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3 10:03: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生室内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考后,学生开始填报志愿,此时,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但是可能因为分数原因,他们不能被录取,服从调剂,导致被调剂到了做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还有部分家长决定孩子选择的专业,不考虑孩子是否喜欢,这种强硬的方式也导致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入学之后专业的学习兴趣不高。还有的同学,在填报志愿之前,没有对专业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导致他们最终填报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专业学习兴趣低。
1.2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态度也不端正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由于没有教师的管控,再加上他们自控能力不高,容易被网络、游戏或者是社团活动等影响,从而造成他们的学习时间较少,学习态度不端正,造成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此外,大学的授课方式和初中高中不同,教师不会像初中和高中那样,安排他们的学习计划,布置课后作业等,学生一时不习惯这样的教学方式,他们的学习方法不当,自主学习性不高,从而降低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1.3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明确规划
部分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明确规划,没有危机意识,十分迷茫,导致他们的学习动力不足,每天只知道盲目的上课。还有的学生上大学只是为了得到一张文凭,将来的工作什么的根本不用自己发愁,这也导致他们的专业学习兴趣不高。
1.4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陈旧、不合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十分迅速,对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部分高校的专业课程改革不及时,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的知识内容相对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还有的学生认为现在所学的专业知识的应用性不高,在未来的工作中用处不大,直接忽略部分课程的学习。
1.5教师教学方式有待提高
大学教师除了对一些课程进行讲授之外,还要承担一部分的科研工作,导致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还有,部分教师由于自己的讲课水平和专业水平较低,在讲课的过程中缺乏激情,并且所讲的内容相对浅显,和学生交流较少,导致学生对所讲的内容兴趣不高。
1.6理论与实践教学不紧密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比较重视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家更加重视任务结果而不是探索的过程。另外,部分学校由于受到经费的限制,缺乏相应的器材,学生的实践课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2.激发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策略
2.1对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为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将来就业的压力,学生可以举办专题讲座,让他们认清我国的发展形势和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意识到人才的激烈竞争程度,从而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
2.2激发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
有需求才会有动力,为了提高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我们要让他们意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让他们产生需求感。教师在讲课之前先向学生介绍该专业的发展方向,及所学知识在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3进行课程设置改革,更新教学内容
由于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已经成年,经过多年的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所以,为了提高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要更新教材内容,讲解该专业领域最新的知识内容,满足他们的认知需求。此外,学校还要注重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及时改变课程结构,全面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4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
教师的讲课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的专业知识扎实,讲课风趣幽默,学生容易被课堂知识所吸引,从而激发他们的专业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不断充电,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创造融洽的、平等的教学氛围,寓教于情,进一步积极投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此外,学生也要学会自主学习,安排学习计划,根据教师课上所讲的内容,在图书馆或者是网络中收集相关的资料,探究相关问题,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2.5引导学生制定人生职业规划由于大学的管理比较松懈,所以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对未来有足够的认识,做好职业规划。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是规划实现的第一步,所以,学生有了职业发展方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知识的欠缺就会主动学习,会更加认真的对待自己的专业课程,专业学习兴趣就会逐步培养,并逐步和将来的发展相联系,努力向上,为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打好坚实的基础。
2.6加强实践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理论基础知识的讲授,应该更多的和实践相联系,列举学生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加强和实际的联系,从而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用处,提高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学校还可以增加资金投入,购买更多的实验设备,加大实践教学比例,让他们进行积极探索,提高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竞赛,如“挑战杯”赛,开拓学生的眼界,让他们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3.分析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意义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完善当中,许多以前无人注意或未经开发的职业正在兴起,在这一转变中很多工作者都在尝试从事新的职业,并在新的职业领域进行了创新改革。面对企业的变革创新、激烈的市场竞争、个人工作环境的不断变换,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开创精神和创业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竞争。而且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经济的发展,使大学生的创业成为可能。
3.2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道德,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强调做人要“言必信,行必果”,孟子则提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诚信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诚信缺失的现象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由于升学就业的压力,造成学校对德育教育重视不够。在小学、中学,学校和家长关心的是升学率,以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的好坏,以升学率的高低评价学校的优劣,智育第一,德育排后。在大学,学校则关心学生的四、六级过关率、就业率、研究生的考取率、比赛获奖的多少等,而德育教育主要是以理论灌输为主,轻视对学生日常生活中道德素质修养的教育。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善于接纳新生事物,勇于思索,敢想敢做,但是他们世界观、价值观不成熟,不稳定,缺乏足够的道德评价能力,对社会上良莠不齐的现象不能辨别其真伪。常常把观察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误导他们失去诚信观念。同时,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的优越使他们缺少艰苦生活的磨炼,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为他人着想,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当各种价值观念发生冲撞时,他们就很容易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心理,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追求个人的名利得失,而很少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所以,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虽然只存在于少数的大学生之中,但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未来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各高校均把大学生诚信教育提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位置,其中的措施之一就是为大学生建立诚信档案。诚信档案是大学生向社会证明其诚信度的凭证,是评定大学生诚信度的重要依据,它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大学生的能力、素质,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帮助。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大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图书馆的读者管理工作,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读者的种种不良行为,会严重破坏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也会在校园内形成恶劣影响。图书资料是图书馆开展工作和提供服务的物质基础,但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破损丢失现象却十分普遍,有的甚至比较严重。毕业论文,档案。图书馆每年都要开支一部分经费用于破损图书资料的修补,并对一些无法修补的图书资料进行剔旧处理,给图书馆和读者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1]
大学生在图书馆内的诚信缺失现象表现在:
1、破坏性的不良行为
阅读过程中的批注。特别是一些习题类的图书,被一些同学写上了答案,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的阅读。
阅读过程中的“裁剪”。这种现象是图书借阅中较常见的图书损坏现象,给图书杂志“开天窗”,剪下自己喜欢的内容,在老师不注意时还回图书,使图书无法继续流通,并且在读者中造成恶劣影响。
阅读过程中的“肢解”。即将书籍拆分之后取下自己需要的部分,然后将书“还原”。毕业论文,档案。 使后续读者阅读中发现“断页”现象。借出时崭新的图书等读者阅毕归还时已面目全非,完全散了架,这样不得不重新装订。
故意破坏图书借阅标识造成重复浪费。在开架书库里,每本图书都贴有条形码,这是借还图书的标识,然而某些读者用碳素笔或圆珠笔在条形码乱划,使扫描器失去检验,导致工作人员不得不更换条形码,以及相应数据,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2、违规性不良行为
长期占有图书。有些学生对一些副本少的图书,采取朋友之间交替借阅的办法,致使图书长期在少数几个人之间流通,其他同学借不到;或者在阅览室内将自己看的书“藏”到偏僻的书架上,只图自己阅览方便,使图书不在正常架位,别人无法找到,变成死书。
在图书馆内有种种不文明行为。毕业论文,档案。如大声交谈、接打手机、乱扔杂物等;在图书馆内的自习室占座,在自习室内长期堆放个人用品,因为占座问题自习室内吵架事件时有发生;不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不尊重老师等等。
所以,加强对读者的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素质,是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规范大学生的行为素质,加强图书馆读者管理工作,在图书馆建立读者诚信档案,约束、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国内外图书馆进行读者信用管理的探索已经逐步展开,一些信用体系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将个人利用图书馆的信用情况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如果读者在图书馆内有不诚信的行为,则不单单是金钱的损失,,还会使个人信用受损。[2]目前,各高校普遍建立了学生诚信档案,也为图书馆建立大学生读者诚信档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高校有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图书馆可与学生处等部门直接联网,互通信息,完善的网络系统是建立诚信档案的前提条件。同时,高校图书馆具备完整的学生读者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班级、学号,还有读者全部借阅历史,能查阅读者的违章行为,如借阅图书超期、损坏图书罚款、丢失图书的赔偿等等不良记录,这就为图书馆建立读者诚信档案奠定了良好基础。再者,高校图书馆都有一套完整的读者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处理学生违纪违规时有理可凭、有法可依,这就为图书馆建立诚信档案,记录学生违规行为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高校图书馆在新生入馆教育时就要重点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并与新生签订诚信协议书,读者在签订协议书时必须认真仔细地阅读协议书的细则,明白如何遵守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今后四年大学学习生活所作所为有所依据,可以使新生掌握合理利用图书馆的方法技巧,抑制减少违规行为的产生,维护图书馆的正常工作秩序,让读者感觉到做诚实守信的人是神圣崇高的。毕业论文,档案。[3] 图书馆还要与学校学生处、团委联合举办活动,提倡做诚信大学生,做文明读者,在图书馆内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诚信氛围。毕业论文,档案。在馆内学生读者信息的基础上,增加几项内容,分别记载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如破损图书情况,超期还书次数,阅览室内违规行为记录,图书馆自习室内占座行为统计,在图书馆内有无其他不文明行为等等。毕业论文,档案。学生如果有违纪行为,都要记录在案。组成学生读者代表委员会,让学生直接参与学生诚信度的评定,以学期为单位进行统计,对全学期没有违纪行为的读者在图书馆网页上公示表扬,并给予增加借阅权限等奖励;对违纪次数多,性质严重的学生公开批评,并给予减少其借阅册数等相应处罚。
大学生读者诚信档案的建立,可以强化图书馆读者管理工作,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对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文明校园,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福文.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破损的人文因素与对策.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6):132-134.
[2]张培峰.图书馆开展读者信用管理的思考.河北科技图苑,2008(7):76-78.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为了更好的研究女大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广泛阅读了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方面的书籍,并查阅中国知网上关于女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方面的论文,对这些文献进行总结分析。(2)专家访谈法:对吉林省高校体育教学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主要就女大学生对于篮球是否存在兴趣开展的。(3)问卷调查法:在吉林大学开展随机的问卷调查,一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3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达到297份,问卷有效率达到99%。(4)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EXCEL软件对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论文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三、结果与分析
(一)女大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对女大学生进行了篮球认知的调查问卷,从表1的调查结果来看,女生大多对篮球不了解,因而认知度不高。其中只有6.4%的女生对篮球十分了解,有25.9%的女生对篮球运动是根本不了解。通过调查了解到,当前女大学生接触篮球的机会较少,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并没有接受过篮球教学,只是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简单的了解一些篮球知识,关于篮球的这些知识比较松散、片面,并没有形成对篮球运动正确的认识。
(二)女大学生篮球学习兴趣调查分析
通过表2数据整理分析,我们发现,非常喜欢篮球运动的女大学生占到7.1%,不喜欢的人数达到48.8%,非常不喜欢的人数达到33%,综合看女大学生对于篮球运动是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喜欢的。这主要是女生对篮球运动了解甚少,因为不了解所以也提不起来学习的兴趣,篮球老师在课上还可以就女生对篮球运动兴趣不高的问题展开更进一步的调查。
(三)影响女大学生篮球学习兴趣的因素调查分析
表3影响女大学生篮球学习兴趣的因素调查表N=297影响因素场馆缺乏教师水平低危险性高认知低其他人数9765745011百分比%32.721.924.916.83.7对女学生进行了篮球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调查,从表3的调查来看,影响女学生篮球学习兴趣的因素还是比较复杂的,其中篮球场馆缺乏和危险性高占到了接近57%,主要是篮球运动的开展运动量比较大,动作幅度也大,很多女生因为生理特性都较男生柔弱,16.8%的女生认为自己不了解篮球,对篮球运动认知度低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由于公共体育教学都在室外进行学习,室外的教学场地不理想,不如室内篮球馆干净,容易受天气条件的影响,很多女学生怕在室外上课晒黑了,很多人都不喜欢在室外上课。篮球运动有着一定的对抗性,即使没有对抗,对于初学者来说,也比较容易受一些轻伤,如损伤手指,崴脚等,女学生害怕在篮球学习过程中出现意外伤害,对篮球学习有一种比较抵触的心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知较低,对篮球运动的健身原理、教育原理、文化价值等都比较陌生,没能理解篮球运动的真谛。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被学生认为是影响学习兴趣的一个主要方面,教师的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师的人格魅力等都对女学生的兴趣有一定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231-02
创新能力,也即发现、发明、创造新事物,新理论,新产品,新工艺的能力以及知识更新和应变能力,是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核心[1]。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一个民族的创新性需要大批具有创造性和创新型人才来体现和实施。20世纪末,在国家教育部领导下,全国高校开展了“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3],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核心进行研究,取得了大批成果。进入21世纪以来,以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知识经济己成为推动世界进步的巨大动力,经济的全球化,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尤其是加入WT0以后,对学生的全新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各高校面临着巨大压力。因此,如何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学生,成为大学教育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浙江海洋学院自2004年开始招收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生以来,在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教学制度建设、教风学风建设等方面采取了大量的措施,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进行阐述,以期就教于同行。
一、实验教学
1.模拟实验与现场实验。通过增加开设现场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巩固实验基本知识、强化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一门实验课的部分实验从室内模拟实验移到实际环境现场,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分布于不同的现场;每个现场的学生有若干组,然后进行平行采样与试验,将实验与实际环境问题联系起来,比较分析学生的实验结果,查找实验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科学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
2.单个实验与集成实验。以往实验的设计通常是在室内模拟训练某一种或几种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但由于实际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只通过室内模拟实验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科研工作能力,需要搭建一个更高层次的实验新平台——集成化现场实验。
3.技能训练与自主实验设计。基本技能训练实验一般需要指导教师提供详实的实验方案,学生必须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要求进行操作,实现预期的实验结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环节,在短学期开放环境科学专业实验室,建立严格的操作规范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和实施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实验报告与课堂讨论。实验报告是整个实验的总结,但由于实验的单个性、片段性,再加上相关信息的不完整性,导致学生们做完实验后,对实验目的仍不十分理解,抄一下实验步骤,填一下实验结果,由此完成任务实验报告。应对环境科学实验内容和报告方式进行改革,为开展实验结果讨论提供条件。选取一个系统的实验,探讨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然后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再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报告的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及表达等能力。
5.成绩评定与制度创新。人性化的实践教学成绩评定制度是实现上述改革的重要保障。实践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成绩评定主要围绕着这三个方面来实施。动手能力的考核主要关注学生室内的基本操作技能和野外的操作适应能力,以及高效、有序、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核主要体现在集成实验的策划、实施和参与讨论及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核主要集中于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
二、教学实习与多元化实践教学基地
教学实习包括课程实习和生产实习,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与创业意识、学以致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职业意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途径。
1.课程实习。课程实习安排在大学二年级,在培养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学分(时)数以及实习要求和考核方式。实习场所包括各类自然保护区、生态园区、大型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政府环保部门等实践教学基地。实习的形式包括参观考察以及专题调研等。
2.生产实习。生产实习是学生完成《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等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学习后的综合性实习,在大学三年级下半学年进行生产实习。实习单位包括企事业单位、政府环保部门、研究院(所)或在本校进行科研实习等,要求学生上岗实习,直接参与教师科研工作。
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具有良好环境行为、环境绩效的研究机构、企业集团、社会团体等组织,以双赢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有效科研的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拓展视野、亲身体验的场所。通过有经验的环保技术专家指导学生实习,进行现场教育。通过课程实习、生产实习等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及自身的不足,明确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的动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环境科学专业社会实践应当与专业培养计划有机结合,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学生需求、专业特色、学生成长阶段和认知规律,实施分类教育。将社会实践纳入本科培养计划,规定学生社会实践的学时数,制订相应的规范。学生的社会实践形式包括校园文化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工作、科技学术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等。
四、创新性科研实践
创新性科研实践是培养高素质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大学生科研技能训练计划(SRTP)、毕业论文等,为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低年级学生创造机会进入教师的课题组从事科研工作。实行双向选择的导师制,由于只有优秀学生才会被导师选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样,优秀的教师才会被学生选中,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2~3年的培养,学生毕业时,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设立大学生科研技能训练计划(SRTP)等,让更多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申请并组织实施完成科研项目,提高科研技能和水平。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在校期间创新性科研实践的最重要环节,毕业论文体现了学生的科研水平,也反映了学校实践教学的水平。抓好学生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实验研究、撰写论文、论文答辩等,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及考核制度,提高毕业论文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曹剑辉,陈启买,周合兵,罗一帆.构建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J].科技管理研究,2011,(16):155-157.
1.1.1初期阶段针对中药学教学规划和课程设置,此阶段在大二下学期选拔成绩优异,对科学研究或者中药企业生产、销售和研发有浓厚兴趣的中药学学科在校大学生,分别组织申报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计划,或组成兴趣小组,于大学二年级暑假进驻到中药学学科平台,进行中药学各学科门类的动手实验能力训练。此阶段主要进行中药学学科的科学仪器规范使用训练、基本实验操作、基本实验室安全教育、规章制度的适应以及基本的科学研究思路启蒙。此阶段主要进行中药学学科的科学仪器规范使用训练、基本实验操作、基本实验室安全教育、规章制度的适应以及基本的科学研究思路启蒙。主要考核指标为《科学实验记录本》、《跟师记录本》和《小组活动记录本》,分别详细记录研究日志、与导师交流情况、小组内成员间讨论沟通与协作情况;熟悉科研项目的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和经费合理使用等基本的常识性内容。
1.1.2中期在掌握了大部分中药学课程和实验的基础上,在创新计划课题组和兴趣小组中筛选具有敏锐思维、动手能力强和学习优异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课题设计、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和完善研究方案,此阶段贯穿大三年级,并在大三年级的暑假结束。此阶段主要在课题设计中训练学生学会使用搜索工具、数据库、图书资料和与导师、课题组其他成员的沟通交流。能有效的阅读中外文专业文献,归纳总结出课题设计方案,并能在课题的进行中分析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并学会撰写中文论文及工作总结和课题汇报等内容,能积累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初步的科研创新能力。
1.1.3科研能力培养阶段此阶段主要与毕业实习相结合,通过初中期的训练与培育,进人此阶段的学生能独立进行一个小课题的设计、进行和完成。此阶段的培养,主要集中在课题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如何通过阅读文献,尤其是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达到形成一个独立思考和解决科研或实践中问题的能力,并能顺利的完成工作总结、汇报和结题,能独立撰写专业论文。
1.2取得的成绩
从2009、2010、2011和2012年接受了4批共计15人次的学生参加的创新性计划。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同学能够按照设计完成一个科研计划。同时,创新性计划也为他们的职业生涯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视野。如2009年崔维恒等同学在实施《单味中药。一葡萄糖昔酶抑制活性成分研究》创新性计划中,发表国内核心论文5篇「3一7]。20n年邢晗等「8一,2]同学《南瓜降血糖作用研究》5篇。2010年赵辉等[l3]同学参加了河南省“挑战杯”论文大赛,完成的论文获得了一等奖。邢晗等同学以创新计划为基础,在2012年“挑战杯”创业大赛中获得了河南大学银奖。以上创新性计划的实施,在大学基础课程结束与专业课程学习开始的节点上,通过创新计划激发了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培养了对中药学学习的思维模式,直观的认识了实验室内的仪器、操作和管理,推动了参与同学的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并逐渐依据自己的能力进行了人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如参加创新性计划的同学分别有1人2009年保送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同年考取硕士研究生3人;2010年保送北京大学医学部1人;2011年有1人保送到浙江大学。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性计划,提高了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2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推行提高了部分中药学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但在项目的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2.1如何发现自身对实验性学科的兴趣爱好
参与项目的学生处于大学基础课程结束和专业课程开始的节点,如何能发现自身对实验性学科的兴趣爱好是首要问题。计划实施初期,兴趣爱好能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同时,指导教师的责任重大,需要和参与者不断交流、鼓励和引导他们对中药学的研究方法、目的和前景有着探寻的渴望。
2.2是否能够持之以恒将计划项目完整进行
参与项目的学生是否能够持之以恒将计划项目完整进行是实现中药学“阶梯式”培养的关键。团队的作用要充分体现,项目参与者之间能互相鼓励在课题的选择、整理和进行中发现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得到研究的快乐。2乃团队的合作与集体意识创新性计划是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初始,中药学研究涉及到的领域多,内容丰富,在短短的假期中很难达到全面训练和培养的目的,所以团队的合作与集体意识特别重要。在创新计划的实施中分工协作、讨论和总结是参与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为了培养出具有很强的地球化学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地球化学专业人员,地球化学专业应将科研动手能力的培养渗透到了本科教学的各个阶段。地球化学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如下:地球化学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基础理论知识,扎实掌握实用技能的地球化学专门人才。学生完成学业后,具有从事地球化学专业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能力,并有较广的知识面,具备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基础,能适应21世纪社会对地球化学人才多方面的需要,既可从事理论研究,也能胜任应用领域的工作。可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国家机关以及国土、资源、环境、石油、海洋、农业、城建等部门从事科研、生产或管理工作。
地球化学专业本科动手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为了提高本科生的动手和科研能力,学校也出台了一些举措,比如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开展,本科课程中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等,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
随着大型仪器的使用和测试精度、分析技术水平的提高,送检样品的代表性、送检状态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水样在采样后要进行加酸,加酸的目的和加酸的具体要求等,都需要掌握。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分析要求送检鲜样等,同时也带来采样代表性和样品处理标准化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对于地球化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样品的采集、前处理等过程非常重要,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锻炼和认知的过程。但是目前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开展周期较短,一般为一年时间。这对于像大地构造等以野外和室内观察为主的专业学生而言,时间也许充裕;但是对于地球化学这种依靠测试分析数据来支撑的专业学生而言,时间是不够的。
因为在资料调研的基础上,野外踏勘和实地取样后,样品的分析测试周期往往很长,一年之内数据难以获得。为了按时完成科技立项工作,有时指导教师会提供现有的数据给学生,让他们去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这样学生就缺失了野外锻炼的实践机会。当然也有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提前采集了研究所需样品,但是又由于昂贵的分析费用和样品长时间排队等问题导致无法按期完成创新实验。
在本科生的课程设置方面,坚持课堂教学和学生动手能力相结合,增加了实验课的课时和内容。但是在本科生毕业论文进行的阶段,大部分学生的论文是依托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的,而科研项目的样品基本以送样为主,因此毕业论文阶段本科生也很容易缺失地球化学样品分析的重要实践环节。
目前,我们已经建立多个“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使地球化学专业成为培养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同类办学提供示范经验。但是,如何让“产学研”基地在本科生科研动手能力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到这些基地去实践?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地球化学专业动手能力提高的应对措施
1.延长创新实验周期
延长地球化学专业学生的创新实验周期,提供给他(她)们充裕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处理和存放样品),来进行前期资料的调研,野外采样和样品前处理等工作,加强其野外实践环节的锻炼,提到野外认知和动手能力。
2.加强实验室的开放力度,满足学生们的实验需求
加强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将学生的实验需求放在第一位,无论在创新性实验还是毕业论文进行期间,如本科生有实验需求,在保证实验教学的前提下,允许其在学校下属的任何教学或者科研用途的实验室开展室内样品的分析工作,当然要配有专门的实验老师进行指导,允许学生上机测试,这样就加强了地球化学样品分析的实践环节,锻炼了学生的实验室动手能力。
3.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重,重视学生课堂上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课堂教学尽量根据实验室现有实验能力和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结合本科培养方案中开设的相关课程,通过习题或者实验课的形式,提供给地球化学专业的本科生到地球化学实验室、流体包裹体实验室、流体动力学实验室、地球化学有机分析实验室去实践的机会。比如:“环境地球化学”课程中“水样的采集和河水pH值的测定”,就采取了让学生实地踏勘取样的方式,教师结合实例讲解不同水体的采样会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存在取样的位置、深度的差异,并强调了取样时的注意事项和要点。这样同学们在野外具体认知的基础之上,通过亲自动手取样,并结合样品的室内分析和地球化学理论的讲解,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野外实地取样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
4.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有机融合
教师在指导地球化学专业本科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环节中,普遍以科研项目为支撑。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科研项目在本科生培养过程的作用,创造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融合的机会,有目的地系统提供给学生一体化的从资料调研、野外取样、室内分析到论文撰写的专业指导,这样就增强学生动手、动脑与教师辅导的力度,帮助其建立理论知识和野外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和提高其科研动手能力。
2利用环境科学的大方向,加强学生在本科毕业论文中的自主设计能力
国内外对中国学生的普遍认识是解题能力很好,但提问能力或者创造能力很差,因此,我们更希望毕业论文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或者设计能力,而不是像应付普通考试一样按照老师的安排和设计按部就班的一路做下去。如何选题就成为毕业论文指导模式调整的主要内容。环境科学的内容涉及面广,而且专业性较强,毕业论文选题要顾及专业性、研究性、时限性等多个方面,现有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主要是依靠专业导师的科研项目开展的,也有少数同学是自主选题进行研究的。我们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选题的研究,在我校也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基金给予资助,但由于本科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还比较差,因此需要相关导师更费心的进行指导。特别是对于环境科学这样覆盖宏观到微观的综合性学科,一方面要避免出现选题过大过空工作量来不及做,另一方面又要避免研究过细过深导致经费缺陷的问题,必须先选好合适的题目,订立可行的实验方案计划再开始实验。避免出现因为缺乏经验导致遇上难以解决或者过于复杂的问题导致实验失败的情况。而对于大多数跟着老师做课题的同学而言,我们建议导师让学生先动手制定实验方案,然后与其进行讨论修改定稿开展实验。并坚决反对将本科生当做洗碗机,仅仅跟着研究生洗洗瓶子到时候由研究生抽出部分数据写本科论文,这种做法虽然导师和学生都很省心,但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却可能什么都学不到,可以说是教师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3因材施教,使得毕业生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工作方向
环境科学专业的涉及面较广,而且应用性操作性较强,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工作去向与实际兴趣对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控制。如对动手实验能力较弱,今后也仅希望从事环境规划或者环境评价工作的同学,可以给其设定规划或评价方向的论文课题,鼓励其查找资料,或者去相应公司实习,通过整个论文过程能取得相应的理论经验,为其今后踏上岗位打好基础。而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根据其生物或者化学的基础能力不同进行分科,分别参与到环境化学或者环境生物学的毕业论文设计中,如让其参与水质指标监测、或者进行生态学的监测、调查等等课题,在整个毕业论文的课题中能找到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4采用多种模式结合的手段合理分配现有的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S718.51+2.2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新校区的建设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景象,高校新校区的建设一方面带动了所在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难免对其所在地区的生态产生影响。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大力提倡的今天,高校新校区生态方面的规划和设计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关注。
大学校园建设规模加大,教育建筑作为公共建筑中建造量较大的一个类型,由于其本身功能的复杂性以及设计的多样性,使得能源消耗巨大,建筑单位面积对能源和环境的影响也很大。现阶段,在高校校园建筑新建或改造项目中,建筑方案设计与建筑节能新技术的结合还很不够,建筑设计还主要集中于建筑形式的创新和建筑空间的塑造方面。建筑节能工作还仅限于进入扩初阶段以后通过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应用来保证建筑的相关性能,而很少在概念设计或方案设计阶段就加以综合考虑。探求适应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反映学生心理与环境行为的学校建筑风格成为校园建筑设计的关键,建筑设计应兼顾对使用者的关怀和对建筑美学的追求。
一、山东省高校近年来校园建设现状
近年来,处于华东地区中部的山东,随着国家教育产业化政策的实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校园建设。在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华东地区校园建筑创作在与世界各种建筑流派的大碰撞中保持自身鲜明特点并创造舒适的室内物理环境。目前,山东的大学校园建设主要包括山东济南大学城、日照大学城、威海大学城和原有学校的新楼建设如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
除了大学城,山东省内很多原有高校也出现了不同规模的新建、扩建、改建的校园建筑。这些建筑不仅造型新颖,功能合理,而且在建筑节能和提高室内舒适度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山东省交通学院图书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节能措施,力求建筑设计与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通过遮阳、自然采光、中庭和边庭自然通风、围护结构高性能保温、水池替代冷却塔、地道风等各种节能技术的运用,为山东交通学院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健康、美观、高效的学习工作环境,并充分体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山东建筑大学的1#生态学生公寓也采用了多种生态节能措施,如采用需求控制通风系统来改善空气品质;采用隔热、密气、高效窗提高能效;采用可再生能源提供空气采暖、制冷及其热水系统等。
二、山东高校教学楼设计方法
为推进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等工作,山东省率先编制了《山东省建筑能源审计导则》、《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技术规范》,出台了《山东省建筑能源审计管理暂行办法》。而高等学校的节能监管建设工作暂时依据公共建筑的相关条文执行。山东省西部地区气候属寒冷地区,因此大学校园的建设不仅要考虑校园规划、建筑设计,还要考虑如何适应夏热冬冷的气候。因此在进行自然通风教学楼设计的时候,要着重解决建筑通风、隔热、保温的问题。目前山东高校教学楼的设计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建筑总平面布置和平面设计。建筑朝向选择的原则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建筑主体朝向多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间尽量避开北向、东北向和西向。
屋顶保温隔热。因山东西部地区夏季常是天气晴朗、高温而潮湿,太阳辐射比较强,教学楼顶层受太阳辐射影响比较大;冬季气候寒冷而干燥,屋顶要考虑防寒保温。所以屋顶隔热和保温措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顶层室内的热环境状况。山东地区常用的屋顶隔热措施是通风屋面、架空屋面,保温措施采用铺设挤塑聚苯板、现场发泡聚氨酯保温等。
采用各种措施增加建筑室内外通风,如建筑群规划布局、中庭拔风、底层架空等。设计初期考虑教学楼楼群的布局,提高建筑间的室外风环境质量;中庭的设置,不仅丰富了建筑室内空间,增加建筑室内采光度,同时更有效地改善了建筑内的通风效果;底层架空不仅为大学校园提供了学生休息交流空间,也有利于建筑间的热压和风压通风,可改善建筑间及建筑内的风环境状况。
三、山东地区高校校园建筑自身的特点
高校教学楼建筑作为教师传道授业、学生课堂学习及自修的场所,有其自身的不同于其他公共建筑的特点。又由于学校学科的多样性以及各学科自身的特点,从适应其功能的要求出发,合理安排交通流线,结合审美、技术等多方面要求,教育建筑呈现出形式和空间组合上的多样性。其在空间组合上有以下几类:①外廊式教学楼;②内廊式教学楼;③带内院的教学楼;④围绕中庭的教学楼。
因此,校园教学楼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美学特征和物理性能,针对性地进行设计,设计时主要应考虑以下方面:
(一)一年中有寒、暑两个假期,在最冷月以及最热月基本无人使用。
(二)工作日的使用时间较长,包括学生上课时间以及自修时间,因此一般考虑早晨8点~晚上10点都有人在室内。
(三)人员热扰大。与建筑类型相似的办公建筑相比,教学建筑使用期间人员密度较大,建筑的内部人员热扰大很多,这会导致建筑内部温度上升幅度较大,增大空调的冷负荷。
(四)对光环境质量要求高。教室内要求有足够的天然采光,但要避免因为阳光直射而产生的眩光;《教育建筑设计规范》对教室窗间墙有明确规定:教室、实验室窗间墙宽度不大于1200mm,而由于绝大部分的教学建筑不会采用昂贵的玻璃幕墙和特殊玻璃(如镀膜玻璃、镜面反射玻璃等)作为建筑外墙,其窗墙面积比一般不超过0.5。
(五)教育建筑现在普遍采用的内廊式布局教学楼,因为具有较大的进深,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机械通风和人工照明,在非自然的环境下看似营造出舒适的环境,实则正在损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与我们提倡的生态节能理念相驳。因此设计中强化自然通风也是关键。
(六)教学楼的使用功能较为单一,为传道授业之用,同时班级设置比较统一。这样,就使得空间设置具有相同的尺度,因此可以大量使用预制构件,方便拆卸,有利于今后的回收利用。考虑到大学生人流量和对于交往空间的要求,往往在教学楼中设置宽敞明亮的枢纽空间。而这种空间通常又是低能耗设计的薄弱环节。鉴于我国国情,应运用被动式节能设计来解决该问题。
四、结论
本论文通过对山东地区典型教学楼的设计手法、问卷调查以及室内热环境、光环境现场实测和相关建筑设计策略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问卷调查及测试结论
1、教学楼过渡季热环境状况良好,学生对过渡季室内环境的舒适满意度较高,热可接受程度达95%以上。室内空气温度、室内风速对学生热舒适感觉的影响较大。大部分学生希望增加室内风速。
2、教学楼夏季气温较高,学生对室内环境的舒适满意度较低,根据过渡季问卷调查结果推算,学生夏季热舒适满意度约在60%以下。
(二)热环境分析结论
1、合适的外遮阳构件既可以减少室内工作面的辐射得热,又可以增加采光均匀度和减少眩光,对改善室内光热环境的作用不容忽视。
2、屋顶偏角遮阳板,可使得屋顶表面的全年太阳辐射得热量降低65%,而且达到夏季可遮挡大量太阳光,冬季可透过大量太阳光线的目的,从而更大程度地改善顶层室内热环境。
3、自然通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巨大。对于无空调教学楼,应尽量加大自然通风。底层架空、中间层架空、所有楼梯间和廊道的开敞通透,都可以将室外自然风引入室内,增大教室室内的风速。室内风场的改善,可将加快夏季室内热量散发,降低室内温度,从而改善室内热环境,提高室内学生的热舒适感觉。
(三)注重建筑保温节能设计
1、降低窗户遮阳系数,会改善室内热环境或降低建筑能耗。选择何种遮阳方式既要兼顾夏季隔热又不能忽视冬季得热。
2、采用传热系数较小的窗框和玻璃,可降低室内基础室温,有利于建筑节能。窗口面积大小对建筑室内光环境和建筑能耗的影响巨大。设计时选择适当的窗墙比,既要考虑提高光环境质量,又要降低建筑能耗。
3、选择墙体材料时,不仅要看导热系数,也要其材料密度等参数。导热系数直接影响墙体的传热系数,而材料密度也会影响墙体的热惰性指标。并不是导热系数越低的墙体材越好,各种因素需要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一、高校羽毛球俱乐部教学现状
高校羽毛球俱乐部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动作能力,适应能力和个性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相互交流学习,充分发挥学生自觉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俱乐部课外定时向学生开放,并有相应的值班老师进行指导,这样就能很好的发展学生的自觉性和个性发展,达到课内、课外一体化的教学目的。
(一)高校羽毛球俱乐部类型
高校羽毛球俱乐部存在三种形式:一是课内教学俱乐部,即有学校规定一定的课时,有专职教师进行教学指导;二是课外羽毛球俱乐部,这些俱乐部大都是由学生自己组织起来的,没有专职教师(教练)指导,他们大都采用和其他俱乐部交流或组织者参加业余比赛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三是课内外相结合的俱乐部形式,这种形式是从培养人才整体教育的角度提出,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发展起来的,他的指导思想是终身体育,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特点是自主性、开放性、整体性、连续性、灵活性。
(二)高校羽毛球俱乐部教师现状
由于大学生扩招政策的影响,我国大部分高校缺乏体育专业教师,导致非体育专业的教师也参与了体育教学,其在俱乐部的管理方面只负责场地的设施管理和学生的划卡和盖章工作,并不能起到技术方面的指导和教学的作用。
二、高校羽毛球教学俱乐部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科学性与系统性不够
羽毛球的基本技术掌握和技战术的熟练运用是实现羽毛球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又是教师和学生开展羽毛球教学活动的依据。理论方面,由于各个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形式不同,有些学校单独用一、两节室内课进行集中讲解,有的学校教师在讲基本技术和技战术的同时把相关的理论穿去。有调查可知理论课时数比较少,统一观看比赛和讨论基本没有,难以让学生全面的详细的了解羽毛球了理论知识,应适当的加深理论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高校羽毛球教学深入发展。
(二)师资力量不足
师资缺乏和教师专业水平低有很多方面,一方面,羽毛球运动是一个消费较高的运动,很多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体育系以及一些综合院校的体育系没有开设羽毛球专业或者开设的比较晚,培养一个专业的羽毛球教师花费,要比其他专业所花费的多、困难得多,所以当这项运动突然兴起时,就会出现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和专业水平低等现象。很多高校为了弥补教学的需求,就要求部分其他专业的教师进行短期的培训来进行羽毛球教学;另一方面,很长时间体育教师和体育运动员社会地位低,待遇差等因素,影响了很多体育人才的发展和责任感。
(三)场地、设施紧张
场地、设施是各项体育运动得以顺利开展进行的基础,也是当前困扰高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调查可知,全国各高校多或少都有羽毛球室外场地,但是室内场地的数量和质量却不是很乐观,由于羽毛球室内场地的要求相对比较高,所以很多室内场地是和室内篮球场地或排球场地共用的。
三、高校羽毛球俱乐部教学发展对策
(一)改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
随着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都应进行相应的改变和调整,从羽毛球基本技术技能的纯竞技内容的学习,到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出发,迎合学生的心理,以羽毛球运动的趣味性、娱乐性为基本出发点,同时带有一定的竞技性需求来安排学习内容,将教学内容简洁化,减少枯燥感,同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其从心底里喜欢羽毛球运动项目。在教学结构中,将教学调整为学教并重的结构更为合理,这样即能施展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能展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一种比较开放互动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同时又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其学习不发生质的偏离。
(二)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增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平时注重自身学习同时,各个普通高校应多创造条件,给教师出去进修学习的机会,多让教师参加一些羽毛球运动项目的培训班的学习,让众多的不同院校的羽毛球选项课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和学习,这样有利于羽毛球选项课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羽毛球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应有所创新,在教学中增加趣味性和娱乐性,使学生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练习。
(三)加大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
普通高校中,应在学校经济条件允许范围内,加大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增设羽毛球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室内羽毛球练习;同时,在室外充分利用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周围,建设羽毛球场地,使学生在不能进馆时,在室外也能进行羽毛球练习,充分的调动学生运用羽毛球练习手段进行身体的锻炼
结论
论文针对全国高校羽毛球俱乐部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增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方面的建议,希望对提高教学水平和大学生的体育素质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舞蹈 体育舞蹈课程 动机
体育舞蹈是大学生交流思想,抒感,消除隔膜,相互沟通,增进友谊的最好形式之一,它不仅是联络社会、民间、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友谊纽带,又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肢体语言,更是任何语言无法替代的艺术。在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下,高校体育教学从传统的跑、跳、投和球类等基础体育教学向新型的体育选项课转变,而体育舞蹈课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首次进入了普通高校的体育课堂,并迅速成为大学生最受欢迎的体育选修课之一。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广州市综合、师范、理工、医学、农业等五类普通高校的大一、二年级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80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动机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00-2010年度有关我国体育舞蹈和体育动机的相关优秀硕士论文或体育核心刊物论文,查阅《社会学》、《教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行为学》、《运动心理学》等著作,依据已有的研究资料作理论依据,找出前人研究的不足,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2.问卷调查法
根据动机的来源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进行问卷设计,形成初始问卷后进行项目分析(即区分度分析),确定问卷的题目和内容,进行预调查,并对问卷进行效度和信度的检验。
3.专家访谈法
访问广州市普通高校从事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师或专家,通过实地访谈、电话访谈,了解各学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情况,获得详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4.数理统计法
问卷回收后,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的录入,并通过EXCEL2003等软件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动机状况
图1 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的动机情况
从图2-1的动机情况看,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动机包含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选择内部动机占59%,外部动机占41%,数据表明,大多数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主要由内部动机决定,受外部动机因素影响选课的只占少数,说明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多数是有备而来,是因为喜欢体育舞蹈而选课,在选课前对体育舞蹈有一定的了解,选课目的明确。
1.内部动机情况
内部动机是来源于主观内部原因的动机,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行为的动力来自内部的自我动员,本文对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内部动机设定为兴趣、形体、社交、健康和能力五方面。
大学生在内部动机的五个因素中,选择兴趣占26%;选择形体占26%;选择社交占22%;选择健康占18%,选择能力只占9%。数据表明,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主要倾向于满足自己的兴趣和塑造形体为目的,社交和健康也是大学生比较重视的两方面因素,只有9%的大学生希望通过体育舞蹈课程提高自己的能力,说明体育舞蹈的社交功能已经被弱化,而体育舞蹈的个性化被加强。新的2002年《纲要》明确指出,体育教育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显然,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兴趣需求,同时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2.外部动机情况
外部动机是来源于客观外部原因的动机,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行为的动力来自内部的自我动员。外部动机设定为教师、运动特点、学习环境、舞伴和其他5个方面。
选择运动特点占32%,居第一位;选择学习环境占28%,居第二位;选择教师占18%,位居第三位。选择舞伴占17%,位居第四位,选择其他的仅占5%。数据表明,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的外部动机主要考虑体育舞蹈的运动特点和学习环境两个因素,其次是教师和舞伴因素,其他因素对大学生选课影响极小。
综上分析,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内在动机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兴趣和塑造形体,特别对体育舞蹈的娱乐性和挺拔的舞姿是吸引学生选课的主要原因,同时对体育舞蹈的社交功能和健身功能也很重视;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外在动机主要考虑体育舞蹈的运动特点和学习环境,尤其是体育舞蹈的优雅特点和社交功能,同时对教师的能力水平和人品特别重视,对舞伴、教学设备、考核标准也表示关注。从此可见,体育舞蹈的社交功能并不是现代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的主要动机,取而代之是体育舞蹈的娱乐性和塑身性。
(二)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动机差异性
1.不同性别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动机差异性
表2-1可看出:男大学生在选择体育舞蹈课时,选择内部动机占39.01%;选择外部动机占60.99%;女大学生在选择体育舞蹈课时,选择内部动机的占65.14%;选择外部动机占34.86%。数据显示,男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是以外部动机为主,女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是以内部动机为主。根据卡方检验结果P=0.000
根据何建东《大学生体育选项课的认识和评价现状分析》一文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生理上的差异,男女生在运动项目上的选择存在较大不同,男生在进行体育课选项时主要考虑表现性、竞技性和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运动量相对较大。而女生主要选择塑身性、趣味性的运动项目,运动量和对抗性相对较小。体育舞蹈是一项融娱乐、塑造形体、社交、对抗性小的室内有氧运动,对于喜欢打扮、注重形体美、追求时尚的女大学生非常合适,这也是导致体育舞蹈课上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的主要因素。
2.不同年级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的动机差异性
如表2-2所示:一年级大学生在选择体育舞蹈课时,选择内部动机占56.03%;选择外部动机占43.40%;二年级大学生在选择体育舞蹈课时,选择内部动机占60.94%;选择外部动机占39.06%。数据显示,不同年级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都是以内部动机为主。根据卡方检验结果P=0.099>0.05,说明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内、外动机上并没有显著差异。
三、结论
(一)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多数以内部动机为主,占59%,少数由外部动机决定选课,占41%,由内部动机选课的大学生主要倾向兴趣和形体;由外在动机选课的学生主要倾向体育舞蹈的运动特点和学习环境;
(二)不同年级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动机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动机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多数男大学生由外部动机决定选课,多数女大学生由内部动机决定选课。
基金项目:广东省2011年大学生运动会论文报告会,获二等奖,研究生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邱习勤,李信.大学生参加体育舞蹈活动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
[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C].教育部教体艺[2002]13号.
[3] 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 王和平.当代大学生体育动机及同一与差异性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1351-1352.
[5] 王爱丹,王俊海.大学生体育动机、兴趣、行为的探讨[J].上海体育科研.2003.2.
[6] 裴德超.高师体育隐蔽课程促成大学生体育动机、态度养成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33-02
在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下,高校体育教学从传统的跑、跳、投和球类等基础体育教学向新型的体育选项课转变,而体育舞蹈课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首次进入了普通高校的体育课堂,并迅速成为大学生最受欢迎的体育选修课之一。但是,由于体育舞蹈一直不列为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各高校往往把体育舞蹈的地位边缘化,在人力和物力方面不予重视,导致高校体育舞蹈的整体教学环境不尽人意。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检索2000~2010年度有关我国体育舞蹈和体育动机的相关优秀硕士论文或体育核心刊物论文,依据已有的研究资料作理论依据,找出前人研究的不足,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2.问卷调查法。根据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基本情况设计问卷内容,要求各校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学生和体育舞蹈老师进行答卷。
3.专家访谈法。访问广州市普通高校从事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师或专家,通过实地访谈、电话访谈,了解各学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情况,获得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4.数理统计法。问卷回收后,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的录入,并通过EXCEL2003软件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广州市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现状。广州市普通高校目前的体育选项课只开设两年。如表2-1可看出,不同学校的体育舞蹈课程情况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师资、课程设置、教学设备、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四方面。
表2-1?摇广州市部分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设情况
①师资状况,从表2-1显示,体育舞蹈教师人数最多的学校是广州大学,达10人之多,最少是广东工业大学和广州医学院,只有一位老师,其他学校的体育舞蹈教师人数都在2~6人之间,说明不同学校的师资情况差别较大。②课程设置,在选课期限方面,各高校选课周期基本上采用一学期制,只有华南农业大学采用两学期制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实行4学期制;在教学上多数高校采用一位老师授课,只有仲恺农学院采用两位老师授课;在班级人数方面,各校情况差别较大,最少是广州医学院,一个班只有20人,最多是广东工业大学,一个班达到60人,其它学校基本都在38人左右浮动,说明广州市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③教学设备,在课室方面,多数学校基本能在室内上课,但教学设备比较简陋,例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阶梯课室内上课,中山大学在不平整的马赛克地面上课,这都与体育舞蹈的要求相去甚远;更有一些学校还在室外上课,甚至没有固定课室,例如:华南理工大学在田径场上上课、华南农业大学在山脚下上课、仲恺农学院在户外篮球场上课、广州中医药大学甚至没有固定地方上课,说明广州市高校体育舞蹈的教学条件不尽人意。④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在体育舞蹈的教学内容方面,广州市多数高校在体育舞蹈课程内主要教授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伦巴、恰恰四种舞蹈,通常一学期教授1~2种舞蹈,不同学校的教学内容不统一,随意性较大,只有个别学校按照国标舞的铜牌技术教学。考核方式主要采用实践考试和考勤、素质相结合。从中可见,广州市普通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学内容和考试方式大同小异。
2.影响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①场地器材,体育舞蹈的特点决定了体育舞蹈的教学场地应在室内,最好是配有镜子和扶把,因为学习体育舞蹈首先要练习形体和各种舞步的基本步,学生需要对着镜子才能正确比对自己的动作与教师的规范动作之间的差别,找出自己在技术动作上存在的不足;从表2-1显示,广州市各高校的体育舞蹈场地设施比较滞后,许多学校还在室外进行体育舞蹈教学,这就给体育舞蹈课的开展带来一定困难,使教学效果直接受到影响。②男女生比例,体育舞蹈最大的魅力是男女合作完成,舞蹈的角色分工决定需要男伴为主导,女伴为跟随。在本次的问卷调查中,女生占有76.46%,男生仅占23.54%,女生人数是男生的三倍还多,有些学校因为男生选修体育舞蹈课人数少,因此规定男生不准选修体育舞蹈课,造成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大学生正处于18~20岁的青春年华,从心理学角度上有强烈与异性接触和交流的需求,高校体育舞蹈课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不但降低了体育舞蹈固有的魅力,而且影响了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和效果。③课外练习,高校舞厅是学生课外练习和实践的平台,但通过调查得知,广州市各高校的舞厅基本都处于关闭状态,最突出的是华南师范大学,在1990年初期,华南师范大学曾经对学生和社会开放4间周末舞厅,火爆场面可谓空前,但进入2000年后只剩下桃李园一间。根据课堂实验调查,在选修体育舞蹈的40位学生中,每次课后练习的人数不足15%。说明多数大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时间仅局限在课堂上,课后复习或练习的时间基本空白。依据巴浦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任何运动技术形成必须经过“泛化—分化—动力定型—自动化”四个阶段,运动技术的形成都必须有在本体感受器官的参与下的神经中枢调节作用。体育舞蹈是一项动作难度大、技术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因此需要一定的课后时间重复练习才能保证动作的质量。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目前,广州市普通高校许多体育舞蹈教师还处在教学的探索期,主要体现在教学手段少,教学方法不科学的问题,导致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逐渐减弱,严重影响体育舞蹈的教学效果。
三、结论
1.广州市普通高校体育舞蹈现状是:现任的体育舞蹈教师多数半路出家,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体育舞蹈教材和专项理论;教学设备简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伦巴、恰恰四种舞蹈,考核方式主要采用实践考试和考勤、素质相结合。
2.影响广州市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学设备滞后;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学生课外练习缺乏;多数教师的技术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立农.我国体育舞蹈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1).
[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C].教育部教体艺[2002]13号.
[3]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胡映珍.体育舞蹈舞伴组合方式与和谐方法的进一步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5]侯继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舞蹈专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
[6]上官来.体育舞蹈教学能力结构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
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之一,其核心在于强调作为主体的人的基本综合素质的养成和发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涉及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各种素质涵养、基本技能、敬业精神以及综合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等等。其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创新精神以及意志品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对人的思想、心理、意志、品质、能力、身体以及顽强精神的一种磨练和考验,同时也是对人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临场经验的模拟和训练,是一种新的素质教育与现实体验相结合的“实战演习”。现代拓展训练以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与进取精神为宗旨,利用自然环境,通过专家精心设计的训练项目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挖掘个人潜力、提升管理水平”的训练目的,全面提高受训者的人格品质、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
目前全国学联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其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位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主要内容是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着眼点,整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现代型学习方式和训练方式,素质拓展训练通过精心创设的特殊情境中的系列活动,激发、调整、升华、强化受训者的心理、身体、品德素质和潜能,力求使受训者达到心态开放稳定、敢于应对挑战、富有创新活力的状态。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可以分为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基本素质训练主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挑战自身极限,增强团队精神。基本素质训练以户外训练为主,可以将目前社会拓展训练俱乐部的一些项目移植过来,如信任摔、电网、空中漫步、空中单杠、胜利逃亡、合作过桥、巨人梯等等,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新的项目。基本素质训练的时间一般安排3天-5天,适宜设在新生进校军训之后进行。如果有条件的话,增设野外和水上项目,时间一般为3天-5天。对野外和水上项目,应该预先踩点,选择最佳的地点和训练内容。综合素质训练主要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掌握人际间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综合素质训练主要结合室内和野外环境,运用模拟情景和体验性模式进行。通过设计一些模仿管理、领导、协调、沟通的实战题目,分组在室内群体讨论,然后野外实施,达到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的目的。综合素质训练适宜安排在大二或大三,时间安排7天左右。综合训练中,应注意培养每个人的综合能力,让每个人都有当主角的机会,不要集中在某一个人身上。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有助于推动高校素质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益于培养学生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无法或不能很好完成的素质教育内容。由于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与课堂教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一些方面又是无法替代的,因而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实施将推动高校素质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在素质教育形式上的独特性,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规律在实践中的充分运用,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重要特征是非强制性,学生多是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志向出发,自觉自愿选择参与各类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可以激发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也较好地调动和强化了学生求和与自律的自觉性;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在素质教育效益上的低成本性,有助于加速高校素质教育的历史进程,素质拓展训练是在共青团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从其成本量来看无需一切从头开始投入,而且还可以充分整合校内资源,大力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素质教育,所以,在目前高校素质教育受到资源限制的同时,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低成本性将可以加速高校素质教育的历史进程。
世界经济一体化,为中国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在这个激烈的竞争中,人才的竞争是核心所在。在此情况下,为了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整合和深化教学渠道之外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可以弥补现代教育的不足和创新素质教育的模式,真正把培养人才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把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与自觉教育意识结合起来,把人文教育与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把课堂学习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使我们的素质教育在知识、结构、观念、做法上均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黄艺农,刘雯.论素质拓展训练在高校培养学生中的作用及其推广.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11月第5卷第6期
[2]王捷二.拓展训练在高校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应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24卷
[3]张晓玲.试论大学生素质教育.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