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研究生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1 10:34: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统计学研究生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统计学研究生论文

篇1

为准确把握学生实际,从提高新生入学教育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出发,依托科学理论与方法,深刻分析大学新生的特点,找准新生问题的症结,帮助新生明确职业生涯目标,使大学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进入新角色,我们在我校2009级新生中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以班为群,按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6个班进行全面调查,共发放问卷860份,回收有效问卷740份(占新生总数约12.5%)。按照调查设计,样本容量、样本的代表性能满足统计分析要求,所反映的信息和得到的结论都通过统计检验,具有较好的统计意义。

一、新生基本信息

1.1新生个人基本信息

从新生来源看,46.9%的新生来自农村,25.3%来自乡镇,来自城市的新生占27.8%。调查表明,52%的新生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统计检验显示,城乡收入差距显著。具体看,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家庭占比,城市家庭为66%,乡镇家庭为53.5%,而农村家庭仅占34.2%。

观察家庭经济收入来源,打工收入、经营收入、工资、出售农产品,依次成为新生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本题为多选题,740名新生共选了1388次,说明平均来看,每个学生的家庭收入来源有1.87即接近2种渠道。

家庭环境无疑是影响子女成长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也对父母亲文化程度和职业分布状况作考察,结果发现,报考我校的新生,其父母亲多为中等文化程度,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者占比较低。另外,企业主、教师、公务员家庭的子女,占我校新生比例很低。

1.2新生高中阶段基本情况

新生的高中生活,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了解他们的高中表现,有助于新生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各方面表现的分布状况看,我校新生总体上在高中阶段是相当优秀的,他们学习成绩优秀,有学生干部经历,有雄心壮志;他们还有自己的理想信念。

对“认为对自己有激励作用或感染力的各类人物”的调查结果显示,受父母亲、老师、同学激励和影响的同学最多,可见这三类人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受学者影响的学生比例仅为8%,这一情况应引起大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面对紧张的高中生活,他们也有各式各样的困惑或烦恼。在这些诸多困扰因素中,个人情感、家庭环境、经济状况的影响面分列前三位。个人情感的影响如此之大,多少有些出乎我们的预料,看来新生情感教育和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活中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

二、大学之前和大学之初

2.1对大学和专业的选择

学生对就读学校、专业的不同态度,往往长时间地影响他们的大学生活。从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对相关因素重要程度的评价比率不难看出,学生在填报大学志愿时,更注重现实,他人建议受到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体现了严峻就业形势左右了新生的志愿填报,也凸显90后学生自我意识强、个性趋向张扬的特点,同样的结论也体现在专业志愿的填报中。

进入大学前对大学生活的了解程度,有2.7%的新生表示十分了解,18.1%的新生表示比较了解,表示很少了解的新生占71.5%,有7.7%的新生表示一无所知。相关调查数据还显示,98%以上的新生表示有信心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2.2初入大学之感觉

新生进校后,对入读学院和专业的态度,调查资料显示,学生对学院的满意程度高于对专业的满意程度,但调查数据还显示,面对自己不太喜爱的专业,56.8%的新生表示会积极应对,并通过选修或辅修获得喜爱专业的知识;32.2%的新生表示接受现实,并努力培养对本专业的兴趣;消极对待、被动接受的占2.2%,有8.9%的新生申请转专业的想法。

对比分析发现,新生进入大学前受情感困扰较多,而进入大学后担心更多的是学习、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体现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变得更加理性、更为实际。

分析得知,老师、同学、家长或亲友在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解除心中疑虑、倾吐不快等方面具有首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应该努力营造校园和谐氛围,增加同学间的交流与沟通,加强老师对新生的帮助和引导。

新生在行为、动机方面对自己所作的评判,前三项是正向陈述,后四项是负向陈述(为尽可能得到真实答案,问卷中正负向陈述是交错布局的,这里作了归并处理)。由此表不难看出,当今大学新生总体上讲,自信心强、办事目的明确,具备一定的行为调适、情绪控制能力,但在具体行为活动、计划实施、时间安排等方面,相当部分学生明显感到欠缺。

三、大学生活规划

3.1大学教育与人生目标

对大学教育作用的认识,影响着对人生目标的评判。表3告诉我们一些“意外”的信息:上大学最重要的作用竟然是“建立人脉网络”,这应该是在网络信息时代及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形成的认知;价值体现和追求却排位靠后,这或许是由于大学扩招,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化的结果;由于我校是一所升本时间不长的教学型院校,进入我校的学生在对大学教育作用的认识上比较中肯、现实。

那么,新生在进校伊始,在大学学习和职业方面是否有目标或计划呢?据我们调查,29.6%的新生有明确的大学学习目标或计划,59.1%的新生表示有目标或计划,但不太明确,11.4%的人没考虑过。在职业规划方面,有明确目标的新生占27.2%,表示目标不够明确者占51.1%,另有21.8%的新生表示没想过职业目标问题。

经验及研究告诉我们,学生在大学期间如果有明确的学习和生活计划,以及一定的职业规划,那么他的大学生活将是充实的,学习成绩会更优秀,综合表现也会更加出色。因此,引导新生制定合理的大学生活计划和职业规划,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显得非常重要。

3.2大学期间课外生活打算

上大学做什么?这个看似无谓的问题,其实是大学生个体价值取向、理想与追求、兴趣爱好、自身素养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反映。根据填答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新生进行指导,必将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效率。问卷分析显示,在各类学生组织中,新生选择比率最高的是团学组织(74.5%),其次是学术类组织(57.3%),第三位是服务类组织(51.9%)。说明我校新生在希望加入学生组织锻炼自己的同时,还具有较浓的学术意识和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意识;同时也反映我校新生勇于面对现实,希望在大学期间通过实习、考证等获得更充分的就业准备。

3.3职业发展需求

大学期间希望获得或增强哪些方面的发展能力?表4的调查结果确实让我们多少感到一些“意外”:沟通协调能力排位最前,而决定个人发展潜能方面的能力却排到后面,这个结果与表3类似。

新生对大学教育的“理解”带有某种明显的“功利”性,这应当是现实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自然结果。正如表2所示,学生在选择大学志愿时,就业前景、职业发展已成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那么,在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方面,新生们最想得到学校哪些支持呢?调查表明,对于当前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新生们普遍有心理准备,而更多的是需要得到提升就业竞争力、就业推荐等方面的帮助。调查数据显示,几乎所有新生(占比95.9%)希望得到学校在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

四、几点结论

从以上数据分布情况及其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以下一些主要结论:

⑴我校新生生源质量较优,多数学生对入读我校相当满意,普遍接受所录取专业。从我校09级新生在高中阶段的表现看,70%以上的学生学习成绩位居中上等水平,担任校级或班级干部者占68%,94%的学生想上重点或较好本科院校。对于入读广东金融学院,88%以上的学生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不满意率低于5%。至于对所录取的专业,72%的学生也是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的。90%以上的学生表示,即便对入学时的专业兴趣不大或不了解,也会采取积极态度,努力培养专业兴趣,当然也有少量新生有转专业的想法。

⑵考生填报高考志愿多为自主分析选择,更注重现实。就业前景、学校师资及学校招生分数段等直接影响录取、学业和就业的现实因素是考生重点考虑的问题,而其他一些相对较“虚”的因素考虑的不多。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家长和老师在内的他人建议,对考生的影响不大。可见,现阶段,抓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乃高校吸引高考考生的主要举措。

⑶当今学生独立倾向明显,做事目的性较强。根据当今大学生性格构成状况,大学教育宜应当抓大放小、因势利导。具体讲,就是要在宏观方面指引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合理制定职业发展规划,而不必过多地拘泥于一些细小环节。有了恰当的宏观目标,并将之分解为阶段性计划,学生的成功成才也就有了希望。事实上,据调查,约80%的大学新生对于职业目标和学习目标是有所考虑的,其中一些人甚至有相当明确的计划。

⑷大学新生有较强的心理调适信心和能力。现今大学生面临诸多现实问题,给他们带来了种种困扰,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严重心理障碍。但我们的调查显示,对于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68%的新生表示信心十足,30%的新生觉得信心不是很大,表示无信心的仅占2%。根据新生在行为动机方面的自我评判结果得知,90%以上的新生表示了解自我、懂得责任、信心饱满、能够调适情绪。因此,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既不能忽视也不必过分渲染,必须恰当掌握和分析,并加强个性化辅导。

⑸寻求多元化发展是多数大学新生的心愿。调查表明,团学、学术类、服务类、文体类学生组织对新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仅有2%的新生不想参加任何学生组织。许多新生想通过参加各类学生组织获得锻炼机会,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现在高校中各类学生组织繁多,良莠不齐。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组织的管理和指导,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组织的育人育才作用,使学生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

篇2

文献综述是指在全面掌握、分析某一学术问题(或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该学术问题(或研究领域)在一定时期内已有研究成果、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述而形成的论文,一般要对研究现状进行客观的叙述和评论,以便预测发展、研究的趋势或寻求新的研究突破点。

一、文献综述在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的作用和意义

文献综述作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重要环节,其作用在于介绍研究的现状,阐明选题设计的依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提出选题的创新之处。这样,既能反映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性,又可以使评审专家充分了解论文研究的价值,判断研究生掌握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

(一)为学位论文的选题寻求切入点和突破点

对撰写学位论文的研究生而言,综述研究的直接目的在于分析掌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研究生通过撰写综述,对不同研究角度、方法,不同研究设计,特别是不同观点进行分析、比较、批判与反思,可以深入了解各种研究的思路、优点和不足,在掌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寻找论文选题的切入点和突破点。首先,从对现有研究缺陷的分析中寻找问题;其次,可以通过对不同甚至是矛盾观点的比较寻找问题;再次,研究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思考或实践经验寻找那些尚未引起研究者注意的问题;最后,可以尝试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或方法研究问题。

(二)为课题的研究寻求新的研究方法和有力的论证依据

文献综述是跟踪和吸收国内外学术思想和研究的最新成就,了解科学研究前沿动向并获得新情报信息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我们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手段和研究方法。从已有的研究中得到的启发,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论文深入研究的新方法、新线索,使相关的概念、理论具体化,而且可以为科学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提供丰富的、有说服力的事实和数据资料,使研究结论建立在可靠的材料基础上。

(三)避免重复研究,提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有专家估计,我国有40%的科研项目在研究前其实在国内外已经有了相关成果。重复研究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将导致科研本身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状态。文献综述的作用就在于充分占有已有的研究材料,避免重提前人已经解决的问题,重做前人已有的研究,重犯前人已经犯过的错误。

二、文献综述对论文研究继承性与创新性的体现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应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

学术研究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创新是对现有研究不足的弥补或突破。任何研究课题的确立,都要充分考虑到现有的研究基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的趋势以及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的可能性。但创新不是空穴来风,创新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每一种创新都是在其独有的遗产继承基础上的再创造。因此,学术研究的创新具有历史继承性。

(二)文献综述对论文研究继承性与创新性的具体体现

就某项具体的研究而言,文献综述起码要解决以下基本问题:一是要体现哪些人做了微观研究,哪些人做了中观研究,哪些人又做了宏观研究。这三个层次的研究是齐头并进的,还是分阶段依次递进的;彼此是相互孤立的,还是藕合关联的。二是要体现哪些人做了原理性研究,哪些人做了原则性研究,哪些人做了制度性和政策性研究,哪些人做了技能性与技巧性研究。如果说,以往的研究只是聚焦或局限在某类研究或某些研究上,没有完成从原理到技巧的系统探索,那么还有哪些区域的研究是缺位的,这些区域是否函待研究或值得研究。三是要体现以往的研究整体上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不同阶段之研究各自具有哪些特点,彼此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性;后期研究是如何继承、突破和超越前期研究的;继续研究的起点或制高点在哪里,未来的研究空间如何拓展。四是要体现以往的研究有哪些优点或取得了哪些可资借鉴的成果,整体上还存在哪些不足,我们如何弥补这些不足。

(三)怎样通过文献综述实现研究论文的继承与创新

文献综述是为了明了过去研究的状貌,把握或占领当下研究的制高点,最终形成创新的研究成果。在撰写综述前一定要全面搜集资料,充分理解已有的研究观点,并用合理的逻辑将它们准确地表述出来,并梳理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动态,理清研究现状进展与困境,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成功的文献综述是批判性的或解释性的,是描述与解释、欣赏与批判、继承与发展创新的有机统一。

研究生应当通过对当前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或研究文献进行“再研究”,全面掌握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找出某一问题的发展趋势,并通过文献综述体现某研究在该研究领域的继承及发展,进而通过对该问题的研究,实现在某领域研究基础之上的创新,明确研究成果的创新性。

三、结束语

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应通过文献综述找到研究的起点,但要力避过度依赖别人的研究成果。如果过分地依赖于以往的研究抑或某种理论与观点,最终将难以实现突破和超越,取得更大的创新性成果。然而,不少研究者尤其是硕士研究生,撰写文献综述之后,很难走出别人的思维框架,总是不自觉地重复别人已做过的研究,复述已有的学术观点或思想。另外,还有不少研究生喜欢或习惯于在别人做过大量研究的领域选择学位论文主题。在这些人看来,在已有相当研究基础的研究领域选题,可借鉴的研究成果多,研究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如此种种,无疑都是对以往的研究过度依赖的表现,不利于学术创新和研究领域的拓展。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迅速地扩大。研究生数量的扩张未能带来其质量的同步提升,甚至在某些程度上是质量的下滑。其主要表现是作为文科研究生质量主要标志的毕业论文的质量明显下降。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状况存在的问题

文科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不如意,突出地表现在大部分研究生论文缺少不为任何功利因素所左右、单纯探求真理的学术精神。首先在学位论文选题上,存在选题创新能力不够,理论深度不够,大小不合适,不新颖,简单重复前人的研究,不善于发现亟待研究的问题等一系列问题。文献综述基本上是简单的罗列,看不到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独到的见解和学术理性分析。把论题的新颖与观点的独创混为一谈,在开题报告中提不出一个贯穿论文始终的、统领全篇的独创性观点;参考文献更是一个多多益善的大杂烩,把与论题看上去有点关联的著述统统纳入其中,遗漏了虽书名与论题无关但其学理却对本项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术著述;研究方法同样也是想当然地列举若干,以充门面。论文本身质量上也存在诸多问题,创新性、独创性不足,把论文当做散文来写,或者把学术论文写成领导讲话稿。关于计量和统计学基本知识的缺乏影响了论文的质量。

另外,管理制度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选题不尊重学生自身学术爱好和兴趣,开题报告、预答辩流于形式。论文评审专家碍于情面,给论文的评价普遍偏高,而没有对论文的不足提出实质性的修改意见。此外,诚信与道德问题也时常出现。一些人抄袭拼凑学位论文,甚至,形成了不良的学术风气。

二、引发文科类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分析

对于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研究生自身因素。大学生考研的目的和动机是为了缓解大学毕业的就业压力,因此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怠于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没有转变为学术研究者。部分研究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很少查阅外文文献,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不敢挑战权威理论。

其次是导师的因素。导师终身制使得一些导师因缺乏竞争丧失了进取心,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生多师少形成“放羊”局面,一些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导师往往是本学科的知名人士,社会活动多,没有精力指导学生。一些高校热衷于聘请一些行政官员作为学校的研究生导师,但是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来指导研究生的学位论文。

第三是学位论文管理制度的因素。学校研究生的招生制度、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情况、研究生参与具体科研项目机会、答辩过程的监督机制都是也是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因素。另外,研究资源匮乏、经费短缺也会造成论文质量不高。

三、解决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问题的对策研究

首先,要从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上提高学位论文质量。要防止片面,克服为保障论文而保障论文的倾向,要将学位论文质量保障纳入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之内。学位论文质量保障需通过外界干预和社会评价来促进高校内部保障活动的开展和深化,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学位论文乃至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目的。

其次,要发挥导师和研究生的双方面作用。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导师要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科学地设置课程,传授给学生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并介绍本学科最新进展,培养研究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再次,论文写作环节的各项制度要重视起来,发挥作用。中期检查制度和预答辩制度,这对于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应做到实处。

第三,做好论文的标准化、规范化要求。从论文写作环节、评阅环节、答辩环节、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等方面建立标准化制度,以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除了上述规范化制度的建立外,还可以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对于学生的论文写作也起到激励和鞭策作用。建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优制度,学校对评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生颁发奖状,予以表彰;对优秀硕士论文的研究生导师也有相应的奖励。对于连续在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中论文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导师,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后将暂停招生或取消其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王薇,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主任,讲师,博士生)

参考文献

[1]辛逸.文科研究生学术精神的培养――以研究生毕业论文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08(7)

[2]周晓红.浅析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与有关对策[J].高教论坛,2011(4)

篇4

1.1资料来源

研究资料为河南中医学院1997年-2006年中医内科学专业毕业生的硕士学位论文207篇。

1.2调查内容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位类型、论文名称、关键词、论文类别、中医经典引用、西医知识运用、实验动物选用、实验方法应用、检测指标、统计学方法选用、统计软件应用、参考文献。

1.3调查方法

按照调查内容设计《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调查表》,组织已毕业留校的研究生进行专门培训后,对每篇学位论文进行阅读,按照调查表内容逐条归类。所采集信息汇总后采用频次法进行数据处理。

2调查情况

2.1学位类型、论文类别、实验方法调查统计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这3项统计中学位类型分为医学科学学位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论文类别分为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实验方法由于医学研究中具体实验方法很多,比如血脂的检测、肝功能的检测、血细胞检测、形态学观察以及现代新技术放射免疫法、DNA检测、白介素的测定等等统计非常难,但都可以归类为定性和定量,定性指形态学、病理切片观察、心电图等为定性研究,定量指对某些检测指标的测定,有量的概念,两者都具备的为综合研究。经统计处理,学位类型、论文类别、实验方法调查统计情况见表1。

2.2引用中医经典及西医知识运用情况

由于中医经典著作数量较多,因此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在引用中医古典医籍方面相对来说也十分丰富,我们对引用频次相对较高的中医经典(8%以上)进行统计,见表2。

西医知识运用相对集中,所列内容全部统计,具体统计结果见表3。

2.3实验动物选用情况

从论文选用实验动物来看,常见的有SD大鼠、Wistar大鼠、NIK大鼠、新西兰兔,除此外还有豚鼠、狗等。

2.4学位论文参考文献引用情况

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判断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硕士学位论文的引文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其研究起点和基础,同时可以评价研究生的文献资料检索能力。显示通过对中医内科学专业207篇学位论文的调查分析显示,引文数量不太均衡,平均每篇学位论文引用参考文献在50篇左右。从引文语种上看主要集中在中文、英文、日文3种,比例分别为83%、16.7%、0.3%。

2.5实验方法应用情况

从统计情况看1999年以前的学位论文在实验研究中选用的检测方法与指标较为单一,主要是常规项目如血常规、肝功能、血液流变学、形态学等检测,所用设备多为光学显微镜、普通病理切片机、心电图机、超声波等。2000年后的研究方法逐渐丰富,免疫组化、细胞培养、基因检测等先进的检测技术与设备得到了应用。

2.6统计学方法应用情况

从统计结果看应用的最多的统计方法为t检验、方差分析,其他统计方法依次为u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Ridit分析等;从统计软件的运用上看2001年前应用的统计软件集中在SPSS8-SPSS10,较低的版本,2001年后统计软件集中在SPSS10~13,这与软件开发有关,功能增加,应用更先进。近年来也有部分采用SAS等软件统计处理。

3结果分析

3.1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全面

调查的中医内科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引用了大量中医古典医籍文献,反映了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这与河南中医学院加强研究生中医古典医籍的教学分不开。引用的古典医籍主要为《黄帝内经》《丹溪心法》《景岳全书》《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本草纲目》《医林改错》《伤寒论》等居多,其次《临证指南医案》《医学心悟》《医学衷中参西录》《名医别录》《药性论》《日华子本草》等也有较多引用,反映了我院研究生对中医古典医籍的重视程度。

3.2医学知识进一步提高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生的西医知识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得到逐步提高,反映了研究生注重学习、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紧跟时代步伐。比如2000年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药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理学、免疫学的知识进行研究;2000年后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技术、免疫组化技术的出现,这些方法在学位论文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3.3注重查阅外文文献

引用参考文献的语种分析,是对研究生外语程度和论文吸收国内外科研成果能力的判断。研究结果显示,近几年研究生毕业论文引用外文文献逐渐增多,这反映研究生能够及时了解国外医学科学的研究动态,并运用于自己的研究中,使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减少或避免低水平的重复,而且能及时吸收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中医药的研究水平。

3.4注重临床医学科学研究

1998年我国对医学学位类型进行了调整,临床医学研究生设置了医学科学学位和医学专业学位两种类型。由于学位类型的不同其培养目标也不同,医学专业学位主要是培养高级中医药临床应用型人才,论文要求与科学学位也不尽相同。中医内科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多为临床研究,如证候学研究、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等。从调查情况看研究生的临床设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临床研究方案的设计大多采用了随机对照法,部分设计还采用了盲法。科研水平、论文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4结论与建议

4.1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不断更新

研究生的中医古典医籍引用虽然很多,但在应用古典医籍说明有关问题上有些牵强,阐述得不够清晰。这可能与研究生对古典医籍的理解不够透彻有关,因此需要进一步培养研究生阅读、理解、掌握古典医籍的能力,体现在课程教学上应加强古典医籍的教学。同时还要开设传统哲学、语言学、文学等课程,加强对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和中医文化底蕴。

4.2实验设计应体现研究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篇5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1-0072-03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中小学性教育缺席、缺位的现实被归因为一个重要的制度原因,就是我们的师范教育中没有专门的性教育学方向,专业的性教育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是一个空白。而在当前学校性教育面临“无教材,无师资,无课时”的三无现实情况下,一些先行开展性教育的地区和学校的做法是通过课程渗透的方式来开展。近年来不少的师范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论文中出现了“性教育”的字眼,而其中不乏有性教育开展模式的探讨。这些将“性教育模式探讨”作为研究主题的硕士研究生论文多是理论联系实际地探讨多样化的性教育开展方式,既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指导,也有研究生们亲自蹲点中学、进入课堂的教学实践。这些教学尝试和学术研究给了我们宝贵的探讨“课程渗透性教育”模式的机会。

研究发现,当前通过“学科渗透性教育”模式开展性教育的教学、研究成果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呈现:

(1)充分发掘了中学生物课教材中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青春期”、“传染病和免疫”等知识点,将初中生的性教育渗透到生物课学科教学中。并探讨性教育通过学科渗透进入生物课的途径和成效。

(2)充分挖掘中学语文课教材中爱情文学作品中关于爱情、婚姻和家庭等主题素材,探讨通过语文课对中学生开展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等性教育内容。

(3)结合思想品德课、体育课、班级管理课等途径开展中学生异往的性教育内容。

在“学科渗透性教育”模式成效研究方面,主要的研究策略为:通过没有开展性教育的对照班和开展“学科渗透性教育”的试验班进行实验对比,课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性教育的科学知识、行为态度上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而实验班通过课前、课后的对比研究,各项观测指标都有了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教育因此显现出成效。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现有的这些研究在以下方面也存在着不足:

(1)研究伦理问题。在同一所学校人为地选择“对照班”和“实验班”进行实验研究,有悖公平教育的伦理。

(2)在当前学校性教育没有广泛开展,而课前调查显示青少年对性教育有迫切需求的情况下,“学科渗透性教育”模式怎样走出实验室,成为一种可推广的模式——这是一个比“学科渗透性教育”模式成效研究更重要的问题。但是现有研究基本没有提及。

(3)通过没有开展性教育的对照班和开展“学科渗透性教育”的试验班进行实验对比,得出的结论到底是开展性教育和不开展性教育之间的差别,还是“学科渗透性教育”模式和其他性教育模式之间的差别?这值得探讨。

基于此,本研究试图在四川省成都市开展性教育过程中的“学科渗透性教育”模式和“专题课性教育”模式对比的基础上来探讨作为一种性教育模式的“学科渗透性教育”的成效、建设和推广机制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课程渗透性教育”的涵义

所谓“课程渗透性教育”就是在原有教育载体中,紧密结合原教育教学目标和内容,增加和融入新型性教育目标,有机和谐地贯彻现代性教育理念和内容,并透过原教育载体的展开过程,在实现其固有教育目标的同时实现新的教育目标。

(二)研究背景和实验设计

目前,采用中学“学科渗透性教育”模式的学校多是通过生物课渗透性生理学、性健康和性卫生等知识,通过思想品德课渗透青春期的异往、性道德、预防性伤害等品格、道德和能力技能,条件成熟的学校还在生物课教研组、思想品德课教研组中专设“性健康教育兴趣小组”以团队化、分工合作的方式开展性教育。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上,根据“主课”的相关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设置5~10分钟的性教育教学环节。

在多年尝试的基础上,这两种主流的方式在多所学校开展。这客观上为我们选择实验对比样本提供了“自然环境”。我们选择了采用“学科渗透性教育”和“专题课性教育”模式的学校各三所,每所学校初一至初三各选一个班进行试验设计对比,见表1。同时,在走访各实验学校的时候,对上课的性教育老师、校长以及前来参加家长会或性教育家长培训会的部分家长进行了访谈。本研究的定量研究资料和定性访谈资料均来自于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2010年立项课题“学科渗透中小学性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及效果评价研究”。

本研究试图通过性教育成效比较。包括正确的性生理知识、符合主流的性态度和价值观、处理性际交往的技能掌握的比较。通过结构性问卷调查进行课前课后对比研究来探讨“学科渗透性教育”的模式建设和机制推广。

三、结果与分析

在课前课后的对比中,两种模式三个年级的数据比较都有明显的差异:开展性教育课程增加了中学生们对科学性知识的掌握,促进了学生们对青春期身心发展变化的坦然、愉悦地接纳,引起了学生们对和谐异往关系的关注。

(一)两种模式下中学生性生理知识掌握比较

因为两种模式上课的内容和方式略有不同,性生理知识的比较主要基于初中生这个年龄阶段身心发育所必备的关于两性生殖系统、功能、卫生保健等知识。

表2显示,相比较“专题课性教育”模式,“学科渗透性教育”模式班级的学生性知识得分更高,并且成绩波动范围更小,二者在三个年级上都有显著差异。

(二)两种模式下中学生性心理比较

初遗/初潮是青春期的大事,如果没有来自家庭、学校或同龄人等的关心和指导,青少年往往容易恐慌。表3显示,对初二初三的中学生而言,“专题课性教育”模式下他们对初遗/初潮表示“不担心”的比例要显著高于“学科渗透性教育”模式的对照组。而两种模式下的初一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表4显示,对初二、初三的中学生而言,“专题课性教育”模式下他们对自身性生理变化感到“不苦恼”/“不困惑”的比例要显著高于“学科渗透性教育”模式的对照组。而两种模式下的初一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表5显示,对初一、初二的中学生而言,“专题课性教育”模式下他们对中学生谈恋爱发生性关系持“否定/反对”态度的比例要显著高于“学科渗透性教育”模式的对照组。而两种模式下的初三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课堂观察和课后调研发现,相比较“课程渗透性教育”模式而言,“专题课性教育”模式首先在时间上更有保障,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更高,讨论问题也更深入,这些保证了“专题课性教育”模式下的中学生在青春期的性心理发展上更深入、更成熟。

(三)两种模式下中学生处理性际交往的技能掌握

性教育课程中最重要的技能培养包括了拒绝异慕之情外,就是掌握预防来自成年人性伤害的方法。表6、表7显示,相比较“学科渗透性教育”模式,“专题课性教育”模式下的初二、初三学生掌握的拒绝异慕之情的方法更多,预防来自成年人性伤害的方法更多。这和“专题课性教育”模式的广泛参与、深入交流有密切关系。

四、结语

本文的研究表明,在当前性教育还只能以一种策略的方式部分地进驻中学校园,为中学生的青春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情境下,“课程渗透性教育”模式和“专题课性教育”模式作为两种比较切合实际的途径为性教育的开展做了很好的探索。实践表明,两种模式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

通过本文的探讨,结合四川省近年来推行性教育的经验,我们认为,在当前的现实条件下,“课程渗透性教育”模式更值得我们推广,在这个推广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总结和反思:

首先,充分挖掘现有的生物课、思想品德课、语文课、体育课等多学科资源中的性教育知识点,结合青春期的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对性教育知识的需要设置相应的性教育课程渗透环节,将性教育“润物细无声”地通过其他课程渗透到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中。

其次,通过成立团队/教研小组教学的方式来开展课程渗透性教育,在学校创造一种健康积极的开展性教育的氛围。同时,促进更多的老师了解性教育,支持性教育的开展。

最后,通过家长培训、教师培训等方式,澄清家长、老师和校长对性教育的各种偏僻的、错误的认识,获得家长、老师以及校长的理解非常重要。这种培训,可以通过邀请外来的专家来开展讲座等方式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英.生物教学中进行青春期早期性健康教育的初步尝试[D].内蒙师范大学,2007.

篇6

首先,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赵仲堂教授。当我面对科学的高峰有些彷徨时,是导师在鼓励我,“攻坚莫畏难,只怕肯登攀”;当我在科学的殿堂中步履蹒跚时,是导师在指点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我埋头于书本执迷不悟时,是导师在明示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是导师在引导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的导师,学识渊博,对专业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百忙之余仍然读书不辍,不断探求;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传道授业,呕心沥血。如果说我从导师那里学会了怎样做好学问,那么首先应该说我从导师那里领略了真正的学术精神,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坚韧的探索精神将使我终生受益。

衷心地感谢李士雪、王志玉、徐凌中、姜宝法、王束玫、彭绩、方鹏骞、卢祖洵、李立明、曾光等教授的鼎力支持,以及王陇德、姚志彬、江捍平、张丹、钟育新、陈广源、王立新、刘松暖、陈金喜、钟天伦等领导,在我工作和学习中,时常能感受到他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衷心地感谢山东大学卫生学院的全体老师。当我在千里之外迷茫、徘徊时,是他们慷慨地为我敞开了大门,把我领进了一个深奥而又迷人的殿堂。感谢亲爱的师兄弟们,感谢他们在科研工作中给予的大力帮助!

衷心地感谢深圳市卫生局、宝安区卫生局及各系统、各部门的领导、同事和朋友们在我平时工作及完成论文过程中对我的支持与帮助。

最后,衷心地感谢宝安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区编委等各级领导及区人事局、区计划局、区局等部门、各界对我区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视和支持!衷心地感谢宝安区公共卫生系统的各位同仁以卓越的执行力作出的突出贡献!(孙玉卫博士)

(二)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衷心感谢我的导师李会庆研究员三年来呕心沥血的培养。

三年来,在课题设计、现场、实验室工作、论文撰写等各个方面,导师给予了悉心和无私帮助。导师敏锐的洞察力、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及忘我的奉献精神,是我永远学习的楷模。

衷心感谢山东大学卫生学院赵仲堂院长、谢克勤教授、王志玉教授、王洁贞教授、王束玫教授、王志萍教授、姜宝法教授、徐凌中教授、贾存显老师在学习、研究等方面给予的帮助指导和支持。

衷心感谢李士保老师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省诸城市计划生育服务站丁树奇站长、赵民书记及全体工作人员在现场调查、患者追踪、样品保存、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

衷心感谢我的同学刘洪庆、郑文贵、李林贵、周英智、杨艳芳、郑国华等在学习、生活、实验室工作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省科学院施胜芳老师、刁玉涛同志在学习、研究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潍坊市妇幼院妇科周兰英医师在提供CytoThin宫颈取样专用毛刷、缓冲液、预实验所用样本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郭教授、潍坊医学院病教研室郭文君、刘汝清老师、整形医院唐胜建主任在标本超低温存放、宫颈细胞学检测等方面提供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妇科王立杰大夫在提供HPV阳性标本方面给予的帮助。(陈会波博士)

(三)

本课题是在我的导师李会庆研究员的精心和悉心关怀下完成的。导师严谨的科研思路、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敬业的精神、对科研工作敏锐的洞察能力是我毕生学习的楷模。在此,对导师三年来对我学术上的精心指导与生活上的关怀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衷心感谢山东大学卫生学院赵仲堂院长、王永杰副书记、姜希宏副书记、李士葆老师等在业务与生活等方面给予的关心与帮助。感谢姜宝法教授、王束玫教授、贾存显老师、王洁贞教授等在我学习上提供的帮助。

感谢山东省科学院生物中心高雪芹老师、黄海燕老师等在我实验中给予我的无私帮助。

感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化验室邢杰大夫和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皮肤病防治所科的李娜大夫等在标本采集中提供的帮助与支持。

感谢章丘计划生育服务站、诸城计划生育服务站、岱岳计划生育服务站和无棣计划生育服务站的领导与有关人员在现场与标本采集过程中提供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感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所流行病研究室的刁玉涛老师在科研工作中提供的支持与帮助。

感谢师兄弟、师姐妹王志萍博士、郑国华博士、陈会波博士、周英智博士、杨艳芳博士、房学强博士、郑薇硕士和黄克锋硕士在我学习与生活上的关心与帮助。

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学习和生活上的全力支持和关怀。

最后感谢在我学习、生活及论文完成过程中给予过我关心和帮助的所有老师和同学。(刘洪庆博士)

(四)

本课题是在导师的悉心和殷切关怀下完成的,在此衷心感谢导师对我的谆谆教导,以及对我在生活、工作、学习、研究等各方面的无私帮助。王老师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认真勤奋、不知疲倦的的工作作风,以及对事业的执着追求都将使我终生难忘,并时时鞭策我努力工作,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奋发向上。

特别感谢流行病与卫生研究所的王洁贞教授在本课题的统计学分析方面给予的指导。

本课题整个实验过程中得到了王桂亭老师、宋艳艳老师、姚苹老师、许洪芝老师、龚忠发老师的无私帮助,在此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感谢薛永磊、王小凡、王战勇、任桂杰、陶泽新、宋绍霞、张文强、吴冰、刘晓丽等师兄、姐、弟、妹的无私支持和帮助,他们帮助我解决了很多的困惑,帮我完成了实验以及论文中的部分工作,希望我们以后能够继续合作,共同进步。特别感谢我的师姐王战勇在我的实验过程中给我的无私帮助。

本课题还得到了卫生Du研究所的谢克勤教授、于丽华老师、流行病与卫生统计研究所的王束玫教授、汪心婷老师、免疫学研究所的马春红教授、学院的王凤山教授、刘一红同学、李媛同学、腾莉同学、徐洋同学等人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感谢我的同学张翠丽、孙秀彬为我的课题提供的帮助。

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感谢我的父母、我的家人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他们对我生活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温红玲博士)

(五)

在此论文完成之际,首先,感谢我的导师毕振强主任医师在我硕士研究课题的设计、实施和论文撰写过程中对我的悉心和帮助。他对科研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更加有信心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工作中去。我的另一位指导导师王志强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他们不仅支持我的研究工作,也关心我的生活。两位导师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勤奋的工作作风,我会牢记终生,它将一直Ji励着我将来更好的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山东省疾病控制中心各位领导的支持。特别感谢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所的王显军所长、王玫所长给我的大力支持和无私的帮助。同时,还要感谢其它老师的热情帮助,使我的课题在那里能够得到很好的完成。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本教研室王束玫老师、姜宝法老师、贾崇奇老师、贾存显老师的热忱指导和无私帮助,使我深受感动和启发,在此,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感谢李建同学、房学强同学、杨丽萍同学、刘兆兰同学给我的无私帮助,希望我们以后能够继续合作。

最真诚的感谢对我理解、支持、帮助的各位!

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学习的理解、支持和关心,他们的付出是巨大的!(马卫胜硕士)

(六)

看似漫长的学生生涯即将结束了,心里实在舍不下山大这美丽的校园,更舍不得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们。

三年前,我怀着无尽的遐想,来到山大,来到卫生教研室,三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老师们的关爱和教研室同事们的无私帮助

衷心感谢导师丁守銮副教授,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高度的敬业精神,始终是我学习的榜样,也让我感到惭愧。在我写毕业论文期间,导师虽远在国外,却无刻无刻不在鞭策着我的学习,给予我勇气和动力去继续完成我的论文,我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衷心感谢导师王洁贞教授给予我学习生活中的教诲和在毕业论文上的极大帮助

衷心感谢本教研室全体老师和同学曾给予我热情的帮助

衷心感谢师兄孙秀彬三年来给予我学习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衷心感谢山东学院田金方老师在时间序列知识方面给予我的

衷心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在我写论文处于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我的鼓励和支持

最后,衷心感谢那些曾默默支持过我的朋友,在这里请接受我真挚的谢意

三年光阴,如同白驹过隙,转眼间不得不将要和大家说离开,但是,一想起

曾在这里的点点滴滴,我都会像今天这样感动,这种感动,将会伴随我的一生。(王强硕士)

(七)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首先向尊敬的导师王洁贞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时光如梭,转眼三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三年来,导师敏锐的思维、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果断干练的作风、诚挚谦虚的品格和宽厚善良的处世方式,永远值得我学习和效仿。导师在我的学业上尤其是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给予了我许多教诲和,将使我终生受益。多年来,导师还在生活方面给予了我诸多慈母般的关怀和爱护,使我在感Ji之余常常感到心有不安。我将更加努力,不辜负恩师的期望。

薛付忠副教授对本研究给予了大量的指导和鼓励。薛教授勤奋的科研作风、与时俱进的科研精神和宽以待人的为人之道真正体现了一位学者的风采。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感谢山东省CDC的康殿任和王志强医师,以及莒南县和平邑县CDC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在资料收集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本研究的资料收集还得到了山东省CDC陈仁友、张晓菲、郭婕、范轶欧和袁群医师以及本教研室孙林博士的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感谢山东大学卫生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在我学习期间给我的帮助和支持。

感谢本教研室老师和同学对我学习、生活上的帮助和关心。

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和弟弟,每当我在学业上受到挫折时,总能从他们那儿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

我还要感谢一直支持我、关心我和照顾我的男友,在地图测量、论文资料整理和图像绘制过程中,他分担了很大一部分工作,使我论文得以顺利完成。

最后,向所有关心我、爱护我和给予我帮助的所有人再一次致以诚挚的谢意!(张娜硕士)

(八)

本课题是在导师于素芳副教授的悉心和殷切关怀下顺利完成的,导师对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均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表示深深地谢意。三年来,您使我懂得了学无止境,在学业上不断求索;学会了认真做事,踏实做人。您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和宽以待人的处世风范,我会牢记终生,并将永远受益。

本课题从设计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还受到卫生Du研究所谢克勤、赵秀兰教授、于丽华老师和其他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劳动卫生和卫生学研究所李杰教授、李国珍老师及其他老师的无私支持,使我深受感动和启发,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特别感谢宋福永师兄、宋美芳同学、乔春霞同学,感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配合,希望我们以后还有机会继续合作,共同进步。

感谢师弟和师妹们的帮助和合作,希望我们的友谊永存。

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给予我支持和鼓励,使我克服困难,完成学业。

谢谢!(易超硕士)

(九)

三年紧张而又充实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在硕士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向所有支持、关心、帮助过我的人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由衷地感谢尊敬的导师蔺新英教授的谆谆教诲。三年来,蔺老师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为我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学习和锻炼,可以说我的每一步成长,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蔺老师的心血。蔺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深厚的学识功底,敏锐的洞察力,果断的工作作风,都是我终生学习的榜样。本论文是在蔺老师的精心下完成的。在论文的选题、实验的进展以及文章的修改等环节,蔺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受益匪浅。谨向蔺老师致以深深的谢意!

本课题在实施中,得到了山东省立医院两腺科马宏岩主任及本教研室所有老师和同学热情的帮助与支持,还要感谢病Du所的姚平老师和Du理所的于丽华老师以及实验中心的郭冬梅和王淑娥老师,他们的支持使我深受感动和启发,在此谨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谨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导师蔺新英教授和所有支持、关心、帮助我的人们!(赵妍硕士)

(十)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即将结束,在将近三年的学习生涯里,曾经得到过许许多多老师、同学和同事的热情关怀和无私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要向我的导师谢克勤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谢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待人诚恳,胸襟坦荡,他高屋建瓴的学术眼光、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为我树立了榜样。三年来,学习上谢老师对我严格要求,精心,并很早就向我提出论文的指导意见,帮助确定论文的主题,从论文的主题、内容、到整体的结构都给予了细致、有效的指导。在写作过程中,谢老师不惜休息时间,细致、耐心的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是论文得以顺利完成。他对我孜孜不倦的耐心教诲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令我难以忘怀,受益非浅。

在专业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开展期间,还得到赵秀兰、赵丽、张翠丽、于丽华、朱振平等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另外在实验和论文撰写过程中还得到王青山、张利平、郭新、宋福永、周贵珍和潘光兵等同学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真诚的谢意!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以及所有这三年学习过程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我帮助的亲人和朋友们!(朱英建硕士)

(十一)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徐凌中教授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给予了我从课题设计、资料收集与整理、到论文的撰写等全程的悉心和帮助,对导师付出的辛勤劳动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敬意。王兴洲老师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学分析等诸多方面给与的无私帮助和指导,对本文的顺利完成做出了巨大贡献;荆丽梅、杨学来等同学在资料收集与分析讨论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无私帮助,给予了许多方便,在此表示感谢。

在现场资料收集过程中,威海市卫生局、威海市疾病控制中心、威海市卫生监督所、文登市卫生局、文登市卫生防疫站、乳山市卫生局、乳山市卫生防疫站、荣成市卫生局、荣成市卫生防疫站的有关领导在现场组织协调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还要感谢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威海市各市(区)参与本次的全体人员。

最后,特别感谢威海市卫生局对本项目提供的特别资助以及有关领导给予的高度关注。(高校教师侯淑军)

(十二)

在本论文即将完成之际,谨此向我的导师XX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本论文的工作是在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李老师以他敏锐的洞察力、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对科学的献身精神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这些使我受益匪浅,并将成为我终身献身科学和献身事业的动力。

在攻读硕士的这三年里,导师不仅为我创造了优越的科研和学习环境,使我得以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自由翱翔,同时在思想上、人生态度和意志品质方面给予了谆谆教诲,这些教益必将激励着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奋勇向前。

真诚感谢教研室的XX博士和师兄XX硕士,他们不仅在学术上给我指引,而且在生活上予以帮助,从他们身上我学到很多知识。感谢项目组成员在项目开发中的互助合作,正是集体的努力才使得项目进展顺利。

篇7

0 前言

体育舞蹈是随着社会与艺术的发展而进步的,我国体育舞蹈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技术水平还是略显逊色。体育舞蹈起源于英国,自1986年传入我国之后,以它特有的魅力传遍全国,不少体育爱好者与艺术爱好者都被深深吸引。为了促进大理市体育舞蹈的开展,对大理市体育舞蹈的现状较全面的分析,从中找出影响该项目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措施与理论依据,为大理市的体育舞蹈发展做出贡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体育舞蹈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中文体育核心期刊、排球教材、体育舞蹈专著、历年各体育院校博硕论文为主要参考文献,为文章的论述提供理论前提和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

对体育舞蹈教练、专家学者、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体育舞蹈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的看法。

1.2.3 数据统计法

对调查的有关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并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本文的论证支持。

1.2.4 问卷调查法

此问卷的整个发放是在大理市2个体育舞蹈培训机构和大理大学进行发放,共发放100份,回收问卷 100 份,有效问卷 100份,回收率 100%,有效问卷 100%。已符合了统计学要求。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体育舞蹈开展现状

体育舞蹈这几年来对社区体育文化开展一直是主角,研究者开始关注社区体育舞蹈的发展。袁晟慧在研究结论中表明:在社区的健身活动中,体育舞蹈已成为居民选择的主要项目之一。自北京舞蹈学院开设国标舞(体育舞蹈)专业至今,开设了体育舞蹈专业的高校已经超过 100 所,全国有超过半数的高校开设体育舞蹈的相关课程。体育舞蹈在高校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但一些研究者从体育舞蹈在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也提出了一些见解。中的来说我国体育舞蹈在高校当中体育舞蹈已经开展的相当丰富了。

2.2 大理市体育舞蹈开展现状

2.2.1 大理市体育舞蹈教师参加培训情况

体育舞蹈教师的培训次数反映了,教师在该项目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更新程度。根据调查我们得知,参加过体育舞蹈培训班的体育舞蹈教师占总数的40%,并且其中一半都是高校教师;在攻读学位期间培训的教师占到15%。而从未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占到45%.可见,经过专业培训体育舞蹈教师大理市非常紧缺,呈现出大学教师居多。因此,建议除体育舞蹈协会培训机构开设培训班以为,大理市高校也开设培训班,这些培训班不仅对在校学生与教师进行培训,而且也对外培训,以便体育舞蹈的技术与教学内容得以快速更新与发展。

2.2.2 大理市体育舞蹈场地现状

体育舞蹈的开展必须要有一定硬件设施支撑,如:场地、音响等设备,硬件设施是开展体育舞蹈的物质基础。开展体育舞蹈的教学必须有形体房、标准场、音响设备等。通过调查我们得知,2所培训机构和1所高校,没有一块标准的形体房,都是受到场地设施的影响,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不得不经常改变教学地点,除场地外音响设备配备齐全,高校都是用多媒体与音响教学。由此可见大理市体育舞蹈开展的物质条件基本不能够满足,阻碍了体育舞蹈的发展。

2.2.3 大理市育舞蹈参与者参与动机

参与动机体现参与者对爱运动参与程度与理解程度。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强身健体是体育舞蹈参与者的主要动机,占70%排第一;塑造良好的体型,培养个人的气质排第二,占总25%,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体育舞蹈参与者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为主,但是对于真正的对体育舞蹈技术与训练并不了解,也影响了体育舞蹈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大体育舞蹈全面有深度的宣传是有必要的,从中提高体育舞蹈的参与人口。

2.3 当前大理市体育舞蹈发展面临的影响因素

首先,大理市参加过体育舞蹈培训班的体育舞蹈教师占总数的40%,并且其中一半都是高校教师;在攻读学位期间培训的教师占到15%。而从未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占到45%,可见,经过专业培训体育舞蹈教师大理市非常紧缺,呈现出大学教师居多。其次,目前大理市2所培训机构和1所高校,没有一块标准的形体房,都是受到场地设施的影响,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不得不经常改变教学地点。

2.4 促进大理市体育舞蹈的发展对策研究

2.4.1 提高体育舞蹈培训教师的专业能力

加快大理市体育舞蹈教师专业能力培养,首先对当地健身活动点的骨干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领导能力,做到持证上岗;其次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尤其是高校专业人才使用,同时利用专业教练员和体育舞蹈专业学生的业余时间进行体育舞蹈健身活动指导,以此弥补体育舞蹈健身教练员和指导员的不足。

2.4.2 合理利用体育舞蹈场地与设施

健身场地是健身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其直接影响着健身人群活动的积极性和健身效果,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关注。政府部门加大体育舞蹈场地投资力度并且协调高校或者学校场地,利用当地资源,也就是学校的专业场地与学校专业教师,这些教师在当地体育舞蹈领域知名度也比较高,让体育舞蹈的场地与教师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更好的发展曲靖市少儿体育舞蹈。

3 结论

3.1 大理市经过专业培训体育舞蹈教师大理市非常紧缺,呈现出大学教师居多。

3.2 大理市体育舞蹈参与者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为主,但是对于真正的对体育舞蹈技术与训练并不了解。

3.3 大理市体育舞蹈2所培训机构和1所高校,没有一块标准的形体房,都是受到场地设施的影响,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不得不经常改变教学地点,除场地外音响设备配备齐全,高校都是用多媒体与音响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倩.我国高校舞蹈课程的推广与普及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6.

篇8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iency of pcDNA3gtfB on Japan’s Longeared rabbits by intranasal immunization, and observe the appreciate gene vaccine dose in rabbit immunization.Methods The study includes two parts. Part one: 30 Japan’s Longeared rabbi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5 groups(each group 6) as follows: 200 μg, 400 μg, 600 μg pcDNA3gtfB plasmid group,400 μg pcDNA3 group,inactivated wholecell vaccine positive control group.In the process of experiment the rabbits were immunized twice,and plasmid groups and wholecell group were coupled Freund’s adjuvant with 1∶1 ratio.Part two:The specific IgG and SIgA in blood and saliva were detected by indirect ELISA method.Results ①The peak time of the antibodies appeared between 810 weeks after the first immunization.②The specific antibodies IgG and SIgA could be detected 12 week after immunization.③The level of salivary specific SIgA and serum specific IgG of pcDNA3gtfB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egative groups (P

【Key words】 gene vaccine,dental caries,streptococcus mutans,glucosyltransferase

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 S.mutans)是公认的重要致龋微生物之一[1],而其葡糖基转移酶(glucosyltransferase, GTF)是与粘附作用有关的重要毒力因子。GTF能利用蔗糖合成葡聚糖,介导细菌的蔗糖依赖性粘附及细菌之间的聚集[2]。其中GTFI合成的水不溶性葡聚糖对细菌粘附尤为重要而备受重视[3]。杨锦波等[4]利用S.mutans葡糖基转移酶抗原表位基因gtfB构建pcDNA3gtfB,并进行了基因疫苗的动物免疫研究。杨德琴等[5]则证明了应用该核酸疫苗经颌下腺区注射可以诱导大鼠产生特异型抗体IgG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 SIgA),并具有防龋功能。本研究旨在应用重组质粒pcDNAgtfB经鼻腔黏膜免疫日本长耳大白兔,观察其免疫反应性;并且以三个不同剂量重组质粒pcDNAgtfB免疫长耳大白兔,以期摸索免疫的较佳剂量,为该基因疫苗的防龋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质粒和菌种:重组质粒pcDNA3gtfB的E.coliJM109(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龋病研究室提供);真核质粒pcDNA3的E.coliJM103(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教育部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提供)。UA159(S.mutans血清c型,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龋病实验室提供)。主要试剂:羊抗兔HRPIgG(Amresco公司,美国),羊抗兔HRPIgA(Genetex公司,美国),弗氏佐剂(Sigma公司,美国),重组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GTF,为本研究小组前期分离纯化),QIAGEN Plasmid Giga Kit(Qiagen公司,美国)。

1.2 方法

1.2.1 质粒的制备:将含重组质粒pcDNA3gtfB或空质粒pcDNA3的E.coliJM109、E.coliJM103接种于含氨苄青霉素的LBAmpr液体培养基中, 于37℃恒温空气摇床剧烈振摇12 h,按QIAGEN试剂盒步骤大量抽提和纯化质粒。

1.2.2 灭活全菌体疫苗的制备:复苏变链菌UA159(血清c型)接种于TPY培养基中37°C恒温箱中,18h培养。挑取典型菌落革兰染色,常规镜下形态学鉴定。过夜培养和大体积培养。6 000 g离心10 min,0.5%福尔马林生理盐水液(v/v)灭活。0.1%福尔马林生理盐水液制成混悬液,使菌液浓度达8×108CFU/ml。

1.2.3 实验动物及分组:将购于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动物室的30只1.5 kg左右日本长耳大白兔,根据完全随机设计分组原则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①pcDNA3gtfB 200 μg组;②pcDNA3gtfB 400 μg组;③pcDNA3gtfB 600 μg组;④空白组:pcDNA3 400 μg组;⑤阳性对照组:灭活全菌疫苗组。

1.2.4 免疫方法:采用经鼻腔黏膜途径免疫动物,首次免疫后间隔4周加强1次。采用弗氏佐剂为免疫佐剂,首次免疫时,全菌组、疫苗组均以1∶1比例添加完全弗氏佐剂,加强免疫时则用不完全弗氏佐剂。

1.2.5 唾液和血清的收集:分别于首次免疫前1 d和免疫后第1、2、3、4、6、8、10、12、14、15周采集静脉血、唾液样品。采集唾液时,用2%盐酸毛果芸香碱(0.2 mg/100 g)先行颈部皮下注射,而后收集唾液约2 ml,10 000 g离心10 min,弃杂质沉淀,-80°C保存。耳缘静脉采血,标本室温放置数小时,将血凝块挑出,4°C条件下5 000 g离心10 min,收集上清,-80°C保存。

1.2.6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间接ELISA法)检测血液、唾液异性IgG、SIgA:首先应用交叉连续稀释分析法[6]确定抗原包被的最佳浓度、酶标抗体的最佳工作浓度及待测样品最佳稀释浓度。将GTF稀释至10 μg/ml包被96孔板,3%牛血清白蛋白封闭,滴加100 μl待测血清( PBST 1∶10 稀释) 和唾液样本( PBST 1∶1 稀释),37°C温育2 h,分别加入100 μl (1∶1 000)羊抗兔HRPIgG和羊抗兔HRPIgA(1∶5 000)。TMB底物显色,酶联检测仪测OD450值。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用x±s表示两种抗体的各时间点OD值水平,进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SD法。P

2 结果

2.1 唾液中SIgA型抗GTF抗体水平的观察 随时间变化各实验组兔唾液中SIgA型抗GTF抗体OD450值结果见表1。表1 各实验组不同时点兔唾液中SIgA型抗GTF抗体 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分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28.19,P

随时间变化见图1。各质粒组在初始免疫后第8~10周出现抗体峰值,600 μg质粒组抗体效价较免疫前高2倍以上,阴性组免疫前后唾液异性抗体效价无显著性变化。图1 唾液中SIgA型抗GTF抗体浓度(OD450)变化趋势图

不同时间点组间SIgA型抗GTF抗体OD450值比较,各组同阴性组比较:从首次免疫后第3周开始,全菌组与阴性组相同时点之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为P

2.2 血液中IgG型抗GTF抗体水平的观察 随时间变化各实验组兔血液中IgG型抗GTF抗体OD450值,结果见表2。 表2 各实验组不同时点兔血液中IgG型抗GTF抗体OD450值

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分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32.36,P

随时间变化见图2。各质粒组在初始免疫后第8~10周出现抗体峰值,600 μg质粒组抗体效价较免疫前高2倍以上,阴性组免疫前后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无显著性变化。

图2 血液中IgG型抗GTF抗体浓度(OD450)变化趋势图

各组同阴性组IgG型抗GTF抗体OD450值比较:从首次免疫后第1~2周开始,阴性组与全菌组和质粒组相同时点之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葡糖基转移酶是变形链球菌的重要制龋毒力因子,自针对该酶的基因疫苗pcDNA3gtfB被构建成功以来,已有将此种重组质粒经颌下腺周注射免疫小鼠和大鼠的研究报告[4,5],但是用此种质粒免疫兔的实验报告却鲜见。

免疫途径对免疫效果至关重要,在各种免疫途径中,黏膜途径已经成为基因免疫与基因治疗领域的共识。随着对黏膜免疫系统研究的深入,目前已明确唾液中的分泌性SIgA抗体对防龋起主要作用。唾液SIgA抗体对抗致龋菌的机制包括干扰细菌对牙面的蔗糖非依赖性和蔗糖依赖性黏附,干扰细菌在牙面的聚集以及可能抑制细菌的代谢活动。因此通过黏膜免疫刺激共同黏膜免疫系统(common mucosal immune system, CMIS),诱导唾液SIgA抗体是更为有效的免疫防龋途径,更容易被接受,也更安全[7]。与肠道黏膜途径相比,鼻黏膜免疫可以避免抗原暴露在胃肠道恶劣的环境中,包括酸性环境,降解酶等;与生殖道黏膜途径相比,鼻黏膜途径更文明,更容易操作,更容易被接受。

本研究结果表明,从免疫后第1~3周开始兔的血清和唾液中开始出现特异性IgG和SIgA。直到本实验结束时,在接近12~14周的时间内,各质粒组检测到特异性抗体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pcDNA3gtfB不仅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而且能够在体内存在一定时间。本研究采用了200 μg、400 μg、600 μg三种不同剂量的pcDNA3gtfB基因疫苗进行免疫效果的研究,以期发现较佳的免疫剂量。从ELISA的结果来看,200 μg、400 μg和600 μg均可以刺激出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异的抗体。

对于龋病这样一个多因素疾病,时间是致龋的一个重要因素,较长时间高水平的抗体效价更有防龋意义。在一定范围内,外源基因在体内的表达呈剂量相关性,但当质粒注射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出现了饱和现象,即再继续增加DNA的注射量,蛋白表达也不会增加[8]。本研究数据显示,400 μg、600 μg的效价优于200 μg组,但是pcDNA3gtfB 400 μg组和600 μg组血液和唾液中抗体效价多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许可以从抗原结构对免疫反应的影响解释:抗原具有成百上千的位点和抗原决定簇,但暴露于抗原表面并决定其是否具有感染或是可以被免疫抗体所抑制的位点通常只有数个,而此结构是最终决定免疫反应有效性的关键[9]。

综上所述,基因疫苗pcDNA3gtfB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鼻黏膜免疫途径是一种方便有效的免疫途径。200~600 μg的pcDNA3gtfB基因疫苗对于1.5 kg左右、约8周龄的兔都是有效的免疫剂量,可以诱导出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异性抗体,且400 μg、600 μg质粒组效价优于200 μg组。

【参考文献】

[1] MatsumotoNakano M, Fujita K,Ooshima T. Comparison of glucanbinding proteins in cariogenicity of Streptococcus mutans[J]. Oral Microbiol Immunol,2007,22(1):305.

[2] Smith DJ, Taubman MA, King WF. Immu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synthetic peptide associated with a catalytic domain of mutans streptococcal glucosyltransferase[J]. Infect Immun, 1994, 62(12):54706.

[3] 樊明文.口腔生物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38247.

[4] 杨锦波. 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抗原表位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免疫动物实验研究[D]. 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 2001.

[5] 杨德琴, 刘天佳, 曹福娴, 等.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和葡糖基转移酶基因疫苗免疫防龋实验研究:唾液和血清抗体水平测定[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3, 21(5): 396399.

[6] 巴德年.当代免疫学技术与应用[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8: 3970.

篇9

回顾自2004年实施工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深感该工程扎实而讲究实效的独特培训模式对区域化教师培训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一、管理机制的创新

科学的管理是培训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广西师大教科院和柳北区教育局紧密配合,双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对培训的全过程进行监控。柳北区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为首的局领导小组――教研室――学员所在校――学员四级管理机制。柳北区教育局自始至终都对工程的实施给予大力支持和密切协作,为学员的培训提供时间和经费保障,加强对学员的日常管理,协调教科院与学员任职学校的关系,对名师工程的实施提出良好建议。作为名师工程项目的支撑单位,广西师大教科院成立由院长挂帅的“工程”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学科组――导师――学员四级项目活动运行机制,确保“工程”实施层层落实。在活动组织方面,由项目办公室制订三年活动计划,学科组据此制订学科组三年活动计划,导师根据组计划制订学员三年培养方案,最后由学员根据上述计划内容制订三年个人发展计划,保证“名师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在制度方面,我们制订了学员管理办法、导师工作制度、学员评估方案、档案资料管理制等相应的规章制度,并组织了由11位教授、9名博士领衔的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师资队伍,为名师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根本保障。

二、培训内容的创新

培训内容创新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培训质量的高低与培训成效的优劣。因此,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我们注意贴近中小学课程实际,满足教师实际需要,力求全面与特色相结合,基础与发展相结合,体现时代气息,追求培训实效。

整个培训内容分六部分进行:一是教育教学通识理论;二是学科专业知识;三是课堂教学指导;四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五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六是人文素养教育。

教育教学理论部分旨在将教育学、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中小学发展动态和最新教育教学成果介绍给学员,重在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学科专业知识则突出学科前沿知识和学科动态,重在夯实基础;课堂教学指导的目的是通过“借班上课”、“跨校上课”、研讨课、公开课等形式,开展听、评课活动,以练促教、以比赛促推广,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提高学员教学能力;教育研究方法部分则试图引领学员站在教育理论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学者型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旨在提高课程整合能力;而人文素养教育主要以沙龙、小组座谈形式讨论师德师风问题,教育学员以做“德教双星”名师自律。

在六大板块的分配比例上,以必要的教育教学通识理论为基础,以夯实学科专业知识,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为精神旨归,各板块内容按年度计划各有侧重。

三、培训方式的创新

在培训方式上,主要采用集中通识培训、学科培训、导师――学员交互式个性培训、跨区域交流培训等方式进行。

1.集中强化的通识培训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名师工程的实施,恰逢全国新课程改革展开之际。为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实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围绕新课改主旋律,我们分别为学员开设以教改为中心的内容丰富的专题报告和专题讲座,内容涉及教学、科研、师德、学校管理等诸多方面,力争使培训内容丰富、新颖,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

2.分散的交流式的学科培训

我们的活动重点是学科培训。在对教师进行学科培训时,我们采用了不同的培训模式:

一是“互动性”培训模式。具体做法是由大学学科专家、优秀教研员和中小学特级教师组织学科讲座活动,传递学科前沿信息或讲述教学实践经验,将学科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提升学员专业水平。同时,学员将自己对新课改的理解、困惑、问题提出来,学科专家或导师针对具体情况答疑解惑,提出预设性“策略”与“建议”,帮助学员排忧解难。

二是“实战性”培训模式。即由导师深入课堂听课,结合学员的教学组织研讨。在实战性培训中,各学科组还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由同一学员执教不同教案或由不同学员执教同一教案,在比较中寻求最佳教学组合,进一步检验预设性“策略”与“建议”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通过比较,学员对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中预设与动态生成等问题有了真切的认识。

三是观摩式培训。观摩式培训的方式主要有:同一导师指导的学员相互观摩、学科间不同导师学员相互观摩、本市同行跨学区观摩、跨地市同行观摩。通过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教学观摩,学员们看到各自的差距,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导师―学员交互式个性培训

这种培训方式是由导师根据学员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根据导师工作制度的规定,除集体活动外,每位导师每年至少有3次以上深入学员所在校进行教学指导和组织其他教育理论学习。导师下去指导前必须将活动内容事先通知教研室的学科教研员,与他们一道前往学校开展指导活动,发现和帮助学员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协助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4.搭建网络平台,交流培训信息

项目办设立了培训公共邮箱、学员通讯录,通过网络及时将各种培训信息、通知等消息发送到学员邮箱,同时将学员信息反馈给导师,促进项目办――学员、导师,导师――学员的双向交流。此外,我们充分利用“广西教师教育网站”这个平台,使学员利用教师教育网搜索最新教育资讯,分享网上资源。

5.跨区域交流培训

柳北区各学科组在导师的带领下,先后组织学员到桂林市桂岭小学开展了同课异构教学交流活动;在育才小学听取“语文教学回归语文本色”的讲座;到桂林市德智外国语学校、逸仙中学两所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到广西师大文学院旁听2005届课程与教学教育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到广西师范大学物电学院听取关于课程资源和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报告,参观科学探究馆。

跨区域交流活动给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促使学员开始从多元化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

四、评价体系的创新

评价是推动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动力。名师工程启动伊始,我们就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双向评估体系。我们针对受训学员的培训效果评估,制定了《名师工程学员学习章程》要求学员认真参加每次集中培训和学科组活动,做到“三有”:有听课记录、有听课心得、有参与对话交流的行动;教学上要求学员坚持写教学后记,每学期上一节研讨课或承担讲学任务一次;科研方面要求学员至少参加一项课题研究,并发表相关论文。项目办每年发放成果统计表,统计学员各种奖项。出台《柳北区名师工程中期评估方案》,对全体学员进行评估,实施淘汰与升级管理,保证培训队伍良性循环。

针对导师,广西师大教科院项目办制定了《名师工程导师职责》《名师工程活动调查表》等,要求导师做到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有实效。

针对管理机构,广西师大教科院项目办每学期末发放调查表,从导师、学员和教育局获取活动反馈信息,征询对培训管理机构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改进服务工作。

以上评价措施覆盖面广,针对性强,达到了以评促学,以评促训,共同提高的良好效果。

篇10

0 前言

练习体育舞蹈时还需要自身肌肉进行力量对抗来保持身体平衡,这对少儿全身力量的协调发展有一定刺激作用,同时还要求脊柱与骨盆上下对抗,使脊柱挺拔,骨盆以下向地板用力,这可以有效防止少儿脊柱弯曲变形。因此从少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纠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1]所以研究宣威市少儿体育舞蹈的发展为宣威市体育舞蹈以及少儿体育舞蹈的发展做出贡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体育舞蹈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中文体育核心期刊、排球教材、体育舞蹈专著、历年各体育院校博硕论文为主要参考文献,为文章的论述提供理论前提和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

对体育舞蹈教练、专家学者、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体育舞蹈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的看法。

1.2.3 数据统计法

对调查的有关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并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本文的论证支持。

1.2.4 问卷调查法

此问卷的整个发放是在宣威市2个少儿体育舞蹈培训机构进行发放,共发放50份,回收问卷 50 份,有效问卷 50份,回收率 100%,有效问卷 100%。已符合了统计学要求。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体育舞蹈开展现状

体育舞蹈这几年来对社区体育文化开展一直是主角,研究者开始关注社区体育舞蹈的发展。袁晟慧在研究结论中表明:在社区的健身活动中,体育舞蹈已成为居民选择的主要项目之一。自北京舞蹈学院开设国标舞(体育舞蹈)专业至今,开设了体育舞蹈专业的高校已经超过 100 所,全国有超过半数的高校开设体育舞蹈的相关课程。体育舞蹈在高校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但一些研究者从体育舞蹈在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也提出了一些见解。中的来说我国体育舞蹈在高校当中体育舞蹈已经开展的相当丰富了。

2.2 宣威市少儿体育舞蹈开展现状

2.2.1 宣威市区少儿参加体育舞蹈的动机

体育锻炼的目的和动机是锻炼行为的直接原因,也是锻炼行为的原动力,但人的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人的行为一般不只受一种动机支配,而是由多种动机同时发生作用,但其中必有一种或多种占主导地位。根据调查,宣威市少儿参加体育舞蹈健身活动的动机呈现多样性,排在前三位的是:扩展特长(60%)、强身健体(18%)、展示自己(16%),这些都体现了对于孩子来说,根据他的性格特征和家长的心理特征,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望子成龙,能够多才多艺,所以再选择上大多数是扩展爱好为主。其次就是强身健体,这部分少儿大多数都是从小体质不太好,作为这类人群都是从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为主。

2.2.2 宣威市区少儿参加体育舞蹈的活动场所

育舞蹈训练需要专业的场地设施才能进行,场地的大小与质量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开展体育舞蹈必须有标准形体房、标准舞场(长:20m,宽:15m,光滑的木地板)。通过走访了解到,宣威市部分培训机构学员较多,场面面积小,比较拥挤,还有的培训机构没有木质地板。这样在实施教学内容过程中,教师很难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2.2.3 宣威市少儿体育舞蹈教师现状

好的选手要配备一流的教师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在少儿体育舞蹈学习训练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一方面,教师的舞蹈动作质量与教学方法、方式,对少儿以后的体育舞蹈动作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少儿与成人相比,理解能力、模仿能力有限,如何在教好舞蹈的同时又让学员感到体育舞蹈无限乐趣,培养他们终身锻炼的习惯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访谈了解到宣威市少儿体育舞蹈教师的技能是高水平的,但在教学方法的创新,理论知识的研究方面是匮乏的,老教师虽然有很好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但对教育理念的把握,训练方法的更新,技术的创新等方面是缺乏研究的。

2.3 当前宣威市少儿体育舞蹈发展面临的影响因素

首先,尽管一些社区为发展体育健身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由于受经济水平的制约,目前我国可供社区居民利用的公共体育设施的匮乏程度与日趋发展的体育活动人口已形成极大的反差。目前宣威市体育舞蹈的健身场地有限,收费的场馆价格偏高,加上家长的经济来源实际收入有限,使大多数的少儿家长宁愿放弃这一健身项目,选择其他消费相对较低的健身项目,这点严重的影响和阻碍着体育舞蹈在少儿人群中的广泛开展。其次,目前宣威市的专业体育舞蹈社会指导员和教练员还严重缺乏,许多学校也是近几年才开设有体育舞蹈的专业课程,这样导致了我们绝大多数的健身人员对体育舞蹈的相关内容都了解很少,以至于大部分地区体育舞蹈健身活动开展的舞种都很有限。

2.4 促进宣威市少儿体育舞蹈的发展对策研究

2.4.1 提高体育舞蹈培训教师的专业能力

加快宣威市教师体育舞蹈专业能力培养,首先对当地健身活动点的骨干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领导能力,做到持证上岗;其次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尤其是学校专业人才使用,同时利用专业教练员和体育舞蹈专业学生的业余时间进行体育舞蹈健身活动指导,以此弥补体育舞蹈健身教练员和指导员的不足。

2.4.2 合理利用体育舞蹈场地与设施

健身场地是健身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其直接影响着健身人群活动的积极性和健身效果,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关注。政府部门协调高校或者学校场地,利用当地资源,也就是学校的专业场地与学校专业教师,这些教师在当地体育舞蹈领域知名度也比较高,从而吸引更多家长让孩子参加体育舞蹈,这些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培训并且给予相应的报酬,让体育舞蹈的场地与教师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更好的发展宣威市少儿体育舞蹈。

3 结论

宣威市少儿体育舞蹈参与者多数已扩展特长为目的;宣威市体育舞蹈部分培训机构教学环境与硬件设施比较差,教师很难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宣威市少儿体育舞蹈教师的技能是高水平的理论知识的研究方面是匮乏的,老教师虽然有很好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但对教育理念的把握,训练方法的更新,技术的创新等方面是缺乏研究的。

【参考文献】

[1]王倩.我国高校舞蹈课程的推广与普及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6.

篇11

[中图分类号] G642.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027-02

科举制创始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至清趋向衰落。光绪二十七年(1901),武科考试正式废止,历经1300余年。古往今来,科举制度是合理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合理评价和选拔人才的一种有效方法。素有“象牙塔”美誉的大学校园已经逐步演变成为一个“微型社会”,学生不诚信事件时有发生,较为突出的是考试作弊现象。[1] [2]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全面杜绝考试作弊现象,促进高等院校学风、考风考纪建设,值得高校教师和管理者深思。目前,积极营造优良学风是高等院校的当务之急,其关键在于考风考纪的建设。考风考纪的好坏是教风与学风的综合体现。良好的考风考纪能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风、考风考纪的良好发展。[3] [4] [5]深入了解高等院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动机,建立预防体系,改变教学教法,是营造优良学风的基础。[6]本研究针对普通高等工科院校的特点,从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教学质量与日常的教学管理、校园人文氛围、学生自身状况、考试题型与监考质量和作弊处理方式等方面,深入分析学生考试作弊的动机与原因。

一、调查情况概述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在大学校园里进行问卷调查,在校园、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和食堂共发放问卷调查报告600份,收回问卷调查报告590份,经过后期数据分析与整理,其中有效问卷调查报告580份,有效回收率为96.7%。访谈调查采用面谈的方式,在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与学生进行随机访谈。本次调查对象为工科高等院校本科在校学生(不包括成教和自考学生),学生年龄、性别分布较为合理,符合调查与统计学原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考试出题现状

对“你喜欢任课教师在考前指定考试范围或者划出考题重点吗?”这一问题,87%的学生选择“喜欢”,5%的学生选择“不喜欢”,剩下的8%则表示“无所谓”。由此可见,目前大多数学生喜欢教师考试前给出考试范围和重点。从教师出题的调查情况来看,76%的学生表示教师会在考前给出考题范围或者重点。从这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会在考前给重点,特别是像记忆知识点较多的学科,这给考试作弊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平时教研会上不少教师表示学生都期盼教师在考前给出重点,如果给出重点,少部分学生会有情绪,甚至极个别学生会在教师教学考评中给予差评。50%的学生选择了教师给出的是记忆性的考试范围或者重点。大多数学生认为像记忆性的知识点考前背一下,考试就可以过关;一小部分学生认为,采用考试作弊的方式同样也可以通过考试。由此可见,如果试卷内容大部分是考察知识点的记忆,这就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82%的学生选择了开卷考试比较难。目前大部分高等学校规定开卷考试不得在书上找到原题答案,这种考试增加了考试的难度,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由此可见,采用上述开卷考试的机制能够较好的避免考试作弊的发生。

(二)作弊动机的调查

通过前期问卷调查我们发现,高等学校考试作弊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通过在校园、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与学生进行随机访谈,我们将考试作弊动机归纳为以下几点。

1.社会因素的影响。最近几年来,受到招聘条件要求的影响,大学生中出现了一股考证热。大学生普遍认为证书已成为衡量大学期间学习成效和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要想在毕业后找到一份比较好的工作,就必须通过各种资格认定,取得相应的技能证书。一方面,大学英语四、六级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等通用型证书成为大学生必考证书;另一方面,托福、雅思、公务员和注册会计师等各类职业型证书也成为许多大学生追逐的热点。现阶段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的时候,首要考虑的是学生成绩、证书等硬件条件,这使得大学生的“拜分主义”思想越来越严重。此外,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奖学金制度也十分强调学习成绩,奖学金的金额较高,部分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不惜在考试中采用作弊的手段。

2.考试体制不完善。目前高等学校普遍强调期末考试的权重,弱化平时成绩的考核,这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效率很低,部分高等院校学生迟到、早退、逃课现象十分严重,学风不好,学生考试靠短期强化记忆和作弊蒙混过关。考试形式比较单一,主要采用闭卷考试。监考方面,少数监考教师不认真履行监考职责,监考时聊天、看杂志、打电话等现象时有发生,对作弊行为视而不见。有时一个专业几个班级考试,有的教师监考严格,有的监考松懈,这容易造成认真学习的学生反而没有作弊的学生考试成绩好的情况。这种情况容易让学生产生负面的心理,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3.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大学生考试作弊受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但其自身方面的因素始终是主要的根源。中国高等教育普遍采取的是严进宽出的政策。大学生们高中期间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和升学压力,进入大学后,学生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反而不能适应自主学习的氛围,从而产生了放松学习的心理,把学习放在次要位置。有些学生平时不注重课堂知识点的积累和消化,考试时靠短期记忆和作弊蒙混过关。少数学生想通过作弊获得高分,从而获得奖学金。金钱的诱惑,让部分学生走向了作弊这条路。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高考分数或者其他原因,选择了自己不太喜欢的专业,从心理上对专业产生了抵触情绪,对专业学习没有兴趣,平时很少上课,期末靠作弊通过考试。

4.学籍管理制度的影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高等院校对学生实行综合测评,但成绩仍然是评价学生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所占比重较大。高等院校学籍管理对学生学习成绩有明确规定,如60分以下(不含60分)为不及格,几科不及格应退学,几科不及格应留(降)级或者无法授予学士学位。少部分学生为了拿到学位,不惜采取作弊的手段通过考试。

三、防止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策略

(一)加强学生诚信教育

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人无信不立。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这具体体现在考试中就是不弄虚作假、不舞弊。目前,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深刻理解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受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认为在大学校园里抄袭作弊不是可耻的行为,他们认为这最多是违纪行为。考试抄袭作弊危害极大,它影响校风学风,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高校应加强诚信教育,严肃考风考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要把诚信教育放在重要的位子,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风考风,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

(二)健全考试制度,从严治考

教务处在考前应该组织监考人员认真学习监考条例,履行监考职责,对在考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进行讨论和总结;对学生作弊的处罚要坚持原则,不应该姑息迁就,应该常抓不懈,健全考试制度,从严治考;应根据其情节轻重和认错态度好坏,给予相应的处罚,并及时公布处分结果;要加强处罚力度,决不抓大放小,使学生在以后的考试中彻底打消作弊的念头。

(三)提高教学质量,改革考试模式

教师在学期末应组织学生进行答疑,命题时不能向学生透露考试范围或者考题。教师要严格执行学校有关考试的规定,在“命题”、“评分”、“补考”等方面严格要求,评分时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应采用多种考试形式,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平时随堂测验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命题过程中要减少客观题的数量,增加主观题的数量,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能力,使“考试夹带”达不到作弊的目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打破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以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授课过程中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不断增加学科前沿知识的讲授。在课堂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与学生积极互动。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多次强调考试制度,打消学生的侥幸心理,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考试观。

[ 参 考 文 献 ]

[1] 沙莉.当代大学生对考试认知的变化及管理对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10-212.

[2] 孙世民,李世峰.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博弈分析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4(8):26-29.

[3] 漆勇政,魏友伯,石国兵.大学生考试舞弊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3(5):83-86.

篇12

中图分类号:G8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9-1212-04

根据中医脾主运化和脾主肌肉的理论,以及西医疲劳的能量耗竭学说,我们将运动补糖健脾相结合,探讨骨骼肌信号转导系统的影响,在健脾和补糖对骨骼肌能源物质的代谢和自由基的代谢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过度训练脾虚对骨骼肌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的P38的影响,它将为寻找预防过度训练的手段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验证中医“脾主肌肉”、“脾主运化”和“遥体苦劳则脾病”的理论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饲养 雄性Wistar大鼠95只,体重200 g左右,由沈阳市双义实验动物研究所提供,合格证号:SCXK(辽)2004-0012。二级条件饲养。

1.2 药物 四君子汤主要由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四味药按质量1:1:1:1配方,加水煎煮,用纱布滤出药液,4℃贮存,待用。

1.3 实验设计 根据随机设计原则,将实验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五组,分组情况如下:

各组按朱全等建立的超负荷训练大鼠游泳模型略加改进进行训练[7](表2)。水池100 cm×60 cm×70 cm,水温(30±2)℃,水深50 cm,每只大鼠游泳面积>300 cm2。周日休息,但正常灌胃。

1.4 实验方法 1) D-木糖和血糖的含量测定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2) 肌糖原含量测定。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3) GLUT4和P38蛋白表达的测定采用Western Blot方法。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实验数据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方法为方差分析(LSD法和Tamhane’St2) 和简单相关分析,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D)表示,显著性水平分P

2 结 果

2.1 6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各组大鼠D-木糖的变化: 与安静对照组相比,运动对照组大鼠的D-木糖水平明显降低,P

2.2 6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各组大鼠血糖浓度的变化 与安静对照组相比,运动对照组血糖浓度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与运动对照组相比,运动补糖组血糖浓度升高,P

2.3 6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各组大鼠肌糖原含量的变化 与安静对照组相比,运动对照组的肌糖原含量无明显变化。与运动对照组相比,运动健脾补糖组的肌糖原含量显著升高,P

2.4 健脾补糖对过度训练脾虚大鼠骨骼肌葡萄转体蛋白4(GLUT4)的变化 与安静对照组相比,运动组大鼠的骨骼肌GLUT4有下降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与运动相比,运动健脾组和运动健脾补糖组骨骼肌GLUT4均显著升高,P

2.5 健脾补糖对过度训练脾虚大鼠骨骼肌PKB的变化 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和运动健脾补糖组大鼠的骨骼肌P38的活性均明显升高,显著性分别为,P

3 讨 论

3.1 健脾补糖对过度训练大鼠骨骼肌糖转运蛋白的影响

3.1.1 过度训练对骨骼肌糖转运蛋白的影响 过度训练对糖代谢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糖原的储存和糖原的分解上,还与糖转运有密切的关系,大强度的耐力训练引起机体糖原大量消耗,甚至排空,运动后骨骼肌具有再合成糖原的能力,其中通过骨骼肌上的糖转体蛋白4(GLUT4)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再合成糖原是很重要的途径。它的作用是在刺激因素的作用下,介导细胞外液的葡萄糖进入骨骼肌和脂肪等细胞。GLUT4受多种因素的调控,其中包括高胰岛素、低糖、运动、减体重等。

运动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影响血糖、胰岛素等调节骨骼肌的细胞内GLUT4的mRNA和蛋白表达。有研究表明,运动引起 GLUT4 表达的改变相当迅速。大鼠6 h游泳后1 d,GLUT4mRNA 和 GLUT4 蛋白分别增加2倍和1.5倍[1]。多数研究表明从1次运动到长期的耐力训练,均表现出运动引起骨骼肌GLUT4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增加。而我们的研究结果与上述的结果不同,6周的过度训练后大鼠的小腿腓肠肌的GLUT4的蛋白表达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出现下降的趋势,但无统计学的意义。

有学者推测[2]骨骼肌细胞具备了非常精细的葡萄糖转运的调节机制,以避免过度的运动诱发效应。试想运动后糖原大量消耗刺激GLUT4mRNA的大量表达如果转译合成大量的GLUT4蛋白,使其在机体运动后全身缺糖的状况下,将血液中的葡萄糖的大量的转运到肌肉,进而将可能发生暂时性低血糖的危险。无法保证大脑等重要的器官能源物质的供应,这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抑制,也有人将其称为前转录抑制。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假说,过度训练脾虚大鼠骨骼肌GLUT4蛋白含量的下降趋势与血糖、胰岛素的下降相一致,但都没有达到统计学的意义,推测可能与血糖和胰岛素的下降幅度有关。

虽然大多数的报道都是运动引起GLUT4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但Asp等报道运动引起GLUT4下降,但他们采用的是离心运动降低了人[3]和大鼠[4]骨骼肌 GLUT4。并认为运动引起GLUT4下降的与肌肉损伤有关,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血浆CK的显著升高,这也是过度训练导致肌肉的微损伤的标志。由此推测运动后GLUT4的下降可能是GLUT4基因表达前抑制、肌糖原的恢复时相和肌肉损伤共同作用结果,其中哪一因素更重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1.2 健脾补糖对过度训练脾虚大鼠骨骼肌GLUT4的影响 运动训练能增加肌糖原的含量,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运动诱发肌肉细胞GLUT4基因表达增加所致。在运动后是否补充糖类,将对肌肉GLUT4蛋白产生明显的影响。在长时间运动肌糖原大量消耗后,肌肉细胞内部的GLUT4mRNA数量大幅度增加约高于对照组50%[5]。之后如果在运动后16 h不给予食物补充,肌肉细胞内的GLUT4mRNA将持续增加至原有的两倍,但此间GLUT4的转译效率却大幅度降低。推测骨骼肌细胞具备了非常精细的葡萄糖转运的调节机制,以避免过渡的运动诱发效应。运动后GLUT4基因的表达过程牵涉到至少两个先后的调节机制。在运动后缺乏糖类供应的过程,GLUT4基因的表达主要归因于前转译抑制的调节。如果立即补充葡萄糖,可能会引起后转录抑制。

Cheng IS[6]的研究发现运动诱导的大鼠骨骼GLUT4的mRNA表达的增加能被立即给予的葡萄糖下调。在随后的研究中还发现70%~75%最大摄氧量功率自行车运动60 min,在运动后给予高糖饮食组在血糖和胰岛素没有明显升高的情况下,GLUT4和己糖激酶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提示运动后的高糖饮食抑制了GLUT4的表达。Kentaro也发现运动导致骨骼肌GLUT-4增加[7]。给予高碳水化合物膳食后,出现了肌糖原超量代偿,但对胰岛素反应却下降归结为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环节被损害。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运动补糖组大鼠的骨骼肌GLUT4蛋白含量与运动组相比有升高的趋势,但没有显著的差异,同时其肌糖原含量和血糖量均高于运动组。推测长期的运动补糖,增加了血糖和胰岛素的水平,促进了GLUT4的蛋白表达,加快了葡萄糖的转运,使肌肉中的肌糖原快速恢复,使运动诱导的GLUT4蛋白表达的增加起到抑制作用。因而使运动补糖组的GLUT4没有出现明显的增加。

有研究显示健脾具有增加脾虚大鼠骨骼肌的能源物质储备的作用,其机制被认为是脾胃功能改善,能源物质的消化吸收增加有关,可是骨骼肌能源物质的储存除于消化吸收有关,还与骨骼肌葡萄糖的转运和糖原的合成有关,但有关脾虚和健脾与GLUT4的关系还未见报道,我们的研究显示运动健脾组GLUT4明显高于运动组,其肌糖原的含量也出现了增高的趋势。而在运动健脾补糖组骨骼肌的GLUT4却明显的出现了回落,同时骨骼肌的肌糖原含量却出现了超量恢复,与其它4组均出现了极显著的差异。推测健脾不仅改善了胃肠功能,还增加了骨骼肌的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使其在运动后及时补糖的前提下快速摄取血液中的葡萄糖,并快速的合成了肌糖原,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肌糖原的超量恢复。肌糖原的超量代偿又抑制了健脾引起的GLUT4蛋白表达的增加。因此导致运动健脾补糖组的GLUT4出现了回落。但这一结果是否由于健脾补糖改善了信号转导系统而提高了骨骼肌的胰岛素敏感性,还是由于肌糖原的超量恢复引起了信号转导系统的损伤,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健脾补糖对过度训练大鼠骨骼肌P38的影响

3.2.1 过度训练脾虚对大鼠骨骼肌P38的影响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系统(MAPKs)是一组非常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双重磷酸化蛋白激酶家族,在细胞生物信号转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典的MAPK激活途径是一种瀑布性的反应链:MAPK激激酶(MAPKKK)MAPK激酶(MAPKK)MAPK。MAPK家族由5种亚类组成:ERK1/2、JNK/SAPK、p38、ERK3/4、ERK5。其中以p38研究的较为深入。

P38MAPK是由360个氨基酸组成的酪氨酸磷酸化蛋白激酶。它是1993年Brester等在研究高渗环境对酵母的影响时发现的,它是哺乳动物细胞中发现的第3种MAPK,新近资料表明p38MAPK存在6种异构形式。即P38MAPKα1/α2、p38MAPKβ1/β2、p38MAPKγ和p38MAPKδ。p38MAPKα和p38MAPKβ普遍表达,p38MAPKγ主要在肌肉中表达,p38MAPKδ主要在腺体组织中表达。研究发现,紫外线照射、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应激刺激(H2O2、热休克、高渗环境、蛋白合成的抑制剂、缺血/再灌注)以及脂多糖(LPS)与 G细菌细胞壁成分均可激活P38通路,其主要参与应激条件下细胞炎症反应和细胞调亡过程。

有研究发现,在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如马拉松跑后 P38MAPKγ的磷酸化可以升高4倍,但P38MAPKα的磷酸化无变化。Thong[8]等人报告生理浓度的胰岛素可以引发骨骼肌中适度而又持久的P38MAPK途径的活性。此外,运动对P38MAPK磷酸化的刺激效应可以至少持续3h,在伴有胰岛素刺激下可以一直保持很久。说明运动后骨骼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升高可能有P38MAPK的作用。运动激活P38MAPK分子的同时,也激活下游的信号分子MAPKAPK 2[9],运动对P38MAPK途径级联激活与葡萄糖转运呈正相关。还有试验发现用P38的拮抗剂SB-203580可以明显降低运动后骨骼肌对葡萄糖摄取。其中可能的机制是:P38可能参与运动激活细胞肌肉中GLUT-4的蛋白表达和易位,参与应激状态下骨骼肌细胞葡萄糖摄取的调节;P38能够提高运动后骨骼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为排除一次运动对P38的影响,朱利用糖尿病大鼠进行不同强度的8周耐力训练发现,最后一次运动结束后24 h骨骼肌中P38活性仍增高,且低强度运动组P38活性提高的更明显。提示8周的耐力训练使骨骼肌发生了适应性改变。然而也有研究发现在正常大鼠和人体耐力训练后48 h骨骼肌细胞P38蛋白含量和活性均降低[10],上述结果提示在正常血糖状态和高血糖状态下运动对骨骼肌细胞P38活性调节可能作用不一样。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6周递增大负荷训练后,大鼠骨骼肌中P38活性升高,但并没有发现骨骼肌的糖原含量和GLUT4蛋白表达的升高。提示P38的升高并没有增加骨骼肌GLUT4的含量和肌糖原的储备,推测在过度运动后的低血糖和胰岛素的情况下,P38并没有影响GLUT4的表达以及肌糖原的储备。

有研究表明离体大鼠的骨骼肌中和p38MAPK磷酸化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应力变化所致;而与收缩相关的代谢和离子分布的变化,如活性氧产生、较高的机械应力性应激对p38的磷酸化有影响。我们研究显示,过度训练后大鼠骨骼肌中的MDA含量升高,SOD和总抗氧化能力下降,推测可能是运动引起P38增加的刺激因素。ROS可通过引起细胞脂质过氧化或调节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而诱导细胞凋亡。weinbrenner等[11]研究发现对心脏进行缺血再灌可以提高心肌P38MAPk的活性,国内学者王红霞[12]研究发现心脏缺血预处置提高了P38的活性,并认为P38的激活是心脏缺血预处置保护作用的关键环节。由此推测过度训练引发自由基生成的增加和抗氧化能力的下降是引发P38活性增加的机制之一。这一结果提示过度训练引发自由基生成的增加可能是激活P38的主要原因,同时P38对糖代谢的调节作用被运动后的低血糖和低胰岛素作用所抑制。

3.2.3 健脾补糖对过度训练脾虚大鼠骨骼肌P38和ERK的影响 YCreer A(2005)研究表明运动后高糖饮食会提高骨骼肌MAPK系统的活性。为排除高糖引起的高胰岛素和高渗透压效应的影响。Yuichi Kawano[13]将骨骼肌分别暴露在高胰岛素、高渗透压和高葡萄糖的状态下研究其对刺激骨骼肌的MAPK级联的反应,发现肱二肌P38在高渗透压下磷酸化增加了5.2倍。然而胰岛素对其没有影响, 在高葡萄糖的暴露下P38磷酸化的趋势被抑制了23%,高血糖对PKB也没有造成影响。结论是短期的高葡萄糖暴露不影响P38的活性。我们的研究显示运动补糖组骨骼肌P38和ERK1/2的活性都出现下降的趋势,其中P38显著的低于运动组,但其血糖水平明显高于运动组,提示长期的补糖使血糖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对P38和ERK1/2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抵消或高于自由基对其的激活作用。

有文献报道,p38MAPK可能通过提高GLUT4的内在活性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增加葡萄糖的转运与摄取。最近运动对MAPK信号途径的调节越来越受到重视,p38MAPK被视为MAPK的下游激酶,抑制p38MAPK活性或表达无生物活性的p38MAPK均可抑制AMPK激活所致的糖转运。因此p38MAPK还可能参与了运动诱导的非胰岛素依赖的糖转运。研究表明离体大鼠的骨骼肌中和p38MAPK磷酸化的增加。分析其原因可能于血糖浓度、肌糖原含量和胰岛素的水平有关,也就是说在低血糖状态下,P38在促进骨骼肌摄取葡萄和肌糖原的合成方面作用不大,但在高血糖水平时它将与胰岛素一起促进糖的转运和糖原的合成,因此导致骨骼肌中的肌糖原含量明显高于运动组,甚至超过了安静对照组。

李丹[14]通过饮食不节加疲劳过度造成脾气虚证模型,并且在脾气虚证的基础上以温热伤阴造成脾阴虚证,研究发现心脏的MAPK活性明显升高,经滋脾阴方药治疗后心肌的MPAK活性进一步升高。我们的研究发现过度训练引起脾虚大鼠骨骼肌P38的活性明显升高,而运动健脾组的大鼠的骨骼肌P38有明显的回降。同时健脾组的SOD和总抗氧化能力回升,MDA也回降,提示健脾通过改善胃肠功能增加了各种营养素的吸收,其中包括大量的抗氧化剂的吸收,还有大量的微量元素(Cu、Zn、Mn等)的吸收,加快机体抗氧化酶的合成和抗氧化剂的恢复。提高了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少了自由基的产生,减轻了对MAPK信号系统的刺激,使P38的活性也下降。另外骨骼肌中肌糖原的含量也恢复到了正常或超过了正常,肌糖原的大量恢复也可能是使P38恢复的原因之一。其中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运动健脾补糖的P38的蛋白出现了进一步的升高,同时出现了肌糖原的超量代偿,推测补糖使血糖水平的升高和四君子汤的抗氧化作用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提示自由基作用减弱的条件下,高血糖对P38具有较强的激活作用,并使其参与了对骨骼肌糖转运和糖原合成的调节,对肌糖原的超量代偿起到重要的作用。

4 结 论

1) 过度训练脾虚的大鼠的骨骼肌MAPK信号转导系统的P38途径虽然被激活。但骨骼肌的葡萄糖转运和糖储存被低血糖和胰岛素所抑制。因此没有明显改善骨骼肌的肌糖原储备。

2) 健脾补糖从改善胃肠功能、增加能源物质的摄入、提高抗氧化能力等多靶点激活了P38,使骨骼肌对葡萄糖的转运速度与合成速度均加快,在末次运动后24 h就使肌糖原达到了明显的超量恢复状态。

参考文献:

[1] Ren JM, Semenkovich CF, Gulve EA, et al. Exercise induces rapid increases in GLUT4 expression, glucose transport capacity, and insulin-stimulated glycogen storage in muscle. J Bo Chem,1994,269:14396-14401.

[2] Cox JH,Cortright RN,Dohm GL,et al、Efect of aging onrespo nse the exercise training in humans: skeletal muscleGLUT4 and insulir sensitivity.J Appl Physiol,1999,86:2019-2025.

[3] Martineau LC,Chadan SG,Parkhouse WS.Resistance of the ages myoeardium to exercise ― induced chronic changes in glucose transpo rt related protein content.Mech Ageing Dev,1999,110:109-118.

[4] Terada S, Yokozeki T, Kawanaka K, et al. Effects of high-intensity swimming training on GLUT-4 and glucose transport activity in rat skeletal muscle. J Appl Physiol,2001,90:2019-2024.

[5] Etgen GJ Jr, Farrar Rp, and Ivy JL. Effect of chron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GLUT-4 protein content in fast-twitch muscle. Am J Physiol Regulatory Integrative Comp Physiol,1993,264:R816-R819.

[6] Hofman S and Pette D. Low-frequency stimulation of rat fast-twitch muscle enhances the expression of hexokinase Ⅱ and both the translocation and expression of glucose transporter4(GLUT-4). Eur J Biochem,1994,219:307-315.

[7] Kentaro Kawanaka, Lorraine A. Nolte, Dong-Ho Han, Polly A. Hansen, and John O. Holloszy Mechanisms underlying impaired GLUT-4 translocation in glycogen-supercompensated muscles of exercised rats 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2000,279,6,E1311-E1318.

[8] ThongFS,DeraveW,Urso B,Kiens,RichterEA..Prior exercise increases basal and insulin-induced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hosphorylation in human skeletal muscle.J Appl Physiol,2003,94(6):2337-41.

[9] Widegren U, Jiang XJ, Krook A, Chibalin AV, Bjornholm M, Tally M, Roth RA, Henriksson J, Wallberg-henriksson H, Zierath JR. Divergent effects of exercise on metabolic and mitogenic signaling pathways in human skeletal muscle. FASEB J,1998,12(13):1379-89.

[10] Carlson CJ, Koterski S, Sciotti RJ, Poccard GB, Rondinone CM. Enhanced basal activation of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in adipocytes from type 2 diabetes: potential role of p38 in the downregulation of GLUT4 expression.Diabetes,2003,52(3):634-41.

[11] Weinbrenner C, Liu GS, Cohen MV, Downey JM. Phosphorylation of tyrosine 182 of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correlates with the protection of preconditioning in the rabbit heart.J Mol Cell Cardiol,1997,29(9):238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