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9 09:28: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信息工程专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毕业设计指导工作
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是决定整个毕业设计质量好坏的关键。基于专业导师制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实施,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有助于解决指导环节存在问题。专业导师负责制,即从大三开始,每位学生都选择一名专业指导教师,由专业导师指导专业课程学习、专业技能训练,由专业导师布置和指导其毕业设计。实施专业导师负责制,专业导师来自于科研教学骨干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建立专业导师制度;其次,三年级学生即可进入毕业设计环节,在导师指导下,确定专业方向,学习专业知识。
3毕业设计质量管理
3.1建立毕业设计规范制度
建立毕业设计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毕业设计大纲、指导教师职责、评阅教师职责、成绩考核标准、答辩工作规范、工作流程、论文格式规范等系列文件制度,从过程管理上形成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环节的规范和标准。
3.2选题规范化管理
制定科学、合理、规范化的选题申报制度,毕业设计选题实行一人一题、题目不重复。严把指导教师质量关,选派有教学和科研经验、具有讲师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
3.3毕业设计过程监控
毕业设计质量监控机构有学校、院(系)及专业建设组(或教研室)三级,采取院(系)自查和学校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明确各级监控岗位职责。监控环节分为初期检查阶段,包括指导教师资格、选题、开题;中期检查阶段,包括教师指导、设计进度、学生工作情况等;末期检查阶段,包括设计质量、答辩资格审查和答辩情况,整个监控环节形成了毕业设计质量监控闭环。
3.4毕业设计量化考核
毕业设计工作的量化考核应以毕业设计规范制度为依据,对质量监控过程进行量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分为一级指标(质量监控、题目选择、论文或设计质量),二级指标(组织领导、质量监控、选题、成绩评定、总体水平)及主观观测点,最终达到对毕业设计工作的量化考核。
3.5毕业设计网络化管理
毕业设计网络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教师网上出题、开题下任务、中期检查、论文审阅的全过程指导,提供师生互动平台,为教学管理人员的组织立题、中期检查、答辩分组、论文评审、归档全过程监督管理提供了工具,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毕业设计管理水平和毕业设计的质量。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遵循的基本原则
2.1充分的调查论证
(1)召开学生座谈会,征集毕业年级学生及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学生对“方案”的修订意见,了解学生自身需求。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2)邀请用人单位参与“方案”的修订。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邀请用人单位参与修订论证,充分考虑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尤其是行业协会制定的人才质量标准。(3)参照执行教育部的专业规范标准,确保专业完整性。
2.2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本着“通识教育为体,专业教育为用”的思想,通识素质类教育贯穿始终,德育工作与通识类课程考核结合,学术讲座日常化,引进并开设高质量的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程。针对全国各地生源基础教育水平差异,对外语、数学、计算机课程进行分级教学。专业教育逐步向产学研合作的模式靠近,专业课程开设以业界需求为主导,鼓励与业界建立长期、稳定、互动的合作关系,鼓励“方案”的部分课程以合作教育的形式开展,包括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
2.3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方案”反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要求设置6学分区间,给予参加学科竞赛、参与教师教、科研课题研究,参加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技、军事、历史、艺
术类通识课程修读,开展创业,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学生的学分奖励,该模块是学生毕业必要条件之一。
2.4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工科实践教学比例占总学分不低于25%。根据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灵活多样,毕业实习以集中统一安排为主。重点让学生体验基层行业工人的工作过程,磨练意志,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倡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以参与教师的教、科研课题的形式完成。重视课程设计。
2.5合理安排第四学年教学工作
根据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方案”要考虑考取研究生深造和就业两种需求,1-10周集中安排课程,剩余时间安排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准备研究生考试,确保教学秩序。
2.6教学计划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随时关注行业发展需求,建立专业与行业信息交流机制,将行业发展最新的信息整合为课程资源,通过短课时的课程、讲座等形式开设,同时必须坚持“方案”的执行稳定性。
2.7分方向培养
2实行面向“实战”的人才培养模式
(1)将工程教育理念贯穿整个专业共建培养教学环节.在强化基础课程的基础上,突出专业方向课程.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和3/4G系统实习实训项目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和应用设计能力.与大唐联盟企业携手,根据用人需求修订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的设置和课程体系能够直接反映通信行业的主流技术和最新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实践环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强化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实践训练,强调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2)学生实习实践的考核评价机制采用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模式.利用校企合作实习基地,企业教师直接对参加实习学生进行企业化管理和工作安排,按照企业典型工作岗位流程及质量规范要求对学生的具体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由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指导和技能提升.(3)建立学校、企业、行业部门和教学部门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搭建学生与企业的沟通桥梁,使学生一毕业即可立即开展工作,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同时大唐移动通信及其联盟企业单位和行业部门定期对顶岗的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收集顶岗企业的建议和意见,组织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对培养体系进行优化.
3重视“双师型”实习实践
教师的培养高校课程改革中硬件环境的改革相对简单,而改革过程中花巨资建设的实训环境、投入大量资源开发的课程能不能真正发挥效果,教师是关键.学校教师的优势在于理论研究和讲授,往往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所以在高校的教育改革中,教师队伍的改革是其中重要的环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进行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双师型”教师指具备渊博的专业理论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又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胜任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双重职责的复合型教师,即具有大学教师和企业讲师双重身份的教师[5].“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通信工程专业实习实践体系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虽然“双师型”教师队伍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目前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有效的高职教师培养模式、教学工作繁重、师资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不强、企业认识度不高以及产教结合不紧密等[6].为了能够使承担实习任务的教师达到具备企业讲师素质的目标,通过选派优秀的专业教师深入合作企业内部学习并应用企业相应专业的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流程的方式.激发教师不断地钻研与实践,将所学专业内容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创新指导实习和实践的方式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加贴近职业教育和社会企业用人的需求.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思路
针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提高专门型人才的质量是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高校作为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主要阵地,也肩负着重担。因此,如何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素养,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从多个角度做出思考和探索。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笔者认为加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建设对于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进行建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
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养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可以通过引进、培养等方式来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让教师能够更加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现状,并能够在提高理论水准的同时也提升实践技能能力,从而打造一支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在学历、职称等方面具有合理结构的教师队伍。
2.2建立竞赛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
通过学科竞赛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竞赛制定和培训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