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10:34: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农业传播技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气候变暖带来的农业生态环境变化,农业有害生物突变频率和危害趋势不断加重,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危害的风险增大,作为农业生产基础保障的植物保护事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新理念,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绿色农业转型,突出农业生产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主题,及时准确农作物病虫情报,积极开展电视预报工作;实施“绿色植保”战略,推广病虫绿色防治技术,经济有效地控制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强化植物检疫,严防外来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加强农药监管,严格限制高毒农药的使用;充分发挥植保公益职能,努力构建新型植保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新型农业需要掌握和应用最新的信息资源,发挥它的最大优势,农业传播与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认识并利用好农业传播信息与技术,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现就农业传播技术在植保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如下:
1建设农业市场信息主体
市场信息的匮乏或失真,往往会给生产者带来决策的盲目性。在中国,也只有依靠政府发挥职能,才可能建立权威性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统计、分析与报告制度,为农民提供及时、全面、精确的市场信息和参考资料,成为农业市场信息最主要的传播主体。但是,这些手段和相关的专业人员往往被分割在各个不同的部门,不能形成合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充分的利用,这就对体制改革提出要求,改变职能与行为。
在农业信息化起动阶段初期,政府必须加大农业信息化的基础投入,特别是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投入方面,给予应有的扶持和帮助。加入WTO后,已经不能依靠农产品的价格补贴来保护中国农业的发展了,而增加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等基础设施投资,应在WTO的规则范围内。国家加大对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直接投资,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的间接补贴,以增强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2农业传播媒介实现多样化
2.1报纸、杂志
优点:具有非强制性传播的特点,读者有较大的主动性和选择权,因而读者会愿意自觉了解所关心的信息,可信度高,特别是国内与党政机关有联系的报纸杂志种类,被读者奉为权威。
缺点:对读者文化、社会层次要求较高,时效性差。
应用情况:太原市植保植检站每年的“粮菜果重大病虫情报”均在《太原日报》和《太原市农业信息》上,向读者及时介绍当时病虫发生情况、发生原因、防治方法。但由于“粮菜果重大病虫情报”主要针对粮、菜、果农,实际《太原日报》在农区个体农户中的普及率不高,报纸由乡镇村级传递到农户手中,造成信息的时效性较差。
2.2书籍、小册子
指各农技部门印制的在乡镇农民中传播农业技术、种植、养殖信息的材料。
优点:成本低廉,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覆盖面相对较小,但面向广大农民,符合受众需要,传播的信息针对性强,适应性、可操作性强能进行深度介绍讲解,效果显著。相比其他媒体,此种的重复阅读率及传阅率最高,能反复传播。
缺点:时效性差。
应用情况:近年来,国家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印制《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利用手册》、《中国植保手册》系列(苹果、水稻、玉米病虫防治分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手册》等,山西省印制《植物保护实用指南》、《植物检疫技术手册》、《农药监督管理手册》、《山西蝗虫》、《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生产技术手册》、《无农药残毒放心果生产技术手册》等实用农业技术书籍,供广大农民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考。山西省太原市植保站印制《农业行政许可法疑难问题解答》、《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宣传材料》、《农药使用注意》、《购买农药技术》、《溴敌隆使用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等宣传单,内容精炼、方便实用,印刷成本低,但发放效果快。
2.3广播
优点:是一种简便快捷的信息传播手段,能伴随生产活动同时进行的沟通方式,不影响人的正常工作,有较好的亲和力,其信息不易被人抵触。广播失效性强,内容分时段分栏目、机动灵活、有很强的针对性,并在传播过程中能与听众实时互动交流,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缺点:广播信息依时间线性传播、稍瞬即逝、保持性差、听众难以重复认知。
应用情况:现阶段,主要是农业生产资料产品(种子、化肥、农药、药械)在广播中的介绍以宣传为主。
2.4电视
优点:电视媒体能够对农业的新形式、新内容进行有深度、有内容、有说服力的报道、阐述,引导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现代都市农业的科学内涵和社会实质。
缺点:在中国农业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电视的传播者与农村的收视群体,存在着巨大的不对等,而这种不对等的现状,则导致中国农业电视从业人员所制作的农业电视节目无法找到它的受众群体,同时,中国庞大的农民收视群体也无法在电视这个公共的媒体上,看到他们喜欢的节目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应用情况:太原市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每日固定栏目、固定时间、固定模式、固定结构在山西省太原市电视台新闻频道试开播,节目针对当前全市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病虫发生情况,每日播放5次,首播在当日18时54分,重播在当日22时47分,次日6时48分、7时59分、12时29分,每次播出时间30s。据统计,2007年7月23日至年底成功播放161天、46期、805次。内容包括:番茄病毒病、番茄早疫病、番茄晚疫病、高粱蚜、红蜘蛛、茄子黄萎病、小菜蛾、白粉病、大白菜病虫(趋势预报、白菜霜霉病、软腐病、黑腐病、病毒病、蚜虫、小菜蛾、菜青虫、甘蓝夜蛾)、小麦秋播病虫防治、秋季温室病虫(趋势预报、绿叶蔬菜根结线虫病、软腐病、芹菜斑枯病、叶菜类霜霉病、野蛞蝓),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治技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农林害虫、捕虫板诱杀微小害虫、性诱剂诱杀害虫、防虫网阻止外界成虫进入温室大棚)等。此项工作的开展,标志着山西省太原市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工作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固定栏目信息传播快、覆盖广、容量大,其播出提升了太原市植保植检站的影响力,生动有效地向群众传播了植保信息。
2.5多媒体
优点:通过计算机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合成处理并组成的交互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其信息存储量大、读取简便、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缺点:要求播放硬件高,成为其传播的制约因素。
应用情况:在各类植保技术培训班授课时应用较多,能够全面生动的介绍培训内容。
2.6互联网
优点:互联网集中影像、声音、文本等媒体优势,传播速度快,复制容易。时效性强、速度快、具互动性,实现信息者与受众实时交互沟通。
缺点:硬件要求高。
应用情况
:各级农业网站第一时间快速传播农业信息、农业专家系统实现专家与农民的面对面植保信息交流。
2.7人际传播
优点:农技员、亲友邻居和示范户经过亲自解说、示范传播所掌握的植保信息,但农户对此种传播手段较为信任。
缺点:传播速度慢、扩散效率较低。
应用情况:山西省太原市植保站晋源植物医院在当地有较高的声望,农民对其中的农技员极为信任。太原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清徐大常村、小武村、晋源五府营村、小店示范区等)的示范作用非常突出,其带动周围村镇,植物技术应用辐射范围广。
2.8现场活动
主要包括新闻广场宣传与咨询以及各种农业节庆、农业成就展示等大型活动。
优点:具有现场活动独具的互动性、参与感和亲历感,具有较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是进行重大题材宣传的好方法。
缺点:组织耗时,投入大。
应用情况:每年参加山西省太原市3·15南宫大型宣传活动,向广大市民介绍植保工程内容。2008年4月25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召开“山西省春季农区统一灭鼠(太原)现场会”。
2.9村喇叭
优点:村委会组织,负责播送各种农业政策信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教育培训信息,弥补电视、报纸等信息传播不到位的不足,报纸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及时入户。
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创新材料和先进制造等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科技的一个突出特征表现为跨产业、多领域的科技集成与融合身还不够,至少要回答清楚三个问题——“为什么立项研究?取得什么突出成果?将会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第一个问题就是要交代研究的背景或来龙去脉,帮助受众理解和消化有关内容;第二个问题就是要点明具体的研究成果,并且是最重要的成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将所有成果堆砌在一起;第三个问题就是阐述该成果的重大意义与应用价值以及对今后研究的影响。
以《农民日报》对“麻育秧膜”的报道[2]为例,开篇先声夺人,吸引读者注意,“这可不是一种简单的地膜,它叫麻育秧膜。只要把它垫在我们水稻育秧盘里,不但能保护秧苗,还能保证机插不散秧,特别方便”。然后围绕回答上述三个问题展开。为什么立项研究?“在传统的育秧环节中,一直存在着秧苗根系不牢、容易散秧、取秧运秧不便、漏插率高等问题。有时,农民们已经准备好了插秧机,可由于育秧盘不给力,散秧多,只能临时又改用人工插秧。这也成为了制约水稻机插技术应用的瓶颈问题”。取得什么突出成果?“利用麻等植物纤维研制出环保型麻地膜,同时进一步改变配方和工艺,研制出适宜育秧育草的麻纤维育苗基布”,“属于国内外首创”,“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将会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麻育秧膜的使用,不但能有效固定秧苗,利于机插秧早插早发高产;同时,育成的秧苗根系发达、白根多、整齐健壮,即使是下雨天也可机插,易取秧、运输和装秧,省工节本。更为重要的是,麻育秧膜的使用,保证了插秧机在插秧时易分秧,对秧苗的伤害更轻,漏插的秧苗更少,插秧后返青快,能显著提高水稻机插效率和质量”。看完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对“麻育秧膜”是何物就大致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了。
2 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和大众关心的话题
将科技成果与当前社会热点或大众关心的话题联系起来进行报道,可提升成果传播的效果。这也是新闻宣传工作所要求的“三贴近”原则的体现。很多农业科技成果表面上与社会热点或大众关心的话题并无关联,但实际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关键是慧眼识“珠”,找出这种关联性,并以此为切入点对成果进行报道。
以《农民日报》对“酵母源葡萄糖耐量因子(GTF)”的报道[3]为例,原题为“加工所‘GTF的结构解析与功能评价项目’荣获2012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般受众从题中看不懂“GTF”为何物,也看不出“GTF”与自己有何关系。但文中提到“‘GTF’可作为糖尿病的辅助治疗制剂和糖尿病人的保健食品”。因此,《农民日报》在报道时将获奖成果与大众普遍关注的糖尿病联系起来,取题为“中国农科院科研成果造福糖尿病患者”,并紧紧围绕该话题展开报道,引起了糖尿病患者的关注。
3 注重从学术论文和会议中挖掘
学术论文是科研成果或进展的一种常见形式,尤其是发表在国际知名刊物上的高水平论文往往就是重大科研进展的展示。因此,学术论文本身就具有新闻性,其中包含着“为什么立项研究?取得什么突出成果?将会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等三个问题的答案,只要稍作通俗转换,就可编写出高质量的科技新闻稿。目前,国内对发表在《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及子刊等国际顶尖杂志上的论文进行新闻报道较为重视,对其他高影响因子SCI论文的新闻报道相对弱化。这里需要提及注意的是,由于国内与国外存在时差,对在国外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要搞清楚对应国内的时间,提前准备好新闻稿,并与杂志出版时间同步发稿,保证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以《科技日报》对在《科学》杂志发表有关“H7N9流感病毒传播机制”论文的报道[4]为例,由于当年我国内地多地出现人感染H7N9病例,引起高度关注,其中该病毒能否在人际间传播是焦点问题之一,围绕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自然也会引起公众的极大关注。相关科研人员与《科技日报》等国内重要媒体记者密切沟通,在前一天精心准备新闻稿件,几乎与同时见报,并且刊登在头版报眼等重要版面位置,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学术会议是相关领域科技专家汇聚一起,围绕某一主题进行研讨的一个学术平台,不仅有科研进展的报告,而且有科技发展的建议,蕴藏着很多科技新闻,但报道时不可能面面俱到,需要捕捉受众关注的问题,提炼核心内容,突出其中具有重要新闻价值的亮点。以《光明日报》对“第五届全国蔬菜规模化高效育苗技术经验交流会”的报道[5]为例,会议内容很丰富,既有技术交流与成果展示,又有产业分析与发展建议,《光明日报》报道时聚焦蔬菜育苗产业的制约因素,阐述了这一产业面临的三大问题,并提出我国蔬菜育苗技术亟待创新的重点,为行业受众尤其是科技人员提供了重要信息。
4 把握农业科技新闻报道的节点
农业科研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与不确定性,但作为农业科研项目又有明确的阶段性任务,因此要全过程跟踪科研项目的研究进程,并利用阶段性项目推进会、进展汇报会、国内外相关领域研讨会等机会不失时机地报道科研项目的重大进展。同时,在报道时要有所选择,可能细数成果不少,但不必一一点到,应突出其中一项重要进展,并说深说透,否则会给人“零零散散&rdqu o;和“平平淡淡”的感觉,印象不深。以《中国科学报》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预警与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实施一年来进展的报道[6]为例,该项目在2012年启动,2013年召开项目推进会,会上6个课题研究团队分别汇报了项目实施一年来的进展,合计大大小小的成果多达数十个。但《中国科学报》仅选择了其中一项相对成熟和重要的成果——“全国突发灾害数据库初步建成”作为主题展开报道,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
此外,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开展农业科技成果的报道,结合春耕、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季节更有针对性,传播效果也会更好。以《新华社》对“水稻钵苗机插新技术”的报道[7]为例,该技术据称是水稻生产技术的一次更新换代,已在水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该科研团队利用5月份东北水稻育秧季节,在黑龙江垦区组织召开水稻钵苗机插技术现场观摩会,邀请《新华社》等媒体观摩报道,介绍该技术的优势及应用前景,让人感到很接地气。
5 融科学性、通俗性与艺术性于一体
农业科技新闻首先姓“科”,科学性是第一位的,客观、准确是其最基本的要求。但现代农业科技日益复杂与深奥,若仅从专业的角度去报道,恐因专业术语与专业词汇的晦涩难懂而限制一般受众的理解,使得其报道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对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报道,在尊重科学性的基础上,应力求通俗易懂,变“专业化”为“科普化”,同时为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可适当应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赋予报道的艺术性,从而使科技新闻的报道更具影响力和传播力。
以《光明日报》对“水稻株高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的报道再次,在新闻主体中尽量少用专业术语与专业词汇,并且不同层次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尽可能简单化,避免因复杂的机理而造成“云里雾中”,给人理不清头绪,影响传播效果。
总之,通过以上5种不同的视角,可以对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进行及时、充分、有效地报道。当然,形式决定于内容,具体到某项成果,究竟采用哪几种视角进行报道,可根据成果内容的复杂性而定。
参考文献
[1]张军.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与发展重点[J].农村经济,2011(8):3-5.
[2]吴佩.麻育秧膜:让水稻机插育秧更高效[N].农民日报,2013-04-24.
[3]李紫陌.中国农科院科研成果造福糖尿病患者[N]. 农民日报,2013-04-17
[4]瞿剑.H7N9病毒或可人际传播[N].科技日报,2013-07-20.
[5]胡其峰.我国蔬菜育苗产业面临三大问题[N].光明日报,2013-04-10.
二、对应用型农业推广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究
(一)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鼓励教师到实际的农业推广实践中去,接受农村发展的综合实践锻炼,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改善和提升:1.增强综合性学科意识。教师在农业推广实践中会发现农民素质、政府导向、相关政策、传播方式、市场等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制约一项技术或理论的应用,任何社会问题都不可能靠单一学科得以解决,必须确立综合性学科的意识。关注农业政策的研究,以及农民的需求和行为特点,使得更多的农业科学应用到解决“三农”问题中,建立更多的交叉学科和综合性学科。2.确立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应用型农业推广研究生教育的问题导向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问题导向不同,最重要的区别是前者更加关注的是学习者在学习实践中的问题,从而思考问题的解决,确立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所以在开放的实践环境中,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农业推广过程中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预防一些潜在问题的发生。3.获得实践经历与经验。应用型农业推广硕士的教育应重视实践经验和实践经历,如果教师具有充分的实践经验,理解理论的实践价值,他们就能够形象地教授理论知识,使理论作为抽象的思维在经验的基础上呈现更具操作性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上的创新
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主要是为培养农业与农村管理机构、农业服务、农业技术等岗位的高层次应用型管理和技术人才。这些研究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职业实践经验丰富,但是对于应用型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教学中,并没有把这一特点突出体现出来。实际上,很多农业院校的农业推广硕士教育缺少能够适应应用型人才的优秀教材与案例,有的培养单位甚至直接使用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材或将其简化后使用,或者将国外的教材和案例拿来使用。建设适合应用型农业推广硕士的综合性课程,建立符合自己学科特点的独立的理论体系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这对于农业推广硕士教育内容的创新是十分有益的。
(三)加强教学与论文指导体系的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G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308-02
0引言
众所周知,与时俱进是,指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在大胆探索中继承和发展。观念、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快速进步,编辑出版业遇到的冲击越来越大,对农业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素质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愈来愈高。对编辑人员的学历,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方面的要求和竞争日益增强。对知识结构来说,以前学科知识面单一,而现在懂专业、会管理的人员层出不穷;对工作能力来说,以前的编辑人员注重的是对文稿的编辑处理,而现在的编辑不仅要懂选题策划、会文字处理,还要善经营管理、熟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因此,对不同时期从事编辑工作的编辑人员而言,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能够适应当今出版业的竞争要求。
1从选题策划角度来说,编辑人员必须与时俱进
1.1 选题策划应有特色农业科技期刊肩负着科教兴农和目前的“三农”服务的重要任务,高质量的农业科技期刊能更好地为我国农业科研和生产服务。选题策划与期刊质量密切相关,认真选题向来被编辑人员所重视,因此应做认真的研讨。农业科技期刊的生命力在于稿件的质量和水平,选题策划既要选具备专业特色。有要选具备本学科发展前沿信息的稿件。近年来,随着农业科研和农业生产的发展,选题策划中对农业科技期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1.2 选题要注意实用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这个基本国情,是我们考虑问题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农业科技期刊是为农业科研和农业生产服务的,是我国现阶段传播农业科学知识,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使用技术,引导农民依靠科学脱贫致富的重要传播媒介,因此,在选题上应在服务于农业科研和农业生产实际上下功夫[1]。
1.3 选题应具有及时性当今世界,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农业科技的发展也得到迅速的进步。从国内来看,近年来农业科技工作者坚持科研为生产和经济建设服务,为科技兴农服务的方向,研究开发出了一大批农业科技新成果。特别是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作为农业科技期刊编辑,应当树立推广科技成果的责任感,紧迫感,密切关注科研前沿动态,及时把一些科研成果列入选题计划,以便加速成果的推广和农业生产上的利用[1]。
在国内和国际行业间的竞争日益剧烈的今天,农业科技期刊要创造品牌,就必须精心策划、认真实施,从优秀论文产出的源头抓起。再说,每一份刊物都有自己的办刊宗旨、工作任务和报道范围。如何在众多期刊之中,办出自己的特色则是编辑人员不可回避的问题。这就是选题策划问题。选题策划正确、措施得力、方法得当,优秀的稿件就会源源不断。要想把选题策划工作做好,必须明确本刊的报道重点、学科范围、涉及领域以及这学科、范围、领域在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那些专家、学者目前在做这些方面的工作等等。这就要求编辑人员掌握与本刊相关的多方面的信息[2]。编辑人员还要深入到科研第一线,深入到科研工作的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主动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听取他们关心的话题和热点,了解有关学科的研究重点和课题进展情况,及时掌握研究动态。同时编辑人员到生产第一线,定期开展调研,听取农业科技人员、基层干部和农牧民对农业科技期刊的意见和建议,选题要贴近农业生产实际,把农业科技期刊直接面向农业生产的第一线,提高农业科技期刊在农业生产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只有这样,选题策划工作能落到实处、才能富有成效。
农业科技期刊规范化是同样与其他期刊近年来在我国编辑界一直关注的一件大事,这方面,国家有关部门也陆续颁发了一系列标准。至今,对于语言文字规范化、科技论文编写格式规范化、科技期刊编排格式规范化和开本板式规范化的具体要求,大家的认识已逐步一致,并在工作实践中自觉地贯彻执行,成绩是突出的。编辑出版农业科技期刊的目的是及时报道科技信息,加强学术交流,宣传党的“三农”服务政策,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经济建设,即使是直接为理论研究服务的纯学术期刊,其最终目的仍然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规范化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期刊质量,增强刊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终目标是推动经济建设[3]。农业科技期刊分农业技术类期刊和农业学术类期刊,也有不同的特点:
2.1 办刊宗旨不同,主要服务对象有别农业技术类期刊主要是在推广科技成果、交流生产经验、普及科技知识、提供市场信息等方面发挥作用,既为农业科研和教学服务,又为各级农技推广部门服务,还为生产第一线基层干部和农民大众服务,受到中级和初级科技人员、知识青年、广大农户的普遍欢迎,农业技术类期刊的内容大多为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有的以普及为主兼顾提高,有的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有的则是普及与提高并重。
农业学术类期刊肩负着传播和交流农业科研最新成果、最新动态,推动科研工作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的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它能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农业科技实力,代表最高的专业水平,农业学术类期刊以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为主要服务对象,读者多数是高级和中级农业科技人员及院校师生[3]。
2.2 读者范围不同,文化基础有差异农业技术类期刊的读者面较大,文化、科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除一部分从事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人外,大部分读者是搞农技示范推广的基层技术人员、生产第一线的基层干部和广大劳动者。他们订阅技术类期刊主要是想从中了解新进推广的农业科技知识、农作物优良品种,学习新经验,掌握新技术以及市场供求信息等。
农业学术类期刊的读者,多数是科研人员或院校师生,文化水平较高,科学知识基础也较好,理解接受能力较强,他们阅读期刊主要是为了解相关专业的最新成果,掌握国内外科研动态,增强知识积累,扩展视野,启迪思维,以便进一步明确科研主攻方向,加快研究进度,或者收集最新资料,丰富教学内容,他们希望学术期刊报道的内容新、信息多、学术水平高、参考价值大[3]。
2.3 选题重点及文章写作要求不同农业技术类期刊由于要照顾量大面广的读者群,特别是文化水平较低的读者,在组稿和选稿时就不能过分追求“高”和“新”。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有些在内地生产力水平较高地区已经普及的农业技术,在边远及少数民族地区仍然需要花大力气去推广。技术类期刊的文章写作,要力求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既要有科学性、先进性,还要注重可读性。少讲高深玄妙的理论,多介绍“短、平、快”实用技术;少罗列试验数据和公式图表,多写点具体操作办法和生动活泼的文字。
农业学术类期刊要尽量及时、全面、准确地报道国内农业科研最新信息,多组织发表一些内容先进、学术性强、论点鲜明、富于创新的文章。写作上不仅要求文理通顺,脉络清晰,结构完整,重点突出,还要求高度的概括性、严密的逻辑性,强调结论的科学性[3]。农业学术类期刊的基本板式、论文撰写格式、摘要和关键词、参考文献和注释、图表、公式、计量单位、数字符号、缩略语、名词术语等都是规范化[4]。
实施农业科技期刊规范化无疑为信息部门收集信息、存储信息、编制索引工具和读者查阅资料提供了便利。但是,要求编辑人员必须善于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善于累积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做到熟练和精通。同时,要求编辑人员熟悉国家关于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方面的法规、法令、规范和标准;熟悉科技期刊的标准化编排格式,做到期刊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就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3从编辑手段角度来说,编辑人员必须与时俱进及具备以下素质
3.1 要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农业科技期刊虽然不像社科类期刊那样政治性强,但也常常碰到一些与政治有关的问题,如论文中的一些观点是否有违背国家的相关政策?是否执行国家有关科技、出版的政策法令?是否有涉及保密、版权、专利、民族、宗教、国界等问题[5]。
3.2 要有良好的思想修养和职业道德同所有编辑一样,要保证刊物成为高质量的精品,编辑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要有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有全心全意为作者服务、为读者服务、为农技推广人员和基层干部服务、甘为他人当辅路石、甘做无名英雄的自我牺牲、默默奉献的精神。要有谦虚谨慎、虚心求教、和谐写作的精神[5]。
3.3 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农业科技期刊的编辑,既要不断拓宽、深化自己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了解、掌握相关学科、新兴学科与本学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情况与进展。因此,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充实发展自己,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5]。
3.4 要有一定的语言文字基础和社会文化知识编辑工作主要是文字处理工作,一个合格的编辑必有一定的文字修养和编辑加工能力,这样才能将稿件加工成文理通顺、层次清楚、文字简练、标点准确、无病句、无错别字的文稿[5]。
3.5 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业科技期刊出版的传统工作方式,影响了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包括选题、组稿、审稿、编辑、排版、校对、印刷,甚至到发行和读者阅读[6]。其一,上网收稿。编辑部可以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开设电子邮箱或在线投稿。其二,上网审稿。编辑人员可以通过建立专家数据库或从网上获得审稿专家的信息,包括电子邮箱地址,通过收发电子邮件可以方便快捷地传递稿件,进行网上审稿。其三,网上编排。在网络环境下,借助网络技术和数据库,编辑人员可以直接参与编辑、排版、绘图、校对等项工作,真正实现科技期刊的编、排、校一体化,减少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科技期刊的编排质量,实现了编排过程的现代化,实现了由传统模式向新型模式的转变[7]。其四,网上检索。通过因特网,编辑人员可以随时浏览国际上众多的专业学术期刊,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不断开阔眼界、扩大视野;通过因特网,编辑人员可以直接搜索和查阅网上的各种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了解国内外主要专业性期刊的学术水平,以保证自己编辑出版的刊物的学术水平和社会价值。通过因特网,编辑人员还可以查阅、核准所编发论文的文后参考文献[8]。
总之,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可以实现编辑出版过程的现代化。但是,最关键的还是编辑自身现代化。这就要求编辑人员不断更新知识、转变观念,掌握过硬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和市场经济的考验。
4从营造和谐工作氛围角度来说,编辑人员必须与时俱进
4.1 正确认识编辑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和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又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普遍要求。在编辑活动中,涉及编者、作者、审者、读者等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信赖、相互合作、相互促进,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编者是编辑活动的主题,是和谐工作氛围的主要营造着,在多个因素中起决定作用。同时,编者还依赖于作者、审者和读者。编者需要从作者那里获得源源不断的优质稿件,并且希望拥有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作者队伍,使刊物充满生机与活力。编者也依赖于审者对学术论文的质量进行把关。编者又依赖于读者,因为读者是科技期刊的社会和经济嫌疑的评判者。作者是编辑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积累、传播的源泉。作者更需要编者、审者的支持与厚爱。因为作者的又蕴含了编者、审者的辛勤劳动[9]。
4.2 正确处理编辑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一个编辑群体来说,有不同年龄的人,也有不同学历的人。在这个不同层次的编辑队伍中,发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要互相尊重、互谅互让、互相信赖、互相学习、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密切协作,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组织实施和按时完成,发挥一个群体的凝聚力[9]。编辑人员要正确行使对文稿的修改。在修改过程中,遵循必改的一定要改,不必改的一定不改,可改可不改的尽量不改的原则。编辑人员要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经常听取读者、作者、审者的意见和建议,掌握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以赢得读者的信赖、作者的支持、审者的厚爱[10]。
总之,农业科技期刊的编辑人员只有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拓宽、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深化自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计算机操作技术和网络知识,才能适合与时俱进对农业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素质时展的必然要求,在编辑出版行业中创造优秀的作品和优异的工作业绩。
参考文献:
[1]王秀蓉,王茂福,许立峰.农业科技期刊的选题策划[C].新时期农业期刊工作研讨会的论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6月.
[2]郭爱缨.科技期刊质量的全面控制:以《地球物理学报》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5).
[3]刘星昌.农业技术类期刊与学术类期刊规范要求之异同[C].新时期农业期刊工作研讨会的论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6月.
[4]张铁莉.高校学报编排规范化探析[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1(4).
[5]傅克文.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素质及提高素质的途径[C].新时期农业期刊工作研讨会的论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6月.
[6]陈力勒.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学报编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开放潮2007(8).
[7]李无双.信息网络化与学术期刊编辑[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