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6 19:06: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经济师专业技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从事经济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于1982年雁北商校财会毕业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经济工作,曾任山西省阳高县政府办公室干事、县财委副主任、县外贸局长兼县外贸集团公司总经理。1997年调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市分公司后,历任办公室调研员、浑源县公司经理、市公司工会主任。经济专业出身,本人又热爱经济,1997年全国首次经济师专业考试踊跃参加,取得了金融经济职称,并被市分公司聘任。由于具备了相应的业务技术水平,使其组织管理能力得到很好发挥,不仅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而且本人或所负责的单位也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或奖励。(见资格审查表内的部分填写)
二、从事经济工作的学习情况
多年来,自己始终重视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特别是经济管理的学习。原初始学历是中专,靠自学以优异成绩先后获得山西财经学院商业经济大专文凭,山西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证。近年来,更是多次参加学习培训、理论研讨,其中省级以上部门组织的就有:1996年7月山西省经委企业干部任职资格培训班;1997年9月中央党校十五大精神培训班;1998年5月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第18期县支公司经理培训班;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山西省公司省市县三级公司经理培训班;1989年4月山西省经济学年会;1996年5月中国金融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等,1997年6月山西省经济发展促进会理事会聘为理事。
三、在经济岗位上的理论成果
多年来,自己边工作,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注意把学习思考所得结集出版,并有社科成果获奖。1999年编撰《人身保险投保指南》,促进了当地寿险业务;2000年结集《国寿保险实践的思考》13万字,赠送省内外同行参考,受到好评;2001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改革岁月建言集》30万字,新华书店发行。《山西财贸经济》撰稿人之一,《全国优秀经济论文选》等多部文集有文章收编。《人民日报》、《支部建设》等报刊发表过大量论文。其中《基层寿险公司面临的主要困惑及其对策》经中国改革实践与社会经济形势社科委员会审议鉴定,被评为1999年度中国改革实践与社会经济形势社科优秀成果。超级秘书网
四、在经济岗位上建言献策
我把学到的经济知识不仅运用在自己的具体工作中,而且还就宏观经济工作、寿险公司行业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得到相关部门和领导的表扬或肯定。1990年山西省人民政府群众建议征集部门授予重大建议奖并颁发奖金,1991年原雁北行署记一等功。近年来,我均就人寿保险发展向总公司提出自己的工作建议,副总经理苗复春回信予以鼓励。迎接wto挑战,国有寿险公司应树立全新的人才观等建言,总公司在内部刊物和网上发表;对2002年工作的建议,总公司摘要在《中国人寿》2002年第1期予以刊发。
近年来,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大大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但伴随发展而来的是高职教育不得不面对许多新的问题,高职教师专业化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制约高职教育质量提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直接的还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具有高职特色的高素质的教师。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必须首先提高高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就在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为此,加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问题的研究,加深人们对教师专业化问题的认识,对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和标准
1.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内涵。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程度还比较低,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也较低,多数高职教师对“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比较陌生。很多教师把“教师专业发展”与“在职培训或进修”混为一谈,狭隘地理解这一概念,认为它只是学科专业知识的提高,而忽视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高职教师专业化”最明显的特征是“技能性”与“实践性”。据此,“高职教师专业化”可理解为高职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自己本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实际动手能力为基础,以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方法为依托,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实用型人才”的过程。所以,高职教师在专业发展上不仅应具备各类教师均应具备的多种素质要求,而且还必须具备实践技艺型人才的各种素质,体现着学术性、专业实践性和师范性统一发展的整合要求。
高职教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重任,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理论素养和学术水平,理应强调其学术性的要求。同时,由于高职教师主要是为生产建设和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实用型的人才,他们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所以还应强调高职教师的专业实践性。此外,高职教师还要必须体现教育教学的专业性,即师范性要求。
2.高职教师专业化的标准。综合高职教育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可以提出高职教师专业化的标准:第一,教师要达到符合规定的相应学历,最好达到研究生学历。第二,教师要有一定学科领域的专业素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而且包括一定的科研能力,即综合、灵活地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活动的能力。第三,教师应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取得岗位资格证书,并具有产业服务能力。第四,教师要有教育专业的素养,掌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第五,教师要有较高的服务精神和职业道德,能够获得好的社会评价。第六,教师要符合一些与教师有关的特殊要求,如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诊断学生学习的能力、较好的形象和气质、敏捷的思维等等。
高职教师专业化除包含有“专业知识”及“教育方法”外,还含有其教学宗旨所决定的“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因此,高职教师专业化应包含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及实践能力三方面的内容。
二、目前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化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高职教师的待遇得到了提高、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的实施等,但是,在教师专业化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
1.社会、高职院校及其教师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受社会传统观念和政策影响,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和支持度亟待提高。部分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思想观念不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
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目前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学历层次普遍不高,年龄、职称、专业结构等存在诸多问题。
3.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不尽合理,知识面过于狭窄,“双师素质”不高。所以,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化研究,推动教师专业化的不断进步,是高职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水平的必然选择。
4.在职进修与培训工作不到位。我国目前高职教师的在职教育存在部分人不重视在职培训、培训途径与形式有限、单一等弊端。
5.科研能力较弱。教育与科研是密不可分、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科研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所院校教师整体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而高职院校科研机构不健全、制度经费无保障、成果少、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的效能低下等问题,阻碍了其专业化的发展。
6.师德建设问题。目前高职教师的道德现状和社会、学生对教师的道德期待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高职教师把所从事的工作仅仅看成是谋生的职业,而不是专业,缺乏对所从事工作的强烈的认同感和投入感,少有专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7.高职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实践能力缺失。如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严重短缺、高职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短缺等。许多专任教师缺少行业一线的工作经验,实际操作技能缺乏,实践教学能力薄弱,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难以达到高职教育的要求。实践能力的缺失是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大障碍。
8.高职教师的专业自主受到限制。高职教师的专业自体现在以下方面: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对教学模式的采用、对教学方法的选用有自;在选择和使用教材以及运用教育方法方面起主要作用,可以自由采用认为有助于评价学生进步的成绩评定技术;任何领导监督制度都不得损害教师的自由和创造性;对课堂外涉及教育教学活动的事务,如参与教育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制定,教学管理以及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社会性事务等。但在当前,教师事实上是学校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的各项要求的机械执行者,教师自受到种种限制。
三、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探析
高职教师专业化存在着专业性、职业性和师范性统一发展的要求,这其中,专业性是本体性知识,职业性是实践性知识,师范性是条件性知识,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根据高职教师专业化的标准,结合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化的现状,笔者对加快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促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化建设需要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如,尽快完善并形成有特色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降低高职教师在职称评定时的论文数量和质量等的要求,代之以对其实践操作能力与指导能力的考核。另一方面,需要加大投入,促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确保教师的实践锻炼有足够的经费。政府要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专项补助和职教经费等统筹措施,逐步建立起以财政拨款为主与多渠道筹资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学校也应在多渠道、多途径地增加创收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其与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的联系,为多渠道筹集资金创造条件。
2.更新高职教育理念,提高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实现高职教师专业化,既需要学校、社会等外力的支持,也需要教师的内在改变。一方面,广大高职教师自身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教师职业的新理念,要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是专业化的社会职业,是不可随意替代的专业;另一方面,学校和社会也要从高职教育的整体发展、高职教育质量提高的战略高度看待教师专业化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教师专业化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学校应当引导并帮助教师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给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对个体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提出具体的目标。
3.加快研究制定高职教师的专业标准,严格高职教师准入制度。在制定教师的入职条件时,可借鉴国际发达国家高职教师培养经验及教师入职资格,制定高职教师的准入制度。要逐步提高高职教师入职的学历资格,规范高职教师的准入制度,为高职教师入职后的教师专业发展规范化打下良好基础,为此,首先要严把入口关,提高高职教师的起点。
4.积极完善高职院校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制度。目前我国高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已成为其专业化发展的瓶颈,为改善此种状况,既要努力建设专门的高职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扩大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规模,完善高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机制及体系,也要努力创新高职教师的培养、培训模式,发挥综合性大学对高职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渠道作用;同时,还要加强高职教师在企业的实践培训,以此确保高职教师学术性、专业实践性和师范性水平的提高和整合发展。
5.以产、学、研结合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了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落到实处,高职教育需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加强校企合作,加快建立教师在学校、企业合理流动的程序和机制,鼓励在职教师轮流到企业和研究所进行实践体验。只有切实做到教学与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努力优化高职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才能促进高职教师学术性、专业实践性和师范性的积极整合,并以此推动高职教师不断地向专业化发展。
6.健全制度,保障和扩大高职教师的专业自。政府和高职院校应认真贯彻执行《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提高高职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社会地位,保障教师的专业自。同时,借鉴国外保障教师专业化的通行做法,建立健全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可制度。学校应当根据国家颁布的教育法规,改变传统的教师聘任、提升以及激励机制,给教师充分的对整个教学的控制权。在课堂教学中,要为教师提供条件,使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影响到教学实践的全过程。要改变传统的单纯依靠行政压力的自上而下组织管理体系,为教师提供宽松的专业环境,使教师获得更多的自,以充分发挥教师本身的专业潜能和创新能力。
7.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树立终生学习和反思的观念。知识和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对教师的知识更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我们要积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努力做好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一要努力建设专门的高职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高职教师的培养、培训机制及体系;二要努力创新高职教师的培养、培训模式,发挥综合性大学对高职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渠道作用;三要增进与企业界的联系,加强高职教师在企业的实践培训;四要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使进修培训与工资挂钩,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进修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高职教师也要树立继续教育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促进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的观念,要树立终身教育理念。
8.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所谓专业实践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高职教师不仅应具备过硬的科学理论功底,即专业技术能力,还必须掌握与工作过程、技术和职业发展相关的知识;不仅要致力于职业教育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具备从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角度将这些知识融入职业教学的能力。通过“厂校联合”、“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等方式,采取实习、脱产、半脱产等多种培养、培训模式,选派教师到相关学校、企业去进行实践训练,熟悉最新技术和相关的管理信息,掌握典型的教学经验和职业任务,提高和强化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作朋.高职教师专业化问题思考[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应用能力、技术能力培养目标的完成,主要依赖实训教师来完成。根据高职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把实训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关键教学环节,实训教师要占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而据有关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高职院校总数1047所,高职院校教师总数达到29.8万人[1],2006年高职院校总数达到1100所,高职教师人数突破30万人,其中实训教师实际比例刚刚接近1/3[2]。近年来,实训教师数量偏少的问题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制约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的诸多因素中,缺乏适合实训教师自身发展特点的专业技术职务序列是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解决高职院校实训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序列问题,将成为我国加快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性环节。
一、目前高职院校实训教师职称问题现状
1.高职院校实训教师职称评聘在国家职称序列政策上的空缺。自建国以来,我国对高等院校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系列 (含实验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认定和管理有一套相对成熟的做法。在职称申报、评审、聘用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管理模式,对高校教师队伍的人才引进、培养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由于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新兴领域,其教师队伍的特殊性还没有在职称评定系列中得到体现,特别是实训教师没有符合自身实际的单列职称系列,使得实训教师资格和水平无相应评定标准,造成职称无法科学评定,岗位难以准确聘任,应有待遇无法落实,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2.在实训教师技术职称评聘中存在误区。实训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教学水平,特别还要具备应用技术能力及教学方法,这与理论课教师有着显著的区别。但是不少职业技术学院为了解决现实的教师职称问题,稳定实训教师队伍,采取参照高校理论课教师的职称管理和评聘方法为实训教师评聘技术职务,采用论文、论著、科研项目等评聘标准,使他们晋升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系列。这明显是一种不合理、不科学的做法。高职院校实训教师与高等学校理论课教师的科研水平有一定差距,都在一个职称评审系列上评聘不符合客观现实。在目前国家还没有设置实训教师职称评聘系列的情况下,实训教师要么向理论课教师靠拢,要么向实验技术人员靠拢,严重挫伤了实训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3.高职教育发展迅猛,实训教师数量缺口加大。以广东省高职院校为例,1984年广东省有高职院校3所,2005年,高职高专院校66所,在校生24万人,占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 52.1%;招生数10.33万人,占当年本专科招生数的58.66%,专任教师数只有14625人[3],缺编情况较为突出。而充当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骨干的实训教师数量更加稀缺,一些高职院校的实训课程由于缺乏实训教师,长期由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的理论课教师代课,严重影响了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实训教师职称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使得现有实训教师转行流失问题加剧,进一步加大了实训教师队伍的缺口,很难保证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高职院校实训教师职称问题给高职教育带来的影响
高职院校实训教师缺乏相应的职称评价系列,给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培养和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等方面都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1.高职实训教师难引进、难培养、难稳定。没有相应的技术职称,就失去了社会人才评价的基准,实训教师队伍就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首先是实训教师队伍要吸引新鲜人才力不从心。同样是高职院校教师,同样是培育人才,实训教师和专业教师就失去社会评价的平衡点。其次因为没有职称评价,实训教师就享受不到应有的待遇。缺失了职称待遇的杠杆,使得实训教师跳槽到企业做高级技工、技师,或者转行搞理论教学,往高校教师职称条件上靠拢,以提高待遇;实训教师没有好的待遇激励,造成实训教学质量下降。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实训教师师资缺口都比较大,严重的院校缺口达到50%以上[4]。实训教师职称难以解决和相应的待遇滞后,应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2.实训教师缺少,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受到影响。实训课程是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必需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创新型实践人才的培养质量 [5]。由于实训教师职称杠杆缺乏效能,实训教师的社会评价和实际待遇无法兑现,直接导致实训教师队伍数量与质量达不到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实训要求。为达到实践操作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一般要占到高职总教学课时的 50%以上,一些实践应用性强的专业实训课程比例甚至高达 65%。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实训课教师总量至少要占高职院校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但是很大一部分院校连30%都很难达到。专业师资的缺乏使实训教学质量难以保障。更有甚者,有些课程由于缺乏专业教师无法开课。
3.高职院校的特色优势受到严重影响。高职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定位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之处,作为朝阳产业其发展优势也在于此。所以高职教育应该围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展开,课程设置也应该致力于缩短学生能力和实际就业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而这一优势的保持显然依赖于高职教学中大量、优质的实训教学。然而目前由于职称问 题的瓶颈制约,实训教师队伍难以稳定,使得一些高职院校在职业实践能力的养成方面力不从心,被迫模糊了职业教育的鲜明办学特色。长此以往,高职院校的特色优势必然降低甚至丧失。
总之,缺失实训教师职称杠杆的调节和引导,实训教学将长期处于较低层次运行状态,使得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将仍然是“大专生”的复制,是本科院校的“压缩饼干”,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堪忧,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实现堪忧。
三、高职院校实训教师技术职称评聘体系的构想
根据高职院校实训教师应具备应用能力、技术能力的特点,应该建立一套有别于高校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人员系列,又有别于技工学校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系列的实训教师职称系列。
1.体系设计依据。设计高职院校实训教师职称系列的评定体系,一是参考高等院校教师系列的评审体系和要求;二是参考技工学校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系列的职称实践要求;三是结合高职院校实训教师的自身特点。
2.职称系列。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师职称级别可设实训教员、实训助理教师、实训讲师、实训副教授、实训教授。实训教员、实训助理教师为初级职称,实训讲师为中级职称,实训副教授、实训教授为高级职称。与普通高等院校不同,高职院校应该设立教员职称。因为高职院校担任实训课教学工作的多是具有应用能力、技术能力的教师,甚至是能工巧匠,而能工巧匠普遍学历低,论文、专著、科研成果很少。他们能够胜任实训课的教学,具有较好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所以设立实训教员的职称可以解决相当部分教师的实际问题,对于稳定实训教师队伍意义重大。
3.专业系列。实训教师专业应该按照高职院校的专业、紧贴职业技术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目前高职院校实训教师专业系列的车工、铣工、磨工、木工、钳工、电工、电焊工等技术系列设置,应转变为高职院校所设的专业,如机械、电子电器、汽车维修、计算机应用、烹饪、工商管理、园林、广告制作、建筑工程等专业,进行进一步归类设置。
4.申报评审条件。在评审的必备条件上,高职院校实训教师同理论课教师职称系列所要求的基本条件是一致的,如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授课能力的要求等。(1)实训教员技术职称的评定。主要以实践为主,以实践操作水平和实训教学效果进行评定。一般应具备相应行业的技术认证证书,并且实训教学效果优良。(2)实训教员以上技术职称的评定。设定高职院校教员职称以上实训教师评审条件时应考虑三个因素:一是与高校理论课教师职称的学历、年资条件相近,以达到同期同类教师之间的平衡;二是考虑到实训教师的教学特殊性,应该注重体现应用能力、技术能力的水平要求;三是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年限,以保证实训教师自身必要的实践积淀。综合而言,制定具体标准时,这三个因素之间的权重关系应该综合考虑设置,即对学历学位高的教师,应用能力、技术能力的要求可以低一点,工作年限可以短一点;对学历学位低的教师,应用能力、技术能力的要求应该高一点,工作年限长一点。(3)根据实训教学的特点,在实训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定条件的具体方面,可以从专业资格、应用技术能力、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这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专业资格,即从实训教师的准人条件人手,包括学历、身体条件、岗位考核三方面。其中身体要求健康;聘期考核要求合格以上。而学历条件一直是高职院校实训教师关注的重点,一般认为实训教师不需要较高的学历条件。但为了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借鉴国外高职教育的经验,还必须在学历条件给予足够的限制。二是应用技术能力,即从事某项技术工作的能力水平,其具体衡量标准是技术水平等级证书。目前我国技术等级证书的认定部门较多,但要设立实训教师评审条件,还需要深入考察、谨慎确定。三是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永远是评价教师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评价教学质量时,评价方法也可有多样性,比如实训精品课程评比、实训教学大赛、实训优秀奖评选、学生实训课程统考对比等。在设定实训教师职称条件时,可以考虑精品课程等次、教学大赛获奖等次、教学优秀奖等次、实训课程统考成绩等次等方面因素,满足其中一项要求即可。四是教学效果,其衡量可以借鉴高校成熟的做法——学生评教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听课感受,根据量表酌情评定。通过学生打分评教,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有一个量化的评价。
5.实训教师的聘任。高职院校实行聘任制应该按照实训教师岗位进行聘任。对实训教师的岗位聘任同样应该有结构比例的要求,同样应该遵循按需设岗,按岗聘任,“评聘分离”的原则,从具有相应任职资格的人员中聘任。
(作者周刚系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处长,河南郑州 450046;徐振鲁系郑州大学副校长、河南省高校师资管理研究会理事长,河南郑州 450001)
参考文献
[1]彭移风.2005年高职教师情况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16).
[2]朱晓红.新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校论文,2004.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应该属于总结类的文章,与一般的总结类文章差不多。但也有独特的特点,是职称评审重要组成部分,是评委评价自己的重要依据,也是自己水平、能力、成果的展示,同时也是任职以来重要经验总结。总结写得好不好,影响到专家对你的评价,也会影响到自己能不能通过。所以写好专业技术总结很重要。
如何写?
一是先简要介绍自己是基本情况,如现任职称、任职时间、毕业学校、政治面貌、现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担任那些社会职务。
二是自己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履行岗位职责情况。
三是详细地叙述自己任职以来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即主持那些课题,课题进展,有那些创新,取得那些突破,通过那类鉴定,获得什么奖励,专家对此评价。
四是发表那些论文。
五是获得的奖励。
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
(一)基本情况。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4.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二)写好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
1.总结前要充分占有材料。最好通过不同的形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了解有关情况,或者把总结的想法、意图提出来,同各方面的干部、群众商量。一定要避免领导出观点,到群众中找事实的写法。
2.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3.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4.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
5.总结的具体写作,可先议论,然后由专人写出初稿,再行讨论、修改。最好由主要负责人执笔,或亲自主持讨论、起草、修改。
会计业务自传简历
姓名: 沈 德 书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1964.8.22 电话: (办公)
地址:财政局
经历:
1977.7——1979.7 在**小学读初中
1979.9——1982.7 在**市农业学校学习
1982.7——1984.10在**8人民政府工作。从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1984.10—XX.2在农业局工作。从事会计核算和计划财务管理工作。
XX.2—现在 在财政局工作。从事会计核算工作。
学历:
* **农业学校农学专业毕业(中专)。
* **财经大学会计系会计专业自考毕业(大专)。
* **师范大学政法系经济管理函授毕业(本科)。
* 参加**省农村经济管理干部培训教育, 获结业证书。
* 参加会计电算化培训教育, 获*8省会计电算化结业证书共5页,当前第1页1
* 参加中央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培训班,获结业证书。
* 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1级考试,获合格证书。
* 参加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二科合格。
* 参加中国注册税务师考试二科合格。
* 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考试获得国家高级会计师资格。
经验:
1982-1984年期间,担任原河东乡政府辅导会计、经济员和农村经济管理站站长,负责农村会计核算和全乡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由于下属的村组多,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情况复杂、综合性强,我工作积极主动,细致认真,妥善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得到了广大农民和领导的好评。随后被调到农业局工作。
1985-1987年在农业局负责全县农村会计核算工作,由于区乡会计人员业务参差不齐,通过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素质,也展示了我的会计水平,随后抽调到重点工程项目商品粮基地办和优质柑桔基地办主持计划财务工作。
1987-1993年期间,主持商品粮基地办和优质柑桔基地办的计划财务工作,通过编制计划、审核会计凭证、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档案的装订、整理及资金筹措工作,本人勤奋工作,责任心强,积极地进行组织协调,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应有的效益,保证了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经省市领导和专家一次验收合格。商品粮基地办由于成绩显著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先进集体。承担的农业基本建设统计工作年年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
1993-XX年期间,先后担任农业局的经济师、会计师,负责农业技术与物资服务的计划财务管理工作,拟定了财务管理办法,培训了区乡农业技物财会人员,主讲了《会计制度》,规范了管理,提高了效益,受到了上级的好评。编制了一九九六年到二oo二年农业局财务决算,拟写了财务决算说明,我编制的财务决算基本上年年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
XX年,担任农业局会计师、主办会计,承担农业局系统计划财务管理工作。通过编制部门预算,进行年终决算,编制了二oo三年农业局财务决算报告,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同时受到财政局的好评。
XX-现在,在财政局担任会计,负责编制、审核、记录会计凭证、帐、会计档案的装订及整理工作,由于本人虚心学习,勤奋工作,责任心强,按时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财政局领导的好评。
技能:
*有较好的写作能力。
*具备本专业会计学、电算化的知识。
*工作中较深入地学习了微机应用的软硬件的知识。尤擅长操作财务软件和office办公软件,例如: 金蝶等软件及word、excel,能编辑出漂亮的文章,能制作美观统计分析 图表。 熟悉windows 操作环境。本人知识面较宽,吸收新技术,适应新工作环境。
*本人为人稳重,人际关系 好。 虚心求教,锐意进取。工 作认真,精益求精,善于思考,有较强 适应能力。爱好:看书学习。
我希望在工作中能有效的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希望通过更多的培训和工作机会,不断发挥自己的才干,不断接受新的挑战。
会计业务自传
我叫沈德书,1982年7月毕业于自贡市农业学校农学专业(全日制),系统地学习了规定的农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课程。1991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系会计专业(自考大专),199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政法系经济管理专业(函授本科),系统地学习了会计、经济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1982毕业后分配到原河东乡政府工作,1984年到XX年在农业局工作,XX年起在财政局工作。从事会计专业工作已22年。
1982年我被分配到原河东乡政府后,首先担任辅导会计工作,通过一时间对农村工作了解,熟悉农村政策,积累了农村工作经验,加强了组织纪律观念和细致的工作作风。1984年1月,我任该乡农村经济管理站站长,进行了农村会计改革,实行了农村专业会计制度,完善了农村承包责任制,指导了农村会计核算。针对村组多,农村工作情况复杂,综合性强,我工作积极主动,认真细致,妥善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工作在基层,锻炼了我不怕吃苦的工作精神,我能够应付连续作战的工作任务,都能够认真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得到了广大农民和领导的好评。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84年10月被调到农业局工作。首先领导安排我负责农村会计的辅导工作,由于当时全县农村经济管理干部素质参差不齐,农村会计制度正在完善之中,通过对他们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素质 ,同时也丰富了我自己。我参加四川省农村经济管理干部培训《农业会计》获得第一名。通过学习和培训展示了我的会计能力和水平。1987 年被抽调到重点工程项目商品粮基地办和优质基地办主持计划财务工作,通过编制基建计划,进行会计核算,编制基建决算,报送基建报表等一系列工作,使我积累了不少实际工作经验,增强了业务能力,这对我能够全面熟悉和掌握基本建设会计业务工作和在以后工作中指导解决业务中的疑难问题奠定了基础,也使我的组织领导能力得到了锻炼。商品粮基地和优质柑桔基地由于本人勤奋工作,强烈地责任心和事业感,积极地进行组织协调,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应有的效益,保证了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经省市领导和专家一次验收合格。商品粮基地办由于成绩显著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先进集体。承担的农业基本建设统计工作年年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1993年我被自贡市经济技术中级评委会评为经济师。共5页,当前第2页2
1993-XX年,先后担任农业局的经济师、会计师,负责巩固完善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技术与物资服务的计划财务管理及农业事业财务管理与核算工作。巩固完善商品粮基地建设的计划财务管理由于我有了经验,工作更加细致,管理更加规范效益更加明显,因此四川省农业厅审计后认为:建设资金全部到位,计划合理,管理科学,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应有的效益。在农业技术与物资服务管理中,我拟定了财务管理办法,培训了区乡农业技物财会人员,主讲了《会计制度》,规范了管理,提高了效益,受到了上级的好评。编制了一九九六年到二oo二年农业局财务决算,拟写了财务决算说明,我编制的财务决算基本上年年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同时也受到财政局的好评。1994年针对商品粮基地建设我 撰写了《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四川省农业计划财务研讨会上交流,并发表在《四川农业计划财务》1994年第二期上,对全省商品粮基地建成后如何管理和提高投资效益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1996年我在农业技术与物资服务管理中拟写了《浅谈进一步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文章 ,发表在《自贡农村经济》1996年的第一期上,指导了全市农业技术与物资服务工作,受到了好评。1994年参加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获得省定会计师资格。
XX年,我担任农业局会计师、主办会计,承担农业局系统计划财务管理工作。通过编制部门预算,进行年终决算,编制了二oo三年农业局财务决算报告,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同时受到财政局的好评。拟写了农业局《沼气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办法》、《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项目财务管理办法》。撰写的《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化,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四川农业计划财务研究会川南片区研讨会上交流。由于我工作勤奋,认真负责,成绩显著,在XX年度考核中评为优秀等次。
XX-现在,在财政局担任会计,负责编制、审核、记录会计凭证、帐、会计档案的装订及整理工作,由于本人虚心学习,勤奋工作,责任心强,按时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财政局领导的好评。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考试成绩合格。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主张发扬团队精神,在部门与部门工作交接过程中,没有绝对划分,当一个部门或个人的工作没有做到家时,对方不应认为不是自己的事就高高挂起,而应当本着积极的工作态度帮助对方完成任务,达到下一步工作的要求。因此,在我所在的部门,与其他单位和部门的关系都非常融洽。
在计算机应用方面,通过自学,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可以操作有关财务软件,如开始使用万能财务软件记账,后使用金蝶财务软件。推行计算机输入凭证,及时查帐,加快了会计数据的输入速度,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将手工凭证变为机制凭证,使凭证外观不仅美观,而且准确,没有涂改现象,在财务检查中得到的上级领导的表扬。我擅长使用微软公司的office系列软件,能够编辑精美的文章,制作负责美观的统计分析图表。这些技能在财务工作中能够帮助我编制财务计划、财务情况说明书,使进行财务分析和介绍财务成果时,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有利于财务工作的开展。
我非常重视自己的再教育,1987年参加了四川省农村经济管理干部为期三个月的培训,我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西南财经大学会计专业课程1991年获得自考大专毕业证书,函授学习了四川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获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在同创电脑学校自费学习了计算机知识,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得一级合格证书。还学习了计算机会计电算化,参加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税务师考试,学习研究会计理论和应用问题。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22年的会计工作经历是我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学识水平,业务能力有了相当大的提高。我之所以能够从一个乡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调到县主管部门,进而调到财政综合部门 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结果,是团队精神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摄取新的知识,开拓进取,在理论修养方面要有更深的造诣,为我国的会计事业做出应有地贡献。
高会工作业绩实例
版主注:工作业绩各地方的要求和格式都不尽相同,谨仅参考.
会计业务自传简历
姓名: 沈小文 性别: 女
出生日期: 1970.1.21 电话: 08133433451(办公) 地址:财政局
经历: 1977.7——1979.7 在古文小学读初中
1982.7——1984.10在原河东乡人民政府工作。从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1984.10—XX.2在农业局工作。从事会计核算和计划财务管理工作。
XX.2—现在 在财政局工作。从事会计核算工作。
学历:
* 自贡农业学校农学专业毕业(中专)。
‑; *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系会计专业自考毕业(大专)。共5页,当前第3页3
* 四川师范大学政法系经济管理函授毕业(本科)。
* 参加四川省农村经济管理干部培训教育, 获结业证书。
* 参加会计电算化培训教育, 获四川省会计电算化结业证书u])
* 参加中央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培训班,获结业证书。
* 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1级考试,获合格证书。 * 参加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二科合格。
* 参加中国注册税务师考试二科合格 p
* 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考试获得国家高级会计师资格。
经验:
1982-1984年期间,担任原河东乡政府辅导会计、经济员和农村经济管理站站长,负责农村会计核算和全乡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由于下属的村组多,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情况复杂、综合性强,我工作积极主动,细致认真,妥善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得到了广大农民和领导的好评。随后被调到农业局工作。1985-1987年在农业局负责全县农村会计核算工作,由于区乡会计人员业务参差不齐,通过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素质,也展示了我的会计水平,随后抽调到重点工程项目商品粮基地办和优质柑桔基地办主持计划财务工作。
1987-1993年期间,主持商品粮基地办和优质柑桔基地办的计划财务工作,通过编制计划、审核会计凭证、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档案的装订、整理及资金筹措工作,本人勤奋工作,责任心强,积极地进行组织协调,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应有的效益,保证了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经省市领导和专家一次验收合格。商品粮基地办由于成绩显著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先进集体。承担的农业基本建设统计工作年年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
;
1993-XX年期间,先后担任农业局的经济师、会计师,负责农业技术与物资服务的计划财务管理工作,拟定了财务管理办法,培训了区乡农业技物财会人员,主讲了《会计制度》,规范了管理,提高了效益,受到了上级的好评。编制了一九九六年到二oo二年农业局财务决算,拟写了财务决算说明,我编制的财务决算基本上年年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
XX年,担任农业局会计师、主办会计,承担农业局系统计划财务管理工作。通过编制部门预算,进行年终决算,编制了二oo三年农业局财务决算报告,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同时受到财政局的好评。
XX-现在,在财政局担任会计,负责编制、审核、记录会计凭证、帐、会计档案的装订及整理工作,由于本人虚心学习,勤奋工作,责任心强,按时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财政局领导的好评。 *工作中较深入地学习了微机应用的软硬件的知识。尤擅长操作财务软件和office办公软件,例如: 金蝶等软件及word、excel,能编辑出漂亮的文章,能制作美观统计分析 图表。 熟悉windows 操作环境。本人知识面较宽,吸收新技术,适应新工作环境。 *本人为人稳重,人际关系 好。 虚心求教,锐意进取。工 作认真,精益求精,善于思考,有较强 适应能力。爱好:看书学习。
我希望在工作中能有效的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希望通过更多的培训和工作机会,不断发挥自己的才干,不断接受新的挑战。
会计业务自传 我叫沈小文,1982年7月毕业于自贡市农业学校农学专业(全日制),系统地学习了规定的农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课程。1991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系会计专业(自考大专),199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政法系经济管理专业(函授本科),系统地学习了会计、经济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1982毕业后分配到原河东乡政府工作,1984年到XX年在农业局工作,XX年起在财政局工作。从事会计专业工作已22年。
1982年我被分配到原河东乡政府后,首先担任辅导会计工作,通过一时间对农村工作了解,熟悉农村政策,积累了农村工作经验,加强了组织纪律观念和细致的工作作风。1984年1月,我任该乡农村经济管理站站长,进行了农村会计改革,实行了农村专业会计制度,完善了农村承包责任制,指导了农村会计核算。针对村组多,农村工作情况复杂,综合性强,我工作积极主动,认真细致,妥善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工作在基层,锻炼了我不怕吃苦的工作精神,我能够应付连续作战的工作任务,都能够认真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得到了广大农民和领导的好评。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84年10月被调到农业局工作。首先领导安排我负责农村会计的辅导工作,由于当时全县农村经济管理干部素质参差不齐,农村会计制度正在完善之中,通过对他们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素质 ,同时也丰富了我自己。我参加四川省农村经济管理干部培训《农业会计》获得第一名。通过学习和培训展示了我的会计能力和水平。1987 年被抽调到重点工程项目商品粮基地办和优质基地办主持计划财务工作,通过编制基建计划,进行会计核算,编制基建决算,报送基建报表等一系列工作,使我积累了不少实际工作经验,增强了业务能力,这对我能够全面熟悉和掌握基本建设会计业务工作和在以后工作中指导解决业务中的疑难问题奠定了基础,也使我的组织领导能力得到了锻炼。商品粮基地和优质柑桔基地由于本人勤奋工作,强烈地责任心和事业感,积极地进行组织协调,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应有的效益,保证了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经省市领导和专家一次验收合格。商品粮基地办由于成绩显著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先进集体。承担的农业基本建设统计工作年年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1993年我被自贡市经济技术中级评委会评为经济师。1993-XX年,先后担任农业局的经济师、会计师,负责巩固完善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技术与物资服务的计划财务管理及农业事业财务管理与核算工作。巩固完善商品粮基地建设的计划财务管理由于我有了经验,工作更加细致,管理更加规范效益更加明显,因此四川省农业厅审计后认为:建设资金全部到位,计划合理,管理科学,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应有的效益。在农业技术与物资服务管理中,我拟定了财务管理办法,培训了区乡农业技物财会人员,主讲了《会计制度》,规范了管理,提高了效益,受到了上级的好评。编制了一九九六年到二oo二年农业局财务决算,拟写了财务决算说明,我编制的财务决算基本上年年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同时也受到财政局的好评。1994年针对商品粮基地建设我 撰写了《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四川省农业计划财务研讨会上交流,并发表在《四川农业计划财务》1994年第二期上,对全省商品粮基地建成后如何管理和提高投资效益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1996年我在农业技术与物资服务管理中拟写了《浅谈进一步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文章 ,发表在《自贡农村经济》1996年的第一期上,指导了全市农业技术与物资服务工作,受到了好评。1994年参加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获得省定会计师资格。共5页,当前第4页4
XX年,我担任农业局会计师、主办会计,承担农业局系统计划财务管理工作。通过编制部门预算,进行年终决算,编制了二oo三年农业局财务决算报告,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同时受到财政局的好评。拟写了农业局《沼气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办法》、《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项目财务管理办法》。撰写的《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化,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四川农业计划财务研究会川南片区研讨会上交流。由于我工作勤奋,认真负责,成绩显著,在XX年度考核中评为优秀等次。XX-现在,在财政局担任会计,负责编制、审核、记录会计凭证、帐、会计档案的装订及整理工作,由于本人虚心学习,勤奋工作,责任心强,按时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财政局领导的好评。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考试成绩合格。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主张发扬团队精神,在部门与部门工作交接过程中,没有绝对划分,当一个部门或个人的工作没有做到家时,对方不应认为不是自己的事就高高挂起,而应当本着积极的工作态度帮助对方完成任务,达到下一步工作的要求。因此,在我所在的部门,与其他单位和部门的关系都非常融洽。
在计算机应用方面,通过自学,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可以操作有关财务软件,如开始使用万能财务软件记账,后使用金蝶财务软件。推行计算机输入凭证,及时查帐,加快了会计数据的输入速度,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将手工凭证变为机制凭证,使凭证外观不仅美观,而且准确,没有涂改现象,在财务检查中得到的上级领导的表扬。我擅长使用微软公司的office系列软件,能够编辑精美的文章,制作负责美观的统计分析图表。这些技能在财务工作中能够帮助我编制财务计划、财务情况说明书,使进行财务分析和介绍财务成果时,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有利于财务工作的开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3-0298-02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安排状况。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大都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两部分。公共基础课一般开设了12门左右,专业课一般开设16门左右,开课学时各校不尽相同。调查显示,现行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尚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专业核心技术教育课程偏少。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安排中,一般有40%左右的课时安排的是公共基础课,60%安排的是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比例基本是1∶1;其中会计专业核心技术课程少且课时少。另一方面,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在课程体系中,主要偏重知识传授性课程,忽略有利于培养学生文字表达、实务操作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课程。如案例分析、模拟实验、学年论文等。
2.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材的状况。(1)理论叙述仍过多。尽管许多教材删减了“原则”、“意义”、“作用”、“地位”等所谓的理论问题,但仍存在过多的理论。(2)教材的前后章节的编排不够合理。仍以《基础会计学》为例,大多是先介绍了会计凭证、账簿等理论之后,才介绍会计循环。其实在阐释了会计科目和账户及复式记账的情况下,直接介绍企业的会计循环(也就是实务)的内容,然后再介绍账户分类及凭证、账簿、会计核算形式、会计工作组织的话,则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3)教材内容没有考虑计算机技术对传统会计系统造成的巨大冲击。如,《成本会计学》中关于“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依然是“交互分配法”和“顺序分配法”。实际上由于计算机的迅速普及以及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广泛应用,这些方法已在会计实务中很少使用、并正在被逐渐淘汰。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原因分析
1.与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分不开。目前,中国高职教育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发展得还不够成熟。部分高职院校过分追求数量和规模而不注重学校整体效益的提高;求大求全而不注重求特求精;只注重从普通高校引进硕士生甚至博士生,而不注重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技能人才;只注重外延发展而不注重内涵建设等。这种“粗放式经营”使得课程设置依然没有摆脱学科教育的模式。
2.高职会计教育与本科会计教育目标的定位没有明显区分。中国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目标曾经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实践能力、满足基层需要的应用型、实用型高级会计专门人才”。这与本科会计教育对于教育目标的定位没有明显的层次区分,都是“培养高级会计专门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
3.与高职院校会计教师的现状分不开。目前,高职会计教育师资队伍中,一部分青年教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从来没有接触过会计实务。另一部分中老年教师由于近几年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工作量又相对繁重,学校没有安排其到企事业单位顶岗锻炼。从总体上看,大部分教师缺乏对企事业单位具体会计实务的全面了解,缺乏按职业岗位或工作过程知识为主的课程体系转换能力。
三、改革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
1.重新定位高职会计教育目标。高等职业教育不应注重学术型、科研型人才的培养,而应当注重直接可上岗的技艺型、操作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因此,现阶段高职会计教育目标应为: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主线,以“实践性、技能型”为特色,科学地设计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职业技能的训练,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成为既具有一定的财会基础理论知识和财会专门知识,又能重点掌握从事财会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并且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中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个目标的含义如下:(1)强调的是“高等性”和“职业性”。既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又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2)强调的是“技能型”和“操作型”。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中间没有也不应该有一个所谓的过渡期或适应期。(3)强调必须具备知识更新能力和会计专业知识的再学习能力。当由于社会经济变革而引起的《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等的变动时,有能力做出适时的调整。(4)强调的是“中高级技能型人才”。 “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提法是劳动部门鉴定技术工人技能水平时的通俗提法。就会计专业而言,这个层次大约相当于由人事部门所管理的会计人员评定技术职称时的“员”级和“助理”级之间的水平。
2.提高高职会计教师业务能力。当前特别要注重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从事会计实务实践的能力培养,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1)采取外聘的方式,向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聘请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担任客座教授,让他们既到学校指导会计教学工作并进行教师培训。(2)采取下派的方式,对未经过实践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差的教师,下派到企事业单位顶岗或挂职锻炼,熟练掌握会计循环各个阶段的实务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3)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参加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因为这些考试的内容都侧重于考核会计实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利于教师通过考试提高实务水平。
3.改善高职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条件。(1)完善会计基本流程手工模拟实训室,不再使用假凭证和假数据,将整个会计处理流程所采用的纸质凭证、账册和报表等都要是真实的,并且整个会计处理流程所采用的会计数据是某企事业单位的真实数据。(2)完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和ERP沙盘模拟实训室,不再是几个学生一台电脑和只安装一种财务软件,而应保证一生一台,并且安装2~3种财务软件。(3)建设会计岗位情景仿真实训室,在实验室设置不同的企业、银行、会计机构、不同的会计岗位,设置不同的会计业务处理情境。将学生置身于这一情境下进行会计操作训练,受到真实会计环境的陶冶。(4)不断创建新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使学生了解课程中的知识在实务中的运用情况和对会计职业的社会责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四、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设想
1.突出职业特点,按“工学结合”设置专业核心课程。(1)与会计岗位“证书”相关课程。一是为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而设置的课程。如《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和《初级会计电算化》等。二是为取得会计初级职称资格证书而设置的课程,如《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等。(2)与会计岗位相关课程。由于各企业会计机构所设置的具体岗位不尽相同,很难设计出符合各企业会计岗位的课程,但可以根据各企业较统一的会计岗位来设置一些课程,如《出纳实务》、《存货会计实务》、《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投资与筹资会计实务》和《税法与税收会计》等。
2.突出行动导向特点,按“做中学”设置技能训练课程。(1)核心技能训练课程。如设置《手工账务处理技能训练》课程,通过仿真业务原始凭证按手工账务处理原则、程序进行账务处理。(2)辅助技能训练课程。设置一些会计专业应会的辅助技能训练课程。如《点钞与伪钞识别训练》、《会计数字与文字书写专业化训练》、《原始凭证认识、鉴别及审核训练》、《实用表格编制训练》等。上述训练课程可在实验中穿插安排进行,既能提高学生的技能又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3)拓展技能训练课程。设置一些初级会计人员拓展技能训练课程。如,《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训练》、《会计职业技能综合训练》、《财经应用文体写作训练》和《Excel办公软件应用训练》等。
3.突出高等教育特性,按“适度、够用”设置拓展提升课程。(1)《财务管理》。主要提升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资产管理和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情况的分析的职业行动能力。(2)《Excel与财务管理》主要提升处理及分析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各种数据,以及灵活运用Excel的各种功能进行财务数据分析和管理及辅助决策的职业行动能力。(3)《服务业会计》。主要了解金融、保险、旅游、餐饮以及超市等不同服务业的特点,掌握服务行业的会计制度及相关规范,提升其职业行动能力。(4)《管理会计》。主要了解全面预算、经营决策、标准成本法及责任会计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升其职业行动能力。(5)《审计》。主要了解审计的基本程序、审计一般技术方法和撰写审计报告的基本技能,提升其职业行动能力。(6)《企业管理》。主要了解企业经营决策与计划、生产过程组织、劳动定额与物资消耗定额、技术改造与新产品开发、质量管理、设备管理、技术经济分析和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提升其职业行动能力。
参考文献:
[1]金兢.关于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J].新课程研究,2010,(1).
[2]张秀烨.经济环境、教育目标与会计教育改革[J].会计之友,2007,(8).
[3]陈丽,杨智慧.会计岗位技能操作教程[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4]江锋,阳杰.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三位一体”模式探索[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7).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025-02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时间较短,与学术性本科院校相比,资源积累尚有很大差距,办学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办学特色等方面处于探索当中,未能形成卓有成效的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由于政策和社会文化的原因,高职教育仍被误认为“次高等教育”,因此,国家于2006年启了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并在2010年继续推进该建设计划,进行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这既给建设单位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使其担负了示范和引领发展的重担。而研究国内外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博采众长,对于推进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一、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与竞争优势
截至2010年,全国共有本科院校1112所,高职院校1113所,是年高考人数跌进千万以内,随着学龄人口的逐年减少,高考人数减少不可逆转,高等学校的竞争态势已发生根本变化,学校规模、学生数量的扩张已不现实,品牌和质量将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命脉。目前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属于专科层级,并且没有类似本科院校的“985”、“211”等工程,尚未形成品牌效应,彼此间的差距难以被社会识别,故高职院校的竞争更为激烈。况且,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要求更多设施设备,教育投入更大,但国家教育经费长期偏低,加剧了高职院校的困境。
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涉及巨大的利益。首先,财政部下拨大笔资金,用于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训条件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建设,解决了高职院校发展的基本问题;其次,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只要顺利完成建设项目,就进入了全国高职院校的前200强,挤进“高职211”行列,从激烈争夺中脱颖而出;再次,项目的实施促使建设单位深化教改,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人才的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吸引更多更优生源,形成进出两旺的良性循环。因此,骨干院校建设不仅仅是教育经费的获取,必将出现马太效应,整合、占有教育资源的机会增多,形成竞争优势,导致“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对高职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于高职教育而言,无论是发展历程还是治学经验,国外许多国家都走在我们的前面。鉴于文化传承、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不同,我国与欧美的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在外部环境上有巨大差异,故研究以华人为主体的职业教育的后起之秀――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先进经验,对于推进我国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打造办学特色,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二、南洋理工学院发展的先进经验
始建于1992年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依据本土环境与自身实力,有效整合德国“双元制”的做法,形成极具特色的“教学工厂”模式,名闻遐迩。应当清醒地看到,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的实施,不仅仅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推行,更是职业教育理念的创新,它需要外部环境、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及办学理念的系统支撑。
(一)体制完善,外部环境优越。新加坡自独立以来,就十分重视职业培训工作,政府把教育培训和技能发展摆在显著位置,政府重视教育的一项标志即新加坡的教育经费在全国财政支出中占的比例,2010年度达20.86%,仅次于国防。保证了教育的基础地位和发展。政府的支持和充足的财力使南洋理工学院得以拥有最新的设施设备,能够满足行业领先企业的高端要求,从而有条件选择第一流的企业,保证校企合作的质量。
新加坡各种类型的教育形式相互衔接和相互沟通,在中学后教育中,高职与普高允许多次跨越和层层提升,学习成绩优秀的工艺教育学院学生可升入理工学院,理工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可升入大学。每位立志于学习的学生获得了种种实现自身价值的渠道,得到适合于自身特长发挥的去处,形成了协调合理的结构层次和相互衔接、相互沟通的上升通道,而高职类的学院也得到了优良的生源,人才培养质量有了保障。
(二)无界化校园,集中资源干实事。南洋理工学院十分重视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提出“无界化”的教育思想:通过项目打破组织结构的界限,促进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以人为本,使不同的学系顺畅交流,促进学院团队精神形成和跨系级项目的开发。
无界化校园的落实,需要在组织结构既定的框架下,推行部门之间、学系之间的横向合作的机制和文化,强化团队精神,提升组织的柔性,增强学院的灵活度和反应能力,以应对市场的变与科技的发展。无界化校园的施行打破了部门之间、专业之间的界限,集中全院之力,相互合作,故能提高项目运作能力,增强科研创新实力,扩大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三)融会贯通,“教学工厂”功效卓著。“教学工厂”是南洋理工学院最为国人乐道的创新,它取材于德国的“双元制”,基于本土的环境和情况加以融合改造而成。“教学工厂”不是简单地引企入校,在学校建立工厂,而是通过真实项目的实施,全方位营造工厂实践的要求,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满足教学的需要。
教学工厂触及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它是企业实践与学校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学工厂的项目、产品需求、检验评价标准等来源于企业,但由学校统一组织,按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运作,它将学校和企业工厂这二元集于一身,融会贯通,更突出地把教育摆在本位上,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院和企业的紧密联系,贴近产业的发展。
(四)强调知识更新。焕发教师活力。南洋理工学院在招聘教员时,强调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以借重其人脉资源,更好地联系企业和市场;对于在职教职员管理,体制灵活,教职员的工作岗位有机调整,适度转型,让教师获得多种工作经验,适应市场的新需求,同时也避免了资源受制于个人。
南洋理工学院教职员的发展倍受重视,称之为“能力转向”。南洋理工学院居安思危,充分重视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以创新为主导的知识型经济特点,珍惜人力资源,根据教师的专业领域、专业能力、产业需求和个人需要等提供相应的培训,以创新应对变迁,适应无界化的要求,达到个人的“无货架期”,保持师资的活力。
三、南洋理工学院的先进经验对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启示
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已经启,为顺利推行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办出特色,打出品牌,就应当广泛汲取先进经验,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良好范本。
(一)借鉴无界化校园理念,打造高度集成的跨专业团队。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学科分化越来越细与学科的综合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并存,为了适应学科高度分化、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专才”教育应与“通才”教育并重,这需要跨专业整合资源,借鉴无界化校园理念可收事半功倍之力。譬如,物流管理专业需要研究GPS、RFID、物联网等新技术的突破和整合应用,才能把握未来物流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因此物流工程、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管理应统筹协调;智能农业的发展涉及自化控制、信息技术、农产品物流等,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只有通过项目调配资源,改革教师的管理和评价方式,增加组织柔性,相关学科、相关系部紧密合作,凭借多学科多专业的协作,增强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方能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占据潮头。
(二)借鉴“教学工厂”理念,深化实践教学内涵。目前国内的实践教学,基本上是认识企业的实际环境以及接受企业技能的训练,学习方式是接受、模仿,即使有部分的顶岗实训,大多工作技术含量较低甚至无技术含量,专业不对口的现象普遍存在,无法与教学有效地对接。高职院校要引入的不仅仅是职场环境、职场氛围,更是实际企业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因此,应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企业的实际项目,将真实的项目或者学院内项目有效地组织起来,引导学生去完成,而学院承担由此带来的风险。其主旨在于这些项目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使学校的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由模拟到模仿再到融合,达到将实际企业环境引入到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如此,学生的实训是一种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仅是接受、模仿,学生在项目中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工作经验,如项目都是受企业委托的,故其运作程序也必须符合企业行为的要求;一个项目往往涉及多个岗位,需要多人共同完成,学生在工作中就会学会互相合作的态度和方法。
(三)借鉴能力转向理念,鼓励教师提升专业能力。教师是高职院校最重要的资源,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开发都要依靠教师去落实,校企合作需要教师去联系,企业项目的实施要求教师具备实战的能力。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聘任、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尽完善,不能鼓励教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反而更多地促使教师们专注于写论文、抓课题、评职称。
学术性的研究当然是教师成长的一个方面,但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专业不能脱离产业,否则就成了无本之木。故高职院校应注重教师的实战能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教师走进市场,通过到企业轮训、参加企业项目培训、新技术学习与实践、企业兼职等途径,强化教师与企业的联系,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与新技术的同步程度,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如此,教师可以挖掘和提升自己的市场价值,把企业面临的问题与课程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提升专业执教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并使校企合作水到渠成。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8-0022-06
作者简介:雷海艳,女,硕士,副教授,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教学及高职教育;魏宇,男,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教学及高职教育。
所谓郴州“两城”建设是指郴州建设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是郴州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心。在《郴州市建设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资源和特色产业,推动职业教育义务化,大力发展特色职业教育。为此,职业院校一方面要主动适应郴州经济的发展,提升对社会的贡献率,从根本上改革教育模式,以社会为中心引导教育行为,通过有效的运营,形成对社会需求的快速反应机制;另一方面要主动引领郴州经济的发展,从实际出发,明确办学定位,突出职教特色,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努力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型人才,为促进“两城”建设服务。
一、郴州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对接的现状
1.专业体系主体上适应郴州产业发展的需求。《纲要》中指出,郴州“十一五”期间要培育形成有色金属、电子信息、能源、建材、医药食品、机械化工等六大优势产业,发展包括旅游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现代商务业、房地产业、商贸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养老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在内的服务业。以郴州A职业学院为例,A学院是以制造、经贸、旅游和建工为主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目前设有7个系3个教学部。开设了机械制造、机电电子、会计金融、经营管理、旅游酒店、信息技术、建筑装潢、矿山安全等专业群,共开设市场营销、机电一体化、会计等31个专业,其中市场营销专业和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由此可见,学院的专业体系主体上适应郴州产业发展的需求。
2.人才供给数量与就业岗位基本上符合郴州产业发展的需求。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致力于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近三年,学院有3652名毕业生走向社会,进入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基本实现了“零”距离就业。具体就业情况如表1。
由上表可知: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1%,对口就业率达到84.5%。而且每一年的就业率、对口就业率是逐年递增的,就业岗位基本上符合郴州产业发展的需求。
3.人才培养环境、师资基本上满足郴州产业发展的需求。
(1)人才培养环境持续改进。郴州市委、市政府根据教育强市的战略,从整合教育资源、做大做强职业教育、促进“两城”建设的高度出发,大力支持A学院新校区建设。2009年9月学院整体搬迁到新校区办学,学院总面积500余亩,总规划建筑面积22.4万平方米,形成了七大相对独立的校前区、教学区、实训区、体育运动区、学生生活区、绿化休闲区、教工生活区。
(2)师资结构大体上符合郴州产业发展的需求。《郴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郴州“十一五”期间要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A学院按照“充实数量、优化结构、提高素质、打造名师”的方针,通过“内培外引”等一系列措施,着力建设了一支由名师领衔、教授带动、“双师”素质、专业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青年教师为后备、专兼结合的金字塔式师资队伍,构建了与职业教育相匹配的师资高地,学院共有专兼职教师224人,国家高校名师1人,省高校名师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6名,省青年骨干教师5人。具体分配如表2、表3。
从表2可知,正高级5人,副高级99人,中级72人,初级46人,无职称的 2人,各占专职教师总数的2.2%、44.2%、32.1%、20.9%和0.9%。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共有 126人,占教师总数的56.3%。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5人,副高级职称的76人,中级职称的35人,各占教师总数的2.23%、33.9%、15.6 %。
从表3可知,具有硕士研究生或硕士学位45人(含在读23人),占教师总数的 20.6%;具有本科学历的209人,占教师总数的93.3%;具有专科毕业的 7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3.4%;具有专科以下学历的1人,占教师总数的0.4%。由此可见学院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双师结构、学历结构符合郴州产业发展的需求。
4.科技服务符合郴州产业发展的需求。学院遵循职业教育就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面向社会,为企事业单位举办岗前职后培训班,专业技能培训班,并运用学院的国家技能鉴定站向社会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及其鉴定工作。
从表4可知,学院为社会培训2458人,其中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扶贫培训、中企小业职工技能培训、雨露计划培训、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分加为35%、29.7%、11.4%、3.6%、20.3%。充分发挥了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和专业特色,为郴州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5.科研成果为郴州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全院教师的科研活力,催生了一批国家、省级优秀科研成果,部分科研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为郴州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1000多篇其中获各级优秀论文奖30余个,拥有省级精品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3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项,国家级精品教材2本特别是帅先开发的10余门高职高专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六位一体”创新型系列教材(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得到同行一致好评。
由表5可知,高职院校从2009年到2012年申报立项课题68项,其中国家级2项,占2.9%;省级项目20项,占29.4%;市级项目7项,占10.3%;院级项目39项,占57.4%;已结题项目40项目,占58.8%。
二、职业教育服务郴州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郴州市相邻的广东省韶关市建有高职院校1所(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江西赣州市建有高职院校2所(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相比,A学院服务当地经济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差距,如表6。
由表6可知,郴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教师编制严重短缺,教师总量不足,队伍结构有待改善。
2.培养的学生郴州留不住,大部分流向外地区。江西环境工程职院、江西应用技术职院、广东松山职院均有自己的校办实体或与当地企业签订了定单培养协议或采用与当地企业进行工学交替等方式,学生毕业后就能零距离上岗,大部分毕业生留在本地工作,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从表7可知,每年留在本省就业的毕业生不足7%,能够留在郴州的则更少,到郴州基层艰苦岗位的几乎为零。大量的毕业生尤其是优秀毕业生都到了长三角和珠三角一带经济发达地区,究其原因,一是年轻人向往大城市,二是珠三角、长三角、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收入高。
3.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不紧密。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和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专业和课题建设都明显体现出地质矿藏和林业特点,已形成了
以项目带动专业建设、以专业建设考虑课程设置的良
性发展模式。郴州是有色金属之乡,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冶炼、矿产品开采和加工。作为服务于郴州经济发展的职业院校,相关专业设置比较少,而且力量也显得非常薄弱,导致产业发展中出现的许多技术问题难以在当地高校和研究机构中得到解决。
从表8可知,我院特色专业、省级示范专业、重点专业、教育部人才培养试点专业的建设差距较大,没有充分应用当地经济发展特色进行特色专业建设。
4.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依靠教学系部人才、科技资源优势,采用“公司+专业+项目”的模式,利用公司已有的11项资质证书,承担地勘行业和地方产业的生产、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103项,实现年产值1000余万元。A学院虽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但由于教科研人员不在生产第一线,对当地企业需要不是很了解,导致许多科技成果只停留在论文或报告上,成果转化率不高,没有取得实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科研成果与当地经济发展关联性不强,导致企业急需的科研成果不足,出现科研成果被大量闲置的怪圈。
5.产学研融合度有待提升。A学院在产学研结合方面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没有建立自己的校办实体。而江西两所职院,都成立起了校办实体,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基本上每个系部都有自己的实体公司,年收益近千万。
6.实习、实训基地有待扩建。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设有68个实验实训室,其中电工电子实训基地被列为国家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有设有65个实验实训室,有117个校外实验中心和生态实验基地,包括14000亩的林业科技实验中心和1000亩的生态实验基地。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拥有多媒体教学中心、网络中心及其他实验、实训室128个。而A学院校内各种实验、实训室只有58个,校外实训基地则更少,不能满足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需求。
三、职业教育服务郴州“两城”建设的途径
1.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与产业全面融通。在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过程中,努力从专业建设、培养模式、教学制度、实践基地等方面,实现与产业的全面融通,大力培养生产、管理、服务、建设第一线高技能型人才。
(1)建立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设置模式。在《郴州市建设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战略规划研究》第六章第4节规划(加快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建设,加速有色金属博物馆、交易中心、期货交割库等平台建设,形成有色金属的“全产业链”模式。)第5节规划(积极规划建设小埠村高尔夫球场、汝城热水镇直升机场、飞天山别墅区等高档休闲项目,吸引高端游客)。为此,高职院校要根据地方产业特色和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创建本校的特色专业。为此,职业院校要积极引进师资,开设金属冶炼专业、高尔夫球、民航服务等专业,为郴州“两城建设” 提供急需的人才。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对口式的培养模式。职业院校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把职业技能作为培养的核心内容,努力把专业培养、服务当地、促进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对口式的培养模式。具体做法:一是开设校企合作班。在招生简章上注明学生顶岗实训的安排以及毕业生就业的工资待遇,让学生在专业选择时有明确的方向;新生入学教育时带他们到企业参观,让他们及早了解企业,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对企业的感情;专业技能课程从企业选派部分主管、工程技术人员到校上课,将工艺技能直接引入课堂,使学生的学习贴近社会和岗位需求;学生到企业实训,进行现场技能训练,完成一定的岗位工作,实现教学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企业再次选派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毕业前的实训可以直接到企业就业,达到就业的“零距离”。二是,采取订单式培养。学院在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要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引入。一是把企业文化教育列入课程,二是邀请企业家直接向学生宣讲企业精神,三是在组织学生进企业观摩学习、顶岗实习的时候,注重企业文化的熏陶;四是在建设生产性实践基地时,突出企业文化的氛围营造。
(3)推进教学制度改革,积极实施“双证”培养制度。高职院校要积极实施“双证”人才培养制度,教育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密切合作,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努力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改革课程设置与学习时间安排格局,建立弹性学习制度,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给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以发展空间;积极探索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教学制度,推行产教结合、产学研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开发职业教育资源库和多媒体教育软件,为受教育者提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4)校企共建共享生产型的实践教学基地。职业院校应积极主动的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建共享生产型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机会。一是,与企业共建专业性实习、实训基地。二是,与企业合作,利用其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
2.创新社会服务机制,与产业全程融合。
(1)创新科技服务方式 ,拓宽科技服务渠道。①打造科技服务平台,建立科技服务网站;②利用媒体、报刊、广告加大科技宣传力度;③定期和不定期开展为社区、农村、企业提供科技服务活动。
(2)成立产业技术联盟,进行技术攻关。在《郴州市建设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战略规划研究》第九章第1节规划中提出:“推出产学研合作,建立联合研究、联合培养或培训基地。”为此,职业院校就应积极主动成立产业技术联盟,进行技术攻关,服务郴州“两城”建设。①职业院校要引进符合郴州产业发展需求的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中心入驻,并结合学院的科研力量为郴州两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攻关服务;②职业院校可在市场上建立技术服务所,把科研机构、高校、民间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汇集起来,为企业牵线搭桥,开展科技服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③职业院校可发挥整合作用,上引下联,将一批企业、农户、个体工商业者吸引到自己周围,建立技工贸、产学研联合体,为知识、技术的利用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一个可靠的平台;④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积极参与企业横向课题的研究,达到校企共赢目的;⑤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引导高新技术企业、骨干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发机构,促进企业在关键技术上实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机制。
(3)创建培训示范基地,进行社会培训。在《郴州市建设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战略规划研究》第九章第2节规划中指出:要将郴州职业技术学院、郴州技师学院建设成为湘粤赣区域职业技术人才培训主阵地,建设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为此,职业院校应发挥自身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创建培训示范基地,加大社会培训力度,为郴州两城建设培养各级各类高技能人才。①返乡农民工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启动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富民行动,大力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职业院校可联合县级职教中心、乡镇成教中心等建设一批农民培训学校,积极实施返乡在乡农民技能提升工程。针对农民培训存在时空上的矛盾也可采用半工半读、远程教育、教师下乡指导等学习形式,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升创业能力;②对待岗人员开展技能提升或转岗培训。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精品专业、示范专业、实训场所、创业创新基地等的资源优势,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大力开展待岗人员技能提升或转岗培训,把职业院校办成企业职工培训部和劳动力资源库;③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④退役士兵免费参加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根据退役士兵转业后的就业岗位或自主创业的方向提供针对性职业技能培训。由于退役士兵基本素质比较高可采用现场培训或网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不断提升退役士兵的职业能力;⑤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采取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努力做好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
3.争取市委市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和扶持,解决职业院校发展瓶颈。
(1)建议政府按规定核定学院编制,满足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争取到市委、市政府和编制管理部门从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服务两城建设这个大局着眼,立足地方需求和学院实际,按照湘编办[2009]21号、湘编办[2009]22号文件精神重新核准学院编制,以满足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2)建立职业院校研发人员走进企业的引导机制。以高等院校为基础的研究成果,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时,大量高校研发人员的存在及其研发活动融入企业,是地方经济创新发展的原动力。因此,政府的职能部门应制订有关政策,建立院校研发人员走进企业的引导机制,支持企业与院校进行研发力量融合。一是,政府要资助校企合作。政府拿出一定的资金资助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为院校研发人员的研究课题或者院校将其实验室和试验基地设在企业或联建;二是,政府要鼓励企业就近引入人力资本,将企业的研发项目委托给院校或合作进行研发活动;三是,建设院校研发人员融入企业的良好环境。
(3)构建高职院校提供科技服务的保障体系。政府应出台和制定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并与相关组织和机构共同努力,统一组织、实施、协调和管理科技服务业的各项活动,建立起综合性的科技服务保障体系,加大对高职院校科技投入和资金投入,以保障高职院校在提供科技服务的同时,不受到科技和资金的制约。
(4)增加财政投入建立公共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开出率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效果至关重要。因此,政府应增加财政投入建设一批适合产业发展方向、代表行业先进水平的各种大型的、功能齐全的公共实训基地,并免费向高职院校开放,加大高技能人才和急需人才的培养力度。
(5)进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①大力宣传技能人才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作用,树立“技工也是人才”的观念,营造“重技术、重能力”的氛围;②建设技能人才“示范工程”,树立能工巧匠典型,对有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实行重奖,形成让有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在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的导向。
(6)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增加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机会。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就业准入政策法规,增加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机会。用人单位在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劳动保障、人事和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情况的监察执法力度,对不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的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追究企业法人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7)采取激励措施,鼓励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长期服务郴州“两城”建设。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很少能够留在郴州就业,到郴州基层艰苦岗位工作的几乎为零。为此,政府应该采取激励措施,鼓励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长期服务郴州“两城”建设。①比照《湖南省2012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公告》中选聘“村官”的办法,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为职业院校学生到基层艰苦岗位任职指明出路并提供政策保障;②对合作办学培养郴州“两城”建设中急需的艰苦岗位基层技能人才的用人单位和学校给予适当减免税收等政策鼓励。