一些不好因素的影响,像从众与攀比就占了15. 6%,所以对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必须正确地引导。
2. 2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或服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可用价值单位来表示。
从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100元至20。元之间,男女平均占75.400,可见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层次。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生活费普遍来自家庭,消费能力受到影响,体育场馆数量偏少也限制了大学生的消费。但调查表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能力正逐步提高。
2. 3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
2. 3. 1参与类体育消费
主要是指为了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健身训练、体育健康医疗、体育教育培训等所支付的各种费用。从表3看出此项消费女生要略高于男生,是由于女生比较乐于参加俱乐部的锻炼,以求达到健身、健美的效果。
2. 3. 2观赏类体育消费
主要指为了观赏运动竞赛、体育表演而购买门票的费用,统称观赏类体育消费。调查结果显示此项消费的比例不是很高,这主要还是跟学生的经济支付水平不高有关系。
2. 3. 3实物类体育消费
主要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所消耗的实物产品,如运动服装、鞋袜、球拍、球等小型体育用品。表3显示,此项消费男女大学生占体育总消费的比例较大,男生占65.200,女大学生占58.700,男女生差异不大,说明男、女生都乐意花钱购买体育服装及体育用品进行体育锻炼与健康投资。
2. 3. 4精神类体育消费
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或获取体育赛事、体育明星、名牌球队等背景材料或信息所购买的体育书刊、报纸、杂志及音像制品等消费。表3显示,此项消费男女生总体较高,男略高于女,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当代大学生偏重于运动实践的锻炼效果,在讲求实惠的同时,也注重对体育知识、体育信息的获取及知识面的拓宽。
2. 4大学生体育消费方式
从表4可以看出,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主要以班集体消费和与朋友一起消费为主,而个人消费只占很小的比例。这与大学生的从众心理与缺少体育消费的经验、缺少判断力与自信心有关。
2. 5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频度与体育消费的关系体育消费水平与积极参与体育的意识关系十分密切。表5的调查结果表明,每周参加3-4次以上体育锻炼的学生,体育消费的比例相对较高,其中男生占5 6. 7,女生占50.2000说明体育锻炼已经必不可少,同时体育消费已成为体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6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2.6.1经济条件不允许
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家庭供给,消费承受力亦随着家庭的供给的变化而变化。作为大学生经济上首先满足基本的生活和学习的需求,然后才会去考虑和承受其他各方面的消费支出。由于各自地域经济对其体育消费能力的影响,大学生之间体育消费水平不均衡,因此经济支付能力的大小决定着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实现程度,从而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水平。从表6可以看出此项对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很大,这主要是跟大学生自身的经济来源有关。
2. 6. 2体育设施太少
体育设施对大学生提供的体育项目、服务价格、服务环境、服务质量等,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现在学校学生人数大量增加,而学校场地数量有限,场馆数量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造成学生参加运动的人数下降。从表6可以看出此项对我院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也很高,这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
2. 6. 3学习任务重
由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他们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准备考研上,这样用于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就减少了。对策与建议
(1)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进一步深化“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
1.研究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黄冈师范学院150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75名,女生75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设立问卷调查表,对我院的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表150份,回收150份,有效问卷142份,其中男生67份,女生75份,有效率为94.700。运用SPSS16.。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
从可以看出,支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这说明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目的非常明显,消费动机是健康、积极的,这与我国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是相适应的。但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在从事体育运动时必须掌握体育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同时影响我院大学生积极的体育消费动机的主要因素有娱乐休闲、审美、明星效应、从众与攀比等等。其中娱乐休闲占的比重最大,可见我院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是健康的,而且在审美的影响因素上女生明显高于男生。但是也不乏有一些不好因素的影响,像从众与攀比就占了15.6%,所以对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必须正确地引导。
2.2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或服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可用价值单位来表示。
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100元至20。元之间,男女平均占75.400,可见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层次。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生活费普遍来自家庭,消费能力受到影响,体育场馆数量偏少也限制了大学生的消费。但调查表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能力正逐步提高。
2.3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
2.3.1参与类体育消费
主要是指为了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健身训练、体育健康医疗、体育教育培训等所支付的各种费用。从表3看出此项消费女生要略高于男生,是由于女生比较乐于参加俱乐部的锻炼,以求达到健身、健美的效果。
2.3.2观赏类体育消费
主要指为了观赏运动竞赛、体育表演而购买门票的费用,统称观赏类体育消费。调查结果显示此项消费的比例不是很高,这主要还是跟学生的经济支付水平不高有关系。
2.3.3实物类体育消费
主要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所消耗的实物产品,如运动服装、鞋袜、球拍、球等小型体育用品。表3显示,此项消费男女大学生占体育总消费的比例较大,男生占65.200,女大学生占58.700,男女生差异不大,说明男、女生都乐意花钱购买体育服装及体育用品进行体育锻炼与健康投资。
2.3.4精神类体育消费
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或获取体育赛事、体育明星、名牌球队等背景材料或信息所购买的体育书刊、报纸、杂志及音像制品等消费。表3显示,此项消费男女生总体较高,男略高于女,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当代大学生偏重于运动实践的锻炼效果,在讲求实惠的同时,也注重对体育知识、体育信息的获取及知识面的拓宽。
2.4大学生体育消费方式
2.5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频度与体育消费的关系体育消费水平与积极参与体育的意识关系十分密切。表5的调查结果表明,每周参加3-4次以上体育锻炼的学生,体育消费的比例相对较高,其中男生占56.7,女生占50.2000说明体育锻炼已经必不可少,同时体育消费已成为体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6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2.6.1经济条件不允许
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家庭供给,消费承受力亦随着家庭的供给的变化而变化。作为大学生经济上首先满足基本的生活和学习的需求,然后才会去考虑和承受其他各方面的消费支出。由于各自地域经济对其体育消费能力的影响,大学生之间体育消费水平不均衡,因此经济支付能力的大小决定着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实现程度,从而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水平。从表6可以看出此项对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很大,这主要是跟大学生自身的经济来源有关。
2.6.2体育设施太少
体育设施对大学生提供的体育项目、服务价格、服务环境、服务质量等,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现在学校学生人数大量增加,而学校场地数量有限,场馆数量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造成学生参加运动的人数下降。从表6可以看出此项对我院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也很高,这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
2.6.3学习任务重
由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他们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准备考研上,这样用于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就减少了。对策与建议
(1)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进一步深化“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
一、理论依据
市场经济环境中,一切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只有真正了解消费群体,挖掘其消费心理和消费特点,才能开发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设计出有效的市场营销计划与策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占据优势地位。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但其消费行为仍遵循普遍的消费行为规律。消费者理论是消费者选择行为的依据。在该理论框架下,依据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消费者出于理性的考虑,消费行为转化为在预算约束下谋求效用最大化(也可以说是追求消费者剩余最大化)的权衡与选择。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某种产品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它是对商品功能的一种主观评价。而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当某种物品的消费成本既定时,消费者从消费活动中获得的效用越大,或者是消费者对消费的效用评价既定,而消费成本较低时,消费欲望较强。消费需求取决于消费成本和所得效用的对比,即边际效用原理。要提高大学生消费者的效用,一方面要增加其享受服务的效用,一方面要减少其使用的不便利因素。效用是一种心理感觉,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企业要使产品拥有更加广泛的认同和接受度,就要分析大学生消费者的心理,满足其偏好,并善于把握消费发展趋势。提高服务质量和层次,减少消费不便利因素,开发新的服务领域,也有助于产品的营销。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探究
1.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大学生是商家的重要消费客户,同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除了具有一般消费者群体市场的共同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
(1)消费观念鲜明、时尚。大学生处于成长的青年时期,富于创造性和挑战性,对新鲜事物充满敏感与好奇。
(2)消费结构日趋多样化。近年来,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不再局限于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用于交往、娱乐、旅游和健身等方面的费用有较快的增长,并在构成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3)消费支出水平高。当前,在校大学生有较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大学生每月的支出额400元~500元的占35.5%,处于第一位,支出额为500元~600元的占28.9%,这两部分占的比例高达64.4%。600元以上、300元以下分别占12%、6.2%。
(4)消费的个性和从众性并存。大学生希望展现自己的个性,体现自己的风格。
(5)消费的冲动性和情绪化。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志趣爱好、性格气质还未完全定型,重感情易冲动,客观环境、流行趋势对其行为的影响作用比较突出。在其消费行为中,容易受情绪左右,失去应有的判断力。喜欢尝试新品牌,受促销的影响较大。购买前,缺乏明确购买目标;购物时,被商品的新奇所吸引,缺乏必要的考虑和比较就冲动购买,随意性较强。
2.大学生消费发展趋势
(1)教育培训消费异军突起,将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消费的一大亮点。由于高校的扩招,就业竞争加剧,大量的毕业生被推向人才市场。为了自身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培训。
(2)休闲娱乐消费呈多样化特点。当代大学生追求多元化的价值目标,并受时尚前沿的影响,在休闲及娱乐消费方面, 大学生群体有着比其他年龄群体更旺盛的需求。他们追求新颖、刺激和有品位的活动,日渐成为大学生休闲娱乐的主流方式。进入新世纪, 大学生的这种需求更为强烈, 并在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体育健身等领域, 显现出新的发展势头。
(3)电子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随着我国步入信息时代,信息产业迅猛发展。对信息的索取,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必备素质。为了保持与时代的同步性,大学生对信息的消费将大大增长。可以预见,电子产品市场必将随着信息化的潮流而不断发展。而大学生会成为这个市场的主要消费者。
(4)追求新颖、追求时尚的心理日趋明显。大学生正处于自我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希望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的成熟;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表示自己青春的活力。尤其是在现今社会,时尚和新潮所代表的是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广告昭示蛊惑下的消费意识,媒体、明星的示范效应,以及大型商场陈列的美轮美奂的商品的吸引,也促使“时尚和新潮”消费越来越成为多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结语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在消费市场上的地位日益突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不但形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而且易于接受新的消费理念。大学生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正确认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 有利于商家更好的开拓大学生市场。
参考文献:
消费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其独特的消费形式。作为未来消费主力军的大学生,他们的消费有什么趋势和特点?他们的消费心理又是怎样的呢?在今天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电视、报纸、广告等媒体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系列的消费形象和消费意识;高级的购物场所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物质极其丰富的消费世界。这些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都产生了直接影响,形成了被社会学研究所忽视的大学生消费文化。本文试图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进行跨学科的精确分析,并提出一些有关消费教育的建议,希望能对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有所帮助。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
本文以在九江某高校自习室发放问卷的形式作为主要的调查方法。本次问卷调查于2008年6月18日,共发58份,回收55份,有效问卷50份,男生30份,女生20份。调查表明,40%的学生其每月生活费集中在350~500之间,500~650元约为24%,200元以下、800元以上均为8%,200~350元、650~700元均为10%。我们通过分析发现:大学生在消费水平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年消费最高的达到13600元,最低的只有1750元。年消费支出均值约为4964.98元(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这其中有94%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农村的学生总体消费水平较低,东部沿海省市的学生的总体消费水平要相对高些。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城市经济的发达与否,是影响着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水平的主要原因。
二、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高校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分为:基本生活费、学习消费、休闲娱乐消费以及人际交往消费等四大方面和一些其他消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生活消费
根据问卷调查,当前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集中在食物和衣物支出两大方面。其中食物支出占41%,衣物支出占13%。当前的大学生们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费比重有所下降,而用于改善学习、满足精神文化需要的消费开始上升。而传统的食物消费也日益朝着更加营养的方向发展。对许多大学生来说,就餐已经超越了仅仅填满肚子的需要。大学生们走出校园食堂到外聚餐的费用与日俱增。麦当劳、肯德基以及一些特色小吃已成为当前大学生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在衣物消费方面,在消费品选择上,68%的学生注重性价比,此类大学生多乐于去旧货市场或路边的地摊小店淘金;考虑是否喜欢的占到22%;10%的学生则是非名牌不买。其中48%的被访者平均每月的支出在50~100元之间,也就是说近五成的受访者每年约有近千元的衣物消费,仅次于食物支出。尤其是面临择业的毕业生们,他们的衣物支出比其它的大学生群体要高出许多。在这方面,女生的消费水平要高于男生。在被调查的女生中,近三成拥有价格在300元以上的品牌服装。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更希望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为此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惜付出高代价用以外出租房,这就使得他们原本就不充裕的生活费更加捉襟见肘了。
(二)休闲娱乐及学习消费
在休闲娱乐方面,大学生有着比其他群体更为旺盛的需求。例如,旅行是90年代在大学生中才开始流行的,但现在的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近一成的大学生每年外出旅行支出在1000元以上。大学生的其他娱乐方式主要集中于玩电脑游戏,看电影以及健身等。歌迪厅、茶楼等新兴的娱乐方式也正日渐受到大学生们的宠爱。女生在这方面的支出要稍低于男生,这与女生们的休闲娱乐主要用于外出购物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而男生们的泡吧费用要远远高于女生,这也说明了当前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是相对单调的。目前大学生们在学习上的支出也比以往有所上升。由于近年来“考证热”的兴起,大学生们对有助于求职就业的各类考试也是毫不吝惜的。
(三)人际交往消费
大学校园里的每一位学子都或多或少地渴望过爱情,更有人说,没有爱情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但爱情的巨大投入会令不少家境贫困的学生望而却步。“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已经成为不少校园爱情的忠实信条。调查显示,大学生有了异性朋友之后,消费相对有所增加,男生在这方面尤其突出。30%的“男主角”每月在女友身上的投入约为100元左右。而对于异性朋友不在同一所学校的学生来说,每个月相当一部分生活费都“贡献”给电讯业了。据统计60%的手机族每月的花费在50~100元之间。没有手机的同学,随着校园201程控电话的开通,电话费的开支也是水涨船高,66%的大学生每月的电话消费约为10~40之间。
此外,同学、师生、老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不仅占用了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也在大学生的消费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朋友、同学间的请吃请喝是在所难免的;生日聚会等各种形式的聚餐是不可或缺的;考试得高分,当了学生干部、入了党、评上奖学金、比赛获奖等等都要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够交情。据统计,近六成大学生的各种形式的聚会聚餐花费每年要在500元左右,近三成的大学生每年在800元左右。
(四)其他消费
首先主要集中的是高科技产品消费。拥有价格上千元的CD机、MP3以及手机的大学生在校园内是比较常见,尤其是毕业生们为了找工作,拥有手机的比例更高一些。同时,随着校园网络的开通,拥有电脑的学生也与日增多。也有不少学生采取宿舍集体分担的方式购买电脑。当前大学生们已逐步淘汰组装机,而更亲睐成套的品牌机以及手提电脑。在调查中,女生在手机拥有量上与男生相当,但在电脑、MP3的拥有量上则要远远低于男生。
其次是毕业生消费。几乎全部的毕业生都认为一身体面的外套、一部手机和一份漂亮的简历是在求职过程中是必不可少。此外,参加各类人才招聘会也是一笔不低的开支。对于有志于考研、考公务员和准备出国的学生来说,购买各类辅导用书,参加各种培训也是不可或缺的。
另外,根据问卷数据显示,约占三成的男生有长期抽烟的习惯,每月的花费约为40-80元之间。6%的男生还有购买彩票的习惯,每月10元左右。60%的女生有吃零食的习惯,每个月花费在50元左右。在化妆品消费方面,60%的女生每月花费在30元左右,极个别还会定期去美容院做专业护理。
三、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感情、认知等独特因素,其消费行为也有其独特的表现:
(一)符号因素消费行为
法国社会学家让·波德里亚认为,商品除了使用和交换价值以外,还具有另外一种价值属性,那就是符号价值。一件商品,它所彰显的社会等级和社会类型就是它的符号价值。这种“重视商品所传达的社会和个人信息的消费行为,就叫做符号消费”。[1]符号消费又可分为“趋同”和“求异”。所谓“趋同”,就是借助消费来表现自己与所认同的某个阶层或团体的共同性。同学穿耐克鞋,我也要穿耐克鞋,别人有斯沃奇表,我也要戴斯沃奇表。趋同性的时尚消费让大学生获得了一种“群体成员感”,就如同获得了迈入“时髦圈”的入场券,从而摆脱了“落伍”的诟病。典型的例子还有咖啡,尽管在西方喝咖啡完全是个人放松休闲的一种方式,而在中国的大学校园内,它更是大学生们对白领生活的认同。有些媒体甚至直接把未来的大学生和白领联系在了一起,使他们不自觉的努力想融入这层文化,有着很深的"白领情结"。所谓“示异”,就是借消费显示自己与别人的差异和不同。你用传呼机的时候,我已用上了手机;你刚用上了彩屏手机,我却早已用上带摄像头的手机,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转贴于
(二)形象因素消费行为
当今的大学生比任何一个群体,任何一个时代的学生都更重视自己的外表形象。护肤品、高级服装、时尚发型等方面的消费,已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些人甚至不惜昂价去打造“人造美女”、“人造帅哥”。人力资源的过剩和就业压力的加大,也是大学生们重视形象消费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用人企业和单位采取了“年龄歧视”和“相貌歧视”的用人政策。例如,在许多公司和单位的招聘广告中,公开宣布不招35岁以上的应聘者,对身高和长相也有很苛刻的要求,超出工作角色所需要的范畴。于是,为了增加个人魅力,大学生们不得不重视形象消费。
四、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心理成因
现在的大学生年龄大都在20岁左右,虽然认知能力获得了较大发展,但是他们中不少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较舒适的环境条件下,心理应变及承受能力都较差。他们虽身在校园,却有很多接触社会的机会;虽然经济尚未独立,但已具有独立的购买能力。同时,他们也没有了中学生高考的压力,没有成年人的工作、家庭压力,因此在购物时自身意志力较差,只要兜里有钱就会迫不及待地想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大学生消费在这一心理因素的作用下,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情绪激动,即兴即买,冲动性购买往往多于计划性购买;追逐时尚,渐趋成熟的大学生开始追逐成年人的社会游戏,而时尚活动莫过于是最接近这种游戏的生活方式了,又正好契合大学生想引起他人注意的心理特征。
五、培养科学的消费观念
调查数据表明,36%的学生存在生活费超支的现象,一学期的生活费两三个月花光的情况也屡见不鲜。6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属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倾向于冲动型消费,这类学生甚至愿意借钱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常为自己买来的东西没有或很少用到而感到后悔,32%的学生认为自己属于精打细算型消费,还有4%的大学生不清楚自己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消费者。大学生们在消费时,往往喜欢从个人心情出发,喜怒哀乐都能成为他们消费的理由。他们往往有着消费的冲动却缺乏消费的理性,有着消费的随意却缺乏消费的算计。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当前大学生在个人消费方面更多的是冲动和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