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研究论文范文

时间:2023-01-15 13:14: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财务管理研究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财务管理研究论文

篇1

如何解决好目前村社财务管理存在的热点问题?

我区平昌县采取建立村级财经组和乡镇财经办的管理体制,是一个对症下药的好办法。贵刊第2期作了概略报道。现将他们的具体作法,再作进一步论述。

一、建立新的管理机制一是工作机制。

乡镇财经办按“五统一”、“四不变”的原则运行。五统一,即:统一办公,统一调度使用人员,统一收取解缴税费,统一规划组织培植财源,统一按性质及用途使用资金。四不变,即:机构不变,职责不变,资金性质及用途不变,供给关系不变。乡镇财经办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工作,业务受上级主管部门指导。村财经组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工作,业务受乡镇财经办指导。在帐务体系设置上,乡镇财经办共设置总预算会计帐、税费征解会计帐、单位预算会计帐和集体经济会计帐,并在同一银行(信用社)开设存款帐户。村级财经组按代收税费与本级收支分别设帐的原则,设税费征解会计帐,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帐,“两工”(义务工、积累工)使用帐。

二是岗位设置。

乡镇财经办设置11个岗位,主任1人,由乡镇长兼任,副主任2人,分别由乡镇财政所长、农经站长兼任,设总预算会计、征解会计、单位预算会计、集体经济会计、统计员、总出纳员各1人,税收征管员两人。除税收征管员由上级地税部门确定外,其余岗位人选,均由乡镇党委、政府征求上级财政、农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后确定,并根据财经办副主任德才素质和业务水平,确定其第一副主任,主持财经办日常工作。财经办的总预算会计、征解会计、单位预算会计,由财政人员担任,集体经济会计、统计员、总出纳员,由农经人员担任。乡镇财经办人员编制除主任外,一律按乡镇总人口确定,1.5万人以下的乡镇8人,1.5万人至2万人的乡镇9人,2万人以上的乡镇10人,其人员编制少于岗位设置的,实行兼职。乡镇财政所、农经站人员,按照“定岗定责、公平竞争”的原则择优上岗,其余富余人员,一律按有关规定合理分流。村财经组设组长1人,由村主任兼任,会计、统计及税收代征员1人,由村文书兼任,出纳员1人,由其他村干部兼任。村财经审查监督组设组长1人,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各农业社社长和村民代表为成员,其村民代表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一。村财经组和村财经审查监督组成员,由村党支部报乡镇党委、政府审批确认。村财经组成员一律兼职兼薪;村财经审查监督组成员,原则上不实行兼职兼薪,以利监督管理,但对其中的村民代表实行误工定额补助办法,列入村级财务预算支出。

三是监督机制。

乡镇财经办帐务,除接受各自主管部门内审外,还必须接受审计、统计部门的监督。村财经组,除接受乡镇财经办的审查监督外,还要接受村财经审查监督组的监督,并定期向群众公布帐务,接受群众监督。同时,还相应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以规范和协调财经办和村财经组工作。特别是村级财经组建立后,村级财权有所扩大,为防止贪污、挪用国家、集体资金,相应建立了票据管理、税费解缴、村社干部财产抵押上岗制度,切实规范工作程序和工作行为。

四是激励机制。

以前村级只有事权,没有财权。财务管理改革后,统一了事权和财权,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对村干部实行基础、职务、绩效结构工资制,其绩效工资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同时实行兼职兼薪,多劳多得,以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对村干部还实行离职保障制度,任期满三年的,可享受离职保障金,以解除村干部后顾之忧。

调整乡村利益格局要充分发挥乡镇和村级两个积极性,必须重点把握两点:(1)有利于乡镇财政增收。乡镇财经办统一收取税费后,分别按资金性质入库,统一调度资金,以杜绝税费漏征。(2)村上应得的利益必须归村,使其得到实惠。一是村上的集体经济收入,不允许乡镇平调或提成;二是当年新增生猪屠宰税和农业特产税,按70%返还给村;三是按比例计付税收代征手续费。农业税按0.5%,农业特产税、工商税和其他税收按1.5%计付;四是按比例提取代收乡镇统筹等手续费。乡镇统筹按3%提取,“两金”按1.5%提取,代收款、以资代劳款按6%提取;除此之外的其它手续费,均由乡镇财经办按照体制要求,统一提取拨付,村级一律不得自行提取。

提高了干部素质

要巩固村级财务改革成果,认真执行改革后的村级财经管理制度,使之健康运转,关键在于提高基层干部素质。一是认真实行乡镇及村级干部推选制,这是建立乡镇、村级财经制度的重要前提。要配好乡镇财经办、村级财经组和财经审查监督组的班子,必须按德才兼备的原则,搞好乡镇长和村干部的推选,把思想政治好、业务能力强、作风正派、群众真正信任的同志,选拨到乡镇长和村干部岗位上来,以确保农村财经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了健全较好的领导班子,才能彻底理清村与乡镇之间、村与社之间、村与农户之间的经济关系,摸清乡镇财政所、农经站和村委会的债权债务。至于村级财务改革前的债权债务,应明确责任,由财政所、农经站和村社,各自逐步消化,涉及经济问题的干部,必须按有关法规进行处理。二是搞好业务培训。由县委组织部牵头,以县财政局、地税局、农业局为主,首先对建立村级财经工作组成员进行系统培训,然后分两批对乡镇财经办和村财经组成员、村财经组会计(文书)进行业务培训。今后对村财经组会计,还将进一步组织业务培训,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并按

《会计法》和《四川省会计管理条例》的规定,纳入财政部门统一管理。

初见成效

建立村级财经组,实行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是农村财经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对扩大农村基层民主,转变乡镇工作方式,调动村级组织和村社干部积极性,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监督”,改善党群关系,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到1998年11月底,该县60个乡镇财经办,448个村财经组和村财经审查监督组,已相继全部建立,并正式运行。从目前情况看,工作开展和机制运行较为顺利,并初见成效。

(一)理顺了财务关系,增强了财务透明度。

一是清理债权债务及其它财务关系。全县共清出往来款项1.8亿元,并具体制定了清结规划。二是建立了两套较为科学合理的帐务体系,明确划分上交乡镇资金和村级的应得利益,相应制定了农户税费结算三联单(征收联、记帐联、农户对帐联),及时进行税费结算。三是收支业务,坚持“一个口子进,一个漏斗出,一支笔审批”,出纳与会计分设,钱帐分管,农民负担核算分开,村级财务公开,从而改变了以往“一人当家”的包包帐,颇受农民欢迎。

(二)方便了群众,减轻了农民负担。

农户可以随时到财经组办理结算业务,既不耽误农时,又不会出错乱,群众深感方便。村上有了一定的财力,可以抵御农村小范围的自然灾害,也可以帮助特困户、受灾户安排生活,发展生产。驷马镇龙台村对5户特困户的农业税全减,并用村级资金户平购买200斤碳氨发展生产。该县有30个村拿出73万元资金,兴办竹木器及农副产品加工等村办企业,以增加村级收入,逐步消化村社历史债务,减轻农民负担。

(三)防止了税费流失,增加了财政收入。

村社干部对税源增减变化情况心中有数,一有税源即可随时征收。特别是对全家外出务工,土地转移承包,由谁承担税费,何时回家,都能掌握情况,随到随收。对走乡串户搞个体经营的商贩,切实加强了纳税监督,堵住了税费流失。通过上述措施,防止了税收流失,相应增加了财政收入,该县元山、兰草两区去年税费任务完成较好,居全县一、二位,并清回历年尾欠达470余万元,其中收回全家外出务工农户历年欠税欠费12万元。

(四)调动了村社干部当家理财的积极性。

过去村社干部工资由乡镇发给,对生产发展如何,收入完成多少,都无直接利害关系,致使村上无财力,实为一个空架子。建立村级财经组后,村级有了一定的财力,对村社干部的工资,采取绩效工资制,按照兼职兼新的原则,由村财务支付,每月少则100元,多的300元,比原乡镇发给的标准工资大大提高。同时,建立了离职保障金,解除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这样,村社干部如果不抓生产发展,必然影响经济指标的完成,使工资待遇得不到保障。因此,该县的村社干部,都积极狠抓农业生产,努力开辟财源,为财政增税,农民增收。既体现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又适应了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客观形势。

(五)有利于完成税费任务。

建立村级财经组后,征管人员相对增加,征管力度随之加强,改按季度征收为常年征收,克服了财政所、农经站坐点扣收,面对千家万户核对帐务,催收尾欠,而出现人力不足和进度缓慢的弊端。

该县张公乡泥池村1998年税费任务24.8万元,历年尾欠8万元,至当年11月底,不仅提前完成全年任务,而且收回尾欠3.2万元。同时,该村还用自有财力新建了300平方米的财经组办公室。

(六)有利于树立政府形象,密切干群关系。

近年来,农村税费尾欠愈来愈大,导致部份乡镇某些必要支出不能保证,甚至举债度日,步履维艰。村级财务改革之前,为了完成任务,保障支出,只能由政府组织力量,集中抓回收工作,难免不出现一些强迫命令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形象。建立村财经组后,由于村社干部接触群众近,掌握情况准,由他们负责征收税费,可因人而异,见逢插针,改突击征收为常年征收,不仅使农户自觉交纳各种税费,而且化解了许多矛盾。这就改变了以往坐点扣收和强迫硬逼行为,使乡镇干部从“催种催收”中解脱出来,专心致志地抓环境建设,培植收入大户,狠抓科技和流通,真正实现了工作重点转移。

(七)有利于加强监管,培植重点财源。

乡镇财经办的工作重点,从过去一味抓收入转到抓财务监管和重点财源建设上来,着力对村级财经组进行业务指导和财务监管,清理整顿重点村和重点单位财务,积极组织资金供应,大抓项目发展。

该县青凤乡财经办用2万元购买3亩水面堰塘养鱼,投入5万元办起了养鸡场,并与外地厂家合作建立了薯类粉丝加工厂,预计1999年可创税利3万余元。

篇2

精细化管理是企业为适应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方式,建立目标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考核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电力企业要想在经营中有所创新,突破现有发展瓶颈,必须加强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并运用到管理实践中。随着我国“十一五”规划中众多新建项目的开工,电力行业势必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在迎接新的挑战之际,本文探讨了精细化管理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若干问题。

一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企业处于垄断地位,财务管理意识较淡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拉动了社会对电力需求的不断上升,2000年之后各地出现的拉闸限电现象不仅使电力企业面临众多批评,而且使国家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电力系统开展了“精细化管理”活动,力图在行业内部根除弊端,建立新型的管理方法,以便压缩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总体看来,当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市场主体意识不强

电力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从上游的发电企业和其他设备(服务)供应商,到下游的客户,都会根据自己的要求自主选择。而不少企业仍未转变理念,没有意识到市场需求已经发生变化。企业财务部门未能把自己真正投入到市场中,压缩成本、减少不必要开支的观念淡薄;同时,一些财务人员面对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变化,未能及时发现财务预算的目标和范围已经产生很大不确定性。

(2)财务管理手段显得单调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务分析方法在当今信息含量极大丰富的年代,显得过于简单,并且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但是不少电力企业仍然没有采取当今主流的一些科学管理方式,全面预算、全面质量管理等方法未能有效开展。对于电力企业最重要的成本控制方面,如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电损现象的损耗核算方法不够科学,进一步造成无法从财务角度找到解决方案。(3)财务信息化进程缓慢

电力企业往往规模大,管理幅度长,大量的资产和经营活动集中在子公司及其它相关企业。中间的管理空缺、财务空缺,是造成财务管理效率低下,财务数据偏离实际的重要原因。有的企业虽然引入财务软件,但限于财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不高,仅仅将其作为手工帐的替代品,未能进一步开发利用软件的增值服务。二电力企业的精细化财务管理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最大的功能在于挖掘企业潜在的管理功能,将各方面工作细化,将从前未能开展的任务开展下去,从前尚未想到的服务实施下去。将精细化管理的思维贯彻到企业财务管理当中,可以增强财务部门的责任感,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应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1)制度先行,完善现有管理体系

面对日益缩小的利润空间以及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电力企业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建立起能有效开展工作的财务制度。首先,财务部门责任人以身作则,充分重视精细化管理活动的开展。财务经理应不断学习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敢于改革过去财务部门岗位、用人、制度诸多方面的不合理之处,支持财务部门进行更深层次的变革。其次,完善财务组织体系,在原有的财务、会计、出纳等岗位基础上,增设电算化管理人员,财务分析员,预算编制员等岗位。适当调整岗位模式,动员全部的财务人员投入精细化管理当中,以横纵交叉的矩阵式体系深入到各业务单元,用精细化的控制、精细化的核算、精细化的分析,确保财务部门落实财务管理精细化的要求。最后,理清财务管理体系,梳理管理界面以及管理流程,不断在实际业务中细化各个业务层面的具体管理办法和操作细则。

(2)降低成本,提升盈利水平

电力企业的物资分散,新建在建工程多,造成不必要的损耗也多。目前企业的竞争主要是成本的竞争,因此财务部门必须花费大力气对成本进行控制和监督。

从源头开展成本控制,切实贯彻成本核算的科学方法,借鉴钢铁等其他行业的成本管理措施,进行标杆管理、作业成本和责任成本制度,开展ABC物质分类方法。建立科学规范的标准成本体系,认真编制成本分解计划,着力从内部挖潜增效,制定成本费用定额,细化成本支出项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将盈利水平提高一个台阶。特别需要强化对项目投资规划、科研、物资采购、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加强经济调度,优化上网电量结构,控制购电成本上升;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各类金融工具,努力降低资金成本。

(3)开展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以公司战略为导向,采用价值量和实物量等形式,对公司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流进行整合,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电力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日益增多的电网升级改造工作,重点在于构建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依据“十一五”规划和企业经营战略的要求,采用价值形式对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和目标控制。通过业务、资金、信息的整合,明确适度的分权、授权,以及战略驱动的业绩评价等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作业高度协同、战略有效贯彻的目标,

精细化管理模式下推进预算管理,应坚持“所有经济活动都必须纳入预算,所有预算收支都必须延伸到项目,所有预算项目都必须细化到月度”的原则,以效率和效益配置生产要素,合理分配有限资源。借助财务软件,将预算编制从过去的年度预算,逐步发展成为季度预算、月度预算;同时将过去的固定预算发展成为滚动预算,建立合理的预算体系。其次,电力企业生产预算或业务预算重点是成本费用预算,需要财务人员不断拓宽预算内涵,形成产、供、销全过程的预算体系。投资预算告诉管理层何时进行投资、资金从何处来、何时收回投资,应加强对以电价为基础倒推投资的预算,降低盲目投资的概率。

预算过程中,建章立制,落实权责是保证预算管理规范化和程序化的首要任务,同时完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从组织上保证预算体系的正常运行,各级预算责任单位均要承担起本单位预算管理的责任,财务人员要不断学习相应的编制预算的方法。岗位上应纵向分层级、横向分专业,落实各预算单位的责任和权利,量化、分解经营目标,规范管理,加强考核,为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保证。

(4)加快财务信息化进程

财务信息化是促进公司财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科技手段,以信息化建设促进财务现代化工作,为财务管理工作搭建良好的信息平台,提升财务基础工作质量。

电力行业日常核算工作量复杂,手工帐比较浪费时间,加上一些财务人员对财务软件的功能认识不足,导致日常业务中的小错误不能及时发现,降低了成本的真实性。引入精细化管理,就是要财务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分析中,为成本管理、预算管理做好更多的准备工作。为此,公司应加大对财务信息硬件投资,引入科学的财务软件平台并且不断进行培训,按模块完成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化进程。三总结

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需要将财务工作的职能提升到经营管理层次上,加强动态的,全方位的控制;要以“细”为出发点,财务人员要认真学习领悟细微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对每一个工作任务,都要建立起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于通过不断深化财务管理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优化财务核算,提高财务信息的有效性,最大限度为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华,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原则和思路.现代电力,2004-06

2陈孝,精细化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13

篇3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正在步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态,是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深化,以人的创造性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是创新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科学创新、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在这种情况下,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创新以应对新形势的挑战。

一、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

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推进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

(一)以人为本观念

知识经济是人才经济,现代企业管理是以行为科学为依托的“人本主义”管理。从世界范围来看,凡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迅猛增长无一不是依赖于对教育和人才的重视。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也是新经济时代最重要、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当今市场竞争表现为商品竞争,商品竞争的本质是技术竞争,其实质则是人才竞争——科技人员创新能力的竞争。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将各项理财活动“人格化”,建立和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信息价值观念

知识经济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经济,信息技术的开发和传播是知识经济的关键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产业成为最受重视、发展最快的产业。在新经济时代,随着信息产业化的高速发展,以数字化为先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新技术革命,使信息的传播、处理、反馈的速度越来越快,从而使交易、决策可在瞬间完成,经济活动的空间变小了,出现了“媒体空间”和“网上实体”。这就要求理财人员必须关注信息的及时搜集与整理,注重对信息价值的分析。信息价值与收益成正比,与信息成本及质量风险成反比。哪个企业在信息和知识共享上抢先一步,就会获得竞争的优势

(三)财务风险观念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组织生产经营过程中,因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企业有蒙受财务损失的可能性。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会面临更多的风险,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由于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倘若对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不完整、不及时,或者企业管理者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信息,就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

2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这不仅加大了存货风险,而且加大了产品设计、开发风险;

3.由于“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以及“网上银行”和“电子货币”的运用,使得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加快,由此使货币风险进一步加剧;

4在高收益心态追求的驱动下,企业将大量资金投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无形资产上,使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

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在风险与报酬之间取得最佳结合点,使企业更好地追求创新与发展,是财务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环境价值观念

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导资源有效配置,环境和生态的优化与平衡。为适应这种要求,理财人员要善于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公共关系,努力做到加强与财政、税务、银行、物价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以便得到他们的指导和支持,协调财务部门与公司内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以便得到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二、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它直接反映着理财环境的变化,并应根据环境的变化作适当调整。财务管理目标制约着财务运行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是财务运行的一种驱动力。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会产生不同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科学地确定财务管理目标,对优化理财行为,实现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定位的产权基础是“业主产权论”,考虑的只是财务资本的产权所有者——股东的利益。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仅要追求股东利益,而且也要追求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和社会利益,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重新确立。如美国的IBM公司已把其财务目标提炼为“为职工利益,为顾客利益,为股东利益”。

(一)财务管理目标多元化

知识经济的到来,扩展了企业资本范围,改变了企业的资本结构,物质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下降,而知识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上升,企业将是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共同订立的特别市场契约。人力资本将成为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是决定社会财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企业财务目标不仅要考虑财务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增值最大化、债权人所要求的偿债能力最大化、对政府的社会贡献最大化、对社会公众的社会经济责任和绩效最大化,更要考虑人力资本所有者(经营者与员工)的薪金收入最大化和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财务要求,使企业经理及职工的个人收入与企业的盈利、他们个人的资产积累和企业的长远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和目前单纯的工资制相比,更有利于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更有利于保障他们经济上的直接利益,更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财务责任社会化

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企业既要考虑资本投入者的财务要求,又要兼顾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财务要求,把企业的社会责任纳入财务目标体系是“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必然选择。因为知识资源与物质资源的一个明显差别是知识具有可共享性和可转移性,它使得企业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广泛和深入,而企业对知识的要求和应用将取决于社会对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因而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如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保护生态平衡、防治公害污染、支持社区文化教育和福利事业的发展以及赞助社区的慈善事业等。这样既有助于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也有助于其在社会大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更有助于其自身和社会的发展。

总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要适应社会环境和市场条件的变化,财务管理目标的设置应兼顾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作为企业理财的最高境界。

三、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

(一)筹资管理和投资管理

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的筹资和投资主要是指企业资金的筹集与运用。知识经济扩展了企业资本的范围,改变了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的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两大类,在知识型企业起主导作用的不再是物质资本,而是知识资本。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筹资、投资应着重考虑“筹知”和“投知”。

“筹知”是指知识资本的筹集,也是一个融智的过程。知识经济时代对智力的要求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高。高新技术成果的大量问世,专利发明的激增,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开发利用和更新换代,咨询服务业务的发展,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都是智能经济的体现。在智能经济社会,知识成为身份的象征,受教育程度越高,掌握知识越丰富的人,越受到社会的尊重,追加知识投资日益成为时髦。财务管理在新经济条件下就是一种智力化管理。一个企业拥有了大量的知识资本,就拥有发展生产的主动权,可以为企业创造大量财富。企业财务管理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知识资本的筹集进行合理的规划,加强对企业无形资产及人力资源的管理。应尽可能多地吸收外部知识资本,以改善企业的软资源环境与结构。筹集知识资本将成为未来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高水平的智力管理将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超额价值。

“投知”是指知识资本的运用过程。企业拥有了大量的知识资本,若用之不合理,也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应帮助企业充分利用企业的知识资本,包括合理估计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合理估算人力资本的投入价值和收益,使企业知识资本达到最佳效益结构。通过传播、扩散、对外投资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资本的潜能,发掘知识资本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与“投知”相适应,投资方案效益的评价应从企业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出发,以是否给企业带来人力资源的积累、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动力为标准。

(二)无形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有形经济从本质上看是物质经济,经济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处理物质资源。而无形经济是以处理无形经济资源为主。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有形资产。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能力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大大提高,使得无形经济资源成为人类分享财富的新途径。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资对象。在财务管理中应重视无形资产投资决策及其评价,建立切实反映无形资产状况及其结果的决策指标体系。

(三)利润分配由按资分配调整为按“经济要素”分配

经济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知识。在工业经济时代,虽然也承认脑力劳动,但并未成为主导的生产要素。在知识经济社会中,脑力劳动成为劳动的主要形式,知识是最稀缺的经济资源。因此,按知识或按经济要素分配财富,是知识经济社会的必然选择。

利润分配应改变过去的按资分配的方式,转为向企业投入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的各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按各所有者为企业带来财富的大小比例进行分配,按贡献大小并结合各相关利益主体所承担风险的大小来进行分配。

(四)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将面临更多的风险。企业应建立起“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防、风险控制”的管理机制,增强企业的财务应变能力,及时有效地阻止不利事件的发生,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要强化理财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具备适应新环境的知识结构,具有及时捕捉风险、衡量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在El常理财工作中,应重视对各种可能带来风险因素的把握,加强财务监管和内部牵制,尽可能回避或降低财务风险,以减少损失、增加收益。运用科学方法对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预测,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于技术进步快、对国民经济有促进作用的无形资产,采取类似于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进行摊销。

(五)建立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财务评价指标

在传统财务管理评价体系中很难反映知识资本的价值,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知识资本价值评价已是必然。通过建立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财务评价指标,一方面可以反映企业今后的发展潜力及趋势,另一方面可以反映企业经营中存在的缺点和潜在的风险。

企业的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员工等利益相关者要想做出正确的决策,必然会关注反映企业资本价值的财务指标。例如,可设计反映企业知识资本比重的指标、反映企业知识资本贡献能力的指标、反映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等。

四、结束语

篇4

【关键词】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一、我国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大约是从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财务管理理论是根据财务管理假设所进行的科学推理或对财务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而建立的概念体系,其目的是用以解释、评价、指导、完善和开拓财务管理实践。

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又可称为理论构成、理论框架、理论体系,是已经研究成熟的理论观点的合乎逻辑的构思,是财务管理理论的系统性概括。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是指财务管理理论各组成部分(或要素)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王化成教授(2000)的观点,我国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可以这样设置: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财务管理假设为前提,财务管理目标为导向,是由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财务管理的应用理论构成的理论结构。以下简要分析几个要素:

1、财务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

关于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主要观点有:财务本质起点论、假设起点论、本金起点论、目标起点论、环境起点论等,尚无共识。笔者认为王化成教授提出的环境起点论是合理的,因为从财务管理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理财环境对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方法、财务管理内容等其他要素具有决定作用,有什么样的理财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理财模式,财务管理总是依赖于其生存发展的环境。

2、财务管理的目标分析

多年来学者们提出的财务管理的目标有利润最大化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还有人认为财务管理目标应当是多元的和具体的。近年来在我国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支持。汪平教授(2002)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截止到目前财务理论中最为合理(正确)的理财目标函数。通过这一目标函数,可以将理财行为与企业的持续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企业价值是一个前瞻性质的概念,它反映的不是企业现有资产的历史价值或帐面价值,不是企业现有的财务结构,而是企业未来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及其风险的大小。

3、财务管理的假设

财务管理假设是财务管理实践主体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对未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述的财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做出的合理推断,是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的前提。现有财务管理假设主要有:财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理性理财假设、资金市场假设等。

共同的认识是财务管理的假设并非一个而是一组,但对其组成持有不同看法。

二、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理财学界普遍认为,1958年美国米勒教授和莫格迪莱尼教授关于资本结构无关论的研究论文的发表,标志着现财学的诞生。从那以后,现代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大体包括这样一些内容:

1、有效市场理论

说明的是金融市场上信息的有效性,即证券价格能否有效地反映全部的相关信息。有效市场理论给财务管理活动带来了很多启示,如既然价格的过去变动对价格将来的变动趋势没有影响,就不应该根据股票价格的历史变化决定投资或融资;既然市场价格是准确和可靠的,对企业状况的人为粉饰也就不会长久地抬高企业的价值等。

2、证券投资组合理论

这一理论给出了关于证券投资组合收益和风险的衡量办法,即:在一定的条件下,证券投资组合的收益可由构成该组合的各项资产的期望收益的加权平均数衡量,而风险则可由各项资产期望收益的加权平均方差和协方差衡量。

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该理论用于对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价值的评估。按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某项风险资产,比如某股票的必要报酬率,等于无风险报酬率加上风险报酬率。

4、套利定价理论

该理论提出了一种比资产定价模型理论更为通用的定价学说和方法,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扩展。这种理论认为,风险资产的报酬不只是同单一的共同因素之间具有线性关系,而是同多个共同因素具有线性关系,从而将资产的定价从单一因素模型发展成为多因素模型,这样就更好地适合了现实中的复杂情况。

5、资本结构理论

最初的理论认为,对于企业价值来讲,资本结构是无关的。在放宽了一些假设条件,进一步考虑个人所得税之后,得出的结论是:负债企业的价值等于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加上负债所带来的节税利益,而节税利益的多少依所得税的高低而定,于是企业的资本结构仍与其价值无关。这些理论引起了很多讨论,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诸如“权衡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等。

6、期权定价理论

期权定价研究的是期权签出方补偿价格的确定问题。很多现资和融资活动都带有期权的性质,因此期权定价在投资、融资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7、股利理论

股利理论是关于企业采取怎样的股利发放政策的理论,分为股利无关论和股利相关论两类论点。

上述理论支撑着西方财务管理的体系,但也在不断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理论认识有了新的进展。一类是针对以上理论的假设条件,其中一种被称为行为财务的新理论,将认知心理学引入财务研究,对于以上财务理论赖以生存的基本假设之一——理性预期假设,认为在经济社会中至少有部分市场参与者在某些时间不能完全理性行事,因为人们总会存在认知偏差。当这些认知偏差广泛存在并具有系统性时,就会影响证券价格。另一类是针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不完全,β系数不能完全解释资本资产的定价,最典型的是股票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比可以很好地说明股票报酬率的变化,其解释力远高于β系数。

三、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比较

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关于研究对象和内容

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对象是财务活动本身,着重研究资金筹集、投资行为(主要在市场上)和股利分配,研究工作偏重于财务管理实务。研究的内容是这些财务活动如何开展,具有哪些规律,如何去做会更好。而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财务活动中的财务关系和财务概念,研究工作偏重于财务管理的上层建筑。研究的内容主要为:财务关系应当是怎样的;财务管理应当建立哪些概念,这些概念应当如何表述,相互关系如何等等。

2、关于研究方法

西方财务理论研究较多地采用实证的方法,上文提及的各种理论大都是以实证研究结果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我国财务理论研究以前则较多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直到近几年才开始广泛应用实证研究方法。

尽管近年来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对支撑财务管理理论的内外环境差异重视不足,缺乏对中国特有的财务管理环境的系统研究;研究内容仍主要局限于传统领域,缺少对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等新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对集团化公司中存在的控制权问题和内部资本市场问题重视不够;基于投资者及管理层心理特征的行为财务研究还未展开等等。

因此,认清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有选择地吸收西方财务理论的精髓,在研究理念、研究体系、研究内容上积极创新,是我国财务理论研究面临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化成、佟岩、卢闯、刘亭立、黎来芳:2006:《关于开展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若干建议》,《会计研究》第8期。

[2]王化成:2000,《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财会月刊》第4期。

[3]王庆成:2004,《关于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思考》,《财会通讯》第8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