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舞蹈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3 10:03: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幼儿舞蹈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幼儿舞蹈论文

篇1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对人的作用是非常深刻的,舞蹈是各类艺术中历史最久远的门类之一,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好形式,舞蹈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增强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可以抒发和表达感情,加强交往,美化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幼儿时期的教育可谓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舞蹈对幼儿的身心健康,素质教育及技能的提高和发展,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舞蹈是学前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是单设的科目,而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是幼儿感兴趣且易于接受的一种美育形式;是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任务中的一个部分,它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舞蹈教育具有推动幼儿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优势,它既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

一、舞蹈与幼儿生理素质

舞蹈训练跟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儿童的身体健康发育。如:舞蹈素质训练中的压腿、踢腿以及肩、胸、腰、髋上的各种手段练习及对孩子韧带、肌肉的延展训练等等都跟体育训练有着密切的联系。舞蹈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它要靠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动作,来表现各种美。动作的协调性训练有助于儿童大脑的发育;长期训练有效提高孩子的耐力和灵活性,有助于儿童形体的健美,培养内在气质、美化身段,提高人对自己欣赏和自信心。从而使儿童的身体塑造的更挺拔,肢体更灵活,身体各部位更加协调。

二、舞蹈与幼儿智力发展

舞蹈课的训练是很艰苦的。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刚开始练功时,因为苦、因为累、因为疼而掉泪。要引导他们向周围的哥哥姐姐学习,讲述舞蹈家的生平和体育健将的感人事迹,让孩子们从小就认识到吃苦是为了什么。还告诉他们”苦尽甘来”的道理,只要努力拼搏,汗水、泪水都不会自流,总有一天会换来鲜花和掌声的。很多孩子刚参加训练时,一到下叉、下腰就打怵,有的不愿意做,有的则不用心做。可以选出动作做得较好的孩子来作示范,让大家用掌声鼓励她。这一举动激发了每个孩子的好胜心,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增强了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舞蹈队的每堂课,都时刻贯穿着竞赛意识和挑战的风气,不允许消极懒惰和漫不经心,需要每个孩子的刻苦努力和持之以恒。通过训练,孩子们忍受着苦,忍受着痛,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从小就树立了知难而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特别是当辛勤劳动获得荣誉的时候,孩子们笑得是那样甜、那样开心,又加强了孩子们的集体主义意识。

三舞蹈与幼儿创造力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这是因为孩子具有创造力,他们天生好动,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善于幻想,而舞蹈本身就为人们提供了发展想象力、创造力的广阔天地空间,正因为有这片天地,往往每一个孩子包括每个人对每一个舞蹈动作、每一部舞蹈作品甚至舞蹈感觉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比如在教《小兵》的时候,先创设情景:”一个个小女孩儿穿着帅气、漂亮的小兵服走路上,她们英姿飒爽,神气极了,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一一。”教师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描述把孩子们带到情景中去,孩子们似乎自己穿了一身整洁的小兵服翩翩起舞。感受那种受大家关注的神气与活跃。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己去表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抓住其好胜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

四、舞蹈与幼儿审美修养

舞蹈教育是对儿童进行美育教育的最具广泛性的形式之一。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优美的舞蹈形象,陶冶了情操,受到了美的教育。此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塑造儿童形体美、举止美、行为美、品德美、人格美、感知美的能力。

舞蹈与音乐共生存,不存在没有音乐伴随的舞蹈,舞蹈总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出来。在《毛序诗》中讲了这个道理:”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是节奏,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舞蹈更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舞蹈和音乐的共同点还表现在抒情性。儿童听音乐舞动,音乐可以激发感情,让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到舞蹈情节表达中去。既加强了他们的节奏感,又能让他们体会、理解、感受音乐的美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五、舞蹈与幼儿道德培养

篇2

二、民族民间舞蕴含着民族文化,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民族精神等丰富的内涵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幼儿的启蒙教育中就应该加入民族舞的元素,增强家乡的情感在幼儿启蒙教育中,舞蹈是最让幼儿接受的活动。要是传统民族民间舞给予儿童一种文化认同感,就必须培养幼儿对民族民间舞的兴趣,让幼儿逐步感受到舞蹈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比如民族民间舞教材一级组合中《小小手》中,舞蹈动作采用东北秧歌绕手绢花的手腕动作,训练的是手腕的灵活性,也为今后东北秧歌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音乐节奏欢快,清晰,富有趣味性。最后有鼓励孩子自己发挥想象做出不同的造型,特别注意舞蹈动作中做手腕动作时手腕放松手指自然伸直,眼随手动,这也是民间舞的特色。主要是夸张的表现事物的特点。在学习民间舞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对老师的模仿尽管孩子们的手刚开始不够灵活,自己也还是做出美的充满童稚气的手型动作。

三、伟大的现代舞之母邓肯在她的自传中谈到

教孩子把自己的身体置身与理智的严格控制之下也就是在扼杀他们的热情和灵感,这无疑是一种罪行!这也说明了在舞蹈教育工作中培养孩子创造力的重要地位,能成功地保障孩子身体健康发展的唯一力量就是生机勃勃的灵魂,决不能教孩子硬做动作,而是要靠他的心灵,当心灵趋于成熟时,那才给予指导和引导,换句话说,必须教会他们用合乎他们身体特点的动作,除非她自己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一动作,这样,孩子才会熟练地运用姿势这一单纯的表达方式。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多鼓励启发孩子。

1、应改革教学方法

多鼓励孩子自我创作。幼儿的世界是充满天真无邪的世界,赵国纬老师的《舞蹈心理学》中提到在舞蹈创造思维的培养问题研究,舞蹈学习离不开模仿,但不是单纯的模仿,必须在模仿过程中启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力。同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技能的积累,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占重要地位,这不仅是教学方法的问题,而是教育思想观点的重大变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孩子多模仿,而模仿的前提是多观察,比如让孩子观察猴子戏耍,大象走路,兔子跳跃,长颈鹿吃树叶等动态比较明显的情景,从而锻炼学生视知觉和自由运用身体传情达意的基本手段。

2、音乐从刻板的芭蕾钢琴曲到悦耳的儿歌童谣

3、4岁的幼童对优美动听的音乐有着敏锐的反应能力,要注意她们的年龄特征和可接受水平,针对幼儿对欢快,节奏感强的音乐比较敏感的特点进行舞蹈教学。

3、力避成人化倾向

幼儿教育要结合其自身特点,因材施教,比如在做跳跃的动作是,3岁左右的孩子只需要她们感受跳跃的感觉即可,不要求做很标准的跳踢步,而5到6岁的孩子则可以完成小跳中跳之类的简单跳跃练习。要让孩子在舞蹈中保持童趣,童真,童稚童幻,童乐的协调发展。

篇3

二、通过舞蹈的灵活性

开展幼儿的创造教育舞蹈是通过不同舞步舞姿韵律等元素结合而成的,不同的元素结合会形成不同风格的舞蹈,舞蹈在创作和表现过程中具有灵活性。“创造教育”是指引导幼儿学习和研究发明创造的规律和创造方法,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舞蹈教育在某些程度上体现了“创造教育”,因此可以通过舞蹈教育来辅助“创造教育”的实施。第一,培养创造思维。在舞蹈教育中,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舞蹈风格是不同元素灵活的结合,给学生灌输一种灵活的思维并潜移默化的培养其创造思维。第二,锻炼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一种动手能力,不仅仅是停留在思维层面,舞蹈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例如在舞蹈教学中可让学生自行尝试编舞,让学生可以在舞蹈中自由发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幼儿舞蹈水平有限,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增强其自信心,切勿要求过于严苛。第三,创设创造环境。创造需要在一个自由轻松的空间里,舞蹈中灵动的舞姿和优美的韵律,能使幼儿处在愉悦的环境中。舞蹈可以作为幼儿学习生活的调剂,让幼儿劳逸结合,保证幼儿的健康发育和快乐成长。科学证明,幼儿经常处在快乐的环境气氛中,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篇4

(一)方法陈旧,过度注重技能的训练

幼儿园教师教学方式较传统,缺乏新观念、新理念,采取“指挥”和“遥控”的方式,只注重让幼儿机械化地模仿、练习舞蹈动作,而忽视引导幼儿去理解舞蹈本身及背后所蕴涵的意义。这种过度注重技能训练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幼儿的身心,使其失去参与舞蹈活动的兴趣。

(二)机械教学,缺乏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

舞蹈的创作源于对音乐的感知欣赏,但这恰是教师容易忽视的环节。教师的机械教学,使舞蹈教学缺少情感的融入和渗透,幼儿在表演过程中难以表现音乐内容,缺乏灵动。

二、游戏化策略的运用

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对舞蹈作品的理解不透彻,他们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理解、感知、体验舞蹈内容。而幼儿的天性好玩游戏,游戏天性与舞蹈教学相辅相成,能使舞蹈动作的学习与教师游戏方式的运用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从而调动幼儿的情感参与,对舞蹈产生的“语境”形成情感共鸣,并将枯燥的技能学习转变为生动有趣、形象化的游戏学习,让幼儿成功地体验舞蹈带来的快乐,进而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一)融入自然,融景于情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驱力,为避免以技巧性为目的舞蹈训练,自然地接触舞蹈更能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教师在教授舞蹈时采用游戏的口吻帮助幼儿去观察、想象、创造舞蹈动作,让幼儿易学、易记、爱表现,有助于幼儿的自主探索和发展。

1.自然之美,解放天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和欣赏美丽的景色和好听的声音。”在《下雨了》韵律活动中,幼儿利用户外观察下雨的情境,以“下雨了”的游戏形式进行引导,使幼儿进入舞蹈情境,幼儿通过自我观察做出自己理解的下雨动作。例如:有的幼儿轻点手指身体缓缓下蹲,当成是蒙蒙细雨;有的幼儿抖动小手垂直下滑,当成是小雨沙沙;有的幼儿夹紧身体上下跳跃伴有旋转动作,当成是狂风暴雨等。在足够的空间、时间里,让幼儿自然地观察,从而自主、自发地表现、创造,更能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使活动更具童趣。

2.和谐氛围,展开想象。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给幼儿提供自由、民主的舞蹈活动氛围,能使幼儿怀着愉悦的心情利用已有的经验自由探索、展开想象、充满自信地与音乐舞蹈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应鼓励认可幼儿一定程度的“脏乱、吵闹、自由”。当幼儿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时,教师应在宽松的氛围中以游戏化的口吻鼓励、支持和欣赏幼儿的创造表现,使幼儿在游戏化情境中自然地将自身的感知和体验融入自己的舞蹈动作中。

3.自主模仿,丰富语言。模仿是幼儿学习的必经之路,但所谓的“模仿”并不是纯粹地重复他人行为的过程。“模仿”往往只是一个辐射点,幼儿通过辐射点来明确活动中可供创造的因素和进行创造的方法。如:学习舞蹈动作绕手腕,因该动作属于精细动作,需要重复练习。教师可引导幼儿对该动作进行想象,说说这个动作像在干什么?让幼儿发现手腕的绕法,并表现出“采茶”等游戏动作,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快乐游戏,融情于景

舞蹈作品都蕴含着思想和情感,只有让幼儿充分熟悉、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达的感情、意境,幼儿才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舞蹈中并表现出来。

1.欣赏装扮,感知内涵。如舞蹈《金孔雀》,幼儿需要表现出小孔雀“喝水“”嬉戏”等情节。但是如今传统民族舞蹈教育缺乏普及性,幼儿对民族舞的动作和神态要求没有概念可言。教师在进行民族舞知识普及的同时,通过观看视频以及展示民族服饰,让幼儿感知舞蹈表达的思想情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