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探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1 10:34: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地质勘探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地质勘探论文

篇1

近年来,我国对地质勘探工作的安全管理已经加强重视,但是操作人员在思想意识上还有些麻痹,部分操作人员认为安全事故不会落在自己头上,一些小违章不会造成什么后果,而心存侥幸;还有一些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认为规范的操作程序繁复就投机取巧、偷工减料,或者因为重复性工作,对一些不安全行为习以为常,忽视安全重要性;新来人员因缺乏实际经验,对岗位安全知识未引起重视,无安全概念;再加上地质勘探单位在工程作业时聘请民工进行相关操作,对他们的技术理论知识都没有严格把关,只是基于人力的需求而未全面考虑民工的综合素质要求,这部分人员的安全观念浅薄,因而也不仔细研读我国推行的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对体制的深层含义并未把握清楚。上述种种安全意识不强导致野外实施作业的潜在风险加大。

1.2安全生产的监管体系不完善

地质勘探工程必须要有切实有效的机制保障,才能使整个工程运行顺利。我国的地质勘探行业缺少机制严谨的安全监管体系,没有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整个系统零散不到位,没有专门的管理秩序,使得整个安全管理紊乱无序。一些安检部门对所调查的单位监管不力,安检人员综合素质不达标,责任心不强,使得一些地质勘探单位秩序懒散、管理松懈、漏洞百出,这不仅是企业的隐患,更是社会的隐患,还是国家的隐患。

1.3工作性质导致潜在问题众多

经济的增长与矿产资源的需求是成正式,从而对地质勘探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地质勘探作业不再局限于固定范围内的勘测,而是慢慢向各地发展,开始适应多种环境的地质勘探。然而环境的种类变多后,就会对勘探人员造成不小的影响。当勘测人员进入到以前不曾到过的环境后,还得先适应环境的特点,再开始熟悉当地的地形结构。很多勘测人员因为不习惯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很多意外情况,这对地质勘探工作非常不利。随着海外找矿热的兴起,走出国门从事地质勘查工作的人员也日渐增多,但国外不稳定的局势都会带来政治风险与经济风险,在社会中许多突发的不可预测因素也是原因之一,不完善的法律规范抑或是问题,不但如此,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与多变,使得方案的实施并不一帆风顺,从而造成一定的安全风险。

1.4事故处理过于简单

地质勘探过程中出现了意外事故后,相关部门并不引起重视,对事故结果不进行仔细分析与研究,使得许多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治标不治本的管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得安全问题的隐患一直埋在地质工程的过程中。事故的不彻底处理,让很多地质单位误以为事故的发生仅仅只是意外,给他们以错误的信息,致使事故的真正原因无法被挖掘出来,不能从中吸取教训,结果使同样的事或相似的事重复再现。

2、针对改进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2.1建设体系完备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各单位以HSE管理体系为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有效完备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使得安全管理有据可依。在进行安全管理过程中,推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实现安全层级管理,对每一层组织结构的安全设立专门负责人,监管该组织的正常运行。在安全管理时,要统一标准对工程项目的每一步骤予以监督管理,从细小的方面着手,统筹工程所有安排,杜绝一切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现问题,则有针对性地进行责任追究,严惩不贷。根据单位的相关情况设定奖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性。

2.2增强安全管理观念

地质勘探相比其他行业来说,其对安全性的要求极高,本人曾统计多年以来地质行业发生事故的基率和原因,发现地质勘查业的天生性伤害远多于物化伤害,主观性事故多于客观性事故,突发性事故多于预见性事故。因此,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刻不容缓。地质勘查单位要根据工作地区的特征对员工提前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在心理层面上树立安全生产的坚定理念。而且,培训相关人员的室外实践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务,提高其在实地作业的勘察能力及应变能力。在单位内部进行安全生产的文化传播,从侧面来渗透安全的重要性。还可以从员工的角度出发,设计不同的宣传形式,通过吸引员工兴趣的过程中,是他们潜移默化地接受安全生产观念。

2.3制定严密的风险防范预案

地质勘探行业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安全问题,但关键在于相关单位的风险防范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安全管理不是静态不变化的,必须更具事态发展的需要而随机应变。风险的评估与防范必须根据工程的行进而加以关注或改变,技术人员要有敏锐的觉察能力与预见能力,对可能潜在的风险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地制定出内容完备的应急预案。

2.4深化事故结果的研究分析

安全事故发生后,不能以意外定义之。必须成立相关分析小组,对事故发生的根源进行彻底地调查。要及时分析事故成因,赏罚分明,最后还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制定新的预案。

篇2

可膨胀套管技术开发与20世纪80年代,而后在90年代初由壳牌公司提出,可膨胀套管是一种由特殊材料制成的金属钢管,其具有良好的塑性,其在井下可通过机械或者液压的方式使可膨胀套管在直径方向上膨胀10%-30%,同时,在冷做硬化效应下提高自身刚性,可膨胀套管技术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使用同一尺寸套管代替原来的多层套管成为可能,实现一种小尺寸套管钻到底的目标,是复杂的深井能较顺利的钻到目的层,最大限度的降低钻井工作量,从而降低钻井成本,可膨胀套管技术应用将使传统的井身结构发生重大的变革,实现钻更深的直井和更长的大位移井,从而更经济的达到储层,可膨胀套管的优点是可以封堵任意一个复杂的地层,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多个复杂地层与有限套管程序的矛盾,使复杂的深井能较顺利的钻到目的层,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尺寸井眼钻速慢的问题。

1.2做好石油地质勘探新技术的研究工作

加强对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复杂构造及非均质速度建模及成像新技术、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储层及流体地球物理识别技术、非均质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模拟和表征分析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井地联合勘探技术、时移地震技术、深海拖缆及OBC勘探技术、煤层气地球物理技术、微地震监测技术等石油物探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同时,需要将石油地质勘探的技术链从勘探技术研究向研发、应用一体化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从而极大的提高我国石油勘探研发能力的提高。现今,石油勘探新技术主要有物探技术、测井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空中遥测技术与光纤传感技术等方面。其中,物探技术主要包括反射地震技术、数字地震技术和三位地震技术等,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新的高分辨油藏地震技术四维监测技术被发现与应用,很高的促进了我国石油勘探能力的提高,在勘探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生产、勘探的成本。而测井技术在极大的得益于电子、机械与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测井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井下勘探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能力,使得勘探过程中测井的精度与深度以及测量的效率大幅的提升,更好的为石油勘探服务。虚拟现实技术则是指使用计算机建模技术来将勘探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使用三维动态模拟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能够极大的降低勘探的成本,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勘探的效率。空中遥测技术与成像技术的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勘探的效率,通过飞机在低空飞行时对于地下地层的测量能够使勘探更为快捷、方便。石油勘探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勘探的效率、可靠性以及能耗等,极大的促进我国石油勘探能力的发展。其中石油地质类型是石油勘探的基础。

篇3

1.2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目前,地震勘探的主要地区是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近地表信噪较低,情况多变复杂,这样一来,就使得地震勘探效果会受到静校正问题的严重影响。层析静校正反演不会被近地表结构纵横向变化而影响,它主要是利用路径反演介质速度结构及地震初至波射线的走时,属于一种典型的非线性模拟反演技术。速度模型基于实际初至时间与正演初至时间的误差来进行修正,通过一系列反复的迭代,最终取得所需要的精度值,所以,复杂地表的山地地区特别适用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主要具有四个优点:第一,对长波长静校正问题能够较好地解决,地下构造特点能够被更真实地反映,低幅构造能够被更有效地辨别;第二,近地表速度模型可以通过层析反演来进行建立,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避免界面不明显而出现的静校正误差;第三,更复杂的速度场能够被高度密采集单元划分来进行描述;第四,能够避免出现追踪单一折射层的问题,也能够使得初至信息的利用率大幅度增加。

1.3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有些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存在着横向变化剧烈、共中心点严重散射、地下构造复杂等问题,地下构造由于严重的叠后偏移而不可以正确成像,自激自收的零炮检距剖面不完全等于水平叠加的结果。叠前时间偏移的保幅性和构造成像效果较好,特别适用于横向变化不大、但纵向发生大变化的地区,可以有效地达到多数探区对地震资料的要求精度。叠前时间偏移法所得到的结果能够使得构造成图的精度大幅度提高,资料处理的核心是地震偏移成像技术。从目前来看,叠前偏移成像处理技术的优点主要有三点:第一,在AVO分析和叠前波阻抗反演中可以直接应用偏移道集,岩性预测的精度也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第二,能够使得RMS速度场和最终构造成图的精度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第三。能够有效地解决原共中心点道集大倾角反射点散射问题。这同时也是解决复杂断块地震精确成像、陡倾角构造地震精确成像的核心技术。

篇4

地勘单位隶属国土资源局或者地勘局,计划经济时代一直是事业体制运作,根据国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但是很多地勘单位并未将两种制度明确分开,而是将其混在一起,职业财务会计制度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穿插执行,影响具体项目费用的划分、归集以及人为调整,影响地勘项目成本和核算。

1.2发展战略不明确

地勘单位在事业体制运作阶段受到一定的国家政策保护,行业内有着高度垄断行,导致很多勘探单位缺乏相关的市场竞争意识,主要表现在市场经营能力底下、市场定位不正确、业务组合不科学等方面。也有一些地勘单位制订了适应自身客观实际的战略发展目标,但是在目标市场出现重大变化时不能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危机应对能力不强,不能快速适应市场变化,不能结合市场规律及时转变自身市场战略、经营方式和产品战略,可能给地勘单位带来财务风险。

1.3地勘单位业务获利能力差

事业运行阶段,地勘单位采用差额拨补的方式运作,地勘拨款首先用于保证离退休人员经费,之后剩余部分用于以财政资金的身份进行效益核算,并使用“结余”的方式反映预算和实际的差额。但是地勘单位企业化进程逐渐加快,国家用于地址勘察的费用逐渐减小,如果单位不能对面临的经营风险充分认识,不能建立一个持续收益的自身稳定造血功能,将难以偿还利息费或者借款本金以及利息,出现亏损,甚至出现财务风险。

1.4地勘单位自身结构不完善

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相对滞后,很多地勘单位结构单一,不能承担地勘调查工作的全部项目,很多国家地调局下达的地质勘查项目将由各地单位实施,可能会造成项目管理级次增多导致的经费多级提留和多级核算,增加了财务风险。

1.5财务结构不完善

一些单位存在着筹资渠道不当和负债期限不合理等情况。地勘单位对不同筹资方式的优缺点没有充分考虑,增加了违约造成的信用损失风险并产生了额外费用,减少了单位的“息税前盈余”,增加了财务风险。也有一些地勘单位将筹集的短期资金用作长周期资金,长期资金则用于流动,使得资金使用期限和到期期限不对应,导致结构过于偏激或过于保守。

1.6地勘单位市场信息透明度低

地勘单位经营决策主要以企业外部市场信息为依据,市场发育程度越高,市场信息透明度越高,但是国内的地勘市场化改革尚处于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市场信息透明度并不理想,而且地勘单位本身还存在着会计失真、行业竞争激烈等情况造成的市场信息不对称,信息获取成本较高也是管理者不能获得有效信息的重要因素,从而影响地勘单位经营决策的客观性,导致地勘单位不能准确进行客户的信用评估,产生了财务风险。

2地勘单位财务风险原因分析

2.1资金筹集风险成因

90年代以后,地勘单位国家级地质项目逐渐减少,经营项目逐渐增多,资金主要通过贷款筹集,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项目失败,投资没有回报,导致了挂账资产损失,同时产生了高额的银行借贷资金。国家给予了一定的财政补贴,但是很多地勘单位仍然面临着巨大的筹资风险。

2.2投资风险原因

很多长期投资项目并不能获得预期回报,导致投资资金不能得到有效补偿,而且很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一些地勘单位处于争取资金扶持的目的,没有对投资设备的使用效率以及折旧压力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而决策依据信息不全面,决策者能力不高等又导致投资后设备使用率低,降低了资金配置有效率,影响了资金回报率和流动性,加剧了资金紧张的情况。

2.3资金使用风险

一些地勘单位没有进行有效的现金流预算,没有对现金流量控制的刚性措施,而且不能有效控制成本,对资金的调度使用不合理,导致资金有效率下降,还有一些单位的资金成本意识不强,这些问题都造成了资金使用风险的增加。

3地质勘查单位改革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3.1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

地勘单位需要重视员工市场意识、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提高单位应对市场的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尤其是政府部门作为地勘项目的最大客户,需要针对其提升单位的综合服务水平。同时地勘单位还要积极进行经济管理体制和技术措施的创新,财务监管过程中,重视对企业纳税的筹划,减少因为经营不规范造成的纳税风险,财务部门应该负责整个单位的纳税工作安排,合理、守法的节税避税。同时还要重视对员工地质勘察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培养,适应勘察市场对地质市场的冲击,执行战略的过程中要对出现的偏差保持较高的敏锐性,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修正。

3.2增强单位盈利能力

地质勘探单位盈利能力广义上是指单位经营业务过程中具备的获利能力,地质勘察单位经营业务主要有矿业开发、经营、勘察施工以及地质测绘和测试等工作,还包括多种经营和对外投资,地质勘探单位需要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提供优质专业的地质技术工作和服务,同时要面对市场化改革,将地质技术服务转变为商品化的劳动成果,提高项目经营的获利能力。例如进行矿权经营时,应该按照规定转让程序,在几轮谈判之后将其中一项矿业权转让,转让价格超过评估价数倍,扣除规定转增国家基金和上交主管部门价款后会获得很高的受益,提高了企业的造血能力。

3.3调整资产结构

地质勘察单位的投资周期长,风险高,并不适用比较激进或者太过保守的营运资本投资策略,需要选择配合型的筹资策略,均衡受益和风险。配合型资本筹集策略能够切实贯彻筹资匹配原则,长期投资用于长期支持,短期投资用于短期支持,兼顾流动资金和长期资金的筹集,比较适用于地勘单位。

3.4完善信用评估机制

评估机制的完善主要用于防范信息不对称风险。完善信用评估机制需要将收账款管理责任具体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业务人员身上,将款项回收直接和绩效挂钩,并及时清结拖欠款,保证回收及时,减少给企业造成的资金压力,严格审核预付账款,大额资金需要交付资金支付计划,不能满足条件坚决拒付。

3.5加强风险意识

企业化改革在地勘单位不断深化,树立风险意识,能够提高企业方法财务风险、保护财产安全的自觉性,强化职能管理和监控。单位主管要对重大采取收支和资产处置情况进行重点掌握,财务科长需要履行自身职责,发挥自身作用,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和方法,财务部门需要编制高效的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控制贷款和担保的规模,规避财务风险。

篇5

传统的地质勘探单位是计划经济模式,缺乏竞争和风险意识,当进行企业化改革后,两种体制过渡与转变过程中的矛盾凸显。地质勘探单位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经营实力差,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在生长战略、经营方式等方面不能有效进行市场化调整,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风险。

(二)盈利能力不稳定

地质勘探单位改制过程中,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不能马上消除,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因为地质勘探行业的特殊性,难以获得较大的市场化投资,部分资金依靠国家财政支持,改革后一方面财政拨款减少,一方面企业不能及时完成现代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因此盈利能力不稳定,固定资金明细不足。因此,地质勘探单位企业化经营的最大问题就是因为经营效果不好,引起自身的财务风险及损失。

(三)资产结构不科学

地质勘探单位存在资产结构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筹资方式不当、负债期限不合理。筹资不当主要指:地质勘探企业不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筹资方式,导致企业因违约而造成的额外经济费用损失。不合理的负债期限指:地质勘探单位不能贯彻筹资匹配原则,将短期筹集资金进行长期建设使用,导致资金的使用与归还期限不符合,从而发生财务风险。(四)市场信息失真地质勘探单位主要的经营决策是依靠市场信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的深人,现阶段市场信息尚未完全透明化,地质勘探单位还会面临失真的市场信息所带来的损失。所谓市场信息不对称是指买方市场、同行业竞争、财务信息的不真实,获得信息成本较高,致使地质勘探单位出现错误的经营决策,误判客户的信用度,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二、地质勘探单位改革中财务风险的管理策略

(一)建立健全科学的发展规划

(1)地质勘探单位的当务之急是转变传统计划经济的理念,培养员工的市场经济观念,提高员工应对市场竞争的实力,增强服务意识和水平,能灵活处理地质勘探单位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地质勘探单位必须加快企业化改制步伐,采用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加快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企业的财务机构必须高度关注纳税统筹工作方案,实现科学节税效果,以免因为不规范的企业活动增加纳税风险损失。要通过培训、进修、绩效考评等方式,调动员工提高地质勘探技术和管理输出能力的积极性,更好地适应日益激烈的地质勘探市场。在企业规划的执行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在动态中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增强财务风险管理的实时性效果。

(二)增强单位的盈利能力

地质勘探单位经营业务十分宽泛,重点业务指矿业开发、矿权经营、工勘施工、地质测绘等方面。地质勘探单位企业化后,应该发挥本行业的特殊优点,兼顾地质技术方面的服务与市场化经营效果。具体说来,地质勘探单位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面向市场进行生产,要充分实现地质成果和技术服务的商品化转变,注重多种经营与对外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提高,为规避企业因为盈利能力不高造成风险做充分的准备工作。

(三)通过调整资产结构规避风险

地质勘探行业以地质相关的业务为工作对象,投资期限较长,投资风险较高,过于激进或者保守的营运资本投资方式不适应于该行业,必须综合相关风险和收益,采用配合型的营运资本筹资方案。该方案的优点有很多,能尽量实现筹资的匹配要求,长期投资与长期资金相对应,短期投资由短期资金相匹配。并且这种筹资匹配原则适应范围较广,长期资本和流动资金都可以,能使投资的风险和收益相对平衡,提高地质勘探单位的经济效益。

(四)完善信用评估机制,防范信息不对称风险

企业生产经营中经常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尤其是应收账款的管理方面。要降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财务风险,必须完善应收账款信用评估机制。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将应收账款的责任与具体机构和人员相联系,使工作人员回收款项的效果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实现工作落实到人头,出问题有明确责任人负责。对拖欠企业欠款行为及时追讨,保证按时结清与回收,预防财务风险隐患。严格审查预付账款,大额资金支付应该提请资金支付方案,审查不合格者不予以支付,坚持用健全的信用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与恶化。

篇6

引言:

在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矿产资源是一项基本的能源,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今社会92%以上的一次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取自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具有特殊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在实际找矿过程中是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的顺序进行找矿,以提高找矿的效率和精度。

1.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的基本内容

随着资源的不断开采,矿产资源作为不可再生的资源逐渐呈现枯竭的趋势,现代矿产企业面临着严重的发展问题,新型的矿产勘探技术应运而生,矿区水文地质的勘探能够有效精确的对矿产特点以及矿产储量进行一个科学的评估,从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社会的有序发展,这就对勘探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的矿产地质勘探是利用多种技术对地下矿区情况进行一个科学的探究和评估,通过勘探结果对矿区煤储量或者其他矿产的储量和地质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确定,地质水文的勘探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内容,作为矿产开采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矿产企业必须充分重视矿区水文地质的勘探工作,其不仅关系着矿产的开采同时还关系着矿区防治水工作的开展,是安全和高效的开采基础,在矿产开采中一定要遵守先探后掘、有疑必探的原则,保障矿井建设和安全生产工作,在水文地质专业中要注重防、堵、疏、排的治理措施,为查明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煤矿的开采中,对于矿区水文地质的测定要对相应的煤矿储量以及近矿围岩技术性能进行勘探,为煤矿的开采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持,其中包括储层、深度、松散系数等内容,具体开采中根据矿场经济条件以及水文地质勘探资料对煤矿开发利用价值和开发难度进行系统的评价和估计,从而规划和设计矿山的建设,保障投资的可靠性和合理性,预估煤矿发展价值,充分考虑矿产综合利用和环境问题,我国的总体地质呈现多起破坏、复杂多变的特点,这就为矿产的开采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何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和工业发展就需要不断研发矿产勘探技术、创新勘探设备,目前我们已经大致形成了板块构造理论、含油气系统、层序地层学等七大理论,为我们认识裂谷盆地、大陆边缘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提供了可靠地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为传统的矿产生产理论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极大的促进了矿区地质勘探新成果的涌现。

2.矿区水文地质勘探技术研究

2.1GIS技术

在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中,GIS技术应用与煤矿地质勘探工作中的空间数据和勘探成果,煤矿地质勘探具有勘探工作繁琐,勘探内容复杂,勘探数据较多等特点,GIS技术能够对相关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存储,从而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可视化系统实现了计算机数据和图形的结合,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数据的直观展示,从而更容易做出科学的决策。

2.2地球物理方法

地球物理方法是矿产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中的先导技术,往往是通过地球物理方法加以基础地质技术的配合来实现地质勘探的基本工作,例如在煤矿开采工作中,通过每层开采地质条件评价、综采工作面地质条件超前预测、煤层开采地质条件勘察等内容来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

2.3射线勘探技术。

这种技术的主要功能是用于矿区中的水资源检测,通过射线在遇到不停岩石的反映来推测地下水的情况,通过涉及勘探技术往往能够对地下层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尤其在地下层表现为断层或者碎裂等问题时尤为关键,这种勘探技术具有较高的效率,使用方便快捷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方向。

2.4层序地层学分析技术

市场经济的介入推动了矿产资源的行业化发展,这就对矿产企业的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还要兼顾商业市场趋势,利用有效的勘探开发技术,通过层序地层学的应用来进行分析,层序地层学分析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国企业也要根据具体的地质特点进行选择应用,结合我国实际吸收并创新,推动矿产开发的经济效益和商业价值。

2.5提高人员素质

人员是勘探机构生产经营以及活动的主体部分,勘探人员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作业能力、控制能力、身体素质及职业道德等,都将对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的结果和质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决定勘探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水文地质勘探机构应加大对勘探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力度,打造一支高素质高专业高水平的勘探队伍,从战略角度上正确认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

2.6加强技术创新

科技的发展为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奠定了良好的设备基础,这就为矿产的开采和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促进核心技术的发展,支持矿产生产安全,通过地下水系统理论,依据相关地质理论的分析,对地下水系统以及矿床水文地质勘察系统做一个系统的研究和基本勘察方法,根据水文地质物探等勘查技术和综合地质评价理论实现矿产安全生产的技术基础支持。保障矿产开采的安全。另外,水文地质理论的研究对于矿产的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前提,通过详细的地质勘探和工作实践将多源地学信息复合叠加原理和地质信息系统技术耦合,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同时依据矿产床充水条件,提出了多充水水源矿产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方案,这对于矿产床水文地质勘查实践具有理论指导作用,不断的推进矿产水文地质勘探技术和理论的进步,实现小构造、多层采空区等地区的探测,不断提高探测精度和标准。

结语:

综上所述,在矿产的开发过程中,矿区水文地质勘探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和工作内容,这就需要相关专业人士必须对矿区水文地质进行科学详细的勘探之后再根据数据表现制定勘探方案,保障后续工作的安全,为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

篇7

1.1“三边”工作力度不足

所谓“三边”指的就是在煤炭地质勘查过程中必须保证边勘察施工、,边地质资源分析,边做好勘察设计活动调整。这三边工作也是当前地质勘查工作需要遵守的原则之一。不过当前这三边原则在实际的地质勘查过程中约束力有所下降,管理力度不够。这就导致一些煤炭企业在地质勘查工作结束后出现工程安排不合理、资源浪费、开采质量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地质勘查工作中对勘查结果记录不足,或者只是应付了事。此外,只有在上级部门来检查的时候才会集中补。种种现象表明,我国当前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的管理力度还不够,对煤炭企业的约束力不足。

1.2盲目违规操作增多

地质勘查工作对于整个煤炭开发的作用十分大。随着地质勘查工作越来越多,有很多勘查工作都在地质基础比较薄弱的地方开展,安全系数大大降低。但是即使是这样有些施工人员也不会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施工。例如,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施工图的指示进行。甚至有些人员只是为了完成工作在没有进行实地勘察的前提下就直接编写报告,这就使得后面的工作没有科学指导。就算出现了错误也没办法改正。

1.3以包代管现象严重

社会的不断进步促进了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生产效率和规模都有大幅度提升和扩大。地质勘查工作有些情况下必须依靠外部力量共同完成,这也是当前煤矿企业适应市场的一个表现,但是在进行分包时,有很多地质勘查工作没有得到妥善分配。对于承包者的资质没有全面评估和审核,这就使得勘查工作得不到保证,技术方面的指导也不够科学。如果外包工作出现问题,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后面煤矿开采工作的进行。

2煤炭地质勘查的加强对策分析

2.1重视“三边”工作

当前煤炭地质勘察工作中的“三边”工作力度不足,影响了地质勘查工作的合理化安排,甚至导致勘查单位出现违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作为煤矿企业必须加强对“三边”问题的重视,提高相关制度在这方面的落实。通过对地质勘查工作的设备、人员等进行控制,实现资源的合理化分配。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摆脱过去只依赖于钻机进行地质勘察的情况,进一步促进三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标准。在进行地质勘查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严格地按照行业的规范进行,保证施工进度符合相关标准,施工行为符合相关制度。这样才能够保证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地质勘查中出现的各种数据和资料都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并通过对这些资料和数据进行研究绘制出图表,通过合理化编辑上报给上级部门。在进行地质勘察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勘查情况和设计有出入,那么应该及时地上报上级部门,找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对设计进行修改,进而加快地质勘查工作的进程。

2.2加强人才建设

人才建设是解决煤矿地质勘察问题的关键,同时也是煤矿企业发展的基础。人的因素能够直接影响到整个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地质勘查人员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够保证地质勘查工作满足相关要求。当前,煤矿人才建设面临的问题就是人员素质不高、人才分配不合理,这也是导致地质勘查工作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所以,如何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并对这些人才进行合理化分配,是当前煤炭行业必须解决的方面。例如,企业可以直接选拔高素质人才,同时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内部员工进行培训,可以采用一个人带一个人的方法,也就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师傅带一个刚选拔上来的员工,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不断的增长见识。此外,还应该对人才进行引导,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企业应该在工作中对每个员工的优势加以掌握,并对他们进行科学分配,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人才得到了锻炼,企业也获得了更多经济效益。

2.3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煤炭地质勘查的管理制度,并将其进行全力落实是保障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安全与质量的重要方法。管理制度,更明确地来说是煤炭地质勘查的质量管理制度。煤炭企业要严格按照IS09001:2000质量体系,结合本企业内部的具体工作情况与实力,进行质量管理体制与制度的创新。科学的管理制度不仅应该具有职能分化制度,同时还应该具有质量管理制度,帮助地质勘查人员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在具体的工作中能够按章办事。落实制度是制度建设工作中的重点。企业可以通过员工大会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明确每名职工应尽的责任和遵守的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这也是衡量企业工作水平的一项指标。只有这样,在严格的质量标准与高度的实施之下,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与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篇8

“实践理念”泛指人们在工程地质勘察实践活动中,所持的思想、观点、方法的综合而言,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三点:

(1)坚持一切从客观地质实际出发,并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即辩证唯物论观点。例如:某坝基夹层两侧岩体存在着强大的侧向抗滑效应,即个性规律。如果遵照规范的共性规律,绝对地不予考虑就不符合坝基地质实际了。否则,如果机械地绝对予以考虑,也不一定是必要的。其实,按通常的对待办法,将它只作为安全储备,而不参与坝基稳定计算是可行的。但当坝基稳定需要时,做适度的考虑也是安全可靠的。

(2)坚持采用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方法。即整体论观点。任何工程地质问题都属于一定层次的,由诸多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问题,需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做整体的综合评价与决断。系统方法论认为,人们在研究和解决系统问题时,仅仅重视各要素自身的可靠性(或安全储备)是不够的,而应当将重点放在如何通过对具有必要可靠性的诸多要素的优化组合,以达到系统的整体效应最佳,而并不追求每个要素自身可靠性都达到最高等级。否则,工程地质决断就必然是偏于保守的。这就是说,专家们需要坚持运用“系统整体效应(或功能)大于其组成部分之和’,这一重要思想和原理,以指导工程地质勘察实践。

(3)坚持依靠工程经验与创造性思维的积极贡献,即经验支持论观点。工程经验与创造性思维是宝贵财富。它影响到工程地质勘察实践的各个方面,而且至今人们对工程地质环境的认识,依然是有些地质问题可以说得清楚,并可用数学模型给予量的表达;又有些地质问题虽可以说得清楚,但无法以数学模型给予量的表达;还有些地质问题说不清楚,只可意会,无法言传;更有些地质问题既说不清楚,也无法理解等。所有这些问题在工程地质决断过程中,都要做出相应的分析和评价。而正确的工程地质决断,恰恰在于对那些说不清楚的地质问题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这正是专家们工程经验与创造性思维的积极贡献和强有力支持的重要表现所在。显而易见,上述三点是辩证的统一整体,并贯穿于工程地质勘察实践,包括一切工程地质问题评价活动的始终。如果专家们善于把握与运用这样的实践理念,就能够做出公正、科学、可靠的工程地质决断。

2坝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坝工建筑物对坝基的要求有三个核心问题:

①坝基所承受的荷载作用下不会发生滑动失稳。而且还应有必要的抗滑稳定安全度;

②在各项荷载作用下,坝基各部位的应力及变形值要在许可的范围内。避免产生过大的局部应力集中和严重的不均匀变位。影响坝基和大坝的安全;

③坝基在渗透水的长期作用下,要能保持坝基岩体在力学和化学性质上的稳定,渗漏和渗透压力都要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因此,围绕这些问题,拱坝坝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坝基压缩变形、坝基渗漏及渗透变形和坝基抗滑稳定等问题。坝基压缩变形问题。主要根据坝基岩体强度、岩体风化特征、岩体结构类型和软弱结构面的发育情况及其分布特征做出分析和评价。若坝基岩体中存在抗变形能力差的缓倾角夹层、陡倾角断层和风化、卸荷破碎带。要提出必要的工程处理措施建议。坝基渗漏及渗透变形问题。主要根据坝基岩体的岩性类型、岩体风化状态、结构面发育程度、分布特性及其性状和地下水发育情况等,评价坝基岩体的透水性及其渗漏通道,并提出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建议。坝肩岩体抗滑稳定问题。主要根据岩体强度、岩体结构、岩体完整性、结构面发育程度等岩体质量分类相关的因素,结合软弱结构面的分布特征及其性状、组合切割关系等进行分析和评价,提供坝基岩体及结构面、软弱层和断层抗剪断强度,进行坝肩岩体抗滑稳定计算。并提出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建议。

3水文地质试验和地下水监测

水文地质试验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水文地质试验,求取岩土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可以判定岩土层的透水性,评价工程的渗透稳定性。水文地质试验包括抽水试验、压水试验、注水试验、渗水试验以及水位恢复试验等等。不同的地层条件下,选用适宜的试验项目和计算公式。一般地,砂砾(卵)石层和河边地层中适宜做抽水试验和提水后的水位恢复试验,基岩做压水试验,填土、含泥砂土和粘性土层适宜做注水、渗水试验。文献对每一种水文地质试验的操作规程都有明确而详尽的规定。必须按规程的规定连接设备和进行操作,使用合格的水表、秒表、水位仪、压力表等,观测足够长的时间,确保每一个试验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减少误差。一般情况下,应查明地下水位的初见水位、稳定水位、地下水的水质、地下水的补给条件等,对地下水实行动态监测。为此,钻探时不要使用泥浆,保证水位和水质测量真实;监测各孔的日期要尽量统一,以便于比对;要在不同深度取水样做水质分析,评价地下水的腐蚀性;要收集当地水文、气象资料,分析地下水与地表水体的补排关系;要论述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不良现象、危害程度,提出防治措施。

4几点体会

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场地下部卵石层呈高强度、低压缩性、层厚大、层位稳定,无下伏软弱土层,是水闸理想的桩端持力层,但在桩型方案选择上,如何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特性及当地的建设经验等综合分析确定一种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桩型,便是该水闸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又一个重要环节。

(1)在水闸的工程勘察过程中,由于基坑开挖深度一般较大,应充分考虑地下水的影响与作用。不仅要分层求取基坑坑壁范围内各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还要注意求取基坑以下可能对基坑工程造成影响的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

(2)在深基坑工程中,在考虑坑壁稳定性时应同时考虑基底稳定性来进行支护结构(方案)的设计。在工程勘察中应分析评价和预测可能引起基底失稳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或监测等工程措施。

篇9

中图分类号:P64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041-01

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持,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也就加大了对于能源的开采力度。每一年都有着规模不同但是数量很多的矿区被建设。在电视和报纸中经常可以看到有关矿区事故的报道,使众多的工作人员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我国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也因此有所提升。水文地质勘探工作能够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先进的设备充分的了解地下水的分布情况以及水体运动变化的规律,从而找寻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当然不仅仅包括对于地下水的勘探,对于地下岩层结构,矿产分布等等都能够有效的反映出其真实情况。对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一、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的基本概述

所谓水文地质勘探即是以勘探区的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及相实际自然地理条件为重要依据来针对性的选择有效的勘探技术,以对勘探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研究的一项重要手段。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矿床充水的因素,对矿坑涌水量进行科学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客观评价矿床水资源的利用,指明供水水源方向。在查明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前提下,对露天采矿场岩体边坡的稳定性以及岩体的质量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有效预测出工程可能会发生的质量问题,以便于工程问题的及时发现与解决。对矿区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全面、准确的评述,并对矿床开发可能引起的环境质量问题进行科学预测、提出相关预防及治理意见。

二、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土地的地质结构十分的复杂,而且地下水文容易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特别是在矿区,为了保证矿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使工作人员可以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进行施工,必须要落实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不仅要做到准确的掌握矿区内的地质水文情况,对其变化规律要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做到实时监控,这样才能针对水文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制定一系列的防护方案,使矿井的建设符合当前矿区对于矿井设置的要求。水文地质勘探数据的准确性尤为重要,需要技术人员反复的检测分析,极力的避免因检测数据不准确导致整个后续工作都出现错误,这直接关系到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只有对地下水文地质的情况及其变化规律进行掌握,才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真正的做到防患于未然,使工作具有目的性。

三、矿区水文地质勘探技术

1、综合物探技术

综合物探技术结合了地震预测技术和电法勘探技术,主要对矿区的地质构造和矿井水的问题进行勘探。综合物探技术操作起来方便快捷,成本投入低。在使用物探技术对矿区进行水文地质勘探时,可以将矿区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数据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在根据获取的钻孔资料对采矿的目的层的地质构造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建立起系统的、完整的地层构造的立体图像。同时配合电法勘探技术对矿区地下水的储存情况、分布情况、岩溶裂隙的程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达到对地下构造的隔水层厚度和导水性了解的目的。

2、地下水化学及同位素研究

在水文地质化学研究中,同位素研究和应用在水文地质学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地下水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同位素研究有效的提高的地下水方面关于形成、储存及其变化等的研究质量,使得对地下水补给的开源、强度、比例以及具置的判断准确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3、水文地质钻探技术

水文钻探技术应用时间较长,任何水文地质勘探技术都是建立在水文地质钻探技术的基础之上,在水问地质勘探中此种方法应用最广,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的煤矿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干旱的西北方地区,缺水相对严重,在对矿区进行水文地质钻探中尽量减少用水量。通常,在煤矿矿系下奥陶系岩溶含水层中多会有泥灰岩层夹在其中,在钻探时地层坍塌或者漏失的情况时有发生,加上钻孔结构的复杂更是加重了钻探的难度,对此要对钻孔结构和钻孔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

4、3S技术

3S技术指的是GIS技术、GPS技术和RS技术,通过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将三种技术相融合对水文地质进行勘探。三种技术各有优势,将三者结合起来实现勘探工作的一体化、流程化,在现今水文地质勘探中最主要的技术。在此三种技术中,以RS遥感技术最为主要,配合计算机技术建立起全方位的遥感体系,是智能化勘探的有力支撑,有效的提高勘探工作效率。

5、流量测井技术

流量测井是近年来开发应用的一种新的勘测方法,主要用来测量钻孔过程中不同深度水流在横截面中的流量。使用流量测井发,只要孔中有水流运动都可以对隔水层和含水层进行划分,而且能够对每一层的厚度、方位、渗水的情况加以掌握。流量测井法使用方便,效果稳定,受到行业内的广泛认可。

四、矿区水文地质勘探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传统的水文地质勘探中通过抽水试验、电测井等技术对灰岩含水性的变化进行勘探,但是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这是由于勘探方法有限,得到资料和数据不全面造成的。钻孔水位只是表示的混合水位,冲洗液的量也是混合的消耗量,得到的是综合的结果,比较笼统,缺乏详细的资料,无法对岩层钻孔内含水量及其变化规律准确的反映出来。通过钻孔进行抽水试验,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钻孔抽水数量有限,很多矿区都是混合抽水,试验资料有限,无法为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划分方面提供充分的、可靠的依据。另外,点测井的技术对含水层和隔水层的水流变化规律仅限于大致的反映,对其底板的解析不能准确的反映和判断,不能作为二者划分的依据。

要解决以上问题,可采取分段压水试验的方法。分段压水试验压水段上端是止水塞,下端是孔底,根据实际勘探的岩溶结构状况和裂隙发育情况来确定两端试验段的长度。同径止水可采用“三爪止水器”,这样可以得到某一段位的压水试验资料,将各段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确定地下水层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同时配合使用井下流速仪对不同深度的孔内水流进行测速,从而对含水层的厚度加以确定。

总结:矿产开采工程建设的数量不断地增加,规模有所增大,对于矿区的安全生产问题就应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一旦矿区引发事故不仅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对矿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对于事故要防患于未然,将事故发生扼杀在萌芽中,对于矿产资源开采企业要提出更多的要求,将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加入到矿区管理工作中去,并且加强监督力度,将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的优越特性良好的发挥出来,同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不断地累积经验查找技术中的不足加以完善,最终为我国矿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

篇10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环境问题

1.1水利水电工程与地震问题水库等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蓄水后,由于地应力的调整或水体下渗等原因,触发了地质断层的复活而诱发地震。研究表明,要触发一个比较大的地震需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水库岩石比较破碎,且处理效果不十分理想;②存在有利于应力集中的地质环境条件;③水库水荷载所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足够大。关于水库诱发地震的事件国内外均有报道,一般而言,水库的坝址没有较大的断裂带存在,仅仅是水荷载引起的地应力,诱发地震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如果诱发大的地震,那将是灾难性的。从1987年的资料至今,我国已建设的坝高在15米以上的水库共18000多座,已发现水库诱发地震的有13座。

1.2水利水电工程与水文问题水利水电工程建成后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流量过程或周围环境水域的分布,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例如:①大坝水库不仅存蓄了汛期洪水,而且还截流了非汛期的基流,往往会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断流,并引起周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②下游天然湖泊或池塘因断绝水的来源而干涸;③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④入海口因河水流量减少引起河口淤积,造成海水倒灌;⑤因河流流量减少,使得河流自净能力降低;⑥以发电为主的水库,多在电力系统中担任峰荷,下泄流量的日变化幅度较大,致使下游河道水位变化较大,对航运、灌溉引水和养鱼等均有较大影响;⑦当水库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以至断流时,势必造成水质的恶化。由此可见,水利水电工程对水文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1.3水利水电工程与气候问题一般情况下,区域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和水体分布所控制。如果修建大、中型水库及灌溉工程后,当地水体的分布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如原先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或湿地。局部地表空气变得较以前更加湿润,形成新的小气候,对当地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雨、气温、风和雾等气象因子的影响方面。

1.4水利水电工程与鱼类、生物物种问题①对鱼类的影响:切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水库深孔下泄的水温较低,影响下游鱼类的生长和繁殖;下泄清水,影响了下游鱼类的饵料,从而影响鱼类的产量;高坝溢流泄洪时,高速水流造成水中氮氧含量过于饱和,致使鱼类产生气泡病。②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库区淹没和永久性的工程建筑物对植物和动物都会造成直接破坏;同时局部气候变化、土壤沼泽化、盐碱化等都会对动植物的种类、结构及生活环境等造成影响。

二、工程地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①工程概念不清,勘探侧重点不明确,针对性不强,方法不当,手段落后;②工程地质分析工作中所选择的理论、方法、计算公式等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其适应条件的物理意义混淆不清;③地质报告中基本地质条件不清楚。我们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①界定不准确或论证不充分,有问题遗漏甚至结论性错误;②有些地质报告没有地质结论,也有些工程没有做多少地质工作就先下结论,极不严肃。此类问题产生往往造成阶段性工程审查不能一次性通过,可能延误开发时机;或者尽管通过了审查,但却给工程留下了隐患,这种情况的危险性极大。

2.2勘测周期不合理的问题从工程地质勘察到地质报告的提交需要一定的工作周期,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然而有些工程却没有进行基础性的前期投入。主要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一旦需要申报项目,立即就要求提交地质报告;②今天刚刚提交可研报告,明天就要求提交初设报告。此类情况多为地方性工程,一般国家投资的大型工程出现这种局面的不多。没有足够的勘测周期所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由于地质条件不清楚,直接导致投资控制不住,施工后修改设计等情况。更可怕的是留下了工程隐患,可能造成重大的工程事故。

三、结语

工程地质学是20世纪才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地球科学。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是所有行业中涉及面最广、问题最复杂、任务最艰巨、声望最高、最具权威性的龙头行业,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是一项长远的任务,是水利水电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之一。保护和改善工程环境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需要,是现代化大生产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客观要求,是保证工程永久利益的必须条件。工程地质工作的质量,对工程方案的决策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由于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修改设计延误工期,严重时造成工程失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近年来,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有下滑趋势,工程地质分析不够深入,有时甚至出现工程地质评价结论性错误这样严重的问题。笔者认为,总结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妙月.区域构造稳定性及地震性危险评价问题[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8:99-100.

篇11

2加强坑探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途径

2.1要明确划分坑探工程的分包权限

在地质勘查坑探工程中,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条款的规定,将安全生产的责任明确落实。在划分分包权限的过程中,要提高施工资质门槛,对于没有施工资质的勘察单位,要按照相应的规定将工程转包于有施工资质的单位,并要将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落实于勘察单位。对于有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其不能够将坑探工程进行转包,以避免因分包所造成的责权划分不明,进而造成安全管理上的混乱。与此同时,勘察单位要全面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不断增加专业技术人员,并要积极的引进安全系数高的设备。

2.2要进一步强化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管

在地质勘查坑探工作中,其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全面的贯彻于整个施工过程,从而全面的排除坑探工程中安全隐患,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坑探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其监督管理工作需要明确合同责任制度,在合同中要将安全生产的责任进行明确,这样才能对施工单位产生约束性,将安全事故隐患扼杀于萌芽之中[2]。此外,在勘探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根据要求来设计出地质勘查方案,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完善的安全生产条款,经由勘察单位审核再上报于相关的上级部门进行审核,然后再将其落实。与此同时,在坑探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施工的监管力度,要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实现对坑探工程的有效监管。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于具有危险性的施工项目要分配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专项负责。在实施安全事故管理工作前,要制定出完善的事故监管制度,在出现安全事故时要及时进行解决,以避免出现事故的扩散与升级,事故处理后要将其进行归档管理,从而做到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以避免同样安全事故的发生。

2.3要进一步加强经济管理

加强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要使其全面的作用于坑探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中。在当前的坑探安全管理工作中,即使国家已经以制度的形式将安全管理的责任进行落实,但是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与施工组织都是由矿权方掌握的,而产生这一局面的本质在于经济权利的导向作用。由于经济控制的权利绝大多数时候并未掌握在勘察单位方面,所以关于勘察监督管理方案也就无法得到矿权方以及施工单位的重视[3]。所以,这就要求要从经济制度上来制约矿权方的权利,以合同的形式明确经济控制权利的分配,在明确安全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将各项管理费用进行定位,从而掌握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主动权。

篇12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环境问题

1.1水利水电工程与地震问题水库等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蓄水后,由于地应力的调整或水体下渗等原因,触发了地质断层的复活而诱发地震。研究表明,要触发一个比较大的地震需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水库岩石比较破碎,且处理效果不十分理想;②存在有利于应力集中的地质环境条件;③水库水荷载所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足够大。关于水库诱发地震的事件国内外均有报道,一般而言,水库的坝址没有较大的断裂带存在,仅仅是水荷载引起的地应力,诱发地震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如果诱发大的地震,那将是灾难性的。从1987年的资料至今,我国已建设的坝高在15米以上的水库共18000多座,已发现水库诱发地震的有13座。[1]

1.2水利水电工程与水文问题水利水电工程建成后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流量过程或周围环境水域的分布,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例如:①大坝水库不仅存蓄了汛期洪水,而且还截流了非汛期的基流,往往会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断流,并引起周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②下游天然湖泊或池塘因断绝水的来源而干涸;③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④入海口因河水流量减少引起河口淤积,造成海水倒灌;⑤因河流流量减少,使得河流自净能力降低;⑥以发电为主的水库,多在电力系统中担任峰荷,下泄流量的日变化幅度较大,致使下游河道水位变化较大,对航运、灌溉引水和养鱼等均有较大影响;⑦当水库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以至断流时,势必造成水质的恶化。由此可见,水利水电工程对水文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2]

1.3水利水电工程与气候问题一般情况下,区域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和水体分布所控制。如果修建大、中型水库及灌溉工程后,当地水体的分布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如原先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或湿地。局部地表空气变得较以前更加湿润,形成新的小气候,对当地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雨、气温、风和雾等气象因子的影响方面。

1.4水利水电工程与鱼类、生物物种问题①对鱼类的影响:切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水库深孔下泄的水温较低,影响下游鱼类的生长和繁殖;下泄清水,影响了下游鱼类的饵料,从而影响鱼类的产量;高坝溢流泄洪时,高速水流造成水中氮氧含量过于饱和,致使鱼类产生气泡病。②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库区淹没和永久性的工程建筑物对植物和动物都会造成直接破坏;同时局部气候变化、土壤沼泽化、盐碱化等都会对动植物的种类、结构及生活环境等造成影响。

2工程地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①工程概念不清,勘探侧重点不明确,针对性不强,方法不当,手段落后;②工程地质分析工作中所选择的理论、方法、计算公式等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其适应条件的物理意义混淆不清;③地质报告中基本地质条件不清楚。我们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①界定不准确或论证不充分,有问题遗漏甚至结论性错误;②有些地质报告没有地质结论,也有些工程没有做多少地质工作就先下结论,极不严肃。此类问题产生往往造成阶段性工程审查不能一次性通过,可能延误开发时机;或者尽管通过了审查,但却给工程留下了隐患,这种情况的危险性极大。[4]

2.2勘测周期不合理的问题从工程地质勘察到地质报告的提交需要一定的工作周期,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然而有些工程却没有进行基础性的前期投入。主要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一旦需要申报项目,立即就要求提交地质报告;②今天刚刚提交可研报告,明天就要求提交初设报告。此类情况多为地方性工程,一般国家投资的大型工程出现这种局面的不多。没有足够的勘测周期所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由于地质条件不清楚,直接导致投资控制不住,施工后修改设计等情况。更可怕的是留下了工程隐患,可能造成重大的工程事故。

3结语

工程地质学是20世纪才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地球科学。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是所有行业中涉及面最广、问题最复杂、任务最艰巨、声望最高、最具权威性的龙头行业,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是一项长远的任务,是水利水电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之一。保护和改善工程环境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需要,是现代化大生产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客观要求,是保证工程永久利益的必须条件。工程地质工作的质量,对工程方案的决策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由于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修改设计延误工期,严重时造成工程失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近年来。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有下滑趋势,工程地质分析不够深入,有时甚至出现工程地质评价结论性错误这样严重的问题。笔者认为,总结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妙月.区域构造稳定性及地震性危险评价问题[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8:99-1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