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环境安全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1 10:34: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周边环境安全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周边环境安全论文

篇1

 

1.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市区某大院内,拆除水塔总高为30m,结构为钢筋砼构筑物。拆除的周边环境狭小,居民较多,因此安全、快速、高效为本次施工的中心。

2.施工前准备及主要施工设备

2.1技术准备工作

2.1.1首先熟悉被拆建筑物的周边环境,弄清建筑物的结构情况、建筑情况、水电及设备管道情况。

2.1.2对施工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加强安全意识。

2.1.3踏看施工现场,熟悉周围环境、场地、道路、水电设备管路、建筑物情况等。

2.2现场准备

2.2.1需拆除周边影响工程施工的建筑物、构筑物(包括塔内的管子和铁梯)并清理施工场地,保证运输道路畅通。

2.2.2搭设临时防护设施,避免拆除时的砂、石、灰尘飞扬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2.2.3在拆除危险区设置警戒区标志。

2.2.4接引好施工用临时电源、水源,现场照明不能使用被拆建筑物内的配电设施,应另外敷设。保证施工时水电畅通。

2.3机械材料设备的准备

 

项目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台)

备注(型号)

1

拖拉机

2

 

  2

空压机

2

  3

篇2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将逐步地向地下空间蔓延,在人口密集、建筑物林立的城镇,建设地下建筑物采用爆破开挖施工越来越多。目前,隧道与地下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有四种:明挖法、半明挖法、盾构法及钻爆法。对岩质地区采用钻爆法为主,由于其爆破自身灵活、高效的特点,在地下工程施工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论文结合椒江人防工程现场施工情况进行论述。

一、工程概况及隧道洞口安全防护

本工程位于城镇中心地段,周边环境复杂,安全防护显得尤其重要,洞口周边100米内,变电所一座,高档小区住宅楼两栋,砖混结构寺庙一座。隧道进洞施工是本工程的重点及难点之一,需进行必要的防护,主要措施为采用超前小导管+钢支撑支护形成3米明洞,并在洞口搭设脚手架防护棚,尽可能的降低、消除爆破飞石和冲击波对周边影响。脚手架防护棚为了形成封闭空间,搭设长度15米,采用双排42×3.5钢管搭设,钢管与坡面形成一个整体。防护棚高度比明洞洞顶高1米,每侧宽度比明洞边墙宽0.5米,采用扣件连接牢固。洞口正面设置防护墙,采用砂袋堆积至顶部,厚度2米,宽度需比防护侧墙各宽出2米,外侧用钢管斜撑。防护侧墙采用双层竹脚板,顶部为竹脚板加安全网。

二、爆破施工方法

由于洞口开挖断面面积达到45.5m2,如果采用全断面开挖法,爆破所引起的震动太大。为了减少爆破作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加强对爆破作业的完全控制,洞口段爆破施工采用“小导洞超前+预留扩挖层”控制爆破的方法进行作业,减小爆破规模,采用合理的毫秒雷管段别进行微差爆破,控制最大单段装药量(即单响药量),同时建立一套完整的爆破震动监测系统,进行信息化施工。

三、爆破设计

爆破设计关键是根据现场施工情况确定相关的爆破参数,同时降低爆破施工对周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主要分为准备阶段和设计阶段。

1、准备阶段:查阅工程设计图纸,了解工程基本情况及周边环境,查阅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和要求,熟悉勘察报告,并观察现场围岩岩性;

2、设计阶段:综合上述情况,确定开挖方案、炮孔直径、循环进尺及相关爆破参数,指导实际施工作业。

首先,根据开挖断面的形状和面积,确定开挖方法。本工程采用导洞开挖法进行施工。

其次,选择合适的爆破参数。爆破参数的确定对城镇隧道控制爆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参数有:炮孔直径、炮孔深度、炮孔数目、单位炸药消耗量、装药系数等。

炮孔直径:炮孔直径的大小直接影响钻孔速度、工作面炮孔数目、单位炸药消耗量、爆落岩石块度以及隧道轮廓的平整性,孔径的两种类型为普通型和小直径型,一般的隧道施工均采用孔径为40~42的普通型。

隧道爆破震动量值与起爆方式、装药参数、地质情况、爆破点与测量点的距离及介质情况有关。当边界条件相同时,爆破的最大震动速度值不取决于一次起爆的总药量,而是取决于某单段的最大用药量。

K――与爆破地质条件有关的介质系数,本隧道爆破区岩石为中硬岩性,K值取150;

a――爆破震动衰减指数,取a=1.6;

V――被保护建筑物的允许震动速度(取1.0cm/s)。

爆源至现场建筑物(测震点)中心距离为50m,允许最大单响安全装药量为10.39kg。预留扩挖层最大单响药量应控制在10.39kg的1.5倍以内。

炮孔数目:与掘进断面、岩石性质、炮孔直径、炮孔深度和炸药性能等因数有关。通常可按下式估算:N=3.3

公式(二)

式中:N――炮孔数目,个;

f――岩石坚固性系数(查勘察报告),取值8;

s――隧道掘进断面面积,m2,导洞开挖断面为12m2。

N=3.3 =3.3×10.48=34.59个,N取值约为35个。

直眼掏槽孔一般布置在断面的中下部。辅助孔布孔均匀,其间距根据岩石性质而定,一般辅助孔取0.4~0.8m,周边孔取0.4~0.6m,采用光面爆破时周边孔孔间距应小于辅助孔与周边孔的间距,底孔间距一般为0.4~0.7m。

单位炸药消耗量:取决于炸药性能、岩石性质、隧道断面、炮孔直径和炮孔深度等因素,实际工程中,多采用经验公式和参考国家定额标准来确定,以下为修正的普氏公式:q=1.1K0

公式(三)

式中:q――单位炸药消耗量,kg/m3;

f――岩石坚固性系数(查勘察报告);

S――隧道掘进断面面积,m2;

K0――考虑炸药暴力的校正系数,K0=525/p,p为暴力,ml。本工程所用乳化炸药爆破P≥260ml,则K0=525/p=2.02。

四、爆破控制措施

1、爆破震动控制

根据爆破炮眼布置图和参数表中可以看出,小导洞开挖一次起爆总药量为29.55kg左右,共有11个段别,最大单响药量为6.75kg,小于最大单响安全装药量为10.39kg。减少爆破震动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雷管段别,降低最大单响药量。必要时,可以在建筑物与爆源之间设置减震沟或减震孔。

2、爆破空气冲击波

隧道爆破施工环境比较特殊,空气冲击波瞬间释放的冲击力大,特别是掌子面的正方向尤其明显,进行适当阻隔和引排能有效控制。为了减少冲击波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取正面阻挡、两侧释放的方法对冲击波进行缓冲、削弱,防排结合、效果良好。

(2) 炸药单耗1.89kg/m3。

(3)采用乳化炸药Φ32*200药卷。

五、爆破震动监测

爆破震动监测是检验爆破参数与实际施工正确与否,以及控制爆破震动危害的有效手段。测点布置应在被测地表,离爆源最近建筑物附近的地表、基础或建筑物上。通过监测数据处理可以得到质点震速V的衰减规律,并将最大震速与安全震速进行比较,然后根据公式(一)算出允许的最大单响药量,对比之后可以对最大单响药量适当调整。若所测得的震动速度值大于允许值时,则应采取减震措施。

六、总结

城镇隧道爆破施工,控制最大单响药量是减少爆破震动的关键,增加爆破段位以降低最大单响药量是减少爆破震动的有效措施。爆破监测是有效的控制手段,根据爆破监测数据,以公式(一)为基本形式,测算出最大允许单响药量,确保爆破安全距离。同时根据其他几个公式,在不超过最大单响药量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当最大允许单响药量满足全断面开挖时,即可进行全断面施工,提高施工效率。

【参考文献】

篇3

长沙市三一大道即319国道城区段,作为长沙市城北主要出入通道之一,是连接伍家岭商圈、广电商圈乃至机场高速、京珠高速的重要走廊,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在交通组织与景观设计的相互配合下,通过对北城区交通流量的分析,以及整体城市风貌的研究,力求展现新城新风貌。将市政道路、景观等系统建设真正落实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中,同时在景观建设中,力求达到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充分融入城市文化,让使用人群共享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城市大道。

1 项目背景

三一大道是长沙市北城入口的交通主干道,位于开福片区的四方坪至九尾冲路段,其全长两公里。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现状道路的交通承载能力已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中央分车带的景观已处于老化状态毕业论文题目,与道路两侧的建筑风格、尺度、色彩等缺乏整体感;绿化形式单调、品种单一、缺乏季相变化,个别树种(如蒲葵)不适应长沙气候,在冬季须进行包扎处理,严重影响整体景观效果;道牙设置过高,且其面层易脱落,不仅影响车行视线,而且破坏了城市形象;未进行浇灌系统的设置,整条分车带内植被只能依靠水车浇灌,不利于植物生长,且增大了财政支出,影响了交通。在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已明确三一大道为北城区主入口道路,作为2009年长沙市的重点市政建设项目之一,结合市政道路改造拓宽于一体,以高标准、高起点进行项目的建设,建成北城区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新风向的形象展示窗口,对美化城市道路、提升城市品位、以及整个长沙市的多元化发展起着宣传与推动的作用。

2 总体设计模式

位于开福片区三一大道的四方坪至九尾冲路段,其原属于长沙市北城区的城乡结合部,近年来,随着北城片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其已成为长沙经济腾跃的形象展示区。通过对三一大道用地现状以及周边环境的进一步调查研究,在满足整体交通流量的前提下,将原有的双向六车道增为双向八车道,原有的8米中央绿化带则减为2米宽景观带。根据区域特色,结合城市整体发展趋势,提出了“以人为本、尊重交通、体现特色”的设计思路,整体设计风格强调体现“疏林草地”,以展现北城经济活跃,欣欣向荣毕业论文题目,对外开放以及热情洋溢的城区氛围,使其具有区域识别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1 设计定位

根据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北城片区整体环境定位,结合周边用地现状,把三一大道中央分车带景观建设成为保障交通安全、美化城市形象、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安全大道、形象大道、景观大道。

2.2 设计理念

(1)完善功能,安全舒适。设计充分研究道路使用现状,根据车流与人流量大小的特点,注重调头口的合理设置,以保证车辆的安全调头,以及人群在不影响车行的前提下安全穿越人行道,满足其通达功能。

(2)塑造形象,提升品质。景观提质改造工程是重新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形式,体现了城市的精神面貌。三一大道中央分车带力求以高品质、严管理为最终目标,融合周边整体景观,有效提升北城片区整体形象。

(3)凸显城市精神,强调地域特色。北城片区属于对外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其对整个长沙市的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分车带的景观建设将其发展精神充分融入设计中,与片区景观营造一整体对外开放的环境氛围。

(4)尺度适宜,节奏轻快。景观设计尊重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们对于景观的尺度感受,采用自然式布置形式,创造一宜人的多元化观赏景观空间。

2.3 设计特色

(1)依从交通,注重功能

由于三一大道的天然地理优势,使其处于高车流量与高人流量的交通环境中。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交通与行人的关系,处理好车流与人流交汇处的安全问题,通过景观的引导性设计,使中央分车带景观为其二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服务。

(2)绿化为主,注重变化

三一大道中央分车带的景观设计在尽可能满足道路功能的前提下毕业论文题目,以植物造景为主,辅以景观小品,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同时,力求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设计中,打破原有植被景观色彩单一的格局,通过草坪绿带形式来强调道路的轮廓、线形,进行有效视觉引导,且增大了景观带的视觉宽度。植物选择以本土开花树种为主,注重色彩的搭配以及季相的变化,植株高度控制在一米五左右,取消了乔木层的设置,在不影响视线通透性的同时,满足了防眩要求。引入大量草花品种,进行不同季节的更换,其与多年生植物相互配合,丰富了分车带色彩景观,做到四季有景可赏。通过植物色彩、质地、常绿与落叶的合理搭配,产生不同的植物围合空间,在统一中寻求变化,达到“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景观效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3)抓住细节,注重尺度

在景观带的设计中,除了把握大尺度上景观组团的设计外,更注重一些细节的处理。(1)在以植物造景为主要手法的同时,点缀以小型鹅卵景石,丰富了造景素材。(2)井盖的处理配合以草坪为主的大环境氛围,采用仿真草加以遮盖,与整体草坪融为一体。(3)15公分高的弧形路沿石毕业论文题目,不仅营造了美观的整体效果,而且保护了分车带内景观,为车辆与路沿石的边擦提供了更人性化的缓冲空间。(4)加置的填埋式浇灌系统,通过喷头喷射直径与景观植被带面积的换算,选择半球形喷头,达到最佳喷灌效果,减少了人力的投入,且能形成实时小型喷泉景观。

(4)把握环境,体现特色

长沙北城片区属于经济开发区,随着近几年城市的飞速发展,三一大道作为长沙的北入口进城大道,体现着一个城市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的发展水平。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形象展示窗口,结合片区整体现代化发展气息,抓住特色,建成展现新城新风貌的开放式景观大道。

3 景观界面

整个分车带景观处于城市空间三维界面体系中,不同角度,不同视线高度,不同使用人群,对其景观的感受有所不同,随之产生多变的视觉空间。

(1)车行面层。三一大道属于联系城市不同区域的交通主干道之一,繁忙的车流量决定了其主要的使用人群。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把握好变化的整体空间尺度,因地制宜,设计一系列不同的标准景观段,通过局部的变化与整体的统一,产生有节奏的韵律感,消减车行人员的视觉疲劳。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车速对乘驾人员视觉连续性的影响毕业论文题目,以30~50米为标准段进行景观单元的设计,形成一系列不同的小型植物群落空间,满足人们在高速行驶下对景观整体性的视觉感受。整个景观带地被层均覆盖经改良的草种,色泽柔和的草地景观不仅缓解了视觉疲劳,增加了视野开阔度,而且减少了土壤的裸露机会,创造了更清洁、更环保的行车环境。通过植物层次、以及疏密的逐渐过渡,将掉头口区域内采用留白处理,为乘驾人员提供良好的安全行车视野。

(2)步行面层。在这一层面内,使用人群主要为路人以及散步的人群。三一大道周边众多的学校、居住小区以及商铺,这决定了分车景观带不仅要满足功能的需求,而且需要良好的观赏效果。对于分车带景观的塑造,主要以植物的变化来形成不同的空间格局,通过常绿与落叶树种的合理搭配,以及植物色彩、质感等的相互协调,注重展现植物的个体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通过小型鹅卵景石的点缀作用,丰富景观空间,增加其趣味性,给人以静观感受。植物空间的变化,不同空间氛围的营造,充分配合周边建筑环境,做到步移景异。

(3)高架桥上层。从四方坪立交桥俯瞰整个三一大道,其中央分车带的整体景观效果一览无余。设计中,把握整个路段的“S”线形,从平面构成入手,把握整体构图效果,利用自然曲直的道路路线,创造一有节奏、有韵律的景观绿带。景观以组团为单位毕业论文题目,以分车带为画板,注重整体平面构图形式,做到收放自由,引入“飘带”式设计,大量使用草花植物,形成花海,与灌木、小乔木层相互配合,力求展现一灵动的空间。

不同的观赏层面,以及不同景观使用人群的心理,给人们带来一全方位立体感受空间,做到景随人动,人随景悦。

4 结语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是城市发展的形象使者。中央分车带景观建设作为道路建设的形象展示台,体现着整个城市的发展步伐。此次景观带的建设在充分尊重交通优先的原则下,通过与城市的整体发展相协调,并把握地域特色,建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景观大道,这为以后城市中央分车带景观的营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英)G.卡伦著.城市景观艺术[M].刘杰,等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2](美)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篇4

 

长沙市三一大道即319国道城区段,作为长沙市城北主要出入通道之一,是连接伍家岭商圈、广电商圈乃至机场高速、京珠高速的重要走廊,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在交通组织与景观设计的相互配合下,通过对北城区交通流量的分析,以及整体城市风貌的研究,力求展现新城新风貌。将市政道路、景观等系统建设真正落实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中,同时在景观建设中,力求达到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充分融入城市文化,让使用人群共享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城市大道。

1 项目背景

三一大道是长沙市北城入口的交通主干道,位于开福片区的四方坪至九尾冲路段,其全长两公里。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现状道路的交通承载能力已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中央分车带的景观已处于老化状态毕业论文题目,与道路两侧的建筑风格、尺度、色彩等缺乏整体感;绿化形式单调、品种单一、缺乏季相变化,个别树种(如蒲葵)不适应长沙气候,在冬季须进行包扎处理,严重影响整体景观效果;道牙设置过高,且其面层易脱落,不仅影响车行视线,而且破坏了城市形象;未进行浇灌系统的设置,整条分车带内植被只能依靠水车浇灌,不利于植物生长,且增大了财政支出,影响了交通。在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已明确三一大道为北城区主入口道路,作为2009年长沙市的重点市政建设项目之一,结合市政道路改造拓宽于一体,以高标准、高起点进行项目的建设,建成北城区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新风向的形象展示窗口,对美化城市道路、提升城市品位、以及整个长沙市的多元化发展起着宣传与推动的作用。

2 总体设计模式

位于开福片区三一大道的四方坪至九尾冲路段,其原属于长沙市北城区的城乡结合部,近年来,随着北城片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其已成为长沙经济腾跃的形象展示区。通过对三一大道用地现状以及周边环境的进一步调查研究,在满足整体交通流量的前提下,将原有的双向六车道增为双向八车道,原有的8米中央绿化带则减为2米宽景观带。根据区域特色,结合城市整体发展趋势,提出了“以人为本、尊重交通、体现特色”的设计思路,整体设计风格强调体现“疏林草地”,以展现北城经济活跃,欣欣向荣毕业论文题目,对外开放以及热情洋溢的城区氛围,使其具有区域识别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1 设计定位

根据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北城片区整体环境定位,结合周边用地现状,把三一大道中央分车带景观建设成为保障交通安全、美化城市形象、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安全大道、形象大道、景观大道。

2.2 设计理念

(1)完善功能,安全舒适。设计充分研究道路使用现状,根据车流与人流量大小的特点,注重调头口的合理设置,以保证车辆的安全调头,以及人群在不影响车行的前提下安全穿越人行道,满足其通达功能。

(2)塑造形象,提升品质。景观提质改造工程是重新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形式,体现了城市的精神面貌。三一大道中央分车带力求以高品质、严管理为最终目标,融合周边整体景观,有效提升北城片区整体形象。

(3)凸显城市精神,强调地域特色。北城片区属于对外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其对整个长沙市的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分车带的景观建设将其发展精神充分融入设计中,与片区景观营造一整体对外开放的环境氛围。

(4)尺度适宜,节奏轻快。景观设计尊重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们对于景观的尺度感受,采用自然式布置形式,创造一宜人的多元化观赏景观空间。

2.3 设计特色

(1)依从交通,注重功能

由于三一大道的天然地理优势,使其处于高车流量与高人流量的交通环境中。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交通与行人的关系,处理好车流与人流交汇处的安全问题,通过景观的引导性设计,使中央分车带景观为其二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服务。

(2)绿化为主,注重变化

三一大道中央分车带的景观设计在尽可能满足道路功能的前提下毕业论文题目,以植物造景为主,辅以景观小品,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同时,力求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设计中,打破原有植被景观色彩单一的格局,通过草坪绿带形式来强调道路的轮廓、线形,进行有效视觉引导,且增大了景观带的视觉宽度。植物选择以本土开花树种为主,注重色彩的搭配以及季相的变化,植株高度控制在一米五左右,取消了乔木层的设置,在不影响视线通透性的同时,满足了防眩要求。引入大量草花品种,进行不同季节的更换,其与多年生植物相互配合,丰富了分车带色彩景观,做到四季有景可赏。通过植物色彩、质地、常绿与落叶的合理搭配,产生不同的植物围合空间,在统一中寻求变化,达到“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景观效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3)抓住细节,注重尺度

在景观带的设计中,除了把握大尺度上景观组团的设计外,更注重一些细节的处理。(1)在以植物造景为主要手法的同时,点缀以小型鹅卵景石,丰富了造景素材。(2)井盖的处理配合以草坪为主的大环境氛围,采用仿真草加以遮盖,与整体草坪融为一体。(3)15公分高的弧形路沿石毕业论文题目,不仅营造了美观的整体效果,而且保护了分车带内景观,为车辆与路沿石的边擦提供了更人性化的缓冲空间。(4)加置的填埋式浇灌系统,通过喷头喷射直径与景观植被带面积的换算,选择半球形喷头,达到最佳喷灌效果,减少了人力的投入,且能形成实时小型喷泉景观。

(4)把握环境,体现特色

长沙北城片区属于经济开发区,随着近几年城市的飞速发展,三一大道作为长沙的北入口进城大道,体现着一个城市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的发展水平。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形象展示窗口,结合片区整体现代化发展气息,抓住特色,建成展现新城新风貌的开放式景观大道。

3 景观界面

整个分车带景观处于城市空间三维界面体系中,不同角度,不同视线高度,不同使用人群,对其景观的感受有所不同,随之产生多变的视觉空间。

(1)车行面层。三一大道属于联系城市不同区域的交通主干道之一,繁忙的车流量决定了其主要的使用人群。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把握好变化的整体空间尺度,因地制宜,设计一系列不同的标准景观段,通过局部的变化与整体的统一,产生有节奏的韵律感,消减车行人员的视觉疲劳。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车速对乘驾人员视觉连续性的影响毕业论文题目,以30~50米为标准段进行景观单元的设计,形成一系列不同的小型植物群落空间,满足人们在高速行驶下对景观整体性的视觉感受。整个景观带地被层均覆盖经改良的草种,色泽柔和的草地景观不仅缓解了视觉疲劳,增加了视野开阔度,而且减少了土壤的裸露机会,创造了更清洁、更环保的行车环境。通过植物层次、以及疏密的逐渐过渡,将掉头口区域内采用留白处理,为乘驾人员提供良好的安全行车视野。

(2)步行面层。在这一层面内,使用人群主要为路人以及散步的人群。三一大道周边众多的学校、居住小区以及商铺,这决定了分车景观带不仅要满足功能的需求,而且需要良好的观赏效果。对于分车带景观的塑造,主要以植物的变化来形成不同的空间格局,通过常绿与落叶树种的合理搭配,以及植物色彩、质感等的相互协调,注重展现植物的个体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通过小型鹅卵景石的点缀作用,丰富景观空间,增加其趣味性,给人以静观感受。植物空间的变化,不同空间氛围的营造,充分配合周边建筑环境,做到步移景异。

(3)高架桥上层。从四方坪立交桥俯瞰整个三一大道,其中央分车带的整体景观效果一览无余。设计中,把握整个路段的“S”线形,从平面构成入手,把握整体构图效果,利用自然曲直的道路路线,创造一有节奏、有韵律的景观绿带。景观以组团为单位毕业论文题目,以分车带为画板,注重整体平面构图形式,做到收放自由,引入“飘带”式设计,大量使用草花植物,形成花海,与灌木、小乔木层相互配合,力求展现一灵动的空间。

不同的观赏层面,以及不同景观使用人群的心理,给人们带来一全方位立体感受空间,做到景随人动,人随景悦。

4 结语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是城市发展的形象使者。中央分车带景观建设作为道路建设的形象展示台,体现着整个城市的发展步伐。此次景观带的建设在充分尊重交通优先的原则下,通过与城市的整体发展相协调,并把握地域特色,建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景观大道,这为以后城市中央分车带景观的营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英)G.卡伦著.城市景观艺术[M].刘杰,等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2](美)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单虎.城市道路空间形态的设计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