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0 05:14: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物理教育经验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堂生动且有效益的高中物理课,就是要在课堂上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性地指导教学。通常来说,评价一名高中物理教师的优秀与否,主要不是看此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是不是教完书本中的内容,或者是教得认不认真,而是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应学的知识或是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之后收获很小,即使教师在教学中已经用了很大心思去"教",那么,这名教师也不能算一名优秀的高中物理教师。
以下是笔者以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愿与读者共同探讨分析:
一、概念特有属性及意义所在
所谓概念就是对客观事物特有属性,无论任何事物,只要认识了它的特有属性,就会很自然的在头脑中产生其概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正确地理解概念,就必须引导学生找出概念的特有属性,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以及外延,从而正确地掌握概念,万万不能让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进行死记硬背的方法,因此,认识概念的特有属性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要想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教师不能仅仅按照教科书的单一方式叙述,这样只会让学生对概念的特有属性产生片面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上,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阐述讲解,如此一来,一定会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会在学习物理中正确的运用概念的特有属性。
二、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结构
无论在哪科教学过程中,零乱的、无结构的教学方式,都是难以令学生接收的,更不会有好的教学效益。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也不例外,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所构成的理论框架。知识的整体由部分构成,但整体比部分之和的意义更大。要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内涵、外延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经常帮助学生建立起单元、章节以及全书的整体框架,使物理知识系统化,形成合理的物理学科的认知结构,积累组块思维的材料,就更好理解物理规律,并借此获得直觉的判断和联想,进而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提高教学有效性。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结构主要可以分为:首先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其次要全面地训练物理思维方法和物理研究方法;最后,要培养学生运用组块思维的习惯。
三、高中物理的教学对策
在了解了高中物理的特有属性及其重要意义,以及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结构之后,如何进行高效的课堂教育则成为了下一个话题,以下是就高中物理教学对策做出的几方面论述:
(一)适当的进行提问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引导学生去学习所要学到的知识外,提问也可是说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因为它是最好的反馈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忌僵化采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提问,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要能使学生看到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这对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重视高中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实验是人为地创造一个环境,人为地控制物质变化的过程,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下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进行的操作.因此可以说,实验的精髓不在于观察,不在于动手做,而是在于”控制”。 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在人们的社会生活、生产及现代科学技术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周围,物理现象随处可见,在各行各业生产实践中包含的物理知识、物理原则也极为丰富。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物理学更是一马当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室需要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课堂演示实验能直观再显抽象的物理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三)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交流的主导一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出最好的学习氛围,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以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好物理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课堂上教与学之间的交流活动。教师与学生是组成教学的两最基本的因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少不了学生主动性的参与和配合;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法的获得、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点拨。所以,努力使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活动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根本。
四、总结
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要想把高中物理教学做得更加出色、取得更好的效益,这就要求我们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要不断的研究此学科的基本教学结构、有效教学方法等,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总结出教学经验,这样以来,高中物理教学才会高中学科中日益进步,为学生们在高考成绩中加上更多的分数。以上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不足之处敬请担待。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0028-02
高中物理教学是一门基础理论广泛、实践性突出的综合学科,在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今天,高中物理教学唯有强化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基础理论教学、注重知识技能培训,来源于生活的创设教学情境,促进物理公式、物理知识与生动的生活场景的紧密融合,才能使学生真正体味物理教育的魅力。
一、终身学习观念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深刻内涵
终身教育观念是一种贯穿于人们生活始终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提升理念。将终身学习观念引入高中物理教学中,转化为一种科学的教育方式则有利于学生在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时继续学习相关物理知识与技能,并体验科学研究带来的快乐。在终身学习观念的支配下他们更能充分掌握相关专业科学的实践方法,强化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形成,在自主的探索中形成学习的热情,理解物理科学的文化精髓、科技内涵及其对经济社会的深刻影响力,并促进了自我发展。
形成自如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特殊学习能力。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主要包括对物理知识、物理技能、专业语言与智慧的融合贯通,是一种全身心学习品质的综合架构。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顺利并成功的完成了物理实践活动,实现了自我的逐步提升,在积极参与中、共享探究中、实践思考中、勤奋探索中掌握了全方位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依据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发生了创新的改变,教师们更注重来源于生活情境的教学方式运用,并科学的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形成自主的探究实力、综合的物理技能、忘我的钻研精神,为其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贴近生活、创设情境,充分激发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物理学科的高度实践性与贴近生活性决定,高中物理教师必须注重创新教学、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用来源于生活的教学实例、教学情境,科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加深对物理公式的印象,深刻理解物理的定律及公理,从而在热爱物理、愿意学习物理,善于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占据学习的主导地位,形成强劲的自主学习动力。例如在重力加速度、牛顿定律、万有引力等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应将这些理性的知识用实验的方式、生活的教学情境加强其与学生感性认识的沟通,并通过合理、深入浅出的教学推理、科学的课堂讨论等环节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物理结论层面,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物理定律的深刻理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科学引导作用,在终身教育观念之下注重自身的主导作用、启迪规范作用,重在培养学生会学、愿意学、积极学的态度,使他们学会用物理思维思考问题,找到物理学习的捷径。
2.强化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的科学钻研能力
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是塑造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能力、激发研究动力、增强自主获取物理信息、强化处理问题能力及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综合性教学环节,因此教师只有注重强化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自主验证、自主实验中形成良好的探究思维并促进物理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例如在教授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点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掌握该定律的精髓,可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根据教学现有设备制定实验方案,选择相应的实验器材并按照方案步骤进行演示操作,令学生配合教师记录实验数据并组织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使他们通过不断的尝试与验算得出科学的结论。接着教师还可将学生分为几组展开自主实验及记录数据,培养他们的实验动手能力。同时,教师可在实验教学前先引入假设教学法,使学生全面展开对假设结论的实验验证,在不断的实验失败与经验总结中自主创立科学的探究学习方式,并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从而形成综合的物理学习素养。
3.引入多元化评价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高中物理教师应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不仅对自身的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价,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展开科学、全面与合理的评价,主要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结果及学习的科学态度等环节入手,运用一定的评价技巧与多样性、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与赞扬,少给学生一些批评与指责,从而使他们在教师的关爱与支持下、科学引导与正面激励中提高自主学习物理的热情,并最终强化以终身学习观念带动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终身学习观念是高中学生可持续发展、塑造综合竞争力的必要保证,高中物理教师只有充分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创新学习的科学发展观念,才能使他们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畅游自如,形成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综合学习能力,并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贡献最大化的服务价值。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强化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整合与应用,把现代先进科技作为一种认识工具,使学生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探究问题、更新知识和追踪科技前沿的研究成果,无论从教材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我国处于初期阶段,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提出了新的理念,新课标下实时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有效地促进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在提高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只有在新课标下的课程整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主要仍然体现在CAI(多媒体辅助教学)上,其他领域涉及较少,另一种整合,则侧重于信息技术内部各部分之间整合,存在局限性。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整合过程中存在如形式主义盲目整合等倾向,没有把高中物理教学过程和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过程系统化。同时没有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合理适时地选取,使整合进入一片死海;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流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
三.研究途径: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是在新一轮高中物理课程改革过程中,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的新思路、新方法,形成全面系统化的整合方案和理论指导,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新高中物理课程体系,形成先进的课程理念。《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课程实施上要注重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这里进一步明确了新高中物理教和学的过程中,必须与社会接轨,必须能用先进的技术,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新课标下教学理论的研究,新课标下教学活动方式的研究,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戏课标下教材二次开发的研究,四个子课题的研究,理解新课程体系中,高中物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点,真正地实现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理念;
2.研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形成先进的信息观。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数字化为新动力,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及传感器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十一五”期间,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年10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年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做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这三次重要会议都反复强调“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所以对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内涵及外延的研究;二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特征、形式等的研究,三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方面的研究。总之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将会为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丰富内容和打好基础;
3.国内外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现状及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的研究,争取一不重复,二要创新,形成先进发展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观。在全国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的相关研究已有很多,他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①形式主义整合,个别学校以计算机被用次数来评价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结合的好坏,个别教师把计算机当做“电子黑板”,陷入认识上误区。②个别教师教科学要由实验得出结论都不做实验,用课件来代替实验,所以这种做法违背教学规律,同时也违背了实质上的整合理念。③当今大部分教学课件系统无交互性,很难达到教学效果。④许多教师及研究人员认为整合就是“1+1=2”,使简单的累加,对整合的本质缺乏认识。所以对于本课题的研究,为了少走弯路,不做重复工作。
四.研究内容
1.研究新高中物理课程体系,形成先进的课程理念。
2.研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形成先进的信息观。
3.国内外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现状及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的研究,争取一不重复,二要创新,形成先进发展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观。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广泛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并组织课题组成成员学习相关课程整合的先进理念,提升各位教师对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理论认识,进一步提高教学实践。
2.案例研究法:开展以某班学生“感受记录”的案例研究及2位左右教师“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两方面为主的案例研究。
3.行动研究法:利用校内外教学公开课,对新课程高中物理和信息技术整合进行实践研究,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定期指导及时间调整整合方案。
4.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教训,建立符合我校自身特色的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方案,指导我校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课程整合实践。
六.研究预期成果形式:
1.成《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专著。
2.对本地区整合现状进行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3.完成几套教学软件。
4.建立高中物理教学资源信息库。
5.DISlab
七.进度安排及人员分工
㈠.人员情况:
研究阶段及细致分工:
1.20**年4月—20**年7月,确定课题名称为《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研究》,并且提出观点,主要参与者:
2.20**年7月—20**年11月,规定《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研究》的研究方案。同时撰写高富老师开题论文。
3.20**年11月—20**年8月,搜集相关资料,实施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步实施:
4、20**年11月—20**年1月,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理论研究。
①、20**年1月—20**年4月,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现状进行研究,同时也对省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和整理。
②.20**年4月—20**年8月,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地研究新课程中高中物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切入环节及整合形式。
③.20**年8月—20**年1月,整理和分析材料,并对某班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对工作教师进行整合反思案例研究,对前期研究工作进行反思和修正,最终形成较完整的整合理论性材料。主要由吴永焕和李金鸿老师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147-01
新课改的教学体系的实施对物理的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学的物理教育必须要将重点放在学生本身的发展,以整体的知识体系作为载体,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以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为主,加强学生们的个性培养和专长的培养。这样,探究性的教育模式会备受关注。探究式教学是当今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方向,对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意义非常重大。
一、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现象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探索(讨论)分析、实践解决问题(教师加以点拨)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规律)结论(规律)的应用、培养能力练习(考察能力的情况)”,学生形成“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思考讨论提出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可含教师帮助)得出结论(原理)解决相关问题(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迁移)”的体验式的学习形式。第一,先产生了质疑;第二,相互间的讨论;第三,是探求;第四,是经验总结;第五,合理的应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将学习的权利完完全全的交给了学生们自己,老师只会提供给学生们情景教学,让孩子们自己探求真理,通过自己的多思多想,总结,实践等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来解决问题,将应试的教育转化为形式丰富多彩的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让学们对学习内容加深了印象。
二、强化实验教学,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果的手段
1.重视物理实验对学生创造能力的促进作用。中等教育的物理教学应该让学生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不能呆板,不能让学生们认为物理是非常严密的学习系统,应该让学生们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案例:镜子亮还是白纸亮?
将光学试验室布置成暗室,准备如下实验仪器:手电筒、一面镜子、一张白纸。
提出问题:在相同条件下用手电筒分别照射镜子和白纸,是镜子亮还是白纸亮?学生立即回答:“镜子亮”。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现象,结果大部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刚好相反,
白纸看起来竟然比镜子亮!只有少部分在特定位置的同学观察到镜子比白纸亮。改变手电筒入射光束的角度,结论依然成立,只是观察到镜子亮的同学所处的位置有所改变。看似复杂的实验结论立即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疑问,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思考和讨论,不仅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所以,老师应该加强物理的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方式来激发学生们对物理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中以实践性的教学模式为主,多多的让学生们参与到实践中来,让每个学生们都有探究科学的机会,课内与课外相互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答案。展开学生自己的活动,在学生们自己探究中得到答案,在整个实践的过程中寻求学习的快乐,加强学生们自我能力的培养,以及各方面共同提高。
2.强化对学生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实验效果的体现从根本上就是实践技能的体现。在进行实验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停的根据课堂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实验以及合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在进行教学实验的过程中主观阐述自己的观点。及时在学生们进行阐述的过程,问题往往会不成熟,老师就应该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实践证明:通过实验的反复证明来得出共性,注重培养学生们的目标性,主次清楚,可以加强学生们实验的技能,使得学生们的实验能力不断的提高。
3.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现如今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可以大大的节省老师的时间,为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实验,例如幻灯片,影视,录像等课件的出现,老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来做出形形的教学场景。可以加强学生们的兴趣度,为整个课堂增添了趣味性,可以更加直观的表现出物理的本质特点,能在短时间内展示物体的运动和变化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性的探究教学是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可以更加的让学生们熟练的掌握物理知识,探求学生们自身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手脑相结合的方式,也是咱们物理课程发展中为之重要的信息资源。因此,物理课程应该更加重视实验。在物理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将实验与科学探究有效地结合起来”成为了新课标下主旋律,我们应尽可能将传统的菜单式实验改变为探究式实验。老师要因地制宜,选择自己合适的教学方式,合理进行分析规划探究性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去引导学生们熟练掌握物理知识,加强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意识,培养学生们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乔际平,刘田珉.物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何为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一种为了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作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教学活动的环境,这是由于学生对以往学过的知识、实践活动的掌握力度不够,还不能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在高中物理问题讨论式的教学实施中,可以利用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
在传统的教学中,高中物理的教学实际上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教学,导致很多学生将物理与生活脱离。其实,物理学科与生活密切相关,老师在教学过程应该时刻注意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靠近,从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比如,在人教版的高中物理必修一的“摩擦力”教学中,老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众所周知,学生在踢足球的时候,足球会逐渐慢慢停下来,这是什么原因?(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第二,在汽车的轮胎上刻有凹凸的纹路有何意义?(因为使得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越多就越能增加摩擦力);第三,仔细观察手端茶杯,茶杯静止,手捧茶杯水平运动,竖直运动,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比如静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可以是相同、相反,又或者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甚至是物体受到静摩擦力可以是静止状态等理论问题)
(二)创设差异性的实验问题情境
所谓差异性的实验是不同于学生之前学过的概念或者理论常识、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的科学实验。从作用上看,比起普通常规的科学实验,差异性的实验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设计差异性实验时,老师需要时刻注意符合科学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简易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将其深刻融入高中物理的教学中。有著名学者说过:“人类认识世界中,物理学实验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比如,在“内接法与外接法测量电阻”的教学,老师先让学生分别采取内接法和外接进行测量同一只电阻,由于受常规思维影响,大多数学生会认为这同一只电阻的测量结果的阻值是会是相同的,事实上,结果是内接法和外接法测量出的结果截然不同。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著名教育家、学者陶行知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就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方法解决问题,才可能找到独立思路。”问题,作为学生讨论探究的重要导火索,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所以,在日常高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尤为关键的。
(一)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显然是不符合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提高,所以,老师要摒弃之前单调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通过具有活力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首先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其次,老师需要提供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让其自主分析、自主探究问题、自主做出经验总结。最后,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10―15分钟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建立合作小组是进行讨论的重要前提,学生进行组内的讨论和交流,能够产生思维的碰撞,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进而实现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发言
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基础学科,学生从初中已经开始了对它的学习,可以说,对高中的物理教学是有利的。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的教学,从内容到形式的要求都与传统的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变得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了解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新课改注重知识与技能,更强调过程与方法,因此高中物理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和今后的全面发展。
一、挖掘教材内容,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和献身科学事业教育
物理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教育内容。如:牛顿的忘我工作,勤奋和悉心钻研精神;安培的刻苦学习、专心致志;欧姆的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法拉第的高尚品质和致力于科学研究精神。从我国古代指南针、地动仪、火箭的发明,到现代的“两弹一星”和“神舟号”成功收回。教师应善于挖掘利用这些辉煌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为科学而学习的责任感,用知识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立足课堂,准确定位,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强调探究式学习,把科学探究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要求由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传承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移,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与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既要结果,更要过程,发挥课程教学的效益,物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要从讲台上走下来,变单纯的课堂上的“教”与“学”为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共同体,并在这个共同体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的去观察,仔细倾听,真实感受学生的所为、所思、所想、掌握课堂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不断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服务,。根据课改工作的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体现民主教学的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学生,增加对学生的感情投入,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教学语言要富有激情,善于诱导,使学生进入求知的境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愿学、爱学、乐学。
三、转变教学行为,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在授之以“鱼”的同时,要和学生共同在“渔”的过程中体会快乐感和成功感,新教材依据新课标的内容和建议设计了多种方式的活动,如想想议议、想想做做、实验探究、科学世界等,。物理教师要认真解读新课标提出的各个教学目标,深刻领会编者在教材上设计每一项内容、每一个活动的出发点和意图,改变物理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功能,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努力实现物理教学的三个转变:
1、由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向重视过程的教学
重视结论的教学过程强调知识的直接作用,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解题乱套公式,形成“高分低能”的趋势。而重视过程教学是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概括能力的途径。要适当设计一些情境展现的问题,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把物理概念和具体情境进行有机结合。因此重视探究过程的教学设计,就是重视对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猜想、抽象、实验、概括等探索性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能力。
2、由重视解题训练转向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必要的解题训练是学会初步应用的基本需要,但过于强调解题训练,热衷于题海战术,则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的不负责任的做法。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保持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亲近和热爱,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勇气,勇于探索日常用品或新器件的物理原理。物理教学不仅教会学生解题,更应重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和探索兴趣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由重视定向思维转向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
传统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定向思维的培养,而定向思维往往使学生思考问题时思路狭窄,解决问题时方法单一,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学中必须由重视定向思维转向重视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质疑问难,使学生品尝到标新立异的乐趣,从而保持终身的探索兴趣。
物理学是大学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也是人类科技文明的重要成果,学习物理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大学物理难度较大,加上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学生出现了一定的厌学情绪,大学物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就如何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广大大学物理教师们交流探讨。
1 提高教师素质,强化师资力量
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指出,这里的“大师既要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只有不断提高大学教师的素质,才能真正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为实现中国梦培养合格的人才。大学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不同,更加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教师首先就要在吃透物理学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多读文献,多看著作,在扎实基础的前提下,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并开阔学生的视野,积极与学生分享物理学最新研究进展。此外,大学教师往往还需要开展科研工作,物理教师要同时做好科研和教学工作是不容易的,因此更需要通过科研工作来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除了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外,教师还需要积极学习交叉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从而发挥复合型人才的优势;提高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素质同样也是大学物理教师所需要的,采用科技和人文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此外,高等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教育方法也是大学物理老师需要不断学习的知识,从而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除了教师自身发动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以外,学校、教研室、课程组等组织,也需要建立健全奖励、帮扶机制。重点培养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对在科研、教学上都有突出表现的教师要给予精神上、物质上的奖励,从而提高大家的工作热情和钻研精神,从而不断强化师资力量,建立起一支素质够高、能力够硬的大学物理教师队伍。
2 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提高学生对于物理课程的兴趣。
物理学一直以来都是相对枯燥的一门理工类学科,大学物理的主要课程包括力学、光学、热学、电磁学,以及一些近现代物理研究进展等。在内容上算是初高中物理的进一步拓展、延伸,但是高中物理偏向于对特立的研究,而大学物理更多的是研究普遍现象。正是由于内容结构上的相似性,加上进入大学以后学生对于物理等基础学科学习的不重视,导致了上课不认真听讲极为普遍,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上课的内容。因此,丰富教学内容,让物理教学也生动起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相关知识点,穿插介绍一些相关物理知识的发展历史,以及该领域杰出科学家的趣闻,可以有效的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进而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与他们专业的知识上,如土木工程专业的,可以更多的讲解一些力学知识,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最后,给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学发展现状和最新的科研成果,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热情。
3 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简单概括起来就是老师讲课学生听的“灌输”教学模式。尤其是大学教育的基础课程教育更多的是大课为主,学生数量较多,专业较杂,基础也参差不齐,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难度。然而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使得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的学生缺乏了思维训练、创新能力的训练机会,更何谈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要改变这种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模式,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首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或者“圆桌会议”类型的教学方式,将问题抛出以后,由学生自发组队讨论,并最终给出统一的结论,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来;其次,要增加学生课程预习的份量,并提出明确要求,在课堂上也可以采取让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同学一起讨论,最后教师在总结的教学方法,这样一来,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更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物理学是一门实践科学,还需要增加实验课程的比重,提供学生参与科研的机会,让学生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真正意义上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更多的是采用板书教学的方法,近些来PPT教学的方法也逐渐普遍起来,这些方法虽然经典,但是效果却还是有所欠缺。尤其是在多媒体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包括动画模拟、仿真实验等,可以在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4结束语
大学物理是重要的基础学科,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笔者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为以上三点,希望能够对其他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吴杰,蒋逢春.关于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8:64-65.
[2]肖生春.关于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9(下旬刊):41-42.
[3]周清华,胡伟.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J].科教文汇,2012,12():107-108.
[4]张勇.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纵向和横向关系的研究[J]. 襄樊学院学报. 2007(11):25-28.
为了研究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我们在我市选取了八所普通高中理科班的学生发放了236份调查问卷。调查问题如下:
1.高中物理学习中,你觉得物理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2.在物理课堂上你们经常和老师展开讨论吗?你是否希望这样的讨论多一些?为什么?你有过类似讨论的机会吗?
3.到目前为止,你印象中做过多少次物理实验?自己是否亲自动手做过实验?
4.用简短的一句话描述你心目中理想的物理老师及理想中的物理课堂氛围。
5.你认为合适自己的物理教学是怎么样的?
从回答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希望能够在课堂与教师有交流和对话,然而结果却是很少有学生有这样的机会;学生希望能够多与老师互动,激烈地讨论,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情绪高涨,但是这样的情形是不多见的。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一些可以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学尽量采取互动的形式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大家向往的。因此,想要在物理课堂上得到互动效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班级上创建多个学习小组,建立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责任关系。每次课堂教学,都安排学生参与,争取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遇到问题时学生共同思考,共同解决,自己总结得出结论。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自体验每一个教学实践活动,以此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形成自主学习的动力。
2.课堂问题讨论要循序渐进。教师应摒弃以前自问自答的形式,多让学生参与,引导他们对问题疑点、难点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要过早对学生的问题做出结论,要让学生在多次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并在讨论中达成共识。
3.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言论自由。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尝试不用举手点名回答问题或者发表言论的老套做法,学生可以自主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或者对老师提问,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允许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随意加以妄断或者否定。一改单向的灌输式教学,开展双向或者三向的多向活动。[1]
二、树立新课标中探究式教学理念
探究式教学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这种教学方式主要围绕三个环节开展,一是提出问题,二是分析问题,三是解决问题。以下是具体的三个环节:
1.学生初次自主地对问题进行研究。让学生初次自主探究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和学习能力,以及给予他们思维拓展的时间和空间。这涉及发现提出问题,做出猜想,交流讨论等探究要素。
老师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先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创设合理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随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随即老师适当地引导学生讨论,然后对问题进行大胆的假设和猜想,找寻问题的结果或解决方案。
2.老师与学生共同探究。物理老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及他们对此做出的猜想和假设认真进行分析研究、筛选,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者根据知识原理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老师不能一味地以板书和讲授为主要的教学模式,要注重交流式教学,缓解课堂严肃紧张的气氛,要试着营造自由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看、想、问、说、做。老师在课堂讲授的时候要注意收放的程度,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去了解的,就尽量不做详细讲解,能够学生自主解决的问题,要留给他们自己探讨研究。这样学生会慢慢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学习方法,深刻掌握知识点。[2]
3.探究式教学的总结和反思。这一个环节主要涉及评估者一要素。师生共同探究之后,老师让学生整理思考总结这个学习过程的结论和方法,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思维规律。与此同时,老师应该引导鼓励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地解决同一个问题,将学生从课堂上带到现实生活中,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鼓励其创新求异。
三、尽量组织学生较多次数的物理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然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一些学生对物理实验教学很不满意,主要有:
1.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往往以讲授为重要授课模式,使得实验课没有充分时间,直接缩短实验教学时间。
2.由于多媒体给教学带来了便利,很多老师习惯于利用多媒体教学,直接演示模拟实验过程和结果,偏离原本的物理实验教学目的,没有实际操作,这使得学生对物理结论不够信任,也使得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培养,创新能力更是匮乏。
3.没有运用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生的实验操作都是模仿老师的实验操作,他们对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不是很了解,也不明确实验目的。这使得一些学生对实验不感兴趣,做实验的热情不是很高,积极性也提不起来,导致实验教学效果很差。
4.对于物理实验操作没有实质性的考查。由于高考对物理实验操作能力没有一定的考核测试,所以大部分老师对实验教学不大重视。
教师首先一定要按照教材上的要求,把应该做的实验认真做好,设计好每个实验的过程,适当改变实验形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不要一直重复相同的实验教学模式,要适时适当地做出改变。例如有些时候可以把一些练习题通过实验来做,还可以增加有趣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总之,物理实验要尽可能多地出现在物理课堂上。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合常理和有悖物理定理的问题,应该学会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分析,找出问题所在,这会使他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发展,引导他们对物理思想进行总结。任何一个物理实验都是有一个设计思想的,一个成功的物理实验,是包括设计者对已有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创造性构思。让学生多研究一些前人的实验设计思想,从中得到一些领会,这是有效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的方法之一。例如,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个实验时,要适时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要把橡皮条的结点两次拉到同一位置;在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时候,引导学生弄明白为什么要使长木板倾斜以平衡摩擦力,等等。
四、结语
高中物理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学科,可能高中阶段对物理学习的内容会伴随我们一生,让我们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物理规律,帮助我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上碰到的一些问题。物理教学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就,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各高校和老师应认真对待和考虑的问题。
物理实验部分教学改革是物理新课程改革的重点。近六年来,笔者在转变工作职能、提升设施效能、创新实验思路、提供实验服务、提高实验技能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使自己的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与突破,满足了新课程改革对物理实验教师工作的需要。
一、调整职能,提高教辅意识
实验室是学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管理的目的是使实验室更好地为学校教学服务。但配备了仪器,建立了实验室,只是为实验教学提供了物质条件,这些设备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实验教师。实际上,实验室工作看起来平凡,但弹性很大,需要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的有效结合。因此,为了保证物理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笔者这几年来坚持与时俱进,努力拓宽工作思路,耐心细致地主动探索,努力按课改培养目标转变观念,调整工作职能,使自己由原来传统单纯的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准备的职能,逐渐向协助科任老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教辅职能,以及独当一面地为任课教师分担学生探究性实验的部分教学工作的职能转变。笔者以为,自己理应做实验教学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应是学生进行实验学习的导师、伙伴与朋友,而不应是物理实验探究的旁观者,一个新课程改革的局外人。
二、科学管理,拓展仪器用途
为更好地担负实验器材管理和实验教学服务的双重任务,笔者一方面尽力搞好实验室环境管理,努力营造一个洁净、整齐、具有科学实验氛围的文明、安全的实验教学环境,以激励学生探索进取,获取知识。另一方面,笔者尽力做好仪器设备的科学分类、登记建账、陈列摆放、订货采购等工作。如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陈列摆放,尽力做到整齐美观、陈列有序,取用方便,使设备的陈列摆放既体现科学性,又展现艺术性。
在此实验教学现实下,笔者立足我校实际,挖掘现有实验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有仪器和零件,积极组装简易教学仪器、改进创新实验装置,发挥现有仪器的潜在功能,拓宽现有教学仪器的使用范围,努力搞好物理实验。作为实验教师,笔者以为自己不仅要熟悉教材,掌握配备标准,熟悉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底子,计划经费,更应讲求一物多用,少花钱,多办事,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三、创造条件,融入实验改革
笔者以为,实验教师不应只是仪器的保管收发员,而应是实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为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笔者应积极参与高中物理每个实验过程的始终。如实验前笔者认真备课,仔细研读实验原理,对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教法等教学客观分析,并因地制宜制订本校实验的实施方案。如组装“汽车过凹凸桥演示器”。用两根直径为2~3毫米的铁丝(做桥面)、小铁球(直径约2 cm)一个;再用泡沫塑料和透明胶带等物制成有斜坡和凹凸桥面的演示装置。在分析讲解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八节的“汽车过拱桥”一段课文及课后“思考与讨论”中提出的两个问题时,用这一简易教具演示,让学生亲眼看到了小球(表示汽车)过凸桥无论快慢均能畅通而过;而过凹桥时慢行能过去,稍快则桥面被压塌的现实情景,因直观生动,学生们在兴奋地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向心力含义的理解。根据平时积累的实验教学档案预见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加以预防,对高一新生组织学习《实验室规则》,第一节课特别重视进行实验室的操作规范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针对高中物理分组实验仪器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损坏的情况,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采取一些预防性的管理措施,如: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所用的斜面木板的末端安装一块保护挡板,能有效地防止小车撞击滑轮和摔落现象的发生,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可准备一块纸板垫,将其放在重锤下落的地板上,能起到一个很好的缓冲保护作用,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地板。实验方案确定后,笔者总是按要求准确细致地做好实验前准备并预做实验,以检查仪器药品材料的效果和把握实验要领。实验过程中,笔者深入课堂,协同任课教师一起指导学生实验,排除仪器故障,添加材料药品,处理偶发事件,为学生排忧解难,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实验操作错误和不规范的行为及时地进行纠正,对普遍的、反复出现的错误,及时收入实验教学档案中,并及时研究解决的办法。
四、适时开放,指导学生探究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过去学生实验基本上是按照教科书的设计,学生根据“菜单”而进行的验证性实验,新课程则要求学生以实验室的活动为手段,自己设计,选择仪器,收集数据,通过探究,归纳总结规律;过去的学生实验只限于教科书规定的几个实验,新课程则要求根据探究活动的需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在实验室活动。实验室应该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创设条件,充分挖掘实验室资源,尽量满足学生科技实践的需要。笔者认为,开放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要开足课堂内能完成的学生分组实验课,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观察物理实验现象,开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物理学问题调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制订方案、规范实验、记录结果、交流分析、归纳结论、解决问题等能力。通过自己和任课教师的协商,在笔者的精心组织下,我校实验室开放的形式有:全面开放,定时开放,预约开放。在实验开放日,笔者除了为学生提供该用的实验器材外,还积极组织学生自主实验,耐心辅导学生开展探索性实验,让每个学生在实验开放日能自己动手,做自己想做的、感兴趣的实验。
当学生对所做实验还存有疑问,或者有改进的设想时,他们可以在实验开放日提出讨论。学生对整个过程充满新鲜感,把单调的实验变得具有趣味性。可以说,实验室的开放,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实验,促进了学生学具制作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还有效地利用了实验室的教学资源,促进实验教学课程改革和实验室建设。
五、强化培训,提升理念技能
新课改要求实验教学有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因此,作为一名实验教师,笔者认为自己必须与物理教师一样树立“创新目标”观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关系和谐,教学氛围民主,学生积极参与的现代实验教学观。为贯彻落实新型教学观,笔者主动进入到物理实验校本培训的行列。在上级还没有开展有效培训的情况下,我校就采用了教师和实验教师校本参与式培训与教师自主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在参与式培训中,由教研组长组织,让教师和实验教师在具体参与实验的过程中,通过教师之间及与实验教师之间的交流,以达到相互培训的目的。通过培训对培养实验教师的实验能力,起到少走弯路、加速发展的作用。
首先,主动加强理论学习,多研读物理专业教材和杂志是实验教师自身发展的基础。在熟悉实验室的器材和新课程中的实验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初高中物理教材,并认真阅读图书室有关学术杂志中,如《中学物理教学参考》“实验研究”栏目,《物理教学探讨》“物理实验”栏目,《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拾零”栏目中,涉及实验教学的文章等。这些文章,从实验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实验的组织管理,实验用品的选择改进,具体的实验方法技能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阐述。这些经验总结,既易学又实用,是实验教师学习的好资料。其次,主动了解物理学科教师的教学安排及教研进程,明确自己日常工作的具体任务和目标要求,并与任课教师密切配合,有的放矢地立足现有实验室条件,为开展教学改革,实施新课程创设良好的实验条件和环境。再次,开辟校际间和通过因特网与同行交流沟通渠道,虚心向专业老师请教,借鉴兄弟学校实验室管理的经验,学习同行在服务物理教学工作中的改革与创新,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己的实验技能。
作为实验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又要掌握一定的实验技巧。要辅导学生实验,必须自己能熟练地做好实验;要求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自己本身的操作要规范。如“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时,有些学生没有掌握螺旋测微器这一精密仪器的使用方法,在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或其他物体时,当测微螺杆已接触被测物时,还继续用力顺时针旋转测微螺杆;还有些学生在测微螺杆已跟测砧接触时,还用力顺时针旋转测微螺杆,造成螺旋测微器内的丝纹损伤,使测微螺杆顶在测砧上时,可动刻度和固定刻度的“0”刻度线不能重合在一条线上。对此,教师就要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协助学生快而准地使用仪器。实验教师还得练就一些快速处理仪器故障的本领,如打点计时器不打点,多用电表调不好零等,以免影响学生实验。而这些技能,只有不断进修培训,通过多看、多练、多想,才能运用自如。
经过20多年的物理实验教学探索,笔者以为,新课改下实验教师要搞好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教学工作,必须调整职能,规范管理,拓展思路,加强培训,不断提升实验理念与技能,突破以往实验教师仅仅停留在完成实验室管理和协助任课教师做好实验准备工作的职能瓶颈。此外,通过实验开放与探索,鼓励与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在努力提升高中实验开课率的基础上,极力为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创设条件,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物理学素养与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也使自己的工作理念与工作方式,较快地适应了新课改对实验教师工作职能与实验能力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一、提高认识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前提
所谓教学专题研究,就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探索教学规律的研究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上课任务很重,感到没有时间进行教学专题研究;有的教师认为教学专题研究是专门从事教研人员的事情;有的教师则对普通任课教师能否开展教学专题研究,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信心;有的教师还认为搞教学专题研究会分散精力,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也有的教师认为搞教学专题研究花费时间,但研究成果未必就能在报刊上发表。若能结合教学进行专题研究,用科学方法研究教育对象和教学规律,就能使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也会使教育者的教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实践证明,教师只要重视教学专题研究工作,认真实践和总结,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例如,研制物理新教具就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前几年,笔者曾把它作为一项教学专题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先对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必做的演示实验逐个进行分析,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找出现成的教学仪器的不足之处,从中确定几件重要的实验装置作为主攻对象,再根据推陈出新的原则,进行新教具的设计和制作,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检验和进一步改进,最终研制出具有较高水平的新型“牛顿第三定律演示器”、“动量守恒定律演示器”、“全电路欧姆定律演示器”、“电阻定律演示器”、“电流天平”、“自制光栅”等,对物理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找准选题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途径
如何确定教学研究课题,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关键。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任课教师应该从中学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所教学科的实际情况,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这种从教学实际中选题的方法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任课教师课务较重,很少有较多的时间去作纯学术性的大课题研究,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有利因素,抓住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这样就能快出成果,提高教学专题研究的效率。
就物理教学而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很多,例如,如何解决物理难教难学的问题;如何提高高中女学生物理学习成绩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生物理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问题;如何转化后进生的问题;如何提高物理教学课堂效率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物理会考和高考的关系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前,应该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是否对这个问题已经研究过,还存在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这样可避免重复性研究。例如,如何全面考查中学物理教学质量,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期中考试和期终考试只进行90分钟的闭卷笔试,它不能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同两位青年教师就把它列为一个研究课题,专门研究改进的方法,并在高一物理期终考试中实施了研究的综合考试方法:采用标准化测验形式,闭卷考查学生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技能;再采用撰写物理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采用实验操作考查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考完以后,采用无记名的问卷形式,让学生发表对这次考试方法改革的看法,教师则对考试方法改革的实践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得出:综合考试法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际水平,反馈性强,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易于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是中学物理教学中一种较好的考试方法的结论。
三、掌握教育理论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保证
教学专题研究是用科学方法探索教育规律的实践活动,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以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索教学规律。任何脱离教育理论的研究都是没有普遍意义的。
一般来说,中学教师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是有所了解的,但只凭这些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与理论,掌握教育统计和评价方法,更应掌握与教学研究专题相关的教学理论。如果没有掌握教育理论,就谈不上教学专题研究,最多也只能是教学经验总结。若能以正确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就能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例如,在高中毕业班物理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一批尖子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进行了具体地逐个分析,找出他们在物理学习上的特点和不足之处,然后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考前指导。结果,这些学生在物理高考中均获得优异成绩。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交叉科学的出现,给教学专题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运用多种学科进行综合研究教学专题。因此,教师除了要掌握教育科学的一般理论知识和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广泛地学习与教学专题研究相关的各门知识,特别要注意学习新学科,比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为了更好地从事教学专题研究和交流研究成果,还应提高外语水平和微机操作能力。否则,即使研究成果水平再高,交流起来也很不方便,更难进行国际交流。
首先是偏重应试,放松素质养成。即以升学考试为教学目标,初中物理教学瞄准中考,高中物理教学瞄准高考,高考方式、题型的变化,将会带来物理教育实践方式的直接变化,同时,各学科“齐心合力”,把基础教育办成了升学教育。当然,升学和素质教育并不矛盾,素质教育搞得好的学校升学率并不低,但是片面的应试教育去全面削弱了学生基本素质的养成。如素质的养成机制在于内化,而我们的应试教育去只重视说教、灌输等外部控制;素质是积累的产物,而应试教育很少顾及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不同学生的素质发展是有差异的,但应试教育去以升学考试为统一要求。
其次是难以体现教育民主化特征。由于以升学为目标,物理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着眼点于为思维活跃、物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提供便利(如座位安排,提问机会),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机会越来越少,物理难学的呼声也越来越大,这就造成了学习成绩同不同的学生课堂教学中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如此“丢卒保车”,“差”生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优”生又受到不健全的关怀,同时面向少数学生的做法也会冷落了民间教育投资的积极性。若不重新确立物理教育目标,这些问题将能以解决。因而科学是定物理教育的目标是物理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物理教学内容选择的问题
科学新知识如排山倒海般地涌来,使人脑简直无法包容。据估计,今天的科学家,即使夜以继日地学习,也只能阅览有关他自己这个专业的书籍、刊物的5%。有限的学习时间与日益发展的科学知识这间形成了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然向中学物理教学提出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方面,教学内容要从物理学科知识的总汇中,优选精华,并把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给学生;另一方面,要特别的注意使学生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驾驭知识的能力。这是物理教育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物理教学内容的选择取决于社会需要、物理学科深入学习需要和学生可接受三个方面,但落实到具体的知识点的取舍上却各有偏向,许多取舍某一知识的理由都是主观的,如何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还有待于物理教育研究的深入。
三、对学生学习心理研究的问题
为什么许多学生会感到物理难学呢?为什么学生会出现明显的智力差异呢?这就是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分析。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生认知发展中的主要因素是:成熟、经验、社会互相作用、平衡这四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亦即遗传、实践、社会影响、认知过程之间的互相作用。如果对学生这些因素的发展水平缺乏把握,就很难促进这些因素能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
爱因斯坦主张: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同时研究和运用由心理基本因素、心理动力因素、心理状态因素、心理成果因素等四种心理因素构成的师生双方心理结构的协同作用及其良好的匹配作用。目前,我们的物理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心理的不多,能够动用和研究学生学习心理的就更少,致使师生双方协调活动受阻,是教育质量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物理教学方法的问题
以教师为中心,是传统教学思想中的消极因素,直至现在还顽固地反映在教学方法上。一谈到教学方法,人们总认为它属于教师“教”的范畴,并以讲授、谈话、演示等简单的教法来概括教学方法的内涵,而忽视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工作方式的全部涵义,即包含着“教法”和“学法”两方面的涵义。从现代教学方法观来看,“教学方法”是教和学的统一体。“教”是为了“教会学生学习”;“学”是为了“学会学习”;“教”是为了“不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149-01
一直以来,许多人都认为物理难学,物理学中的概念和规律抽象难懂,严重阻碍着学生们学习物理的步伐。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让学生既对物理学习感兴趣,又能学好物理这门学科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 教学方法要注重实用性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们聪明才智的发挥。所以教师要想让学生们很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就得用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当然,再好的方法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来使用。如在物理教学中常用到的类比法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们理解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例如学生们在初中理解密度公式当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后(密度既不和质量成正比,也不和体积成反比),再讲解到电阻和电压和电流的关系时,就可以让学生来回顾密度和质量、体积的关系。经过类比,学生就不会再认为电阻和电压成正比,和电流成反比了。另外,类比法还可以用来进行类比探究。如学生们在学习高中物理必修二,学习了重力做功和路径无关,以及重力做功导致重力势能的变化后,在选修3-1中学到电势能和电场力做功的关系时,就可以让学生们类比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的关系进行探究。这样学生们一类比,教师再加以一些引导的提问,修正一些错误,学生们会很快得出结论的。通过这种自身的类比探究,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本身的理解。
二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
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对概念能倒背如流,可是一旦用到题目上,就无从下手。主要原因是没有抓住关键词句。比如在高中物理选修3-2中,关于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这里的关键词句应该有两个,分别为“闭合回路”和“磁通量发生变化”。如果忽略了“闭合回路”这一关键词,则会给我们解题带来严重的困扰。又如感应电动势变化的条件是闭合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发生改变,这里的关键词句就是“磁通量的变化率发生改变”,而不是“磁通量发生变化”。所以,对教材中常出现的一些概念,要提醒学生把关键词句找出来,并让学生们“抓”住它们,然后再来理解、运用它们。
三 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
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知识结构还不全面,对知识的概括能力也相对较差,对课本相关知识点的分析也不够细致。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们全面、细致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我们在讲解“密度”一节时,由于内容较少,我们可以从全面的角度加以引导,比如为什么提出密度这一概念?密度和哪些物理量有关?这些物理量又和哪些因素有关?这就形成了一个全面的问题链,而对其中的每个因素我们又可加以细致的分析,从而引导学生逐步深入。
四 重视物理实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出现的实验课,我们要重视,不能简单地讲解,而是要把实验完整地做出来,而且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改进实验。以实验教学为手段,帮助学生去理解课本知识。实验教学有很多种方式,主要为实验演示、分组实验及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等,运用这些方式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让学生做教学过程中的主人,教师在一旁协助。另外也可以开展一些课外兴趣活动,让学生真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不易,从而展现出科学探究的魅力。同时,这样做也会增加老师的亲和力,也会让学生疲惫不堪的身心得到舒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