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30 11:42: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营销理念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保护型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以喀纳斯景区为例
保护型旅游资源在这里主要包括2种类型,一是资源所在地的生态环境特别脆弱,二是资源本身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这2种旅游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恢复性都很明显,在开发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强调对它们的保护。将逆营销理念运用到保护型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建设中,在开发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保护,实现经济价值和生态文化价值的双赢。下面以生态环境脆弱区域新疆喀纳斯景区为例进行分析。
2.1品牌定位
打造旅游目的地品牌的首要步骤就是对其进行品牌定位,针对目标市场,对其整体形象进行设计,从而在旅游者心目中形成一个独特的形象,占据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形象。其本质就是在消费者脑海中形成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形象。喀纳斯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品味都很高,人们对其支付意愿受到收入和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且与两者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其处在生态脆弱区,生态容量有限。那么景区可以通过运用普遍逆营销和选择性逆营销理念,将景区的品牌定位于中国高端生态旅游品牌。在追求适当经济价值的开发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于喀纳斯生态的保护。利用预订式旅游模式及提高旅游体验进入门槛的措施,比如提高景区价格,限制游客数量,以保护景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这是对景区游客的普遍逆营销。而且可以将客源定位于较高端的客户群,以获得更高的旅游资源价值,这样就选择性地限制了一些人群对于景区的需求。
2.2构建品牌传播体系
旅游目的地品牌传播体系的构建是将品牌定位、品牌名称以及品牌标识等通过一定的媒介选择与组合,向消费者进行沟通,让消费者认知、了解、熟悉旅游目的地并产生旅游需求的重要渠道。喀纳斯景区依据逆营销理论将其品牌定位于中国高端生态旅游,那么在其品牌传播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所定政策要处处为这一定位服务。在国内很多景区为了商业价值全力营销自己优势的大环境下,喀纳斯景区作为保护型的旅游资源,其品牌传播体系的构建更要突出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品牌理念,在品牌传播过程中不应避讳对于喀纳斯景区生态环境面临较大压力的宣传。不避讳的宣传可以认为是违反常情的区域逆营销理念在品牌传播体系构建过程中的运用,以此让消费者在熟知喀纳斯的过程中,会在头脑中植入一种对于保护生态环境负有责任的意识,在去喀纳斯之前形成自觉约束自己行为的概念,减轻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丰富了消费者旅游体验的层次性,更加切合景区高端生态旅游的品牌定位。喀纳斯景区可以通过下面的途径构建品牌传播体系。
1)广告传播
广告对于旅游目的地品牌资源中的忠诚度、知名度、认知度和品牌联想都有一定的提升作用,而且有利于品牌个性的形成。近些年,关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广告快速发展,并达到了一定的效果。最近几年,以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为目的的广告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央电视台制作了包括泰山、河南、义乌等在内的多个旅游景区的媒体传播计划,并推出“登泰山保平安”、“中华之源中原之旅”、“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等诸多家喻户晓的旅游目的品牌定位语。喀纳斯景区同样需要广告宣传。但是,喀纳斯广告宣传的侧重点不仅仅是追求景区品牌知名度的提升,更应该是提升公众对于景区的品质认知度。公众通过广告认知到的喀纳斯不仅仅是“美丽富饶,神秘莫测”,还应该有“生态脆弱,定位高端”。这样的广告宣传会更多地吸引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和国外高消费群的目光和关注,以促进喀纳斯景区吸引游客的整体素质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使一些低层次的广告受众自觉地把自己排除在目标顾客之外,更有利于景区品牌形象的维护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公关传播
公关传播的主要方法有宣传性公关、赞公关和服务性公关。其中宣传性公关是运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各种传播媒介,向社会各界传播旅游目的地品牌的有关信息,以形成有利的社会舆论,创造良好气氛的活动。对喀纳斯进行公关宣传不是为了促销,而是综合运用相关媒介向社会各界传播景区的品牌信息,让社会上更多的人认识喀纳斯景区的特色与现状,理解景区为保持特色、改进现状所做的各种努力,形成社会各界对于喀纳斯景区品牌定位的认同。所以,喀纳斯的宣传公关不会像其他普通旅游景区依据传统的营销手法,不顾一切地营造一种景区火爆异常、好评如潮的氛围,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到景区,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对喀纳斯的宣传公关更应该运用逆营销理念以此来突出的是认识、理解以及认同,这样的社会舆论实质上有利于排除对于景区的不必要需求,迎合了景区的高端品牌定位。
3)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直接沟通信息的交流活动。在旅游目的地的众多传播手段中,消费者最容易接受的就是人际传播。研究表明,相对于广告宣传,消费者更加相信其他使用者所介绍的关于品牌质量的信息,两者之间相差18倍之多。品牌的人际传播是景区管理者最不容易控制的,也是最容易控制的。最不容易控制是因为人际传播的主体是有独立思维的消费者,管理者无法直接控制每一个消费者的思维;最容易控制是因为人际传播的内容是景区管理者可以直接提供的,而且提供的受众是面向来到景区的现实消费者。喀纳斯景区在完善景区配套设施、提供优良服务的基础上,要围绕着景区品牌定位为游客建构多层次的旅游体验,其中的多层次是指在享受喀纳斯的美丽之外,体验到喀纳斯景区的高端,产生对于保护喀纳斯的责任意识,形成生态价值高于经济价值的认识,品味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幸福感。为此,基于逆营销理念,景区需要提高游客吃、住、行的成本,以合适的方式约束游客的行为,在尽量自然化的状态下给予游客生态环保意识的引导。以上多层次的旅游体验就构成了消费者对于喀纳斯品牌人际传播的内容基础,游客口中的喀纳斯就不再是适合任何消费者的大众旅游品牌。
2.3维护品牌忠诚度
旅游目的地品牌忠诚是指旅游者在心理上喜爱和信任某一品牌,行为上重复购买该品牌产品。建设旅游目的地品牌优势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旅游者对其品牌的忠诚。对于像喀纳斯景区这样的保护型旅游资源,更需要提升和维护消费者对于景区的品牌忠诚度。因为景区基于逆营销理念的品牌定位,以及景区在实现经济价值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价值的经营理念,势必需要景区付出更大的经营成本,而消费者对于景区的品牌忠诚降低了其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的疑惑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对于景区的理解与认知,使消费者以景区来标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对外形象,这样景区可以相应地减少用于吸引消费者的品牌营销成本。
2.3.1提升喀纳斯景区的品牌价值
品牌价值内涵与品牌忠诚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关系,要提升和维护旅游消费者对于目的地的忠诚度,就要提升目的地品牌的价值内涵并对消费者产生辐射性影响。通过运用逆营销理念进行景区的品牌定位以及品牌传播体系的构建,已经让消费者在到来之前感受到了喀纳斯景区高端生态旅游的概念,这就迎合了目标消费者追求高质量旅游资源的心态以及被高端旅游认作为目标顾客的满足感。在消费者来到景区之后,景区要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证实先前对于喀纳斯的认知。这样的过程会不断地提升景区的品牌价值,进而提升景区的品牌忠诚度。
2.3.2通过预期价值和预期外价值提高消费者对喀纳斯景区的满意度
旅游消费者的目的地品牌忠诚度是依靠旅游目的地持续的品牌满意度而不断强化带来的结果。喀纳斯景区要以满足游客的预期价值以及增加游客的预期外价值来维持景区品牌的持续性满意度。预期价值毋庸置疑是要求景区保护好自身的特色,让游客亲身感受到的喀纳斯与宣传中的喀纳斯趋于一致性。预期外价值正是逆营销理念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由于喀纳斯景区的品牌定位是高端旅游,它的目标顾客会更看重在旅游过程中对于自身身份提升的满足感。所以,景区在游客旅游过程中提供给他们的信息的着重点不在于进一步地宣传喀纳斯的美丽,而应该着重于2点:一是让顾客了解到景区对每日的游客数量是有限制的,景区的目标群体是高端顾客,有财力有素养;二是喀纳斯景区的美丽是脆弱的,需要喀纳斯景区人员的保护,更需要游客的保护。第1点主要是让游客感受到景区对自己的认可,第2点主要是让游客感受到在旅游中体现出的自身价值。预期价值和预期外价值的结合会使游客对喀纳斯景区产生持续性的满意度。
2.3.3定期做喀纳斯品牌忠诚度的诊断
基于喀纳斯的品牌定位以及其自身的国内唯一性,喀纳斯景区受到竞争对手促销活动或广告攻势影响的可能性较小,或者说喀纳斯景区在国内几乎没有竞争者,所以喀纳斯的品牌忠诚度诊断的关注点更多的是在旅游消费者身上。正如上文所讲的那样,作为定位于中国高端旅游景区的喀纳斯,其服务水准也必须达到一流,让顾客有被尊重的感觉。但在这里笔者强调的针对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诊断关注点在于喀纳斯提供给游客的“旅游产品”是否就是宣传中的喀纳斯。认识到喀纳斯品牌定位的游客及其品牌传播体系的受众来到中国最西北地区一定是为了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喀纳斯,而且这些游客普遍有较高的素养,对于自身在精神上的满足感有相当高的要求。所以,喀纳斯在诊断消费者品牌忠诚度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自身服务水平的保持,更需要关注提供的“旅游产品”与消费者期待的一致性。基于逆营销理念在整个喀纳斯品牌建设中的运用,可以认为喀纳斯品牌忠诚度诊断关注点的独特选择是逆营销理念运用的扩展,即其诊断的目的不是为了更好地吸引更多的游客及提高市场占有率,而是维持其品牌特色,满足其特定的目标顾客群体。经过这样持续系统的诊断过程,喀纳斯会形成以态度忠诚为主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并将忠诚度诊断配合到合理的品牌定位和成功的传播体系构建,旅游消费者会将喀纳斯旅游视为最适合自己个性和需求的品牌。因此,喀纳斯管理者可以较为省心地保持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目的地品牌上升发展趋势,并可以在适当时机将喀纳斯品牌继续延伸至合理的空间,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2.4喀纳斯景区的品牌危机管理
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危机管理,是指旅游目的地在品牌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对所面临的危机进行预防、处理和利用的一系列活动。经营者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品牌危机,因为旅游目的地品牌很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而重新建立一个成功的品牌则需要更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
2.4.1喀纳斯景区面临的主要危机
旅游目的地常常会面临变化无常的外部环境,包括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同样,旅游目的地所面临的品牌危机也可以分为人文危机和自然危机。考虑到自然危机的不可抗拒性以及喀纳斯景区当前所面临的实际性问题,我们将喀纳斯所面临的品牌危机着眼点放在人文危机方面。当然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喀纳斯景区所面临的问题还不至于发展到品牌危机的程度,但这些问题却的的确确在危害着喀纳斯的品牌形象,是一种潜在的品牌危机,需要引起景区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并拿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日益显现,会使得基于逆营销理念对于喀纳斯进行品牌建设更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1)保护意识不强,缺乏科学规划
喀纳斯景区旅游资源获得了很高的品牌认可度和美誉度,这种认可及赞誉使人们看到更多的是眼前的利益。粗放式的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必要的价值评估、调查和论证,势必会对自然资源形成严重的破坏。而事后的修复也只是强制性的拆除不和谐的建筑,景观原有的面貌已经无法恢复。这种开发模式在破坏自然的同时也生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这些破坏对于景区自然生态的行为,违背了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初衷,会严重削弱喀纳斯的品牌价值,导致旅游资源价值的损失。
2)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到危害
喀纳斯旅游景区受到特殊气候条件的限制,黄金季节很短。而经营者为了眼前利益,在景区的旅游旺季时对游客数量不加控制,从而严重超出了喀纳斯的承受力。加上一些游客的自然保护意识较弱,自然景观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这些问题的出现正对应了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的喀纳斯的品牌定位以及品牌传播过程中需要强调的地方,而逆营销理念在其中又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2.4.2喀纳斯品牌危机的应对措施
旅游目的地品牌危机的管理方法有很多,例如建立危机监测和预警系统,树立旅游目的地品牌危机意识,用真诚的态度正视危机的发生等等。但具体到本文在逆营销理论的背景下研究品牌建设,我们提出以下两点针对喀纳斯品牌危机的管理方法。
1)专注高端生态旅游的品牌定位,保持旅游资源的高品质
喀纳斯景区应该坚持高端旅游的品牌定位,不要把目光仅仅停留在短时间的经济利益,应该追求持续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双赢。采取相应的逆营销措施,如限制游客进入数量、提高门票价格等,不但旅游收益不会减少,反而由于游客文明素质的提升、游客流量的平稳固定,以及喀纳斯旅游定位的骤然提升,喀纳斯的名字必然会吸引身处普遍存在污染现象的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高端消费群体和国外高端消费者群体的目光和关注。可以说,这种品牌定位又在另一种程度上宣传了喀纳斯,更为重要的是保护了喀纳斯旅游资源的核心品质,这也是喀纳斯目标顾客群体最在意的旅游价值所在。
2)真诚的态度———不避讳对于喀纳斯景区生态环境面临较大压力的宣传
这一观点在上文中已经对其进行了阐述,其实是对违反常情的区域逆营销理念的运用。在这里,更想强调的是喀纳斯不仅仅应该不避讳这样的宣传,更应该主动向目标顾客群体传达景区的生态旅游定位以及现在面临的生态压力,使游客深化对于景区的认知并带着一种责任意识来到喀纳斯,同时,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层次。
其次,是引竞争战略与定点超越营销观念,以往的传统营销理念是以消费者为中心,但忽视了竞争者的营销略与行为。今天,市场营销内涵实质不仅是满足人类的需要和欲望而是企业的冲突。因此,现代营销应树立一种既考虑顾客需要,又考虑竞争者的营销战略,在其指导下,去观察竞争者竞争者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进而制定了并实施一系列制胜的营销措施,最终取得胜利。为了有效地争夺市场,我们采用定点超越的最新理念。所谓定点超越理念,就是当今很多知名企业采用的一种崭新的战略营销,以有效地与竞争者争夺市场。我们将自己与竞争者进行分析对比,将其中的领先者作为我们的发展目标,并通过考察将其先进的经验移植到我们日常管理中去。我们先后考察了上海的多家五星级的酒店,通过,加强各部门对工作程序、操作流程的细化、奖励销售等,并进行质检监督。同时,我们还考察了周边地区的同级酒店,利用我们自身餐饮的强项,首先隆重推出具有沪上大规模的海鲜城,并举行了整个集团公司联动的“三百万餐饮大派送”活动,通过餐饮促销,让各界人士对大酒店有客观的认识。这样一来,以餐饮带动了客房,形成了客房、餐饮“两翼齐飞”的经营态势。初步实践证明,定点超越的营销观念在现代酒店营销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再次,顾客满意(CS)战略与服务营销:CS(CUSTOMERSATIS?FACTOIN)在营销学中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是由日本企业率先提出的经营战略,意即顾客满意战略,其宗旨在于促使企业努力探索有效的经营途径。改善经营方式,针对需求个性化的发展趋势,采取相应的经营措施,在顾客满意中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增强竞争能力,使营销取得成功。就饭店而言,要使服务成为行之有效的营销战略,就要让顾客满意。顾客满意不仅增加营业额,而且因为有良好的口碑,使顾客转化为潜在的业务广告员,节约了大量促销费用。
CS战略是借助于服务营销来实现的。随着市场的发展,饭店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顾客的需求将日益多样化,从而必然引起产品结构和使用方法的复杂化,顾客对产品的“感觉风险”(购买前的疑虑)不断增加,而消除顾客“感觉风险”,提高顾客满意度的最好办法就是饭店为之提品实物形态以外的一系列服务。服务营销既是产品概念的延续,也是CS战略实现的手段。因此,服务营销的、形式要与CS战略的要求相适应,这就需要饭店在产品售前、售中和售后以及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各阶段都要采取相应措施,并以服务营销质量为中心,施以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具体讲,全新的服务营销质量观,通常有以下四个方面:
1.赢得顾客一颗心。这是新服务质量观的基点,它要求顾客消费服务产品时无后顾之忧,主要包括在实施上没有不安全的顾虑,财务上没有风险,在服务的过程中及服务过后不让顾客产生困忧,得到享受。
2.追求无缺陷。所谓无缺陷(ZERODEFECT)未必缺陷绝对是零,而是以零为最终目标,来制定的目标,以便努力去实现,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对目标作出进一步的修订,这样看来,无缺陷非指技术而是一种管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保证是一个永恒的目标。因而,饭店不应浪费时间去推断能够达到何种水平,质量工作的目标永远是100%完美无缺陷。
3.三位一体的质量提高。这是新的服务观念的基本内容。这种思想在于确认强化服务质量贯穿于饭店营销全过程。实际上,许多饭店未意识到服务质量的保证是分三种类型的:一是预防性的,如长期需求信息的调查、竞争对手及顾客评估等;二是监测性的,如产品质量的检验、服务的安排等;三是补偿性的,如重新设计产品和饭店形象等。传统的做法强调补偿,而新观念却主张预防性、监测性和补偿齐头并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服务质量保障系统。
4.服务质量是饭店全员的职责。新的观念认为,服务渗透于饭店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要使饭店上下充满让顾客满意的饭店文化,要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的服务质量管理。
由于我们是一家新的酒店,并且由杏花楼集团自行管理,我们缺少的是经验丰富的酒店专业型的管理人才。因此,我们面向招聘了一批具有在四、五星级酒店管理经验的干部充实了我们的中、高级管理层,加强了管理的力度。另外,我们还缺少自己的,正因为如此,CS战略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为了树立大酒店在社会上的口碑,我们先后举办“微笑服务月活动;发放“客人意见征询表”;发挥大堂副理记事簿的作用。在实践经营中,我们对营销逐步有了新的认识,酒店的经营状态日趋稳步上升,通过不断努力,我们又提出了创造需求与创新营销。
任何学科、任何门类都是在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中不断发展的。我们试图从现代物流体系这个角度来重新审视市场营销的理念。
一、市场营销的理念、模式与基础
依据营销学大师菲利浦-科特勒对市场营销下的定义: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产品和价值,并同他人进行交换已获得所需所欲的一种社会及管理过程。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包括五个方面:需要、欲望和需求;产品;价值、满足和质量;交换、交易和关系以及市场。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以4PS为框架,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分销(place)和促销(promotion)。该理论以单个企业作为分析单位,将影响企业营销活动效果的因素分为两类:一是企业不可控因素,如国家法律、政治,二是企业可控因素,如生产、定价等。随着4PS理论地位的奠定,其一度被奉为企业营销实践的经典。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运用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以企业为中心的4PS理论越来越难以适应时展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劳朋特提出4CS理论,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和欲望为中心,将营销组合分为消费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性(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强调只有真正了解和认识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才能最大化企业的利润。由此市场营销的中心由企业转为消费者,市场营销的理念也变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对目标市场需要和欲望的正确判断,并能以比竞争者更有效的方式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体现此理念的企业也变为顾客驱动型,以市场为中心的企业。
二、市场营销中涉及的物流概念
1.传统市场营销理念中包含的物流概念
市场营销理念包含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市场营销观念等营销哲学。在与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联系的市场营销理念对应的物流管理是一个简单后勤的概念。因为企业是以产品为中心,物流的职能就是把企业的产品如何以最合理的方式、最快的速度送达客户手中,从而帮助市场营销完成最后的执行环节。在这种情况下,物流的价值体现在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需求不同的运输、包装、仓储等环节与其相适应。一个产品策略、生产规划必须与库存控制进行有效的协调;价格策略的正确与否也会影响物流是否顺畅,如价格的优惠可能会增加订货量,物流体系的仓储、运输必须及时跟进,才保证整个市场营销活动的顺畅进行;同时销售渠道的通顺才能保证物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将产品交给指定的客户手里。而促销对物流的影响,要求物流部门和营销部门之间建立便于信息快速传递的信息系统,沟通和协调促销活动的规模、库存、运输和顾客服务的环节。
2.以市场营销为中心的物流概念的拓展
随着市场营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市场营销观念、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影响逐渐扩大,以企业、产品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理念逐步转变为以顾客需求、市场为中心。此时物流在市场营销中的地位已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是参与到整个市场营销中。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理论是劳朋特4CS理论,他强调通过与客户沟通使企业物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客户愿意支付的成本,满足客户的便利性要求。客户在服务、产品价值方面的期望越来越高,不同客户的需求侧重点不同,在市场细化的过程中,这种差异化需求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市场营销的第一步,认识和发现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时,就需要物流管理参与进来。站在客户的角度重新认识客户服务的组成部分,重新设计为客户量身裁体的物流方案。如戴尔公司的电脑产品直销模式,由于其非常重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从其销售的一开始就要求物流公司的协同。在企业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客户的意愿支付成本也越来越低,而合理的物流管理尤为必要。客户要求的便利性则需要物流给其带来时间的节约和减少资金占用的超值服务,物流服务提供的价值超过客户“期望价值”越高,就能赢得更多的客户。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的信息,企业物流就能充分考虑客户需求和支付意愿,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三、现代物流体系包含了市场营销的范畴
传统的物流是指通过有效的安排商品的仓储、管理和转移,使商品在需要的时间到达需要的地点的经营活动。而现代物流的任务则拓展为“涉及原料及最终产品从起点到最终使用点或消费点的实体移动的规划与执行,并在取得一定利润的前提下,满足顾客的需求。”因而物流的职能就是将产品由其生产地转移到消费地,从而创造地点效用。物流作为市场营销的一部分,不仅包括产品的运输、保管、装卸、包装等,还包括在开展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伴随的信息的传播。其以企业销售预测为开端,并以此为基础规划生产水平和存货水平。生产规划是指采购部门预先定购原料,经过包装、运输等送达指定区域或存于仓库,原料再转换为制成品的过程。而成品存货是顾客订单与企业制造活动的联结,顾客订单是存货水平下降,制造活动使其上升。最终产品经过装配线、包装、仓储、装运等到达用户手中。随着这一过程的不断深化和扩展,企业的物流服务逐渐形成了包含销售等环节的自身完备的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所有的管理环节都可处理成一个模块,依据层层递进的思想,最终到达一个最高端——供应链管理。(如图1)
所谓的供应链管理是包括贯穿整个渠道来管理供应的需求,即原材料与零部件采购、制造与装配、仓储与存货跟踪、订单录入与管理、分销以及向顾客交货等环节,供应链包含了与转移货物从原材料阶段直到最终用户的相关联的所有活动,所以供应链管理是包括从最终用户一直到初始供应商向顾客提供增值的产品、服务和信息的业务流程的一体化,具体是对顾客、供应商、制造商与分销商组成的网络中物料、信息和资金的流动管理。成功的供应链管理将把所有这些活动协调和整合成一个无缝的过程。市场营销已经成为供应链体系中的一个管理子项目,市场营销战略和营销组合也纳入到整个供应链系统统筹考虑,最终为实现满足客户需求的目的。
四、市场营销理念与现代物流体系融合的启示
市场营销和物流二者相辅相成,市场营销是需求物流的前提,而完善的物流体系又是市场营销成功的保证,二者都不能孤立的存在。对企业而言,只有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获取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可以吸取现代物流体系中的系统论思想和对各个环节逐个控制的特点,采取整体营销和“以销定产”的策略,但这必须要以充足、完备的信息和完善的反馈机制来保证。同时现代物流体系也可吸收市场营销中“顾客永远第一”的理念,才可达到物流中各个环节完美衔接的目的。而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郭国庆市场营销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菲利浦-科特勒等市场营销教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一)产品整体概念全面满足消费者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由于市场营销是通过生产特定产品或者提供一种服务来达到消费者的预期要求,所以,产品和服务是经营者开展营销手段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现代营销理论的观点,一种产品或者服务应当具备三层结构:核心结构、有形结构和附加结构。核心结构是产品或者服务的最重要层次,它能够实现消费者所关注和需要的最基本的功能和效益;有形结构是指产品和服务的外观存在形态,它涵盖了产品和服务所具备的外观、特点、样式、性质、包装和品牌等要素;附加结构即指经营者在对产品和服务开展销售行动时所发展出的各种附属产品及服务,主要有减免息信贷、送货上面服务、质量安全保证、使用维修帮助和疑难问题咨询等。通过上述三层结构的巧妙融合,一种具备了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的产品和服务最终出现了,这被营销学学者称之为产品整体概念。产品整体概念是对消费者物质和精神上需求的全面满足,特别是它的人文核心理念以及基于消费者立场的服务、设计和包装等特点,成功地引导了社会公众的消费心理,激起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开拓了消费者的购买方式,从而成为现代经营者最为重视的营销理念之一。产品整体概念的提出赋予了现代市场营销活动更加多样的内涵,而在其指导下的营销实践活动也向我们证明了现代经营者提品和服务需要遵循的最关键规则是必须迎合消费者,为产品和服务注入人文理念。正如产品的外观设计必须具备能够吸引消费者消费的审美价值;产品和服务的商标形态要突出具体、易懂、内涵和吉祥的综合性特点,像王老吉、大娘水饺等贴近社会公众的生活习惯等,都是以文化的作用来影响消费者的心理活动。
(二)以商流和物流为基础的分销渠道中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完善市场营销中的分销渠道涵盖了产品和服务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要经历的环节和各环节的负责部门,涉及了其间一切经营者和消费者,例如生产商、进货商、零售商、代售商等中间环节参与者和产品使用者、服务享受者这些最终的环节的消费者。根据市场营销理论的观点来分析,使产品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组织从而自生产领域顺利进入消费领域是分销渠道的基本职能,并最终实现产需分离逐步消除的目标。在分销渠道的作用下,生产者将产品和服务陆续不断、及时高效地传送到消费者手中,同时也将各种市场信息源源不断地反馈至经营者处以减少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承担的风险。可见,分销渠道的建立是市场经济中经营者开展销售行动的重要手段方法。不过归根结底,它仍旧是依靠组织人和人的关系而构建起来的工作网络。古语说“生意未做,朋友先交”,这在现代营销理念中表现为:经营者以分销渠道的方式突破了以往的销售模式,就是把以经营者自身为出发点、局限于已有的中间商的办法,变更为以消费者为出发点,着力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并充分调动各种职能生产出使消费者满意的产品,而后才选择由谁来负责将产品传送给消费者,这就解决了曾经因缺少中间商而不能构建销售网络和选择的中间商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问题。当下的经营者往往更加关注中间商所具备的条件,并以此来做出选择。他们严格要求中间商的商业信誉和工作能力,对资产实力和人员素质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而其与目标客户的关系的好坏以及对目标客户渗透能力的强弱则直接影响到经营者的选择与否。经营者将激励中间商的重点从利润的获取转向了以人为本,他们甚至为中间商培育专业人才,以此深化与中间商的沟通,同时也能够通过逐步形成的共同价值理念使双方的关系变得更为坚固。另一方面,经营者和中间商新型合作方式的建立将双方的利益和发展系于一体,加深了双方存在的依存度。从这一点可以得出,现代市场营销分销渠道除了包括商流和物流外,还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
(三)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认知价值决定了其定价依据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观点,消费者认知价值、市场环境、分销渠道和国家政策法律等均是影响产品和服务价格的重要因素,而消费者认知价值则是这诸多因素中最能影响经营者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定价的因素。所谓消费者认知价值即指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主观感知,是消费者经过在经济上、性能上和生活上的综合考虑后对产品或者服务做出的个人判断。很明显,消费者认知价值绝不是单一的经济考量,而是包括了消费者个人的喜好和性格倾向。这就如同一个欣赏艺术的人愿意为一件艺术品支付高额的金钱;其他人却可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认为是不理性的消费行为。
(四)促销活动中体现的人文理念促销是指产品或服务的经营者通过公司员工与消费者面对面的推销以及在信息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等方式向社会公众灌输具有吸引力的信息,从而提升其产品和服务购买量的目的。它最鲜明的特点是能够激发和引导消费者的需求。一次卓有成效的营销行为必然是一次激发了消费者潜在的购买欲望并成功引导消费者购买其产品或服务的行为。正如当一个美女在购买化妆品时,她所需要的并不是化妆品自身,而是化妆品所能带来的美的预期。同理,消费者之所以购买相机也不是为了相机本身,而是需要它实现记录生活美好时刻的功能。在这两个例子中,消费者需要的都是一种期望、一种感觉。因此,成功的经营者不在于推销产品和服务本身,而在于突出其产品和服务内含的性能和意义,以此激发社会公众的共鸣,引导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最终实现产品和服务销量的提升,认可度的加大。当然,从深层次来看,经营者开展促销活动还具有引领公众消费潮流这样一个文化目的。谁能够主导消费潮流谁就能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另外,现代新型营销模式中的权力营销和公共关系营销两种方式也是将人文理念作为其运行的核心,经营者采取权力营销和公共关系营销方式来打开市场的壁垒,从而赢得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合作,保证其生产服务活动成功展开。这种将权力和公共关系作为基础的市场营销行为,显而易见也已经突破了单纯意义的经济目的。在社会日益多元化的新时期,经营者为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已经无法回避去适应、融入经济政治一体化的趋势。可以说,权力营销和公共关系营销这两种新型市场营销模式的建立为市场营销中人文理念的实现提供了全新的平台。
二、人文理念融入市场营销行为是未来市场竞争的大势所趋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而人又是组成企业的主体,因此研究企业营销活动也必须立足于人文这一理念。从市场营销理论来看,人不仅是市场营销行为的根本构成要素,也是市场营销行为的最终对象。在人口、支付能力、购买欲望这市场构成三要素中,主体是人,基础是支付能力,动机是购买欲望,三者相辅相成,水融,不过从本质上讲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市场归根结底还是由生产者、消费者等人的集合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组成的系统。市场营销的立足点在市场,那么构成市场的最根本要素便也顺理成章地成为经营者进行营销活动的根本立足点。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失去了人,没市场就会立刻崩溃,而所谓的市场营销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依据市场营销理论的观点,市场中的人不仅仅是纯粹理性的“经济人”,而是在更高的层次上拥有繁杂、丰富、个性需要的“社会人”。消费者的需求可以划分为一定的层次,假设在收入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其消费的结构以及消费的顺序是具有鲜明的层次性的。社会公众的消费行为除受制于其收入水平和购买需求以外,还会被市场氛围、文化习惯、个人心理等多种要素所影响,而文化则在其中长期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文化通过其悠久的历史积淀发挥出能够左右全社会各阶层消费欲望的力量,它的影响力在现代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已经渗透进每一个个体的日常生活中。文化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它涵盖了地理气候、族群特点、生产方法、政治体制以及科学技术等等方面。如果文化传统存在差异,生活于其影响下的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处事交往以及是非判断也会迥然不同,这也会自然而然地体现在他们的市场活动中。正如我国因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千里不同风,万里不同俗”的现实情况,仅在对食物味道偏好上就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的不同。
这就要求经营者在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时必须将其营销对象的文化背景作为重要考量方面。现实中消费者的需求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动而逐渐演变的,所以经营者的营销策略也要随着这种变化进行及时调整。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公众的消费心理和结构已经发生了极为鲜明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消费者逐渐从关注物质享受转变为更加重视精神上的享受,他们不仅要求经营者的产品和服务在质量上有所保证,还关注产品和服务中蕴含的价值因素以及为其带来的心理愉悦享受。在这种变化中,富含文化内涵成为现代消费领域最鲜明的新兴关注点。因此,经营者在开展营销活动时必须将人文理念纳入产品和服务的宣传中。新世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感性和理性的交融,已经突破了单纯的经济考量,当他们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产品和服务时,不能够仅凭一种感觉来做出比较合理的选择。例如由相同企业生产的同一款西装,在做工和材料完全一样的情况下,却因被不同品牌的销售商贴牌出售而在价格上有天壤之别,可是消费者仍旧乐于在这样的差异中支出财富,而这也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最稀松平常的现象。由于现代科技的广泛传播和迅速普及,经营者试图通过技术突破从而甩开竞争对手已经变得越来越艰难,另一方面传统的呆板的市场营销活动也很难再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要求。所以人文理念的介入已经极为紧迫,当经营者将产品和服务的丰富文化内涵展现在消费者面前时,更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更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成为现代营销方式发展的新方向。如果我们将文化比喻成产品和服务的灵魂,那么营销就在于将这灵魂包装并予以推广。将人文理念融入营销手段是适应新时期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市场竞争的新模式,所有经营者都应该及时认识到这一趋势并开创运用这一方法的新渠道。
1.与电力配套的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的电力法律法规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颂布了《电力法》,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初步的法律保障。但是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仍然出现了许多问题,显示出不完备的法律体系难以满足电力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电力企业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
虽然电力企业已经认识到电力市场营销在经营中的重要性,但是仍有许多企业对于具体的营销理念缺乏意识,对电力市场营销的必要性估计不足。作为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市场营销主导着企业的生产经营,由于许多人的意识仍然停留在国家垄断经营阶段,因此,必须引导他们把意识转移到以市场为导向,竞争经营上来。电力的竞争手段比较单一,一些用电客户拒绝使用电网接电,采用自用发电价发电或者使用其他能源设备来代替,众多能源产品的开发推广也使得电的市场竞争能力降低,因此必须针对市场提出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价格调整问题
在国家发改委的严格控制下,企业无法针对市场的变化直接对电价进行调节,只能被动接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2.行业作风问题
电力行业有为客户提供优质、规范服务的责任,但是许多不良行业作风仍然存在于工作当中。业务人员服务态度差、工作不认真等问题对用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具有良好的行业作风,也是赢得市场的重要手段。
市场客户关系是指企业与用户、企业员工、供应商等建立起的一种长期信任、互惠互利的关系。在营销活动中,争取客户的地位十分重要,但由于市场营销的责任是行动上的承诺,因此,维护和加强已有客户关系的作用就更加突出。企业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传统的营销理念已显得力不从心,需要一种新的营销理念,即“市场客户关系营销”。同所有的事物发展一样,市场客户关系也有生命周期,分析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建立期、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在各个时期客户的心理特征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作为现代企业要针对客户关系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企业客户关系不同阶段的营销策略!"#企业客户关系建立期的营销策略在建立期,我们所期望建立关系的客户只是对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感兴趣,还没有发生实质性的买卖关系,也就是说客户关系尚未确立。这时需要企业对期望建立关系的客户进行意识上的引导,引起客户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注意,进而激发客户的购买欲望,使客户尽快地做出购买决策,成为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客户。
2.企业客户关系适应期的营销策略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长期、稳定、信任的客户关系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这就要求营销人员对保持现有客户关系的重要性有新的认识,对已成为现实客户的群体,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从而保持并进一步发展客户关系。在适应期企业应重视对客户的服务,让客户感到自己所做的购买决策是一种正确明智的选择,而不是一时的冲动,进而建立起很好的信任关系。
3.企业客户关系成长期和成熟期的策略
步入成长和成熟期以后,企业营销策略的定位是设法强化对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服务让客户满意的关系,通过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来增强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从而培养这些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提高客户的重新购买和扩大购买的范围。同时,还要本着“双赢”的理念,从价格上给予客户适当的优惠,充分体现互惠互利的原则,不仅从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上,而且还要从客户看得见的经济利益上,给客户“上帝”的感觉,从而稳定客户关系。
4.企业客户关系衰退期的策略
1绿色营销观念的提出
绿色营销是适应21世纪的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营销理念,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企业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保护利益三者统一起来,以此为中心,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构思、设计、销售和制造。
20世纪90年代以来,风靡全球的绿色革命为企业带来了勃勃生机,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更是把这种趋势推向了。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开发绿色产品,开拓绿色市场,已成为21世纪企业营销发展的新趋势,也给企业创造了新的机遇。
2绿色营销的特点
2.1倡导绿色消费意识绿色营销的核心是倡导绿色消费意识,让消费者意识到使用绿色产品、采用绿色生活方式,不仅能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而且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财富。在培养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的同时,培养成熟的绿色市场。
2.2采用绿色标志在绿色市场发展期,使用绿色标志是绿色营销的重要特点。在企业的产品上贴上绿色标志,便于消费者识别绿色产品,消费绿色产品,保护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利益,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对于非绿色产品生产企业形成市场压力,有利于绿色市场尽快成熟起来。
2.3培育绿色文化绿色营销的发展推动了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绿色文化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在绿色文化的建设中,企业目标与环境目标相融合;企业营销理念与生态理念相融合。在企业内部,要培养员工的绿色理念,建立绿色管理制度,形成人人具有绿色理念、人人宣传绿色理念的绿色文化氛围。
3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策略
3.1设计绿色产品产品策略是市场营销的首要策略,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必须以绿色产品为载体,为社会和消费者提供满足绿色需求的绿色产品。所谓绿色产品是指对社会、对环境改善有利的产品,或称无公害产品。
从国际市场来看,一些发达国家对绿色产品的需求量极大。在英国,目前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大大超过了本国生产能力潜力,每年进口量占该类食品消费总量的80%;在德国则高达98%;在美国,在1990年就有26%的家用产品都是在“绿色旗帜”下推出。这种绿色产品与传统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下列特征。
3.1.1产品的核心功能既要能满足消费者的传统需要,符合相应的技术和质量标准,更要满足对社会、自然环境和人类身心健康有利的绿色需求,符合有关环保和安全卫生的标准。
3.1.2产品的包装、贮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应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包装的废弃物和产品报废后的残物应尽可能成为新的资源。
3.2刺激绿色需求营销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营销就是不断满足顾客需求为目的,并从不同层次的需求上来迎合消费者的消费趋势。有需求才有市场,我国企业一方面要树立起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抓住一切有利时机,积极开发绿色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也要积极调查国内消费者需求特征,引导我国消费者的绿色需求,才能为进一步的绿色营销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所谓绿色消费需求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生理和社会的需要,而对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产品和劳务的消费意愿。绿色消费需求是一种超越自我的高层次的消费需要,它不仅仅考虑自身的短期利益,而更注重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比如,人们在购买汽车时已经在考虑排放标准,无氟冰箱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人们开始关注服装对人体的健康等方面的安全保护。
3.3制定绿色价格绿色产品的价格因其技术、原料等原因造成绿色产品的价格普遍比一般商品高,而在我国目前,价格因素仍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因而降低经营成本,制定合理的绿色价格是绿色营销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企业可根据消费者心目中的“觉察价值”来定价。绿色商品的价格由于包含了环境成本,高于非绿色商品的价格本也无可厚非,但企业在确定价格的涨幅时,不仅要考虑绿色商品品质提高的幅度和环保费用支出的多少,还必须考虑消费者对绿色产品价格的理解。有些产品的“绿色化”能直接增加消费者的个体和眼前利益,如无公害农产品;而有些产品的“绿色化”只能增加消费者的整体和长远利益,但对直接使用者的利益没有明显和直接的增加,如无氟冰箱、无铅汽油等。对前一种“利己型”绿色产品可以采用高价位的“撇脂定价”策略,对后一种“公益型”绿色产品应采用低价位的“渗透定价”策略。
3.4绿色营销的渠道策略营销渠道是绿色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所经过的通道。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必须建立稳定的绿色营销渠道。
3.4.1慎重选择中间商。中间商是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桥梁,在产品分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在选择中间商时,要不断发现和选择热衷于环保事业的营销伙伴,启发和引导中间商的绿色意识,建立与中间商互利、互惠、共赢的利益关系,逐步建立稳定的绿色营销网络。
3.4.2注重营销渠道有关环节的工作。为了真正实施绿色营销,从绿色交通工具的选择,绿色仓库的建立,到绿色装卸、运输、贮存、管理办法的制定与实施,认真做好绿色营销渠道的一系列基础工作。
3.4.3尽可能建立短渠道、宽渠道,减少渠道资源消耗,降低渠道费用和绿色成本。
3.5绿色促销策略绿色促销是通过绿色媒体,传递绿色信息,指导绿色消费,启发引导消费者的绿色需求,最终促成购买行为。绿色促销的主要手段有以下几方面:
3.5.1绿色广告。广告是产品促销最有利的武器之一,绿色广告的创意在于突出产品的绿色要素,可以有效地消除消费者的一些顾虑,并产生试一试的念头。绿色广告旨在推介产品的绿色因素,就有可能营造出一种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文化认同,在这样的文化认同里,消费者与生产者容易达到最好的沟通。人们在认同某一产品的同时,也会认同其企业形象,而企业形象一旦在消费者心里有了一定的地位,其产品也就不愁没有销路了。
3.5.2绿色推广。通过营销人员的绿色推销和营业推广,直接向消费者宣传、推广产品绿色信息,讲解、示范产品的绿色功能,回答消费者绿色咨询,宣讲环保主义,激励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同时,通过试用、馈赠、竞赛、优惠等策略,使消费者产生消费兴趣,促成购买行为。
3.5.3绿色公关。企业通过一系列开放性公关活动,使社会公众与企业广泛接触,了解企业供、产、销各环节的绿色作业程序与制度,增强公众的绿色意识,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为绿色营销建立广泛的社会基础,促进绿色营销的发展。
总之,绿色营销是一种新的思想观念,更需要实践,只有坚持绿色营销理念,才能使企业、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万后芬等著.《绿色营销》,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2]马俊平.实施绿色营销现状及对策初探,经济师,2000(2).
[3]魏玉芝.浅谈我国企业的绿色营销战略,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
[4]王慧红.试论绿色营销策略,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12).
日本企业的营销观念,是传统思想文化与西方思想文化的不断融合而逐步产生的。它是形成日本企业市场营销模式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利益观念
社会利益观念主张“企业是社会之公器”,企业的利润是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方式。经营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在全部生产和销售活动中,贯彻社会主导性原则。社会利益观念主要体现在企业注重国家利益、职工利益、顾客利益和企业利益。企业主要的社会责任是:企业通过自身的事业,对提高社会生活,为人们创造福利而有所贡献,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产生适当的利润,这是企业的基本使命。日本企业就是这样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他们认为:国家是企业之母,有了国家的强盛,才能有企业的壮大。因而,企业的营销目标与国家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同欧美国家企业比较,日本企业有较强的国家观念。著名的松下公司“七精神”中,第一条就是“产业报国精神”。
2.市场控制观念
市场控制观念认为:企业最高的经营目标是控制市场,而不是追求最高的利润。市场决定利润,控制市场就是控制利润。为了有效的控制市场,日本企业首先注重市场调查。资生堂是日本最大的化妆品生产公司,获利在全世界化妆品生产企业中居于前列。该公司成功的秘诀,就在于重视市场调查。其次是注重市场促销。在市场营销中,促销是最艰苦、最激烈、最长期的“经济战”,需要采取广告、公关、展览等手段,以争取各类消费者。
3.质量立国观念
由于日本资源缺乏,企业把产品和服务质量看作是国家经济腾飞的基石,看作是企业兴衰存亡的生命线,他们以质量争夺市场。企业首先在设计上下功夫。他们认为:现代市场竞争,是设计竞争。质量优劣最根本的是设计水平的高低。从设计人手抓质量,使商品从图纸开始就处于较高的起点。能以巧妙的构思、新颖的材料、超前的工艺、独特的外观造型而迅速牢固地占领市场。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最重要的是如何灵活多变地适应用户的需求变化,以“用户至上”作为企业经营的最高指导原则,并全力以赴提高服务质量。
二、日本企业的市场营销模式
1.企业生存的三大支柱
“家族制,用户第一和质量管理”被称为日本企业生存的三大支柱。家族制作为一种封建的社会制度,具有自身独特的意识形态,即以家长的绝对权威和家族成员的绝对服从为中心的家长制,家长制是“家族意识”的依托。家族意识在现今的日本企业仍然是根深蒂固的。他们以家族为纽带,把企业当作家族的化身,不断向职工灌输“以企业为家”、“企业是职工生活共同体”的思想。丰田汽车公司是典型的家族统治集团。据统计:丰田家族成员共有60多人,分别担任各种领导职务。在日本企业中,用户是“上帝”,企业不仅把用户视为“衣食父母”,而且把用户当作企业存在的根基。因而各企业都把为用户服务、为社会做贡献列入社会方针和社训之中。这种用户第一的策略,在营销过程中也折射到企业内部营销,确立了“下道工序是客户”的观念。在日本企业中,大都实行“总体质技管理方法”,也就是企业质量管理不局限于生产过程,而是涉及产品的设计、试制、生产、销售、消费等各个方面。松下公司一再告诫员工“达到最好质量、公司才不会破产”,“百分之一的次品对于买者就是百分之百的次品”。
2.拓展市场的三大利器日本企业的所谓三大利器即:市场调查、事业部制度和企业作风。他们注意收集信息,特别在二战后日本商业及其驻外机构,在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工作尤为活跃。他们将庞大的信息网络的触角,伸向世界的各个角落。日本企业的事业部制,是按产品类别划分成一个个类似公司的事业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这样做有其明显的优越性:由于按产品类别划分,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技术人员、工人的专业技术,以作到精益求精;由于采取独立核算制,便于了解经营情况和相互促进;由于权力下放,分工明确,又有利于锻炼和培养经营管理人员,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和创造性。另外,总公司对事业部在下拨资金、利润分配、人事管理等方面加以控制。事业部的设置也十分灵活,它是一种集权——分权——集权的模式。日本企业作风在营销中,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它与西方企业员工的作风是截然不同的。他们注重声誉、保全“面子”,性格深处潜伏着自尊与自卑。在商业活动中,反映出比较强烈的爱企、爱岗敬业的意识,这是企业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精神资源。
三、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启示
1.重视、推崇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孙子兵法)是极受日本企业重视和推崇的一部著作。从60年代初《孙子兵法》就被弓队企业营销和商业竞争。日本著名兵法家服部于春曾经说:“今日济身于世界先进企业之列的日本企业家的成长,主要取之于(孙子兵法)。”日本企业家认为:商场中的竞争,千变万化,大企业为了争夺市场,若不具备高超的战略和战术,是很难立足的。所以用中国古典名著武装企业员工,这对现代经营企业管理人员,是有极大帮助的。
2.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经营模式
二战后,日本把西方文化与传统的社会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了“儒家文化十西方技术”的国家文化模式。在此基础上,日本企业结合变化着的世界与自己的市场活动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目本式营销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即日本人自称的“和魂洋才”。这是传统的家族意识及团体精神为中心的市场管理制度的基础,它融合了现代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全球化、高效性、稳定性的营销特征,在营销活动中能保持和谐相处、相互依存、互为依托。实质上“和”的精神渊源是儒家学说,日本企业运用它处理人际关系时,注重在共同活动中与他人合作,追求与他人和睦相处,并时刻自觉地约束自己。由于“和”这一概念、含义对人的主体性的强调,这就产生了日本企业的共同理念,集体主队精神。日本企业的营销模式的某些可取之处,对我国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模式是有其借鉴意义的。
3.营销观念决定企业导向
但周围有海仑宾馆、国际饭店、和平饭店等诸多知名酒店,要想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取得市场,市场定位是起着决定性作用。而要定好位,就必须进行市场细分。酒店市场细分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有效地使用酒店各种营销费用及资源。经过我们对市场的细分,使我们对市场有了正确的认识,于是制订了一套灵活多样的适合南新雅大酒店的价格体系。
其次,是引竞争战略与定点超越营销观念,以往的传统营销理念是以消费者为中心,但忽视了竞争者的营销略与行为。
今天,市场营销内涵实质不仅是满足人类的需要和欲望而是企业的冲突。因此,现代营销应树立一种既考虑顾客需要,又考虑竞争者的营销战略,在其指导下,去观察竞争者分析竞争者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进而制定了并实施一系列制胜的营销措施,最终取得胜利。为了有效地争夺市场,我们采用定点超越的最新理念。所谓定点超越理念,就是当今很多知名企业采用的一种崭新的战略营销方法,以有效地与竞争者争夺市场。我们将自己与竞争者进行分析对比,将其中的领先者作为我们的发展目标,并通过考察将其先进的经验移植到我们日常管理中去。我们先后考察了上海的多家五星级的酒店,通过学习,加强各部门对工作程序、操作流程的细化、奖励销售等,并进行质检监督。同时,我们还考察了周边地区的同级酒店,利用我们自身餐饮的强项,首先隆重推出具有沪上大规模的海鲜城,并举行了整个集团公司联动的“三百万餐饮大派送”活动,通过餐饮促销,让各界人士对大酒店有客观的认识。这样一来,以餐饮带动了客房,形成了客房、餐饮“两翼齐飞”的经营态势。初步实践证明,定点超越的营销观念在现代酒店营销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再次,顾客满意(CS)战略与服务营销
CS(CUSTOMERSATISFACTOIN)在营销学中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是由日本企业率先提出的经营战略,意即顾客满意战略,其宗旨在于促使企业努力探索有效的经营途径。改善经营方式,针对需求个性化的发展趋势,采取相应的经营措施,在顾客满意中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增强竞争能力,使营销取得成功。就饭店而言,要使服务成为行之有效的营销战略,就要让顾客满意。顾客满意不仅增加营业额,而且因为有良好的口碑,使顾客转化为潜在的业务广告员,节约了大量促销费用。
CS战略是借助于服务营销来实现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饭店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顾客的需求将日益多样化,从而必然引起产品结构和使用方法的复杂化,顾客对产品的“感觉风险”(购买前的疑虑)不断增加,而消除顾客“感觉风险”,提高顾客满意度的最好办法就是饭店为之提品实物形态以外的一系列服务。服务营销既是产品概念的延续,也是CS战略实现的手段。因此,服务营销的内容、形式要与CS战略的要求相适应,这就需要饭店在产品售前、售中和售后以及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各阶段都要采取相应措施,并以服务营销质量为中心,施以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具体讲,全新的服务营销质量观,通常有以下四个方面:
1.赢得顾客一颗心。这是新服务质量观的基点,它要求顾客消费服务产品时无后顾之忧,主要包括在实施上没有不安全的顾虑,财务上没有风险,在服务的过程中及服务过后不让顾客产生困忧,得到享受。
2.追求无缺陷。所谓无缺陷(ZERODEFECT)未必缺陷绝对是零,而是以零为最终目标,来制定目前的目标,以便努力去实现,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对目标作出进一步的修订,这样看来,无缺陷非指技术而是一种管理哲学。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保证是一个永恒的目标。因而,饭店不应浪费时间去推断能够达到何种水平,质量工作的目标永远是100%完美无缺陷。
3.三位一体的质量提高。这是新的服务观念的基本内容。这种思想在于确认强化服务质量贯穿于饭店营销全过程。实际上,许多饭店未意识到服务质量的保证是分三种类型的:一是预防性的,如长期需求信息的调查、竞争对手及顾客评估等;二是监测性的,如产品质量的检验、服务的安排等;三是补偿性的,如重新设计产品和饭店形象等。传统的做法强调补偿,而新观念却主张预防性、监测性和补偿齐头并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服务质量保障系统。
4.服务质量是饭店全员的职责。新的观念认为,服务渗透于饭店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要使饭店上下充满让顾客满意的饭店文化,要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的服务质量管理。
由于我们是一家新的酒店,并且由杏花楼集团自行管理,我们缺少的是经验丰富的酒店专业型的管理人才。因此,我们面向社会招聘了一批具有在四、五星级酒店管理经验的干部充实了我们的中、高级管理层,加强了管理的力度。另外,我们还缺少自己的网络,正因为如此,CS战略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为了树立大酒店在社会上的口碑,我们先后举办“微笑服务月活动;发放“客人意见征询表”;发挥大堂副理记事簿的作用。在实践经营中,我们对现代营销逐步有了新的认识,酒店的经营状态日趋稳步上升,通过不断努力,我们又提出了创造需求与创新营销。
一、4Cs取代4Ps已成趋势
4Ps是指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及促销策略为核心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其适用的先决条件是:巨大的市场、无差别的顾客和某种程度上的标准化产品。它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密西根大学的杰罗姆·麦卡锡教授提出的。当时西方工业社会发达,主流的管理理论仍持大众化哲学和基于劳动分工、产品标准化和大量无差别消费者等观点,加上北美日用消费品的巨大市场、高度竞争的分销系统以及大量商业化程度很高的媒介,使4Ps理论对营销实践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迅速成为全球性的营销理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曾经占主导地位的大众市场开始呈现越来越明显的细分化趋势;许多消费者更加精明,不愿继续被无差别地对待;越来越多的市场成熟起来,竞争加剧并向全球化发展;顾客追求差别化,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与以前完全不同的方式满足顾客的需求,因而市场供给的标准化程度降低了。4Ps理论所反映的营销观念是生产导向而不是顾客导向。因此,4Ps逐步失去其在现代营销理论中的主导地位。
4Cs是指以顾客需求、为顾客创造价值、使顾客便利及与顾客沟通为核心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20世纪90年代,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顾客及顾客忠诚变得越来越重要,顾客成为最重要的资源:消费者行为的个性化和多元化也日益突出。以顾客为导向的4Cs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便应运而生。
4Ps与4Cs有着明显的区别。4Ps的思考基础是以企业为出发点、为中心的,企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考虑向市场上的顾客销售产品和服务。4Ps下的营销流程是:产品市场顾客
而4Cs的思考基础是以顾客为出发点、为中心的,企业直接在顾客的立场上来为顾客考虑。4Cs下的营销流程为:顾客产品
信息时代,传统的4Ps逐渐被4Cs所挑战,用“需求”取代“产品”、“成本”取代“价格”、“便利”取代“渠道”以及“沟通”取代“促销”已成趋势。
二、抛奔传统的产品开发概念,建立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营销流程
传统的产品工作流程,是按研究市场、细分市场、确定目标市场、市场定位、新产品开发、产品生命周期决策等依次进行的。在每个步骤之中又可以细分为若干子步骤,如新产品开发中就包括产品创意、创意筛选、发展和测试概念、商业分析及产品开发等。由此可见,传统的产品策略流程中涉及顾客的地方只是市场研究,对顾客的了解实在太少。即使在部分有实力的企业,能够成立一个市场调研部门,专门从事市场调查工作,也存在着企业内部固有的部门分工限制,使市场调研部门无法干预其他部门按市场调研的结果行事。即使市场分析是正确的,企业内其他部门也按市场调研的结果为指导,根锯传统的产品策略工作流程模式按部就班,但往往是产品开发尚未完成,外部的市场环境已发生变化,致使原来的产品决策要么被束之高阁,要么需重新开始。等到历时颇久的产品终于上市,顾客的需求早已发生变化,或者竞争对手早已捷足先登,从而丧失了市场机会,使原来准确的市场分析结果也变得不准确。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对于外部环境的反应速度比正确的产品概念要重要得多。
进入信息时代,存在于企业营销工作中的以上问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就可以有效解决。企业本身已经置身于市场中,企业可以通过有效收集和分析顾客的特殊需求信息,直接安排生产顾客需要的产品,新的营销流程将使企业不再是制造产品的公司,而是为顾客提供满意服务的公司。如美国著名的Levis服装公司,就是利用互联网络为顾客量身定做需要的牛仔裤,顾客通过该公司的网站向该公司直接提供自己详细的尺寸、所要的款式和喜欢的颜色等,公司就可为其单独定做,使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得以满足。
三、抛弃传统的定价方式,建立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营销流程
传统的营销策略中,价格受到极大的重视,认为价格是产生收入的因素,而其它因素表现为成本和费用,价格也是营销组合中最灵敏的因素。
传统价格制定策略的工作流程分为六步:第一,公司确立营销的目标;第二,分析不同价格水平上的市场容量;第三,分析在不同产量水平上成本以及随着经验积累的相应变化;第四,考察市场价格、竞争者价格等,作为自己价格定位的参考;第五,确定定价方法;第六,确定最终价格。
可以看出,传统价格策略的出发点是建立在对某一价格下市场容量的估计的基础之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变得开放、透明,每个交易方都能在充分掌握市场信息的情况下做出决定。相应地,顾客也将以其所获得的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确定其愿意支付的价格。因此,信息时代的企业,其唯一应变的办法就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寻找不断削减成本的空间,同时为顾客创造价值。从产品本身来看,信息技术是成本降低的主要力量,如:印刷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有24卷,内有数百万字,成千上万张插图,售价成百上千美元,但制成光盘后,不过是3张光盘而已,而且是采用多媒体方式贮存信息,检索更加方便且更具有实用价值,而售价不到100美元;从信息交流的方式看,顾客不仅掌握了绝对的主动权,而且网站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向全世界有需要的顾客提供大量信息,而不带来额外的费用;从供应键来看,要求每一个环节都起到增值作用,否则就不应存在。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企业市场营销工作流程能够向顾客提供更高的顾客让度价值,这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抛弃传统的营销渠道思考方式,建立使顾客便利的营销流程
传统营销渠道的思考方式是基于专业化分工理论,希望能在供应商与分销商之间达成优势共享。但由于中间商往往掌握了大量的信息,拥有更大的谈判力量,而零售商货架空间却越来越稀缺。零售商有能力要求供应商提供更多的促销费用、进场费等,从而大大削弱了制造商的获利能力。而且零售商也有可能开发出自有品牌商品,如果供应商的品牌不具有绝对的影响力的话,将很容易被逐出货架。这样企业大量的资源被消耗于争夺有限营销渠道之中,这种活动对于最终用户来讲,是没有什么增值意义的。
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营销渠道的理念,要求企业从顾客便利的角度出发来改造营销渠道流程,开展营销活动,同时也要求企业不仅关注从产品到顾客的过程,还要关注从供应商到企业再到顾客的全过程,并考虑如何方便顾客,为顾客提供增值服务。例如,银行开通网上业务,借助互联网络提供网上信息服务和网上金融交易服务,顾客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进行业务交易、信息查询及其他服务。在将来电子货币、电子结算成为通行的交易手段之后,过去银行投巨资建立起来的众多的银行网点,不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还将成为银行沉重的负担。
21世纪是市场营销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代,新的营销理论、方法、技术不断涌现,特别是Internet技术在市场营销领域的应用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新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消费者的行为跨越了多个渠道:他们把人类从古至今的需求和行为与新兴网络行为结合在一起,用新科技武装起来,这种消费者的行为混合了传统的和数字的,理性的和感性的,虚拟的和现实的因素。同时,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升级,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公司不一定能打败小公司,但信息传递快的公司很可能打败信息传递慢的公司。聪明的商家已认识到在市场营销领域悄然发生着一场变革,营销理念必须不断更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
一、从关注盈利易向关注顾客终身价值转变
近百年来,尽管企业市场营销理念经历了由生产导向观念向社会营销观念的演变,但大多数的公司通常关注的是从每笔交易中能获得多少利润,这种观念极易导致企业发生短期行为,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且顾客的忠诚度也不高,很容易丧失顾客。在新经济时代,企业不仅仅关注的是所能获得的利润,同时也要关注每个顾客的终身价值,通过设计产品和价格以期在顾客的终身消费中获利。
顾客终身价值是基于顾客生命价值预期的由未来利润产生的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营销活动成功与否的指标。一般用以下两个比率来衡量顾客的终身价值:(1)顾客保留率,顾客保留率=隔年的顾客数/某年的顾客数,顾客保留率越高,表明顾客对企业的评价越好。(2)顾客权益,它是企业所有顾客生命价值的贴现总计。很明显,顾客越忠诚,顾客权益越高。公司可以从预期收入中减去用来吸引和服务顾客以及销售所花费的预期成本。这个指标用来与营销策略及成本比较,可以预估对某一顾客群的营销是否会成功。如果成功的话,利润大约是多少;反之如果失败的话,就应取消对些顾客的营销。因为这对营销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二、从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向以顾客满意为目标转变
尽管大多数企业已树立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但他们的最终目标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不是通过满足顾客的需求达到顾客满意。在新经济时代,企业所寻求的应是尽可能使顾客满意,最终实现包括利润在内的企业目标。企业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不仅要考虑股东的利益,同时还必须保证顾客、员工、供应商、分销商的利益。企业必须遵循这样一个理念:在总资源一定的限度内,企业必须在保证其他利益方至少能接受的满意水平下,尽力提供一个高水平的顾客满意。只有让顾客满意了才能够留住顾客,才能提高顾客的忠诚度。留住旧客户比开发新客户更重要。一般来说,开发一位新客户所花费的成本要比保有一个现有客户的成本高出5倍之多。如果企业能将客户流失率降低5%,利润将会有100%的增长。
著名的“二八定律”指出:一家企业80%的收益是20%的客户带来的。如何找到企业中那20%的客户,提供完备的客户服务,进而增加交易次数,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现在很多企业采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来找出对企业最有价值的客户。
西奥多·莱维特在他著名的《市场营销的近视症》一文中曾指出了每一个行业一度都是增长性的行业,然而虽然一些行业还处于增长的热潮中,却在很大程度上被衰退的阴影笼罩。他指出:只重视产品本身的质量、价格、性能,却忽略了产品的最终使用者与消费者———“顾客”的需求特性,产品成了企业营销的目的,这必然使得大部分企业陷入销售下降、库存积压的困境。
菲利浦·科特勒不止一次地指出:必须取悦自己的顾客。但同时还必须明白也不能对这些顾客过于百依百顺,过于百依百顺就成了市场营销狂热症。
企业在营销过程中,要把完全满意的顾客和其他顾客严格区分开。完全满意的顾客可以视为企业的忠实顾客,与他们保持活跃、长期的客户关系,可以通过他们的重购不断获得利润,要定期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以保持这一部分顾客的完全满意。同时,抓住满意但仍不稳定的那一部分顾客,通过各种调查形式,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合理地应用到企业的运作中,争取开辟出更大的市场。但值得指出的是,不要盲目迎合顾客的需要,去修改自己的产品和营销方式,以致耗费资金和精力,最终成为市场的附属品。
三、从传统的依靠单一营销向整合营销转变
激烈的市场竞争如大浪淘沙,迫使企业不断地审视自己的企业与所面临的市场营销环境,据此不断地调整企业的营销策略与战略,或者确立新的营销理念,或者修正原有的营销方式。整合营销理念正是鉴于企业在希冀兼顾企业内外整个价值链上的所有“星座”都能够闪闪发亮的目标指引下,逐渐演变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适合现代市场竞争的营销理念。
整合营销就是“根据目标设计(企业的)战略,并支配(企业各种)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菲利浦·科特勒指出:整合营销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不同营销功能———销售、广告、产品管理、售后服务、市场调研等必须协调;二是营销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如生产部门、研究开发部门等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整合营销实质是谋求从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顾客整条价值链的最优化。可以把整合营销视为是对价值链的整合,整合可以保证提品或服务的各个环节的质量,以实现顾客价值的最大化;整合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各种相关资源,以发挥高效的经济效益。因此说,整合既有利于顾客,又有利于企业,可以实现双赢局面。
在新经济时代,创造市场也许比适应现存的市场来得更加重要,创造市场比细分市场和确定目标市场更为生动,成熟的市场竞争也是最为激烈的。而整合营销要求企业主动地迎接多变的市场挑战,更加清楚地认识市场与企业间的互动关系,不仅要分析现有的市场,研究如何尽量扩大市场份额的策略,更应未雨绸缪,研究消费者的新需求,发掘潜在的市场,从而开创新市场。整合营销推崇企业用动态的观念看待市场,一个企业市场优势地位的确定与稳固,在于企业能否深刻地领悟市场发展的方向,以及是否有能力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战略、充分利用自身以及“外脑”来适应变化了的市场。在复杂动态的营销环境下,一个企业只有成为市场营销的开拓者,开创新的市场并不断地保持领先地位,企业才有可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成长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四、从提供标准化服务向提供定制化服务转变
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大规模生产时代,消费者接受标准产品。消费者的认同扩大了经济规模,从而推动了市场的扩展和价格的降低。但是,“每一个顾客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个一度为大规模生产所掩饰的真理逐渐凸显,并日益为营销界所重视。20世纪50年代“市场细分”概念的提出,80年代对“市场定位———创造新的差异以赢得市场”的强调,都是这种趋势的反映。然而这种细分针对的仍是较大的群体,并假设属于一个细分市场的消费者群体有相同的需求和欲望。但事实上,这些消费者并非同一人,某些细分市场消费者希望增加不包括在提供物以内的附加性能和利益,而另一些消费者却希望放弃他们不想要的那一部分内容。因此,无论是市场细分还是市场定位,对市场的细分都不可能精确到每一个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不断向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将市场细分“细分到个人”的呼声日益强烈,而柔性生产系统(FMS)和互联网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使“面向个性化客户的需求进行生产,同时不放弃效率、效力和低成本”成为可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定制营销卷土重来,但它与手工定做不同,它采用了“大规模定制”的新形式,并逐渐成为企业竞争的新前沿。
定制营销是指在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将市场细分到极限程度———把每一位顾客视为一个潜在的细分市场,并根据每一位顾客的特定要求,单独设计、生产产品并迅捷交货的营销方式。它的核心目标是以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并以能获得一定利润的成本高效率地进行产品定制。美国著名营销学者科特勒将定制营销誉为21世纪市场营销最新领域之一。在全新的网络环境下,兴起了一大批像Dell、、P&G等为客户提供完全定制服务的企业。在宝洁的网站能够生产一种定制的皮肤护理或头发护理产品以满足顾客的需要。
目前,我国一些企业也已意识到提供定制化服务对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性,如青岛海尔集团实施的家电个性化生产战略,提出“您来设计,我来实现”的口号。由消费者提出自己对某种家电的个性化要求,海尔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定制生产,满足个性化需求。据有关资料显示,在顾客提出要求之后再制造,比在顾客提出要求之前预先制造,要节省好多费用。但是值得指出的是,我国大部分企业实行的仍然是规模生产、大众化营销、标准化服务,绝大多数的企业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定制化服务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益处,这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极易丧失顾客,最终失去市场。
定制营销具有提供标准化服务所不具备的优势,无论对企业还是顾客都能带来巨大的利益。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定单;它采用大规模定制方式,又具备无差异营销大量生产而成本低的优势;它使企业与顾客的联系更加紧密,不仅防止了大量标准化生产因不适销对路而造成产品库存积压,而且也有利于缩短流通环节、减少流通费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它还体现了社会营销的思想。定制营销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从营销人员从事营销向公司里人人关注营销转变
在新经济时代,在现代高科技背景下,社会进入“无差别化”时代,尤其是在买方市场下,企业竞争已不是孤立的产品竞争,而升级为企业整体形象的竞争,这就要求企业的营销工作不仅仅是营销人员进行营销,而是整体营销,人人参与营销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使顾客满意,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惠普公司已故的戴维·帕卡德曾说过:“营销太重要了,以至于不能单单由营销部门承担。”营销理念必须让企业中的每一名员工都理解,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各项业务的开展。确切地说市场营销不只是一些专家的责任,企业里的每个成员都必须承担起理解顾客需求的责任,并为发展和传递其创造的价值作出贡献。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员工、让非营销人员与营销人员增加交流等方式,来让企业的每一名员工都意识到营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市场营销应是每个人工作职责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应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以顾客为中心的组织文化,可以协调组织中的所有部门朝共同的任务和目标而努力。企业中的各个部门领导都给予顾客足够的重视,让顾客得到最大的满意,这样整个企业就能形成以顾客为中心,以顾客满意为最大标准的良好企业氛围,从而留住更多的老顾客,吸引更多的新顾客,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态势。
就目前我国企业的营销现状而言,存在一些缺陷:对客户的结构特征缺乏清晰认识;缺乏主动出击、抢占资源的意识;过于看重经济利益,缺乏兼顾利益关系人和社会效益的意识;营销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作。中国已加入WTO,我国的企业面临严峻的竞争环境,所以我国的企业一定要全方位地与国际接轨,要重视顾客,关注顾客,服务顾客,要在营销理念上有一个彻底的转变。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能使他们的营销理念,与他们的市场地点和市场空间同样迅速变化的公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营销理念上结合实际进行相应的变革与创新,以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提高核心竞争力,获得持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国民.中国市场营销发展趋势探索.南开管理评论,2002(2)
作为招聘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是在人才市场中找到适合公司的求职人员,然后推荐给部门经理。而现实却不像说的这么简单。招聘工作人员经常抱怨部门经理不理解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找到真正高素质人才的难度,而部门经理经常抱怨人力资源部门无法第一时间帮助其找到合适的人选。最终,为了应付部门经理的催促,招聘工作人员总是处于一种被迫状态从市场上找到很多并不完全适合的简历推荐给部门经理。部门经理因为忙碌或对简历没有兴趣也总是没有时间同招聘工作人员一同进行面试。
那么作为招聘工作人员应该如何让部门经理理解自己的工作,并让部门经理对招聘工作感兴趣甚至有很高的重视程度呢?答案就是,要把部门经理当作自己的内部客户对待,与部门经理建立一种建设性的关系。因为找到并推荐能够帮助部门经理取得成功的潜在员工就是一种服务。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法。
1、与部门经理建立建设性关系的第一步是建立信任。从心理学上来讲,信任产生于双方共同的经验、信念和诚实,相互的同理心以及相互接纳。因此,招聘人员必须打破与部门经理之间的障碍,主动去了解部门经理的工作和业务、了解他们的专业术语、跟踪调查对他们的服务效果。了解了部门经理的工作内容,谈到招聘就会更有针对性,就可以拉近彼此距离,提高其对谈话的兴趣。如果招聘人员能够通过调查、访问自己的招聘成功率和花费成本,以此证明自己的服务是高效的和节约成本的,那么部门经理就会真正认为招聘人员正在为公司的成长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2、与部门经理建立建设性关系的第二步是满足他们的要求。招聘人员需要及时与部门经理沟通,确定他们需要何种类型的应聘者,什么样的人才在他们眼中是最优秀的,以及他们愿意面试多少人,什么时候可以开始面试等等。因为经理们的风格千差万别,所以每个人的要求可能都不一样。那么,招聘人员发现了这些要求,经过磋商,就要严格按照其要求去做。也许经理们提出的要求有些难度,但毕竟“客户总是对的”。部门经理一定会对有人如此重视他们的招聘需求而兴奋不已。
3、与部门经理建立建设性关系的第三步是与他们建立伙伴关系。招聘人员一旦与部门经理建立了信任并发现了他的需求,就可以实施发展关系的最终方法:建立伙伴关系。注意,如果没有前两步的铺垫,实施本步骤可能会引起部门经理的反感,或遭到拒绝。首先,请部门经理就如何找到合适的招聘对象提出建议。例如,询问招聘哪所大学的毕业生最合适。向部门经理通报当前公司的人才储备情况,人才市场的变化,以及找到真正高素质人才的难度。然后,让部门经理参与招聘活动。比如,请部门经理提供线索或推荐应聘者,请他们业务往来时留意那些特别优秀的人才,请他们帮助自己筛选评估测试题,请教一些在他们的领域中与招聘相关的具体问题等等。最后,通过帮助招聘经理感受整个招聘过程,使其感觉招聘工作者已经是他们中的一员了,并建立了双方的友谊。毕竟人们在朋友遇到难题的时候会去帮助而不是抱怨。
把应聘求职者作视为外部客户
在招聘的过程中招聘工作人员常常会遇到一些遗憾的情况,比如应聘者拥有该工作所需要的部分技能,而且能给面试主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该应聘者或者因为缺少一些经验未被录取,或者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决定成为公司一员。作为招聘工作人员是否留下了应聘者的联系方法?是否在出现适合的职位或适合的条件时主动联系了应聘者?
如果一个客户来到一家公司,询问一种该公司正在开发的产品,这家公司该如何对待这位潜在的客户?是否会及时将公司产品的开况通知他?保持联络?建立关系?让他保持对公司的兴趣?如果一名招聘工作人员将自己看作是营销顾问的话,在当今人才(并非劳动力)供应短缺的市场中,一定会按照以下方法向应聘者推销当前及未来的空缺岗位。
1、应聘者应约来到公司拜访时,要给他们留下难忘、积极、正面的印象。首先,公司应通过自己的产品形象、广告(含招聘广告设计)、网站等展示公司的公众形象、特色或实力。当应聘者登门拜访时,公司的人文氛围、办公环境、展示窗、面试场所、面试主考官的充分准备等都应该突出公司的与众不同,以及积极正面的方面。让应聘者这次实地或者虚拟的参观成为令其难忘的体验,使其记住公司,并非常愿意来此工作。毕竟,真正的人才发展空间很大,若想吸引人才加盟必须给他们一个与众不同的理由。另外,公司通过承办一些名声显赫的专家或行业专家讲座,以及举办一些商务社交活动,都可以发现公司需要的人才,并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2、与应聘者保持长期联系。与应聘者保持一种长期的联系是将应聘者作为外部客户对待的关键。这里并不是指与应聘者交朋友。而是要求招聘工作人员要像对待终身客户那样与应聘者建立一种友好、专业的关系。因为,留住老客户要比开发新客户容易得多。如果发现了适合公司的人才,不应放弃机会,应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保持一种联络,向他们发送一些公司的简报或信息,邀请他们参加公司发起的活动等。这种成本远比再发生招聘需求时通过猎头公司成本低得多。
3、把应聘者作为客户对待的第三种方法是,把他们看作公司的潜在投资人。当然,作为“投资人”是有条件的。首先,必须确定某岗位的应聘者一定是具备或拥有公司参与市场竞争、取得发展和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技能和智慧资本(资源)。然后就像对待任何一位投资者一样,向他展示其可能获得的回报,使其向公司投资。在这里,招聘工作人员不可以将应聘者看作是商品用来交换价值,而是作为公司的贡献者来审视和评价。
总之,在当今人才紧俏的情况下,应聘者不再是普通的客户。他们购买的不是某种产品或服务,而是公司的理念、目标和价值观。优秀的招聘工作人员要通过推销公司的理念、目标和价值观,并辅以工资、福利、企业文化等回报条件,才能使应聘者热衷于投身公司的工作岗位。
招聘工作人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客户服务技能
客户可能并不总是对的,但是客户毕竟是客户。因此要正确对待他们。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已经了解到,把部门经理和应聘者作为客户对待,对一名成功的招聘工作人员来说至关重要。那么作为客户的服务者,应该如何运用客户服务技能呢?以下是招聘工作人员应该掌握的两点服务原则。
1、提前做好准备,为应聘者与部门经理节省时间。招聘工作人员应以简洁的方式了解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专业范畴的问题应更多留给部门经理去考察。另外,还要提供有效地招聘工具,如工作说明书、评估测试方法、面谈记录表格等等。节约参加面试人员的时间是一种良好的客户服务,也是招聘专业能力的体现。要缩短面试的时间,必须做好以下四点:
(1)与某职位应聘者面谈之前,仔细审阅其简历,这样就不会白白浪费宝贵的面试时间,不会询问一些无聊的或者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
(2)与部门经理交流、获取相关建议之前,要尽可能全面了解其所从事的业务及空缺岗位职位说明。甚至可以同当前的在岗职工交谈,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以获得更多信息。
(3)尽量使用固定、有效的问卷或评估测试方法,了解应聘者是否适合自己公司或部门经理的要求。如果根本不适合则无须继续面谈,如果有一些出入则可以成为面谈的着重问题,以证实是否符合要求。
(4)在与部门经理面谈之前,准备好工作说明书以及相关需要提问的问题。如果有必要,需要查看工作说明书是否需要改动,以符合部门经理对该岗位新的要求。这样,在面谈之前做好准备,就可以利用有效时间对重要的问题提问,并挖掘深层次的问题,从而达到高效的招聘效果。
另外,有些问题在面谈前就可以得到答案。比如,招聘工作人员在打电话通知应聘者时,就能够分辨出他是否专心,是否在做着其他的事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