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9 09:28: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博士研究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并由导师审查批准的学术文件。准备开题过程是导师对博士生进行课题指导的重要步骤,也是师生在所选课题范围内共同切磋,整理、确定论文思路及主线的重要科学活动。
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向由本学科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汇报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案等,即汇报博士学位论文“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由本学科专家进行集体审议,检查学位论文选题是否正确、研究内容是否恰当、研究方案是否合理,同时也检查博士生对拟进行的研究题目理解是否深入、对相关研究领域研究现状了解是否全面、为进行课题研究所做的主观与客观上的准备是否充分等。在此基础上,评审专家还将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论文的科学思路、研究方法等重要问题提供咨询、建议和帮助,使论文工作的方向、内容和方案更为合理。
二、开题报告工作安排
1、博士生必须将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面材料提交导师审阅,经导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口头报告。
2、由各博士点组织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博导、教授5~7人,组成开题报告评审小组,听取博士研究生的口头报告,并对报告内容进行评议审查。
3、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时间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博士生工作进度情况确定,但一般应于入学后的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最迟应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
三、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3、主要研究内容;
4、研究方案;
5、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6、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7、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8、主要参考文献。
四、对开题报告的要求
1、在掌握大量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在该研究方向上(特别是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近年来取得的主要进展、主要研究方法及已有成果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对引用的文献和论述要准确注明出处。
2、明确阐明课题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理论水平及实际意义。
3、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50篇以上,其中外文资料不少于二分之一,参考文献中近五年内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且必须有近二年内发表的文献资料。教材、技术标准、产品样本等一般不应列为参考文献。
4、开题报告应以正规答辩的方式进行。博士生进行口头报告的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书面报告的字数应不少于1.5万字。
五、评审工作
1、开题报告的评议结果为通过或不通过。口头报告及答辩结束后,评审小组应举行内部会议讨论是否准予通过,并对通过的报告提出补充、修正意见。
2、开题报告结束后,评议小组要填写《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议结果》并上报各院(系),内容包括论文选题的合理性、可行性及对文献综述、博士生的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评议。:
3、对通过的开题报告,博士生应根据评审小组的意见进行修改,经导师审阅通过后,交院(系)研究生秘书保存。研究生院定期组织专家小组对开题报告进行抽查。
4、未通过者必须在三个月内再次进行开题报告。第二次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将按《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第22条规定进行处理。
2加强临床技能训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是使之成为高水平的临床医学专家。但许多获得临床博士学位的毕业生仍不具备独立进行临床工作的能力,毕业后尽管按其资历或学术成就很快晋升为高级职称但仍需在主治医师的指导下工作,从住院医师重新做起,其原因主要是缺少严格规范的技能培训体系。将研究生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制定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分制考核方案,按主治医师标准考核。根据眼科学专业培训细则要求,明确提出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眼科学作为二级学科,又分为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眼眶病、眼屈光及眼肌、眼科病理等三级学科。根据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制定重点突出、全面培养的科室轮转计划,明确在轮转科室、专科训练期间,在理论和技能上应达到的要求,制定出临床能力训练的量化指标,如训练时间、掌握病种、操作技能、主管病例数及手术例数等,要求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认真完成,既有利于保证临床能力训练的时间、内容和质量,又为临床能力考核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担任或协助总住院医师,对临床常见病种的诊断治疗充分掌握,保证临床能力训练的系统性。利用临床技能训练仿真模拟教具及实验外科动物训练,加强临床操作技能培训。导师对眼科治疗和手术方式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实施研究生临床准入制度,使研究生利用教具和实验动物充分掌握操作技能后逐步参与临床实践。导师及指导小组负责为学生创造临床实践机会,落实各项技能的训练及辅导,定期组织考核。定期进行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会诊、竞赛等临床学术活动,训练研究生的临床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以往研究生参加讨论时的被动状态,为研究生提供表达观点的机会,培养其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和敢于承担的工作作风。
3开展以培养临床科研能力为特点的科研训练
随着我国人才评价标准的变迁,对科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科学研究是目前体制下衡量医学人才水平的重要指标。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在实验室进行基础研究的时间和机会有限,为适应临床工作的需求,加强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的培训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必由之路。具体方式包括:强化研究生公共卫生学基础,训练科学的临床研究基本方法和技能,将研究生作为导师临床课题的主要参与者负责课题的设计和实施。科室定期举办科研方法、课题申请、成果申报等系列讲座及高水平学术讲座,培养临床科学思维能力。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加快研究生教学国际化进程。通过临床科研能力培养,研究生选择临床医疗实践中出现的理论或技术问题为研究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或临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学会临床科学研究方法,从而掌握了从事眼科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可以促进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提高。
4加强人文教育和自我修养
报道说,张孟珠毕业后,考入政大历史所博士班,在查询研究资料后赫然发现,东吴历史所居然有一本硕士论文和她的论文内容雷同。另外,林姓女博士生发表的单篇专文《赋性宣:清乾隆朝案之解读》内容,更是撷取她的论文精要。
Sheldon首次提出了企业所要履行的各类社会责任(包括道德因素)需要与企业经营服务范围内满足需求的责任联系在一起;Bowen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为实现社会目标和责任所采取的行动和义务;Davis and Blomstrom提出企业追求利润同时有义务增进社会整体福利。
企业社会责任的维度研究:
温素彬和方苑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货币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三个方面;张兰霞等从股东、员工、供应商、债权人和政府五个方面研究企业社会责任。Carroll综合了学者们的观点,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一定时间内对企业的经济、法律和慈善等方面期望效益的总和,企业应当履行其社会责任,即在创造利润、提高财务绩效的同时承担起对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员工和国家的责任。
国内外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研究有三类观点:一是正相关关系。Aupperle et al.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发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显着提高财务绩效。张兆国等采用系统GMM方法对中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显着相关。徐光华和张瑞系统分析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演进过程并建立了相关模型,证明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显着正相关。二是负相关关系。>>>>>评审专家吐槽博士毕业论文:作者应该回炉深造
Yuhei et al.以ROA和Tobin’s Q为财务绩效指标对四大旅游相关行业进行实证检验,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能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李正以上海证券交易所2003年52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否提高财务绩效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负相关。三是无相关关系。Makni et al.以加拿大179家企业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不相关。Mcwilliams et al.用KID指数衡量企业的财务绩效,证实企业的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之间没有关联性。陈玉清等以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16个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探讨,发现两者相关性不显着。张川等以ROA为财务绩效指标对2007-2011年中国化工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发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不相关。
导致上述三类观点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1) 企业社会责任范围的界定不同;
由上述定义可以总结出个案研究的一些特性。(1)在方法论上,它属于实证主义典范,因为它操作的对象是事实而不是概念。②这里的事实可以是个体(如范长江)、群体(如大学生、女性、独龙族)、组织(如《人民日报》、《南方周末》)或事件(如“9・11”事件、1998年抗洪抢险)等。(2)在逻辑推理上,它属于归纳的范畴。在研究之前没有一个既定的理论或假设,而是通过对事实分析、研究之后才得到一个理论。(3)在研究的层次上,它属于微观研究,注重从多角度对个案进行详细、具体的描绘,以获得大量信息,并努力以此得出具有普适意义的理论问题,而不是侧重理论体系的建构。打个比方,个案研究试图通过研究“一片落叶”而达到“知秋”的目的。
个案研究法与举例论证不同
在这里必须指出,个案研究与议论文写作中常用的“举例论证”方法是不同的。个案研究是一种作为工具的研究方法,举例论证只是论证过程中展开的方法。论证过程中的举例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通过对一定数量的例子的分析得出结论,其本质是不完全枚举法,在逻辑推理上属于归纳的范畴。它的根本依据是,在没有遇到反例的情况下,某一属性在一些同类对象中可以反复,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由于例子与结论这种或然而非必然的联系,所以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一遇到一个反例,结论就会被推倒。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就必须尽可能地多举例,并确认没有反例。二是已经有了一个判断(或命题),但它太抽象,不易于理解,通过举例子的方法来做进一步说明。在逻辑推理上它属于演绎的范畴,这时对例子的数量没有明确要求,只要一两个足以。但在性质上必须是正向的,重要反例一被发现,前面的判断或命题也同样被。不管是哪种情况,例子都是论证的材料,而不是研究的对象。研究的真正对象是理论性命题或判断。我认为这是举例法中的“案例”与个案研究中的“案例”最大的不同之处。
个案研究中的“案例”是整个研究的基本对象,对它的描述要尽可能的详细。在数量上,往往只是一个,也不一定有代表性(不过,我认为研究有代表性的个案容易得出有普适性的结论),甚至是独一无二的。个案研究最应该避免的是为研究个案而研究个案,仅仅停留在个案本身。
为了进一步说明二者之间的区别,本文试举一个例子。如果某研究中有这样一句话:“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后的第二天,我国中央级媒体都在头版作了报道,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这是明显的举例法。后面所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只是为了说明前面的判断,且不作具体、详细的描述。如果一个研究是以《人民日报》关于“神舟六号”成功发射的报道看科学报道如何处理专业性与通俗性的问题,则属于个案研究。这里的个案“《人民日报》关于‘神舟六号’成功发射的报道”,是研究对象;要研究的问题是“我国中央级媒体科学报道如何处理专业性与通俗性问题”,需通过剖析前述个案来回答。
我国新闻传播研究应多做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在文化人类学、教育学、心理学中有着广泛应用,也是境外新闻传播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在美国大众传播学和新闻学博士论文中,个案研究所占比例分别为12.58%和7%。③在我们看来,博士论文由于创新的需要,最易向体系建构的方向努力,但个案研究则占到了很高的比例。
遗憾的是,我国新闻传播研究似乎刚好相反。不管是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还是传播学,概论类研究都是最多的。宏观、综合性研究太多,但大多是整合性研究,了无新意,造成当前研究无法深入、创新乏力。
针对这一现状,学界不少前辈阐述了他们的看法。方汉奇教授在1982年就主张加强对重点报刊的个案研究,“解放后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继续去做”,④时隔25年之后仍呼吁“要加强个案研究,包括个别重点报刊的历史和重要新闻界人物历史的研究”。⑤宁树藩教授认为新闻史研究深度不够与思想方法的片面性和研究方法的单一有关,表现之一就是“面上的总体研究多,点上的个案研究少”。⑥丁淦林教授认为新闻史研究“就是要多做个案研究、专题研究和断代研究。个案研究注重第一手材料,是整体研究的基础”。⑦何志武、孙旭培教授认为“我国学者热衷于宏大叙事,追求普遍的价值,常常在宏观的层面探寻‘绝对真理’,一旦落实到具体的微观层面,却常常难以回答清楚‘是什么’的问题”,⑧因此需“多一些个案的定性研究”。
整体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的个案研究除了一些时间性特别强的事件性个案研究外,以历史上的重要报刊史研究最多,如《新华日报史》、《申报兴衰史》等。除此之外,其他一些报刊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如《〈蜜蜂华报〉研究》、《〈上海犹太纪事报〉研究》等。另外,个案研究是法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所以新闻传播法、新闻自由、新闻传播伦理道德领域内的研究中个案研究也较多。如《“停止采访资格”事件评析》、《从美国媒体“华盛顿枪击案”报道看犯罪报道中的新闻道德问题》、《媒体监督的良性互动――“孙志刚事件”舆论监督分析》。最近几年,个案研究在我国新闻传播博士(后)论文中得到一定应用,如《中国晚报文化研究――作为个案的〈北京晚报〉文化》、《英国媒体的新闻价值观:以“9・11”事件报道为例》等。
如何处理个案研究的“大”与“小”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除非你研究的是关于方法的学问即方法论,任何一项研究都不能为方法而方法,更不能认为方法是万能的,它在研究中的价值是服务于“问题”。但不少情况下,同一问题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方法实际上代表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研究取向,所研究的“问题”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面向。那么个案研究法适合于解决什么问题呢?西蒙认为,当研究者试图发现进一步研究的线索和想法时,个案研究特别有优势,即比较适合于探索性研究。⑨此时我们对研究对象的信息知之甚少,详细、具体、细致的描绘无疑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或者比其他方法,如调查,更能有效地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
对个案研究法的批评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缺乏科学上的严密逻辑,二是研究的结论普适性不强,三是非常耗时。前面两项批评主要是相对于定量研究而言的,这是由其研究旨趣所决定的。
追求结论的普适性,是所有研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个案研究也不例外。个案本身有大小、复杂简单之分,但研究都遵循“由个案折射整体”的路线。潘忠党教授所谈的一个例子也许对理解个案研究的“大”与“小”很有帮助:“我的一个学生考察了中国一家本土广告公司,并以此项研究获得了硕士学位。虽然他考察的是一个个案,但他提出的问题却远远超出了这一个案。表面上看,他提的问题是:本土广告公司如何应对4A广告公司的强有力竞争?但实际上,他远远超出了这种描述性或经验总结式的问题,他提出并力图回答的问题是:本土广告公司如何‘本土化’4A广告公司的专业运作程序,如何利用传统国有体制的内部资源,并以此建构自己的组织内部空间,调适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这个问题可大了,虽然考察的对象仍然是一家广告公司。它分析的关注点是具有一定启发和普适意义的理论问题,涉及中国改革过程中新与旧、内与外之间的互动,以及这种互动过程中社会行为主体的能动作用。这种“大”与“小”的有机结合也许就是所谓‘不大不小’的精髓。”⑩
研究对象是“个案”,研究问题又不囿于个案本身,而是要提出具有普适意义的理论问题,这是个案研究的理想境界,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随着越来越多个案研究的积累,我们就可以对超越于个案之上的同类现象有个比较准确的判断。这正如美国传播学,一开始是诸多奠基人在各个领域提出一个个理论、观点,后来由施拉姆把它们
整合在一起而形成了理论体系。而这一点正是处于积极构建理论体系的我国新闻传播学界所必经的过程和阶段。
注释:
①⑨罗杰・D・维曼等著,金兼斌等译:《大众媒介研究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②卜卫:《方法论的选择:定性还是定量》,《国际新闻界》,1997(5)。
③张振亭:《美国传播学博士论文研究什么?》,《新闻学论集》,第20辑;滕朋:《多样性与集中化》,《国际新闻界》,2006(4)。
④方汉奇:《方汉奇文集》,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⑤方汉奇:《1949年以来大陆的新闻史研究(二)》,《新闻与写作》,2007(2)。
⑥宁树藩、曾建雄:《强化本体意识,探求自身规律》,《新闻记者》,1998(9)。
⑦丁淦林:《20世纪中国新闻史研究》,《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⑧何志武、孙旭培:《有感而发不是定性研究》,《国际新闻界》,2007(2)。
1系统体系架构的发展
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系统体系架构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广播电视信号的监测使用独立的监测设备和监测仪器,对信号传输中的各种指标和各种异态进行测量和识别。
第二阶段:单机版的监测系统是由一台计算机控制监测仪器,完成指标测量和异态识别等监测功能。
第三阶段:由一台主机充当监测系统的服务器,通过网络协议与多台计算机控制的监测仪器进行通讯,所有用于监测的仪器和计算机构成一个系统,协同完成监测任务。
近年来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从C/S结构或B/S结构向采用多层B/S和C/S混合式体系架构演变,使得软件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跨入一个新阶段。认识这些结构的特征,并根据实际情况成功进行系统的选型是非常关键的。
2系统体系架构建设要考虑解决的问题
(1)中心数据处理部分。数据处理中心既要进行报警数据、技术性指标数据的实时处理,监测信息短信,还要进行监测播出的内容和广告的处理、及网络信息视听节目监管,具有数据传输量大,实时性强,对数据安全性、可靠性、一致性要求高的要求。
(2)客户端浏览查询部分。监听监看中心客户端、领导等相关部门客户端主要工作是查询和决策,数据处理工作较少,但客户端数量大且在多个部门,因此要充分考虑解决的是软件的安装维护与升级的方便性问题。
3系统的C/S结构与B/S结构
网络版(C/S架构)。即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此结构把数据库内容放在远程的服务器上,其分布结构如图1所示。
它由两部分构成:前端是客户机,接受用户的请求,并向数据库服务提出请求,后端是服务器,即数据管理(Server)将数据提交给客户端,客户端将数据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呈现给用户。还要提供完善的安全保护及对数据的完整性处理等操作,并允许多个客户同时访问同一个数据库。它的主要特点是交互性强、具有安全的存取模式、网络通信量低、响应速度快、利于处理大量数据。网络版(B/S架构)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只是安装维护一个服务器(Server),客户端采用浏览器(Browse)运行软件。
B/S三层体系结构采用三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在数据管理层(Server)和用户界面层(Client)增加了一层结构,称为中间件(Middleware),使整个体系结构成为三层。三层结构是伴随着中间件技术的成熟而兴起的,核心概念是利用中间件将应用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存储层三个不同的处理层次,如图2所示。
三个层次的划分是从逻辑上分的,具体的物理分法可以有多种组合。中间件作为构造三层结构应用系统的基础平台,提供了以下主要功能:负责客户机与服务器、服务器与服务器间的连接和通信;实现应用与数据库的高效连接;提供一个三层结构应用的开发、运行、部署和管理的平台。这种三层结构在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任何一层的改变不会影响其它层的功能。
B/S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分布性强、维护方便、开发简单且共享性强、总体拥有成本低。但数据安全性问题、对服务器要求过高、数据传输速度慢、难以实现传统模式下的特殊功能要求。如通过浏览器进行大量的数据输入或进行报表的应答、专用性打印输出困难和不便。
4基于B/S结构与C/S结构结合的广播电视监测体系结构
综上所述,B/S与C/S这两种技术是各有利弊的,只有将他们的特点进行互补,按照监测业务特点选择适合的技术平台和体系架构,才能实现最大程度的应用。多层B/S与多层C/S混用的监测系统架构模型结构如下图3
B/S部分为四层体系结构,包括数据库层(或监测前端层)-应用服务器层——WEB服务器层-浏览器客户端层。其中业务逻辑层在应用服务器运行,页面在WEB服务器生成。这样系统页面逻辑层与业务逻辑层(后台逻辑层)分离,提高系统模块独立性,利于系统的扩展。
B/S部分选用J2EE构架,其业务逻辑可以在不同的硬件环境、不同操作系统的服务器中使用。
C/S部分为三层体系结构,包括数据库层(或监测前端层)-应用服务器层-数据处理工作站层。
业务处理逻辑(功能层)采用C++编程,业务逻辑可以在不同的硬件环境、不同操作系统的服务器中使用。
在广播电视监测系统中采用B/C/S的多元化\多层\分布式技术结构建立混合应用模式的体系架构可突破C/S和B/S的各自缺陷,其中:
现代传播学对于传播概念的定义主要源于英语Communition一词。它的含义主要指对信息的传递、交流和分享。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w·凯瑞基于对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传播理论的深刻认识,将传播定义分为传播传递观和传播仪式观两类。信息以传播元素的角色参与到传播过程中时,总是通过传授、传送、共享和分享等环节要素来完成传播过程的。传播元素属性发生变化时,信息传播的参与者以群体或个体的不同面目出现在传播过程中,致使信息传递、交流、共享成为传播过程中的核心因素。与此同时,我们也找到了定义两种不同传播观的根本动因和理解两种不同传播观的重要理论依据。
依照约翰·杜威对传播概念内涵的独特理解和研究,Common(共有的)、Community(社区)、Communition(传播)三词结构含义相近,词根雷同。词根的雷同使三个词义在抽象理解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高于直译词面的深层结构平台:“在共同(commonm)、社区(community)、传播(communition)这三个词之间,有一种比字面更重要的联系。人们由于拥有共同的事物生活在一个社区里,传播即是他们借此拥有共同事物的方法。他们必须共有的事物包括目标、信仰、渴望、知识、一种共同的理解——就像社会学家说的想法一致。这种东西不可能像砖头靠身体做相互传递,也不可能像人们分吃一块馅饼,把它切成小块来分享……共识需要传播。”①在这一平台上,各类传播元素生存在同一社区,共同享有社区的资源条件,愿意表达各自的目的、信仰、追求和知识,并通过传播来实现共同的交流,形成共同的认识;传播使社区本来孤独的元素共同共通,使传播元素活跃在社区并最终完全实现人类对世界意识的理解。在这一概念定义下,传播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上的意义:一、将传播理解为传送。依照詹姆斯·w·凯瑞的理解,这是“所有的工业文化”所持有的最普遍看法,这种“传递观”源自地理概念和运输产生的功用,信息在控制的目的下,在地域范围的空间中拓展信息。国内传播学界对于Communition的理解,同样经历了从“交通”、“通讯”、“传输”到信息“传递”、“发送”至“交流”的过程。“这种传播观的核心是保持对信号、信息的控制,然后进行跨距离的传送。因此,学界深深以为‘信息的传播是技术的、空间的、控制的过程’,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形成的利益集团对于最大传播效果的追求成为这一过程的关键所在。”②近80年来,这一原则实质上操控着我们对传播学的理解和应用,以至于学术成果不断重复。“公理”的重复证明似乎使传播学的发展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二、将传播理解为仪式。本文将重点对此问题做出分析。
仪式(Rite)的词义指进行典礼的形式,主要是宗教或祭祀仪式。“仪式”一词联系着信念,也有“分享”、“参与”、“合作”、“交往”等暗含之意。仪式传播观中,“传播”一词的原型是以团体或共同的身份把人们吸引到一起举行的一种神圣典礼,它的起源和最高境界并非智力信息的传递,而是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从媒介传播信息的过程而言,这种传播观并不在意于信息的获取,更强调参与者通过对信息的分享,使媒介在参与者的生活和时间中具备角色,担当身份,形成媒介化的人生观、世界观。大众传媒则通过呈现和介入使受众获得戏剧性的满足感,受众追随大众传媒而进入到“观念世界”中,化为媒介创造的“观念世界”中的一员。喜悦或悲伤,激动或平静。此时,对信息的传递、获取已经无足轻重。这种传播观的重心是:“它产生了社会联结,无论真情还是假意,它都把人们联结在一起,并使相互共处的生活有了可能。这些观点不仅代表不同的传播观,而且与特定历史阶段、技术及社会秩序模式密切相关。”③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观察,如果把视角停留在信息传播这一层面时,我们便捕捉到了仪式传播观在古老中华文明史上不断显现的浓重痕迹。在部落神、氏族神灵和图腾崇拜为基础形成的殷商社会传播结构中,巫术、祭祀是非常重要的传播图景。《史记龟策列传》有言:“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不易之道也”。[
“神道设教”、“占卜新闻”涉及到战争、天象、生产、祭祀等社会信息传播的主体,也基本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传播方式。到了春秋时期,“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的孔子,在塑造中华民族社会生活传播结构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就更加具有决定作用了。“孔子开创的以人伦关系为中心的儒学,将周代完成的权力叠加在血缘关系的传播结构上,又负载上权力伦理化的要件,把强硬的权力关系柔和地转化为天性的伦理顺从。”④也即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观念将权力关系伦理化,将人伦关系神圣化(天人合一),这样的传播结构必定十分重视仪式在传播中的作用。孔子及其继承者一贯重视通过仪式展现这一传播结构,让众生在道德上自悟、自觉,并认同现存信息传播秩序,进而达到影响社会舆论之目的。重视“礼”“乐”等社会规范,发挥它们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是仪式传播观的突出表现。《论语八佾》中有多处论及“礼仪”的重要性。如:子日:“有言:‘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又如:“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日:“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仪式展现不当就是乱礼序,就是破坏孔子认同并建构起来的信息传播秩序,自然会受到反对;视仪式不如饩羊重要,从而否定仪式在社会传播结构中的重要性,自然也会受到反对。再如:子曰:“乐在宗庙之中,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通过“乐”这一传播仪式,达到“弘道”的传播效果。这种文以载道、意在言外的中华民族传播习惯,在孔子营造出的仪式传播过程中形成,并在历代沿革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当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作为主要思想流派和思想体系,逐渐演化为具有宗教意味的治国安邦之术。正如陈力丹教授在其着作《精神交往论》中所言:“自然宗教的实质,是人通过祈祷、祭祀和舞蹈等仪式与幻想中的神进行交往。人在其中,自然依附于想象中”,并没有自己独立地位的“神”。⑤借助儒家思想,历代君王在祭祀仪式中,实现着“奉天承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帝王情怀,民众也在依依诺诺中,在君权神授的遐思中遵循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三纲五常之道。《资治通鉴》第二十卷有一段关于汉武帝刘彻泰山封禅的记载: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绅,射牛行事,封泰山下东方,如郊祠泰一之礼。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秘。礼毕,天子独与侍中、奉车都尉霍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明日,下阴道。丙辰,禅泰山下址东北肃然山,如祭后土礼,天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江、淮间茅三脊为神藉,五色土益杂封。其封禅祠,夜若有光,昼有白云出封中。天子从禅还,坐明堂,群臣更上寿颂功德。诏曰:“联以眇身承至尊,兢兢焉惟德非薄,不明于礼乐,故用事八神。遭天地况施,着见景象,屑然如有闻,震于怪物,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至于梁父,然后升坛肃然自新,嘉与士大夫更始,其以十月为元封元年。”在这里,仪式的精确和过程的控制使传播效果一览无余。正是通过礼仪繁多、程序井然的封禅仪式使整个仪式神化、圣化,以致王权也在仪式中通过神与帝的对话而进入神授境地。当仪式的实际社会作用通过仪式并以象征意味的时代符号进行传播时;当千百年来不同君王走马灯似的登临泰山举办封禅仪式时,社会时间在这一刻停止了,或者说持恒了。泰山成为了与社会时间相类似的物质,成为了颇具象征意味的祭台。
沿着历史流动的线索,关照以和平、发展为主题图景的现代社会,仪式传播已经不在。然而,人类的仪式传播行为变换了形式,以依然持恒的本质影响着居住在地球村落中等待分享信息、共享信念的芸芸众生。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以“从奥林匹亚到万里长城”、“欢迎大家来北京”为主题的8分钟中国歌舞节目中,通过二胡演奏中国民歌《茉莉花》、孩童朗诵中国盛唐诗歌、少林寺僧人在高跷上表演高难度的武术动作、黄豆豆的中国民间舞蹈、国粹京剧片断等节目,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和文化风采。导演张艺谋说:“8分钟就已足够,8分钟足以在闭幕式上震撼雅典和整个世界”。奥运会,现代人类共同参与的巨大仪式,亿万人众通过各种传媒分享仪式传播出的信息,并籍此构建关于中国的“观念世界”。当二胡、唐诗、少林绝学、红灯笼映衬下的舞蹈、京剧这些世所公认的中国符号被艺术化地创造、展现、加以强调时,中国5000余年文明浸润出的文化信息,随着无线电波、光纤电缆从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呈现在每一个观赏奥运仪式的受众面前。当有意味的象征形式作为信念被众人所分享时,我们看到传播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信息传递和发送了。
参考文献:
①③《作为文化的传播一“媒介与社会”论文集》,华夏出版社,第11页。
在一般情况下,可选用市售的合成洗涤剂,对玻璃仪器进行清洗。当仪器内壁附有难溶物质,用合成洗涤剂无法清洗干净时,应根据附着物的性质,选用合适的洗涤剂。如附着物为碱性物质,可选用稀盐酸或稀硫酸,使附着物发生反应而溶解;如附着物为酸性物质,可选用氢氧化钠溶液,使附着物发生反应而溶解;若附着物为不易溶于酸或碱的物质,但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则选用这类有机溶剂作洗涤剂,使附着物溶解。
试举几例:久盛石灰水的容器内壁有白色附着物,选用稀盐酸作洗涤剂;做碘升华实验,盛放碘的容器底部附结了紫黑色的碘,用碘化钾溶液或酒精浸洗;久盛高锰酸钾溶液的容器壁上有黑褐色附着物,可选用浓盐酸作洗涤剂;仪器的内壁附有银镜,选用硝酸作洗涤剂;仪器的内壁沾有油垢,选用热的纯碱溶液进行清洗。
在实验室,还有专门配制的洗涤液,可供重复使用多次。
二、掌握洗涤玻璃仪器的操作方法
对附有易去除物质的简单仪器,如试管。烧杯等,用试管刷蘸取合成洗涤剂刷洗。在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时,须用力适当,避免损坏仪器及划伤皮肤。
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当倒置仪器,器壁形成一层均匀的水膜,无成滴水珠,也不成股流下时,即已洗净。
对附有难去除附着物的玻璃仪器,在使用合适的洗涤剂使附着物溶解后,去掉洗涤残液,再用试管刷刷洗,最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一些构造比较精细、复杂的玻璃仪器,无法用毛刷刷洗,如容量瓶、移液管等,可以用洗涤液浸洗。
限于篇幅,现以酸式滴定管为例,介绍其洗涤操作如下:洗涤开始,先检查活塞上的橡皮盘是否扣牢,防止洗涤时滑落破损;注意有无漏水成堵塞现象,若有则予以调整。关闭活塞,向滴定管中注入洗涤液2~3毫升,慢慢倾斜滴定管至水平,缓慢转动滴定管,使内壁全部为洗涤液所浸到。竖起滴定管,再旋开活塞,放出洗涤液,这样使活塞的人段也能洗到。最后用自来水冲洗,同样从活塞下部的尖嘴放出,不可为节省时间将液体从上端管口倒出。
洗净标准如前所述。
三、及时洗涤玻璃仪器
及时洗涤玻璃仪器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洗涤剂,因为在当时容易判断残留物的性质。有些化学实验,及时倒去反应后的残液,仪器内壁不留有难去除的附着物,但搁置一段时间后,挥发性溶剂逸去,就有残留物附着到仪器内壁,使洗涤变得困难。还有一些物质,能与仪器的本身部分发生反应,若不及时洗涤将使仪器受损,甚至报废。
学生实验“中和滴定”所有的碱式滴定管,使用后搁置时间一般较长,如不及时洗涤干净,残存的碱液与玻璃管及乳胶管作用,使乳胶管变质开裂,不能使用,而且乳胶管粘附到玻璃管和玻璃尖嘴根部,很难剥离更换。笔者曾试用百分之三十七的盐酸配成1:1的溶液,将玻璃管及玻璃尖嘴上粘附着乳胶管残余物的部分浸入其中,经过一段时间,取出用自来水冲洗掉酸液,然后较易剥离干净,重新装配。虽然如此,却耗费试剂、材料和时间。
四、其它注意事项
会计信息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决策服务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的基本保证。而会计信息造假的存在,极大地损害了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也扰乱了资本市场
一、博弈论的基本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行为在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决策的均衡问题。当人们的利益存在冲突时,每个人所获得的利益不仅取决于自己所采取的行动,还有赖于其他人采取的行动,因此,每个人都需要针对对方的行为选择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反应。一个完整的博弈模型包括局中人、行动、信息、策略、
(一)会计行为博弈的假设1.假定政府、投资者和其他利益
2.博弈的双方对信息的了解程度是不对称的?乙方是企业的经营者毕业论文格式,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有充分透彻的了解,甲方作为外部
3.假设会计行为的双方博弈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静态博弈指博弈中参与人同时选择行动或虽非同时选择行动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前行动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即,在静态博弈中,所有的参与人都是同时行动的, 没有任何人能获得他人行动的信息。
(二)经营者与监管部门之
假设C1(假设为30)为管理当局提供真实信息的收益,C2 (假设为50)为管理当局提供假信息而没被查出的收益,- C3 (假设为-50)为管理当局提供假信息而被查出的收益,C4 (假设为-60)为监管者监管严格的成本,C5(假设为40)为监管者监管不严格的成本?其中C1,C2,C3,C4
单位 监管者
严格
不严格
提供真信息
C1,-C4(30,-60)
C1,-C5(30,-40)
提供假信息
-C3,-C4(-50,-60)
C2,-C5(50,-40)
假设管理当局提供真信息,在此情况下监管者会选择监管不严格,因为C5<C4?当管理当局提供假信息时,监管者也会选择监管不严格?假设当监管者选择监管严格时,管理当局会选择提供真的信息,应为C1>-C3&
(三)投资者与经营
我们假设经理有两种战略选择,且必须选择其中一种。我们把第一种选择称为提供真信息,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为了保持一个非常健全的内控系统并提供相关可靠的财务报表。第二种战略
表二 经理人员与投资者
投资者 单位
提供真信息
提供假信息
购买
60,40
20,80
一、反洗钱的定义与相关研究结果
反洗钱是指政府动用立法、司法力量,调动有关的组织和商业机构对可能的洗钱者予以识别,对有关款项予以处置,对相关机构和人士予以处罚,从而达到阻止犯罪活动的一个系统行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政府为了防止犯罪所得及收益合法化从而采取了包括预防、惩治等一系列具有正外部效应的行为,当事人(参与者)包括:洗钱者(犯罪者)、协助洗钱者、银行等金融机构、监管者、司法机关、立法机关等。换而言之,反洗钱是一个有社会经济职能的行为。
洗钱犯罪与金融机构密切相关,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既是洗钱的突破口,又是反洗钱的第一线。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rpervision(1988)认为,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可能无意间被利用为犯罪资金的转移或存储中介。Blum,Jack A.,Michael Levi,R. Thomas Naylor and Phil williams(1998)全面研究了金融中心和保密原则的影响,认为虽从全球来看,现有的金融体系对于合法的商业活动者,或是试图清洗和隐藏犯罪所得的人,都是一个适意的天堂。
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条件下,洗钱者与商业银行的博弈
假设市场上存在一家银行,一个洗钱者想进入该银行洗钱,银行知道洗钱是违法的。在这个博弈中,洗钱者有两种战略可以选择:进入、不进入;银行也有两种战略:默许、斗争。假定洗钱者进入之前银行的利润为400,进入之后得利润30;进入后洗钱者得利润70,进入的成本为10,则各种战略组合下的博弈树如图1所示:
此博弈的各方收益如表1所示:
洗钱者进入时,银行选择默许得430单位的利润,选择斗争时只能得到400的利润,因此,银行的最优战略是默许。在银行默许的条件下,洗钱者能得到70单位的利润,大于其不进入时的利润,因此洗钱者选择进入。此博弈的纳什均衡为(进入,默许)和(不进入,斗争)。
这是一种完全信息博弈,而在实际中,洗钱者对自身进行粉饰,使得银行无法准确判断出其行为的性质;而银行在洗钱的过程中也承担着极大的风险,这体现在银行协助反洗钱时的成本上。下面将分析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洗钱者与商业银行的动态博弈。
三、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条件下,洗钱者与商业银行的博弈
由图2可以看出,在不完全信息状态下,如果银行协助反洗钱是高成本的,给定洗钱者进入,则银行的最优选择是默许,此时洗钱者的最优选择是进入;如果协助反洗钱是低成本的,给定洗钱者进入,银行的最优选择是斗争,此时洗钱者的最优选择是不进入。
银行协助反洗钱的成本高低会影响到各博弈方的选择,但因为这是个不完全信息的博弈,洗钱者并不知道银行协助反洗钱究竟是高成本还是低成本,所有洗钱者的最优选择是依赖于它在多大程度上认为银行是高成本或低成本的。假定洗钱者认为银行是高成本的概率为r,低成本的概率是1-r,那么洗钱者选择进入的期望利润是:
洗钱者选择不进入的期望利润为0。因此,当E(R) 0,即 1/8时,洗钱者选择进入(当r=1/8时,洗钱者在进入与不进入之间是无差异的,我们假定其选择进入);当当E(R) 0,即 1/8时,洗钱者选择不进入。
四、监管者与商业银行的多重博弈
监管机构、商业银行与洗钱者是一个多重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即精炼贝叶斯均衡中的信号传递模型。洗钱与反洗钱问题是一个典型的外部性问题,因此需要政府的干预。由上面的推理可知,在一定程度上,洗钱对局部银行个体会带来存款增加等好处,而反洗钱则可能带来成本增加,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于是,商业银行与监管机构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相互调整其行为,从而达到系统的均衡。
因为监管机构的检查概率和商业银行的努力程度是可变参数,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利润和责任分摊,因此,可以把监管机构的检查概率和商业银行的努力程度都归纳为谨慎程度,建立一个两人的博弈默许,如表2所示:
由上表可知,如果双方都不够谨慎,则每人承担51元的损失;如果一方适度谨慎而另一方不够谨慎,则前者承担6个单位的损失,后者承担101个单位的损失;如果双方都适度谨慎,则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分别承担5和3个单位的成本。由此可得,只有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都保持适度谨慎时,社会成本总额最小。
五、小结
从上文的推论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反洗钱的外部性特征,决定了其应为以政府为主导的博弈。
第二,反洗钱的博弈基于参与者对成本收益的考虑,这种成本和收益不仅是指私人的成本和收益,还应考虑社会总成本与总收益。
第三,若监管部门在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过程中保持适度谨慎,则可使商业银行协助反洗钱的成本降到最低,此时商业银行在与洗钱者的博弈过程中,最优选择斗争,迫使洗钱者放弃洗钱活动。
参考文献:
[1] 纪瑞朴:金融机构反洗钱问题透视[J].中国经济信息,2007(11)
[2] 向宇:我国金融体系反洗钱中的冲突与政策选择[J].经济体制改革,2008(1)
【关键词】
博弈论;GATT/WTO;国际经济政策
西方传统经济理论大多是研究经济行为主体在市场完全竞争且信息充分对称的假设下进行决策,以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却忽视了外部变量对经济行为主体决策的影响。博弈论作为20世纪70年之后在经济领域得到广泛运用的方法论,紧紧抓住经济行为主体之间利益冲突与协调以及策略相互制约这一关键,提出了比西方传统经济理论更贴近实际的分析方法。博弈论的广泛运用为现实中复杂经济问题的分析提供了最佳分析工具,拓宽了现代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GATT/WTO就是一种从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的产物,为国家和地区提供国际贸易行为准则,对协议实施中的问题和未来贸易自由化提供了谈判的程序,以达到各成员均从中获益的博弈结果。所以说,GATT/WTO是一套使成员之实现制度性合作博弈以摆脱非合作博弈的制度安排,这套制度安排确保所有成员实现福利改进。
一、博弈论方法应用于GATT/WTO研究
真正将博弈论方法应用于GATT/WTO研究始于美国学者McMillan(1986)。他通过建立关税博弈模型,证明了“互惠贸易协定能增进国民福利”这一命题,从而为GATT/WTO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Dixit(1987)研究了在无限重复博弈条件下的关税谈判与关税减让问题,结果显示,通过对背叛国家惩罚的可信威胁,世界可以维持一个低于纳什均衡关税的合作关税水平。
Thomas Hungerford(1991)进一步将关税博弈模型扩展至非关税博弈领域,得出类似结论,即“削减非关税壁垒也会增进双方的福利。”
Hoekman和Kostecki(2001)结合乌拉圭回合谈判,从博弈论视角论述了WTO多边贸易谈判的运行机制和互惠性质,指出“在WTO支持下的多边贸易谈判可以被认为是制定国际贸易博弈规则的努力”,“多边贸易谈判是多阶段、多议题、多方的博弈”。
Bagwell和Staiger(2002)从经济学角度论述世界贸易体制的理论基础和运行机制,利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解得合作博弈情况下的关税均衡,称之为“政治最优关税”,进而说明了WTO体制和规则框架的经济原理。
二、WTO的体制、规则和运行机制
盛斌(2001)借鉴Bagwell和Staiger的博弈模型,系统地解释了WTO的目的是各国通过合作博弈来摆脱非合作博弈情况下的“囚徒困境”,说明了WTO体制和规则框架的经济原理和哲学理念。该文可被视为国内运用博弈论研究GATT/WTO的奠基之作。
夏晖和韩轶(2001)从博弈论角度,以两国关税政策静态博弈模型为基础,分析了WTO成立的原因及条件。该文为用数理博弈模型研究GATT/WTO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
冯春丽和周骏宇(2005)从制度经济学的层面,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来分析WTO,指出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是WTO规则体系中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并利用一个收益不对称的智猪博弈模型分析了权力结构的变动所引致的WTO制度变迁。
三、多边贸易谈判中的博弈
施锡铨(2001)运用不完全信息博弈、复杂变量的博弈和盈利函数的估计,分析了中国加入WTO谈判过程中一系列讨价还价的博弈问题。
刘光溪和查永贵(2003)运用“双层博弈”理论分析了中国复关入世谈判中的博弈现象,阐释了谈判历程复杂而艰巨的原因;他又与邹彦(2003)研究了国际贸易谈判中的博弈战略,建议我国必须抓住时机,改革“不谋于众”的谈判体制,增强政府谈判能力,为国内企业奠定迎接挑战、公平竞争的良好基础。
四、运用博弈论就WTO的某一具体规则进行研究
房向明和侯光明(2002)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我国反倾销部门与外国企业的博弈模型,给出了我国对外倾销企业的罚款系数以及我国反倾销调查概率的确定方法,进而提出了加强我国反倾销力度的建议。
杨仕辉(2005)将WTO保障措施规则转化为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重点比较和讨论了对一国和两国同时实施保障措施的区别,以及保障措施对实施国和目标国贸易条件、产品选择的影响。
杨波(2007)运用博弈论和经验检验的方法,分析得出技术水平发展的不对称导致国家间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数量的差距,发达国家由于具备在技术和贸易两方面的优势,更倾向于主动采取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战略,而发展中国家则被迫采取亦步亦趋的跟从策略。
综观上述研究成果,中外学者运用博弈论来研究WTO在国内外还很空白,在研究成果、内容上都带有探索性和尝试性。作为一种方法论,将博弈理论作为研究GATT/WTO的视角,不仅可以有效诠释GATT/WTO的制度基础、规则体系和运行机制,也能说明GATT/WTO成员在世贸组织谈判中的动态博弈策略,从而为GATT/WTO的确立和运行提供一个全新的解释途径。
然而,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对WTO博弈论的研究都处于起步阶段,在研究内容上显得过于分散,无法形成统一的整体,从而无法形成对WTO博弈论的全面解释。同时,在定量分析方面,由于统计数据的不同与缺失,多边博弈在确定真实支付函数时也受到很大限制。
参考文献:
[1]盛斌.WTO体制、规则与谈判:一个博弈论的经济分析[J].世界经济,2001,12:3-12.
[2]夏晖,韩轶.世界贸易组织的博弈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1,05:520-524.
[3]冯春丽,周骏宇.WTO制度的博弈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5,04:54-57.
首先,钢壳设备的表面处理。钢壳设备进行贴内衬之前首先应该对表面进行除油、除锈,保证表面无铁锈、物毛刺、无污油等其他污染物,在有棱角的地方应该磨成圆角。在进行施工时,通常使用手动式电动砂轮机将设备内所有棱角、尖角都打磨成圆弧,然后再进行多次全面的除锈,确保显示出金属本色后再用工业丙酮清洗,是表面干燥、洁净。经检验达标后,立即刷上环氧树脂底漆,以防重新出现锈斑。其次,混凝土设备的表面处理。对于混凝土表面要保证坚固、平整、不起沙、不起壳、没有裂纹或麻面,没有凸起部分,尖角和棱角打磨成圆弧,然后用工业丙酮洗清自然干燥24小时后刷环氧树脂底漆。另外,在表面处理完成后,对于设备表面无法处理的凹凸部分,可以使用环氧树脂腻子进行修补,对于阴角部位可以使用腻子修补成八字形。为增加粘结力,可以在腻子中加入少量玻璃丝。
1.2玻璃钢原材料的选择
玻璃钢施工对原材料的要求十分严格,如果原材料不合格,施工质量就无法保证。文章以湿法铜、镍电解车间的工况为例,对原材料的选择进行论述。首先,玻璃纤维的选择,湿法铜、镍电解车间多为酸性介质,为了防止酸性腐蚀,改善成型性能,保证玻璃钢质量,应该选择中碱或无碱平纹无蜡、无捻的粗砂玻璃纤维,其密度和厚度根据内衬的厚度应该适当选择;其次,树脂的选择,环氧树脂应当选择糠醇树脂,糠醇树脂的耐酸蚀性效果较好;再次,改性剂的选择,煤焦油是炼焦厂的副产品,是有机物、无机物以及杂质的混合物,需要经过加热、过滤后使用。
1.3内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玻璃钢设备的内衬施工前,需要将准备工作做好,准备工作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方面:(1)施工前对原材料进行抽检,确保原材料的规格、质量有合格证明,符合施工要求,如果不能完全确保,可以进行复检;(2)尽量保证施工的环境在15-25℃之间,相对湿度不要大于80%,以保证玻璃钢顺利成型固化,如果温度低于10℃,应该进行间接加热保温,不能采用明火或蒸汽加热,不利于玻璃钢固化,如果无法实现,则不要施工,另外,原材料使用时的温度,同样不能低于最低施工温度;(3)将原材料储存在阴凉干燥处,要注意密封、防火、防潮、防油污;(4)施工前要进行凝胶固化试配试验,以保证配料人员能掌握材料的情况以及各种辅料的用量;(5)施工前要对所用工具、量具进行清洁,确保所有工具、量具符合清洁要求,如果在室内或密封空间作业,必须有通风装置和低压照明,保证进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1.4玻璃钢贴内衬的施工方法手糊法玻璃钢的施工方法分为连续法和间断法两种。一般采用间断法,即一层一层的施工,前一层固化后,后一层才能进行施工,相比于连续多层施工的方法,这样可以保证每一层的质量,不易在铺下一层时将上一层的玻璃纤维布弄坏,即使出现问题,也可以及时修补。在进行内衬施工时,施工工艺的顺序为:(1)刷底漆,在基层表面刷底漆(玻璃钢与其他材质粘接必须用专用树脂做为底漆,例如SWANCOR917为高温底漆,对铁材有强而牢的粘接,R806DAEX为常温铁材底漆,SWANCORCP95为混凝土专用底漆),要刷的薄而均匀,不得有漏刷或流挂等缺陷出现,然后进行自然固化12小时或12小时以上;(2)刮腻子,将基层的凹凸处用腻子修补填平,阴角处用腻子抹成圆弧,马上涂刷第二层底漆,固化时间不低于24小时;(3)贴内衬玻璃布,将配制的胶料均匀涂刷在基层,随即贴上玻璃布,压实贴紧,在保证没有汽泡、褶皱的情况下,涂刷一层胶料(确保玻璃布被浸透)自然固化24小时,检查内衬质量,清理突边、毛刺、气泡,再重复以上程序,贴下一层玻璃布,知道达到要求位置;(4)涂刷面层胶料,在玻璃布贴完并自然固化24小时后,均匀的涂刷一层面层胶料自然固化24小时后再涂刷一层。在玻璃钢内衬施工结束后,还需要对其进行自然固化或加热固化才能正常使用。自然固化在不低于20℃的室温下,要经过30天以上才能完成;加热固化通常保持在80-100℃,固化速度快,刮花效果好,有利于提高内衬的耐腐蚀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