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1 10:33: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药物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药物管理论文

篇1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中氯化氢的喷泉和氨的喷泉,倘若接连在几个班做演示实验,本应需要带上很多指示剂试液,每班1大烧杯待用,又重又难带。但是如果懂得把这些试液用后回收作中和处理又可循环使用的话,那么,只需带1份(1大烧杯)就足够了。这样,就能减轻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节约药品。

高中分组实验制取乙烯后留下的废液因含有较浓的硫酸及部分乙醇,可收集起来作实验室洗液之用,它可适当地代替对人体有害的铬酸洗液使用,并已用于洗涤高锰酸钾残迹、旧石灰水瓶,浸除铁锈污迹等功效也相当好,还可以稀释后过滤适当地代替稀硫酸使用,如用于制氧气等。在回收废液的同时把碎瓷片也一起回收,经洗净晒透或焙过之后又可再用。这样,一方面变废为宝,能充分发挥每种药物的效用,又能防止这些废酸废渣对下水道的腐蚀与堵塞,避免对环境造成坏影响。相反,如果任由这些东西随意排放,必定会造成严重的恶果。另一方面师生们都参与了这项回收利废活动,使人们从中受到一次生动的教育。

把高中化学演示及两次分组实验所得的银镜试管收集起来,制取硝酸银溶液,所得溶液足够供卤素分组实验之用,仅此一项每年就能节约药品费数百元。而更重要的是使人们从中都得到教育和学习。

分析上述实例可知,对实验药物的回收利用,其意义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环保和经济这几方面:

1.通过对实验药物的回收利用以及学生参与这项活动,?教育人们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培养人们崇高的责任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奉公精神;启发人们树立利废节能、物尽其用的观念,自觉增强环保意识、保健意识。

2.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科学态度。因为要把实验药物有效地回收利用,就需要人们正确地认识它,科学地对待它,从而教育人们做事要讲究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3.对实验药物的回收利用要经历学习、运用和解决卖际问题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种教与学的过程,而这种生动的教学,包括教师(榜样)的示范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4.实验“三废”的排放有两大危害,对公共设施(如下水道等)腐蚀,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所以,对实验药物的回收处理,除能开发其有用之处外,对环保也有积极的意义。

5.将实验药物回收利用,能提高药物的使用次数,节约办学经费。回收一种药品虽然能节省的金额是微薄的,但初高中化学全套实验都坚持这样做,能节省的金额就能达到上千元,如果我们从长远和宏观上考虑,其金额之巨就足以成为一个天文数字。这是一项不容低估的业绩!

对实验药物的回收利用,首先教师应坚持实行,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学生时起言传身教的作用。另外也应教育学生自觉地实行。例如在演示实验中不忘在这方面留下示范,在分组实验中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回收药物。鼓励学生利用废物,处理废物。教育学生不可因事小而不为,这样做是一种精神文明的行为。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下面以初高中化学分组实验为例,谈谈本人对实验药物回收利用的做法和意见,仅供大家参考。

一、可回收直接再用的有:

1.初中《化学》(94年10月人教版本):E3食盐(E代表书上学生实验的编号,下同),E5锌粒,E6石灰石,E75%氯化钠溶液,E8锌、铁、铜,E9铁钉。

2.高中《化学》(90年10月人教版本)第一册:E3配制的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E4、E6、E8反应过剩的金属片,E5小苏打受热分解后留下的固体即碳酸钠。

3.高中《化学》(90年10月人教版本)第二册:E1反应过剩的铝,E3制乙烯废液,作洗液用,E4用过的乙醇,回收时倒人酒精灯作燃料用。

4.高中《化学》(91年10月人教版本)第三册:E3反应过剩的锌。

二、回收经处理再用的有:

1.初中《化学》(版本说明同上,下同):E4还原氧化铜所得铜粉,收集加热氧化后可循环使用。E6制取二氧化碳后留下的废液,经处理可作氯化钙溶液用。E9铁钉置换出铜后经洗净表层上的铜粉可再用。

2.高中《化学》第一册:E1和E2萃取碘后的煤油、四氯化碳经脱碘后可循环使用。

3.高中《化学》第二册:E3制乙烯废液稀释、过滤后可作稀硫酸用,回收的碎瓷片经过处理可循环使用。E5回收银镜试管制取硝酸银溶液。

4.高中《化学》第三册:E5回收银镜试管制取硝酸银溶液。

篇2

构成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系统要素,必须能够简明、客观、系统地反映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①什么是财务与财务管理;②财务管理是如何产生的;③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什么;④财务管理管什么;⑤如何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这五类问题可以由财务管理的本质、假设、目标、要素、程序和这五个基本理论要素来回答。

1.人们对于财务本质的认识,长期以来形成了三大主流观点:“资金运动论”将财务的本质界定为资金运动的过程和结果;“财务关系论”认为财务的本质是资金运动过程所反映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资金运动和财务关系论”把前两个观点结合起来,认为财务的本质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笔者认为,财务包括财务活动的组织与财务关系的处理,其本质是对本金投入产出活动的组织及其所形成财务关系的处理,但财务关系以财务活动为载体。财务管理是企业为实现既定目标,对生产过程中所需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以及贯穿于全过程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进行全面管理的活动,其核心是对资金及其运动进行有效管理,其本质是一种理。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是其基础理论指导,学是其思想指导,管是其方法论指导。因此本文研究财务管理侧重于财务活动的组织,即财务管理活动方面的研究,以此建立理论体系。

2.财务管理假设说明财务管理的发展基础和产生原因,它是联系财务管理的本质、目标、要素、程序和方法等理论要素的中介。财务管理假设是人们进行财务管理理论演绎的前提,是由若干独立假设共同组成的连贯一致的体系,这个体系应该符合合理性、独立性、非矛盾性、可检验性等条件。它可按财务管理的空间、时间、环境、行为来构建,包括财务管理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有效市场假设和理性理财假设四个一级假设。每个一级假设又可派生一个或多个二级、三级假设,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财务假设体系。

财务管理主体假设指财务管理工作应限制在每一个经济上和经营上具有独立性的组织之内,它明确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空间范围,由它可以推导出法人理财主体假设和自主理财假设。持续经营假设指财务管理的主体是持续存在能执行其预计经济活动,除非有证据表明企业将破产或倒闭,否则,应假定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持续经营下去。由此可派生出理财分期假设。有效市场假设指财务管理活动所依据的金融市场是健全和有效的。在有效的资本市场上,企业需要资金时,能以合理的价格筹集所需资金,企业有闲置资金时,能找到有效的投资方式,企业能从有效市场上获取有用的经济信息。有效市场假设可以派生出的假设是市场公平假设。理性理财假设指财务管理工作者的行为是理性的经济行为,是以追求最大合理效用为目的的。表现在财务决策时,能够权衡收益与成本、收益与风险,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并在方案执行时予以分析和控制,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由它可以推导出资金增值假设、风险厌恶假设和资金再投资假设。

3.财务管理目标说明进行财务管理实践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或结果,它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它的目标从属于企业管理的目标。企业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财务管理目标应是提高经济效益或经济效益最大化。但是,提高经济效益或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一种定性要求,缺乏可操作性,不能对其进行计量,需要借助一定的经济指标加以表现。在财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先后出现的有代表性的具体指标有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在我国和西方都是流行甚广的观点,但由于它没有反映收益与投入资本的关系,因而不能科学地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高低,不便于在不同时期、不同企业间进行比较。每股收益最大化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股本所获收益额,它体现了收益与资本投入之间的关系,但未能体现资本投入所面临的风险,因而它也具有局限性。财务管理的目标最后发展为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指标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并用货币的时间价值原理进行计量,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和收益与资本投入的关系,是经济发展导致企业经营模式演化的结果,也是财务理论研究逻辑推理的结果,因而它得到了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的一致认同。

4.财务管理要素是回答财务管理管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解决财务管理工作的问题。财务管理要素是对财务管理对象按经济性质和内容进行的科学分类,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划分为融资、投资和分配三大要素。融资是解决如何取得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包括向谁、在什么时候、融通多少资金的问题。企业的资本包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融资管理也就是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管理。投资是指以收回现金并取得收益为目的而发生的现金流出。企业融资所得款项投资于不同的资产,在形态上表现为首先对固定资产投资,继而对流动资产投资、对金融资产投资、对外投资和对无形资产投资。因此,投资管理实际上是对“资产”这一要素的管理。分配是指在企业利润中,有多少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有多少分配给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分配的基础是利润,而利润是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后的结果。因此,分配管理实际上是对收入、费用、利润三个动态会计要素的管理。

5.财务管理的程序和方法,是解决如何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问题,是指在财务管理实践中为了实现财务管理目标、规范财务管理活动、履行财务管理职能,而应具备的程序和运用的方法技术。财务管理的程序是财务管理过程中相互配合、紧密联系、有序的管理环节,包括预测、决策、计划、分析、控制五个环节。其中,决策是最重要的环节,包括融资决策、投资决策、分配决策三大内容。财务管理的方法指在财务管理的程序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包括财务组织方法、财务预测方法、财务决策方法、财务预算和计划方法、财务分析方法和财务控制、监督、激励方法。

篇3

[关键词]扩张血管药物;心肌梗死;硝酸甘油

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因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缺血心肌发生严重持久缺血、坏死,如抢救不及时,可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脏破裂而危及生命。目前,由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治疗上以再灌注治疗为主,其中包括药物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由于PCI只能在有条件的医院开展,同时费用较高,故药物治疗仍为首选。现将我科2005年9月~2008年3月采用扩张血管药物——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150例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50例患者中,男100例,女50例;年龄30~80岁,中位年龄56.5岁;既往有高血压史80例,冠心病史70例,糖尿病史20例;全部心电图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前壁80例,前间壁50例,下壁20例;发病最长时间20~30h,最短2h。以上病例诊断标准按《内科医师临床与晋级指导》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无使用扩张血管药物禁忌证者。所有病例抢救时间均不低于5h。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应用抗生素、氨茶碱、激素、强心利尿、吸氧、扩冠、营养心肌、纠正酸碱失调的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扩张血管药物治疗。硝酸甘油注射液20~4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8~10滴/min,每日1次,静滴,维持5~7d。在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剂。如用硝酸甘油静滴时血压偏低,可加多巴胺注射液10~20mg与硝酸甘油同时静滴。

1.3疗效标准

治愈: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抬高的ST-T段基本恢复正常,坏死性Q波持续存在。显效: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起始部至弓背向上抬高的ST波段逐渐下降至基线,T波向下倒置,坏死性的Q波。有效:急性心肌梗死心前区疼痛缓解,心电图无好转。无效:心前区疼痛较前无减轻,心电图无明显变化。

2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愈80例,显效5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6.7%。无效5例在治疗后死亡,其中,死于猝死3例,脑出血心力衰竭2例。

3讨论

心肌梗死是在冠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从病因看,现代人心理压力过大,多致肝郁气滞、气郁化火。这类患者平素急躁易怒,气火偏旺,灼耗阴液,加之体质多痰或吸烟、饮酒、多食肥甘厚味而生热毒或痰瘀化热久而蕴毒所致。近年来血管扩张剂的应用是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治疗上的突破性进展,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其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心原性休克的患者是有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阻力增加,给予血管扩张剂可降低左室的射血阻抗,心排血量得以增加,而且心肌的氧耗亦可减少。血管扩张药物主要包括三磷酸胞苷二钠、硝酸甘油、果糖二磷酸钠、前列地尔和硝普钠等。其中三磷酸胞苷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高能化合物,具有神经营养及抗神经损伤作用,在机体内参与核酸的重要磷脂类合成代谢,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果糖二磷酸钠是用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的辅助治疗药物,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前列地尔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血管扩张药物,其具有较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的作用,可用于缓解心绞痛、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和治疗闭塞性血管病变,全面改善微循环系统病变。

从临床实践得知,硝酸甘油是治疗心肌梗死的理想药物,药源广、价格低、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其作用机制是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鸟苷酯环化酶,使三磷酸鸟苷转变为环式-磷酸鸟苷,蛋白激酶磷酸化,使细胞内钙离子减少,血管平滑肌扩张,达到改善冠状动脉循环作用,但长期持续应用易产生耐药性。有研究表明,硝酸酯与参麦合用治疗心绞痛具有协同作用,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减少硝酸酯用量,减轻长期应用硝酸酯产生耐药性的缺点。本组资料显示,应用硝酸甘油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86.7%,治疗中多主张静脉给药,从10~20μg/min开始,按需要增加至50μg/min。同时由于心肌梗死发病的特殊性,在治疗中要注意观察心律、心率和心功能的变化,为适时做出治疗措施、避免猝死提供客观资料。监护人员要极端负责,不能放过任何有意义的变化,又要保证患者安静休息。

总之,从血管扩张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来看,均可见扩血管药物是治疗心肌梗死的一种有效药物。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96.

[2]杨宝峰.药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

[3]枫,张雅红,吴海萍.C反应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及其泵衰竭的关系[J].浙江医学,2005,27(2):213-214.

[4]刘彤.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8):1200-1201.

篇4

(一)把握特点,对症下药。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既有矛盾的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这就要求人们,要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和矛盾。毋庸置疑,每一位后进生身上,都有所有后进生的共性,但导致每一位后进生落后的原因却大相径庭。只有找出每一位后进生后进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辩证施治。

本班学生吕某和张某文化课学习上都缺乏上进心。但经了解,吕某是由于父母过于溺爱致使孩子缺乏责任心而懒散,张某是因为报考艺术类院校,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对此我开具了不同处方:吕某,通过负“重”治“懒”:压担子,让他带钥匙负责每天开教室门,并担任体育委员。

承担了责任的他逐步告别了懒散,纪律观念增强了,学业成绩稳步提高;对张某则重点纠正其错误的认识:向他例举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考生因文化成绩低而落榜的事例,讲清搞艺术离不开综合文化素质等道理,使该生逐步转变了认识,提高了文化课学习的自觉性。正可谓: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二)理清头绪,善抓重点。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复杂事物包含着许多矛盾,这些矛盾因地位和作用的不同,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这一观点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分清轻重缓急,学会抓关键和要害,忌眉毛胡子一起抓。

一自己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二是有钢不用在刀刃上,费冤枉力。班主任必须通盘考虑后进生的致后的各种因素,找出其致后的主要因由,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本班张某,父母离异,母亲常年在外打工,家庭负担重,无暇照顾孩子生活,更不用提学习和情感。导致该生经常自艾自怨,迟到,学习忽冷忽热,还迷上了爱情小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面对该生,我进行了冷静分析,抓住该生缺乏家庭温暖一点,第一步实施“温暖工程”。我约见她父母,建议其父亲按时给孩子生活费,其母亲多抽时间陪孩子,告诫她,孩子健康成长比挣钱养家更重要。第二步实施“监督工程”。将她从后排调到前排,安排学习委员与其同桌,监督其课上和自习课学习,及时提醒。第三步实施“补课工程”。与任课教师协商后,安排她利用自习课补课。经过一个学期努力,该生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学习进入了正轨。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