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0 11:43: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国际科技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国际科技论文

篇1

【关键词】ab科技;国际化;战略

一、ab科技经营现状

深圳市ab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国内最早致力于汽车诊断、检测、养护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于2002年10月在香港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8196),是国内同行业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ab科技成立之初,主要依靠全国各地办事处的业务员推销其产品,由于国内汽车电子检测设备制造起步较晚,而ab科技是国内首家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的企业。当时,国内市场几乎是空白,只有少量价格昂贵的进口设备,而大量进口汽车维修厂、汽车维修培训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急需检测设备。因此ab科技的产品受到大家的欢迎。随着市场占有率的扩大,引起其他竞争对手的瞩目。近几年来,ab科技在稳定国内市场的同时,不断开拓国际市场。然而,市场竞争实质是实力的竞争。由于跨国企业的进入、国内电子行业巨头的转产和其他民营企业的发展,ab科技在产品价格、营销手段、技术创新等方面优势逐步丧失,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

二、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必要性

ab科技如何走出困境,只有实施国际化战略。与此同时,ab科技走国际化路线实际上是由市场格局决定的。ab科技制造的产品是汽车维修检测设备,属于专业设备,不是可以大量卖的消费类产品。而我国大概拥有的车辆2000多万辆,美国约2亿辆,日本8000多万辆,国内的汽车数量目前只占世界7亿总数的3%,对于ab科技而言,97%的目标客户在国外。面对国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走出过国门在国际范围内寻找更大的成长和盈利空间,从事国际化经营,是企业的可选之路。如何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的格局之中,在更宽广的舞台上最大限度获取所需的资源和增长机会,已经成为ab科技下一步战略规划的重点。

三、ab科技国际化道路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文化差异不够重视

ab科技在确立国际化发展战略过程中所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则是文化无法融合的风险。这包含了企业文化的不同和跨国、跨地域文化的巨大差异。对国外企业并购后整合过程绝不可能仅仅是一小部分领导参与便可以完成的,必须需要大量的从总部到运营层面的人员的积极参与才能成功,企业必须面对突破文化障碍的艰巨挑战。

(二)人才问题

与国外大公司相比,ab科技存在国际营销知识匮乏,现有人力和技术资源等在ab科技发展成国际化大公司的道路上已成为瓶颈。技术人员的匮乏,产品的缺陷,如制造不稳定、工业设计薄弱、技术相对落后、资金不足等问题严重困扰着ab科技的国际化战略。国外制造商不会把最先进的技术透露给公司,而公司的资金有限,因此在国际市场开发过程中,ab科技仍要面对很多困难。几个oem项目已开始启动,而ab的工业设计能力、工程师的沟通能力一直不能令客户满意;如何协调工厂生产保证机械产品供应,这是从举升机产品推出以来就一直摆在面前的问题;销售额急剧增加,如何改进欧洲缓慢的支付体系,缓解总部资金压力等诸多问题困扰着ab科技,严重地影响了ab科技国际化的进程。

总之,人才问题是ab科技走向世界所面临的最大障碍。目前ab科技不少海外管理人员只是有外语专长,但缺乏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际上很难有效实施公司的国际化战略,甚至还造成了公司商业风险的增加。如何迎合各国复杂严格的认证体系,如何融入当地复杂的法律体系,使当地工作人员对公司运作方式理解并接受,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对策与建议

(一)创建核心竞争力,使公司获得可持续发展

ab科技战略规划中指出,将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对x-431、举升机、四轮定位仪、拆胎机、平衡机和清洗六大核心产品的技术开发和资金投入,形成ab的核心竞争力。未来三年内,这些核心产品争取达到世界一流和世界第一。以诊断产品为例,目前全球诊断产品每年的需求量为25万台,ab年销量已达到2万台,与bosch、spx差不多,而snap-on由于在美国市场有优势,其年销售量达5万台。据业内专家预测,由于ab已进入美国市场,并在积极开拓,加之欧洲等其他国际市场的良好表现,ab的诊断产品将在三年内达到世界第一。ab“核心产品,全球第一”的战略,意味着ab公司的经营模式由过去相对“粗放”开始向“集约”化转变。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ab将对生产要素和资源进行了重新配置,对于一些没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项目进行了削减,加大了对六大系列核心产品的投入。此举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使公司获得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于管理、技术、市场、人才和企业文化五个方面。

(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ab科技经营的两种主要产品为:汽车诊断产品(x-431超级电眼睛)和汽车机械产品(举升机)。ab科技除了这两个产品外,就再没有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放到国际市场参与竞争了。产品结构显得有点单薄,应着手优化产品结构。ab科技随着研发实力

的增强,应逐步将零配件和售后服务这一块的市场吃下来。与此同时,ab科技应确立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发展道路,在实践中始终坚持以市场驱动研发,通过对全球化技术资源的获取和企业的技术自主创新,摸索出先进的研发管理模式和r&d(知识产权、标准、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之道,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企业技术自主创新模式。

(三)打造全球成本领先能力

从表面上看,目前ab科技竞争优势的核心部分正是低成本制造能力。但同时应该看到,ab科技的这种低成本制造能力主要得益于我国已形成的大规模、低成本的配套资源,而更底层的基础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资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这种属于区位优势的产业集群效应不仅能为ab科技所用,同样也能为跨国公司利用。当跨国公司利用直接投资的方式获得这种区位优势后,ab科技的竞争能力将被极大地削弱。因此,ab科技在国际化过程中应该通过获取核心技术与提高企业组织管理能力,在研发、采购、生产、分销等价值链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成本控制。实现从以廉价劳动力资源为基础的低成本制造能力向以技术创新、组织管理协调能力为基础的全球成本领先能力转换。

(四)人力资源

ab认为:要想成为一流的公司,一定要找到一流的人才,要找到一流的人才,必须用一流的薪酬体系。ab留住人才的策略将包括:采用西方一流公司的薪酬和培训体系;成立“工程师俱乐部”,提供工程师到英国、德国等分公司常年进修机会。目前,研发仍然是ab最重要的一环,占总员工10%的研发人员,“占据”着公司60%的人工成本,由此可见研发在ab公司的重要地位。公司为充分调动开发、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的积极性,选拔优秀人才,将组建“牛顿俱乐部”和“百万俱乐部”。这两个俱乐部作为群众性组织,将在各自相关的领域发挥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作用,团结大家,再创辉煌。特别是“牛顿俱乐部”,通过经常组织研发人员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解决各产品线的疑难问题,一定会成为公司研发人员献计献策、提高自己的园地,成为所有研发人员向往并争取加入的团队。

(五)跨文化管理

篇2

R097 光学与光电技术

C037 光子学报

H272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G027 广东药学院学报

G026 广东医学

A042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535 广西科学

A062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28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G816 广西医学

F028 广西植物

G030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V572 规划师

T004 硅酸盐通报

T005 硅酸盐学报

M048 贵金属

G031 贵阳医学院学报

A077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275 贵州农业科学

A527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808 贵州医药

M033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A040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G495 国际病毒学杂志

G350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V529 国际城市规划

G936 国际儿科学杂志

G436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G659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G498 国际骨科学杂志

G938 国际呼吸杂志

G967 国际护理学杂志

G929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G997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G930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G975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G349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G983 国际免疫学杂志

G939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G415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G889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G426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G928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S157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B525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G954 国际外科学杂志

G660 国际消化病杂志

G940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Q911 国际眼科杂志

G933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G661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G499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G984 国际遗传学杂志

G934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G937 国际肿瘤学杂志

E578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E591 国土资源遥感

R683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篇3

当前美国经济是一种基于创新的成长模式,创新是美国经济增长和贸易竞争力提升的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讲,强大的创新能力是美国经济持续、稳定、高质量增长和贸易竞争力提升的基础。因此,研究科技创新与美国贸易利益的改善对我国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美国科技创新体系与贸易竞争力的互动

(一)利用科技、经济全球化的激励功能促进创新 科技全球化意味着技术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大规模跨越国界进行转移,科技发展的相关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科技能力中越来越多的部分跨越国界成为全球性的系统,各国的科技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强,并形成科技创新的全球性体系,美国以其强大科技创新能力组织全球性的科技创新活动,在控制科技创新体系中最大限度的获得科技创新所带来的利益,并通过控制技术标准来获得利益,在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生命科学和制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成为全球技术标准的制定者,刺激企业的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使科技创新收益递增,同时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进行创新,使科技创新成本递减。在科技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激励下,美国科技创新成果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不断涌现,引领美国经济快速向前发展。美国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使拥有技术优势的企业能更加充分享受规模经济的收益,能通过多种形式的国际技术转移来延长企业所拥有的技术生命周期,创新活动变得更加有利可图;通过全球性的生产网络分工,实现技术研发与产品生产的分离,并通过相关外包形式来实现整个生产链成本最低化,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二)高效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 美国强大的创新能力形成第一要素就是巨额而且稳定增长的创新投入,且在投入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倾斜性,并以市场收益和长远发展作为检验科技投入效率的依据。美国作为世界上市场经济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在成熟的市场体制下从事创新活动,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存在,必须分析创新技术的前景和市场潜力上的成功率和效率,并借助完善的科技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来创造出高质量的应用性创新成果。为了弥补市场创新体系的不足,美国联邦政府的研发经费投入对创新起着重要作用(见表1)。

(三)通过制度建设来保障科技创新的持续性 美国已经形成一个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完整法律体系。这个法律体系主要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促进美国技术转移和扩散的相关立法,另一个是保护技术专利的相关立法,美国促进创新的法律体系较好的处理了两者之间的平衡,使其各自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保障了美国强大的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在完备法律制度基础上,借助于美国完善的金融市场和财政政策搭配,并充分利用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国家。 在保障强大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上,美国以其巨大的国内市场吸引力形成其他国家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通过输出高附加值的高科技商品来换回低附加值的普通商品,虽然在表面上形成贸易逆差,但实际上促进了美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改善了美国的贸易条件,使美国能以更少的实际支出来换取更多的收益(见表2)。 科技创新推动下的美国贸易利益改善

(一)政府利益分析

美国通过巨额进口,大量吸收他国廉价商品和服务,这不仅有利于美国在国内保持低通胀水平,并使全球经济对美国的依赖性加强,奠定了美国谋求全球经济霸权的基础,凭借这种市场需求强度的不对称(见图1),美国不仅可以强有力地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生产经营方向,还能有效地干预他国的政治决策和制度安排,进而谋求最大的国际经济政治利益,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美国参与多边贸易谈判的基础,增强美国对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主导力量,强有力的维护自身在国 际经济竞争中的利益。 利用科技创新形成的专利优势,通过国内的知识产权立法的对外延伸来形成对其竞争对手的制约,获得贸易上的超绝对优势利益。美国通过科技创新获得知识产权和专利上的绝对优势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年平均专利申请数为20世纪80年代的84倍,专利申请数在20世纪90年代的大幅度增加表明这一时期创新成果增多,出现创新“集群”。为了防止其他竞争对手的崛起威胁到美国的地位,美国借口国家军事经济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来阻止技术出口,通过技术制约他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达到美国长期垄断某些产业的目的,在国际市场上来获得超绝对优势;同时年年对他国进行知识产权的审查,并动辄利用337条款和特殊301条款对他国进行贸易惩罚,使美国长期享有行业垄断所获得的绝对优势,从而有效的维护美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利益。

(二)产业利益主体分析

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改造传统产业和商业模式,使经济结构更加富有弹性,经济运行的平稳性增强。主导产业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决定整个产业结构的演化和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是全方位的,从植入新技术改造和替代传统技术,用新技术改造和重组生产流程、作业方式,到用新技术重塑企业组织,促进传统产业加速向现代产业蜕变的进程,一大批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并重新获得了竞争优势,带动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成功转型。 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并结合全球产业布局的调整,有效实现了贸易利益和投资利益的结合。在科技创新的主导下,全球分工呈现出金字塔式的结构,在这个格局中,第一层次就是美国,以从事创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为关键的高新技术的垄断,在国际分工中形成了“研究与开发——整体产品垄断——核心技术垄断”的科研开发与垄断战略,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科技创新——结构升级——经济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美国公司利用全球产业布局,形成最有利于美国的全球产业结构。

(三)个人利益分析 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美国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并将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结合起来,推动着美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美国家庭的财富收入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

美国产出的增加直接源自劳动生产率的迅速增长,科技创新使得美国放弃了传统的收入比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了收益相对较高的高科技产业,尽管受到摩擦性失业的影响,但是,美国整个工人阶层的收入水平整体上呈现上涨的趋势(见图2),受创新产品需求市场扩大的影响,新兴高科技产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美国通过贸易将劳动者的生产率上升所带来效益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作为一个整体将科技创新的好处发挥出来,在贸易等式的一边,劳动密集型进口增加—及其对国内生产者产生的竞争压力,降低了成本,使得美国消费者和使用进口投入品的厂商在许多商品和服务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在贸易等式的另外一边,出口增加了美国最有效率和竞争力的部门的总产出,极大的扩展了规模经济,并使得这些部门的美国工人实际工资高于国内平均水平的15%-20%。

结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充分利用世界经济发展的机遇来有效激励科技创新。应有效抓住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将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变动结合在一起,将市场的拓展和利润的提高作为科技创新的动力,将科技创新的利润边界从国内扩展到国外,充分利用科技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进一步降低科技创新的成本,使得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因此,应该遵循科技发展和经济运行的规律,将科技创新放在提升国际经济竞争力的基础上来考虑,建立起有效促进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实现贸易利益的持续改善,因此,建立长效创新体系是改善一国贸易利益的根本。

创新主体多元化。要出现源源不断的创新性成果需要建立多元的创新主体,创新不仅是企业的行为,也是政府的行为,更是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动员更广泛的力量来参与科技创新,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倡导创新的意识和观念,使得创新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利用对外贸易来促进创新。

篇4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高等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高校的科研力量在近几年显著增强,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每年都取得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其中部分科技成果具有产业化的应用前景,是我国专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期间,高校研究开发人员总数保持在25万左右。作为我国科研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重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有所提高,但对于大学生的科技成果保护,在转化为专利方面亟待加强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转化的速度。

2.国家政策法律情况

我国虽然颁布了与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知识产权的保护法规制度立法的时间较迟、发展缓慢,尤其在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方面的保护措施更有待提高和加强。高校作为知识产权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主体,对学生本身就是一项重大考验。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架构,对知识产权的归属及制度问题几乎没有辨别的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容易忽视转化中的利益分配问题,最终导致成果转化效果的亏损,学生逐渐失去了创新的热情。

3.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

高校向社会机构和企业的技术转移所做的工作不够,高校的管理机构的效率低下,不能有效推动知识产权向社会扩散,阻碍了扩散的速度和影响力;同时,全国各高校的科研评价制度普遍存在以科研课题申报、数量作为科研评价的重点,对科研创新成果的转化不重视,缺乏知识产权战略导向。

二、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1.大学生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不强

根据高校的相关抽样调查,虽然对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在内的知识产权了解的人员占45%,但是能进一步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执法过程,以及利用法律武器和手段保护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发明创造和合法权益的不足10%。这种淡薄的知识产权意识致使目前高校成果转化过程中知识产权流失已成为普遍现象。另外,大学生对专利保护的申请认识不足,高校对大学生的新发明和新创造向来都是重视奖励,但是却忽视了对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的保护。

2.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成本较高

科技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成本是多方面的,它主要有知识产权的开发、取得、交易、使用和诉讼等方面的活动给个人或单位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在我国,尤其是高校,对科技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取得的成本较高,知识产权的所有人若对产权进行相关的处理,则需要支付相当高的经济成本以及相当长的时间成本。若要在我国申请相关的专利,申请的过程较为繁琐,而且每个过程都会花费一定的费用,另外,科技创新成果的专利审批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少则一年,多则三年。专利的过高专利费用及过长申请时间抑制了科研人员从事技术发明和创造的积极性。

3.知识产权权属不清

知识产权控制的核心是权利人控制他人利用其成果的保护。在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的环节中,激励作用是否充分发挥,直接影响科技成果产出的数量、质量及转化进程。我国专利法规定,职务发明创新成果的专利权利归属于雇主,这不仅使得职务发明创新成果的专利归属于雇主,而且发明创新成果专利的申请人也是雇主。虽然职务发明创新成果的发明人也能享受到专利效益的分配权利,但是在实际中,各高校都在强调专利是归属于高校单位所有,而没用相应的激励制度以回应专利发明人。仅强调专利的归属权而不注重专利利益的分配权,其结果导致发明人将职务发明非职务化,以规避法律的约束,使得高校非职务发明的专利申请远高于职务发明专利申请的比例,造成重大发明少、专利的技术层次和实施率、高校职务发明比率都较低的现象。

三、对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1.政府层面

(1)发展高校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事业

要想将大学生科技成果中的知识产权进行很好的转化,就要在高校中搭建相应的转化平台,建立一系列严格的资产评估体系。有了这种评估系统,才能有效地保护大学生的知识产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体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2)加大专利保护的投入力度

目前,我国企业赞助的高校科研经费比例很少,绝大多数经费是由政府赞助的,而且经费的额度也有限。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科研投入经费的额度已超过了3%,而我国的科研经费的比例不到2%,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其本质上也是对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动力的保护,其结果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是把科技成果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种主要途径,使得科研成果的价值能够得到应有的体现。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大对专利保护的投入力度。

2.高校层面高校的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当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存在巨大的浪费和损失。高校作为专利知识产权管理的主体,承担着社会服务的功能,有责任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因此,高校应加快知识产权向生产力的转化,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1)将科技成果转化纳入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核心

高校在知识产权管理中,针对老师涉及对科研项目的绩效考核,同时也应加强对学生科技成果的考核。对大学生知识产权成果科研管理来说,应将专利的转化环节纳入高校科研管理的职能中。

(2)培养知识产权全过程的保护理念

在高校的科研过程中,学校的相关领导、项目的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都应有较强的保护意识。一项科研从申请立项到完成计划直至转化到实际生产后,中间的每一个过程都应纳入知识产权的范畴,因此,高校应将知识产权管理的理念贯穿于科技管理的各个环节。

3.学生层面

(1)将知识产权教育融入教学体系中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高校应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在教育方法和内容上有所侧重。理工科类的学生参加的科技创新活动较多,社会的实践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对专业科技数据和知识产权数字化的保护进行教授;文科类的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较多,因此,在教授过程中多涉及著作权保护、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同时应将知识产权作为课程管理纳入教学体系中,切实提高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篇5

(一)广泛性与关联性我国对国际经济合作学科进行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规模的扩大和形式的增加,国际经济合作课程的教学内容日趋庞杂,主要内容包括:国际投资合作(国际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国际技术合作、国际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国际租赁、国际经济援助、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与操作方法,及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和国际经济合作主体权利的法律保护。课程内容的广泛性导致课堂教学存在两大难点:一是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多数开课为每周2学时)如何深入讲授庞杂的课程知识点,课程重难点如何突出;二是如何解决课程知识点与其他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重复问题,如国际直接与间接投资内容属于国际投资学,国际技术贸易、跨国公司内容在某些院校已经单设课程讲授。关联性是指国际经济合作各种形式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目前在信息化与全球化基础上进行的生产要素国际间转移与重新配置多数情况是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结合在一起产生的一揽子生产要素的国际转移与配置。如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本身就涉及可行性研究、国际工程承包、国际劳务输出、国际技术转让、国际租赁等多种形式的合作。

(二)时效性与实践性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与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使得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的生产要素种类不断增加,在传统的资本、技术和劳务的基础上发展出许多新的内容,如土地、信息、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等成为国际经济合作新的内容。此外,中国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理论与现实案例日益丰富。时效性要求授课教师随时关注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变化,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尽管国际经济合作课程涉及要素流动的基本理论,但其理论没有严格的体系,多数理论是对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课程相关理论的归纳,课程内容主要侧重于实务,特别是各种经济合作方式的操作程序与环节,如国际技术转让、国际工程承包、国际租赁、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

二、国际经济合作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一)整合教学内容明确课程定位是整合教学内容的前提。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对象,将国际经济合作课程明确定位为: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为将来的工作与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一个关于国际经济合作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特别是掌握重点概念与理论;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合作主要方式的实际操作,把握国际经济合作实务发展的新趋势与动态。目前,多数高校国际经济合作教学采用的是对外经贸大学卢进勇教授主编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国际经济合作》,笔者以此教材的框架体系为基础,结合地方产业结构特点,遵循应用性、时效性与重点性原则,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与整合。1.导论。主要内容包括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界定、类型与研究对象;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与发展;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理论。2.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形式与发展趋势;国际直接投资主体—跨国公司概述;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国际直接投资环境。3.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或者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中国利用FDI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与作用;中国利用FDI的主要方式;中国利用FDI的政策法律规定。4.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走出去”战略内涵与必要性;中国境外FDI的现状、特点与问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文化融合。5.国际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的含义、特点、分类与影响因素;国际债券投资;国际股票投资;中国对外间接投资。6.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技术贸易的含义、内容;国际技术贸易的主要方式;国际技术贸易价格;中国对外技术贸易管理;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关系。7.国际工程承包。国际工程承包概述;国际工程承包招投标程序;国际工程承包合同;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特点与问题。8.国际劳务合作。国际劳务合作的含义、本质与主要形式;国际劳务市场的发展趋势与特点;国际劳务合同的基本条款;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的现状与特点。9.国际租赁。国际租赁概述;国际租赁的主要形式;国际租赁合同;租金的计算。10.国际发展援助。概述;国际发展援助机构;中国与国际发展援助。11.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可行性研究的含义、阶段、主要内容与工作程序;项目评估的概念、主要内容与工作程序;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的关系。12.特色专题:浙江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篇6

发表年份。自1991年以来各年度的数量上来看,2000年是重要分水岭,1991年至2000年为第一阶段,论文数量偏少,10年共发表40篇,占所有论文的25%;2000年以后为第二阶段,发展较为迅速,共发表117篇,占所收集论文的75%,虽然其中各年度论文数量仍有起伏,2006年甚至出现了一次低谷。

刊载期刊。我们还参照北大图书馆《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对期刊的分类,对刊载相关论文的期刊类型进行了分类统计。鉴于该目录的分类相对较细,为便于统计分析,我们在该目录的基础上对期刊类型进行了适当整合,比如把语言学类和外国语类期刊合二为一,通称为语言学和外国语类期刊;把综合性医药卫生、儿科学、中国医学、基础医学等医学各学科期刊归为医学类期刊。

如表1所示,1991年―2013年,对这一领域关注度最高的是出版事业类期刊,占发表文章总数的35.67%;居第二的是医学类期刊,占17.83% ;居第三的是语言学和外国语类期刊;其次是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期刊。其余散见于体育、文学、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类和自然科学各分支学科的期刊。

研究内容。通过整理和分析这157篇论文的研究内容,我们发现相关研究的内容主要涵盖三个方面。

一是英文摘要撰写方法和技巧。早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英文摘要撰写方法和技巧的评介,在我们所收集的样本中,2000年前的论文大多数集中于此,比如杨寿康(1993)分析了科技论文英文摘要写作与翻译的方法;马邦新(1995)探讨了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翻译要点;周宗锡(1999)依据《工程索引(EI)》的要求,探讨了写作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基本原则。2000年以后,这一主题所占比例大幅减少,逐渐被其他主题取代。因此,从研究内容上来看,2000年也是重要分界点,2000年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于介绍英文摘要撰写方法和技巧。

二是科技期刊英文摘要写作错误及问题。进入21世纪以后,英文摘要写作中的错误和问题逐渐成为一大研究热点,比如李学军和马晓耕(2004)探讨了地学论文英文摘要中常见的表达不精炼问题;刘根林等(2008)分析了国内林业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问题;章丽萍和艾红(2011)探讨了我国水产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编辑加工的误区并提出相应建议。还有一些文章没有具体分析某一学科,而是综合分析了科技论文英文摘要写作中的问题。比如郭建顺等(2010)调查分析了英文摘要误用中文标点符号的问题;罗建平、黄伶燕(2011)分析了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的英文摘要中的语法错误。

以上研究涉及了众多学科的科技期刊论文的英文摘要,反映出各学科期刊论文的英文摘要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语法错误、缩略语使用错误、标点符号错误、词汇误用、被动语态滥用、语篇问题以及语言表达不符合英文习惯等。这说明国内科技期刊论文英文摘要的质量不容乐观,如何提高我国科技人员的英文摘要写作水平是极具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三是中外科技期刊英文摘要对比。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近年来开始有学者开拓新视角,从多角度对比中外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写作方法和特点,试图发现国内科技期刊英文摘要与国外的距离,提高国内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质量。比如娄虎、颜军(2007) 统计了国内外体育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语态分布和“头重脚轻”句的使用频率。结果显示,国内作者使用被动语态句频率低于其他国家的作者,而“头重脚轻”句使用的频率高于其他国家的作者。陈彦茹(2011) 分别从美国的《计算机与系统科学学报》(Journal of Computer and System Science)和中国期刊网检索源期刊中各选取了15篇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论文的英文摘要,建立了两个小型语料库,对比了它们的语篇衔接手段,发现中外作者都擅长用指示代词来做前照应,都使用了较多的递进连词。但在人称代词、连接词、词汇重复等衔接手段上,中国作者和母语作者也存在差异。王志娟等(2012)归纳了6种国内外神经医学期刊论著英文摘要写作结构和内容特点,发现与同类型国外期刊比较,国内期刊英文摘要存在篇幅较长,目的与题名、方法与结果内容重复,结论中缺乏研究意义的描述,各部分内容的表达不连贯等问题,指出国内期刊可以学习国外期刊摘要形式和内容结构的多样性,加强背景及研究意义的阐述,以增强可读性和吸引力。

虽然此类研究尚少,所涉及学科各不相同,但综合这些研究可以发现,中外科技期刊英文摘要存在共性,同时也存在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有:国内作者撰写的英文摘要在语言和语篇上受母语迁移的影响;部分国内作者英文写作水平的局限;部分国内作者对国际学术界英文摘要的撰写标准缺乏了解。

2005年以后,有一些学者另辟蹊径,用全新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科技期刊的英文摘要,令人耳目一新。比如邓芳明、龚学民(2007)以《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为例,通过比较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编委审校的英文摘要和其原文,总结出国内在编校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提高编校水平的建议。陆建平(2009)则揭示了当前我国“核心期刊”和“来源期刊”英文摘要的语言与编校质量状况,并提出应注重学术期刊语言编校质量与“核心期刊”遴选之间的关系。

未来研究趋势

通过梳理1991年至2013年的研究,可以发现相关研究在国内逐渐受到重视,发展较迅速,但总体研究数量仍然偏少,研究范围还不够广泛。虽然研究数量在不断增长,但20多年来,国内核心期刊的相关论文总数只有157篇,这与国内科技期刊的庞大数量相比仍然偏少。如前所述,国内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总体质量并不十分令人乐观,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者不断深入研究,让这一领域的研究步入全新阶段,推动国内科技期刊与国际接轨,提高国内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篇7

我国自从加入WTO后,全球同行越来越看好中国的图书贸易市场,这是对我们本土市场需求增大的一种良性反应。从1999年至2005年,我国图书版权引进从7343种增加至9382种,其中科技图书的版权引进从1113种增加至2182种,在总引进版权中的比例从15.2%增加至23.3%。但是在科技图书版权引进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消极的制约因素。在版权输出方面,虽然版权引进和输出的比例从2001年的12.6∶1缩小到2005年的6.5∶1,但其中科技图书的输出却是极为有限的。科技图书的版权贸易工作仍将是任重而道远的。

一、制约我国科技图书版权引进的因素

虽然有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科技图书版权引进贸易日渐繁荣,但是一些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却不容忽视。

1.国内读者对科技图书的需求与国外的差异影响着国内各出版社对科技书版权引进的信心和兴趣。纵观国外各专业出版社的科技书,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工具书、博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集、学术专著和极少量的实用技术类图书。其中学术专著是国外出版社的主要出版方向。

而在国内的科技图书市场中,现阶段读者主要关注实用技术和培训类的图书,这类书需求大,销量多,是各出版社实现赢利的主要产品。目前国内已引进或即将引进的科技原文书多数是学术专著,这类书在国内的读者群相对要小,销售量也有限,对国内的出版社来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经济风险。从数量可观的版税,到出版后存在着成本无法收回的可能,都使得各出版社对科技图书的版权引进持谨慎态度。

另外,国外的科技书,尤其是很多机械类图书,存在着与国内技术标准不同的情况,这类外版书虽然有一些内容很好,但是如果引进,势必会造成读者在使用过程中的不便。同时,国外的相当一部分工具书,内容广泛但不够深入,相比国内的需求来说,过于浅显。比如《Marks''''StandardHandbookforMechanicalEngineers》一书,从数学、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热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到运输、建筑结构和装置、电机和电子工程、工业工程等,内容上可称是无所不有,但是读者却无法依靠此书进行完整的机械设计。

2.语言障碍限制着科技图书的版权引进。目前,国内各出版社引进的科技图书多数是英文版,从德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引进的非英文版的科技图书比例很少。

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德文、法文、日文等的科技翻译资源稀缺。在我国掌握德文、法文、日文的人员不在少数,但是在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中,能够翻译专业图书的人员却非常有限。例如,机械工业出版社和一家著名的德国科技出版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他们在高分子方面的书籍在业内很有盛名。然而国内却很难找到合适的译者,甚至连样书的评审人员都不易找寻。

另一方面,在我国的科技出版领域,从负责版权业务的人员到策划编辑,能够熟悉德文、法文、日文的人员非常少,对于德国、日本出版社提供的科技新书目,几乎没有办法阅读,这使得我们在科技图书引进的源头——在对外版图书的筛选阶段,就不得不放弃大量非英文的科技书。这一现象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即可见一斑,在Wiley、Springer、Elsevier等出版公司英文版科技书的展台前,版权业务十分繁忙,但在非英文的科技图书展区,几乎无人驻足。

语言上的障碍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大批优秀的外版科技图书进入我国读者的视野,对国内相关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科技图书版权引进贸易的全面开展。

3.国内图书的低定价给科技图书的引进带来相当大的困难。与国外科技书相比,国内的科技书存在着低定价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我国图书的定价方式与国外图书不同,外版科技书定价的方式多和书的内容相关;而国内科技图书的定价方式通常按照印张计算。其次,我们的GDP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读者的购买力有限,现阶段还无法接受高定价的科技图书。另外,现阶段我国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仍未达到理想水平。一本优质的科技书对产业和行业的发展往往可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书中的许多关键技术甚至可以直接转化成企业的生产力,科技图书的出版应属于高附加值产业的范畴。

目前,国内出版社通常按照既有的印张定价方式来预估引进后翻译书的定价、需支付给对方的版税等,但是国内较低的科技图书定价必然导致较低的版税额,它往往难以满足国外出版商或机构的要求,从而影响了科技图书的版权引进,甚至导致版权引进工作的失败。

4.翻译工作对科技图书版权引进贸易的影响。成功签订版权贸易合同只是外版书引进工作的第一步。优质的翻译工作、精良的编辑加工、后续的出版发行和营销推广的结合都是决定能否最终成功引进科技图书的要素。特别是翻译环节,准确而流畅的译文将直接影响引进图书的品质和市场销售情况。例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引进的“哈利·波特”系列,前6册的中文版累计销售达1000多万册,优美的中文文字是本书成功引进的关键之一。对于科技图书而言,专业词汇的翻译是否精准、是否符合行业的使用习惯以及翻译内容能否达到“信、达、雅”的要求,都是关系到引进版图书是否令读者满意的大事。目前不少专业出版单位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签订了版权合同,却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译者或者因为译文不理想而不得不拖延出版甚至最终放弃、违约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国内出版单位的形象,给今后的图书版权引进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促进我国科技图书版权引进的策略

在我国科技图书版权引进过程中,虽然一些客观因素制约了版权引进贸易,但出版社仍然可以采取措施进一步促进该项工作。

1.提升出版的社会效益,带动科技图书版权引进贸易。版权引进工作对出版社而言确实存在着一定经济风险,但是出版社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应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例如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签订图书版权贸易合同61种,2007年1月至8月,就已引进图书127种,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存在着经济风险的学术专著。但机械工业出版社还是以社会效益为重,积极地开展科技图书版权引进工作。

2.建立出版基金。例如,有些出版社为高水平著作(包括引进版图书)设立了出版基金,以保证那些对我国科技发展有推动作用的学术专著的出版。

3.调整版权贸易人员结构,提高编辑专业素养。在从事版权贸易的人员中,可以增加精通德文、日文、法文等小语种的专业人才,一方面有利于和国外出版社建立联系、开展版权贸易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协助图书编辑更加广泛地选取适合我国科技发展需求的外版书;提高编辑专业素养,开展专业培训,定期邀请产业和行业的专家作相关介绍,鼓励图书编辑关注国外科技出版领域的动态。

4.加强和国外出版机构的互通有无。在图书定价方面,我国图书定价的方式已经相对稳定,不论是出版单位还是读者,都已接受并习惯,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要克服由此给版权工作带来的障碍,需要出版单位的版权贸易人员不断地和国外的出版商加强沟通,使之充分了解我国出版业的现状,并接受我们的定价水平,消除版权工作中的隔阂,促进优秀科技书的引进。以笔者最近的一次经历为例,一本出版社只能承受1000欧元版税的科技书,而一家德国出版社却要求支付4500~5000欧元的版税,多次协商都无法达成共识,最终我们只能放弃此书的引进。但在随后的工作中,版权贸易人员多方努力,多次和该出版社沟通,使之接受了我们可以承受的版税底线,从而保证了其他图书引进工作的顺畅。

5.完善版权引进的后续工作。为提高引进版科技书的翻译质量,需谨慎选择译者,并建立译者资源库,培养优秀的翻译队伍,将相关领域中具有良好翻译基础和工作背景(如,归国留学人员、曾有访问学者经历的专业人员)的译者纳入进来;严格执行审稿要求,提高编辑加工质量;扩大翻译书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促进科技图书版权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6.加大引进版图书的宣传营销力度,提高销售码洋,降低出版社的经济风险。比方说,大量引进的学术专著其读者对象多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相关科研人员,而这一人群很少有时间光顾书店,出版社可以针对这一情况,将图书的宣传页直接送到这些终端用户面前,既提高了引进图书的影响力,也促进了图书的销售。

三、加强我国科技图书的版权输出

与科技图书版权引进相比,科技图书的版权输出是一项更加艰难的工作。中西方语言、阅读习惯和出版体例等一系列的差异,我国现阶段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以及向以英语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展版权输出成本很高、收益较少的现状,都制约着我国科技图书的版权输出。

我国近年来输出的一些优秀图书多数集中在传统文化领域;在科技出版领域,国内拥有机械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等一批颇具实力的出版社,每年都出版许多反映我国科技和学术界最新成果、在行业内乃至在国际都具有先进水平的专业图书,版权输出的空间很大。

以机械工业出版社为例,建社50多年来,积极开展了广泛的、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版权合作。20世纪90年代就完成了《焊接词典》、《英汉机电工程》、《日汉大辞典》、《日语外来语大辞典》等专业工具书的版权输出;2003年,《现代弧焊控制》一书的英文版权被Springer出版社买走;2004年中国工程院和美国工程院联合编写了《私人轿车与中国》英文版和中英对照版,英文版在美国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了中英对照版。在、新闻出版总署提出“走出去”战略后,机械工业出版社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积极开拓版权输出的渠道,大力向境外推荐我国原创作品。2006年,邀请了在国际汽车工程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德国的亨宁·沃伦托维茨撰写英文版《汽车工程学》(Ⅰ、Ⅱ、Ⅲ卷)一书。英文图书的出版无疑为下一步的版权输出提供了便利。这也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在版权输出领域中开辟的新途径。

我国各专业出版社虽然都在积极开展科技图书的版权输出,但鉴于该项工作的长远性,还需要综合政府、出版社、编辑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围绕一个目标形成政府支持、出版社积极运作、编辑成为版权贸易复合型人才的立体战斗力。整合各出版社的专业优势,在对外贸易中形成合力,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他们在北京国际书展期间,将各科技出版社用于版权输出的图书都做在同一本书目上,增加了影响力。还可以在引进版权的基础上,与国外出版社建立良好关系,进一步促进科技图书版权输出。

参考文献

[1]王然,袁越伦,杨平.2005年引进版图书综述[J/OL].中国图书评论,2005(9).[2007-07-02].

篇8

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回答说:在过去这些年,中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国际入选的科学技术论文总数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申请全球专利的国际申请量已经超过了六千件,居世界第六位。还有其他一些数据,比如研究经费占GDP的比例,科技人员的从业数,科技论文的引用数,世界顶尖的刊物刊登的中国科学家论文的数目等等,都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但是,我国现在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并没有像论文数这些标志的那样居于世界前列。

徐冠华说,对我们国家的研究成果做一下分析,还有几个方面有待于我们改进和提高。

篇9

F034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

C096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B030 ACTA MATHEMATICA SINICA ENGLISH SERIES

I051 ACTA MATHEMATICAE APPLICATAE SINICA

C105 ACTA MECHANICA SINICA

M100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G001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I062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I282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I072 CELL RESEARCH

I139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 I710 CHINA COMMUNICATIONS

E158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B023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 SERIES B

D031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 I207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I122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G011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I037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T100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C070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E012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D017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I200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I201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G126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I071 CHINESE OPTICS LETTERS

C106 CHINESE PHYSICS B

C058 CHINESE PHYSICS C

C059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B022 CHINESE 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

B010 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RESEARCH

C095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E626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F017 CURRENT ZOOLOGY

T082 ENGINEERING SCIENCES

F005 ENTOMOTAXONOMIA

I220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I012 INSECT SCIENCE

* I225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 N764 JOURNAL OF BIONICS ENGINEERING

I227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 I168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 CHINA

S051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126 JOURNAL OF ELECTRONICS

Z027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I018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F013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I063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W015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ERIES B

F029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I229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M015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B005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RESEARCH WITH APPLICATIONS

F021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I105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I120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M035 JOURNAL OF RARE EARTHS

R062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I090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13

2013年新入选 CODE 期刊名称

I041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A

* I159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B

I184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019 MOLECULAR PLANT

* I232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G278 NEUROSCIENCE BULLETIN

I233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I202 PARTICUOLOGY

H046 PEDOSPHERE

C072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 I065 RICE SCIENCE

G616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M104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G095 VIROLOGICA SINICA

G549 癌变•畸变•突变

G481 癌症进展

A003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031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K027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02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A009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12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G786 安徽医学

Q906 安徽医药

G013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Z549 安全与环境学报

H340 桉树科技

F044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G550 白血病•淋巴瘤

R024 半导体光电

R063 半导体技术

G741 蚌埠医学院学报

U521 包装与食品机械

U645 保鲜与加工

E045 暴雨灾害

N017 爆破

N012 爆破器材

N006 爆炸与冲击

A652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02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A005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U019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030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Y0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T020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X014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03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G500 北京口腔医学

N001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H025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H263 北京农学院学报

G004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A010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L530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G016 北京医学

R018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G620 北京中医药

篇10

T101 化工进展

T532 化工科技

T146 化工设备与管道

T007 化工学报

T009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D604 化学分析计量

T025 化学工程

T567 化学工程师

T076 化学工业与工程

T501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D506 化学进展

D011 化学试剂

D018 化学通报

D030 化学学报

D501 化学研究

D037 化学研究与应用

T931 化学与黏合

T553 化学与生物工程

Z017 环境保护科学

Z005 环境工程

Z021 环境工程学报

D024 环境化学

Z554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Z506 环境科技

Z004 环境科学

Z003 环境科学学报

Z002 环境科学研究

* Z521 环境科学与管理

Z025 环境科学与技术

H049 环境昆虫学报

Z035 环境卫生工程

Z019 环境污染与防治

Z031 环境与健康杂志

G882 环境与职业医学

G656 环球中医药

M631 黄金

Y040 火箭推进

N005 火力与指挥控制

N007 火炸药学报

X011 机车电传动

N069 机床与液压

N672 机电工程

R099 机电一体化

S004 机器人

N040 机械传动

M004 机械工程材料

N051 机械工程学报

N050 机械科学与技术

N057 机械强度

N047 机械设计

N054 机械设计与研究

N028 机械设计与制造

N053 机械与电子

N682 机械制造

N515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G003 基础医学与临床

H245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R025 激光技术

篇11

G301 河北中医药学报

W012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67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U004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014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11 河南科学

K526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11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H356 河南农业科学

A058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684 河南中医

Q004 核动力工程

Q002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Q001 核技术

C092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Q009 核科学与工程

H042 核农学报

A084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K505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R535 红外技术

C035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R084 红外与激光工程

A039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203 湖北农业科学

G334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E111 湖泊科学

A028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K016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60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548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A055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G041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G336 护理管理杂志

G987 护理学报

G503 护理学杂志

G654 护理研究

G734 护士进修杂志

E141 华北地震科学

R046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H032 华北农学报

R752 华东电力

X003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T021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54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103 华南地震

G340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J004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13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A052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525 华南预防医学

A021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43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G044 华西药学杂志

G294 华西医学

G077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J033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03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篇12

G749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G832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G642 中国肿瘤

G133 中国肿瘤临床

G636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G255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N072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G667 中国综合临床

G529 中国卒中杂志

G299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G134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G502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G135 中华病理学杂志

G195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G136 中华传染病杂志

G408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G137 中华创伤杂志

G138 中华儿科杂志

G139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G743 中华耳科学杂志

G140 中华放射学杂志

G141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G251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G474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G286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G142 中华妇产科杂志

G689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G262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G231 中华肝脏病杂志

G235 中华高血压杂志

G143 中华骨科杂志

G728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G691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G263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G335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G144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G145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G146 中华护理杂志

G555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G302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G174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G147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G159 中华精神科杂志

G579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G148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G280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G149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G639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G833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G876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G150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G692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G693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G824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G152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G153 中华麻醉学杂志

G154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G282 中华男科学杂志

G155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G736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13

2013年新入选 CODE 期刊名称

G156 中华内科杂志

G157 中华皮肤科杂志

G254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G462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G158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G473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 G463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G526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G515 中华全科医学

G505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G472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G900 中华烧伤杂志

G197 中华神经科杂志

G976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G160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G446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G161 中华肾脏病杂志

G737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G162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G703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G163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G773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G367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G848 中华手外科杂志

G506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G739 中华糖尿病杂志

G164 中华外科杂志

* G761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G165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G296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G740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G793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G166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G167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G847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G285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G978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G168 中华消化杂志

G169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G892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G170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G171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G172 中华血液学杂志

G191 中华眼底病杂志

G173 中华眼科杂志

G873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G990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Q920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S590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G705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G307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G489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 G915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G175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G176 中华医学杂志

G19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G591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G610 中华胰腺病杂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