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员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1 10:33:3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质检员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质检员论文

篇1

2园林建筑小品与园林植物配置

2.1园林建筑小品与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合理的配置园林植物,不仅能美化园林建筑小品,还能完善建筑小品的功能,设计人员在设计园林建筑小品时,要选择合理的植物品种,并坚持实用性、经济性、观赏性等原则,从而充分发挥园林建筑小品的功能。

2.2园林建筑小品与园林植物配置的关系园林植物时园林景观的基本构景元素,它能将大自然的生态美充分体现出来,园林建筑小品是园林景观的硬质景观,是人工景观,处理好园林植物与园林建筑小品的关系,不仅能使得园林景观更加完美,还能体现出人与自热和谐发展的理念。园林建筑小品可以为园林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园林植物还能软化建筑小品的硬质条件,通过枝叶、自然颜色等消除建筑小品的生硬特性,这样就能显得整个园林环境动静有序。

2.3园林建筑小品与山水的关系自古历来我国就喜欢用“山水”来称呼自然风景,因此,我国很多园林景观都是建立在山水的基础上,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以湖、池为中心,在周围设置山谷、溪涧、瀑布等,再设置花草、阁、亭、轩榭等建筑小品,从而构建水面清净、山石峭拔、亭阁精致、林木浓郁的画面,这样明暗、虚实、形体、空间等相互结合,不仅能给人一种开朗、幽静的感觉,还能对园林建筑小品进行装饰,增添园林空间的优美感。

3园林成果要素在建筑小品中的应用

3.1园亭要素园亭是园林建筑小品的基本建筑单元,具有四面开敞、玲珑小巧的特点,园亭的基本功能是为游客提供遮阳避雨、休息赏景的场所,例如苏州古典园林中,园亭的样式有很多,有方亭、扇亭、六角亭、笠亭等多形式,又如拙政园的绣绮亭、待霜亭、雪香云蔚亭,三个园亭相互呼应,构成一个不等边三角_形,在园中的各个角度都有良好的观赏感受,亭下是荷花池,并且用溪桥将假山相互连接起来,让人感觉充满活力。这些园亭充分体现了建筑小品与周围环境创造的优美景观。

3.2园林廊道园林廊道是指房屋内通道、屋檐下的通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园林廊道具有息赏景、遮阳避雨等基本功能,在廊道中添加栏杆、彩画、座椅等装饰物,在隔墙上装饰灯具、月洞门、漏窗、瓶门等构件,从而增加园林景观的空间层次感,使得园林景观更加优美。

3.3园桥要素园桥是园林建筑中的水上通道,通过园桥可以讲不通的景点联系在一起,为游客提供游玩线路,对园桥进行精心的设置,也能使其成为园林的景观,如西湖断桥、颐和园玉带桥等。为有效地减少园桥的跨度,可以将园桥设置在水面、溪谷比较狭小的位置,为提髙游客在水上游玩的乐趣,可以讲园桥设置成曲桥的形式,也可以将园桥设置成平桥、亭桥、花架桥、廊桥等多种形式,从而丰富园林水景,增添园林的美感。

3.4雕塑小品雕塑小品能赋予园林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文精神,雕塑小品不仅能将设计师的思想表达出来,还能通过艺术手法,将园林景观的氛围烘托出来。园林雕塑小品的设计来源于生活,在园林景观中,合理的设置雕塑小品能起到美化人们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如将一些名人的雕塑设置在绿地之中,然后使用一些枝态轻盈的树种进行装饰,能让人们在娱乐的同时,学习他们的典故。

3.5园発和园椅园赛和园椅是园林中必须的基础设施,能为人们提供交谈、休息、?赏景,一般情况下,圆発和园椅会设置在园路两侧、广场周围、湖边、山下、花间林下等位置,错落有致的园赛和园椅,能增添园林的空间感。制作园発和园椅的材料有金属、钢筋混凝土、木材、石材等,不同的材料能体现出不同的主题,因此,在实际设计中,要根据园林主题,选用合理的材料制作园発和园椅。

3.6服务小品在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服务小品有候车亭、电话亭,这些服务小品是园林景观组织中十分重要的元素,不仅能装饰园林景观,还能满足人们的行为活动需求,同时这些服务小品还能将城市特色及文化内涵体现出来。例如苏州园林中的电话亭具有十分独特的样式,与园林城市的大环境和谐统一,将电话亭设计成园林特有的建筑形式,使其充满园林气息,达到美化园林环境的作用。

篇2

一所学校,要想有活力,要想有发展,就要让成员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就必须具备“兼容并包”的方针。所以,学校制度的制订必须无条件地遵守“最大限度解放人的精神和制度最大限度严格”原则。在此原则下,尽可能地挑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在不与国家政策法规相违背的前提下,结合学校的实际,自下而上,充分酝酿讨论,让大家尽可能地参与进来,对意见的不合理部分,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到最后形成全体成员认同的一种制度。这是一个制订过程,也是对大家的一个教育过程。

另外,制度的制订不应该仅仅涵盖对师生的“控制”,还要体现学校的传统和历史,让大家知道学校的历史与现在,自觉去思考学校的未来;还要体现学校的人文关怀,让大家可以感受到制订不是为了“限制”;同时还要体现与时代相和谐的价值观,调整学校的教育方向。.最后,制度要注重协调各方利益。学校的管理层,必须也应该持中立的、公正的立场,密切关注各个利益群体的实际生活状况,切实维护所有员工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各利益群体之间才能在一个公认的秩序下,通过协调和妥协而达成和谐共存,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制度的宣传。

制度制订之后,必须加强宣传力度。让大家明白制度制订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公正,是为了维护了大家的合理权利,是解放人的活力,更确切地说,制度通过约束人而解放人。制度制订的出发点是让学校走一条依法治校之路,走一条明主治校之路,它可以保障学校朝着正确方向健康有序发展,避免个人在管理中的情绪化和随意性,制度可以引导大家的力量朝着共同的目标出击,使所发生的一切良好的变化持续下去。更重要的是,还要让大家明白违反制度的后果是严重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家共同制订出来的制度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去违背。从而使大家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得到提高。

三、制度的执行

篇3

关键词:密植速生茶园;三峡库区;生态平衡;发展对策

三峡大坝建成以后,库区每年都会根据产业调整以及库区生态保护的需要,种植一些经济林木。如三峡大坝坝头的秭归县,近3年来通过三峡库区发展项目中的茶叶项目支持,每年至少发展新茶园333hm2,而且全部是以密植茶园的形式发展。按照规划,该县今后几年将继续按照这个速度发展,直至全县茶园面积达到667hm2。因此,有必要从保持库区生态平衡、维护三峡大坝安全的角度,重新认识发展密植速生茶园的意义,进一步完善密植速生配套技术,以指导库区茶园的建设与发展。

1对密植茶园的历史评介

20世纪70年代,贵州省湄潭茶叶研究所从实践中总结出1套茶树种植技术,即密植速生。密植速生技术在全国各地都有推广,包括三峡地区的一些茶区。实践证明:密植速生茶园较之传统的以单条方式种植的茶园,特点在于“早投产、早高产、早收益”。例如一般单条播的传统茶园,播种后经3~4年培育才能成园投产,而密植速生茶园大都第2年便可采摘。传统茶园单条播茶园至少播种8年后才能进入高产期,传统的稀窝大蔸茶园需时间则更长,而密植速生茶园5年即进入高产期,干茶最高产量可达3750~4500kg/hm2。

最初从贵州湄潭移植的茶园密植技术,曾落户于原太平溪公社(今三峡大坝北岸的太平溪镇)的水井沟,由于是试验示范,面积仅360m2,平地种植。1974年冬选用良种,采用种子直播,突出密植这个中心,建园标准很高,并综合利用土、肥、水、剪、保、采等农业技术措施,实施了高水平的管理,加上西陵峡适宜的茶树生长环境,直播后2年时间,即育成了“矮、密、壮、阔”的丰产树型,并行小采,即已有产量记载,第3年产量1728kg/hm2,第4年产量3270kg/hm2,第5年产量达到3780kg/hm2。该试验小区5年合计干茶产量9195kg,茶叶收入31800元,按5年平均,产量1839kg/hm2,收入6360元/hm2。该试验示范带动了后来三峡地区密植速生茶园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2重新认识茶园密植,发挥其在维护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三峡境内山高坡陡,暴雨集中,自古存在水土流失问题。过去三峡由于降雨量多,地表径流大,丰富的地表水作用于山体坡面上,形成了强大的冲蚀力,逐渐使浅沟变为深沟,短沟变为长沟,形成沟壑纵横、河网密布的自然景观,这种地势地貌又加剧了水土流失。据20世纪90年代的统计分析: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34600km2,占总土地面积的58.35%。其中,轻度流失面积6121km2,占流失总面积的17.69%;中度流失10493km2,占总流失面积的30.33%;强度流失面积11451km2,占33.10%;极强度流失面积5852km2,占16.91%;剧烈流失面积683km2,占1.97%。三峡库区属水土流失强度侵蚀区,年均侵蚀量达2亿吨以上,区内达到强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失面积的51.97%[1]。

三峡大坝建成后,虽然出库泥沙量已大大减少,但库区内大量泥沙仍滞留于库区,这就是说库区水土流失依然存在。以开县为例,其幅员面积3959km2,按照该县水土保持委员会过去提供的年数据资料,水土流失面积2707km2,占幅员面积的68.37%。又据新华水文站测得的输沙量情况分析,输沙量年均为1010万吨,以三峡工程服务年限100年计,开县输沙量就相当于1/4库容。[2]由此可见,防治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始终是库区生态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陈养于2007年的试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当日降雨水平大致相当(均在60mm左右),水土流失的程度与坡度、坡长成正相关关系,如他测得坡度为15°、坡长为55mm,日冲刷量为12.41m3/hm2;坡度35°、坡长51mm,日冲刷量为24.81m3/hm2;坡度22°、坡长124mm,日冲刷量为36.46m3/hm2;坡度35°、坡长200mm,日冲刷量为41.15m3/hm2。无论何种密植程度的茶园,都有降低水土流失的作用,而密植速生茶园能迅速覆盖行间,植株枝繁叶茂,根系盘根错节,固着土肥的作用更明显。如丛栽种植方式,茶园日冲刷量为61.94m3/hm2;单条栽种植方式,茶园日冲刷量为23.97m3/hm2;采用双条栽种植方式,茶园日冲刷量为11.99m3/hm2;采用多条栽种植方式,茶园日冲刷量为6.00m3/hm2。也就是若以丛栽茶园的水土流失量为100%,采用单条植的水土流失量可降低到38.70%,采用双条植可降低到19.36%,采用多条植的可降低到9.69%[3]。

由以上不难看出,在三峡库区发展密植速生茶园,不仅有利于安置移民,维护库区的社会稳定;而且从库区生态平衡、大坝安全的角度看,用密植茶园作为植物性的措施,有利于改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条件,促进退耕还林工作,降低水土流失,减少入库泥沙,保障三峡水利枢纽的优质高效和延长寿命,推进长江流域的全面开发及经济建设,对于维护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3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推动三峡库区密植茶园建设

围绕保护库区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突出防止水土流失这个重点,三峡库区的密植茶园建设应特别注意以下技术措施的运用。

一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选择建园模式。即在积极推广山地行之有效的“山顶戴帽子,山腰结带子,山脚穿鞋子”的土地利用方式基础上,尽量选用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特别是结合三峡地区的气候环境,采用茶—柑二元复合种植模式,或者茶—柑—杉三元复合种植模式。有研究表明,在多种种植模式的比较中,此2种种植模式不仅能大大降低水土流失,而且能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4]。这对于安置库区移民、提高库区人民经济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建立蓄排系统。水土流失使表土不断冲蚀,造成茶园浅(即土层浅)、漏(即砾石含量高)、缺(即养分缺乏),并增加泥沙入库量。因此,结合茶园规划建设,建立良好的茶园蓄排水系统,力求做到小雨不出沟,大雨不出园,对于保水保土保肥,减少泥沙入库量是完全必要的。

三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确定种植方式。封行成园,提早投产,对于库区水土保持的意义重大。因此,茶园种植宜采用2条、3条甚至多条植,力求实现1年种植,2年开采,3~5年达到高产。同时茶树种植要采用等高带状条植,茶蔸错开成“品”字形,并在每一个茶蔸中间用黏土培土,做成鱼鳞状。

四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运用综合技术。茶园水土保持技术很多,如深耕改土、重施基肥,可以增加茶园蓄水能力,促进茶树旺盛生长。采用定型修剪,增加树冠分枝密度,扩大树冠覆盖度,有助于减少雨水直接冲击地面,造成地表径流。特别是对于刚种植到茶园茶树尚未封行的一段时期,充分利用山地草资源较丰富的优势,实行幼龄茶园全面覆盖,有利于克服水土流失难关。研究表明:在坡度为5°的幼龄茶园里,用拦铺草约2250kg/hm2,土壤流失量是未铺草的1/15;在坡度为20°的幼龄茶园里,拦铺同量的草,土壤流失量是未铺草的1/7。不仅如此,铺草茶园与茶园相比,全氮量由0.93%提高到1.20%~1.34%;有效磷由12.50%提高到18.545%[5]。

4参考文献

[1]李卫红,彭补拙.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特点及环境危害防治措施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3,2(4):331-338.

[2]柳建龙,谭正明.开县库区水土流失浅析[J].重庆环境科学,1999(5):25-26.

篇4

要建设独具风格特色的,且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雕塑等物质文化景观,挖掘出校园走出的名人,为其遗留的勤奋学习的痕迹。这些校园人文景观为大学人开展校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场所,使大学人无形之中感受到名人文化的魅力,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提升人文素质。要充分利用校园网、阅报栏、标语牌、黑板报、橱窗、广播、现代新型媒体的设备,让校园每一角落的地方都会“说话”,生动活跃起来,校园每处都感觉到教育功能。同时在一些教学区、活动区设计要相对独立各有特色的“无形语言区”,张挂名人画像,治学和教育的名言警句,潜移默化的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书写催人奋进的标语,体现严谨治学与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注重校园文化的个性独特,使物质文化建设融入历史这些独具文化风格与粗人奋进的文化行为,使师生之间形成友好和睦的浓厚气氛。要根据学校的类别、环境、财力等不同情况,制定具有学校特色,切实可行的方案。要注重大学文化的延续性、继承性和创新性,使物质文化建设走向持续发展,要注重人文的凸现,使物质文化建设融入文化信息物化人文价值。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载体,它以某种标志化的物质形态传达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在校徽校旗、教学楼、校园里的雕塑、休憩的园林中彰显物质文化气息,无一不折射大学的精神和品位,它是一种凝固的思想,它是一种感受得到的精神。

制度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能够起到约束和限制作用。要在先进的管理理念支配下思考校园制度文化,积极建立基于网络的扁平化管理制度,使之能适应并促进学校和学校中每一个成员主动发展。高校构建和谐校园文化需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和做到管理服务育人,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要以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为主线,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与环境育人并举实施,积极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全面监控成长成才。首先应该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大学要坚持发掘人的创新潜质与弘扬大学生的主体精神,使大学生人格上自尊自爱,积极向上艰苦奋斗。在学习、生活、行为上,要主动参与和不断探究,主动自立、服务、约束和反省,以此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心身健康素质,让各种综合素质和谐共进。其次,积极搭建民主平台,营造师生融洽、民主平等、和谐温馨的管理氛围,让师生参与校园的决策管理,不需要用行政命令压制教师的个性,让教师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自由的施展和彰显。最后,要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的手段方式,建立以发展人心灵为主体,提升大学人的生命价值,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让制度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约束力于创造性,更可以让组织中的每位大学人都能尽量发挥出生命的潜能与智慧。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直接反映高校校园文化是否和谐有序、安定团结,更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对于促进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匆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的精神文化是在大学的办学过程中历史地积淀而成,是由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师生的品格、气质、生命力和创造力所共同孕育出来的。《礼记•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师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和谐共处的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校园文化的先进性、丰富性、前瞻性的精神文化不仅可以使青年大学生接受,而且有利于消除逆反心理,容易使学生轻松愉快自觉的接受教育。一是要积极开展健康的学生社团活动,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工作,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需要创新,小型活动多样化,常规活动制度化,大型活动精品化。一方面要鼓励与创造条件开展健康有益的大学生社团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校园文化活动的乐趣性、文化性和知识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公益性社团活动的引导,大力扶植理论学习型的社团活动,鼓励学术科技社团活动,倡导和鼓舞教师深入学生生活,担任学生社团的顾问和指导老师。二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充分发挥高校音、体、美的艺术学生团体的作用,广泛开展艺术类课外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高尚的审美观和艺术观,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自觉抵制消极腐朽的校园文化的影响和侵蚀。三是积极开展各项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要以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为切入点,努力培养大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依托高校科技协会,成立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开展经常性的学术科技活动,结合专业课程的学习,举办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大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吸取知识和锻炼成才。

行为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的最终表现与外在体现,不仅是校风、教风的体现,也是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的体现。要加强校园和谐思维建设,积极让大学生自觉主动地践行宽容、理性与和谐的校园文化,并内化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中英积极倡导宽容、理性的行为文化,使高校开展的社团文化活动付诸实际行动,用大学生的实际行为表现出来,对崇尚和谐和维护校园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校园行为文化对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学生中药注重加强学习目的和意义的教育,大力提倡认真勤奋学习,引导大学生自觉把学习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结合起来,达到行为和意识相互统一的高度。为了实现学习目的和行为相一致,就需要通过课堂教学、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风教育活动等形式,营造浓厚的校园学习气氛,培养自强不息与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共同追求目标,使学生树立共同理想信仰,并履行和践行好崇高的理想信念。其次,在教师中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教风。应当开展经常性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要教书育人与爱岗敬业相互结合,自觉在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和学识学风上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魅力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典型示范作用,提升教师作为和谐校园的实施者的影响力。古今中外的办学者都重视学生的行为教育,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为人师,行为示范,都是强调人师的标准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注重行为,言传身教。(本文作者:王铁生、唐顺利 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篇5

2.增加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建立现代化、设施完善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

积极协调各部门和园艺企业,增加实践教学经费投人,创建一个现代化的、设施齐全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高效的实践平台。我们还要与一些园艺企业、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办学关系,使职教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实践,这样有利于他们将来就业和创业。可以积极组织以“责任田”为中心的园艺实践教学,让学生从花卉的种植开始到收获全程由自己栽培管理,并进行小组比赛,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合作。这样能够使教学和生产有机结合,虽然工作量增大了,教学任务重了,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实干进取、团结互助的精神,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实践、探究和创新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增加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建立现代化、设施完善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

3.深入调查研究园艺市场现状,与相关园艺企业建立广泛的行业联系

实践教学时,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去园艺市场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现在园艺市场现状和流通情况,这样能够有效地开阔职教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自主创业的能力。从现在园艺行业发展情况和企业现状来看,需要我们职教毕业生积极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人才要求。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适应新时期园艺业的发展,有效实现自主创新,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因此,在职教园艺实践课中我们要带领学生多走出去,多了解园艺行业发展状况,与相关园艺企业建立广泛的行业联系,为他们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教师安排方面,应严格把关,让那些具有实践经验、专业技能强的骨干教师担任实践课教学工作。青年教师入职之前一定要组织实践技能的培训,并且通过见习、助教、一帮一、实地考察等方式,锻炼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园艺业发展趋势的了解能力。不仅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还要定期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使我们教师队伍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以保证我们有一支业务娴熟、素质高、技能强的园艺师资队伍。

篇6

二、完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为使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更加科学有序地发展,笔者在借鉴国内外高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转变观念、科学规划,实现全员育人的新局面。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全局性的育人工程,如果没有科学的规划,就很难保证心理健康工作的持续发展。因此,学院领导应把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作为出发点,充分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逐步提高意识,抛弃落后观念,做到科学、及时地指导,并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全面助人的良好局面。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人文学科的教育一样,都是不断完善大学生人格,培养大学生高尚情操,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学科,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宣传,让学院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在实际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自觉融入心理健康的思想和意识。如果全员育人意识宣传不够,学校其他部门、老师对这项工作了解不多,就会造成部门、老师之间协作意识不强,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势单力薄的被动局面。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特殊性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其心理品质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结合现阶段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开设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提升课程内涵和科学性:第一,集体备课,就如何更好地进行课堂授课等问题进行充分地交流和沟通,以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基点,与时俱进,搜集最新的、学生感兴趣的资料,认真备课,科学设计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师的授课质量。第二,如果条件允许,除必修课外还可开设一些选修课程,如可以开设实用性较强的心理咨询相关课程。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一方面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心理咨询,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咨询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选修课与必修课相得益彰,有利于形成多点多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局面。第三,贴近学生实际,适当运用心理小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授课过程中适当地穿插心理小游戏、心理测验等内容,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使学生真正从枯燥的理论知识中跳出来,在游戏中获得心理体验,从而促进心灵的成长。

3.结合高职院校实际,走多元化综合教育发展之路。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与体系。因此,单一的教学模式、德育模式和咨询模式都已经难以满足广大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为提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效性,笔者认为推行多元化综合教育的发展模式是当前高职心理健康工作的必由之路。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搭建心理健康网络平台,增加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当今世界是资讯高度发达的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大学生群体是中国网民群体中最活跃的,上网已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是他们了解时事、查阅资料、交流感情及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教育即时性、对象广泛性、信息隐秘性等独特的优势。因此,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很受大学生喜欢。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一旦实现,可以满足学生诸多需求。第二,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工作开展的校园文化。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内容与校园文化息息相关,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总是从繁荣的校园文化中汲取营养。心理健康工作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借助特定的心理健康节日,开展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心理活动,主动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宣传融入其中。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得益于优良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及心理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同时也是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取代的。

4.适当增加专兼职教师数量,增强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不断提高专兼职教师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使其更好地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然而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专业化程度偏低的现象。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随着学生需求的不断发展,只有适当增加专兼职教师人数,增强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能力,才能更有效地做好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方面,落实师资培训专项经费,加大对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力度,在考核上对心理专兼职教师予以一定的倾斜,保证心理专兼职师资队伍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以学工队伍为抓手,加大对辅导员等一线学工教师的业务培训。学工队伍是一切学生工作得以完成的重要力量,这支队伍因为与学生关系较为密切,也较容易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所以,加大对学工教师队伍的心理学专业培训,让他们学会甄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将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区别开来,对进一步推进基层心理健康队伍的建设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7

二、高职院校品牌建设的途径

(一)建设品牌学科和品牌专业

1.做好市场调研品牌学科和专业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政策,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对政策的研究和对市场的深入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准确选择和设置专业。不仅包括对地方经济和行业状况的调查,具体分析哪些专业属于热门专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来加以扶持,哪些专业属于即将被社会淘汰的专业,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调整;同时还包括对竞争对手的分析,了解它们的学科和专业设置情况,对其优劣势进行分析,从而扬长避短,争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2.立足地方区域特色经济,根据社会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拓宽专业发展空间高职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高职教育的大力发展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面向生产、服务、建设和管理的一线高级技术型人才,也为我国走新型化工业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做出了重要贡献。高职院校立足地方区域特色经济建设品牌学科和专业,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培养人才,使学生增强实践能力,提升就业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名师建设

1.学校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发展前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培养优秀教师。

2.学校要鼓励教师创新,着重培养和打造一支以专业和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综合素质强、专业水平高的品牌教学团队。3.要加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可以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也可以请企业的员工到学校参与教学。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指出:各高职(高专)院校一方面要通过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另一方面要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三)打造品牌学生优秀的学生是学校高质量教学水平的体现,也是学校良好品牌形象的体现。

1.注重内涵式发展道路,在教学内容上加强课程改革,应根据社会和地方经济所需的技术领域和岗位核心能力及任职需求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考核方案。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人才培养上实行“双证书”制度,使学生除了掌握理论知识外,还能通过专业培训获得一技之长。

4.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要加强校内实训,也要加强校外实习,在专业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使学生尽快熟悉和适应工作环境,实现教、学、做合一。

5.在就业过程中建立毕业生追踪、回访、宣传的完整体系。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积极倡导工学交替型等教学组织方式,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同时,推进以“多证书制”为特征的职业认证和职业资格制度,以达到拓宽学生就业面的目的。

三、高职院校品牌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品牌意识淡薄。目前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者对品牌的经营意识薄弱,没有意识到品牌作为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使学校不能形成一种品牌效应。另外,没有形成教职员工全员参与的观念。很多人都认为品牌的塑造是学校的事,与我无关,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因此,高职院校品牌建设既需要有先进的品牌理念,还需要全校上下形成合力,打造品牌。

第二,品牌特色不明显。判断高职院校是否具有品牌竞争力的首要标志是它的专业,判断标准有两个:一是是否处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沿,二是是否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专业的特色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品牌塑造,因此,为了增强品牌特色,我们在专业的设置上就不能盲目跟风,而要牢牢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和品牌专业的定位。

篇8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0-0022-03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而今普遍迈入了深入内涵建设、全面质量提升的新阶段。文化是大学的核心与灵魂,文化追求是大学的一个本质特征。但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不应局限于建设有文化的校园氛围,更不能成为已有高校文化的抄袭者,而应该通过逐步实现学校的战略规划,形成各自学校的校内文化自觉,用中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先进文化引领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一、文化自觉的概念及意义

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们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源,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从而增强自身文化转型的能力,并获得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文化选择的能力和地位。此外,应具有世界眼光,能够理解别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增强与不同文化之间接触、对话和相处的能力”。[1]

文化自觉包括了对自身文明和他人文明的反思,对自身的反思往往有助于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因为世界上不论哪种文明,无不由多个族群的不同文化融会而成。我们在这些族群的远古神话里,可以看到他们不约而同地在强调自己文化的纯正性。一旦失去了固有的文化自觉,将会使人失去方向和目标,甚至会走向愚蛮。总之,能够尊重并汲取优秀的文化,从而建构全新的固有文化环境,即为意义上的文化自觉。

二、高职院校文化自觉的重要性

文化自觉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不竭动力和保证。在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中重视文化建设,其核心就是在其教育研究、教育探索和教育实践中形成文化的自觉。

(一)加强文化自觉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必然

回首走过的发展之路,在我们国家单独设置办学的高职院来看,大部分走过了升格、合并的路子。在发展前期,重点建设在于学校的硬件设施,而缺乏对文化自觉层面的理性思考和高职院校发展的战略规划,如对存在的价值、办学的路径、发展的方向等目标的反思与探索。在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系统中,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但是所有的发展只有上升到文化发展的层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内涵发展,才具有科学性和特色性。反而言之,高职院校在其高层次的高等性和职业性中,如果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特色的高职文化,就很难保证其科学的发展,就更难屹立于高等教育之林。

(二)加强文化自觉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要求

在任何时候高职院校都不能成为一个技能、技术的训练场,而要努力建设成一个培养人、塑造人、锻炼人、发展人为一体的学习、实践场所。“高职教育的高等性既体现在专业技能上,又体现在文化道德修养上。从目前生源来看,高职学生属于应试教育的弱者,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底蕴不足、人生目标不明、自卑心理较重、自律意识不强、人文素养薄弱等共性。如果高职教育再一味强调技能教育而忽视文化育人,高职学生的人格养成就会产生不足,学生走入社会时可能难以立足。”[2]所以,以塑造人、培养人为高职院校发展宗旨的“文化自觉”,其客观存在性不可回避的成为了其价值重建的必然选择。不管哪一所高职院校,要想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各有千秋,决定因素就在于该高职院校独特而又深厚的文化氛围和积淀。

(三)加强文化自觉是高职院校引导主流文化的渠道

当前,社会思潮的多样化影响了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中华文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自信,这部分学生反而对一些西方鼓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顶礼膜拜。长期受到这种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对长知识、学文化的黄金时期的学生来说,很容易扭曲他们的理想信念、人格品质、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因此,有步骤的推进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有效的文化自觉培养,在学生的观念中形成一种主流的文化去引领多元文化,能对高职院的学生起到有陶冶情操、净化思想的作用。

三、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和发展,依旧存在着内涵不足、功能不完备、机制不合理的弊端,对高职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文化的自信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文化育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理念不科学

在高职院校的文化理念形成过程中,大部分是基于学校的工作或管理人员对文化的理解而形成的,师生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工作和学习。但是,目前人们常常回避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重要的核心问题,对文化的理解有一种浅显的片面认识,甚至把对文化的理解看作是一些符号、一种形象设计、一种娱乐活动,简单地把校园中的一些建筑、草坪、雕塑视作文化的象征,甚至把一些日常的校园文化娱乐活动和常规讲座当成是在建设高职院校文化。

这些对高职院校文化片面而又肤浅的理解,将使高职院校文化丢失其原有的本真意义,而且这些片面的观点和思想还会各自为政,互不相容,影响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使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缺乏一种主导。从某种角度来看,这种对高职文化的肤浅理念,已经毁坏了文化的真正面目,是一种伪文化。

(二)制度不健全

不少高职院校一味追求规模的扩大,却忽视了内涵的建设,导致两者没有并驾齐驱的发展。许多高职院校在发展上指导思想不清晰,发展方向不明确,部分高职院校在文化的建设上,出现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模仿和复制其他高校校园文化的模式,甚至有些高职院校之间照搬照抄,相互模仿。

(三)主体不明确

高职院校的主体大致可以分为教师、管理人员、学生和后勤服务人员这四大类。由于工作的差异性,每一类主体对学校的期望、追求是不同的,甚至在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上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每个主体之间存在的这些观念、利益上的差异,可能会导致某方面的冲突。高职院校文化冲突的主体是围绕学生的需求和其他主体而展开的,需要明确的是学生是中心,主体是学生。

(四)追求急于求成

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中,不按照发展规律,不遵循市场导向作用的思想依旧存在。不少高职院校急于求成,过度强调学生的职业性,把学校看成培训中心,把高职教育当成“就业”教育,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引导和培养。“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存在着相对重视专业学科的系统性而忽视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性;相对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而忽视学生道德伦理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相对重视企业职场文化的营造而忽视传统经典文化的熏陶涵养。长此以往,可能造成高职学生成为有技能没信仰、有知识没智慧、有规范没道德、有欲望没理想的‘单向度人’。”[5]

四、以文化自觉为前提加强高职院文化建设

(一)在对高职院校文化地位的认识上要形成高度自觉

高职文化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灵魂,换言之,高职院校在工作和活动中开展的各项工作和活动,无不是在追求一种特定价值取向和精神需求的文化建设。从战略意义上讲,高职院校要想把文化育人提升到学校的发展规划上来,增强文化自觉,必须从高职教育的根本特点谋划、探索和研究目前高职院校的文化现状和困境,注重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促进质量提升,培养优秀人才就是文化建设的理念,从战略的高度设计和规划好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

(二)在高职院校文化的育人使命上要形成高度自觉

一所高校的建立,归根到底其根本任务和使命是育人,是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文化的熏陶。高职教育在育人过程中要实现高职教育双重自觉,也就是让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要懂得技术又要有严谨的工作责任感和崇高的人生追求,把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始终确定为学校坚定不移的使命,使得培养出的学生技能和素质都得到全面提升,为走向社会和将来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把每位高职学生都培养成为既有知识、有技能、有智慧,又有责任、有精神、有境界的文化人,使每一位教师都树立‘技高为师’的专业自觉、‘身正为范’的道德自觉、‘关爱学生’的育人自觉,真正成为文化自觉的积极推动者。”[2]

(三)在高职院校文化的科学把握上要形成高度自觉

高职院校的文化自觉建设不能是一时的头脑发热和激情,更需要的是摸清规律,科学把握,循序渐进的稳妥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必定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文化的创新和积淀。在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学校的方针、理念、办学特色的凝练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实践而形成的。高职院校在文化建设思路上,“必须进一步凸显以‘服务为本、职业情怀、经世致用、崇德尚能、创新创业’等为核心价值的精神文化;以‘刚性标准、弹性过程、柔性管理’等为核心架构的制度文化;以‘德高为范、技高为师、爱岗敬业、分工合作’为核心特征的行为文化;以‘和谐型校园环境、互补型“双师”团队、共建型实训基地、共享型教学资源、公共型服务平台’等为核心载体的物质文化”;[6]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措施上,要结合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不断将企业文化、专业文化、地方区域文化的优秀传统与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有机的协调融合,形成高职院校发展的特色和亮点,最终实现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自有文化。

[ 参 考 文 献 ]

[1] .文化自觉的思想来源与现实意义[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2002(8).

[2] 沈楚.文化自觉视野中的高职文化建构[J].江苏高教,2013(2).

[3] 许黎英,平静.文化自觉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的价值[J].职教论坛,2012(28).

[4] 石中英.大学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05(8).

篇9

2软件企业专家的特点和遴选依据

在与企业交流过程中,认真遴选合适的企业、合适的企业实践专家进行合作,是专业管理必不可少的工作。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企业专家没有好坏之说,只有是否合适的区别。合适的企业专家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适合的企业专家不仅会直接影响校企合作的效果,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可能带来副作用,特别是可能在学生中造成负面影响。对于软件这种智慧和知识密集型的行业来讲,相当比例的企业专家是热衷于技术钻研的高智商人才,且性格中的强势色彩相对较重,容易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社会性角色有所忽视。因此,如何遴选软件技术专业的企业专家尤其需要慎重。软件企业中的技术人员主要呈现两种职业发展轨迹。一种人始终在技术方向上发展,且颇有建树,从软件程序员、软件工程师、技术主管直到架构师都是这类人员可能涉足的岗位。这类人员代表了行业技术发展的最新方向和未来趋势,但是,并不适合承担全面参与院校合作的企业专家角色。原因是他们对于技术和技术人员的要求永远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不自觉地偏离了在校学生的基础和水平。这类企业专家心目中的专业培养目标实际上是面向成熟技术人员,而不是面向在校学生的。因此,这类技术主线的专家对于我们高职院校的主要价值在于,引领教师学习行业的技术更新、结构升级,而不适合确定具体的人才定位和课程分工,更不适合直接参与学生的实践教学工作。另一类企业技术人员的发展轨迹中包含了相当比例的技术培训和员工招聘的工作内容,或者说他们不局限于技术领域的发展,还具有一定的管理职能,属于复合型人才。这类人员能够比较清晰地分辨应届毕业生和有经验的程序开发人员之间的区别,能够用宽容的态度看待软件专业毕业生的精确专业对口率不高这一现象,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并不意味着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失败,而是由软件技术这一高端行业特征决定的。特别是有过面向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培训、实训经历的企业技术专家,他们对于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方案的定位、理解更加客观,更加切合实际。这一类复合型人员是校企合作的最佳人选,可以胜任方方面面工作的需求。他们一方面谙熟企业流行的成熟技术,一方面还要了解在校学生的现状,能够准确把握水准和方向,为院校提供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篇10

繁忙而又紧张的四天志愿者服务在工作昨天晚上结束了,我作为一名大会的引导员,在这次工作中得到了锻炼,也有很多的感想。

10月27号一大早我们就从学校出发前往广安宾馆。到了那,高老师给大家分配好了工作,让大家立即前往自己分到的宾馆。由于我是晚一点报名的,所以跟其他六名同学被安排到机动组,哪有事就派我们去。中午休息了一会,三点的时候,接到刘老师的通知:让我和其他两名同学前往天坛体育宾馆。我们立即就出发了。四点一到那,在大厅的其他几个比我们先到的同学给我们说了我们的工作任务。我负责所有天津代表的引导工作,安排的车是47号车。我在大厅见到有天津来的代表就跟他们打好招呼,告诉他们我是他们的引导员和我的电话,并登记下他们的联系电话、房间号以及姓名。晚上八点半,天津的代表差不多都来齐了。我们几个引导员匆忙吃完饭然后到大厅询问负责会务安排老师明天的安排,我想早点通知代表们明天的安排,怕晚了打扰他们休息。到九点半,所有的天津代表我都通知完了:早餐六点、七点准时发车、记得带好代表证以及入场券,乘座的是47号车。弄完以后,帮助会务组的老师发书和包以及代表证给那些刚到的代表。忙到12点,工作基本结束了。由于天坛体育宾馆来了300多名代表,客房都安排满了,我们七名引导员只能被安排到ktv的休息室。里面就两张小床,别的什么都没有,而且特别冷,但是我们已经特别累了,也没办法就睡那了。

28号早上5点20起来,整理完一些东西差不多六点多吃完早饭,就出去看47号车停在哪,然后在宾馆门口举着车排,叫着天津的代表请上47号车。六点五十分车上还有几名代表没到,我请他们的领导给他们打电话催催,因为七点就得准时发车,不能延误其他代表。七点人都到齐了,我们发车了。在车上我给大家做了下自我介绍,并给他们读了这一天的日程安排。通知他们会务组的一个老师说所有的包都不能带入会场,照相机以及水都不能带进去。代表们都抱怨说怎么小包都不让带,我说很抱歉,这个是大会安排的,我也没有办法,大家只能是把东西放在车上了。有位天津红桥区代表的负责人说她们昨天所有负责人开会,组委会的人说可以带女士的小包进去。我问了她那位负责人的电话然后打电话问清楚了情况,得到的答案是可以带小包进去,告诉了大家这个消息,她们都很高兴。半个小时就到了人民大会堂,我让代表们排好队准备入场。第一天开会,来的人也特别多,进入会场时秩序都挺乱的,为了不让我带的代表团人走失,我让大家都排成两队紧跟着队伍走,进去后首先是拍照,人特别的挤,我把代表们引导到人少点的地方,等待着第二批照相。照完后引导大家进入三层的会场。安排他们就坐。会议结束后我引导他们出来,在会场外面集合,然后返回47号车。最后有几个代表比较晚才出来,怕他们找不到车,我遍到前面举着车牌。终于他们出来了,看到了我就跟我回到车上。清点完人数就让司机师傅发车了,把人数报给负责代表们吃饭事物的老师。下午吃完饭就又把他们送回了大会堂。这天的工作还算顺利,我随车带着北京地图,给那些想去到处逛逛的代表。有两位比稍大点的姐姐想去秀水街玩,问我几点关门,我不是北京人,也不太清楚,就打电话问了我一个北京的同学,告诉了她们。还有一位代表的手机没钱了,他得打电话让家里人给他充值,我把手机借给他用,怕影响他的事情。

篇11

第一、具有创新性,教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办法创新课程,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微课,学生可以利用手中的手机实现按照自己需要去有针对的学习,可以重复实现知识的记忆。

第二、主体性,实现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的教学结构的重要突破,实现信息技术与建筑经济管理教学的有机结合,突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整合手段。如果想要让信息技术辅助建筑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就需要进一步的计划实施,让这一想法运用到实际当中。首先要实现备课教学网络化,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联合学校网络完成网络备课,在公共校园网上共享建筑经济管理教学的教材,利于学生的预习,经验交流。其次要建立健全校园资源共享网络库,在资源库提供共享有用的知识,如: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教学材料等,为学生的更好学习建筑经济管理知识提供方便的知识库。进一步引进先进的多媒体来辅助实验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信息网络化,让教师能够更好地结合实际社会经济发展讲解建筑经济管理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具有发现问题并采用理论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建筑经济管理学科的整合。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做到有好的技术和设备要有优秀的教师来使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在这些工作中,除了实施实验教学发展的方案,还要加大宣传、鼓励更多的工作者参与信息技术辅助建筑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工作中。

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建立

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新模式,是提高高职院校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创立学科品牌、提高院校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推进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积极积累实践经验,也是现阶段为社会提供符合现实需求的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必要措施。

(一)提升教学形式的互动性

高职院校应加强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形式的改革,彻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升教学形式的互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演讲、团队讨论、现场问答等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加强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并主动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后复习工作。积极搜集资料,全面提升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形成乐观进取的性格特点。

篇12

二、中职院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师德教育效果不理想尽管中职院校对师德建设一直很重视,但总是停留在口号的宣传上,没有形成中职教师对师德重要性的广泛认识。中职院校存在重教学而轻师德建设的现象。很多教师没有参加过师德教育活动,有的教师只注重个人发展,对学生的关照不够,责任感不足。一些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师德制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二)师德评价机制不完善确立师德评价的标准、内容和制度是新形势下中职院校师德建设问题与策略探析宁兆国大连长兴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当前,中职院校的师德评价制度还处于萌芽阶段,不能及时适应教师队伍发展的新情况和职业道德要求。制度跟不上形势,评价内容和制度、监督激励制度等方面还有不少缺陷。尤其是敬业精神等软指标,不容易用具体的数字来衡量定位,导致教师重业务而轻育人。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缺乏分工合作的制度,缺乏内在统一性。师德评价机制的程序建设相对滞后。对师德评价的方式、步骤、时限等程序性规范不够.评价机制的运行不灵。

(三)师德监督和激励机制乏力目前许多中职院校对师德建设的监管没有独立的部门,对于师德的监督方法和监督手段不够先进。中职院校师德监督和激励机制方面比较软弱,监督体制的不完善导致监督主体懒于作为,奖惩制度的不明确也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对教师师德表现没有法规上的标准,奖惩机制和激励机制也不足以完全杜绝失德现象。

三、中职院校师德建设的策略

第一,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队伍存在一定程度的功利化倾向,中职教师师德建设尤为重要。十报告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教师育人是教师的责任,中职教师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是一门内修的功课,必须从思想上坚定道德意识,深刻学习道德规范并践行。中职院校也要加强对师德的管理,比如禁止教师收受学生钱财和礼品,评选和奖赏模范教师,宣传师德建设的重要性,组织教师定期学习中央精神和师德内容,要求教师自查和自省,时刻牢记教师的历史使命,热爱教育事业,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

第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美化师德建设软环境。物质方面,建设优雅的育人环境,从校园环境的美化、绿化、亮化角度加强校园软环境的艺术性与文化内涵。环境对人的心理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学校环境,要用文化来熏陶,使教师和学生都在充满文化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人文修养,用美好的环境来映衬人的纯洁内心,可以建设师德园地等小型广场宣传师德事迹,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德行认知。尤其对于青年教师,提高青年教师自身修养更是学校要关注的重点。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青年教师容易被环境所感染,自觉的融入到纯净的校园文化中,用审美来塑造身心。

第三,形成长效的师德建设制度。从制度层面加强对师德问题的管理和约束。中职院校的管理层可以作为督促小组,对教师的德行加以监管,用制度手段促进师德的长效推进。教师在教学岗位和生活中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清廉的道德修养面对学生。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用校训、校徽、校歌等形式,提高校园文化的凝聚力,使校园文化力内化在教师与学生的心里。中职院校要经常举办有意义的活动,比如技术交流,企业前沿问题讲座等。与时俱进,使其深入广大师生内心,内化为师生的精神特质。中职院校还应该特别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因为中职学生意志力薄弱,学习自觉性差,容易被外界因素影响,教师主动与学生沟通,加深师生间的感情,建立师生互动机制,使学生的诉求及时得到回应和满足,提升校园的人文关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