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实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2-11-15 23:20: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建筑实习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建筑实习计划

篇1

二、生产实习时间的限制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要求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应安排不少于四周的生产实习时间,四周的实习时间对于土木工程单项工程的工期来讲是较短的。通常土木专业的生产实习会安排在第六学期末,也就是每年的六七月份,再由于实习期间高温、下雨等因素对施工的影响,学生在整个实习期间可能只能见习某几道工序的施工,不能参与完整的施工过程,导致生产实习内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对生产实习的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如生产实习经费较少,不能满足集中安排实习的要求;分散实习工地分布较广,难以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检查和指导;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习指导老师数量较少;部分要参加考研的学生因为时间上的冲突,已无心思进行生产实习等。

三、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探索

1、设定生产实习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

在找准人才定位和凸显人才培养特色的基础上,高校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提出具体的学校标准并对学校标准进行细化与分解。明确生产实习对应的是学校标准(知识能力大纲)中的哪些要素和具体的内容。生产实习培养目标是学生通过生产实习环节的学习后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要达到的总体要求;生产实习的培养标准是学生通过生产实习环节的学习后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诸多方面要达到的具体要求。设定生产实习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就是为了评价和衡量生产实习的质量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标准。

2、深化校企合作,建立稳定双赢的合作关系

以往,高校只是根据自己的计划模式去培养人才,而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毕业生质量却不甚满意。“卓越计划”创立了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以期从根本上解决工程人才培养中校企脱节的现象。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途径联合培养人才,要充分考虑行业对工程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8]。这种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将学生的在校学习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其中企业学习阶段主要完成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工程职业教育任务,学生的各种实习、某些专业课程的学习都可以在企业进行,企业能够拥有高校所不具备的条件,也能够明确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方向,拥有大批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卓越计划”要求学生的企业学习阶段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年,这也就解决了原来学生生产实习场所较少,以及生产实习时间不足的问题。校企深度合作,选择优质的合作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前提。学校和企业单位打破合作壁垒,实现“双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在人才培养上,高校找准人才培养定位、发挥人才培养特色,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企业尽可能为高校提供实践基地、场所、实训平台。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是学校主体或企业主体,但也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3、加强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关系到生产实习教学环节能否完成及完成质量高低,也直接关系到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为此,“卓越计划”要求高校应该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验的高水平专、兼职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然而,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正是目前高校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校内实习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淮阴工学院一方面细化、完善“青年教师工程实践制度”,引导和鼓励青年教师深入生产实践第一线,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院也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鼓励专任教师积极参加横向项目研究或者产学研合作项目到企业中进行工程实践锻炼,获得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努力打造出一批“双师型”的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另外,根据“卓越计划”双导师制度的要求,为了企业培养方案的落实,在企业实习阶段,除了校内专职教师担任生产实习指导老师之外,高校还要在企业中聘请数量适中、责任心强、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担任企业实习的导师。校企双方应建立明确的双导师的分工和合作机制,不断加强实习教师队伍的建设。

4、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实习考核机制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背景下的生产实习考核,应该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要求,结合生产实习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摒弃传统的“唯分数论”的考核做法,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考核机制。生产实习考核不仅要考核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的获取情况,更要考核学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所预期的能力建设和素质养成情况。生产实习的考核评价应该由校内专业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双主体”共同参与,形成以包含工程素养、创新能力等在内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使之渗入到整个实习过程。考核不仅要考虑校内外双导师的主观性评价,也要考虑学生能力养成、素质提高等方面的客观性评价;考核不能只注重对结果的评价,更要注重对实习过程的评价,学生在实习的每一个环节的表现,都是考核的一部分。生产实习的考核可以依据平时考勤表、生产实习日记、学生能力素质评价表、生产实结报告等静态实物,通过考试、答辩、报告、研讨等动态方式进行。

篇2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节能环保一直是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运营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环境因素造成了影响。在建筑业中能耗较大,人们日常生活也将产生各种各样的废品,因此对于建筑节能已是势在必行,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一、规划设计与建筑节能的关系

作为建筑节能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一建筑工程规划设计,在其设计的过程中要科学设计建筑的热工性能,充分利用各种可再生资源,尽最大可能减少建筑材料的能源消耗,这就要求在整体设计规划中从根本上对所用能源材料进行科学规划,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要最大限度的发挥能源作用,做到低碳、节能、最大限度的利用。除此之外,建筑规划设计还是一项融合了很多行业知识的领域.而作为关键环节的建筑设计,必须借助先进的设计理念对设计进行优化,尽可能的降低能耗,争取较大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充分考虑整体因素设计出最科学的方案,实现最大限度的建筑节能。所以科学合理的建筑规划设计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关键环节。

二、建筑节能的规划设计

1、建筑节能设计现状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建造和运行使用能源,尤其是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耗能。我国节能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能源浪费又十分严重。如我国的建筑采暖耗热量:外墙大体上为气候条件接近的发达国家的4~5倍,屋顶为2.5~5.5倍,外窗为1.5~2.2倍;门窗透气性为3~6倍;总耗能是3~4倍。

如果听任高耗能建筑大行其道,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将远远超过我国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国家的能源生产势必难以长期支撑这种浪费型需求,从而不得不组织大规模的旧房节能改造,将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另外,每年新建和改建的几千万栋建筑要消耗掉几十亿吨林木、砖石和矿物材料,造成森林的过度砍伐,材料资源的大量开采,带来土地的破坏,植被的退化,物种的减少和自然环境的恶化。

2、造成此现状的原因

2.1 经济因素

过去,人们对居住条件没有过高的奢求,而且受建筑科技的制约,住宅节能效果较差。这些建筑的节能改造已成为今后节能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这又必须以经济为后盾。

2.2 使用传统建筑材料

以前建筑不注重材料的选择。墙体中大量采用的实心粘土砖不仅生产能耗高,自重大,而且热工作能差;采用传统的铝合金窗气密性,水密性均较差,而且大多选用单层平板玻璃,其保温隔热性能相当差。

三、建筑规划设计中建筑节能的方法

1、整体及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

整体及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指的是建筑设计师从整体概念出发,与环境专家、能源分析师等进行密切配合,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时,利用周围环境的优势,创造出良好的人工环境,进行两者间的调节控制;比如:建筑施工周围环境如果是潮湿寒冷的,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利用耐冷耐湿的建筑材料进行施工,可以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利用周围自然环境给施工建筑创造良好的室内气候,减少对空调等的使用依赖。达到建筑节能的效果首先应该从规划设计上考虑节能设计,根据建筑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从规划设计上实现整体的节能设计效果。太阳辐射和空气流动这两大因素直接影响到建筑居住区的气候环境和建筑舒适性,因此在施工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太阳辐射和空气流动方向,通过降低太阳辐射和增加建筑的通风效果是规划设计节能中主要方向之一。在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好建筑的朝向、间距以及相互组合关系,建筑主要朝向应该为夏季空气流动方向(我国北方建筑朝向主要是坐北朝南)。这样在夏季时,空气的流动可以减少室内的闷热感,节省空调的使用时间次数;冬季时,太阳光照射进室内,给室内带来温热的感觉,也可以减少空调暖气的使用。

2、单体规划模块的节能设计方法

除了建筑整体的外部环境外,建筑设计朝向对建筑节能的影响也非常大,因此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太阳辐射及风向对建筑物的影响,建筑物的朝向应以节能为前提,增加建筑物在冬季所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在夏季所受的太阳辐射,在季节上减少了制冷和采暖的成本,达到了节能的要求。此外朝向的设计还应注重空气流,从以往的建筑物节能经验来看,南向是适合我国各地的最佳朝向,但由于建筑设计时受多方面因素的考量和制约,无法全部采用南向,因此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筑朝向,是最实用和恰当的选择。另外建筑体形系数是节能建筑设计特别要重视的问题。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合理确立建筑物造型,尽量减少凹凸面和护面积,避免外形过于复杂导致体形系数增大。给体形系数一个标准规定的范围,以减少建筑能源损耗,达到节能目的。建筑师应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划分,在保障保温取暖、空气流通性、充足光源等条件的前提下,合理设计,最好可南北通透,使空间达到节能舒适的要求。例如单体建筑规划设计中节能技术的应用:

2.1 门窗的保温隔热

2.1.1 窗框采用低导热系数的材料。如:PVC塑料型材、铝合金断冷(热)桥窗框材料、玻璃钢型材、钢塑共挤型材,以及高档产品中的铝木复合材料、铝塑复合材料等,这样,可从根本上改善普通金属门窗由于窗框的热传导带来的较大的能量损失。

2.1.2 设计合理的密封结构,并选用性能优良的密封胶条,可改善建筑门窗的气密性能,如选用具有耐候性强、不易收缩变形、手感柔软的材料制作密封条。

2.1.3 通过增加玻璃的层数和玻璃之间的距离(空气层厚度),采用镀膜玻璃等措施,提高玻璃的热阻值。中空玻璃因其在双层玻璃之间形成了一个相对静止的、有一定厚度的干燥空气层,具有不易结露或结霜的特点,已被越来越广泛地采用。

2.2 屋面的保温隔热

屋面是护结构的一部分,他的保温隔热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多采用倒置式屋面,将传统屋面构造中的保温层和防水颠倒,把保温层放在防水层的上面来达到提高屋面保温隔热性能的目的,这对提高抵抗夏季室外热作用的能力尤其重要,这可大幅减少空调耗能。近年来,随着建设领域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很多城市也采取种植屋面技术,对城市建筑实行屋面绿化,以降低建筑能耗。据有关部门检测,有种植屋面顶层的气温将比非种植屋面顶层的气温低3~5oC,可减低室内空调夏天制冷动态加热时的能耗;同时绿地通过光喝作用可以减少室温气体CO2的排放,增加空气中的O2使空气清新;有的植物可吸收诸如灰尘和SO2、NH3等多种有害气体;绿地还可以吸附噪音、杀灭细菌。屋面的绿地不仅降低了建筑耗能,更是美化城市、改善城市气候,有利于建立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节约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活环境。

3、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及选用建筑节能材料

在建筑的整体设计完善以后,就要对建筑的基本组成部位进行设计,主要包括为:屋顶、楼板、门窗等主要部分,充分利用周围自然环境,在设计时,达到最大的改善室内气候效果,减少其他制冷和制热的设备使用率。在建筑材料选用上,首先必须考虑的是环保性,保证建筑材料对人体的安全性;其次应该考虑经济型,争取最小的经济投入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最后考虑的就是节能型,考虑选用的建筑材料其节能性和节能效果。一些施工企业为达到最大利润,在选用建筑材料商,选用最垃圾的建筑用材,从而建筑的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和节能性都达不到最大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如何真正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及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必须坚持多种举措并行的原则。作为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基础工作,在节能建筑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与条件,设计师要认清其发展趋势,积极利用现有的条件推动节能建筑设计工作的完善与进步,不但可以达到节能的目标,而且对于推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我国的参数化建筑设计思想尚未成熟,但在很多的大学中开始了参数化设计的教学课程,如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将在课程中讲授关于参数化软件学习、参数化建筑设计思想和参数化建筑设计实践的内容等。现在很多设计院也开始了参数化建筑设计,因此,利用参数化建筑设计理念进行建筑的设计,是未来建筑设计的方向,必须要加大对该设计方式的研究,提出更可靠的设计方案为建筑设计服务。

一、研究参数化建筑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参数化建筑设计是将建筑设计作为一个整体的复杂性系统,在系统中国存在众多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分析其内在和外在因素之间的联系,并通过研究后制定出数字化的图解,然后依据计算机技术来模拟出建筑形态。第一,在参数化建筑设计中,必须要针对建筑形式来制作参数化模型,依照建筑设计中的各种参数,在这些建筑元素中,有的可以直接获得,有的可以通过调查和推理求得。同时要对设计因素进行筛选,锁定主要的设计因素。第二,在参数化建筑设计中,很多参数都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由此会出现不同的形态。所以,必须要根据设计的雏形来分析其建筑的交通、建筑功能、建筑性能和疏散性能等方面的内容,找到对优化的方案,并加以完善和处理,制定最优策略。第三在参数化建筑设计中还有可能出现矛盾问题,例如在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或者计算机形态和实际需求之间的差异。

利用参数化建筑设计可以为建筑选型提供更多的选择性,加强了计算机的全面性,并将计算机的设计信息融入到了设计思想中,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和质量。采用模糊物元的分析法,根据设计的目的来取定衡量建筑的标准,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式相结合,得到参数化建筑多解的建筑方案,体现了其优越性和准确性。同时可以利用参数化建筑的设计思路来处理建筑中的矛盾和冲突,建立建筑模型时也可以实现可拓性,在参数化建筑中实现可拓思维。

二、参数化建筑设计的特点

参数化建筑设计是一种新型的建筑设计理念,其不同点在于不但要考虑建筑技术的变革,还要考虑建筑设计思想的改变,其中主要特点体现在:

1.基于过程的设计思想

参数化建筑设计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状态,不单单是作为一个成果而存在,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建筑设计中的瞬间动态,体现设计过程的思想和理念,让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性。

2.自下而上的设计方式

一般的建筑设计会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方式,而参数设计是利用由下到上的设计方式,通过对建筑总体的构架和整理,然后勾勒出建筑的框架,然后考虑每个细节,符合了自下而上的逻辑思想,建立了关联性规则。

3.人机互动的设计模式

计算机的一种重要的用途就是在建筑设计中实现人机互动,将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来替代人力思维,辅助建筑设计,并通过计算机的设计条件来分析数字模型,利用计算机语言来表达建筑所需要的形态,是人力思维的补充。

4.动态可控的设计成果

采用参数化建筑设计可以让建筑设计更灵活,可控性更强,当设计条件发生改变时,就会很容易的通过更改参数来达到目的。

三、参数化建筑设计的流程

1.调查场地并整理设计条件

2.监理参数化模型,并生产建筑雏形

3.修整雏形

4.完善建筑的形态

5.设计结果进行性能检验

四、参数化建筑设计软件

1.参数化软件是计算机跟非线性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在非线性科学对非线性对象的研究基础上实现的。而参数化软件作为线性研究的产物,反映的是被线性所认识的非线性对象,而却只存在很少的非线性对象;

2.参数化软件可以作为一种基本的线性软件被建筑师所使用,即便是参数软件本身再复杂。

五、建筑师

1.建筑师采用参数化软件进行建筑设计,将参数设计作为一种基本的工具来使用,没有发现建筑中的线性问题等,更谈不上利用软件来解决线性问题等。所以,其利用参数化软件仅仅是使用其技术性能,设计思想也局限于参数化的建筑设计,类似于参数化软件来设计的美术品和工艺品等。

2.现在很多建筑师采用参数化建筑设计,发现了非线性和线性的问题,但利用软件可能无法处理,但利用其它的解决方式同样可以解决。

3.建筑师可以认真学习参数化设计软件,明确非线性的问题原理,用原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利用参数化软件来解决非线性现象,归根到底还是进行科学的探查和学习。

4.建筑师利用参数化设计思想来进行设计,或者是解决非线性问题,其本质还是处理线性的过程,反映了设计的思想和蓝图,建筑工人也可以接受其思想,并按照其设计思想和要求进行建造,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可以利用软件的设计思想来修整。

六、参数化建筑设计

1.参数化建筑设计主要指的是利用工具来进行设计,通过参数软件来制造出具有参数性质的建筑。其实参数建筑仅仅是特定事情的建筑称谓,并不代表某某性质的建筑。跟通过普通计算机技术和传统纸笔工具来设计的建筑性质是一样的。

2.非线性建筑其实是因为建筑中对于非线性问题的发现、分析和处理而得到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更接近于自然建筑,存在非线性的特征。其非线性建筑的实质是物质的实体部分,最终还是根据线性的指导思想来施工和完成的产物。

3.线性建筑跟非线性建筑是相对的概念,非线性是自然的产物,而线性注重的是“人造、人工、人为”的概念。所以,参数设计应该是线性建筑的产物。

4.参数化建筑设计中逆向思维如下图所示:

5.参数化建筑设计的信息复合元

参数化建筑设计信息在实际中处理时有些复杂,其中涉及到到信息物元、关系元和事元等,其间存在某种特定关系。因此需要通过设计信息的复合形式来表达其思想,下面针对设计信息物元和事元做重要分析:

参数化建筑设计中有时人的心理观念和思想会受到的周围环境影响和限制,分散或者影响了人的注意力,使人的心理发生扭曲和转变。限制人的心理空间的因素除了人本身的特征还存在材质、颜色、形状、体重等因素。

例如:M中元素包括:高程建筑物的周边环境,材质为氟碳漆;

高度为90m;颜色为灰色;形状为长方体;跟场地的距离为30m。

扭动弯曲的施动对象为上述M中的元素,接受对象为人的心理空间;程度较强;作用方式主要是通过心理作用。

结束语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使得现代建筑设计中开始采用参数化建筑设计理念,真正的实现建筑和自然之间的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和转换。参数化建筑设计的成熟应用,不但提高了设计的效率,还赋予了建筑设计新的思路和内涵。利用参数化建筑设计可以为建筑选型提供更多的选择性,加强了计算机的全面性,并将计算机的设计信息融入到了设计思想中,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赵亮宇. 参数化建筑设计的理念及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游猎. 可持续策略下的参数化建筑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2.

篇4

1前言

建筑设计是通过合理的分析、规划和营建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提供空间载体的过程,是室内设计的首要条件。而住宅室内设计则算得上是建筑设计的一个分支、一种延伸和拓展。住宅室内设计就是以物质材料为基础运用合理的工艺、技术和艺术手段来实现建筑室内环境的优化和改善,最终实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个明亮、舒适、温馨、符合使用标准和安全规范且具有个性化的空间。在两者之间,空间功能分区的大小及结构形态和性质,都需要两者来共同配合和面对,所以,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在很多方面需要进行统筹规划和相互协调。实践也表明,在进行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时,两者在很多方面所遵循的原则和法律法规都是基本一致的,多数情况下,也可以将住宅设计和建筑设计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统筹规划。

2建筑的主要设计内容

2.1建筑整体布局。房产项目首先要对工地环境进行实际勘测,以实际的勘测数据来进行项目总体规划。同时对本地的气候及人文因素进行考虑,来确定建筑的总体风格和用材,并对建筑布局进行合理性布置。2.2建筑内部构造设计。建筑整体布局成型后,要对楼体的高度,层数,内部结构形式进行设计。2.3建筑内部设备规划。住宅建筑除了主体设计外还要对内部的给排水、电气、暖通设备、安防设备等进行规划设计,确保设备规划符合开发商和业主需求。

3室内的主要设计内容

3.1室内空间结构的规划。建筑主体形成后,要在进一步的装修过程中以建筑物的尺寸和布局为基础,通过设计来规划整体空间的最大利用率。3.2室内表面设计。在室内设计上,对于室内的天花板、墙面及地面、护栏的处理都属于表面的设计。在这个部分的设计上,要根据用户的实际要求进行整体规划。3.3室内环境及装饰设计。室内设计要结合住宅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室内采光,取暖,风向及噪音的合理设计,追求居住的最大舒适度。同时在室内的设计方面,还需要对软装部分的家具、物品风格、摆放位置等进行总体的布局规划。3.4室内设计要结合用户心理。对于室内设计而言,必须结合居住着的年龄,行为,心理等因素,为每种群体的客户提供不同的设计方案,力求设计出让每位居住着满意的室内环境。

4当前住宅室内设计与建筑在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当前的住宅室内设计途径来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开发商交付业主验收时都是毛坯房,业主按照自我的需求选择设计单位来进行室内设计。这种设计形式是在建筑设计师与室内设计师没有任何沟通的情况下进行的。业主仅仅根据自己的需求、喜好来进行设计规划。另一种是开发商对房屋内部进行了统一的设计规划,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就已经由建筑设计人员与室内设计人员进行了紧密沟通,最终确定出几种风格的设计效果,来业主从中选择。这两种设计模式对于建筑设计与住宅设计的一体化来说,都是存在一定问题的。4.1毛坯房形式交付的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之间缺乏融合性。(1)建筑设计中的很多水电安装不符合实际的用户需求便利性,业主在进行室内设计时的大量重新改造,增加了自身的装修成本。(2)毛坯房的零装修,使得住户需要花很长的时间用来进行室内二次装修,对同楼的其他已入住用户形成多少的干扰。(3)业主在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室内装修时,造成的部分建筑设计风格的改变,很有可能会导致主体建筑结构的安全隐患。从美观角度来说,业主基于自身喜好的装修风格与实际的小区建筑设计风格可能会有差入,也影响到了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一体化效果。4.2精装修交付的房屋又缺失了室内设计的个性化展现。精装修交付的房屋都是已经成型的室内装修风格,精装修由开发商统一进行材料的选定,采购,与业主自己装修比较成本较低,且施工过程因为有专业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参与,施工质量较为可靠。但是开发商提供的设计风格,却未必是客户需要的,小区内统一的装修风格,使得装修没有考虑到个人偏好和个性化。

5实现住宅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一体化的主要思路

5.1住宅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尽量保持同步和协调。在建筑主体构造方案形成后,室内设计人员就应该参与设计过程中,与建筑设计师同步进行设计构想。当室内设计受到建筑设计局限时,建筑设计师和室内设计师可以再就方案进行补充或者修改。通过共同参与和协商确保建筑各项设计能够实现最大程度的协调和优化。5.2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风格之间注意协调性的设计考虑。住宅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之间的风格协调性,主要是指以下几个方面:(1)在室内设计时,能够将建筑设计中的一些色彩,图案及材质等元素充分的与室内的装修风格进行一下搭配或者直接将一些协调性的元素纳入到室内设计中。让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风格形成一种两相呼应。(2)两者之间能够形成本地文化特色的一致性映衬。在具体的室内设计方面,可以对建筑设计风格所代表的本地文化特色,地域特征等一些特殊的符号,雕塑等文化元素和时代风格进行融入性考虑。让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之间能够形成从表到里的一致性心理感应,带给用户完全的归属感和文化习俗融入感。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住宅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实际上是紧密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在进行项目的具体设计过程中,应该合理的统筹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之间的关系,能够以良好的切入点来实现两种设计风格上的融合。并充分的利用当前最先进的设计理念来进行资源的合理安排和利用。只有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能够保持一体化,才能够带给人民更加舒适和美观的居住享受。

作者:王知亮 单位: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篇5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ature of the subject of city planning, city design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expou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y planning, design and architecture design, elaborated between city plann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design influence each other,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rchitectural design to city planning, city design guide architectural design,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review system.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国际化大都市、全球城市、世界城市、信息城市、数字城市、生态城市等新的概念不断涌现, 沿海大都市带迅速发展,城市间的协调竞争成为重要问题。城市规划体系强调城市生态环境,注重城市形象;强调以人为本、公众参与,建立和谐社会;强调城市遗产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筑是组成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 处理好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二者之间的关系, 将直接对城市的形象和景观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其总任务是为各种活动提供空间结构,它涉及城市的外观形式、性质、产业发展与布局、社会发展与设施、规模投资及城市各部分的组成、管理、政策等。城市规划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 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系,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 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时代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

城市规划是一项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科学性、专业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建筑设计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

城市规划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规划管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管理, 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

二、 正确处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2. 1 科学对待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根据阿普尔压德( D APPLeYard) 的观点, 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 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 交通流线, 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 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 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在我国一般一个城市规划设计经批准后, 要执行十年以上, 在批准城市规划设计时一定要采取科学认真的态度。

2. 2 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 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 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 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观注、对环境的观注显然不够。一味追求“ 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例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 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 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忽视, 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再例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 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 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 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 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 相互协调的观点, 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可见, 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 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重视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末的百余年中,现代建筑与城市设计所呈现出的是一场颠覆性变革。其间充斥着无数由逐渐演变而引发的突变,突变而构成的嬗变。“嬗变”是一种发展、一种由矛盾双方交锋而产生的推进状态。一种呈螺旋式或波浪式的上升或前进动势、一种总体上积极的趋向,是实践的作用及其相互间渗透的结果。更是在人类起源、成长、壮大进程中的一种必然性的体现。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相互激发既促成嬗变, 又产生巨大的动能, 影响波及广泛,对建筑、城市及整个社会进程和人类发展都发挥强劲的推动作用。在新时代的召唤下, 现代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也必将与规划、景观设计及相关领域密切结合朝着人性化、 多元化、复合化、互通化、生态化、长效化等更优化的设计方向。

城市规划的实质在于合理利用城市的土地和空间资源。协调城市功能布局以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其着眼点远离建筑物质形态而偏向于社会的整体平衡。城市的建设大都还是由许许多多的、彼此并不一定相关的个体项目构成。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城市社会的空间环境设计,改善人们的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城市设计作为一种在定性、定量图文结合方式下的弹性控制方法。可以直接指引到具体建筑单体的设计层面。城市建设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化过程,。特点在于设计城市而非设计建筑物,它是弹性而非具象地引导建筑设计。从总体上引导土地的合理利用。保障生活环境的优良品质,促进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同时为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提供一种长效的技术管理支持。

四、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篇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诸多商业写字楼、企业总部办公大楼、医疗建筑、市政服务中心建筑拔地而起,城市高楼鳞次栉比。再加之,东西方审美意蕴不断融合,建筑围护结构也由实体砖墙转变为大面积玻璃幕墙,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人们对室内设计及建筑整体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建筑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一体化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进而使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实现有机结合,使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的关系更加和谐。

1建筑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之间的关系

1.1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的异同

室内设计和建筑整体设计两者存在共同之处。对于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而言,两者均应先行保证建筑工程使用功能得到满足,比如在设计时应当满足人们物质需求以及精神需求,同时,再对这些相关功能需求及设备进行综合考虑,两者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环境及经济条件制约。所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两者均需要与一定辅助条件相结合,从而合理进行制图以及构思。室内设计和建筑整体设计两者存在一定差异。对于建筑设计而言,其主要对整体建筑结构及外观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对外部各个方面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合理进行空间设计。对于室内设计而言,其主要是在建筑工程基础上对某个特定空间进行外部环境设计及内部环境设计,同时依据客户要求,通过色彩、功能、材料应用等方式进行室内空间环境营造。

1.2室内设计及建筑设计关系

首先,室内设计和建筑整体设计之间存在一定的“秩序”关系。室内设计是对建筑设计的一种延续,是空间改造与升华的又一过程。建筑设计的功能、气质、空间尺度等要素都深深影响着室内空间的风格、档次。当然,从现代建筑来看,室内设计也将反作用于建筑整体,在当今四面玻璃幕墙围护的建筑外观中都将渗透着室内设计的掠影,对建筑整体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基于建筑主体工程完成后现场所存在的一些缺陷,通过室内设计可进一步补充及整合,这样才能够使建筑物及建筑室内在大自然中较好融入,使用户体验得到极大提升。其次,建筑主体的空间构造及相关配套设施会对室内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建筑消防水管位置,暖通风格大小、厚度,电气桥架等设备设施的影响。所以在室内设计过程中还应当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合理规划及布局[1]。

2建筑室内设计及整体设计一体化实现途径

2.1室内设计人员应当参与整个建筑设计过程

在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过程中,为能够使一体化设计得以较好实现,在确定建筑主体设计方案之后,室内设计人员应提前介入建筑整体设计提出自身观点及看法,并且要与建筑设计人员深入讨论,在此基础上确定建筑设计空间及室内设计空间,由此一来,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才能更加协调、空间更加和谐。通常情况下,室内设计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建筑设计限制,为能够使这种限制减轻,应当使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相关内容实现有效融合。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为能够使这一目的得以实现,室内设计人员可与建筑设计人员进行讨论,合理调整各自设计方案,从而使有效融合得以实现。

2.2室内设计风格及建筑设计风格有效融合

在室内设计及建筑设计过程中,为能够使一体化设计得以有效实现,使室内设计风格及建筑设计风格基本实现统一,其内容主要包括:文化融合、视觉融合以及心理融合。第一,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文化融合。在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一体化过程中,文化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在当今社会中,建筑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对于不同的建筑而言,其所在地区存在一定差异,建筑设计风格通过情况下都会受到历史发展、风土人情以及社会形态等相关因素影响,因而在室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对各个方面的文化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历史、社会以及民族与地域等相关内容进行解析,从而使室内设计风格与建筑风格一致,在文化上起到一脉相承,起承转合的作用。因此,在实际设计工作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依据建筑整体对室内设计文化气质进行确定,比如,可选择特定图案、室内装饰物及色彩等使地域文化得以体现,同时结合现代化设备及材料,从而使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文化融合得以较好实现。第二,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心理融合。对于不同建筑物而言,其外部特征也将传达出不同的气质,例如政府办公大楼给人以气派、端庄、稳重、肃穆的心理情感。因此,在室内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合理设计手段的运用,对建筑所传达出的心理情感进行解析,设计师可利用对人们心理具有较大触动的一些装饰元素,进行特殊安排,比如设计图案、雕塑、建筑布局形式、材质、空间尺度等元素进行内外衔接与融合,从而实现心理融合。第三,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视觉融合。通常而言,物体形状、尺寸以及色彩等各个方面因素均会影响人们主观印象,很多人都是通过视觉对事物进行感知,因此在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过程中,为能够实现一体化设计目标,则应当注意实现视觉融合,设计人员可对整体建筑中相关视觉元素合理挖掘,在此基础上将其在室内设计中合理引入,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使室内设计及建筑设计能够在视觉上实现相互协调及统一,从而使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一体化能够得以更好实现[2]。

3室内设计及建筑设计一体化重要意义

在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过程中,积极实现一体化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首先,它可对建筑空间结构进行优化,实现资源节约。在建筑设计前期阶段,通过室内设计地前期配合,对建筑空间结构及相关配套设施中不合理之处可及时进行修正,有效防止由于室内设计及建筑设计两者要求存在差异而造成地返工,从而可对建筑空间结构进行优化,实现资源节约。其次,使建筑整体设计与室内设计高度统一,实现文化、视觉、心理要素上的一体化,由此达到人们对美的更高追求。最后,对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实现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一体化过程中,可使建筑外部及建筑内部各个方面设计均应当以同一理念为出发点,可从整体出发,对各个方面进行协调设计,从而使各个方面能够得以共同协调发展[3]。

4结语

室内设计作为当前建筑整体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能够使其得到更加满意效果,达到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追求,应当积极推进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一体化,使两者实现文脉上的一脉相承、形式上的内外呼应、气质上的里外相连。所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在把握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两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有效途径实现一体化设计,从而使室内设计及建筑整体完美融合,呈现于高楼矗立的大环境中。

参考文献

[1]左时轮.探析住宅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一体化[J].建材与装饰,2016(19).

篇7

一、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生态建筑设计的概念

生态建筑又被称为“绿色建筑”,是运用生态学原理,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合理设计,对于建筑的结构和布局合理安排,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在生态建筑设计中所运用的生态学思想,同样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出发,在设计中实现人与建筑的和谐,使建筑与环境成为综合体,为人提供舒适的环境空间。在建筑设计中,将生态学理论知识渗入其中,赋予建筑物以生命的气息,实现建筑系统的生态循环。生态建筑设计是运用科学手段实现建筑设计回归自然,使建筑内外环境中的各项因素合理组合,做到高效有序地循环利用,获得低消耗、少污染的建筑生态环境,以使人们能够健康、舒适地生活。

(二)生态建筑设计的特点

1. 生态建筑设计可以使生态环境优化

生态建筑设计促进了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性,是基于自然环境,将生态学融入到建筑学当中,以促进建筑与生态的和谐。通常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自然气候环境,在设计中要做到自然采光,并保证室内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北方气候环境下,建筑设计要做到室内冬暖夏凉。建筑结构设计要与地形环境特点相吻合,建筑材料就地取材,选择节能环保材料,不仅会使建筑成本降低,而且还要尊重自然,在楼房设计及和室内设计要根据环境需要进行设计,使建筑与环境有效融合。生态建筑设计体现在对建筑资源的高效利用,以获得生态节能的效果[1]。生态建筑设计并不是对传统的建筑设计的抛弃,而是基于传统建筑设计手法中融入生态元素,以实现传统与生态创新手法的有效融合。在自然环境下适当塑造人工环境,对于生态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 生态建筑可以使生态环境循环得到促进作用

生态建筑是对于再生资源充分利用,以降低资源消耗,获得良好的节能效果。在建筑设计中,要选择环保材料,并使用可循环利用且性能优良的材料,采用生态技术以满足低碳要求。建筑材料要无毒无害,对于具有一定化学物质排放量的材料,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以确保能够提供健康宜人的生活环境[2]。建筑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时代的标志,进入生态经济发展时代,将生态理念渗入到建筑设计中,可以降低环境污染,还能够促进良性循环,使自然环境并不会因建筑而遭到破坏,而是将当地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并突出植被特点,使自然环境与建筑设计融为一体,形成生态文化。建筑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系统化设计,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还要注重人工生态环境绿化方式,使被建筑施工中所破坏的生态环境重新恢复,提升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度。

二、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趋势

(一)建筑设计生态化要回归原生态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生存的居所。随着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生活的居所,而是赋予了更多的精神文化。随着生态理念注入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中,这种生态精神被注入到人与场所之间,促进了两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筑的生态精神得以形成。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就是要使建筑原生态方向发展,促进建筑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相互协调,使双方建立直接的关联。建筑师人们定居的场所,这就要求环境要符合人类生存需要,即具有可获取的物资材料和水源[3]。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中,对于建筑的结构设计要以自然采光为主,确保室内具有良好的通风环境,有利于人体健康。建筑的原生态回归,就是从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出发,对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以了解,在建筑设计中将这些因素考虑其中。在现代的生态建筑设计中,基于回归原生态的需要,建筑师要从生态循环的角度对建筑以设计,注重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尽量汲取原初建筑的设计风格,从中挖掘出合理元素,运用于现代的建筑设计中,形成生态化的建筑风格[4]。

(二)采用生态技术使建筑环境得以优化

建筑施工中,由于工期长、自然消耗量大,必然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建筑设计中,将生态理念注入其中,就是要引入生态技术,将建筑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价值系统进行设计,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注重建筑能源的循环和自我控制,实现环境资源和能源的优化,并以循环方式逐渐展开。这就需要建筑设计中,要提高各项资源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尽量使用清洁能源,做到能源有效节约[5]。在所选择的建筑自然能源上,除了依赖于自然环境条件 ,诸如通过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做到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外,还要使用功能性较强的建筑材料,对建筑进行遮阳、保温、隔热处理,尽量选择永恒性能源,因地制宜地选择太阳能、地热能等等,以确保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率低,实现建筑资源的高效循环再利用。

(三)建筑设计要注重建筑生态节能措施

建筑设计中,要做好节水、节热,并设计好照明设计。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设计相应的供水方式,避免供水中存在二次污染。生态建筑的设计中,对于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分开,设计雨水收集系统,以用于环境绿化以及环卫浇筑使用。此外,生态建筑还要使用节水器和节水水龙头。建筑供热面积相对较大,要获得节热效果,就要对废热合理利用。建筑房屋的采暖对于外部的 环境温度极为敏感[6]。根据房屋区划的不同进行供暖设计,可以使废热反复利用。建筑的空调系统根据不同的功能区间进行合理安置,以最大程度地节约能源。

三、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了,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而发起的低碳生活理念,使建筑设计中融入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思想。生态建筑不仅实现了设计技术上创新,而且还实现了意识形态与时代的同步。生态建筑在设计中不仅对于建筑的实用性能极为注重,更是从环境保护意识出发,注重建筑的功能性设计。从环保意识的角度出发,提高建筑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建筑设计生态化成为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张春梅. 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探讨 [J]. 中国房地产业,2013(04):238-239.

[2]刘建华,郑明欣,郑舒华. 论生态建筑设计方法初探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0):23-24.

[3]孔B宏. 论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3):261-262.

篇8

引言

城市可以说是当前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在这种现状下,如何做好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显得极为麻烦和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城市规划过程中充分分析、合理设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建筑可以说是一个基本的组成部分,正是无数的建筑组成了整个的城市,所以对于城市规划来说,我们也应该充分重视建筑物的设计和建设,只有把这两者结合,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做好相关的规划设计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舒适性。

一、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含义

明确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我们首先对于城市规划以及建筑设计的内涵进行充分的分析和了解,对于城市规划来说,主要的工作就是对于整个城市进行规划设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城市空间的组织布局、城市功能区分、城市物质设施分布等,这些内容都是整个城市整体层面上的规划设计,范围极为宽广,处理的主要是城市空间之间的关系;而建筑设计则主要是指对于具体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根据消费者的具体需求针对建筑物进行详细的设计,其处理的主要是消费者和居住空间之间的关系。从层面上来看的话,城市规划主要是针对整个城市这一宏观层面进行规划设计,而建筑设计则主要是具体到一个小的建筑物内部进行微观的设计;从实施主体上来看,城市规划主要是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而建筑设计则主要是一些建设企业的商业行为[1]。

二、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正确关系

1、城市规划设计指导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对建筑设计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意义。城市规划设计是通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空间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方式,实现对整个城市的科学合理布局设计,这样不仅能够在全局上实现各个因素之间的调和,也能够对整个城市的功能布局和各项设施建设分配问题上实现最大化的协调。通常情况下,针对建筑设计,设计者必须仔细思索建筑物建成之后,人们使用时彼此之间会不会产生不和谐等问题。根据上述分析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城市规划指导者建筑设计。但是对建筑物的总体会涉及到一些要求,在城市发展政策和规划理念上,对其进行意识上的指导。因此,为了能够实现城市建筑物能够最大程度的与城市环境进行和谐融合的目标,建筑设计只有遵守城市规划的要求与指导,从而加速城市的发展进步步伐。

2、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在现代化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建筑在城市的发展中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是一个城市非常重要的人文景观,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目前出现的建筑物不能与城市和周围环境的协调融合的根本原因就是设计者在最初的设计过程中忽视了建筑在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忽视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一个城市最近几年的人文景观和自然环境发展都会包含在城市规划的发展计划当中,从根本上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建筑设计者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对以上因素进行仔细的斟酌考虑。建筑物可以通过自己的独特造型在城市建筑中脱颖而出,但是也应当注重自身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地位,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这样才能最大化的保证城市建筑的良性发展[2]。

三、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1、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仅仅是考虑了整体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问题,而忽视了城市的局部建设,尤其是对于城市建筑设计而言考虑不足,比如说在城市规划中仅仅是对于整个城市的整体形态进行了规定,但是对于具体的建筑设计中的颜色、形状等却没有进行充分考虑,进而就可能产生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冲突,影响整个城市的美观;

2、城市规划的不合理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设计的质量,比如在城市规划中对于城市空间功能进行了区分,但是没有考虑到城市地形的影响因素,进而就可能导致一些不适合进行建筑的地区规划成了建设区,这就给建筑设计造成了较大的麻烦和困扰;

四、做好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的策略探究

针对当前存在的影响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质量的诸多因素,我们必须进行全面的思考,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最终完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效果。

1、树立正确的城市规划观念

首先对于城市规划来说,要想做好具体的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就需要我们树立科学的城市规划理念,把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很好地结合起来,尤其是要充分的考虑建筑设计对于城市规划的引导作用,在制定城市格局时要事先了解城市建筑设计的现状,具体来说,我们必须做好以下三点工作:

1.1加强对于城市规划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在城市规划设计人员中树立正确的规划理念,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水平;

1.2加强对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关系的研究探讨和实践,深化人们对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理解,为做好相关工作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1.3城市规划人员要与时俱进,及时的了解当前最为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丰富自身的城市规划体系。

2、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都涉及到了人的因素,但是更为重要的还是要处理好空间和周围环境的因素,尤其是要加强对于周围环境的关注,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具体来说:

2.1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结合周围的环境使其能够很好地融入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中,避免其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干扰,当然这都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主要任务;

2.2加强城市规划中的整体化理念,尤其是要加强对于整体城市布局的思考,在城市空间布局的规划中充分思考城市中大环境的影响,确保城市中人和环境友好共处,和谐发展[3]。

3、注重以人为本

城市规划以及建筑设计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人服务的,所以在此过程中,我们就必须加强对于人的思考,确保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都能够注重以人为本,具体来说:

3.1随着当前城市中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加,我们应该加强对于高层建筑的关注,不论是高层建筑的视角设计还是布局设计,都需要综合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两者进行统筹规划;

3.2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的利用周围的环境来为自身服务,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物质环境都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来使其为人服务。

结束语

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例如我国城市,应该结合自己的文化历史人文,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和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将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协调处理,采用合理正确的技术手段和设计方法,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化气息的都城,拥有不断发展下去的动力,环保舒适。城市规划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指导者,建筑设计需要在科学与合理设计的基础上,服从城市规划设计,以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各个因素互相协调的融合在一起,实现城市资源的综合利用,让城市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1 引言

建筑设计是一种空间地域上的一种规划,而其主要对象是对建筑单体室内外或建筑群落的空间特性。而城市规划设计是对在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以及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等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这也是对城市空间的分析和设计。规划设计也是对人活动的各个空间区域关系的协调,是用生态的以及可持续的观点来动态的解决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作为最终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而城市中建筑的整体形象如何,则就要看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处理的如何了。

2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关系

总体来说,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条。其一,二者的相互独立性。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一门逐步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学科,而其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以及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时,均有着自身相对独立的基本方法与原理。城市规划设计涉及到城市的外观形式以及分工产业发展以及城市各个部分的组成管理等。而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以及工程技术条件来解决室内空间的各方面要求,以及外部形体上的独特风格。其二,建筑设计要服从城市规划设计。在引言中已阐述城市规划是动态解决以及协调各类建筑间的联系以及建筑群间的整体形象。由此可以看出,城市规划设计对城市有序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建筑作为城市的基本元素,则就必须服从城市的内容,建筑不仅不能脱离城市环境而且还要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建筑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就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以及建筑红线等问题,这就必须服从整体的城市规划设计。

3 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

3.1 建筑设计制约场地设计

在引言中提到,建筑设计是对单个建筑物体的设计,然而事实上建筑设计还制约着场地设计的问题。场地设计就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并且在基地实际情况条件以及相关的规范规定的基础上,对场地各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场地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各个建筑间的设计来使各个建筑要素能和谐以及形成有机的整体。从实际工作的内容上来看,场地设计就是除去建筑设计中对各个建筑单体中详细内容的设计之外几乎所有的设计活动。总体来说包括交通设施、绿化园地以及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

3.2 建筑设计影响城市规划设计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建筑行业相关技术的发展,建筑设计在某种程度上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却也带来了诸多的担忧,建筑师在进行建筑创作时候却一味的追求单个建筑的艺术效果,却很少考虑到他创作的作品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周围的环境问题。这就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建筑单体可以堪称奇特新颖,若从整体来看,却处处有着不和谐的气息,从而给城市的景观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种情况不是说明建筑师的能力不够,其设计的建筑本身可以称得上绝对的佳作,只是单体建筑的艺术美不能显示出整体城市的和谐之美。像北京的长安街。只是一味的追求单体建筑的效果,过于强调个体建筑的表现形式,造成整体的不和谐。从而引来了业界人士的批判较多。然而,与之相反的是希腊爱琴海上的一小岛,岛中所有建筑没有超过三层的,同时所有外墙均采用白色涂料,这种体现与自然相融以及相互协调的设计理念得到众多人士的夸赞,由此建筑设计影响着城市规划的设计,建筑设计要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也是很有必要的。

3.3 建筑设计制约城市规划设计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建筑才是其主要元素,建筑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当然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也有着引导的作用。众多的建筑单体就是通过城市规划设计使其有机的组合为一个整体或者是建筑群体空间。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要注意一下几点:其一,建筑设计时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的结合。这就要求设计出的建筑是依据城市规划,同时对于建筑的整体外在轮廓还要与周围其他建筑有种相互呼应的作用,在建筑立面效果上同时也要注重整体建筑的环境以及色彩上的相互协调。其二,对于单个建筑体来说,就要注重其造型。建筑师要有自己的风格,设计出的建筑要整体性强以及简单中体现复杂的特点。其三,城市规划设计要保持理性的态度。毕竟城市规划是整个城市将来能否有序的发展的依据。在规划时要注重居民们的感官效果。比如说对于高层建筑顶部以及多层不上人楼屋顶的处理,其视线不能看到的地方采用简洁的方式处理。从而体现一定的秩序,也能满足可能的俯瞰的效果。

4 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所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要素,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代表着城市的文化以及历史,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的代表以及象征,建筑群的整体效果如何也体现着城市是否更加人性化。由此,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不仅仅注重单体建筑的造型以及单体建筑的艺术美,而且还要考虑到单体建筑对整个建筑群空间的影响,是否做到了与相邻建筑的融合,当然,在进行建筑设计以及城市规划设计的同时,也要注重整体效果给居民的感官是否舒适。故此,注重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关系,同时还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对城市单体建筑进行设计,保证城市建筑整体的和谐与协调,从而使城市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剑华.浅谈城市规划中城市设计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2]王.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关系的探讨[J].湖南农机,2008

[3]王丽群.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山西建筑,2007

篇10

关键词:城市规划;空间结构;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究竟有何关系呢?下面笔者将从五个方面予以分析:一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的发展趋向;二是环境与空间建构的关系;三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联系和区别;四是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五是正确处理城市规划与高层建筑建筑设计的关系。

一、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向

城市空间发展呈现出两大明显的趋势:一是区域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随着区域经济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城市空间发展也呈现出区域化的特点。区域交通和现代信息的高速发展,促使现代城市空间逐渐打破原来的封闭式结构,并迅速向开发化转变,以城市为中心的辐射区域逐渐形成,城市网络化建设的进程加快,使城市与所在区域的空间关系日益密切;二是城乡二元结构逐渐淡化,城乡一体化全新构建逐渐形成。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必须按照这两个发展趋向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使城市的布局规划更趋于合理性,更符合发展的前瞻性,与区域化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发挥区域发展中城市规划的积极作用,合理利用城市规划的战略发展作用,带动区域经济的稳步、整体的发展。

二、环境与空间建构的关系

一是环境与空间建构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时期,其形成的环境空间具有不同时代的发展特点,因此,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空间的组成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代城市环境中一般都由行政区、居住区、工业区、文化区、旅游区、商业区等功能区域组成,每个区内的建筑的布局方式、高度、密度、体量等也都有所差异,形成的整体的空间构成都应与时展的要求相适应。

二是环境与空间建构具有不同的区域差异性特征。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点、不同的城市,其形成的环境空间都有其独有的特点;

三、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联系与区别

(一)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联系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一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都需要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的关系;二是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子项目;三是建筑设计只是城市规划中众多项目中的一种。

(二)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区别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不仅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还有明显的区别;一是概念的内涵不同。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的布局设计,综合协调城市空间中人与自然、建筑之间的关系。建筑设计是对单一的建筑内外空间开展设计;二是范围不同。城市规划是对整座城市的布局规划,具有全局性、整体性的特征,而建筑设计只是针对某单一建筑而进行的,只是对城市规划中子项目的落实。三是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发展主要是取到宏观调控的作用,而建筑设计则是城市规划中具体内容的细化;三是状态不同。城市规划具有发展性、前瞻性、动态性,对城市的发展能取到指引方向的作用。建筑设计是对建筑空间内外的设计安排,一般都是严格按照施工图进行的,具有不可改变性。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不同点具体表现为:

1、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确定方式不同

一是从预先备好的方案中选择处最佳方案参与审核,建筑设计的过程是根据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二是城市规划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城市的特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是建筑设计的时效性较短,一般在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其性质和功能都在设计之时就定好了。

2、任务所考虑的综合性程度不同

一方面,建筑设计的对象是单一的建筑物,它的目标既有单一性,它是由问题到搜索答案的过程;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则与建筑设计不同,它的任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3、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复杂程度不同

在建筑设计中大多以象征意义为主,设计师具有形象思维能力即可,而对于一个城市规划师不仅要有形象思维,还要有高度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总揽全局对城市进行系统、合理的规划。现代的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对物质、工程的规划,而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发展规划与环境规划。所以对规划师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为了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的规划,城市规划都由各专业人员协作完成。

四、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一)场地设计的概述

场地设计是在城市规划中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需要,基于现状,对场地中的建筑物、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等进行后来规划,使各要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工作内容看,场地设计是除建筑单体外的所有建筑,包括单体建筑物、道路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竖向场地工程设施等各要素的详细设计。从建设流程来看,在建设流程中一般是开发商首先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报政府批准,以获得相应的土地,先对设计师提出设计任务与基本条件以进行设计。同时在具体设计前设计者都还要针对细部问题与开发商进行商谈,以确定最后设计内容。

(二)城市规划的应遵循的原则

有于种种政治经济的影响,许多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一直难以区分。因此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结合环境

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

2、造型

有自己的风格,整体性强,简单中体现复杂,不变中体现变化。

3、理性

承传历史文脉,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延续历史的痕迹。当然,最重要的是把视线集中在人的视觉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思考。视线所能及范围内着重考虑。高层建筑顶部以及多层不上人屋顶等视线不能及处简洁处理,体现一定秩序,满足可能的俯瞰效果,并从墙面倾斜、局部层高处理等来控制人的视线和控制小环境,比如:曲面玻璃,将天空反射向地面、局部低层或镂空引进阳光等。

五、正确处理城市规划与高层建筑建筑设计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的高层如雨后春笋处处都在拔地而起,同时随着建筑高层理论与技术的成熟从而使高层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各有春秋,使得建筑环境与城市空间更加多样、丰富,但是随之而产生的弊端也日益浮出水面。

(一)避免高层建筑的密集

高层密集虽然使办公更便利,但却给城市空间带来了很多无形的压力,如环境的污染、交通与空间的拥挤、光照降低、气向不畅等因素。避免高层建筑的密集度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使建筑环境、城市空间从更高层次上满足人们的居住需要。

(二)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合理布局

建筑高层一般都分布在城市商业发达的地区,这些地段的交通负荷本来就大,高层的集中分布更是大大的增加了交通的拥挤,所以分布在街道两侧的高层要尽量控制层数与高度,同时还就在规划是对街道进行扩展,以加大通行能力。当然,城市规划工作在很多方面是产生于建筑设计,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差异也日益突现。只有在设计中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相结合才能成就优美、和谐、宜人的城市生活环境。因此作为一个设计师,不仅要关注建筑本身的特点与个性,还要使之与城市规划相适应,只有了解了规划设计的特点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区别,才能更好的做好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

总之,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应不断加强对二者关系的研究,以提高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水平,使它们更加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张梅, 吕辉.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我见[J]. 大众商务, 2009.

[2] 叶绍卿. 城市建筑设计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篇11

当前所有国家都要面临能源日趋紧张的困境,发达国家从上世纪70 年代能源危机起就开始关注建筑节能,40 多年来,各国在新建建筑设计和施工、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建筑节能标准、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以及建筑节能相关的认证和管理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我国建筑节能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面临全世界性的能源短缺问题,国家也十分重视建筑节能工作,尤其是在住宅建筑方面的节能,已经是全国重要节能工作的组成部分,建筑节能不单单可以改善建筑的舒适性能、节约能源,而且还是关系到国家资源战略的实施。因此, 研究住宅建筑节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 住宅建筑环境规划节能设计原则与依据

1.1 建筑规划节能设计

在建筑规划节能设计中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应优化建筑布局,提高住区风环境质量,达到夏季通风良好, 冬季局部最大风速不超过5m/s, 建筑物前后压差不大于5Pa,这样有利于减少住宅冷风渗透量,从而减少住宅冬季采暖负荷,达到节能的目的。(2)合理的建筑规划设计,应注意尽可能争取到建筑物合理的间距、最有利的朝向,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间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使建筑物冬季可以增大太阳辐射热,夏季可以减少太阳辐射热,且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一致,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1.2 建筑物节能设计

建筑单体节能设计主要通过构造、技术手段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减少能耗,减少排放。应尽量增加房屋进深,控制其体型系数,减少外表面与室外空气的接触就能减少散热,降低建筑物采暖能耗。一般来讲,体积大、体形简单的建筑以及多层和高层建筑,体形系数越小,节能效果越好。对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

平面布置,必须保证使一套住房内不同方位的房间有流畅的气流,卧室、起居室应为进风房间,厨房和卫生间应为排风房间,形成有利于夏季凉爽的穿堂风。这种采用生态设计手段创造环境微气候的思想,是节能设计的重要手段。

1.3 要将保温与隔热有机地结合起来

节能建筑既要保温又要隔热, 其保温隔热性能应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比如屋顶与外墙还要防止保温层渗水、内部结露和发霉。屋顶和外墙,不能采用单一的轻质材料和空心砌块材料,最适合采用厚实材料加轻质材料的复合构造做法。屋顶和外墙的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层,不宜采用黑色、深绿、深红等深色饰面层,否则应加大屋顶和外墙保温隔热层的厚度,计算其夏季的内表面计算温度不超过36.9度,宜低于35度。

2 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中的一些常用节能措施:

2.1 规划设计中工程的技术控制

建筑工程在规划设计中工程的技术控制包括以下几方面:

(1)合理利用天然资源,达到节能效果这一措施在实际中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通过设计合适的采光方向以达到充分利用自然光能进而减少居住中人造光能的使用; 二是通过与具体地区常规风向的协调设计来合理利用自然的湿度环境和空气环境以减少生活中加湿除湿和空气条件设备的使用。这两点归结起来,实际上就是建筑朝向的选择,因此在选择建筑朝向时,首先要根据具体的实际需求,合理控制采光和风向的相对重要性;其次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设计达到采光和风向控制的最大优化,以获得最佳的节能措施和最大舒适度。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处北温带,选择正确朝向,一般以正南朝向或南偏东、南偏西较小角度(10 度以内)为好。

(2)合理规划居住区的整体布局:首先是建筑选址。建筑基地不适宜选择在山谷、洼地及凹地等处,因冬季冷气流在凹地里易形成对建筑物的“霜洞”效应。位于凹地的底层或半地下层建筑为保持所需的室内温度所消耗的能量,就会相对应的增加。所以建筑基地应尽量选择在向阳、避风的地段上,为建筑争取日照创

造必要的条件。?然后是?注意道路交通结构的问题。由于居住区内道路系统属于城市居住区物质空间的范畴,因此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同样需要满足居住区的社会形态要求。这便要求在进行道路总体规划以及道路窄间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的行为特点和居民之间的交往习惯,而不能一味地将重点放在如何满足汽车的行驶与停放上。交通功能虽然是居住区道路的基本功能,但随着机动车数量剧增,居住区内的汽车交通问题日益成为居住环境的矛盾交叉点。它包括道路系统的主要交通方式,汽车交通应与人的活动构成可分可合的有机整体,使居住区保持安全、安静、方便。此外,在设计居住区内的交通结构时还要充分考虑居住区周边一定范围内的整体交通状况, 尽量做到局部与整体的协调统一, 已达到节能的效果。 其次就是注意居住区的平面布局问题。关于居住区的平面布局问题,一要合理控制绿化和水体的面积,因为适度的绿化和水面能改善住区气候,起到调节气温、增加湿度、遮阳庇荫和美化环境的作用,但如果该面积定位过大的话会减少土地面积的有效利用率;二是要合理控制住宅组台的长度。住宅单体的多单元组合, 可以节省用地, 减少建筑物护面积,从而减少能耗;而少单元组合,可以扩大光照面积,并使居住区内的气流畅通

2.2 新技术、新能源的利用

2.2.1加强太阳能热水系统推广应用和管理。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洁净能源,其优点是廉价、安全、洁净、来源极为丰富。目前,在住宅区中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三个方面: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空调和太阳能热水器。住宅建筑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要根据建筑条件、住户用水需求和管理要求选择适用系统,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屋面面积,集热器面积一般应能满足60%以上住户热水需求。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检测单位依法对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质量负责。建设单位统一采购的太阳能必须符合有关规定,质量达到规定标准,工程中应优先选用经省级推广认定的太阳能热水系统。

2.2.2大力推广绿色照明技术。在建筑的耗能大项中,照明用量占有较为重要的比重,一般可以占到总能耗的20%~30%。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照明能耗不仅仅只是本身消耗大量的能量,同时在气候炎热的夏天,照明能耗还会增大建筑的空调系统供冷需求。因此,我们在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中应该采用昼光照明之类合理、高效、先进的照明设计系统来达到照明能耗降低的效果。昼光资源的利用是一项重大的课题,在绿色建筑中有很大的舞台,不但能够降低供电峰值,也能够降低能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绿色照明方式。昼光资源的照明技术为照明节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值得大力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把好设计关、精心设计、优化设计是取得建筑节能效果的重要环节。作为建筑设计的技术人员,必须以改变高能耗的建筑设计现状为己任,各专业除了在自己设计领域中努力探索建筑节能方法外,还必须与其他专业通力协作,相互支持、配合,创作既符合建筑学原理,又符合节能原则的优秀建筑。

参考文献:

[1] 陈大昆,邹宁. 基于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节能处理分析探讨[J]. 中外建筑. 2010(02)

篇12

1.传统建筑经济体系存在的问题

传统建筑经济形式多依粗放型经济体为主,即便它借助“类资源性产业”等先天优势可以取得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以及消费者的实际所需等诸多方面压力的不断增大,就使得企业在维持良好利润的基础上还能满足业主实际生活所需成了建筑经济中不得不提高重视的问题。企业必须解决好质量以及利润间存在的矛盾,而处理好这方面问题的前提是从内部找到矛盾形成的根源,然后从产业的性状作深入分析和探讨,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改善方案。所以产业化是建筑经济今后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才能确保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转,也才将粗放型生产的不足之处改进,并能把先进的制造技术、科学的管理经验以及合理的设计理念全部融入到产业链中。

2.住宅产业化分析

住宅产业化的提出是个全新的概念,而住宅领域内的产业化是主要含义。但随着建筑经济在建筑业中的不断完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住宅范围,还融入了住房周边物业等产业在内,所以,从这个概念出发,住房产业化的基本要素可分析如下:

2.1住宅建筑的标准化

对住房实行标准化操作和管理,主要还是从建筑本身的结构层面去说的,就现阶段对住宅建筑的分析来看,小区型建筑单元化格局成为住宅标志性的特点,开发商在对自己产品的定位、修建成本和利用率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确定最适合于哪种户型的开发,以此实现设计、修建、销售、物业管理的流程结构。在确定为成熟的户型开发项目上,开发商对土地面积、投入成本、环境设计、管理效果等方面采取优化考虑,在某种程度上应用了标准化的运作方式,这样,不管是设计的周期还是建筑材料的利用,或者对业主入住后的长期服务上都实现了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2.2工业化的住房

建筑流程要实现住宅建设的工业化流程,首先就得考虑对资本的聚合、技术要求的提升、劳动力的优化,总之要形成一套完整的产品链和服务流程。在这些方面,我国房屋建筑技术水平还处于较低阶段,还不具备对住宅部品进行优化、规模化和系列化。尤其是房屋生产中出现的配套性差、生产规模小等问题阻碍了住宅实现标准化的进程。近几年以来,在住宅销售和住宅售后服务方面出现的物业管理混乱、环境配套设施差等问题,已经成为建筑行业中表现出来的焦点,这也说明了现阶段我国住宅工业化体系还很落后,还不完善。

2.3住宅产业的现代化模式

最不同于传统住宅产业链的还在于施行现代化的产业模式,其目标是应用现代先进技术对住宅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和修建的工业化,能够体现建筑工业在技术、材料、设备等方面的优化,使住宅产业化发展到更高的阶段。

3.制约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因素

3.1危机处理意识不强

在建筑修建的整个过程中,房地产开发商是第一因素,从对楼房的整体设计,到最后阶段楼房风格样式和后期的基本管理,建筑开发商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房价不断攀升的今天,对于建筑本身的质量追求已经不是第一位,于此相反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对于开发商来说,只要能在夺标的处境中拿到好的地段就有利润产生的空间,至于住宅产业化的进程问题已经变得不重要。可见,从对利润追求的角度说,现在的建筑行业所形成的氛围还不能给相关房地产开发商带去危机意识。作为产业化竞争的思想意识还没有在建筑行业中形成。

3.2缺乏对市场的强硬态度

就当下对消费者在购房时的关心度来说还比较懵懂,对成品房的设施不具有太高要求,尤其是对高科技住房的认识还不够。大部分消费者在购房之初对周边环境配套设施和后期的物业管理服务等所提出的要求也少,通常是就房屋说房屋,没有结合自身的更高需求去购房。当然,也就导致开发商习惯了不去从细微处改善房屋配置,同时还导致了消费者在入住之后对硬性需求依然存在,从而产生了诸多不满情绪。

4.实现住宅产业化的措施

4.1整合资源优势,提高专业化水平

消费者所购买的住房,属于住宅建造产业中最终的成品,其标准化的特点是必须进行关注的,根据房屋在修建和使用的过程中,一般要辐射到很宽的范围,往往形成很大的产业链。在整个相互关联的产业链中,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企业、设备和原材料供应企业、部品销售企业等是产业链中的组成部分,成员通过土地获取、规划及设计、工程施工、建材生产、销售、物业管理六个环节,完成住宅开发建设的整个流程。在房地产行业逐渐发展的今天,强化产业链而走集成化道路已是必然。

4.2加强规划设计,提升产业结构水品

首先,规划设计是整个房地产开发的主要环节,规划设计决定了投入和效益。目前,大多房地产企业的规范设计都由设计院来进行,这就让整个房地产企业的竞争成粗放型发展;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设计院和客户之间的脱节,房地产企业作为中介导致了客户需求和设计之间的差距。其次,因房地产企业的要求不同,那么,设计院就无法实现住宅设计标准化,住宅产品的规模化发展受到影响。为此,加强规划设计,建立客户和设计院之间的关系调节,对提升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链高效发展意义重大。

4.3推广精装修住宅,推动产业链发展

精装修住宅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它改变了传统消费者从购房到入住中间的装修环节,不但能进行整体的精装修,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在电气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积极意义。精装修住宅以统一规划和装修来代替消费个体的单独装修,安全性得到提升。目前,精装修住宅逐渐成为房地产产业链发展的趋势。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住宅产业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实现整个建筑业高速发展和良性运转,为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就必须摆脱粗放经济的影响,将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筑设计的新理念融入到整个产业化链条之中。只有将资源合理的进行利用和优化配置,才能不断探索到新的发展经验,进而促进经济的进一步稳定、快速、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白玉华.目前房地产投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06.

[2]王倩.房地产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比较分析[J].中国房地产,2012,04.

[3]叶玲,郭树荣.谈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J].建筑经济,2004,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