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3 10:03: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幼儿园教育德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国家未来的兴旺和发展必然要依靠未来主人——幼儿。在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指导幼儿观看爱国电影和图片,在无形中可以培养幼儿的爱国精神。
2.开展德育教育有助于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
要实现国家的繁荣和昌盛必然离不开一批有志向、道德高尚的综合型人才。虽然幼儿距离进入社会还有很长的时间,但是有效的德育教育无疑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当他们进入社会不同的领域和工作岗位,承担起建设国家的责任时,不仅要求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技术,还应该具有高尚的品质。
二、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个别老师缺乏对幼儿德育教育的高度认识
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伦理道德,但因为思想品德的隐性化形态,导致目前幼儿园的德育教育经常被忽略和轻视,不能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相关资料显示,只有少数幼儿教师能够真正认识到开展德育教育的意义,从而加强对德育教育的理论研究。但还有大部分教师对幼儿德育教育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开展的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只是简单地对幼儿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
2.幼儿在德育教育中丧失了主体性地位
幼儿德育教育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者阶段要求,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开展思想、政治以及道德方面的教育工作,并通过幼儿积极的认识、体验以及实际行动,让幼儿具有一定的社会与阶段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因此,在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是一种社会、教师以及幼儿之间的互动,并不是单纯意义上对幼儿道德知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是从幼儿的内心出发,采取有效的心灵自主活动,是幼儿在发展中的能动性以及主体性的表现。
3.幼儿德育教育中缺乏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配合
在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仅仅依靠教师很难完成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家庭和社会对幼儿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幼儿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最长,家庭对幼儿的影响比学校更早,对幼儿的品德影响更大。但是从目前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的现状来看,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甚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德育工作的质量。
三、如何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德育教育
针对上述幼儿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加强对幼儿的德育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充分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在德育教育中,要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开展教育。教师可以在幼儿表现出某种道德需求的时候,及时对幼儿开展德育教育。例如,当幼儿看到其他学生手里有精美的玩具的时候,自己想玩却遭到了拒绝,内心难免失落和伤心。这时,教师通过改变幼儿心理的策略,引导幼儿通过商量、交换或者请求的方式跟其他学生交流,这样幼儿既满足了自己的愿望,也明白了如何跟同学相处。
2.丰富幼儿园德育教育方式
在幼儿园德育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打破以说教为主的教育模式。首先,教师可以设计容易引发学生讨论的,含有正反面对比的教育情境,通过帮助幼儿对事物进行判断,提高幼儿的道德认知和判断力,促进幼儿道德品德的建立。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表现道德情感,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最后,针对幼儿制订专门的教育计划和教育方案,对幼儿的品德、行为进行专门的训练和强化,并加以巩固。
幼儿园承载了重要的儿童教育功能,但当前大多幼儿园片面的注重幼儿知识教育,并没有行使儿童德育的重要功能,这就衍生出了幼儿园儿童品德教育的一些问题。
(一)游戏活动中缺乏品德教育
儿童道德建立是儿童在与环境的不断交互中完成的,游戏活动是幼儿教师为了更好的完成幼儿教育而创建的一种复合儿童特点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往往能够更多的明白事理,建立道德观。但就目前来看,许多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大多由教师主导来完成,制约了儿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使得儿童在建立道德的过程中往往过于被动,从而影响了德育效果。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活动中,儿童都想扮演“爸爸”这一角色,这时教师往往随意的定下角色,并没有考虑到儿童的想法,也没有教导儿童要懂得谦让、分享,在游戏活动中并没有渗透品德教育。
(二)教学活动中缺乏品德教育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同时教学活动也是幼儿德育的重要途径,但当前许多幼儿园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理解比较片面,单纯的注重教学活动的知识教育功能,忽略了德育。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儿童对技能的掌握和对知识的认知,例如在小兔子捉迷藏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要求儿童能够跟随音乐进行表演,并没有注重儿童团结精神的培养。
(三)日常生活中缺乏品德教育
幼儿园不仅仅是儿童重要的教育环境,同时也是儿童重要的生活环境,但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缺乏对品德教育的渗透。幼儿园接触到品德的地方非常多,例如清晨进入校园的一句问候,对其他小朋友的一句感谢,放学之后对教师说一声:“教师再见。”等等都是关系到儿童良好品德的培养。生活是最好的教师,但当前幼儿园生活中还缺乏这种品德教育。
二、幼儿园儿童品德教育途径
儿童的品德教育应当渗透到幼儿园环境和活动中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素质,从幼儿园品德教育问题分析出发,下面针对性的提出幼儿园儿童品德教育途径。
(一)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儿童思想单纯、思维跳脱,正处于爱玩的年纪,游戏活动不仅符合幼儿的特点,同时也是幼儿认知世界、改变自己的重要平台。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引导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要团结合作,懂得谦让,树立儿童正确的道德观。例如,在游戏活动中,如果一个儿童不小心撞到了另一个同学,教师要引导儿童说:“对不起”。让被撞的儿童说:“没关系。”通过这种礼貌用语的使用,来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还能够在儿童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也许一次两次儿童不以为然,但养成这样的习惯之后,儿童会慢慢理解到道德内涵。
(二)教学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儿童的品德行为和品德意识是在与外界环境的不断作用下而建立的,对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来说,教师不仅要教会儿童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渗透品德教育的内容,以此来提升幼儿的道德品质。例如在幼儿园大班《认识家乡》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在的城市,以及这座城市的特点,之后进行知识拓展,告诉儿童:“其实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祖国也是我们的家乡。”以此来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此外,幼儿园教师可以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例如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儿童讲一个关于品德的小故事,之后问学生,“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呀?”让儿童在品的小故事中自己探寻内涵的高尚品德。
二、“以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如果想要实现“以社会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应该是幼儿园课程的主要活动。即便想要实现“以幼儿发展为本位”“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也不应排斥“以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而应将其视为“以游戏(玩)为主的教育活动”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补充。事实上,在当今我国社会文化背景下,在我国幼儿园现有的基本设施、师资等条件下,弱化、排斥乃至取消“以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是不切实际的。如果这样做,在宏观上与我国的政治、社会、文化运行状况不一致,在微观上则与我国的师资状况、办园条件等不相符。在设计和实施“以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时,必然涉及活动目标的制订、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以及对活动的评估等问题。在制订这类教育活动的目标时,设计者头脑中必须有很强的“目标意识”,要对课程目标做层层分解,将分解出来的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去。这类教育活动的目标会比较具体,比较特化,比较明确,即通过某个教育活动,幼儿的某些行为变化可被觉察到。这样的教育活动一般倾向于要求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同一任务。应该承认,这类教育活动目标的确定方法通常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通常是一个先目标后内容的过程(即先确定目标,后根据目标选择和组织内容)。
设计者和实施者常会将课程划分成为若干个学科(或领域),并为每个学科(或领域)制订目标,然后再将每一个学科(或领域)逐级划分成若干个方面,例如,根据幼儿的年龄,将每一个学科(或领域)分解成大、中、小班的学科(或领域)的学习目标,然后再将每一个学科(或领域)每一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分解为每月、每周或每日的教育目标,并据此选择教育活动内容。在制订这类教育活动的目标时,不可能因为需要强调某些教育理念,而将根本不可能通过单一活动就能实现的活动目标也列入其中,否则无疑是形同虚设。在选择这类教育活动的内容时,设计者常会强调要让幼儿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强调教育活动的结果,因此,会选择幼儿能够学习和应该学习的“关键经验”,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加以组织。换言之,在选择相关教育活动内容时,会优先考虑让幼儿获得预设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活动内容往往比较具体,并强调学科(或领域)本身的逻辑。在评估这类教育活动时,设计者往往会采用教育活动评价的目标取向,强调的是教育活动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重在评价教育活动的过程是否有利于达成教育活动目标。“以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具有确定性、少可变性和易操作性,对于设计者和实施者的专业要求相对较低,也较为我国广大幼儿园教师所熟悉。应该看到,在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类教育活动并非没有价值,但不要过分强化,不要将其复杂化乃至异化。不要将“
三、不要将“以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复杂化乃至异化
二、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时期是人接受教育的最基础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可以对幼儿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在幼儿时期养成的习惯,会跟随人的一生,因此可以看出,加强幼儿的德育教育非常重要。现阶段的中国家庭中一家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其宠爱有加,使很多孩子养成了自私的性格,不愿意与别人分享和互助,甚至存在着很多不好的生活习惯,这对幼儿的成长非常不利。在对幼儿的教育中,除了父母进行言传身教之外,幼儿园的教育也很重要。现代社会对幼儿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视,这就对幼儿园的德育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园要加强德育在幼儿生活中的影响,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
三、现阶段幼儿园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的德育教育需要渗透在教学活动中的方方面面,比如游戏中、教学中、生活中等,因此本文就从这个几个方面来阐述现阶段幼儿园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游戏中缺少德育教育的渗透
游戏是幼儿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幼儿通过游戏来进行与外界的接触,从而进行认知,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游戏中教育的重要性。在幼儿园的游戏中,教师都是游戏的主导者,而幼儿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容易发生很多的分歧,比如在游戏“过家家”中,两个儿童都要扮演“爸爸”这一角色,但是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仅仅是规定谁要扮演哪个角色,对儿童的主观意识不管不问,这使得儿童不懂得谦让,甚至会对教师的处理存在不满的心理,这对幼儿的发展非常不利。
(二)在教学中缺少德育教育的渗透
幼儿教学是儿童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仅仅是培养儿童的有关机能或者是认知,对于其中的品德教育不重视,从而很少对儿童进行情感教育,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忽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从而没有很好地对学生的品行进行引导。
(三)在生活中缺少德育教育的渗透
幼儿的日常生活是培养其良好习惯的重要部分,但是很多教师不重视日常的培养,比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礼貌用语的使用、教师不能很好地指出幼儿不正确的习惯,从而忽视了德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的开展。德育教学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不是教师强加给幼儿的,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引导和影响,从而更好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提升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措施
在提升德育教学的效率时,要针对现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正。可以看出,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各项活动都可以对其进行德育教学,因此教师人员要注意对这些地方加强渗透。
(一)在游戏中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品行
游戏是幼儿园教学中很关键的部分,儿童可以通过游戏去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进行人与人之间的初步交流。儿童年纪小,各方面的成长都不完全,因此其品德的养成很少。因此在幼儿园组织的游戏活动中,教师要让幼儿在游戏中懂得一定的道理,比如要团结,要遵守游戏规则,要学会以礼待人等。比如有些儿童在游戏中不小心碰到了其他小朋友,由于儿童不懂得如何去使用礼貌用语,如何对人说“对不起”,因此教师要让儿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帮助小朋友学习道歉。对于幼儿在说“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时,教师要进行及时的表扬,并且要告诉其他的小朋友也要这样做,从而更好地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教师要注意观察不同的幼儿在游戏中的不同表现,对于幼儿出现不正确的做法要进行纠正,从而让幼儿在游戏中养成良好的品行。
(二)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情感
相关的幼儿认知研究表明,幼儿在进行与外界交流时是主动的,并且是通过与外界进行不断的互动和交流来进行认知的,因此对幼儿的所有教学都要建立在与幼儿能够主动交流上,从而更好地帮助幼儿进行思想上的认知发展。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常识,还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行,要与幼儿进行充分的沟通,要寓教于乐,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在讲《拔萝卜》这个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懂得团结力量大这个道理,要让幼儿懂得集体力量的强大,同时还要让幼儿懂得帮助别人的快乐。幼儿园可以举办一些活动,例如让幼儿去描述自己的爸爸妈妈,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从而让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情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的意义与作用也日益突显。在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幼儿园教育也随之备受关注。幼儿园教育是人类教育的奠基阶段,对人的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影响作用。同时,与之并列的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见,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双臂”,缺一不可。并且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两者都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作用,只有让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取长补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两者的教育优势。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
(一)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包括了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与幼儿社区教育。前者属于正规机构内教育,后两者属于非正规机构内教育。作为正规学校教育的幼儿园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的核心,属于学校教育体系。并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结合社会的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除此之外,幼儿园教育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幼儿进行保育工作,是注重保教相结合的教育机构。
这种正规的幼儿园教育具有开放性、整体性、系统性、计划性等特点,这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期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国家教育部在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可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体现出了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育方针,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能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生活,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幼儿园的教育是一个以幼儿心理特点为依据的教学过程,不但要求做到循序渐进,更注重幼儿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有序,以及注重幼小衔接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二)幼儿家庭教育
幼儿一出生就与家庭相接触,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于不知不觉中渗透在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庭家庭教育是贯穿在幼儿一生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生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可见家庭教育包括了两方面的层次,一是在家庭教育中既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有子女对父母的教育;二是只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然而在幼儿阶段我们所说的家庭教育主要是第二层次的家庭教育,也就是狭义的幼儿家庭教育,主要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的家庭成员)对年幼的孩子(三周岁至六七周岁)进行教育和施加影响。所以幼儿家庭教育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连续性等优点。
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并不受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父母可灵活对其进行教育,并且教育的内容也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幼儿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对幼儿有较深入和细致的了解,这使得父母能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实施教育,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不同的教育要求,幼儿随着在幼儿园中班级的升高,必须遵守的规则越来越多,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等,这些都需要幼儿去一一适应和调整,这样才能适应并在新的环境中愉快生活。而幼儿家庭教育则不然,幼儿的家庭生活条件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变化,教育者始终是父母,教育过程不会中断,有着特殊的连续性。在这个熟悉的环境中,幼儿与父母有较为稳定的亲子关系,幼儿并不需要度过适应期,在熟悉而稳定的环境中幼儿易于巩固已有的良好品德行为,形成良好习惯。可见幼儿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关系
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正规的幼儿园教育,还是非正规的幼儿家庭教育都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他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幼儿园教育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影响,就必须重视探讨幼儿同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样,幼儿家庭教育要想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需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
(一)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会感到在面对孩子不听话的举措中常常束手无策。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的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并且也伴随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尽力保证做到科学、合理。
(二)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并且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但父母在制定幼儿发展目标时,仍不能脱离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目标的要求,否则幼儿将会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这对幼儿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会使幼儿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幼儿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力
幼儿园教育要想能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幼儿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两者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幼儿家庭教育如果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使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保持了其完整、连贯性,并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很好的配合幼儿园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开展,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大大下降,这将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与进步。因为幼儿家庭教育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所以家庭教育还是检验幼儿园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之一。幼儿园的教育理论、教育原则与方法等,都可以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得以检验和改进。
三、家园合作共育的策略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与家庭相互合作、交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教育形式。可见。家园合作是一种双边互动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教育都应该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一)幼儿园多开展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促使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活动最为有效的活动形式。亲子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沟通,并进一步加对深彼此间的相互理解。是幼儿园与家长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参与亲子活动,家长可以了解到幼儿的发展情况,并对幼儿园的教育情况有所了解,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家中所授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有助于保证幼儿知识的系统、连贯。
亲子活动可以加强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使家长从各方面对幼儿有所理解,要参与亲子活动就必须对幼儿园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这为幼儿园与家长相互配合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在开展亲子活动时,幼儿园可与家长交换意见确定双方都认为有意义的活动内容,这激发了家长的主动积极性,家长从被动参与的位置转换到主动参与的位置,能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幼儿存在的问题,并扩宽幼儿园教育的视野,给幼儿园教育带来更多、更广的信息。同时,幼儿园也给家长带来更多关于正确教育幼儿的知识理论,使家长能做到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教育,以确保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
(二)幼儿园和家长应经常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家园合作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与家长的参与态度。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和相互信任,是保证家园共育能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幼儿教育是一个大概念包含许多方面的教育,所以对幼儿的教育也是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之中。除了幼儿园肩负教育幼儿的职责外,家庭同样也应承担起教育幼儿的职责,并且两者在对幼儿教育时应尽量做到相互沟通、理解和支持,这样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能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二)帮助家长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社会在不断发展,对孩子的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改变不适合现代的幼儿发展的教育方法,树立家庭教育的新理念。
(三)拉近家园之间的距离。现在的家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舍不得孩子受一点委屈,导致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家园关系非常紧张。幼儿园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的同时也拉近了幼儿园与家庭的距离,架起了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桥梁。
二、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存在的问题
(一)指导内容不全面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各方面的发展特点都不尽相同,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也应不同。但是当前,几乎没有幼儿园能够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家庭教育指导,在培养思维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动作发展、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等方面均表现出具体的指导性。多数只是对幼儿在幼儿园出现的问题或者家长询问到的问题进行指导。
(二)指导时间安排不合理在家庭教育指导中指导时间上的安排做不到与每个家长的时间都不冲突。幼儿园对家庭教育的个别指导时间通常是幼儿家长接送孩子或开家长会的时候,时间短暂,不能针对幼儿在家庭中的实际问题对家长进行系统、全面的指导;如果专门拿出时间让老师到家庭中去进行指导又会使得教师的工作量倍增,这对于幼儿园来说的确难度非常大。
(三)缺乏更加专业的指导者通过了解发现,家长对指导者的首选是幼儿教育专家,其次是幼儿的老师,再次是“能运用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对来访者家庭的亲子沟通、家庭教育提供专业指导帮助”的专业家庭指导师,最后是有经验的幼儿家长。许多教师由于各方面原因缺乏理论学习,针对孩子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面对家长的咨询不能指导自如,常常显得“无话可说”或“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
(四)家庭教育迫切需要指导目前,家庭教育迫切需要教师能够在家庭教育中给予指导,使家庭教育更有利于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比如,家长不能很好的与幼儿进行交流、沟通,不能和孩子成为朋友;不懂得如何与反叛期的孩子进行沟通等等,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
三、改善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对策
(一)指导内容全面化在幼儿教育中每个阶段都无法忽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所需要的引导是不同的。但是这个过程幼儿园无法单独完成,需要每个家庭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家长无法对幼儿进行全面、系统、专业的干预,所以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是不可或缺的。幼儿园有必要对每个孩子的教育的不同阶段做出合理的规划,尤其在为孩子一生成长奠定基础的幼儿阶段,要增强改善幼儿体质、培养良好习惯、锻炼生活能力、养成美好品格等方面给予正面的指导。
1.在语言的表达和绘画的训练上,围绕着“煤矿”做大幅的文章。我们首先让孩子们轮流讲述自己的家庭,讲述爸爸妈妈的职业工种,以及孩子眼中爸爸妈妈是如何的辛苦,如何的爱他们,让孩子们为爸爸妈妈或工人叔叔阿姨们画像,或者描绘他们眼中的矿山景象。从而引发他们的自豪感,让矿山印象更深切地植入他们幼小的心田,让他们从小爱自己,爱爸妈,爱家园,爱祖国。
2.在识图和语言理解的训练上,围绕“安全”做文章。除了让孩子们懂得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危险的,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和同伴,远离危险之外,我们还经常带领他们去参观煤矿“安全文化长廊”、“安全主题板报展”等。在矿区,关于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图片是一大亮点和特色,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当为我们开发园本课程所利用。这不仅有利于看图识字教学,还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关注安全”的种子。
3.在动手制作和艺术表演方面,为安全教育做宣传。我们可以把孩子们的作品集中在职工面前展示,让他们感受到孩子们是可爱和天真无邪的,是朝气蓬勃的,从而唤起他们对创造美好生活的渴望和保障安全的责任感。我们还经常利用周末井口服务的机会、元旦前夕,为广大矿工送去孩子们亲手制作的“爱心贺卡”、“亲情卡”、“童心盼安全”等作品,一张张贺卡满带着一份份虽稚嫩但却充满了爱的心意,在他们面前一一呈现。让他们卸去满身的疲惫,让他们因为收到了孩子们的爱活得更积极更阳光更有责任和归属感,或者我们会拿出很大的一部分精力,请专业的舞蹈老师排练动感丰富、多姿多彩的儿童文艺节目,既给他们带去了快乐嘱托和安慰,也在美轮美奂的舞蹈中提高了孩子的表达和表演能力以及审美观。
二、养成教育,从现在做起幼儿园的教育
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养成幼儿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养成爱清洁、讲卫生以及良好的倾听习惯等。开展“走出课堂,拥抱矿山”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煤矿资源,让生在矿山、长在矿山的幼儿了解矿山,熟悉矿山,培养激发幼儿从小就热爱家乡、热爱矿山的情感。带领孩子走进社会大课堂,让孩子们自有豪情在心胸!不光充分扩展了幼儿的学习空间,更让孩子从现实层面环境层面了解到了更多的知识,同时也是教师在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后贯彻新教育理念中的一个很重要的体现。这次走向生活的参观活动,蕴含了多种教育价值。活动课程的多元化,极大地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活动内涵的丰富,同时也顺应了孩子的知识渴求和精神需求;活动形式的多样化,积累沉淀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经历;活动过程的体验,锻炼了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生活中到处都充盈着教育,而教育必须要通过生活才能生发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幼儿园教育的一贯宗旨就是要真正走出凝固的呆滞的课堂,走向生活的绿色的课堂,在焕发着勃勃生机、灵动多彩的生活课堂让孩子学会新知!煤矿职工的孩子生活在矿区的大环境里,要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劳动是一种美德,也是面对生活所必需的,通过让孩子了解爸爸、妈妈工作的艰辛,生活的烦琐,懂得感恩是人生中多么宝贵的品质,让他们从小就懂得父母的辛劳,学会感恩自己的父母。这些良好习惯和意识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从小抓起。
三、环保教育,从自身做起生态环境教育
在当今已不是陌生的字眼,它随着世界环境问题的突出而倍受关注。让幼儿从自己的角度视野了解人口、资源、能源和污染等问题,培养幼儿初步的环境意识,让他们小小眼睛就能看世界,就能关注环境问题。作为矿区幼儿园,对孩子进行生态环境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杨村煤矿幼儿园开展了“我是环保小卫士”的活动,活动为幼儿准备了一次性的塑料手套,每位幼儿手拿小彩旗,彩旗上面写的都是保护环境的标语:“生产绿色产品,节约地球资源”“全员参与改善,持续环保社区”,还为幼儿打印了环保宣传单,带领幼儿在社区街道为过往的群众发放宣传单,告诉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要保护环境。同时幼儿自身也受益匪浅,在路边见到垃圾、果皮等也会戴上手套把它捡到垃圾箱里,在幼儿园里也会自觉地把果皮等脏物扔进垃圾箱,自觉地保护他们生活、学习的环境。我的孩子通过这次活动回家后就会忙着帮我擦桌子、擦地等,还会告诉我:“妈妈,我们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还要节约用水,注意关龙头,少用一次空调、少用一次洗衣机,注意不乱扔垃圾,、尽可能地用节能灯,多种些花草树木……懂得保护水源,要不水受到污染小鱼会死的,人没有干净的水喝也会渴死的……”另外,可以让孩子们懂得煤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如果采完了,就不会再出现了,地球也像人的身体,如果挖煤留下的大坑不及时填补,我们就会受到严重的伤害等等。从各个知识面很多知识点教育孩子,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大家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为了子子孙孙,我们一定要好好地保护它。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4-
一、语言环境问题
学习双语的幼儿主要通过模仿语音、语调来习得第二语言,习得是幼儿学习英语的最佳途径。所以,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第二语言环境刺激,这样才能为其输出第二语言提供了可能,因此,幼儿在学习第二语言期间,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就显得异常重要。
当前,我国大陆单汉语区的幼儿在学习英语这门第二语言时,大多数幼儿园并不具备自然的双语环境,没有外教或外教资源较少,这就需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模拟环境,以给幼儿提供地道的、标准的模拟对象。
首先,教师为幼儿所提供的双语教育环境应是幼儿十分感兴趣的, 能够激发起幼儿学习欲望的环境材料。并运用幼儿喜欢的语言表达形式。教师也应该注重介绍言语信息背后的文化因素,并尽力扩展儿童接触英语的范围,使幼儿习得英语不仅局限于英语教学中,应扩展到其它教学活动或生活中。
其次,培养幼儿双语能力,主要是培养其听说能力,应以听说为主,认读为辅。教师可为其创设良好的视听环境,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电视机、VCD、录音机、电脑、幻灯片和投影仪等,让幼儿在直观感受的同时,能听到匹配的英语输入。教师还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如在幼儿日常生活用品上都可以贴上英文标签,并在适当的时间,用英语介绍各件东西的名称。
最后,在幼儿双语教育的语言环境的创设中还应该注意家园配合,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充分挖掘家庭中的教育资源,适时适量的对幼儿进行双语教育。家长在幼儿的双语教育中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幼儿除了在园其它时间一律与家长度过,家长也有责任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双语环境。
二、教材问题
在幼儿园双语教育领域有许多教材,但有些教材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幼儿英语教材的编写状况和使用状况也很复杂。从编写方式看,有的直接引进国外原版的幼儿教材;有的虽然做到了本土化改造,但效果不佳;有的为国内外研究者联合研发;还有教师自己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和幼儿的身心特点自发编写的教材。面对种类繁多的幼儿双语教材,选择起来也异常困难,有的教材需要老师参加系统的培训,培训期满合格后才能上岗;有的教材按字母顺序编排;有的按单词的难易程度编排,所有这些都导致了幼儿园及家长选择教材的盲目性,为了保证幼儿更好的学习第二语言,选择优秀的幼儿园双语教材至关重要。
因此,在选择幼儿园双语教材时应该注意:首先,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考虑本园的师资、硬件设施、经费条件和安排教师的培训工作等方面来选择适宜的教材。其次,所选教材应该是成套、成体系的、配音像的多媒体教材,这样才能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和听觉,让幼儿在情境中更直观,更真实地感受第二语言,以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总之,幼儿园双语教育的自身特点就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双语教育内容体系必须是经过科学研究的,是在幼儿已有认知经验水平的基础上被幼儿所能接受和理解的,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与小学双语教材相互衔接、能综合运用声音、画面、VCD、DVD、幻灯片等多媒体的成体系的教材。
三、师资问题
幼儿园提高双语教育的关键就是师资,良好的师资是开展双语教育的基础。不要认为幼儿园中的英语就是短小的单词和简单的句子,只要懂点英语的人就能教,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幼儿学习第二语言时,主要依靠模仿,这就需要幼儿双语教师为幼儿提供正确的英语发音和地道的英语表达。
幼儿园的现状是合格的双语教师比较贫乏,并且双语教师的质量普遍不高,目前幼儿园双语教师主要来源于三个渠道:幼师的大中专毕业生,英语专业的教师,聘请的少数外籍教师。从幼师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其英语水平不是很高,英语熟练程度不够,基础不扎实,口语表达能力只有少数人能过关,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英语专业毕业的幼儿双语教师有相当雄厚的英语功底,但他们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不深,不精通幼儿教学法。空有一肚子学问,在教幼儿时,不懂得如何激发起幼儿学英语的兴趣,不能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因此教学效果欠佳。而外籍幼教专业的教师毕竟是少数。
针对现状,解决幼儿园双语教育师资问题已迫在眉睫,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首先,提高幼儿师范类学生的英语水平,在现有英语课的基础上,增加课时,多提供口语练习的机会提高表达能力,使其能胜任幼儿双语教育工作。其次,对幼儿双语教师进行在职培训,为幼师毕业的双语教师提供英语口语培训,修正其语音、语调、规范其英语表达,而为英语专业毕业的幼儿双语教师提供幼儿教学法的培训。并为这些教师提供互相观摩的机会,利用优缺点互补的方法使这两类教师从对方身上吸取长处,改正自身的不足,已逐步成为合格的幼儿双语教师。
参考文献
[1]卢丹怀.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全球教育展望.2001(10).
[2]吕良环.双语教学探析.全球教育展望.2001(4).
2.对孩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有一定帮助幼儿园是孩子认识世界和事物的重要时期,所以,必须做好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若是将传统启蒙读物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去,能够灌输给幼儿传统文化方面的思想,这对我国的文化传承是有重要帮助的,所以应该将其引进幼儿教育中去。
二、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用传统启蒙读物的时候存在的一些问题
1.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运用传统启蒙读物的次数比较少现在,很多幼儿园在教学的时候,对幼儿文化知识培养以及幼儿兴趣培养是非常看重的。但是由于幼儿比较小,学习能力比较差,认知能力也不够成熟,所以,更多的幼儿园对幼儿兴趣的培养更加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启蒙读物的次数是比较少的,这对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选择读物的时候比较盲目现在,虽然有些学校已经将传统启蒙读物应用了进去,但是在进行读物选择的时候,科学性比较差,很多老师在进行读物选择的时候,没有深入地进行读物的研究,随意性和盲目性比较强,甚至有些老师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读物,这也导致了很多读物不适合幼儿阅读,这对幼儿身心更好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必须有针对性地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读物的选择,帮助其更好地学习发展。
三、在幼儿教育中运用传统启蒙读物的对策
现在幼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传统启蒙读物的选择应用也不够到位,所以,老师在进行读物选择的时候必须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要进行,保证选择的读物是真正符合幼儿需要的。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关于数学教育,明确地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1.教幼儿掌握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2.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4.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认为,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实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具有主动性、坚持性、条理性和创造性,教育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幼儿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等多项目标,为孩子今后发展打好基础。然而,我们接触到的一些教学活动计划,只提出有关学习数学知识单方面的目标。如小班“看卡片放实物”教学活动的目标是:1.感知3个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点数,说出总数;2.学习按卡片的数量放入相应数量的物体。中班“看数拨珠”教学活动的目标是:1.比较7以内数的多少,知道一样多;2.巩固使用计算器的常规。从以上实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如果对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每次教学活动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那么,《纲要》所规定的其他目标就无法完成。
二、忽视幼儿的思维特点
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幼儿学习数学,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而且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目标,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
有的教师不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忽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地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其教学效果当然是不会理想的。例如,教幼儿学习7的加减时,教师直接出现分合号7-2-5,请幼儿看分合式列出算式,即25=7、5 2=7、7-2=5、7-5=2。然后逐一指着题请幼儿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将大量的时间都花在编应用题上。我们还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教师片面依靠自己的演示,把答案强加给幼儿;有的教师设计的活动是跳跃式的,跳过实物操作的环节,直接进入图像把握和符号把握这两个环节;有的设计则是单纯的从符号到符号的过程。大班教7~10的组成和加减时,教师认为幼儿已有基础,结果就这么跳跃着教过去。然而,数理逻辑顺序的建构决不是这么简单就能完成的,幼儿阶段的思维特点决定了这样的教学是不合适的。
三、数学概念模糊
数学教学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数学概念的属性,并能用幼儿容易理解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这对幼儿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概念表述不清和理解错误的情况。例如在教中班幼儿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时,先按一个特征分一次,再按另一个特征分一次,活动就结束了。其实,这一活动还应该有一次对同一批物体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的活动环节。再如,教幼儿序数时,由于对序数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含义理解不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序数词和物体之间发生固定不变的关系,从而使幼儿错误地认为“小白兔只能住第五间房”。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
我们认为,教师加强对数学理论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充分地了解数学理论以及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例如,集合是人们所感知的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事物的整体。教师如果充分认识到集合概念在幼儿计数和数概念形成中的重要性,那么就会在多种活动中让幼儿根据着眼点的不同,认识种种不同的新集合。通过对实物的交叉分类,不仅可以活跃幼儿的思维,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因此,教师仅仅做到知其然是不够的,还应做到知其所以然,这就必须去学习数学理论,弄清数学概念。
四、教师的语言不严谨
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否正确、明白、易懂,直接影响着向幼儿传授知识的效果,影响到幼儿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对幼儿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及有关知识是相当重要的。然而,有的教师对数学语言的规范性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语话不作推敲、颠三倒四、前后矛盾等缺乏逻辑性、表达不明确的现象随处可见。如教幼儿感知2的数量时,教师问:“谁能在我身上找出什么是2?”这个问题叫幼儿无法理解。又如,在教幼儿按颜色特征进行分类时,当幼儿按要求将相同颜色的塑料片放在一起后,教师又问:“你们为什么这样分?”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那答案就是教师叫这样分的。其实应问:“你们是怎么分的?”再如,在教幼儿数的组成时,幼儿将8个圆片分成了3片和5片,教师问:“为什么8能分成3和5?”诸如此类的问题,问得很不明确,叫幼儿甚至成人也无法解答。有的则表达不明确,语言罗嗦。如在要求幼儿拿出与卡片上一样多的小动物放在盒子里时,教师说:“你的卡片上有几只小动物,你就从盘子里拿几只小动物放在盒子里。”“一样多”这个词是幼儿容易理解的数学语言,教师不去运用,而使用了较繁琐的语言。
五、忽视评价的教育作用
我们这里所说的评价,是指以幼儿为对象,对幼儿活动、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受益情况和所达到的水平作出价值判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是能激发幼儿自信心,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促进幼儿发展的。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没有考虑到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承认和赞许等实际情况,而往往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例如,有的教师在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常常给予批评、挖苦;在幼儿回答错了的时候,向全班小朋友说:“大家说××说得对吗?”导致全班幼儿大声否定。这样做不仅会伤害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挫伤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严重时还会造成幼儿的心理障碍。有的教师的评价语言很贫乏,在一次活动中不断出现“不错”、“很好”、“真会动脑筋”等词语。这样的评价缺乏针对性,不能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指导。操作活动结束时,有的教师往往注意对操作材料的收拾整理,而对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状况不作任何评价,这不仅不利于对教学过程的调节、控制和反馈,而且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也不能及时强化或纠正,幼儿渴望得到评价的心理需要也得不到满足。
加强教研组建设,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近年来,教师的专业成长被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使一名新教师成长为骨干型教师?如何推动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暑假里,我在细细品读了《听那成长的拔节声》一书后,对此颇有感触。我从中聆听到了一名教师和一个团队成长的美妙拔节声,领悟到了加强教研组建设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教研组是幼儿园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管理和开展园本教研的基层单位,是幼儿园重要的学习小组。一个教研组的成长,可以带动一批教师的成长;学校整体教研组建设得到提升,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将出现整体上升的良好局面。
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丰富的色彩、图像文字或成人形象的讲读来理解读物的过程。[1]研究表明,3~8岁是儿童学习基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家长和老师要切实把握这个发展儿童阅读能力的时机。[2]我国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语言领域明确提出了“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的目标,并首次在内容与要求中指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学前阅读和书写技能,以倡导早期阅读教育的重要性。”一些发达国家都把早期阅读活动作为语言教育中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各类幼教机构也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着早期阅读教育。但是,由于早期阅读教育的理论总体上滞后于教育实践,目前的早期阅读教育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3]
一、当前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曲解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
很多人把早期阅读当做提前开始的识字教育,早期阅读中出现的“应试教育”倾向,如简单地将阅读作为教会儿童识字的过程,过早地强调将儿童的读书活动作为儿童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等,严重阻碍早期阅读的健康开展。[3]许多幼儿园把阅读和识字等同起来,从而在教育实践中过多地追求识字量而忽略对幼儿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培养。
(二)阅读材料不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
很多幼儿园只重视阅读材料的数量,忽视了对质量的要求,阅读材料不能真正满足幼儿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阅读材料题材单一,把“图画书”等同于“图画故事书”,只提供一些以小动物为题材的故事书。(2)忽视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提供的图书幼儿阅读时不理解、不感兴趣。(3)阅读材料图文比例不合理,图少文字多。(4)图画之间的跨度大,幼儿在阅读中难以把握故事的发展情节等。阅读材料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早期阅读的效果。
(三)忽视早期阅读心理环境的创设
很多幼儿园只关注早期阅读物质材料的配备,忽视了心理环境的创设,在早期阅读教育中缺乏宽松、自由的阅读心理氛围。如:阅读角位置不合理,旁边幼儿进行其他活动时动静大,容易引起幼儿注意力的分散;过多强调集体阅读活动,只允许幼儿在特定的时间段内阅读图书,忽视了在自由活动中对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引导;对幼儿早期阅读行为关注不够,未能对幼儿进行有效引导;早期阅读活动采用单向灌输形式,不许幼儿说话、提问,更不得质疑。早期阅读对幼儿来说变成了一件强迫性的事,痛苦的事。
(四)缺乏科学的指导
教师在早期阅读教育的指导中,普遍存在强调把材料中的文字信息传达给幼儿,单纯以幼儿会复述故事为主要目的,忽视阅读习惯、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忽视幼儿各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水平、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现象。0~3岁幼儿在阅读时注意时间最多为5~10分钟,如教师不做相应的引导,这样的阅读达不到教育的目的且对图书的损坏率高;3~4岁幼儿的有意注意的时间仍然比较短暂,让他们独立阅读还是有一定难度的;5~6岁幼儿的语言、思维、想象等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时如果教师还完全采取对于0~4岁幼儿的阅读指导方法,不加以变通,则会使他们失去阅读的兴趣,从而影响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五)早期阅读教育的家园合作流于形式
早期阅读教育必然有家庭的积极参与,然而从目前家长对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参与情况来看,家长的参与配合还停留在形式上,如参加家长会或向老师了解幼儿在园阅读情况等,而深层次的家长参与、实质意义上的早期阅读教育的家园合作,如家长参与幼儿的阅读、与教师共同决定早期阅读课程设计等还属凤毛麟角。造成早期阅读教育的家园合作处于表面水平的原因首先在于教师及幼儿园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家园合作对于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价值。此外,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对于参与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缺乏认同,甚至是没有认识到早期阅读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只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在家园合作中往往采取退缩、回避态度,这影响到早期阅读教育的家园合作向深层次发展。
二、早期阅读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
早期阅读不等于早期识字。人们对早期阅读的重视是由预防社会阅读困难引起的,早期阅读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成功的阅读者。儿童早期阅读行为的建立——动机、兴趣、习惯、方法等是预期他们将来的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早期检测发现儿童是否可能存在阅读困难的指标。因此,学龄前阶段,主要是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指导幼儿学习阅读的技能,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4]
(二)选择适合幼儿的图画书
图画书的提供既要有量的保证,更要有质的要求。图画书的题材应该多样化,除了故事书外,诗歌、散文、常识等都可以作为幼儿阅读的内容;图画书的主题应该特别接近幼儿生活,而不是远离幼儿;图画书的版面安排形式很重要,图文难度、对应与否是幼儿喜不喜欢阅读的重要原因。对学前儿童,尽量选择一页一幅图画的图书。
(三)营造宽松的互动阅读氛围
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敢说、敢想,促进良好的阅读心态形成,从而获得更佳的阅读效果。图书角应设在相对安静的地方,避免幼儿阅读时受到干扰。幼儿园集体阅读活动是必要的,可以帮助幼儿丰富阅读经验。除了集体阅读活动外,老师还应给幼儿自主阅读的机会。在自主阅读活动中,幼儿按照自己的爱好、经验和习惯自由选择阅读材料、自己决定阅读方法、自己控制阅读时间,有着充分的自由活动和自由发展的空间。这种阅读活动一方面可以满足孩子兴趣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养成自我学习的好习惯。老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儿童的早期阅读行为,对儿童的阅读行为表示关注和赞赏,儿童是容易接受暗示的。成人的关注有利于儿童对阅读保持持久的兴趣和进一步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养成经常“阅读图书”的习惯,鼓励幼儿与图书、文字进行创造性的互动。在早期阅读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儿童阅读时应当引导儿童通过复述、推测和假设结果、分享人物观点、讨论图画内容等方式与作者进行“对话”,使他们成为主动的阅读者。
(四)注重科学的指导
要促进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还需要教师在儿童阅读的过程中,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这是保持幼儿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幼儿阅读策略和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保证。0~3岁婴幼儿首先要指导他们有序地翻看图书,以便了解图书的封面、封底、页码等知识,从而掌握图书的结构。其次,师生人手一本图书,让幼儿围坐在教师的身边,教师边翻看图书边讲故事,教师讲一页,幼儿翻一页,让幼儿直接感受到画面之间的联系,并且知道看故事书要一页一页往后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该年龄段婴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不能长时间保持静态的阅读,应为他们营造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3~4岁幼儿采用个别教育的形式。阅读活动应以分组式进行,便于教师全面观察与个别指导,以帮助不同能力的幼儿在阅读能力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5~6岁幼儿宜进行隐性指导。在阅读活动中,幼儿遇到困难时经常会向教师求助,这时教师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应启发幼儿回忆过去的经验或让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教师通过适时点拨给幼儿思考的空间,让幼儿自己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五)调动家长参与早期阅读教育活动
许多家庭中存在“父母陪伴幼儿阅读的时间很少、不重视幼儿阅读行为的培养”等现象,这给开展早期阅读教育带来了重重阻力,影响了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我们必须调动家长参与到早期阅读教育中来,通过与家长共同交流,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在方法上提供指导,家园密切配合,共同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我们应充分利用家访和早晚接送幼儿的时间及“家长开放日”,使家长明白,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关于早期阅读的几点思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0(04).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为了培养高素质全能型人才,追根究底要做好幼儿园教育,因为幼儿园是孩子学习的启蒙之地,孩子许多学习行为与生活习惯都在这里习得与养成。然而,当前大多数幼儿园依然采用封闭式教育,这既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幼儿园教育的长足发展。因此,全面推广幼儿园开放式教育十分有必要。
一、幼儿园开放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幼儿园职能存在局限:作为教育专业机构,幼儿园肩负着策划、组织与实施开放式教育的重大责任,但一些涉及领域较广的活动是其难以独自完成的,例如有关卫生、交通与安全等保障工作,以及人员、场地、单位与材料等多重问题。也就是说,当幼儿园举办大型特色活动时,要尽可能突破自身条件的限制,加强与家庭或社区的交流合作,以获得他们的支持与援助。
第二,幼儿园角色意识不强:这主要是因为幼儿园对幼儿园教育的定位存在偏差,将其视为幼儿教育的所有,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此一来,幼儿园就会忽略家长的需要与想法,只注重做好家长思想工作,单方面教育、说服或鼓励家长,让其配合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第三,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能不足:幼师从业者潜意识有着强烈的服务意识,这种意识在其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体现得尤为明显。特别是对那些强势的家长,幼师在沟通中的弱势地位突出,沟通结果大多是家长意见取代专业立场。加之幼师从业人员通常属于青年群体,他们自身没有做家长的经验,家长对其信任较低,因而不利于双方交流,极易形成沟通僵局。
二、幼儿园施行开放式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创建和谐教育社区
首先,幼儿园明确自身主导地位:尽管社区内拥有一定的儿童教育资源,可以为儿童教育提供必要的服务,但其缺乏幼儿园的专业性,因而只能位于次要的从属地位。所以这要求幼儿园以儿童需求为出发点,主动思考如何做好社区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并积极加强与社区相关部门的合作。例如,幼儿园可以成立社区教育工作小组,专门负责社区走访与调查工作,搜集、整理社区资源,规划教学活动。其次,幼儿园要延伸儿童教育圈:幼儿园要充分认识到孩子的生活所在即是教育所在,将教育视线与范围拓展到幼儿园、家庭以及社区等重要环境。所以,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应当从课堂、校园等常规教学活动延伸到儿童的整个生活圈。例如,幼师可以组织小朋友定期或不定期地去社区养老院、敬老院进行歌舞与诗朗诵等多样化的节目演出,使其能够在展示自身才能的同时学习如何关心爱护孤寡老人。
(二)加强家长团队建设
这需要幼儿园成立家长委员会,并选择委员会中的优秀成员担当家长代表,负责家长团队与幼儿园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对幼儿园有关活动与制度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主要是出于以下原因:首先,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家长工作日趋繁忙,在幼儿教育上显得力不从心,将小孩送入幼儿园的家长越来越多,从而形成了庞大的信息交流群体,增加了沟通难度。其次,家长对小孩的教育关心程度存在较大差别,部分家长十分关心和重视小孩的教育,即使将小孩送入幼儿园仍然会花费心思了解小孩情况。部分家长从小孩进入幼儿园之后对其关注度便有所降低,不会花过多时间询问小孩状况。因此,幼儿园要实现针对性的信息互动难度较大。再者,家长属于松散型的自然群体,其职业构成、年龄分布、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不尽相同,使得沟通方式与沟通渠道都会有所不同。加之有年轻父母将小孩交给爷爷奶奶照料会形成不同的关注焦点,从而相应增加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难度。(爷爷奶奶对小孩的生活状况更加关心,而年轻父母则侧重在小孩的发展方面。)基于此种情况,为了建立合理有效的沟通体系,家长委员会有了创建的必要。因此,幼儿园需要成立多样化的家长委员会,例如“妈妈社团”、“爸爸会所”、“爷爷奶奶助教团”等家长团队,以便学校组织不同层次的家长活动,增强双方信息互通的顺畅度,促进交流工作的顺利展开,促使沟通效果的提升,从而不断完善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为幼儿园开放式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三、提升教师沟通技巧
首先,幼师要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专业理论,以此充实自身沟通认知和观念,为实际沟通提供帮助。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购买书籍或观看视频进行自学,然后在此基础上参加专业机构的培训、讲座或论谈,经过学者专家的知识点拨深化基础认识。其次,幼师要学会在实践中学习,仔细观察与体悟生活,分析具体案例总结经验,以增强沟通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生活启示录”,记录生活中的重点事件,分析沟通中存在的不足并找出其根源,从而避免再次出现相同与类似的情况。再者,幼师要重视情感沟通,转变沟通观念,优化沟通方式,尽可能选择多样化的沟通途径。例如,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发现交流共鸣点,多从家长的角度看待小孩的喜好与行为,尝试理解他们的心情,从而实现情感共鸣,促进双方顺畅交流,进而提高沟通有效性和实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只有采用开放式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需要幼儿园明确自身主导地位,拓宽教学范围与区域,合理调配与使用社区教育资源,加强家长团队的多层次建设,为儿童学习与生活搭建一个和谐教育社区与家园共育环境。与此同时,幼师也应当加强自身建设与自我提升,主动寻求寻找有效沟通的途径与方法,实现与家庭、社区的良好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