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9 09:27: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语文教研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多阅读浅显易懂的文言文,同时借助注释和相关文言文翻译的工具书,对文章中的字词句进行理解,从而读懂文章的内容。同时还要整理文言文中的文言实词、文言虚句、文言句式的意义及其用法。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自己自主动的去摸索,还要找出并掌握其中具有规律性的东西,有助于提升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教学《滕王阁序》中,对“目吴会于云间”中的“目”分析其在此的用法,同时让学生在回忆之前所学的《鸿门宴》中的“数目项王”中的“目”的用法,通过比较看得出来“目”字后面都是用的名词(n),从而得出“在一个句子中若是有连个n连用,那么其中的一个n或用为v(动词)。接着让学生举一反三,《滕王阁序》中“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襟”、“湖”,《师说》中的“吾师道也”中的“师”等。又如比较《滕王阁序》“雄州雾列,俊采星弛”、《归去来兮辞》“园日涉以成趣”、《逍遥游》“水击三千里”中的“雾、星、日、水”等从中就可以找出“n在v前面并不一定就是主语”的规律。通过这样的教学,逐渐培养和提升学生对文言文中n的使用规律。又如:《劝学》中的“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就是将n放在能愿v后面从而活用为v;《寡人之于国也》中“树之以桑”中将n放在“之、而”前面使其活用为v等。
通过这样的比较、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使课堂的气氛活跃,也提升了教学的效率。
2导入式的文言文教学提升学生的兴趣
对文言文传统的教学方式总是按部就班,首先是介绍作者、背景,接着就是逐字逐句的翻译,最后进行分析和总结。这种枯燥、沉闷的教学方式让学少变得疲惫,同时课堂也是“一潭死水”;因此我们要打破这种教学模式,根据学生所熟悉的内容导入教学。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想象思维。例如《鸿门宴》的教学中,首先我讲了一个传说导入该堂课:纪晓岚的一首祝寿诗“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生的儿子都是贼,偷得蟠桃敬母亲”。然后,我结合了《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中的知识点,再让学生对“宴会中”的那部分进行了通读,并分析文章的动人之处。最后再进行总结。类似这种切入时式的文言文教学,让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投入到质疑的氛围中,同时还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放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去创新
为了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我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始终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借助工具书、注释等,翻译内容,理解全文。
3.1阅读全文
新课标的要求:阅读文言文和古诗词,并背诵经典的名篇。因此,阅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关键。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翻来覆去的阅读,积极的调动自己的大脑思维,借助相关字词句的预感来回忆之前所学知识,从而更好的认识、分析、理解、感悟全文。针对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问教师或者是借助工具书等。
3.2不断的积累
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例子,学生要凭借着这些例子举一反三。对于学生来讲,该篇课文中的字词句等就是例子,学生只有不断的积累名言绝句,并掌握它们的用法和意义,才能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巩固性的积累不仅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好的吸收,还能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散发性。时常让他们抄袭部分课外的文言文语段进行熟读、背诵,以便于帮助他们解决课堂上的新问题,完成知识的迁移。
3.3归纳和总结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趣和兴奋地智力内心状态,才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在使用语言技巧的的时候应该巧设悬疑,并采用提问的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突破学生受固定知识的限制,变无疑为有疑,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吸引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探索思维,使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开展。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绪、掌握知识的能力以及掌握体育的基本动作技能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思维方面出发,结合实际的教材内容,巧设语言悬疑,体现教师语言艺术性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武术练习的课堂上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编一些比较顺口的词语或顺口溜,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记住武术的基本动作和名称,比如说"马步横打"、"抡臂砸拳"等等,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
2在教学中要适时、有节奏的运用语言
突显语言的艺术性价值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在重视课堂语言运用的同时,还应该重视语言的节奏和在什么时候运用什么语言,不同的情境下采用不等同的教学语言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更能突显教师语言的艺术性价值。快速地教学语言是不可取的,不能被广大学生所接受的,因此,在实际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慢节奏的使用语言,并通过一定的动作技巧来伴随着课堂教学的开展,这样既突显了语言的艺术性,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和训练情趣。所谓慢节奏的教学语言不是漫无目的"慢"教学语言,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掌握基本体育技能的情况来确定的。如果教师能够做到适时、有节奏的运用教学语言,突显教学语言艺术性的价值,这样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就能够有效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授体操运用中的跨跳抛绳的动作的时候,众所周知,这一个动作具有很高的要求,既要将绳子抛到一定的幅度,又要要求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优美的动作和姿态。此时,就需要教师及时的运用准确、规范、标准、激励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提示与鼓励,使学生在教师的支持与鼓励下,快速的掌握抛绳的动作与技巧,使学生能够对抛绳的力度、顺序等基础性知识有效地掌握,进而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为学生的体育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行的高中语文课本全6册教材中,文言文48篇,其中传记文学共有13篇。传记文学占整个文言文的四分之一强,足见编者对传记文学这种源远流长的文体的重视程度。从1993年至1997年的高考试卷中,文言文阅读大部分选自传记文学。
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了解一些阅读文学作品的常识”和“我国文学史的常识”,“能比较熟练地阅读一般的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对于文言文,高一语文中提出要求,“了解文言文阅读方法和行文的一些特点”,“懂得一些古代文化知识和古代文体知识”。这从知识掌握的范围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两方面对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要求,联系传记文学的教学,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帮助学生掌握文体常识。
传记文学主要是指记载人物的生平事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的作品。它既是文学,又是历史,是文学和历史结合的边缘学科。在中国古代,它的主要形式有史传、杂传、散传、自传、专传等。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6篇就是史传;《左忠毅公逸事》、《五人墓碑记》等为杂传;《记王忠肃公翱事》、《梅花岭记》都是别传;《谭嗣同传》、《柳敬亭传》等是专传。另外,《史记》还创立了一个“列传”的概念,是指与“本纪”相区别的,记载人臣士庶的传记,如课文《屈原列传》。
在教学中,应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传记文学文体的一些基本常识。
2.揭示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
传记文学是文学和历史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因此它既有历史特征,要求“尊重历史”,又有文学的特征,人物形象、语言都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传记文学的主要特征是:
(1)真实性。传记文学必须以真人真事为依据再现历史,再现人物。传主及事件必须符合史实,有史学价值,决不能凭空虚构。这也是传记文学享有崇高声誉和至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之一。高中课文中的传主,如廉颇、谭嗣同、屈原、张衡等,都是历史名人,其事迹史书都有记载,真实可靠。近几年来高考卷中出现的人物如狄仁杰、姚崇等也是史学界备受推崇的人物,其事迹均有明确记载。当然,传记文学的真实性并不等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简单记录,一些次要人物、局部细节可以借助于想象、联想等作适当的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
(2)艺术性。传记文学要运用多样的艺术手法来刻划人物,描摹物态。传记文学主要是写人的,所以它要求刻划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部《史记》之所以备受历代文人墨客的推崇,主要原因就是它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刻划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
(3)相当完整性。传记文学主要是表现人物的,要使人们对人物性格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就必须注重人物性格的完整性。因此在传记文学中,传主的生平经历一般都较完整,便于读者从总体上把握人物,如《史记》。一些小传,如“逸事”等,由于受材料、篇幅的限制,不可能表现人物一生完整的经历、事迹,但往往通过典型的事例,以小见大,来表现人物性格,如《左忠毅公逸事》。
3.引导学生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传记文学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必须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来分析、欣赏、评价作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欣赏水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传记文学刻划人物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加以分析归类,能使学生在实际阅读过程中逐渐积累,提高阅读水平、欣赏能力,准确地把握住人物形象的特征。
首先,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新课改的目的在于将传统教学系统当中的逼迫学生学习转变为引导学生自学。在文言文的学习当中,如果赶鸭子上家,让学生在不愿听、听不懂的气氛中进行学习,那么其自身在整个教学体系中会呈现出被动的状态。但是,情感教学的引入很好地解决了学生这方面的问题。教师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加强其自身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对于学生充分理解课堂内容及含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文言文没有太多接触。这种缺乏时代要素的隔膜,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即会认为文言文本身是枯燥的,而其整个的学习状态将是非常枯燥。
第二,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当中的优秀篇章,其内在蕴含了包括了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意蕴。学生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可以建立起自身对文学作品的品鉴和基本类型的区别。学生往往会通过有效的学习手段和学习方式,来对文言文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建立对古代文言文的审美来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简单的对文言文字词句子结构的学习,上升到对其整个思想意蕴和审美形态的整体把握。学生学习文言文,本身便是对古代文化的学习。这种通过文言文学习,而进行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意识的把握,对于学生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文言文中所阐述的对真善美的关照,与学生在这一时期成为所需要的对美的认知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文言文的篇章当中,蕴含了中国古代文人志士、儒者道士对人生充满哲理的思索,和对人生境遇的各种体验。以坡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为例,其在整个行文过程当中,阐述了作者坡对人生的一种奇妙体验。其为读者人生境界的提升和对人生的感觉描写的十分细致到位。作为学生来讲,其在认真诵读坡先生的作品时,可以体会到其对人生和宇宙辩证关系的探索,并能够通过作品的阅读和背诵,加深自己对这种豪迈人生的感悟,从而通过文学审美来大大提升自身的人生境界。这种通过文言文作品来影响人细节的文字,对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作品时,不仅仅是在进行简单的文言文知识学习,更是对人生态度和人生观念进行学习和调整。
二、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实践情感教学的基本路径探析
文言文与学生个人的情感存在着良好的互动,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很容易与学习内容产生共鸣。这为文言文教学通过实践教学情节,奠定了充分的现实基础。而在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通过对学生的审美追求和情感陶冶作用的把握,充分发挥其作用,努力使其对整个学习状态具有清晰的认识。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督导,可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对课文的诵读。众所周知,文言文具有节奏美和韵律美,其在朗读的时候会朗朗上口,这种韵味儿会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内在的优美韵律和内部结构构成。学生在诵读的时候,可以通过对这种韵律的赏析来加深对古代文学当中形式美的认识。另外,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让自己的思维空间进入到文章中的优美世界里。
(1)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课外名著阅读,兴趣因素相当重要。阅读既有认识和教化作用,也有娱乐作用。就一般人的阅读经历来看,多数是从兴趣人门,才逐渐迷上读书的。一上来就对学生大谈作品的社会意义、艺术成就,很容易把学生吓退。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要重视开局的读物推荐。不但要根据大纲或我们向学生推荐的书目,更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帮助他们选择那些思想性艺术性强,更要选趣味性强,与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情趣相适应的读物。因此,让学生先读《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等。这些作品情节曲折,可读性强,很容易吸引学生。当他们的阅读积累了一定的量,理解能力欣赏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之后,再指导他们读《红楼梦》、《呐喊》、《复活》、《老人与海》等寓意深刻的作品,就比较容易接受。
(2)可喜的阅读成果。以一个课题实验班为例,到高二上学期末,人均课外阅读文学名著8.27部。学生的视野非常开阔。有10人读过古典四大名著;42人读过《三国演义》,36人读过《水浒传》,36人读过《西游记》,27人读过《红楼梦》,26人读过《简爱》,24人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围城》、《呼啸山庄》、《鲁滨逊漂流记》、《傲慢与偏见》、《呐喊》、《家》、《儒林外史》、《子夜》、《老人与海》、《漂亮朋友》等也都是阅读人数比较多的。最受青睐的作家依次是鲁迅、莫泊桑、雨果、海明威、托尔斯泰、莎士比亚、狄更斯、巴尔扎克、契诃夫、马克·吐温等。最受欢迎的都是思想内容积极向上,健康高尚,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文学作品。很多学生不但熟知这些作品的故事情节,熟知书中的典型形象,而且在思想上受到良好的影响熏陶。了解作品,熟悉文学掌故,崇尚正直、善良的性格,追求独立自由的思想境界。表现出良好的文学素养和美好的精神风貌。
二、在古典诗歌阅读中获得真感受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瑰丽的珍宝。缺少有意设计的零星的诗歌学习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有限,而自觉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多层面的诗歌教育,才更有意义。对学生进行诗歌教育,既强调分阶段相对集中,更注意保持连续性,防止随意的散乱的偶然行为。我们设计在高一品读唐诗百首左右,高二品读唐宋词百首左右。品读的诗作都经过精心选择。尽量选择那些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较高水平的经典诗歌作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由点连结成线,由线连结成网络的文学史的观念。注意量与度的把握。适量扩展,学生能够接受消化,防止过多过滥,影响课本的正常学习。所选作品力求能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兼顾的较高标准;同时还考虑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欣赏偏好。对作品中一些不够健康的情调,及时正面引导。
没有明确的目标,犹如“盲人骑瞎马”,到处乱撞,其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单元教学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例如,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记游散文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1阅读方面:了解课文所写景物的不同特点;体会文章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趣和哲理;理解写景抒情散文融情于景、托物传情的特点;学习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状物写景的方法。
1.2写作方面:学习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按游踪顺序状写较多的景物,学会写较复杂的游记。
1.3听说方面:能口头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个地方、一处风景,突出特点,明确方位,仿到口齿清楚,表达明白。
对以上教学的总目标不仅教师要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因此在开始教学之前,我首先将这一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在学习过程中才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2.学习知识学习知识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单元理论知识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都是按文体划分单元来编排的,每一单元都由教学要点、课文和单元知识与训练组成。单元知识与课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单元知识有统驭课文、帮助学生正确阅读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课文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归纳知识要点,再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去分析理解单元课文。
3.教读示范+教读示范就是在教师带领下,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单元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讲读课文,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阅读的具体实践活动
教读示范,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教给学生一把分析、钻研同类课文的钥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教读示范必须做到三点:(1)要突出重点,体现单元教学目标。(2)要落实知识,用课文印证单元理论知识,揭示知识的规律性。(3)要侧重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4.自读深化叶圣陶指出“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自读是学生由老师讲解到个人自学的过渡阶段
著名教育家叶澜认为“在一定意义上,一门学科的方法论水平,可以成为衡量这门学科成熟度的重要标志,而方法论的发展也必将成为促进学科成熟度提高的最根本手段。”语文作为学科教育的中流砥柱在教育改革的宏大背景之下自然要将方法论的研究纳入到当前的学术视野中来,以求与文学课本身的完善与成熟,这是语文教育之繁荣与创新的最佳突破口。
1.新课程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欠缺
1.1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指导下的研究目标定位有失偏颇。“从哲学的文化类型上说,现今世界上有两种哲学:一种是认识论哲学,一种主要是存在论哲学。”传统语文教育研究倡导注疏,而现代及当下语文教育则进行本质主义的研究。众所周知,二元对立是认识论的基本特征,本质主义则是一种典型的主客二分的唯科学认识论模式。相对而言,存在主义抵制二元对立,推崇以人为本。本质主义研究务实语文教育作为一种存在论意义上的关乎人本身的历史文化过程的实践生成性与意义可塑性,将语文教育物化,从而割断了语文教育作为人的活动与世界整体性的关系,其结果就是语文教育很难达到相应的哲学理论高度。
1.2语文教学研究方法论缺乏历史延续性。语文教育研究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但其中并不存在一条连贯的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轨迹。传统与现代似乎是不证自明的二元对立,加之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几经断档,并未自成系统。换个角度来讲,传统与现代应该是一脉相承的。美国学者希尔斯教授在其经过二十五年潜心研究而撰成的专著《论传统》中认为,“传统是围绕人类的不同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是一种对社会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同时也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创造性想象的积淀”。他认为作为一个社会的文化遗产,以表意象征的方式使人类的代与代之间、历史阶段与历史阶段之间保持了连续性和统一性,给人类生存带来了秩序和意义。
1.3缺乏具体研究的理论高度。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的语文教育研究以政策解读、经验总结、工作汇报为主要方式,无理论性可言。研究者很少到实践中作研究,是典型的书斋式研究,缺乏实证精神,理论建构缺乏现实依据,只能从宏观上进行泛泛的“完全正确”的大理论论述。按照形式逻辑规则,内涵越大则外延越小,外延越大则内涵越小,因此其理论缺乏可信性与可操作性。
1.4具体研究方法缺乏系统,导致研究方法选择上的主观性。目前,我国教育研究使用的一般方法包括观察方法、试验方法、调查方法、统计方法、历史方法、逻辑方法、比较方法、因素分析方法及个案分析方法等。这些基本方法作为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育研究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运用,但研究者从未在理论上深入领会这些方法的真正内涵。
2.新课程语文教学研究方法的欠缺原因
2.1概念范畴混乱。任何学术研究首先要理清所据概念范畴之含义,然后研究才有可能,语文教育研究尤应如此。传统语文教育研究讲求意会领悟,现代语文教育中简单的经验主义或主观臆测使语文教育研究所使用的一些感念范畴始终飘忽不定。仅“语文”二字就让研究界争论不休,无法在学术的层面上达成共识,研究者各自遵循自己的思路,无法在同一概念范畴内进行平等对话,从而阻碍了语文教育的发展。
2.2非逻辑的理论体系。逻辑性是衡量一种理论体系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准。由于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不足,语文教育研究虽多点开花,但却始终无法形成逻辑性的理论体系。虽然语文教育学(或语文教学法)改名称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但从其深层实质来看,整个语文教育研究尚未真正自成一体,依然是各研究小领域各自为战,如阅读研究、协作研究等等,而没有立足于人,将语文教育作为文化整体加以逻辑性的理论架构。
2.3语文价值与意义的沦丧。在一定程度上,价值与意义是某件事物存在的唯一理由。语文教育研究作为一项学术事业,所追求的是语文教育的学术价值和意义。传统的注疏、“文以载道”是从儒家道德伦理出发并为其服务的;现代教育则是从政治思想教育立场和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出发强调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即使如今对语文教育价值与意义的反思也只是将语文功利主义工具观与人本(文)主义进行调和,其结果是刻意抛弃功利主义,同时却无法找到通达人文价值的路径,语文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暂时处于真空状态。
2.4学科地位的动摇。语文教育由于其研究方法论的不足,以及上述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不由地令人担心其学科地位的存在,或许是杞人忧天,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语文教育的学科性质、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目前都还处在变化的边缘,作为一个交叉型学科,研究方法论的不足将会动摇其学科的地位。
3.新课程语文教学中方法论的运用策略
3.1关注与其他相邻学科的联系研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语文教育研究的理论深度与广度都增强了,逐步从语文教学方法层面深入到语文教育的本体论、价值论、文化学层面,研究的视角也从单一的经验与思辨的研究发展到了从众多相邻学科的角度来分析、阐述语文教育的问题。尤其是二十世纪末由《北京文学》发起的一场关于语文教育的世纪大讨论是对语文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一次较为全面彻底的总结与反思,似乎达到了语文教育研究理论的历史最高度。
1.1、教育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技术和技能,更应该要做到育人、育心。高校体育教师的语言教育性,要求教师文明用语,在讲解知识、教授技术与技能时要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不能空洞、庸俗和随意。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深入简出、循循善诱指导学生,适时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励学生。课堂教学结束部分的评价要言简意赅、实事求是和客观公正,促使学生将自己课堂练习、业余锻炼和未来的终身体育充分的结合起来,养成终身体育习惯。
1.2、启发性和鼓励性
高校体育课教授的对象大基本是十八至二十岁的青少年,他们刚刚成年,在思想和行为上日趋成熟。作为高校体育教师的语言,应能够启发他们的潜力思维,启发式的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和终身体育习惯,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体育教材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激发他们克服困难的斗志,鼓励他们加强课余锻炼,促使他们形成浓厚的体育兴趣,养成终身体育意识。良好的体育技术动作的形成必须靠反复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对于复杂的技术动作,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讲解与示范,在讲解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启发和鼓励学生,指引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技术动作要领的方法,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对于体育技能较差的学生,他们怕别人笑话,信息不足,甚至有的消极面对;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的做动作,大胆的投入到学与练的过程中,尤其是语言上的鼓励,更直观,更能激发他们战胜困难的斗志。教师应该投入较多的时间帮助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鼓励性的言语,对于他(们)微小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适时的让全班同学鼓掌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战胜自卑心理,树立强大的自信心,更能够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性作用。
1.3、规范性和准确性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被学生效仿,起着师表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讲解和动作示范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会影响到学生课余锻炼和将来从事体育锻炼的效果。因此,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规范与准确,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声音语言与肢体语言都必须做到规范与准确。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方言和一些粗俗的语言,比如,在学习动作时,描述到身体部位,不能把“手”说成“爪子”,“臀部”称为“屁股”,“腹部”称为“肚子”或者“肚皮”;在集合时,语言也要规范,横排应称为“列”,纵队称为“路”。有时候,语言看似差别不大,但是用语不当,就会导致迥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2、语言艺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高校体育教师面对的是身体和思想相对成熟的青年群体,其语言对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培养运动技能、发展智力和心理调节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有着促进作用
2.1、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
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语言。在学习新内容时多应用鼓励语言,在复习阶段要多运用赞许语言和启发式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少用消极、批评语言,以免学生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校体育课面对的是相对比较成熟的群体,教师应该多跟学生交流沟通,鼓励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会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他们就会自主的学习体育技能和技巧,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这样,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提高。
2.2、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使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教学中,教师语言要严谨,态度要严肃而又和蔼,控制好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自觉主动的学习,从而让他们产生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振奋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高校体育课堂可能是大学生人生中体育课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的语言艺术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在最后的“体育课阶段”的体育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对体育的浓厚兴趣,他们就会掌握一项甚至更多的体育项目,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3.053
On the Introduction of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Language and Culture
LUO Lijia
(Hu'nan Polytechnic of Environment and Biology, Hengyang, Hu'nan 42100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knowledge integration, the culture introduc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concerned by all circles. Based on the language and cul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culture, the main purpose is to better train students to learn english. English is a language subject, it has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so in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of cultural content, so that students learn English through culture,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foreign culture in English. In this kind of teaching method, only then can let the English stud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use English better, improve the English communication level.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 of culture introduc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alyzed, and the strategies of culture introduc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culture;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ulture introduction
0 前言
我国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十分高,高职院校中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英语专业教学方面还应该进行文化导入,以便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英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并更好地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所以,英语学习中的文化导入教学法既能够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又能够让学生在跨文化语言学习中获得文化内涵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对文化导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英语属于一门语言类学科,其内含丰富的文化知识。在英语教学中,英语的表达能够体现出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学习英语,就要掌握其文化内涵。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其学习目标是能够很好地应用英语,这需要学生对英语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如果不懂英语文化,即便是能够说出流利的英语,也难免会出现“中国式英语”或在表达方面受到影响。①学生学习英语,便要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与我国文化的不同,这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根据英语的实用特点进行教学,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自觉地借助英语文化深入学习英语。
2 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
高职英语教学中针对文化的导入内容可以分为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对话规范用语以及交际语言文化背景等。
2.1在词语中文化导入的内容
词语是英语的主要构成因素,词语包含两种意义,一种是表面意义,意为词语字面的意思,另一种是内涵意义,是指与社会和文化背景有关的意思。这就是语言与文化的一种关系。通常来讲,每当遇到英语中的内涵词汇,教师都需要进行文化导入,例如“rain cats and dogs”字面意思很是不通顺,但在英语中就可以解释为“倾盆大雨”。这正是英语文化的一种体现,西方国家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总结出了大量的此类语言表达方式,这是英语中的成语,与我国成语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是语言的精华、文化的浓缩。②
2.2在语篇中文化导入的内容
英汉文化中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篇章结构上的差异,这与中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有关,中国文化注重感官思维,西方文化注重线性思维,也就是说中国人说话爱兜圈子,外国人直截了当。③从语篇表达上讲,英语篇章的结构具有十分明显的线性特点,以演绎式为主。多数的语篇开头都是主题句,然后使用不同论点来论证主题句,最后再总结。而汉语的篇章有所不同,开篇由浅入深,最后归纳。
3 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与策略
3.1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
3.1.1循序渐进进行文化导入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虽然文化导入是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在进行文化导入时,还需要循序渐进,让学生以理解为主。在英语课堂中进行文化导入,可以由浅入深、由简到难,根据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本知识的引导下,逐渐扩展文化背景和文化内容。④在低年级中导入文化内涵,需要根据学生对英语的掌握程度进行文化导入,可以通过对话、谈话的方式吸引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语法和语言知识的学习能力。循序渐进导入法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利用单词的介绍,讲解与日常生活有关或常用的单词,比如“sorry”的用法,“sorry”和“Excuse me”的区别,“hello”、”good morning”、“good evening”等常用词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常接触此类词语,对此类词语的印象十分深刻,在导入文化时学生不会感觉到陌生。第二,当学生对英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英语短片、英文歌曲等扩大学生接触英语文化的范围,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在英语短片或英文歌曲中,学生能够了解到英语的用法及为什么这样用,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3.1.2延伸相关文化进行文化导入
文化导入的目标并不是教育学生学习英语文化,而是利用文化导入,让学生尽快掌握英语。延伸相关文化进行文化导入是指可以利用课本内容,通过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文化内涵的延伸。⑤但前提是教师要先教会学生教材上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文化内涵的延伸。例如讲授“manner”一课时,在讲明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情境,一位同学在路上遇到老师,先用中文以什么方式打招呼?怎么称呼老师?后用英文同样演示一遍,从中教师可以渗透英文中对教师的称呼多数不叫“Teacher”,而是称之为“sir”,这是英语国家的称呼习惯。在延伸相关文化进行文化导入时,需要注意延伸的内容要根据教材知识点而定,不能在还没有学到相应的文化知识的时候便进行文化导入,否则会产生反向效果。
3.1.3对比中英语言进行文化导入
虽然我国高职英语教材的编写人是中国学者,但其中会包含十分丰富的英语文化内涵知识,教师在讲解课本知识时,可以通过将课文内容与中国文化对比,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在对比中找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同时也能够加深对英语的理解。例如,在讲授“hot dog”一词时,如果按照词义解释应该是“热狗”,在我国是对动物“狗”的称呼,在英语国家中,这是一种食物。另外,讲授中国与英语国家的不同之处,例如,中国人称“死亡”、“牺牲”等,英语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不会直接说“die”,而是会委婉地说“to be with god ”。由此可以导入,英语国家人对表达不好的事情时十分委婉,多与宗教、上帝有关,我国则不同。再例如,在讲解“party”一课时,主人欢迎朋友来家里做客,这时教师可以进行文化导入,讲解西方文化的风俗习惯。⑥英语国家的人认为在聚会时早到十分不礼貌,这样会影响主人的准备。而在我国,聚会通常早到十分钟会显得比较尊重对方,特别是对于长者或者地位较高者更应该这样。对比中英两国文化的不同,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能够让学生找到立足点,在学习中也不会十分吃力,还会对丰富的外国文化产生兴趣。
3.2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策略
3.2.1兴趣导入法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学生的课间或课余时间,培养学生阅读英文短文,例如英文的《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用小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在阅读中主动挖掘文化内涵,并与同学共同分享。教师在课余时间需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为学生组织举办英语活动,例如英语小品、英语演讲、英语知识竞赛等,在活动中逐渐导入英语文化,加深学生的印象。
3.2.2文化讲课法
邀请外教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座,为学生营造英语使用环境,在讲座中要为学生讲解英语与汉语的不同之处,再让学生自行观察和找出汉语和英语表达的不同之处,由外教老师进行外国文化的传播,让学生亲身感受外国文化,增强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
3.2.3教具演示法
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地点还是在课堂中,所以,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时间,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文化的导入能够事半功倍。教师可以使用不同教具为学生演示英语文化,例如讲到“park”一课时,教师为学生播放多媒体视频,视频中展示各国公园,并配以简单描述的词语讲解有特点的公园,其建成时间、社会背景、历史价值等 。例如“奥林匹克国家公园”,在展示视频或图片的同时,教师应该多为学生讲解公园在西方国家的价值、意义,西方国家与中国对待公园景观建设的不同之处,让学生通过丰富的画面领略到其中的文化内涵,在更直观的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
4 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跨文化语言教育是我国高职院校中面临的新课题,在保证学生学会英语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基于语言与文化论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是从英语知识层面过渡到语言艺术层面,让高职英语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注释
① 马凯,张卫红,米淑一.文化导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4:134-135.
② 吴斐,杨永和,罗胜杰.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以湘西民族文化为案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10):39-43.
高一选出六个班为实验班,其它为对比班。根据期中考试和平时测试成绩取每班的前20名组成A级班;中20名组成B级班;后20名组成C级班。其中A级班分为A1和A2班;B级班分为B1和B2班;C级班分为C1和C2班。为了保证教改的顺利进行和可信度,严格按照名次分班上课。
二、各个层次的分期目标及要求
A级班根据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较好,接受能力强,潜力较大的情况,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在学好现行新教材的基础上,把每周的课程分为听说、精读、泛读、写作四种类型,其比例分为1:2:2:1。努力做到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力,注重培养其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扩大阅读量,并根据其英语水平的发展状况在不同阶段补充不同难度的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的学习和练习材料,争取提前达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一级目标,为使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B级班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按部就班地学习好现行新教材,并努力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侧重培养其阅读能力,顺利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目标和任务。尤其是针对那些综合成绩较好但英语相对薄弱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狠抓双基的落实,使学生的成绩稳中有升,争取使部分学生的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以利于将来在高考中整体水平不会受到影响。
C级班降低起点,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努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在班级中形成浓厚的学习外语的气氛。
三、授课、辅导、测试与评估
分班以后,实验班上英语课按照A、B、C三个等级分开同时上课。上课时,每班的学生要固定好座次,并分别选出课代表,以负责本班的上课及学习。平时自习课辅导,学生要回原班。老师每个星期至少有一次情况汇总和集体备课,做到对A、B、C三级的教材和进度比较熟悉,以便于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辅导。
平时测试可根据各级进度、难度进行命题,不必统一。但是期末统考要统一试题,以便对学生有一个阶段性的了解,对老师的教学也可以做出评估。对老师和学生所取得的成绩的评估可分成两个部分:一是A、B、C各级情况的进展幅度,二是原班总体状况同对比班进行对比。
作为音乐教师怎样通过音乐教学来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呢?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以及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对其进行教育、引导。
一、音乐教育有利于净化、升华人的心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音乐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它取材内容的广泛性及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教学形式的趣味性,当你翻开教材仔细阅读,你会发现德育的内容非常广泛,无处不在。音乐教师巧妙设计构思,精心备课,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一堂课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启迪学生的心灵,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去影响、去改变学生,让他们在音乐中仿佛置身其中,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的谴责、热情的歌颂,全身心的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唤起他们的情感,培养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
二、音乐教育有利于开发智能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认识,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开发人类智力、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们奋进的特殊工具,已被普遍认同,有越来越多的孩子纷纷加入到学习音乐的行列。经现代医学专家研究认为,人的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甚至有些科学家称右脑为“音乐脑”,它与创造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音乐教育对开发右脑、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智能因素起着其它学科无法代替的作用。孔子、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不仅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而且对音乐的研究都有很深的造诣,正因为音乐对其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才帮助了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登上了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础上,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演奏时通过手指的灵活运用,对大脑的神经系统进行锻炼,使大脑更灵敏、更聪慧,同时训练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开阔音乐视野,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更有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打好基础。
三、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素质的培养
良好的性格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在学业和将来的事业上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性格因素,而音乐教育是心灵的塑造,是情感的培养,是个性的发展,是辅助非智力因素养成的好帮手。音乐艺术既表现人的情感,又表现人的思想,具有潜移默化,塑造人的心灵的作用,使人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灵魂升华的情感,使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增强奋斗的自信心和力量。因此,我们要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让他们在自我参与的艺术熏染中,不但受到审美、情感、思维的培养,而且通过耐心专注的训练技能技巧,培养他们战胜困难与挫折的顽强个性,养成一种坚忍不拔的情感品质和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心,对他们以后的事业和人生有很大帮助。
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也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自然延伸,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要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打好有助于今后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或使用英语所必需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习得能力两大基础,培养学生作为21世纪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英语素养。
高中英语教育本就应该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平台。
而目前,结合当前新课改的教育形势,我们则要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方式。
首先,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化应以教师思路的转变为起点。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可以说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能力的起点,但并非终点,学生自己才是他们探求知识以及磨练能力的终点。
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强行的生搬硬套都不尽科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准确地说是语言习得的主体。
以书为书,不问目的不加思考地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应该逐步改变甚至摒弃。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化,必须以充分吃透教材,领会教材编写的精髓为驾驭的基础,英语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教会某人学会多少单词,多少句式,若能让他们学会自动学习,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学习,并且在英语习得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自我驾驭和评价,那么我觉得英语的教育才真正有了现实的味道。
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思路转变的时候首先得考虑的问题。
其次,由于长期以来,中国的英语教育受到考试极大影响,应试教育在中国根深蒂固。相对来说,高中的英语教育更是因为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的惨烈而紧缚于高考这根指挥棒,一切教育教学都是为了高考能取得好的成绩。
为此,我们从相当程度上来说忽略了语言习得的自然过程,忽略了对青少年英语学习的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对学生实行满堂灌,死记硬背,以高考考点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神经。学生被动学习,缺乏学习的激情和主动性,单纯以考点强化为目的而进行的语言教学可谓在目前的高中英语学习过程里面,在学生中间比比皆是。
为考而学,为考而教,甚至是为考而生,可悲!
在2009年暑期高中新课程培训中,再三强调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也就是从学生的学习出发,根据学生的其起始水平,学习风格,学习环境等,设计从感知到学习到实践和评价的学习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开展相应的促进学习的教学活动。依据学习过程设计,实现学习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可以保证教学过程按照学生的学习特征开展,从而促进学习,也达到了优化教育方式的目的。
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特别要从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来优化。
我们可以把学习过程划分为pre-learning,while-learning,post-learning三个阶段,这就是pwp教学过程。
Pre-learning(学习前)阶段是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学生自我准备,教师激活学生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其目的是为新语言内容的学习进行准备。这一阶段包括课堂教学之前的一切准备活动,也包括课堂教学中开始学习新的语言内容之前的导入,启动,复习,激活等活动。
While-learning(学习中)阶段当然就是学习新语言的阶段,一般是在课堂进行,但也可以是学习在课堂之外的自我学习活动。在这一阶段,教师进行知识呈现,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语言内容,形成运用能力。
Post-learning(学习后)阶段是学习新语言之后的评价,运用阶段,这一阶段应该是课堂之外的运用活动阶段,因为课堂内的活动本质上都属于学习阶段的活动,即使是课堂内的运用也是促进学习的运用活动。
PWP教学过程可以用以听、说、读、写各种技能教学过程,也可以用于词汇、语法、课文等学习过程,其核心就在于是否以学生的语言学习为过程的中心。
PWP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优化,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要求教学设计的时候,明白教师的作用是指点和引路,学生的语言习得需要自己去揣摩和训练。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建议或者是看法:
1.学会控制授课时间。虽然现在很多地方的英语教育基础设施都还不是很完备,但是就是不用电教,课堂时间合理的控制仍是很有必要的。
在进入正式的授课之前,我们需要导入和铺垫,而学生也需要有准备和预热。而在一定的讲授和点拨之后,我们更需要给他们缓冲,思考,理解乃至运用实践的空间。
2.学会分层授课。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应该有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阶段的理解能力,应该有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我们得明白,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一下子把你所指点的东西弄明白搞透彻,也并非高一的学生就应该一下把某个词的高考考点掌握。
3.学会引导学生学习思维的转变。
高中的教育应该是与社会联系非常紧密的一个阶段,高中英语更是首当其冲。很多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太过于形式,就是为了考试,与实际运用相差很远。
要引导学生明白,高中的英语学习里面,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能力的起点,学生自己才是他们探求知识以及磨练能力的终点。高中的学习就是学会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评价,为终身学习打下最实在的基础。
4.注重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加强。
教师必须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要做到“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