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30 11:42: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梅州文化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它是集自然存在、社会历史存在和精神存在于一体的有机整体。依其发生、演变、形成的不同机制与构成的不同要素可分为三大类型, 即元文化、原创型文化和衍生型文化。
元文化是指生活在相对狭小、单纯的自然地理环境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组织或在此基础上演变成的国家组织,其内部使用相同的语言文字,尊奉同样的,实行同一的谋生方式等。史学界公认的世界古代四大文明, 即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化、底戈里斯――幼发拉底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化、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文化和黄河流域的华夏文化都属于高级元文化。
原创型文化是指由若干不同质、不同级的元文化交流、碰撞、融合而生成的复合型文化。当今世界格局分为文明,其中中华的儒家文化和西方的基督文化就属于原创型文化。
衍生型文化是指由原创型文化与元文化接触、碰撞、创生而形成的复合型文化。包括日本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东正教文化、拉美文化和非洲文化。拉美文化由于其复杂性和融合性属于非常典型的衍生型文化。
一、拉美文化的印第安渊源
拉丁美洲位于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远离欧亚大陆,因此印第安文化长期处于独立状态,与外界尤其是较为发达的欧亚大陆的文化缺乏交流。15世纪之前,印第安逐渐形成了三大文明中心――位于中美的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一带的玛雅文化,位于北美墨西哥一带的阿兹特克文化和位于秘鲁一带的印加文化。这三种文明成为印第安文化的瑰宝,但由于其分别处于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和高原地带,彼此也缺少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因此印第安文化长期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直到15、16世纪,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等西方侵略者的枪炮下,渐渐地衰落或消亡。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美洲的印第安人留下了相当高的古代文明。以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烟草、可可为代表的多种农作物的种植和栽培,使其成为世界农业文明的摇篮之一;以太阳神金字塔为代表的建筑艺术,及各种浮雕、壁画让人瞠目结舌,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以鹰羽冠为代表的民族服饰,色彩鲜艳、做工精巧,为世界民族文化增添了亮丽的色彩;纳斯卡荒原巨画为代表的令人不解的“斯芬克司之谜”,至今仍让人感到神秘莫测,激励更多的学者去探索和破译。
二、基督教文化等对印第安文化的冲击
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的欧洲殖民者对拉美的入侵,中断了拉美印第安土著文化的单质演进,使拉美社会从原始社会后期和奴隶社会初期突然跳跃到封建――资本主义社会。随后,欧洲基督教文化明显占了上风,而印第安文化遭到野蛮的摧残和撞击。然而,印第安文化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它不仅保存下来,而且还对外来文化产生“反作用”。与此同时,欧洲基督教文化也表现出自己的“弹性”和“宽容”。
土著民族是遭受欧洲殖民扩张强烈冲击的原美洲文明的幸存者。他们受到上述扩张的严重损害,但后来为构成现代民族社会而重新进行了种族的整合。虽然土著民族重新获得了政治独立,但是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已与过去完全不同。幸存的土著民族已不可能恢复其原有的印第安文化,因为其文化本身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且他们自己还要努力适应各种已经与此前完全不同的客观条件。
以土著居民为主要成分的一些拉美国家,其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将其继承下来的、并经常出现对立的印欧两种文化传统整合到国家生活中。一方面,欧洲文化的贡献在于:各种技术工艺、制度和意识形态内容已渗入土著人的文化遗产中,但这是以土著人重新确定其生活方式和改变其价值观为代价的;另一方面,古代土著文化财富虽然遭受损害而收缩,但某些成分还是顽强地保持下来了,例如语言、社会组织形式、和价值观。此外,还有民间知识、独特的艺术风格等文化遗产,它们现今有时仍被作为确定民族特性的手段而得到发展。
除了欧洲的基督教文化,拉丁美洲传统文化还先后同亚洲文化、非洲文化等长期冲突、碰撞、磨合,结果孕育出了一种新质的“混合文化”(卡彭铁尔语),实现了文化转型:“印第安美洲的文化犹如一条彩虹,在这条彩虹中可以分辨出在这个印第安――非洲――拉丁美洲大陆同时并存着的七种文化的颜色,即西班牙文化、葡萄牙文化、印第安人文化、黑人文化、印第安伊比利亚人文化、美洲黑人文化和全面混血人的文化。”文化外源性成为现代拉美文化的典型特征。
三、拉美文化外源性的影响
拉丁美洲经济的长期不发达是众所周知的一个历史事实。即使是现在,尽管拉美少数国家进入了中等发达状态,但就整个地区而言,拉美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不仅无法与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而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暴露出许多社会问题,仅每日生活费用在2美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就高达1.59亿。许多学者曾对拉美不发达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影响很大的解释理论,但这些“药方”最终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医治”作为一个整体的拉美地区的不发达“症状”。
拉丁美洲长期难以走出不发达的状态,显然并不在于这一地区缺乏如资源、劳动力、资金等物质上的必需保障,而在于从独立以来很长时期没有突破外源性文化的束缚,没能形成一种与现代社会相一致的独立自主的文化精神。拉美国家可以拥有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外在形式,但西班牙留给这块土地上的文化遗产却很难产生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真正的资本主义精神。马里亚特吉指出, “西班牙的文化遗产不会使拉美人清楚地体会和懂得资本主义和封建制之间的所有差别。资本主义的道德、政治和心理因素似乎没有在这里找到适当的气候。资本家,或者更确切地说土生白人地主,只有利润观念,而没有生产观念。冒险精神、创业的劲头和组织能力,这样一些真正的资本家的特征,几乎都是我们所没有的”。
此外,在现展中,拉美很多国家面临着同样一个难题:即实际上很难从内部产生和发展先进的文化科学,而只能主要依靠外来成分弥补自身结构的严重不足。这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也无不与拉美文化外源性相关。拉美国家目前这种独特的模式既是殖民地历史的遗产,又是拉美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的产物。特别是现代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阶级结构妨碍了新的文化科学的形成,造成文化园地的贫瘠。
四、结论
外源性文化对拉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成为具有拉丁美洲经济长期难以走出不发达的主要根源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拉美地区走出不发达的状态首先在于走出文化精神上的不发达。文化思维的多样性会造成政治思想的多元化,多样化的政治思维的碰撞会造成社会团体的分裂,社会的不安定性就会导致经济的停滞。只有逐渐形成自己的一种崭新和独特的拉美文化,像中华的儒家文化和西方的基督文化一样,既独立自主与时俱进,又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才能使政治和谐,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幸福。
参考文献:
[1]【墨】斯坦利・S・斯特因、巴瓦拉・H・斯特因:《拉丁美洲的殖民地遗产》,21世纪出版社,1984年。
[2] 洪学敏等:《美洲印第安宗教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年。
[3] 陈光孚选编:《拉丁美洲当代文学论评》,漓江出版社,1988年。
[4] 欧亨尼奥・陈・罗德里格斯著,白凤森等译:《拉丁美洲的文明与文化》,商务印书馆,1990。
[5]【美】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02年。
[6] 何塞・卡洛斯・马里亚特吉著, 白凤森译:《关于秘鲁国情的七篇论文》,商务印书馆, 1987年。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4-0020-04
1 合作背景
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广东省梅州市嘉应学院的实施现状 伴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在全国各级各类的高等院校中,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正在进行深入改革。教育技术学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型专业,也是一个交叉跨度较大的专业。根据这一特色,“寻求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合点,寻求与各类、各层次教育发展的结合点” [1],使学生在具备一定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在专业能力上有所侧重,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才能更好地解决当前教育技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创作影视作品的能力,嘉应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开设了电视摄像与编辑艺术、数字视音频制作技术、多媒体动画制作等课程,在教育技术实验室中有专业的设备和编辑系统,有专门用于影视作品创作的影视编辑室、虚拟演播室和录音室。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学生的编剧、策划、导演、现场指导、拍摄和后期制作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在规定时间内制订拍摄制作计划,完成编辑脚本、联络拍摄地、选择演员、组织拍摄等任务。最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剪辑包装完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
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广东省梅州市公安局的做法与成效 公安机关作为政府机关中面对最广泛公众的组织,其警察行为最受关注,加强自身形象建设尤为重要[2]。2004年4月,广东省梅州市公安局宣传科正式更名为梅州市公安局警察公共关系科,主要责任为向公众提供有关警队的资讯,透过与社区及传媒的联系,积极巩固警队的良好形像,使公众维持对治安高度的信心,以鼓励公众协助警队维持治安。
影视作为一种老少皆宜、通俗易懂的传统信息媒体,早已融入人们生活,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信息获取渠道。梅州市公安局警察公共关系科在积极利用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影视媒体的优势作用,除了每周一期的《梅州公安》栏目以外,近年来在梅州广播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民生820》栏目中,开设《今日警情》天天报电视节目,主要报道发生在梅州市城区、梅县新城(含宝华、程江、扶大)“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型案件;报道社会关注的突出治安问题;报道对重大案件的侦破;提示民众增强社会安全防范意识;收集群众对于维护社会治安的意见和建议。
2 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基于校方的思考 嘉应学院是梅州市唯一的高等院校,地方性是学校的第一特征,地方高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要想赢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必须立足地方、融入地方,以培养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就学校的角度而言,与公安局合作培养公安影视宣传人才至少有三个面的意义和价值。
1)有助于构建科学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评价标准。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两个评价尺度,一个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另一个是社会的评价尺度[3]。学校内部的评价标准主要以学校培养的学生在整体上是否达到学校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为评价依据,社会评价则主要以毕业生是否适应岗位需求为评价依据。校警合作突破了高校内部评价的封闭,促使高校的考核和评估机制与市场经济接轨,与地方社会接轨,建立起科学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质量评价标准。
2)让学生了解社会,向社会学习。合格的影视宣传人才应当具备影视策划、剧本创作、影视编导等综合素质,尤其要具有过硬的实践能力和上手能力。这些能力相当部分只有在实际工作场所才能获得,尤其是一些重要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某些难以言传的经验和应变方法,只有在现场环境中才能学到。校警合作可以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和实施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也是学生了解社会、向社会学习的一个极好机会。
3)从人财物上获得支持。影视宣传节目的制作除了要求制作人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娴熟的制作技巧以外,还需要大量的人物财的支持,否则只是一纸空谈。从2012年11月起,嘉应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些学生在警察公共关系科的统一调备下,陆续去警官培训学校、出入境管理处、消防支队等梅州市公安局各级各类部门拍摄公安题材的影视节目,均得到这些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他们尽一切可能为学生提供方便,不但提供拍摄所需的人员、场地和器材,还安排免费的吃住行,使学生能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进行影视节目的摄编录。
基于警方的思考 在梅州市公安局上下一心全力推进公安影视宣传工作创新发展的形势下,警察公共关系科与梅州最高学府――嘉应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合作培养公安影视宣传人才,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提高人才甄选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公安影视宣传节目的创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智力工程。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从策划、拍摄、采访、撰写解说词到后期制作等,不仅需要创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较强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还需要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具有执着的追求,全力以赴地投入。影视宣传人才的选拔是一个长期深入的全方位考察过程,一旦发现新进人员不合格或者其不愿意继续从事公安影视宣传工作,就会影响宣传工作的正常开展。通过人才合作培养计划,培养对象与培养单位可以在较长时间内相互考察并且双向选择,提高了人才甄选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满足阶段性用人需求。警察公共关系科统领整个梅州市八个县市区各级公安机关宣传部门的工作,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人才的需求量事先很难做出精确的计算,在创作某些临时性节目的时候,人手紧缺就成为制约节目顺利完成的重要障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所学知识与影视宣传工作具有承接性,这些学生对工作较容易上手,经过简单培训后,他们基本可以胜任小型节目的创作并协助处理大型节目的拍摄,这样可以满足阶段性警力不足时的用人需求。
3)获得人力智力的支持和补充。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加入为公安影视宣传工作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提高了宣传队伍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创作创新能力,在节目策划、拍摄,制作等方面得到了人力、智力的支持和补充,合作双方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有助于提高节目的质量,增强节目的竞争力。
4)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警察公共关系工作的一个重点是组织、开展、扩大警察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以增强双向沟通[3]。大学生是社会中文化程度相对较高、规模较大的一个群体,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对某个单位行业的看法将直接影响未来社会公众对此单位行业的评价。一个愿意为大学生搭建通往社会的实践平台、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单位是深受大学生赞许认同的。通过人才合作培养计划,让一部分在校大学生参与公安影视宣传工作。他们将耳闻目睹从局领导到基层民警、从机关科室到专业警种在树立和提升警察形象时所付出的努力,有助于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也是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一个新思路新举措。
3 合作目标
如上所述,嘉应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与梅州市公安局警察公共关系科合作培养公安影视宣传人才的计划是一项“双赢”的策略。“双赢”既是双方合作的切入点,又是落脚点,本着“自愿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校警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力图实现实践教学与工作需求对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对接,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对接,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校警合作”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影视方向人才培养新模式。
4 合作现状与成效
2012年11月,嘉应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师在教育科学学院潘文涛副院长的带领下,前往梅州市公安局警察公共关系科进行学习交流。12月中旬,公共关系科主管公安影视宣传的曾繁龙副科长率领相关干警来到学校参观影视节目编辑室和虚拟演播室,并与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DV兴趣小组及一些高年级学生进行了座谈。在座谈中,校警双方分享了对合作计划的认识、动机以及对合作成果的预期,达成了合作意向,双方同意在学生实习、见习、推荐就业等方面进行合作。在过去的一年多来,校警双方就合作的形式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以写作应用型毕业论文为形式的合作 本着“毕业论文题目应来源于实践并有效服务于实践”的理念,近年来,嘉应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有50%以上的内容须体现实践环节,选题应体现应用性,为地方经济服务。在校警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后,学校鼓励一些大四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与公共关系科的工作实际相结合,为警官培训学校、出入境管理处、市交警支队法制宣传科等部门拍摄公安题材的宣传节目。近一年多来,先后有七位学生的毕业作品被警方采用,作品列表如表1所示。
以协助警方参赛为形式的合作 影视制作比赛是检验大学课堂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课堂实验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参加影视制作大赛既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影视理论与影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新的舞台。在合作的一年多来,嘉应学院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协助公共安全科的宣传干警们参与了多次影视制作比赛,主要的获奖情况如表2所示。
5 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虽然目前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以写作应用型毕业论文的合作形式而言,由于本科毕业论文要求是“一人一题”,要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论文和作品,而影视节目的制作讲求团队合作,靠一人单打独斗制作出的作品往往水平欠佳,同时,大四毕业生面临着就业的压力,也很难将全部心思用在作品的制作上。以协助警方参赛的合作形式也存在随机性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强等不足。
面对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校警双方就合作的有关细节,比如培养对象的选取、培养时间的确定、培养结果的评价等进行了进一步的协商和沟通,并制定了如下改进措施。
加强协同育人质量监督 成立校警协同育人监督小组,成员由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公共关系科干警、教育科学学院主管教学领导组成,主要负责以强化公安影视制作技能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改革有关制度的建设。监督小组定期安排带队教师了解学生情况,收集警方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合作人才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健全人才培养计划 校警双方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公共关系科的用人标准和需求,共同商定详细培训计划,制订培训方案。对培训方案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使培训内容既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又能紧扣公安局的实际需求,确保培训质量。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培养对象在学习影视制作课程期间,必须根据课程要求,接受课程考核。在公安局警察公共关系科参与的实践训练,也需要接受公安局的考核。双方考核通过,方能得到相应学分。
公安局招聘影视宣传科员(合同制) 梅州市公安局设立了影视宣传科员(合同制)的职位,目前已有两名在培训期间表现良好的教育技术学专业09级毕业生被录用,录用情况如表3所示。他们工作的主要内容有:负责梅州市公安局的宣传工作,主要对接单位为电视台、报社、电台;负责记者的采访联系等工作;撰写、拍摄每次外出的新闻稿件、影片、照片;审核编辑各县(市、区)上传的文章,并在公安局内外的网站上。对于招聘到的这些合同制科员,梅州市公安局鼓励他们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合格后即可吸收为正式警员。
6 总结和展望
当前产学研的研究太多探讨校企合作,本研究小组处于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的梅州市,梅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工业化水平与全省存在不小的差距,校企合作的机会和空间不如其他城市多。本研究没有被传统的产学研校企合作的思路所束缚,拓宽了产学研合作的领域,积极探讨与地方政府机关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思路新举措,研究具有较强的独创性,既有地方特色,又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然而,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合作的最佳形式仍在进一步探索中,校警双方今后如何利用各自优势,建立深层次合作机制,校警联动,提升合作水平?此外,校警合作和其他机构之间的合作一样,追求的结果都是合作双方共同受益,寻求利益的最佳结合,实现利益平衡。利益不均等的合作是不能长久的。由于校警双方在价值文化、知识开放性、创新评价、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如何在合作时始终有效实施双赢原则,确保双方合作的良性循环?上述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改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路在何方[J].中国电化教育,2006(7).
[2]韩志忠.充分利用媒体改善和发展警察公共关系[J].公安研究,2005(2).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产业一体化、城镇快速化的背景下,我国迎来了新一轮城市化浪潮。各城市为了在这一浪潮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承担更高的职能分工,不约而同的将新城开发作为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突破点,新城建设如火如荼。为促进省内区域均衡发展,广东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珠三角以外地区发展的相关政策,其中与梅州相关的包括 《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等,从资金、项目、用地等方面均给予梅州一定的倾斜和扶持。近年来,整个潮汕地区的发展对于推动粤东地区发展,促进广东省区域均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梅州通过与潮汕地区的紧密合作,对于带动整个粤东北地区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区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梅州江南新城规划设计为例,论述了江南新城规划城市设计体系的构建要点,以供大家参考。
1 项目概况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部地区,是客家人聚居的地区。梅州江南新城位于梅州中心城区南部,规划范围为26.94平方公里。规划除上述范围外,还将北部包括芹洋半岛及金山片低丘缓坡地纳入研究范围,总用地面积约32.29平方公里。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772公顷,占规划总用地面积66%。总建设量约2200万平方米,其中安置区建设量约200万平方米。规划居住人口约18万人。
2 新城发展概念规划
2.1 空间发展战略
江南新城位于大梅州区域“文化旅游发展轴、产业发展轴和城市功能中轴线”交汇之处,是畲江工业新城、雁洋核心区与梅州中心城区联系的契合点。根据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在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中,江南新城是“城市中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双核”之一的 “城市现代服务中心”,“七个中心”中的“长沙组团”和“泮坑文化旅游休闲区”两个中心,六园中的“泮坑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园”,是未来梅州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发展目标
江南新城是梅州城区扩容提质的龙头项目。2011年,梅州市政府以“城是宜居区、乡是生态园”为目标,拉开了江南新城建设的序幕。目前,江南新城定位为“新型城镇化创新区、生态适宜型产业集聚区、世界客都展示区”。其城市设计由此展开。规划充分利用城区南拓的机遇,以生态文明与城市运营为理念,涵纳休闲旅游、综合服务、文化创意、教育科研等功能。
3 新城规划原则
(1)传承创新的原则。传承客家文化与建筑风格,合理开发利用传统建筑,同时结合时代元素积极融入创新,建设世界客都展示区。
(2)务实科学的原则。围绕“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产业是城市的支撑、水系是城市的血脉、生态是城市的衣裳、功能是城市的命脉”等六要素进行科学规划。
(3)超前规划的原则。高标准公共服务配套、高效交通系统构建、高质量生活环境营造,建设集约、高效、生态、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创新区。
4 客家地区新城规划设计体系构建要点
4.1注重城市文化与空间尺度
梅州江南新城规划范围内有多处的历史建筑,但是普遍分散,想立足成片保留、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带动新区文化发展有相当难度。而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下,新城肩负着筹集资金、反哺老城的历史使命。因此,城市设计借助城市门户地位,提出三条文化空间发展策略,其一,聚落再现。提供发展文化旅游的载体,在保存现有传统历史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观光、农家体验、养生体验为一体的养生文化旅游。其二,注重场地因素与建筑细部。新城承载旧城人口的疏解,城市建设多,且江南新城毗邻两大城市交通枢纽设施(梅县机场、梅州火车站),远期可能形成高密度人口聚集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量大,考虑新建的公共建筑,在建筑细部的设计上结合地方建筑特色,将快速有效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其三,突出城市公共设施、街旁景观植物配置对当地材料的利用,传承古城文脉。
(1)宏观层面――聚落再现
空间特色上,新城应继承旧城空间格局,且形成新的特色。新城利用现状水塘广布的特点构造水乡特色,形成由水、路相间的方格网形道路系统与水网系统组成的新城街坊。
由于新区开发,传统的聚落将面临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以居住小区形式出现现代聚落。但千人一面的风格形成的现代聚落难以体现当地固有的文化风情。在新城建设中,适当考虑对传统聚落的再现,城市新面貌与文化融合。(此处不用新开一段)梅州市的传统群落具有三大特点:其一,顺应自然山水地势;其二:以祠堂、风水塘为村落公共活动核心场所,其三,具有融合山水环境的街巷空间。充分借鉴和应用客家传统聚落环境的空间形态,保留原有肌理与尺度,形成新旧文化的聚集地,力求营造富有文化传承和新场所功能的地缘空间形态。
(2)中观层面――注重场地因素、建筑细部
规划设计应尊重场地自然环境。在场地设计中,做到以下三点,有利于新城与城市文化的互动:其一,对地区内水体空间及其他自然要素进行抽象提炼,分析水体空间的形态、功能、格局等特点;其二,以保护为前提,确定场地的景观格局与特色;其三,分析滨水地段的原有肌理,如建筑布局方式、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这些因素在具体设计中应有所延续。
规划设计应注重传承与创新。客家建筑具有以下特点:其一,空间布局上以围龙屋的布局形式为主,即中部堂屋,两侧横屋,后部围龙的结构形式(见图1),室外空间呈“半月塘――禾坪――天井――化胎――风水林”的序列(见图2);其二,是在建筑上以具有四大立面元素,包括“金、木、水、火、土”五行特征的水木山墙、白墙灰瓦、凹式大门、青砖勒脚。利用这些立面元素与现代建筑设计的手法结合,引导新建公共建筑设计。特别是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城市规划展览馆、会展综合体这三大公共建筑。其目的就是公共建筑打造为具有客家特色地标典范。
(3)微观层面――街旁景观植物配置、城市公共设施
街道空间上布置地景草坪、景观水道、光柱等景观小品,融入客家历史人文的介绍。使人行走其中,犹如在时光中穿梭。将梅州的、客家的标识,如独有的灯笼造型灯饰,融入到街旁景观以及城市公共设施中,形成一个系列的景观小品,打造新城环境品牌效应。注重街旁景观植物配置、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有利于塑造整体和谐的感觉,刻画出本地区的传统特色。
4.2注重城市文化与空间要素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提出“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五要素,书中提出:以人的视觉为中心,城市通过上述五要素共同作用于人脑,形成个体对城市的整体感知与理解。文化体系的构建也是如此。对应林奇提出的城市意象五要素,规划形成“点――线――面”为结构的文化体系的空间布局。
(1)点――公园、广场、商业综合体
江南新城策划汇聚公共建筑、民居保护群、城市综合体、特色商业小镇、市民节庆广场、酒店及旅游配套服务公共设施于一体,形成一条产业集聚与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的客家文化长廊、商贸消费长廊、休闲健身长廊。规划节点空间,通过在建筑色彩、环境景观塑造等设计手法,体现客家文化中崇文重教、重乡崇祖、兼收并蓄的精神,在城市节点空间中注重客家文化传承与创新,营造客家风貌和现代城市风格复合相融的生活空间。
通过规划廊道,延续山青水绿的梅州风貌,通过绿化、水系等大面积公共空间与城市开发进行有机整合。结合山体和水体,规划2条生态廊道。中轴线生态廊道宽800-1000米,长7-8公里,泮坑、路人坑生态绿廊宽100米,长4公里。打造两大景观湖,在梳理现状水系的基础上注重活水连通,将梅州山城风貌引入到新城景观中,营造“森林里的宜居城市”,体现“森林围城大公园”的当地城市景观特色。
以城市道路及生态廊道为边界形成文化特色不同的区域,区域的定位来源于地块功能,文化意象则源于传统文化要素,包括:耕读传家文化、重乡崇祖文化、客家养生文化等。依照文化风貌,将江南新城划分“三大区段,九大分区”的功能分区。三大区段:剑英公园区段、文化商贸产业区段、客家万博园区段。划分剑英公园区、文体公园区、金融信息服务区、文化教育区、旅游服务区、世界客家艺术区、客森林文化综合区、泮坑森林休闲区、小密生态度假区。建设景观制高点,突出城市文化底蕴,形成呼应旧城由点状绿地组成“城市花园”与“森林中的花园城市”的新城格局。
4.3注重城市文化与旅游空间
(1)举行节庆的空间
结合现状的地形地貌,以及已有的道路,规划新建广场空间作为串联相邻城市区域的场所,作为提供市民进行特色文化盛会(山歌节、旅游文化节、客家美食节、梅州足球节)、为传承梅州非物质文化提供展示与表演的空间载体。
(2)提供游览的慢行系统
城市新区不仅仅是一个提供城市生活的区域,同时也往往成为某一地区展示其经济发展速度和地方繁荣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肩负着都市旅游的功能。对于江南新城这一个规划策划汇聚公共建筑、民居保护群、城市综合体、特色商业小镇、市民节庆广场、酒店及旅游配套服务公共设施于一体的城市新区,具有强大的旅游功能。城市新区建设初期难以有老城区一样的林荫大道,而具有梅州当地特色“慢活,乐活”的生活节奏,对于居民和游人,都是同等重要。因此,在规划满足道路交通空间的基础上,打造一条长约7公里人行连贯的轴线,两条共21公里长,具有吸引力的慢行绿道。
(3)文化景观道路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的时展变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新城建设成为我国一些特大城市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和热点,成为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梅州市江南新城规划城市设计实例分析,总结了客家地区新城规划目标和原则,从中就如何构建客家地区新城规划设计体系进行研究,旨在有效地发挥城市规划在新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以科学有效的城市规划管控方法促进新城规划设计的不断发展,同时为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参考借鉴。
[中图分类号] R759.1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8(b)-153-02
梅州市为山区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与汕头市和河源市相连,毗邻江西省和福建省,经济欠发达。全市有8个县(市、区),至2010年12月,总人口已达509万人。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1]。自20世纪80年代我市发现首例梅毒后,梅毒在我市的流行呈逐渐上升趋势[2]。为了解梅州市梅毒流行特征,笔者对梅州市2001~2010年梅毒流行病学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梅毒发病率大幅度上升的相关因素,为我市下一步预防和控制梅毒流行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和数据来源于梅州市2001~2007年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疫情监测年报表和2008~2010年通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报告的病例。人口数据来自梅州市统计信息网。对疫情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
2001~2010年梅州市共报告STD 24 539例,其中梅毒病例6 194例,占报告STD总数的25.24%。2001~2007年每年报告均以淋病、尖锐湿疣或非淋菌性尿道炎为主,梅毒仅报216~528例,占当年STD总数的10.98%~20.77%,处于低发病率的缓慢增长期。2008年迅速增至1 043例,占当年STD总数的49.86%,开始跃居STD的首位,梅毒发病率20.64/10万。2008~2010年处于高发病率的快速增长期。自2008年起梅毒在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中仅次于肺结核和肺炎位居第3位。我市梅毒发病率日益上升的趋势十分明显,男性平均发病数略高于女性,各年度男女发病数均呈同步增长趋势,见表1。
2.2分期情况
6 194例梅毒病例中,Ⅰ期梅毒1 851例,占29.88%;Ⅱ期1 547例,占24.98%;Ⅲ期87例,占1.40%;胎传梅毒244例,占3.94%;隐性梅毒2 465例,占39.80%。隐性梅毒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2007年以来迅速增长,至2009年始隐性梅毒比例大于早期(Ⅰ、Ⅱ期)梅毒,见表2。
2.3职业和文化程度构成
各类职业均有发病,其中以农民最多,发病2 391例,占38.6%,其次是无/待业、工人、离退、商业者,这五类人员共超过80%以上。文化程度以中学居多,为4 659例,占75.2%,其次是大学和小学。
2.4 地区分布和患者来源
全市8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最多的是梅江区,其次是梅县及兴宁市。梅毒患者来源以本地为主,有5 308例,占85.7%,外来人口占比例较少。
2.5 年龄分布和传播方式
各年龄段均有病例报告,20~49岁年龄组比例最大,共发病4 038例、占报告病例数的65.2%,50岁以上年龄段的发病也逐年增多,共发病1 802例,占29.1%。传播方式以非婚性接触为主,占89.1%,其次为配偶间传播及母婴传播方式。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人口流动,在客观上成为STD传播和流行的有利条件,梅州市梅毒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同期其他STD。疫情统计资料表明,2001~2007年梅州市梅毒报病呈低比例、散在状态,明显低于中山市同期水平[3];2008年开始上升,梅毒发病率为20.64/10万,占STD的49.86%,排在各种STD首位,但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明显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5]。2009年梅毒发病数比上年增长21.4%,2010年比上年增长21.5%,增长幅度均超过全省增长数,但发病率均低于全省发病率[6-7]。
从梅毒分期报病情况看,2007年前以Ⅰ、Ⅱ期梅毒所占比例最大,占79.3%;但隐性梅毒从2008年起大幅上升,至2010年上升至62.1%。2008年以来我市按照卫生部下发的STD行业诊断标准要求,规范了性传播疾病网络直报系统和报病标准。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报告的病例资料来看,2008~2010年我市共报告梅毒3 847例,其中隐性梅毒2 059例,占53.5%。近3年来本市梅毒报告大幅度增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政府和各医疗卫生机构高度重视性传播疾病监测;②我市医务人员的梅毒诊断水平逐年提高,减少了梅毒的漏诊和误诊;③网络直报系统逐步完善,减少了漏报和迟报现象;④前几年抗生素的滥用和梅毒治疗不规范,使隐性梅毒发病率大幅上升。近10年来本市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提示我市梅毒流行的严峻性。
梅毒发病以20~49岁的农民、无/待业、工人、商业人员为主,这跟我市农业人口众多,到外地务工人员较多,缺乏健康业余文化生活,经常涉足娱乐场所有关,明显增加感染机会。由于梅毒传染途径以非婚性生活为主,因此加强性道德教育、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显得尤其重要。采取有效的性保护措施,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是目前预防和控制各种STD的关键。
防治建议:①中小学要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开展生理卫生及性健康知识讲座;②社区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文娱活动,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③公安机关要加强娱乐场所的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惩处的组织者和参与者;④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旅店、洗浴中心、理发店、美容院等的日常卫生监督,确保消毒和保洁安全有效;⑤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各类传染病的管理,规范诊治梅毒,防止梅毒疫情的漏报和迟报,提高报告质量,为梅毒防治提供准确信息。总之,必须全社会共同参与,积极开展STD综合干预,才能切实有效地控制梅毒的传播与蔓延。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1-227.
[2]王忠,刘炼庆.广东省梅州市40307例性病流行状况分析[C].广东省第五届皮肤性病防治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6:108-109.
[3]陆善词,岑魏东,霍培文,等.中山市1997-2006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7,14(6):371-372.
[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2008年全国梅毒与淋病疫情分析报告[J].性病情况简报,2009,(23):6.
[5]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2008年广东省梅毒与淋病疫情分析报告[R].2009年广东省性病麻风病防治工作会议资料汇编,2009:16.
[6]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2009年广东省性病防治工作总结[R].2010年广东省性病麻风病防治工作会议资料汇编,2010:24.
他在丽江地区工作多年后,业已取得一定的成就,1976年5月至1977年10月,曾回南京药学院从事中草药及其化学成分研究,并参与抗老慢支、抗肿瘤等多项相关课题,从而为日后的业务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故土难离,凌耀生思乡情结常在梦中萦绕。1981年,他离开了工作十多年的丽江,调回家乡广东,任职于广东省计划生育研究所。在广东工作,他除了药房工作外,主要负责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方面的中草药新药的筛选与制剂研发,承担了国家部委和省的多项重点课题,并担任组长。先后在国家核心期刊等刊物上发表了科研论文20篇,其中有《中药复方透皮制剂萎必灵软膏的研制》等。他在发表的20篇科研论文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中药透皮研究方面的系列论文,自从发表后,一直受到社会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数十次获奖,如“国际医药学特殊成就奖”等等。
〖姓名〗黄可坤〖出生年月〗79.10〖籍贯〗广东省梅州市 〖民族〗汉〖学历〗硕士〖专业〗应用数学〖研究方向〗计算机图像处理 〖本科专业〗应用数学 (副修计算机软件) 〖家庭住址〗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 〖联系地址〗广州市中山大学数学系应用数学02研 510275 〖联系电话〗(020)84112378 〖个人主页〗
1.求职意向在高校从事基础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有一定企业文化的公司或者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或者维护。
2.教育背景时间院校备注1992年9月--1998年7月中学。学习成绩一直比较优秀,被保送上高中。曾任学习委员、体育委员。 1998年9月--2002年7月本科,主修应用数学、副修计算机软件。学习2002年9月--2005年7月广州市中山大学硕士,应用数学,方向为计算机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师从副院长戴道清教授。学习成绩良好,曾任班长。
3.技能专长英语通过大学英语数学对小波分析、图像处理、模式分类、计算机视觉有比较深的认识。熟练掌握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主干课程。计算机能力系统开发:C/C++(优)、Delphi(优)、Visual C++(良)、C++ Builder。网站建设:ASP(优)、Javascript(优)、DreamWeaver。数据库系统:SQL Sever(优)、Oracle(中)。服务器与网络:Windows 2000 Server、Unix/Linux(良)、TCP/IP(优)。多媒体与课件制作:Photoshop、Flash、Authorware、PowerPoint。
实验工具:Matlab(优)。理论基础:熟练掌握数据结构、离散数学、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等课程。实践项目:艺达堡MRPII系统、物业综合事务管理系统、鹤山宝华菲力制衣管理系统、雨人工作室管理系统、线性规划问题求解、南方证券广州分公司、李律师在线、好易网、中国妇幼网、天辅网。 4.教学科研 2002年进入中山大学数计学院计算机视觉实验室: 进行模式识别方面的研究,参与了《小波分析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等科研项目,以及一些教学课件的制作。用Matlab实现了一种新的基于小波的图像融合算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以及实现了一些常用的人脸识别的算法,比如PCA、LDA和SVM的方法。还实现了一些常用的图像压缩的方法,比如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余弦变换和小波变换的方法。 完成硕士毕业论文《小波包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主要作出了三个有意义的贡献。参加了第三届、第四届省港澳图象图形学会等学术会议。担任了实验室的网络管理员。 2004年上学期担任中山大学数计学院成人夜大本科2001级计算机应用专业《网络数据库》的教师。2004年下学期继续担任了该夜大02级《计算机网络》教师。讲课认真负责,获得学生一致好评。 5.工作实践 2000年暑假在广州市精软网络数据有限公司担任程序员,并独立开发了一个物业综合事务管理系统,之后一直在维护该系统。2000年9月到2001年9月在中山大学雨人工作室担任程序员及项目负责人,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了不少实际的商业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站。2001年9月和几个同学一起创建了中大方略工作室,自己负责人员、资金、市场、项目的管理和开发。2002年1月拿到了广东北电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软件设计师的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20(C)-0342-01
一、统计学符号及其意义
统计学中涉及很多的数学符号,不同的符号有不同的含义。下面列举几点我们使用统计学符号的体会。
一些常见的符号的书写、发音、及其统计学含义:
在上表中罗列出了20多个字母的大小写、发音、统计学含义,使用统计学符号常见的错误有:(一)用U(读up-silon)代替v(读nu,自由度)。将总体参数符号与样本统计量符号混用,如用口表示由样本数据获得的总体回归估计值(正确的书写应该是6或者p)。(二)单双侧标注错误,如将£、z假设检验的双侧界值符号错误书写为£。,小‰(这是单侧界值,双侧界值符号正确的书写应该是£。/2,v、2。,2).或犄置信区间的置信度书写为(1-a/2)或100(1-a/2)%,(无论单双侧,置信度正确的书写应该是(1-a)或100(1-口)%)。(三)z检验通常书写为“检验,但常用统计软件和国外文献所指的U检验通常是Mann-WhitneyU检验。
二、编写统计学符号的方法
(一)数学公式编辑器。微软Office软件(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等)中带有数学公式编辑器,基本上可以满足数学符号编辑的需要。使用时可点击菜单“插入一对象(O)一MicroSoft公式3.0”,获得所需要的符号。为了方便经常使用,可点击菜单“工具一自定义(c)一命令一插入,在右侧找到图标、,然后将此图标拖到快捷菜单中。(二)微软Office Symbol字体。无论在Word、Excel,还是PowerPoint中,采用Symbol字体,均可将英文字母转变成希腊字母。倒如,如果随便选用第一个表中的两列(即大、小写英文字母),将其字体修改为Symbol字体后;则倒数第二列与倒数第一列分别与该表的第二列(小写希腊字母)与第三列(大写希腊字母)一一对应,完全相同。
三、统计学在期刊中的常用缩写
缩写可以避免冗长的文字书写,就像其他学科一样,统计学也有很多常用的缩写符号,统计学书籍、期刊杂志中,经常可以看到这些缩写符号,理解其意义,有助于阅读。另外,在SPSS、SAS等标准统计学软件中,统计分析结果也经常出现这些缩写词.理解其意义,有助于对其结果的理解。比如回归分析的SAS程序运行结果中,可以看到RMSE,它实际意义为root mean square error(误差均方根),我们中文统计学教科书常称之为剩余标准差。
四、其他统计学符号在期刊中的的规范使用值
统计学符号采用正体还是斜体,具有一定的规范。如公式、模型中代表某一变量意义的外文字母,一律使用斜体;代表其他意义的字母,如自然对数e,对数符号log、In.三角函数符号cos、sin,极大值、极小值符号max、m:n,微分符号d,增量符号(请与三角形符号区别),以及常量或者恒量等均用正体。正文及图表中外文字母的使用亦遵循此规则。
结语: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书写。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斜体互,中位数用英文大写斜体M等,由于统计学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因此对于统计学符号在期刊中的表达形式的研究的意义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由于篇幅的限制和时间的限制,对于统计学符号在期刊中应用的研究只能进行很简单的分析,而很多内在的都没有触及,但是随着文化和统计学的发展,相信一切的问题都会随着时间而慢慢解开。
作者单位: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统计局
作者简介:刘丽珍,女,汉,本科,广东省蕉岭县,单位: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统计局;专业,法学;研究方向:统计。
在讨论方言中古韵摄的分合时,流摄与效摄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考察点,今汉语方言中,中古流摄与效摄合流十分常见,而流摄与蟹摄发生关联的方言要少得多。因此蟹流二摄在方言中的关系极少被论及。但在对河源“本地话”的调查研究中,此二摄的表现却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今广东河源市境内通行两种有一定差别的客方言口音,一种是“本地话”(或称“蛇话”“水源话”),另一种是常见的梅州、惠阳口音。前者主要分布在市区源城及东源县、龙川和连平两县的南部多个乡镇、和平县东南部的部分乡镇以及紫金县靠近源城的一些村镇,其他地方则为梅州、惠阳口音的客方言。河源“本地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鲜明特点,前人已有一定的研究,如侯小英(2008)、严修鸿(2009、2013)、练春招等(2010),本文关注的是蟹流二摄的分合情况,目前未见相关论述。
总体上,河源境内的“本地话”①,大部分跟其他客方言一致,都是蟹流二摄判然有别,互不相混,但在有些地方,蟹摄与流摄的部分字合流,或表现出合流的趋势。
一、河源“本地话”蟹流二摄的分与合
蟹流二摄在河源“本地话”不同地点中有分有合,分多合少。从分布地域看,河源“本地话”中,蟹、流二摄合流的现象见于河源市源城区、东源县骆湖、船塘等乡镇及与东源相邻的连平县忠信、大湖、绣缎等南部乡镇。源城从分从合的都有,以从合为主流,从分者少见,主要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估计是新老派之别,但目前尚未有足够充分的调查数据支持,故下文以新派(从合)、老派(从分)名之主要是为称说方便。
从韵母的具体音值看,二摄相区分的,大多表现为蟹摄[?i]与流摄[?u]的对立,如龙川、连平、和平等的“本地话”;少数为[?i](或[u?i])、[?i](或[i?i]、[i?])之别,如东源的大部分乡镇;还有特殊的个别情况:(1)紫金县临江、古竹等镇部分地区流摄一等与效摄三四等合流,韵母都为[iau],与蟹摄一等白读的[?i]相异。(2)源城老派蟹摄一等韵母为[u?i]②,流摄一等为[?i],两音音色相近,听者易混,而发音人认为截然不同,不容混淆,如:来[lu?i?]≠楼[l?i?],袋[thu?i?]≠豆[th?i?]。大体如下表所示:
音韵地位
例 字
方言点 蟹开一/泰 蟹合一灰/泰 流开一侯
来 菜 盖 赔 碓 外 豆 走 狗
龙川(佗城)
连平(隆街)
和平(林寨) l?i? ?h?i? k?i? ph?i? t?i? ??i? th?u? ??u? k?u?
东源(仙塘) l?i? ?h?i? k?i? ph?i? t?i? ??i? th?i? ??i? k?i?
紫金(古竹) thiau? ?iau? kiau?
源城(老派) lu?i? ?hu?i? ku?i? phu?i? tu?i? ?u?i? th?i? ??i? k?i?
二摄相混的,一般同读为[?i]或[u?i],如源城及东源骆湖、连平忠信等镇,这些地方“来=楼”“袋=豆”“海=口”。河源“本地话”大多数地点是没有[u]介音的,有[u]介音的点主要见于源城和东源。据考察,有[u]介音的,其介音[u]“只见于以[?]为主元音、以[i]、[n]、[t]为韵尾的韵母中,完全不以古开、合或声母为条件,而仅以韵母今读为条件,可见是后起音变。从音理上看,[?]的[+圆唇]特性使其跟声母结合时容易产生过渡音[u],过渡音强化则定型为介音。不过单韵母[?]与带舌根韵尾的[??]、[?k]并未发生这种增生[u]介音的音变。”[4](P67)即此处[?i]、[u?i]本质相同。
源城的情况比较复杂,二摄合流的韵母读音,除了[u?i],还有[uai]、[(i)?i]。据目前的了解,以读[u?i]、[uai]为多,读[(i)?i]少见。[u?i]、[uai]差别不大,有的发音人甚至两读皆可,为自由变体性质。
从音韵地位看,二摄有交集的河源方言点,与流摄相混的蟹摄字,主要是一等开、合口字,以及个别三等合口字(如“岁、吠”),这些字的韵母均属白读层;与蟹摄合流的流摄字主要是一等字(仅个别帮组非常用字未参与合流,如“母、茂、贸”),此外还有少数三等字,如庄组(“愁、瘦”等)及“阄、牛”等。流摄三等字的韵母今读在“本地话”中的常例是[iu],三等庄组读同一等,这是声、韵竞争的结果,此为常见;“阄、牛”读入一等,应是存古的表现[4](P68)。此外,这些方言蟹流合流的层次都还牵涉到止摄合口三等白读个别字,如“睡、衰”等,这些字应是在与蟹摄一等合口混读之后再一起与流摄合并的。止摄与蟹摄的合流大概从五代就开始了(麦耘,2002),客方言此二摄的文白层次也普遍存在合流现象,但其止摄合口白读层与蟹摄混读的仅个别字,故本文论述的主题只关乎蟹流二摄。
上述河源“本地话”中蟹流二摄合流的主要情况如下表所示:
音韵地位
例 字
方言点 蟹开一/泰 蟹合一灰/泰 流开一侯
来 菜 盖 赔 碓 外 豆 走 狗
源城(新派) lu?i? ?hu?i? ku?i? phu?i? tu?i? ?u?i? thu?i? ?u?i? ku?i?
东源(骆湖、船塘)连平(忠信) l?i? ?h?i? k?i? ph?i? t?i? ??i? th?i? ??i? k?i?
二、其他方言蟹流二摄合流的情况
就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客方言中蟹流二摄合流的,除了上述河源境内的“本地话”外,还有邻市惠州的博罗县“本地话”(侯小英,2008),以及湖南平江和醴陵的客家话(陈立中,2002)、四川仪陇客家话(崔荣昌,2011)、江西信丰(铁石口镇)及大余(南安)客家话(张倩,2014)。博罗“本地话”是与河源“本地话”相同性质的客方言,其蟹流合流同读[?i]。平江、醴陵二摄混读的韵母分别为[?y]、[ei],仪陇为[ai]、信丰为[?]、大余为[?](或[i?])。
客方言以外的其他方言,大多也是蟹流不混,二摄发生合流的仅见于湘语、赣语等少数方言土语(以下方言地点之后所标为该点蟹流相混的读音):
湘语:辰溆片普遍有此特点,合流读[ei]或[?i](瞿建慧,2008);又如:城步[ei]、湘乡[ai]、双峰[e](彭建国,2006);绥宁(长铺)[ei]。(龙薇娜,2004)
湖南土话:临武三合[ei]、宜章长策/赤石/大地岭[ai]、永兴复合/城郊[?]、资兴兴宁[ai]、资兴马田[?]、资兴南乡[?i]、桂阳敖泉/洋市[ei]、桂阳流峰[?]、冷水滩岚角山[ei]。(范俊军,1999;刘祥友,2008)
赣语:修水[?i]、醴陵[ei](李如龙等,1992);萍乡/莲花[?]、宁冈[ei](刘纶鑫,1999);贵溪[ai]、湘东区、芦溪、上栗③。(孙宜志,2007)
粤北土话:雄州[e]、桂头[ei]、长来[i]、北乡[?i]、皈塘[?]、黄圃[?i]。(庄初升,2004)
如上,蟹流发生混读的多为湖南境内或靠近湖南的方言土语,如所涉及的赣语点除贵溪外,都靠近湖南(修水、萍乡、莲花)或就在湖南境内(醴陵),粤北土话点亦靠近湖南。由此可见,这一语音特征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域性。
从具体音值看,各点二摄混读虽不尽相同,但有个鲜明的共同点,即大多以高元音[i]为韵尾,这点与河源“本地话”的情况一致;少数发生复元音单化,其音值与双元音中的韵腹相近。所不同的是,此二摄混读的方言,今读韵母的主元音绝大多数为前元音,而河源“本地话”则多是主元音为后元音[?]的类型。
此外,各点二摄合流所涉及的具体字并不完全一致,但多有交叉,举例如下(能区分文白的则以“文”“白”分别表示文读、白读):
音韵地位
方言 蟹 摄 流 摄
开一 开二 开三 开四 合一 合三 开一 开三庄组
湘
语 辰溆片④ +文 +白 +白
城步(儒林) + + + +
绥宁(长铺) +白 +白 +白 +白
湖
南
土
话 桂阳敖泉 +白 +(帮组) + +
宜章长策 +文 +白 + +
粤北土话 雄州、长来
北乡、皈塘 + + +
桂头 + + + +
黄圃 + +白 + +
赣
语 修水 +白 + +
醴陵 + + +
莲花 +白 +白 + +(知系)
贵溪 + +(见系除外)
客
方
言 平江 +白 +白 + +
醴陵 +文 +
仪陇 +文 +文 +(见组除外 +
信丰 +白 +白 +
大余 +文 + + +
河源“本地话” +白 +白 +白 + +
相比之下,河源“本地话”蟹流二摄混读所涉及的范围与上述多数方言点大同小异,主体部分都是蟹摄一等和流摄一等,其中蟹摄一等的层次往往较复杂,流摄一等较单纯,即与流摄一等相混的蟹摄字只是一部分。具体字分派的差异与各点自身语音结构、演变情况等的不同有关,是语言发展不平衡的体现。需要说明的是,蟹流发生混读的,也常牵涉到部分止摄字,如上所述,这是汉语语音史上止蟹合流的反映,此处不再赘述。
三、蟹流二摄合流的原因
(一)语音结构特点和演变规律上的解释
汉语语音发展史上,蟹摄和流摄并非关系密切的韵摄,何以在河源“本地话”等方言中发生合流?究其原因,可从内部语音结构特点和演变规律去寻找答案。
客方言(包括河源“本地话”在内)流摄一等侯韵今韵母多为[?u](eu)类,韵尾为[u],这与大多数方言的情况一致。而发生蟹流混读的方言,其侯韵多为[i]尾。试以中古音为起点(侯韵各家拟音多作[*?u]),“本地话”中侯韵读[?i]的(如东源仙塘)音变路径大概为:[*?u]>[?u]>[??]>[?i],大部分客方言为[?u],韵尾受主元音影响而向前,变为[??](如宁都田头客家话侯韵读[e?])(黄小平,2010),进一步前化即为[?i],[?]可能是流摄韵尾[u]与蟹摄韵尾[i]的过渡。侯韵读[?]尾在湖南等地并不罕见。二摄合流今读[?i]的,大体为[*?u]>[?u]>[?i]:先是韵腹受韵尾影响发生后化,之后相反,韵尾受韵腹影响发生前移;今读[u?i]的,则是在[?i]的基础上增生[u]介音而来。无论何种,侯韵[i]尾化是其与蟹摄合流的前提。
蟹摄开口一等、泰韵的中古拟音多为[*?i]、[*i]类,韵腹都是后低元音,两韵合并(约在盛唐),主元音发生高化,便成为今天包括客方言在内的很多南方方言中的[?i]韵母。蟹摄合口的情况,大概晚唐以后,灰、泰、废、祭韵合流成为趋势,这几个韵的韵腹本接近,多是舌位较低的元音,如王力中古拟音,分别是[*u?i]、[*ui]、[*i?w?i]、[*i?w?i],它们合流的音值很可能为[*uai]类,而[*uai]>[ui]>[u?i]是很自然的变化,其中蕴含的前低元音后高化是一种常见的音变规律。同一音系中,区别特征不大的[?i]与[u?i]很难长期对立共存,故极易合二为一:要么[?i]向[u?i]靠拢,即[?i]与声母结合时产生的过渡音[u]强化从而定型为介音,“本地话”某些地点、人群如此,又如连南(李如龙等,1992);要么[u?i]由于介音和韵母同为合口性质,容易异化以致介音失落而与[?i]合并,如大部分客方言。
通过上文与其他方言类似现象的比较可知,“本地话”蟹流合流同读[(u)?i]或[uai]类音是极少见的。[(u)?i]的由来如上述,而[uai]则是在[u?i]的基础上主元音低化、前化的结果,这客观上使得介音显化,与主元音差别增大。其他蟹流二摄合流的方言,合流的韵母多为“前元音+前元音”组合的[?i/ei]类,即蟹摄由[?i]>[?i]/[ei](主元音[?]因韵尾[i][+前]的特征前化),而侯韵由[?u]>[?i]/[ei],则两摄发生混读。
综上,河源“本地话”某些点蟹流二摄在语音演变的过程中由于音值趋近而致合流,这可以从音理上得到合理的解释。把以上涉及的音变链进一步拉伸细化,则上述其他方言点也多可在其中找到对应(各方言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如侯韵演变大体可梳理如下:
(2)[?u][?i](东源)[u?i](源城)
[e](双峰) [?](永兴) [?](大余)
[*?u][eu/?u](1)[ei](城步)/[?i](北乡)[?i](黄圃)[ai](湘乡)
(3)[?u][?y](平江)[?](萍乡)
其中音变路径(1)主要发生的是主元音的低化和韵尾的前化,侯韵的这一演变模式在吴、湘语中都很常见(彭建国,2006)。在此过程中,有些点发生了单元音化的音变,如双峰、永兴、资兴(马田)、桂阳(流峰)、大余(南安)等。音变(2)主要发生了韵腹受韵尾同化([?u][?u])、韵尾受韵腹异化([?u][?i])及介音增生([?i][u?i])的变化。音变(3)则历经同化([eu]/[?u][?u][?y])、韵尾脱落([?y][?])等变化。遵循音变路径(2)(3)演变轨迹的方言较少。同样的,蟹摄的音变过程亦可合理扩展推演,因其涉及的韵、等及语音层次较为复杂,此处不再赘述。
(二)地理、历史上的解释
由上文可知,二摄合流的方言在地理分布上有较为明显的地域性,即多见于湖南、江西、粤北一带,这不禁引人思考:地缘关系在这一语音特征的形成过程中起了怎样的作用?我们认为,湖南、粤北一带的湘语、土话及赣语存在蟹流合流现象,应该并非纯属偶然的巧合。如果说上述语音特点、演变规律是内因,那么地理条件可能就是促成这些空间上相邻的方言土语发生相同或相近变化的外因。而四川仪陇和河源“本地话”的情况有所不同。仪陇地理上不近湖南,但其客家人多半迁自粤北[2](P520)。河源“本地话”蟹流合流的点,亦跟湖南、粤北无直接的地缘关系,二者不存在地理上的相邻、接触关系。然而从来源看,河源“本地话”与江西、粤北关系密切,“本地话”使用者的先民不少是由赣南经粤北迁入的。[4](P193~196)再加上“江西填湖广”的移民事实,则河源“本地话”、粤北、江西、湖南一带的方言土语在这一语音特点上的共性,应该也不是毫无瓜葛的平行演变。另外,“本地话”内部具备此类特点的方言点,都是地理上相邻,也应不排除相互之间的影响。地理因素造成的接触感染是促使同一地区的若干语言(方言)在某些特征上趋同的重要外因,而音值近似、音系结构上的共性和音变的规律性,是不同方言点朝着相同演变路径前进的更为重要的因素。
四、结语
河源“本地话”中蟹流二摄或分或合,“分”是相对保守的继承,“合”则体现了语音演变的创新。湖南、粤北一带也有少数方言土语存在类似蟹流合流的现象,各地二摄混读涉及的范围大同小异,主体部分都是蟹摄一等和流摄一等,混读后的音值不尽相同,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二摄混读的方言,今读主元音绝大多数为前元音,而河源“本地话”几乎都是主元音为后元音[?]的类型。河源“本地话”蟹流二摄在语音演变的过程中由于音值趋近而致合流,侯韵[i]尾化是二摄合流的前提。各地类似的语音现象可能并非毫无瓜葛的平行演变,这可从地缘关系、移民历史得到解释。
河源“本地话”中蟹流二摄的合流应属于晚期音变,这种音变在某些地点尚未稳定。如源城,此二摄从分与从合的现象并存,甚至在同一个家庭中都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如我们调查过的上城街下角社区一户邱姓人家,父亲二摄有别,儿子却已混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老派从分,新派从合。实际情况更为复杂:1.同一年龄层同一类字的韵母音值都可能不同,如年轻人中就至少发现[u?i]、[uai]、[?i]三种不同的读音;2.同一个人对于同一类字可能有两种不同的读音,我们调查过一位从小在源城区长大的年轻女性,其侯韵字就有[uai]、[?i]两种韵母,“斗争、透、投、凑、构、侯”等相对较文的字读[-uai],“斗一斗、偷、豆、楼、篓、漏、勾、狗”等相对较白的字读[-?i];3.同一个字也可能有不同的读音(非文白之别),如个别发音人认为某个字的韵母读[u?i]或[?i]皆可。未变状态与已变状态共存共现,也就是说,源城蟹流二摄的合流尚未最终完成,但合流的趋势已成必然,毕竟[u?i]―[?i](老派)的对立特征太不明显,其共存格局极易瓦解。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内外客家方言的语料库建设和综合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4ZDB103]、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粤、闽、客诸方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研究”[项目编号:13AYY001]和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东江流域‘本地话’与客粤方言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1JDXM74001]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本文所用语料,除随文注明外,东源骆湖见严修鸿(2009),其
他均为本人调查所得。本文采用调类标调法,数字1~8分别表示:1阴平、2阳平、3阴上、4阳上、5阴去、6阳去、7阴入、8阳入。
②有时或读[uai]。[u?i]与[uai]为自由变体,本文主要发音人以
读[u?i]为常。
③湘东区、芦溪、上栗三点原文未提供读音;三者及上述“莲花”
均属萍乡市范围。
④瞿建慧(2008:53)曾指出:辰溆片一般是“流摄开口一等、开
口三等庄组字韵母的白读与蟹摄开口一等文读字合流”。
参考文献:
[1]陈立中.湖南客家方言语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
位论文,2002.
[2]崔荣昌.四川境内的客方言[M].成都:巴蜀书社,2011.
[3]范俊军.郴州土话语音及词汇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博士学位
论文,1999.
[4]侯小英.东江中上游本地话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
文,2008.
[5]黄磊.邵东湘语语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9.
[6]黄小平.江西宁都田头客家话两字组连读变调[J].方言,2010,
(3).
[7]李如龙,张双庆.客赣方言调查报告[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
社,1992.
[8]练春招,侯小英,刘立恒.客家古邑方言[M].广州:华南理工大
学出版社,2010.
[9]刘纶鑫.客赣方言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10]刘祥友.湖南土话语音的历史层次[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博
士学位论文,2008.
[11]龙薇娜.绥宁湘语语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004.
[12]麦耘.汉语语音史上“中古时期”内部阶段的划分――兼论早
期韵图的性质[A].潘悟云主编.东方语言与文化[C].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02.
[13]彭建国.湘语音韵历史层次[M].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
论文,2006.
[14]瞿建慧.湘语辰溆片语音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
位论文,2008.
[15]谢留文.客家方言语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16]孙宜志.江西赣方言语音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17]严修鸿.河源惠州“本地话”语音特点概略(一)[A].甘于
恩.南方语言学(第一辑)[C].北京: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18]严修鸿.河惠本地话的词汇概略[A].甘于恩.南方语言学(第五
辑)[C].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
[19]张倩.赣南客家方言语音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
文,2014.
[ 2 ] 司法部监狱局.《现代化文明监狱标准》的修订背景、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EB/OL].(2008-05-16)[2014-07-13].http:///moj/zgsfzz/2005-11/03/content_214970.htm.
[ 3 ] 浙江省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流通站(分馆)服务成果展[EB/OL].(2006-09-30)[2014-07-03].http://.cn/Public/ArticleInfo.aspx?ArticleID=fb4cffb3-b2e4-45e1-9e19-d4eef1c70702.
[ 4 ] 安徽省图书馆.将爱心和书香送进白湖监狱:我馆在全国首次发起“走进高墙建立‘青年爱心图书室’”[EB/OL].(2013-11-20)[2014-07-03].http:///ahlib/main/model/newinfo/newinfo.do?infoId=20038.
[ 5 ] 福建省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仓山监狱分馆正式投入使用[EB/OL].(2011-10-15)[2014-07-12].http:///mtjx/200706/t20070601_7597.htm
[ 6 ] 湖北省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部在洪山监狱举办文化讲座[EB/OL].(2013-07-12)[2014-07-12].http:///index/libdongtai/201102/t20110223_35156.shtml.
[ 7 ] 江西省图书馆.省图书馆南昌监狱分馆成立揭牌仪式隆重举行[EB/OL].(2006-01-26)[2014-07-12].http:///news_display.aspx?id=264.
[ 8 ] 刘红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第一监狱分馆挂牌成立[EB/OL].(2010-04-29)[2014-07-12].http://.cn/news/content/2010-04/29/content_4942618.htm.
[ 9 ] 四川省图书馆监狱分馆开馆[EB/OL].(2007-06-28)[2014-07-12].http://.cn/pub/njlib/njlib_yjdt/200706/t20070628_62758.htm.
[10] 北京图书馆.“爱心帮教”谱写和谐社会新乐章[EB/OL].(2013-08-20)[2014-0712].http://.cn/guanjixt/tushugxx/200806/P020080605343933596135.doc.
[11] 朱克勤.开展文化帮教 实现资源共享:浙江图书馆与省乔司监狱携手推进监地深度合作[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1(3):46.
[12] 杨士隆,林健阳.犯罪矫正:问题与对策[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
[13] 首都图书馆.北京市2002年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总结[EB/OL].(2002-03-25)[2014-07-12].http://.cn/temp/xinxi/2002/2002-3-80.doc.
[14] 山西省图书馆. 同享文化 共建和谐:山西省图书馆盲人读者艺术团帮教演出受欢迎[EB/OL].(2011-05-16)[2012-01-12].http:///jb/2007/2007jb04.htm.
[15] 王秋实.向社会展示才华 服刑者艺术作品进首都图书馆[EB/OL].(2004-03-02)[2014-07-12].http:///41/2004/03/27/109@110685.htm.
[16] 浙江省图书馆.募集“爱心图书”,赠予“服刑囚子”[EB/OL].(2007-03-31)[2014-07-12].http://.cn/public/LibOverviewArticleInfo.aspx?ArticleID=9190fc2b-4f3c-4692-a3d1-e45cc4dea18f.
[17] Shirley G. Library Services to Disadvantaged User Groups:Library services toprisoners in the United States[J].Library Ideas,2006(3):1-7.
[18] McCook K P. Public libraries and people in jail[J]. Reference & User Services Quarterly,2004(1):26-30.
[19] Jones P. Reaching out to young adults in jail[J]. Young Adult Library Services:The Journal of the Young Adult Library Services Association,2004(fall):14-17.
[20] 云南省图书馆.我馆积极开展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EB/OL].(2010-05-05)[2014-07-23].http:///Item/1051.aspx.
[21] Vaccarino F, Connie M. Pathway to Rehabilitation:Prisoners' Use of a Public Library[J]. Australian Library Journal,2010,59(4):170-179.
[22] Shirley G. Has Your Public Librarian Been to Prison? (part 1)[EB/OL].[2014-07-22].http:///columns/?p=109.
[23] Minnesota Correctional Facility-Stillwater Hosts Family Book Fair Program[J].Minnesota Department of Corrections News Release,2004(11).
[24] ALA. Prisoners Right to Read: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Library Bill of Rights[EB/OL].(2010-06-29)[2014-0723].http:///advocacy/intfreedom/librarybill/interpretations/prisonersrightoread.
[25] 梅州监狱为服刑人员举办就业培训班[N].广东监狱,2009-02-18(1).
[26] 蔡日荣.阳江监狱积极为即将刑释的服刑人员创造就业平台[N].广东监狱,2009-04-18(1).
本文得到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科研项目(编号KYB110611)、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编号KT2011359)、绍兴市哲社科课题(编号125200)、浙江省社科联合会课题(编号2012N151)的资助。
书院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教育组织,在培养人才、研究学术、传承文化、化育人生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书院名称最早出现于唐初其职责多为收集整理、校刊修订图书,而真正意义上的书院出现在唐末五代。宋元时期书院与理学相互推动发展,这时期形成了书院的大发展时期。明清时书院的规模和数量超过以往。在清末科举改制浪潮中,我国古代书院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其他形式的新学取代。许多学者都给予古代书院以高度评价。曾以书院为楷模创办湖南自修大学。他认为书院的好处,一来是师生关系甚笃;二来是没有教授管理,但为精神往来,自由研究;三来是课程简而研究周,可以优游暇豫,玩索有得。[1]又如指出:书院并不拒绝科学,如清代书院的课程,亦有天文、算学、地理、历史、声、光、化、电等科学。并认为光绪变政将一千年来的书院制度完全,而以在德国已行一百余年的学校代替使一千年来学者自动的研究精神将不复现于今日。
自20世纪以来,国内外出版发表了不少与书院有关的专著和论文,对书院的历史、书院与学术的关系、书院的教学、书院的藏书刻书、书院的经费筹措、书院的管理体制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在众多研究中,我们发现书院发展与当地文化、经济、政治等紧密相关、彼此影响,本文拟从区域性书院研究的视角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一、涉及的研究地域
地域范围有大有小,有长江流域[3]、江南地区[4]、两湖地区[5]、西北地区[6]、岭南地区[7]。有一省为界,广东[8]、广西[9]、甘肃[10]、陕西[11] 、湖北[12]、江西[13]、河南[14]、湖南[15]、海南[16]、福建[17]、云南[18]、江苏[19]、贵州[20]、山东[21]、台湾[22]、四川[23]、河北[24]、安徽[25]、山西[26]、浙江[27]等。再缩小些,广东的有广州[28]、越秀[29]、梅州[30]、潮州[31];湖北有荆州[32];湖南有长沙府[33];福建有闽北[34]、泉州[35]、福州[36];江苏有苏州[37]、扬州[38]、江阴[39];安徽有徽州[40];浙江有宁波[41]等。曾出现著名书院、著名学者、著名学术思想或最早进入新时代思潮影响和改制的区域,相对研究量多且深入,主要是由于研究价值显化以及研究素材丰富推动。当然,有一批专门的书院研究学者,对当地区域书院研究发展的促进性不言而寓,像湖南书院的研究繁荣就很大得宜于湖南岳麓书院中国书院史研究中心的存在。
二、涉及的研究年代
不少区域性书院研究是对该区域书院从唐至清的整体追述,如周玲的《广西书院文化研究》、杨远征的《陕西古代书院研究》、叶其声的《福州地区书院研究》,但也有不少是断代研究,涉及宋代、北宋、宋元、元代、明清、清代、晚清。其中以宋、明清和清代为最多。庞亚妮写有《近三十年清代书院研究综述》[42]、郑升等写有《近三十年明清云南书院、文学研究综述》[43]。
三、涉及的研究内容
一些区域性书院是围绕书院的四大功能做宏观的概述,但许多区域性书院研究较有针对性,或切入点较小。如从学术思想出发,如刘平的《长江流域书院的学术研究》、卓进的《地域儒学与书院发展》[44]、衷海燕的《宋元时期书院与理学的发展――以江西吉安府为例》[45];从书院教育思想、教学模式与管理出发,如刘伯骥的《广东书院制度沿革》、俞梓炜的《苏州书院教育思想研究》、周文娟的《清代湖南书院考试研究》[46]、陈吉良的《清代湖南书院课程研究》[47]、谢丰的《晚清湖南书院改制研究》等。蒋建国对清代湖南书院的内部管理如教学、祭祀、藏书、刊刻、教职员选拔及其教学实践的规范、学田和经费管理等都有较为详细的描述[48];从书院的社会影响出发,如简虎的《论宋元之际江南书院对社会的教化》、慕容勋的《清代广州书院城市化研究》。还有不少还有一些学者进行了专题研究,如周郁的《清代长沙府书院经费研究》、张维的《清代前期广西书院藏书研究》[49]、江凌的《试论清代两湖地区书院的刻书业及其兴盛原因》、蔡志荣等的《清代湖北书院的祭祀特点及意义》[50]、张莹莹的《山西书院建筑的调查与实例分析》[51]等。《江阴书院史话》介绍了江阴自宋代至晚清的地方教育史的发展过程,侧重记述了庙学的产生及发展演变为书院、高等学堂的情况,书中还涉及江苏学政驻节江阴的相关内容。
四、涉及的研究方法
概括区域性书院研究方法,有两种书院研究范式比较突出,一是研究书院本身问题,而是通过书院研究问题。第一种研究范式,多集中于书院的建立背景、官立私立、学术大师、教学管理等聚焦于书院本身问题的研究,这是书院研究中基本范式;第二种研究范式,不是以书院本身为聚焦对象,而是通过书院的分布、学术、教学组织、祭祀对象等等自变量来研究文化学术、地域、时代、政治等等综合性的社会现象和问题。第二种研究以第一种研究为起点。李洁的《宋代福建路书院研究》的研究范式可作代表性说明,该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宋代福建路的书院进行考察。首先通过对书院的地域及时段分布、书院类型、书院建修者身份的考察,力图对宋代福建路书院的分布及创建形成一个总体性的认识;其次通过对书院师生的构成、学规的制定及其经费的来源等进行分析,以具体考察书院的运转情况;再次通过对书院里由于求学原因而形成的祖孙、父子、兄弟同事一师及学术婚姻等的考察,为研究宋代学术流派的巩固与发展及当时社会的人伦理念提供一个相对独特而有意义的视角;最后通过考察杰出人物和社会变动等对福建书院的影响,进一步探究书院和理学的密切联系以及书院在面临社会巨变时所做出的反应及呈现出的面貌。周文娟在《清代湖南书院考试研究》中
对湖南书院招生人数、生徒分布、年龄结构、家庭举业情况等都借助了图表的分析方法。此类量化研究是对书院传统研究的一种丰富。
五、整体述评与展望
纵观学术界、教育界、文化界对区域性书院的研究,有如下特点:(1)对书院整体综合性的研究如对书院演变、发展历史和书院制度形成、沿革方面非常深入;(2)对地方性书院的研究近年来出现热潮,涉及到的区域更为广泛,但专著较少,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对特定地区书院的研究尚未全面铺开;(3)在对特定某一书院的研究上,多集中在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鹅湖书院等著名书院的研究上,对其他书院关注较少;(4)对和书院有关的义学、家学、族学的研究还相对较少;(5)在对个人和书院的关系研究方面逐渐重视起来,尤其是对朱熹和书院关系的研究,但其他名人涉及较少;(6)关于区域文化方面的研究虽颇有成果,但将地区的书院建设,与学者、学派和书院相结合来考察地区文化渊源的论著尚不多见。由此,我们可以对今后的区域性书院研究做出展望。原有的基础性研究和综合性研究还将会继续,但研究的潜力已经大不如昔,但专题性研究仍大有可为,区域性书院研究的热点将从上述6个特点突破和补充中产生。
参考文献
[1].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J].新时代,1(1),1923年4月.
[2].书院制史略[J].东方杂志,21(3),1924年2月,转引自陈谷嘉,邓洪波.中国书院史资料[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597.
[3]刘平.长江流域书院的学术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1.
[4]简虎.宋元之际江南书院社会教化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4.
[5]江凌.试论清代两湖地区书院的刻书业及其兴盛原因[J]. 三峡大学学报,2008,(9).
[6]张世清.西北书院制度略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7]曾燕闻.明清时期的岭南书院及其对文化的贡献[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4) .
[8]刘伯骥.广东书院制度沿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1.
[9]周玲.广西书院文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
[10]王迎喜.简谈清代甘肃的书院[J].河西学院学报,1988,(1).
[11]杨远征.陕西古代书院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5.
[12]蔡志荣.明清湖北书院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13]李才栋.江西古代书院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
[14]刘卫东,高尚刚.河南书院教育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15]谢丰.晚清湖南书院改制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6.
[16]汉霞.明清两朝的海南书院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5年.
[17]李洁.宋代福建路书院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18]李天凤.明清云南书院发展述略[J].教育评论,2003,(2).
[19]赵秉忠,王申.清代江苏书院述论[J].清史研究,1993,(4).
[20]高志刚.论明代贵州书院发展及对贵州区域文化的影响[J].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08.
[21]李伟.山东书院史话[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22]蒋素芝.康雍乾时期台湾书院教育初探[J].船山学刊,2010,(1).
[23]胡昭曦.四川书院史[M].成都:巴蜀书社,2000.
[24]衣长春.清代河北书院述论[J].学术探讨,2010,(3).
[25]张晓婧. 明代安徽书院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7.
[26]王志超.山西书院文化的历史流变[D].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27]王心喜.浙江古代书院通论[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9).
[28]慕容勋.清代广州书院城市化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
[29]广州市越秀区地方志办公室等.广州越秀古书院概观[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30]李惠芳.客家梅州地区书院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31]吴榕青.潮州的书院[M]. 成都:艺苑出版社,2001.
[32]张相猛.明清时期地方书院教育研究―以荆州地区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33]周郁.清代长沙府书院经费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6.
[34]吴昊.闽北书院教育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
[35]陈笃彬,苏黎明.泉州古代书院[M].济南:齐鲁书社,2003.
[36]叶其声.福州地区书院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37]俞梓炜.苏州书院教育思想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38]徐祥玲,杨本红.清代扬州书院的兴衰[J].扬州师院学报,1995,(1).
[39]赵统.江阴书院史话[M].合肥:黄山书社,2005.
[40]李琳琦.清代徽州书院的教学和经营管理特色[J].清史研究,1999,(3).
[41]钟小斐.宁波历史上的书院及学术流派刍议[J].嘉兴学院学报,2005,(5).
[42]庞亚妮.近三十年清代书院研究综述[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4).
[43]郑升,赵锦华.近三十年明清云南书院、文学研究综述与展望[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44]卓进.地域儒学与书院发展[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
[45]衷海燕.宋元时期书院与理学的发展――以江西吉安府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4).
[46]周文娟.清代湖南书院考试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9.
[47]陈吉良.清代湖南书院课程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9.
[48]蒋建国.清代湖南书院的内部管理[J].零陵学院学报,2003,(6).
[49]张维.清代前期广西书院藏书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4,(12).
[50]蔡志荣.清代湖北书院的祭祀特点及意义[J]. 教育评论,2009,(1).
一、引言
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即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既包括有形的物质服务也包括无形的精神服务。因此,旅游者和目的地之间的文化碰撞直接影响旅游产品的服务质量,而好的旅游产品也必然是能引起旅游者共鸣并且对旅游者本身所存在的文化体系产生触动的。从这一点说,旅游产品的价值决定于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的相互关系。同时,旅游产品还是一种文化活动。旅游的实质就是体验,是脱离一种文化去感受另外一种文化的活动。由此,笔者认为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的“互动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异地文化交往关系,旅游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一定程度上也是异地文化交往互动的过程。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互动也越来越普遍,基于这样的视角下,旅游者更加注重对文化碰撞的体验,如何设计具有当地特色同时又具有国际视野的旅游产品,成了很多旅游目的地思考的问题。
二、文化交往
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性:独立性、包容性以及可塑性。在人类的发展中,文化起到了导向,整合以及维持秩序的作用。不同的文化是名族身份的文化和作为民族智慧的文化,一方面,文化是各民族人民的创造,是民族人民本质力量的确证和民族人民历史的证明,是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标识和身份;另一方面,文化本质上是人类各民族在实践地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生存和发展的智慧。同时,文化具有普遍性与民族特殊性,在文化交往中应当正确处理文化的普遍性和民族的特殊性关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交往一词不断出现的学者的视野中,不同文化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社会不断进行交汇融合,对当地以及世界各地的文化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同时,文化霸权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现象确是一种现象存在,西方国家奉行裸的文化霸权主义文化政策和外交策略,借助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信息通讯技术,大肆推销其文化,导致一些在全球文化交往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民族文化的内外环境紧张,致使保护民族文化的呼声日高。因此在文化交往中,必须正确处理文化交往与拒斥文化霸权主义的关系,不能通过退回自身的方式消极地抵御文化霸权主义。实际上,通过广泛地交往,实现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才能有效地抵御文化霸权主义。但是,我们不能把文化交往单独看成是文化的互相传递,他是一个相互学习,对当地以及世界文化共同发展的一种现象,把“小文化”的概念拓展为“大文化”。
在现代旅游中,旅游者的品味越来越高,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旅游服务产品总是能够吸引很多的旅游者。因此,我们在旅游产品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旅游者精神享受,这也是旅游者出游的最终目的,实现精神愉悦,建立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认同,从而真正与旅游者建立起深层次关系。
三、文化交往视角下的旅游产品文化设计创新
(一)由表及里的感知规律与由内而外的设计理念
旅游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认识是形式到意识,有感知到感悟的过程。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物质层面,交往层面和心理层面。针对旅游者三方面的感知,旅游目的地也应该根据以上心理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包括实物载体、活动安排和主题核心。形成主题―活动―物质载体这一系列的产品设计。形成由内而外的设计理念,一内核为本,设计为辅的措施,抓住精髓才能做好产品设计。在这三者之中,主题起到了统领全局的作用,活动的组织、物质载体依次次之,活动的组织、物质载体在主题的内涵之下进行设计。如此设计思路下形成的旅游产品与旅游者文化交往的各层次相对应起来,满足了旅游者从低到高,由表及里的文化交往,而不仅仅是传统旅游产品所提供给旅游者只有单纯的观赏、聆听的单向性接受。
(二)旅游产品系列
如何给旅游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旅游感受,这是很多旅游规划设计最重要的环节。形成旅游产品系列对于旅游目的地具有很好的品牌效应,可以通过一个主题的不同侧面,对这一主题进行诠释,从简单的物质享受上升到个人的精神升华。比如:孔子纪念馆,以儒家思想为宗旨,设计出各类相关产品,对于儒家思想的阐述精确到位,这样也可以让旅游者更深入的了解儒家文化!
(三)注重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居民文化联系的真实性设计
真实性是旅游学界研究的重点领域,每个文化都有其真实内涵和虚假外延,旅游者追求目的地的本真性,希望通过旅游感受当地的特色。为了达到还原当地原生态,作为旅游者要有追求本真性的意愿,同时当地居民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文化,尽量不要被文化交流影响自己本真的生活。对于产品的设计,第一,加强旅游资源要素整合,在旅游产品中体现当地原汁原味生活景象与文化内涵,从而使旅游者对于旅游目的地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也使他们与当地居民做了一次文化与意识层面的间接交流,有益于双方了解。第二,积极引导居民参与旅游服务。
四、旅游产品文化创新实践应用――以安徽五千年文博园为例
(一)园区简介
五千年文博园,坐落在“文化之邦、状元故里”的安庆市太湖县,东与天柱山相望,南与庐山呼应,居长江中下游旅游热线之上,交通十分便捷。景区规划占地5000亩,以“中华文化主题公园”为建设定位,以创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目标,致力于打造一座世界朝圣东方文明的艺术殿堂。景区先后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2年成为网民最关注的“中国十大文化旅游景区”、“安徽省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入选“长三角100个不得不去的地方”、“安徽旅游品牌影响力奖――四大景区品牌”等。
五千年文博园项目由“一梦千年”景区、“十里画廊”景区等部分组成,一期“一梦千年”景区已于2011年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二期“十里画廊”景区也将于2014年5月建成开放。
文博园是以雕塑为基础,打造中华文化长廊,着力打造一下文化特征:
第一,传统文化主题。
五千年文博园 “一梦千年”景区占地600亩,以古典徽派建筑与苏州园林相结合,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碑廊石刻,文化名景尽含其中,园内建有五千年文化长廊、根雕文化园、中华百工坊、文化古栈道、四大名著文化园、中华孝道园、华夏爱情文化园等百座人文景点及非遗艺术馆群。置身园中,水墨丹青,一步一景,叹为观止,让游客有穿越时空、一梦千年之感。
第二,休闲娱乐主题。
五千年文博园 “十里画廊”景区占地600亩,由“三百六十行”文化园、“清明上河图”文化园、“烟雨江南”文化园和“创意石界”文化园等景点组成,其中“三百六十行”文化园是以两万平方米古建和1800多件青铜人物雕塑相结合,以再现康乾盛世时期的三百六十个行业;“清明上河图”文化园是以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的斜坡建筑艺术主体再现张择端笔下的汴梁繁华,这是一个由无数创意串起来的一件原创大作;“烟雨江南”文化园是以水乡的形式来演绎水乡的文化与故事,打造一座立体的露天水乡艺术馆;“创意石界”文化园由一园四馆组成,分别是创意奇石园、远古沧桑馆、自然天成馆、大象无形馆和天人合一馆,该园区的艺术价值和视觉震撼将超过根雕馆群,是将无言的奇石世界赋予其生命与情感,是对奇石文化最深层次的解读。
(二)文博园旅游活动组团结构
根据由内而外设计理念,主题――产品――载体技术路径,文博园旅游产品设计应该同时兼具真实性和参与性。将不同的园区通过一定纽带很好的衔接,设计出适合大家参与的娱乐活动,这样可以从表层的物质层面上深到心里层面。同时,也可以与周边的农家乐进行合作,打造出一个环文博园文化旅游带,对于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阳国亮 多维视角旅游文化研究简论[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86-88
[2]桂翔 文化交往与文化观念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6.12
[3]杨玲.博士毕业论文.文化交往论
[4]付保红,徐旌.曼春满村寨民族旅游中村民社会角色变化调查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2(3):43-49
[5]钱远坤.“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旅游业担当[J].政策,2014(7):37-38
[6]文红,孙玉琴.对开发修学旅游市场的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05,24(1):50-54
[7]胡亚琴.广东省发展修学旅游的优势及策略[J].全国商情,2009(9):88-89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2-261-02
一、引言
当今时代,任何企业都处于高度动态变化的环境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随时可能发生的危机。无论是享誉世界、规模庞大的跨国企业,还是默默无闻、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都会面临各种危机的困扰,都可能遭受危机的侵袭。近年来,企业危机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断刺激着消费者的神经。危机引发市场对企业产品的质疑甚至抛弃,对企业所产生的杀伤力无疑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企业和学界日益重视危机管理,危机管理也从一种新管理理念开始付诸实施,并日益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重要内容。
企业危机管理就是一种应急性的公共关系管理,它是由于意外事件的发生使组织陷于困境或者是面临强大的公众压力时,紧急启动应急程序,调动各种应急资源,迅速运用各种传播沟通媒介,应对以及处理危机事件,帮助组织度过难关的管理体系。烟草企业经营面临的危机挑战可以划分为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首先,宏观上看,《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生效、吸烟与健康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反吸烟运动有所增多,烟草企业的发展空间受限问题日益突出,这是整个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其次,微观上看,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广泛性,使得媒体力量日益突出,企业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危机的规模和破坏性都显著增大,这是个别烟草企业面临的具体问题,但牵涉到烟草行业的整体形象。因此,面对如此复杂的现实,作为已经步入市场化的中国烟草企业,更应该强化危机意识,建立科学的危机管理机制,构筑良好的公共关系。
二、烟草企业危机表现
1.烟草产业的共同潜在危机。近年来,我国烟草行业在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提高烟草品质、增加国家财政积累、支持民族企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取消县级商业公司法人资格、兼并重组、整合品牌等等,这一个个宏大举措,使得与国外烟草巨头争夺卷烟市场成为可能,迎来了行业内外一片赞扬之声。但是,与此同时应当警觉,与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环境、社会意识和国际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使得我国烟草企业将面临诸多无法回避的问题,特别是自2009年全球范围限制烟草的公约——《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简称FCTC)的推行,使得中国烟草业发展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大,因此我国烟草企业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未雨绸缪,在战略思路上作出相应调整和转变,寻求烟草发展的崭新模式。
2.微观烟草企业所面临的危机。随着我国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媒体在影响公众判断力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年,我国烟草业一直致力于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但由于大众对烟草的经济及社会贡献普遍缺乏认知,以至于连烟草企业的慈善捐款、对公益事业的无偿捐助、降焦减害的努力都受到非议。特别是前期网络上热炒的“烟草局长日记”等个体性的腐败事件,更是将烟草企业推向舆论浪尖,使得中国烟草企业形象受损,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此外,个别烟草企业可能面临重金属超标的产品安全问题等潜在危机的威胁。烟草行业作为一个具有高度垄断性的特殊行业,树立形象的难度高于普通产业,同时爆发危机的可能性也高于普通企业。企业在发生危机后,如果应对公众媒体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因此丧失公信力而满盘皆输。因此,中国烟草企业就更加需要建立健全危机管理机制,预防、处理好危机,建立起烟草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新的形象定位,不断发展壮大。
三、整个烟草行业的危机管理
世界卫生组织(WHO)FCTC的推行、国家反垄断力量的增强、民众健康意识的觉醒,带给中国烟草企业的是生存和发展问题。烟草企业应早做准备,精心谋划好公共关系,加强信息传播和交流管理,增进公众群体与社会对产业的了解、信任和支持,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烟草企业的公共关系管理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淡化垄断色彩,抓好网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于长期专卖体制的存在,一直以来社会对烟草企业的印象是行政垄断、官商作风严重,经营户和消费者对烟草企业的满意度较低。近些年来,烟草企业已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在经营作风上、行动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烟草企业未来要进一步淡化垄断色彩,从机关型向服务型转变,树立自己诚信的形象,抓好网建,加强与经营户的联系,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为广大的经营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最终增强企业扎根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2.改变广告策略,加大公益事业的参与力度。由于法律禁止烟草广告,受众范围广阔的五大媒体渠道已被堵死。近年来,国内烟草企业频频突围,通过改变广告策略,使广告内容模糊化,有效避开了主业宣传,在扩大品牌影响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实,烟草企业在五大媒体渠道并非难以作为,新闻的内容可以有效避开产品宣传,可以从企业重大技改项目、降焦减害研发、参与公益事业、履行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展开,达到巧妙规避风险,巩固、维护好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扩大社会影响的目的。此外,烟草企业可以利用公众关心的话题,组织层次高、范围广的社会活动,如举办或冠名各类研讨会、演讲会、论坛、高峰会、博览会以及文艺晚会等,甚至可以设立大学奖学金、企业案例进大学课堂等方式,引起社会公众及目标受众的共鸣,以此扩大品牌影响。另外,还可通过结对扶贫、捐资助学、公益赞助等形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与慈善事业中,展现企业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形象,提高人们对烟草企业的有利一面的认识,扩大社会影响力和品牌号召力。
3.加速推进科技进步,塑造“绿色烟草”形象。随着全球控烟运动的兴起、民众“绿色与健康”消费理念出现,烟草产业向绿色化方向发展是未来的必然趋势。绿色烟草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烟草技术融合了农业、生物、医药、机械、计算机等多领域的技术,烟草产业的绿色化包括整个产业链(种植、加工、销售)的绿色化,因此我国烟草企业应顺应市场消费理念的转变,通过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在原材料、制造设备、制作工艺、产品包装等方面提高技术水平,将卷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的同时,又能满足人的产品需求和精神需求,树立起烟草企业重科研、重市场需求、重绿色发展的良好企业形象。
四、烟草企业的危机管理机制构建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近年来我国企业突发性危机事件频发,显示出我国企业危机管理能力的不足。我国烟草企业长期以来受专卖体制的影响,危机管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企业实践中,都显得十分薄弱。对于微观烟草企业而言,危机管理体制可以从危机预防机制、危机处置机制和危机恢复管理机制三方面进行构建。
1.烟草企业危机预防机制的构建。危机预防机制的构建应是烟草企业危机管理的第一堵“防火墙”,可有效将危机控制于“潜伏”或“萌芽”状态。
其一,牢固树立危机防范意识。危机防范可以说是成本最低的危机管理方式。烟草企业将危机管理重点放在预防阶段,将危机意识融企业文化之中,有利于构筑起超前的、无形的、全面的危机意识坚固防线,提高企业抵御危机的能力,有效地防范危机的发生。
其二,制定切实可行的烟草企业危机管理计划。超前决策、精心策划出全面的危机管理计划,并根据可能发生的危机类型制定相应的危机管理方案,有助于危机处理过程中从容面对,避免危机处理时的盲目性、随意性和顾此失彼的现象。
其三,构建专业化的烟草企业危机管理团队。专业化危机管理团队的建立,有助于打破高层领导者个人意志和思维的局限性,促使科学的诊断、处理危机。危机管理团队应是企业的常设机构,可采取虚拟组织形式构建,团队成员构成应包括企业高层以及企业各部门主管甚至外聘的公关专家。危机管理团队在企业运营常态时起着防范和预警企业危机的作用,当危机出现时,可在高级管理人员的组织和协调下快速行动。
其四,建立健全烟草企业危机预警系统。烟草企业危机预警系统通过全面、系统搜集高度变化的外部相关信息,并进行度量和评估,可发现和预知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洞悉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发出警报,促使企业决策者提出预控对策,有效防范危机的发生。
其五,强化烟草企业危机管理的教育培训。积极营造企业危机文化,让员工了解企业危机特征和危害,增强员工的危机管理全员参与意识,并通过危机管理培训,提高员工危机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
2.烟草企业危机处置机制的构建。企业危机处置机制的主要作用在于迅速控制和解决危机,尽可能减少危机对企业的损害和冲击。烟草企业危机处置机制的构建应包括以下内容:
其一,科学制定危机应对策略。突发性危机出现后,烟草企业应依据主动快速、公众利益优先的原则,进行危机应对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危机发展,尽早消除危机。首先,若有受害者,应将受害者作为第一公众对象,积极接触协商,快速出台赔偿方案和善后方案,将危机事件影响控制于一定范围内,避免扩大蔓延。其次,若无直接受害者,只是负面新闻报道,要处理好与新闻媒介的关系,及时向媒体通报危机发展及控制的相关信息,尽可能掌握舆论走向,必要时要进行有力的媒体公关。最后,在危机处理过程中,企业一定要做好政府公关,取得政府支持,及时向政府汇报危机进展情况,并视具体情况,向社区公众、社会机构通报危机事件及危机处理进展情况。
其二,构建企业危机处理的快速反应流程。企业危机处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烟草企业可参考以下步骤,构建快速反应流程:组建企业危机管理小组,统一调配企业内外部资源;广泛收集企业危机信息,提供决策依据;诊断企业危机,辨识危机根源;快速确定危机处理方案,做好后备方案;执行危机处理方案,聚焦危机重点;积极寻求政府及权威机构帮助,降低处理难度;积极进行危机沟通,控制危机范围;提高企业凝聚力,保证正常生产和经营。
3.烟草企业危机恢复机制的构建。危机事件平息后,企业进入危机恢复期,但危机的发生根源可能并未得到消除,可能孕育着新一轮的危机发生。烟草企业危机恢复管理的工作重点在于反思企业危机预防和处理机制,查找漏洞,消灭潜在的危机根源,修复受损的公共关系,恢复企业形象。首先,应组建危机恢复小组,负责危机恢复的监督、管理和调控,成员上可与危机处理小组并不相同;其次,开展危机管理效果评估,总结成败得失,为以后的危机管理提供经验;最后,制定和实施危机恢复计划,引入媒体监督,恢复危机期间受损的形象。
注释:
第九届亚太烟草或健康会议的一项中国与其他国家烟草的对比研究表明:中国产的13个牌子卷烟检测出含有铅、砷和镉等重金属成分,其含量与加拿大产香烟相比,最高超出三倍以上。
参考文献:
[1] 蔡高巍.企业危机管理机制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