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2-12-20 08:28: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药学毕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药学毕业论文

篇1

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是毕业设计了。本文从毕业设计保障体系、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师生的配合协作等方面对高职药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下面是千里马论网小编为朋友们搜集整理的药学毕业论文致谢词,欢迎阅读

感谢我的导师教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我无尽的启迪..而你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帮助我能够很快的融入新的实验室陌生的城市里,是你们和我维系着彼此之间兄弟般的感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四年了,仿佛就在昨天.四年里,红过脸,吵过嘴,上大学前所担心的任何不开心的事情.只是今后大家就难得再聚在一起吃每年元旦那顿饭了吧,没关系,各奔前程,大家珍重.但愿远赴米国的平平安安,留守复旦的快快乐乐,挥师北上的g顺利,也愿离开寝室的开开心心.在一起的日子,我会记一辈子的.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课题到论文的,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以上是小编为您带来的药学毕业论文致谢范文。

篇2

1.临床药学方面

1.1 治疗药物监测

指导老师可以选择日常监测病例较多的品种之一,指导学生回顾性分析血药浓度与某一临床治疗效果或不良反应的相关性。通过整理血药浓度数据并查阅相应病历,了解药效观察指标或药品不良反应的具体临床表现,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药物治疗浓度范围的临床意义及治疗药物监测在指导个体化给药中的作用。

1.2 处方分析

处方分析是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和促进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根据临床某些疾病药物治疗决策的进展,选定某一病种有目的地进行处方动态分析,了解其中相关药品的使用变化。通过指导学生查阅有关文献,特别是对专业书刊的查找、利用,充分了解该病种治疗策略的进展变化,了解所涉及药物的药理学和药动学知识,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明确需要收集整理的数据资料,在指导老师带教下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处方调查结果,了解疾病治疗策略的进展对药物选择的影响或新药的出现对疾病治疗的影响。我们还可以利用药物经济学理论进一步研究这些变化在优化处方方面带来的课题。

1.3 关注药品不良反应

我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从2004年起实行药品不良反应(ADR)网络上报。这就使回顾性分析某个医院或某个地区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变得方便,数据更加全面。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及分析ADR数据,从结果直观地认识各类药品ADR的发生率、ADR常见涉及的器官、系统以及什么是严重的ADR等概念。通过具体病例的研究及文献查找还可对ADR发生有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这类课题研究,可使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对ADR的发生及药物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更高的敏感性。

1.4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在开展静脉药物集中配置(PIVAS)的医院能给这类课题提供良好的数据平台。收集本单位临床上使用药物常见的药物配伍情况,特别注意中药注射剂,通过文献检索和实际工作中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一些药物配伍后的稳定性实验,逐步累积药物配伍的知识,为临床用药提供数据参考。

1.5 生物等效性实验研究

在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运用HPLC等方法进行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和生物利用度研究,并可延伸到上市药品的药剂质量评价研究,为医院药品遴选控制质量提供科学根据。

2.医院制剂

2.1 优化制剂处方

这类选题多由指导老师常年工作经验所提出或新技术的应用所激发,可对于一些质量不够稳定的制剂处方进行改进,通过稳定性试验评价制剂原料、制剂工艺及制剂成品外观,优选最优处方。

2.2 摸索含量测定的方法

医院制剂药检室的主要工作是根据质量标准对药品质量进行检验,所以制定控制药品内在质量的质量标准可作为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摸索出优于原有测定方法的测定手段。特别是需要预处理的样品,通过中间环节的改进,摸索出更方便、准确的检测方法。

2.3 在实际生产中摸索高效低耗的节能方法

对设备、制备工艺或生产环节进行改进,不断实践验证,摸索出高效低耗的节能方法。

2.4 为中药制剂的开发做前期的实验工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2008年1月颁布的《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对于医院开发中药制剂非常有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政策所给予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中药制剂。中医药是我国的宝贵财富,资源丰富,中医药知识储备充足并有独特的中医药理论体系。我们可通过文献、网络获得的信息,利用医院制剂室良好的设备条件与临床医师一起充分研究挖掘我们的传统古方和经典验方,开发对于难治性疾病确有疗效的中药制剂做前期的有效成份的提取分离、工艺摸索及药物配伍等研究。

2.5 开发临床需要的新制剂以解决实际需要

结合本院临床特点,与相关专业临床医生合作,根据临床治疗需求,科学制定协定处方。

篇3

1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程度不够,内在动力缺乏不少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程度不够。①认为毕业论文对自己学业不会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不想也不愿去做,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②认为毕业论文主要是老师做,和自己关系不是很大。③认为毕业论文的成绩对找工作和考研没有直接影响,不想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④在经历十几年应试教育后,很多学生耳濡目染了一些不良习惯,如抄袭等,在毕业论文这样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派上了用场。认为答辩前只需搜索、复制、粘贴就可大功告成。

1.2基础不扎实,准备不充分

1.3制度不落实,监管不到位

1.4毕业设计与求职、考研相冲突,投入精力不足

1.5教师把关不严,失察失误

2措施

2.1正确认识完成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2.1.1完成毕业论文,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2.1.2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是教学相长的一种重要手段,这对教师自己的科研工作也会带来帮助。

2.1.3毕业论文也能检验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体系、科研质量体系的真实性和信誉度,是留给学校的一份宝贵财富。通过毕业论文向学校交上一份教学成果的答卷,为教学改革、教学发展提供宝贵的信息和资源,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学校可以筛选这些信息,为教学科研服务。

2.2注重毕业论文的基础工作,加强基础训练

2.3严格制订毕业实习有关制度,加强系(部、院)与实习单位的联系与配合,确保监管工作有序进行

2.3.1制定符合药学实习教学的管理文件和规章制度。为保证有效的实习管理,需要制订毕业实习管理制度,形成完整的毕业实习管理体系。如实习文件汇编、实习管理规章制度、 实习基地资料、实习生情况资料,便于指导和解决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保障实习顺利进行。

2.3.2建立信息反馈制度,保障信息畅通,保证实习效果。

2.3.3加强对实习基地的评估。要成立评估小组,采取巡视检查、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及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实习基地进行评估,以掌握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1]。

2.4合理分配毕业设计与求职、考研的时间,提高实验效率毕业设计进程计划作适当的机动调整。比如允许学生从毕业实习开始提前进入毕业设计,让有条件的学生提前开始做毕业设计等等。这样的做法配之以务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就能够在较大范围内为毕业生求职、考研提供必要的机动时间,同时又可以使毕业设计的质量有必要的时间保证[2]。

2.5抓好关键点

2.5.1把好选题关选题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学生能否按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并保证其质量,以及在毕业论文中能否对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及基本技能进行充分的训练和培养,并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等问题。毕业论文选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考虑完成课题的可行性。②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③要注意选题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2.5.2把好设计关设计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毕业论文的总体规划,相当于工程中的设计图,必须明确本课题要完成的任务和需达到的目的,具体技术要求和写作规范,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参考文献目录,具体时问安排(包括开题报告完成时间、初稿和定稿的时间、答辩时间、约定指导学生的时间安排以及联系方式等)[3] 。

2.5.3把好指导关

2.5.4把好数据关

2.5.5把好审阅关

3讨论

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大学期间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一次综合训练。毕业论文的质量优劣是对学生是否学有所得的一次综合评估,是对教师素质的一次综合检验,夯实基础,完善制度措施,抓好毕业论文中的各个关键环节,就能有效地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为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药学毕业生。

参考文献:

篇4

述。

1非手术治疗

以往,对有症状的腰椎管狭窄多主张行早期手术治疗,因为认为该病总是进展

性的,然而,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应先行一阶段保守治疗后再确定是否需行手

术治疗[1]

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用药、改变活动方式、应用支具和硬膜外激素封闭。

哪一种方法也未能证实肯定有效。非类固醇抗炎药除减轻神经受压所致的炎性反应

外,还具有止痛效果。这类药物应用较多,但尚未见到治疗腰椎管狭窄获得确切疗

效的研究。扑热息痛影响肝肾功能,非类固醇抗炎药可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也影

响肝肾功能,用药时应注意。经双盲交叉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肌注降钙素(Calcit

onin)可减轻疼痛,增加行走的距离[1.2.4]。

治疗腰椎管狭窄较有效的理疗方法是拉力(stretching)疗法、腰肌强度锻练和

无氧健康训练。骑静止的自行车对有些病人很有效,这种锻练腰呈屈曲位,多数病

人能耐受。用马具设计的踏车行走锻练,因腰椎不受力,故对腰椎管狭窄的病人也

很有用。用于软组织理疗的方法较多,包括:热疗、冰疗、超声、按摩、电刺激和

牵引等方法,虽较常用,但对腰椎疾患的疗效尚未得到证实。然而,对辅助腰椎活

动和进行更强的理疗做准备还是有益的,锻练和理疗较安全,可延迟手术治疗,锻

练可改善病人全身情况,即使不减轻症状,也有利于更好地接受手术治疗[1-3]

腰围保护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以减轻疼痛,但应短期应用,以免发生腰肌萎

缩。

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方法仍有争议,一般认为,用于治疗根性痛

的疗效较差。Cuckler等人前瞻性研究了一组病人,用于减轻根性疼痛,经双盲交

叉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对照组(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与实验组(硬膜外注射激素

)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Rosen等人回顾性研究了一组应用硬膜外激素治疗的病人

,60%疼痛症状短期有减轻,仅有25%疼痛症状长期有减轻。

Derby等人研究的结果表明,对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反应好,其手术治疗也取

得满意的效果,对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反应差,其手术治疗也未取得满意的效果,

对根性痛<1年者,应用激素封闭治疗不能预测手术效果。Rosen等人回顾性研究了

一组应用硬膜外激素治疗的病人(40例),24例(60%)疼痛症状短期有减轻,10例(2

5%)疼痛症状长期有减轻。Ciocon等人对3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硬膜外激素封闭

治疗,每周1次,连续3次,疼痛减轻长达10个月。硬膜外激素封闭疗法治疗腰椎管

狭窄虽有硬膜外血肿、感染和化学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但在非手术治疗中,仍是一

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不少作者认为,具有相对安全,副作用小,病人易于接受等

优点[1.2]。

2手术治疗

2.1手术指证当病人生活质量降低和因疼痛不可耐受且经保守治疗无效时

,应考虑手术治疗,同时症状和体征应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一致。单纯影像学改变

绝不能作为手术适应证。必须强调:手术治疗目的是减轻下肢适应症状,而不是减

轻腰痛,虽然术后腰痛也有减轻,手术目的是减轻症状而不是治愈。术后远期随访

中,仍有增生再长入减压区的可能,使神经受压症状复发。手术也不可能使已经发

生退行性改变的椎间盘和小关节恢复正常。也不能中止脊椎退行性改变的自然发展

过程[1]。

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式文献报告很多,基本上分为广泛椎板切除减压和有限减压

两类。

2.2标准的广泛椎板切除减压方法在所有受累的脊柱横向平面,由侧隐窝

的外界去除椎板和黄韧带,受累神经根在直视下从硬膜起始部至神经孔出口的整个

行程行彻底减压,所有嵌压神经根的侧隐窝行减压,尽管临床症状提示仅为面

狭窄,单侧神经根受压。理由是椎管狭窄是一种多平面疾病,面减压远期效果

不理想[1.2]

2.3有限减压方法理由是退变性椎管狭窄多为阶段性,主要为黄韧带打折

、增生性肥厚、小关节和关节囊的增生以及纤维环膨出所致。在矢状面骨性椎管常

常不狭窄。因而应行选择性的有限减压,以保留较多的后部骨和韧带结构,从理论

上讲,可减少术后发生脊椎不稳定。该操作斜行椎板切除,是将椎板外侧前部斜行

切除,选择性的行单侧或双侧以及平面部分椎板切除或椎板成形术。McCulloch[

5、6]介绍的方法:后正中皮肤切口(面5cm),向两侧游离后,分别作双侧减

压,一般先行左侧。距中线1cm弧形切开腰背筋膜,避免损伤棘上和棘间韧带,顺

棘间韧带和椎间隙向侧方剥分离椎旁肌,单侧椎板切除范围:向上达黄韧带起点处

,向下至黄韧带止点(连带下位椎体上1/4椎板)。内侧小关节切除至椎弓内界,以

保证达到关节突下彻底减压,对Ⅰ。滑脱同时行横突间植骨。然后,在另一侧行类

似手术。这种保留棘上、棘突和棘间韧带的技术称之为减压术(Microdecompressi

on)[6]。

多平面椎板切除减压方法与标准的广泛椎板切除减压方法,相比较的前瞻性与

随机分组研究的结果已有报告。这两种方法平均随访3.7年,其临床结果相似。多

平面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时间较长,发生神经损伤为12%。多平面椎板切除减压中26

%因术中减压不理想,不得已又改为标准的广泛椎板切除减压的术式。

近年来,人们主张对双平面狭窄的患者行选择性椎板切除,应通过神经学检查

选择其中之一为引起症状的平面(责任椎),可行走路前后检查或选择性神经阻滞。

某一神经根阻滞后症状消失,即表明该神经根受压。一组报告中,28例两平面解

剖性椎管狭窄中,23例(82%)认为是一平面引起症状,5例(18%)认为是两平面引起

症状,减压手术仅在认为引起症状的1~2个平面进行。虽是两平面狭窄,但仅行一

平面减压手术,术后效果与两平面狭窄者相似[6]。

2.4植骨融合问题近年来,对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后行融合的作用讨论较多

。减压后没有同时行植骨融合术,已有并发腰椎滑脱的报告,减压同时行小关节全

切,术后腰椎滑脱多达2倍,是术后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但同时行植骨融合术,

使手术复杂化,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增多,康复时间延长

,一般认为同时行脊椎融合术对患者康复无益[1]。下列因素应考虑需同时行植

骨融合术[1、2、6~11]

2.4.1伴有退行性椎体滑脱Laus等人报告单纯减压取得成功。这表明由于

椎间隙变窄和增生性骨刺的作用,该阶段可获得自然稳定。然而,另有资料表明,

同时行滑脱阶段融合,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Postachini等人报告16例术前有滑

脱,术后随访8.6年的结果,其中6例单纯减压,另10例同时行融合术,发现未行融

合者骨质长入椎管较多,临床效果不及同时行融合者。近年来的文献分析资料表明

,若同时行滑脱阶段融合,可获得更满意的手术效果[1.5]。Postacchinit和C

inotti等人发现,术后骨质增生在腰椎单纯减压未同时滑脱阶段融合者较常见。

2.4.2伴有脊柱侧凸或后凸对腰椎管狭窄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行广泛减压

,有造成脊柱失稳或畸形加重的可能。很有必要同时行关节融合术。但并不是所有

椎管狭窄伴侧凸后凸者均行融合术,是否同时行融合术,取决于4个方面:①应考

虑弯曲的柔韧性。如果在侧屈位X线片显示弯曲可部分纠正,单纯减压有弯曲发展

的危险。②弯曲是否为进展性,若有进展就有融合的指证。③伴有椎体侧方滑脱,

表明该阶段不稳定,单纯减压会加重不稳定。④侧凸凹侧有明显的神经受压时,行

凹侧椎板和部分小关节切除,难以达到凹侧神经充分减压,扩大减压需考虑融合术

[1]。

2.4.3同一平面复发性椎管狭窄当确定再次行手术治疗时,应考虑同时行

关节融合术。因再次手术需增加小关节的切除,以扩大侧隐窝和中央椎管,小关节

切除超过50%会导致阶段性不稳,特别是小关节向矢状面倾斜时。复发性椎管狭窄

伴有医源性滑脱时,再次手术必然要考虑植骨融合,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

2.4.4小关节去除过多由于手术时小关节切除或切除>50%会引起不稳定,

应同时行脊椎融合术,以防术后脊椎不稳或疼痛。如果至少有一侧小关节的完整性

保留,脊椎的稳定性就能维持。但是,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单侧小关节切除后(表

明节阶活动性明显增加),即使另一侧完整性良好,也将会发生不稳定,单侧或双

侧小关节内侧部分切除(<50%),对脊椎的稳定性影响甚微[13.14]。

2.5脊柱内固定植骨融合是否同时应用内固定器械争议较多。内固定的目

的是:①纠正脊柱畸形;②稳定脊柱;③保护神经组织;④降低融合失败或提高融

合率;⑤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因而其适应证为:①稳定或纠正侧凸或后凸畸形;②

2个或2个以上平面行较为广泛的椎板切除;③复发性椎管狭窄且伴有医源性椎体滑

脱;④屈伸位X线片显示,椎体平移超过4mm,成角大于10°时。内固定方法的选择

应以短阶段固定为主,根据术者掌握的熟练程度和病人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越来

越多的资料表明,滑脱行融合术时,同时行内固定是有益的[15~17]。

2.6手术疗效腰椎管狭窄行手术减压的疗效普遍认为较好[1.5.12]。文

献中取得疗效满意的差异较大(26%~100%),不少作者的结果表明,术后临床症状

改善随时间推移又有加重的趋势。在一组研究中,20%术后获得短期满意疗效,平

均8.2年症状又复发。另有一组,27%术后初期疗效尚好,5年后症状又加重。Katz

等人发现,不论减压融合与否,75%效果满意持续7~10年后,23%需再手术。术后

远期疗效差的易患因素包括:全身一般情况差和曾行面椎板减压。症状复发可

以是原手术部位狭窄复发、邻面狭窄有发展和腰痛伴腰椎不稳。相反,也有作

者报告一组病例,术后平均13年的临床结果满意优于平均7年者[18~20]。

2.7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

2.7.1糖尿病对腰椎管狭窄手术减压后的疗效影响,文献所报告的差异较大。在

一组报告中,糖尿病术后疗效差的比例较大,易发生术后伤口并发症。优良率仅为

42%,而无该病者为91%。另有一组报告却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72%),无该病者

为80%。有资料表明:术后减轻与活动有关症状的疗效与无该病者相似,但对减轻

下肢持续疼痛与感觉异常的疗效不肯定。这是因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本身残留神经

症状[1]。

2.7.2其他因素满意的手术效果取决于:①病人选择适当;②术式确定正确;

③术中操作精细。Katz等人报告194例手术结果,其中40例疗效不满意,认为主要

原因为:①术前全身情况差;②存在多种疾患;③背部症状较下肢症状突出。④以

往腰椎有手术史者,腰管狭窄术后的疗效受影响。已有资料表明,在腰椎手术中发

生小关节骨折是发生晚期腰痛的一种潜在因素。

3结论

尽管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解剖异常、临床症状和自然发展过程有了进一步的

认识,许多治疗方法的科学性仍未得到充分的证实。理疗、药物治疗和硬膜外激素

封闭的疗效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硬膜外激素封闭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虽有硬膜外

血肿、感染和化学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但在非手术治疗中,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

法。不少作者认为,具有相对安全,副作用小,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非手术治

疗对大多数病人减轻症状仍是有效的方法。对腰椎管狭窄相关的自然发展过程仍需

进行前瞻性随机研究,其方法仍需要改进,以提高对其相关的自然发展过程的认识

近年来,倾向有限减压的术式,以保留脊椎后部稳定成份,降低短期并发症,

但是,由于狭窄复发和邻面狭窄的发展,产生远期失败率却较高。对腰椎管狭

窄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和滑脱时,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在减压术后同时行融合术

是妥当的。减压后行椎弓根短阶段固定,可提高融合率,避免了长范围固定。最好

的方法是选择对病人有利的术式、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提高疗效,这仍是有待继续研

究的课题。

作者简介:张功林(1954-),男,甘肃人,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显微外科,脊柱

内固定,电话:(0931)8975286

参考文献:

〔1〕SpivakJM.Degenerativelumberspinalstenosis[J].JBoneJoint

Surg(Am),1998,80(7):1053~1066.

〔2〕GarfinST,HerkowttzHN,MirkovicS.Spinalstenosis[J].JBoneJo

intSurg(Am),1999,81(4):572~586.

〔3〕DeenHG,ZimmermanRS,LyonsMK,etal.Measurementorexerciseto

leranceonthetreadmillinpatientswithsymptomaticlumbarspinalste

nosis:ausefulindicatororfunctionalstatusandsurgicaloutcome[J]

.JNeurosurg,1995,83:27~30.

〔4〕RydevikBL,CohenDB,KostuikJP.Spineepiduralsteroidsforpatie

ntswithlumbarspinalstenosis[J].Spine,1997,22:2313~2317.

〔5〕SandersonPL,GettyCJ.Long-termresultsofpartialundercutting

facetectomyforlumbarlateralrecessstenosis[J].Spine,1996,21:1352

~1356.

〔6〕McCullochJA.Microdecompressionanduninstrumentedsinglelevel

fusionforspinalcanalstenosiswithdegenerativespondylolisthesis[J

].Spine,1998,23(20):2243~2252.

〔7〕SatoK,KikuchiS.Clinicalanalysisoftwo-levelcompressionoft

hecaudaequinaandthenerverootsinlumbarspinalcanalstenosis[J]

.Spine,1997,22:1898~1904.

〔8〕FischgrundJS,MackayM,HerkowitzHN,etal.Degenerativelumbarsp

ondylolisthesiswithspinalstenosis:Aprospective,randomizedstudycom

paringarthrodesiswithandwithoutinstrumentation[J].Spine,1997,22:

2807~2812.

〔9〕FoxMW,OnofrioBM,HanssenAD.Clinicaloutcomesandradiological

instabilityfollowingdecompressivelumbarlaminectomyfordegenerative

spinestenosis:Acomparisonofpatientsundergoingconcomitantarthrod

esisversusdecompressionalone[J].JNeurosurg,1996,85:793~802.

〔10〕McCullochJA.Posterolateraluninstrumentedlumbarfusion:Asoft

tissueenvelopetechnique[J].Spine,1997,22:397~422.

〔11〕GrobD,JumkeT,DvorakJ.Degenerativelumberspinalstenosis:Dec

ompressionwithandwithoutarthrodesis[J].JBoneJointSurg(Am),1995

,77:1036~1041.

〔12〕AirakssinenO,HernoA,TurunenV.Surgicaloutcomeif438patient

streatedsurgicallyforlumbarspinalstenosis[J].Spine,1997,22:227

8~2282.

〔13〕KatzJN,LipsonSJ,BrickGW,etal.Clinicalcorrelatesofpatient

satisfactionfollowinglaminectomyfordegenerativelumbarspinalsten

osis[J].Spine,1995,20:1155~1160.

〔14〕AtlasSJ,DeyoRA,KellerRB.TheMainelumbarspinestudy,partⅢ.

1-yearoutcomesofsurgicalandnonsurgicalmanagementoflumbarspinal

stenosis[J].Spine,1996,21:1787~1795.

〔15〕KatzJN,LipsonSJ,LewRA,etal.Lumbarlaminectomyaloneorwit

hinstrumentedornon-instrumentedarthrodesisdegenertivelumbarspin

alstenosis.Patientselection,costs,andsurgicaloutcomes[J].Spine,19

97,22:1123-1131.

〔16〕PostacchiniF.Managementoflumbarspinalstenosis[J].JBone

JointSurg(Br),1996,75:154~164

〔17〕WhitecloudTS,DavisJM,OlivePM.Operativetreatmentofthedege

neratedsegmentadjacenttoalumbarfusion[J].Spine,1994,19:531~536

.

〔18〕FrazierDD,LipsonSJ,FosselAH,etal.Associationsbetweenspina

ldeformityandoutcomesafterdecompressionforspinalstenosis[J].S

pine,1997,22:2025~2029

〔19〕KatzJN,LipsonSJ,ChangLC,etal.Sevento10yearsoutcomeofd

ecompressivesurgeryfordegenerativelumbarstenosis[J].Spine,1996,2

1:92-98.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