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10:33: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英语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后者受前者的影响越来越大。自1987年推行四、六级考试以来,越来越多的大学更加重视公共英语教学,公共英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公共英语教学条件得到了充实和改善,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空前高涨,公共英语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别提到了教学和测试的关系问题:“测试是贯彻执行教学大纲的重要保证。科学的测试结果可以为教学提供量化的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因此,测试应以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为基本依据。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实际语言能力的培养;测试中,更看重考核语言基础和语言应用能力,要采用一定比例的主观试题。务必防止应试教学倾向。”①可以看出,在教学和测试两者的关系中,教学是第一性的,测试是为教学服务的。cet考试和大学英语教学两者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改革教学方式、注重能力培养与四、六级考试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2.cet中新题型增设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着错误的考教理念,造成了cet测试和大学英语教学关系的异化。
2.1绝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把四、六级考试作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指挥棒”,倒置考试和测试的关系,使教学围着考试转。受“指挥棒”理念的影响,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越来越偏离自身的目标,而成为达到四、六级考试目的的手段,成为一种“应试教学”。为了应付四、六级考试,有的学校不惜打乱正常的教学计划,将本该一、二年级开设的课程推迟到三四年级开设,有的根据四、六级考试要求调整英语课程设置,有的大办四、六级考试辅导班,有的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集中“攻关”,有的发动教师研究四、六级考试“规律”,放任教师抛开原定教材,以四、六级考试大纲和有关辅导材料为依据组织教学。学生的英语学习更是全面“服从”考试需要,他们对正常的英语课程提不起兴趣,一门心思做参考题、复习题、模拟题、仿真题。
2.2大学英语教师和管理人员把四、六级考试作为评价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价值尺度,以考试成绩好坏来衡量教学质量的高低。政府主管部门在大学教学工作评价中把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作为重要指标,有的大学以教师任教班级学生的四、六级考试通过率来考核教师的教学业绩,考核结果与教师的奖金、津贴挂钩,有的把是否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是否准予学生毕业或能否获得学位的一个“硬杠杠”。如此一来,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只有唯四、六级考试是从,一切从考试出发,一切为了通过考试。后果就是,四、六级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内容掌握了,英语考试技巧提高了,但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读写能力、翻译能力、交际能力等并没有多大提高①。
在这世纪之交的年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无疑这种应试型的大学英语教育远远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培养面向21世纪的新的复合型人才。我国外语界的许多有识之士早已认识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所存在的种种不足,并着手对其进行改革,以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新题型的推出及采用就是这一势在必行的改革的初步尝试。
自1996年1月起,大学英语考试已正式启用新题型,增加主观题目的比例。语言测试的试题根据评分是否需要阅卷人员的主观判断而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一般来说主观题如作文等效度高,对教学的后效好,因此大学英语考试无论四级或六级都坚持采用一定比例的主观题。自1996年1月起,已延续了十余年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题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偏重客观试题转向主、客观题型合理搭配,重视考生主观应用能力的试题类型。目前已经过研究和实验并可逐步采用的新题型有翻译、听写、简答题。考试委员会还在积极开展其他新题型的研究。采用新题型的目的是更好地使考试为教学服务,在可能的范围内增加主观题的比例,使全国高校在教学中更加重视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采用新题型时尽量保持所考核的语言能力构成基本不变、答题时间不变、各部分得分比例分配不变,以保证评价标准的稳定性。例如1996年6月的四级考试,采用翻译题型后,全国重点大学翻译部分的均值为6.75分。这一部分用来取代原来的完形填空部分,而1995年6月全国重点大学完形填空部分的均值为6.72分。这说明采用新题型可以保持评价标准的稳定性。此外,考试委员会还决定今后在考试大纲中列举多种可能的题型,而在某次考试中具体采用何种题型则事先不予公布,以抵消应试教学的心理压力,使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此外,要探索对新题型进行等值处理的方法,保证大规模标准化考试评价标准的科学性,但等值处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提高考试的效度是第一性的,通过考试正确地指导教学才是考试的根本目的②。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适应国家改革开放的需要,使大学生更加重视英语语言能力的学习,获得更强的参与国际交际的能力,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自1999年初开始试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考试,并于1999年11月和2000年5月两次扩大试点。总的来说,口试推动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遏制应试教学和片面追求单纯通过率,使《教学大纲》规定的“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这一教学目的的实现具有更扎实、可靠的基础③。
3.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
概括的说,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必须在明确了正确的考教关系的同时,随着四、六级考试的改革而改革,否则,不但将贻误一届又一届的大学生,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在我国加入wto后面对更加开放、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问题可能使我们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
随着cet新题型的进一步推广,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将面临着新的、更高要求的挑战,即如何运用行之有效的旧方法和研究新的方法来扎扎实实地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以满足社会发展对我国英语教学改革提出的要求,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求的综合性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的变化指引我们对近十余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展开反思,以便充分认识其中的偏差和教训,端正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把握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照本宣科”、以测试为目标的教学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善于引导他们进行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训练,培养他们在语言运用方面的能力。这使得教师要改变他们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他们自身的语言能力和业务水平。
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大都是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教师讲的东西,成为存贮前人留下的知识的“容器”。这是不科学的。教师应该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变教师的单向传授为师生共同进行学习的双向交流,使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学习,从而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培养。如何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呢?
笔者概括出以下几种策略:
3.1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改革填鸭式教学方式
应惠兰教授指出:“实际上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教学方法应该分为教法和学习方法两个组成部分”。过去当我们谈到外语教学或教学方法时,过分强调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活动能力。认知理论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就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也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动运用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正是遵循这种语言学习规律而创建的。英语是一门实践课,语言技能的获得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操练得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知识。避免整堂课讲授太多的语言点;避免给学生直接指出应该注意什么;避免给学生详细列出语言点的用法,而是应该恰恰相反。老师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上课时先让学生讲解课文的大意,然后以问题辩论的形式对文章的主题、背景、写作风格、语言使用等方面展开讨论。教师的讲解是辅的、画龙点睛式的。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语言点的用法,而且还学会了,并能够很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这样就能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参与,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更充实。同时,在当今这个科技得以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的重中之重。教育也走向了市场,这无疑又给教育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与促发的有利条件。在英语教学之中增加多媒体教学是转变填鸭式教学的最好与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使学生的视野空间扩大,而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之达到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不仅丰富了课堂,而且受益于学习者本身。教师对一些较难的课文还要进行一些系统的讲解,以适合学生水平的需要。传统的授课法是以单词、语法分析为主体。但这样一来,课文的内容就被割裂了。语言知识很可能变成无本之木,学生兴趣无从谈起,积极性无从调动,结果事倍功半。教师讲解课文的方式要以语篇教学为主,教师要把文章的信息结构,与文章有关的文化背景,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风格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上。要把语言知识、单词的讲解完全放在篇章内容的整体讲解过程中。这样学生学到的就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而是从内容到形式都齐备的活生生的语言。
3.2运用交际法进行教学
交际法(communicativeapproach)是以语言功能——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交际法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西欧共同体(eec),中心是英国。交际法重视教学大纲的研究。教学内容以语言功能为纲,针对学习对象的不同需要加以安排。交际法强调教学过程交际化,排斥机械操练,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交际场景中操练,课堂教学活动应模拟真实或近似真实的生活情景。
一方面,注意到各个单词之间的各种系统内关系的同时,还要把它置于句子乃至对话、语篇中呈示。如:角色表演法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对话表演,让学生轮流到台上表演。表演根据学生的水平,分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觉得不难又需要做好准备上台表演。或者进行pairwork或groupwork。在表演中可以准备实物道具,其中丰富的动作、表情都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要使教学同真实世界(realworld)建立联系,如用影视片段、多媒体等来实现单个词汇或词汇系列的输入,让学习者感觉生动、易学。对某些动词如swing,snore等,还可以运用表情、动作和声音来演示,其效果比单纯以文字讲解要好。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生动活泼,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英语交际情境。如在课堂上播放英语经典原版片,故事内容学生已有所了解,加之画面优美,身临其境,收到了出奇效果。不少同学能把影片中的部分英语对话模仿得惟妙惟肖,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
另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呈现词汇的语用信息。像邮筒(pillarˉbox)在中国为绿色,在英国却是红色。这种信息必须提供给学习者,pillarˉbox这个词暗含的社会文化信息同该词的概念意义同等重要。此外,不少词还具有一定文体意义和情感意义。尤其是具有褒义或贬义的词,其情感意义是该呈现给学习者的。对于指黑人的两个词black与nigger,了解二者的概念意义而不知其情感意义显然会影响交际运用①。前者带有褒义,后者却是贬义,这2种不同的情感意义同相应词语的概念意义一样重要。内含意义与情感意义因个体、文化、社会的不同而不同,教学主体亦要留心这一点。
3.3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和改善外语学习环境
学生在上英语课程的过程中,是学到了很多的英语知识,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却不知道怎样运用,对于学过的英语知识而且忘记的也很快,更不用说在实践中使用了,即使有的学生对于学过的英语知识进行了使用,但在实践中却是前言不搭后语,语无伦次表情也不自然,也就是说,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运用,才没体现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运用。
2、远离生活,课堂枯燥乏味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的英语教材上的英语知识与实际的生活有很大联系,但是很多英语教师却视而不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还是机械地停留在“教教材”上,导致学生积极性并不高,课堂气氛压抑,说话成了复述课文内容。实际上,我们可以根据英语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生活联系到一起,让学生们根据日常的生活来投入到学习英语中来,然后进行反复的运用。
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1、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科学进行课程设置
按照大学生的性格和特点,大学英语教师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英语教师要创作出能够带动让学生增加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教学办法。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探讨英语问题和英语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要把英语教师在教学授课过程中呆板单一的授课现象改变的目的。
2、英语教师要开展多种评价方法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首先,学生自我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过程是学生认识思维提高以及自我“领悟”英语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学生有没有进步。“领悟”的到来促使学生对英语运用知识的了解不断的进行深化,学习效果事半功倍。“领悟”是英语教师给予不了的,而是学生自我努力、不断进行自我评价,达到英语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其次,教师激励性评价。通过英语教师激励性评价来巩固大学生学习成果。更能体现出英语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评价所起的作用。最后,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通过教师的及时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评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彼此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吸取更好的学习方法。
3、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应用写作能力
每学期都应为学生安排一定学时的有关英语写作的讲解,主要讲授英语写作技巧和实际工作中英语应用文,如求职信、感谢信、致歉信、求学申请信、英文简历、工作日程安排解释说明等)的写作特点。同时,从选词、短语、句子结构和语篇结构等方面来讲解如何提高文章的可欣赏性。并通过大量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实践活动,例如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假期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亲自去学校附近的厂矿企业、乡村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调查了解,然后写出英文调查报告。或鼓励、要求学生利用暑假去兼职工作,用英语写工作总结及心得体会。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现实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第一,启发式教学方法上课提问是启发教学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带动学生去思考,回忆,去创新,促使学生的思维紧随老师的讲解步伐,从而更好地与老师沟通。第二,情境式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设置情境,把学生带入角色,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标。
二、在听力水平方面
在英语教学中,注重的就是听和说,并且二者不能脱离开来教导。英语听力能力的准确度是直接影响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取一些英文歌曲,可以发现,他们对这些经常听见的英文歌曲中的一些英文词句,会非常熟悉,一但听到这些英文词句的出现便会立即识别。因此在英语教学中结合英文歌曲教学是帮助学生纠正语音、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好方法。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听英文歌曲改正学生的发音,而精确的发音有利于提高学生听力。我们可选择吐字明晰、节拍适中的英文歌曲应用于听力课上,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做听力。教学中也可以穿插些听写歌词,或做复合式听写练习。复合式听写练习是让学生将部分主要的单词、连读、同音异义、爆破等地方听出来并写下来的过程。例如后街男孩的“ThePerfectFan”也是英文歌曲辅助英语语音学习的典型例子。这首歌是一首后街男孩唱给妈妈的歌,说她们才是自己最好的歌迷。歌词是在一段舒缓流畅的音乐中唱出的,发音标准饱满,而且极好模仿,对于学生提高听力水平有着不错的效果。从模仿这些歌曲开始,会对地道口语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这首歌歌词中出现了大量的重读、弱读、连读以及略读现象,而这细小的语言技巧都是真正英语能力的体现。
三、在词汇量方面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词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背单词是一件痛苦的事。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恰当配合英语歌曲来教学,适当留意信息的活泼型,不但可以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英语单词、词汇的了解和记忆。假如说单词是英语的核心,那由它组成的句子则更是平常交流、写作、使用的一个必不成少的要素。一个句子里有非常多的词汇,而那些词汇组成的一些具有不同意境的句子会使人感觉易联想,易记忆,而当人们把留意力集中到记忆句子上面,会发现里面的单词很快就记下来了。英文歌曲中的句子都是很优美的句子,经过重复听唱一些英文歌曲,我们可以有效地记住一些经典的句子,同时也记住了英语单词的意思。
如WESTLIFE的“SeasonintheSun”里有句话是说,GoodbyePapa,pleaseprayforme.Iwastheblacksheepofthefamily,有些学生认为blacksheep是“黑羊”的意思。当教师为学生纠正这个词组的意思时,学生们都很有兴趣的想要了解,进而教学的气氛就被带动起来了,学生们也都全神贯注地在听课,blacksheep其实是“害群之马”的意思。再比如有句话是说,EverytimethatIwasdown,youwouldalwayscomearoundandgetmyfeetbackontheground,其中短语“getone’sfeetbackontheground”是帮助某人度过难关的意思。这种英文中的词组举不胜举,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爱好进行歌曲的选择,然后将他们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四、在英语语法方面
语法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然而对于学生来说英语语法的学习也是一个难点。而英文歌曲中也有着许多的语法,将英文歌曲运用到语法教学中,则可以使得语法教学事半功倍。例如“RightHereWaiting”中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Whereveryougo,whateveryoudo,Iwillberightherewaitingforyou.”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加上对一些语法的反复接触,影响更深,欣赏时不但能身临其境般感受,还能再次复习语法,如“wherever,whatever”引导让步状语从句用法。再例如“YesterdayOnceMore”中也蕴含着不少的语法现象,其中有有when和as分别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五种基本时态等等。如“Thoseoldmelodiesstillsoundsogoodtome,astheymelttheyearsaway.”其中就有从属连词as引导时间状语从句。英文中有着许多的语法现象,仔细分析就能够对学生的语法学习起着良好的推进作用。
五、在文化背景方面
歌曲是一个民族心声的真实反映,他能体现人们的喜怒哀乐和时代与地区之间的差异和文化历史底蕴。有人说歌曲的作风自身就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其讴歌的内容也无不深深刻有时代和文明的烙印。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可以从外文歌曲中发掘出很多的文化珍宝。比如圣诞节时,我们常会挺到HerecomesSantaClaus,SilentNight,JingleBell等圣诞歌曲,这些歌曲既增添文化情趣,又增强文化了解。再比如播放CountryRoadTakemeHome时,教师可以给同时学们介绍下美国乡村音乐相关的信息,如民族起源、风俗等等,让他们适当的对其进行了解。因此,在英文教学过程中恰当结合英文歌曲欣赏能促进文化背景教学,让学生在歌曲中学习、了解一些外国文化。
六、在翻译能力方面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中的概念隐喻
(一)词汇教学
英语对话的民族思维不仅仅能够用词汇体现出来,而词汇更多的是将民族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渗透到了其中。在认知语言学当中,一词多义主要是一个词语存在许多相互之间存在联系的一种语言现象,也可以理解为人类的认知手段由某一个词语的基本含义经过逐渐的演变、延伸,转变成其他意义,也成为人们将认知逐渐的范畴化、概念化的必要结果。而教师仅仅是讲解了其表面含义,很少引导并为学生解释该词语的隐喻意义,最终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最终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就算将单词背诵下来,也不知其所以然,更容易很快的忘记。
(二)文化教学
语言以最广泛的社会性存在于社会,充当其载体。而建立在共同的生理机制、认知和类似的心理基础上的概念隐喻,要阐述的含义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
由此可见,在人类的认知当中,体现出了英汉概念隐喻中的重合现象,但是因为使用语言的双方毕竟存在文化、体制等方面的不一,所以概念的隐喻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特色。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教学中有效的利用概念隐喻,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到根源上的差异,了解到英语语言与汉语在本质上的区别,分析两种语言不同的本质,进而认识客观世界与人类经验。
(三)写作教学
二、基于文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案研究
1.一直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都采用的是外教教学模式,同时结合一些中国英语教师的参与,在中国英语教师与外教的共同配合下完成英语教学工作。这种教师的搭配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的教学体制相关。我国是从应试教育迈步到素质教育,当前我国素质教育还处于迈步阶段,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模式。从本质上来说,将英语教学与其所依托的文化结合起来,在文化背景下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改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文化缺失现象,更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文化差异性中西方文化的固有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时,我们不仅要尊重所学语言的文化,同时也要在理解我国文化的基础上学习。基于文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案研究要将中西方文化结合起来,共同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来。比如说,在传统文化习俗上,中西方的文化在表现形式上就会有所不同。我们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为重,西方则崇尚感恩节、圣诞节、狂欢节等。教师可以此为契机,根据文化的差异性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判断,在理解风俗文化的基础上来学习。注重文化知识的注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语言所呈现出来的内涵是不同的,比如说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中有一些发音相同意思却有很大出入的词语。例如riot,在英式英语中表示“骚乱”,而在美式英语中则表示“丰富繁多”。再如,washroom一词在英式英语中表示“盥洗室”,但在美式英语中表示“厕所”。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只有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才能灵活掌握相同词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在不同环境下有区分地理解英语,有针对性地运用英语。
2.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英语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是无法实现教学效果的,尤其是在当下,高校在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上都相对较多,且学生的课余生活十分丰富,许多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便不再学习英语。作为大学英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帮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英语,为学生学习英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语言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文化特色的英文欣赏作为课后作业,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更让学生有机会对西方文化进行探讨,进而更好地赏析文章。在文化背景下营造英语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在相对放松的语言环境下学习英语。课堂教学展现文化魅力课堂教学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融入文化,包括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有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工作。比如在翻译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文化背景进行翻译,尤其是对于一些英语中的谚语、成语,要以相应的产生背景为基础。例如“Everydoghashisday”译为“人人皆有得意日”,“Abadbeginningmakesabadending”译为“恶其始者必恶其终”,“Abadthingneverdies”译为“坏事传千年”,“Beslowtopromiseandquicktoperform”译为“不轻诺,诺必果”,“Don’tcrossthebridgetillyougettoit”译为“不要杞人忧天”等等,这些语言在翻译的时候都应讲解相应的文化背景。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重这些文化背景所带来的文化魅力,将其与文化结合起来,同步进行翻译,使翻译恰到好处。不仅是在翻译课程。
来源于美国,它不同于我国现行的大学英语评定学生成绩的方式(终结性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主要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应用分析能力采取多种的方式来进行全面评估。从而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的不足,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学习方式,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这一评估过程中,学生应一直处于主体地位,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是互动的,教师教授学问,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处于接受知识主体地位,因此,在形成性评价教学中学生也应是评估活动的主体,在形成性评估体系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评价,将学生在学习阶段的具体表现纳入到评估体系当中,作为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重要因素。
(二)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
形成性评价体系和终结性评价体系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全部过程中,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具体表现和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现象,对学生形成不同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及时地根据具体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思路和改正学习方法,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的配合上协调统一,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质量。在形成性评价体系中,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及各阶段学习的具体表现都是对学生评估的重要因素,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正,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的全面提高。
(三)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形成性评价体系
注重学生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参与性。大学英语教学不同于普通的英语教学,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实践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教师并通过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具体表现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设置更有效的教学计划。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了解英语的作用,感受英语的魅力,了解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应用英语的重要性,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去掌握英语的知识。并通过具体实践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正确运用,加强口语练习,设置英语讨论话题、推广英语角、英语社团、英语社交活动,使英语的学习过程充满趣味性和应用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英语的学习效果通过实践得到加强,在英语的学习过程要始终贯穿于实践中,以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的现状
虽然国家早就提倡在各个教学阶段推行素质教育,改变以考试(应试)成绩论英雄的教育模式。但是,我国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仍旧运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即是根据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来作为学生学习的评价依据,即所谓的“一卷定终生”制。这种评价强调的是纸面的考试结果,而不注重平时和实际应用能力,有饽于素质教育的推行理念,也不利于学生对语言应用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健康发展。大学对学生的培养目的,已经不仅仅是以应试、升学,而是通过几年的大学教育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而在终结性评价体系当中,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最终的考试成绩,而不会顾及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会极大地影响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致使学生失去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会误导教师教学的方向,这种评价强调的是结果,就会使教师一切以成绩为重点,而忽略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大学英语教学采用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英语教学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已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多集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实际运用能力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基础。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要改变以往的教育模式,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合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当今时代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应用的是终结性的评价体系来考查学生学习成果,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四、六级考试,而很多境外大学(含国内的港澳台地区)已经不再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结果作为硕士入学的必备条件,而以托福、雅思等实际应用能力较强且社会公认的考核作为条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国教育系统不断的合作交流,形成性评价体系逐渐受到我国各高校的重视。形成性评价体系不仅能解决当下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存在的众多问题,还能通过它的自主性、参与性等特点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培养带来极大的帮助,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自主地去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拓宽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丰富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的体系。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张和需求,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四、大学英语教学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方法
(一)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方法
学生自评在大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中,学生是形成性评价体系的主体,所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是形成性评价体系的重要因素。学生自评就是学生通过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设定一个标准,根据这个标准来评价自己这一阶段的英语学习。以此来更好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从根本上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不光是英语的学习,包括其他学科的学习很多的是通过学生的自学来完成的,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因此,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利于根据实际情况自我调整学习方式方法,制定合理的学习进度。在自我评价中找到英语学习中的短板,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进行弱项弥补,以达到英语学习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在英语学习中的自我完善和提高。
(二)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方法
学生互评学生互评也是形成性评价的一个非常客观公平的方法,互评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让班级里的学生对彼此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做出的评价。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为小组学习,学生也可以自发地组织小组学习互评,通过小组小的学习活动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在活动过程中,让小组成员积极发言指出不同成员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大家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这这种学生互评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当中以同学为参照物,发现自己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并加以继续发扬推广,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其他同学的长处,对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对其他同学的长处加以借鉴和学习,完善自己英语学习方法。同时这种互评模式,还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谐的学习关系,还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方法
日常课堂表现教学离不开课堂,大学的英语教学也是如此,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在大学的课堂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并对学生的各种课堂表现进行记录研究。同具体的学生进行个别沟通,了解他们出现这种表现的根源,帮助学生查找自己的的问题,并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反馈给他们自己,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配合教师的教学思路。要保证好的课堂效果是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教师只有不断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并通过和学生的有效沟通,让学生自己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双方有针对性的进行配合,才能使课堂英语教学协调一致,发挥应有的教学作用。
(四)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方法
英语作业完成情况要改善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形成性教学评价是一个重要因素,大学英语教学要把形成性评价体系运用到我们教学的每个环节,特别是在英语作业完成情况中的应用。大学英语作业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在批改学生的作业过程中了解学生这一阶段的英语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调节自己的课程进度;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批改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及需要改正的不足之处,加强自己的弱项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完善形成性评价,有利于促进老师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形成英语学习的合力,促使双方向着同一目标前进,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积极的因素。
(五)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方法
课堂小测验分数经常性的课堂英语测验,是为掌握学生最近英语学习成果的重要方法,它和传统的评价体系终结性测验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评价体系就是取得学生的考试成绩,片面的强调了考试成绩的重要性。这与学生这一阶段的全面学习和综合发展的联系不大,这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小测验是指在大学英语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根据这一阶段学习学生们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的测试,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随堂小测验去解决问题。然后将每一次测验的成绩作为学生学习的成绩参考。通过这中随时的、有针对性的测验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为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有效地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传统英语教学是教师填鸭式的灌输理论知识,师生之间极少互动,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素质教育的推行,要求学生教师的“双主体”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教学,教学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并且课堂氛围轻松愉快,教学效率远高于传统教学;学生可以运用网络技术自学,课后在网上寻找资料完成作业,提高英语水平。
1.2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
近年来我国高校扩招严重,但是教师的数量并没有随着学生增加而增加,因此现今的高校都存在师生不均衡情况,给高校教师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来说,采用Word、PPT等软件能够满足给大量学生授课的需要,极大的减轻了教师负担。部分高校还建立了多媒体自学课堂,每位学生一台电脑,学生可以下载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学习,遇到问题可以向教师寻求帮助。这种方式比传统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效率更高。
1.3内容更新及时
多媒体网络教学包括了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教学素材,学生能够接触到除了教材内容外更多的语言素材,提高对英语的认知水平,相对于传统教学以文字为主的教学形式,多媒体网络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使用微博、电子邮件等及时向学生传达最新的教学信息,保证英语教学实践和理论的统一。
2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的问题
2.1学生之间的交流减少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降低了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6.5%的学生根本不和同学交流,36.1%的学生基本上不交流,34.5的学生偶尔交流,经常和其他学生沟通交流的学生仅有22.9%。这个调查也说明在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后,学生大多局限于自己的空间,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最喜欢的方式是上网寻求帮助,基本没有合作学习的观念和意识。
2.2其他因素影响
运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学生自主性较强,但是学习是离不开互联网和计算机的,互联网上有丰富的娱乐资源,如果学生自控能力不强,那么就会受到影响,很多教师认为,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实际上是在考验学生的自控能力。
3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改革发展
针对当前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及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点和劣势,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才能应用好多媒体网络教学:
3.1引导交流
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教学方式多样,教学内容丰富,摒弃了传统填鸭式的英语教学,但是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同样不简单,教师必须了解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将多媒体和网络引入到英语教学中,主要是让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在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语言、情感交流,这一点是无法用多媒体网络替代的。如果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联系就被课件隔断了,缺少了情感和知识交流,英语教学效果会因此受到影响。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情感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声音、图像等方面的优势,在充分发扬这些优势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增强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3.2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作用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互联网资源非常丰富,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互联网资源中也包含了大量糟粕,大学生甄别信息的能力尚且不强,自控能力也不高,对于网络上大量的娱乐资源的诱惑很难抵抗,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给予干预,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学习方针,例如为学生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网站、帮助学生下载学习资料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3.3更新硬件设施学校要根据教学需求,及时更新硬件设施,增加资金投入,建设自主学习平台、网络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实现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网络资源,科学规划、安排网络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的使用,发挥出其最大作用。
1传统教学模式
从实际情况看,我们以往的教学模式都属于传统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及行为主义。结构主义关注的焦点是语言的语法结构。结构主义安排的语言教学材料是以潜在的语法格式和结构为基础的。行为主义认为一个人学会一种语言是在刺激—反映链条的基础上形成的某种习惯,学习的起因被认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因此只要控制刺激就能控制行为和预测行为,从而也就能控制和预测学习效果(胡壮麟2002:279)。根据这种观点,人类学习过程被解释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而教师的任务只是提供外部刺激,即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的任务则是接受外界刺激,即理解和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
在这种理论支持下,不可避免地,结构教学大纲将注意力放在了语法形式和单个词的意义上,课堂教学是以老师为教学中心的。尽管教师充分发挥了传输知识,监控教学的任务,学生获得了大量理论知识,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在交际上常常被证明是无能的(胡壮麟2002:283)。这对于语言学习来讲,其实没有达到学习目的。
2多媒体教学模式分析
自上个世纪中后期以来,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对于开发人类智力的重大作用和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的巨大潜能渐渐为人们所认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也相应而生。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计算机(Richards,etal1998)。而将其应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就是将教学手段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为较大程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学生认知图式。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相互交流的经验。在现代外语教学中,教学大纲已经从单一的强调语法结构,不注重情景交流的模式逐渐转变成强调有目的的交际和意义表达,语言学习具有现实生活性。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要求重视学生的心理过程,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题,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教学目标。主题教学模式要求将课内和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围绕一个主题,把听、说、读、写等语言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2.1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优势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可以将各种新变化新要求很好地结合起来。它能保证将生动的场景,具体的形象呈现给学习者,并且可以把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地安排在同一时段,并达到资源共享,保证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2.1.1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方法单一,会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而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语境,使教学变得深动形象。现代外语多是功能式话题,新课标也强调任务式教学。把二者有机的结合我们便可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也形象生动的教学过程。
2.1.2优化教学手段、内容,增加师生互动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丰富的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对视觉、听觉的刺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这样通过看、听、说、演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能使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学生会产生成就感,同时,老师及时给予帮助,相互交流加强,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合作,课堂气氛和谐,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英语中去。
2.1.3能增大课堂容量英语知识有一个繁多杂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可进一步吸引学生,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节省了教师课堂大量板书的时间,加快课堂节奏。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听说训练机会,有效地提高听说能力。可提供更多阅读、写作材料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获得的知识更多,更深入,更全面。
2.1.4学生学习自主性加强对于学生来讲,多媒体英语教学给他们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网络的引入,使得学生可以任意选择他们方便的学习时间和地点。
此外,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被空前的开发了。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的学习。这势必能够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2.2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多媒体教学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英语教学的缺陷,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多媒体教学应用于英语教学海是一门比较新型的技术学科,所以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和问题。超级秘书网
2.2.1课件风格和教师教学风格的一致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形成了自身固有的、为学生所适应的教学风格。
所以在设计课件脚本的过程中,教师应亲自创作,自然地把自身的风格融入到课件中,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又让学生易于接受,而不能因使用多媒体了,而将课件设计得纷繁复杂,而不宜学生理解,这也就背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辅助”的本意,更弱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二、适当增设跨文化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
在国际经贸活动中由于是跨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与合作,因而在国际交际中不单单只是语言上的交流,同时还涉及到不同国度政治、文化、礼仪、习俗等方面的交流。为此,国际化人才需具备较强的国际化意识,以避免在国际交际中出现“cultureshock”。于是乎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可适当增设跨文化的选修课程,通过这些选修课程来实现对学生的多元文化熏陶和全方位的国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接受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培养和促进学生形成国际意识。
三、举办跨文化交际专题活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宽广的国际视野是国际化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而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高校应重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对此,高校可以加强组织各种跨文化交流的活动,如举办跨文化交际专题讲座,定期安排外籍教师和学术专家、国外创业成功人士、留学生等开展系列文化讲座与案例教学。高校通过组织和举办各种跨文化交际专题活动来帮助学生认识和接受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一方面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国际通行规则,另一方面促进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不断提高。
四、开设双语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
如何增强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这是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又一重要任务。在国际竞争中不仅要求人才能够使用英语进口无障碍的交流,更主要的是人才可以在专业领域中完成相关岗位要求,如材料报告、合同拟定等,对人才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对此,我国高校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可以通过开设双语教学模式来强化对学生听说读写译英语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运用英语和汉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更容易掌握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五、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具备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其成为国际化人才的必要条件,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高校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同时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学生只有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为此,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开放性的实践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文艺演出等、来营造英语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英语实践应用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后者受前者的影响越来越大。自1987年推行四、六级考试以来,越来越多的大学更加重视公共英语教学,公共英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公共英语教学条件得到了充实和改善,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空前高涨,公共英语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别提到了教学和测试的关系问题:“测试是贯彻执行教学大纲的重要保证。科学的测试结果可以为教学提供量化的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因此,测试应以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为基本依据。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实际语言能力的培养;测试中,更看重考核语言基础和语言应用能力,要采用一定比例的主观试题。务必防止应试教学倾向。”①可以看出,在教学和测试两者的关系中,教学是第一性的,测试是为教学服务的。cet考试和大学英语教学两者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改革教学方式、注重能力培养与四、六级考试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2.cet中新题型增设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着错误的考教理念,造成了cet测试和大学英语教学关系的异化。
2.1绝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把四、六级考试作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指挥棒”,倒置考试和测试的关系,使教学围着考试转。受“指挥棒”理念的影响,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越来越偏离自身的目标,而成为达到四、六级考试目的的手段,成为一种“应试教学”。为了应付四、六级考试,有的学校不惜打乱正常的教学计划,将本该一、二年级开设的课程推迟到三四年级开设,有的根据四、六级考试要求调整英语课程设置,有的大办四、六级考试辅导班,有的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集中“攻关”,有的发动教师研究四、六级考试“规律”,放任教师抛开原定教材,以四、六级考试大纲和有关辅导材料为依据组织教学。学生的英语学习更是全面“服从”考试需要,他们对正常的英语课程提不起兴趣,一门心思做参考题、复习题、模拟题、仿真题。
2.2大学英语教师和管理人员把四、六级考试作为评价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价值尺度,以考试成绩好坏来衡量教学质量的高低。政府主管部门在大学教学工作评价中把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作为重要指标,有的大学以教师任教班级学生的四、六级考试通过率来考核教师的教学业绩,考核结果与教师的奖金、津贴挂钩,有的把是否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是否准予学生毕业或能否获得学位的一个“硬杠杠”。如此一来,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只有唯四、六级考试是从,一切从考试出发,一切为了通过考试。后果就是,四、六级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内容掌握了,英语考试技巧提高了,但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读写能力、翻译能力、交际能力等并没有多大提高①。
在这世纪之交的年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无疑这种应试型的大学英语教育远远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培养面向21世纪的新的复合型人才。我国外语界的许多有识之士早已认识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所存在的种种不足,并着手对其进行改革,以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新题型的推出及采用就是这一势在必行的改革的初步尝试。
自1996年1月起,大学英语考试已正式启用新题型,增加主观题目的比例。语言测试的试题根据评分是否需要阅卷人员的主观判断而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一般来说主观题如作文等效度高,对教学的后效好,因此大学英语考试无论四级或六级都坚持采用一定比例的主观题。自1996年1月起,已延续了十余年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题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偏重客观试题转向主、客观题型合理搭配,重视考生主观应用能力的试题类型。目前已经过研究和实验并可逐步采用的新题型有翻译、听写、简答题。考试委员会还在积极开展其他新题型的研究。采用新题型的目的是更好地使考试为教学服务,在可能的范围内增加主观题的比例,使全国高校在教学中更加重视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采用新题型时尽量保持所考核的语言能力构成基本不变、答题时间不变、各部分得分比例分配不变,以保证评价标准的稳定性。例如1996年6月的四级考试,采用翻译题型后,全国重点大学翻译部分的均值为6.75分。这一部分用来取代原来的完形填空部分,而1995年6月全国重点大学完形填空部分的均值为6.72分。这说明采用新题型可以保持评价标准的稳定性。此外,考试委员会还决定今后在考试大纲中列举多种可能的题型,而在某次考试中具体采用何种题型则事先不予公布,以抵消应试教学的心理压力,使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此外,要探索对新题型进行等值处理的方法,保证大规模标准化考试评价标准的科学性,但等值处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提高考试的效度是第一性的,通过考试正确地指导教学才是考试的根本目的②。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适应国家改革开放的需要,使大学生更加重视英语语言能力的学习,获得更强的参与国际交际的能力,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自1999年初开始试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考试,并于1999年11月和2000年5月两次扩大试点。总的来说,口试推动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遏制应试教学和片面追求单纯通过率,使《教学大纲》规定的“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这一教学目的的实现具有更扎实、可靠的基础③。
3.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
概括的说,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必须在明确了正确的考教关系的同时,随着四、六级考试的改革而改革,否则,不但将贻误一届又一届的大学生,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在我国加入wto后面对更加开放、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问题可能使我们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
随着cet新题型的进一步推广,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将面临着新的、更高要求的挑战,即如何运用行之有效的旧方法和研究新的方法来扎扎实实地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以满足社会发展对我国英语教学改革提出的要求,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求的综合性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的变化指引我们对近十余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展开反思,以便充分认识其中的偏差和教训,端正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把握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照本宣科”、以测试为目标的教学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善于引导他们进行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训练,培养他们在语言运用方面的能力。这使得教师要改变他们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他们自身的语言能力和业务水平。
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大都是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教师讲的东西,成为存贮前人留下的知识的“容器”。这是不科学的。教师应该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变教师的单向传授为师生共同进行学习的双向交流,使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学习,从而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培养。如何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呢?
笔者概括出以下几种策略:
3.1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改革填鸭式教学方式
应惠兰教授指出:“实际上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教学方法应该分为教法和学习方法两个组成部分”。过去当我们谈到外语教学或教学方法时,过分强调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活动能力。认知理论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就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也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动运用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正是遵循这种语言学习规律而创建的。英语是一门实践课,语言技能的获得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操练得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知识。避免整堂课讲授太多的语言点;避免给学生直接指出应该注意什么;避免给学生详细列出语言点的用法,而是应该恰恰相反。老师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上课时先让学生讲解课文的大意,然后以问题辩论的形式对文章的主题、背景、写作风格、语言使用等方面展开讨论。教师的讲解是辅的、画龙点睛式的。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语言点的用法,而且还学会了,并能够很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这样就能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参与,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更充实。同时,在当今这个科技得以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的重中之重。教育也走向了市场,这无疑又给教育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与促发的有利条件。在英语教学之中增加多媒体教学是转变填鸭式教学的最好与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使学生的视野空间扩大,而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之达到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不仅丰富了课堂,而且受益于学习者本身。教师对一些较难的课文还要进行一些系统的讲解,以适合学生水平的需要。传统的授课法是以单词、语法分析为主体。但这样一来,课文的内容就被割裂了。语言知识很可能变成无本之木,学生兴趣无从谈起,积极性无从调动,结果事倍功半。教师讲解课文的方式要以语篇教学为主,教师要把文章的信息结构,与文章有关的文化背景,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风格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上。要把语言知识、单词的讲解完全放在篇章内容的整体讲解过程中。这样学生学到的就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而是从内容到形式都齐备的活生生的语言。
3.2运用交际法进行教学
交际法(communicativeapproach)是以语言功能——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交际法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西欧共同体(eec),中心是英国。交际法重视教学大纲的研究。教学内容以语言功能为纲,针对学习对象的不同需要加以安排。交际法强调教学过程交际化,排斥机械操练,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交际场景中操练,课堂教学活动应模拟真实或近似真实的生活情景。
一方面,注意到各个单词之间的各种系统内关系的同时,还要把它置于句子乃至对话、语篇中呈示。如:角色表演法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对话表演,让学生轮流到台上表演。表演根据学生的水平,分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觉得不难又需要做好准备上台表演。或者进行pairwork或groupwork。在表演中可以准备实物道具,其中丰富的动作、表情都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要使教学同真实世界(realworld)建立联系,如用影视片段、多媒体等来实现单个词汇或词汇系列的输入,让学习者感觉生动、易学。对某些动词如swing,snore等,还可以运用表情、动作和声音来演示,其效果比单纯以文字讲解要好。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生动活泼,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英语交际情境。如在课堂上播放英语经典原版片,故事内容学生已有所了解,加之画面优美,身临其境,收到了出奇效果。不少同学能把影片中的部分英语对话模仿得惟妙惟肖,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
另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呈现词汇的语用信息。像邮筒(pillarˉbox)在中国为绿色,在英国却是红色。这种信息必须提供给学习者,pillarˉbox这个词暗含的社会文化信息同该词的概念意义同等重要。此外,不少词还具有一定文体意义和情感意义。尤其是具有褒义或贬义的词,其情感意义是该呈现给学习者的。对于指黑人的两个词black与nigger,了解二者的概念意义而不知其情感意义显然会影响交际运用①。前者带有褒义,后者却是贬义,这2种不同的情感意义同相应词语的概念意义一样重要。内含意义与情感意义因个体、文化、社会的不同而不同,教学主体亦要留心这一点。
3.3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和改善外语学习环境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因此,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育的当务之急。整体语言教学因其崭新的教学理念,实用的教学方法引起了教育界广泛的重视。
一、整体语言教学
整体语言教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最初应用于美国中小学语言阶段教授本族语儿童的语言艺术及阅读教学中。整体语言教学强调语言的整体性,反对把语言肢解成音素、词素、词汇、语法等;它强调口头语言(听、说)和书面语言(读、写)之间的互动性及内在联系,认为在自然的环境中,儿童书面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与口头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十分相似。因此,主张在教学中同时培养儿童的听、说、读、写能力,后来,整体语言教学法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等领域之中。
从此,整体语言教学在各国的语言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和解释。语言学家Goodman认为,整体语言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教学方法和技巧,而是关于语言学习语言教学语言内容及学习环境的一整套理论和原则(1992)。Brown概括了整体语言的内涵。它包括: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对学习社团的集中关注;语言的社会性;真实自然环境下的语言使用;以意义为中心的语言学习;整体的、非传统的评估技巧;四种语言技巧的结合(1994)。
二、整体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与教学原则
整体语言教学是建立与构建主义心理学、功能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研究成果上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整体语言教学法的研究者们认为,事物的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总和,整体永远大于部分的相加,学习和被学习的对象不能割裂开来(Weaver,1988)。Rigg也强调,语言是一个整体,不应当被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成分,任何企图把语言分为语音、词汇、语法、句形等部分都会使语言丧失其完整性(1991)。Genesee也认为,听、说、读、写是语言作为功能结构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语言技能不应当被分成听、说、读、写,而应当同时教(1994)。整体语言教学法的主要倡导者Goodman指出,儿童对文字和书面语言的知识以及读写能力,并不是等口语能力发展完善以后才开始发展,而是很早就开始与听说能力同时发展的,很早就对书面语言已有一定的认识并在一定的程度上使用其形式和功能(Goodman,1992)。在自然的环境中,儿童能像学会听说一样学会读写,他们读写能力的发展过程与听说能力的发展过程是并驾齐驱的,是自然语言学习的延伸(Goodman,1987)。因此,把语言分为听、说、读、写的传统教学法是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是不科学的。
整体语言教学的主要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学习的整体性。整体语言教学理论认为语言教学应从整体入手,而后再从整体到部分。Goodman提出,“应将语言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零散的部分学习。”语言不应被分解成语音、语法、词汇,语言技能也不应被分为听、说、读、写。语言教学应从整体出发,听、说、读、写同时发展。
2.语言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能力、兴趣、动机、目的和差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有目地的学习和运用语言。通过观察,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别给予不同的指导和要求,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个性化的指导与提高,有效地促进个人的学习。
3.通过自然的语言环境来培养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不应人为地把语言知识和技能分割开来孤立地进行培养。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具有直接影响,因此,要为学生提供一种自然良好的语言环境,创造一种即自然、轻松又备受重视,能够展现自我价值的学习氛围和语言实践机会。课堂上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课后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第二课堂、英语俱乐部等活动,使他们能够更多地生活在英语语言的环境之中。
4.学生之间的互助同伴关系。学生之间不是竞争对手,而是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伙伴关系。他们可以一起阅读、一起讨论,互相批改作文,互相辅导;还可以小组的形式就某些话题或某些内容进行辩论,可以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种互助合作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的语言交际活动。5.学生听、说、读、写技能同步发展。英语教学一直遵循着“听说领先,读写在后”的传统规则,即必须在听说能力达到相应程度时才能进行读写能力的培养。相反,整体语言教学认为听、说、读、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应该同时教授,而不是按技能分别培养。在听说语言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在自然的环境中得到同步发展。
6.教师的功能从语言知识和技能传授者转变为策划者、鼓励者和启发者。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实践培养自己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7.允许用学生的母语组织教学。整体语言教学法认为使用母语组织教学有助于学生建立概念,促进学生的英语习得。在成人教育中,适当地使用学生的母语组织教学能使学生更迅速地理解教学意图与内容。
三、整体语言教学实践
整体语言教学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上活动的主角,一切活动都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并得到提高为目的。教师要清楚自己的多重角色的作用——既是问题的提出者,提出问题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提高语言能力;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通过设计组织教学中的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进一步提高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整体语言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可分为三个步骤:
1.课前活动。
作为整体语言教学的第一环节,读前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对即将学习的课文产生兴趣,以探究的心理完成课文的学习。教师通过引入课文的背景知识,或者提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兴趣。
2.读中活动。
读中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skinning,scanning,skipping”等阅读技巧快速完成对课文的阅读,同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思考与讨论。讲解课文时,既要注重语篇教学,又要兼顾语言点的解释,使学生在对课文通篇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文中的语言点。对于结构复杂较难理解的句子,可以通过分析语法结构译成中文的方法进行讲解。讲解课文时,对语言点只需指出基本意义,不必详细讲解,以免误导学生过于注重词句而忽略语篇,语言点的详细讲解可以放在词汇学习时进行。整体语言教学这种由面到点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而且所学的语言知识也更加扎实。
3.读后活动。
读后活动的目的就是进一步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如可以就课文中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中的片段进行角色表演,锻炼学生英语思维与表达能力,进一步巩固与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Brown,H.Douglas.TeachingbyPrinciples:AnInteractiveApproachtolanguagePedagogy[M].NJ:PrenticeHALL
Regents,PrenticeHallINC,1994.
[2]Geneese,Fred.SomeHolesinWholeLanguage[J].TESOl,1994,4(6,7).
[3]Goodman,K.Ididn'tFoundWholeLanguage[J].TheReadingTeacher,1992,46(3).
(一)外部问题1.CET4和CET6指挥棒的作用。四六级考试出现翻译题型始于1996年,但是此部分所占分值少,难度较小,因此没有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9]久而久之,在四六级考试指挥棒的误导下,教师不愿多花时间和精力教翻译,学生也缺乏学习翻译的主动性。令人欣慰的是,2013年12月CET4和CET6进行了改革,首次将段落翻译作为一个专门的题型进行考查,翻译材料选材广泛,牵涉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此次改革明确了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必将推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研究和发展。2.缺乏专门的翻译教材。长期以来,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未为非英语专业学生订购专门的翻译教材。非英语专业学生多数只有读写和听说教材,教材很少对翻译理论和技巧进行系统的讲解,翻译部分基本以课后题的形式出现,且多是简单机械地巩固已学的词汇,因而并不能称之为翻译。
(二)内部问题1.教师方面。一是很多大学英语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欠缺。他们未系统学习过翻译理论知识,而且毕业就从事教学工作,实战经验不足,因此翻译教学只能照本宣科,不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二是教学方法陈旧。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但教师很少给予理论指导,而是偏重词汇、语法和翻译技巧的讲授。课堂上,教师一般要求学生做口头翻译,或给出译文让学生自己检测,但学生的翻译能力并未因此得到较大提高。此外,课后翻译作业也往往强调无语法和词汇错误,很少关注语篇连贯、逻辑清晰等因素。2.学生方面。一是对翻译不够重视。很多学生认为听说读写是关键,翻译无关紧要。因此,在翻译学习中,部分学生缺乏兴趣,处于被动地位,从不主动探索。二是缺乏跨文化和语用意识。很多学生片面地认为翻译就是字对字、词对词的转换,因此只要掌握语法和词汇就足够了。但是中西文化存在差异,如果只重视语言形式的对应,翻译出来的句子可能佶屈聱牙。同样,在不同的语境中存在一词多义现象,需要学生多积累、勤思考,才能译出准确的译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不足之处如此之多,引入有效的翻译理论对其进行指导,从理论高度设计出合理的教学体系刻不容缓。
二、语用翻译理论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解释力
作为一种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理论,语用学不仅关注说话者对信息的传达,还关注受话者对信息的理解和转化。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既关注译者理解原文的过程,也关注译者在译文中表达原文意义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看,两者具有共同的关注对象。[10]正如吕俊所说,语用学与翻译结合,让译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理解翻译中的问题,从而为翻译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11]将语用学理论,指示语、语用预设、会话含义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等引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将从一个新的角度为教学提供指导,从而克服以往教学中的各种不足。
(一)指示语与翻译教学言语交际涉及两个过程,说话者对信息的传达和听话者对信息的理解,指示语在这两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语境、说话者、受话者等因素,推理出指称与所指的关系,同时注意文化、社交的适当性。例如,ShortlybeforeCongressmanJamesLangevincasthisvotelastmonthtorelaxfederalrulesonfundingofstemcellre-search,theRhodeIslandDemocratstoldhiscolleges…。原文中的theRhodeIslandDemocrats根据上下文指的是前文的JamesLangevin,翻译时若将其作为他人处理,译文将与原文相悖。指示语的意义离不开语境,教师应启发学生关注语境的意识,切不可过分注重字面意义而造成译文对原文的偏离。
(二)语用预设与翻译教学语用预设对翻译过程有重要影响。从翻译角度看,预设对语境具有敏感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坚守以前实践中形成的预设,而应该考虑到当前的语境因素,形成恰当的译文。例如看到game这个词,译者首先会利用之前形成的预设将其翻译为“游戏、比赛”,但是在新的语境中game可形成新搭配,从而具有新的外延。如,“Gametheoryisthescienceofstrategy”,应当译为“博弈论是有关策略的科学”。
(三)会话含义理论与翻译教学会话含义理论要求翻译时,译者始终忠实于原文的会话含义。具体说来,合作原则对翻译规定了特殊的要求:量的准则规定译者不得毫无根据扩充或节减原作内容;质的准则表明译者应忠实传达原作信息,切忌错译、乱译;关联准则强调译者应注重两方面的关联:原文上下文的关联和译文与译文读者的关联;方式准则规定译者用精炼清晰的语言传达原文内容,不允许隐晦难懂。[2]但是,有时为了修辞的需要,说话者常常有意地、巧妙地偏离合作原则,从而产生言外之意。在此情况下,如果原文背离了合作原则,译者翻译时也需要相应地背离,至于语用意义则留给读者去推理,译者无需代劳。如:A:昨天晚上吃的什么?B:就吃了些东西。B的回答明显背离了“量的准则”,因为其传递的信息显然不足,语用意义是B不愿意告知A相关信息。翻译此对话时,译者即使知道乙晚上吃的是什么,也应把乙的话直译过来,切不可画蛇添足。
(四)言语行为理论与翻译教学言语行为理论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努力透视一定语境下的言外之力,进而用明晰或隐晦的方式构造表达同样言外之力的译文。例如:“Saturdaymeantmostadultswereathomeontheroute.Sowereschool-agedchildren.IthoughtthismightmeanmoreexchangesasImadetheroundstoday.”文段描述的是垃圾工人的心理活动,从上下文信息可知这是垃圾工人苦中作乐的美好想象。“madetherounds”、“moreexchanges”可分别翻译为“挨家挨户收垃圾”、“搭上几句话”,从而将原文的意图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五)礼貌原则与翻译教学礼貌原则提出了交际者应遵循的六条小的规则。但是中西文化的不同致使人们对礼貌的领悟存在较大差异。例如,中国人被夸奖时,很自然地会回答:“惭愧,惭愧!”如果直译成“Ifeelashamed”,英美读者将稀里糊涂;如选用归化策略意译为“Thankyou!”,则变得规范地道。礼貌原则对翻译教学的借鉴意义为:教师课堂上应适时引导学生弄清中外表达礼貌方式的差异。分清哪些礼貌信息是原文的重点,因而译文中必须很好地体现出来;哪些不是原文的核心,并且直译会让读者不知所云。前者通常选用异化策略,而后者多选用归化策略。
(六)关联理论与翻译教学假设S是译者对原文的解读,T是译文读者对译文的解读。根据关联理论,成功的翻译应是T=S,但是实际翻译中译者是没法做到这一点的。[12]翻译要考虑两个层面关联性的对应:原文和译文的关联以及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的关联,尤其后者是译者努力的方向,即使译文读者付出较少的努力获取与原文读者一样的语境效果。为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把英语学习当成认知过程,还要鼓励学生寻找关联,并把此当做学习的目标。[13]例如,翻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译者不仅要通过认知推理得知它的真正含义———化词汇的形象与语用含义关系不大。如果把“瓜、豆”的形象传达出来,将让读者无法理解。所以,译文应把原文的暗含信息翻译出来,即,“Asyousow,youwillreap.”
(七)顺应理论与翻译教学从顺应理论出发,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释翻译过程,即译语要顺应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翻译的动态过程,且这一过程是有意识的。[2]语境关系顺应强调,译文读者有着与原文读者不同的文化心理、社交规范等,因此翻译时要选择顺应译文读者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的表达。语言结构顺应强调,译语与原语在语码、语体、词汇等方面存在差异,翻译要选择符合译语语言结构的表达。动态顺应强调,译语不能只顺应语境关系或语言结构,而应实现二者之间的动态顺应。
三、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体系是当务之急。结合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不足,在语用学翻译理论指导下,现提出如下教学体系。
(一)丰富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水平传统重词汇、语法和翻译技巧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翻译教学的要求,刻板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为了更好地驾驭翻译课堂,教师必须先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即扎实的翻译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水平缺一不可。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成立翻译研讨小组,每周至少开一次研讨会,互相交流翻译教学和科研心得,提高理论修养。其次,积极寻找机会,从事翻译实践工作,丰富实践经验。
(二)传授语用知识,增强语用能力语用学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脱离了语境,翻译这种输出型活动的正确性和得体性就无法实现。所以,教师在翻译课堂上应有意识教授学生语用知识和能力。正如冉永平所说,语用能力或知识是可教的。[14]首先,教师不仅要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有意识培养他们的语用能力,鼓励他们在翻译中自觉掌握和运用指示语、语用预设、会话含义理论、关联理论等语用翻译理论,避免产生误读和交际失败。例如,公司每年生产10万只玩具。译文1:Thecompanyturnsout100,000toyseveryyear.译文2:Theannualoutputofthecompanyis100,000toys.此例教师可启发学生关注语境因素。根据顺应翻译理论,为了得体,译文需要追求语境关系顺应。如果是日常语境,译文1较为合适,但如果是商务场合等正式语境,译文2则更合适。其次,创造合适语境,组织互动式活动,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理解和掌握目的。例如,miss这个单词可有不同的含义。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创设语境,如在等车的场合,“Imissthebus”,表达的是“错过”的意思。
(三)输入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意识翻译过程中,文化差异不容忽视。在运用礼貌原则、关联论、顺应论等理论指导翻译时,译者必须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合理采用归化和异化策略。首先,教师应积极向学生输入西方文化知识,并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其次,鼓励学生课下看一些英文读物或电影,要求以读书报告的形式比较中西文化差异。最后,启发学生用目的语思考,发展学生的移情,引导他们主动去了解西方的文化,从而避免母语的干扰。例如,“望子成龙”,直译过来是longtoseeone’ssonbecomeadragon。但是这一译文无法为外国人接受,因为龙虽在中国是吉祥物,在国外却被视为凶恶残暴之物。根据关联翻译理论,译文要能使译文读者在付出较少的努力的情况下得到一样的语境效果。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归化的方法翻译此句,即toexpectone’ssontobecomeanoutstandingpersonage.
(四)检测语用文化知识,规范评价尺度测试形式和内容易影响包括翻译教学在内的语言教学,但是语用知识和语用能力以及文化知识等很少出现在外语测试中。为了更好的评价学生的翻译水平,并用评价结果来指导翻译教学,在考试中应加入语用社交等方面的内容,检测学生语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可给出原文,让学生在各种语境中选出或给出准确的译文;也可考查案例分析题,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文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