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9 09:28: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传承文化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穿越历史时空回眸文化发展线索,一切都成了思维中由“过去——现在——未来”穿成的实践事件之珠。散落的、连带的、破碎的、暗淡的、熠熠生辉的、光彩照人的……雷动着悠悠岁月之心,激荡着物我来去。
科学的严谨及求理求真流淌人文的血液,脉动人类的血脉,成为文化的风景,身心体悟可矣,何饶舌也。
给你身心,教你说话,育以读写,口传身授,格物致知,代代相传,语言、血脉、情感胜过几度风吹怒号、电闪雷鸣、大雨滂沱。
二、现代展示设计
社会最深刻的变化是、人文化精神的发展,现代展示设计是对现代文明的理性主义文化模式的最好诠释,也是向全社会传播大庆精神是大庆精神内化为文化自觉的有效路径。展示设计发展到今天,一直具有经济功能和文化先导的双重属性,不论是设计潮流的变迁还是结构技术的革新,我们总是能从展示的内容和设计的实践中看到其中的影子。现代展览在实现现代化、先进化、思想化和精神化的同时也对展览所讲究的艺术美感要求也来越高。这已经形成了一种现代展览所必须进行严格要求并追求更高标准的时代要求。文化的传承与现代展览息息相关,而现代展览是离不开艺术设计的,艺术设计也需要现代展览来体现现代展示设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表现,也是人们进行文化传承的基本方式之一。展览最能反映美术馆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取向,因此越来越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文化、精神、物质等方面都应当传承城市的历史文脉并加以创新。现论不仅要加以物质及技术进行展示设计的进行,并要通过更灵活的手段来进行文化的传播。当代展示艺术设计既能符合文化传承的需求,又能彰显企业文化特点的形式风格和设计理念。让文化的传承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和与时俱进能代表现代社会的时代气息。所以我们必须要从文化的根源入手。所谓根源,就是文化的的精髓,即文化的深层次内涵。这就要求展示设计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一方面是展示设计必须讲究现代感,能代表最新的文化信息,可以引领文化在最前端展示给人们;另一方面就是要在展示设计在展示之后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要把文化的魅力展现出来,让人们被所展示的文化所吸引、了解、领悟并加以传承,让更多的人进行对文化的了解。这也就需要能把文化传承赋予实践意义的现代展示设计的研究必须要具有文化特色和创意。
三、现代展示设计方法
现代展示设计都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结合到一起来进行表现,文化也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在硬文化方面主要是通过雕塑、公共建筑风格形式等。软文化主要是通过文字、图片等来进行传播。当然展示设计是需要进行深思熟虑的过程。在进行展示的过程中,通常还需要运用可以让信息更好表现的空间设计、色彩的搭配以及造型等不同的手法进行表现。如果运用不得当也会让展览的表达效果有所减弱。其中最大的关键就是色彩的搭配。颜色可以分为色相、明度、纯度三大属性。视觉的生理平衡取决于建立和谐的色彩体系及互补关系。在进行展览设计时,只有做到根据不同人的喜好、不同人的视觉感受对色彩的刺激本能的进行协调,才能维持视觉的生理平衡。背景色为主,主体色为辅,主体色决定强调色是在展览设计时应当注意的色彩主次关系。为了达到更好的展示效果,应通过反复对比、反复协调来确定最佳效果,使展览设计达到多样的统一,既不单调也不杂乱,有次有主有中心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在展示设计中的各个细节部位都要体现大庆文化独有的内涵。大庆的石油、百湖湿地可以通过与原生态自然产物相结合来提取大庆元素的色调,让展览变得生动灵活。当然又要对铁人精神进行传承,可以通过有条理、有秩序、按照流水线的方式来进行展览。使大庆文化在展示中更具特色,并能更加有效的吸引人、教育人,让人们通过展览来欣赏、感受大庆的文化特殊魅力。传统的展示设计比较注重人文思想,其表现手法也过于单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往的展示设计已经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现代的展示设计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扩大,并且不断的更新。信息时代快速发展,高科技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高科技技术的运用不仅使得展览丰富多彩,并且可以让想现代展览设计的创新精神体现出来。使展览中的作品不在只拘泥于静态,而通过其动态的表现让展览所要传承的文化也变得更具生动化。大庆文化传承通过现代展示设计,所谓的设计,就是对大庆文化的挖掘、提炼、培养、加工的过程。文化是城市塑造的核心,城市建设是文化的承载体、是文化发展所形成的结果,城市文化对一座城市有着特殊意义。把文化和城市建筑结合起来,共同发展,让城市建设来为城市代言,通过展示设计来对城市文化进行传承。对文化传承而进行展示设计,一是符合城市独有的气质,二是本身具有号召力和市民的认同感。大庆铁人纪念馆是大庆最具代表性的展示设计空间,让人们看到王进喜当年工作的场景和图片就可以想到艰苦创业的铁人精神,让大庆人心生自豪感。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1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加地充满生机和活力。
小时候,每当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声四起,霎时间村当街便挤满了人,有敲锣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跷的,有玩龙的,村里好不热闹。小孩子穿着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的,不时地放着炮,老人们聚成一堆儿聊天,年轻小伙儿,俊俏姑娘则在给人们表演节目。
而清明节,人们总会把嫩绿的柳枝插在门上;端午时,奶奶总会给我们系五线绳,煮鸡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节呢,我们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真是人间一大乐事。
可现在呢,“洋节”来袭,西方的情人节代替了我们的七夕节。洋节风靡而传统节日却逐渐被人们淡忘,身为一名中国人,你难道不应为此做些什么吗?
现在,每当过年时人们总是出去大吃一顿,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有许多人在叹气,说:“怎么一点年儿都没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这些文化习俗正在挥手向我们告别。
清明节人们哪还会在自家门前插一枝嫩柳呢?仅仅去坟里扫扫墓,而已。端午节,还有谁会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圆之夜,又有谁会和家人们惬意地坐在院子里手拿月饼,抬头赏月呢?
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慢慢被人们所淡忘。传统佳节在现在社会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担忧?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呢?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能倡议大家为弘扬传统文化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属于这个民族,它更属于这个世界。我们要尽全力把我们的传统佳节推广到世界上,让世界变得更加炫彩多姿。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2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优雅内涵的完美诠释。珍惜传统文化,播洒的是根和种子;珍惜传统文化,浇灌的是心和命脉;珍惜传统文化,传承的是光和力量;珍惜传统文化,收获的是爱和希望。
在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8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开始信奉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过生日了。可是,他们当中很多人不知道毛笔怎么握,不知道算盘怎么打。只知一昧使用网络。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对他们来说陌生至极
当时的咸丰帝仓皇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而侵略军一路烧杀掠,闯进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园内珍藏着大量珍贵的古代典籍、文物、艺术奇珍,均为无价之宝,蕴藏的传统文化更是数不尽数。侵略者见到这些眼冒金光,争先恐后地抢劫和破坏。凡能搬动的金银财宝、珍贵文物、各种艺术品等,都被洗劫一空,搬不动、抢不走的东西,便统统砸碎。最后,为了掩盖其抢劫丑行,侵略者放火烧毁了传统文化宝箱——圆明园。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官的无能,不懂得珍惜传统文化。
曾几何时,安塞腰鼓仍旧隆隆地震撼着陕北大地,那激昂的鼓点敲出那群肤色与土地一样的汉子们的朴素与豪放。曾几何时,锣鼓与唆呐仍旧嘹亮地冲击着人们的听觉,在红花绿扇中舞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曾几何时,国人尚记得自己的传统,自己的节日,自己的文化,尚为之欢喜为之忧。
仰望天空,依旧有一片阴霾;低头寻觅,追寻逝去的曾经;眺望未来,憧憬文化的时代。抬头逝去脸上的泪水,摸着胸口暗暗发下誓言:绝不让这本不该发生的一切继续!虽然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但只要拨开乌云,收获的会是阳光,灿烂的一片,那么传统文化将不再从我们手中溜走。
齐心协力,珍惜传统文化。把生命的根扎进传统文化的土壤,再吸收其精华,去其糟粕,与现代文化融会贯通。青春的花朵会开的酣畅淋漓,大气磅礴,香远益清。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3中国!一个伟大的国度,拥有浩瀚的疆土,几千年以来,孕育了多少才识过人的军事家,才华横溢的诗人,目光长远的君王,天马行空的艺术家,他们,在自己祖国的领土上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奇迹!
例如:“万里长城”,“兵马俑”,“莫高窟”,《离》,《史记》……而创造这些奇迹所需要的精神,便是我们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熔铸的敢于创新的精神,它,有的在宏伟壮观的建筑上传递,有的在包含情感的字里行间中流溢,还有的在苍劲如龙的笔墨里婉转……这些丰富的文化遗迹在飘荡的历史长河中仍然是保留了下来,这,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独一无二的财富!
如今,在我的脑海里,却清晰地记得在小时候参加的一次,在那次的中,有一种叫做“飘色”的绝妙艺术无不吸引着我的眼球,那也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中国的文化,第一次体会到了它的博大精深,也是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浓厚气息,每每回忆起这次的经历,心中总不由得涌起一种炎黄子孙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飘色“又名”抬阁“,是集历史故事、神话传奇于一体,融绘画、戏曲、彩扎、纸塑、杂技等艺术为一身的民间大型造型舞蹈,是中原地区民间春节社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绵延传承至今的中原"抬阁"被誉为"华夏一奇",被外国人认为是”中国隐蔽的文化“在中华民俗和中国民间艺术领域影响甚广。
“飘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能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的感受,还能给我们带来一种来源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自信与骄傲,这种文化遗产难道不让人重视与珍惜吗?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却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淡忘了往日辉煌的文化成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于现在文化以及科技创新的事业中,忠心与历史文化的人却是越来越少,对此,我不禁感到了一丝紧张。作为一位中国人,我们难道不应该去深入了解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吗?难道就不应该传承这几千年下来的宝贵文化吗?我们绝不能让如此众多珍奇的文化遗产泯然于滔滔的历史长河中!为此,我对于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考场表示赞成,因为这样便能人为地督促我们学好语文,更好地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4所谓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个民族丰富的特色,一个国家独有的标志,一段历史熔炼的精髓。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谓是五彩斑斓了,可以是建筑,书籍,服饰,它包罗万千,丰富广博。就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性的神物“龙”的形象。其实龙本不存在,它只是古代的人们为拥有神奇力量的向往,因此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有着鹿角、虎须、蛇身、凤爪等多种特征,融合了多名族的文化。龙就似我们我们中华民族,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伟大神力向往的美好理想。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汉字了,这也是我们“传播文明,盖世无双”的传统文化之一。它的特点嘛,就是“对联形式,汉子独创,左右工整,能简能祥,既便言志,又供观赏。”说起汉字我们无不想到书法文化。值得赞扬的是,即使书法的年龄远远大于我们现代人,但我们间的距离却似穿越的效果。在此,我也是书法的传承者之一,它的美感“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我也深有体会。对于写书法的传统用具——毛笔,柔软优雅,创作的字体有胖有瘦,或直或曲,时而粗糙时而顺滑,无不体现着各种线条的美感,无不透露着写作人当时的心境。然而西方人用的钢笔却只能将字死死地呆呆地“刻”在纸上,所以西方国家没有书法这一说。这就是中华民族先辈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值得我们华夏子孙传承。说到书法,我便想起中考语文要提高分值,会在书法和文言文方面加以重视,这样一来就对我们中学生了解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做了进一步的要求,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考场啦!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们也应该了解重视它。
反观我们现代社会,经历多次战事,以及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冲击,一再使得文化的传统根基早就如同一片风中摇摇欲坠的枯叶。再加上我们的经济日渐富裕,西化的生活方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也越来越普遍,但这也不能是我们的心灵感到满足。如何重新找回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美感,继续传承它呢?那就得扎根于我们的生活,就当我们对传统文化多一些关注,多一些了解吧!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5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深入精髓,让人深深的震撼,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华传统文化渐渐淡化,近年各种损坏传统文化的事情侵入我们的内心。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
面对物质的,尊严应该如何存在?十几年前的一个春天,韩国某公司的女老板以员工没按照她的吩咐去休息为理由,喝令全体中国员工下跪。一百多名员工迫于无奈跪下,唯独孙天帅刚直的立在原地。女老板恶狠狠的威胁说不下跪就开除,孙天帅很坚定的说了一句“我是中国人”后愤然离去。孙天帅用实际行动证明尊严实实在在的要重过各种物质甚至于是生命,有尊严的人面对权贵不卑不亢,面对不义之财不馋不贪,面对不公之事不忍不避。一个人有了尊严便有了支撑生命的灵魂的骨架。一个民族有了尊严,那么这便是一个充满希望,不可战胜的民族。
面对日渐冷淡的人心,爱心该何去何从?有这样一位老太太,她的住房是由五个子女凑钱买的,面积不大,卧室只有不到十平米,她的柜子还是她结婚时候从旧货市场买的,桌子跟椅子都有几十年的“高龄”了。她就是中国当代家喻户晓的人物,杰出的豫剧大师常香玉。建国后,她用自己的演出收入为农民捐献了拖拉机;抗美援朝时,她和丈夫在各地巡回义演,为志愿军捐过飞机;十年后,她把补发的所有工资作为党费全部上交。爱心是永不低头、永不屈服的铮铮铁骨,是人类走向兴旺和发达的希望和灵魂。爱心是阳光,温暖每一个人,驱散所有黑暗,爱心是绵绵不绝的江河,流遍世界各地,一个充满爱心,懂得团结互助的民族拥有不可战胜的刚毅。
1.1现代化进程加快给民族文化传承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现代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拒绝现代化意味着民族的贫困。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现代化进程。这一现代化进程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等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同时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摒弃传统文化,追求快速而直接的经济效益是大部分人的选择,即使有人在滚滚而来的现代化进程面前依然坚持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但是能坚持到最后的人寥寥无几。这样的结果便是民族语言濒危、某些民族口头流传的文学艺术濒临失传、很多精湛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日渐消失、曾经用来培养人类美德的日常生活风俗和礼仪逐渐被废止。冯骥才先生就在《紧急呼救》里说“:我国的民族文化遗产需要拨打110紧急呼救”[2]民族文化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消亡将无法复制。
1.2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给民族文化传承提出新的挑战
市场经济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也带来了我国文化的繁荣,民族文化也随之变化和发展。但是,市场经济也有阻碍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一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在于拥有金钱的多少。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很多少数民族青年离开本乡本土投入到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有人迷失了,有人忘记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同时,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也以此为契机,推出以民族文化、民俗旅游为主要特色的旅游项目,在有的省份、有的地区更是将民族文化作为自己的名片和特色。但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满足游客好奇的心理,民族文化旅游往往忽视了民族文化的精髓,甚至有些项目与民族文化内涵背道而驰,从而导致民族文化失去了许多原滋原味的元素。
1.3改革开放带来的挑战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流行文化、都市文化进入民族地区,很多民族地区的年轻人对都市文化、流行文化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再加上近年来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近距离的接触流行文化、都市文化,淡化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这样的结果便是民族文化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不断流失,许多重要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面临失传。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急功近利的开发手段也加剧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破坏与流失。其次,文化体制改革既使文化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带来了生机,同时也带来极大的困难。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的绝大多数文化团体,在管理体制上进行了深度的改革,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打破大锅饭,有的自找发展门道,有的解体了,民族文化艺人自找活路,分散各方;年轻人对流行文化的关注度远远超过了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度,许多民间技艺无法传承。最后,随着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族同化的步伐也在加快,主要表现:语言上,部分少数民族年轻人不会讲民族语言;建筑风格上,砖混结构的房子逐渐代替了原来具有民族特色的楼房;服饰上,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逐渐被汉族服饰所取代等。上述表明,在现代化进程加快、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三大浪潮的冲击下,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面临及其严峻的挑战,如何迎接挑战,采取积极的应对举措是当务之急。
2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对策
在中国文化发展繁荣来临之际,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其重要内容。而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如果离开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将会残缺不全。因此,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文化的传承应该树立科学的文化传承观,建立家庭、社区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联动机制、共同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1思想上,提高对民族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科学的民族文化传承观
进入21世纪,文化正在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谁控制了文化市场,谁就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对于全体人民而言,要从思想上加强对民族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科学的民族文化传承观,自觉投身于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具体实践中。科学的民族文化传承观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明确传承的内容。一般来说,民族语言、民族艺术、宗教、文学、民俗、民间技艺都是属于应该传承的内容。②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体现的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具体来说,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要以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为本,创新民族文化的内容,充分发挥文化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功能。③保留民族文化的内涵,不进行破坏性的传承和发展。正确处理追求经济利益和保留原滋原味的民族文化、民俗之间的关系,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从政策和法律法规上加以规范和指导。
2.2政策上,为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提供资金保证和政策支持
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的传承不应该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而必须通过政府部门有意识地统筹并建立长效机制。政府部门应该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相关的经费支持,鼓励学者和专家进行民族文化课题的研究、鼓励民间艺人组建民族文化队伍;鼓励社区建立民族文化传承的相关机构,利用民间艺人、培养民族文化的爱好者传播民族文化;以重大的民族节日为契机,开展如民族工艺展览、民族歌舞表演、民族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宣传民族文化知识,吸引民族文化的爱好者自觉加入到民族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队伍中;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制定完整的民族文化教育体系和监控体系,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对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民族文化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和考评,将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际状况作为考核学校等级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