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艺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3 10:03:0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刺绣艺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刺绣艺术论文

篇1

所绣的纹样想象丰富,造形奇特,包括各种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神话传说纹、戏剧故事纹、建筑符号纹、几何纹、吉祥文字等。所用色调各民族不同,常见红色、蓝色、粉红色、紫色、白色、黑色、绿色等,色调运用强烈大胆,带有少数民族神秘古朴的特点。绣法有平金、平绣、戳纱、雕绣、贴花、铺绒、堆绫、打子、穿珠、补绣、剪纸绣、结绣、折叠绣等,反映了各民族娴熟高超的刺绣技艺。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刺绣起源于何时目前无法考证,但从其发现的兽骨凿成的顶针和鹿、狍筋搓成的细线来看,应该在很早时期就已经出现。清朝时,内地的棉线和钢针传入达斡尔族生活的地区,清代中后期开始在布匹绸缎上刺绣,并随着生活的改善和审美意识的提高,逐步把刺绣作为衡量年轻女子家教、品德修养的标准之一,从而促进了刺绣艺术的发展。达斡尔族刺绣多用于妇女服饰、枕头绣片、男人使用的烟荷包、妇女使用的香囊荷包和烟荷包、鞋面、手帕、儿童摇篮背枕、手套、钱搭袋等,绣法有平绣、锁绣、缬绣、补花绣、堆绣、折叠绣等,针法有平针、锁针、辫纹针、回针、缬针等,创作的题材包括植物纹、几何纹、吉祥纹、文字纹、山石树木纹、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神话传说、文房四宝、人物故事、民间故事、汉族经典文学作品。生活在这里的女孩从小就学习刺绣,俗称“炕上活”。每到冬季或农闲时,同村或邻里间年龄相仿的姑娘聚集在一起,边聊家常边绣花样,相互间替样、描稿、纳纱、绣锦,刺出一幅幅精美的绣品。如传承人李素坤老人,从小跟随母亲学习刺绣,是当地出了名的巧姑娘,出嫁前就绣出100余对枕头顶,反映出达斡尔族刺绣的工艺水平。吉林省前郭县蒙古族枕头顶刺绣,是蒙古族民间流传已久的制作工艺之一,既可作实用的生活用品,又是一种带有装饰性的艺术品。在其绣品中,儿童使用的动物枕比较有名,有虎、猪、牛、象等造型,图案采用平绣、贴绣、辫绣、打籽绣等绣法刺出。由于受到了满、汉、锡伯等民族刺绣风格的影响,绣品自然而不造作,朴实而无虚饰,构图严谨多变,题材丰富多彩。体现了蒙古族民间刺绣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锦州市满族民间刺绣使用的绣线一般为丝线和十字线,丝线光泽度好,适用绣制精致的花纹图案;十字线线体柔滑,适用宽泛,为最常见的绣线。材料有棉布(平布、府绸、条格布、水洗布等)、毛织类(法兰绒等)、丝绸(素缎、乔其纱等)、化纤和混纺织物,工具包括针、布箍、剪刀、锥子四种。

主要技法分为六个步骤:一是图案设计,绣品突出人们渴望富贵平安、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形象地表达民族迁徙、信仰崇拜的记录,图案色彩搭配体现出朴素、典雅、秀丽、生动、热烈的不同艺术效果;二是根据设计意图选用最有表现力的原料、绣线、剪刀等材料与工具,为刺绣做好准备;三是将设计好的图案绘制到所选择的面料上,要求图案勾描准确,线条清晰,绣面洁净;四是将描绘好的底布绷到布箍上,调整好绣布在布箍上的松紧度,保持平、直、紧状态,便于刺绣;五是开始绣花,将提前设计的图案运用工具、材料表现在布料上;六是整理和装裱。岫岩满族民间刺绣的方法有六种:一是扎绣,也称纳绣、戳绣、纳纱,在白纱、丝网之类的面料上进行刺绣;二是缎绣,以五彩线在缎面布料上刺绣;三是割绣,要求面料要厚实,把两个绣品面紧贴一起固定在画绷上,绣好后用刀从两枕顶中间将线均匀割形,成两个完全一样的绣品;四是补绣,也称贴绣,用剪子剪成各种色彩的图案然后用针补、绣在面料上;五是包绣,也称垫绣,用厚布或纸样剪成所需图形,以针刺透为宜;六是编绣,用长针、大针码在面料上编绣所设计的图案。此外,还有滚绣、拉绣、烫绣等。阜新县蒙古勒津刺绣,主要用于枕头顶、帽子、头饰、衣领、袖口、袍服边饰、长短坎肩、佛像、靴子、鞋、摔跤服、赛马服、荷包、褡裢等,以棉布、绸缎、金丝绒等为布料,以红、黄、绿、兰、白、粉、紫等颜色的蚕丝线为绣线,用不同号码的钢针按照描绘的图案进行刺绣,特别是大面料的贴花方法,粗犷匀称的针法、鲜明的对比色彩,给人以饱满充实之感。从绣法上看,以平绣、贴绣、盘绣、锁边绣、绕绣和堆绣为主,色彩鲜艳,立体感强,具有凝重质朴的特点。

刺绣工艺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图案设计,为彰显蒙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寓意避灾祛难、富贵吉祥的美好愿望;有表达民族历史、民俗信仰、民族迁徙之意;刺绣图案色彩的搭配,体现蒙古勒津刺绣朴素、生动、秀美、热烈的艺术魅力。二是准备材料和工具,根据设计的图案挑选最有表现力的布料、蚕丝线、剪刀等材料和工具,做好刺绣前的准备工作。三是设计花样,把设计好的花样绘制到选好的布料上,要求绘描准确、线条清晰、布面清洁平整。四是上棚,把描绘好图案的布料上棚固定,达到松紧适中的程度。五是整理成品,把刺绣品从花棚上取下,进行修剪并整熨定型,然后把刺绣品缝制在服饰、靴鞋、头饰、荷包等上面,最后完成整个刺绣作品。刺绣的图案都含有一种潜在的象征意义,或喻富贵,或表生命繁衍,通过不同题材的造型表现,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寓情于艺术,是蒙古勒津人民手工技艺的精品杰作。蒙古勒津刺绣艺术,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蒙古勒津妇女精湛的技艺和蒙古勒津服饰的无穷魅力,那些充满浓厚蒙古勒津文化内涵的艺术宝藏,吸引着后人不断地去探知,去感受那凝聚着蒙古勒津人民精湛的艺术珍品。通辽市科尔沁蒙古族刺绣,以彩色丝线、金银线和各种真丝线为主要绣线,将各种图案绣在服饰上,齐针法、参差针法、阶梯针法和散针针法是最常用的针法。绣法主要有三种,即贴绣、盘绣、刻绣。其一,贴绣技法。也称为补绣,利用不同颜色的绸缎、棉布边角剩料,剪成所需要的图案效果的块状造型,经过巧妙对接缝制而成的一种刺绣工艺,这种技法能广泛利用各种绸缎布料的边角剩料,贴法工序多,但绣法简单易做,花型活泼,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绣出来的花纹饱满并具有立体感,多用于妇女鞋靴和家庭物品的装饰上。其二,盘绣技法。利用盘针缝纫法刺绣各种花纹图案的技法,有空心盘针刺绣和实心盘针刺绣两种工艺,这种技法结实耐磨,多用于男女靴子的各种图案,色彩有单色和多色两种。其三,刻绣技法。也称镂花技法,把图案画在布、平绒、皮革上,用剪子镂刻花纹图样,粘贴固定在指定位置上,用盘针或锁边针等针法缝制而成,分为同色、顺色和对比色等表现技法,艺术效果具有立体感和动态感,结实耐磨,多用于帽子、靴鞋、荷包、褡裢和摔跤套裤等上面。通过以上刺绣的典型案例来看,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制作技法和色彩搭配,可谓技艺众多、色彩斑斓,体现出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艺术风格。刺绣一般以剪纸为底样,先按照底样图案画在布料上,再按画线绣制,也有直接在布料上画底稿刺绣。

别是在枕顶上的刺绣中,出现一种“绣半工”的现象,就是说没有绣完的绣品,这可能是故意留下的,来突出纹样效果。还有图案绣反的现象,尤其是文字纹样,这与绣者文化程度比较低有关,或者是作者故意绣反,这也符合民间美术的创作规则,即随意性。总之,多种绣法的使用,使刺绣作品呈现出多样性的艺术效果。在色彩的搭配上,对于创作者来说都倾注了一定的感情因素,将色彩与欣赏者的感觉和情绪联系在一起,通过人的心理反映色彩的文化寓意。如红色、黄色代表了人的勇敢忠厚,黑色表示性格憨厚等。另外,色彩与图案往往和谐统一,使整体效果简洁明快、鲜艳热烈、洁雅素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诸民族的性格与爱好。

二、民间刺绣的文化含义

民间刺绣的内容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吉祥图案等,具有一定的文化含义。如“一团和气”,一个圆脸圆身的胖子居中而坐,神情温和,传说此人做生意手气极佳,六月卖帽,即下大雪;腊月卖扇,便热似酷暑。因此人们将他视为“吉祥如意”之神长留民间,为的是和气生财、买卖顺手,后来以胖娃娃居多,以此延伸为团团圆圆、美满幸福之意。曾流行于湖南地区的“老鼠嫁女”、“老鼠娶亲”的题材,后来也传入东北地区,这是对老鼠人格化夸张的描绘,老鼠抬着花轿,吹吹打打的热闹情景,饱含童话般的意境。美妙的神话故事,往往是民间美术创作的源泉,如“嫦娥奔月”、“天仙配”、“和合二仙”、“牛郎织女”、“劈山救母”等就是流传已久的动人故事。而更多的民间艺人创作的刺绣作品,却是按照自己的爱好和意愿,凭借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而设计、创作。如在枕顶上绣“吉庆有余”、“鹤鹿同春”、“瓜瓞绵绵”、“耄耋富贵”、“丹凤朝阳”等,象征着五谷丰登、吉祥如意、平安富贵、延年益寿的图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些民间刺绣艺术品之所以能激起人们去欣赏,是因为孕育了原始意味的饱含生命力的美感,再现了人类朴实的感情,蕴含着很多的民俗文化寓意。刺绣在东北地区民间中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漫长的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渔猎文化时期,作为妇女们的必修课,也伴随着妇女们的人生经历。天论是衣食住行、婚嫁礼品、生子庆寿,还是丧葬祭祀、人际交往等民俗活动,大多用刺绣来装点自己的生活。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妇女们创造出无数的奇花异草、仙山亭阁、动物禽鸟、戏剧人物、民间传说、生活美景及自己的淳朴情怀,倾诉着民间艺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的执着追求。满族妇女在日常生活别注重枕头顶的制作,对于待字闺中的女孩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必修课。枕头顶绣品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女孩是否贤惠、是否心灵手巧、是否遵守妇道、是否会操持家务以及幼年家教如何的主要标准,如果在结婚时拿不出足够数量的枕头顶是要被别人笑话的。

因此,绣工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妇女的身份、经济实力和受教育程度,枕头顶数量的多少和刺绣水平的高低甚至会影响将来在夫家的地位。在通化市长白山地区,满族妇女在结婚之时,新娘都要把在做姑娘时的枕顶绣品拿出来接受参加婚礼的客人检阅,届时将所有绣品都绷在苫布帘子上,大概一块苫布可以绷15至20对枕顶绣片,多者需要几个帘子,枕顶绣片越多越好,绣活做工越精致越好。女方家送嫁妆时,由两人用木杆抬着枕头帘子,连同其他嫁妆绕村一周,是为“晾嫁妆”。男方所距地的人们纷纷跑出来观看,并品评绣活的好坏。当把包括绣品在内的嫁妆送到男方家中时,要安置在新房内,枕顶绣帘子要挂在迎面最显眼的墙上。结婚之日,新房就成为枕顶绣的展示地,来送礼的亲朋好友都要品评新娘子的刺绣手艺,见证新人的勤劳程度。这是新娘子最幸福和最光彩的时候,因为有一手绝好的绣活远比长得漂亮更有分量,得到参加者的夸赞,决定着新娘子将来在婆家的地位。中午婚礼宴席结束后,要举行“装枕头”礼,请娘家人将红枣、栗子、铜钱、高粱等物装入新娘所绣的枕头内,摆在炕琴上,象征着早生贵子、财粮有余。次日,新娘子将展示过的枕头顶送给婆家的长辈及兄长,是为“散箱子”,妯娌之间还将各自的枕头顶互相换送,借此交流刺绣手艺、沟通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剩余下的枕顶绣品收藏起来,作为做姑娘时的纪念,等待将来自己的姑娘出嫁时赠送,也等待年老送终后一同入葬。因此,小小的枕顶绣虽然只有方寸大小,却反映了满族民间的婚嫁、交往、丧葬、信仰之俗。

篇2

民间艺术能否融入幼儿课堂教育,关键得看其有没有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幼儿教育加入民间艺术是为了让原有的课程内容以另一种异于传统课程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不是生搬硬套机械式的添加。我园研究的科研课题:冕宁民间刺绣在幼儿美工活动中的转换运用就是在探索如何采用一种新的方法把民间艺术和幼儿的课程有效地结合,以一种生动活泼充实有趣的方式展现在幼儿的面前,使他们的学习由一种单纯的“玩”变成一种有效的“玩”。当然,幼儿教育融入民间艺术不是对民间艺术的全盘复制,不能过分强调民间艺术而舍本逐末,应当选择性的添加和融入到幼儿教育中。

一.民间艺术具有的特殊的教育价值

我国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艺术对当代的幼儿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需要从小培养一种爱国思想,就必须对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传统有所了解。民间艺术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典型代表,因此,在幼儿教育课程中有选择性的添加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举措。此外,民间艺术有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和重要功能。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衣食住行到发明创造处处能看到它的缩影。如冕宁县域内流传的十字绣,黑底白花,简洁朴素,鲜明和谐,从孩子们穿的黑底白花领褂,大人们用黑底白花的翁裙背小孩,妇女腰上围的黑底白花的花围裙等方面都可以看出,它早已以一种物态化的形式扎根于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在精神文化层面,它也以一种潜移默化地方式改造、影响人们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多个方面。因此,民间艺术对幼儿智力潜能的开发、思想品德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培养都有巨大作用。民间工艺取材于我国劳动人民自身的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许多作品都传达了我国民间艺术传统的精髓。开展这项内容不但能陶冶幼儿的审美情操,让幼儿充分体验艺术美带来的精神愉悦,而且锻炼了幼儿的认识、欣赏、思考、创作能力等。民间工艺中常常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流露出人们对真善美的崇尚,渗透着我国本真哲学,如儒家道家法家甚至佛家等正统思想。这些优秀的价值理念、思想情感都会对幼儿的良好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课程价值

2.1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具有社会与个人价值

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是中华民族文明之源,是我国传统文化这条大河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生俱来的乡土情味和地域特色最容易取得人们精神上的共鸣和认同,甚至唤醒深藏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爱国情愫。培养学生与传承文化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因此学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在符合国家、社会、家长提出的要求下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这就提醒我们,主体价值的体现必须以社会价值为根据,幼儿自身得不到发展,文化传承又从何谈起。当然,实现社会价值不能影响幼儿的身心发育,必须以一种积极健康的趋势良性发展。

2.2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可以弥补幼儿课程的不足

民间工艺有很强的地域性,它会以当地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落脚点,渗透着当地人民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文化,因此它不同于当前制度化的教育体制。当前的幼儿教育课程很难看到带有生活气息和乡土情味的民间文化,而我园将冕宁民间刺绣转换应用到幼儿美工活动中则是一种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融入民俗的教育方式,这正体现出民间工艺的实用性和教育价值。民艺诞生于普通人民生存的地方,与当地风土文化联系紧密,和其它手工制作相比,它更能给幼儿带来生活气息。将民间工艺活动与幼儿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所带来的必然是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课程。因此,我园开展的科研课题――冕宁民间刺绣在幼儿美工活动中的转换运用的研究是实现幼儿园课程教育民艺化的一个很好平台,这是民艺化的幼儿教育的优势。

三.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思索

3.1利用童话语言培养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幼儿喜欢可爱的卡通的事物,结合一些童话漫画不断提高幼儿绘画水平,这是幼儿容易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现在的卡通漫画丰富多样,指导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内容,如巴拉拉小魔仙、天线宝宝、海绵宝宝、大耳朵图图等。老师在示范画图的时候幼儿都特别激动,容易互相讨论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应把幼儿尽量集中在自己周围,让他们清楚地看到示范画图的整个过程,同时要注意一边画一边沟通,给他们一种心理暗示使之对画图不那么恐惧,消除压力,从而接受绘画这一活动,然后引导幼儿大胆的画出刺绣作品中的图案:“大团花”、“吊吊花”等较复杂的图案。对幼儿画出的图画,用童话式的语言进行评论,多对幼儿的进步和发现给予鼓励,使他们更乐于去做这一项绘画活动。

3.2结合手工活动开展绘画,激发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手工课程包含泥工活动、纸工活动等。绘画与手工结合的美工活动,不仅仅是像绘画活动那样要求作品的好坏,而更注重幼儿从动手参与活动中体会到的乐趣,因此这是大多数幼儿所喜爱的课程,幼儿在玩泥、剪纸、绘画、填色、穿线、拓印、排水、扎染、彩线编织、粘贴等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有利于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模仿和利用这些模型。例如,通过给漫画涂色染纸,可以提高他们的整体感知能力。折叠、剪纸等活动,可以让他们理解对称结构。

3.3幼儿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创新

教师在幼儿民间艺术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帮助幼儿面对民间艺术作品时有自己的判断,能做出自己的审美反应,帮助他们掌握怎么样认知和感受民间艺术作品的精髓,这是培养幼儿审美感和认知能的关键。教学内容的选材上,以灵活多样富有乐趣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幼儿才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课堂上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强带弱,大带小,认真的和不认真的为一组,课后和家长沟通,要求家长在家督促幼儿多做民艺手工活动,如剪纸,剪吊吊花、大团花,做纸风车,泥塑。在家长的指导下了解民间艺术,如冕宁刺绣:绣花鞋垫、绣花领褂、绣花翁裙、绣花围裙等。经常组织一些制作小工艺品、绘画、剪纸的比赛,并设置奖品评选优胜,这样更能带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由发挥的平台,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幼儿的培养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应该针对他们的兴趣将民间艺术有机的设置在课程中,这样才能得到教学双赢的目的。

结论

民间艺术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了解它就是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欣赏它就是感受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情感。幼儿教育融入民间艺术是我国教育事业一个大胆尝试,同时也是对我们优秀民族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弘扬。此项举措不仅使现代教育保持了中国民间文化的艺术根源,又赋予了其新的时代意义,或许还会开启我国教育之路向更远的方向发展的大门。

参考文献

[1] 曹蓉. 提高幼儿美工教学效果的方法研究[J]. 科教文汇, 2010 (026): 174-17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