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10:33: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基层文物保护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K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264-01
众所周知,做好文物保护与管理,不仅有利于保护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还能够促进地域间的文化交流,增加旅游资源,提高文物所在地的经济发展,安定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因此,作为基层文物管理部门要正视文物保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好保护与管理,促使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文物保护管理中面临的困境
1.硬件建设不足。毋庸讳言,基层文物管理经费由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经费仅保证人员工资,甚者连人员工资都难以保证。基层文物管理机构的办公条件简陋,没有必要的经费保证,没有畅通的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缺少安全的库藏条件和安全预防设施,文物安全隐患无法及时排除,工作难以正常开展。经费短缺导致文物保护不能有效管理、保护措施不能落实,有的只能任其损坏;经费短缺也使业余保护人员经费难以落实,挫伤其积极性,不利于文物的有效保护;经费短缺致使交通工具难以保障,文物点多、面广,管理工作难以到位;经费短缺使得民间流散的文物不能及时回收,许多有价值的文物不能及时调查保护,造成文物的流失。
2.软件建设不到位。基层文物工作人员结构复杂,专业知识参差不齐,部分工作人员对自己所肩负的工作使命认识不足;加之经费不足缺乏必要的文物专业培训、学习,难以适应文物保护和管理的新形势。需要指出的是,基层文物管理部门还存在着机构不健全和体制不顺等问题,文物管理机构所肩负的任务繁多;在《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方面力度不够,难以得到人民群众的重视,难以形成群防群治的网络。
二、科学改进基层文物保护与管理
基于以上所述,笔者以为,新时期要正视基层文物保护与管理中的问题,科学改进,加强使命感,贯彻执行好“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和原则,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法律法规宣传,提高文物保护意识。不可否认,现阶段基层还有不少破坏文物的违法犯罪行为,因此,基层文物管理部门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搞好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基础;提高领导干部对文物工作的认识水平,搞好基层文物管理工作的关键;更重要的是,加强对文物工作者自身业务水平和素质的提高,增强责任感,培养敬业精神,做好基层文物管理工作的保证,加大对《文物保护法》、《有关文物保护条例》的宣传和贯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投入更大的热情,将文物的有效管理与经济建设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社会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和谐发展。
2.强化自身监管职能。基层文物管理部门要加强行政执法管理和业务监督管理,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文物保护法》为依据,制订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规或管理办法,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树立《文物保护法》的权威性,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要加强业务管理,加大监督力度,认真履行保护职责及有关管理措施,将文物保护单位纳入科学、正规的管理体制,使业务管理、监督真正落到实处。
3.做好开发与保护的协调。文物纯粹的保护没有意义,片面地进行开发有危。因此要按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进行开发利用。文物保护单位要结合实际,保护与开发并重,走出适合本地发展要求的路,开发利用应有主次,贯彻“重点开发,全面保护”的原则,以一个或几个点为突破口,不断探索经验,循序渐进,促进整个文物保护单位工作的开展。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引言
文物是社会进步的历史见证,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发展各个阶段智慧的结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现代博物馆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现代博物馆在对文物的保护中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现代博物馆在对文物保护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改进与创新,进而开辟文物保护、管理的新途径。
一、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我国的文化遗产正在逐步减少,如传统的民间习俗、手工艺以及游戏等,丰富的民间文化蕴含着民族文化,是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见证。有效的保护文物资源,就必须提高人民对文物的认识和了解,使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提高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保护意识,保护文物,是现代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之重点。
二、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缺乏具有高素质专业性强的文物保护及管理队伍。由于基层文物管理队伍的人员结构相对复杂,文化程度各不相同,业务素质也存在着差异,因此造成文物工作人员对文物的历史使命的认识及判断的能力存在着较大差异。其次,由于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文物管理专业知识及相关培训,造成目前不能满足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的发展。所以,要尽可能地将文物管理及保护工作中的不规范性、不科学性及不完善性等问题加以改善,在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学习的同时,还应对其专业知识及技术进行灌输。
(二)工作环境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许多基层文物管理机构的办公条件简陋,没有必要的经费保证,没有畅通的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甚至没有相对安全的库藏条件和安全预防设施。文物安全隐患无法及时排除,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三)管理体制及制度不够健全。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及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基层文物管理机构所承担的任务较为繁多。例如文物保护管理所、考古所、研究室、钻探公司、博物馆的职能及任务等全部在基层文物机构的工作范围之内。导致基层文物管理机构不仅要负责行政管理,还要负责业务工作,人员的安排上显得过于紧张,使文物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四)经费短缺。由于管理体制的制约,基层文物管理工作的经费一般由地方政府财政投入,而在注重抓经济建设的形势下,许多地方政府对文物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尽如人意,文物保护经费仅仅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工资,一些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甚至连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都难以保证。经费短缺一直是困扰基层文物工作的一大难题。由于经费短缺,许多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保护措施不能落实,有的只能任其损坏,甚至遗失;许多建立起来的业余保护组织人员经费难以落实,挫伤了业余保护人员的积极性,业余保护组织形同虚设,不利于文物的有效保护;许多民间流散的文物不能及时回收,许多有价值的文物不能及时调查上报或保护,造成文物的流失。这是基层文物工作者最痛心、最无奈的事情。
(五)开发与保护工作失调。对于文物保护单位而言,开发利用作为文物价值的重要内容,对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在日常文物的管理工作中,容易受到地方政府经济建设目标的影响,造成文物开发与经济建设产生矛盾,文物法规很难得以实施。文物保护工作也很难得以落实。
三、现代博物管文物保护管理趋势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犯罪的手段也越来越具有隐蔽性与技术性,如何做好博物管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需要政府、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借社会各界的力量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力度,提高博物馆文物保护效率。
(一)加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博物馆的文物都是极其珍贵的具有一定历史性和不可再生的物品,保护难度大,必须加大文物保护资金的投入。因而,国家应从政策上支持文物保护工作,提供财力支持。由于文物保护的对促进地方经济收益效果不明显,地方政府对文物的历史性、文化性以及艺术价值认识不足,导致文物保护资金困难。而实际上文物保护的作用,对社会的贡献意义重大,一方面能有效的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文物保护是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带动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因此,现阶段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精神文明建设。
(二)加强文物保护制度建设。在博物馆文物保护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文物管理保护制度,尤其是文物的提取与交接制度,文物的提取必须根据文物管理相关制度进行,签订正式文物出库依据,凳记清楚名称、编号、文物的年代、完整度以及归还日期等各个细节,并且有相关部门负责人,博物馆领导签字审批文件作为提取依据。交接双方必须当面清点,检查作好交接管理、保护工作,确保文物万无一失。
(三)文物保护管理向智能化、全民化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加强了对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充分发挥文物的价值,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也正向人性化、全民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首先,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要以人为本,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在依赖于科技的同时,还离不开大量技术人员的支持,因此,文物保护不可忽视技术员的重要作用,是文物保护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次,文物保护是一项公益事业,要注重博物馆的公众形象,文物保护的最终目的是惠及民众,提高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形成全民参与保护社会氛围,充分体现社会力量,使现代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管理呈全民化的方向发展。最后,科学的进步与高科技的使用,博物馆文物管理与保护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博物馆根据自身的需要,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实现文物保护的全面监控,提高文物管理与保护标准。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264【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文物的现实存在意义,便是辅助相关工作人员针对人类历史和社会成员思想教育加以系统化研究认证。不过最近阶段,我国相关纪念馆在保管和陈列相关文物时,损害问题接连衍生,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加以完全修复,严重情况下会直接面临消失危机,这不管对于纪念馆还是国家来讲,都是较大规模的损失,由此我国文物日常保护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瓶颈限制危机。所以说,从事文物保管和陈列的工作人员,必须在新时期背景下秉承文物科学保护理念,结合最新技术手段规避文物损坏问题,将文物实际收藏年限加以有机延长,真正为社会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指导。
一、由于工作人员保护意识不够完善而衍生的文物陈列和保管问题整理
文物在纪念馆都机构进行保管陈列环节中,因为经常承受人为、财力、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使得当中的意外问题接踵而至,文物保护实际绩效令人担忧。相关细节主要如下所示:
(一)文物本身蜕变迹象难以被及时观察认证
文物,因为收藏时间不断增长,在结构机理上必然会发生本质性改变,不过该类过程显得极为缓慢,一旦说纪念馆等文物保护机构的保管、解说人员,产生任何疏忽心态,就无法精确化挖掘当中过于细微的变化结果。正是因为现阶段我国部分文物保护工作人员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不足,使得相关文物悄然发生变化而不能被快速发掘,如陈列书画掉粉、库内保管花卷的粘连等问题,通常情况下无法恢复原状,所以长期以来令相关保护机构头痛万分。
(二)负责文物保管的库存条件严重不达标
这里强调的主要是我国基层区域的文物保护机构,因为馆舍建设面积有限,内部大多数文物都需要在库房之内予以保管,但是因为库房保存设施过于陈旧,几乎无法满足目前文化全面保护诉求,而一些责任心不强的工作人员,甚至会将文物随意地在库房之内堆积存放,一直经受潮湿地面和散落灰尘的侵袭,诸如桌上、库房墙皮脱落现象此起彼伏,文物保存现状又怎可不令人忧心忡忡。
(三)收藏人员在进行特殊文物陈列展示过程中不能提供健全的保护措施
至今,我国不同区域都开始紧锣密鼓地开展文物收藏保管机构新建和扩建工作,当中配套设施成本投入数量同步大幅度增长,对于新时代下我国文物收藏陈列展示环境,的确产生较大的整改调试功效。而透过不同区域基层馆舍监测反馈结果观察得知,当中隐藏的技术型问题还是比较繁多的,如不能科学控制馆内温度、湿度、照明等环境因素指标,使得文物收藏陈列展示中的保护条件存在诸多漏洞,在此基础上,即便是保管和陈列工作人员再如何努力,最终保护实效必然不够理想。
(四)既有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投入已然面临全面滞后危机
关于文物保护科技,始终徘徊在边缘化研究队列之中,当中衍生的专项研究依旧屈指可数。现如今规模较大的文物收藏馆已经吸纳沿用高端保护技术,至于部分基层文物保护机构,则因为自身资金过于短缺,始终利用传统白灰吸潮和脸盆去湿方式加以保护。关于这方面的创新科技投入滞后问题极为显著。另外,目前我国已有文物纪念馆中,涉及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低下现象十分常见,根本无法切实应用最新且富有实效的保护手段,来避免文物蜕变危机。更加严重的是,如若说相关文物在保管和陈列环节中衍生出不良事故,馆内真正能够结合最新技术设备和手工加以修复的专业人才,几乎屈指可数,远远不能迎合馆藏文物的系统化保护要求。
二、日后我国在文物陈列和保管期间强化工作人员综合保护意识的措施解析
(一)加大对文物陈列保管过程中保护工作必要性的推广指导力度
人类一切行动都必须依靠思想加以指导。尤其作为现代专业化文物馆藏工作人员,必须时刻加强对现行《文物保护法》的认知学习力度,明白其对于纪念馆运营甚至国家经济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前景的影响效应,同时尽快树立起文物综合保护的责任使命观念,真正将保护意识灌输到日常陈列、保管工作重心之上。再就是积极树立起上报和同步修复的思想理念,特别是处于文物保管和陈列一线的工作人员,应当细致观察验证展厅内陈列文物的一切细微变化,整理成为完善形式的报告并交由上级监管部门审视,试图提供妥善的调试建议,借此规避文物严重受损问题。
(二)竭尽全力推动文物陈列和保管工作意识的主动预控性转变步伐
文物和人体大体一致,其内在机理始终会经历自然缓慢衰退的过程,一旦说遗留病根,便难以全面消除并恢复初始形态。虽然说,最近我国已经大力推广文物主动性预控保护理念,但是有关基层纪念馆,仍旧将文物抢救性保护作为核心措施。为了将这类问题根治,相关机构必须及时转变文物保护理念。涉及日后的改革工作内容将顺势细化为:第一,预防途径上,基层工作人员必须响应上级要求,及时覆盖落实各项全新样式的保护方案,特别是关于一般文物腐蚀破损的问题,要给予全面重视,真正结合一切技术手段,适当遏制相关病害滋生结果,主动规避其扩散和传染危机。再就是积极学习西方先进国家文物保护技术,精确化审视文物残损程度和珍贵级别,认证特项保护修复工作的紧急安排需求,如此不单单能够大幅度提升文物保护工作实效,同时又可适当维持特定文化遗产的原有面貌。第二,预控手段上,第一要务就是充分联合物联网技术,进行陈列文物全天候监管,必要情况下可考虑布置实施环境指数超标干预管理方案。具体来讲,就是在合理时间范围内,编写各类文物科学检测计划,之后研究出针对特殊材质、工艺、病害机理的保护修复技术,至此开辟出标准、规范化管理路径。
(三)向文物保管和陈列机构中投入适量且规范的科学保护技术
首先,借助目前最为先进的环境监测等技术手段,妥善地布置到各类文物保管和陈列项目之中,如在文物展厅之中针对各类材质文物,进行适当的环境调试。单纯拿广州地区为例,当地高温高湿气候显著,经常会衍生出文物锈蚀、生虫,甚至脱彩等问题,需要借此加大文物保存环境防潮工作,并且随时对温湿度、光照、空气污染物等指标加以监控调试。其次,作为专业化保管和陈列工作人员,需要竭尽全力强化对文物环境的科学技术研究力度,及时掌握当下监管文物的湿度、温度标准,明确掌握文物保存自然环境的标准条件。如金属类文物,如青铜器等,在相对干燥的环境之中保存作为妥当,而纸质和布料文物,则需要技术人员进行适当监控,同步处理好温湿度调节工作,真正将虫咬等病害事件扼杀在摇篮之中。另一方面,在从事展览策划、设计和视觉艺术效果筹划的同时,将文物保护的科学理念及要求对照设计方案进行审核,让保护的理念贯穿于“方案”的始终,从源头着手,从陈列室的整体布局到展柜微环境控制,按照文物的种类、特点一一排查,使设计方案不但能够从视觉效果上满足观众的需求,同时还能兼顾文物保护的要求,为文物安全存放创造有利环境。范围包括:温湿监测设计、通风系统设计、声、光、电灯的设计。需要额外加以强调的是,主动联合文物特征和空间结构验证解析,科学选取防霉剂投放数量,必须做到适量投放,且定期改变剂种类,规避霉菌出现任何抗体。特别是在展柜陈列工作期间,需要应用感的红外线调光系统,令光线实际强度,随着现场参观实际状况,自然做出较为适当的调整。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文物保护,本身是一项较为长久的工作,需要现场工作人员时刻保留较高的职责责任和使命感,在接连大幅度提升个人文物保护意识基础上,主动沿用现代主动预控管理途径,并适当加大科学技术投入力度,全方位改善库房综合保护条件,切实将文物管理人员队伍综合素质提升到合格水平之上。唯独如此,关于文物陈列和保管事务,才能真正贯彻科学保护实效,为日后文物保护机构物质生存基础,提供更为持久可靠的保障结果。
参考文献:
[1]文志平.如何提高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J].科技致富向导,2014,17(15):133-146.
[2]谢小芳.论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J].参花(上),2014,20(07):79-91.
[3]王岳.浅议当今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史志,2015,12(07):144-160.
文物记录人类发展过程,包括各种艺术珍品,前人的生活用具,生产工具、雕刻等,有着鲜明的历史特点。所以文物见证一个国家的历史进程,不仅具有人文艺术价值,还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当前,对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应当准确认识两者关系,研究如何做到有效保护,并且合理利用这些文物文化资源创造经济收益。
一、认识文物利用与保护的关系
(一)提高文物保护认识能力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文物利用与保护处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中,社会各界、各职能部门及文物部门该如何正视文物利用与保护?为此,政府制定“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相继出台有关法规和文件。各个文物专家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提出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经济历史的潮流不允许我们停留于此,对文物利用和保护要不断提高认识。对于我们几千年历史的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而文物是不同时代的历史优秀文化的代表,继承和发扬,就必须保护为主,合理利用。
(二)注重实践。更新观念
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文物保护单位是重要资源,这就要求文物保护单位必须主动出击,打开大门,积极支持旅游业的开发,这就要求文物单位改变原来陈旧观念,以开放型观念保护文物,将旅游开发看作是文物利用与保护的契机。
对于保护与利用的关系,首先要支持国家政策,积极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反对对文物的破坏性利用。文物是文化的一部分,需要对文物保护尽职尽责,配合旅游开发,才能将文化文物的科学、艺术价值得到宣传推广,提高文物的自身价值,使其得到合理利用,但必须坚持保护文物原貌,不得根据民间传闻、传记随意更改文物原貌,避免误导群众,使游人能够身临其境,领悟古人当时的盛况。在旅游开发中,利用各种形式,各种宣传渠道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这样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有利于文物保护和利用事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三)依法保护利用
文物利用和保护的关系处理需要加大依法行政处理力度。在市场经济下,对文物事业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必须依靠法律不断加大对文物保护的宣传和文物单位的管理,并且加大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的环境整治工作,增强群众法制观念,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另外内部管理要有明确的分片管理,相互协作,强化管理队伍的职业道德,严格执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工作方针,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原则。
二、我国文物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物保护意识差
一些地方文物部门领导对文物保护不重视,并没有形成专门的建设规划,甚至违反文物保护相关法规,对一些地方文物一意孤行随意拆除,如贵州一些城市的文物在旧城改造时被大部分拆除,环境风貌遭到严重破坏。四川一些单位在施工时随意拆毁古建筑物,对文物资源破坏十分严重。
(二)缺乏专业文物利用保护人才
文物保护经费缺乏的同时,也缺乏专业人才,难以进行文物开发,队伍人员少、素质低,出现断层现象,文物管理部门需要历史、考古、文物鉴定与管理相关知识人才,一些地方基层部门常常找不到需要的人才,即使招聘到的人才,接受的专业培训锻炼也较少,技术人才专业不到位,现有的文物管理人员力量薄弱。
(三)文物开发利用、保护发展不协调
有的地方领导在思想上一味注重经济建设,在处理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时出现了矛盾,偏重经济建设,忽视文物保护工作,文物开发得不到重视,领导没有形成对文物开发利用意识,导致没有形成文物发展产业。此外,一些地方正好相反,将文物资源丰富地建设成旅游胜地,对文物开发过度利用,在各地的文物风景区经常发生践踏毁损文物风貌的现象,造成文物资源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文物的历史价值。
三、文物利用与保护发展对策
(一)差异化投入管理资金
在文物利用与保护的管理资金来源上,要实现国家、地方政府、企业、个人参与的多元投资主体体系,国家投资、地方配合、企业投入、个人参与相互合作,以国家和地方投资份额以文物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决定,对于重要文物,需以国家投资为主,加强文物保护,提高管理水平,对于一线县级省级文物,从解决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上,可以慎重、适宜、灵活的选择开发文物,对不同类别、不同区域形成互补开发优势错位发展。
(二)加大宣传力度
文物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性与意义,需得到大力宣传,提高全社会合理开发利用与文物保护的意识,自觉参与配合文物的开发利用保护工作。在开发利用中,通过多渠道筹集的文物经费,可以保障队伍建设,充实和培养专业人才,采取定向委培等形式,加强对现有人员培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三)加强文物遗址周围环境整治
发展旅游业,交通便利是必要条件。政府对一些古建筑周围加强交通整治,设计旅游线路,完善景区植被绿化,对一些护栏进行维修,清除游客乱涂乱画污迹。一些城市的文物遗产相对密集,这需要政府把其作为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整体性利用。
(四)出台相关法规政策
(2)2009年3月王晓荣同志被咸阳市艺术馆评为群众文化先进工作者;4月14日,获县级“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3)4月24日,我馆与邠州书画院共同举办了庆五·一王相俊书法展览。展出作品130余幅,是王相俊先生近年力作,其大字飘举峭劲,小楷精严清秀。其十条屏、长卷等作品尤见创作规模及匠心,这些作品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越了生活装饰的功用而成为一种专业性的创作,这一点在我县广大书画爱好者当中尤为难得;
(4)2009年5月31日,我馆组织四名小选手参加陕西省第二届暨咸阳市第四届少儿艺术节,我馆荣获组织奖,李晓玉同学荣获少年组声乐二等奖;
(5)6月4日,我馆张莉、张文静参加文体系统“我为争先进位跨十强”做什么演讲比赛,并获得二等奖、三等奖的好成绩;
(6)任致远同志的论文《关中民间美意识》,荣获陕西省首届山花奖二等奖;作品《梨花春雨》,刊登在2009年咸阳市《美协专辑》;作品《世纪大风景》,刊登在2009年咸阳市《山水画专辑》。被县委县政府评为2009年度科技人才。
(7)6月29日,我馆三名同志参加县机关工委组织的庆“七一”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荣获二等奖。
(8)6月30日,我馆朱亚丽,张文静两名同志参加县政府举办的“争先进位跨十强”征文比赛,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
(9)8月31日,我馆与文体事业局,邠州书院联合举办庆祝六十周年高才林书法展,展出作品八十余幅,再现了老革命,老战士的气魄和勃勃生机。展期五天,参观人数达千余人次,社会反响良好。
(10)、9月8日,由县委宣传部,文体事业局,广播电视局主办,我馆与县电视台承办了庆祝建国六十周年“誉峰杯”群众秦腔大奖赛,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我馆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全馆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克服困难,深入挖掘XX县丰富的人文资源,力所能及地搞好调查、整理、录入工作,制作了XX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分布图并认真撰写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报告,初步完成了涉及文化空间、民间制作工艺、民间饮食酿造工艺、生产技术工艺、民间艺术、民间信仰、民间文学七个门类的2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使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有效保护。
四、文物工作
我馆是个文博、群众文化合二为一的混合馆。确保馆藏文物绝对安全、田野文物保护、文物法规的宣传也是我馆日常工作的重头戏,在文物保护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1—3月份,整理编写了简明扼要的文物概况,并做了相应的图文编辑;
(2)、4月份在义门乡芦寨村征集文物3件,陶器残片数枚,其中有一件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彩陶罐弥足珍贵,并随时整理出征集简报;征集到汉代铜钫一件。
(3)、从4月份开始至今紧张有续的进行一般文物数据库录入;
(4)、陈跃进同志着手编写《文物志》,资料搜集整理工作正在进行中。
(5)、对全馆文物工作者进行了历史文化知识培训,大家相互学习,共同研讨,既了解到了XX县的历史文化渊源,也学习到了文物鉴别常识。
它的研究课题五花八门,从大炮到钢刀、
从铀矿石到科幻小说,这个学科叫做科学技术史(以下简称科技史)。
学术大师心血浇灌
谈起科技史这个专业,就不得不提到科技史发展过程中的几位重要人物。北科大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潜伟老师向我们介绍说:“北科大科技史专业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时任钢院图书馆馆长的冶金学家胡庶华先生将《二十四史》中一些与采矿、冶金有关的内容工整地手抄摘录下来,冶金科技史研究从此开端。”而对北科大科技史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就是柯俊院士。1978年,他作为“重要的专家”,参与到《中国冶金简史》的编写中,χ泄冶金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后来,在柯俊等人的努力下,北科大冶金史编写组成为学校冶金史研究室,后来发展为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也就是如今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前身,开展了大量冶金史方面的研究。
作为北科大科技史的“坚定基石”和“学科担当”,柯俊院士除了不遗余力地做科学研究,还组织小分队到全国各地的考古和文博单位学习和探索,诚心诚意地为地方考古、博物馆和历史工作者服务,“看看他们到底能做什么,怎么去做,能解决什么问题。”
1977年,一件商朝的铁刃铜钺(古代的一种兵器)在河北藁城出土。当学界几乎一致认为它是人工铸铁之时,柯俊用电子探针等先进的技术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最终在这件已经锈蚀的铁刃铜钺中找到了镍钴分层的现象,并根据镍在锈蚀中的层状分布得出了最终结论:这件公元前14世纪的铁刃铜钺,其刃部是由陨铁制成的。出色的鉴定工作以及相关论文得到了世界同行的肯定。
柯俊顶着压力进行考古鉴定的故事还有不少。江苏宜兴的晋朝周处墓里,曾出土过一些金属片,当时很多权威机构对这些金属片成分的鉴定结论都是“铝”。这引起了柯俊的注意,因为铝是现代才冶炼成功的一种金属,在1600多年前的晋朝墓中怎么会出现呢?于是他利用现代科学仪器去重新检测,结果发现金属片中不止有铝的成分,还有极少量的镁。 镁是一种比铝还要难冶炼的金属,只有在出现电解法冶金技术的近现代才可能存在,所以后来大家都认可这个金属片应是后代不小心混进去的。就这样,柯俊开展成了我国金属文物和冶金遗物的系统研究,并在后来发展了科技考古学,使我国古代冶金史在国际上的地位大为提高。
上世纪50年代,老一辈科学家们成立了“科学史委员会”,80年代,中国学位制度开始,科技史也成为一个学科。1990年,北科大获得了技术科学史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又获得了博士授予权,成为国内第一个技术科学史博士点,后来随着学科目录的调整演变成了科学技术史学科。讲到这里,潜老师的眼里闪着激动的光:“可以说,北科大科技史的从无到有,从探索到成熟,每一步都凝结着柯俊、丘亮辉、韩汝玢、孙淑云、梅建军等前辈的智慧和心血。”
两次评估均第一
如今,北科大科技史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是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这是从多年的研究实践中自然地衍生出来的。“因为我们经常和文物考古打交道,渐渐发现用科技手段对文物进行研究并保护下来的需求越来越多,于是从2000年开始,学院调整了思路,从原来‘利用科技史的知识来保护文物’转变成‘科技史研究的一个方向是文物保护’。”讲到这里,潜老师很欣慰:“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和积累,我们在文物保护方向的努力和成果得到了科技史同行们的认可,科技史专业也成了国家重点学科,在2009年、2012年两次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荣获第一。”
这个全国第一可一点儿不是浪得虚名的。“科技史本身是属于交叉性质的,既需要历史背景的学习,又要有较强的理工方向,我们两者兼备,所以做起来得心应手。”北京科技大学成立的最初,就是由北洋大学、唐山交通大学等六所著名院校的矿冶学科组建而成的,冶金方面深厚的基础为冶金史研究提供了强大的背景,同时也为科技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虽然北科大科技史专业设立的时间晚,“按理说我们上世纪80年代就可以设立了,但由于柯教授对我们专业的要求特别高,总觉得还不够成熟,所以到1990年才刚有硕士学位点。”也正因有柯俊等一批优秀学者的潜心研究,北科大科技史专业一起步就显示出厚积薄发的实力。
“我们的科技史能有这样的成绩,一方面是有一两位柯俊这样的大家,他们非常有眼光和远见;另一方面,学校也对我们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北科大是所理工科学校,人文社科相对来说非常不知名,学校也想结合自身特点找到切入点,进行突破。”为此,学院在夯实多位名教授研究的基础上,引进了不少中青年人才,无论在、田野工作还是科研项目中,都显示出十足的后劲。在此基础上,学院还频繁参与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2015年,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次设立了科学技术史学科评议组,潜伟教授当选为该学科评议组成员,这是国内学界对北科大科学史的充分肯定。
除了科技史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还有一个学位点,叫做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它的设置也是结合北科大自身的特点考虑的。潜老师介绍说:“科技史偏重理论研究,文博专硕则强调实践性,它和科技史既可错位发展,又能相辅相成。”
在和潜老师的交谈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地方:北科大科技史专业没有本科生。事实上,对于要不要开设本科专业,北科大探讨了十几年。“一方面,本科的教育很重要,但开设本科教育非常耗心耗力,我们的教职工只有十几位,再加上如今就业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一旦办不好对学生也不公平,这让我们无比慎重。”但也正因为没有本科专业,研究院将目标定位在了培养高端的人才上。“我们现在设有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还有博士后流动站。”
除了北科大,目前全国开设科技史专业的高校大约有二十余所,如中科大、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哈工大、西北大学等,每个学校的科技史研究都各有特色,侧重点也不一样。“我们的学生主要侧重于技术史,在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方面就业较多;中科大的学生可能偏重于自然科学史,与哲学、历史学有较多交叉;上海交通大学的科技史注重科学文化传播,他们的学生也更偏重于传媒方向。”此外,不同学校自身的背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研究的内容,“比如北大的医学史独步天下;西北大学的数学史开展得比较早;南京农业大学的农学史历史悠久;中科院更是有专门的研究所做科技史。”潜老师介绍。
应用,四个指向
“科技史的应用非常广泛,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重点。”潜老师告诉我们,北科大科技史主要有四个方向的应用:“第一是考古学方面,第二是文物保护方面,第三是科技传播与科技教育,最后一个是科技政策的研究。”
考古学方面的应用是科技史的一个重点,“以前我们是通过研究科技史帮助考古学研究,现在则是通过考古学来完善科技史的内容。”说到这里,潜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几位博士生的课题:“科技史专业设立博士点以后,有一位博士的选题是‘中国古代冶铁竖炉炉型研究’。在这个课题中,这位同学把计算流体力学的一些知识引用进来,做数值模拟,最后用计算机来实现复原古代竖炉冶炼的过程。”能做到这点很不容易,要知道,对于古代人来说,很多冶炼条件都很不成熟,当时如何冶炼生铁难以猜测,最后这位同学通过大量田野考古调查,参加考古发掘,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出色地完成了@个挑战。
还有一位博士对中的中英火炮做了一些研究。为此,他到全国各地去采集大炮标本,还对大炮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质量等指标做了检测,最后对材料做了详细的评估。“有了科技史这门学科,很多文物都可以通过实证和科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了。”
文物保护也在科技史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文物有历史、艺术、科学三大价值,对文物价值认知当然需要科技史的研究,这是文物保护的前提。”2016年,科技史专业韩向娜老师参与的研究获得了“十二五”文物保护科技创新奖一等奖。韩老师所在的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可以应用于考古现场的临时固型保护材料,这种材料可以让珍贵脆弱的文物遗迹在现场得到及时的保护,以争取时间移到实验室做进一步处理。“在考古现场,文物遗迹会因温度、湿度、光照、氧气等环境因素的耦合作用,在出土瞬间因失水、收缩、开裂以及变色而产生破坏,这在过去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此外,科技史在科技传播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潜老师说:“如今,科技馆对科技传播的人才需求量很大。除了做一般的策展和宣传以外,还要仿制一些器物,这些都是我们擅长的,还有就是对文字叙述的把关、影像资料的整理等,学科技史的人做起来都得心应手。”在科技政策方面,“像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协战略研究院等等,它们也很需要科技史的专业人才。”
就业第一大户――故宫
就是这样一个充满魅力的学科,却也有自己的“老大难”。讲到北科大科技史的招生时,潜老师的面色凝重了起来:“可能是我们没有本科生,再加上我们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大,很多人并不知道北科大有这样一个科技与历史交汇的交叉学科,所以我们的招生情况和学校里一些工科专业比起来,还有一定的差距。”即便招生并不容易,潜老师依然强调把兴趣放第一位的重要性,“我们希望能招到一些有想法的学生,而不是糊里糊涂调剂过来的学生。真实的科技史专业,是活泼又不失严肃的,除了那些有趣的内容,还有很多枯燥的条条框框,有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能有更大的动力和投入。”潜老师希望这个文理交叉的专业,以后的生源构成也能够文理对半。“对理工科学生而言,要对文化、历史感兴趣;对文科生来说,则要对科学、技术感兴趣。”
当然,科技史作为一门学科,仅仅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广博的知识面,能潜心读书,都是不可或缺的条件,“科技史本质上还是一种历史学,文献考据是搞史学必做的一个过程,不论是做中国史、世界史,还是科技史都如此,这是基础,必须过关。”此外,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对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有一定要求。“对于文科同学而言,我们强调田野调查,比如在调查中会有面对面的访谈,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口述历史方面的社会实践能力等。理科同学除了以上所说的这些外,我们还强调做实验的能力,比如计算机模拟或者化学实验等等。”对于博士生来说,基本要求和硕士生相同,但要求的严苛程度要远远高于硕士生,“要自主地完成知识积累,独立地找到合适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最后完成研究内容,并且还要有一定的创新点。”
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和学院不遗余力地为学生提供最好的设备和条件。2015年以来,实验室购置了液相色谱仪、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仪、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仪、LIBS分析仪、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先进的仪器设备。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科技史,学院不仅常年举办科学技术史学术论坛,还经常请业内专家前来参加读书会。此外,学院还有一个“制胜法宝”――双导师,“我们的教职工只有十来位,而在读的硕博生却有将近100位,所以我们专门从校外聘请一些业界著名专家,以校内校外双导师的形式,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为其制定研究课题,以培养更优秀的学生。”
说起学生的就业,潜老师一扫之前的招生之忧:“虽然科技史专业在人才市场上是个小众学科,不像工科一样有很多招聘企业,但就拿在本行业专业对口的就业情况来说,还是比较乐观的。经统计,近几年来北科大科技史专业就业人数的第一大户是故宫博物院,《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新面孔中,来自我们北科大的不在少数;就业人数名列前茅的还有像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首都博物馆等一些重要的机构,以及中国科学院或者一些科技传播媒体。”
十余年来,从北科大科技史专业毕业的研究生的共有200多人,其中有不少人成为国家公职人员,有多个厅级干部,有的还成了省部级领导。“他们毕业后从基层做起,但由于专业赋予的良好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他们在岗位上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复合型人才的优势。”另外,还有一部分同学毕业后并没有进入对口的工作岗位,但由于科技史文理兼顾的学科属性,即使从事其他领域的工作,依然后劲十足。“科技史虽然是个很小的专业,但我们的同学可以顺利融入到各行各业中,并且发光出彩。”
在北科大还叫作“北京钢铁学院”时,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柯俊先生就以巨大的学术贡献为科技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代代学术大牛的辛勤耕耘下,时至今日,北科大科技史不仅焕发出新的活力,更在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等应用方面显示出非凡的生命力
世界一流大学
一流学科
双一流
北科大科技史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是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这是从多年的研究实践中自然地衍生出来的
世界一流大学
一流学科
双一流
张家口市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具有一定得基础和条件。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就要抢抓机遇,不断加大创新力度,通过体制改革、政策扶持、园区建设、资源整合、人才培养等措施,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破除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障碍
文化体制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既包括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包括微观运行机制的改革。在宏观管理体制上,主要是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做到政、事、企彻底分开,按照职能清晰、产权清晰、责任清晰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文化领域的行政管理体制,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在微观运行机制上,一方面,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市口梆子艺术剧院与市艺术团重组整合为张家口演艺集团的步伐。对已无任何职能和业务的市电影公司,撤销该单位,资产划归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管理,人员按照全额事业单位待遇分流至市直文化系统各单位。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增强多元化供给能力,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改革政府举办文化活动和项目的组织承办机制,逐步做到集体决策、科学评估、公开招标、依法审计、全程监管,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培育和发展专业性文化行业协会、文化中介机构和文化类商会,发挥它们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市场维护、行业协调、行业自律等功能。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坚决扫除毒害人们心灵的腐朽文化垃圾,切实营造确保文化安全的市场秩序。
二、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完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
首先要加大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在财政上要逐步设立从业人员培训的专项资金,建立重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金,开设文化产业突出贡献奖励基金等。要将这些支持发展文化产业的资金安排纳入全市财政预算,并且根据全市经济发展的变化,按一定比例逐年增加。同时,要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支持龙头文化产业园区和一些特色文化产业的建设。在税收上,要鼓励一些文化产业发展,如文化创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也可以对一些该市特色的文化产业实施税收返还政策,如每年市演艺集团上缴的全部税款由市财政全额返还市演艺集团公司,保障其改革发展。在金融上,一方面通过政府贴息的方法,加大对重点文化产业的信贷支持,调动和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及民间资金投向文化产业,积极向文化产业项目发放贷款,促其尽快成长;另一方面,要拓宽融资渠道,建立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建立文化产业投资风险基金,制定无形资产评估质押贷款等办法。全方位、多渠道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
三、科学布局文化产业园区,构建文化产业集约体系
首先要根据我市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准确定位、科学规划。目前张家口市依托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规划了蔚县民俗文化产业园区、中华三祖文化产业园区、泥河湾文化产业园区、鸡鸣山驿文化产业园区、元中都文化产业园区、大境门—堡子里文化产业园区等六大文化产业园区。其次要加强文化产业园区服务体系的建设。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要地方政府在税费减免、配套设施、投资融资、创业培训、中介服务等方面建立完善而稳定的产业政策服务体系,从而为园区内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次,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要遵循产业集聚的内在规律。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是文化产业企业的积聚,而不是在文化产业园区内一些没有关联的文化企业的拼盘,因此文化产业园区的顺利、健康、持久发展,需要政府、园区和企业多层面按照产业集聚的内在规律全方位地做好工作。
四、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
张家口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这里不仅有距今约200万年前的泥河湾古人类文化遗址,开启中国5000年文明的涿鹿三祖合符会盟,还拥有着中国北方佛、道、儒三教并奉的宗教名山,和数量众多、年代跨度最长的长城,目前保存最完整、现存最大的古驿站-鸡鸣驿就坐落在我市。此外,张家口独特的地域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民风民俗。蔚县的剪纸、打树花、东路二人台、口梆子等民间艺术享誉国内外。该市创排的口梆子大戏《合符釜山》、二人台风情剧《魅力家园》、蔚县秧歌剧《剪纸谣》、尚义县二人台小戏《山路弯弯》等5台优秀剧目在河北省第八届戏剧节上获得各类奖项达64个,并全部获得优秀剧目奖,在全省名列第一。大型广场音乐诗画《大好河山》在2010年冀台经贸洽谈会上成功首演,获得台商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因此,要充分挖掘张家口市的历史文化资源。推进泥河湾博物馆,张北元中都博物馆,宣化区博物馆的建设,加强三祖文化研究,不断提升三祖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挖掘整理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资源,不断提升蔚县剪纸、张北草原等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通过举办节庆以及和旅游资源的开发相结合等方式推出更多更好的口梆子和二人台戏目,扩大音像出版,延长产业价值链。进一步加强张家口堡、大境门、怀来鸡鸣驿城等文物遗存的整体保护和开发力度,提高我市文化资源利用效率。要建立健全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和日常维护制度。加快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建设,推出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到“十二五”末,力争全市国家级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要全部得到抢救保护,重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要全部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设立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采集等。
五、完善文化人才管理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
首先要完善文化人才的管理制度。形成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制度体系,使人力资本真正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本。充分发挥我市在艺术教育与艺术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加大对文化人才的培养。同时要积极推进文化领域用人机制的改革,营造人尽其用的和谐环境,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众文艺汇演、县级大型文化活动中发现、选拔一批乡土艺术家、民间艺术传人等特殊文化人才,建立文化人才荣誉制度,发挥其带动作用。其次要创造聚集人才的文化氛围。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聚集人才,发现人才。如张家口市蔚县的剪纸艺术可以通过举办剪纸艺术赛事或剪纸艺术展览的形式,聚集剪纸艺人,发掘剪纸人才。最后要高度重视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要加快配齐配强乡镇(街道)党(工)委宣传干事和乡镇(街道)文化站专职人员。要逐步完善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机制,力争5年内将全市基层文化骨干基本轮训一次,切实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
参 考 文 献
[1]史征.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有效路径改革与战略[J].2012(2):121~122
[2]李建平.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何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以广西文化产业发展为例[J].学术论坛.2006(4):107~108
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制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召开动员部署会,建立各类清单,做到规定动作到位,自选工作有特色。
(一)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根据__市委《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我局在前期走访调研、座谈等工作基础上,为区委、区政府代拟文稿《__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文件已于5月23日出台并实施,为加快构建我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政策依据和保障。
(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启用__区社会公共文化绩效评估系统,积极开展文化下乡工作。强化文化礼堂的使用实效与日常管理,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
(三)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今年以来,我局已举办公益性艺术类免费培训班、2016“服务__,文化一家亲”--“醉美富春”__市五地走亲文艺演出活动等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
截至5月底,已组织开展书画下乡、送书下乡、“走读__”讲座下乡等文化下乡活动172场。
农村电影放映活动于5月20日全面展开,截至6月11日,已放映409场。
(四)图书服务稳步推进
1.图书资源和服务网点日益丰富。截至5月,新上架图书9212种、19141册,购买电子图书1.5万册,立体书近百册;新建少儿电子书阅读坊;新建图书流通点6个,配置图书6千册。
2.读者活动更具特色。重点开展__区第六届__读书节系列活动。目前已举办“走读__”活动3期、__大讲堂3期等活动。
(五)文艺作品推陈出新
由____越剧艺术传习院重新改编的现代越剧《__》亮相2016“__之春”艺术节暨__市新剧(节)目汇演,该剧以__本地抗战英烈__事迹为题材,省市专家评委对演出表示肯定。
(一)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2016年计划修缮农村历史建筑20处。截至5月底,所有项目的方案设计均已完成。其中3处已竣工验收,1处进入施工阶段,2处进入招投标程序,4处完成预算制作。
积极开展博物馆史料征集和展陈设计工作。__造纸遗址保护工程二期项目已向浙江省文物局申报立项,等待国家文物局审批。
继续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对杭黄铁路沿线开展抢救性发掘工作。开展全区文保单位、文保点及农村历史建筑修缮工地开展安全巡查。举办首届__区最美古建筑摄影大赛。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放接待工作和文物“四有”工作。
(二)强化非遗保护与传承
不断完善非遗体系建设。积极组织安顶云雾茶制作技艺等申报第五批浙江省非遗代表性名录,施肩吾传说等申报第六批__市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召开全区镇级非遗名录项目申报推进会,开展镇级非遗名录项目建设;开展__市级以上濒危项目调查工作;对国家级非遗项目竹纸制作技艺等开展抢救性记录,拍摄宣传记录片。
开展非遗进礼堂、进校园、进景区工作。《__市__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民俗卷》正式出版。通过前期不懈努力,今年4月__区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中国竹纸之乡特色区域称号。组织__竹纸代表性传承人__和喻仁水参加文化部举办的首届非遗传承人研修班学习。
(一)审批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
继续理清行政审批权力清单,调整核对行政审批事项,确保审批平台由区级向省政务服务网顺利切换。截至目前,共受理、办结各类事项753件。其中即办率92.5%,提前办结率100%。在区行政服务中心的短信回访和现场问卷抽查中,群众满意率均为100%。
(二)文化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
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开展管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与公安、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紧密协作,加强日常巡查与安全隐患的排查处置,经常性开展安全生产宣传与教育,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
截至6月7日,共出动执法人员673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单位956家次,处理投诉举报7起,立案24起,结案19起,警告12家次,罚款10万元,停业整顿4家,吊销许可证1家,收缴非法书刊5428册、非法音像制品18788张。
一是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做好
春节、“两会”等重要保障期的安全播出工作,切实保障我区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二是及时调整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领导协调小组,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工作职责,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坚持“一季度一督查”工作制度,加强监督和协调,坚决杜绝发生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事故。保持与中心各单位的对接,强化沟通与交流。监督管理文化中心的安全保卫、消防、会务服务等工作。截至6月12日,共接待各类会议184场,其中100人以上会议32场,得到了各界的好评。
1、根据职责,全力做好__安保维稳工作。
2、继续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
3、积极推进实施__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工作,对照《__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督查、统计各乡镇(街道)及各职能部门的完成情况。
4、做好政府采购送戏(演出)下乡标书修改定稿、公告等公开招标工作,完成60场送戏(演出)下乡任务;组织实施送戏(演出)下乡、送书下乡、“走读__”讲座下乡等文化下乡活动,下半年完成130场,全年完成300场目标任务。
5、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着力打造一支懂文化、会管理的复合型队伍,同时构建区、乡、村三级文化志愿者队伍网络体系,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6、充实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为贯彻公共文化服务精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大力实施馆内文化设施免费对外开放,计划继续举办免费对外公益性艺术类培训。
7、实效推进乡镇街道图书分馆建设;完善农家书屋,推进乡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完成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项目的立项与招投标,建好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
8、完善非遗名录体系,重点保护并向基层延伸、推进镇级名录工作;继续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文化礼堂活动;出版《守望竹纸——2015中国竹纸保护与发展研讨活动论文集》;完成国遗从书《孝子祭》的初稿编撰工作;启动《__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传统美术卷》的编撰工作;做好相关非遗课题的调研工作。
9、继续开展__读书节系列活动。
10、完成20处农村历史建筑的修缮工作。
11、推进__宋代造纸遗址保护大棚项目二期工程建设。
12、做好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郁达夫故居日常开放管理工作。
13、做好区博物馆布展前期主题确定、设计工作。
14、完成全区部分地下重点文物分布区的调查和划定工作, 为地下历史文物保护提供依据。
15、继续开展全区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
16、继续协助实施__古镇五年维修计划。
17、开展文化市场监管,做好综合整治工作。
18、做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工作。
实施“东海明珠·山花工程”是农村群众文化走向正轨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两为”方针的有效载体。对加快我乡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了使我乡“山花工程”创建工作能够符合文化部门的要求,早日实现“文化繁荣、经济活跃、旅游强乡”的目标,乡党委、政府协调组织,加强管理:一是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宣传委员任副组长,团委、妇联、老协、学校、文化站等有关人员组成的文化创建领导小组,切合实际加强对文化中心创建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各行政村成立了文、教、卫组织,逐步完善“打基础、建网络、改设施”的文化发展机制,为加快文化建设步伐,构筑起良好的领导机制。二是根据实施“东海明珠·山花工程”的要求和当地实际,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创建规划,使文化建设有序地推进,建立健全文化站各项规章制度。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站容站貌
为了改变原有的落后设施,一年来,乡党委、政府从紧张的财政中挤出经费投入到文化建设中,用于场地建设、购置图书等硬件设施累计投入10万余元。筹集资金修建起1000m2的综合文化楼,综合文化楼内文化设施齐全,崭新的活动中心内设多功能放映厅、演出舞台、棋类活动室、牌类活动室、康乐球室、乒乓球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舞美室、美术书法室、展览厅、工作人员办公室等活动室一应俱全。有了宽畅的场地,举办各类室内棋艺赛、知识竞赛、美术书法展览、读书会等文娱活动就面广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当地村民真正感受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氛围。修建黑板报宣传栏3处,有线电视网络遍布全乡8个行政村,购置图书4000多册,订阅《演讲与口才》、《知音》、《作家》等刊物,为丰富我乡农民的业余生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去处。
三、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抓好本土特色文化的宣传和开发
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创编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需要一支精悍的文艺队伍,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奋发向上,我们在抓场地建设的同时更注重文艺骨干的培养,乡文化站只有专干一人,文艺需要群众,群众更需要娱乐,两者相符相成。因此,我们及时地深入基层发现人才,经常举办各种培训班,或输送人才外出学习,与学校、团委以及西一、西二两村有关人员联合组织了一支业余文艺演出队,自编、自导的快板、小品等曲艺节目先后获得了地、县级二等奖,文学作品和群文方面的论文在全国、省、市、县级报刊刊登或获奖。乡中心学校云集了一批大中专毕业的老师,他们爱岗敬业,而且多才多艺,文化站干部利用他们的才智开展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活动,春节期间举办了生动活泼的篝火文艺晚会,自编自导的哑剧、小品、三句半、小组唱等节目融入了地方特色文化宣传身边的人和事,节目内容丰富多采博得广大群众的阵阵掌声。今年初还组织全乡村干部集中学习了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结合学习了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关于: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精神。极力改变我乡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建立一支符合××文化名村建设的文艺队伍。逐步完善我乡文化基础设施,为繁荣农村群众文化群策群力,此次理论学习周各村干部提出了相关的村级文化网络建设措施,为我乡创建“东海明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业余狮子队、花鼓队、木偶戏班,每年演出累计均达百余场次,为繁荣我乡文化生活立下了汗马功劳。最近,文化站工作人员正极力抢救恢复“××抢猪节”,这一具有浓郁特色地方文化的抢救挖掘,将给××乡的群众文化增加空前的活跃气氛。
对于《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学术界有许多改革建议,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本文主要从我校教学实际出发,摸索一条改善本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内使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兴趣,掌握本门课的学习技巧,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本门课程的教与学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们针对传统模式下本门课程的不足,探索了三种较为有效的培养学生兴趣和增强其动手能力的方法,以就教于各位同行。
一、 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的传统教育模式及不足
《计算机系统维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在于多做实验。因此《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在我校,《计算机系统维护》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程都是专业选修课,且课时十分有限,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的教学存在的不足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一) 重理论而轻实践
《计算机系统维护》作为专业选修课程,课时比较少,而在这较少的课时中,理论教学的课时比例却占了总课时的三分之二还多,实践教学课时所占比例还不足三分之一。这种严重失调的教学比例,就是重理论轻实践的表现,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二)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手段对本课程的教学都是从计算机的内部结构讲起,讲授计算机的主要配件的性能和基本原理。然后对计算机主要部件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进而告诉学生如何排除故障。接着讲授操作系统的一些知识。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一方面使用传统教材和知识更新都比较慢。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学习兴趣逐渐削弱,使一门原本非常生动活泼的课程变得枯燥乏味。
(三)忽视了本课程的基础作用对学生学专业技术的重要性
学校教学计划的指针通常是偏向专业重点课程的教学与实验。对于这类基础的选修课程,往往是任学生自由发展,学校不作硬性要求。事实上,学好了这门课程,对学生毕业就业和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重大影响。故不能忽视本课程的基础作用对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的重要性。
二、《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教学改革的方法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校指导思想的重视及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二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经过多年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的总结,归纳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一) 学校教学指导思想上的重视和对教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要求
对于学校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教学等问题已经有许多教师加以研究过了,在此我们无需赘述[2],只着重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教师的教学能否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因此学校对教师高标准严要求就显得尤其重要。在这方面,我们认为,学校首先应当从指导思想上树立起重视专业选修课程的实践课程观点。在教学计划上,当理论课时与实践课的课时相冲突时,应重实践。而且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即:上理论课的教师必须上该门理论课程的实践课程,而且必须要精通,否则难以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二)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方法
这是本文要论述的重点,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之所在,具体可归纳为三种方法:
方法之一:加强对硬件知识(特别是计算机的新标准)的讲授
教师要结合当前计算机市场上最新硬件发展情况,以及社会对计算机硬件维护人才的需求,激发学生学好、用好计算机,维护好计算机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感受新的计算机硬件的特性,感受新知识带来的好处,而不是局限于实验项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实验中眼、手、脑并用,通过学生自由讨论实验,教师掌控全局,最后由老师集中分析讲解学习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使学生每次实验都能学到新东西,在紧张有序的实验课中完成实验项目所要求的任务,切实让学生在每节课中都有所获,有所得。
求学网为您编辑了“计算机理论探析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
计算机理论探析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
文博系统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充分利用文物信息资源,全面提升文物保护、抢救、利用和管理工作水平。它可分技术的信息化、数据处理的信息化、管理和办公的信息化、藏品研究和管理的信息化及虚拟博物馆等五个层次。它涉及到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多项现代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正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它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传统的文博系统如何调整管理模式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与整个社会共同成长,如何让科技之光照耀不朽文明,让中华文明重放异彩,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促进文博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在文物调查和数据采集中,指标体系比较复杂,这不仅要加大人员的培训力度,更要注重培训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传、帮、带作用,使基层工作人员在培训、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文物系统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也是对文博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的过程,通过文物系统信息化建设,可为文博系统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信息化专业队伍。
3、促进文博行业管理的科学化。随着文物资料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和摸清文物家底,使文博信息数据一目了然,从而为文物的抢救、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使我们文博行业管理机构在资产管理、经费管理、宏观决策工作上更趋科学、合理。同时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使各级文物收藏单位文物保管的科学性大为增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文博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可直接带动保管研究、陈列展示、宣传教育、对外交流等工作,提高了文物保护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提升了博物馆社会服务水平,扩展了博物馆的生存发展空间。 4、促进文博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作为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来讲,除部分作为旅游景点开发利用以外,大部分资源价值未得到利用;作为馆藏文物来讲,除部分通过博物馆展示以外,大部分尘封在库房,文物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价值得不到体现。而信息化建设的开展为文博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基础,特别是数据库建设项目的实施,给文博管理、文物宣传和文博资源信息的合理利用提供了许多启示和契机。
5、促进先进文化的大众化。通过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开发,借助虚拟展示和交互技术,建立基于祖国深厚传统文化内涵的电子游戏、网上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知识库。通过校园、家庭、网上等多种途径,把优秀文化生动具体地融入青少年成长的各个环节,用健康、益智、有趣的游戏和传统文化知识吸引青少年,使他们在游戏和娱乐中也能得到身心放松、知识积累和情操陶冶。通过数字博物馆建设,扩大、延伸文物展览的空间和时间,改善展示手段,从而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人民群众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自主欣赏不同地域、不同主题的文物和文化知识、充分享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接受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的教育,增强文化认同感。
方法之二:借鉴项目教学法
受许建豪先生“高职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教学改革探索”[1]一文的启发,试用其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
具体的做法是:将该课程分为三大项目板块, 采用项目化实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机房计算机系统维护;
(a)利用计算机网络调查当前计算机主要配件的品牌、价格、性能等,每组学生在任务完成时需根据自己的调查,为实验室配置一台满足计算机教学需要、价格在4000元左右的电脑。
(b)独立对计算机整机进行拆装;
(c)利用fdisk与pq进行硬盘分区;
(d)BIOS的设置;
(e)操作系统安装及优化;
(f)装机必备工具软件的使用;
(g)网线制作与网络连接以及局域网设置。
(2)计算机软硬件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a硬盘数据的恢复;
(b)恢复恶意代码对注册表的损坏;注册表备份及还原。
(c)操作系统的备份及还原;
(d)机房大量电脑操作系统的还原;
(e)计算机维护及监测软件使用;
(f)主板故障处理(利用检测卡分析、排除主板故障)。
(3)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及维护。
(a)打印机的使用、维护、故障排除;
(b)刻录机的使用、维护、故障排除;
(c)扫描仪的使用、维护、故障排除;
(d)数码设备(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应用。
方法之三:搭建虚拟计算机实验平台进行计算机软件类实验
虚拟机是一个想象(逻辑)的计算机,是利用软件方法在实体(物理)计算机上模拟出一台或多台与物理计算机功能完全一样的逻辑计算机。由于虚拟机的功能与物理机功能完全一致,在虚拟机上做《计算机系统维护》的软件类实验是完全可行的,并且不会破坏原物理机的系统环境[3]。
学生实验程序
学生做实验时,根据实验项目首先创建相应的操作系统虚拟机,如做硬盘分区、高级格式化实验,首先创建DOS操作系统或者Windows 98操作系统虚拟机后再进行实验。
三、在实践教学中运用新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收获
本课题组在运用新教学方法进行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教学过程中,有如下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用虚拟机完成《计算机系统维护》软件类实验项目优势明显
首先, 经济实惠,节约教学成本
由于虚拟机实验平台是共享“软件实验室”的硬件资源,这就大大地减少了“维护维修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因为要在“维护维修实验室完成”这些实验,则“维护维修实验室”要配置约30OO一5000元/台的物理计算机2O台及相应的配套设备~HHUB等才能达到实验要求,其经费投入大约在8—12万元人民币之间。而采用虚拟机方式,则节约了这部分经费的开支[4]。
其次,实用性强,易维护
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验过程顺利及效率高。由于虚拟机实验平台是建立在高性能物理计算机上,实验过程中极少出现硬件类故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此外,由于物理机的性能佳,使实验进程加快,学生能在一次实验中对相应实验进行多次验证而提高熟练程度。二是减少了硬件的维护维修。由于共享了其他实验室的硬件资源,“维护维修实验室”就仅存在微机组装及硬件维护维修两项实验,这两项实验对硬件要求不高,也不存在过多的维护维修。若出现了故障,上实验课的教师就能带领学生予以排除,而不必设置专职岗位。对于软件实验室,由于虚拟机是软件方式,因此也不会增大该实验室的硬件维修工作量。
再次,是专业知识的社会价值的体现
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可指导学生,还可以为各类计算机公司提供相关咨询,体现自己专业知识的社会价值。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建立若干教学实践的基地,收到一举三得的效果。
(二)项目教学法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带着项目问题进行市场调查,使学生能对当今计算机的发展状况有个全方位的认识和了解,更好地做到课堂理论教学与计算机市场实际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教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任务,效果较好。此外,通过该项目的实训,在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兼顾和结合训练了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等多种职业能力。
其次,实验室实验项目的科学化分,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具有极大的好奇心,而迫不急待地进入实验环节的学习。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有限的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得到加强,同时为其掌握计算机硬件维护与维修技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三)改进《计算机系统维护》课程的理论教学方法,及时将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兴趣指导下,主动吸收新知识和新信息,为其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5]。
综上所述,本课题组成员经过近两年认真负责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终于在理论课程《计算机系统维护》的实验教学环节找到了适合本校学生学习和本校教师教学的新方法,那就是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教学方法要新颖化,教学理念要具有前瞻性,教学态度要端正,掌握过硬的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但最终是要与市场接轨,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市场变化来教育学生[6]。而学生则更多是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力争在短暂的学校课程学习过程中,积累丰富的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维修的实践经验,为自己毕业就业或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2] 李兵.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田[J].宁波大学学报,2003,(3):29-32
[3]胡庆芳,程可拉.美国项目研究模式的学习概论[J].外国教育研究.2003(8).
[4]连为民,李寅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国民总收入平均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但由于长期以来重城市轻农村发展观念的存在,导致占总人口53.4%的农村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地带,城乡二元结构日益加剧,城乡差距不断加大。村庄是我国最基本的行政单元,也是人口生活的主要空间。随着农村生产环境、居民生产、生活和就业方式的转变,加速了村庄空间格局的变化。探索不同空间尺度村庄布局,可以为引导农村居民建宅迁居、制定合理的村庄规划、优化村庄布局、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统筹提供参考。
2、国内外相关研究
(1)美国村庄发展建设
美国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城市化水平达到75%以上。政府有效的区域开发政策,使得乡村功能出现大转变,促进城市与乡村的文明程度、繁荣程度差距逐步缩小。美国自1968年通过“新镇开发法”后又在80年代提出建设“都市化的村庄”,其中重点注意对农村原始景观风貌的保护。1984年在马萨诸塞州成立“乡村中心”,专门研究发展过程中农村面临的特殊问题;同时,通过编制乡村规划的使用手册,指明如何通过创造性的建设规划,保留乡村特色,并帮助村镇确定最合适建房的区域和值得长期保留的村镇的风貌。
(2)欧盟村庄发展建设
欧盟各国农村发展注重自然生态过程的完整性和持续性,房尾不求整齐划一,道路不求宽大笔直,一切顺其自然,没有对原始地貌做刻意的改变。以法国为例,法国政府为振兴农村,修建了众多深入到农村和落后地区的公路和铁路,还在国家预算中专列了“农村发展整治基金”,拨出巨款对衰老的农村地区进行整顿、改造,并划拨专项资金建设乡村的公用设施,使得城乡差距大大缩小。
(3)浙江省村庄布局建设
近年来,浙江省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为先导,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湖州市东部新区将原来497个分散的农民集居点缩减为33个,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和基础设施共享的程度,并总结出“建设中心村、撤并自然村、改造空壳村”的规划方针;义乌市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全市8l个示范村,基本改造完成18个村,推进约1.3万人向城镇集中,并重点开展以“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河塘净化”为内容的环境整治,明显地改善了城乡及村庄的布局和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国内外村庄建设实践虽各有侧重,但大多围绕人、经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行,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重点任务在于通过合理布局生产力,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之间的合作与分工,谋求适度的均衡发展。
3、实证研究——以三门县为例
3.1 村庄发展现状
三门县地处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三门湾畔,全境东西长52.7km,南北宽40.5km,总面积1510km2。2009年底三门县总人口为42.6万人,人口平均密度为403人/km2,低于浙江省的460人/km2的平均水平;全县共有行政村511个,村庄总人口达到33.72万人,平均村庄人口规模为660人,低于台州市平均的986人、玉环县1957人、临海市881人。
3.2 村庄体系规划
3.2.1 村庄分级
《村镇规划标准》将村庄分为基层村、中心村、集镇等三个职能等级,其中集镇是指乡或城镇片区的中心;而行政范畴划中,一般城镇村庄体系自上而下为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集镇、中心村和基层村六个层次。
3.2.2 村庄分类
依据村庄自身交通区位、资源环境、发展特征等要素,在区域环境下将现有村庄分为城市地区村庄和农村地区村庄,其中城市地区村庄分为城中村、近郊村、远郊村三类,农村地区村庄分为发展村、整合村、萎缩村、搬迁村四类。
①城中村是位于城市或城镇建成区内的村庄,村庄被建设用地包围,此类村庄应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纳入城市和城镇的统一建设之中;②远期村是位于城市或城(集)镇规划建成区、城市重点建设片区范围内的村庄,近期主要以控制发展为主,在远期纳入城市或城(集)镇统一建设;③远景村是位于城市或城(集)镇发展备用地以及远景控制范围及周边的村庄,以引导发展为主,为城市或城(集)镇发展预留空间;④发展村是有较好交通区位和资源环境,具有一定基础设施和发展规模的村庄,未来需集聚发展,完善其基础设施,形成地域中心;⑤整合村是发展条件一般但有一定发展基础而需保留的村庄,需要在现状基础上进行农居点整理,并控制发展规模;⑥萎缩村是由于地质灾害、发展条件受到限制、基础设施缺乏以及规模过小等因素而需并入其它相邻行政村的村庄,应限制其发展;⑦搬迁村是位于高山上、重大工程设施建设范围以及风景区核心区和水源保护区内需搬迁的村庄以及有严重地质灾害影响需搬迁移的村庄。
三门县村庄分类汇总表
3.3 村庄布点规划
3.3.1 城市地区村庄规划
(1)城市型村庄
城市范围内村庄全部撤村建居,并且改村民自治管理为城市社区管理;空间策略主要分为就地改造和迁移改造两种。
就地改造——针对用地功能与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等相关规划协调的村庄,将原有村庄集体土地统一征为国有,部分用于村民安置,多出部分作为商品房开发土地有偿出让。
迁移改造——城中村村民由政府统一进行公寓式安置或货币式安置;村庄迁移之后,原宅基地收为国有,原村民住宅、集体用房等由政府折价补偿或收购。
(2)城镇型村庄
宜实行新村建设模式进行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在管理模式和生活方式上与城镇居民无异,待时间成熟即可就地撤村建居。
3.3.2 农村地区村庄规划
(1)山区地区村庄
从生态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以“下山脱贫”为主要方向,把现状难以发展的山区村庄确定为搬迁村,行政上采取撤销的原则,空间上采取整体搬迁或逐步搬迁。
(2)特殊地区村庄
包括位于水资源保护区、风景区核心区、地质灾害区等区域内的村庄,未来以异地搬迁安置为主,对拥有文物点的村庄根据村庄发展实际而定,但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单位(点)的保护工作。改造策略在行政上采取撤销策略,在空间上采取整体搬迁或逐步搬迁。
(3)集镇规划
根据村庄规模,集镇发展需要对村庄进行行政上的撤并,空间上重组,增强对周边村庄人口的吸引,并以较好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服务于周边村庄。
(4)中心村规划
中心村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具备一定规模、配套相对齐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是本村公共活动和管理服务的中心,且对周围村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辐射带动功能的村庄。合理规划建设中心村,使之成为相对集中、规划设计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居住条件和环境良好的村庄,并且带动周边村庄的发展。
3.3.3 小结
三门县域村庄规划图
规划全县共撤并村庄(包括村改居)310个,其中近期88个,远期222个。
近期撤并村庄88个,其中城市地区(包括村改居)65个,集镇2个,农村地区21个;远期撤并村庄222个,其中城市地区(包括村改居)82个,集镇17个,农村地区123个。
4、结语
本文以浙江省三门县为例,分析阐述了村庄分类发展策略、村庄空间整合等县域村庄布局问题。在村庄发展过程中,人口与土地是两个重要因素,在整合村庄空间布局基础上,通过行政和经济手段推进方案的建设实施,并加强人口向中心城区、城镇的政策引导,加快城乡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农民的就业、养老、医疗和基本生活有保障,这对于在现今形势下加快城乡统筹建设起到一定的发展借鉴。
参考文献:
高文杰,连志巧.村镇体系规划[J].城市规划,2000,24(2):30-34.
2010年的第一天,参加过“曹操墓”先期考古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著名汉魏考古学家刘庆柱表示;“安阳曹操墓的证据已经足够,如果是‘业内人士’提出异议,就不能说外行话,应在考古学学科内讨论问题,要说业内的话,符合学术规范的话。”
这位年过六旬,头发花白的老者为何要在此时将自己推向风口浪尖?他的判断究竟有多少权威性?他的言论又有多少公信力?
“没有绝对把握,我不会乱说话”
公元220年正月,洛阳,曹操叱咤风云的一生在66岁这年走到尽头。这位征战一生,消灭了长江以北所有对头的铁腕人物躺在病榻上,一面记挂着未被他铲除的孙权和刘备,一面想着自己的后事,“自制送终,衣服内箧,题识其上,春秋冬夏,日有不讳,随时以敛,金珠玉铜铁之物一不得送”。
或许当时经济极度凋敝所致,加上曹操父子目睹甚至亲自参与了汉末诸侯王陵墓的盗掘,所以曹操曹丕父子二人一直力主“薄葬”,害怕自己的墓葬被盗。曹丕《终制》中云,寿陵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无施苇炭,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合古涂车,刍灵之义。棺但漆际会三过,饭含无与珠玉,无施珠襦玉匣……
“曹操不是第一个主张‘薄葬’的君王因为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人们在葬术观念上的进步,有的君主不再坚持‘厚葬”。“刘庆柱对此解释。据史书记载曹操在去世前两年就为自己选好了墓地。作为经历了汉末的战争和动乱,致力恢复国家经济和崇尚俭朴的政治家他在遗嘱中交代,墓地要选择在地势较高,土壤贫瘠,无法耕种的地块,而不要占用良田。墓上不堆土,不树碑不留地面标志。曹操交代完这些话便与世长辞他的遗骸被运到位于今天河北邯郸市临漳县漳河岸边的邺城,于二月下葬。
这次河南的考古专家表示正是根据曹操的遗嘱,他们才取得了这惊人发现。寻找曹操墓的关键坐标是遗嘱里提到的西门豹祠。据河南方面考证那座西门豹祠就在今天的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而这座大墓所在的西高穴村就在西门豹祠以西。这和曹操遗嘱中划定的墓地方位相吻合。此外在西高穴村西还曾出土曹操去世100多年后的一个叫鲁潜的官员的墓志上面记载说曹操的墓就在离鲁潜墓43步远的地方。
早在2008年底,这个距离鲁潜墓43步远的地方就开始被发掘。去年]1月国家文物局组织权威专家到安阳开展了论证会,这个陵墓在某些人的心目中早就有了答案只是时机尚未成熟。此后的一次政协委员会议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找到刘庆柱,希望他去“看看”安阳出土的石牌由于不是自己的课题,也因为尊重前面两次专家论证会的意见,刘庆柱迟迟没有前往安阳。
2009年12月16日,刘庆柱在河南参加
“国学大讲堂”的讲学,河南文物局局长闻讯后立刻派车“拦截”刘庆柱,将他接到安阳,并委托考古队队长潘伟斌全程陪同。“根据我的经验,一看到这个陵墓的规模我就知道这是王一级的墓,进陵墓后看到画像石和出土的文物,我就断定这是东汉晚期的,因为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文化,东汉的陵墓已经出土7个了都很相似所以不会有问题。”刘庆柱严肃地说。
当刘庆柱看到石牌的时候虽然有些打碎了还没有合起来,但是凭借多年来的考古经验刘庆柱知道“找到了因为过去考古只要找到牌了,陵墓里面人物的身份基本上就确定了。他对着身边的潘伟斌点了点头,这个辛苦了一年多的考古队队长笑了。”对于这个判断刘庆柱说:“我是学部委员,一个学部就个所以我不能给自己的学部丢人,要对得起自己的专业,没有绝对把握,我不会乱说话!”
“这次的证据链最完整”
我不是胡乱猜测我认为确定曹操墓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这个遗骨必须是超过60岁的男性,这个人的身份要是王,王的墓穴要在邺城附近因为邺城是魏王的王都帝王死后都要埋在自己的都城旁边(例如朱元璋、永乐帝等等),这就是证据链,环环相扣,我去安阳的时候这些条件都完全具备,证据确凿理所应当召开会。刘庆柱说。
2009年1 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宣布该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认为魏武帝曹操的陵墓。被作为关键证据的,是墓中出土的8块刻有曹操封号“魏武王”字样的石牌和石枕,显示墓中一些陪葬品为曹操生前用品。墓中一具被鉴定为年龄在60岁左右的男性骨骼被认为是曹操的遗骸。河南省宣布这是一项“重大发现”。此前,这位公元三世纪统一中国北方的著名统帅政治家诗人陵墓的确切地点,是一个持续了将近1800年的谜,
会上河南文物局安排了古文字专家回答涉及古文字的问题,魏晋史学家给历史问题答疑,体质人类学的专家也解释了相关专业的问题,而会上的疑难问题则交给了刘庆柱,在河南方面看来,刘庆柱是考古业的权威。
“和以往古陵墓相比,这次的证据链最完整,科学依据最完整。”但是让刘庆柱疑惑的是,会结束没有多久就引来了片质疑声,更奇怪的是这些质疑声中没有一个是自己认识的考古专家也没有个拥有东汉陵墓考古的经历但是这其中却不乏自称为“业内人士”的专家甚至传言安阳发现周老虎。
对于这样的结果刘庆柱显得有些无可奈何,唯一能做的就是用科学事实这些所谓的“业内人士”的“科学理论”。盗墓史研究学者倪方六在网上电视上信誓旦旦地“呼唤”;“没有出土墓志或哀册是此次挖掘的最大‘硬伤!”刘庆柱认为这个‘业内人士“提的问题就很不“业内”。因为墓志铭到魏晋时期才出现又怎么会出现在东汉晚期的陵墓里?很明显,该“业内人士在发难前连相应的史书都没有查阅就信手拈来。
墓志铭的问题刚解决又有人拿刻有“魏武王”铭文石牌的真假来说事了这就像考古队队长潘伟斌回答的一样“当时一共出土了59块石牌,刻有‘魏武王’的有8个,其中一个是被盗走的。我们是根据那7个定的,为什么有人想当然地判断我们是按照被盗的那个定的?”
此外,针对出土石牌刻铭等文字材料年代与真伪问题,刘庆柱解释说:“你说那字胖点瘦点不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家古文字学家(中国古文字学会理事、河南省文物考古所研究员郝本性)说是。而且新和旧不是按件东西,而是按一个组合整体。这墓不是假的吧,不是新的吧?你再新它也是1800年前的吧?你不能因为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丝绸衣服好就说它怎么能是2000多
年前的呢?还有秦始皇陵出土的宝剑,现在还可以把头发割断,有些人说它肯定是假的,那么多年怎么还能割断头发呢?
刘庆柱强调,“考古学是门科学,应该在学科范围内讨论问题,而搞文学史和收藏的专家在考古领域并不具有权威性。很多媒体报道说‘业内的人士’,你是哪个业内的?所谓术业有专攻,业跟业不一样。如果你自称是业内人士,那就不能说外行话,要说业内的话,符合学术规范的话。对于年轻的对考古没有认识的朋友,你们有质疑的权利,有言论自由,我也愿意向你们普及考古知识,但是那些自诩为‘业内人士’的专家,我请你们尊重科学事实,尊重考古依据,不要胡乱判断误导普通市民!”
40多年后再一次感触安阳
为了科学,为了考古,刘庆柱将自己推向了风口浪尖,并坦言自己没有任何压力只是在事实面前坚持真理。但是在某些“业内人士2的误导下,会有人对这个顶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帽子”的刘庆柱产生怀疑,他究竟是何许人也?他说的话究竟有没有公信力?他真的是考古界的权威吗?
在谷歌上搜索“刘庆柱”,会出现17700条结果,绝大多数都带有考古学专家的称呼。
1963年,刘庆柱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次年,与考古发生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巧合的是,他的第一次考古地点就是在安阳――殷墟参加田野考古实习。或许就连刘庆柱本人也不曾想到40多年后在同一个地方发现了曹操的陵墓。
1972年5月,刘庆柱被调到陕西省咸阳市文化局文管会工作,此后正式开始了他的田野考古生涯。几十年来,他把考古当成生命样热爱,长年累月盯在挖掘现场白天和工人一起挖,晚上还要查找资料,编写报告。夏天雨水较多,不宜开展挖掘,他就骑上自行车,挨家挨户地登记文物,常常晒得满身是疱跑回家,同样做考古的爱人看到这样的情景,只有心疼地抹眼泪。
可是刘庆柱却乐呵呵的,因为这是他喜欢的工作,尤其是出成果的那一瞬间,他会觉得自己将几千年前的文化带进了今天。在他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考古工作应该说是汉宣帝杜陵陵园遗址的发掘。1980年代初,考古所计划让他参加西汉长安城遗址的发掘工作。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汉代人的丧葬观念是“视死如视生”,所以就有了“造陵墓若都邑”的说法。汉代厚葬成风,按照西晋人索琳的说法,汉代皇帝即位后第二年便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天下贡赋三分之一贡宗庙,一贡宾客,一贡山陵。宫殿是帝王现实生活的舞台,陵墓则是帝王地下世界的缩影,而陵寝建筑是仿照生前宫殿建筑来设计,修造的。所以能够参加西汉长安城遗址的发掘工作是每一个考古人的梦想。
在发掘西汉长安城遗址以前,刘庆柱打算在陵墓建筑方面先做一个试验,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下当时的都邑制度。有人提议发掘汉武帝茂陵,这样挖到精美文物的机率较高,说不定就会引起社会轰动。对于这样的提议,刘庆柱一票否决,我一直坚持考古发掘不是为了挖宝。茂陵规制宏伟却不定是汉代帝陵制度的典型代表,因为它有可能超逾常制。考虑再三,我决定发掘汉宣帝杜陵陵园遗址。因为汉宣帝被称作西汉王朝的‘中兴之主’,他的陵墓可能更能反映汉代帝陵的常制,我们要尊重科学事实!”
事实证明,选择发掘汉宣帝杜陵陵园遗址的决定是正确的。通过发掘,第一次从考古上揭示了汉代的陵寝制度,解决了许多文献记载中语焉不详的问题。比如过去很多人把陵园与寝园混为一谈,杜陵的发掘表明陵园以封土为中心,寝园以寝殿为中心,二者各成一体,不能混为谈,又如,曾经困扰古钱币学界的“小五铢”,通过发掘表明其为墓葬明器,而非流通货币;还有汉代的门、塾阙的具体形制,也是通过杜陵的发掘得到了确认。可以说,杜陵陵园遗址的发掘,虽然没有精美文物出土,但却从学术上解决了许多重要问题。在这之后他的考古发掘报告《汉杜陵陵园遗址》获第二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
“我感觉自己一辈子都在给自己加码。年轻的时候,老给自己定任务。比如开展什么考古调查,勘探、发掘,要写什么内容的论文,要完成什么样的专著等,现在还是一样,还是坚持给自己加码。他拿出一本精美的笔记本,打开一张日程表,上面记载着每个月要完成的文章题目。正是抱着这样份对科学严谨的态度,对考古的热忱刘庆柱在考古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先后考古发掘的遗址有:秦成阳城遗址、唐长安城青龙寺遗址、秦栎阳城遗址,西汉长安城遗址等成了帝陵考古的权威,这也是安阳墓考古队队长潘伟斌在看到刘庆柱点头之后如释重负的真正原因――这样的专家都点头了,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曹操墓让更多的人了解考古”
日前,河南省将按程序将曹操高陵所在的西高穴墓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做好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准备工作,适时积极申报。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2009年12月29日的会上,您的身份是什么?
刘庆柱(以下简称刘)介绍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后来又给我加了个汉魏考古专家。我的任务就是回答考古方面的问题,还有就是如果一旦别人回答不出来的时候,我得答。毕竟我接触的考古东西比较多。
记:那您回答不出来的时候怎么办?
刘:那我就会说不知道,等我回去查书后再来告诉你,我直认为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比知道的要多得多。
记:在曹操墓问题上,您把自己推向了风口浪尖,有没有压力?真的那么肯定自己的判断吗?没有怀疑过?
刘没有丝毫压力,因为我是用事实在说话,用科学论述,我对得起自己的职业。我做考古做了40多年,我有经验,这次的证据是比较完全的,甚至比以往的陵墓还要完整!我有这个自信,倘若有我的同行提出质疑,我也许会有压力!但是面对这些自诩为“业内人士”的人,我没有丝毫怀疑。
记:有人说你在此刻站出来,是为了“名”和“利”,是在炒作自己,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刘:(笑)倘若真的是这样,我就不考古,直接去鉴宝,今天说这个真的明天说那个是假的,这个给你多少钱,那个给你多少钱。但是这样的事情我不会做,因为我不知道假的是什么样子,所以我没办法判断真假。至于炒作,我认为是某些“业内人士”在自我炒作,请你们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
记:最近很多网友提议提取墓内骸骨的DNA与曹操后人进行鉴定,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刘:有更好,即使没有,现在的六大证据已经足够。做DNA鉴定需要条件,不是有骨头就能做,要考虑骨头的保存程度、受污染程度。做了跟谁比对?现在的曹操后代是不是曹操后代?唐代以后曹操的脸越涂越白,都是奸臣的形象,谁承认是他的后代啊?在具体操作上难度很大。
记:会之前,您有没有想过会受到这么多年轻人的关注?
刘:有!曹操墓让更多的人了解考
古!我当时跟他们河南方面说,你们这条消息,要注意后续工作,为什么呢?因为在早年人们根本都不关注这个问题,只关心温饱问题,现在越来越关注考古,而且曹操还夹着易中天“品三国”的热效应,中国有几百个皇帝,除了极个别的能和他并驾齐驱之外,论知名度,没有在他之上的,所以反响强烈在意料之中,毕竟这是个多年的谜。
记:40多年的考古生涯,在最枯燥的时候,您有没有想过放弃?
刘从来没有,因为我总有做不完的事,有太多不知道的东西。我们中国的考古学家跟门捷列夫是不可以比较的,人家化学元素周期表排出来随着新发现就可以补进去。我们的未知领域太多了,不知道空哪个,也不知道空多少。因此做科学研究没有个求知欲是不行的。
记:对您来说考古最重要的不是挖出了多少文物?
刘:是的!我不是挖宝的!你认为是宝,我不一定觉得是宝。比如我把元大都联系到了汉唐时代的文化,我证明元代的皇帝也是按周礼办的,本来周礼是汉族人最尊崇的东西这就是我的宝,但是这个宝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值钱的。
记现阶段,中国考古界最大的困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