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3 10:02: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互联网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多媒体课堂的升级优化
多媒体技术把法语课堂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征和职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学习环境,通过在极大丰富的网络资源中搜寻相关的专业法语知识,开发有效的教学工具,借鉴互联网思维,显示出资源组合的强大优势,符合移动互联时代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打破了单向传播的传统模式,以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的知识传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应用互联网思维改革法语教学模式中最为立竿见影的手段。多媒体法语教学具有以下优越性:既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通过访问相关知识网站获取所需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并且以提高语言能力为核心目标。多媒体法语教学的艺术化水平,取决于教师的构思以及对软件功能的掌握程度。多媒体课件基本要素有:文字、图片、表格、视频、音频、动画等。制作课件的主流软件有:3dsmax、flash、autocad、VisualFoxPro、PowerPoint、Authorware等软件。自制课件可以控制播放速度、出场顺序、细节显示及图形效果等,重点词汇的用法和搭配用大号艺术字体予以强调,有选择性地导入音频(原声朗读+音乐)。视频内容因为吸引眼球成为课件的重要资源。例如,TV5就是排名第四的全球性法语电视网,播放国际新闻、电视剧、电影、音乐资讯及游戏节目,成为深受法语专业学生喜爱的即时性内容的来源之一。其网络内容下载方便。为了鼓励学生参与多媒体教学,法语专业教师设定小组合作任务,评选“最美法语好声音”,发动学生自觉提升语音优美性与语法准确性。任务一是为法语电影片段现场配音,任务二是微电影编辑,鼓励法语专业学生利用数码相机、摄像机和智能手机制作微电影,将动态画面与法语配音有效地结合,于课堂择优展示,实现自我效能感和朋辈激励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针对学生群体对移动互联信息服务的偏好,法语教师以全球化视野,开发了微信教学辅助平台,基于教材内容配置延展阅读资料,并且利用智能手机与学生开展语音及文字的互动,答疑解惑,解决剩余难点,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坐堂指导和移动指导的完美组合。教师用跨文化的视角和信息化的手段去引导学生理解异域文化,并使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全体教师集思广益,根据反馈做出调整,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电子备课系统,完善素材库和课件库,制作更加精美的课件,选用更适合教学内容的电影和新闻作为补充资料。在教学安排上,预设好教师讲授、播放课件、课堂讨论、回顾总结的时间比例,保证紧凑有序、寓教于乐、富有成效。通过借鉴互联网思维的多媒体教学,学生的法语综合素质明显提升: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80词;30分钟内写出80-100词的文章概述或话题讨论;借助词典将法语课文翻译成正确通顺的中文。多媒体教学实践多管齐下,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应用于法语精读、法国文学、法语视听、法语语法和法国文化等核心课程,形成了基于用户思维和迭代思维的组合拳,在不断升级中响应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需求。法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在就业力提高的基础上水涨船高,且学生的岗位技能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近些年,国家教育部门大力推进引导网络教育,目前国内许多机构和个人已经建立了大量的学习网站。现代网络教育主要体现在现代远程技术教育,这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国内一些高校正在探索,并且这种模式目前也只在高等教育中开展。据笔者了解,中央音乐学院远程教育是以网络学校的形式开展,其基本教学内容是教师在网络上利用课件上课、答疑、批改作业、辅导、考试等。
2.名师声乐教学视频
我们知道,音乐家、声乐家对声乐作品的讲解与范唱,具有权威性、可靠性。如今网络上有大量国内外知名声乐教育家、歌唱家的讲解和演唱视频提供下载,通过观看视频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声乐教学网站和论坛
互联网上有关音乐的论坛和网站有很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网站和论坛有古典音乐网、北京音乐教育网、中国艺术教育网等。在这些网站中都有较为专业的音乐论坛,话题从声乐、器乐到音乐理论,应有尽有。
4.语音视频声乐教学
这是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即时在线教学来解决空间限制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前提是通过网络建立语音或视频聊天室,然后将聊天室ID以及视频声乐教学的安排进行通知宣传,人们可以在约定时间进行网上学习交流。这样一种网络手段,既可以解决声乐学习者和声乐教学者身处异地的空间约束,同时也可以让学习者自主选择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教师或教学资源。
二、网络声乐教学优势
1.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师资力量并没有成正比增长。因此,出现了由“一对一”演变到“一对多”的教学形式。通常是5到10人一节课,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授课教师无法能在课堂上完全兼顾到每一个学生,所以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显得尤其重要,丰富的网络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2.有助于提高演唱素质
声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无论是歌唱发声知识还是发声训练都比较抽象。每周一次的声乐课,对于加强学习者对发声状态与感觉的记忆巩固是远远不够的。通过观看网络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视频教学,可以与网络上名师的教学进行对比,加强自身对歌唱发声状态及感觉的领悟。通过与教师沟通或观摩学习别人的上课演唱,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正确声音的要求,并借鉴他人的长处,从而更好地从各方面丰富自己,提高综合演唱素质。
3.有助于突破时空限制
由于声乐学科的特殊性以及每一个声乐学习者的嗓音条件和声音特点都不尽相同,使得声乐教学一直延续“师傅带徒弟”“面授机宜”的教学方式。这种对教学条件的要求,无形中在师生之间树起了一道屏障,让很多声乐爱好者望而却步,出现了课后没有教师就不知如何练声的情况。而网络声乐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利用论坛开展师生在线互动的学习交流,学生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汲取多方面的专业声乐知识,而且在自己遇到无法克服的难题时,可以通过在BBS上发帖来获得专业教师和其他学习者的帮助,听取广泛的意见或建议。也可直接通过互联网在线声乐教学的方式,在专门语音视频聊天室进行学习。
4.有助于积累声乐曲目
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来开阔视野、学习新曲目,是网络对声乐学习提供的又一便利。网络信息交流的便捷使得一些新歌或者一些近乎“失传”的歌曲都能被我们找到,并且网络能提供原唱、翻唱等不同版本的音乐信息,以及歌曲创作背后的相关文化信息供我们参考。学习者既可以较快地学唱旋律,还可以在歌曲的表演、情感的体验、演唱的处理上获得多方面的帮助。
5.有助于开阔视野
在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如何客观、正确地衡量、判断自身的声音条件或演唱水平,如何避免“井底之蛙”式狭隘思维,就需要借助网络声乐教学。学生往往不能全面正视自己的歌唱状态,对于歌唱观念的理解也会有很大的偏差,教师应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将网络上国内外声乐教育家的视频教学进行播放,开拓学生视野和思路,使学生学会思考,寻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演唱方法,为己所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6.有助于共享学习资源
由于网络信息更新的迅速,学习者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学术动态,并且可通过网络下载,存储自己所需要或感兴趣的音乐声像资料、文献资料。网络还可以给学习者提供新颖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模式,以及充实的教学内容。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学习需求寻找不同的学习资源,并将其贡献出来与他人交流。网络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共享,既可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又可以满足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音乐资源。因此,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有益于个性化教学的实现,对于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竞争意识,激发学习者的潜能,发展学习者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网络声乐教学的劣势及解决方法
1.网络声乐教学的劣势
(1)师生交互性缺乏
目前,通过网络学习声乐,单一的知识传递较好,但交互性不强。由于面对电脑屏幕进行交流,学生与教师容易产生情感上的疏离感。对于教师来说,如果每天对着录音录像的机器讲课,而无法获得学生即时的反馈,更不用谈进行因材施教。学生对于学习中的难点问题,自己不能很好解决,又无法等到及时的指导。而这些情况,教师不一定能及时得到反馈,也无法保证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网络学习中教和学的双方,缺乏一定的交互性。
(2)网络资源组织管理无序
网络上资源虽然丰富,但零散的资源不利于学习,并且资源建设缺乏相应的组织管理系统,制约着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在线学习允许并鼓励学习者之间进行自由交流,使得一部分学习者只把他们认为重要的信息输入到系统中去。这就给其他学习者造成了影响,他们必须从大量的信息中去挑选真正对其有帮助的内容。如果有人想利用网络学习散布一些消极的思想或者恶搞的作品,将会给学习者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麻烦。
(3)声乐学科特殊性的局限
由于声乐学科的特殊性,其授课方式不能仅仅依靠互联网和电脑的简单操作,其必须要通过面授的方式来完成。声乐是声音的艺术,其对声音质量的要求非常高,通过互联网进行的远程声乐教学,由于技术、设备、网速和周围环境等原因,都会对声音的质量有所损耗,不能保证声音完全真实的效果,进而影响声乐教学效果。而且,声乐不仅仅是单一个体的艺术,其是集体合作的艺术,很多音乐形式仍然需要通过集体教学才能完成。
2.有效避免劣势的解决方法
(1)利用现代技术整合教学资源
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利用网络资源,并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研究,提供有效的教学网址,鼓励学生查阅。整理收集网络上有学习价值的声乐教学资源,包括音频、视频和文本资料,整理归类后存放在声乐教学网站的资源库里,可通过学校局域网向学校师生公开。学生可以在资源库里找到海量的信息,为学习提供帮助。
(2)建立网上论坛为师生提供交流互动平台
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辅助声乐教学,扩大了师生交流的互动空间,为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提供了平台。网站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专业特点,开设相关的栏目。一般平台的建设中有侧重学生歌唱技术技巧的栏目,拓展专业理论修养的栏目,还开设有交流和答疑栏目,与学生集中探讨学习中的共性问题、课后练习的技巧要领。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又可以带领学生集中研究一些共性问题。例如,关于歌唱声音位置的训练,很多学生对此有不同的理解,难免会走入误区。教师可以通过调取论坛中的相关资源,通过对比来让学生体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建立独立的“学习档案”。教师把每个学生的学习要求写在“学习档案”里,包括整体的学习计划、单个练习曲的重难点、曲目的简要分析、课后注意事项等,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参考。这样一个全方位的平台建设,就像一个永远存在的课堂,使有限的课堂教学变成无限的教学空间,有效延伸了课堂教学。
网络教学评价属于教育评价的子范畴,具备了教育评价的三方面的含义,即价值判断、评价发展和参照标准。然而,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又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如教与学活动在时空上的分离、教学的实现需要可靠而安全的网络传输系统、学习者的学习主要是自主学习(学习者需要一定的自控性等等)。因此,网络教学评价也表现出其独有的特点:
·注重过程性评价,强调对网络教学的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网络教学评价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利用及时反馈信息来指导、调控甚至补救网络教学与学习活动。
·对运用教育技术实施智能教学以及对利用探索、发现、竞争、协作、角色扮演等一系列策略教学的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自控性、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对象广泛,不仅仅对传统教学系统的四要素即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与媒体(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进行评价,还对学习支持和服务系统进行综合评价。
·实现网络教学评价系统与网络教学支撑系统的无缝结合,利用网络教学支撑系统的教学活动记录功能搜集评价信息,实现对网络教学的动态评价和动态调控。
·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技术优势,缩短了评价的周期,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便于及时调整教与学的策略,而且能够降低学校管理部门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的技术要求和费用。
一、评价对象
基于网络教学评价的特点,我们提出建立如下网络教学评价的模型。它包括学生、教师、学习资料、网络教学支撑系统、学习支持与服务系统五大方面。每一个方面都包括若干评价子项。
附图
图1网络教学的评估范围
从以上模型可以看出,网络教学的评价依赖于网络教学评价系统实现。评价的因素有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而且更加关注形成性评价的促教与促学作用。
二、评价方式
根据评价工作的任务和发生的时间,评价通常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而对于网络教学来说,为了便于提供适于学习者特征的学习目标、内容与策略等,还需对学习者进行诊断性评价。
网络教学的诊断性评价,依据评价目标对学习者的现有知识和能力进行测量,对学习者的知识背景、学习条件、学习要求、学习态度等由问卷来获得了解,并根据测量的数据和问卷的统计给出评价结果。这样就能在教学中,依据评价的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组,对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依据不同学习者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进度、策略和方法。这种评价方式只针对学习者进行。
网络教学的形成性评价,注重在实时的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对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跟踪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反馈给被评对象,并制定补救措施、执行补救方案。在跟踪检测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学习者的主动性、态度、学习进展等进行调查,并给出描述、提醒和建议。在教学程序之后,教师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对其进行评价,从而决定教学程序的教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教学效果,有哪些优点,不足之处又在哪里,对下一阶段的学习给予激励、提示和导向,对教学提出调整和改进意见。同时,还要注重对教学系统的改进。教学系统的完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不断使教学系统的性能提高,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网络教学才会得到持续的发展。
总结性评价一般发生在某一个阶段的教学完成之后,目的在于评定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检查教学工作的优劣,考核学生的最终成绩,把握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等。在网络教学中,总结性评价将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状况给出最终的评价与结论,其涉及到学生的结业、毕业、评奖等和教师教学效果的评定。
三、评价要素
但是在网络教学中,学习者不再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取信息,而是自主地在网络教学支撑平台中进行各种学习活动。要保证学习者顺利进行学习并取得成功,就不仅要考虑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媒体四个要素,还要考虑其是否具有比较完善的学习支持系统和学习服务系统。
1.对学习者的评价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网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向学习者提供学习的途径、资源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最终获得个体的发展。因此,对学习者的评价是网络教学评价的主体内容。网络教学注重对学习者的态度、意义建构过程的评价,目的在于一方面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做出评价和反馈,提出提示和建议信息。具体来说,它又包括以下几项:
——交互程度。目前,许多网络教学仅仅将网络技术当作课本搬家的工具,网上的学习资料是大量的文本、图片资料,学习者的任务是阅读大量的材料,然后去做教师设计好的练习题。这种网上学习对于学习者来说,只是资料的浏览和练习,这对学习者的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远程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都已充分表明,交互对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远程学习的成功是极为重要的。事实上,Email、BBS、聊天室、视频会议等网络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已使网络环境下的交互相当便捷,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利用这些工具来促进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材料之间的交互。对学习者交互程度的评价可以通过记录学习者利用网络教学支撑平台中的各种交流工具辅助学习进行,如根据讨论区发表的文章(发言)质量及数据总量等信息提供给系统学习者意义建构过程的信息、提供学习者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参数和学习者学习态度的参数;根据聊天室的发言次数及发言数据量提供学习者对所学知识认知程度的信息、提供学习者与人合作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的参数。
——答疑情况。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向教师或相关专家请教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通过答疑,学习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学习的主题,促进知识意义的建构。答疑情况可以通过学习者请教的问题数、浏览问题解决的次数,以及提供解决方案的次数等信息,反映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理解程度以及主动学习的参数。
——资源利用情况。学习者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及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是网络教学的一大优势。通常这一优势会被教师充分利用。学习者对资源的利用不仅指利用教师或互联网提供的资源,对体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意义建构过程来说,更为有价值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上载的数据。这里的资源包括课程本身(通常是教师提供)的资源和互联网资源。前者包括对网络教学平台及其中的资源(如问题资源、电子图书馆)的使用情况,如记录学习者登录系统的时间及注销登录的时间来确定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时间,通过课程内容页面浏览范围和次数来提供学习者学习范围、进度的参数和信息,利用问题资源的浏览情况及电子图书馆资料的浏览来了解学习者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利用学习者向问题中心提交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在讨论区或聊天室的发表情况,以及在电子图书馆中发表的资料甚至是对网络课程的修改来提供学习者学习的态度、对学习主题的理解、问题的解决、学习策略的调整以及意义建构的相关信息;后者包括利用浏览器或搜索引擎来浏览互联网资源的情况等。
——作业。根据作业完成情况与得分,提供学习者平时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信息和作业完成情况的信息,评价系统据此生成反映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曲线和作业完成情况的提示信。作业的设计不能只强调对知识点的考查,而应注重对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
——考试。考试是对学习者的网络学习情况作一阶段性的评定。对于学习者来说,考试不是目的,而是一种促进更佳学习的手段。评价系统据此生成学习者知识点掌握程度及问题解决情况报表,并对学习者的下一步学习提供改进意见。
对学习者的评价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同伴评价以及学习者自评进行。不同的学习方式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手段,如协作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评实现;而对于自主学习,采用自评手段更为有效。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进行的多是自我建构的学习,即使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对不同学生学习的内容、途径可能相关不大。如何客观公正地对他们学习的结果作出评价就变得相当困难,很明显,对他们实施统一的客观性评价是不合适的。事实,最为有效的评价是让学习者去完成一个真实任务,并让学习者对自己的意义建构情况作出合适的评价。不管是教师评价还是同伴评价,并不能真正决定学习者意义建构的评价,这两种评价手段的最终效果只是用来促进学习者的自我评价。
2.对教师的评价
网络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对教师的工作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提高教学质量,网络教学才能获得持续发展。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发生了改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而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递者,信息的传递主要由网络系统完成。网络与教师所提供的教学资源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仍然是主要的教学信息。由于网络教学是师生异地,学习者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学习,网络教学提供异步和同步的学习方式,单单一个教师不可能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因此在网络教学中依据分工的不同把教师分为主讲教师和助教。主讲教师主要是依据教学目标,采取教学策略和手段,对学习过程进行组织,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上、上载、修改,对教学资源上载、修改。助教主要是辅助主讲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课件的制作,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依据教学目标给以解答。
与对学生的评价一样,对教师的评价也同样不能“一试定终身”。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师生交互程度、作业与答疑情况、教学活动的组织、学习材料的提供和学生的考试情况。
——师生交互程度。对学习者是否关注,是否有效组织讨论区和聊天室的讨论,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评价,及时鼓励学生,以及该教师的课的学生发言人数、发言量、发言时间,据此提供对学生的关注程度参数、教学策略使用、教学组织情况信息,以及提供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感兴趣程度的信息。
——作业与答疑情况。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合适的作业,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以及给予适当的助学意见,浏览学生所提问题的次数及回答的题目数,据此提供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关注程度的参数和对学生的疑难问题的解决程度的参数,系统据此在反馈系统中生成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程度的曲线。
——教学活动的组织。用登录时间与注销登录时间来确定教师的在线教学时间。教师应及时规范和调整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以及对学习者的信息搜索与获取能力进行引导。
——学习材料的提供。教师上载有效资源的数量,以此提供他组织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的信息,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是否足够新,并是否及时更新,据此来提供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与满足学习者需要程度的信息。
——学生成绩。由学生的平时成绩、考试成绩而来,这是对教师评价的参考指标,但不能以此为准绳。
3.对教学内容的评价
网络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指教师提供的网络课件,还包括教师提供的其它学习资料以及互联网提供的巨大资料。对网络课件的评价包括课件的内容、结构与导航、练习与反愧技术、交互性等五个方面,这些信息可以以调查问卷的方式由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填写。
——课件内容。是否适于网络教学,教学目标是否清楚、可以达到;能否激发学习兴趣以及深度讨论;是否及时更新等,以学生应用课件的次数和频率来作为课件是否符合学习者要求的依据。
——结构与导航。导航是否合理、使用方便,页面超链接清楚一致;具有学习过程记录功能,便于学习者随机进入学习内容;有引航功能,使网络学习者不致于迷航。
——练习与反溃练习设计有利于学习者知识技能的发展与策略、态度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对教学的支持,及考虑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反馈及时且激励学习者。
——技术性。课件安全可靠,易于使用,对学习者的技术要求不高,能支持不同学习策略;获取信息、处理加工信息便捷,适于个别化异步学习;页面、图标的设计协调一致。
——交互。交互响应及时,能满足师生、生生不同的交互需要,对交互的参与度能进行记录。
对其它学习资料,则关注其是否获取方便、信息的搜索冗余是否足够小等。对教学内容的评价通常是形成性评价。
4.对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评价
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评价包括技术系统和教学系统的评价。
——技术系统。即网络系统本身,是为教学活动提供的技术平台,指系统的安全性和传递系统的高度可靠性和稳定性,对用户的信息加密、备份。
——教学系统。是指平台能够提供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讨论学习和探索学习的策略支持系统,如答疑系统(提供多种答疑渠道)、自主学习系统(提供有效的资源和讨论学习、协作学习、探索学习的工具)、辅助教学系统(提供方便的教学设计模板,协助教师完成课程的组织和课件的制作),及课程与教学计划、评价时间及方式等信息。
评价数据的获得可以通过评价系统稳定工作时间、系统工具的利用率、系统资料的丰富程度及利用率等途径获得,而获取方式则可以是管理员、教师、学生的反馈信件以及问卷调查。
网络教学评价系统一般作为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通常包括质量指标生成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分析子系统、反馈子系统等组成部分。
5.对学习支持与服务系统的评价
对于网络教学来说,学习支持与服务系统同课程与媒体一样,对教与学也相当重要,只是它对网络教学的影响是非直接的,通常包括管理与资金支持、电子图书馆等。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几方面:
——对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功能相当齐全的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并且负责对平台的管理、维护,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保证网络教学的安全、稳定实施;对教师和学生提供简单明了的使用指南。
——对教师。提供比较完善的教师培训计划;提供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应用各种教学策略的资料和模板;提供便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和师生交互的技术支持;为教师评价学生及系统提供可参考的量规;对教师的评价反馈合理及时,能促进教师的教。
——对学生。提供平台的使用指南;为学习者提供学前指导,包括通过诊断性评价确定学习者的初始能力、认知风格等,提供学习者学习方法的建议等;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的交互,以及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回答;电子图书馆提供的资料足够丰富,并及时更新,为学习者的实践与问题解决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提供学生自我评价的参考量规以及方法指导,对学生的评价准确及时,能激励学生的学。
四、评价过程
网络教学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尽管对不同评价对象的评价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但都经历准备、实施、处理、反馈四个评价的阶段。如下图所示。
附图
图2网络教学评价过程流程图
1.准备阶段
①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
②选择信息来源和信息处理方法。针对既定的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确定评价的信息来源。信息来源有考分、系统量化评价指标、评价量表、活动记录日志、轶事记录、反馈信件等。再结合指标体系,确定选用何种信息处理方法。
③生成试卷或评价量表、调查问卷、质量诊断表。由于网络平台提供了题库、评价项目库、问卷库与指标体系库,因此在评价的准备阶段,评价的组织者(或系统管理员)可以从试题库或问卷库中选择已有的问卷,或者手动或自动生成试卷、问卷或评价量表、质量诊断表。系统的开放性使得评价组织者或系统管理员可以在专家的指导下修改已有的试题或评价项目,或增添新的试题和评价项目。
评价项目库是在专家的参与组织下建立起来的,包括了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类别、评价内容、评价项目和权重。
2.实施阶段
①测试或发放评价量表。如果是测试,则在服务系统发出测试时间、规则等信息;如果是发放评价量表,则提示回收时间,同时把评价量表发放到个人电子信箱中。
②获取信息,去除无效信息,进行误差诊断。统计发放数量和回收数量,去除无效量表,以确定此次评价的有效性。
3.处理阶段
①依据权重对信息自动进行处理和统计。
主要是系统依据权重自动统计评价量表的得分。
②分析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判断。主要是评价人员依据权重对评价量表、活动记录日志、轶事记录、反馈信件等信息进行统计和综合判断。
③形成综合判断、分析诊断问题。评价的目的是为提高教学和改进系统提供依据。统计之后,评价人员依据评定标准进行综合判断,写出评价意见;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形成性评价的评价结论应该包括: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劝告和指导性意见;对教师表现的评价、劝告和指导性意见;对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活动的评价、补救措施;对系统的补救措施,课程决策;对教学内容的改进意见、补救措施等。总结性评价的评价结论应该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选择性决策。
4.反馈阶段
①反馈前评价。即估计本次评价的质量,对评价工作给以评价,发现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评价本身的措施。
②反溃对学生和教师评价的反馈方式有:公告、Email。每一个学期都要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给与评价;对好的教师和学生在公告栏中给以表扬,对仍然需要改进的学生和教师指出改进方案,并以信件的形式反溃
对系统和教学内容的评价以评价报告的形式做出反馈,指出改进措施,报告给教师或系统管理员或网络站点技术支持人员。
③再评价。教学评价的本身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做出教育决策后,评价进入下一个周期。新的周期开始之前,前次评价的结果采用如何,实际上就是对上一轮教学评价全过程的检验。要通过教学评价对教学进行调整,必须对评价的方案、过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下一次评价提供有效的信息。因而,对评价结果的再评价既是一个评价周期的终点,也是下一个评价周期的起点。
【参考文献】
[1]BadrulH·Khan&ReneVega,FactorstoConsiderWhenEvaluatingaWeb-basedInstructionCourse:ASurvey,Web-basedInstruction,1997.
[2]Jac-WoongKim&Soon-JeongHong,AlternativeApproachToTheEducationalQualityAssuranceModelForKNOU,Internet.
[3]QualityontheLine:BenchmarksforSuccessinInternet-BasedDistanceEducation,Preparedby: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
[4]G.F.Barbato,T.BrueningandA.Turgeon,InstructionalEvaluationModel,Internet.
[5]TheCenterforAdultLearningandEducationalGredentialsAmericanCouncilonEducation,GuidingPrinciplesforDistanceLearninginaLearningSociety,
2.移动互联网技术实训要求
移动互联网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与该技术相关的课程教学方法必然要区别于其他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在汲取基础理论教学中积累的有效方法的同时,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技术、新知识。
2.1创新教学理念在实训过程中,除了要理论联系实际,更重要的是发扬移动互联网的“开发、分享、互动、创新”的精神,彻底打破旧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项目为驱动,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及提交的项目成果来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并以此作为判断学生是否完成课程要求的核心指标。
2.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移动互联网时代也给校企合作带来了新模式,校企合作将充分调动各自的资源,实现产学研结合和优势互补,为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打下了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1-0147-02
新闻评论作为舆论引导、思想交流的工具,被视作媒体的灵魂,是媒体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移动互联网改变信息生产和传播机制的同时,也丰富了新闻评论的形式和内涵,给高校评论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评论的特点
1.评论平台的多样化。“新闻评论最早起源于报刊,历经广播电视,进而发展到互联网。[1]”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评论开始向移动端转移,形成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移动互联网多平台的格局。
评论平台的移动化首先体现在媒体新闻客户端中。目前,传统媒体、门户网站纷纷推出了手机新闻客户端,在这些新闻客户端中,媒体都设置了评论栏目,如《人民日报》客户端就将评论栏目放在仅次于热点新闻的第二位置。除了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也成为评论的最新入口。不少媒体评论部都开通了新闻评论类公众号,例如《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日报评论”、《北京青年报》旗下的“团结湖参考”、凤凰网的“凤凰评论”等。
手机客户端评论频道、评论类微信公众号的出现,扩大了新闻评论的入口。对评论教学而言,一方面丰富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资源,另一方也相应地要求教师能够及时增补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探究移动平台评论的传播规律,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
2.评论主体的多元化。除了多平台的评论格局,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评论的主体也呈现多元化特征。不仅媒体可以官方评论,普通网民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到评论中来。
在媒体新闻客户端的评论栏目中,评论的主体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代表媒体立场的官方社论,二是记者、编辑评论,三是专家评论,四是以网民为主体的网友来论和留言区即时跟帖评论。而在另一移动端的微信公众平台上,除了媒体新闻评论类公众号外,也出现了大批评论员、自媒体人的个人评论公众号。例如,《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曹林开通的公众号“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就以优质的原创评论和新闻课、舆情课的说课栏目吸引了大批粉丝。
评论主体的多元化,对评论教学而言,要让学生关注到不同主体下新闻评论的区别。而类似于新闻课的公众号则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较好的平台。
3.话语表达形式的创新化。无论是手机客户端的评论栏目,还是评论类微信公众号,都可以推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也支持利用超链接技术拓展评论空间,这就打破了传统媒体对评论文本的限制,使评论不再是单一的文字传播,而是具备了丰富的话语表达形式,能够进行整合式创新。如腾讯网“今日话题”就以整合式编辑的方式创新了评论形态;《人民日报》客户端中的评论栏目,在文字基础上增加了音频,简单的创新使得评论具备可读与可听两重特性。
对于评论教学而言,除了训练学生的文字技能,也应该训练学生的整合式编辑能力,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特性进行评论创新,优化评论的阅读效果。
二、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变化
1.碎片化的阅读模式。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信息生产与传播的机制,也改变了高校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方式。学生越来越习惯从微信、手机客户端获取信息,但在快速、即时、高效接收信息的同时,也造成了阅读的碎片化。
从笔者评论教学的具体实践来看,学生就体现出了较强的碎片化阅读习惯,他们常常利用课堂走神时、课间休息时登录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接收来自移动端的信息,但对信息的阅读往往是跳跃的、有选择性的,对其记忆也是短时化的,常常只记得住新闻标题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新闻。
对评论教学而言,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去关注一些和评论教学相关的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同时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碎片时间阅读的新闻来设置议题,进行相关评论训练。
2.网络端的表达习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普通人提供了思想交流的平台,一定意义上扩大了言论的空间。新闻评论,“进入了‘公民写作’和不同观点辩驳的时代” [2]。对当代大学生而言,通过移动端能够接触到大量信息,因而他们的思想非常活跃,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他们更加愿意在网络平台,特别是社交媒体上进行表达,在实际的课堂讨论中却常常沉默。而同时,学生在社交媒体中的表达常常是碎片化的、只言片语式的,有着独特的观点却无法形成完整的逻辑。
以笔者所带的评论班级为例,笔者的学生喜欢通过朋友圈、微博转发信息并附带评论,也常常会在微信公众号的推文、笔者朋友圈的转发文章下面进行留言。比如2016年7月笔者在朋友圈转发了公众号“团结湖参考”关于“天涯副总编金波猝死”的评论《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累死?》,许多学生就在底下留言。但在课堂上,他们常常不愿意单独发表意见。这种现象,一是由于互联网身份的平等与自由,使他们更倾向于网络端表达,而传统课堂学生则认为自己是处于“被教导”的地位;二是出于社交安全的考量,他们更愿意在匿名或在一群人中发表意见,而不愿意单独说话。因而,对评论教学而言,教师应该注意到这种现象,有技巧地引导,与学生开展有效沟通。
3.学习过程中的互联网依存症。媒介技术的发展,扩大信息获取渠道、观点表达渠道的同时,也扩大了知识获取渠道,给大学生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不少隐患,许多大学生不愿意费力去记忆专业知识,阅读专业书籍,进行独立思考,而常常利用网络特别是搜索引擎完成作业,产生了学习中的互联网依存症。事实上,网络上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无法帮助学生构建起专业学习的完整逻辑。而对评论学习而言,最重要的是观点的表达,学生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对新闻形成自己鲜明、深刻的判断,并将这种判断表达出来。这种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学生多读书、多观察、多思索、多写作,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意。
三、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评论教学改革的思路
1.课程目标的调整。以往评论课程的教学,往往局限在传统评论,通过案例分析、写作训练让学生了解“社论”“评论员文章”“编者按”“短评”“广播电视评论”等的文体特征,掌握这些评论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新闻业务能力,较少涉及网络评论,基本不涉及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出现的微博、微信、朋友圈评论等新型评论样式的教学。对学生的训练,更侧重于文字技能的培养,把“新闻评论”变成“评论写作课”,忽视了移动媒体环境下学生综合编辑能力的培养。学生学完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评论课程,仅仅熟悉了传统媒体的写作套路而不了解新媒体评论。但事实上,对学生而言,毕业后可能会进入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也可能会进入企业网站、公众平台从事新媒体编辑。
因而,在新闻评论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教师应该树立全媒体意识,通过课程的讲授与训练,使学生了解移动互联网时代评论的表现特点和表达方式,掌握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整合式编辑技能,培养能够适应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全媒体平台的新闻评论人才。
2.教材内容的增补。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根据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阐述一门课程内容的教学材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源泉。[3]”目前国内评论教材有很多,有偏重理论的,也有偏重实践的,但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评论课程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少华编著的《新闻评论教程》(第二版),这本教材以案例贯穿评论知识,并在每章后面都有相应的练习题,实践性较强,比较适合应用型本科高校。但第二版出版时间为2012年,距今已有四年,教材内容还是以传统评论为主,网络评论只有一个章节,没有最新的网络评论专题、微博言论、微信评论等教学内容。因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调整了课程内容,减少了传统评论的教学课时,增补了“网站评论频道编辑”“网络评论专题制作”“微博言论呈现形态与编辑技巧”“微信评论公众号编辑”等内容,以专题形式讲授,与业界现实接轨,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的改进。评论写作会占据大量时间,因此教师通常将写作训练放到课堂之外,以作业形式布置。在传统评论课堂之中,还是遵循“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样的“满堂灌”形式,使学生会认为自己处于“被教学”的地位,主体意识不高,无法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事实上,“如同电视现场需要观众的积极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仅仅是教的角色,学生也不仅仅是学的角色。[4]”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形式丰富的活动,增加评论课程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以笔者教学为例,除“小组讨论”“五分钟热点讲评”常规活动外,笔者还安排了富有特色的“做中讲”活动。“做中讲”改变了传统评论写作训练在课堂之外的模式,通常在前一天给学生布置评论话题,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标题、论点提炼、写作思路梳理或微博评论等简单的训练内容,再讲授具体内容,讲授完成后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再次修改作业,形成“做中学”“学中做”的一体化模式。
除了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笔者还改进了案例教学法,案例的选择不局限于传统评论,而是在新媒体中挖掘多样化的案例。案例的讲解也不是单向的“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建立教师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实现思想的碰撞。
在课堂之外,笔者利用新媒体建立了评论精品课程网站、学生微信社群,突破了单一课堂的时空局限,构建起全方位的互联网学习平台。课程网站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弥补了课堂知识的不足,实现了资源共享,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微信社群的建立,则有助于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在社群中适时地发起话题讨论、进行观点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激发评论兴趣。通过多重教学方法改革,笔者较好地提升了评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丹婧.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评论创新发展研究――以《南方都市报》评论版与腾讯《今日话题》为比较对象[D].暨南大学,2015.
三月,应该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应该是微风细雨、孕育生命的季节。但今年偏不,我的记忆里只有三月那吝啬的雨和狂怒的风。不过,很想说的是,不管它再吝啬再狂怒,我已经走进了大三的最后一个学期。是的,我又要徜徉在文学的怀抱了,记忆里除了大一饱受《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的煎熬,好像就没有再出现这样需要我们实际操作的课了,想起那时的我,在面临期末考试的时候,每天都在阅览室里操作计算机,满脑子都是泪。不过虽有点折磨人,但是却带给自己不小的财富。而在这学期开学拿到课表,看到《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起初仅仅以为只是理论,顿觉有点糟心,不过仔细看了课表,竟然还有实践课,突觉有了兴趣。
是的,星期三来了,小个子的老师带着甜甜的笑容给我们介绍了这门课,这门课如何考试暂且不说,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老师要我们自己分组,期末要我们各小组拍摄dv短片,听到这个全班都沸腾了。顿时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这门课。讲完这些要求老师就带领我们了解这门课,我也渐渐知道了这门可到底需要我们学习什么。简单说就是需要我们学习信息技术运用在我们的教学中,改变教师、学生、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而要创新性的运用教学媒体融入我们的教学环境当中,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到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的确,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已经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教师作为教学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一个开放、自由的系统中与学生进行“视界的融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角色将会发生变化,教师要适应网络带来的改变,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师权威角色,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平台,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打破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束缚,从自我封闭状态走向自由、开放、澄明的交互状态。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查找资料,如电子教案、学术论文;能够利用互联网来发表教学论文,如可以申请自己的e-mail来进行论文投稿;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同学生进行交流与联系,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难处,并对其进行指导;能申请教育博客进行思想交流,找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能够利用加密技术对学生的成绩、学生的评价、考核进行档案管理,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对于这门课,可能是刚刚接触,没有得到更深层次的了解,但我会认真的完成它,学会自己必备的技能,为自己以后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说到提出对老师的建议,毕竟刚刚学习,还不知道老师有什么该改进的地方,就希望老师能多给我们一些实践的机会。
“双元制”,是指学生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又在职业学校接受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学校和企业分别是“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一元”。“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职业院校主要负责学生的专业理论教育,企业负责学生的实践与技能操作。
一、高职数字印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围绕校内基地,建设以“双元制教学、‘2+1’订单式”的教学模式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方式。
该模式即第一、二学年学生在校学习,学习内容的基础课和专业理论基础课为主,基础课由学校负责教育教学论文,专业理论基础课由企业负责,第三学年学生在企业学习专业技能,并安排顶岗实习。学习方式为:理论+实训+实习+顶岗。使师生在实训基地中接受企业化管理,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学习实践,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2)重构“项目式、情境式”课程体系
围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的理论,以国家精品课程标准为依据,召开实践专家座谈会,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校企合作,制定学习领域和教学内容,构建“项目式、情境式”课程体系。如下图1。
图1
(3)建设一支“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外引内培相结合教育教学论文,优化师资结构,提升师资队伍素质。通过全员培训,提高教学团队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通过进修和行业引进能把握专业、行业发展方向的专业带头人;通过到企业培训,培养一批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合作,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熟练掌握最新技术的行业一线技术人员来校教学,形成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4)完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按照“五个共建”的办学模式,即共建专业、共建教学计划、共建课程体系、共建师资队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建,使校内实训基地具有教学、生产、科研、培训、技能鉴定等多项功能。
二、高职数字印刷专业人才能力结构分析
《2006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对大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依次为:环境适应能力占65.9%,人际交往能力占56.8%,自我表达能力占4.5%,专业能力占47.7%,外语能力占47.7%。这说明现在企业对于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全面和细致了,人才的需求向符合化发展教育教学论文,这对我们人才培养的方案提出更高的要求。
按照数字印刷专业目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并依照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如图2。
图2 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
三、高职数字印刷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建设
(1)课程体系的解构与重构
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围绕以“项目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打破传统的按学科体系编排的教材作例,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确定核心学习领域,按工作任务展开,以情境为导向组织教学。主要专业课程体系见表1。
(2)精品课程建设
完善院级精品课程《企业形象设计》资源库;按工作过程导向,把《企业形象设计》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把《数字印后工艺与实训》建设成院级精品课程。
(3)教材建设
吸收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教材建设,编印三本教材:《企业形象设计》(高职高专实训教材)、《数字印前工艺与实训》(工作任务导向教材)、《数字印后工艺与实训》(工作任务导向教材)。
表1 核心课程体系
项目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专业课程体系
项目一:
广告设计
广告的设计
1.熟悉广告的分类及创意思维
2.掌握广告设计创意方法
数字印刷印前处理技术
数字印刷产品的加工与机器的操作
数字印刷印后加工技术
广告的制作
1.熟悉广告设计创意的草图表现技法
2.掌握广告设计创意的电脑制作技法
印前文件的整理
1.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
2.电脑软件的操作
数码印刷与互联网的应用
1.熟悉互联网网上资料的接收
2.掌握互联网网上资料的处理方法
项目二: 包装设计
包装的设计
1.掌握外包装设计基础知识
2.掌握包装设计创意的电脑设计
包装的制作
1.熟悉各种包装纸张类型和特殊材料的运用
2.掌握包装制作的基本结构图
数码印刷机操作
1.熟悉产品性能教育教学论文,掌握工艺流程2.能独自操作印刷机
印刷设备操作与维护
1.印刷设备维护各种技术2.掌握印刷设备各种操作
项目三:VI策划与企业形象设计
VI策划
1.熟悉VI策划的工作流程2.掌握VI策划的文案写作
企业形象的设计
1.熟悉整个设计流程2.掌握企业形象的设计电脑制作
印前拼版
1.掌握数码印刷的印前拼版技术
项目四:书籍装帧设计
书籍装帧的设计
1.熟悉书籍装帧的设计整体设计流程
2.掌握其电脑设计的操作
书籍装帧的制作
词汇是英语语言学习基础要素之一,也是用英语表达思想的基本材料。学生想要提高英语运用能力,用英语流畅地进行听说读写活动,通过各级各类英语能力测试,词汇量不够一直是困扰许多学生的难题。而这个问题对于英语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方法和策略比较欠缺的高职高专学生则问题更加突出。由此可见,词汇学习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否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至关重要。
一,目前高职学生英语单词学习的现状调查
根据笔者在数个任教班级学生中进行的单词学习情况调查结果,笔者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大学英语课程单词量多,难度大,教完就很快忘记,缺乏科学的学习和记忆方法,单词记忆效果差。而将近一半的受调查学生则表示识记单词“困难重重”。他们有决心要识记尽可能多的单词,也会坚持复习所学的单词,但在记忆单词时只是通过抱着教材或是四级词汇手册大声重复朗读单词或是默背,默写的方式进行强记。只有一小部分同学能结合一定的句子或语境,来复习记忆单词。此外中学英语教学论文,还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反映他们通过强化记忆能“认识”许多新单词,但是在四级听力练习中,口头以及书面表达的时候往往做不到合理的语块搭配或是很难应用于正确的语境。因此,我们说学生的词汇能力,不仅在于词汇习得的宽度或词汇习得的数量,还应该注重词汇习得的深度或词汇习得的质量。
学习词汇应该在正确的语块中,语言环境中进行,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从而帮助有效记忆。而我们的确发现,目前高职学生大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机械式记忆方法,不注重单词的语境联系,把单词孤立开,单个单个的“搬砖头”式的记忆,这样一来,随着学习要求的提高,学生学得很累,只是应接不暇地被动学习,没有正面激励,时间长了,累积的挫败感就使他们就失去了学单词学英语的信心。
从教师教学角度而言,由于更加注重完成教学进度以及兼顾多方面英语语言知识的讲授,许多教师对研究词汇的教学方法少了,有的教师将单词教学和文章学习进行分离式处理,大量灌输单词知识,然后讲解课文,这样的教学模式日复一日,自然对学生学习记忆单词的习惯造成了一定的误导。此外,在课堂单词学习检测环节上,许多教师注重单词本身的听写,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能记住拼写、词性、词义等论文下载。将单词作为孤立的个体进行反复操练,强化,脱离应用单词的具体语境。
久而久之,学生受到教师教学思维的影响,必然不重视单词的语境联系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导致课后反反复复地单词个体识记,这个枯燥乏味的过程以及效果不甚理想的学习状态又会使他们失去学好英语的信心。
二,利用语料库进行单词学习是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的有效方法
随着二语习得理论的发展,教师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学习者本身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关键性。交际语言教学法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倡导学习者参与和决定教学内容,让学习者自己的输入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角。因而,基于网络的语料库是目前帮助高职学生走出单词学习困境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新的学习模式。
语料,即语言素材,是自然发生的语言材料的集合。语料库,就是按照特定的目的与方式建立起来的存贮语言材料的“仓库”,语料库中存放的是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真实出现过的语言材料。如今,随着网络技术的的广泛使用,基于网络的语料库使用日益广泛。语料库的规模越来越大,种类也日益多元化,语言教学者和学习者和研究者们可以通过网络轻松进入语料库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如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专门研究中国大、中学生英语学习的语料库CLEC等等。
我们倡导高职学生通过网络途径,在语料库中自主学习相关单词的语料,这是二语习得理论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原则的体现。此外,我们许多教师也认识到,高职院校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要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料库以其丰富的语料资源和方便的检索功能,为广大学生开展课内外自主学习提供了十分便利的平台。
在词汇学习中,语料库作为集合了丰富、典型又真实的语言素材的学习平台,能够有效帮助学习者方便的观察,分析和研究英语词汇的各种特征,准确迅速地把握英语词汇的构词,搭配、语境等多方面语料及信息,从而从质量上提高学习者对单词的掌握程度,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在英语词汇学习中中学英语教学论文,语料库具备以下几个优点。(1)可集中提供丰富的语料,有效解决教材词汇复现率低的问题,更科学地帮助学生全面习得词汇。(2)单词与语境共现,有助于学生学习单词的学习效率。现代语言学研究成果表明,在语境中学习单词的效果要比单独学单词效果更好。因此,语料库中大量真实典型的语例能帮助学生利用语境获取语义和总结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3)语料库的语例来源于生活,内容真实,准确度高,时效性强,学生接触的是地道的、自然的语言,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语料库在英语词汇学习和教学中的应用
(一)语料库能有助于拓展学生课内外单词自主学习渠道,帮助学生提高单词学习效率
在网络技术普及的今天,广大高职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语料库进行英语词汇的自主学习,建立全新的自主语言学习模式。借助语料库,学生通过关键词查询技术,找出某个单词或结构在语料库中出现的词性、意义、常用搭配以及例句,自主进行研究,从中归纳、发现语言规律,而不再仅仅依赖课堂教师的授课讲义,笔记等有限的学习资源。这种学习方式能摆脱学习时间、空间、以及各院校间学习资源差别等多方面的制约。
此外,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单词学习模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关键词典工具书更具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为更好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二)语料库也是教师进行单词研究,转变陈旧教学模式的有效工具
1.在词汇教学内容科学化方面
英语作为一种世界语言在互联网上的应用无处不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更新换代,英语也发生着动态的变化。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为了不落后于语言的发展,也要时时更新,因此用互联网辅助英语教学成了未来的发展趋势论文下载。而英语词汇教学的内容不仅包括词的形式和意义,还包括其句法特征、搭配、语域限制以及多义词、语体特征和文化色彩等多层面的知识信息。面对如此丰富的内容中学英语教学论文,英语教师经常会遇到许多问题,往往在执行词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由于自己并不是以英语为母语而受到制约,有时候做出判断都凭借自己的语感和经验,不能为学生提供非常清楚的准确的解释。因此,语料库中大量的语言素材是教师进行深入备课,研究词汇知识的一个有利平台。在传授词汇知识时,利用语料库的语例提供单词使用语境,帮助学生区分一些同义词用法的区分,使用频度的差别,一些词的搭配和用法信息等,避免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减轻教与学的负担。
2.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
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注重单词的个体信息,,以大量词汇搭配,派生词等信息的灌输为主,而较少地关注学生学习词汇的主动性。教学模式陈旧,方式单一,学生兴趣索然,课堂效果甚微。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这种被动的局面,重新认识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模式,既要在教学活动中把知识、信息,准确、高效地传达给学生,又要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促进教学更新,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注入新活力。比如我们可以尝试在单词学习环节作这样的改革。首先在,进入新课学习之前,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本课的核心词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后分组自学,通过网络语料库的素材,对核心词汇进行学习。在课堂上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教师不再精讲词汇,而是用小组汇报的形式展开交流学习,互相补充,解答疑问,教师则通过总结评估的活动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这样,词汇教学就从单一的教授模式变成了人人参与的互动教学模式,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课后,学生还可以随时利用网络语料库进行复习,以及相关的知识延伸学习,从而提高单词的学习数量和质量,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语料库对英语词汇和语言教学和研究的作用毋庸置疑,利用语料库辅助词汇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资源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适应语言教学发展的趋势。更重要的是它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语言教学思想,使停留在理论阶段的语言教学思想变成可以实现的现实,比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用真实语言材料的思想等等。想要让大学英语教学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应该充分学习并利用语料库这一工具,为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何安平,2004,《语料库语言学与外语教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何安平,2004,《语料库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理论与实践》。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卫乃兴,李文中,濮建忠等,2005,《语料库应用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陈细竹,罗凌基于语料库的词汇自主学习及成效初探【J】。赣南师范学院院报,2005,(5):128-129
陈建生,语料库语言学与英语教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60-64
陈玉,语料库语言学与英语词汇教学【J】。高教论坛,2006,(2),66-70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4—0018—01
2005年3月,天祝县民族中学率先建成了全国首家藏文中学网站——中国藏族中学网(),开辟了藏语言教学类网站的先河,对藏区教育教学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全县尚无一个小学类的藏语文教学网站,天祝民族师范附属小学作为县城唯一一个传播基础藏语的“三语”小学,自然就肩负起了建设小学藏语文教学网站的重大使命。笔者对小学藏语文教学网站的设计规划、技术解决和教学资源库建设等问题也作了一些分析和研究。
一、小学藏语文教学网站设计规划
1.版块栏目 小学藏语文教学网站初步设计规划6大版块,分别为“学校新闻”、“教师风采”、“学生天地”、“学习园地”、“ 藏族文化”、“软件下载”。网站的重点设在“学习园地”,包括“藏语拼音”、“藏语基础”、“藏语语法”、“教学论文”、“教学课件”、“教师教案”、“年级试卷”、“在线课堂”、“复习资料”等9个子栏目界面。
2.网站界面设计 在网页风格上,颜色可根据藏族习惯,以藏蓝色、米黄色为主题颜色,并在界面中添加藏族元素,如建筑、风景、人物、服饰等;网站界面设计和版面的编排设计上,要有一定的美术创意,力求简洁美观,给人带来舒适的视觉享受。
二、小学藏语文教学网站技术解决
1.网站程序开发 为了提高网站的访问吞吐量,网站平台硬件最好由学校自购WEB专用服务器。考虑到网站建设初期投入成本可能不多,设计上应达到用户使用方便简捷,功能上尽量以实用为主,可选择基于J2EE标准、以JDK+TOMCAT架构搭建的JSP运行环境,通过使用JAVA脚本语言来完成动态交互功能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实现学校网站的多种功能。
2.网站数据库 由于资源库内容需要经常修改和维护,对数据的传输要求比较高,所以需要强大的数据库作保障,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服务器平台和数据库系统非常重要。操作系统建议使用Windows 2003 Server,数据库可以选择成熟的MySQL,Windows Server2003+IIS6+MySQL的配置具有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和管理的特点。
3.网站藏文嵌入技术 早在IE4.0版本推出后,微软公司就引入了嵌入字体技术作为浏览器显示任意字体的解决方案:首先利用Web页面制作工具生成一个页面或者整个网站,在页面中使用藏文字体;然后利用专门的页面转换工具WEFT(Web Embelding Font Tool)对包含藏文字体的藏文Web页面或者藏文网站进行处理,运用Css样式表技术控制页面的布局,页面就不会随浏览器设置而改变,防止了乱码的出现,轻松实现藏文在浏览器中的完美显示。
4.网站安全性 任何优秀的网站都有一套完整有效的安全措施,在网站建设规划初期就要将网站安全放在重要位置。网站安全不是购置一套硬件防火墙或者购买一套正版杀毒软件可以解决的,更重要的是网站在投入运行之后如何提高网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5.申请域名和网站 申请域名可到当地中国电信委托申请,一般选择600元左右、五年有效期的域名方案。在域名选择上要遵循便于记忆、不容易与其他域名混淆的原则,为了使网站后能够长期安全、稳定、有效地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网站还需要及时办理ICP备案。
三、小学藏语文教学资源库建设
根据信息资源自身的性质,我们知道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不是对资源的简单收集,藏文教学资源库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能够进行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教师可以自行添加资源;资源种类齐全、科学;系统易维护等。
校本教研是发展主体(学校教师)的校本,而不是物理空间(校园围墙)的校本。教育博客拓展了校本教研发展主体自主发展的空间,有利于激发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博客作为网络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影响着我们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甚至是教育理念。教育博客是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利用互联网的博客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记录教师与学生个人成长的轨迹。其在学校校本教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区域教育博客的规划设计,整合壮大教育博客队伍,形成教育教学合力,实现智慧资源共享,建设教师的学习实践共同体,构建师生网上工作、学习的家园,把教育博客建成教师广泛参与的教学研究的平台,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教师自主学习、专业发展、同济互助的平台,成为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和素质教育发展的论坛。实践证明,基于博客创建动态、开放、互动、共享的网络教研、校本教研新模式,是教研工作新的生长点和突破口。
随着农村学校信息化环境的改善及接入互联网学校的增多,利用博客开展网络教研受到越来越多农村学校及其教师们的青睐。农村小学利用博客开展网络教研的主要优势:一是经济投入少,易于实现。教师只要拥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在提供博客服务的网站(如新浪、 网易、搜狐等)免费注册申请即可拥有自己的博客空间,并相应地加入自己喜欢的博客圈,掌握必要的操作方法,就可直接参与到网络教研活动中来,交流经验,分享成果。整个过程“多快好省”,教师只需要支付一定的网络流量费用,不再需要支付其他任何费用,经济投入很少。教师家庭若拥有接入互联网的多媒体计算机,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得到更多学习、交流、沟通和提升的机会。 二是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利用博客开展网络教研,组织者方便组织,易于实施;教师无须坐在一起,无须轮流发言,只需短暂的时间便可写上几句;不受场合约束,教师的表达更自信;没有倾听发言的即时性局限,阅读更加随意;教师可以灵活安排时间、地点。这种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的教研模式,能有力促进教研活动决策者、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与参与者的多元对话, 有效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三是思考更加充分,交流畅所欲言。在常规教研活动中,教师由于受时间限制,思考不够充分,对问题的认识理解往往较为肤浅、片面。但在网上,面对博客,对于一个问题(或者教学案例),教师可以充分地思考,将比较成熟的想法与其他人交流,使得问题的探讨、研究更加深入。同时,在常规教研活动中,教师常常碍于情面,出于人际关系等的考虑,往往真正要说的话不想说、不愿说、不敢说,严重影响教研效果。 但在网络上, 异时异地交流减少了教师面对面交谈时的心理压力, 而且在博客教研中, 教师可以匿名或使用昵称,发言顾虑少,更能够发表自己真实的看法和想法。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把自己真实的想法陈述出来,并得到多位教师的指导。这样的教研模式有助于形成民主、合作的教研氛围,实现有效的专业引领,使教师的能力真正得到提高。四是交流研讨范围广,教研富有成效。利用博客开展网络教研不受年级组、教研组、所授学科以及区域因素等的限制,有兴趣的教师都可以通过博客及博客圈发表自己的意见与见解, 参与交流研讨。 同时也可以欢迎校内外教师评说,可以有专家的点评,可以集中各地的专家与一线教师的教育思想,可以相互借鉴教研的方法与经验。相信这种大范围的交流研讨,将会使得教研活动更加富有成效。
二、教育博客促进了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传统的教研活动受活动时空、活动群体的局限,不可能有很多教师参与,不利于团队集体智慧的交互和共享。建立在博客平台上的学科教研、主题活动,增强了教研人员、学者专家和骨干教师的作用,使传统的教研活动变成了常态的、过程性的、及时的沟通与共享。伴随课程改革的深化,如何吸纳、引导全体教师参与研讨交流是教研走向校本的标志,也是教研走向校本的瓶颈,博客恰好提供了一个能为广大教师接受的便捷的技术平台,提升了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也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瓶颈,为教研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日常的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学习资料、教学资源、网上资源链接等上传到博客,博客成为教师个人的知识、资源仓储地,日积月累,教研博客上汇集了大量原创的、收藏的优质教学资源。同时,在教研员组织与管理下,经常性策划举办集体备课,开展教学设计、课题研究、教育叙事、教学论文等教研、科研或展评活动,在整个网络教研平台上形成了一个动态实用的教学资源系统。教育博客是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教育教学情感的共鸣,教育教学智慧的共创,教育教学思想的共振。利用博客开展网络教研能使教师在充分展示自我、参与交流的过程中,促进教师学习反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网络资源的共享与循环利用,教师能力的优势互补,网络上的多元化、相互式交流,使参加网络教研的教师在经营共同交流平台的同时拥有了个性发展的自我空间。
教育博客相当于教师的网络日记、个人主页,是教师把教育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故事、教学论文、心灵感受、生活感悟等诸方面的内容,以网络发表的方式进行资源共享、互动交流的便捷平台。教育博客方便了教师的交流学习,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研已经成为教师获取知识技能、共享教学资源、交流教学经验、提升自我素养的重要手段。教育博客为 教师们搭建起了一个资源丰富、便利快捷的网上教研平台,营造了一种广泛参与、互相支持、畅所欲言的教研氛围。利用博客开展网络教研,能够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教育博客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
博客是一个书写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群体之间互动的过程,更是一个深化思考的过程,有助于教师逐渐养成思考与研究的习惯。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博客站点与国内优秀教师、教育专家直接对话,得到专家的指导和同行的建议。教师在进行知识梳理、实践思考的同时,实现相互交流、智慧共享,在与外界交往的过程中开阔视野,促进自身学习反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从而获得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博客中可以开设教研动态、语文天地、数学天地、英语天地、音体美天地、教育随笔、家长学校、班主任工作、信息技术专栏……学校通过教育博客群里的各学科教研专栏,宣传学科课程标准,报道学科教研活动,展示、共享教研活动过程与方法、教学论文、案例、课件、优质课等教研成果,并且不断更新。 学校各学科骨干教师通过教研专栏向本学科的教师提供学科教研计划,报道本学科的教研活动,与同学科教师一同分析教材、教学内容,探讨破解教学难点的方法,并定期提出研究专题,每位教师可针对网络教研的主题,将自己的想法、疑问提出来,与同行一起进行交流、讨论,也可以将自己好的实践经验传到教育论坛上,共享教学收获,共同提高教研能力。学校及时链接教育专家和教研员等人的博客及网站,向教师推荐一些优秀教育案例,为教师们拓宽学习空间,共享优势资源。教师们经常在博客群里与专家进行交流,提出自己的教学困惑,获得专家的支持与帮助,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3-000-01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网走进了越来越多家庭的生活中,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局的数据,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在2010年6月达到了31.8%,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此后,互联网普及率仍稳步提升,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已达6.68亿人,比整个欧盟的人口数量还要多。这样巨大的网民基数无疑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优渥的土壤。
回望2013年6月13日,支付宝公司推出了余额宝,引起了市场的轰动,到如今,互联网理财产品呈现爆发式增长,银行、基金、互联网企业纷纷杀入这片蓝海,互联网理财产品总量快速增长。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支付宝就融资超过100亿人民币,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支付宝共融资5412.75亿元,整个互联网理财产品市场融资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
互联网理财产品有着随时可申购赎回、没有申购资金门槛要求、年化收益率远高于活期存款等优势,再考虑到对于熟悉互联网的人士来说,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通常可以“一键式”完成,比去银行存款更加便利。由于互联网理财产品的这些先天优势,以及互联网理财产品和银行存款(尤其是活期存款)的高度可替代性,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兴起对传统银行储蓄业务造成了一定冲击。
大多数互联网金融产品都拥有相似的商业模式,下面就以“余额宝”为例分析狭义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商业模式。
“余额宝”的发行主体是支付宝公司,是以“余额宝”为桥梁,将用户的闲散资金和货币型基金联系起来,能够带来余额增值的一项服务。在一个完整的使用流程中,用户首先通过将银行卡里的资金充值进入实名认证的支付宝账户;再用支付宝账户申购“余额宝”;申购“余额宝”的资金将被统一划至天弘货币基金账户内,天弘货币基金在市场上进行合理投资、获得收益;当用户申请赎回或使用支付宝进行支付时,天弘货币基金将获得的收益扣除其他费用后转入用户的支付宝账户。
在这个流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创新就在于实现了“余额宝”和天弘货币型基金的无缝对接,通常货币型基金都是T+1赎回的模式,但考虑到这会极大影响用户体验,支付宝公司通过自行垫资,使得“余额宝”实现了T+0日赎回。即当用户把账户余额转入“余额宝”时,后台系统自动申购了天弘货币型基金,当用户转出资金或进行支付时,后台系统从支付宝公司的垫资中即时抽出相对应的数额完成转出,同时赎回天宏货币基金,T+1日到账填补垫资,从而实现了即时转出和无缝对接。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产品还有投资起点较低,开通方便,流动性高等优点。
回到商业银行储蓄业务来看,由于客户手中的资金是有限的,活期储蓄和互联网金融产品在功能性上的高度替代性,以及互联网金融产品相对较高的收益率,使得活期储蓄最容易被互联网金融产品挤占,个人定期储蓄由于收益率仍稍高于大多数互联网金融产品,因此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在理财产品方面,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门槛较高,用户体验也有提高的空间;在活期存款方面,活期储蓄业务不受重视,商业银行给出了极低的利率;在基金销售方面,大型商业银行对代销佣金有极大的定价权,大幅削减了基金公司的利润率,尤其是规模较小的基金公司在与银行合作时更加被动。互联网金融产品正是针对商业银行这三个“不够合理”的现状而生,为客户提供高利率、低门槛、良好体验的金融产品,使得银行客户开始转投互联网金融产品,银行的理财产品、活期存款、基金代销三块业务受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冲击比其他业务更大。
银行作为有实体网点金融机构,比互联网企业有更多的线下优势,相对来说,经常去网点储蓄或办业务的客户都比较依赖于线下,因此,中小型银行若要守住现有市场,一定要立足实际情况,利用好线下优势,定位于主要服务线下客户,强化营业网点的业务服务能力,加强自身优势。
一方面可以大力发展社区支行和小微支行建设,下沉中小型银行经营重心至老百姓身边,在社区内部设置网点。这种加强为个人客户服务的业务模式符合中小型银行的实际情况,只有差异化竞争,才能够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下存活。
另一方面可以推广银行业务和小型便民点相结合的新模式。现在大多数小区或者村镇都设有小型便民点,有许多区域的小型便民点已经开始和银行合作,通过委托模式,用互联网或信息电话等手段为社区内及社区周边持卡用户提供信息转账、缴费、查询、存取款、支付等业务的便民服务点。该策略不需局限于传统的便民点模式,现在许多小区还设置了网购提货点,这是方便将网络支付和线下业务相结合的绝佳渠道。
大数据是目前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杀手锏,商业银行也应及时跟进,享受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技术红利。各个行业都开始尝试运用大数据来进行运营决策,这是一次巨大的转型,工作方式和思维都有很大的变化。当互联网平台公司用大数据作为工具、高举互联网金融产品进军金融行业时,商业银行应奋起应对,大力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推出依托银行海量历史数据的电商平台。实际上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推出自己的电商平台,以此积累交易和转账数据,打好数据基础,例如中国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务”上线一周年的营业额超过90亿,之后还有交通银行推出的“交博汇”,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业分别开设了自己的电商银行。在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需要的是能将金融和大数据融会贯通的人才,由懂大数据的人才为商业银行进行决策分析,可以让商业银行跟上互联网时代,一定程度上保持现有优势地位。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专业教学论文,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杜石.余额宝带头线上理财高收益“刺激”草根投资.计算机与网络.2014.2.
[2]宋滟泓.“后生”凶猛互联网理财产品百舸争流.IT时代周刊.2013(22).
[3]新京.微信理财产品上线对抗余额宝.现代经济.2014.1.
[4]王雪玉.互联网挑战银行之一:阿里金融.金融科技时代.2013.5.
长期以来,高职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受式课堂模式。教师的讲解占去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本上处于被填灌式的被动学习状态。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学习上缺少主动性和创造性。高职大学语文阅读教学多是在“教材+黑板”的单一媒体中进行,教学过程侧重知识结论,忽视了知识过程与能力的培养。由于教学资源相对单一,主要依靠配套的教材,教学素材更新较慢,阅读量不足,题材拓展的面较窄,学生的学习局限于书本知识之内。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前沿中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应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网络的普及使教育教学再一次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引进网络技术开展阅读教学的革命是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利用网络资源的海量化、形式的多样化、活动的交互性等特点优化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选择性、交互性、趣味性、深入性,能够促进高职大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也就是说,网络为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了100多名教育专家和60座城市的2000多名居民。调查报告表明: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各行业的渗透和应用,网上教育将成为我国一种速度更快、传播空间更大的新型教育方式,与课堂教育、广播教育、电视教育一同构成了多元的教育手段体系。在诺贝尔奖百岁庆典之际,美国普林斯顿调查研究协会通过电话、书信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对7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了一次题为“教育、创新和互联网:诺贝尔奖得主看未来”的调查,93%的获奖者认为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与全球的图书馆、信息系统和教师交流的机会;87%的获奖者认为互联网会给教育改革带来好的影响;74%的获奖者认为到2020年会有更多的学生通过虚拟课堂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