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工艺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3 10:02: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施工工艺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施工工艺论文

篇1

1.2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泥的水化热作用。当施工人员将水泥、砂子和石子等材料混合到一起的时候,水泥会在水化热作用下释放大量的热量,因而大量的温度将聚集在混凝土内部。2)外界温度的变化情况。因为外界气温愈高,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愈高,若气温骤降,使混凝土内外温差增大,这对大体积混凝土不利,温差愈大,温度应力也就愈大,当应力超过允许值时,就会产生裂缝。3)混凝土的干缩因素。大体积混凝土收缩变形,因而混凝土内部会出现拉应力,一旦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无法抵抗拉应力,那么混凝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裂缝。上述三方面均是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出现。

2防止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措施

对于施工人员来说,他们的首要工作任务就是正确配比原材料,将原材料搅拌均匀并运输到施工地点,采用浇筑和振捣的方法来完成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工作,还要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在上述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制定一个较为科学准确的控制计划,力求通过选取优质的原材料,加强施工管理、改善施工工艺,加大养护措施等工作来避免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出现。

2.1削弱水泥的水热化作用加入水泥的混凝土拥有较好的胶凝效果,然而这样的混凝土会因为水泥的水化热作用而在内部聚集较多的热量,为了防止混凝土内外部存在较大的温差,施工人员应在混凝土中加入早期水化热低的水泥和适量的矿物。研究人员发现,只有适当降低水泥中硅酸三钙和铝酸三钙的含量,才能削弱水泥的水化热作用,因此,施工人员要恰当选择硅酸三钙、铝酸三钙含量适中,细度模数合理的水泥,切勿削减水泥活性,以有效控制水泥水化热,控制施工裂缝的发生。

2.2外加剂的选择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内外温差在20℃~25℃以下时,才能保证混凝土裂缝不开展。然而在实际中,要使混凝土内外温差真正小于这个温度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选择适当的外加剂方面给予考虑,比如选择掺加适量的减水剂、粉煤灰等。另外,在大体积混凝土中也可采用膨胀剂来控制裂缝的产生。为了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收缩程度和温度,相关人员必须选择合适的添加剂。

2.3严格施工管理,改进施工工艺在不同季节施工时要考虑不同的因素。如果在温度较高的夏季浇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人员可以在早晚比较凉快的时间,使用冷水来达到降低混凝土温度的目的,为了防止裂缝出现在大面积混凝土上,施工人员要有效控制通冷水的时间,以此来缩小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度差;如果施工人员在冬季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要做好混凝土的保温处理工作。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一系列的管理问题而导致的裂缝,通过一定的措施可以很好的避免。1)考察混凝土工作环境,准确设计混凝土各个施工参数,特别在施工之前,要准确规划好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2)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培训,严格杜绝人为原因造成的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问题的出现;3)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特别是对浇筑之后的混凝土的验收务必要严格。混凝土裂纹出现的原因,还有一部分是由于施工工艺问题而导致的,所以,在混凝土的施工中,施工人员必须要提高施工工艺的先进性和施工的连贯性,以此来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

2.4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如果养护工作缺位,也同样会造成大量的裂纹,大大影响工程质量。对此,施工人员在完成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之后,一定要在恰当的时间内做好洒水养护工作,从而防止混凝土因表面水分蒸发过快而出现裂缝。经验表明,施工人员必须要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2h~18h之内进行至少28d的养护工作。针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制定合理的养护规划制度,例如制定合理的养护计划,定期对成型混凝土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混凝土进行检查,发现裂缝立即处理;2)在混凝土构件投入使用之前,要保证存放在干燥环境中,但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并定期对混凝土进行喷水处理,限制混凝土的收缩变形;3)冷却水的供应。加强保温保湿养护,延缓降温速度,减少内外温差。因此,在混凝土加工之后,以及在投入使用过程中,均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养护工作,确保混凝土质量。

篇2

既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对于社会发展、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切实提高工程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推动我国经济长远发展,一定要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对施工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应该全面地提高质量意识。首先,提高管理者的质量意识。管理者担负着工程的决策,如果领导者的质量意识偏低,那么建筑方案选择的正确性就会受到影响。而项目部门的负责人质量意识的提高决定了其在管理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影响着工程质量。其次,施工一线的技术人员。他们直接进行施工工作,那么,他们的质量意识与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工程质量管理者在施工之前应该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质量教育,强调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施工程序进行,保证施工质量。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要从源头抓起,除了施工企业要积极提高质量管理之外,行业准入机制也要完善。第一,对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资质进行严格审查。一旦发现没有相关资质的单位,或者相关合格证缺少的,都要及时勒令其停止施工。第二,对工程的承包程序要规范。规范的承包程序才能避免没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非法承包工程,一定要规定其在相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工程承包,杜绝越级承包。第三,明确施工人员岗位责任。在施工单位内要切实完善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体系,以此来确保施工质量。

篇3

前期施工准备对于装饰面砖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装饰面砖对于建筑物来说是一项外部的基本修饰与保护,所以不仅仅具有保护建筑物、增长建筑物寿命的作用,更是在现代社会对审美的基本追求,从而使建筑物看上去更美观、舒适。

2.具体措施

首先在装饰面砖施工之前,“对于装饰面砖的大面积施工,要先进行放大样与样板墙的装饰,以此来确定装饰面砖施工工艺中过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问题,并进行相应装饰面砖的质量控制。”装饰面砖一般来说都是大面积进行,所以在实际施工操作之前必须先进行样板的模拟实验,以此找出需要遵循的基本步骤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其次,在准备进项装饰面砖前,需要搭建基本的吊架,尤其是对于现代的高层建筑物,在搭建吊架的过程中必须严格要求工艺和质量,保证吊架的稳定性和稳固性,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工人的基本安全。同时根据建筑的外形需要对吊架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更改,同样在这一过程要确保安全,定期对吊架质量进行核查,杜绝安全隐患。如果墙面有较多灰尘或是杂物,在工程实施前需要进行清洁,针对不同材质的外墙壁,有需要的还需要进行毛化处理等步骤,为后期工程的实施做好基本准备。对于面砖材料的选择也是需要注意的,必须把号质量大关,防止出现磨损、风华较快的现象,否则会给建筑周围安全留下隐患。

二、装饰面砖的施工工艺要求

1.基本要求

选定好适合的面砖后,装饰面砖的施工工艺主要体现在施工的过程中。从整体上看,基本的要求就是在施工过程遵循相应的流程,有序进行。其次不能偷工减料,在样板通过相关质检部门检验后就可以开始施工了。

2.具体流程

具体过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点具体步骤:首先是对基层的处理,也可以称之为对墙面的基本处理。由于墙面材料的不同,会导致墙面表层的光滑度不一样。对于墙面不平的地方要用混凝土填平或是剔平。而如果表面过于光滑的话,就需要进行毛化处理,“即先将表面尘土、污垢清扫干净,用10%火碱水将板面的油污刷掉,随之用净水将碱液冲净、晾干,然后用1:1水泥细砂浆内掺水重20%的108胶或混凝土界面处理剂,用笤帚将砂浆甩到墙上,其甩点要均匀,终凝后浇水养护,直至水泥砂浆疙瘩全部粘到混凝土光面上,并有较高的强度(用手掰不动)为止。”其次,在对建筑吊垂直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墙面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抹砂浆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墙面也需要不同的方式,混凝土墙面在装饰面砖之前,需要进过水泥或者处理胶的处理,然后在分层将砂浆涂抹上去,最后抹平就可以了。而针对砖墙,在涂抹之前要喷水保湿,然后再抹砂浆,抹平完成后不像混凝土墙面那样就结束了,还需要定时喷水保湿。剩余的工序中,墙面对此的影响就不是很大了,根据不同设计要求弹线分格即可,设置相应的标准点,就可以开始装饰面砖的铺设了。在铺设前需要对面砖进行一定的处理,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持面砖的整齐度,一些边角地区可以根据面砖的基本图样来进行切割整改,以达到完全覆盖墙面的要求。当所有工序完成后,还需要喷水处理一下,等到面砖和缝隙处的材料基本稳定后就可以了。.

三、质量控制

装饰面砖的质量是极其重要的,出去面砖自身材料等限制性因素外,铺设过程中的工艺会对装饰面砖的质量产生极大影响。所以在严格按照工序要求完成装饰面砖的铺设后,需要进行质量的检验与核查,防止出现面砖脱落或者空鼓的情况,会对建筑周边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给周边行人埋下安全隐患。正常来说,建筑面砖铺设在遵循严格的工序下进行,做好质量控制,就不会出现上述的问题。这就要求施工单位的相关部门做好质量的监管,在铺设前要做好对面砖自身材料质量的检查,对施工人员要做好相关培训。施工过程中也要及时监看施工人员的操作是否符合规范,在工程结束后更要做好质量的检查,如果发现不合格的不能姑息,要及时指出进行补救工作。

篇4

从经济和环保角度出发,依据对料场相关数据的调查,确定土石材料开采、运输的方案及成本。例如:施工距离与料场相距10km时,需要选择的工具、技术、成本等。

1.2机械使用与成本

如果运输距离小于10km,正面开采一般使用立面开挖,卸料的角度控制在59°~90°。车辆装料时,按照第1、第2、第3的顺序进行,以减少车辆掉头等待的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同时,为了提高生产率,减少汽车的回转角度,正向开采时其转角最好控制在59.9°~89°。除此以外,还可以使用胶带机进行运输。胶带机爬坡性能较好,运费比自卸汽车低33.3%~50%,架设也较简单,可直接将材料从料场运输到坝体建设地点。对于较长距离的运输,可以将胶带机与自卸汽车混合使用,降低其运输难度,提高效率。当坝体较高,填筑方数量较大,且料场的材料较为丰富时,可使用斗轮式的开采机器,斗轮式机械将土石料传给移动式的胶带机,实现连续的开采和运输,提高工作效率。依据具体的环境和要求,将这2种开采工具结合使用,可使施工工艺简单化,同时也提高了整体的生产效率。

1.3机械设备的数量和功能

(1)根据公式qd=K×K1×Va/T计算出上坝的强土石坝施工工艺控制要点分析唐震133度,其中Va指不同时期完成坝体的工程量,K表示施工不均匀系数,取值范围为1.20~1.30,K1表示材料受损数据,取值一般控制在0.90~0.94,T表示实际施工时间。(2)根据公式qt=qd×Kc/K2计算机械运输,其中K2表示机械损失和运输受损的数据,取值为0.94~1。(3)根据公式qc=qd×K'c/(K2×K3)计算出开挖强度,其中K3是材料开挖受损数据,取值范围为0.92~0.97。

1.4依据实际需要和设计方案,确定施工机械的数量

如果属于分期施工的土石坝,则可根据公式qd=K×K1×Vd/T×N计算坝体分期填筑强度,其中Vd表示分期填筑方量,K1为考虑沉降、削坡、损失等系数,可取1.15~1.2,T表示分期时段的有效工作时间,N是每日实际工作小时数。根据qc=K2×qd×rd/rn计算分期施工的开采强度,其中K2表示开采和运输的损失系数,可取1.050~1.10,rd表示材料的设计干表观密度,rn表示材料的天然干表观密度。满足上坝填筑强度要求的挖掘机数量和汽车数量分别用Nc=qc/Pc和Na=qc/Pa计算得出。

2填筑阶段

此阶段涉及工序和使用的设备较多,导致操作面小,施工难度较大,一般采用流水作业的方式进行施工。此方式需对施工的工序进行计算,依照计算结果将坝面进行分段式处理,各施工段组织相应的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施工,以确保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平起填筑方式可在确保填筑质量和效率的同时简化施工工序。例如,无接缝和削坡等环节的工作,扩展了堆石填筑的面积,方便了大型机械进行操作。这种方式有助于对进入防渗材料区域的道路进行设计,也有助于降低料界的偏差值及跨缝碾压相邻的材料平起差值,保持坝体各个环节和部分施工的平衡和稳定。防渗是土石坝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施工时需按照先砂后土的方法选择填筑材料,既可以加快施工进度,又可以对施工坝体的边界位置进行有效控制。同时,为了增加土石坝抗汛和储水的功能,保证施工材料质量和现场安全,需要使用临时挡水断面填筑的方式。

3土石料压实阶段

此阶段需要重视施工整体的防渗性质。如果砂壤土的干密度是1.4t/m3,压实后将变为1.7t/m3,渗透数减少到1/2000,提高了防渗性,同时其抗压强度也增加为之前的4倍左右。本阶段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土料的压实与其自身性质密切相关。黏性土的黏结性和压缩力都较强,但其摩擦力则相对较低。同时,黏性土透水性不高,压缩需要的时间较长,排水难度较大。非黏性土则刚好相反。因此,总体而言非黏性土的压实干密度大于黏性土,颗粒均匀的材料干密度小于不均匀的材料,同样材料的含水量和干密度受到压实功能值的影响,二者不是一个恒定的数值。通常压实功能与干密度呈正比,特别是含水量较低的材料。(2)坝体的压实主要是受表面密度Yd和含水量2个因素的影响。Yd取值范围是1.4~1.7,非黏性材料的密度D取值范围是0.7~0.86。同时,可以将孔隙数据作为石渣等材料的压实标准,其取值一般为25%~30%。(3)我国常用的坝体压实机械主要有羊角碾、气胎碾、振动碾等。羊角碾主要应用在黏性材料的压实,将羊角插入到材料中,使其底部和上部的黏性材料都受到压实,且羊角碾能对表面的土层进行翻松,简化施工程序,也有助于材料的级配与含水量达到较均匀的状态。气胎碾既可以应用于黏性材料也可以应用于非黏性材料的压实。振动碾则是运用碾重静压和振动力对材料进行压实,其可使用的范围较大。

篇5

2施工工艺要点

冬季环境下,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环节多,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多,目前,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原材料配比、搅拌及浇筑控制和后期养护等。

2.1材料配比混凝土施工原材料的配比对其抗冻性影响显著,且改变材料配比的施工工艺主要适用于0℃左右的混凝土施工,具体方法如下:a.采用早强硅酸盐水泥,其水化作用较强,前期发热较大,强化过程较普通水泥快,抗压强度大。b.适量增加混凝土中水泥含量,降低水灰比,增加水化热量,加快达到相应硬度指标所需的时间。c.引气剂。引气剂的使用,导致气泡生成,水泥浆体积增加,有利于拌和物的流动,泥浆黏聚性得到提高,混凝土抗冻性增强。需要强调的是,引气剂的使用以保持混凝土配合比不变为前提。d.掺加早强外加剂。工程中,常用的早强外加剂有硫酸钠和MS-F复合早强试水剂,它们可以缩短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提高早期强度。e.集料选择应保证颗粒硬度高、缝隙少,以使自身与砂浆的膨胀系数接近。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混凝土中添加防冻剂,则不能使用高铝水泥;若外加剂含有钾、钠等离子,则应该避免使用活性骨料。

2.2保温措施水利工程在冬季施工时,混凝土温度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具体施工过程中,控制混凝土温度的方法如下:a.环境气温在-10℃左右时,采用蓄热法。通过对原材料(水、石、砂)进行加热,实现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浇灌等环节后余热的保有量,加快水化放热过程,提高水泥抗冻能力。b.环境气温在-10℃以上时,采用外部加热法。通过加热构件附近空气,实现热量传递,对混凝土加热,保证混凝土能够正常硬化,避免发生破坏。工程实际中,常用的外部加热法有火炉加热、蒸气加热、电加热、红外线加热等。上述各种温度控制方法的适用条件、优缺点见表1。2.3搅拌控制搅拌过程中,为提高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需要从搅拌材料、工艺两方面特别注意。

2.3.1材料方面a.保证混凝土搅拌材料清洁。材料中不得含有其他杂物(冰雪、冻块等),避免影响混凝土的温度。b.搅拌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时,若外加剂为粉剂,则按照要求掺量直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时进行搅拌;若外加剂为液体,则要根据配合比先配制成规定浓度溶液后,再根据使用要求配制成施工溶液。

2.3.2工艺方面a.搅拌过程尽量采用机械搅拌,以保证混凝土搅拌均匀,从而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及抗冻性。b.在条件允许范围内,延长拌和时间。c.就近设置混凝土搅拌地点,缩短运输长度,减少受冻时间,减少其热量损失。

2.4浇筑控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除保证浇筑的连续性外,主要从提高仓内温度、浇筑中覆盖泥凝土面、模板外侧隔温和把握浇筑时间上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2.4.1仓内温度提升当大气温度降至0℃以下时,通过在浇筑仓面搭设内部含有升温设备的保温棚,使仓内气温达到正常温度以上。

2.4.2浇筑中表层覆盖若对混凝土加温,则其表层有热气,冷空气伴随浇筑过程进入浇筑仓后,仓内温度降低,因此需要密封一层塑料薄膜在混凝土收仓面上,薄膜表面覆盖保温被,以减小新浇混凝土热气的散失。

2.4.3模板外侧隔温对外侧模板进行保温处理,以防止混凝土通过模板散热。

2.4.4浇筑时间选择若施工现场日平均气温低于-10℃,则停止浇筑;若瞬时气温低于-10℃,则选择高温时段进行浇筑,以避免在施工时混凝土产生裂缝。

2.5后期养护后期养护是施工后期保证混凝土温度、防裂的重要手段,需注意以下几点:a.采用保温材料(草袋、麻袋等)。新浇筑和刚拆模的混凝土表面,先铺盖塑料薄膜,再覆盖保温材料,保温材料要保持干燥。b.时刻统计气温变化,若突遭低温天气,则立即停工并做好保护措施。c.注意根据工期要求、工程结构特点、现场条件、气温变化合理调整养护期,一般情况下,养护期为10~15d;表2为不同环境温度、不同水泥混凝土的养护时间。d.根据实地情况,制定合理的养护方案,及时更新养护设备,培训养护人员的养护技能。

篇6

(2)在进行小径管的布置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充分考虑到小径管自身的热膨胀特性,对安装的位置和布局进行调整,使得其能够在各种情况下适应受力的变化。在布置管道时,对介质温度较高的管子合理设计膨胀弯来消除热膨胀。任何小径管的支吊架严禁生根于有热位移或机组运行中可能产生强烈振动的系统和设备上。

(3)对于小径管按照其温度和管径进行区分,确保小径管的布置合理性。

(4)将小径管的部件和材料进行统一的调配和管理,用于对材料进行跟踪。

(5)在小径管的生产车间中,对小径管进行提前配置和设计,保证其能不受运输、气候、场地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6)对小径管的材料进行分析,并进行光谱检测,确保材料应用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二、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施工工艺流程

安装准备(人员、车间、机具、材料、加工配制品)软件设计图纸现场安装支吊架根部配置安装管道内部清理管道及其部件检验管道安装支吊架管部安装系统的原理、压力等级、材质、工艺质量等复检安装联合验收系统冲洗及严密性试验交给保温油漆专业整体验收、试运行资料整理移交。

2操作要点

(1)为了保证现场供应能够满足实际需要,技术员要在施工之前对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的配件和材料的质量与合格性进行检验,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稳定。

(2)技术人员在对小径管进行安装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考察,并同时考虑管道内的系统情况。使得在对小径管进行安装时做到方便合理,美观整齐且不影响管道自由膨胀。对于成排的管束,要保持其间距均匀整齐,同时对管道坡向和坡度进行严格掌控,确保设计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对于小径管的阀门布置要做到方便和统一,保证在运行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和可检修性。

(3)所有主材、零配件、阀门都按系统认真填写《用材跟踪卡》。

(4)技术人员需要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量,通过三维立体安装图来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操作进行指导。同时对于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材料的规格、尺寸、型号和材质进行详细的标注,对于施工过程中用到的一些特殊材料,必要时需要采用光谱对其进行分析。

(5)支吊架安装中小径管道支架的材料一般是槽钢等材料,其加工的方式都是使用机械进行加工,这就导致在进行小径管道安装时,需要及时对支吊架进行调整以确保支吊架安装的准确牢固,从而保证支吊架的平整和牢固,并且保证支吊架与小径管进行很好的连接。在安装支吊架的时候,需要将支吊架在同一轴线上保持高度一致,并且长度也要保持一致。对于支吊架的端口要保持平整和光滑,不能出现毛刺等现象。支吊架安装位置、形式均符合设计手册要求,支吊架边缘距焊口不小于100mm。全部用无齿锯切割及机械钻孔的方法制作支吊架及生根。同时严禁支吊架及生根安装在热位移较大或运行时晃度较大的管道上,如抽汽、辅助蒸汽及高低加疏水管道等。支吊架的安装过程中,除了支吊架的根部需要进行焊接之外,其他部位均要采取可拆去的连接方式,以实现对质地及时调整和固定。使得小径管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调整,并且在支吊架的外部需要进行油漆的喷涂,使其外观协调统一。

(6)对小径管的内部进行清理后进行安装。在小径管道进行安装时,首先要先对管道内部进行清理,并且针对管道内部的特殊位置使用酸液进行清洗,确保管道内部的清洁。同时对于小径管的弯曲处,需采用冷弯的方式,将弯曲半径设定为管道直径的三到五倍。管道地面组合时,小径管的切割采用机械切割或手工锯割,切口端面垂直,毛刺打磨干净。在管道组合好之后,对管道内部进行清洁工作,确保小径管道内部不存有杂物和污垢,在对小径管道进行清洁之后,再开始对小径管道进行安装。在安装小径管的过程中,需要安装人员对机务系统管道的运行参数和工艺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对安装过程中所用到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熟悉了解。严禁不按照安装流程进行私自安装,不能为了省事省力而采取将不同压力级别的疏水任意并联、串联、转注或接错母管的混乱输送的方式。除此之外,安装人员还需要对小径管的材料以及规格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安装过程没有差错出现。

(7)设备冷却、密封用水管道施工中:精心设计、合理施工,使小管安装不占用施工通道及检修场地。五、安全措施首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实施办法,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条例,结合施工单位的当前状态和项目特点,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安全团队成员的具体特点进行安排,使团队能够全面参与网络安全管理。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职责,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据施工现场情况,按照火灾、触电等安全法规和建筑布局的安全要求,完善各种安全标识。在较高的地方工人应佩戴灵活,袖子、裤子必须扎紧,穿软底鞋。当工作人员在进行高空作业时,首先需要检查脚手架,合格后方可使用,安全带必须连接到坚实可靠的顶部。当使用电动工具时,非专业人士不能私自进行,工作人员必须先检查漏电保护完好与否,如果漏电保护损坏应立即进行更换,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篇7

模板单元又分为模板本体和模板围圈两部分,使用薄钢板支撑;提升设备单元包括提升架、顶杆、千斤顶及杆套管、油泵、高压油管及控制系统;操作平台单元则包括操作平台、混凝土平台、外吊脚手架及液压操纵平台几个部分。

1.2滑模施工工艺要点

1.2.1滑模系统设备安装

(1)承台是安装滑模的基础和载体。在正式安装前,要认真清理承台,严禁台面存在杂物,清理干净后进行找平作业,之后放线定位。

(2)进行安装阶段后,第一步要安装提升架。安装时要确保横梁与立柱在同一平面内,二者呈90度直角相交,连接牢固。之后,根据设计图纸安装其他部件。然后按照“先内后外,先上后下”的顺序原则对围圈进行组装作业。其中,上围和下围间距控制在0.6米,下围和模板下皮间距控制在0.4米,误差不能超过设计规定。此外,要按照开口对称分布的原则设置井字架槽钢。

(3)第二步开始安装墩壁模板。安装顺序由内而外。墩壁模板倾斜放置,单面倾斜度控制在百分之零点三,安装好后应呈现出上口小、下口大,而不是上口大、下口小,并按照异形角模的规格加工墩角。

(4)第三步安装操作平台。在预先放线确定好的位置上安装桁架,并确保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钢垂直支撑与水平支撑的安装,然后在骨架上铺设平台木板。

(5)第四步是提升设备的安装。提升设备一般选择油压型。在进行千斤顶的安装时,要按照参数相同,位置相邻的原则,将性能指标接近的设备放置于同一油路同一仓内,安装时,必须确保千斤顶垂直度,存在倾斜情况的通过加垫的方法进行纠正,确认油管通畅后方可安装,安装时油管弯曲半径至少要是管径的9倍以上,接头处的距离大于等于管径的6倍。

(6)控制台就位后,依次进行电机转向、电铃信号灵密度的检查,确保工作正常,然后进行充油排气作业。一切准备就绪后进行加压,反复五次加压至9.8兆帕,若几个循环内系统均工作正常,方可认为合格,并以此确定给(排)油时间的工作压力。

(7)在安装支撑杆时,要避免接通部分处于同一平面,为此,应将首段支撑杆分成四段,彼此长度都不一样,然后将其安装到封闭的轨座内,在随后的滑升过程中接长。当千斤顶达到距离支撑杆50至60厘米左右的位置时,可以进行续接。

(8)当滑杆距离地面达3米时,开始安装内外吊架和安全网,铺安全网从围栏到吊架底部竖向包裹,与此同时吊上大线锤。

1.2.2绑扎钢筋与混凝土浇筑

滑模安装完成后开始进行钢筋绑扎作业。施工现场要设立专用加工棚,统一下料、制作。钢筋绑扎要与模板提升及接长顶杆同步进行。具体操作时要选好绑扎时机,避免对整体施工造成影响。使用滑模工艺施工,最好使用坍落度位于12厘米至16厘米之间的C40混凝土,逐层浇筑,每层厚度控制在20厘米至30厘米之间。为避免强度不够造成变形,混凝土出模强度应控制在0.2至0.4兆帕之间,混凝土出模8小时后开始养生。

1.2.3模板滑升

根据模板滑升的时机不同,整个滑模施工分作三个阶段,即初升、正常滑升和终升。当混凝土分2到3层浇筑到60到70厘米后,施工人员用手指按压混凝土按不动仅留下指纹,且指甲可以留下划痕说明强度到位,可进行初升。初升高度5厘米。正常滑升是滑模施工的主体,每一层混凝土浇筑都要滑升一次,升高的高度与混凝土浇筑厚度大体相同,于此同时,同步进行钢筋绑扎作业。当模板滑升至离墩顶标高1米左右时,滑模进入终升阶段。在这个环节滑升速度放慢,施工精度增高,确保最后一层混凝土浇筑的位置和高度与设计相符。

2爬模施工工艺

2.1爬模结构分析

爬模系统包括模板、液压提升设备和操作平台三个单元。其中,模板单元包括大钢模板、角模、钢背楞及穿墙螺栓、铸钢螺母、铸钢垫片等部分。液压提升单元包括提升架立柱、横梁、斜撑、围圈、千斤顶、支承杆、液压控制台、各种孔径的油管及阀门、接头等。操作平台单元包括操作平台、中间平台、上操作平台、外挑梁、外架立柱、斜撑、栏杆、安全网、铁丝网等部分。

2.2爬模施工工艺要点

2.2.1爬模系统设备安装

与滑模工艺相似,爬模系统安装前也要进行承台清理工作。其次进行模板安装,第一步对平模板进行地面组装,然后吊装,各段之间用穿墙螺栓固定。然后再进行阴阳角模、模板顶角模作业。在此基础上,依次进行提升架、围圈、挑梁的安装设置,骨架安装完成后铺设平台铺板并设置护栏,悬挂安全网。之后进行液压系统和用于平台偏差控制观测的激光靶安装。

2.2.2钢筋的绑扎

爬模施工的钢筋绑扎工作也与滑模相同,即与模板提升同步进行,并需选好适宜的时机进行。

2.2.3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质量对于爬模施工尤其重要。这是因为爬模施工时产生的载荷经由穿墙螺栓全部由墩身承受,所以墩身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安全。要严格控制浇筑混料质量,原料、配比、搅拌、浇筑、振捣、养护等工序,必须由专业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标准操作。

2.2.4模板爬升

混凝土浇筑并养护10小时后开始爬模。爬升时通过顶升油缸活塞推动整个爬模上升,上升高度为1.5米。到达预定位置后将各部位组件调整至规定位置。爬升工序还包括接长外挂爬梯、放钢丝绳、拆除墙螺栓等。

篇8

二、模板设计

模板设计是否合理对箱梁预制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而在模板设计环节,需要对模板尺寸进行严格控制,从而便于安装、拆卸,利于采取加固措施,增加模板稳定性。在模板制作过程中,通常使用一些强度较大、刚度较强、接缝密实和表面平整的大块钢模板。下面主要对外模设计进行分析。外模通常都是长度为4m的较大形状的定型钢模板。其中组合单元之间焊接处需要用等边角钢材质的螺栓来进行连接,也可以加带条连接。外模膜版的厚度大约5mm,单元组合是由长度为2m的较长面板拼接而成,并用等边角钢材质的螺栓进行固定。在加工外模板时,需要和中间隔板一同加工。

三、制作箱底模板

在定位底模过程中,需要对模板安装位、吊装运输及混凝土浇筑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要与施工图纸进行认真比对,按照施工要求,确保梁体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减少临时占地面积,缩短吊装运输距离。要细心处理底模地基,对现场杂物进行及时清理,并要用对场地进行平整压实处理,由于不同地段地质情况,因而在处理时要灵活调整措施。若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采用了砂砾等骨料,则要进行硬化处理,其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并要分层铺筑,压实率要大于96%,同时要做好排水设计,避免出现不均匀塌陷情况。基础施工中可以使用低标号的混凝土,也可以采用下部砌砖,上部浇筑混凝土的形式。另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预留出螺栓孔系,以便在稳固模板时使用。为了确保整个箱梁的承重能力,整个箱梁端面需要混凝土浇筑而成,并要保证抹平质量,当其成型之后,需要加强养护,防止出现干缩裂缝,可以在上面铺设3mm左右的铁皮材料,并在端部合适部位设置预埋钢板的凹槽,把偏差控制在3mm以内。

四、安装模板

安装模板环节主要对箱梁底模和侧模进行安装。在安装底模时,需要确保接缝密实、平整,不能留有空隙,不能出现翘曲和悬空,并要对箱梁吊板位置的板面格外注意,防止出现塌陷。同时可以使用原子灰对定型钢板与台座钢板的接缝处进行处理,抹平之后还需要打磨,保证底模表面光滑。为了增加箱梁底部光亮程度,可以涂抹一些柴油、模板漆或者机油混合物等,使用模板漆的好处是不仅能够增加梁底的光亮程度,还能方便施工,可以重复使用。在安全侧模之前,在底模边缘黏贴厚度为4mm的密封胶条,以此来保证侧模与底板连接处紧密连接,不留缝隙,防止出现漏浆。为了增加侧模稳定性,要使螺栓拉杆数量充足,在预制箱梁过程中,要在两侧模之间设置对拉螺栓杆,直径为16mm,并要以0.5m的间距固定模板。

五、钢绞线

在钢绞线下料过程中,在切割时严禁使用气焊,而是应该用砂轮机对其进行切断,并要保证钢绞线穿束不能出现缠绞和扭麻花等现象,应该对其进行梳理,保证顺直。同时,钢绞线也不能出现断丝和散花情况,防止对钢绞线的紧张程度造成影响。在箱梁两端外露出的钢绞线要能满足最大张力要求,而且钢绞线长短要保持一致,同时需要对的钢绞线进行保护,可以用塑料套管对其进行包装,将锚板压浆孔用棉花或海绵堵住,防止钢绞线出现锈蚀而影响张力质量。

六、箱梁孔道压浆与封锚

钢绞线拉完之后,需要用水泥浆来封锚。当锚塞四周的预应力钢绞线之间的缝隙到达了一定强度时,就可以进行注浆施工。首先需要对注浆孔、排气孔等进行全面检查,当压浆设备安装并检查好之后,才可以进行注浆。在采用活塞式的压浆泵压浆时,为了防止泥浆出现凝固现象,需要连接水泥浆搅拌机,并要不断进行搅拌。同时把压浆泵的压力控制在0.45-0.75MPa之间。若孔道过长,或者是采用了一次压浆方式,此时的最大压力应该为1.0MPa。在注浆过程中,要遵循自下而下的顺序,每个孔道都应使另一端饱满并出浆,排气孔排出的水泥浆达到规定稠度才能停止。另外,水泥浆的水灰比例要控制0.38—0.48范围内,同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减水剂和彭胀剂,泥浆泌水率要小于3%。如果在封锚时采用采用了锚具,当完成压浆工作时,要进行清洗,使其周围保持干净,并要对处理梁端附近的混凝土,根据设计要求布设钢筋网,并用高标号混凝土对外露锚具进行涂抹,避免发生锈蚀。

篇9

2施工锚索试验

通过现场试验,验证在设计锚固土层(主要为泥炭质土、粉质黏土及黏土)中锚索体的黏结锚固强度,从而确定锚索在本地层设计承载力的合理性;确定在该场地地质条件下锚索施工应采用的施工工艺(钻孔工艺、注浆工艺);通过试验结果分析来确定锚索的安全系数及锚索的变形是否在有效控制范围内。

2.1试验工艺及设备试验对成孔工艺采用水钻、全孔道跟管工艺,注浆采用2种不同的工艺进行:常规注浆工艺(2次注浆)和锚固段高压旋喷扩体注浆工艺。设备选用无锡安迈MDL-135D型履带式钻机、天津GPB-90型高压泵及预应力锚索张拉设备。采用材料:①钢绞线采用天津高力生产的高强度、低松弛s15.2mm钢绞线;②无黏结压板、P锚均为定型产品;③注浆采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第1,2组锚索钻孔采用水钻及全套管跟进水冲法1次成孔。第1组锚固段注浆采用常规注浆工艺,注浆管在编制锚索时安装在锚索体中部,注浆方向从孔底向孔口,直到孔口返浓浆为止,以保证浆液饱满,采用二次注浆方法,第1次注浆在锚索安装完成拆除套管前开始注浆,注浆压力为0.5MPa。第1次注浆结束,拆除套管,间隔2h左右,进行第2次注浆,采用压力为5MPa、水灰比0.40~0.50的纯水泥浆,压浆量≥120kg/m。第2组锚固段注浆方法采用高压旋喷扩孔注浆工艺,注浆设备采用高压泵及高压旋喷机,注浆管采用2cm钢管加工而成,喷浆嘴直径1.8mm,高压注浆管随锚索安装至孔底,待拆除套管后,开始旋喷扩孔,注浆压力25MPa,提升速度25cm/min,扩孔直径500~600mm(论证值)。采用水灰比0.40~0.50的纯水泥浆,压浆量≥120kg/m。

2.2试验锚索布置根据场地地质条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取基坑支护设计方案中不同位置进行2组对比试验,每组2根锚索,锚索基本试验参数如表2所示。

2.3锚索张拉成果试验锚索安装完后7d用标定的千斤顶(YCW100G)、高压油泵(ZB4500)进行拉拔试验。试验严格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中有关锚杆验收试验的规定进行。试验时,初始荷载取锚杆轴向受拉承载力设计值Tw的0.1倍,试验采用多循环加载的方法,其加载分级和锚头位移观测时间应按表2确定,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测读锚头位移3次,达到最大位移时观测10min。终止试验条件为:①位移不收敛,锚固体从岩土层中拔出或锚固件从锚固体中拔出;②满足设计要求的试验荷载值;③对锚固件在试验中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固件端部位移增量超过上一级试验荷载增量的2倍。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2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表3可看出,第1组普通锚索满足不了设计要求,第2组高压旋喷扩体锚索均满足设计要求承载力。因此,确定本工程采用高压旋喷扩体锚索工艺。根据确定的施工工艺,完成了250根共计约2000m锚索施工,监测数据表明,基坑水平位移及竖直位移均在设计要求变形控制范围内(30mm),且施工中未出现报警现象。由此可见,高压旋喷扩体锚索锚桩支护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篇10

2安装基础模板

由于沙表层较软,模板直接支设在没垫层的沙上会发生不均匀的沉降现象,所以,要采取在底层模板下方垫设木板、钢管下方垫设木板、绑扫地杆和加密钢管等措施。基础模板采用的是竹胶板。在基础施工前,应事先制作模板,模板加工应符合以下要求:①在制作基础模板时,模板内断面的尺寸不得小于设计断面的尺寸,并且光面为模板内侧。②由于立柱较高,所以,存在模板连接(接茬)。在连接模板时,接茬部位要严密,不得出现错位和缝隙,防止发生跑浆或基础侧面出现棱台的情况。③模板接茬不能处于同一截面上,应错开连接,并且在支模时,不能将模板接茬布置在立柱外露部分,影响立柱的美观度。④制作模板时,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8mm的板材,模板合缝应严密,不得漏浆。模板连接肋木的尺寸为50mm×50mm。一般情况下,肋木之间的距离为300~400mm。

3基础混凝土施工

3.1浇筑平台搭设由于沙丘基础开挖时造成的基坑较大,给混凝土下料带来了较大的麻烦,所以,必须在基础与基坑边之间搭设1个浇筑平台,便于铁塔基础模板的固定,同时,还可将其作为混凝土浇筑时的下料平台。浇筑平台采用钢管搭设,并且其应与铁塔基础模板支立、钢筋绑扎同步进行。浇筑平台的搭设要求:立杆间距1.5m,大横杆间距1.2m,操作层小横杆间距1m;必须设斜撑、剪刀撑;必须牢固、可靠,能够满足人员、运料小车的安全使用要求。

3.2混凝土下料利用装载机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在短时间内运送浇筑平台前,通过溜槽和串筒将混凝土流入模板内。3.4.3混凝土养护因为施工地气候炎热,基础浇筑后3h内必须浇水养护。另外,由于流动沙丘地段的蒸发量大、风大,所以,要同时做好保湿工作,在现场采用棉被覆盖浇水的养护方式。3.5沉降观测因为这是第一次进行流动沙丘段的基础施工工作,虽然岩土工程勘测报告显示地基承载力足够,但是,为了积累施工经验和设计经验,在每个地基基础浇筑后设置了沉降观测点,并确定了观测时间,经过两个月的观测,基础未发生不均匀沉降或超过10mm的沉降。

篇11

2建筑屋面质量控制重点

2.1各个单位充分重视防水质量

施工单位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质量及责任意识,促进自身企业道德水平的显著提升。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应该严格审核施工单位的人员及其资历。专业防水队伍应该是防水工程施工的主体,要求施工人员必须持有上岗证。施工过程中应该依据施工工序进行自行的检查和纠错,同时详细记录各项施工要点,监理单位应该认真检查所有工序,进行下一个工序的前提是验收合格,只有这样才能对防水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2.2严格控制防水材料质量

施工单位应该严格管理材料采购工作,保证防水材料和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等相符。在向施工现场进入前应该保证防水材料有出厂合格证等。施工单位应该依据相关规定取样进行重复检查,将实验报告提交上去审核通过之后才能将其应用于工程中[2]。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防水材料也得到了不断创新,各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较高的经济性的新型材料被发明了出来并在建筑屋面施工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2.3加强施工队伍建设依据整个建筑的要求,在屋面施工前施工队伍应该认真严格会审设计图纸及工程图纸,对施工图中的细部构造及技术要求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熟练的掌握,同时详细了解防水材料及其应用要求等,从而为在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充分有效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3建筑屋面施工工艺的具体要求

3.1卷材防水层施工

(1)基层处理。为了对混凝土的温度裂缝进行最大限度的避免,施工过程中应该将双层双向筋充分利用起来,同时还应该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选择,所选用的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应该至少为C25,同时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只有这样才能使混凝土的自防水性能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将基层处理剂薄而均匀地涂刮在基层上,对凹凸不平、起砂掉灰等缺陷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通常情况铺贴卷材的前提是干燥后不黏手。

(2)隔离层。涂膜防水施工之前应该清理干净基层表面,尤其是管道根部、排水口等重要部位。首先将底涂涂刷上,固化后运用无纺布加强粘贴,然后再一次将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涂刷上。通常情况下隔离层为高分子涂膜防水层或具有较高的气密性的材料,这样一方面能够达到有效隔离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能够对日晒雨淋进行有效的抵抗,在对油膏老化进行有效防治的同时达到有效的防水作用。

(3)找平层。在对水泥砂浆找平层的过程中应该认真剂量水泥砂浆并严格控制水灰比,找平层之前认真细致地清洁平层。通常情况下找平采用1:3水泥砂浆,厚度为20mm[3]。

3.2钢筋网片和细石刚性防水层

(1)将一道低强度等级砂浆或玻纤布等隔离层增加在卷材防水层上,可以将双向200×200的冷拨钢筋网片配备在混凝土防水层,在分隔缝处断开,从而促进防水层刚度等的显著增强。

(2)通常情况下防水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应该是40mm,不能过薄,否则无法有效水化水泥,极易促进抗渗性的极大降低。分格和缝宽分别为6mm×6mm、20mm,将防水密封油膏及冷拨丝嵌入和配备其内,双向钢筋网的规格为150×150[4]。应该保持薄厚一致的防水层板面,排水坡度和规范要求相符合。还应该二次压光收水,从而促进其抗渗性能的显著提升。对向抗压面层洒水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将水泥浆加入其中或将干水泥撒在其上,从而对防水效果在龟裂的作用下降低的情况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

篇12

一般采用深井来降水,可以有效降低地下水位,使放坡系数被控制在低于1:1的情况下,而采用轻型井点来降水,可以在降低边坡水位的同时,使土体内的含水量有效减少,最终达到提高基坑编辑抗滑能力和稳定性的目的。因此,在进行深井的设计时,一般深度为14米左右,直径为φ360,本文根据上述建筑工程的基本情况设置有十口深井,可以很好的获得降水效果;在进行轻型井点设计时,采用的是JQ-90型号的轻型井点,在土方挖到深度为四米左右时开始设置,其中支管的型号是φ50、总管的型号为φ100、滤管长为1米,整个轻型井点的深度为6米。

(二)水泥搅拌桩围护和止水

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情况,通常采用水泥搅拌桩来进行四周土体的加固,可以有效防止四周的地下水给基坑造成影响,从而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在进行水泥搅拌桩的设计时,搅拌桩的直径设置的是φ700,相邻两个桩的距离是20厘米左右,桩的长度是10米左右。同时,沿着桩长的方向,每隔两米在桩的内侧在设置两根桩,可以有效提高桩的抗折损能力,并且,在桩施工完以后必须进行28天的养护,才能保证水泥搅拌桩的质量。

(三)边坡的有效防护

一般土方的边坡采用的是型号为C20的混凝土,浇筑的厚度为80厘米,才能有效避免雨水冲刷清下出现土体下滑情况,并且,基坑的四周还要设置砖砌的挡墙,才能有效防止地面水下流给基坑带来影响,是提高地基承载能力的基础保障。

二、建筑工程深基坑技术的施工工艺

(一)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

根据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可知,在施工开始前,要对地面存在杂草、淤泥等进行及时的清除,保证场地的干净和平整,是提高深层水泥搅拌桩质量的基础措施。一般进行测量定位,是采用经纬仪来进行主轴线定位,以确定各桩的具置,并且,在开始定桩前,要先进行试桩,以对相关参数进行合理的调整,其数量不能低于两根。在施工过程中,加固深度范围内的土体必须均匀搅拌两次以上,才能确保水泥搅拌过程的密实度。因此,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确保搅拌机底盘的水平、导向架的竖直,并且,搅拌机的垂直偏差要控制1%以备、桩位的偏差要控制在5厘米以内、成桩的直径和桩长不能比设计值小,才能确保深层水泥搅拌桩与实际施工要求相符。在进行水泥浆的制备时,通常采用的是3.25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为加固土的15%左右,或者是每平方米的量为250千克。总的来说,深层水泥搅拌桩的质量控制,必须认真落实到每个操作环节,做好相关记录,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质量评定,并在成长七天后抽查总桩中的50%,对桩头进行浅部开挖,以有效检测搅拌均匀性和直径,避免质量不合格情况出现。

(二)深井降水施工工艺

根据深井降水的施工工艺可知,管井的基本结构为:内部有钢筋混凝土管存在,使用钻井钻孔,其规格为φ800,井管的外径规格为φ360、内径的规格为φ300,在管井上部10米和下部2米的位置使用不透水管、中部2米位置使用透水管,管的外部用尼龙丝布包裹两层,并填加一定量的滤料砂,而井底部分使用的是不透水的钢筋混凝土管,其封底是采用的型号为5的厚铁板进行焊封。一般情况下,管井的位置是:井点管和搅拌桩之间的距离不能比0.8米小,南北方向的井点管每边有三口,东西方向的井点管每边有两口,并且,管井底标高要尽可能比坑基底部深0.8米到1.2米。通常采用的钻机型号为ZB-150,水泵有十五台左右,其功率3千瓦,有五台是备用水泵,消防水管长度为一千米,滤料砂、透水管等都要在孔形成前两天运输到施工现场。在进行测量定位时,采用十字在每个井的中心位置进行定位,并用规格为φ10的钢板制作护筒,总长度为1.8米,将其埋设1.5米,出浆口必须比地面高30厘米,确保护筒处于坑内,以保证护筒的垂直度和中心位置。在成孔以后,要及时进行孔的清洁处理,并采用钢筋混凝土管进行井点管放置,使用扶正木调整井管的垂直度、周边水层的厚度。在完成上述操作后,要及时进行抽水试验,以防止整个施工完成后出现管井抽水情况。

(三)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

如图2所示,根据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流程可知,上述建筑工程中轻型井点的规格为JQ-90,总管的规格为φ100,支管的规格为φ50,管的长度为6米,滤管的长度为1米,每根支管之间的距离是1米和1.5米之间。在完成冲孔操作后,采用洁净的粗砂将孔壁和井点管之间的空隙灌实,并确保井点管处于砂率的中间位置。同时,管内的水平会不断上升,如果将水注入管中出现水位快速下降情况,则可确定埋管情况与实际要求相符。如果在使用井点的过程中出现管道淤塞、水质浑浊等情况,则必须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查或将管拔出重埋。最后,在进行井点系统的拆除时,必须在回填土必须井点顶标高相对等的情况下进行,以保证轻型井点降水的施工质量。另外,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完成后,还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土方开挖施工,才能有效防止坑基塌陷、漏水等情况出现,从而提高深基坑施工全过程的安全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