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服务营销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09:27: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物流服务营销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物流服务营销论文

篇1

一、现代物流的定义解析

在百度上输入“什么是现代物流”,就可以得到如下定义:现代物流(Modernlogistics)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的。它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即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在中国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现代物流是根据客户的需要,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资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它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等活动。”中国六部委(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于2001年3月在“加快物流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对现代物流的定义是这样表述的:“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而传统物流仅看作是“后勤保障系统”,两者之间有巨大的区别。

二、服务营销的理念

服务营销与市场营销有着本质的区别,或者说服务营销是市场营销的延伸和扩展。市场营销观念是以市场为导向,企业的营销活动是围绕市场需求来做的。而服务营销观念则是以服务为导向,企业提供的是服务,服务是企业从产品设计、生产、广告宣传、销售安装、售后服务等各个部门的事,甚至是每一位员工的事。也就是说服务营销比市场营销更加关注服务本身,例如服务的标准、服务的质量、顾客对服务的满意度等等。不少学者和企业家都认识到服务对企业长期发展和形成竞争优势至关重要。服务营销与有形产品的营销也是不同的,因为有形产品本身就可以向顾客展现自己的竞争优势,而服务就无法做到,任何服务都是无形的,它们的营销更加复杂,如工作人员的表情、态度、举止、谈吐等都是服务营销的一部分。

三、现代物流与服务营销的关系

1.现代物流与服务营销的关系

现代物流与服务营销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物流业属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因此现代物流企业提供的是服务,而且通常是无形服务。服务营销贯穿了现代物流的整个活动过程。例如在运输过程中,现代物流企业对运输工具、运输路线、运输时间及地点等方面的选择都要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基础。同样,在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等活动过程中,物流企业所要考虑的都是如何让顾客满意,如何为顾客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的服务。可以说,现代物流离开了服务营销的理念就失去了与竞争对手竞争的能力。对于物流企业的客户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普通的标准化的服务,而是符合他们需要的、可以为他们带来便利的服务。因此,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取决于其所提供的服务是否达到或超过客户所期望的程度。而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顾客是否对该企业具有忠诚度和是否愿意与该物流企业建立持久的联系。2.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建议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时间越来越长,外资企业的进入越来越多。我国的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日益增多,如何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是物流企业当前应当重视的问题。我国目前物流业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每年约有2.6万亿元左右的物流支出,要想从中获得较大的份额,关键是物流企业如何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现代物流服务的定制化程度较高,不管是对物料供应的服务,还是商品配送的服务,都需要根据客户的要求去进行服务的设计与提供,这种高定制化的服务只有通过采用服务营销的策略才能够实现。

本文认为我国的现代物流企业应当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设计出独具特色的业务模式,为不同的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首先要制定顾客服务的标准;顾客服务的标准要因顾客而异,不同的顾客有不同的需求,从而对服务标准的定义也不同。其次,要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不少物流企业的员工都存在服务意识淡薄、服务理念落后等问题,导致无法很好地为顾客解决问题。服务营销观念有利于物流企业实现和强化近几年来在市场竞争中日益受到重视的服务个性化和差异化。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已成普遍趋势的开放式竞争态势下,如何将服务营销观念进行归纳并形成对现代物流企业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服务营销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现代物流企业在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应当在物流活动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注入服务营销的理念,把满足顾客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放在首位,这样才能提高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戚安邦:中国现代物流服务营销策略组合的研究.商品储运与养护,2003年6月:30~32

[2]田宇汪宇波:物流服务营销论.物流科技,2001年11月:3~7

篇2

 

一、以市场营销为中心的物流概念的拓展

所谓营销物流,是指在营销活动过程中,产品经过计划、预测、储存、订购、运输和签收等流转服务活动最终到达顾客手中,同时又将顾客的需求和相关产品信息反向传递给企业的循环过程。营销物流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市场需求链和企业供应链的交集中最具活力的环节。它的使命是围绕市场需求,计划最可能的供应,在最有效和最优经济的成本前提下,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1]。

二、物流管理对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影响

1、产品策略与物流活动一体化

从产品策略的角度看,物流活动中的采购、推销、顾客服务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物流系统的销售人员对产品成熟期的到来最为敏感,能及时将这一信息反馈给营销策划部门。在策划开发研制新产品时,由于销售人员经常与顾客接触,最了解顾客的需求是什么,对开发何种新产品,系列产品应达到怎样的广度及深度最有市场潜力,新产品应具备什么功能,销售人员能为开发人员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企业应该将这些工作作为制度,将物流与营销的观点结合为一体,以便为制定产品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物流系统自身要不断地调整,以适应新产品或产品系列的变化[2]。

2、价格策略与物流活动的一体化

价格策略对物流系统及其所提供的服务也具有重要作用。价格策略的正确与否将影响着物流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其顺畅性。价格策略中对顾客的数量折扣结构将影响顾客的订货规模,适宜的折扣优惠,将吸引顾客加大订货量营销策略,仓库的作业将趋向于处理大宗货物,搬运和运输作业都将变得简单而高效,在实行配送制时尤为突出。因此,只有从营销和物流两个角度综合考虑,才能制定出一个能够满足营销和物流综合需求的定价策略[3]。

3、销售渠道策略与物流活动的一体化

不同的产品策略,配合有相应的价格策略及促销策略,要实现最终将产品交到顾客手中,离不开一定的销售渠道即产品分销。某种产品能否成功还取决于顾客对其需求时能否及时得到满足,所以销售渠道是否合理、畅通,对产品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不论企业是否利用商、批发商及零售商,必须按产品的特征、价格、顾客需求的大小及地点来综合考虑决定自己的分销渠道,保持从生产到顾客这一物流活动的畅通快捷。物流活动中有关需求量预测、订单处理、包装、运输等环节都与销售渠道策略密切相关。只有将这些环节与营销实行一体化的策略,并严格在各个层次中执行,特别是在那些直接与顾客打交道的环节,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使营销策略成功地付诸实施。

4、促销策略与物流活动的一体化

促销活动也影响物流系统。对广告、公共宣传等促销活动大量投资是对推销人员提高销售量的一种支持。但是,如果物流系统不能及时把产品供应到顾客手中,销售量将得不到如期的扩大。所以,需要在物流部门与营销部门之间建立便于信息快速传递的信息系统,不断沟通并协调促销活动的规模与库存、运输、顾客服务等物流环节。

三、企业通过物流管理优化营销活动的发展策略

1.企业应树立市场后勤观念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更加强调和倡导物流管理的“市场后勤观念”。市场后勤观念不是以企业现有的产品为出发点,而是以市场需求为起点思考问题。首先要考虑市场上消费者的各种需要,然后再按此需要安排工厂的一系列工作,企业的有关物流活动都要为满足顾客需要和提高市场营销绩效服务。企业应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共享,“海尔”之所以能准确的进行需求预测、快速的对市场做出反应、保持销售渠道的畅通以及产生价格优势等等,都离不开后勤系统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撑。

2.企业应以市场营销策略为导向规划物流环节

企业营销活动中,由于物流管理对市场营销的各个变量都有重要影响,应从市场营销的起点即从产品的构想和设计开始强化企业的物流管理,使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高效率低成本地进行运输和储存,从而实现企业降低成本、促进销售的目的。并且物流管理对市场营销的各个变量都有重要影响。从“海尔”转变传统营销管理理念可以看到,其将物流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经营理念的改变,促使了企业营销管理的革新,而对于还没有或者没有完全认识到物流管理重要性的企业来说,必须突破传统“4Ps”组合的束缚,将物流管理纳入到市场营销组合当中去。企业还应通过有效的物流管理,减少产品的流通环节,优化市场营销渠道。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物流模式,完善产品流通网络,为营销渠道的优化提供支持[4]。

企业还应通过有效的物流管理,减少产品的流通环节,优化市场营销渠道。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物流模式,完善产品的流通网络,为营销渠道的优化提供支持。

3.企业应提高营销环节与物流环节的反应度和配合度

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流程中,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方面制定营销战略时,应由营销部门与物流部门或物流服务商共同商讨。营销部门就可以了解企业的物流能力和产品的物流成本营销策略,为营销决策提供依据。物流部门或物流服务商也可以了解营销活动的概况,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形成系统管理,提高企业系统的配合度,及时采取行动为营销活动提供支持,企业营销才能高效高质的运作。从改变传统组织结构入手,把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下的物流活动分离出来,成立一个专门部门——物流推进本部,将物流资源整合重组后,统一实施对集团内物流的运作管理,优化外部资源,使得采购、生产支持、物资配送从战略上一体化[5] 。

4.企业应实行物流服务差异化战略

营销活动中,产品是关键的价值核心。一项营销活动始于一个产品的开发,最终一个成功的产品须具备走向市场的能力。由于生产技术的可复制性和可传递性,产品日趋同质化,产品差异化越来越难以实现。企业需以物流服务差异化,在物流环节中,全面关注客户的需求和利益,培养开放的物流服务想象力,确立主动服务意识;全面考虑客户的价值取向和消费偏好,强调对于客户的服务承诺和服务质量的保障,对于客户的服务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调整,拓宽服务面;在保证原有服务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推出新的服务品种及增值服务,提升产品价值,快速反应市场需求,才能有效满足顾客需求。

参考文献:

[1]吴清一.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2]郝皓.启动营销物流[J].IT经理世界,2002,(07):100-101.

[3]汪文忠.物流活动与市场营销的关系[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06):34-36.

[4]孔健.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走进现代物流管理领域[J].华东经济管理,2001,(02):46-47.

篇3

【论文摘要】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特大型城市及华中地区物流中心。武汉市区域物流的发展对中部地区的经济有直接的影响,而在物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区域性物流企业必须转变营销观念,在营销战略上寻求创新。文中在分析武汉市区域物流环境的基础上,指出区域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在营销方面的解决思路。

1武汉市区域袖流环境分析

1.1政策环境

2009年3月10日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我国现代物流业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奠基石”。在国家政府有利政策的指导下,湖北省和武汉市纷纷出台适合本地发展的相关政策。2003年,湖北省政府出台了供于“十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的意见》,2005年,湖北省政府又出台<湖北省“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提出湖北省“十一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以武汉城市物流圈为重点,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夯实现代物流发展基础。2006年《湖北省交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武汉及江汉平原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公路交通现代化,中西部交通强省初具雏形。2007年,湖北省出台了湖北省20082012年服务业发展规划(鄂政办发[2008]76号文)。重点提出以武汉为全省物流的核心枢纽,打造服务全省、融合国内国际物流的“中物在线”物流与采购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涵盖区域物流和产业物流的全国性综合型物流中心的战略目标。

1.2市场环境

1.2.1物流需求状况

武汉市物流需求总体规模逐渐扩大。在商业物流方面,武汉是内陆地区重要的商品流通中心和物资集散地,具有物资流通量大、周转量大的特点,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服装、小商品等多个交易中心,以武商、中商、汉商为代表的大型商业集团实力雄厚,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强大基地。此外,武汉更是历史上的商业名城,其商业机能随着城市的扩张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强。在工业物流方面,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以武钢为龙头的钢铁业在全国钢铁市场上竞争力较强,以神龙为龙头的汽车制造业形成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巨大的磁场效应。近年来,武汉大力推行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以环保技术、新能源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物流需求旺盛。在农业物流方面,湖北是农业大省,农业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老农业基地,农业物流需求占的比例较大。

1.2.2物流供给状况

武汉市的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铁路方面,武汉是全国铁路枢纽之一,京九、京广、武九、汉丹4条铁路干线在武汉交汇,形成“米”字形网络构架。水路方面,武汉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同时有沌口、汉阳、汉口、青山、阳逻五大港区。在航空运输方面,武汉机场是全国六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公路方面,武汉拥有京珠高速、沪蓉高速公路;同时以107、316、318、106国道为主干,形成9条主要出口公路,并与l5条省道和39条县乡公路形成路网。货物运输通达全国2O多个城市。2007年3月,湖北省与武汉高桥产业园联合打造国家级物流产业园区,此外,武汉市阳逻湾港区物流园以阳逻深水港为依托,连接公路、铁路,临近武汉国际航空物流港,面向武钢、化工新区及周边区域的制造业基地,承担以水运集装箱运载为主要形式的物资及商品进出吞吐转运任务,并提供仓储、多式联运、进出口集装箱装卸等物流服务功能和报关报检等口岸功能。武汉吴家山则依托地处武汉市北部的交通区位优势,主要面向周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制造业园区以及铁路集装箱集散中心等,在分拨转运、仓储配送等方面发展势头不错。

1.3竞争环境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外包物流观念的增强,物流市场竞争Et益激烈。武汉区域物流企业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国内传统物流服务企业如武汉汽车运输总公司、商业储运公司、中国邮政武汉分公司等,他们依托原有基础设施,具有强大的仓储和运输能力。第二类是由大型工业和商贸企业独资或合资成立的相对独立的实体,这些企业依托自身企业优势,自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企业资源进行自营物流。第三类是三资物流服务企业,如三家快递巨头FedEx、UPS和DHL均已进入武汉,给武汉物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第四类则是占大多数的中小型物流企业,他们大多数没有或拥有少量的运输工具和仓储设施,既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也没有强大的品牌支持,一般承接的是零散小业务,但是却比较灵活,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2武汉市区域物漉企业发展现状

2.1服务功能单一、市场无序

区域性的物流企业无论是人员规模、资产规模还是服务营业额规模都相对较小,大多数物流企业设施简单,很少有企业能够提供综合型、全过程、集成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仓储、运输和城市配送等方面,相关的增值服务不多,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J比外,由于国家前期没有制定好物流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物流企业也没有严格的标准可依,导致建立物流企业的门槛非常低,武汉市在短时间内出现了上百家小型的物流企业,甚至只要有一辆货车,就可以成立一家小型物流公司,导致市场无序化竞争和服务质量的低下,而政府各部门各自为政,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与合作,对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

2.2物流服务营销意识淡薄

服务营销指的是以提供服务为主的企业或从事附加服务的部门的营销活动。武汉市自营自建物流的企业较少,自营物流的企业现代物流观念淡薄,几乎没有几家企业设立有专门的物流部门,对物流的理解仅仅停留在采购、销售环节,不重视内部生产物流,仍然以产品营销为主,导致生产成本过高。第三方物流企业则参差不齐,以分散的小型物流企业居多,大多由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组织化程度不高,往往只拥有较少的车队而缺乏配套的仓储设施等资源,员工服务意识、营销观念淡薄,经营方式过于死板,还停留在等顾客上门或依靠一些老顾客维持运转的原始营销阶段。物流企业市场营销知识缺乏,营销缺乏主动性,对市场分析不够,导致很多企业规模较小,前进步伐缓慢,甚至只能维持现状。

2.3品牌观念淡薄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品牌越来越凸显其独特的价值,企业要想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品牌效应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许多区域性物流企业不重视树立企业品牌,甚至对于品牌缺乏应有的意识,如企业名称生僻难记、企业有形产品展示不足、员工服务不到位等等,最终导致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在低端市场靠价格恶性竞争勉强生存。

3武汉市区域性韧流企业营销创新建议

3.1差异化定位战略

按照美国广告大师阿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的观点,对定位应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把握。静态的维度是指产品及其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动态的维度是企业为了树立产品及其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而进行的营销活动过程,静态和动态的定位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们之间是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由于原来树立的定位不再受消费者偏爱,企业又通过营销努力使其从静态返回到动态的过程。在整个循环过程中,静态的时期总是长于动态的时期,定位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为企业赢得了更多的消费者信赖期间。差异化定位就是为顾客提供与行业竞争对手不同的产品及服务。通过顾客需求和企业能力的匹配来确定企业的定位,并以此定位作为差异化战略的实质标志。差异化战略是以了解顾客的需求为起点,以创造高价值的产品及服务,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终点。

因此,按照差异化定位战略的要求,区域物流企业在决定其服务范围与服务水平时,首先需要思考的是企业的目标顾客究竟需要何种服务以及顾客所要求的服务水平。物流企业可以先选出在物流行业内顾客可能比较关注的服务要素,如价格、准确性、安全性、速度等,在目前价格竞争激烈的时期,物流服务的准确性、安全性和速度显得更为重要。在选出这些要素之后,然后将顾客的需求与企业自身能力相匹配,提供差异化的物流服务解决方案。区域性物流企业在决定自己所提供的服务水平时要考虑顾客对服务要素重要性的不同看法以及行业竞争对手所提供的服务水平两个方面。对于关键的战略环节要素,企业应努力把自己的服务提高到行业最高水平之上,以形成企业的战略竞争优势。

3.2品牌战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取决于品牌的竞争,没有品牌的产品将很难在市场上立足。同时,品牌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一般说来,品牌资产价值越高,企业的道德力量和市场公信力等关联资产越好,卓越的品牌资产可以为公司带来有力的竞争优势。以提供服务为主的区域性物流企业更需要重视建立品牌,树立品牌经营意识。有些区域性物流企业的领导者认为物流企业提供的只是一种服务,没必要建立品牌,只要价格具有优势就能获得发展。这种观点从短期来说可能有一定合理性,但是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看是很难站住脚的,因为消费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先接触的是你的品牌而不是你的产品,品牌接触先于产品接触。因此,服务也要树立品牌。相比实体产品而言,服务具有无形性、异质性、不可分离性、不可储存性四种特性,服务的这四种特性决定了消费者只有在购买服务产品之后才有可能对自己所接受的服务有所感受,并且消费者很难区分出不同企业所提供服务的细小差别,因为这一切都要靠消费者的主观感知。因此,消费者为了规避风险,往往选择市场美誉度较高的服务提供者,而美誉度最重要的载体就是品牌。因此,区域性物流企业要在激烈的同质化市场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必须树立品牌意识。

目前的现状是武汉市大多数区域物流企业的品牌战略意识十分淡薄,公司管理者普遍认为价格是竞争的唯一法宝,因此更多的将品牌经营视为一种额外的成本支出,因此为了同其它企业争夺市场,盲目跟风,大打价格战,陷入了价格竞争的泥潭。鉴于此,笔者认为物流企业迫切需要转变观念,树立品牌,而品牌战略不是简单地取个响亮的名字,注册一个商标,不是简单的vI(视觉识别);更不是投入大笔的广告预算就能实现;此外,管理者也必须认识到品牌并非大公司的专利,中小企业同样可以树立知名品牌,因为品牌资产中最重要的是要发展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代表着什么,品牌能带给消费者什么样的价值体验。因此,品牌是个系统工程,是长期市场培育的结果。

3.3网络营销战略

简单地说,网络营销是指企业借助互联网平台结合企业资源开展的营销活动。网络提供给了企业一个全新的经营环境。借助互联网,企业可以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和客户进行便利的沟通,因此可以扩大企业的市场边界。网络也具有其他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低成本优势,并且企业可以利用网络交互性为客户提供便利的服务,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时接受客户的反馈信息,为改进产品和服务获得第一手数据。

其实并不是只有提供实体产品的企业才适合运用网络营销战略,区域性物流企业更应该将网络营销上升到战略高度,作为谋取长远竞争优势的企业战略规划。企业领导必须去除网络营销就是简单地建立一个企业网站,介绍企业及其所提供服务等基本信息的狭隘观念。网络不仅可以成企业展示其形象的窗口,也是企业与客户交流的平台,甚至成为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途径。

在实施网络营销战略的时候,企业必须将网上网下活动相结合,互相兼顾形成一个精密的系统。网络可以实现信息流、货币流和资金流,但是物流及商流必须通过网下来实现,这就决定了企业必须把网上网下的活动结合起来,相互补充,才能为企业树立竞争优势。建立企业网站只是实施网络营销战略的基础,更重要的是网站应注意宣传其品牌形象,可以借助论坛、博客、SNS等Web2.0工具对企业的服务及品牌进行推广,增加企业的曝光度,吸引更多的潜在顾客,同时企业还应该提供在线沟通方式,接受客户的咨询和反馈,回答客户的相关问题,改进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

篇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格局的扩大,中小企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同时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也越来越复杂。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被企业当作提升其战略竞争力的手段。免费论文。免费论文。我国企业目前产品的物流成本达到企业总成本的30%—40%,这和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10%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良好的物流管理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生产成本优势和价值优势,同时也是竞争性市场营销的有力工具。

一.中小企业在物流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在物流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小企业对建立物流管理系统上资金不足。中小企业在建立物流管理系统时需要投入昂贵的硬件设备、软件以及通信设备投资,人力资源培训投资等等。为企业增加了大量成本,占用企业大量资金,不利于企业自身资金正常运转。同时由于硬件技术不断更新,因而中小企业对建立物流管理系统上心有余而力不足。

2.电子商务是企业现代物流管理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没有电子商务的企业势必被淘汰出局,不利用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来管理物流业务的企业终究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对中小企业来说, 电子商务在物流管理方面是一道很难跨跃的门槛。

(3)企业物流严重分割,形不成一体化的综合物流。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产品销售物流多采取自办物流方式,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参与程度很低,因此难以满足市场对产品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和短周期的需求要求。大多数企业的物流以“分包”方式为主,“外包”干线发运、市内配送和仓储、包装业务,企业物流严重分割,形不成一体化的综合物流,因而也就很难使用供应链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4)在物流管理实际操作中存在问题。没有专职的会计、出纳、库管人员,只是简单的记录现金收支、货物进出、欠款欠货。没有专业知识、经验不足,造成重记、漏记、账目混乱、货款不清。库管、出纳两本账各管一摊,库存积压,资金运转不灵。

二.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模式。第三方物流的作用在于通过优化流通组织系统的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系统中各企业的核心资源优势,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以提高效率和效益。这是提高中小企业渠道效率,发挥其在市场中成本低廉、反应迅速的重要保证。第三方物流通过契约形式来规范物流经营者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物流经营者根据契约规定,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直至全方位一体化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所提供的物流服务从物流设计、物流操作、物流技术工具、物流设施到物流管理都体现出专门化和专业水平。第三方物流具有系统的物流功能,形成现代管理系统才能满足第三方物流运行和发展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信息实时共享,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

三、中小企业积极采用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

要增强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必须积极采用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制定一套科学的物流解决方案。

1.高度重视第三方物流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物流成本是除了生产成本外的最大的成本。因此广大中小企业必须打破自营物流等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第三方物流理念,通过有效的物流管理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引进第三方物流服务,采取供应链管理。引进第三方物流服务是企业经营方式的重大改变,它对企业物流绩效和物流成本等方面将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需要企业内部进行大胆的改革,这样使中小企业尽量减少“中间层次”,而通过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直接将货物送达最终顾客,节省开支,并能更有效地管理资源,无需承担仓储及存货管理的成本。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信息,如供货、交通运输、市场、物流控制和物流管理等信息,了解物流的整体运作状况,及时调整物流计划。

3.加强中小企业的标准化、信息化管理,有效配合第三方物流企业。免费论文。为了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率,物流企业努力实施配送手段现代化。我国中小企业应当努力实施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并与国际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接轨。为此企业应在商品包装设计与实施中遵循国际物流工具的统一要求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条形码技术,重视并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优化供应链管理。

中小企业采取第三方物流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

1.使中小企业集中于核心业务。企业应把自己的主要资源集中于自己擅长的主业,而把物流等辅助功能留给物流公司,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专业化分工的优势。改进专业技术与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2.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产品成本。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利用其规模经济优势和成本优势,使企业节省费用,减少资金占用,从而降低成本。长期以来,企业应对不确定性情况的常见措施便是增加库存,第三方物流的提供者能够利用其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适时装运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库存,甚至实现“零库存”,从而大大降低成本。

3.增强中小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变动与第三方物流提供者的合作内容,减少了投资,增强了企业对市场的灵敏度,并可利用第三方物流的物流网络到达依靠企业自身能力难以到达的市场,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

4.提升企业形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与客户之间,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战略伙伴,他们为企业着想,帮助企业改进服务,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通过“量体裁衣”式的设计,制订出以客户为导向、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方案,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王之泰.现代物流管理.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6(3).

篇5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国际货代市场上十分缺乏一批拥有广泛经营网络、信息技术先进、营销能力突出、具备强大的国际竞争力的代表性企业,大部分的货代企业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小”、“少”、“弱”、“散”。“小”表现在经营规模小,资产规模小;“少”是服务功能少,专业人才少;“弱”是竞争力弱,融资能力弱;“散”是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这一切,要求我们的国际货代业生存和发展的定位应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下面提出具体可行的发展策略,希望能够对国际货运企业探索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之路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实行规模经营,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对于我国的国际货运企业而言,规模化经营是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是合理配置其现有资源、推动其永续经营的必由之路。例如中国货代业的龙头老大---中外运集团面对国内和国际市场出现的新变化,自1988 年以来坚定不移地推进重组战略,使集团公司经营业绩稳步回升,“1+1>2”的规模效应初步显现。

战略联盟则是规模经营的必由之路,应以骨干企业为中心,通过参股、控股、全球范围的兼并、收购、联营等方式加强货运企业之间的合作,取长补短,发挥集团优势,或者与国际跨国公司建立良好的强强合作关系,大量引进合作项目,形成全球性货运公司的联营体,建立全球的营销网络,开展全球化的综合物流服务。

对于小规模的、管理较差、但尚有回旋余地的中小货运公司,政府应引导它们通过联合、合并、控股等形式实现规模化经营。以资产和效益为纽带,打破地域、行业、企业等界限,在业务上通过空运销售、海运订舱或者指定等经营方式,促进货源的规模化、集约化;在财务上,通过集中融资、吸纳外资和私营等民间资本,从资金上为推动战略联盟提供保障;在管理上,通过经理层年薪、职工内部持股、竞聘上岗等机制创新,加大货代横向之间联合、兼并、重组的步伐,整合货代固有资源,推动其发展壮大。

二、提高服务附加值,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完善个性化物流服务功能

其一,实行以提高服务附加值为目标的基础物流服务。我国的国际货代企业应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仓储优势,结合劳动力成本低的便利条件,大力开发以基本的流通服务和劳务附加值为主的基础物流服务,力求与国际接轨,实现物流环节的系统化和标准化,抢占物流的第一市场。这一方面可以为客户直接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也要立足于国际物流经营者的分包商,为提高全方位的物流打基础。

其二,实行以培育和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的个性化物流服务。国际货运是介于货主和承运人之间的服务中介,其产品是“运输服务”和“与运输密切相关的其他服务”,是一个与“客户满意”密切相关的行业。“满足客户需求”是现代市场营销的重要基点和服务的衡量标准之一。及时、正确地了解客户需求能为我们的经营提供明确的方向。客户对运输和物流的需求是多样性的,为这些客户提供包括运输、仓储、商务附加服务在内“量体裁衣”式的灵活物流服务,不但可以有效地支撑货代主业,还可以增加附加收入。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客户需求,我们都应该去满足。满足客户需求是建立在盈利的基础之上的,否则双方就失去了合作的基础,公司经营的经济效益也不可以得以保证。为此,有必要对客户需求实行“客户需求分级管理”,即对客户需求进行科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制定客户需求满足方案需要经过科学的、详尽的市场调查,通过对有针对性收集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与评价,确定目标,提出多种方案,从可盈利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选择。方案一旦确定,还要制定清晰的、详尽的工作程序和阶段性目标,并将责任落实到公司的相关部门。

其三,实行以专业化服务为目标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业务外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最擅长的业务,是企业品牌、主业、实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资源优势的体现。而专业化是培育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要想实现服务的专业化,选择就是业务外包。业务外包推崇的理念是,如果在供应链上的某一环节不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且这又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这种活动也不至于失去客户,那么,就可以把它外包给世界上最好的专业公司去做。也就是说,首先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把企业内部的智能和资源集中在那些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活动上,然后将剩余的其他企业活动外包给最专业的公司。

业务外包这一概念对于国际货运企业是非常重要的。国际货运企业经营的是服务的活动,业务内容比较广泛。较低层次的活动有订舱、包舱、租船、仓储、集装箱拼箱拆箱、编制单证、签发提单、报关、报验等,较高层次的活动有各种物流方案的设计,例如仓储方案的设计、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的设计等。这些活动不可能由一个货代公司进行。因此,将部分业务外包是不可避免的。

三、开发和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强化国际业务能力,建立和完善国际网络

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系统。网络信息系统除了用于企业内部信息处理外,还要能与国外商、分支机构、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分销商和消费者以及其他物流合作伙伴等各个环节联网,并考虑通关中相关政府部门的资源,以实现信息共享和实时数据交换传递,成网络平台运作。有充分掌握有关的信息,货运企业才有可能利用这些信息对物流过程中的各个活动进行有效的计算、控制、协调和管理,才能使提供的服务更高效。

其次,合理选择和布局物流网点;缩短通道,提高通道可见性;减化供应链,减少环节,用经济学“控制论”的方法提高供应链这一战略管理,以达到费用省、服务好、信誉佳、效益高、创汇优的物流总体目标。

最后,重新整合现有物质技术硬件,使现有资源适应物流运作的需要。同时,利用现有仓库、码头、车队和船队与其他物流公司合作,作为他们的物流基地,甚至以合约形式承包他们物流系统的某个或某几个环节的操作,如内河支线运输、陆路集散运输、货物装卸和采购、运输、储存、包装、分拔、配送等,逐步把国际货代业拓展、延伸至第三方物流企业,使企业与时俱进,不断有发展和扬升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刘寿兰, 国际货物运输[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篇6

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在我国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优化上游产业产品的营销体系设计,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之所以提出这一观点,可归因于(1)上游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往往是工业原料,这种原料具有专用性的特点。从而其目标市场相对狭小。(2)工业原料都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格来生产,进而不同厂商的产品具有很强的替代性。这样一来,目标市场狭小和替代性很强所形成的叠加效应就要求,针对石化产品的营销应在构筑市场差异性上下工夫。

梳理现阶段的相关论文发现,诸多文献都关注着普通商品的市场营销问题,而该类型商品的4PS营销体系构造却无法满足石化产品的需要,这或许是要素市场与商品市场供求环境不同的原因使然。由此,在建立可行性方案前需要借助经济学工具,来分析出市场差异化形成的切入点来。

一、对石化产品营销体系设计的解读

传统营销体系一般遵循4PS原则来构建,即依次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但这种基于普通商品的体系构架却不完全适用于石化产品,其中的价格与促销环节相对趋弱,而产品和渠道环节则是形成市场差异化的关键。

因此,以下将着重对产品、渠道这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产品方面

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来考察石化产品,其从内到外分别由3个层级构成:核心产品、有形产品、附加产品。其中,核心产品指向石化产品的使用价值;有形产品指向石化产品的品牌标识;附加产品则指向该产品的售后服务方面。由于石化产品的销售是处于要素市场范畴,从而难以在前两种产品形态上进行差异化提炼。由此,从附加产品层级入手进行差异化策略构建便成为重要选择。

(二)渠道方面

与普通商品不同,石化产品的使用价值较为专一,并主要供应下游生产性企业。这就意味着,依托产品专属性而形成的技术锁定效应,将有助于维护上下游企业供求的稳定性。然而,在当前实体经济发展依然乏力的情况下,石化企业仍具有拓展客户的内在需要。可见,巩固现有渠道并挖掘浅在渠道便成为营销工作的重点。在几乎0级渠道的形态下,如何挖掘潜在客户并不简单。

二、解读基础上的经济学分析

尽管以上借助4PS原则进行了解读,但并无法为以后的营销工作建立起可操作性的路径指向。因此,以下还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经济学分析。经济学分析的目的在于从“成本—收益”的比较下,来选择支撑产品和渠道建设的最优组合。

具体而言,经济学分析如下所述:

(一)针对产品方面的经济学分析

上文已经提到,石化产品应在附加产品层级完成差异化策略构建。具体而言,因石化产品理化特性使然,可以为下游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其中,运输、仓储服务则是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不难理解,随着物流服务的开展必将增大石化企业的销售成本,而该成本在产品强替代性的状况下将主要由石化企业消化。然而基于产业经济学原理可得,在与传统客户保持高频率的交易时,石化企业通过开展物流服务将增强与客户方的需求匹配度。这样一来,就能将客户锁定在石化企业的技术路径上,而无法随意寻找替代厂商。

(二)针对渠道方面的经济学分析

渠道环节的策略选择,在于挖掘潜在客户。这也是当前石化企业维系一定盈利能力的必然选择,那么如何在完成这种几乎是0渠道的拓展呢。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借助网络营销和电话营销模式;同时,还可以借助6PS中的政府公权力来实现。从经济学视角来看,网络营销模式的开展可近似获得完全信息的优势;而政府公权力的协助,则能满足石化企业获得市场的最小有效规模。

三、分析引导下的优化路径思考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分析引导下,针对优化路径的思考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物流服务的开展

尽管开展物流服务具有技术锁定效应,但仍需要评估服务开展时的成本与收益关系。一般而言,对于空间距离为150公里以内的客户,可以开展第一方物流服务,超出150公里以外的则主要以第二方、第三方为主。在超距离范围下,石化企业技术人员应提供全程技术服务。

(二)网络营销的开展

网络营销是借助企业网站和门户网站,开展B2B模式下的产品宣传和销售工作。因此,其中就包括产品信息和电子商务物流这两项事宜。这里的关键是前者,应在配合电话营销的情况下,向客户充分表达产品提供的便利性,以及供货响应的及时性。从而,建立起差异化市场策略。

(三)公共关系的开展

若要在要素市场上获得合理的市场份额,还需要与政府建立起良性互动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需要通过石化企业增强组织合法性来获得。即,在生产中满足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目标,从而在建立起良好外部形象的基础上获得政府的扶持。

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四、小结

本文认为,针对石化产品的营销应在构筑市场差异性上下工夫,而产品和渠道环节则是形成市场差异化的关键。在经济学分析基础上,应围绕着物流服务的开展、网络营销的开展,以及公共关系的开展等三个方面展开工作。最后,文章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篇7



物流理论和实践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近20 个年头。从1999 年下半年以来, 我国出现了新一轮的物流热。这一轮物流热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后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增大, 我国物流服务业市场开放的压力增大, 传统储运企业急于转型升级为现代物流企业以应对加入WTO 后将面临的挑战,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配送服务体系的配套要求也对物流热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新一轮物流发展的正在到来。但企业需要理性、科学的物流理念来指导实践。

一、企业需要科学的物流理念

物流的理念不同于物流的定义。物流的定义告诉我们物流是什么, 而物流的理念告诉我们物流的哲学, 物流的思维方式。对物流理念的把握于物流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要。具体来说,就是要理解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运营方式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对企业竞争战略态势的影响。

物流是个大概念。许多学者都认为或承认对物流存在不一致的看法。企业界则常常感到物流的概念过于宽泛而不易操作。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对“物流学”的术语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使得有时缺乏研讨的共同平台; 另一方面则是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尤其是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经济”的浮现和发展使得几乎所有的经济和管理理念都在不断丰富之中。当然,物流不是一个“筐”。如果一个概念以及由此所引发的产业是无所不包的话, 就会因为没有特定的作业范畴而很快失去生命力。

二、以企业运转为探究视角度来解读物流的理念

按照目前被普遍认同的由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1985 年所下的定义: “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的,为提高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储存的效率和效益而对其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相应的物流功能性活动则包括:需求预测,订单处理,客户服务,分销配送,物料采购,存货控制,交通运输,仓库管理,工业包装,物资搬运,工厂和仓库或配送中心的选址, 零配件和技术服务支持, 退货处理,废弃物和报废产品的回收处理等。从企业的角度来看, 物流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存货的流动和储存的过程, 是信息传递的过程, 是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 是若干功能协调运作的过程, 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的过程,因此,物流也是一个规划、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具体来说,物流的基本理念包含如下内容:

1、物流是以制造商为中心即以产品的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为主线、以相关信息协调供应商和客户行为的协作性竞争体系或市场竞争共同体。物流企业是服务供应商。

2、物流管理的核心是在供应链中流动的存货。所以物流管理在本质上是对存货资产的管理。这是企业理解物流体系, 把握物流过程的关键所在。物流企业必须为制造商的存货管理提供解决方案。

3、物流系统的功能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从客户服务的角度来说, 有学者把物流定义为: 以正确的成本和正确的条件, 去保证正确的客户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对正确的产品的可得性,即物流的7Rs 概念。实际上, 产品的可得性不仅是对物流系统功能评价的首要指标,也是物流系统优化的最主要目标。

4、物流管理的两个最主要的范畴, 也是对产品的客户可得性影响最大的两个物流功能环节, 就是运输和储存。对一般制造业来说, 运输成本要占物流总成本的45 %左右, 而存货维持成本则要占物流总成本的37 %左右。

5、存货资产的移动是由许多功能性活动共同参与并逐步完成的。正是这些功能性活动构成了物流系统运行的基本模块。所以, 任何能够提供这些功能服务的企业都可以作为物流业者加入到物流产业中去。物流服务具有可传递性。

6、企业是赢利性组织。物流系统管理的首要技术经济问题, 也是系统管理的总体目标, 就是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总成本支出来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 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企业的利润率。那么, 物流理念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功能整合。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对前述的各种功能性活动进行统筹的安排和协调。

三、 物流服务功能整合的途径

发展物流产业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去整合的问题。事实上, 功能整合是发展物流产业的核心业务, 是物流企业运作的灵魂。

1、 激发物流需求

物流企业是为制造商的客户服务战略提供服务的。制造商是物流服务的需方, 它所要考虑的是自营物流还是外购物流的问题, 要进行“服务/ 成本”的效益测算。但不管是自营物流还是外购物流都要考虑功能以及相关的资源整合。发展物流产业最根本的是要激发制造商的物流服务需求。换句话说, 物流企业要能为制造商提供物流服务解决方案, 整体的或者是局部的。要能用优质的服务为制造商的市场营销战略提供支援, 并能够消化掉一部分制造商自营物流的成本, 同时自己还能获得足以维持发展的利润。这是市场对物流企业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对制造商的服务要求和标准有透彻的了解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前提。

2、 发展物流企业

一般来说,现有的仓储、运输、货代中介等企业在产业性质上都属于物流企业, 所以不存在还要进入物流产业的问题。但如果它们不能作为制造商或特定产品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参加供应链的一体化运作, 不能与制造商等结成策略联盟, 则还不能算作现代物流企业, 只能算作传统物流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传统物流企业是否能进入制造商的一体化供应链升级为现代物流企业取决于市场的选择。从分工协作的观点来看, 制造商选择其物流服务供应商时主要将考虑。

篇8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03402 

1 引言 

物流市场营销是一种无形服务性产品的专业化营销。与有形产品相比,物流企业要成功进入物流市场,参与竞争并且获取利润,除了要具有先进的物流设备、提供适当的物流服务和优秀的物流人才之外,更重要的是快速地识别市场需求,根强调通过满足顾客需求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而满足顾客需求的最佳办法是向顾客提供高顾客让渡价值。Westbrook(1980)主张衡量顾客对产品各属性的满意程度,并以顾客认知的重要性作为权数加以线性组合衡量。Kotler(1991)认为拥有较高满意度的顾客,会重复购买同一产品,并有较高意愿与他人愉快地讨论该产品的使用经验,因此,高度的顾客满意是形成顾客忠诚的必要条件。顾客让渡价值(Customer Delivered Value)这个概念则对顾客满意的实质作了最好的诠释:顾客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让渡价值越大,顾客的满意度就越高;顾客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让渡价值越小,顾客的满意度就越低。基于此,本文对顾客让渡价值模型中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权数和满意度分析,为物流业务实践中对顾客总满意度与顾客总价值满意度、顾客总成本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新的指导思路和参考模式。 

2 顾客让渡价值的物流营销实践分析 

2.1 某客户物流业务需求分析 

本文选取广州市某大型外资制造企业的物流需求进行实证研究。该客户深度配送项目覆盖了从广州出发覆盖全国的多线路货物深度配送,其业务呈现以下特点: 

(1)单个门店订单量小,各条线路及两类产品业务量分配较均匀; 

(2)由于门店多在老城区或市区中心,相当一部分区域将受交通管制,有些甚至规定货车24小时不能通行;另外,由于货物不允许平放,2.15米及以上的高度也将在部分区域受到交通货高限制,导致无法正常送货; 

(3)产品重量100-350kg,加上易受损特点,如果采用人工卸货(装卸工至少需4人),安全隐患较大,建议考虑专业的卸货工具,这会产生额外费用。 

2.2 顾客让渡价值理论的导入 

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是从顾客让渡价值和顾客满意的角度来阐述顾客价值的。其研究的前提是:顾客将从那些他们认为提供最高认知价值的公司购买产品。所谓顾客让渡价值,是指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差。总顾客价值就是顾客从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一系列利益,它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顾客总成本是指顾客为了购买产品或服务而付出的一系列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 

将顾客让渡价值表示为函数的形式:CDV=TCV-TCC 

总顾客价值函数:TCV=F(X1,X2,X3,…) 

总顾客成本函数:TCC=F(Y1,Y2,Y3,…) 

顾客让渡价值函数又可以表示为:CDV=F(X1,X2,X3,…;Y1,Y2,Y3,…) 

以上各式中: 

CDV(Customer Delivered Value)表示顾客让渡价值; 

TCV(Total Customer Value)表示总顾客价值;TCC(Total Cu stomer Cost)表示总顾客成本; 

X1,X2,X3,…表示影响总顾客价值的各种变量;Y1,Y2,Y3,…表示影响总顾客成本的各种变量。 

2.3 物流项目业务需求的总顾客价值模型 

根据顾客让渡价值理论,该客户在物流业务的选择上除了考虑物流企业的报价,作为跨国知名品牌企业,对此项业务的物流供应链服务价值更加看重。根据该项目业务需求和试运作绩效量化考察,结合顾客让渡价值模型和德尔菲法的运用,将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分解为从物流具体业务考察的物流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物流运作流程控制体系、物流组织结构人员配置体系、物流业务品牌质量管理体系等价值因素,并将物流因素按不同层次聚类组合测算,构建该物流业务的总顾客价值模型指标如表1。 

对三家具竞争实力的物流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该企业提供的参数赋值,得出物流公司价值评估决策数据及指标测算结果如图1~图4。 

3 物流营销项目顾客让渡价值的综合评价 

同理得出成本赋值及核算结果,并将综合评价结果汇总,如表2。通过以上算例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按顾客让渡价值理论进行服务商选择时物流顾客总价值由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构成,其中每一项价值因素的变化均对总价值产生影响。物流服务商A单从价格上并不占优势,在某些线路上甚至有较大的成本支出,但综合价格和物流运输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物流运作流程控制体系、物流组织结构人员配置体系、物流业务品牌质量管理体系等顾客满意度因素,可优先考虑由A服务商承担该客户深度配送项目全部物流运作业务,以有效保障达成客户最高综合期望价值。 

4 结论 

正如“顾客让渡价值”理论指出,顾客购买产品或劳务不仅要考虑其购买成本,还要考虑所购买产品或劳务所带来的总价值。市场营销强调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展开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而围绕着顾客需求,实际上就是要使每一个因素都有能成为顾客让渡价值增加的驱动因素。物流企业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顾客让渡价值并不仅是顾客身上的成本指标,它反映的是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感觉和体验。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及理论模型,建立了基于顾客让渡价值理论的物流营销综合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物流企业获取顾客满意及赢得竞标项目时,特别是针对于强调物流供应链体系品质的高端品牌型客户,应具备的让渡价值战略思路。本文主要提供了一种进行物流营销顾客满意度的综合评价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定量测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只有为顾客提供更高的顾客让渡价值,才能真正地留住顾客,这种感觉和体验在采取购买决策之前表现为顾客的一种期望,现代物流企业的营销行为则是一种试图匹配这种期望的过程,企业的营销结果如果满足了这种期望甚至超越这种期望,客户就会产生满意感,这种满意感越强烈,企业获得顾客的可能性就越大,该物流企业的营销就越成功。 

参考文献 

[1]Kotler P,Keller K.Marketing management[M].New Jersey:Prentice Hall,2012,(12).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2]Lu J,Tsao Y,Charoensiriwath C,Dong M.Dynamic decisionmaking in a twostage supply chain with repeated transac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2,137(2):211225. 

篇9

1.营销战略计划与实施

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市场营销观念的确立,医药营销方式也发生了由计划产销到根据市场需求产销的根本性改变。然而,大多数企业尚处于市场营销活动无战略阶段,或者仅仅局限于广告策划和促销策划,没有一套系统的市场营销战略。

首先,由于我们的新药创新能力弱,使大部分企业依靠仿制开发新产品,加以新药审批制度中存在的漏洞造成了新药开发中的“高水平重复”现象,同一个产品最多有上百家企业生产销售,这是目前市场混乱恶性竞争的重要原因。第二,渠道建设混乱。当前我国大部分医药企业还在应用依靠广告建网络、不规范的买断经营,这些方式虽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当前经济现状下已逐渐暴露出其自身的弊端。不规范的买断经营给企业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使企业造成不该有的市场空白等等。第三,营销手段简单且不规范,靠大做广告甚至是高额回扣促销等营销方法打市场。广告的“恶补”造成很多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反向移动。国家对药品广告的规范性措施的出台进一步限制了广告的,其对医药市场的影响将大大降低。带金促销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而且严重降低了医学及药业的社会信誉度,给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总之,没有必要的市场调研、缺乏创新的产品、没有正规的品牌宣传、混乱的销售通路管理,因此可以说当前相当厂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医药营销战略。

2.营销渠道狭窄

国际营销渠道主要由国内中间商和国外中间商构成,生产企业可根据国外市场情况来选择长渠道还是短渠道、直接渠道还是间接渠道,但传统的贸易体制使得我国制药企业难以对渠道(国内外中间商)进行评价、选择、调整和管理。药品生产企业的国际市场信息除了靠分销渠道反馈和政府信息部门提供,更多地是靠自身的调研机构或委托目标市场国的调研机构。多年来由于我国制药企业对市场营销的忽视及误解,因而对市场信息在现代市场营销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普遍认识不足,更不用说国际市场信息。我国绝大多数制药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市场调研机构,按理来讲,企业的销售部门应该通过其销售网来获取市场信息,事实上并不完全如此,即使是销售部门,也只是从事销售业务,主要是完成预定的销售额指标。相当部分药品生产企业的决策者仍习惯于凭经验和感觉办事,常常因判断失误导致营销失败。这类事情在国内时有发生,在国际营销中更是不胜枚举。市场调研已成为国外大型跨国制药公司一种不可缺少的有效竞争武器,他们不仅委托市场调研公司负责调查,自设市场调研机构体制和运作机制也十分完善。我国制药企业在对国际市场及营销环境不甚了解的情况下,更应该重视和加强市场调研工作,这是打开国际市场的一把“金钥匙”。

3.物流服务和管理

物流服务和管理包括几方面:即物流管理、销售服务、营销制度和内部管理。现代的市场竞争已经不只限于市场开发方面的竞争,也体现在物流快捷和售后服务完善等方面。物流管理就是在客户需求时如何快捷安全的将商品送到客户手中,这需要企业在内部机制和网络等方面完善,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售后服务的完善是稳固客户的法宝,这需要营销员及时了解客户是否需要企业配合做什么工作,提供充足的资料准备客户随时的需求,营销经理也要进行定期的拜访,进一步加强相互之间的业务联系。

篇10

难易度适中

本科论文的撰写是一项非常紧张、艰巨的任务,所以在选题时一定要量力而行。选题时尽量选择一自己熟悉的、擅长的,并且要考虑论文所需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利用的难易程度。比如“长江三角洲港口竞争力的比较分析”这一选题所要涉及到长江三角洲的众多港口的资料收集、整理,这对完成该论文所需的时间、精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是力所不能及。

具有专业特色

首先选题不能偏离的物流专业的范畴,即选题应对物流领域中的专来环节进行分析研究。力求从物流公司或者是某一物流环节入手,分析研究现实作业过程中价值的问题。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旨在培养应用型高等专业人才,所以毕业论文既是对大学四年物流管理本科理论学习的总结也是对现实物流行业发展现状的一种观察和思考。选题的理论基础应来自于物流管理本科的课程学习,分析研究的问题应紧贴物流行业发展现状。选题应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即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扎实理论基础上注重论文的实践调研的可操作性。

 

附录: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举例

 说明:下列选题仅供参考,请各地的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后选用,尽量结合企业或行业,也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行拟定物流管理领域的题目进行写作。

 

一、第三方物流发展方面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选择研究

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研究

第三方物流运输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第三方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某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设计

某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分析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增值服务创新研究

试谈第三方物流与多式联运的异同

(第三方物流是一种实现供应链集成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它通过协调企业之间的物流需求和提供物流服务,以合同的形式向供应链的其他企业提供物流服务,使企业能够集中精力从事自己的核心业务。那么如何能有效的发挥第三方物流在信息化、专业化、网络化以及系统化的优势是在发展第三方物流时值得研究的问题。运用分析方法,如价值链分析法、SWOT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等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优劣势进行分析,结合内外部环境提出对策。在目前经济环境中第三方物流公司如何生存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何控制成本,如何通过服务创新来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

 

二、仓储管理方面

自动化立体仓库管理系统分析

某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研究

某企业仓储设备闲置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自动立体仓库系统规划分析研究

某仓库流程的优化与设计

冷链物流仓储设施规划布局设计及信息管理规划研究

物流一体化中库存控制的策略研究

条形技术在仓库管理中的应用

医用材料仓库管理的特点分析

煤炭企业仓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某公司仓储管理系统研究

某企业综合库存管理优化问题研究

企业零库存管理问题探讨

(仓储管理一直是我国物流发展的瓶颈,比如较为常见的传统仓库中货位准备率的问题、进出库货物的流转与控制问题、货物安全管理问题、货物流转路径优化问题、传统仓库向现代自动化仓库改造问题、现代自动化仓库操作过程中人工与自动化之间的衔接问题、工作人员观念转变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存在于我们仓储管理的日常工作中,而且类似的问题只需通过调查、走访都不难分析其原因,再根据已学习的仓储管理理论知识结合具体企业的情况亦可以得出较为合理的对策。)

 

三、配送中心方面

超市物流配送中心的模式的合理选择

现代物流配送形式的优缺点分析

浅议配送中心选址的方法及优缺点

某企业(公司)物流配送问题与对策

某企业(公司)配送网络设计或线路优化

药品配送系统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食品配送系统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企业配送中心的规划建设条件分析 

连锁商业网络营销物流配送策略分析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研究

零售企业物流配送问题研究及对策

冷藏配送中心设计研究

连锁企业越库配送应用研究

共同配送形成决策及运作机制研究

超市配送中心订货策略优化研究

柔性化配送中心构建研究

配送中心选址方法研究

(配送中心作为实现配送功能的物流场所,为更好的实现期配送功能,可以通过分析配送中心的作业环节,对某一环节操作的合理性以及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性进行考察,根据配送优化的原则提出优化方案。而不同的配送中心由于服务的市场不同也有不同的特点,比如药品配送,整车配送、超市物流配送,那么如何抓住各自的特点进行配送中心的规划也是一种不错的选题方向。)

 

四、货运方面

国际货运人如何向第三方物流经营人转变

某货运公司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国际货运企业的应用研究

谈国际货运的风险及其防范

货运公司货运方案研究分析

国际货运实务运作与管理

货运站业务流程与改造

国际货运业务中的客户服务

国际货运企业内部的计算机管理

试论国际货运人与有关各方的关系

有关国际货运人法律责任及其责任的问题探讨

(目前货代企业、物流企业都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局势,在金融危机的经济大环境下生存下来就是胜利。那么货代企业如何在竞争日益激励的市场生存下来呢?最重要的就是要转变经营观念。目前货代企业已经过了“一部电话,一部传真做货代”的发展阶段,那么企业如何能持续发展则是十分值得分析研究的课题;市场上众多的货代公司造成的恶性竞争,如何将只压价格的竞争手段转变为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留住顾客、维持经营;通过借助一些分析方法为具体企业量身订制合适的对策等等,这些都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五、新型物流形式的发展

浅谈第四方物流的优势和功能

第四方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回收物流合理化的途径

论企业的绿色物流管理

论绿色物流及其发展战略

对绿色物流实施策略的思考

浅析回收物流合理化的途径

某企业销售物流问题分析与改进

某企业电子商务物流问题分析与对策

农产品物流系统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论保税物流创新模式研究

(随着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深入,物流业也在不断的发展,比如绿色物流。最近几年废旧家电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废旧家电未有效利用不仅污染环境,还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因此通过发展废旧家电的逆向物流来回收利用正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六、物流服务管理方面

物流客户服务成本与物流服务水平关系探析

物流最优服务水平的确定方法研究

铁路货场物流服务水平的综合评判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铁路物流服务水平

加强物流信息管理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论中小物流企业服务水平的提升

如何建立满足客户需求的物流服务模式和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汽车物流企业物流服务模式研究

(物流服务对于提升客户企业的竞争力,提高经营绩效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中国的企业,如何改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是物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课题。通过分析各种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如管理成本、服务内容上的增值创新及从业者的服务意识等从而提出如何从效率和效能两个方面入手提供良好的客户物流服务。为了科学地反映物流企业服务的状况,使物流服务管理分健康地发展,构建物流企业顾客服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则显得格外重要。)

 

七、物流客户关系管理方面

物流业务外包中的客户关系管理

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策略模型研究

面向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第四方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整车物流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某公司基于大客户关系管理的竞争战略问题研究

(客户关系管理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管理机制,通过优化面对客户的工作流程以减少获取客户和保留客户的成本。物流行业作为一个服务行业,它追求的不是短期的产品效益,它追求的是客户的满意度及回头率。不合理的工作流程、非人性化的服务都影响企业的客户关系,甚至丢失已有的客户。)

 

八、企业物流发展方面

某工业企业物流现状及改造模式分析

某商业企业物流现状及改造模式分析

工程物流的特点与作业组织研究

现代物流发展与新型工业化问题研究 

(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物流业务发展模式,自营模式、外包模式或者是建立物流战略联盟,那么制造企业如何在进行决策时更科学合理,则需要我们对制造企业本身进行考察并结合各个物流模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进行综合分析。)

 

九、物流技术发展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模式的研究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研究

电子商务条件下我国物流模式选择的若干问题分析

物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网络营销中物流管理的新特点

物流信息化建设路径的现实选择

运用信息技术整合物流资源和需求问题研究   略论物流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和运作模式 

(高科技的发展与运用,为人类提供了一些全新的管理、交易的方法。如电子商务因其可大简化业务流程、降低企业运输成本而得到了巨大发展,但是物流却是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电子商务要求快捷、高速、划分细致的物流方式,这就对客户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对现有的物流模式、工作流程进行相应的改善。物流新技术的运用对物流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无线射频技术的运用需要对传统仓库进行改造,对工作流程需要进行优化,对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相应的培训等等。物流技术的更新给物流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十、港口物流

提高港口物流增值服务能力的策略研究

港口物流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

洋山港港口物流的定位和发展研究

基于服务供应链的港口服务供应商选择评价研究

港口民营化改革的理论和政策研究

构建港口服务供应链提高港口物流效率研究

(港口作为综合运输网络的枢纽,其功能逐渐从原来的海陆中转,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服务于国际贸易的综合物流中心,是供应链中重要的一环。为实现传统港向智能港的转变,我们运用一些模型方法,比如SWOT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对港口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论证。)

 

十一、多式联运

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制度研究

多式联运的虚拟企业运作模式研究

集装箱多式联运虚拟企业协同生产管理研究

铁路集装箱运输参与多式联运的协同优化

大连铁路集装箱海铁多式联运问题研究

集装箱多式联运策略研究

多式联运条件下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系统设计及实现

集装箱多式联运责任的划分

集装箱多式联运内陆环节优化研究

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装卸与运输一体化优化问题

集装箱多式联运运输决策与协调问题的研究

(一个运输合同、一次托运、一次收费、一单到底、统一理赔,并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对运输全程负责,这种新型的现代化“门到门”运输服务方式受到普遍欢迎。但是作为一种建立在单式运输基础上的新型运输方式,它也不可避免地与单式运输产生冲突和摩擦。多式联运由于涉及的节点和中转环节多,要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和参与联运的各企业之间相互协同合作,所以在多式联运中如何整合各种运输方式、企业之间如何合作达到双赢、各方的责任权限如何界定等问题则显得尤为重要。)

 

十二、供应链管理

实施供应链管理战略的物流环境分析 

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共享机制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研究

某公司改进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供应链管理下汽车制造企业生产性物料需求预测研究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供应商合作关系维护机制研究

供应链管理在东风汽车股份公司的应用研究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

电子商务下供应商管理的运作模式研究

某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采购与分销研究

供应链管理下企业库存控制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考虑供应链的协调运作情况,使供应链绩效最大化。而在供应链管理中存在较为突出的牛鞭效应则使得企业产品的库存水平提同、服务水平下降、供应链的总成本过高。这必然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对牛鞭效应进行系统的研究,为企业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提供有益的控索。供应链管理过程还有许多问题同样值得研究,比较供应链中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问题,企业之间的信任问题等等。)

 

十三、物流园区发展

物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

物流园区的建设、营运及盈利问题研究 

上海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发展问题研究

物流园区的选址风险分析

区港联动型保税物流园区发展建设研究

港口国际物流园区规划研究

城市物流园区合理规模与布局选址研究

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的运营与发展

影响区域物流中心物流效率的因素研究

(物流园区对于实现物流企业集聚、整合利用现有物流资源、促进物流技术装备等级和服务质量提高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已成为国内外的热点问题。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如何定位并确保有效实施、园区的发展战略问题、园区的选址问题、园区与相地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等等。)

 

十四、物流标准化

企业实施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与措施研究

物流标准化对现代物流发展的影响

汽车物流标准化建设的研究

对物流标准化建设主要问题的思考

发达国家物流标准化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硬件标准化问题:使用的设施、设备的是否实现标准化(实现标准化带来了哪些具体的提高,未实现的存在哪些冲突与阻碍);比如考察某仓库或配送中心使用的垫仓板情况,调查类型、规格、性能来分析是否符合货物运输、储存的要求,是否提高了物流操作效率等。软件标准化问题:信息化代码运用后的操作流程上出现了哪些与传统“桩脚卡”方法的差异,EDI文件的普及要求物流企业作出哪些方面的相应改进与调整;公司ISO质量文件的制定与实施存在哪些困难等。比如考察某物流企业的一个具体的岗位的ISO文件规定的工作流程与实际工作流程的差异,由此思考:存在差异的原因、差异存在可能引起的后果、如何改进、改进后的效果。)

 

十五、集装箱运输

集装箱箱型发展趋势及其对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影响

集装箱电子标签信息管理系统

洋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研究

远洋集装箱运输企业的成本控制

某集装箱枢纽港建设研究

集装箱船运公司在华东地区经营发展对策研究

海运集装箱空箱调运问题研究

陆运与海运集装箱空箱调运优化研究

篇11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B

一、引言

现代物流是一种新兴的服务性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现代物流概念导入我国以来,物流产业就开始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手段而受到重视。尽管如此,但是在物流的战略定位上,对物流的评价基准仍然停留在追求物流成本的降低带来所谓“第三利润源泉①”的“物流效率论”的层次上,此观点主张物流的主要目的或者主要功能就是追求物流成本的削减,通过最大限度的削减物流成本实现更大的边际利润。由于此一学说将物流的功能仅定位于物流成本的削减,因而在此称之为“狭义第三利润源泉论”。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国目前物流理论框架的构建还不充分,“狭义第三利润源泉论”掩盖了物流的本质,无益于全面把握物流的战略定位。

(一)战略的概念

战略一词原为军事用语,是指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策略,综合整体形势和敌我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地理等诸因素,科学预测战争的发生与发展,制定战略方针、战略原则和战略计划,筹划战争准备,指导战争实施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换句话说就是为了实现军事目标,统筹军事计划,并将各军事行动围绕军事目标进行有机整合。今天,战略论不再仅仅停留在军事领域,也深深地影响着企业层面的经营决策。企业经营战略是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因应竞争环境所做的战略性经营活动②。首先,纵观企业的经营环境,经济快速成长的同时竞争亦随之加剧,企业有必要通过改善经营资源的效率化来强化其体质。其次,消费者的成熟化以及消费市场的多样化愈发使得市场愈加难以预测;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不确定性意味着企业为此需要投入更多的经营资源。再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有必要导入先进的经营技术以面对日益不确定的产业竞争环境。因此,企业有必要重组企业经营资源,使企业经营战略成为具有能够全方位应对各种竞争的“多功能利器”,去应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

(二)企业导入物流战略概念

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通过诸多个别的经营活动的执行来实现,在诸多参与企业经营行为的活动之间,存在着各经营活动之间以及各个别经营活动与企业经营战略之间的定位问题,概括地说来一般有以下几种关系。首先,个别经营活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依存,有时又相互排斥的二律背反(trade-off)的关系。其次,个别经营活动有时会随着企业经营战略的调整而相应变动,个别经营活动的变动会影响企业经营战略的实现。最后,在评价各个别经营活动的时候,既要对个别经营活动进行狭义性评价的同时又要对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的贡献度进行评价。有鉴于此,作为个别经营活动的物流活动自然也就理应具备以上三个特点,企业战略的物流或者说服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的物流的战略称为物流战略。

(三)有关物流战略理论观点评述

作为对物流行为的评价,有关物流战略理论的论述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提出物流战略概念,对物流战略理论进行了初步整理的是美国物流学者Martin Christopher,他在《The Management of Business Logistics 》一书中简单提出了物流的战略定位问题,他认为企业在制定物流战略时应首先明确物流战略的方向性,继而在此方向性之下提出物流成本与物流体系两个子系统,并对这两个子系统制定评价体系。所谓物流战略就是由物流成本与物流体系相互结合而构成,不仅如此还应当明确相应的评价其成果的基准,这种物流战略体系在实行过程中不断通过成果的验证及反馈,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提供决策依据。概括地说,Martin Christopher 的物流战略构成分为三个部分:物流成本、物流体系、物流成果。后来美国学者Daniel F.Lynch和Scott B.Keller在其合著的《The Effect of Logistics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y on Firm Performance》中指出,物流处理能力与企业的经营战略密切相关,拥有出色的物流机能的企业在执行企业的战略时比那些物流能力稍逊的企业更有优势。另外,Bowersox 与Closs认为物流处理能力是评价那些既要保持尽可能低的总经营成本,又要提供有竞争优势的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的手段,但这种能力的发挥最终取决于企业对物流的战略定位。

不难看出多数学者在论述物流的机能(生产性或效率)与企业战略的关系时,均主张物流的机能是企业战略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物流机能既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又要以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为中心。这些观点对于理解物流机能与物流战略的关系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全面把握物流在企业发展层次上的定位。虽然上述理论探索对物流战略理论研究有所拓展,但是并没有针对物流战略的构成,及内涵进一步进行深入化、系统化、归纳化研究。本论文就是带着这样的问题意识,试图对物流战略的构成及展开作进一步研究,尽可能提供新的分析视角及分析方法。

二、物流系统与物流战略的构成及展开

在引言中提到物流概念自20世纪末传入我国以来,以其效率面为中心,在理论界和实务界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应用开发。粗看起来此一研究与应用趋势有其合理一面,本来作为构成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要素的各物流机能活动③本身,是独立且分散地存在于企业的生产、销售等经营管理活动之中的,自然追求各机能的效能最大化成了物流概念形成初期最易理解的一面,或者说在概念上物流与生产、销售等经营机能一样有其清晰且互为独立的范畴。企业为了其经营目标,将运输、保管、搬运等机能要素横断诸多部门,进行有机整合之后(如图1所示),物流应作为经营机能中一个重要侧面发挥其功能。既然是横断其他经营机能的特殊部门,物流管理系统具备以下两个特征:(1)物流管理的闭锁性。承担物流机能的物流组织作为经营管理的一个部门,有其闭锁性的一面,即有其独立的考核目标(对其进行生产性或效率性的要求)。(2)物流管理的开放性。由于物流活动横跨多个经营管理部门,容易受整体战略目标、生产、销售等部门经营活动的影响,有时难以独立展开活动。

(一)基于战略视角的物流系统基本构造

一般在研究物流理论时立脚于两种分析视角,一是宏观物流的分析视角,另一种为微观物流的分析视角。多数的物流研究文章里是在将二者混为一同的前提下分析物流行为的,其结果是因不是在一个研究平台上论述而导致概念混乱、各说各话。如图2所示,物流的分析平台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宏观物流层次,二是微观物流层次。宏观物流主要是站在社会经济的视角分析物流,侧重于国民经济生活中的运输、交通等领域的问题;微观物流是立足于企业管理层次视角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物流管理。当然,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不是互不相连、独自存在的,更多的时候在制定宏观物流战略时是在考虑了微观物流战略,同样在制定微观物流战略时是在考虑了宏观物流战略。但是,不能因此将二者视为同一问题,而不加区别混同论述。特别是近年来,微观物流理论研究中由于引入了供应链管理思想以及市场营销思想以后,淡化宏观及微观物流的差异,在经营管理的大范畴内思考物流的思潮,进一步模糊了对物流理论构造本身的研究。

除了以上所述物流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以外,还应关注物流的另外两个侧面:物流效果、物流效率④。由于宏观物流多限于运输、港湾、道路、机场、集装箱、物流设备等宏观层面的研究,限于篇幅,本论文主要讨论微观层次的非主业物流企业的效果和效率侧面。

上面提到物流管理具有两个特征,一是物流的闭锁性,二是物流管理的开放性。建立在物流闭锁性之上,对构成企业经营行为的各活动(运输、搬运,在库管理,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进行控制管理,从生产性、效率性的侧面进行考核的分析方法称为物流效率侧面。而着眼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紧密协调生产、销售等职能部门,作为企业战略要素之一的物流的一面被称为物流效果侧面。同时物流管理中的管理还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经营管理意义上的管理,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管理,使物流活动符合经营战略的目标的管理(效果侧面);二是针对物流机能领域的控制(效率侧面)。物流效果的达成一般考虑一下三个因素:(1)物流活动对企业战略执行上的贡献性;(2)物流服务水平的战略定位(时间、供货的安定性、正确性等服务内容);(3)物流在竞争市场中的战略定位。

关于物流机能领域的物流效率的达成,一般由各设施,各物流机能活动的现场管理活动构成。概括说来有以下活动构成:(1)物流的生产性管理(各机能活动的生产性管理);(2)物流设施、部门的个别管理;(3)物流机能活动(运输、保管、搬运、包装等)的作业管理;(4)物流费用管理。物流管理活动的基本课题就是企业紧紧围绕着物流效果和物流效率两个侧面,建立一个不但有高效率还要有高效果的物流体系(见表1)。

(二)物流效率的战略性贡献分析

现代物流产业是服务性产业,同样对非主业物流企业来讲,物流机能对企业发展战略同样起到服务性贡献,“物流体制的构建是从物流服务水平的构建开始的”⑤。美国著名市场营销学家P.Kotler 在《营销学原理》第一章中指出“物流就是创造需求的手段”,“物流服务水平直接与企业服务水平相关”。物流战略的宗旨是以最小的成本来实现最高的物流服务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物流品质的改善是以物流服务水平⑥的改善为核心进行的,物流服务的内容主要是在运输的安全、合理库存水平的维持、准时交货、事故处理、信息的提供等物流战术层次的业务行为,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必然引起物流成本的上升(图3)。从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角度来看,物流成本的上升并非一定意味着企业经营绩效的低下,而是应当分析随着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物流成本的增加)企业的总收入、净利润额的变化。

前面提到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是通过诸多个别的经营活动的执行来实现的,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物流管理,其个别机能活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依存,有时又相互排斥的关系,不过个别经营活动应当随着企业经营战略的调整而相应变动。当然,对个别经营活动进行狭义性评价的同时又要评价其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的贡献度。只要因物流服务质量的改善而带动的净增加利润ΔP的总和大于用于改善物流机能、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净增加物流费用的ΔLC的总和,就可以说物流成本的增加为有效增加(参考图4)。

∑ΔP>∑ΔLC

其中ΔP:因物流服务质量的改善而带动的净增加利润,ΔLC:为净增加物流费用的总和。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随着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企业的收入会随之增加。随后物流服务水准越过某一点以后(图3中的S点),由于物流的成本的急剧增加,收入的增加开始钝化,甚至无论多大程度改善物流服务,都难以走出收入的低迷,更甚至于过度追求物流服务水准的提高的后果,导致净增加物流费用的ΔLC的总和大于因物流服务质量的改善而带动的净增加利润ΔP总和,也就是说物流成本的增加为无效增加。

(三)物流战略的效果与效率辩证关系

如前文所述,物流系统包含两个侧面:物流效果与物流效率,物流效率侧面的发挥势必影响物流效果的达成。作为物流系统轴心的物流战略毫无疑问也具有两个侧面:物流效果和物流效率。一般物流战略所要达成的目标有三个:第一,成本最小,是指降低可变成本,主要包括运输和仓储成本,例如物流网络系统的仓库选址、运输方式的选择等;第二,投资最少,是指对物流系统的直接硬件投资最小化从而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率;第三,改善服务。一般认为企业收入取决于所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尽管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将大幅度提高成本,但收入的增长可能超过成本的上涨⑦。

物流战略的目标是物流战略效果性与效率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物流系统的闭锁性要求在物流战略制定或实施过程中,将物流作为一个系统实现该系统的最优化,即使物流成本、投资成本最小化;另一方面,物流系统的开放性要求不仅对物流系统进行狭义的评价,同时又要评价物流对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的贡献性,通过改善物流服务水平拓展市场份额实现盈利能力的突破性提高。企业战略的实现需要对企业各个系统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各个子系统的效率性和效果性。

物流战略实施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的长期效益最大化,即为实现企业战略,而不是实现物流长期效益的最大化,这一点有别于企业战略。在主业物流企业中物流战略与企业战略重叠,在非主业物流企业中物流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支撑着企业战略的实施(图 5)。物流战略对企业战略的支撑作用是基于物流系统的开放性,是物流战略的效果侧面的重要体现。物流系统的开放性要求物流战略与生产战略、营销战略、财务战略保持协同,共同实现企业战略,而不是片面的追求物流系统的长期效益最大化,因为物流战略需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制定,物流战略的实施情况影响企业战略的完成。

物流战略的效率性强调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实现物流系统的长期效益最大化,但物流系统作为企业的一个子系统,单纯追求其物流系统的效率性,实为追求企业系统的局部最优。物流的效果性强调通过物流系统对企业其他子系统的协作,而达到企业系统的全局最优。物流战略的效率侧面体现了物流系统的闭锁性,物流做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有其独立的考核指标,要求其实现物流系统的低成本化、最优化。物流成本的削减并不意味着企业利润的增加,可能致使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下降,从而给企业的长期效益带来负面影响(图 3)。另外,物流成本的上升也不意味着企业利润的下降,促使物流成本上升的原因可能是企业着眼于未来实施为客户提供更多增值物流服务的战略,或者企业为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而牺牲物流子系统的效益促使生产、营销等其他子系统效益的更大化(图 4)。

物流战略的效率性与效果性的辩证关系可以扩大供应链范畴。在供应链中,物流作为一个系统或一个独立经营的部门,有其独立的考核体系,追求物流系统的低成本化、最优化成为必然,体现了物流战略的效率性。物流战略的目的是实现供应链战略,单纯追求物流系统的效率性,即物流系统的最优化,无益于实现供应链战略。物流战略效率性的夸大势必会影响其效果性的发挥,效果性的发挥又会使物流系统次优化。

三、狭义第三利润源泉论

前文中提到第三利润源泉论定位于物流成本的削减,目的在于通过物流成本的削减实现企业的长期效益最大化。本文从物流战略的效果性和效率性的辩证关系角度,重新审视该理论的合理性以及使用范围,在进一步展开之前本文将简单阐述两个概念:主业物流企业和非主业物流企业。

(一)主业物流企业与非主业物流企业

从事物流活动的企业,因物流活动本身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所处的战略地位不同,分为主业物流企业以及非主业物流企业(参考图6、图7)。

所谓主业物流企业是指物流的机能行为为其主营业务内容,并且通过提供物流的机能行为而获得的经营利益为其主要利益源泉的企业。例如从事运输、配送、仓储、搬运、流通加工等的专业化经营业务的企业。主业物流公司多以第三方物流(3PL)的角色向其顾客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对于此类主业物流企业来说,物流业务为其核心业务。由于主业物流企业主要甚至仅仅通过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获得利润,因此对此类主业物流企业来说,物流与其说是第三利润源泉不如说为第一利润源泉更恰当。

所谓非主业物流企业是指那些物流业务为非主营业务,但和人力资源、财务等部门一样对主营业务起到支持、辅助功能的企业。比如对于松下电器株式会社而言,主营业务就是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物流和人力资源等其他职能部门一样不是主营业务。尽管对此类公司而言,物流部门所起的功能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绩效,但公司不会举全力整合大部分经营资源去开展物流活动。第三利润源泉论以及物流冰山说⑧等学说主要是针对此类非主业物流的企业中的物流机能提出的学说。

(二)狭义第三利润源泉论的片面性

由于长期以来忽视物流机能,使得这块暗黑大陆被视为尚未开发的利润源泉引起了广泛重视。毫无疑问,从降低物流成本为企业的经营腾出更多的边际利润这一点来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物流理论框架的构建还不充分,在理论界和实业界有一种狭隘地理解物流的作用,言物流必“第三利润源泉”的趋势混淆了物流问题的本质。

狭义第三利润源泉论观点认为绝对的物流费用的降低会给企业带来边际利润,而这个边际利润又为企业价格战略、营销战略的实施提供条件。在这里并无意否定第三利润源泉论,无容置疑以降低物流费用为主要内涵的物流生产性的提高,对改善企业经营绩效有重要意义。问题是对非主业物流的企业来说,提高绩效的手段绝非仅靠改善物流、降低物流成本来实现,过分强调物流的第三利润源泉作用会掩盖问题的本质。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看,过分强调物流的第三利润源泉的思想偏重于局部最优化,而忽略整体最优化的狭义思考。狭隘的第三利润源泉论观点忽视了物流战略的效果性与效率性的辩证关系,认为单纯地通过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性,可提高物流对企业或者供应链战略的贡献性和支撑作用,在作出成本削减的决策时需要站在企业整体战略或供应链战略的角度上去判断,偏离了供应链整体最有化的物流成本的削减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一味降低物流成本势必会损坏物流对整体战略的贡献度,提高物流成本可能是企业出于对企业或供应链长期效益的考虑,以牺牲物流系统的最优化为代价,争取其他部门或系统的更大化。

四、结论

本文从战略角度上重审物流系统的构成,将物流系统分为两个层次: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同时可从两个侧面审视物流,即物流效果性和物流效率性。在非主业物流企业中,作为企业经营重要组成部分的物流因其独立且贯穿于各职能(如采购、生产、销售)部门之中,并具有其独立专门的考核体系,具有闭锁性的特征;同时因物流的各个职能横断企业各职能部门,物流系统目标的实现受制于企业总体战略、采购战略、生产战略、销售战略等职能战略的开展,与职能战略有着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难以独立开展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基于物流系统闭锁性的物流效率侧面强调物流系统自身的效益最大化,即通过物流成本的削减实现利润的增加;基于物流系统开放性的物流效果侧面着眼于企业战略的实施优先于物流效率性的实现,注重物流系统对企业战略的支撑作用。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两种辩证关系,即个别经营活动之间的二律背反关系和个别经营活动与企业战略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依赖的关系。所以,在对物流系统进行评价时,既要对物流系统进行狭义性的评价,同时又要对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的贡献度进行评价。物流服务质量的改善而带来的企业净利润的增加,大于用于改善物流机能、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净增加物流费用的总和时就会出现有效增加效应,但当物流服务水准翻越某一点后,物流成本增加的速度将大于收入增加的速度,出现无效增加现象。

与此对应,物流战略也具备两个侧面:物流效果性和物流效率性。物流战略的效果性强调物流战略对企业整体战略的支撑作用,通过物流战略与生产战略、营销战略等职能战略的协同实施,实现企业的长期效益最大化。物流战略的效率性则强调物流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而实现自身的长期效益最大化。物流成本的削减并不意味着企业利润的增加,可能致使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下降,从而给企业的长期效益带来负面影响。物流成本的上升也不意味着企业利润的下降,促使物流成本上升的原因可能是企业着眼于未来实施为客户提供更多增值物流服务的战略,或者企业为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而牺牲物流子系统的效益,促使生产、营销等其他子系统效益的更大化。单纯地追求物流战略的效率性实为追求局部最优化并非全局最优化。物流战略是物流效果性和效率性的辩证统一,夸大任意一面将致使物流战略实施的畸形化。在制定企业战略时,应统筹各种资源,防止出现局部次优化,打造企业经营的“多功能利器”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因此,使用范畴仅限于非主业物流企业的狭义“第三利润源泉论”实为一种夸大物流战略效率性的“物流效率论”,强调通过物流成本的削减实现企业效益的长久提升,对非主业物流的企业来说可以通过提供立足于客户的创造性物流服务来实现企业效益的增加,绝非仅靠改善物流、降低物流成本来实现。“狭义第三方利润源泉论”偏执了物流战略的内涵,掩盖了物流问题的实质。

注释:

① 由引进生产自动化而带来制造费用的降低被称为第一利润源泉,由市场营销的导入而带来的单位商品的销售费用的降低被称为第二利润源泉,未开发的物流领域―为第三利润源泉,同一时期针对物流成本比较有表性的另一主张为日本学者西泽修的物流冰山说。

② J.T.Cannon, Business Strategy and Policy,Harcourt & World,Inc.,1968:168.

③ 运输、保管、搬运、装卸、流通加工、在库管理、信息处理等物流机能活动。

④ 这里的物流效率所指的是物流机能,具体包括运输、搬运、流通加工、在库管理、信息处理等功能性侧面。

⑤ 矢作敏行.现代流通.有斐阁アルマ,1999:88.

⑥ 所谓物流服务水准是指企业所能提供物流机能的业务达成能力,包含对时间、供货的安定性、正确性等服务内容及指标的制定。

⑦ Ronald H.Ballou 《企业物流管理》P28

⑧ 日本物流学者西泽修在1977年提出此学说。

参考文献:

[1] Martin Christopher.The strategy of distribution management.Gower Publishing Inc.,1984.

[2] James F.Robeson,William C.Copacino,The Logistics Handbook,The Free Press,1994.

[3] D.M.Lambert,J.R.Stock,Stategic Ph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Irwin,1982.

[4] R.H.Ballou,Business Logistics Management:Planning and Control,Prentice-Hall,2nd ed.,1985.

[5] John J.Coyle,Edward J.Bardi,C.J.Langley Jr.,The Management of Business Logistics,4th ed.,West Publishing Company,1988.

[6] J.T.Cannon,Business Strategy and Policy,Harcourt & World,Inc.,1968.

[7] Daniel F.Lynch,Scott B.Keller,John Ozment.The Effect of Logistics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y on Firm Performance[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2000,21(2).

[8] Ballou,R.H.Business Logistics Management(3rd).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1992.

[9] P.Kotler.Principles of Marketing.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1980.

[10]中田信哉,峰太郎.物流略の[M].日本出版社,1999.

[11]次.物流マケティング略.同友,1991.

[12]中田信哉,浅和也,本雅隆,峰太郎.代物流システム.有斐アルマ,2003.

[13]矢作敏行.代流通.有斐アルマ,1999.

[14]唐.代ロジスティクス概.NTT出版,2000.

篇12

0 引言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大热点。虽然目前还不能预测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何时能成为主流模式,但电子商务的市场已经成为令传统商务企业不可忽视的新兴市场。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3年6月底,上网用户已达到680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48.5%。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了电子商务的消费者,而更多的是将成为这个快速发展市场未来的消费者。同时,我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也在快速增长。据来自商务部的一组官方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8万亿元人民币,网络购物交易额达到2586亿元人民币,而另据国内知名电子商务第三方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即将的《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12月,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逾4.5万亿,同比增长22%。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5131亿元,同比增长97.3%,较2009年近翻一番,约占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此外,报告还预计:在未来两年内我国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将会步入全新阶段,全年交易额有望首度突破10000亿元“大关”,约占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将达5%以上。

与此同时我国的物流行业的发展却被远远地落在了后面。无论是在量的方面还是在质的方面,都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需要。每逢重大的节假日,就会不断有快递公司因爆仓而导致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不敢接单的新闻,造成大量的交易失败。另外,关于快递公司丢失、损坏货物的事件更是时有发生,给电子商务的推广带来了阴影。

国外的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经验表明,第三方物流通常是电子商务物流的主力军。而我国第三方物流则存在着起步晚、经验少、基础差的问题,不能有效满足电子商务对物流的需求。我们需要找出目前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中的问题,积极寻找对策,提升企业运作效率,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1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组成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传统的物流类企业,如那些从运输、储运企业拓展业务转化而来的企业;二是外资来华投资新设立的物流企业;三是工商企业的物流部门转化而来;四是某些内资因看好物流市场而投资新设立的物流企业(包括由网络公司转化而来的第四方物流公司);五是中国邮政、铁路空运这一类特殊的垄断性物流供应商。

这些物流企业正依托各自的优势,积极开拓现代物流服务领域。但从目前的总体情况看,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供给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占有率不高,企业规模偏小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达程度还不高,许多企业经营观念比较落后,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一系列的物流活动主要还是靠自己企业内部组织来完成,这些就使得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导致其在市场中的比重较小。据了解,在一次针对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调研中,美智专业人员用面对面访谈及电话访谈的形式,调查了70个企业,其中需方涉及了电信、汽车、食品等8个行业的48个企业。调查结果显示,跨国公司在中国率先外包物流,目前已成为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重点。

我国现有的物流企业也存在着企业规模小,占有率低的问题。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美国美智管理顾问公司联合调查显示,中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缺乏“领头羊”,被调查的中国企业没有一家市场占有率超过2%。并且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上的企业仅占11%左右,大部分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下,仍以中小物流企业为主。

1.2 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保有量低,物流服务机能比较原始和单一

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的物流公司所拥有的物流基础设施比较陈旧。以仓储行业为例,大部分物流公司都拥有普通平房库、普通楼房库、简易仓库等,但是高层货架、冷藏库、冷冻库、保温库等的拥有率较低,能够提供的服务层次较低。在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尽管近两年来大多数物流企业对建设物流信息系统提高了重视程度,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的企业比例不断升高,但是功能较为集中和单一。多集中于业务管理及查询功能模块,而在物流管理信息优化分析方面比例仍然较低。

1.3 物流运作的效率不高

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存在着物流时间长,物流成本高,物流运作效率低的问题。根据全国第三产业普查资料,把交通运输、仓储、和批发等行业的成本费用之和与国民生产总值进行比较,大约占比重为15.47% 如果考虑其他相关流通环节的费用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损失,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美国2000年约为10.5%左右。

2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物流市场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认识严重不足

据统计,我国在现阶段,对第三方物流有着切实需求的企业主要仍然是一些外商投资企业、一部分新兴的高新技术、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企业和极少数国有大中型工商企业。而我国的很多传统企业一方面还没有意识到需要集中资源以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没意识到物流的重要作用,而忽视和不愿意采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此外,对第三方物流的应用层次比较低。即使有一些工商企业将运输业务外包给运输企业,仓储业务外包给仓储企业,也只是企业间简单的、不稳定的业务联系,而没有建立长期、稳定、供应链管理意义上的合作。

2.2 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效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

目前我国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企业转型而来。很多的企业自身对物流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物流简单物流的水平上,提供的物流服务也集中于简单的低水平的物流服务。因此在这一领域也存在着物流设施重复建设、设备简单、完成业务的功能单一、效率低下,完成不了规模的网络运营模式。由于无法完成对物流需求企业的物流业务进行物流系统设计、物流功能整合、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等高层次的物流服务,使得物流效率难以大幅提升。

此外,第三方物流业务面宽、涉及领域众多,包括公路、铁路、航空、仓库、海关、港口等多个行业及部门。而我国长期以来实行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使得这些行业归口管理部门不一致,加大了协调、管理的难度。

2.3 第三方物流企业供给的服务项目单一,对营销不够重视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小,提供的服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无法提供基于供应链的物流管理服务。如单纯的运输服务,单纯的仓储服务。在运输服务中,仅提供铁路运输或公路运输,无法提供多式联运;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所能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单一,不能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无法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而在增值服务方面,尤其是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没有提供服务的能力。

第三方物流属于现代服务业,以服务为产品。而这种产品是无形的,加大了营销的难度。同时由于可提供的服务项目不多,利润比较低,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营销环节不够重视。 转贴于

2.4 第三方物流企业采用的信息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低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虽有一些已在某些方面引进了高科技的工作手段,但更多的仍停留在传统的人工操作阶段,由于新技术和新设施往往投资巨大,且要求与客户之间建立接口,阻碍了企业应用新技术的步伐。目前的物流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系统大致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单点应用层次、流程优化层次、综合管理层次、和公共平台层次。而据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仅有少数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已经达到第二层次,实现了对物流业务流程的优化,占中国物流企业总数的18%左右。达到第三层次的物流企业仅占物流企业总数的5%左右。总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各种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较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信息系统建设滞后。条形码技术、物料资源计划和企业资源计划等物流管理软件,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水平较低,这都极大地制约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影响了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高。

3 加强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管理的策略

3.1 建立现代物流观念,构建企业核心能力。企业核心能力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在与国际、国内竞争同行的争夺战中保持优势。而构建核心能力首先应转变观念,提高对现代物流的认识,重视知识技能的积累,技术体系的完善,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信息体系的培育,企业文化的建设,从这些方面着力打造企业的核心能力。

3.2 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提升物流效率。物流学是一门新型的学科,它融合了管理学科的理论,又有自己的内容,引进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对于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市场竞争是产品的竞争、质量的竞争和服务的竞争。电子商务对物流的要求是更加个性化,更加复杂。从以前的少次大量转变为少量多次。因此要求企业必须仔细分析客户的需求,满足客户的需要,制定出适合不同客户的个性化服务,才能超越竞争对手。对此首先,创新物流管理理念,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信息观念、战略观念和人才观念等各种新的理念。其次,创新服务,把服务质量放在物流的全过程中考虑。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增强综合物流的策划和操作能力和物流要素的整合能力,通过整合资源来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还可与其他物流企业间优势互补,通过共享信息和资源来提高整体竞争力,有了这些基础,第三方物流企业就可根据客户的需求通过科学合理的流程,把货物安全、准确地送给用户或送到指定地点。第三,创新管理方法、技术及规范,建立服务质量指标体系。

3.3 充分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第三方物流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信息化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特征。因此信息化即成为是物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诸如条形码(bc)、全面质量管理(tqm)、电子数据交换(edi)、管理信息系统(mis)、射频技术(rf)、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在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已得到充分应用。先进技术的应用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的有力手段。

3.4 及时调整企业经营战略,适应市场节奏。在当今市场变化越来越快,尤其是对物流影响深远的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物流的需求出现了一些新特征。电子商务巨大的发展前景,给物流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可以预见,能否抓住服务于电子商务的经济增长点,将是物流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能否取得优势的关键。

3.5 培养综合型人才,提高服务水准。目前,物流产业既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物流执行型与操作型人才。再加上目前电子商务行业成为了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重要力量,因此还需要既懂得物流管理,又懂得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发展现代物流业,首先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在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也要发展非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工作。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可以通过开展企业内部培训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等方式,提高物流企业员工的现代物流业务知识和业务水平,以提高物流管理的水平。还可以有计划地吸收、改善、淘汰,建设具有综合素质的员工队伍。

参考文献:

[1]张颖,刘淑静,闫晓萍.第三方物流.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