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教学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1 10:34:3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病案教学法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病案教学法论文

篇1

2.结果

经过教学后,观察组学生学习的优良率为90.0%,对照组学生学习优良率为66.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3.讨论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对医学院的学生使用病案分析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使其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提高其成绩和实际操作的能力。笔者将病案分析教学法的优势总结为以下三点:

3.1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过去,对妇产科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时,通常没有结合具体的病案,学生经常会觉得学习的过程索然无味。病案分析教学法将讲解病案作为课堂导入方式,将病案和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病案中患者发病的原因、临床表现、病理等,并对其作出最后的诊断,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清晰易懂,生动形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学习的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充分激发了其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了学生辩证思考的能力。如,教师在讲解“前置胎盘”这一节课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个病案:一个怀孕6个月的孕妇晚上睡觉之前无出血的情况,但是醒来后却发生了大出血。学生会对这个病案充满好奇心,然后询问教师,孕妇没有任何痛苦,也没有出血的诱因,为什们会大出血?为什么在怀孕6个月的时候出血?胎盘为什么会在宫颈口上、子宫下段形成?该如何进行预防和诊治?这样,教师就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听课时会更加认真。

3.2可以培养学生归纳和分类总结的能力

某一临床症状并不是仅仅对应着某一种疾病,疾病的特征也不完全和书本上所描述的相一致。如何鉴别、诊断某一常见症状是哪种疾病的反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学习模式之一。使用病案分析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当中。如,学生模拟对一位休克患者进行临床抗休克紧急处理,向患者家属询问其发生休克的情形,得出脏器破裂等出血的病因,然后和流产、卵巢囊肿蒂扭转、急性盆腔炎、妇科急腹症黄体破裂、急性阑尾炎、外科急腹症等病症相鉴别。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临床检查结果、患者的特征、临床表现、病史等方面分析患者的病情[3]。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071-03

《伤寒论》作为中医学四大经典课之一,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专著之一。《伤寒论》主要的学术成就,是奠定了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作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课程,要为后期临床各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为了将中医经典——《伤寒论》中的辨证论治思想、理论、方法等内容让学生真正掌握并能运用,我们认为对学生辨证论治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目标和中心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单靠传统课堂的老师讲,学生听,课后背的模式是不行的。因为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要在反复学习、训练的过程中逐渐获得和提高。有鉴于此,我们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传统教学法、病案讨论法、归纳比较法、探讨分析法、PBL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集中运用到《伤寒论》教学中,形成一个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递进式的学习、训练、实现强化学生辨证论治的思维能力。

一、中医高等院校《伤寒论》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关于《伤寒论》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进行了系列研究。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指导思想的研究。《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学经典著作,被誉为“经典临床学”,贯穿着中医临床辨证思维的过程。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广州中医药大学李赛美教授认为将中医经典理论的教学落实到临床,采用案例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建设切合本课程的特色。以“教书、教人、教心、教已”,以人为本,立体、开放、互动为教学理念,借助网络为平台,进行精品课程建设,以多媒体形式再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实现网络学习的互动。

2.变革教学理念的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强调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从以往重条文字句意义讲授的教学方法,转变为重六经辨证论治思维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辨证论治思维模式,从而为学习临床各科辨证论治理论与方法奠定基础。

3.重视临床教学的研究。湖北中医药大学以全国继续教育项目“经方高级研修班”为平台,邀请全国名老中医进行讲学、教学查房,举办“名医查房实录”、“经方班讲座”,并结合全国重点专科的专家查房进行视频实拍。主讲的教师及专家都参与拍摄设计,对病区见习、临床带教等多媒体资料进行整理组织,让学生亲临其境,亲身感受运用伤寒论理法方药诊治疾病的过程与效果。加深对原文理解,变深奥枯燥的经文为具体可见的活生生现实。

4.积极倡导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引入案例式、讨论式、体验式、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心得写作、命题论文、调查问卷为形式,重视知识、技能、专业思想、医德等综合素质培养与训练,也以此建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注重伤寒论学习兴趣和方法培养。

5.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学的研究。湖南中医药大学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传统教学法、病案讨论法、归纳比较法、探讨分析法、PBL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集中运用到《伤寒论》教学中,形成一个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递进式的学习、训练、实现强化学生辨证论治的思维能力。

二、《伤寒论》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探讨

针对目前《伤寒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构建多元化教学方法如下:

(一)完善《伤寒论》传统式教学法

以原文为基础进行讲解,是《伤寒论》传统教学的主要形式。首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原文进行逐句分析,明确字词的涵义,只有这样,才能正确领会《伤寒论》原文精神,这是掌握《伤寒论》学术思想的先决条件。在分析原文时,一定要结合成书时代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很多原文即是当时医家临证的真实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总结出仲景的临床辨证及用药规律。通过仲景原文来解释某些疑难字句是理解《伤寒论》原文的重要方法,即所谓“以经解经,以文释文”的分析方法,只有“以仲景文释仲景义”才不会偏离仲景的本意。另外,适当引用历代伤寒注家的注解,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不同注家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向学生展示《伤寒论》不同流派之间的学术争鸣。在讲解方药时,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仲景组方配伍的规律。《伤寒论》共计112方,而“组方严密,构思精巧”是仲景用方的特点所在。针对每一味药物,尽可能地启发学生思考仲景为什么要这样用?从而理解每味药物的功效以及不同配伍组方的适应证。通过对原文的层层剖析,使学生逐渐领会仲景原文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当然在分析原文的过程中,要注重的学生的启发引导,以问题为中心,结合设问的方式,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原文所涉及的理论问题中。对于教材中有争议的条文,历代注家的观点不一,这时要求教师要联系临床实际加以分析,给学生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解释,尽量做到不偏离原文的精神,也符合临床实际。

(二)建立《伤寒论》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认为在教学中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学之所用。内容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案例选择的恰当与否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案例选择主要考虑这么几个方面:①教学内容中主要者;②可对相关汤方证起到鉴别作用,具有举一例而通数例的作用;③适合本科生的水平和知识结构,内容太难或太易均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判断、解决,并提出问题。二是班级人数不能太多,一般不超过40人,如人数多可采用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作大组交流总结。此外,可采用启发学生思考的课堂案例教学,不进行讨论交流,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大班进行,占学时少,因此,可在整个教学中穿行。PBL教学法具有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的作用,从而可有效地提高《伤寒论》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学有所得,得而有思,思则有进。我们自2009年以来,开展了部分本科生《伤寒论》PBL教学法,在教学中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学之所用。

(三)建立《伤寒论》病案讨论教学法

1.病例选择。在课前通过在历代名老中医医案中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及其与学生较为接近的病例,例如桂枝汤证、小青龙汤证、小柴胡汤证等,记录其主诉、发病、治疗经过及临床表现。如:

【桂枝汤证医案】王某某,女,50岁。主诉:发热一周。

现病史:一周前因受凉,渐起恶寒发热,微汗出,前医以银翘散不效,伴头痛,颈项酸软,鼻塞,干呕,口不渴,二便调。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弱。体温37.50C,皮肤湿润。请说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许叔微医案——桂枝汤证】治其乡人吴得甫,得伤寒,身热,自汗,恶风,鼻出涕。脉关以上浮,关以下弱。

病案与《伤寒论》条文结合,紧贴各证的审证要点,便于学生分析和学习。

2.教学安排。在课前先安排学生预习相关章节,并将病案提前告知学生。学完该章节后,在课堂将选择好的典型病例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围绕其四诊、辨证论治、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问题,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回答老师的提问,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特别是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同时将学生在病案讨论中的综合表现和个人平时成绩结合起来,列入期终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占20%,改变过去以课堂笔记评定平时成绩的方法。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依据所学篇章理论,从理、法、方、药拟出治疗方案,并与病例已有的治疗进行比较,分析差失。在讨论中,老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激励学生,注意肯定学生的正确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模糊不清或错误的概念和观点,教会学生怎样利用学过的中医基础知识进行分析,确定立法,选择方药,把枯燥的古医籍条文与临床病例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病例讨论的积极性,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潜能,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对《伤寒论》方证的审证要点、治法、方药、临床应用有了一个全面掌握,明显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3.讨论的形式。病案讨论教学改变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病案讨论中,学生必须围绕所给的病案,应用所学的中医基础知识,主动思考,并有条理的予以表述,使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变单纯的知识灌输为注重能力的培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可以促进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伤寒论》属于中医临床基础课程,是中医基础知识与临床诊疗之间的桥梁。病案讨论教学法缩短了课堂理论与临床诊疗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经典课程的兴趣,和临证思维能力,克服了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单纯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的不良学习习惯,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目的,为将来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中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基础。病案讨论教学法,可以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教师在病案讨论课前,应认真备课,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较强的引导、组织能力等。同时要加强本学科中西医理论、临床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有效解答学生问题,从而提高了教师教学和临床诊疗水平,为以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坚实基础。

(四)建立《伤寒论》归纳比较教学法

《伤寒论》内容广博,辞深理奥,初学者难以把握重点和要点,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归纳总结、分类比较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伤寒论》的辨证思路和方法。可以对症状、类方、类证、煎煮方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例如,太阳病篇汗法禁例九条原文,后世称为麻黄九禁,可概括为“咽、淋、疮、衄、血、汗、寒、尺脉迟和尺脉微”。运用这样歌诀化的文字,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在《伤寒论》教学中,针对常见症状、方证、及治法,进行类证比较、类方比较、类法比较等,有利于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仲景的辨证思路和方法。

(五)建立《伤寒论》研讨式教学法

研讨式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伤寒论》授课过程中亦不可少。以传统方法讲解原文之后,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部曲,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原文涉及的理论问题,并最终通过研究讨论得出正确结论。《伤寒论》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而当今教学中,重课堂理论讲解而轻临床实践体验的弊端长期存在,研讨式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缺乏临床实践的不足。

研讨式教学法的实施,首先应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本节课讲解的方证,提出涵盖核心知识点的问题,涵盖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并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问题的过程应层层深入,应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探究性。科学的设置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临证思维能力。

(六)实施方案?摇技术路线图

三、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首次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集中于《伤寒论》课程的教学之中。解决了单一教学方法的不足,同时解决了多元化教学方法之间在同一门课程教学中的协调平衡发展,这是本课题的特色之一。

2.构建了递进式学习、训练、强化提高学生辨治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本课题的《伤寒论》课程教学体系,基本贯穿本科生的学习期限。从初始接触中医经典概貌,树立良好学习态度和方法作为导入,到全面学习掌握和实践,最后结合临床学习,重点提高。整个体系呈中间大,两头小,中间连两头,两头促中间,以实现辨证论治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3.模拟临床的教学手段引入,PBL讨论式方法的引入,《伤寒论》方证辨治训练系统的引入,“中医历代名医医案”的引入。初步实现了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传统教学法、病案讨论法、归纳比较法、研讨分析法、PBL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集中运用到《伤寒论》教学中,形成一个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递进式的学习、训练、实现强化学生辨证论治的思维能力。我们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将各种教学方法如何有机合理的融合在一起,并相互之间进行较好的衔接。解决好的临床见习机会和提供见习条件。

参考文献:

[1]郑洁萍,邓煊东,郭晓群.以多元化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幼师生多元化智能[J].成才之路,2007,(02).

[2]何侃,高校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探析[J].高校教育管理,2007,(03).

[3]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焦楠.中医学专业长学制培养目标的分析与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

[5]中医临床基础学科高层论坛.中医思维是中医人才培养关键[J].光明中医,2008,23(12).

[6]邢玉瑞.中医临床思维特点探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9(4).

[7]姜建国.论《伤寒论》的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J].山东中医杂志,2012,31(2).

篇3

2.中医内科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3.“内科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探讨 

4.小动物内科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讨 

5.强化内科学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 

6.内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利与弊 

7.结合内科学教学实际,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8.内科学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 

9.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0.提高中医内科学理论教学质量的探讨 

11.《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12.浅谈内科学教学方法的应用与体会 

13.如何加强实习生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14.内科学教学中病案教学法和传统讲授法的比较 

15.口腔内科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16.Blackboard平台应用于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17.PBL教学在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8.对医学生内科学临床实习综合能力量化考核的研究和探讨 

19.基于临床案例的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20.内科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新模式的初步探索 

21.案例式教学法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2.临床医学内科学双语教学调查分析 

23.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引入现代医学知识的方式和意义探讨 

24.PBL教学模式在兽医内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和思考

25.改良PBL教学模式在医学留学生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6.医学生内科学双语教学需求调查分析 

27.新世纪教材《中医内科学》“咳嗽”篇历代文献引述的相关问题 

28.培养创新理念,提高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质量 

29.抛锚式教学法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内科学实践教学应用初探 

30.内科学教学中的“逆向思维”与“横向”教学法 

31.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应用初探 

32.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的应用 

33.谈医学生如何学好内科学 

34.能力本位教学法在中职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35.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内科学PBL教学模式介绍及借鉴 

36.口腔内科学教学改革初探 

37.临床医学留学生内科学全英教学探讨与反思 

38.中医内科学内分泌代谢系统病证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9.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兽医内科学教学方法探讨

40.中医内科学PBL教学法问题设置初探 

41.中医内科学教学在本科生临床轮转实习中的应用 

42.浅析如何提高内科学教学艺术 

43.师生微信内科学互动平台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44.内科学双语教学的思考与改进 

45.三年制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内科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研究 

46.采用多种形式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内科学的兴趣 

47.案例式教学法在兽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48.《中医内科学》中英文教材比较研究 

49.中医内科学症状术语规范化研究 

50.结合八年制医学生特点进行内科学见习教学初探 

51.心血管内科学专业发展趋势及设想 

52.建立八年制临床医学生内科学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与探讨 

53.《内科学》教学改革探讨 

54.规范消化内科学临床教学查房模式的实践研究 

55.“做乐赛”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56.内科学考试试卷分析与评价 

57.中医药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内科学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58.基于中医思维模式下的中医内科学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59.论宋金元时期中医内科学发展特点 

60.TBL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61.浅谈《内科学》双语教学课程的建设 

62.内科学临床见习课双语教学方式的可行性探讨  

63.如何提高内科学专业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64.思维导图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65.内科学临床见习实施案例教学应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66.内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67.案例式教学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68.福建省内科学学科发展报告 

69.内科学课程改革中教与学的创新性研究 

70.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内科学双语教学刍议 

71.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72.内科学见习教学中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73.改革考试内容方式 提高内科学教学质量 

74.以LBL联合CBL为基础的八年制内科学教学实践 

75.内科学双语教学探究 

76.内科学PBL教学模式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索 

77.医学生内科学见习课的调查分析  

78.内科学“考站式”考试的实施及评估  

79.基于系统科学理论及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内科学教学精细化设计与管理 

80.病例引导的内科学心血管疾病立体式见习教学法研究 

81.中医内科学课程运用形成性评价教学的实践刍议 

82.内科学见习课采用CBL联合PBL法初探 

83.医学留学生内科学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84.多媒体在医学留学生内科学英文授课中的作用 

85.内科学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 

86.CBL,PBL与TBL整合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学中的实践 

87.诠释学在中医内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88.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教学体系改革初探 

89.《内科学》实践教学中“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90.内科学教学改革分析与探讨 

91.心血管内科学中英双语教学实践回顾与探讨 

92.基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的内科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93.PBL教学方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94.八年制诊断学和内科学教学改革探索 

95.内科学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的病案教学法探讨 

96.基于PBL的内科学教学模式探究 

97.内科学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篇4

【关键词】外科学;教学方法

Teaching means of the medical science surgery and the method shallow Xi

Wang YuanhuiYe Lizi

【Abstract】Pass to living practice of surgery teaching to the medical science, study aggressive valid of teaching method, exaltation surgery teaching of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Surgery learn;Teaching method

外科学是医学生的一门重要临床课程,对于医学生具有极高的挑战性;它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好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临床操作技能。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法可系统地讲解基本理论知识,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训练和加强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临床技能培养成为了现代医学教育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笔者提出以下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病案教学

在外科教学过程中,运用病案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它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形式较为呆板、沉闷,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病例带入课堂,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参与意识,而且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对话增多,增强合作意识。同时病案教学法模拟了临床工作中处理病人的思维过程,使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能够融会贯通,不但获得完整的系统性、整体性的知识结构,而且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临床思维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为日后实习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使用病案教学方法时,指导教师应选取病案应紧扣章节内容,其后引人主题讲解,应突出典型性,充分体现疾病的征象,有鲜明的特点,使学生思想很快集中且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PBL教学模式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 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首创。它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模式。PBL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一种十分流行的教学方法,同时也逐渐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趋势。PBL教学法认为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身经验结构的过程,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建构起新经验。一方面,问题设置应体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联系,同时又蕴含新的关系和规律,是通向新理解、新图式的桥梁,能够将学习活动与其背后的基本原理联系起来,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进行聚焦性、反省性研究,把学生引导到对基本关系的理解上来。另一方面,问题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学生组成小组整合知识来合作解决,从而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内部知识的整合和内化。因此,PBL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3.多媒体和网络相结合的教学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在教育领域逐步得到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已成为国内外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应用多媒体课件给临床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充分增加了课堂信息量,并使教学活动进一步丰富和多样化。多媒体不等于简单的幻灯片放映,不仅是以简单的文字和图形拼凑而成,而是掌握高水平课件的设计方法和思路,利用网络技术平台结合实际临床教学内容设计出适合自己授课的具有个性的教学课件。同时应不断收集外科学多媒体资料。可以充分利用数码相机、摄像机、扫描仪等设备,也可利用各种动画软件制作更好的示意图,或利用USB接口、DICOM接口直接收集影像学仪器内的动态图像、三维立体图像等资料,建立教学资源库,然后根据教学需要,编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可随时将临床诊治的典型病例图像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及时补充到教学课件之中。因为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广泛的交叉和联系,还可充分利用超链接,以有效、便利地帮助学生更好把握知识的相关性。但应该注意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不能脱离教学大纲,应从学生的认识水平、接受能力去设计,才能真正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当今世界已全面步入信息化时代,由于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互联网正取代了传统媒体,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也成为重要的学习资源。利用多元化的搜索引擎,搜索相关教学、学习的资源和软件,学生可以方便的从相关网站获取大量的外科知识。学生也可以通过访问国外相关医学网站、数据库等,了解国际外科学发展与前沿问题。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时交流以及利用远程文件传输系统实现相关资源的共享。

4.适当的双语教学

医学是目前进步最快的学科之一,医学新进展和成果大部分出现在发达国家,大部分的论文均是用英语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或在国际会议上交流。因此,提高医务人员的英语应用能力应该成为医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英语授课的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基本熟悉常见疾病名称、症状、体征和基本医疗术语的英文词汇,掌握常用医学英语口语,能较为流利地用英语与病人进行交流,准确采集病史,了解病人的需求,适应英文环境下的日常医疗工作经过训练,并能较为流畅地阅读英文文献,并撰写英文病历摘要和个案报道。

总之,目前外科教学应利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才会在临床见习教学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助于全面提高教

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高炼,黄许森,赵枫,潘国忠.病案教学法在外科学总论教学中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1):150~151.

[2] Headrick L,Kaufman A,Stillman P,Wilkerson L,Wigton R.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for new generalist physicians[J].J Gen Intern Med,1994,9:42~49.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