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3 10:03: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小学教师经验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引导情感的释放,深刻感悟寓言中的意义
要想真正了解寓言的含义,我们就要把寓言总的角色放到现实生活中去,好比说寓言中狡猾的狐狸我们要把它人格化,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找到跟它性格类似的人,把这件事嫁接到现实生活中去。我们要想感悟寓意,可以从故事情节、中心句子、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现实等四方面去深入分析继而感悟寓言中的讽刺、夸张的寓意。寓言的感悟可以说是寓言故事教学的重点,正因为如此,教师在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时一定要运用恰当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情感的释放,让学生通过教师的阅读,逐渐对寓言中所讲的故事产生共鸣。寓言故事中的主角都是带有鲜明的对比特征的艺术形象,他们都含有作家的主观情感。被人格化的动物会更加容易的引导学生学习,儿童的兴趣也比面对一般文学样式要强得多。对此,小学寓言教学的难度就在于,教师能否引导学生释放其情感,在释放情感的过程中能不能与寓言中的角色达到共鸣。
三、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形成自我教育的局面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要深入发掘寓言的教育功能。寓言主要是根据虚拟的人、事、物的艺术形象来进行精炼的语言描写,继而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某种道理。我们教师就是要深入发掘这一道理,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把这样的道理传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想象来学会这一道理,并培养起自身的审美观、道德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诙谐幽默地把这一道理浅显易懂地传达给学生们,我们的教学模式一定要适合小学生的思维想象,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出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所以,我们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运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学习后也要展开联想,最终可以自己进行寓言的仿写、改写、创造等等。这样我们就能够真正挖掘出孩子们内心深处的美———童话世界,小学生们可以自由地在无意识的海洋中畅游,编制更加多彩的情节,孩子们形成自我教育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过程 情感体验
课程在学校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课程目标。然而,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过去的教育实践中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体验教育观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接受,教育开始关注教育对象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缺失带来的后果也日益引发教育者的探索。实际上情感体验的教育价值至少有三个方面:知识获得的动力基础;德育有效性的前提;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语文教学不只是向学生传授识字习文的知识技能和培养其言语能力,它还应该注重发挥文本在情感上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功能,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受到精神的鼓舞,产生情感的共鸣。本文拟对如何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功能作了点粗浅的探索,以期抛砖引玉。
一、情感体验的定义
什么是情感体验呢?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金胜华教授认为“可以把情感体验概括为个体对外界某种事物引起的特定情感的主观感受。可分为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消极的情感体验”。并举例说“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痴迷状态就可以说该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情感体验是相当积极的;另一个学生提起学校就感到害怕,不愿意去学校,表明该学生对学校的情感体验是比较消极的”。笔者也就是基于上述对“情感体验”的阐释来理解其内涵。
二、小学语文教学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途径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给孩子一个情感课堂。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去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令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个个心驰神往。让学生自由地学、思、疑、问,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从而树立自信心,在自信心的驱动下就会不断努力而获得成功。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之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可见,一位没有情感的老师不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二)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
1.用情去感知。
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真情去感知文中的亮点,把自己融入到文章的内容中去,用情去体会、去理解、去学习,这样就会迸射出情感之花。
2.用心去体验。
在小学语文课中,有好多文章都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学了以后小学生的心灵容易被感化,这必须让学生用心去体验,在体验中让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真正落到实处。
3.用情去悟理。
语文教学要化理为情,融理入情,学生情感的培养应基于对“义理”的理解,情理是一体的,教师在教学时要紧紧把握住语文学科的文理合一这一特点。如教学《桃花新木》一文时要抓住植树和育人是同一道理,让当今的“小皇帝”、“小公主”们知道过多的溺爱反而害了自己,应该尽量自食其力。
4.用心实践去丰富体验。
学习了课本知识就应该付诸行动,这是当今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最好办法。如学习《养花》一文后,使学生从老舍养花的过程中体验到不但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还能得到更多的乐趣。曾记得我在读小学时,老师安排劳动课每人在校园里种一棵树,自己负责挖坑、浇水、护理等,看着自己栽的树活了,发芽了,茂盛了,我的心里充满了喜悦。类似这种绿化、美化校园的实践活动值得推广。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启迪心智,促进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去下功夫,开发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活动设计,以及能够激发强烈的情感体验的图片、影片、增加学生反思、想象的作业等。
5.教师对学生学读过程中独特情感体验的态度。
课标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珍视,这是教师教学理念中“价值观的转变问题”,是教师对学生体验的态度转变问题。情境合作与双向建构的教学观(朱文芳)认为:“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个方面,以学习者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事物的不同侧面(在语文教学中尤其如此),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在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感悟思考的过程中,每个人因为自己的情感经验不同,由文本信息所引起的情感反映自然不同,这是客观存在──是这样也可那样也可的问题。教师应该承认客观存在,对学生个性化的有差异的体验给予认同、尊重、珍视,而不应该以“权威”或“理性”来排斥。这样珍视的态度(包括同伴的激励认同),可以促使学生乐于去体验,为独特的体验而快乐。
关于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产生独特情感体验,课程标准提出了如下策略:“朗读和默读”──静下心来默读细思品味,带着感情朗读,加深对情感的体验;“引导学生有创意的阅读”──鼓励、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去读书,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和情感实际从而获得有个性特点的体验;“引导学生借助图画阅读,交流自己对感兴趣的人物、事物和事件的感受和想法”;“关心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家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尊敬、向往、同情的感受”;“想象意境,体会感情”等。
三、教学中应该注意问题。
1.注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动机。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体验总是针对于文本发生的。学生在认识事物时,如果对事物感兴趣、有认知趋向──探究倾向、好奇心,客体具有一定的感染性,会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认知意向,主动自觉地投入真个身心。这时的体验才会比较深刻。反之,主体──学生对认识的主体漠不关心,无所谓或反感,也就无所谓独特,不能进行积极地自我建构,因而不能出现预期的体验。
2.将多种策略相互融合。
(1)广博性。进入大学后,大学生普遍觉得知识浩瀚如海,他们渴望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的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2)专精性。大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以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特征的社会活动,围绕着如何使大学生尽快成为高级专门人才而进行。(3)自主性。大学生的学习虽然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但是不像中学生那样绝大部分时间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有相当大的自主性。大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这就决定了大学生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学习计划能力。(4)创新性。创新性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书本结论之外新观点的寻求和钻研。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具备思考、探索问题的本领。 最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国际贸易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学习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贸业务能力与创新能力,毕业后能在外贸公司、跨国公司及各类企业的相关部门,从事进出口业务、外贸业务管理、市场推广和营销策划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今后的工作环境除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与人沟通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二、生本教育的方法 鉴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弊端、大学生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应具备较强的与人沟通交往与合作的能力,我们提出了生本教育观。具体来说就是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而设计好具体环节,把教转化为学,以学定教,最大化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一)先做后学,先学后教 此法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预学、尝试练习等途径,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及内、外部联系产生直觉地、感性地、综合地认识或疑惑,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达到对知识感悟深刻、易于内化、增强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如“国际商务英语口语”课的教学,在课前先给学生设置一些商务情景,学生在课下准备。在课堂上采取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交流讨论,通过学生讲解、角色表演、作业互改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口讲英语,提高英语会话水平[ 1 ] 。
为了避免学生准备不充分、课堂气氛不活跃,老师还可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讨论。例如,在《公司及产品介绍》一章中,教师先讲授一些常用句型、接待礼仪等理论,然后,通过幻灯片给出一条英语新闻———2008年欧盟对中国贸易出口配额增加,并补充过去欧盟对中国贸易出口政策。学生通读后,给出讨论话题, Do the trade between EUand China’s Import & Export corporations have a p ros2perous future? (中国与欧盟外贸公司之间的贸易有好的前景吗?) ,用20min时间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老师讲授,结合课本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至少一个理由。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各组中进行引导及答疑。最后每组找1~2位同学将各组观点陈述,教师对其发音、观点等给予纠正和点评。如果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陈述自己的观点,给学生做出示范。这样,在课堂上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多,学生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其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尝试解决—师生合作—引导学生小结。又如“外贸单证”课的教学,教师利用外贸单证系统,给学生在课堂上布置作业,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制作单证的理论知识在模拟机上检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单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当场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真正掌握了外贸制单的技能,为成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 。
教研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积极加强实践性教学,比如:在教授“报关实务”、“国际货运”课程时,授课教师与西安海关联系,安排学生去西安海关观摩,并邀请西安海关报关科科长就报关程序和海关法规等知识进行专题辅导。活动过后让学生对此次活动进行小结,并就学生认为的实践和理论脱节的部分进行讨论,以增学生生的操作能力。
(二)创设自主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方式,各组之间互相提出问题,互相解决问题。学生个人能解决的问题个人解决;学生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合作解决;学生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合作解决。教师起着启发、引导、帮助的作用,学生自主、主动学习,思维互启,创新灵感增强。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学生自学得到的知识是无限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确定学习目标、科学安排时间。(2)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3)组织课外学生学习互助组, 如“一帮一”等。
三、结果分析 开展“生本教育下教学方式研究”1年余,体会如下:
(一)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实践表明:实施生本教育下的学生普遍要求老师继续举行生本教学,要求教师多布置任务。
一、国内研究综述
1.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方面
欧阳国文、郑怡飞的《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在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困惑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其实效性的途径及措施,他们主张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课程建设,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考试模式,等等。其措施得当,途径可行。
欧阳娟的《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一文详细地分析了目前导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足的主要原因。她认为复杂的社会环境,特殊的校园环境,部分领导和管理部门的不重视,高职学生的特殊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素质,陈旧的教学内容和单一的教学方法等都是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
李向阳的《高职教育“两课”效益现状调查研究》和檀江林的《对理工类大学生政治理论课认识水平的调查》都通过社会调查,用事实说话,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方面,的《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政治课教学的思考》探讨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政治课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传统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针对性上,都与现实社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突出高职院校专业性强的教育特点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实效性不强。全面认识和研究情境教学模式,并把它应用于教学实践,是提高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时效性的重要课题。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现在国内高校普遍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保障机制、评估机制,把教学模式创新提高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关于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研究;二是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低下的归因研究;三是关于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四是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评估。这些研究成果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对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积极的、有益的、开拓性的探索。但由于种种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内容和模式还停留在实验和观摩阶段,可操作性和教学效果较差,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研究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属于一般性研究,即没有从高校和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模式具有不同特点的角度来研究;二是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认识比较模糊,表述得过于抽象和笼统,可操作性不强;三是教学模式的创新性不够,没有形成针对当代高职院校特点的,特别是具有创新性较强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应该有所创新,只有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的道路,才能充分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情境教学模式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著作《学记》中所谓“善喻”之教,要在“道尔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方式下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感到从容安逸,才有“和易而思”的教学情境。叶圣陶非常重视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他说:“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意思是说,要营造出恰当的教学情境,并把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之中,这样,学生才能产生感悟、想象、产生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产生对知识和理论的亲近感。
在我国现代有关情境教学研究的成果也逐渐增多,较有影响的论著主要有: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特级教师李吉林,从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境界说”和外语情境教学中汲取营养,从脑科学和心理学中觅取理论依据,以的反映论为理论反应,形成自己的情境教学观,并进行系统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目前已完成从单科情境教学到整体情境教育的过渡,他提出情境教学是“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探索出了以美为境界,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儿童活动为途径的情境教学模式,后来以此为基础,全面拓展形成情境教学理论模式。
傅道春编著《教育学――情境与原理》,认为情境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方法,不像语言传递和实际训练那样要靠教师向学生直接提出要求或进行具体的指导,而是寓教学内容于各种具体生动形象的活动当中,其目的是创设理智、情感并存的意境,唤起学生的想象,以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上的体验。
范玉民、范天成主编的《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认为,情境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是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
论文主要有:贺中元的《情境学习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一文,对情境学习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黎彩虹的《“情境教学法”模式的探索与应用》一文,对情境教学模式做了有益的探索;殷密密在《情境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的尝试与思考》一文中说:“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绪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材,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另外,还有一些散见于报纸杂志的其他有关情境问题研究的文章。
二、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不少的教育家在他们的论著和实践中留下了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与经验。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从事教学,常常给学生营造一定的问题情境,叫做“产婆术”,它通过提问使人陷入思维困境而反思,让学生主动思索、探求、获得问题的解决。美国教育家杜威对情境教学也做了有益的探索,他说:“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起始阶段。”他认为,教学过程必须创设情境,依据教学情境确立目的,制订教学计划;利用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教学计划和评价教学成果。杜威把情境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情境教学有了重大发展,把情境教学推向一个新阶段的,当推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格奥尔基・洛扎诺夫。他在成人外语学校中首创了“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又叫“启发式外语教学法”,它是一种充满乐趣、舒适而高效的教学法。它把学习和唱歌(音乐)、游戏、演戏等活动结合起来,启发学生自觉学习,寓教于乐,让学生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是一种享受。暗示教学的根由是情境。洛扎诺夫说:“什么是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就是利用一定的情境,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暗示因素组织起来。谁都知道,暗示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环境和个体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它以含蓄的间接方式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动。这种暗示是由情境提供的,情境是对人产生暗示信息的源泉,人们从情境中得到了多种多样的暗示,这种暗示不仅能使受教育者学得好、多、快,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个体的潜力,从而提高个体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满足学习的需要,达到充分的自我发展。”因此,洛扎诺夫对情境教学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在理论上解决了情境教学的根由,从实践上把情境教学推广到了全世界,充分展示了情境教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达克沃斯(Duckworth,1993)这样描述她的教学观:“我为学生提供情境,促使他们思考,并观察他们如何做,他们告诉我如何思考,而不是我教他们如何思考。”
美国学者Jaequeline Grcnnon Brooks等撰写的《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案例》对情境教学方法作出了富有成就性的探索,并号召现代教师应该成为建构主义教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改实验中,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在大自然多彩的情境中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他给学生编写了《大自然的书》,对学生进行情境教学,充分利用大自然多彩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他说:“我力求做到在整个童年内,使周围世界和大自然始终都以鲜明的形象、画面、概念和印象来给学生的思想意识提供养料……”
客观地说,国外对情境教学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值得我们开掘和借鉴。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在中外教育史上源远流长,在现代也有不少新的研究成果,在我国现今的语文、英语等文科教学研究中,情境教学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突破。但是,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情境教学模式理论尚不够成熟,实践也还不够普及,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大力推广,让情境教学在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时效性方面发挥其强有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祖嘉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傅道春编著.情境与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李庆明.李吉林与情境教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4]张玉民,范天成主编.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廖和平.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若干思考.求索,2004,(1).
[6]任启全.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探讨.职业技术教育.2000,(19).
[7]殷密密.情境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尝试与思考.中学教学资料,2005,(3).
[8]贺中元.情境学习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教育学,2005,(2).
[9]崔真.思想政治课中的情境式教学法.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2).
[10]林红霞.浅论高职生素质的系统结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3).
[15]那瑞琴,于民伟主编.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6]李海宗.高等职业教育概论.科学出版社,2004.
[17]蔡炎斌.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思考.黑龙江高教出版社,2005.
[18]崔景贵.职业教育心理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08.
[19]蔡汀等.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0]高时良.中国古典教育理论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1]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2]吕达等.杜威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3]廖和平.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若干思考.求索,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