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招聘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09:28: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企业招聘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企业招聘论文

篇1

Abstract:Structuralizedinterviewhasbecomeanewtechnologyandmethodfrequentlyusedintheenterpriseemploymentadvertising.Thepaperanalyzessomepopularissuesinit.Accordingtothepracticesofenterpriseadvisoryservice,thepaperpresentsthesolutionsasnecessaryreferencesfortheemploymentadvertisingofenterprisehumanresources.

Keywords:structuralizedinterview;enterpriseemploymentadvertising;countermeasures

结构化面试是指面试的内容、形式、程序、评分标准及结果的合成与分析等构成要素,按统一制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的面试。它的基本原理是:对同类应聘者,用同样的语气和措词、按同样的顺序、问同样的问题,按同样的标准评分。问题的结构就是招聘岗位所需要的人员素质结构。[1-2]一些企业HR的从业者为了企业能召集到“能战能胜”的“千里马”,严把招聘关,运用这些先进的招聘方法和面试技巧,使企业的招聘能力和效果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从业者对结构化面试的技术和原理理解得片面、狭隘,没有真正掌握结构化面试的真谛,因此严重影响了企业招聘的效果。[3-4]近几年,一些专家学者或HR从业人员在对结构化面试的研究和使用更多关注方法的掌握和设计上,对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仍然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几年来,笔者多次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了一些企业的招聘活动,发现和了解招聘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笔者通过对典型问题归纳、分析,及多年咨询服务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助企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存在的问题

(一)考官对各要素评比标准的理解缺乏一致性

面试中,各位考官由于岗位、资历、学历、性格等等方面的不同,对每一条要素的理解不同,甚至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考生能得到公正的评价成为企业招聘的重要问题,甚至影响了面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笔者在佛山一家电子生产企业的招聘中发现这样的评分结果(见表1)。

表1中,W1和W7两位考官的达标标准和其他考官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尤其是对每一项的标准理解上也是起伏较大,并不是习惯性对每一个人和每一条标准打高分或打低分,而是对每条之间,每人之间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评分标准缺乏稳定性,影响了整体评分结果的可靠性和公平性。

(二)考官的组成结构缺乏专业性

面试考官的组成,具有很强的结构性,有人力资源部的人员、用人单位的人员,有时还需要有顾问专家的加入。正是这种组成人员的协作分工,体现了考官各司其责的专业性。但很多企业往往忽视这一点,考官组成基本是企业人力资源部成员,对应聘者专业知识的把握往往不够准确。笔者在为广东某港资服装企业培训的时候,很多基层管理者反映人力资源部招聘的效果比较差,每年都有大量招聘来的员工被下属二级公司退回,或者通过二级公司的领导利用个人关系调节到另外的二级公司。通过了解,笔者发现这家纺织集团的人力资资源部有一个专门负责招聘的工作小组,这个小组的成员全部都是刚刚毕业1-2年的大学毕业生,而且这些毕业生没有一个具有纺织专业的学历背景和工作经验。因此,这家企业的招聘工作出现问题就一点不奇怪了。

(三)招聘面试提问过于程式化,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提问技巧

许多企业面试考官在招聘的时候,结构化面试的问题由于是提前设计好的.必须按严格的程序进行.且由于时间的限制.谈话更多围绕已定问题来进行.这样应聘过程比较机械、不自然.问题可能显得唐突.也不能更深入地了解应聘者的思想和内心活动。提出的问题简单、直观,缺乏必要的设计与铺垫,使招聘者回答的信息很难反应真实的客观情况。例如我在深圳一家科技企业招聘会上遇到这样的情况,这家企业的副总经理(主考官)对一位应聘部门经理的考生提问了这样三个问题:

1.这个职位要带领二十几个人的队伍,你认为自己的领导能力如何?

2.你在团队工作方面表现如何?因为这个职位需要到处交流、沟通、你觉得自己的团队精神好吗?

3.这个职位是新近设立的,压力特别大,并且需要经常出差,你觉得自己能适应这种高压力的工作状况吗?

候选人是这样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管理人员的能力非常强;第二个问题,我的团队精神非常好;第三个问题,能适应,非常喜欢出差。

事实上,这位副总应该设计开放式的问题,第一个问有没有领导能力,第二个是有没有团队精神。第三个问题能不能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但是都错误地采用了封闭式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而候选人在询问的问题中很容易就知道他想听到的答案是什么,实际上这是面试中最大的忌讳,而且肯定无法得到正确的答案。

二、应对的策略

(一)对面试人员进行培训

许多人认为,一个称职的面试人员是通过经验的积累而产生的。但是,在有经验的面试人员之间,对面试结果也常常会出现争议,突出表现了对面试结果的不一致性和主观性,而对面试人员进行培训是减少偏差的有效途径。

对面试人员的培训重点应放在:改善受训人员的提问技巧、面试的组织、提供支持、建立和谐的相互关系、倾听的技巧以及掌握相关资料的能力,各种实践手段、讨论、演示、反馈能力的培训。经过培训后,可以把这些差异限制在最低的程度,从而使偏见和误差出现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二)对面试结果进行评估

面试结果的评估环节,在许多企业招聘中往往被忽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面试结果的评估,可以反映出考官评分的失常情况,面试中有无违反程序、主考官发挥失常等情况。评估工作是由专门人员(评分员)汇总考官组的评分与评价,通过面试汇总表来进行(见表2)。

以“综合分析能力(W1)”为例,首先将7名考官的评分抄录在相应空格中,然后将最高分9.5填在“扣最高分”对应的空格中,同理将最低分8.0填在“扣最低分”对应的空格中,然后计算出另外5个得分的算术平均分,并将结果8.8填在“综合得分”对应的空格中。所有要素的综合得分都计算出来后,根据总分栏中的公式“W1×0.18+W2×0.15+W3×0.11+W4×0.13+W5×0.15+W6×0.12+W7×0.8+W8×0.8”算出的加权和“86.75”即为该考生的最终得分。这一过程也可以通过编制好的计算机程序实现。

(三)对面试人员进行专业分工

参与面试的人员包括:人力资源部的人员、用人部门的人员,有时还需要有顾问专家的加入。人力资源部的人员负责主持面试,控制时间,并负责某些问题的提问、考察和答疑,如工作期望、求职动机、薪资要求、用工政策、工作/学习经历等一般事项的考察;用人部门的人员负责技能、知识,工作经验等专业业务方面的考察;顾问专家则从专业的角度对应聘者进行特殊项目的考察。

这样的加权平均结果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出结果的专业性、客观性、公正性。才能提高招聘工作的有效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资源工作的管理成本。

(四)对面试问题要善于进行追问

在招聘面试中,应聘者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会避重就轻、言过其实,为了获得客观、真实的信息,主考官要善于追问。一般使用STAR追问法。STAR是SITUATION(背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和RESULT(结果)四个方面。

首先要了解应聘者工作业绩取得的背景(SITUATION)。通过不断提问与工作业绩有关的背景问题,可以全面了解该应聘者取得优秀业绩的前提,从而获知所取得的业绩有多少是与应聘者个人有关,多少是和市场的状况、行业的特点有关。其次,要详细了解应聘者为了完成业务工作,都有哪些工作任务(TASK),每项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样的。通过这些可以了解应聘者的工作经历和经验,以确定他所从事的工作与获得的经验是否适合现在所空缺的职位。第三,继续了解该应聘者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所采取的行动(ACTION),即了解他是如何完成工作的,都采取了哪些行动,所采取的行动是如何帮助他完成工作的。通过这些,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最后,才来关注结果(RESULT),每项任务在采取了行动之后的结果是什么,是好还是不好,好是因为什么,不好又是因为什么。

这样,通过STAR式发问的四个步骤,一步步将应聘者的陈述引向深入,一步步挖掘出应聘者潜在的信息,为企业更好的决策提供正确和全面的参考,既是对企业负责(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也是对应聘者负责(帮助他尽可能地展现自我,推销自我),获得一个双赢的局面。

总之,只要企业人才招聘存在,面试就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作为招聘的新技术、新方法的结构化面试,在企业招聘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对结构化面试关注和研究也将成为一个不衰的话题。

参考文献:

[1]肖志东,李大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招聘面试考官评分问题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62.

篇2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一直扮演着“支柱”的角色。故而,企业员工招聘所产生的效率和效果往往会很大程度上关联着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和人才战略的实施。而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我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也越来越讲究员工招聘活动。以至于我国的企业员工招聘逐步科学化和规范化。但是,透过目前的我国企业员工招聘活动的情况,众多问题也是显而易见――如招聘规划的设计制定、招聘体系构建、招聘信息沟通、招聘方法策略的选择、招聘标准和流程的制定、招聘渠道的选取和确定等层面的问题,上述问题往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一、企业招聘存在的主要问题

1.招聘体系建设滞后,员工招聘规划缺乏动态性

很多我国企业的发展显得远远领先于员工招聘体系建设,以至于员工招聘工作缺乏应有的规范、系统、科学性。很多民营企业都缺乏应有的员工招聘中长期规划,更有甚者甚至连正式的、书面的年度人员招聘计划都难觅踪迹。不少企业只有在员工紧缺时才有“人力资源招聘管理”这一专门部门的活动,极少考虑各方面用工需求合理与否,也基本不考虑内部调岗的办法能不能解决目前的用人需求。

除此之外,也有企业为了尽快找到员工而有意地降低录用标准,从而造成了人力资源管理陷入被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储备人才的想法也仅仅停留在口号阶段。因为其人才招聘仅仅是对服务当前需求的“断点”式满足,没有应有的中长期规划,以至于公司发展需要和招聘管理体系彼此脱钩,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2.招聘范围与来源受限,员工招聘渠道缺乏选择

目前,我国企业员工招聘越来越体现出渠道和来源方面的“多元化特征”,但尽管招聘范围越来越大,可其来源却没有扩展。有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主要基层员工多源于外部招聘;中高层管理者则主要来源于直接提拔任命和企业内部推荐(也有少数源于外部招聘)。其中源于外部招聘的高层管理者仅占7%多一些;中层管理者不足4%;全部由外部招聘一般员工企业仅占不足两成。

在具体的招聘工作中,也有很多企业忽视内部招聘而仅仅重视外部招聘。也有企业在出现了岗位方面的空缺的时候往往会第一时间想到外部招聘,缺忽视了外部招聘带来的增加成本等方面问题。同事也很少考虑招聘风险,也有的企业没有针对性选择人员招聘渠道,没有给企业做到“量体裁衣”。

3.招聘标准的制定不合理,招聘流程不规范

招聘过程中企业往往经常是临时确定招聘标准,以至于招聘人员很难真正把握评判尺度。如本来应届生能胜任的工作岗位却要求“有一定工作经验”,本来对专业技能有一定要求的工作岗位却简单地问几个问题就决定录用与否等。

也有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形成系统、完整的招聘流程,在其活动过程中也没有真正的周全考虑,没有将招聘这一活动视为一项需要高度重视、过程复杂、流程多样的工作,以至于招聘工作陷入无目的甚至杂乱无序的窘境。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很大程度上的企业资源浪费。而面试过程中题目难度不等、顺序任意指定、试题保密措施不严之类情况往往会会造成对应试者客观上的不公平,给企业形象“抹黑”。

4.招聘方法选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此方面主要表现为“用人不当”――即招聘人员专业技术知识缺乏。在具体的招聘工作中,很多应聘者往往并非很了解企业,其经常会从招聘工作人员所表现出的行为举止、气质相貌等方面评价推断招聘单位的情况,并以之为出发点来决定应聘与否,这时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招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而在实际活动中,为数不少的企业并没有真正重视这一方面。在应聘者没有足够了解必要的招聘常识和招聘的具体岗位责任时,一旦应聘者头脑中对一些招聘工作人员印象不好的话,往往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招聘效果乃至于企业的整体形象。

也有不少企业招聘甄选方式缺乏应有的科学性,面试、测试等环节缺失。如在校园招聘中,挑选应聘者的主要依据多是学习成绩、获奖情况之类。在面试问题的提出、准备面试、安排面试等环节中误区也很明显。如在面试过程中提问和评价主观随意、触及隐私问题造成应聘者反感之类问题都是如此。

5.招聘信息沟通不畅,以至于“双向选择”有名无实

招聘中,因为“买卖双方”彼此并没有过多了解,故而一旦互相了解得不充分的话,必然会造成应聘者的真实要求和企业提供的条件二者间出现明显差异。就多数情况来说,应聘者更加“喜欢”准确、真实的招聘信息,同时也希望企业能够提供确实可靠的招聘标准――虽然不少企业都自认为在这一方面做的不错,但其在现实中却没有取得太高的认同率。为了能够尽快完成招聘任务,甚至很多企业对自身的真实情况故意加以隐瞒,或对企业的某个方面过分夸大,对工作环境、职务、薪酬之类信息语焉不详,以此来使得应聘者对企业和岗位工作产生较高期望,并最终造成应聘者在被录用后心理落差过大而离职,不应当地降低了招聘效率。

虽然企业员工招聘一直很讲究“双向选择”,但更多的主动权往往归招聘者掌控,应聘者则如同超市里的商品一般。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多会要求应聘者提供职业资格证明、学历证书等详细信息,同时也提出各种要求和条件,而在应聘者索要企业营业执照等信息时却往往会借口“保密”而消极对待。到了签订合同的环节,员工也很难对招聘企业提供的合同内容乃至于其中的一些条款提出意见和要求更改,故而企业员工招聘实际上很难真正做到“双向选择”。

二、企业招聘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1.外部原因

(1)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环境不完善。尽管在一段时间中,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劳动力就业层面的各种法律法规,但在人力资源方面却没有真正形成具备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和应有的配套法律和制度。

(2)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制度不成熟。目前,我国很多制度还都很不完善,尤其是人力市场供求不平衡更是造成了难以形成真正科学合理的“人才需求”模式。同时众所周知的原因造成的通货膨胀也直接影响了企业招聘的成本和招聘规模,以至于不少企业不得不简化招聘流程。

(3)教育和社会文化环境发展不均衡。在一些消极传统观念的引领下,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成为“劳心者”而不是“劳力者”,以至于社会上职业技工类学校难以获得应有的生源,企业也难以招聘到高级技工,甚至要么以高薪吸引高级技工,要么面对“技工荒”望洋兴叹。

(4)应聘者择就业观念的多元化。招聘过程中企业没有准确、全面了解应聘者,以至于只能在彼此间的信息沟通过程“旁敲侧击”。因为应聘者经验、个人的工作技能、受教育程度之类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其有着不同的职业偏好和求职动机及强度。同时其择、就业过程中所持观念也彼此不一,这也就客观上形成了对企业选用和实施测试方法、招聘面试、招聘技术和方法的采用都逐渐“复杂化”。

2.内部原因

(1)没有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后者往往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招聘的数量,并且能够借此来决定招聘人员的类型、素质等。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都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也没有真正准确地理解招聘职位的性质,从而造成了科学招聘规划难以真正制定出来,更谈不上科学预测未来人力资源需求,同时也造成了招聘标准难以真正获得应有的制定。而不同的招聘决策的来源实际上就是企业的战略类型。

(2)企业高层有着不同的用人观念。这一主观倾向往往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员工招聘活动所采取的渠道和方式。若是领导者觉得“内部人员更好”的话,内部招聘方式就会被企业所采用;若领导者觉得“员工还是别人的好”,企业则会转而采取各种外部招聘方式。故而,高层的用人偏好也会成为招聘方式缺乏灵活性、不够科学合理的主要原因。

(3)企业形象、企业文化被过分夸大。企业文化往往会对新员工的行为方式、价值观等产生很大程度影响。为数不少的企业往往会为了吸引优秀求职者而对企业形象过分夸大、美化,有意无意地掩饰企业缺点,以至于双方信息失真,主管或客观上已经违背了诚实信用、公平等方面的原则,双向选择被“消弭于无形”。

(4)企业忽视了招聘工作的细节且认识肤浅。很多企业实际上没有正确认知员工招聘这一活动,甚至有企业将筛选简历、面试录用这样的简单过程等同于招聘;也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仅仅是高层手下的“军机处”,缺乏应有的流程设计和必要的规划,以至于岗位不能满足员工需求或者录用的员工难以真正适应岗位,降低了招聘效率和效果。

三、解决企业招聘问题的对策

1.科学制订员工招聘计划和人力资源规划

作为企业,应尽可能立足实际,将其员工招聘计划有效地详细化并将人力资源规划加以科学化,从而将二者“并轨”。所谓人力资源部门,也要尽最大可能去按照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基于对人力资源供求状况的科学预测、准确掌握来形成人力资源规划,以之来确定需要招聘新员工的数量、职位、部门数量等,并进行相应的工作分析,一直来保证人岗匹配。同时,也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来开展相应的人力资源分析,从而将人力资源规划加以真正的“动态化”,而在规划过程中,还要将岗位需求量、环境、时间等因素加以综合考量;要按照其预测结果,形成相应的长、中、短期人员规划并对其加以有效的落实。同时还要形成应有的人力资源预警机制,以之来掌控工作“主动权”。

2.合理选择和优化员工招聘渠道

作为企业,应按照自身招聘岗位和标准来对员工招聘的渠道加以合理选择。而后者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内外部两种,但此二者又各有缺点,故而,应对管理岗位尽量采用内部招聘,以此来给员工创造平等的晋升、发展机会,在营造开放、公平的竞争环境过程中为贯彻执行企业方针决策提供方便。同时,外部招聘渠道选择这一方面也应力求“多样化”,依据不同招聘途径所表现出的特点,选取尽可能最适合的招聘渠道。

因为优化招聘渠道这一做法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招聘效率,故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必要积极参与这方面活动,严格按照企业规模、投入成本、员工来源、需求标准、招聘需求量等方面对招聘渠道和策略加以评估和确定。

3.制定招聘标准和流程

在此方面的首要工作在于招聘标准的制定,其中第一步在于工作分析。所谓“工作分析”,主要内容在于其参与者对岗位有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以此来对岗位工作内容和任务加以确定,并由此确定工作人员。在此过程中,应采取系统规范的活动过程和适当的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尽可能使得具体任职要求和制定的岗位职务说明书能够对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知识等要素加以客观反映,以此来提供招聘工作依据。要真正形成明确的选聘标准,首要的活偶的那个在于借助准确的职位描述来鉴别主要才能、确定关键的考核点、缩小筛选范围。实际上,人才优秀与否倒在其次,更重要的在于合适与否。

作为招聘工作基本步骤的招聘流程,应尽最大努力加以科学化和规范化。每一环节不仅要做到“无缝衔接”,更要对操作方法与说明、计划、标准等加以具体化和明确化,从而保证一系列活动能够真正有序开展。同时还要讲究其程序性和规范性。充分体现出其招聘程序严格规范且公平、公正,以此来提升企业凝聚力。

所谓“招聘流程外包”,指的是招聘企业将本属自身的招聘流程和招聘业务托福其他机构完成的一种活动形式,其一方面以项目为建制且以客户为导向,另一方面也是企业对于长期、大量招聘的一种“定制化”解决方案。其形式也很多样,往往不仅限于某个招聘流程,而是可以用于若干环节,也可以用于具体项目。采取这一办法,能够有效地减少招聘总体成本、改善招聘流程、提高招聘质量、缩短招聘的时间。

4.重视工作人员选用,将招聘方式和技术科学化

组织招聘团队、选用工作人员这一工作同样不可小视。招聘工作人员一方面可以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内供职的员工中挑选,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普通员工和熟悉招聘职位的专家,乃至于直线管理者中加以选择。在选定了相关的招聘工作人员后,还要进一步组建相关于员工招聘的专业团队。这一团队代表着企业对外形象,同时也直接对招聘质量产生决定作用。故而,企业有必要全面培训各种招聘人员,以此来有效地减少一些招聘者因为主观判断、技能缺乏、专业知识不够等造成的影响。

作为企业招聘者,还有必要将甄选过程的策划加以细致化,尽可能在测试、面试技术方面做到科学有效,以之来提升其针对性和准确性;同时,除了考查应聘者智能和技能方面的知识经验之类,还应对其人格气质、职业态度、兴趣特点之类借助测试技术加以评价,并基于综合评价来进行相关的选拔和录用。面试活动中,企业也应该尽量选取“结构化”的一系列面试方法,尽最大可能去按照特定的工作程序、面试评价指标以及与之配套的特定的标准、问题和相关的评价方法,借助于面对面的交流来“标准化”评价应聘人员,以之来保证面试活动的公平和公正,提高面试效果。

5.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将双向选择落到实处

开展员工招聘过程中,企业可以采取即时聊天工具、社交网站、专业论坛、微信、微博、博客之类的各种新型信息沟通工具,对自身的招聘信息宣传活动加以创新和加强,并对自身内部与招聘相互关联的各种信息加以“袒露”;同时,也可以要求应聘者提供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真实可靠的信息,提升自身和应聘者沟通、交流的力度,尽最大可能对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加以纠正,尤其是要避免因为理解偏差、私有信息之类原因造成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还应对企业文化匹配、人才的选择等方面的问题。也只有自身的企业文化和员工的价值观保持基本一致的趋势的情况下,新员工方可真正第一时间适应企业环境和岗位工作,并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并从而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加以有效激发,从而体现出企业、岗位、人之间的“合为一体”,有效地提升员工招聘效率。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企业在员工招聘中存在诸多问题,对招聘的效率和效果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消极影响。要想更好地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必须一方面立足于招聘工作的整体,另一方面把握好每一个招聘环节的衔接,以此形成科学规范的招聘体系,并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一、企业人资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在招聘过程需要将应聘者的个人特点与所应聘的岗位特点进行有机地整合,才能够充分获得较为理想的人资管理成效。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在招聘这一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小视的,那么如何正确地认识并且提出解决招聘问题的相关策略,能够有助于构建有效的人资招聘体系。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员工的标准直接能够影响企业的生动力,可见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在整个企业的重要性。

二、企业人力资源在招聘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1)企业招聘规划性较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目前来看,我国的企业人资管理现状分析在招聘企业员工的规划性而言是存在一定落后的状态的,没有有机的结合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动态分析,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进行合理的安排预测,企业员工的供求平衡以及在招聘人员时所存在的漏洞使得人力资源的实质性没有得到保障与肯定,这样便使得企业与企业员工之间造成了利益不均衡的现状。各大企业中的岗位聘任条件基本包含了学历、经验、专业、技能、性别以及个性特征一系列诸多要素。以现实情况来讲,企业人资在机构的面试过程中,往往对于前五项内容掌握的比较好,但是对于能力这样的抽象内容认识的相对来说比较模糊,不能够完全的得到结果,对于个人的个性特点更加是缺乏确定性。所以对于企业在招聘岗位的过程中缺乏清晰明确的定位,从而造成了许多企业无论招聘何种岗位都要求高学历的现象。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工作中却是一些非常简单的劳动,人岗不匹配,造成大量的人才资源浪费。

(2)企业文化理念较为涣散。通过以往经验来看许多企业在招聘人员时都会向求职者提出各类条件,其中大部分包括了学历、知识、专业能力以及经验等各个方面,很少企业会去关心该应聘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这样来看应聘者能否很好地融入到企业的理念和企业的文化也是值得关注的一项,应聘者的性格特点是否能够符合该单位所特定岗位职位等。与此同时,应聘者更加关注的是他们的薪酬待遇,对于企业文化的核心思想普遍缺乏了解,有的员工在上岗后发现公司所崇尚的文化与自己希望存在很大差距,造成人才流失。

(3)企业招聘方法单一。一些单位存在岗位空缺时,首先考虑的是社会引进,对自己企业内部员工并不是特别的重视,外来和尚会念经。但是,招聘企业外人员不仅仅是增加了企业招聘成本,还会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因为企业文化地融入需要一些时间,还会造成企业目前现有员工的安全感出现危机。面试是企业招聘中最常见的人才判定办法。依照面试内容的划分,主要包括结构面试、情景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办法等多种评判标准,但是,很多企业在招聘中只是将面试简单的作为唯一的招聘手段,面试部分缺乏灵活性,如面试时采用几个口答题,测试面试者专业知识和情商,不能完全反应面试者综合能力。

(4)企业招聘人员素质较弱。企业招聘人员的言行举止会被视为企业形象的展示,应聘者对企业的第一印象都是来自于企业的招聘人员。事实上,企业招聘者他们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到招聘工作的效果。有些企业的招聘人员素质较弱,如对于应聘人员的尊重程度不够,关心不够,有的存在私心,考虑应聘者将对自身职位造成威胁。

三、 改进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工作的应对策略

(1)建立健全的企业招聘制度。传统的企业人才招聘,主要是关注的是专业与学历,基本忽视了对应聘者素质的考量。企业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一定要保证个人学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创新人才选择体系。在企业招聘的过程中,可以参照国家公务员考试选拔的模式,全面推行阳光招聘形式,可以加大笔试和面试的考核力度,特别要注重对能力水平的测试考核,真正地做到引进优秀人才, 确保企业急需的人才能够真正地引得进来。企业中的相关岗位,特别是部分比较重要岗位人员使用,首先要采取内部招聘,做到公平、公开、公正、透明,这样不仅为企业员工提供展示能力与才华的平台,同样也是选优汰劣的过程。只有经过公平、公开、公正的选拔,才能够真正地让企业中的人才发挥出最大的能力水平,让企业真正地做大做强,才能取得最好的企业效益。

(2)建立多样化招聘渠道。招聘标准的高低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招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企业是否招聘到最合适的员工,与本企业制定的招聘要求,具有相关性。合理的招聘要求不仅仅可以为本企业招到满意的员工,并且还可以可降低企业所支付的成本,还可以有效的提升招聘过程中的有效性,大力吸引高素质的员工来到企业。企业在开始招聘员工前,应当明晰所需要的岗位职责,全面落实岗位对员工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从而制定出各个招聘岗位的岗位说明书,应作为开展企业招聘的标准。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关的招聘原则和标准。招聘一般有校园招聘、内部招聘和社会引进几种方式,需要招聘对企业发展而言特别重要岗位的人员时,这就需要求职者具有高人一等的专业能力,可采取社会引进优秀人才。通过培训能够实现企业用工需求,采取从校园引进大学毕业生是比较好的选择。如果企业招聘时的人才供给不够,企业还不想付出比较多的资金,而企业所需要的人员对其发展还不是特别重要,这样就可以降低招聘标准。同时,一旦应聘人员缺乏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学会的技术或技能,可以提供培训机会,没有必要马上将其淘汰。

(3)建立合理化面试环节。企业应建立合理化面试环节,面试是企业在招聘面试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招聘过程中,一定要策划好每一个面试环节,有效地防止不客观、不公正的现象发生。本文认为,在面试前,企业招聘人员要了解应聘人员的基本情况,应聘者的基本工作能力、岗位相关技能、个人的价值取向、在应聘本单位前的工作经历等。做好企业形象宣传,可以组织面试者参观企业文化室、生产现场、产品等,使面试者对本企业有一个初步了解。向面试者介绍招聘岗位,以及职业发展生涯,让应聘者对所要应聘的岗位具有清醒的认识。总之,进行面试前,企业招聘者要详细地阅读与分析各位求职者所提供的求职材料。在进行面试时,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一定要用心投入,倾听各位应聘者所提问题,认真回答应聘者关心的问题,让求职者真真切切地受到企业的关心与重视,以便于提高参与求职竞争的自信心,并且还要尽量询问清楚各个细节,从而评判应聘者所具备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社会经济、人口、教育的发展变化,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就业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国一方面大力提倡教育使越来越大比例的青年人接受大学及以上的高等教育,但由于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大学生不愿“下嫁”给非大学生、非热门城市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我国现在对高等教育的鼓励与能够提供的高等教育就业岗位存在缺口,使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找不到与人匹配的岗。

不过笔者认为,在我国教育、经济加上人口结构化比例转型的今天,短时间内消化掉大学生劳动力市场结构、供需存在的问题是不太可能的。我认为大学生为了缓解就业可以做的就是了解到现在大学生的求职途径、市场中企业的招聘途径的结构性差异,并且大学生对自己的求职行为进行结构化调整,以适应我国转型时期的特殊就业环境。

(一)目前大学生求职的主要路径

根据笔者自己与已经就业朋友、亲属的沟通,以及各大网站、期刊、书籍等资料的了解,我觉得我目前研究所得的大学生求职路径根据学校、专业热点程度不同,社会关系不同,求职的主要路径顺序有以下8类,但根据每个人自己的情况,求职途径的顺序也会有所逆转。

1、各重点院校、热门专业以及在各行业内就业院校的校园招聘。一般学生最信任的就是校园招聘了,单位直接来学校,学校已经为学生把好关了,不用担心受骗上当、不用担心待遇另类低,不用担心单位招聘岗位不是学校专业对口等等。

2、亲属、朋友、师长介绍。一般情况下,该种求职类型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求职的成功率较高,求职的岗位也较确定。

3、继续读书深造或考公务员之类。一般在学校、亲朋就业资源较少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继续深造或者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岗位。

4、当地区或希望就业地区人才市场举办的招聘会。在以上途径都不能获得心意职位的大学生,大多将目光投向了人才市场等机构举办的招聘会,但除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许多一线城市因为高校众多,很难一一校园招聘,因为选择了在人才市场等招聘会上广招各大高校应届生)的招聘会上有针对应届生的大型企业招聘岗位外,大部分城市的招聘会多是中小民营企业。

5、网投。网投也是大学生大多经历过的求职途径,不过网投的成功性很小,企业很少选择通过网络投递简历方式应聘的大学生;而且通过网络途径招聘应届生的岗位较少,大多为销售、客户服务类岗位。

6、先就业后择业,或叫做低起点就业。这类选择大多是在面临毕业时,没有其他选择的大学生的就业方式。像在石家庄许多大学生进入一些小企业或者个体企业,工资从500元左右为起点,开始慢慢积累工作经验,一点一点的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7、农村包围城市、落后地区包围发达城市。在临近毕业之前的5月份左右,国家的大学生西部计划等会进行人才选拔,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西部计划、去贫困的地区支教等解决自己的就业。

8、创业。这是目前大学生选择最少的就业方式了,但也是国家所倡导的就业方式之一。但目前的大学生因为知识面较窄、创业意识淡薄、不能把握市场动向等等原因,很少有人选择创业这种极具潜质的就业方式。

(二)市场中企业招聘大学生的主要途径

在市场中企业也有自己的招聘大学生方式,笔者通过对企业管理层、学校就业专家的访谈、各类文献资料的记载以及自己在各类单位做人力资源助理的经验,主要总结出一下八类企业招聘路径,也大体按照先后顺序,不过也根据不同企业性质有所差异。

1、企业内部实习转正。在许多经济发达、较发达的城市,企业在当地有一定的学生实习资源,并准备发展新员工时大多采取这种方式。企业将一些事务性很强的工作交给在读学生做,并定向的培养成本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在读学生先对工作有所了解,当面临就业时有一定的经验以便找到合适的工作,这是企业、学生双赢的就业模式。

2、校园宣讲会、招聘。对于较大型企业,需要较大批量的应届生时主要会采取校园招聘计划。许多实力雄厚的企业每年都招聘大批量的应届毕业生,并且自己对高校学生较为了解,有本单位认可的固定几个高校时,这类企业往往会亲自去学校进行面试所需求的人才类型。

3、高校BBS招聘、通过高校职能部门老师或学生在校园内内部宣传招聘。主要是企业招聘岗位不多,而且有当地对口专业高校资源时采用。有些时候企业招聘岗位不够多、或者企业实力不太雄厚不能负担高额的校园招聘经费时,往往采取这种方式,一般也能找到合适的人才。

4、企业内部推荐。主要是通过企业本有员工的资源,介绍自己熟悉并认可的大学生来本单位就业。许多外企都是采用该种方式招聘,一来是节约了大额的招聘成本,二来招聘过来的大学生都是内部员工有一定了解的,招聘到合适人才的概率较高。

5、人才市场招聘。主要是指参加当地人才市场等主题举办的现场招聘会,吸引相关人才,招聘合适毕业生,这样可以吸引到各大高校的学生,并不限于某个院校某类学生了。

6、网络招聘。这与校园BBS不同,这里的网站主要是指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网站。目前主要流行的有前程无忧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等

7、中介机构推荐。这里的中介机构应该包括市场猎头、社会公共部门两类,都是作为学生与企业劳动力供需的中介部门。

8、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宣传。

需要一提的是,这里的市场中企业招聘途径主要指的是市场中按照正常模式招聘的企业,并不包括公务员选拔等类型已经有固定模式的招聘方式。

(三)针对市场招聘途径现状,大学生应对求职路径做结构性调整

笔者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认为目前大学生求职的主要方式与目前市场中企业招聘的主要方式之间存在一些差异,并认为总结出这些差异可以有益于指导大学生对今后的求职路径做出结构性调整。笔者认为大学生针对目前现状可以做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各方面不分先后、主次顺序。

1、多参加实习计划。许多大学生之所以就业难、途径狭窄就是因为在象牙塔里被局限了,如果大学生可以多参加企业的实习计划,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而且可以开阔眼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更清醒的认识。

2、扩大对就业路径的了解,多路径尝试。现在许多大学生因为求职知识普及不到位、自己本身不积极主动了解并尝试各类求职方法,往往不能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求职。

3、增加对大学生创业的了解。目前国家对大学生创业采取了很多鼓励政策,如大学生创业贷款优惠等等;而且大学生由于成长背景不同,对市场产品新的需求变动较为敏感,更有优势适应市场需求变动提供新型消费产品。

4、采取先就业后择业的方式。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把公务员、外企、国企列为就业目标,而忽视了占我国就业绝大多数比重的民企、个体单位。

5、调整对就业地域的偏见,不要一味的追求京沪粤这类发达地区,可以将眼光放到其他二级城市或我国西部、内部地区。大学生如果都能认清我国经济发展国情,积极去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不仅有利于自身就业,而且有利于我国经济和谐稳定发展。

本文大学生求职路径的研究主要目的是先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求职路径的结构性与市场中企业招聘途径的结构性差异,得出差以后对大学生求职路径提出结构性的建议,使得大学生的求职路径与市场中企业、行业的求职方式相匹配,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量,并希望能帮助大学生认识劳动力市场供需现状、正确评估自己的市场价值、从某些层次上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质量。不过大学生最需要做的还是利用一切时间、机会学习专业知识,真正成为市场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岳昌君;;中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研究综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2夏凌翔,万黎;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