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0 11:42: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药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药学论文

篇1

摘要:中药学课程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而且专业性强,通过中药学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中医辨证以及理法方药等内容。随着我国对传统中医重视度的提升,社会对综合性中药学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医学理论教学中也需要结合社会以及行业的发展需求,做好课程改革工作。本文主要对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应用融合中药学教学改革进行研究。

关键词:传统中医药理论;现代应用;中药学;教学改革

中药学教学内容主要是对中药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中药的起源与发展、产地和采集、炮制、应用、性能、配伍和用药禁忌及中药临床应用研究的一门学科。是中西医临床学科以及中医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中药学的专业性强,也是中药学与临床应用中的主要联系纽带,而且与多门学科具有直接的关联性。如果中药学学习成绩不佳,会导致之后的临床和方剂学习受到影响。中药学的教学内容中包括重要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等,有利于对中医药教学优势和特点的发挥,使中药学能够与临床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当前我国传统中药产业逐渐向国际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知识内涵以及知识结构都不断拓展,因此需要加强对创新型中药学人才的培养。

一、中药学教学现状分析

中药学课程中涉及到大量的中药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中药知识进行记忆,包括中药的来源、功效应用、性味、归经等,因此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存在的难度比较大,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且在记忆以后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出现遗忘的现象,导致当前学生在中药学的学习中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不佳的情况。

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照本宣科的硬性灌输方式,没有结合现代中药学实践内容,使得学生在中药学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此外,教学方式比较落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及时结合中药学发展的最新进展情况,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因此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内容的了解中也只能停留在中药学的表面,无法深入到中药的细胞、分子等层面的功效发挥方面进行了解,这种教学模式下必然会导致中药新药的开发受到限制[1]。同时从中药学的实践课程来看,大部分实践课程都只是对中药饮片的辨析,缺乏对中药创新性的了解,这种教学模式也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限制,无法将传统中药学与现代中药临床应用进行有机的结合。

二、中药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我国当前中药教学改革情况来看,大部分学者认为在中药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课程构建体系,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并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完善和改革。还有的学者认为,在中药学的发展中,需要充分发挥中药的优势特点,利用现代化技术水平促进中药学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发展,满足人们的保健需求,而且为了使中药学的影响不断扩大,需要与国际进行接轨。杨新辉等学者提出,为了促进中药学稳定的发展,必须要对中药学教学进行改革,提升学生中药学研究兴趣。当前各中药学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设计不合理以及课程评价不规范等问题。因此需要结合这些情况加强对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丰富,完善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专业思辩和学习能力[2]。此外,还有人提出中药学发展中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在原有中药学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学科发展情况,做好对中药药理理论的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大量案例,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讨论,同时在课程内容中加入药理学以及中药化学等相关知识内容。

通过从当前疾病的发展形式来看,现代的肿瘤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提升,大部分中药的使用频率也发生一定的变化,导致中药教学必须要迎合社会的变化进行改革促进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屠呦呦女士因为青蒿素的研发获得诺贝尔奖,进一步加大人们对中药的研究热情,而要想使中药研究获得更大的进展,必须要做好中药教学改革工作,通过中药学教育改革培养更多的中医药学人才,并将中药在临床教学中更好的应用,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途径。

通过对我国中药学课程教学改革以及实践情况来看已经获得一定的成功经验,能够为中药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和动力。但是在中药学改革过程中中药学理论研究与现代临床间的结合方面比较落后,因此还需要加强对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的探索。在中药学教学改革过程中还需要结合中医药学理论以及现代中药学研究的薄弱点,参考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的实际教学情况和要求,对二者间的融合度进行分析。

三、传统中医学理论与现代应用融合的改革策略

中药性能、配伍、用药禁忌等方面的理论知识都是对我国传统中药用药经验的总结以及哲学思想的概括,具有独创性和原创性的特点,通过与个人化人体的作用和结合形成的一种知识结构体系,也是中药应用的基本原则。随着时展,中药学在研究中开始注重将中药理论与现代中药应用进行有机结合,有利于中药在临床上更好的服务消费者,这也是当前中药学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3]。中药学教学中需要结合现代思维和科研模式,对中药教学进行改革,使学生能够加强对中药基础以及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促进中西医药学间的互补和融合,培养现代中药学人才,使医学和药学的发展获得更大动力。

(一)传统中药理论与现代临床应用结合的理论分析

通过对传统中药学理论的理解和认知,掌握中药学的使用方法和规律,同时与现代中药临床教学情况进行对比,使传统中药学理论成为现代临床教学中的重要理论依据,并探寻二者间的契合点,为中药教学改革提供充分的理論支持。通过文献查阅以及中药书籍的分析,对中药理论进行更深入、全面的理解。同时结合现代临床教学指导,对现代疾病机制进行分析,以传统中药的临床应用为基础,对中药临床应用以及药理特性等进行全面分析,使中药理论与现代临床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促进中药理论的发展。

(二)加强对传统重要理论与现代临床应用实践的分析

中药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将传统中药学理论与现代临床应用进行有效结合,完善中药学教学改革和培养机制。同时对古今中药学临床应用的异同点、疾病普遍化规律以及用药频率和疾病变化规律等进行分析。还可以采用实践与案例结合的方式,对中药学中个别的临床异同应用方法进行对比和案例介绍以及实践验证。此外,对理论观念进行归纳、总结,结合中药的功效和药性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中药理论与临床应用融合的中药教学内容进行探索。

(三)完善中药学教学改革策略

通过对传统中药认知的分析,提出促进传统中药学习能力与现代临床应用融合的课程实践改革方法,促进学生中药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传统中药学发展赋予现代新的内涵,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提升学生传统中药学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完善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为中药学理论与现代中药临床应用结合奠定基础。

(四)善于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能够将药物实体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可以展现不同的切面,这是实际教学中难以达到的。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应用中药植物标本,通过这种感性认知方式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国家教育资源库以及网络上的资源整合,将书本上、黑板上枯燥、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具体、生动的知识形式。随着专业技能的发展,中药在具体辨别、认知以及使用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作用进一步凸显出来。因此在中药学理论学习过程中,除了理论课堂教学的内容外,还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中药药材标本以及饮片内容,使学生能够直观的观察和理解,提升中药学教学理论质量。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单位时间的知识容量增加,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有利于对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全面的掌握中药学学习内容。比如在讲解人参中药知识的过程中,在对人参性能以及功效等方面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人参的视频和图片,包括药材全貌、生长环境以及饮片性状等,还可以通过对圖片的放大对人参表皮的颜色、环纹、点状树脂道以及放射性纹理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观察。此外,还可以利用视频的方式对人参为主要药材的生产现状进行展示。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药学的发展和进步,使得中药学教学必然面临改革,传统中药学教学中过于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讲解和传授,教学方式单一。随着时展以及中药学的崛起,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中药学的发展需求,使得中药学教学中呈现出一定的弊端。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国家、学校以及技术等不同的层面加强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理念,提升中药学教学质量和水平,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中药学知识内容。通过传统中药学理论与现代应用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对中药学知识进行重新架构,对中西医临床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对我国中药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简介:赖利平(1976-),女,汉族,湖南浏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药学。

药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西药处方分析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西药处方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以2630份西药处方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存在问题的164份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结果:通过对以往西药处方中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发现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其中主要是给药方案不佳、重复用药、药物剂量过高、超说明书用药,导致用药安全性、合理性不高,其会对患者身体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对此,应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解决。结论:为确保西药处方内容的可靠性,在为患者配药过程中,药师与医师之间应加强沟通,认真核对处方内容,降低用药不合理事件的发生概率,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西药处方;药学服务;处方分析;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9--02

前言:西医是当前使用率非常高的一种治病方式,主要以西药对患者进行治疗,但在治疗前,患者需要到检验科中接受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等,在医生对患者所患疾病完全确诊后,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开具药。随着当前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用药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药房中必须要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为每一具药方进行分析,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及合理性,使患者可以早日摆脱病魔的折磨。通常情况下,在为患者开具药物前,临床药师要对患者所持药方进行详细的分析,观察其中是否存在着用药错误,如存在错误可及时更改或与主治医生相探讨。本文围绕西药药学服务中处方分析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以164份以往开具的西药处方为主,选取时间为2017年7月-2018年7月,通过对西药处方进行分类、规整,分析处方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1]。

1.2方法对所选取的164份中药处方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通过对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归纳来进行改进方案的制定。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用于本次实验数据整理,计數单位用%来表示,在x2检验方式下,若组间差值符合P<0.05的要求,则表示为具有可比性。

2结果

2.1通过对以往西药处方中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发现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其中主要是给药方案不佳、重复用药、药物剂量过高、超说明书用药等,详细数据请见表1.

3讨论

3.1用药的剂量不适宜

医生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药方时,需要根据患者病症的具体情况来斟酌每一种药物的使用量,不仅让药物能够发挥出其最大的功效,还能够降低对患者身体的影响,确保药房的合理性[1]但就本次调查结果来看,过去处方分析的效率较高,能够有效找出每一份药方中存在的不足,如表一可以看到,用药不计量不合理的问题比较常见,对患者身体的康复有一定的消极影响。药物使用剂量应严格按照相关用药规范及患者情况来确定,如对患有前列腺炎的患者使用诺氟沙星胶囊进行治疗,若服用剂量未能达到400mg,剂量较小,那么不仅并不会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还极有可能形成比较严重的耐药。

3.2给药方案不合理

当前时代背景下,药物类型不再向过去一样过于单一化,而是不断朝着多样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且各类疑难杂症的发病率也在上升,正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需要针对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在用药方案。药房临床药师在拿药前,会对用药方案详细斟酌,主要是因药物较多,不合理的给药方案极有可能降低药物效果甚至是产生反作用[2]。如对于已经出现感染的患者给予头孢呋静脉滴注治疗,适当剂量为每天0.75g,但医生在给药前在并未能够合理的判断给药方案是否存在不足,要知道,头孢呋辛是头孢类药物,属于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在使用前,在使用前必须要按照在按照小剂量的多次给药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杀菌效果。

3.3重复用药

据本次实验结果来看,处方分析在判断是否存在重复用药中有着良好的效果。在患者的每天用药中,每一种药物能够在短时间内使用一次,重复使用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比较严重的伤害。前文中提到过,当前我国生物制药领域发展几位迅速,药物类型多种多样。但在多种药物中,由于其生产厂家不同,其药物名称也不相同,但归根结底其药物成分相同,如在对患者使用维C银翘片时,药物中含有着大量的乙酰氨基酚,若未进行处方分析,那么患者回因摄入了过多的乙酰氨基酚而影响肾脏或者造血功能。

3.4药物选择不合理由于当前药物种类较之过去更加多样,因此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药物选择比较困难。据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医生想要更快、更好的对患者进行治疗,但疗效较好的药物价格必然高昂,反之较低,若药物选择不合理,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也可能会给其家庭造成更大的经济负担。医院西药房临床药师在选择药物时,必须要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及其家庭情况,避免给在其家庭造成负担。此外,药物选择还要根据所针对疾病来进行选择,如在对支原体肺炎患者进行治疗时,所选择的药物必须要具有针对性,若临床药师在处方分析时发现用药存在不合理情况,应及时与患者主治医生联系,商讨最佳用药方案。

篇2

2实习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

要保证学生毕业实习的顺利开展,需要不断建设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根据近几年学生毕业实习的实践,药学系相继制定和完善了《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管理细则》、《药学专业实习手册》、《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协议书》。在《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管理细则》中,对毕业实习时间、毕业论文、毕业实习考核等有关问题做了相关规定。在《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协议书》中明确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本人的责任和义务,保证毕业实习的顺利进行。在《药学专业实习手册》中对实习时间安排、实习内容和要求、请假制度等问题做了相关规定。

3实习基地建设

学生实习质量的好坏,与所在的实习基地密切相关。我院从2006年开始,经过不断努力,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在刚开始的几年内,实习基地以省内外的药检所为主,实习内容主要为药品检验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在实习检查过程中发现,省内的地市级药检所,在实习期间,检验任务少,学生实际参与动手的机会少,影响了实习的效果。近几年来,通过不断拓展实习基地,目前,已经形成以北京、上海、成都、南京等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为主的实习基地,并与20余家实习基地签订了实习协议。这些实习基地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国内一流的医药研发机构,也包括国内知名的药品研发公司,这些基地科研水平高、设备先进、专业门类齐全;同时拥有一批学历较高,科研经验丰富,热心教学工作的带教教师,具有较好的基本生活条件,基本上满足了学生实习的专业需求,使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以更早地进入职业生涯,缩短了学生步入社会的适应期。

4抓好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为保证学生实习质量,必须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带教老师队伍。根据学生实习的实际情况,我们与实习基地建立了学生实习的兼职带教老师制度。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有实习老师带教,而且要求每位老师的带教学生不能超过5人,以保证带教效果;带教老师至少要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者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应具有较丰富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经验,业务水平高、治学严谨、责任心强,能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要善于教书育人、因材施教、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指导教师要掌握自己所指导的课题内容,了解、熟悉有关资料,并作好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相关准备工作。应安排充足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对每位学生的指导和答疑时间每周不少于2次。学院根据实际情况,与实习基地建立了兼职老师聘任制度,兼职老师根据其相应职称,由学院聘任为兼职教师并发给聘书,聘期为3年,学院现在共聘任兼职教师2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50%。根据兼职老师带教情况,按照25%的比例每年评选先进带教老师,对先进带教老师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这些措施的实施,为提高实习质量和积累带教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加强学生实习工作的过程管理

5.1学生在进入实习基地之前,首先要做好学生在各实习基地的分配,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习基地科研内容,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实习过程的学习,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技能。由于学校实习基地均在北京、上海、成都、南京等大城市,实习成本较高,不同的实习单位提供的生活条件不同,因此,还需要综合考虑学生个人学习兴趣、家庭经济状况、实习基地生活条件等因素,开展细致的工作,做到学生的合理分配。在学生分配完成后,要在系领导的主持下,召开一次学生实习的动员会议,对学生实习进行引导和教育,说明实习的重要性,以及在实习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重点强调实习过程中的安全教育,以减少失误,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

5.2学生进入实习基地一段时间后,学校要定期组织有关管理人员(院、系领导和学生处工作人员)和专业教师到各个实习基地检查实习生的实习内容和进度。专业教师要了解这个实习基地的实习安排、内容、进度以及所撰写的毕业论文,征求实习基地及带教老师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召开带教教师座谈会了解学生的表现。学生实习结束后召开实习汇报会,要求各实习小组写出总结,和带教老师共同探讨如何更好改进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

篇3

二、结果

患者用药依从性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门诊患者不依从明显较高,为76%,而住院患者明显较低,占17%。(见表1)用药依从性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随意停药、自行换药和剂量错误为不依从主要表现形式。(见表2)

三、讨论

作为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有人称患者用药不依从性为“隐性流行病”[2]。本文结果表明门诊和住院患者用药依从性存在显著差别。由表2可知门诊患者不依从性为76%,住院患者仅为17%,原因可能是住院患者每天都有医护人员的提醒与监督,故住院患者具相对较高的依从性。经调查总结,患者不依从性的产生有以下原因:1.缺乏用药指导大多数就医患者不具备医学知识,在缺少医药工作人员用药指导的情况下,用药者会出现不依从现象;2.门诊人口流动性大门诊的许多老年患者随年龄增长,许多细胞功能、组织和器官发生衰退,出现多种疾病于一身的现象,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上呼吸道感染等,形成多院多科就诊,而各科用药方案不一,多种药物治疗,且用药复杂,用量难掌握,使患者难遵医嘱服药,由此产生了不依从性;3.患者及家属不完全信赖医务人员医、药师工作中的失误会对患者或家属造成深刻心理影响,即便及时改正也难以磨灭患者或家属心中的疑虑。这种疑虑不利于患者对医药工作者的信任感和对药物治疗的信心,从而降低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4.不能正确理解说明书的含义也是一重要因素对于中成药来说,配方并不是药物的随便堆砌。由于不能明白中医治疗疾病过程中运用的原理,有些患者会将中医的诊断结果与药品的功能主治进行匹配,未能对应便拒绝使用药物。由于中西医在理论体系上的根本差别,使得药品功能主治上并不能完全与西医的诊断结果完全吻合。而另外,在学术术语上的差别更是增加了患者用药的不依从性;5.产品剂型或包装不适宜一些老年患者不能一下子接受现代新型包装,如金属铝箔、气雾剂、气泡眼或一些螺旋压瓶,也会造成用药不依从性[3];6.一些阿尔茨海默病(AD)老年健忘症患者常会因健忘而错误服药如一些患者把各种药物混装在同一瓶中导致错误服药,还有的老年患者总是服用从同一个瓶中倒出的药。更典型的是老年人会忘记自己是否服过药。类似这样漏服或者用药次数过多,配伍不当和剂量过大的用药不依从例子非常多;7.有的患者会无意违背医嘱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患者,他们在一段时间内不能明显感受到症状的改善,或者一些患者对药物疗效期望过高,在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时丧失对治疗的信心,从而导致随意停药和自行换药。8.患者因经济限制,也会出现停药和自行换药的情况。根据本实验调查结果分析如何改善用药患者依从性:1.服务变被动为主动,优化药学服务用药依从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对医患的信赖程度。药师应主动积极开展药学服务,用通俗的语言简单讲解药物的药理作用。特别是中药师,更应将中医原理认真与患者沟通,使患者了解中药,与西药区别开来。这些举措不但可以使患者更深一步的认识中药药物的作用及其机制、合理用药,同时还可消除患者用中药心理障碍,增强患者对医药工作者的信赖度,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用药的依从性。2.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加强沟通针对一些老年的慢性病患者,医药工作者应当及时了解其近期用药情况,给予用药指导,要让其知道中断药物治疗或随意加减药量、换药可能会引发的不良后果以及遵循医嘱接受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识。上述举措都将有效改变以往服务模式,将药品销售服务模式转变为知识服务模式,改变患者用药依从性。3.协助医师制订用药方案,降低药品治疗费用根据本实验调查结果,经济原因也是不利于用药依从性的重要原因,占17%作为药师,应积极帮助患者收集药物信息,进行药物利用的评价,应药品信息和检测手段,结合实际临床状况,协助医师制订用药方案,面对因高额药品费用而放弃治疗的患者,为患者争取最高性价比的药物供医师参考。

篇4

作者:李建生 李翠萍 雷敬卫 孙刚 陈随清 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创造条件开展教学研究

重视教育理念的更新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课堂教学,开展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为出发点的教学方法改革和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由此不断推动教学改革,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视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开展师带徒学习模式为培养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及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具有坚定的中医职业信仰和中医诊病的思维方式,能熟练运用中医传统方法诊疗各科疾病,对仲景学说有系统研究的优秀人才,我校经过多方论证,依托河南地方资源优势,开办了“中医学(仲景学术)传承实验班”,培养为继承和发扬中医学精髓而奋斗一生的中医传承人才——仲景学术思想的传人。为该班学生在校内外选聘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高的知名资深教师进行授课,并且选聘中医临床水平高的名老中医作为学生的临床导师,负责指导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实践。学生则2~3人一组,跟从1名导师,3个月进行一次轮换,不局限于一家一师之言。学生边上课边跟师临床学习,打破了集中实习的局限,拓宽了专业知识面。举办教学大奖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广大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学观念,钻研课程教材,探讨教学手段,强化教学设计能力,实现从“实践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转变,加强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研究水平,我校每年组织一次教学大奖赛,互相观摩教学。并且每次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变化,历年来分别举办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大奖赛”“高层次暨双语教学比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等,形式灵活多样、内容各具特色,对加强研究性教学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建立教育研究创新体系,完善管理激励机制学校充分发挥教育研究在教学中的导向作用,促进教育科研工作蓬勃发展,切实加强教学研究课题的规范管理,不断完善管理激励机制,探索教育科研改革的新途径。如把教育科研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岗位聘任、职务考核、评先评优等工作挂钩,先后出台了《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教学研究课题经费管理办法》等,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实施、检查、结题、经费、奖励等都作了全面而详尽的规定,保证了课题的顺利开展。由此形成以课题申报立项、中期检查验收、成果鉴定报奖等的一套科学、规范、合理的教育研究课题全过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了教育科研在我校发展和改革中的促进作用。通过教育科研管理新体系的实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高教学科研队伍水平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搭建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平台,学校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和形式多样的教研培训活动。如“教学科研论文写作的思路与方法”“教学科研程序及注意事项”等专项培训;定期组织全院大型“教学观摩”“优秀教案展评”“获奖教学研究成果交流”等活动。由此培养锻炼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富有教育科研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学术研究骨干和带头人,这已成为我院教育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主要原因和重要标志。

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校成立了学生信息员教学管理委员会,每学年换届一次,管委会下设教学信息管理、宣传调研、策划协调3个部,独立自主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开展师生座谈学生根据学习情况,主动与各二级学院教师联系,组织学生召开师生座谈会,并针对对课程的理解、学习方法、对中医药学的认识、国外研究情况、学院学科及实验室建设情况、考研问题、就业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促进了师生了解,对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有一定的意义。开展课程调研学生对正在开设的主干课程、多媒体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并把学生调研报告反馈到各任课教师,利于教师及时整改。组织征文活动,参与教学管理以“学生眼中的河南中医学院”为主题举行有奖征文活动,从学生的视角,了解学生对我院办学特色、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并组织评选优秀论文,将论文发至各教学部门及管理部门,作为工作参考,并协调各教学部门和任课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在毕业生离校前也召开多次专题座谈会,收集毕业生就业相关信息,同时,通过问卷和用人单位反馈等形式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根据调查情况,组织学生代表参与对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调整。开展学生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遵循“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理念,开展“大学生创新学习项目”活动。该项目面向学生创新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独立实施并进行信息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学生通过自主选择项目,进行以独立性思考和创新性工作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探索和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本科阶段进行基本的科研思维与科研方法训练。通过对中医药学专业认证主要环节质量标准的实践,我们认识到,本科中医药学教育标准是一个符合时代需要,能够促进中医药高等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标准。本科中医药学教育标准的建立,为我们实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提供了依据。按照本科中医药学教育标准进行中医药学专业建设,对于实现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有积极意义。

篇5

简介品种基本情况,包括:药品名称、申请注册类别、处方来源。明确处方药味组成、制成总量、剂型、规格、拟定的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等。明确日服或日用剂量。改剂型的品种还需说明其日服/用原料药量是否与原剂型一致。明确处方药味是否为饮片,炮制品应明确炮制品规格,并规范撰写,如:半夏(制)需要根据处方实际所用的炮制规格明确为姜半夏、法半夏还是清半夏;“元胡”规范为“延胡索”等。处方中含有毒性药材的,明确其日服/用饮片量,并说明是否超出法定标准规定。处方中含有源于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的,应说明药材是否有合法使用证明,并提供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的报告。

2.立题依据:

对于中药复方6类新药,应明确处方来源于经验方还是科研方等,说明出处,说明是否提供了依据。说明其临床使用和研究情况等,阐明立题依据。申请5类有效部位制剂的品种,尤其应关注立题依据的确定是否有充分的研究依据,进行了哪些筛选比较研究工作;有效部位的含量(应采用专属性强的测定方法进行研究)是否达到了5类药的基本要求等。改剂型的品种,应特别关注改剂型的立题依据是否成立?针对法规要求“对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注册申请,应提供充分依据说明其科学合理性。应当采用新技术以提高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且与原剂型比较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进行了哪些研究工作,能否说明改剂型的科学合理性,是否较原剂型具有优势?改剂型的立题依据是否有充分依据。

3.剂型选择及规格的确定依据:

简述剂型选择确定的合理性依据。说明针对剂型选择进行的相关研究工作,必要时进行充分的比较研究。如:选择肠溶胶囊(片),需要提供选择肠溶给药的必要性合理性试验依据,与口服给药进行的比较研究,结果如何。结合适应证特点,说明该剂型是否符合临床需要?结合药理毒理试验结果、溶出度考察结果等综合考虑剂型确定的合理性。提供药品规格的确定依据,并评价其合理性。

4.制备工艺及研究内容:

简述原料的前处理:明确药材(饮片)前处理的方法和条件,明确炮制规格。简述辅料及所用材料的处理处理方法和条件。制备工艺:明确研究确定的制备工艺。重点说明制备工艺路线确定的合理性及依据。工艺路线的确定主要应以保证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目标,同时考虑大生产的可行性。可从处方药味所含成分的理化性质、药效学比较研究结果、临床应用背景及文献资料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因决定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物质基础主要与制备工艺有关,所以,工艺的合理性尤为重要,这是申请临床阶段研究与评价的重点。工艺中采用特殊的提取、纯化方法的,应说明,并提供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依据。如:复方制剂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的,由于复方制剂成分复杂,难以说明上柱前后物质基础的变化情况,往往难以提供充分的依据说明其必要性和合理性,所以建议审慎选择。在工艺路线合理性前提下,应明确各工序的工艺条件和工艺参数确定的依据,分别说明提取、分离纯化、浓缩与干燥等工艺参数确定的考察指标、试验方法与结果。重点说明:试验方法、考察指标及确定依据、对哪些工艺参数进行了考察筛选、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分析、试验结果如何、确定的工艺参数是什么。并并阐述采用确定的工艺参数条件进行的验证试验结果。说明各工序考察指标的转移率,评价工艺的合理性。简述制剂成型工艺研究概况。明确制剂处方。明确成型所用提取物等理化性质考察结果、所用辅料的种类和用量及其选择确定的试验依据,说明辅料选择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特殊辅料还需明确其用量的安全性依据。说明根据剂型特点进行了哪些研究考察,结果如何等。中试或规模放大研究:简述中试或规模放大研究的结果和质量检验结果,包括批次、生产规模、投料量、主要中间产物得量及得率、成品量和成品率。说明所用药材/饮片的含量测定结果,以及含量测定指标的转移率。特别应注意中试研究规模不要拘泥于一般所说的1000个制剂单位的10倍投料量,而应该根据品种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规模放大研究,达到商业化生产可行性的目的。否则,会给申请生产带来较大风险。需要说明的是:建议对中试或放大规模的工艺条件与实验室工艺之间的变化进行说明,并对工艺的合理性和大生产的可行性进行评价。

5.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

原料药、辅料的质量标准及来源:原料药包括处方投料用药材、提取物、有效成分或部位等。说明原料药、辅料的法定标准出处、检验结果。简述原料药质量标准中已建立的质量控制项目及限度。无法定标准的药材或辅料,说明是否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了研究,并按法规进行申报,说明是否建立了质量标准。中间体质量标准:若建立了中间体的质量标准,简述其主要检测项目。制剂质量标准:简述制剂质量标准的内容,说明未列入质量标准的研究工作。按以下顺序对制剂质量标准的内容进行说明和评价。鉴别:简述质量标准中列入的鉴别项目、方法及结果。包括鉴别药味、所采用的鉴别方法、对照药材和/或对照品、阴性对照结果等,评价方法是否具有专属性。简述未列入质量标准药味的研究情况,说明不列入标准正文的理由。如:“本品处方含有6味药,采用TLC法建立了丹参(对照药材)、人参(人参皂苷Rg1、Re、Rb1)、黄芩(黄芩苷)、当归(对照药材)的鉴别项,彩色照片中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对方中党参、山药以对照药材为对照进行了TLC鉴别研究,结果党参的鉴别存在阴性干扰,样品中山药的色谱斑点不明显,故暂不列入质量标准正文”。检查:说明检查项目、方法及限度。说明按药典制剂通则项下要求检验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根据剂型需要建立相应的检查项目。说明是否建立了与安全性有关的检查项目(如:毒性成分限量检查、重金属有害元素检查、有机溶剂残留量及大孔树脂残留物检查等)。评价方法及限度是否符合要求。如:“对重金属(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第二法)、砷盐(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第一法)进行了检查,结果重金属含量小于10ppm,砷盐小于2ppm,未列入标准正文”。含量测定:明确质量标准中研究建立的含测方法、测定指标及限度,说明方法学考察的结果,简述样品含测的批次和结果,计算转移率,评价含测指标、方法及含量限度(幅度)确定的合理性。另外,应说明不同工艺路线的药味是否分别进行了定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说明研究情况(质量标准的提高完善工作可以分不同的注册阶段进行)。有效部位制剂应注意需要采用专属性强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考察,以确定有效部位的含量达到50%以上,而不一定将该专属性方法列入标准,列入标准的含量测定方法可以是较为简便的方法,但需要研究说明其可行性。说明对照品的来源及纯度,非法定来源的对照品尚需简述结构确证的研究结果。6.检验报告:说明自检样品的批次、批号、检查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规定。评价拟定的质量标准的合理性和可控性。

7.稳定性考察:

简述稳定性研究方法和考察结果。说明试验方法、条件及内包装;明确考察的样品批次、规模、指标及选择依据、时间、测定方法和结果。评价稳定性方法和结果是否充分支持包装材料、贮藏条件及有效期的确定,评价样品的稳定性。

8.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选择:

简述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以下简称包材)的选择依据、来源和执行的质量标准、注册证;针对所选用包材而进行的支持性研究情况。从目前的申报资料来看,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建议关注内包材的合法来源,单剂量多剂量包装的合理性及特殊剂型的包材相容性等。

9.综合分析与评价:

通过对立题依据、剂型选择、工艺路线确定和工艺研究、原辅料质量、质量控制研究、稳定性考察、内包材选择等研究考察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各项研究结果之间的联系。结合临床应用背景、药理毒理研究结果及相关文献等,分析药学研究结果与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之间的相关性,评价工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质量可控性及质量稳定性。

篇6

2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特殊内容

中药临床药学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中心,研究中药及其制剂与人体相互作用和合理、有效、安全用药及应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自20世纪90年代始,伴随着临床药学的蓬勃发展,中药临床药学也逐渐起步。随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等一些高等院校设立了临床中药学重点学科,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发展至今,无论是医院处方点评、药学查房、用药教育,还是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中药临床药学均占有一席之地。然而,由于中药的疗效评价及质量控制较为复杂,指导其合理应用的中医药理论体系也未完全阐明,使得中药临床药学难以沿着西药临床药学的路径深入发展,并且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相关内容。因此,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必须根植于中医药学理论和实践,在理清中药治疗学特点的基础上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结合国内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发展现状,中药临床药学工作面临以下特殊情况:

2.1合理治疗方案的多样性

由于中药的多功效、复方配伍、药材选用及剂型选择方面的原因,对于特定患者的疾病,具有多种合理的备选治疗方案。其一,相同性效或相似性效特征的中药很多,中医师的处方选药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并随着复方配伍进一步增强。其二,中医讲究师承和学术流派,不同中医师很可能对同样的病症开出不同的合理处方,均可获效。其三,配伍组方的过程还会受到医师对于药材质量、药材安全性、药物喜好等方面的影响。其四,各种民间验方的存在。综上,中医药治疗方案的灵活性较为突出,“同病异治”特色突出。如此之广的治疗思维,为临床合理用药评价的规范化带来难度。

2.2临床用法用量的多变性

中药是多种功效并具的复杂药物,根据不同治疗目的可选择相应的用法和用量。例如,桂枝在桂枝汤中用于调和营卫,而在苓桂术甘汤中则用于温阳散寒;0.9~1.5g的红花在补益剂中用于调养气血,而12~15g则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1~5g大黄具有常规的致泻作用,而0.3g口服则表现出止泻作用。此外,还有先煎、后下、单煎,以及近年的配方颗粒等,均体现了中药用法用量的多变性。理论上讲,任何药物在不同复方或不同医生使用时均无恒定用量,根据患者机体状态和当下病情需要的来加减,也是中药治疗的特色之一。所以,与西药用法用量的精确化趋势相比较,中药用法用量的统一规定有些困难。

2.3现代精确科学方法并非完全适用于中药质量管控

虽然中药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正逐渐得到现代科学的阐释,但现有已知的内容仍然只占一部分。不仅组分疗效无法与原有饮片等同,指导有效成分直接应用的理论和方法也尚未成熟。所以,目前治疗仍然是以中药汤剂和中成药为主,而采用精确化学手段进行的疗效解释和质量管控容易“顾此失彼”。大部分情形下,既难以证实“此”成分含量高的中药具有更好质量,也无法证伪“彼”成分含量低的中药具有更低疗效,而近些年不断涌现出的新成分和新活性更是使这种复杂情况雪上加霜。因此,现代精确科学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中药的质量控制和疗效评估,阻碍了中药沿着化学药物的道路深入发展。所以,传统中医药指导理论的深入挖掘和合理回归也十分重要。

2.4西医师开具中成药处方的情形日益增加

非处方药制度的发展和大量有效便捷的非处方中成药的上市,催生了患者广泛使用非处方中成药的心理,而其中很大一部分中成药由西医师开具。据统计,北京市综合性医院西医医师开具中成药处方的比例,最高为91%,最低也有67%。而大部分西医师未系统接受中医学和中药学相关教育,对辨证施治、治则治法、复方配伍了解较少,也缺少中药药物警戒理念。因此,临床处方用药时容易造成药证不符、失当配伍、超剂量使用等问题。所以,对于临床中药师,尤其是在综合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的临床中药师来说,开展针对西医师的中药合理用药教育十分重要。

2.5中药现代研究结果的临床转化存在障碍

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在阐释中医药理论实质、寻找中药有效成分、解读中药作用机制等方面取得一定可喜成果。但是,怎样将这些研究成果及时向临床转化,怎样开展与临床实际密切结合的科学研究,此类问题仍未解决。所以,中药临床药学工作还需辨证地看待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研究成果的关系,既要保证传统中医药理论在指导中药临床使用时的主导地位,并不断地去粗取精;又要尝试将现代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能够指导临床的有效信息,并不断地去伪存真。有学者认为,中医师对于传统中医药理论更为熟悉,临床药师不易干预,而现代研究可能是医药结合的主要切入点。

3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设想

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对于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具有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和评价作用,应积极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质量评价研究。对比ACCP的临床药学服务内容模板,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内容也基本涉及药学服务、药物监测、用药教育等诸多方面,其质量评价也可从这些方面展开,但需要调整增加中药临床药学的特殊内容。例如中药材质量的管控、强调辨证论治在处方遣药中的主导地位、关注无指征滥用补益剂等,构成了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质量评价的特色。结合国内学术界一般认识,在ACCP的临床药师药学服务评价模板基础上,笔者系统分析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特点,细化了临床药学各环节面临的特殊问题(表1),初步构建了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应用此评价体系,可以对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估,并可进一步形成细化的操作规范和评价标准。

4讨论

经过多年向发达国家的学习和借鉴,我国的临床药学工作已经起步并逐渐步入正轨,与此相应,中药临床药学应运而生。理论上讲,中、西药临床药学的目的均是保障临床用药的合理和有效,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中、西临床药师,均应尽可能参与到患者的治疗活动中,与医生、护士一起组成个体化用药团队。但是,现阶段的中药临床药学发展显然较为缓慢。例如,

(1)在理论基础上,西药临床药学是药理学、毒理学、药剂学、治疗学、药代动力学等药物相关知识的综合和发展,每一学科的新成果和新发现均可以快速转化为临床实践;而中药临床药学更像是中医药医疗体系与现代临床药学的“组合体”,学科体系和知识范畴有待进一步完善。

篇7

我院药剂科实行工作日早交班制度,在每年5~8月手足口病高发期,每日总结手足口病患者数量及所用中药量,以便为中药房准确备药提供参考。中药房定期与有关医生沟通患者病情,根据临床需要调整备药数量。中药库对手足口常用药进行特殊备药,为应对手足口病提供保障。

1.2保障重症患者的用药需求

手足口病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猛,且个体差异大,中药处方变化快且需要急,每张处方一般为2~3剂且用药量小。中药房对重症患儿用药使用人工小锅煎煮,根据临床酌定量真空包装,并且保证随到随煎。

2开展药物咨询

2.1加强药学干预

我院“地坛一号”(方药组成:金银花10g,连翘10g,藿香6g,生石膏20g,生薏苡仁10g,白茅根15g,芦根15g,桔梗15g,蒲公英10g,玄参5g,甘草5g)为治疗手足口病的协定处方,适用于外感时邪病毒、内有脾胃蕴热证候,具有清热泻脾、解毒凉血功效,已经连续使用6年。其中金银花性甘寒气芳香,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既能宣散风热,又善清解血毒。蒲公英、大青叶、连翘均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白茅根、芦根具有凉血、清热解毒、利尿的功效,主治热病烦渴,肺热喘急。甘草气微味甜而特殊,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功效,又可调和诸药。中药师可视具体情况为患者家属讲解所用中药的组方原则。药房将常规处方预先调配煎煮并真空包装,减少了患者等候时间;根据患者多为儿童的特点,将药液由每剂300mL浓缩为每剂100mL,减轻服用难度。按照中医服药思路,对含有清热泻火药的方剂,嘱家属饭后服药,以保护患儿的脾胃之气;且药液温度须适中,过高会刺激患者的口腔黏膜,过低则伤及脾胃。如患儿拒绝服用可加少量白糖调味。

2.2对患儿及家长进行生活习惯指导及心理干预

中医自古医食同源,合理的膳食对治疗事半功倍。患儿应以高热量、高蛋白、清淡的饮食为主,少食多餐,避免食用会引起灼痛或刺痛的食品和饮料,如咸味、辣味、酸性食品和饮料。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油炸之品及反季节果蔬。选择软质或不需咀嚼的食品,多饮温开水。鼓励孩子参加室外活动,以增强自身免疫力。因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病,很多患儿家长会有担心、焦虑等心理问题。患儿因年龄因素和受其他患儿情绪以及环境影响,易产生恐惧心理,就诊时常哭闹不安。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对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

3为患者建立药历

药历是指患者在用药、购药过程中所记载的基本健康、用药情况等相关资讯。药历可以帮助药师更详细地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及动态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协助医护人员给予合理用药,对于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等均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为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有助于推进全程化药学服务的发展进程。现举药历如下:“杨某,男,4岁半,突发咳嗽。咽痛,微恶寒发热1天来就诊。其手掌、手背、足背、足底、咽后壁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红色丘疹。部分被其抓破,有淡红色的分泌物,经感染科和中医科会诊,诊断为手足口病。辨证:湿热夹毒,弥漫三焦。治法:疏表解毒、凉营透疹、清热利湿。方药:地坛一号方3剂,水煎服,每天服1剂,分数次频服。治疗过程:服上方1剂,热退,咽喉肿痛明显减轻;三日后,皮疹、丘疹明显消退,部分结痂,食欲渐增,二便正常,舌质仍红,苔黄腻稍化,此乃余邪未尽,治宜兼以清化,理脾助运,原方去金银花、连翘,加神曲10g、陈皮10g、淡竹叶9g,再进3剂,病愈,未再复发。”该例患儿,素体湿热内蕴,感受湿热邪毒后发病,咽痛,手足口等部位出现典型的丘疹,采用清化湿热、解毒利咽,以竹叶淡渗利湿。淡竹叶一药,《本草纲目》载其“去烦热,利小便,除烦止渴,小儿痘毒,外症恶毒”。《现代实用中药》认为竹叶可清凉解热,利尿,治热病口渴、小便涩痛、烦热不寐、牙龈肿痛、口腔炎等。此病例整个治疗中所使用的协定处方,是在药师与医生充分考虑药液的口感并由药师亲自品尝后确定的,保证了患儿的服药依从性。因处方中有辛凉药,为了保证煎煮过程中不损失药物有效成分,药房缩短了煎煮时间,延长了浸泡时间。

4对处方及咨询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

在关注重点药历的同时,中药师定期对处方及咨询记录进行分类整理,并做回顾性分析。帮助医师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情况,总结个体化给药经验,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1)》总结出本院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的病例主要集中在普通病例,占患儿的绝大多数,临床中采用我院协定处方地坛一号3~7剂,7天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临床实践证实,此方对于不同种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均有效。对于手足口重症病例重型,应根据病情灵活使用解毒化湿、熄风定惊方药,如连翘、生栀子、黄连、生石膏、知母、丹皮、赤芍、葛根等。脾喜燥而恶湿,入伏后加藿香、佩兰除湿;高热有动风者可加入羚羊粉、全蝎、白僵蚕等。此时该病向心肺传变迅速,应密切观察,必要时使用甘露醇、丙种球蛋白等措施积极救治。对于3岁以下的患儿恢复期仍气阴不足,余邪未尽,可用五味子、麦冬、玉竹、青蒿、木瓜、当归、丝瓜络、炙甘草等加减配伍,合并弛缓型瘫痪的患儿以中医推拿按摩、针灸康复治疗,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篇8

2.社区药师的工作职责分析

2.1社区药师应提供全方位的药学服务随着医疗及医药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药品的监管体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促进了社区药师职责的根本性变化。社区药师原有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生产制剂和调配处方,现在的工作方向却是为病人提供临床应用等全方位的药学服务。医院药剂科在进行定期的药品采购中,要求药师保障临床用药的采购、库存、调剂的安全合理以及确保药品的质量等。其中,药师在调剂过程中的准确配方以及耐心的讲解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针对药品的注意事项,必须及时向病人说明并交代清楚,帮助病人掌握整体用药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免因用药不当而出现不良反应,并使病人产生消极情绪,降低了对药品的依从性。例如在应用阿托品类药物时,社区药师应该提醒病人使用该类药品会出现的具体反应,如心跳加快、皮肤潮红、口干和瞳孔放大等。因此,在治疗期间,病人应尽量避免行车和进行高空作业,以免出现车祸和工作失误。

2.2社区药师应充分了解药物知识目前,药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在逐步加快,社区药师应该不断学习进步,使自我的药学知识得到充实。在药学中,要想充分了解一种药物的知识,必须清楚认识药品的药理作用和性质、药物吸收和代谢情况以及与其他药物配伍时的变化情况等。其中,药物的注意事项是门诊调剂以及临床实践中必须重视的关键知识。例如生脉注射液和灯盏花素注射液的说明书上都注明不能和其他药物搭配使用,避免发生配伍变化。然而,临床上经常将这两种药物混用或和其他药物一起使用,医务人员对此也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临床上观察药物搭配是否合理的指标为浑浊现象的出现,但是由于社区条件、设备和人员有限,很难做到用试验方法去解决药物搭配的问题。因此,作为社区药师,应该根据药物说明,坚持科学合理用药的原则。

2.3社区药师应把药学知识及时提供给临床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对药物理化性质的熟知程度相对比专业药师低下。因此,药师应该把自己掌握的药学知识及时的提供给临床医生,以便进行更好的治疗。例如,外科经常采用红霉素软膏及氧化锌软膏对渗出性伤口进行抗菌收敛,但是油性软膏不能够和渗出液有效融合,使得软膏中的有效成分渗入不到伤口内,致使微生物的大量且快速的繁殖,严重影响了伤口的恢复。此时,药师可以建议医生采用甘油剂、粉剂或湿敷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更佳。

2.4社区药师应全面了解药房用药情况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属于社区医院门诊药房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成为了药师和病人进行良好沟通的平台。临床药学服务工作有利于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保障医院在行业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此外,医院门诊窗口的药学服务质量会受到药师素质高低的影响,所以药师应该全面了解和掌握药房的用药情况,对药品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并做好专业的临床用药咨询,例如向病人说明药品的服法、具有的毒副作用、药物禁忌、不良反应症状的预防措施以及药品储存等信息。社区药师只有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广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药房工作经验且乐于服务于病人,才能真正发挥出药学服务的作用,并促进药学服务质量的提高。除此之外,社区药师应该提高药学知识宣传的意识,做好宣传工作。药师不仅要全面掌握药学知识,而且还应该对常用药学知识进行宣传和教育,使病人能够整体了解使用药物的基本知识,有效避免药物之间或药物与食物之间相互作用后发生的不良反应,且有助于病人增加对药物使用的依从性,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有效预后。

篇9

1.2我国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具有时代性资料显示,发达国家也十分重视民族药物和天然药物知识方面的课程建设。很多高新技术信息来自国外,武陵山片区的药学人才如何能快速的接受吸纳新的药学动态,需要在双语教学上寻找突破口。武陵山地区拥有价值丰富的药学资源,要想让这些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不仅需要运用国内高精技术和手段,更要借鉴国外开发药物资源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很多文献资料需要查看原始文献,因文献在译文过程中,会因译文者的倾向和理解不同而有所偏差,因而原始资料更有阅读价值。要想更多地了解国际药学动态,主动的参与国际药学交流,必须有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所以,加强药学双语教育势在必行。药学双语的教学宗旨是“学以致用”,将英语与药学知识能够成功运用到实践之中,充分体现复合型人才的优势所在。药学方向的专业双语教育恰能为中国药业的崛起和走向世界起到推动作用。双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接受专业的知识,而且应给学生植入新的思维方式。传统的药学文化与现代药学文化有很大的不同,具体是在认知方式、研究的思路上的区别。实施双语教学有利于吸收借鉴各国最新科技成果和多元文化,提高学生独立获取国外先进成果的能力。国内各医药大学的药学人才培养逐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课程设置模式,目前国内顶尖的几所大学比如北大、清华所属的医药院校的教学模式已基本接近美国一流大学的水平,开始强调多媒体的教学,增加选修课程的数目,强调药学知识的社会功能,注重将药学科学发展的状况、潮流、趋势与人类文明及国计民生的紧密关联。其中课程的国际化正逐步成为本科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内容,成为实施课程内容和结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

2药学人才双语教学的关键点

2.1认识药学专业双语教学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药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列入人才培养的重要日程,在思想上加强双语教学的重视,提高教学与学习的主动性。如果重视程度不够,就会导致在编写教材时投入的精力不够,缺乏周密的思考,因而教材设置会有不合理的现象。教材不够实用,学生自然不会学到精华,专业知识水平会很难提高,学生的质量就不会高。如果学生不积极配合教学活动的开展,那么教学成效也是不能尽如人意的,强化课堂导入设计,添加教学趣味成分,增加教学互动提问,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整合相关学科,系统归纳知识脉络,引入前沿科技,增添教学新鲜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只有学生产生兴趣之后,才能够有热情去找到问题的答案,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模糊点越少,就越有信心,也具有比其他人更容易解决问题的能力。

2.2选用规范化双语教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双语教学不是单纯的外语教学,而是学科教学。教材的语言难易程度、学术的权威性和内容的先进性均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原版教材与自编教材均有不足之处:

(1)原版教材由于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国内高校存在差别,学生的知识水平也不同,接受能力有很大差异。面对专业的原版教材,学生首先碰到的是沉重的语言障碍,出现频繁的字典查阅,所以直接用于教学多有不便,特色有余而完整性不足。这势必挫伤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学习积极性。若是原版教材的选择过分迁就学生的英语水平,而选择时代久远的教学内容,往往会传递错误的学术观点,不能反映最新的学术动态,缺乏时效性,不容易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和热情。

(2)市面上的有的双语翻译教材将原本优秀的国外教材翻译后,失去了原有的逻辑连贯性,对知识的表达赘述拖沓,对问题的分析不够透彻。而学校自编教材能够紧扣教学大纲,篇幅适当,语言通俗易懂。但是,语言的规范性没有保证,知识的专业性全靠任课老师自己界定,甚至会有编写错误。我国目前适合双语教学的教材本身不多,而药学专业双语教材的发展更是缓慢,教材内容枯燥乏味,难以结合学校特色,需根据相关专业及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有机结合才能优化教学效果,不然难以起到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本科生双语教学原则上要求必须使用英文原版的教材,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针对学生英语水准的差异,选择合适的原版教材,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作。更不能盲目的按照学校排名或者编著者本人的名气作为胡乱套用选择教材的标准。

2.3循序渐进注重教学方式多样化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双语授课课程的课时数达到所有课程的5%-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和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可实行课程初期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和课内外练习。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情境式教学,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后阶段进行课程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3结合武陵山区医学院校办学特点设定双语培养方案

3.1开设1个药学科目进行双语教学探索性研究我区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前期的工作经验还不够丰富,还处在一个摸索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高双语课程的教学能力。因此,双语教学初级阶段,首先工作是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宜开设过多双语课程。过重的学习负担反而不能提高学生双语学习的积极性。开设1-2个双语教学科目既体现了对药学专业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也能提高双语教学的影响力。在专业科目的遴选上,为了结合有利于武陵山片区的中药资源深度加工利用及开发的要求,可以《药用植物学》、《中药炮制学》为首设科目,分室内教学与实验教学两种方式,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采用双语教学会导致授课时间相对比较紧张,可在原有的课时基础上增加课时。

3.2丰富教材来源灵活设置教学内容为了使原版教材适应该区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实际,根据遴选科目原版教材编写内容新颖、语言简练的双语教材就特别重要。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教材的来源可以丰富多彩,可以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如采用一些活页讲义的方式,及时来补充双语教材的不足之处。教学内容紧跟学科的动态发展,可采用权威学术期刊的最新论文,药学研究权威机构的最新文献、国内外研究会议、相关网站多种途径,了解国内药学专业的发展动向和应用实例。每年固定时间进行一次双语教学经验的总结,整理需要调整的知识内容。

3.3教学模式多样化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药学专业双语教育和单纯的英语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药学双语教育对专业知识的传授有着更好的掌控力。双语教学对药学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学术论文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将中药新的研究成果与国际交流,获得国际认可,甚至国际合作。我国的药学信息在国际权威的杂志报刊上发表的并不多,其中一大原因就是英文摘要环节不够严谨,影响了文章的发表。基于我校药学专业双语教学刚起步,着重介绍药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情况以及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学术论文写作,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专业主要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螺旋式上升,要求学生搜集有一定影响因子的药学英文文献,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能力,并自行针对感兴趣的某个方向撰写英语综述。

3.4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药学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中,常常会遇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一些学科专业性较强的生僻词汇和概念。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解决部分词汇不足或理解上的困难。应用现代教学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观察、思考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不是只演示播放的水平,而是根据教学资源的要求,设计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创造力。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过程和模式,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形象,实现图文并茂,动静相见,声情融汇,视听并用的逼真直观的表达效果。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便于学生课后进一步消化课程有关知识,申请网络平台进行辅助教学很有必要。大量运用国内外的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的实例进行教学。学生因为生活在校园里,对药用植物缺乏感性认识。同时,纯粹概念和定义的教学往往枯燥,非母语的讲解晦涩难懂,进行国内外对比具有鲜活性,更便于学生理解提倡互动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由学生自己完成备课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讲解,由教师点评,并有针对性的提供指导意见。塑造学生集体式研究学习习惯,吸引学生高水平参与,在实践过程中体验乐趣与成就感,同时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差异,给予及时的帮助,可以及时根据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篇10

本文作者:石李芳工作单位:湖北省十堰市郧县中医院西药房

显然在临床治疗中,将所有的用药事宜委任于医师并不能完全的保证联合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因为在治疗的过程中,同一名患者在同一时间可能需要服用多个处方来源的药物进行治疗,而对于这些药物联合使用的合理性判断,一般情况下都不属于临床科室医师所负责的范围之内。我院药师在审方的过程中便曾遇见一位患者,同时于多个科室进行问诊后获得了3个处方,分别有头孢氨苄(先锋Ⅳ号),头孢羟氨苄(赛复喜)和头孢拉定(先锋Ⅵ号)等三种抗生素类的药物。在遇到这样的状况后,只有医院的药师对每一位患者的所有处方认真负责的进行科学分析,才可保证患者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避免药物出现重复以及抗拒的作用,有效的发挥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从而减少联合用药带来的不良反应。目前随着整个医疗科学中的知识的不断细化,专业性的不断增强以及精密程度的不断加深,医院药师对处方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包括同一来源的处方)已及成为了极为必要的措施。下面将针对本院2011年5月间1例高血压患者的案例进行分析,此患者为男性,年龄为58岁,经医师诊断为高血压之后,医师最先开出以下处方进行治疗,医师的处方为(2mg.bid.po)螺内酯加(50mg.qb.po)氯沙坦。患者将此处方给予药师后,经我院药师分析,处方中所开药物螺内酯与醛固酮的化学结构相似,属于醛固酮受体的抗结剂,可在患者肾脏的集合管的皮质部位以及远曲的小管起到竞争的作用,在醛固酮对以上部位的钠离子进行重吸收时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并且对氯离子和钠的排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起到了利尿的效果,另一方面又减少钠离子的排出。而与其联合使用的氯沙坦也具有一定的保钾作用,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便可造成高血钾的发生,所以此处方用药搭配的不合理。医师在接受药师的建议后,将此处方修正为双氢克尿塞加氯沙坦两种药物对患者进行联合用药治疗,其中双氢克尿塞为12.5mg.bid.po,氯沙坦为50mg.qd.po。其中双氢克尿塞属于一种效果适中的利尿药物,其可有效的增加患者的血浆肾素的活性,使得醛固酮以及血管紧张素的水平有所提升,将氯沙坦的药效最好的发挥出来,同时氯沙坦又可对双氢克尿塞所产生的副作用起到降低的效果。从本案例中可发现,医师与药师之间进行有效的协作对于联合用药在临床中的治疗有着重大的意义。

对于整个医院来说,可提高医院整体的医疗服务水平;对于医师来说,药师可辅助医师将其意图最有效、准确的实现出来;对于患者来说,药师可对患者的用药安全以及用药的质量起到保证的作用。因此应在遵守现代药学服务要求的前提下,将药师本身的专业水平进行提高,增强其相关方面的专业技能,使药师增加临床的药学以及医学方面知识的学习,在进行临床用药实践的同时积累相关经验,使药师明确的意识到其在处方审核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已经成为了势在必行的一项举措。

篇11

本文作者:黎波邱小凌工作单位: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缓解了发药窗口的压力由于医院门、急诊病人数量每年都在增加,西药房发药窗口工作繁忙。卫生部2010年印发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3]里已经将“就诊时间”列入评价项目。调剂的速度能很大程度的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有时可能也会影响某些急诊患者的治疗进程[4]。为不影响患者治疗和避免侯药排长队,窗口发药一般交待简洁。患者可通过咨询窗口的药师解答疑惑,了解更多药物知识,提高用药依从性,减少了用药隐患和医患矛盾,缓解了窗口药师仅在发药短暂时间很难做到每张处方向患者解释如何合理应用的压力[5]。

促进药师综合素质的提高由于药物咨询涉及内容广泛,要求药师必须从各方面不断充实自己。除了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药物相互作用及储存条件等药学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临床医学、饮食保健和心理指导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特别是部分老年患者因为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理解能力有限,记忆力也有所下降,这就要求药师所使用的言语要通俗易懂,少使用专业性的词汇,必要时可以书面形式予以解答[6]。要做好用药咨询工作,必须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储备实用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开展药学咨询有效促进了药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药师素质不断提高也可以提供更好、更优质的药学服务。体现医院药学的优质服务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患者就医时自我保护和安全用药的意识不断增强,来医院就诊除要求解决疾病痛苦之余,在面对用药治疗过程产生的各种问题,希望通过咨询药师,了解更多药物知识以便得到更有效、经济的药物治疗。医院药学服务由“以药物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药物咨询服务是医院顺应时代要求,满足患者知情用药,提供优质药学服务的一个体现。对宣传医院形象,减少医患矛盾,提高病人满意度有正面积极的作用。

配置计算机药品查询系统由临床药师或专业技能较好的药师坐台咨询,配备计算机及相关专业书籍;计算机应具备内网和外网功能,安装“药物信息查询工具”、“临床药物咨询系统”等软件。以便药师能随时查询各方面资料,及时解答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各种问题。对一些患者提出的药物使用问题.有时临床药师不能及时解答,请患者留下联系方式,待查到正确的解答后,及时告诉患者[7]。开展药物知识宣教充分利用药物咨询窗口这个平台,对常见的咨询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印制成各种小册子,对患者进行正确的用药宣教。如高血压、糖尿病、肾病患者用药治疗、饮食保健教育等;针对孕妇、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用药指导和注意事项;特殊剂型药物如干粉吸入剂、透皮贴剂、气雾剂的具体使用介绍等。加强药师的培训与学习医学发展日新月异,药师单凭在校学到的药学知识和新药说明书上的讲解,是跟不上临床治疗新理念的发展,也配合不了医师解决临床用药问题。药师要积极参加各种药学培训班和学术讲座,不断获得药品的新知识和新用途。还要多参与临床实践和系统学习,通过随医生查房、坐诊、参加临床药师培训等方式不断学习和积累相关医药学知识和治疗新理念,以更好地开展药物咨询工作。

篇12

学术学位硕士的培养主要突出科教结合,通过学科前沿课程及实践课程的学习,着重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把握学术前沿的能力;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是与行业紧密结合,突出职业导向,考核及评价与行业资格标准尽可能无缝对接,着力提高研究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专业知识应用的职业能力。总之,在素质结构方面,两者是科学家与实干家的区别,从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方面来说,是开展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区别。

1.2学习要求的不同

学术学位硕士应遵循课程学习与科研并重的原则,要求掌握本学科的专门知识与技能,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相关专业外文资料,熟悉本学科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动态,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承担本学科的科研、教学(或)临床工作,具有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学位论文要求的科研工作的同时,在导师指导下,从事一定时间的专业技能实践,以增强实践能力;专业学位硕士应遵循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硕士研究生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又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应基本具备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达到执业中药(药)师注册申请的专业技术要求;能胜任药物生产、质量评价与控制、新药研发、药品注册、流通管理、合理使用、临床及社会服务等工作,注重加强专业技能的实践及训练,同时亦应在导师指导下,参加一定的科研工作,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任职能力考核,任职能力考核内容须与行业资格标准衔接。

1.3培养方法的不同

学术学位硕士实行研究生处、二级学院、学位点共同管理,导师(导师组)全面负责的模式,课程学习所占比例较专业硕士大;专业学位硕士坚持与实践和应用结合,采用“校-企合作”、“政、校、行、企”合作的“双导师制”培养方式,理论课程教育在校内完成,实践环节到产业部门实施,所选的课题要注重实用性、创新性及服务于社会的实际需求。学分方面学术学位以课程学分和学术活动学分为主,专业学位以课程学分和实践能力学分为主。设置课程学术学位应根据学科内在逻辑来设置,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三者之间的课程结构体现层次性、衔接性和递进式,形成一种纵向深化为主的知识结构,而专业学位应符合专业人士的职业需求,进行多元化综合性教育,同时注重职业道德等人文教育。

1.4论文选题的不同

学术学位硕士多立足本专业研究领域进行基础或应用基础研究,具有创造性、理论性,提出新发现、新方法、新理论,解决新问题;而专业硕士主要从事应用性研究,具有创新性、实用性,侧重实践探索的创新,应紧密结合中药产业的实际需要,对中药产业领域中某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制订、设计调查方案,收集资料,在现场实践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对策和研究课题,论文能够体现综合运用所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独立承担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1.5就业方向不同

学术学位硕士多继续攻读博士,或到教学、科研单位从事中药学教学工作、科研工作;而专业学位硕士多到生产企业、市场营销部门、医院临床药学部、药房以及医药公司从事技术、产品开发、管理与销售、质控监管等工作。

2中药学学术学位硕士及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分析

2.1两种培养类型的意义

中药学学术学位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仅是两种不同培养方向的研究生,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两种重要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种强调学术研究,一种强调应用实践,没有优劣之分。认为专业学位硕士文凭“含金量”不如学术学位硕士,或者认为学术学位硕士不能获得高薪资工作而不如专业学位硕士的观点,都有失偏颇。中药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传承和发展既需要教学科研人才,也需要从事药物生产、质量评价与控制、新药研发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两种培养方式需要并行共举,不能相互取代。

2.2目前存在的不足

学术学位硕士的培养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体系,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目前多为单一导师指导研究生,导师知识和精力有限,培养模式缺乏多样性,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僵化,缺乏灵活性,学术交流的范围较小,研究生课题研究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了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日趋增大。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属于新设学位类型,起步较晚,社会认可度较低,培养机构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和生源不足,没有成体系的培养模式可供借鉴,从招生选拔的方式到整个培养过程皆因未能走出学术型研究生模式而遭诟病,课程设置多参考学术型硕士的课程设置,课程的应用性及实践性不强,不符合培养需要,部分课程缺乏相应的教材,仅有学术型的教材或授课教师的讲义或提纲,容易造成教学内容和专业实践的偏离。另外作为职业指向性较强的学位类别,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必须与执业中药(药)师资格证书制度紧密联系,目前的准入制度还不健全,更缺乏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2.3改进方向

对于学术学位硕士,应改变目前单一的导师制度,改为导师小组指导研究生,既有利于扩大信息渠道、扩充知识面,更好地进行资源共享和学术交流,又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此外,增强学术学位硕士的实践能力,灵活设计教学方法,扩大学术交流范围,给予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提高创新的积极性。对于专业学位硕士,应加大宣传力度,认识到设置专业学位是出于中药学学科本身的发展需要,也是适应国内外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办学机构应各方配合,确保物资经费、师资配备,做好专业学位的相关工作,要充分借鉴国外药学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先驱院校的经验,立足中药学学科发展现状,突出自身特色,以产学研结合打造中药学专业学位主要培养环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充分体现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培养规格之间的差异,即使同一门课程也应名同而实异。最后,还需要社会各界推动,实现专业学位硕士学历或学位与国家执业中药(药)师资格的挂钩,推进国际中药职业标准化资格认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