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3 02:39: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模块化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01
模块化教学法(MES)是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应用广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在基础教育方面,该教学模式未能得到很好的应用和推广。但随着家长和社会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不断重视,我们在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究,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1 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①知识点主次分明。以山东省中小学正在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泰山社)为例,如第二册上第三章和第四章,都涉及动画的创作,可以合为选学的一章,供有这方面兴趣和特长的学生学习;还有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介绍简单,如第一册上第二章《从因特网上获取信息》,此知识点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应用极为广泛,应按照模块化教学的要求与其他的知识点结合进行学习,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应用。
②类似知识点归纳。初中第一册下第一章《文章的编排与修饰》和第三章《图文的混合编排》,都是介绍办公软件Word的使用,从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来看,这两章可以合在一章,进一步详细讲解,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进行深入学习,让学生掌握这款实用软件的技巧。
③教材循环利用,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模块化教学由于打破原有教材设计的教学思路,因此要求实施该项教学法的学校需推广循环教材,让合适的教材在不同的年级间流动。这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材的循环利用,节省了家长负担,节约了社会资源,培养了学生绿色环保的意识。
2 模块化教学的实施
2.1 知识点模块化
这是模块化教学法研究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对组织课堂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备课要求。一是日常备课继续进行。每位教师先保证本学段内规定的课程都有详细可行的教学设计,这是实行模块化教学法的前提。二是熟练掌握全学段教材。在掌握本年级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交叉备课,了解其他年级的知识点,比较与本年级知识点的异同。三是进行各年级知识点整合。通过对各年级知识点的了解,在教研组长组织下,集体备课,按照全学段知识点的难易,确定各年级的教授内容。
2.2 课堂教学模块化
在实现知识点灵活调整的基础上,也要对学习方式灵活调整。以信息技术课堂为例,在每个班集体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有差异的,动手实践和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会比较快,在课堂的学习中会比较活跃,而模块化教学的初衷是建立全体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因此,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挑选出信息技术素养比较好的学生作为组长,2~3人为一个小组,组长的职责是保证小组内同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教师根据每个小组表现情况进行积分,对积分高的小组进行奖励,增加自由学习的时间或其他奖励措施,小组、小组长是不固定的,会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小组,而小组长要定时考核、任命,对进步比较大的学生优先录用为小组长。
3 模块化教学的思考
3.1 实践后的思考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实验发现,让孩子们保持学习兴趣是激发他们学习活力的动力。模块化教学的实施能让每位学生都找到适合自身基础的学习切入点,并能随着课堂的进行不断地进行学习,不会丧失学习兴趣。教师在巡视时,遇到学生特别难掌握的知识点,随机性地挑选几个学生单独讲解,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被其他同学认可的荣耀。学生在这种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对知识点的掌握尤其牢固,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大大激发出来,形成了良性循环,这是对我们一直倡导的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有效尝试。
3.2 延伸性思考
模块化教学基于其自身特点,在基础教育阶段,可以先行在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等公共类课程进行实施,在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类课程上可以小范围内实施,这个小范围既包括相对于学校整体来说的部分班级,也包括对教材上小范围,由于文化类课程教材内容的丰富,因此,此类不必像信息技术课程那样在不同年级教材间实施模块化教学,而可以在一本教材的不同章节间进行模块化整合,进而实施课堂教学。
模块化教学使课程设置有梯度、学段之间有衔接、教学评价有依据、学生素养有保证,进而建立起长久有效的学科教学及评价体系。
二、《管理学》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思路
《管理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开设于大一上学期,是学生入校后最先接触的专业基础课。打下宽厚的专业基础,才能对学习与之相关的其他专业课提供前提和基础,因为专业基础课犹如高楼大厦的地基,只有地基打的稳固,才能铸就高质量的专业大厦。《管理学》教学模块的构建思想以CBE(能力本位教育)为基础,此种模块化教学的思想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教学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从职业普遍规律和需求出发,侧重于职业基础通用能力的培养。目前,《管理学》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在教学中具体表现在: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基本是理论的灌输,学生缺少亲身体会和感受,对管理基本技能的培养十分不利。《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课程教师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根据这一要求,对涉及我院经管类所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管理学》进行教学改革,符合教改要求,有利于学生的技能培养。按照《意见》中提出的课改要求,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管理学》模块化教学的整体思路大致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打破《管理学》教材中按照管理职能划分章节并进行教学的传统教学方式,根据对学生技能培养的需要,把《管理学》的教学划分为基本理论、基础能力培养、能力提升三个模块。在基本理论模块中,强化基础突破章节的编排,以经管类专业学生未来从事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从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出发,将本课程所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原理、理论进行归类总结,通过强化基础,讲透管理学的核心理论。在教学中,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够用为原则,将需要学生理解并牢记的知识点尽量简化,避免因为理论知识的过多讲授导致学生感觉课程枯燥乏味现象的产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力点,确定基础能力培养和能力提升模块。首先从培养学生解决基层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工作问题入手,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一方面,培养学生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此能力的培养,包括对生产或管理一线具体环境的分析,展开行之有效的市场调研,对员工能力的深入了解,以及和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的企业基本组织结构形式,通过进入企业实际调研,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自主分析不同企业采用的组织结构形式的优缺点,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2、重视技能培养,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针对高职学生的基础,结合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提升学生的执行能力和反馈能力。一是培养学生对企业战略、计划的理解和知行能力,如通过不同员工薪酬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通过分组协作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配合意识和协作精神。使学生深刻认识并理解在企业管理中,团队的重要性,协作的必要性。
3、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强调课程的基础地位。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考核内容的选择上,降低理论知识考核的比重,着重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形式上,采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包括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实训报告等;考核成绩的评定上,取消一次期末考试评定成绩的方法,强调平时成绩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到底重要性,期末考核中,试题以开放性测试为主,强调考查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管理学》模块化教学实施的条件
1、进行模块化教学,对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模块化教学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合二为一,这不仅要求课任老师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素养,更要求教师需要具备较好的企业实践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因此要选择好老师并进行合理分工。作为课程负责人的老师,需要担负起本门课程总体的教学组织工作,并对整个课程教学实施进行过程管理控制。授课老师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熟悉并掌握模块化教学模式,对自己承担的教学模块要有所专长。如:在能力提升模块中,涉及到有效沟通的问题时,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处理突发性事件中化解危机的能力等。
2、在教学条件方面,为保障课程模块化教学收到成效,尤其需要在实践方面提供更加充分的实践场所和实践条件。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落到实处,才能让企业愿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时间条件。如:在基础能力培养模块中,学生要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需要深入企业进行实际调研。企业只有真正得益于校企合作,才有可能把本企业的一些内部管理模式、组织结构设计等核心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也只有这样,学生到企业的实践,才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才是能够真正培养基础能力的。
四、模块化教学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通过模块化教学的实施,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通过模块化教学,学生对《管理学》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的能力要求及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更明确,学习目标明确,目的性增强,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主动学习中,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成长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对比发现,模块化教学实施后,学生尤其对基本理论和基础能力培养模块的兴趣提升了。分析其原因,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清楚的认识到基本理论模块中的原理、概念等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更高了,学习效果也更明显了。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模块化教学”是一个热门和流行的教学改革话题,尤其是在强调实务操作能力实训的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中更是风生水起,令许多学校跃跃欲试。模块化教学究竟怎样实行?是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模块化教学?模块化教学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又有什么利弊?带着这些思考,本人特意在会计专业教学中选择一部分实际操作性较强的“往来账项”进行了模块化教学实践,对模块化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模块化教学的内涵
模块化教学是国际劳工组织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发出的技能培训模式,它以专项能力课程内容为单元模块,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一个个模块展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学生学会自己动脑、动手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则在进行模块教学的过程中起组织、协调、示范和引导的作用。
模块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模块化教学以专业岗位为模块,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地、系统地结合在一起,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可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充分体现了以技能为基础的职业教育特点;(2)模块化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并在教师引导下解决问题和完成学习任务,克服了课堂教学枯燥无味的弊端,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在模块化教学中,学生具有灵活性,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模块化教学课堂实践
因客观条件所限,我在教学中对实际操作性强、理论相对容易理解的“往来账项”进行了模块化教学的实践。因为仅是一个简单的实践,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尚不能代表组织全部模块教学方式的结果,但仍希望能通过对这次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广大中职教师有所帮助。
1、教学思想:模糊课程界限。模块化教学首先应划分好课程模块。会计课程模块的划分应以会计实务类型为标准,而不是课程本身。我教授的课程是《财务管理》,但在模块化教学实践过程中,并没有将《财务管理》作为主体进行教学,而是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以及《审计》三门课程相结合,针对企业往来账项的实务,让学生自己动手,了解并掌握企业往来业务的核算、分析、管理以及审计流程。
2、教学过程简述
(1)教学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培养实践能力。以“动”代“静”,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方法:分组式教学、答辩式教学。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总组数为偶数。学生自备某类生活用品作为商品,每组预先布置一定量任务。为了完成任务,各组要自行与其他组发生业务往来。当次任务结束之后,各组进行总结点评,组织各组答辩,及时指正学生操作中的遗漏和错误。
(3)教学程序:三部曲教学。第一步,业务核算。讲授《财务会计》里往来账项核算的基本方法、核算流程,让学生对往来账项业的会计处理有一定认识;第二步:教师引入《财务管理》中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知识,让各学习小组对本组的应收账款账龄进行分析,进行应收账款管理,,并提出改进意见;第三步:教师引入往来账审计的相关知识,将学习小组每两组制定为一个分队。每队的两组对各自往来账互相进行审计,并给出审计意见。
三、模块化教学实施效果
1、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务操作训练效果良好。在教学中将理论知识比例压缩,课堂气氛变得大为活跃。教师只针对技能训练点进行教学,直接讲实际业务的操作,做示范,学生模仿执行。教师对学生实务操作讲解和纠正指导。学生的注意力不易分散,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上课打瞌睡、看小说等现象大为减少。
2、教学方法多变,学生新鲜感强,能保持学习热情。以自评、互评、教师评、专家点评,模拟实训为特点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新鲜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业务的操作,能对自己团队的工作成果做出积极评价,学习热情较高。
3、邀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参与教学,指导性强。模块化教学由于是某一知识技能模块,篇幅不大,费时不多,容易聘请到外面的能手行家为学生做短期的专题讲座,介绍实践经验或新技术,与实际结合较紧密。让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参与教学工作,向学生讲授会实务中会计处理流程、相关票据、凭证填制,业务核算等知识,有一定指导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师本身“理论丰富,实践不足”的缺陷。学生在学习中接触了“新面孔”,既增加了学习动力,又能给予学生业务操作实质上的指导,更加适应中职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目标。
4、强化了技能训练。模块教学由于省略了很多理论上的那些可要可不要的冗长介绍,保证核心内容的教学,大大缩短教学课时,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觉得学得有重点、有收获、技能熟练得到了保证,适合就业需求,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5、加强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本次实践中将《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审计》三门课程结合,让学生对课程间的横向联系加深了理解。同各专业课各自平行式教学相比,模块式教学更加“具象”,让学生对专业知识从“平面”上的认识上升到了“三维立体”的高度,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将理论同实务联系起来,并恰当运用于会计实务。
四、此次模块化教学实践的不足
1、此次模块教学实践仅涉及往来账业务,缺乏对会计专业教学宏观层面上的说明力。本次模块教学效果良好,是不是意味着全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都适宜采用模块教学方式?一次实践尚不能定论。模块教学的实质成果仍然需要在教学中广泛地运用,加以检验。
2、学生理论学习不够系统全面。首先,模块化教学虽符合职业学校的学习需要和培养目标,但模块化的教学可能会切割单项专业课程的纵向联系。学生学习的是一个个技能模块,会造成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连贯性欠缺。其次,模块教学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会造成理论知识教学比例压缩,理论欠扎实,对学生的潜能发挥有一定的限制。
五、实施模块化教学的条件
这次实践令我认识到,实施模块化教学需要具备下列条件,否则实施起来就形同鸡肋,不能发挥出“模块化”的真意。
1、认真分析课程模块化教学实际操作性。模块化教学的内容适用于操作性强、动手机会多的知识或技能,且前后联系性不强,各技能模块相对独立。会计专业可以按业务类型实行模块化教学,但对一些纯知识性、思维性靠理解和记忆才能获得的知识学科,比如作为专业基础课的《统计学》等,就不适宜采用模块化教学。
2、开发适宜实用的校本教材。目前的教材都是在完整的课程观下编写的,讲究知识的完整性,不太适合模块化教学,这是限制模块化教学推行的一个障碍。因此对突出技能教学的职业学校来说,鼓励校本教材的开发显得很有必要,校本教材应围绕某一工种或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重点开发一些实际操作性强的技能教学模块。学校应组织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连同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以及行业协会等行业人士共同参与教材开发和编写。
3、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加强交流,细化分工。采用模块化教学,是对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挑战。教师不能只做对专业知识基本层面熟悉的“万金油”而更要“术业有专攻”,加深专业知识层次。此次模块教学因条件所限,教学组织工作都由本人来完成。在完善的模块式教学中,一个模块不能只由一名教师组织教学工作,而需要多位老师共同参与。在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以及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方面不能一个教师说了算,而需要合作协调分工,因此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就显得非常重要。
4、加强同企业及其他单位的行业沟通。把企业里的技术骨干等行家专家请进学校,为学生讲授新知识、新技能。专家授课对模块化教学有指导性的作用,职业学校应加强同企事业单位的联系。
5、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教学管理部门要做好统筹规划,以免发生时间上、师资上的冲突。模块化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实施模块化教学,会给教学管理部门带来诸多新问题,比如教师的排课和课酬的计算、学生的成绩管理等。学校在实施模块化教学前要做好全面充分的准备,否则就容易出问题。
六、结论
综上所述,模块化教学有较多的优越性,但其实施也有诸多条件限制。我们不能简单地判定所有的课程都要或不要采取模块化教学,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科特点、培养目标、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用模块化教学。不能一哄而上,生搬硬套“模块”两个字;对一些模块化教学条件成熟的课程,应加大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力度,而对一些理论性较强、前后联系较大的课程,则要慎重采用模块化教学,可以在小范围中进行尝试或探索,但不宜大范围推行。
(作者单位:郑州工业贸易学校)
关键词:
职教模块化;本科音乐教学
一、模块化教学的内容构成与实施过程
组合归类或学科知识分解的教学模式就是模块化教学的本质。所以,教师需要以音乐学科为核心,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统筹考虑模块进行的先后次序、模块学时、模块课程内容等。以模块课程知识和目标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依据,模块关系其实就是逻辑递进型,在设计和安排课程的过程中要将层级关系体现出来,例如先进行乐理课,在进行和声课,随后为曲式课,最后上配器课,从这一流程中就可以看出一种线性递进关系[1]。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交叉混合关系,在模块中设置部分课程时需要按照必修顺序进行,在进行模块学习时要将其作为背景知识进行吸收了解,除此之外还存在部分课程之间没有联系,在进行这些课程学习时没有学习次序上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自行选择选修或必修。补救教学、期末测验、教学活动、学习资源、教学目标、前测验以及模块课程目标都是完整的模块化教学应该包含的内容。以本科音乐教学目前存在的专业课课程设置为目标,教师可以按照模块归纳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将其分为音乐素质拓展模块、音乐实践模块、音乐专业课程模块以及音乐基础理论模块四个部分。本科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进行模块选择之前,需要对进行每个模块课程学习的目的进行明确,其明确的时候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其归纳教学内容实际上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为依据进行的。教师可以以学生主修的专业为依据,根据其主修专业的不同进行不同难度的基础理论模块的设置,如果学生主要学习技法,教师就可以对其理论模块的难度进行降低,缩短其学习周期,从而使其能够轻松完成课程目标[2]。如果学生所学习的专业为理论作曲,其所学习的理论模块就会相对难度较大,这种难度较大的理论学习,能够给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学生部分特殊和个体的知识需求,可以将选修内容在素质拓展模块供学生选择。在进行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上能够更加灵活。可以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也可以选择个人独立学习,而教师的课堂教学只是众多学习方法中的一种。这种自主性强的学习,能够使得学生经常进行主题探讨、演讲、小组讨论、整理阅读学习资源等,能够大大增强其团队意识和主动性。在一个模块的课程学习完毕后,学生若想对自身的情况进行判断,就可以借助期末测验来实现,如果没有顺利通过测验,则需要将这一模块重新进行学习,或者继续学习下个模块,从而将自己的预期目标实现,因为学生能力的高低并不能靠分数进行判断,测验的目的其实是帮助学生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解,从而采取措施提升其学习方法[3]。
二、模块化教学对本科音乐模块课程教学的启示
模块化教学一般会针对专项能力课程内容为目标,将其作为单元模块,使得教学以模块为中心进行,教学的主体为学生,主导为教师,教师在进行模块教学的过程中,其作用主要为引导、示范、协调以及组织等。其在操作训练与理论学习间寻找到了最适合的切入点,又结合了操作训练和理论学习。在教学内容组织上,作为单元教学,之前的音乐教学过于单一,其教学都是以分类的知识点为依据进行的,各单元间的关系属于知识迁移、继承关系,其基本上属于线性逻辑序列。专题、主题的知识集合教学为模块化教学的基础,技法模块、教学与模块、表演模块等都可以以模块的教学目的为中心,进行学习材料的组织。模块间的存在的联系既可以是平行并列的关系,也可以是线性的逻辑关系,其具有更加灵活的结构形式[4]。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为传播知识,其对教师教学能力十分强调,但却容易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予以忽略,但模块化教学对学习的个别化十分强调,对学生的学业表现十分关注,教师则作为一个学习资源提供者、激励者以及诊断者存在于学生周围,能够使得学生将身边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使得其综合素质和知识运用能力得到提升。
三、结语
本文就职教模块化教学对本科音乐教学的启示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模块化教学的内容构成与实施过程,随后分析研究了模块化教学对本科音乐模块课程教学的启示。在本科音乐学科教学中,模块化教学模式具有较大的可行性,以音乐专业学生个性发展以及学科专业特点为依据,能够尽量扩大模块化教学实施的前景,将具有可行性的实施方案设计出来,将其进行推广,从而对音乐学科的专业学习起到促进作用[5]。
作者:范菲 单位: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邵一江,刘红.基于能力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合肥学院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